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608B - 筒匣及吸嚐器 - Google Patents
筒匣及吸嚐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38608B TWI638608B TW106104094A TW106104094A TWI638608B TW I638608 B TWI638608 B TW I638608B TW 106104094 A TW106104094 A TW 106104094A TW 106104094 A TW106104094 A TW 106104094A TW I638608 B TWI638608 B TW I63860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liquid
- heater
- cartridge
- cartridg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SPAAYZNQBZNSNG-UHFFFAOYSA-N CC1=C(C[NH+](C)[O-])C1 Chemical compound CC1=C(C[NH+](C)[O-])C1 SPAAYZNQBZNSN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新構造之吸嚐器用筒匣及吸嚐器。所提供之筒匣係用於具備可收容液體之液槽的吸嚐器。該筒匣係具有構成為可密封液槽內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之蓋子。蓋子係包含:構成為密封液槽內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之密封區域;以及收容導電體的收容部,該導電體係構成加熱液體的加熱器與電池部之間的電路的一部分。收容部係設在密封區域的外側。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筒匣及吸嚐器。
過去已知有一種不需要燃燒材料即可吸嚐香味用的香味吸嚐器。如此的香味吸嚐器,已知的有例如電子菸。電子菸係將含有尼古丁等香味之液體(相當於霧氣源的一例)霧化而產生的霧氣供給至使用者的口中,或使不含尼古丁等香味之液體(相當於霧氣源之一例)霧化而產生的霧氣通過香味源(例如煙草源)後再供給至使用者的口中。
電子菸中,有具備收容用來產生霧氣的液體之液槽或儲器、及使該液體霧化之加熱器者。如此的電子菸中,也有一種係具有用來將連接加熱器與電池的一對引線彼此絕緣的絕緣環(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歐洲專利公開第2941969號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新構造的吸嚐器用筒匣及吸嚐器。
根據本發明之一形態,提供一種具備可收容液體之液槽的吸嚐器用的筒匣。該筒匣係具有構成為可密封前述液槽內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之蓋子。前述蓋子係包含:具有構成為可密封前述液槽內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之密封區域的第一面;與前述第一面為相反側的第二面;連接前述第一面的外周緣與前述第二面的外周緣的蓋子側面;以及收容導電體的收容部,該導電體係構成加熱前述液體的加熱器與電池部之間的電路的一部分。前述收容部係設在前述蓋子側面的至少一部分。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收容部係具有形成在前述蓋子側面並且從前述第一面朝向前述第二面貫穿的凹部。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凹部係比前述蓋子側面的外周面設在更靠前述蓋子的中心側。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利用與前述筒匣的長邊方向平行之虛擬的一平面來區隔前述蓋子的前述第一面的前述密封區域與其以外的區域時,相較於前述平面,前述液槽係位於前述密封區域側,而相較於前述平面,前述收容部及前述加熱器係位於與前述密封區域相反的一側。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收容部係具有貫
穿前述蓋子側面與前述第一面,或是貫穿前述蓋子側面與前述第二面的孔或凹部。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蓋子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係構成為與連接前述加熱器與前述電池部的一對導電體分別接觸。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液槽係具有朝前述筒匣的長邊方向開口的開口部,前述蓋子的前述密封區域係構成為可密封前述開口部。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蓋子係在前述第一面的前述密封區域具有可嵌合於前述開口部的突起。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導電體係使前述加熱器與前述電池部導通的連接器部件。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液槽係具有朝前述筒匣之短邊方向開口的供液口,前述筒匣又具有:配置成可覆蓋前述供液口的液體保持構件;以及隔著前述液體保持構件而配置在前述供液口之相反側的前述加熱器,前述加熱器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成與前述液體保持構件接觸。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包含具備有前述液槽的外殼,前述外殼係包含:具有使前述液體保持構件及前述加熱器露出的缺口部的外殼本體;以及覆蓋前述缺口部的遮罩構件。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外殼本體及前述遮罩構件係區隔出收容前述加熱器及前述液體保持構件的
空間。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遮罩構件係具有與前述空間連通的空氣流入口。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前述外殼係具有與前述空間連通的空氣流出口。
本發明之形態中,前述蓋子係構成為可對於前述筒匣裝卸。
本發明之一形態中,具有構成為將電力供給至前述筒匣之前述加熱器的電池部。
10‧‧‧吸嚐器
11‧‧‧菸嘴
12‧‧‧電池部
20‧‧‧筒匣
30‧‧‧外殼
30a‧‧‧外殼本體
31‧‧‧液槽
31a‧‧‧收容空間
