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0710B - 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 - Google Patents

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0710B
TWI640710B TW107112788A TW107112788A TWI640710B TW I640710 B TWI640710 B TW I640710B TW 107112788 A TW107112788 A TW 107112788A TW 107112788 A TW107112788 A TW 107112788A TW I640710 B TWI640710 B TW I6407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lectromagnetic
pole
magnetic
angular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2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3988A (zh
Inventor
蘇釗登
Original Assignee
蘇釗登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蘇釗登 filed Critical 蘇釗登
Priority to TW107112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0710B/zh
Priority to CN201811221551.5A priority patent/CN110375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0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071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3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398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00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 F16K3/02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Packings therefor
    • F16K3/04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Packings therefor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3/06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Packings therefor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in the form of closure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supply and discharge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68Slid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 F16K31/0679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with more than one energising c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包括閥座、閥體、電磁鐵組及磁鐵。閥座可轉動地與閥座同軸設置。第一閥孔及第二閥孔對應設置在閥座及閥體上。電磁鐵組包括第一電磁極端、第二電磁極端及第一線圈。第一電磁極端及第二電磁極端位於相對第一角度位置及第二角度位置上。磁鐵與電磁鐵對應設置。當第一線圈導通第一正向電流時,第一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一磁吸力,第二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一磁斥力,以同向作用而使閥體相對閥座旋轉至第一角度位置。當第一線圈導通第一反向電流時,第二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二磁吸力,第一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二磁斥力,以同向作用而使閥體相對閥座旋轉至第二角度位置。當閥體位於第一角度位置或第二角度位置且第一線圈不再通電流時,第一固定磁極端則吸住第一電磁極端或第二電磁極端,使閥體與閥座固定於第一角度位置或第二角度位置,俾能在持續開啟或關閉中線圈繞組不需要持續輸入電流下即可達到自保持的節能功效。

Description

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尤指一種可在持續開啟或關閉中電磁閥繞組不需要持續輸入保持電流即可達到自保持節能功效的電磁閥控制技術。
按,習知電磁閥在電氣設備或是流體控制設備中確實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流體管路控制器件。電磁閥主要是藉由通電或斷電的方式來控制電磁鐵激磁與否,進而線性驅動閥門開啟或關閉通道,於是即可藉由電磁閥的通道啟、閉而控制流體管路中的流體流通或關斷。雖然習知電磁閥具備流體管路啟閉控制的功能;惟,在一般常開型或常閉型的電磁閥使用中,當電磁閥通道必須一段時間關閉時,則必須對電磁鐵持續地輸入保持電流,於此方能讓電磁閥通道持續維持在開啟或是關閉的狀態中,因而造成較為耗費電能的情事產生。另一方面,習知電磁閥大多為一進一出的結構設置;亦即,電磁閥具備一個入口及一個出口,由於習知電磁閥僅能做出全流量的啟閉控制,所以當需要做流體通量之控制時,習知電磁閥確實是無法做出流體通量的控制,因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與困擾情事產生。
