TWI648465B - 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8465B
TWI648465B TW107113472A TW107113472A TWI648465B TW I648465 B TWI648465 B TW I648465B TW 107113472 A TW107113472 A TW 107113472A TW 107113472 A TW107113472 A TW 107113472A TW I648465 B TWI648465 B TW I6484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water vapor
combustion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3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3949A (zh
Inventor
薛明憲
王嘉男
陳育翔
蘇廼文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7113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846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8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846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3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394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主要提供內燃機引擎進氣系統之額外進氣的空氣成分進行改良,利用非熱電漿技術(non-thermal plasma,NTP)之方式將含有飽和水之空氣電解成具有高能量電子、氫離子、氫氧離子自由基等高活性粒子額外輸入於進氣歧管內,另外藉由可調溫之水蒸氣噴射裝置將水溶液轉換成可燃與助燃離子而注入引擎進氣歧管內,以額外增加內燃機引擎進氣量,進而提升引擎燃燒效率與降低有毒廢氣含量。在水蒸氣噴射裝置中採用超音波電子振盪器,將水溶液進行超高頻震盪,藉以產生微細顆粒之霧化水蒸氣以增加與空氣接觸的面積,進而提高空氣含水分子數量;同時引擎真空壓力造成水蒸氣噴射裝置內產生負壓,導致外界空氣強制進入水蒸氣噴射裝置內接觸內部的水溶液而形成飽和空氣。飽和空氣與霧化水蒸汽所混合之飽和霧化水蒸氣進入放電反應座中進行介電質放電反應,藉以產生氫離子與氫氧離子等之高活性粒子水蒸氣,因此可產生氫氣與氧氣等可燃物與助燃物以外,氫離子與氫氧離子等高活性粒子進入燃燒室與燃料進行結合可提高燃燒速度,改善燃燒擴散速度與範圍,進而提高燃燒效率與引擎輸出效率,同時降低有毒廢氣含量。

Description

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
本發明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針對內燃機引擎之燃燒效率進行改善,利用非熱電漿技術之方式將含有飽和水之空氣電解成具有高能量電子、氫離子、氫氧離子自由基等高活性粒子,再將上述高活性粒子水霧空氣透過引擎真空力吸入引擎室燃燒,不僅可將部分進氣空氣轉換成可燃之氫氣以及助燃之氧氣以外,高活性粒子既可優化燃油分子成分以提高完全燃燒能力,同時又可與燃燒後廢氣進行反應,將其氧化成無害物質,降低有毒廢氣排放量,可達到提高引擎馬力輸出、降低引擎油耗又可降低有毒廢氣排放量,改善內燃機引擎之燃燒效率。本發明主要裝設與進氣歧管之節流閥與引擎室之間,透過水蒸氣噴射裝置內所設置之水溶液作為提供高活性粒子之來源,藉由引擎室運轉時所產生之真空將外界空氣吸入水蒸氣噴射裝置內與水溶液接觸形成飽和空氣,另外為了提高空氣含水量,在本發明中增設超音波電子振盪器,透過高頻振動水分子產生霧化的效果,使水溶液形成微細化之霧化水蒸氣以增加與空氣接觸的面積,提高空氣的含水量。而霧化水蒸氣與飽和空氣結合成飽和霧化水蒸氣後即刻進入放電反應座進行非熱電漿反應,產生高能量的電子與自由基等高活性粒子水霧空氣,然後便流進進氣歧管與霧化燃油混合產生高動能混合氣,如此便可使燃料在引擎室燃燒時具有優異的燃燒條件與過程,提高引擎輸出動力以及 減少耗油量,同時也可降低燃燒後所產生之有毒廢氣,避免引擎燃燒後所產生之環境汙染。在水蒸氣噴射裝置下方設有熱電晶片,可透過輸入熱電晶片的電流方向以控制熱電晶片對水蒸氣噴射裝置內的水溶液進行加熱或是冷卻,藉此方式改變水溶液的溫度可達到控制飽和霧化水蒸氣的溫度,使進入引擎室之高活性粒子水霧空氣可利用其溫度高低的特性來改變燃燒條件,便可以改善有毒廢氣的排放量。本發明屬於額外裝設與進氣歧管旁之進氣供應端,即使本裝置內之水溶液用盡或是電子零件故障均不會影響引擎正常運轉。