32‧‧‧供液口
33‧‧‧開口部
34‧‧‧空氣流出口
34a‧‧‧上端部
35‧‧‧缺口部
36‧‧‧區隔構件
36a‧‧‧第一面
36b‧‧‧第二面
36c‧‧‧下游側開口緣部
36d‧‧‧上游側開口緣部
36e‧‧‧下游側端部
36f‧‧‧上游側端部
36g‧‧‧下游部
36h‧‧‧上游部
40‧‧‧液體保持構件
41‧‧‧插入孔
50‧‧‧加熱器
50a‧‧‧上端部
50b‧‧‧第一端部
50c‧‧‧第二端部
50d‧‧‧下端部
51‧‧‧引線
52‧‧‧卡擋部
60‧‧‧遮罩構件
61‧‧‧空氣流入口
62‧‧‧空氣流路
70‧‧‧蓋子
71‧‧‧第一面
72‧‧‧第二面
73‧‧‧蓋子側面
73a‧‧‧外周面
74‧‧‧密封區域
75‧‧‧突起
76‧‧‧收容部
78‧‧‧突條部
79‧‧‧連接器部件
90‧‧‧抵壓環
91‧‧‧銷
P1‧‧‧平面
L1、L2、L3、L4‧‧‧距離
第1圖係第一實施形態之吸嚐器的整體立體圖。
第2圖係第1圖所示之筒匣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係將蓋子組裝至外殼後的狀態之筒匣的立體圖。
第4圖係將蓋子、液體保持構件及加熱器組裝至外殼後的狀態之筒匣的立體圖。
第5圖係將所有零件組裝起來的狀態之筒匣的立體圖。
第6圖係將所有零件組裝起來的狀態之筒匣的側視剖面圖。
第7圖係從第6圖所示之箭號7-7方向觀看之筒匣的剖面圖。
第8圖係蓋子的第一面側的正面圖。
第9圖係從設有空氣流出口的端面所見第一實施形態之筒匣之圖。
第10圖係顯示出空氣流出口與加熱器的其他位置關係之例之筒匣的側視剖面圖。
第11圖係顯示遮罩構件的其他形態之立體圖。
第12圖係顯示遮罩構件的其他形態之立體圖。
第13圖係區隔構件的平面圖。
第14圖係區隔構件、液體保持構件、及加熱器的平面圖。
第15圖係顯示蓋子的其他形態之立體圖。
第16圖係顯示蓋子的其他形態之立體圖。
第17圖係顯示蓋子的其他形態之立體圖。
第18圖係從第17圖的蓋子的第二面側所見之正面圖。
第19圖係第17圖的蓋子的側視剖面圖。
第20圖係顯示蓋子的其他形態之立體圖。
第21圖係第20圖的蓋子的側視剖面圖。
第22圖係第二實施形態之筒匣的分解立體圖。
第23圖係將蓋子、液體保持構件、及加熱器組裝至外殼後的狀態之第二實施形態之筒匣的立體圖。
〈第一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來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在以下說明的圖中,將相同或相當的構成元件標以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1圖係第一實施形態之吸嚐器的整體立體圖。如第1圖所示,吸嚐器10係具有菸嘴11、筒匣20、及電池部12。筒匣20係使含有香味(例如含有尼古丁等成分之香味)之液體霧化而朝向菸嘴11供給霧氣。電池部12係供給電力至筒匣20。菸嘴11係將筒匣20產生之霧氣引導至使用者的口中。吸嚐器10在使用了預定時間後,可更換菸嘴11及筒匣20。此外,亦可不更換菸嘴11而只更換筒匣20。第一實施形態中係以吸嚐器10具備菸嘴11之形態進行說明,但不限於此,吸嚐器10亦可不具備菸嘴11。另外,第一實施形態中,將筒匣20與菸嘴11構成為個別的構件,但是亦可將筒匣20與菸嘴11一體形成。
第2圖係第1圖所示之筒匣20的分解立體圖。如第2圖所示,筒匣20係具有外殼30、液體保持構件40、加熱器50、及蓋子70。筒匣20除了這些之外,亦可具備將各零件收容在內部之未圖示的外側殼體。在此情況,第2圖所示之零件係構成筒匣20的一部分。
第3圖係將蓋子組裝至外殼30後的狀態之筒匣20的立體圖。第4圖係將蓋子70、液體保持構件40、及加熱器50組裝至外殼30後的狀態之筒匣20的立體圖。第5圖係將所有零件組裝起來的狀態之筒匣20的立體圖。第6圖係將所有零件組裝起來的狀態之筒匣20的側視剖面圖。第7圖係從第6圖所示之箭號7-7方向觀看之筒匣20的剖面圖。以下,參照第2至7圖來說明筒匣20的詳細構成。此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的長邊方向係指第1圖所
示之吸嚐器10的筒匣20及電池部12的排列方向,短邊方向係指與長邊方向大致正交之方向。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的上游側係指以加熱器50的位置為基準而與空氣流出口34相反的一側,或是霧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而所謂的下游側係指以加熱器50的位置為基準而靠近空氣流出口34的一側,或是霧氣的流動方向的下游側。
外殼30係在筒匣20的長邊方向延伸之大致為筒狀的構件,具備有可收容液體的液槽31。本說明書中,將液槽31的內部空間稱為收容空間31a(參照第6圖)。第一實施形態中,外殼30與液槽31係形成為一體,但不限於此,亦可將外殼30與液槽31構成為個別的零件。外殼30係具有外殼本體30a、及安裝於該外殼本體30a之遮罩構件60。外殼本體30a係具有構成液槽31的一部分之區隔構件36。區隔構件36係沿著長邊方向區隔出:藉由將遮罩構件60安裝至外殼本體30a而區劃出之空氣流路62(參照第6圖);以及液槽31內部的收容空間31a。區隔構件36係具有用來將液體供給至液槽31內部的收容空間31a之供液口32。供液口32係在筒匣20的短邊方向開口而使收容空間31a與空氣流路62連通。此外,此處所謂的連通係包含液體的連通及氣體的連通。
如第2圖等所示,區隔構件36係具有供液體保持構件40嵌入之凹部,供液口32即形成於此凹部。亦即,區隔構件36係具有:區隔構件36之最靠近遮罩構件60的第一面36a;以及比第一面36a更靠近收容空間31a
的第二面36b,供液口32即形成於該第二面36b。此外,第一面36a與第二面36b亦可為相同高度,在該情況下,液體保持構件40係以覆蓋供液口32的方式配置在區隔構件36上。區隔構件36係構成為可支持嵌入於區隔構件36的凹部之液體保持構件40。第一實施形態中雖揭示設置兩個供液口32之例,但不限於此,供液口32可設置一個以上之任意數目。如第一實施形態設置複數個供液口32之情況時,區隔構件36即區隔出複數個供液口32。
液槽31係具有在筒匣20的長邊方向開口之開口部33(參照第7圖)。開口部33係形成於液槽31之與電池部12連接之側的端面。第一實施形態係構成為供液口32的開口面積大於開口部33的開口面積。換言之,因為供液口32係在短邊方向開口,所以可確保比在長邊方向開口之開口部33大的開口面積,可容易地將液體供給到液槽31內。此外,在供液口32有複數個之情況之供液口32的開口面積,係指各個供液口32的開口面積的總和。
又,外殼30還具有供霧氣通過之空氣流出口34。具體而言,第一實施形態中,外殼本體30a係在與菸嘴11連接之側的端面具有空氣流出口34。空氣流出口34係與菸嘴11連通。在吸嚐器10未設有菸嘴11的情況時,使用者可從空氣流出口34直接吸嚐霧氣。此外,第一實施形態雖將空氣流出口34形成於外殼本體30a,但不限於此,空氣流出口34亦可由外殼本體30a與遮罩構件60所區隔,藉由將遮罩構件60安裝至外殼本體30a而形成。