為改善上述缺失,相關技術領域業者已然開發出一種如新型第M556805號『電磁閥之串聯結構』,其係透過控制組件的控制,使複數電磁閥本體之出口部與入口部選擇性連通,以達到流體通量控制之目的,當 需要較大流體通量時,則控制所有電磁閥本體全部開啟通道;反之,當需要較小流體通量時,則控制至少一個電磁閥本體開啟通道。該專利雖然可以達到流體通量控制的功能,惟,需要多組電磁閥與多組管路接頭的配置,除了會增加零件成本負擔之外,並會造成流體管路因管路複雜所致組裝不便及增加管路故障的機率情事產生。
有鑒於此,電磁閥產品技術成熟度仍未臻完善,仍有再改善的必要性,因此,如何開發出一種可以兼具實現自保持式節能與流體通量控制等雙重功效的電磁閥技術實已成為相關產學業者所亟欲挑戰與克服的技術課題。
本發明第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主要是藉由電磁極性與通量旋轉等機能之控制設置,以實現兼具自保持節能與流體旋轉啟閉控制等雙重功效。達成本發第一明目及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係包括閥座、閥體、電磁鐵組及磁鐵。閥座可轉動地與閥座同軸設置。第一閥孔及第二閥孔對應設置在閥座及閥體上。電磁鐵組,其包括第一電磁極端、第二電磁極端及第一線圈,第一電磁極端及第二電磁極端位於相對第一角度位置及第二角度位置上。磁鐵與電磁鐵對應設置。當第一線圈導通第一正向電流時,第一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一磁吸力,第二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一磁斥力,以同向作用而使閥體相對閥座旋轉至第一角度位置。當第一線圈導通第一反向電流時,第二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二磁吸力,第一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二磁斥力,以同向作用而使閥體相對閥座旋轉至第二角度位置。當閥體位於第一角度位置或第二角度位置且第一線圈不再通電流 時,第一固定磁極端則吸住第一電磁極端或第二電磁極端,使閥體與閥座固定於第一角度位置或第二角度位置,俾能在開啟中或關閉中電磁閥繞組不需要保持電流,故可不需消耗電能而達到自保持式節能的功效。
本發明第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流體通量精確控制的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主要是藉由電磁極性與通量旋轉等機能控制設置,以實現兼具自保持節能與流體通量無段式精確控制等功效。達成本發第二明目及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係包括閥座、閥體、電磁鐵組及磁鐵。閥座可轉動地與閥座同軸設置。第一閥孔及第二閥孔對應設置在閥座及閥體上。電磁鐵組,其包括第一電磁極端、第二電磁極端及第一線圈,第一電磁極端及第二電磁極端位於相對第一角度位置及第二角度位置上。磁鐵與電磁鐵對應設置。當第一線圈導通第一正向電流時,第一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一磁吸力,第二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一磁斥力,以同向作用而使閥體相對閥座旋轉至第一角度位置。當第一線圈導通第一反向電流時,第二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二磁吸力,第一電磁極端與第一固定磁極端產生第二磁斥力,以同向作用而使閥體相對閥座旋轉至第二角度位置。當閥體位於第一角度位置或第二角度位置且第一線圈不再通電流時,第一固定磁極端則吸住第一電磁極端或第二電磁極端,使閥體與閥座固定於第一角度位置或第二角度位置,俾能在開啟中或關閉中電磁閥繞組不需要保持電流,故可不需消耗電能而達到自保持式節能的功效。其中,更包括一與該第二閥孔同設在該閥座或該閥體上的第三閥孔,且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更自該第二角度位置至一第三角度位置可轉動地設置,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位於該第三角度位置時,該第三閥孔與該第一閥孔重合,使該入口與該出口連通,進而使流至該第一閥孔之 該流體流經該第三閥孔再由該出口流出;該電磁鐵組更包括一與該第二電磁極端相對應的第三電磁極端及一位於該第二電磁極端及該第三電磁極端之間的第二線圈,該第二電磁極端及該第三電磁極端分別位於相對該第二角度位置及該第三角度位置上;其中,當該第二線圈導通一第二正向電流而使該第二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三磁吸力,以及該第三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一第三磁斥力時,該第三磁吸力及該第三磁斥力同向作用而使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旋轉至該第二角度位置;當該第二線圈導通一第二反向電流而使該第二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一第四磁斥力,以及該第三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四磁吸力時,該第四磁斥力及該第四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旋轉至該第三角度位置;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定位於該第二角度位置或該第三角度位置,且該第二線圈不再通電流時,該第一固定磁極端吸住該第二電磁極端或該第三電磁極端,而使該閥體與該閥座固定於該第二角度位置或該第三角度位置。