內燃機主要是藉由燃料經由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之一種熱機,透過燃料與空氣混合以後經過進氣、壓縮、點火、排氣等物理與化學過程產生熱能而造成氣體膨脹,經由機械結構之設計而將此膨脹功轉換成機械能對外作功。在西元1885年戴姆勒發明全世界第一台採用汽油為燃料之兩輪機動車後,內燃機引擎開創了人類交通工具史上無可替代的角色,也擴展人類探索世界的範圍與深度。然而無論是採用汽油或是柴油之內燃機引擎,在運作過程中由於燃燒過程牽涉混合氣高溫、高壓與高速流動的環境,因此極容易產生燃燒不完全的問題而產生有毒廢氣排放於大氣中,造成環境極大的汙染與破壞。由經濟部能源局統計,自民國87年至105年國內消費之車用汽油量從7784072公秉油當量增加到9094259公秉油當量共增加約17%,柴油從5291262公秉油當量增加到5439640公秉油當量增加約3%,隨著工業成長而造成之能源消耗日趨嚴重,而消耗能源後所造成的污染現象也是目前亟需解決的環保課題。目前針對內燃機引擎改善進氣空氣之燃燒效率方法 有以下之描述:
1. 引擎進氣溫度控制:如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326738號之「車輛引擎進氣調溫裝置」、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371377號之「電子式汽車進氣中央冷卻器」與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324001號之「汽機車進氣强制冷卻系統」,該裝置主要針對引擎進氣空氣的溫度進行降溫,藉由熱漲冷縮原理增加引擎進氣空氣密度以提高燃燒效率,但由於進氣空氣經過該裝置時流速太快導致無法及時全部降溫,故提高空氣之密度有限,僅能在引擎低轉速的情況下稍有作用。
2. 進氣空氣流速提升裝置: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45833號之「渦流加速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296919號之「汽車引擎省油加速器結構」、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347471號之「引擎省油強力進氣器」與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08591號之「省油引擎強力加速器」,該裝置主要針對引擎進氣空氣的進氣速度進行提升,藉由在進氣歧管內加裝導流管以提高空氣流動方向而形成漩渦以加速進氣速度而達到增加進氣空氣量,但此裝置在引擎高轉速狀態下反而造成進氣流道的阻礙,影響高轉速馬力的輸出。
3. 二次進氣系統: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275303號之「引擎輔助進氣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384238號之「進氣輔助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252800號之「强制空氣對流之汽車引擎輔助進氣結構改良」、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111845號之「汽車引擎輔助燃燒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098818號之「汽油引擎之省油加速器構造改良」與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00514號之「車輛引擎除碳節能裝置」,該裝置主要 目的為增加進入引擎室燃燒空氣量以提高燃燒助燃物之密度,該系統裝設位置為引擎進氣口到節氣門之間的進氣歧管上,透過額外進氣之管道使更多空氣藉由此系統進入進氣歧管,提高進氣空氣量而增加進氣含氧密度,但此方式所能增加之氣體量有限,在引擎高速運轉時則無法提高燃燒效率,因此僅能適用於小排氣量之引擎使用。
4. 進氣空氣或燃油之分子細微化裝置:如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597244號之「流體分子團細化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51227號之「汽車進氣優化墊片」、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51653號之「油品分子細化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07971號之「引擎省油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32