亦可將空氣空氣流出口34形成在遮罩構件60。又,空氣流出口34亦可形成在例如外殼30的側面。此外,外殼本體30a係具有沿著筒匣20的長邊方向形成之缺口部35。缺口部35係由遮罩構件60加以覆蓋。缺口部35係構成為在未由遮罩構件60覆蓋時,使液體保持構件40及加熱器50露出。
遮罩構件60係沿著筒匣20的長邊方向延伸之大致為板狀的構件。遮罩構件60係具有貫穿其厚度方向之空氣流入口61。空氣流入口61係設於與外殼本體30a的區隔構件36及加熱器50相對向的位置。第一實施形態中,空氣流入口61係沿著遮罩構件60的長邊方向大致等間隔地設有複數個。此外,空氣流入口61亦可為單一個。遮罩構件60係與外殼本體30a一起形成收容加熱器50及液體保持構件40的空氣流路62(參照第6圖及第7圖;相當於空間之一例)。空氣流入口61與空氣流出口34係經由該空氣流路62彼此連通。此外,本實施形態中,空氣流入口61係構成為直接向大氣開口,將外部空氣引入。然而,不限於此,亦可設置包圍外殼30的外側殼體,而構成為將外側殼體內的空氣引入之形態。在該情況時,外殼30與外側殼體可分別具有與電池部12卡合的手段。或者,亦可為外殼30具有與電池部12卡合的手段,透過外側殼體將外殼30壓接在電池部12而使外殼30與電池部12卡合。
液體保持構件40係例如由棉、玻璃纖維、或是多孔質陶瓷等所形成的多孔質構件。本說明書中,所
謂的「液體保持構件」係指不具有自體發熱功能的多孔質構件。如第4圖所示,液體保持構件40係以覆蓋區隔構件36的供液口32之方式設於筒匣20。換言之,液體保持構件40係積層在區隔構件36上,由區隔構件36加以支持。收容在液槽31的液體與液體保持構件40接觸,由液體保持構件40吸收而保持於液體保持構件40中。換言之,液體保持構件40係將收容在液槽31內的液體朝向加熱器50吸起。液體保持構件40之與供液口32相對向之面的面積,以大於供液口32的開口面積為較佳。藉此,不僅可確實地以液體保持構件40覆蓋供液口32的整個開口面積,而且容易藉由區隔構件36來支持液體保持構件40。
加熱器50整體大致呈U字形,隔著液體保持構件40而配置在供液口32的相反側。換言之,加熱器50是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40與遮罩構件60之間。加熱器50不限於U字形,亦可為例如線狀或面狀。具體而言,加熱器50可為I字形、或是以引線將I字形的複數個加熱器彼此連接起來的形態。加熱器50為面狀的情況時,以配置成其端面(平面部分)與液體保持構件40接觸為較佳。
加熱器50以由可保持液體之例如多孔質金屬構成為較佳,但不限於此。用於加熱器50的多孔質金屬的材質,只要是可作為在使用者吸菸之際,藉由電氣加熱使保持的液體霧化之兼作為吸液芯的加熱器者即可,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加熱器50可為例如包含鎳、鎳鉻合金、不
鏽鋼(SUS)等的多孔質金屬體。又,只要是施加電力時可發熱的導電性材料,亦可採用碳化矽(SiC)等的陶瓷。第一實施形態中的加熱器50係具有三維的網目構造。三維的網目構造係包含空隙且至少一部分的空隙彼此相連通的構造,亦即具有開放孔隙構造。如此的第一實施形態的加熱器50係具有利用毛細現象吸引液體的功能。就具有如此的開放孔隙構造的多孔質金屬體而言,可舉例如住友電工公司製的Celmet(登錄商標)。Celmet係含有鎳(Ni)的多孔質金屬體或是含有鎳及鉻(Cr)的合金的多孔質金屬體。又,加熱器50亦可將例如含有鎳、鎳鉻合金、不鏽鋼(SUS)等的複數個線材,在液體保持構件40上配置成網目狀或是配置成彼此平行而形成。
加熱器50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成與液體保持構件40接觸或是接近,以加熱液體保持構件40所保持的液體而產生霧氣。由多孔質金屬構成加熱器50的情況時,藉由加熱器50接觸液體保持構件40,加熱器50會從液體保持構件40吸收液體並保持,而可加熱所保持的液體而效率良好地產生霧氣。又,由多孔質金屬構成加熱器50的情況時,亦可不在筒匣20設置液體保持構件40。在該情況下,加熱器50除了作為加熱元件的功能之外,還具有保持液體的功能,因此,將加熱器50配置在區隔構件36的凹部,使面狀的多孔質金屬所構成的加熱器50覆蓋供液口32,來取代液體保持構件40。又,在液體保持構件40為多孔質陶瓷等的多孔質且為剛體的情況下,亦可例如利
用印刷或蒸鍍等的手段,將白金或鈀等的加熱器以預定的圖案設置在液體保持構件40。
加熱器50係具有用來與電池部12連接的一對引線51(相當於導電體之一例)。引線51係收容於蓋子70之後述的一對收容部76。加熱器50係具有從引線51分歧而設置的卡擋部52。卡擋部52係在引線51收容於收容部76時會卡在蓋子70之後述的第二面72,藉此抑制加熱器50沿長邊方向朝向菸嘴11(空氣流出口34側)移動。或者,亦可形成為使卡擋部52卡在蓋子70之後述的第一面71之構成。在該情況下,可抑制加熱器沿長邊方向朝向電池部12側移動。卡擋部52亦可如後述之第22圖及第23圖所示,透過將引線51的端部折彎而形成。
接下來,針對蓋子70詳加說明。如第2圖所示,蓋子70係構成為可相對於筒匣20而裝卸。亦即,蓋子70係構成為與構成筒匣20的各零件獨立分離的零件。藉此,蓋子70及筒匣20的外殼30可使用各不同的構件。例如,可用可撓性構件形成蓋子70,使蓋子70容易相對於筒匣20裝卸,可用非可撓性構件(剛性高的構件)來形成外殼30,提高外殼30的強度。一實施形態中,蓋子70例如可與外殼30或液槽31一體構成。又,蓋子70較佳係由例如塑膠等具有絕緣性的材料、或矽膠等具有絕緣性及可撓性的材料來構成。如第2圖到第7圖所示,蓋子70係構成為在筒匣20的長邊方向配置於液槽31與第1圖所示的電池部12之間。或者,換言之,蓋子70係設於連
接加熱器50與電池部12的導電體之電路的中途。蓋子70係構成為將液槽31內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密封。具體而言,蓋子70係構成為在安裝至筒匣20時密封液槽31的開口部33。
如第2圖所示,蓋子70係具有第一面71、第一面71的相反側之第二面72、以及蓋子側面73。蓋子側面73係連接第一面72的外周緣與第二面72的外周緣之面。第一實施形態的蓋子70係整體呈大致呈板狀,但是形狀不限於此。
第8圖係蓋子70之第一面71側的正面圖。如第8圖所示,蓋子70係於第一面71具有密封液槽31內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的密封區域74。密封區域74係由接觸形成液槽31之開口部33的邊緣的部分以及封閉開口部33的部分所構成。又,蓋子70係於第一面71的密封區域74具有第8圖所示的正面圖中之大致呈D字形的突起75。突起75係在將蓋子70安裝於筒匣20時,嵌合於液槽31的開口部33,使蓋子70的密封性提升。亦即,如第7圖所示,在第一實施形態中,開口部33的形狀係具有與突起75之形狀相對應的D字形的開口。