其中,更包括一與該第二閥孔及該第三閥孔同設在該閥座或該閥體上的第四閥孔,且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更自該第三角度位置至一第四角度位置可轉動地設置,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位於該第四角度位置時,該第四閥孔與該第一閥孔重合,使該入口與該出口連通,進而使流至該第一閥孔之該流體流經該第四閥孔再由該出口流出;該電磁鐵組更包括一與該第三電磁極端相對應的第四電磁極端及一位於該第三電磁極端及該第四電磁極端之間的第三線圈,該第三電磁極端及該第四電磁極端分別位於相對該第三角度位置及該第四角度位置 上;其中,當該第三線圈導通一第三正向電流而使該第三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五磁吸力,以及該第四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一第五磁斥力時,該第五磁吸力及該第五磁斥力同向作用而使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旋轉至該第三角度位置;當該第三線圈導通一第三反向電流而使該第三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一第六磁斥力,以及該第四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六磁吸力時,該第六磁斥力及該第六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旋轉至該第四角度位置;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定位於該第三角度位置或該第四角度位置,且該第三線圈不再通電流時,該第一固定磁極端吸住該第三電磁極端或該第四電磁極端,而使該閥體與該閥座固定於該第三角度位置或該第四角度位置。
10‧‧‧閥座
11‧‧‧第一閥孔
12‧‧‧入口
20‧‧‧閥體
21‧‧‧第二閥孔
21a‧‧‧出口
22‧‧‧第三閥孔
23‧‧‧第四閥孔
24‧‧‧第一通孔
25‧‧‧第二通孔
26‧‧‧弧形槽孔
30‧‧‧電磁鐵組
31‧‧‧第一電磁極端
32‧‧‧第二電磁極端
33‧‧‧第三電磁極端
34‧‧‧第四電磁極端
35‧‧‧第一線圈
36‧‧‧第二線圈
37‧‧‧第三線圈
40‧‧‧磁鐵
41‧‧‧第一固定磁極端
42‧‧‧第二固定磁極端
50‧‧‧控制單元
51‧‧‧電源裝置
d1‧‧‧第一角度位置
d2‧‧‧第二角度位置
d3‧‧‧第三角度位置
d4‧‧‧第四角度位置
圖1係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位於第一角度位置自保持的實施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第一動作實施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第二動作實施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第三動作實施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位於第四角度位置自保持的實施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第四動作實施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第五動作實施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第六動作實施示意圖。
圖10係本發明具體實施的功能方塊示意圖。
為讓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發明整體的技術特徵與達成本發明目的之技術手段,玆以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加以詳細說明如下:
請配合參看圖1、10所示為達成本發明第一目的之第一實施例,係包括閥座10(做為定子)、閥體20(做為轉子)、電磁鐵組30及磁鐵40等技術特徵。閥體20自第一角度位置d1至第二角度位置d2可轉動地與閥座10同軸設置。第一閥孔11與一入口12連通。此入口12供一流體流入至第一閥孔11。第二閥孔21與一出口21a連通,第一閥孔11及第二閥孔21對應地設置在閥座10及閥體20上,當閥體20相對閥座10位於第二角度位置d2時,第二閥孔21與第一閥孔11重合,使入口12與出口21a連通,進而使流至第一閥孔11之流體流經第二閥孔21再由出口21a流出。電磁鐵組30包括第一電磁極端31、第二電磁極端32及位於第一電磁極端31及第二電磁極端32之間的第一線圈35,第一電磁極端31及第二電磁極端32分別位於相對第一角度位置d1及第二角度位置d2上。磁鐵40包括第一固定磁極端41(即朝上的頂面如圖4~10皆顯示固定為N極)及第二固定磁極端42(即朝下的底面顯示固定為S極),其與至少一組電磁鐵40對應設置,第一固定磁極端41較第二固定磁極端42靠近至少一組電磁鐵40。其中,當第一線圈35導通第一正向電流(即正向之直流脈波;但不以此為限)而使第一電磁極端31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第一磁吸力,以及第二電磁極端32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第一磁斥力時,第一磁吸力及第一磁斥力同向作用而使閥體20相對閥座10旋轉至第一角度位置d1。當第一線圈35導通第一反向電流(即反向之直流 脈波;但不以此為限)而使第一電磁極端31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第二磁斥力,以及第二電磁極端32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二磁吸力時,該第二磁斥力及該第二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閥體20相對閥座10旋轉至第二角度位置d2。當閥體20相對閥座10定位於第一角度位置d1或第二角度位置d2,且第一線圈35不再通電流時(即正向或反向之直流脈波結束),在磁鐵40的磁力作用下,第一電磁極端31或第二電磁極端32可視為導磁體的緣故,所以第一固定磁極端41得以吸住第一電磁極端31或第二電磁極端32,使閥體20與閥座10保持固定於第一角度位置d1或第二角度位置d2,藉此,即可實現兼具自保持節能以及二段式通道啟閉或是流體通量控制等多重功能。
