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560B - 用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方法、使用者設備、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 Google Patents

用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方法、使用者設備、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560B
TWI638560B TW104128706A TW104128706A TWI638560B TW I638560 B TWI638560 B TW I638560B TW 104128706 A TW104128706 A TW 104128706A TW 104128706 A TW104128706 A TW 104128706A TW I638560 B TWI638560 B TW I6385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ti
uplink resource
uplink
resource gran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8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2372A (zh
Inventor
萬喜 陳
彼得 葛爾
區曼 艾文 派特爾
杜葛 普瑞沙 瑪拉迪
艾利斯山德 丹恩傑佛克
豪 徐
永斌 魏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2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2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5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04L1/0088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in control pa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所描述之各種態樣係關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可自一網路實體接收一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該無線網路中通信。可基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一子訊框內用於一上行鏈路傳輸之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其中該TTI包含一或多個符號,該一或多個符號為該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一子集。可在該TTI期間經由在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資源將通信傳輸至該網路實體。

Description

用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方法、使用者設備、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優先權主張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2015年8月28日申請之題為「ULTRA-LOW LATENCY LTE UPLINK FRAME STRUCTURE」的非臨時申請案第14/839,678號、2014年9月26日申請之題為「ULTRA-LOW LATENCY LTE UPLINK FRAME STRUCTURE」的臨時申請案第62/056,281號、2014年9月26日申請之題為「ULTRA-LOW LATENCY LTE CONTROL DATA COMMUNICATION」的臨時申請案第62/056,397號、2014年9月26日申請之題為「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的臨時申請案第62/056,403號的優先權,該等申請案讓與給本受讓人且特此以引用之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
本申請案大體上係關於無線通信系統中之上行鏈路訊框結構。
本文所描述之態樣大體上係關於通信系統,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一種用於管理與無線通信系統中之使用者設備之通信的上行鏈路傳輸的上行鏈路訊框結構及方法。
無線通信系統經廣泛部署以提供諸如電話、視訊、資料、訊息傳遞及廣播之各種電信服務。典型的無線通信系統可使用多重存取技術,該等多重存取技術能夠藉由共用可用的系統資源(例如,頻寬、傳輸功率)來支援與多個使用者之通信。此類多重存取技術之實例包括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DMA)系統、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系統、單載波分頻多 重存取(SC-FDMA)系統及分時同步分碼多重存取(TD-SCDMA)系統。