如第2圖至第8圖所示,蓋子70係具有收容加熱器50之一對引線51的一對收容部76。第一實施形態中,收容部76係收容一對引線51,但不限於此,收容部76亦可收容構成加熱器50與電池部12之間的電路的一部分之任意的導電體。本說明書中所謂的導電體,係包含
例如加熱器50的一部分、連接於加熱器50的引線51、連接於電池部12之未圖示的引線、連接加熱器50之引線51與電池部12之引線的導線(連接器)、加熱器50的端子、電池部12的端子、以及這些的組合等之用來電性連接加熱器與電池部的任意的導電體。如第8圖所示,收容部76係設在密封區域74的外側。換言之,收容部76被設置成不位在蓋子70之表面上的密封區域74內。藉此,由收容部76收容的任意的導電體(例如引線51)不會對密封液槽31之開口部33的密封區域74造成影響。換言之,由於導電體不會通過密封區域74,因此不需在密封區域74內設置供導電體通過的孔等,可更確實地防止液體從液槽31漏出。
收容部76係設在蓋子側面73之至少一部分。第一實施形態中,收容部76係具有形成在蓋子側面73,且從第一面71貫穿到第二面72之凹部的形態。更具體而言,如第8圖所示,該凹部之形態的收容部76係設置成相對於蓋子側面73之外周面73a朝蓋子70的中心側凹入。換言之,收容部76係設置成從第8圖的正面圖觀察時使蓋子70大致朝向中心方向凹入。藉由收容部76收容一對引線51,構成為使蓋子側面73的至少一部分與連接加熱器50及電池部12的一對導電體分別接觸。換言之,因為蓋子70不具有供連接加熱器50與電池部12的導電體通過的孔,所以一對導電體皆通過蓋子70的外周面側。
第一實施形態的蓋子70係在密封區域74
與收容部76之間具有如下所述的位置關係。亦即,如第6圖至第8圖所示,利用與筒匣20的長邊方向平行之一虛擬的平面P1來區分蓋子70的第一面71的密封區域74與其以外的區域時,相較於平面P1,液槽31係位於密封區域74側,而相較於平面P1,收容部76及加熱器50係位於與密封區域74相反的一側。亦即,第一實施形態的蓋子70中,因為密封區域74及收容部76係具有由一個平面P1明確區分的位置關係,所以收容部76不會對密封區域74造成影響,可更確實地防止由於收容部76而造成的液體從液槽31漏出的情形。
接下來,說明筒匣20的組裝順序。首先,如第3圖所示,利用蓋子70封閉液槽31的開口部33。藉此,蓋子70的密封區域74將開口部33密封,防止液體從開口部33漏出。接下來,從供液口32將成為霧氣源的液體供給至收容空間31a內。接下來,如第4圖所示,將液體保持構件40配置成覆蓋供液口32之形態。區隔構件36因為第一面36a與第二面36b的段差而具有凹部,因此即使有些微液體從液槽31的供液口32溢出,液體也會留在該凹部內。將液體保持構件40配置成覆蓋供液口32之形態,液體保持構件40得以保持液體,而可防止液體從液槽31漏出。換言之,筒匣20係可藉由液體保持構件40而保持比液槽31之容量多的液體。
另一方面,在覆蓋供液口32而配置液體保持構件40之後才將液體通過開口部33供給至收容空間31a
的情況時,會有液體從液體保持構件40與供液口32的間隙,或通過液體保持構件40而漏出之可能性。而且,該情況,因為是將液體供給至收容空間31a之後才將蓋子70安裝在開口部33,因此在利用蓋子70密封開口部33時,收容空間31a內的壓力會上升而可能會促進液體從供液口32漏出。因此,如本實施形態,在利用蓋子70密封液槽31的開口部33之後才將液體供給至收容空間31a內,可防止液體從液槽31漏出。
此外,如上所述,加熱器50由多孔質金屬構成的情況,可不在筒匣20設置液體保持構件40。在該情況,係以由面狀的多孔質金屬構成的加熱器50取代液體保持構件40而以覆蓋供液口32的方式將加熱器50配置在區隔構件36的凹部。又,在該情況,由於加熱器50與外殼30(第一實施形態為區隔構件36)直接接觸,因此可由耐熱素材來形成外殼30的該接觸部位,或是以耐熱素材包覆外殼30的該接觸部位。
接下來,將加熱器50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40上。此時,使加熱器50的引線51收容在收容部76。換言之,使加熱器50的引線51卡入蓋子70的收容部76,且使加熱器50抵接於液體保持構件40的面。收容部76因為是於蓋子側面73形成的凹部的形狀,因此可容易地將引線51從蓋子70的側面配置在收容部76。
最後,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將遮罩構件60安裝在外殼本體30a而覆蓋缺口部35。藉此,完成筒匣
20的組裝。在筒匣20的所有零件組裝後的狀態下,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藉由遮罩構件60與外殼本體30a區劃出空氣流路62。電力供給至加熱器50時,保持在液體保持構件40的液體受到加熱而產生霧氣。在加熱器50可用作為兼具吸液芯機能的加熱器時,保持在加熱器50的液體受到加熱而產成霧氣。使用者從菸嘴11吸氣時,從遮罩構件60的空氣流入口61流入的空氣通過空氣流路62而與存在於空氣流路62的霧氣一起從空氣流出口34流出,將霧氣供給至使用者的口內。
如以上的說明,筒匣20的蓋子70係具有密封區域74及設在密封區域74之外側的收容部76。因此,不需在密封區域74的內部設置用來保持收容於收容部76的導電體(例如引線51)的孔等。因此,可更確實地防止液槽31內的液體通過收容部76洩漏至電池部12側。
又,本實施形態的筒匣20中,供液口32係在短邊方向開口,且收容部76係設在蓋子70之蓋子側面73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將液體保持構件40及加熱器50組裝至筒匣20時,可將液體保持構件40從短邊方向覆蓋供液口32,且將引線51從蓋子70的側面配置到收容部76內。因此,比起將引線51通過形成於長邊方向的貫穿孔狀的收容部的情況,可容易地將液體保持構件40及加熱器50組裝至筒匣20。
又,本實施形態的筒匣20中,一對引線51係彼此不電性連接的方式分開配置。具體而言,本實施形
態中,引線51係分別由一對收容部76加以收容。然而,不限於此,收容部76亦可為一個,該情況下,一對引線51係以彼此不電性接觸的方式收容在一個收容部76。又,亦可利用絕緣素材包覆一對引線51,避免彼此電性接觸。收容部76的形狀可為能夠收容導電體的任意形狀。
此外,第一實施形態的蓋子70係具有由第一面71、第二面72、及蓋子側面73所構成的大致呈板狀的形狀,但只要將收容部76設在密封區域74的外側,則形狀不限於此。例如,蓋子70可為球狀、端部為球面的圓柱形狀等的任意形狀。又,第一實施形態的筒匣20中,雖構成為將加熱器50的引線51配置在蓋子70的收容部76,但是不限於此,亦可在收容部76配置與加熱器50及引線51獨立之別的導電體(例如連接器部件)等,而將該導電體與加熱器50的引線51連接。亦即,該情況係在蓋子70的第一面71與第二面72之間配置導電體(例如連接器部件)。
接下來,說明第2圖至第8圖所示的筒匣20之短邊方向的收容空間31a、空氣流路62、區隔構件36、加熱器50、空氣流入口61、空氣流出口34的位置關係。如第2圖至第6圖所示,筒匣20係沿著短邊方向依序具有空氣流入口61(遮罩構件60)、空氣流路62、區隔構件36、及液槽31的收容空間31a。加熱器50係配置在空氣流入口61與區隔構件36之間,並且配置在空氣流路62內。