具體的,請配合參看圖1~2所示的實施例中,上述電磁鐵組30設置在閥座10上,而磁鐵40設置在閥體20上;承上所述,當閥體20相對閥座10位於第一角度位置d1時,第一閥孔11與第二閥孔21不重合而呈封閉狀態,使入口12與出口21a不連通,進而使流至第一閥孔11之流體不再流經第二閥孔21而不再由出口21a流出,以實現二段式通道啟、閉功能。
請配合參看圖2~10所示為達成本發明第二目的之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除了包括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整體技術特徵之外,更包括一與第二閥孔21同設在閥座10或閥體20上的第三閥孔22,及一與第二閥孔21及第三閥孔22同設在閥座10或閥體20上的第四閥孔23。閥體20相對閥座10更自第二角度位置d2至第三角度位置d3可轉動地設置。不僅如此,閥體20相對閥座10更自第三角度位置d3至第四角度位置d4可轉動地設置。當閥體20相對閥座10位於第三角度位置d3時,口徑較第二閥孔21大的第三閥孔22與第一閥孔11重合,使入口12與出口21a連通,進而使 流至第一閥孔11之流體較大量地流經第三閥孔22再由出口21a流出。
於本實施例中,圖1~3所示之電磁鐵組30更包括一與第二電磁極端32相對應的第三電磁極端33及一位於第二電磁極端32及第三電磁極端33之間的第二線圈36。第二電磁極端32及第三電磁極端33分別位於相對第二角度位置d2及第三角度位置d3上。當第二線圈36導通第二正向電流而使第二電磁極端32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第三磁吸力,以及第三電磁極端33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第三磁斥力時,第三磁吸力及第三磁斥力同向作用而使閥體20相對閥座10旋轉至第二角度位置d2。另,當第二線圈36導通第二反向電流而使第二電磁極端32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第四磁斥力,以及第三電磁極端33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第四磁吸力時,第四磁斥力及第四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閥體20相對閥座10旋轉至第三角度位置d3。又,當閥體20相對閥座10定位於第二角度位置d2或第三角度位置d3,且第二線圈36不再通電流時,第一固定磁極端41吸住第二電磁極端32或第三電磁極端33,而使閥體20與閥座10固定於第二角度位置d2或第三角度位置d3。當閥體20相對閥座10位於第四角度位置d4時,口徑大於第三閥孔22的第四閥孔23與第一閥孔11重合,使入口12與出口21a連通,進而使流至第一閥孔11之流體更大量地流經第四閥孔23再由出口21a流出。
請配合參看圖3所示之實施例,上述第三閥孔22之孔徑大於第二閥孔21之孔徑,第三閥孔22與第二閥孔21之間以第一通孔24相連通,第一通孔24配合第三閥孔22與第二閥孔21之孔徑而自與第二閥孔21連接的一端至與第三閥孔22連接的另一端呈逐漸擴大。
於本實施例中,圖1~6所示之電磁鐵組30更包括一與第三 電磁極端33相對應的第四電磁極端34及一位於第三電磁極端33及第四電磁極端34之間的第三線圈37,第三電磁極端33及第四電磁極端34分別位於相對第三角度位置d3及第四角度位置d4上,當第三線圈37導通第三正向電流而使第三電磁極端33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第五磁吸力,以及第四電磁極端34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第五磁斥力時,第五磁吸力及第五磁斥力同向作用而使閥體20相對閥座10旋轉至第三角度位置d3,當第三線圈37導通第三反向電流而使第三電磁極端33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第六磁斥力,以及第四電磁極端34與第一固定磁極端41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第六磁吸力時,第六磁斥力及第六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閥體20相對閥座10旋轉至第四角度位置d4,當閥體20相對閥座10定位於第三角度位置d3或第四角度位置d4,且第三線圈37不再通電流時,第一固定磁極端41吸住第三電磁極端33或第四電磁極端34,而使閥體20與閥座10固定於第三角度位置d3或第四角度位置d4。
此外,請配合參看圖10所示,本發明更包含一控制單元50,用以依序控制一電源裝置51(如電源供應電路以及切換電路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供應電流(即上述正向、反向之直流脈波)輸送至第一線圈35、第二線圈36及第三線圈37激磁,進而產生與磁鐵40做磁感應的電磁極。
請配合參看圖2、3所示,上述第一電磁極端31、第二電磁極端32、第三電磁極端33及第四電磁極端34依序相連為一體之剛性體。