508號之「分子活化器」、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369188號之「流體分子之細化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291471號之「引擎省油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16651號之「省油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246459號之「磁能微粒子波動輻射省油裝置」與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245307號之「五角形蜂巢式內燃機省油器結構」,該裝置主要目的針對燃油或是進氣空氣的分子進行細微化,該系統裝設位置為進氣歧管或是燃油管之間,透過該裝置之幾何外型而切割進氣空氣或是燃油、或是加裝磁性物品於進氣歧管或燃油管旁,藉此將空氣分子或是燃油分子精細化增加燃燒時的接觸面積以改善燃燒效率,但此方式所能改善的分子顆粒有限,在引擎高速運轉時則因燃燒速度太快無法明顯提高燃燒速度。
5. 水燃加速裝置:該裝置放置於引擎進氣口與空氣節流閥之進氣歧管處,該裝置利用空氣可吸收水氣之方式將外界空氣通過該裝置內部所儲存 之液體,再利用引擎真空吸力將已經吸收水氣之空氣吸入進氣歧管中,使進入引擎室燃燒的混合氣中之水氣在燃燒過程中因高溫而產生氫氣與氧氣,如此便可增加可燃物與助燃物之密度以增加燃燒效率;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78731號「引擎噴水結構」利用霧化噴嘴配合高壓泵將水噴入進氣歧管,使進氣空氣含有水霧之成分進入引擎室,藉此在燃燒室燃燒過程中產生可燃物與助燃物,提高燃燒效率,但此方式之噴水量須隨時與引擎轉速搭配才可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構造與設計相當複雜,較不符合經濟性,因此該裝置大多使用於競技用賽車上。
6. 氫氧水燃料能源製造機:如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35738號之「氫氧內燃機缸內直噴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42067號之「節能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271953號之「引擎省油裝置.」與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291468號之「電子離子式引擎省油控制裝置」,均利用高電壓方式將水或是空氣解離後產生之氫氣、氧氣或是臭氧送入進氣歧管內增加進氣空氣助燃物與可燃物含量,幫助燃料燃燒時完全性,但此方式需輸入高電壓以順利解離水分子或是空氣分子,故該裝置放置於引擎室容易產生危險,甚至發生交通事故時容易產生爆炸危險,因此該裝置通常使用於大型客貨車使用,小型車不易使用。
由於上述之裝置雖可提升引擎輸出性能但卻也衍生出其他之缺點,因此透過本發明之實施除了可改善引擎燃燒過程之效率,並且降低引擎好耗油率而達到節能減碳之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為增加引擎燃燒時所需之可燃物與助燃物密度以提高 燃燒速率,以達到增加引擎輸出力並降低燃油消耗率,同時達到降低有毒廢氣之要求,而本發明附屬在引擎進氣系統之節氣門與空氣濾清器之間(如第一圖),在本發明中乃利用額外提供高活性空氣之方式將可燃物與助燃物強制輸入進氣歧管內,提高燃燒助燃物密度。本發明之組件包括以下裝置:
1. 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主體(如第二圖(A)、(B)):本機構包括水蒸氣噴射裝置、水蒸氣噴射裝置上蓋、空氣導管、超音波電子振盪器、轉接頭、水蒸氣導管、放電反應座、高壓放電器、跳火升壓頻率控制器、熱電晶片,其中外界空氣因引擎室所產生之負壓而從水蒸氣噴射裝置上蓋的進氣口吸入水蒸氣噴射裝置內,水蒸氣噴射裝置內放置水溶液,使得外界空氣經過水溶液而吸收水溶液分子形成飽和水蒸氣,此飽和水蒸氣可做為提供產生高活性粒子或是可燃物與助燃物之來源;同時超音波電子振盪器所激發之高頻震盪作動造成水蒸氣噴射裝置內的水溶液表面產生細微化之霧化水蒸氣,由於微細化之霧化水蒸氣的大範圍表面積特性除了提高外界空氣形成飽和水蒸氣之程度外,也可提高後續與高壓放電器進行電離效果的接觸範圍與反應速率,加速高活性粒子的產生。霧化水蒸氣與飽和水蒸氣結合成飽和霧化水蒸氣後進入放電反應座內,透過高壓放電器產生之電漿區形成非熱電漿反應,使部分飽和霧化水蒸氣生成高能量電子以撞擊飽和霧化水蒸氣之粒子產生原子、自由基、離子與介穩態粒子等高活性粒子,此高活性粒子不僅可將水分子轉換成可燃物(氫氣)與助燃物(氧氣)以外,更可以將部分之霧化燃油進行分解成易於燃燒之可燃粒子或分子,提高燃燒效率以及降低有毒廢氣的產生。此高活性粒子與飽和霧化水蒸氣所混合之高活性粒子水蒸氣進入 進氣岐管內與霧化燃油混合後形成高離子性燃油混合氣,然後再進入引擎室內進行高效率燃燒。在本機構中的熱電晶片主要為利用其具有同一表面可以產生冷熱雙溫的特性,當給予熱電晶片一固定電流方向後即可對水蒸氣噴射裝置內之水溶液溫度進行冷卻或是加熱,可根據引擎運轉狀況適時調整水溶液溫度,進而提供引擎室最佳化之燃燒環境。