各種電信標準中已採用此等多重存取技術來提供使不同無線器件能夠進行市級、國家級、地區級及甚至全球級通信之共同協定。電信標準之實例為長期演進(LTE)。LTE為對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公佈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行動標準之一組增強。其經設計以藉由改良頻譜效率而更好地支援行動寬頻網際網路存取,降低成本,改良服務,利用新頻譜,及使用下行鏈路(DL)上之OFDMA、上行鏈路(UL)上之SC-FDMA及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技術與其他開放標準更好地進行整合。然而,隨著對行動寬頻存取之需求持續增加,需要LTE技術之進一步改良。較佳地,此等改良應可適用於其他多重存取技術及使用此等技術之電信標準。
在使用傳統LTE之無線通信系統中,由特定eNodeB服務之複數個UE可排程有資源以用於經由一或多個上行鏈路頻道(諸如,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PUCCH)、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PUSCH)等)與eNodeB通信。在傳統LTE中,每一LTE子訊框包括在在其期間將經由PUCCH傳輸控制資訊的控制區域及在在其期間將經由PUSCH傳輸資料的資料區域。另外,UE在大約1毫秒子訊框之傳輸時間間隔(TTI)中經由PUCCH及/或PUSCH進行傳輸。
由於UE能力及對於頻寬之需求增強,可能需要通信中之較低延遲。
下文呈現一或多個態樣之簡化概述,以便提供對此等態樣之基本理解。此概述並非為所有預期態樣之廣泛綜述,且既不意欲識別所有態樣之關鍵或重要元件,亦不意欲描繪任何或所有態樣之範疇。其唯一目的在於以簡化形式呈現一或多個態樣之一些概念以作為稍後呈現之更詳細描述之前序。
根據一實例,提供一種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自網路實體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基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子訊框內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傳輸時間間隔(TTI)。在一態樣中,TTI包括一或多個符號,該等符號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TTI期間經由在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資源將通信傳輸至網路實體。
在另一實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使用者設備。該使用者設備包括收發器、經由匯流排與收發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以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至少一個處理器及經由匯流排與至少一個處理器及/或收發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之記憶體。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記憶體可操作以:經由收發器自網路實體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基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子訊框內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TTI。在一態樣中,TTI包括一或多個符號,該等符號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記憶體進一步可操作以經由收發器在TTI期間經由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所指定之資源將通信傳輸至網路實體。
在另一實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使用者設備,其包括:用於自網路實體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構件,用於基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子訊框內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TTI之構件。在一態樣中,TTI包括一或多個符號,該等符號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使用者設備進一步包括用於在TTI期間經由在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資源將通信傳輸至網路實體之構件。