第9圖係從設置空氣流出口34的端面所見第一實施形態之筒匣20的圖。如同第6圖相關之說明,使
用者從菸嘴11或空氣流出口34吸氣時,從遮罩構件60之空氣流入口61流入的空氣係通過空氣流路62而朝向空氣流出口34流動。此時,為了使從空氣流入口61流入的空氣有效地將藉由加熱器50而產生成的霧氣運送至空氣流出口34,從空氣流入口61流入的空氣以通過加熱器50的附近或內部支形態流經空氣流路62為較佳。換言之,從空氣流入口61流入的空氣不通過加熱器50的附近或內部而流向空氣流出口34的情況下,空氣係無法充分地包含懸浮在加熱器50附近的霧氣。對此,第一實施形態中,如第9圖所示,從長邊方向觀看時,短邊方向的空氣流出口34的位置係設置成與短邊方向的加熱器50之位置部分重疊。
又,如第6圖所示,加熱器50係以至少一部分沿著長邊方向與空氣流入口61之任一個位於相同的位置,或比空氣流入口61之任一個位於更靠空氣流出口34側為較佳。換言之,在第6圖所示之加熱器50之長邊方向中,以靠近空氣流出口34的端部作為第一端部50b,以遠離空氣流出口34的端部作為第二端部50c時,空氣流入口61的至少一個係以長邊方向位置設在比加熱器50之第一端部50b為更上游側為較佳。又,空氣流入口61於長邊方向位置亦可設在比加熱器50之第二端部50c更上游側。此外,此處的空氣流出口34並非指筒匣20之露出於外部的空氣流出口34的開口部,而是指空氣流路62與空氣流出口34的交界部,也就是空氣流出口34之朝向空氣流路62的開口部。
例如,短邊方向的空氣流出口34的位置比短邊方向的加熱器50之位置更靠空氣流入口61側的情況時,從空氣流入口61流入的空氣會通過距空氣流出口34最短之通路,而難以接觸加熱器50。另一方面,在空氣流出口34與加熱器50為第9圖所示的位置關係時,加熱器50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從空氣流入口61流入的空氣到從空氣流出口34流出為止的空氣流路62中,因此來自空氣流入口61的空氣會容易接觸加熱器50。
空氣流出口34與加熱器50之短邊方向的位置關係不限於此。第10圖係顯示出空氣流出口34與加熱器50之其他位置關係之例的筒匣20的側視剖面圖。如第10圖所示,該筒匣20中,空氣流出口34係在短邊方向比加熱器50更靠收容空間31a側。具體而言,空氣流出口34之靠近空氣流入口61側的上端部34a,係在短邊方向,比加熱器50之靠近空氣流入口61側的上端部50a,位於更靠收容空間31a側。第10圖所示的例中,空氣流出口34之靠近空氣流入口61側的上端部34a,係在短邊方向,比加熱器50之遠離空氣流入口61側的下端部50d,位於更靠收容空間31a側。
空氣流出口34與加熱器50為第10圖所示的位置關係時,空氣流出口34的上端部34a在短邊方向比加熱器50的下端部50d位於更靠收容空間31a側,因此來自空氣流入口61的空氣容易接觸加熱器50。因而,可有效地將藉由加熱器50的加熱而產生的霧氣運送至空氣流
出口34。
接下來,說明第2圖至第10圖所示的遮罩構件60之其他形態例。第11圖及第12圖是遮罩構件60之其他形態的立體圖。如第11圖所示,該遮罩構件60係具有沿著長邊方向設置的複數個空氣流入口61。又,第12圖所示的遮罩構件60係具有沿著長邊方向設置的單一的空氣流入口61。
在複數個空氣流入口61之開口面積皆相同的情況,使用者從菸嘴11(參照第1圖)或空氣流出口34吸氣時,從靠近空氣流出口34的空氣流入口61流入的空氣量,會比從距離空氣流出口34較遠的空氣流入口61流入的空氣量更多。單一的空氣流入口61之在長邊方向的單位長度的面積固定的情況也一樣,使用者從菸嘴11(參照第1圖)或空氣流出口34吸氣時,從空氣流入口61之靠近空氣流出口34的部分流入的空氣量,會比從空氣流入口61之距離空氣流出口34較遠的部分流入的空氣量更多。
對此,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的空氣流入口61係形成為越靠近空氣流出口34其開口面積就越小。換言之,靠近空氣流出口34的空氣流入口61的面積係比距離空氣流出口34較遠的空氣流入口61的面積小。因此,可使從複數個空氣流入口61各個流入的空氣量,或是從單一個空氣流入口61之長邊方向之各位置流入的空氣量均勻化。結果,可使空氣接觸加熱器50整體,而可有效地運送霧氣。
接下來,針對第2圖至第8圖所示的筒匣20之區隔構件36的形狀詳加說明。第13圖係區隔構件36的平面圖。如第13圖所示,區隔構件36係具有位於最靠近空氣流出口34側的下游側端部36e;以及位於距離空氣流出口34最遠側的上游側端部36f。如第6圖所示,下游側端部36e係在長邊方向與外殼30接觸之端部,上游側端部36f係與蓋子70接觸的端部。又,區隔構件36的供液口32係具有位於最靠近空氣流出口34側的下游側開口緣部36c;以及位於距離空氣流出口34最遠側的上游側開口緣部36d。此外,如第13圖所示,存在有複數個供液口32時的下游側開口緣部36c係複數個供液口32中位於最下游側的開口緣,上游側開口緣部36d係複數個供液口32中位於最上游側的開口緣。再者,區隔構件36係具有位於供液口32的上游側開口緣部36d與上游側端部36f之間的上游部36h;以及位於供液口32的下游側開口緣部36c與下游側端部36e之間的下游部36g。
本實施形態中,如第13圖所示,供液口32係以整體偏向上游側的方式形成在區隔構件36。更具體而言,供液口32係以供液口32的上游側開口緣部36d與區隔構件36的上游側端部36f之間的距離L2比供液口32的下游側開口緣部36c與區隔構件36的下游側端部36e之間的距離L1更小的方式,形成在區隔構件36。供液口32的上游側開口緣部36d與區隔構件36的上游側端部36f之間的距離L2亦可稱為區隔構件36的上游部36h之長邊方向
的長度。同樣的,供液口32的下游側開口緣部36c與區隔構件36的下游側端部36e之間的距離L1亦可稱為區隔構件36的下游部36g之長邊方向的長度。因此,上游部36h之長邊方向的長度比下游部36g之長邊方向的長度短。
第14圖係區隔構件36、液體保持構件40、及加熱器50的平面圖。如第14圖所示,液體保持構件40係設在區隔構件36的凹部,加熱器50係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40上。加熱器50係具有位於最靠近空氣流出口34側的第一端部50b(相當於下游側加熱器端部之一例);以及位於距離空氣流出口34最遠側的第二端部50c(相當於上游側加熱器端部之一例)。
本實施形態中,如第14圖所示,加熱器50也是以整體偏向上游側的方式配置。更具體而言,第二端部50c與區隔構件36的上游側端部36f之間的距離L4係比第一端部50b與區隔構件36的下游側端部36e之間的距離L3小。
第1圖所示的吸嚐器10係由使用者保持成:當使用者從菸嘴11吸氣時,筒匣通常20係位於比菸嘴11低之姿態,亦即上游側位於下方之姿態。因此,若假設供液口32偏向下游側而設置,比起供液口32偏向上游側而設置的情況,使用吸嚐器10時的供液口32的位置位於較上方。在該情況下,使用吸嚐器10時,液槽31內的液體因為重力而滯留在上游側(下方側)。因此,當液槽31內的液體變少,就有液體難以接觸液體保持構件40之虞。