2. 水冷式熱電晶片廢能釋放裝置(如第二圖(A)、(B)):本裝置包括熱交換座、冷卻水管、熱交換水泵、熱交換水箱、電子風扇等組件,本裝置提供熱電晶片釋放更多廢能之用,當熱電晶片與水蒸氣噴射裝置接觸時可透過熱電晶片對內部液體進行溫度控制,另外熱電晶片另一面與熱交換座接觸,可透過熱交換座內部之冷卻液將熱電晶片所產生不需要的廢能吸收,經由熱交換水泵加壓提高冷卻液流速以進入熱交換水箱,電子風扇所產生的高速空氣對流將熱交換水箱內的冷卻液進行能量交換,使熱電晶片所產生之廢能釋放於外界,提高熱電晶片對水蒸氣噴射裝置內的水溶液溫度控制效率,由與冷卻液具有高比熱值,因此吸收之能量較高。
藉由以上之連結,引擎運轉過程中所產生之進氣歧管負壓造成連接到進氣歧管的水蒸氣導管產生真空,連帶促使水蒸氣噴射裝置內部形成負壓狀態而強迫將外界空氣自水蒸氣噴射裝置上蓋之進氣口吸入,透過上述說明的方式使外界空氣通過水蒸氣噴射裝置與放電反應座之作用而形成高活性粒子水霧空氣,這些帶有電子、離子、自由基等高活性粒子進入進氣岐管後與霧化燃油混合接觸再高速流入引擎室進行燃燒,除了可加速燃燒效率以外,由於增加自由基之離子使部分空氣轉換成可燃物(氫氣)與助燃物(氧氣),如此優化燃燒條件可大幅降低有毒廢氣的產生。另外高活性粒子水霧空氣的溫度控制可根據引擎燃燒需求而調整,例如低溫的高活性粒子水霧空氣可降低燃燒時所產生之氮氧化物有毒廢氣量,高溫的高活性粒子水霧空氣則可加速霧化燃油的細微粒之程度。而水蒸氣噴射裝置內所裝設之水溶液成分可根據引擎所需添加不同成分之溶質,透過以上之流程可將該溶質輸入引擎室進行燃燒以改善燃燒條件。
(10)‧‧‧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主體
(101)‧‧‧水蒸氣噴射裝置上蓋
(102)‧‧‧空氣導管
(103)‧‧‧水蒸氣噴射裝置
(104)‧‧‧超音波電子振盪器
(105)‧‧‧轉接頭
(106)‧‧‧水蒸氣導管
(107)‧‧‧放電反應座
(108)‧‧‧高壓放電器
(109)‧‧‧跳火升壓頻率控制器
(110)‧‧‧進氣口
(111)‧‧‧熱電晶片
(20)‧‧‧水冷式熱電晶片廢能釋放裝置
(201)‧‧‧熱交換座
(202)‧‧‧螺絲
(203)‧‧‧冷卻水管
(204)‧‧‧熱交換水泵
(205)‧‧‧熱交換水箱
(206)‧‧‧電子風扇
(207)‧‧‧螺絲
(301)‧‧‧空氣濾清器
(302)‧‧‧空氣濾清芯
(303)‧‧‧進氣歧管
(304)‧‧‧火星塞
(305)‧‧‧引擎室
(306)‧‧‧噴油嘴
(307)‧‧‧節流閥
(401)‧‧‧外界空氣
(402)‧‧‧進氣空氣
(403)‧‧‧高活性粒子水霧空氣
(404)‧‧‧霧化燃油
(405)‧‧‧霧化水蒸氣
(406)‧‧‧飽和霧化水蒸氣
(407)‧‧‧高活性粒子水蒸氣
(408)‧‧‧飽和空氣
第一圖 係本發明裝設於引擎之佈置圖
第二圖(A) 係本發明之分解圖
第二圖(B) 係本發明之組合圖
本發明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如第二圖(A)(B)),係包括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主體(10)與水冷式熱電晶片廢能釋放裝置(20)所組成,其中:
1.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主體(10):係包含水蒸氣噴射裝置上蓋(101)、空氣導管(102)、水蒸氣噴射裝置(103)、超音波電子振盪器(104)、轉接頭(105)、水蒸氣導管(106)、放電反應座(107)、高壓放電器(108)、跳火升壓頻率控制器(109)、進氣口(110)、熱電晶片(111)等組件,其中空氣導管(102)上端連接水蒸氣噴射裝置上蓋(101)背端連通進氣口(110),水蒸氣導管(106)之一端連接轉接頭(105),另一端連接放電反應座(107)之進氣口,高壓放電器(108)之放電端則連接放電反應座(107)之放電口,高壓放電器(108)之尾端連接跳火升壓頻率控制器(109),熱電晶片(111)之一面 連接水蒸氣噴射裝置(103)之外底端,超音波電子振盪器(104)連接於水蒸氣噴射裝置(103)之內底端,完成以上組件之結合。