請配合參看圖3所示第四閥孔23之孔徑大於或等於第一閥孔11之孔徑,第二閥孔21及第三閥孔22之孔徑分別小於第一閥孔11之孔徑。第四閥孔23之孔徑大於第二閥孔21之孔徑,第四閥孔23與第二閥孔21之間以第二通孔25相連通,第二通孔25配合第四閥孔23與第二閥 孔21之孔徑而自與第二閥孔21連接的一端至與第四閥孔23連接的另一端呈逐漸擴大,且第三閥孔22涵蓋在第二通孔25的中段範圍內,亦即,較佳的,第二閥孔21至第四閥孔23共同形成一個類似半月型的弧形槽孔26。
於一種具體的運作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一閥孔11與弧形槽孔26處於非重合狀態,此時,在第一線圈35不需輸入保持電流的情況下,即可使第一固定磁極端41有效吸住與閥體20連動的第一電磁極端31,使電磁閥可以在持續關閉的狀態下而不需要耗費電能。繼而如圖3所示,當第一線圈35輸入第一反向電流時,第一固定磁極端41與第一電磁極端31及第二電磁極端32所產生之磁斥力及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閥體20相對閥座10旋轉至第二角度位置d2,具體的位置呈現如圖4所示,此時弧形槽孔26的前段與第一閥孔11部分重合,亦即,控制電磁閥的流體通量開度為35%左右,當第一反向電流斷開時,第一固定磁極端41仍可有效吸住與閥體20連動的第二電磁極端32,於是電磁閥可以在持續讓流體通量開度保持在35%的狀態下,而不需要耗費電能。繼而如圖4所示,當第二線圈36輸入第二反向電流時,第一固定磁極端41與第二電磁極端32及第三電磁極端33所產生之磁斥力及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閥體20相對閥座10旋轉至第三角度位置d3,具體的位置呈現如圖5所示,此時弧形槽孔26的中段與第一閥孔11部分重合,亦即,控制電磁閥的流體通量開度為50%左右,當第二反向電流斷開時,第一固定磁極端41仍可有效吸住與閥體20連動的第三電磁極端33,使電磁閥可以在持續讓流體通量開度保持在50%的狀態下,而不需要耗費電能。繼而如圖5所示,當第三線圈37輸入第三反向電流時,第一固定磁極端41與第三電磁極端33及第四電磁極端34所產生之磁斥力及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閥體20相對閥座10旋轉至第四角度位置d4,具體的位置呈現如圖6所示,此時弧形槽孔26的後段與第一閥孔11重合,亦即, 控制電磁閥的流體通量開度為100%,當第三反向電流斷開時,第一固定磁極端41仍可有效吸住與閥體20連動的第四電磁極端34,使電磁閥可以在持續讓流體通量開度保持在100%的狀態下,而不需要耗費電能。而圖7~9所示,則是依序輸入正向電流輸入至第三線圈37、第二線圈36及第一線圈35,以驅動閥體20依序回轉至初始位置(即第一角度位置d1)。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可行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凡舉依據下列請求項所述之內容、特徵以及其精神而為之其他變化的等效實施,皆應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本發明所具體界定於請求項之結構特徵,未見於同類物品,且具實用性與進步性,已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請,謹請 鈞局依法核予專利,以維護本申請人合法之權益。

Claims (10)

  1. 一種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包括:一閥座;一閥體,其自一第一角度位置至一第二角度位置可轉動地與該閥座同軸設置;一第一閥孔,其與一入口連通,該入口供一流體流入至該第一閥孔;一第二閥孔,其與一出口連通,該第一閥孔及該第二閥孔對應地設置在該閥座及該閥體上,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位於該第二角度位置時,該第二閥孔與該第一閥孔重合,使該入口與該出口連通,進而使流至該第一閥孔之該流體流經該第二閥孔再由該出口流出;一電磁鐵組,其包括一第一電磁極端、一第二電磁極端及一位於該第一電磁極端及該第二電磁極端之間的第一線圈,該第一電磁極端及該第二電磁極端分別位於相對該第一角度位置及該第二角度位置上;及一磁鐵,其包括一第一固定磁極端及一第二固定磁極端,其與該至少一組電磁鐵對應設置,該第一固定磁極端較該第二固定磁極端靠近該至少一組電磁鐵,其中,當該第一線圈導通一第一正向電流而使該第一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一磁吸力,以及該第二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一第一磁斥力時,該第一磁吸力及該第一磁斥力同向作用而使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旋轉至該第一角度位置;當該第一線圈導通一第一反向電流而使該第一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一第二磁斥力,以及該第二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二磁吸力時,該第二磁斥力及該第二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旋轉至該第二角度位置;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定位於該第一角度位置或該第二角度位置,且該第一線圈不再通電流時,該第一固定磁極端吸住該第一電磁極端或該第二電磁極端,而使該閥體與該閥座固定於該第一角度位置或該第二角度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位於該第一角度位置時,該第一閥孔與該第二閥孔不重合而呈封閉狀態,使該入口與該出口不連通,進而使流至該第一閥孔之該流體不再流經該第二閥孔而不再由該出口流出。