在另一實例中,提供一種包含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電腦可執行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程式碼包括:用於自網路實體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程式碼,用於基於上 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子訊框內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TTI之程式碼。在一態樣中,TTI包括一或多個符號,該等符號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程式碼進一步包括用於在TTI期間經由在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資源將通信傳輸至網路實體之程式碼。
另外,在一實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方法。該方法包括:產生用於使用者設備(UE)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基於TTI排程UE之上行鏈路通信,該TTI包括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的一或多個符號;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傳達至UE;及在TTI期間基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自UE接收上行鏈路通信。
在另一實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演進型節點B(eNB)。eNB包括收發器、經由匯流排與收發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以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至少一個處理器及經由匯流排與至少一個處理器及/或收發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之記憶體。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記憶體可操作以:產生用於UE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基於TTI排程UE之上行鏈路通信,該TTI包括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的一或多個符號;經由收發器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傳達至UE;及經由收發器在TTI期間基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自UE接收上行鏈路通信。
在再一實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eNB。eNB包括:用於產生用於UE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基於TTI排程UE之上行鏈路通信之構件,該TTI包括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的一或多個符號;用於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傳達至UE之構件;及用於在TTI期間基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自UE接收上行鏈路通信之構件。
在另一實例中,提供一種包含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電腦可執行程式碼的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程式碼包括:用於產生用於UE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基於TTI排程UE之上行鏈路通信之程式碼,該TTI包括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的一或多個符號;用於將上 行鏈路資源授與傳達至UE之程式碼;及用於在TTI期間基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自UE接收上行鏈路通信之程式碼。
為實現前述及相關目的,該一或多個態樣包含在下文中充分描述且在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出之特徵。以下描述及隨附圖式詳細闡述該一或多個態樣之某些說明性特徵。然而,此等特徵僅指示可使用各種態樣之原理之各種方式中之少數方式,且此描述意欲包括所有此類態樣及其等效物。
100‧‧‧無線通信系統
105‧‧‧存取點
105-a‧‧‧存取點
105-b‧‧‧存取點
110‧‧‧覆蓋區域
115‧‧‧使用者設備(UE)