當引擎正常運轉狀態下(如第一圖),在本發明在輸入電力後,熱電晶片(111)、超音波電子振盪器(104)、高壓放電器(108)、跳火升壓頻率控制器(109)開始運轉,熱電晶片(111)根據輸入電流方向性針對水蒸氣噴射裝置(103)內部水溶液進行溫度控制,外界空氣(401)因引擎室(305)之真空負壓被強迫自進氣口(110)進入水蒸氣噴射裝置(103)並通過水溶液產生飽和空氣(408),同時超音波電子振盪器(104)啟動造成水蒸氣噴射裝置(103)內之水溶液表面產生霧化水蒸氣(405),飽和空氣(408)與霧化水蒸氣(405)於轉接頭(105)混合成飽和霧化水蒸氣(406),經由水蒸氣導管(106)進入放電反應座(107)透過高壓放電器(108)進行電解產生非熱電漿氣體,與飽和霧化水蒸氣(406)混合後形成高活性粒子水蒸氣(407)而進入進氣歧管(303)與進氣空氣(402)混合成高活性粒子水霧空氣(403),隨著節流閥(307)控制進氣流速而與噴油嘴(306)所噴發之霧化燃油(404)結合產生具有高離子性燃油混合氣進入引擎室(305)進行高效率燃燒。
2.水冷式熱電晶片廢能釋放裝置(20):係包含熱交換座(201)、螺絲(202)、冷卻水管(203)、熱交換水泵(204)、熱交換水箱(205)、電子風扇(206)、螺絲(207)等組件,在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主體(10)之熱電晶片(111)另一面連接熱交換座(201),冷卻水管(203)之一端連接熱交換座(201)之出水口而另一端連接熱交換水泵(204)之入水口,冷卻水管(203)之一端連接熱交換水泵(204)之出水口而另一端連接熱交換水箱(205)之入水口,冷卻水管(203)之一端連接熱交換水箱(205)之出水口而另一端連接熱之入水口,如此形成一封閉式冷卻水循環,而該循環內部添加冷卻液,電子風扇(206)連接於熱交換水箱(205)之迎風側,完成以上組件之結合。
當引擎正常運轉狀態下(如第一圖),在本發明在輸入電力後,熱交換水泵(204)與電子風扇(206)開始運轉,熱電晶片(111)所產生之廢能則透過熱交換座(201)快速吸收至內部之冷卻液中,冷卻液透過冷卻水管(203)流至熱交換水泵(205)產生高壓冷卻液,再透過冷卻水管(203)快速流至熱交換水箱(205)中,藉由電子風扇(206)所產生快速空氣對流將熱交換水箱(205)中的冷卻液吸收之廢能排放至外界環境中,以快速控制水蒸氣噴射裝置(103)內部水溶液至指定溫度,排出廢能後之冷卻液再回流至熱交換座(201)內形成一封閉式冷卻液之排出廢能循環過程。

Claims (2)

  1. 一種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係包括係包含水蒸氣噴射裝置上蓋、空氣導管、水蒸氣噴射裝置、超音波電子振盪器、轉接頭、水蒸氣導管、放電反應座、高壓放電器、跳火升壓頻率控制器、熱電晶片、水冷式熱電晶片廢能釋放裝置,其中空氣導管上端連接水蒸氣噴射裝置上蓋之背端連通進氣口,水蒸氣導管之一端連接轉接頭,另一端連接放電反應座之進氣口,高壓放電器之放電端則連接放電反應座之放電口,高壓放電器之尾端連接跳火升壓頻率控制器,熱電晶片之一面連接水蒸氣噴射裝置之外底端,另一面連接水冷式熱電晶片廢能釋放裝置,超音波電子振盪器連接於水蒸氣噴射裝置之內底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其中水冷式熱電晶片廢能釋放裝置係包含熱交換座、冷卻水管、熱交換水泵、熱交換水箱、電子風扇,熱交換座連接熱電晶片另一面,冷卻水管之一端連接熱交換座之出水口而另一端連接熱交換水泵之入水口,冷卻水管之一端連接熱交換水泵之出水口而另一端連接熱交換水箱之入水口,冷卻水管之一端連接熱交換水箱之出水口而另一端連接熱交換座之入水口,如此形成一封閉式冷卻水循環,而該循環內部添加冷卻液,電子風扇連接於熱交換水箱之迎風側,以對熱電晶片進行廢能釋放效果。
TW107113472A 2018-04-20 2018-04-20 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 TWI648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3472A TWI648465B (zh) 2018-04-20 2018-04-20 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3472A TWI648465B (zh) 2018-04-20 2018-04-20 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8465B true TWI648465B (zh) 2019-01-21
TW201943949A TW201943949A (zh) 2019-11-16

Family