另一方面,假設供液口32、液體保持構件40、及加熱器50跨於區隔構件36之長邊方向整體而設置的情況時,加熱器50係配置為接近空氣流出口34。在該情況下,加熱器50之第一端部50b附近產生的霧氣係有未經充分冷卻,而在仍為高溫的狀態導入空氣流出口34,進而到達使用者的口中之虞。並且,在供液口32、液體保持構件40、及加熱器50跨於區隔構件36之長邊方向整體而設置的情況,當液槽31內的液體變少時,液體係難以被液體保持構件40之下游側(上方側)的部分吸收。亦即,液體係容易保持在液體保持構件40之上游側(下方側)的部分,因而加熱器50之第一端部50b附近的熱難以助益於霧氣的產生,使得效率降低。
因此,第一實施形態中,如第10圖所示,將供液口32配置成整體偏向上游側,使得在吸嚐器10被使用時,供液口32位於下方。在使用吸嚐器10時,液槽31內的液體因為重力滯留在上游側(下方側),因此即使液槽31內的液體變少,也可經由供液口32有效地將液體保持在液體保持構件40。因而可有效地利用整個加熱器50來加熱液體而產生霧氣。
又,第一實施形態中,在區隔構件36的下游側未設有供液口32及加熱器50,因此可拉長藉由加熱器50產生的霧氣到達空氣流出口34(參照第2圖至第8圖)的距離。結果,產生的霧氣到達使用者口中的距離變長,因此可將霧氣冷卻的時間延長。
如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液體保持構件40之與供液口32相對向之面的面積,以小於區隔構件36之設有供液口32之面(第一實施形態中係包含第一面36a及第二面36b的面)的面積為較佳。藉此,可充分確保液體保持構件40之單位面積的液體保持量,除此之外,加熱器50與供液口32係隔著液體保持構件40而位於彼此相對向的位置,因此液體直接供給至液體保持構件40之容易由加熱器50加熱的部位,可抑制液體保持構件40中保持的液體(霧氣源)在加熱器50之加熱中乾涸之情形。
接下來,說明第2圖至第8圖所示的蓋子70之其他形態例。第15圖係顯示蓋子70之其他形態的立體圖。如第15圖所示,該蓋子70與第2圖至第8圖所示的蓋子70相比,收容部76的形狀不同。亦即,第15圖所示的蓋子70係第一面71及第二面72的形狀形成大致半圓形,且在蓋子側面73具有兩個收容部76。具體而言,蓋子70的收容部76係分別具有從蓋子側面73突出的一對突條部78。一對突條部78之間形成有凹部,此凹部供收容第2圖等所示的加熱器50的引線51。藉此,一對引線51係以彼此不電性接觸的方式分開配置。此外,亦可在蓋子側面73設置三個突條部78。在該情況下,三個突條部78之間會形成兩個收容部76。又,收容部76的數量亦可為一個,在該情況下,一對引線51係以彼此不電性連接的方式收容在一個收容部76。
第15圖所示的蓋子70也與第2圖至第8
圖所示的蓋子70一樣,在密封區域74的外側設置收容部76,因此可更確實地防止液槽31內的液體通過收容部76洩漏至電池部12側。又,收容部76係設在蓋子70之蓋子側面73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可將引線51從蓋子70的側面配置到收容部76內,可容易地將加熱器50組裝在筒匣20。此外,第15圖所示的蓋子70的形狀為大致半圓形的板狀體,因此將蓋子70組裝在筒匣20時,可增加由遮罩構件60及外殼30形成的空氣流路62與電池部12側的空間連通的空氣流路的面積。因此,例如,在蓋子70的更上游側(電池部12側)設置空氣流入口,即可從蓋子70的上游側將空氣供給至空氣流路62。該情況下,亦可不在遮罩構件60設置空氣流入口61。
又,第15圖所示的蓋子70中,亦可在收容部76配置與加熱器50及引線51不同的導電體(例如連接器部件)等,並將該導電體與加熱器50的引線51連接。亦即,該情況下,導電體(例如連接器部件)係配置在蓋子70的第一面71與第二面72之間。
第16圖係顯示蓋子70之其他形態的立體圖。如第16圖所示,該蓋子70與第2圖至第15圖所示的蓋子70相比,收容部76的形狀不同。亦即,第16圖所示的蓋子70的收容部76係具有貫穿第一面71與第二面72之間的孔的形狀。又,該蓋子70的收容部76係收容有延伸於第一面71與第二面72之間的連接器部件79(相當於導電體之一例)。連接器部件79係構成為一端與加熱器50的
引線51連接,另一端與電池部12之未圖示的引線或端子連接之形態,使引線51與電池部12導通。
將第16圖所示的蓋子70使用在筒匣20時,加熱器50的引線51係形成為比第2圖至第7圖所示的引線51稍短。將該加熱器50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40上時,使引線51與設在蓋子70的連接器部件70的端部接觸或連接。藉此,引線51係與電池部12導通。
第16圖所示的蓋子70中,也與第2圖至第15圖所示的蓋子70一樣,在密封區域74的外側設置收容部76,因此可更確實地防止液槽31內的液體通過收容部76洩漏至電池部12側。又,第16圖所示的蓋子70係因具有配置在收容部76內的連接器部件79,因此可容易地將加熱器50以與電池部12導通的方式組裝到筒匣20。如第16圖所示,連接器部件79具有從蓋子70之第一面71及第二面72突出的長度時,可在連接器部件79的端部設置凹部等,以可從筒匣20之短邊方向連接引線51。在該情況下,將液體保持構件40及加熱器50組裝在筒匣20時,可利用液體保持構件40從短邊方向覆蓋供液口32,並且將引線51從短邊方向連接於連接器部件79。因此,可更容易地將液體保持構件40及加熱器50組裝到筒匣20。此外,第16圖所示的連接器部件79係具有從蓋子70之第一面71及第二面72突出的長度,但例如亦可具有收納在收容部76內的長度而收容在收容部76內。在該情況時,將加熱器50的引線51的端部插入收容部76內,由收
容部76將引線51之端部導向連接器部件79,使引線51的端部與連接器部件79接觸或連接。
第17圖係顯示蓋子70之其他形態的立體圖。第18圖係從第17圖的蓋子之第二面72側所見的正面圖。第19圖係第17圖的蓋子的側視剖面圖。如第17圖所示,該蓋子70中,第一面71具有密封區域74,且第一面71及第二面72的形狀係形成大致半圓形。從第19圖所示之側視剖面觀看時,收容部76係具有貫穿蓋子側面73及第二面72的大致L字形的孔的形態。
如第19圖所示,該蓋子70的收容部76係收容有延伸於蓋子側面73與第二面72之間的連接器部件79(相當於導電體之一例)。連接器部件79係構成為一端與加熱器50的引線51連接,另一端與電池部12之未圖示的引線或端子連接,使引線51與電池部12導通。圖示的例子中,連接器部件79係構成為從收容部76的孔突出之形態,但不限於此,亦可構成為連接器部件79的端部位於收容部76內。此外,第17圖及第18圖所示的蓋子70中,省略了連接器部件79的圖示。
將第17圖所示的蓋子70使用在筒匣20的情況下,將加熱器50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40上時,引線51係與設在蓋子70的連接器部件79的端部接觸或連接。電池部12之未圖示的引線或端子係與位於第二面72側的連接器部件79的端部導通,因此,引線51與電池部12導通。此外,在構成為連接器部件79的端部位於收容部76