115-a‧‧‧混合式使用者設備
115-b‧‧‧第二層使用者設備
125‧‧‧通信鏈路
130‧‧‧核心網路
132‧‧‧空載傳輸鏈路
134‧‧‧空載傳輸鏈路
200‧‧‧存取網路
202‧‧‧小區
204‧‧‧巨型eNB
206‧‧‧使用者設備
208‧‧‧較低功率類別eNB
210‧‧‧蜂巢式區域
300‧‧‧圖式
302‧‧‧小區特定RS(CRS)
304‧‧‧UE特定RS(UE-RS)
400‧‧‧圖式
410a‧‧‧資源要素區塊
410b‧‧‧資源要素區塊
420a‧‧‧資源要素區塊
420b‧‧‧資源要素區塊
430‧‧‧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
500‧‧‧圖式
506‧‧‧實體層
508‧‧‧L2層
510‧‧‧媒體存取控制(MAC)子層
512‧‧‧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子層
514‧‧‧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子層
516‧‧‧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子層
602‧‧‧排程組件
610‧‧‧演進型節點B(eNB)
616‧‧‧傳輸(TX)處理器
618‧‧‧傳輸器/接收器
620‧‧‧天線
650‧‧‧使用者設備(UE)
652‧‧‧天線
654‧‧‧接收器/傳輸器
656‧‧‧接收(RX)處理器
658‧‧‧頻道估計器
659‧‧‧控制器/處理器
660‧‧‧記憶體
661‧‧‧通信組件
662‧‧‧資料儲集器
667‧‧‧資料源
668‧‧‧TX處理器
670‧‧‧RX處理器
674‧‧‧頻道估計器
675‧‧‧控制器/處理器
676‧‧‧記憶體
700‧‧‧時間線
702‧‧‧時間線
710‧‧‧符號
711‧‧‧符號
712‧‧‧給定子訊框
720‧‧‧符號
721‧‧‧符號
722‧‧‧給定子訊框
800‧‧‧訊框結構
802‧‧‧PUCCH區域
804‧‧‧PUSCH區域
806‧‧‧LTE PUSCH區域
808‧‧‧uPUCCH區域
810‧‧‧uPUSCH區域900訊框結構
902‧‧‧RB群組
904‧‧‧資源區塊(RB)
1000‧‧‧時間線
1002‧‧‧ULL RS傳輸
1004‧‧‧uPUCCH/uPUSCH
1010‧‧‧時間線
1012‧‧‧符號
1014‧‧‧符號
1016‧‧‧符號
1100‧‧‧訊框結構
1102‧‧‧uRS區域
1200‧‧‧系統
1202‧‧‧使用者設備(UE)
1203‧‧‧處理器
1204‧‧‧演進型節點B(eNB)
1205‧‧‧記憶體
1206‧‧‧收發器
1207‧‧‧匯流排
1208‧‧‧上行鏈路信號
1209‧‧‧下行鏈路信號
1210‧‧‧資源授與接收組件
1212‧‧‧TTI判定組件
1214‧‧‧輸塊大小(TBS)判定組件
1216‧‧‧通信優先組件
1218‧‧‧RS觸發接收組件
1220‧‧‧資源授與產生組件
1222‧‧‧頻道/干擾估計組件
1224‧‧‧RS觸發組件
1253‧‧‧處理器
1255‧‧‧記憶體
1256‧‧‧收發器
1257‧‧‧匯流排
1280‧‧‧上行鏈路資源授與
1282‧‧‧ULL/LTE通信
1300‧‧‧方法
1302‧‧‧區塊
1304‧‧‧區塊
1306‧‧‧區塊
1308‧‧‧區塊
1310‧‧‧區塊
1312‧‧‧區塊
1314‧‧‧區塊
1316‧‧‧區塊
1318‧‧‧區塊
1320‧‧‧區塊
1400‧‧‧實例方法
1402‧‧‧區塊
1404‧‧‧區塊
1406‧‧‧區塊
1408‧‧‧區塊
1410‧‧‧區塊
1412‧‧‧區塊
1414‧‧‧區塊
1416‧‧‧區塊
1418‧‧‧區塊
1500‧‧‧實例方法
1502‧‧‧區塊
1504‧‧‧區塊
1506‧‧‧區塊
1508‧‧‧區塊
1510‧‧‧區塊
1512‧‧‧區塊
1600‧‧‧實例方法
1602‧‧‧區塊
1604‧‧‧區塊
1606‧‧‧區塊
1608‧‧‧區塊
1610‧‧‧區塊
1700‧‧‧實例方法
1702‧‧‧區塊
1704‧‧‧區塊
1706‧‧‧區塊
1708‧‧‧區塊
1710‧‧‧區塊
1712‧‧‧區塊
1714‧‧‧區塊
1800‧‧‧實例方法
1802‧‧‧區塊
1804‧‧‧區塊
1806‧‧‧區塊
1808‧‧‧區塊
1810‧‧‧區塊
圖1展示在概念上繪示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態樣之電信系統之實例的方塊圖。
圖2為繪示存取網路之實例的圖式。
圖3為繪示長期演進(LTE)中之下行鏈路(DL)訊框結構之實例的圖式。
圖4為繪示LTE中之上行鏈路(UL)訊框結構之實例的圖式。
圖5為繪示用於使用者及控制平面之無線電協定架構之實例的圖式。
圖6為繪示存取網路中之演進型節點B及使用者設備之實例的圖式。
圖7為繪示用於上行鏈路頻寬分配之實例時間線的圖式。
圖8為繪示超低延遲(ULL)LTE系統中用於符號之實例訊框結構的圖式。
圖9為繪示ULL LTE系統中用於符號之實例訊框結構的圖式。
圖10為繪示用於上行鏈路頻寬分配之實例時間線的圖式。
圖11為繪示ULL LTE系統中用於符號之實例訊框結構的圖式。
圖12為繪示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態樣的使用ULL無線電存取技術進行通信之實例系統的圖式。
圖13為繪示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態樣的用於基於ULL資源授與傳輸通信之實例方法的圖式。