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中,更包括一與該第二閥孔同設在該閥座或該閥體上的第三閥孔,且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更自該第二角度位置至一第三角度位置可轉動地設置,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位於該第三角度位置時,該第三閥孔與該第一閥孔重合,使該入口與該出口連通,進而使流至該第一閥孔之該流體流經該第三閥孔再由該出口流出;該電磁鐵組更包括一與該第二電磁極端相對應的第三電磁極端及一位於該第二電磁極端及該第三電磁極端之間的第二線圈,該第二電磁極端及該第三電磁極端分別位於相對該第二角度位置及該第三角度位置上;其中,當該第二線圈導通一第二正向電流而使該第二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三磁吸力,以及該第三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一第三磁斥力時,該第三磁吸力及該第三磁斥力同向作用而使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旋轉至該第二角度位置;當該第二線圈導通一第二反向電流而使該第二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一第四磁斥力,以及該第三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四磁吸力時,該第四磁斥力及該第四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旋轉至該第三角度位置;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定位於該第二角度位置或該第三角度位置,且該第二線圈不再通電流時,該第一固定磁極端吸住該第二電磁極端或該第三電磁極端,而使該閥體與該閥座固定於該第二角度位置或該第三角度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中,該第三閥孔之孔徑大於該第二閥孔之孔徑,該第三閥孔與該第二閥孔之間以一第一通孔相連通,該第一通孔配合該第三閥孔與該第二閥孔之孔徑而自與該第二閥孔連接的一端至與該第三閥孔連接的另一端呈逐漸擴大。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中,更包括一與該第二閥孔及該第三閥孔同設在該閥座或該閥體上的第四閥孔,且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更自該第三角度位置至一第四角度位置可轉動地設置,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位於該第四角度位置時,該第四閥孔與該第一閥孔重合,使該入口與該出口連通,進而使流至該第一閥孔之該流體流經該第四閥孔再由該出口流出;該電磁鐵組更包括一與該第三電磁極端相對應的第四電磁極端及一位於該第三電磁極端及該第四電磁極端之間的第三線圈,該第三電磁極端及該第四電磁極端分別位於相對該第三角度位置及該第四角度位置上;其中,當該第三線圈導通一第三正向電流而使該第三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五磁吸力,以及該第四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一第五磁斥力時,該第五磁吸力及該第五磁斥力同向作用而使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旋轉至該第三角度位置;當該第三線圈導通一第三反向電流而使該第三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同磁極而產生相磁斥的一第六磁斥力,以及該第四電磁極端與該第一固定磁極端為相異磁極而產生相磁吸的一第六磁吸力時,該第六磁斥力及該第六磁吸力同向作用而使該閥體相對該閥座旋轉至該第四角度位置;其中,當該閥體相對該閥座定位於該第三角度位置或該第四角度位置,且該第三線圈不再通電流時,該第一固定磁極端吸住該第三電磁極端或該第四電磁極端,而使該閥體與該閥座固定於該第三角度位置或該第四角度位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中,該第一電磁極端、該第二電磁極端、該第三電磁極端及該第四電磁極端依序相連為一剛性體。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中,該第四閥孔之孔徑大於該第二閥孔之孔徑,該第四閥孔與該第二閥孔之間以一第二通孔相連通,該第二通孔配合該第四閥孔與該第二閥孔之孔徑而自與該第二閥孔連接的一端至與該第四閥孔連接的另一端呈逐漸擴大,且該第三閥孔涵蓋在該第二通孔的一中段範圍內。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中,該第四閥孔之孔徑大於或等於該第一閥孔之孔徑,該第二閥孔及該第三閥孔之孔徑分別小於該第一閥孔之孔徑。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更包含一控制單元,用以分別控制一電源裝置供應電流予該第一線圈、該第二線圈及該第三線圈。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其中,該電磁鐵組設置在該閥座上,該磁鐵設置在該閥體上。
TW107112788A 2018-04-13 2018-04-13 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 TWI640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2788A TWI640710B (zh) 2018-04-13 2018-04-13 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