內的情況下,將加熱器50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40上時,以使引線51的端部進入形成在蓋子側面73的收容部76之孔的方式,使引線51形成為L字形。藉此,使引線51與連接器部件79的端部接觸或連接,使加熱器50與電池部12導通。
第17圖所示的蓋子70中,也與第2圖至第16圖所示的蓋子70一樣,在密封區域74的外側設置收容部76,因此可更確實地防止液槽31內的液體通過收容部76洩漏至電池部12側。又,第17圖所示的蓋子70係具有配置在收容部76內的連接器部件79,因此可容易地將加熱器50以與電池部12導通的方式組裝到筒匣20。此外,由於第17圖所示的蓋子70的形狀是大致半圓形的板狀體,因此將蓋子70組裝在筒匣20時,可增加由遮罩構件60與外殼30形成的空氣流路62與電池部12側的空間連通的空氣流路的面積。因此,例如,將空氣流入口設在蓋子70更上游側(電池部12側),即可從蓋子70的上游側將空氣供給至空氣流路62。在該情況下,可不在遮罩構件60設置空氣流入口61。又,第17圖所示的蓋子70不具備第2圖至第16圖所示的蓋子70的突起75,但密封區域7內亦可具有突起75。收容部76係具有貫穿蓋子側面73與第二面72的孔的形態,但亦能夠以具有貫穿蓋子側面73與第二面72的凹部的形態來取代。
第20圖係顯示蓋子70之其他形態的立體圖。第21圖係第20圖的蓋子的側視剖面圖。如第20圖所
示,該蓋子70中,與第17圖至第19圖所示的蓋子70一樣,第一面71係具有密封區域74,且第一面71及第二面72的形狀係形成大致半圓形。另一方面,該蓋子70係與第17圖至第19圖所示的蓋子70不同,從第21圖所示以剖面觀察時,收容部76係具有貫穿蓋子側面73與第一面71的大致為L字形的孔的形態。如第20圖所示,構成為形成在第一面71的收容部76的孔係位於密封區域74的外側。
如第21圖所示,該蓋子70的收容部76係收容有延伸於蓋子側面73與第一面71之間的連接器部件79(相當於導電體之一例)。連接器部件79係構成為一端與加熱器50的引線51連接,另一端與電池部12之未圖示的引線或端子連接,使引線51與電池部12導通。圖示的例子中,連接器部件79係構成為從收容部76的孔突出之形態,但是不限於此,亦可構成為連接器部件79的端部位於收容部76內。此外,第20圖所示的蓋子70中,省略了連接器部件79的圖示。
將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的蓋子70使用於筒匣20的情況下,將加熱器50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40上時,引線51係與從形成在第一面71的收容部76突出的連接器部件79的端部接觸或連接。從形成在蓋子側面73的收容部76突出的連接器部件79係與電池部12之未圖示的引線或端子連接。藉此使加熱器50與電池部12導通。
第20圖所示的蓋子70中,也與第2圖至第
19圖所示的蓋子70一樣,在密封區域74的外側設置收容部76,因此可更確實地防止液槽31內的液體通過收容部76洩漏至電池部12側。又,第20圖所示的蓋子70係具有配置在收容部76內的連接器部件79,因此可容易地將加熱器50以與電池部12導通的方式組裝到筒匣20。此外,第20圖所示的蓋子70的形狀為大致半圓形的板狀體,因此將蓋子70組裝在筒匣20時,可增加由遮罩構件60與外殼30形成的空氣流路62與電池部12側的空間連通的空氣流路的面積。因此,例如將空氣流入口設在蓋子70更上游側(電池部12側),即可從蓋子70的上游側將空氣供給至空氣流路62。遮罩構件亦可沒有空氣流入口。此外,第20圖所示的蓋子70未具備第2圖至第16圖所示的蓋子70的突起75,但密封區域74內亦可具備突起75。又,收容部76係具有貫穿蓋子側面73與第一面71的孔的形態,但亦能夠以具有貫穿蓋子側面73與第一面71的凹部的形態來取代。
以上說明了各種形態的蓋子70的例子,但在第17圖至第21圖所示的蓋子70中,連接器部件79為任意的零件。因此,第17圖至第21圖所示的蓋子70不具有連接器部件79的情況時,加熱器50的引線與電池部12的端子或電池部12的引線係直接連接。
〈第二實施形態〉
接下來,說明第二實施形態的吸嚐器10。第二實施形態的吸嚐器10除了筒匣20之外,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因此僅說明筒匣20。第22圖係第二實施形態之筒匣20的分解立體圖。第23圖係將蓋子70、液體保持構件40、及加熱器50組裝至外殼30後之狀態的第二實施形態的筒匣20的立體圖。如第22圖所示,筒匣20係具有外殼30、液體保持構件40、加熱器50、及蓋子70。此外,第二實施形態之筒匣20係具有用來將加熱器50及液體保持構件40固定至外殼30的抵壓環90。
如第22圖所示,區隔構件36係具有設在供液口32周圍的兩個銷91。銷91係從區隔構件36朝筒匣20的短邊方向延伸。液體保持構件40係具有供銷91插入的插入孔41。組裝筒匣20時,係以密封開口部33的方式,將蓋子70安裝至液槽31。接下來,以銷91插入液體保持構件40的插入孔而覆蓋供液口32的方式,將液體保持構件40配置在筒匣20。加熱器50係以銷91位於U字形的加熱器50之內側的方式,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40上。此時,加熱器50的引線51係收容在蓋子70的收容部76。銷91的構件並沒有特別的限制,但以例如陶瓷等的耐熱性構件為較佳。
接下來,將抵壓環90嵌套於銷91。此外,利用遮罩構件60封閉外殼本體30a的缺口部35,以遮罩構件60壓住抵壓環90,防止抵壓環90從銷91脫離。藉此,使加熱器50及液體保持構件40固定在外殼30上。
第二實施形態所使用的遮罩構件60,可採用第一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的遮罩構
件60。又,第二實施形態所使用的蓋子70,可採用第一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第2圖至第21圖所示的蓋子70。又,第二實施形態的區隔構件36係以具有一個供液口32的例子來說明,但不限於此,供液口32亦可設置任意數目。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而可在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以及圖式所記載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實施各種變形。此外,就算是在說明書及圖式沒有直接記載的任何形狀或材質,只要產生本發明的作用、效果,皆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
Claims (16)