圖14為繪示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態樣的用於產生ULL資源授與之實例方法的圖式。
圖15為繪示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態樣的用於在ULL通信中傳輸參考信號之實例方法的圖式。
圖16為繪示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態樣的用於在ULL通信中接收參考信號之實例方法的圖式。
圖17為繪示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態樣的用於在ULL通信中傳輸控制資料之實例方法的圖式。
圖18為繪示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態樣的用於在ULL通信中接收控制資料之實例方法的圖式。
下文結合隨附圖式闡述之詳細描述意欲作為對各種組態之描述,且並不意欲表示可實踐本文中所描述之概念的僅有組態。詳細描述包括出於提供對各種概念之透徹理解之目的之具體細節。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可在無此等具體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此等概念。在一些情況下,熟知結構及組件係以方塊圖形式展示以便避免混淆此等概念。
現將參考各種裝置及方法來呈現電信系統之若干態樣。將藉由各種區塊、模組、組件、電路、步驟、處理程序、演算法等(統稱為「元件」)在以下詳細描述中描述及在隨附圖式中說明此等裝置及方法。此等元件可使用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將此等元件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上之設計約束。
藉由實例,元件或元件之任何部分或元件之任何組合可藉由包 括一或多個處理器之「處理系統」予以實施。處理器之實例包括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狀態機、閘控邏輯、離散硬體電路及經組態以執行貫穿本發明所描述之各種功能性的其他合適硬體。處理系統中之一或多個處理器可執行軟體。軟體應廣泛地解釋為意謂指令、指令集、代碼、碼段、程式碼、程式、次程式、軟體模組、應用程式、軟體應用程式、軟體封包、常式、次常式、物件、可執行碼、執行緒、程序、函式等,而不管其被稱作軟體、韌體、中間軟體、微碼、硬體描述語言抑或其他者。
因此,在一或多個態樣中,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實施。若以軟體實施,則功能可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而儲存於或編碼於電腦可讀媒體上。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藉由實例但並非限制,此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件、磁碟儲存器件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以攜載或儲存呈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之所要程式碼且可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如本文所使用之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學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及軟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資料,而光碟用雷射以光學方式再生資料。以上各者之組合亦應包括於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
本文所描述之各種態樣係關於根據較低延遲無線通信技術之上行鏈路訊框結構在無線網路中通信,該技術係基於具有小於傳統無線通信技術之持續時間的持續時間之傳輸時間間隔(TTI)。就此而言,通信中之較低延遲係藉由更短、更頻繁之TTI達成。舉例而言,在傳統無線通信技術為具有1毫秒(ms)子訊框TTI持續時間之LTE的情況下,在本文中被稱作超低延遲(ULL)之較低延遲無線通信技術可基於 多符號級、符號級或時槽級持續時間(例如,小於1ms子訊框之持續時間)。舉例而言,對於1個符號之TTI,ULL可達成為用於常規循環前置項(CP)之LTE的約1/14及用於擴展CP之LTE的約1/12的延遲。應瞭解,CP可指代符號中之資訊之一部分,該部分隨附至該符號以允許判定是否恰當地接收到符號。常規CP可使符號擴展約4.7微秒(us),且因此產生用於LTE通信之0.5ms時槽中之7個符號(1ms子訊框中之14個符號)。擴展CP可將符號擴展約16.67us,且因此產生用於LTE通信之0.5ms時槽中之6個符號(1ms子訊框中之12個符號)。另外,與用以作為ULL中之HARQ處理程序之一部分傳輸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反饋的時間量相關的延遲相較於LTE之HARQ延遲亦因此減少。