CN201811221551.5A CN110375106A (zh) 2018-04-13 2018-10-19 旋转自保持式流体通量电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2788A TWI640710B (zh) 2018-04-13 2018-04-13 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0710B true TWI640710B (zh) 2018-11-11
TW201943988A TW201943988A (zh) 2019-11-16

Family

ID=65034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2788A TWI640710B (zh) 2018-04-13 2018-04-13 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75106A (zh)
TW (1) TWI6407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0653B (zh) * 2021-11-25 2023-07-21 陕西航天西诺美灵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道安全点火机构及方法
CN114776838B (zh) * 2022-04-23 2023-09-12 浙江亚力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电磁阀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0861B (zh) * 2007-05-15 2012-10-10 通用电气健康护理生物科学股份公司 流量分配阀
TW201802383A (zh) * 2016-07-13 2018-01-16 台達電子國際(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流體控制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9648Y (zh) * 2004-09-16 2006-04-05 管奕 一种充排气阀
CN101225894A (zh) * 2007-11-11 2008-07-23 邓中霖 磁悬浮三环阀
DE102014108923B4 (de) * 2014-06-25 2024-02-15 Bürkert Werke GmbH Ventilantrieb, Ventil sowie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Ventilantriebs
CN105119454A (zh) * 2015-08-10 2015-12-02 郑永研 Halbach阵列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
CN105048755A (zh) * 2015-08-10 2015-11-11 郑永研 双极做功式永磁直流无刷电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0861B (zh) * 2007-05-15 2012-10-10 通用电气健康护理生物科学股份公司 流量分配阀
TW201802383A (zh) * 2016-07-13 2018-01-16 台達電子國際(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流體控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75106A (zh) 2019-10-25
TW201943988A (zh) 2019-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0710B (zh) 旋轉自保持式流體通量電磁閥
KR101756982B1 (ko) 전자석을 이용하여 유체의 흐름을 유도하는 삼방밸브
US9530552B1 (en) Magnetic circuit switching device with single-sided attraction
WO2005086807A3 (en) Low energy fluid actuator control element
JP3426160B2 (ja) 流量調節弁
CN210830683U (zh) 电磁阀及具有该电磁阀的制冷系统
JP5656531B2 (ja) デテント形3位置電磁切替弁
US20060249210A1 (en) Pressure balanced dual seat three-way hydraulic valve
CN108050268A (zh) 一种非接触式电磁夹管阀
CN110541959B (zh) 电动蝶阀及空调装置
CN207354089U (zh) 电机驱动电路
KR20160128790A (ko) 고효율 왕복동식 피스톤 전자펌프
DE19918007A1 (de) Mehrwegeklappe mit elektromagnetischer Betätigung
CN209943557U (zh) 一种带有节能控制电路的新型电磁阀
EP3179488B1 (en) A magnetic circuit switching device with single-sided attraction
KR20140080109A (ko) 코일을 이용한 버터플라이 밸브
JPS605163Y2 (ja) 電磁弁制御回路
WO2022173061A1 (ja) 開閉弁
CN215522031U (zh) 一种具有启闭结构的球阀
KR102359118B1 (ko) 코일 전원 제어 장치
TWI240935B (en) Self-maintaining electromagnet
TWM522324U (zh) 可降低噪音之電磁閥裝置
CN202612801U (zh) 一种电磁式先导阀配件
TWM525531U (zh) 可變換磁路單固定位置之磁鐵裝置
CN106402410B (zh) 一种迅即开关的宽通道电磁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