ID=65804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3472A TWI648465B (zh) 2018-04-20 2018-04-20 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484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29591B2 (en) 2020-03-17 2022-12-20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Plasma system and method of mixing plasma and water mis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5408B (zh) * 2020-06-10 2022-08-19 马思正 内燃机降废及节能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94877U (zh) * 2014-06-30 2015-02-01 Nat Kaoush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具低溫氣態分子之內燃機混合氣助燃裝置
TWM515480U (zh) * 2015-10-02 2016-01-11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噴射引擎之燃油溫度控制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94877U (zh) * 2014-06-30 2015-02-01 Nat Kaoush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具低溫氣態分子之內燃機混合氣助燃裝置
TWM515480U (zh) * 2015-10-02 2016-01-11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噴射引擎之燃油溫度控制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29591B2 (en) 2020-03-17 2022-12-20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Plasma system and method of mixing plasma and water mi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3949A (zh) 2019-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8465B (zh) 水霧輔助進氣電離助燃裝置
CN102278240A (zh) 利用含氧燃料催化分解降低柴油机油耗的方法及装置
US6912977B2 (en) Hydrogen assisted combustion
CN207393322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
JP2002030937A (ja) エンジン及びシステム
CN103352775A (zh) 发动机尾气治理节能减排方法及其系统
CN203499862U (zh) 柴油发动机掺布朗气装置
WO2023221796A1 (zh) 一种氢氧循环发动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4941598B (zh) 柴油/甲醇发动机雾化喷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TWM571418U (zh) 引擎之旁通進氣飽和水霧電離化裝置
CN113294229B (zh) 汽车节能环保净化器
CN115217621A (zh) 内燃机、内燃机控制方法
JP2001355472A (ja) 燃焼装置および内燃機関
CN115126598A (zh) 一种氧水发动机
US20070137624A1 (en) Energy saving device for generators
CN102536539B (zh) 一种带有水雾化功能的空气滤清装置
CN110219753A (zh) 一种水雾与燃油混合燃烧的雾化助燃装置、内燃机及方法
TWM494877U (zh) 具低溫氣態分子之內燃機混合氣助燃裝置
CN101113683A (zh) 一种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
KR200235921Y1 (ko) 자동차엔진의연료절감장치
RU2755756C1 (ru) Система генерации водородного тумана
CN214741566U (zh) 汽车节能环保净化器
JP2002155810A (ja) 内燃機関
CN201111549Y (zh) 汽车发动机用电子喷水助燃节能装置
CN2499134Y (zh) 机动车水雾喷射节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