在一項實例中,用於ULL之訊框結構可經設計以與ULL所基於(例如,至少在演進型節點B(eNB)處)之傳統無線通信技術共存。因此,舉例而言,可在傳統無線通信技術之頻帶內及/或在資源之資料部分(例如,不包括經指派用於傳統無線通信技術中之控制資料通信的資源之一部分)內定義用於ULL之訊框結構。此外,就此而言,資源之資料部分之至少一部分可劃分成ULL之控制及資料通信,該等通信可進一步劃分成各自包含複數個RB之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群組。因此,控制及資料區域亦可定義於用於ULL通信之RB群組上。用於ULL之控制頻道在本文中可被稱作ULL PUCCH(uPUCCH),而用於ULL之資料頻道在本文中可被稱作ULL PUSCH(uPUSCH)。此外,用於ULL參考信號(uRS)之傳輸之區域亦可定義於傳統無線通信技術之資料區域內。另外,在UE在此方面支援ULL及傳統無線通信技術兩者的情況下,可藉由使一或多個TTI中之ULL或傳統無線通信技術通信中之一者或兩者優先來避免衝突,其中UE可為ULL及傳統無線通信指派衝突資源。
首先參考圖1,圖式繪示根據本發明之態樣之無線通信系統100之實例。無線通信系統100包括複數個存取點(例如,基地台、eNB或WLAN存取點)105、數個使用者設備(UE)115及核心網路130。存取點105可包括排程組件602,其經組態以使用ULL訊框結構(例如(但不限於)本文所描述之訊框結構800(圖8)、訊框結構900(圖9)、訊框結構1100(圖11)等)將資源授與傳達至UE 115,該ULL訊框結構可包括一個符號之TTI(例如,如圖7中之時間線700、702中所展示)。舉例而言,ULL訊框結構可分別包括uPUCCH及uPUSCH中之一或兩者。類似地,UE 115中之一或多者可包括通信組件661,其經組態以使用ULL訊框結構進行接收、解碼、傳輸及操作。一些存取點105可在基地台控制器(未展示)之控制下與UE 115通信,該基地台控制器在各種實例中可為核心網路130(例如,無線網路)或某些存取點105(例如,基地台或eNB)之一部分。存取點105可經由空載傳輸鏈路132與核心網路130傳達控制資訊及/或使用者資料。在實例中,存取點105可經由空載傳輸鏈路134(其可為有線或無線通信鏈路)彼此直接或間接地通信。無線通信系統100可支援多個載波(不同頻率之波形信號)上之操作。多載波傳輸器可在多個載波上同時傳輸經調變信號。舉例而言,每一通信鏈路125可為根據上文所描述之各種無線電技術調變的多載波信號。每一經調變信號可在不同載波上予以發送,且可攜載控制資訊(例如,參考信號(RS)、控制頻道等)、額外負擔資訊、資料等。
在一些實例中,無線通信系統100之至少一部分可經組態以在多個階層上操作,在該等階層中,UE 115中之一或多者及存取點105中之一或多者可經組態以支援在相對於另一階層具有減少之延遲的階層上之傳輸。在一些實例中,混合式UE 115-a可在支援具有第一子訊框類型之第一層傳輸的第一階層及支援具有第二子訊框類型之第二層傳 輸的第二階層兩者上與存取點105-a通信。舉例而言,存取點105-a可傳輸第二子訊框類型之子訊框,該等子訊框與第一子訊框類型之子訊框分時雙工。
在一些實例中,混合式UE 115-a可藉由提供應答(ACK)來應答傳輸之接收,或藉由經由(例如)HARQ方案提供對於傳輸之負面應答(NACK)來應答傳輸之接收但不能恰當地解碼傳輸。在一些實例中,來自混合式UE 115-a之對於第一階層中之傳輸之應答可在繼之以其中接收到傳輸之子訊框的預定義數目之子訊框後予以提供。在實例中,混合式UE 115-a在第二階層中操作時可在與其中接收到傳輸之子訊框相同之子訊框中應答接收。傳輸ACK/NACK及接收再傳輸所需之時間可被稱作來回時間(round trip time;RTT),且因此第二子訊框類型之子訊框可具有短於第一子訊框類型之子訊框之RTT的第二RTT。
在其他實例中,第二層UE 115-b可僅在第二階層上與存取點105-b通信。因此,混合式UE 115-a及第二層UE 115-b可屬於可在第二階層上通信之第二類別之UE 115,而傳統UE 115可屬於可僅在第一階層上通信之第一類別之UE 115。存取點105-b及UE 115-b可經由第二子訊框類型之子訊框之傳輸在第二階層上通信。存取點105-b可專門傳輸第二子訊框類型之子訊框或可在第一階層上傳輸第一子訊框類型之一或多個子訊框,該等子訊框與第二子訊框類型之子訊框分時多工。在存取點105-b傳輸第一子訊框類型之子訊框之情況下,第二層UE 115-b可忽略第一子訊框類型之此等子訊框。因此,第二層UE 115-b可在與其中接收到傳輸之子訊框相同之子訊框中應答傳輸之接收。因此,第二層UE 115-b可使用相較於在第一階層上操作之UE 115減少之延遲進行操作。
存取點105可經由一或多個存取點天線與UE 115以無線方式通信。存取點105位點中之每一者可為各別覆蓋區域110提供通信覆蓋。 在一些實例中,存取點105可被稱作基地收發器台、無線電基地台、無線電收發器、基本服務集合(BSS)、擴展服務集合(ESS)、NodeB、eNodeB、家庭NodeB、家庭eNodeB或某一其他合適術語。基地台之覆蓋區域110可劃分成僅組成覆蓋區域之一部分的多個扇區(未展示)。無線通信系統100可包括不同類型之存取點105(例如,巨型、微型及/或微微型基地台)。存取點105亦可利用不同無線電技術,諸如蜂巢式及/或WLAN無線電存取技術(RAT)。存取點105可與相同或不同存取網路或運營商部署相關聯。包括相同或不同類型之存取點105之覆蓋區域、利用相同或不同無線電技術及/或屬於相同或不同存取網路的不同存取點105之覆蓋區域可重疊。