- 一種筒匣,係用於具備可收容液體之液槽的吸嚐器,該筒匣係具有構成為密封前述液槽內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之蓋子,前述蓋子係包含:第一面,具有構成為密封前述液槽內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之密封區域;第二面,與前述第一面為相反側;蓋子側面,連接前述第一面的外周緣與前述第二面的外周緣;以及收容部,收容導電體,該導電體係構成加熱前述液體的加熱器與電池部之間的電路的一部分,前述收容部係設在前述蓋子側面的至少一部分,前述蓋子係由絕緣性材料所構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收容部係具有形成在前述蓋子側面並且從前述第一面朝向前述第二面貫穿的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凹部係比前述蓋子側面的外周面設在更靠前述蓋子的中心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利用與前述筒匣的長邊方向平行之虛擬的一平面來區隔前述蓋子的前述第一面的前述密封區域與其以外的區域時,相較於前述平面,前述液槽係位於前述 密封區域側,而相較於前述平面,前述收容部及前述加熱器係位於與前述密封區域相反的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收容部係具有貫穿前述蓋子側面與前述第一面,或是貫穿前述蓋子側面與前述第二面的孔或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蓋子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係構成為與連接前述加熱器與前述電池部的一對導電體分別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液槽係具有朝前述筒匣的長邊方向開口的開口部,前述蓋子的前述密封區域係構成為密封前述開口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蓋子係在前述第一面的前述密封區域具有嵌合於前述開口部的突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導電體係使前述加熱器與前述電池部導通的連接器部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液槽係具有朝前述筒匣之短邊方向開口的供液口,前述筒匣又具有:配置成覆蓋前述供液口的液體保持構件;以及隔著前述液體保持構件而配置在前述 供液口之相反側的前述加熱器,前述加熱器的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成與前述液體保持構件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筒匣,其包含具備有前述液槽的外殼,前述外殼係包含:具有使前述液體保持構件及前述加熱器露出的缺口部的外殼本體;以及覆蓋前述缺口部的遮罩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外殼本體及前述遮罩構件係區隔出收容前述加熱器及前述液體保持構件的空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遮罩構件係具有與前述空間連通的空氣流入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外殼係具有與前述空間連通的空氣流出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筒匣,其中,前述蓋子係構成為可對於前述筒匣裝卸。
- 一種吸嚐器,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筒匣;以及構成為將電力供給至前述筒匣之前述加熱器的電池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04094A TWI638608B (zh) | 2017-02-08 | 2017-02-08 | 筒匣及吸嚐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04094A TWI638608B (zh) | 2017-02-08 | 2017-02-08 | 筒匣及吸嚐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28838A TW201828838A (zh) | 2018-08-16 |
TWI638608B true TWI638608B (zh) | 2018-10-21 |
Family
ID=63960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04094A TWI638608B (zh) | 2017-02-08 | 2017-02-08 | 筒匣及吸嚐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38608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86775A (zh) | 2009-10-29 | 2015-09-09 |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 用于接收形成浮质的衬底的电加热的发烟系统 |
-
2017
- 2017-02-08 TW TW106104094A patent/TWI63860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86775A (zh) | 2009-10-29 | 2015-09-09 |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 用于接收形成浮质的衬底的电加热的发烟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28838A (zh) | 2018-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67554B (zh) | 烟弹及吸入器 | |
CN110267552B (zh) | 液体的供给方法 | |
CN110267553B (zh) | 烟弹及吸入器 | |
US11457666B2 (en) | Cartridge having partition member and heater and inhaler including same | |
TWI638608B (zh) | 筒匣及吸嚐器 | |
TWI638610B (zh) | 筒匣及吸嚐器 | |
TWI643567B (zh) | 筒匣及吸嚐器 | |
TWI643566B (zh) | 液體的供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