在LTE/LTE-A及/或ULL LTE網路通信系統中,術語演進型節點B(eNodeB或eNB)可一般用以描述存取點105。無線通信系統100可為異質LTE/LTE-A/ULL LTE網路,在該網路中,不同類型之存取點為各種地理區域提供覆蓋。舉例而言,每一存取點105可為巨型小區、微微型小區、超微型小區及/或其他類型之小區提供通信覆蓋。諸如微微型小區、超微型小區及/或其他類型小區之小型小區可包括低功率節點或LPN。巨型小區一般覆蓋相對大的地理區域(例如,半徑為若干公里)且可允許在藉由網路提供者之服務訂用的情況下由UE 115進行無限制存取。小型小區一般將覆蓋相對較小的地理區域且(例如)可允許在藉由網路提供者之服務訂用的情況下由UE 115進行無限制存取,且除無限制存取外,亦可提供由具有與小型單元之關聯的UE 115(例如,在非開放用戶群組(CSG)中之UE、針對在家之使用者之UE及類似者)進行的受限制存取。用於巨型小區之eNB可被稱作巨型eNB。用於小型小區之eNB可被稱作小型小區eNB。一eNB可支援一或多個(例如,兩個、三個、四個等等)小區。
核心網路130可經由空載傳輸鏈路132(例如,S1介面等)與eNB或 其他存取點105通信。存取點105亦可(例如)經由空載傳輸鏈路134(例如,X2介面等)及/或經由空載傳輸鏈路132(例如,經由核心網路130)直接或間接地與彼此通信。無線通信系統100可支援同步或異步操作。對於同步操作,存取點105可具有類似訊框時序,且來自不同存取點105之傳輸可在時間上大致對準。對於異步操作,存取點105可具有不同訊框時序,且來自不同存取點105之傳輸在時間上可不對準。此外,在第一階層及第二階層中之傳輸可或可不在存取點105之間同步。本文所描述之技術可用於同步或異步操作。
UE 115分散於整個無線通信系統100,且每一UE 115可為靜止的或行動的。UE 115亦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稱作行動台、用戶台、行動單元、用戶單元、無線單元、遠端單元、行動器件、無線器件、無線通信器件、遠端器件、行動用戶台、存取終端、行動終端、無線終端、遠端終端、手持話機、使用者代理、行動用戶端、用戶端或某一其他合適的術語。UE 115可為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無線數據機、無線通信器件、手持式器件、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無接線電話、可穿戴式物件(諸如手錶或眼鏡)、無線區域迴路(WLL)台或類似者。UE 115可能夠與巨型eNodeB、小型小區eNodeB、繼電器及類似者通信。UE 115亦可能夠經由不同存取網路(諸如蜂巢式或其他WWAN存取網路或WLAN存取網路)通信。
無線通信系統100中所展示之通信鏈路125可包括自UE 115至存取點105之上行鏈路(UL)傳輸,及/或自存取點105至UE 115之下行鏈路(DL)傳輸。下行鏈路傳輸亦可被稱為前向鏈路傳輸,而上行鏈路傳輸亦可被稱為反向鏈路傳輸。通信鏈路125可攜載每一階層之傳輸,該等傳輸在一些實例中可在通信鏈路125中經多工。UE 115可經組態以經由(例如)多輸入多輸出(MIMO)、載波聚合(CA)、協調多點(CoMP)或其他方案與多個存取點105以協作方式通信。MIMO技術使 用存取點105上之多個天線及/或UE 115上之多個天線傳輸多個資料流。載波聚合可將相同或不同伺服小區上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分量載波用於資料傳輸。CoMP可包括用於協調藉由數個存取點105之傳輸及接收以改良UE 115之總體傳輸品質以及提高網路及頻譜利用率的技術。
如所提及,在一些實例中,存取點105及UE 115可利用載波聚合在多個載波上進行傳輸。在一些實例中,存取點105及UE 115可在一訊框內在第一階層中並行傳輸,一或多個子訊框各自具有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載波之第一子訊框類型。每一載波可具有(例如)20MHz之頻寬,但可利用其他頻寬。混合式UE 115-a及/或第二層UE 115-b在某些實例中可利用單一載波在第二階層中接收及/或傳輸一或多個子訊框,該載波具有大於獨立載波中之一或多者之頻寬的頻寬。舉例而言,若將四個獨立的20MHz載波用於第一階層中之載波聚合方案中,則單一80MHz載波可用於第二階層中。80MHz載波可估用射頻頻譜之一部分,該射頻頻譜至少部分與由四個20MHz載波中之一或多者使用之射頻頻譜重疊。在一些實例中,用於第二階層類型之可調頻寬可與(諸如上文所描述之)提供較短RTT之技術組合以提供進一步增強資料速率。
可由無線通信系統100使用之不同操作模式中之每一者可根據分頻雙工(FDD)或分時雙工(TDD)操作。在一些實例中,不同階層可根據不同TDD或FDD模式操作。舉例而言,第一階層可根據FDD操作,而第二階層可根據TDD操作。在一些實例中,OFDMA通信信號可在通信鏈路125中用於每一階層之LTE下行鏈路傳輸,而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通信信號可在通信鏈路125中用於每一階層中之LTE上行鏈路傳輸。下文參考以下圖式提供關於系統(諸如無線通信系統100)中之階層之實施的額外細節以及相關於此類系統中之通信之其他特徵及功能。
圖2為繪示LTE或ULL LTE網路架構中之存取網路200之實例的圖式。在此實例中,將存取網路200劃分成數個蜂巢式區域(小區)202。一或多個較低功率類別eNB 208可具有與小區202中之一或多者重疊之蜂巢式區域210。較低功率類別eNB 208可為超微型小區(例如,家庭eNB(HeNB))、微微型小區、微型小區或遠端無線電頭端(RRH)。巨型eNB 204各自經指派給各別小區202且經組態以提供至用於小區202中之所有UE 206的核心網路130的存取點。在一態樣中,eNB 204可包括排程組件602,該組件經組態以使用ULL訊框結構(例如(但不限於)訊框結構800(圖8)、訊框結構900(圖9)、訊框結構1100(圖11)等)將資源授與傳達至UE 206,該ULL訊框結構可包括一個符號之TTI(例如,如圖7中之時間線700、702中所展示)。類似地,UE 206中之一或多者可包括通信組件661,該組件經組態以使用ULL訊框結構接收、解碼、傳輸及操作。在存取網路200之此實例中不存在集中式控制器,但在替代組態中可使用集中式控制器。eNB 204擔負包括以下各者之所有無線電相關功能:無線電承載控制、許可控制、行動性控制、排程、安全性及至服務閘道器之連通性。
由存取網路200使用之調變及多重存取方案可取決於經部署之特定電信標準而不同。在LTE或ULL LTE應用中,可在DL上使用OFDM且可在UL上使用SC-FDMA以支援分頻雙工(FDD)及分時雙工(TDD)兩者。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自以下詳細描述瞭解,本文所呈現之各種概念良好地適用於LTE應用。然而,此等概念可容易擴展至使用其他調變及多重存取技術之其他電信標準。藉由實例,此等概念可擴展至演進資料最佳化(EV-DO)或超行動寬頻(UMB)。EV-DO及UMB為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公佈而作為CDMA2000標準系列之部分的空中介面標準,且使用CDMA來提供對行動台之寬頻網際網路存取。此等概念亦可擴展至:使用寬頻CDMA(W-CDMA)及CDMA之其 他變體(諸如TD-SCDMA)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使用TDMA之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及使用OFDMA之演進型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及Flash-OFDM。UTRA、E-UTRA、UMTS、LTE及GSM描述於來自3GPP組織之文件中。CDMA2000及UMB描述於來自3GPP2組織之文件中。所使用之實際無線通信標準及多重存取技術將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系統上之總體設計約束。
eNB 204可具有支援MIMO技術之多個天線。使用MIMO技術使eNB 204能夠開拓空間域以支援空間多工、波束成形及傳輸分集。空間多工可用以在相同頻率上同時傳輸不同資料流。資料流可傳輸至單一UE 206以增加資料速率或傳輸至多個UE 206以增加總體系統容量。此舉藉由在空間上預寫碼每一資料流(亦即,對振幅及相位應用按比例調整)且隨後經由DL上之多個傳輸天線傳輸每一在空間上經預寫碼之流而達成。在空間上經預寫碼之資料流以不同空間簽名到達UE 206處,這使得UE 206中之每一者能夠復原預定用於彼UE 206之一或多個資料流。在UL上,每一UE 206傳輸在空間上經預寫碼之資料流,這使得eNB 204能夠識別每一在空間上經預寫碼之資料流之來源。
當頻道狀況良好時,一般使用空間多工。當頻道狀況較不利時,波束成形可用以沿一或多個方向聚焦傳輸能量。此可藉由經由多個天線在空間上預寫碼用於傳輸之資料而達成。為達成小區邊緣處之良好覆蓋,單一流波束成形傳輸可結合傳輸分集使用。
在以下詳細描述中,將參考支援DL上之OFDM之MIMO系統來描述存取網路之各種態樣。OFDM為調變OFDM符號內之數個副載波之上的資料的展頻技術。副載波以精確頻率間隔開。該間距提供使得接收器能夠復原來自副載波之資料的「正交性」。在時域中,可將保護 間隔(例如,循環前置項)添加至每一OFDM符號以對抗OFDM符號間干擾(inter-OFDM-symbol)。UL可使用呈離散傅立葉變換(DFT)擴展OFDM信號形式之SC-FDMA以補償高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
圖3為繪示LTE中之DL訊框結構之實例的圖式300。一訊框(10ms)可劃分成10個相等大小的子訊框。每一子訊框可包括兩個連續時槽。資源柵格可用以表示兩個時槽,每一時槽包括資源要素區塊(在本文中亦被稱作RB)。資源柵格經劃分成多個資源要素。在LTE中,資源要素區塊可含有頻域中之12個連續副載波,且針對每一OFDM符號中之常規循環前置項含有時域中之7個連續OFDM符號,或含有84個資源要素。對於擴展循環前置項,資源要素區塊可含有時域中之6個連續OFDM符號且具有72個資源要素。如指示為R 302、304之一些資源要素包括DL參考信號(DL-RS)。DL-RS包括小區特定RS(CRS)(有時亦被稱為共同RS)302及UE特定RS(UE-RS)304。僅在對應PDSCH所映射之資源要素區塊上傳輸UE-RS 304。由每一資源要素攜載之位元數目取決於調變方案。因此,UE接收之資源要素區塊越多且調變方案越高,UE之資料速率越高。
圖4為繪示LTE中之UL訊框結構之實例的圖式400,該UL訊框結構在一些實例中可結合本文所描述之ULL LTE UL訊框結構使用。用於UL之可用資源要素區塊可分割成資料區段及控制區段。控制區段可形成於系統頻寬之兩個邊緣處且可具有可組態之大小。控制區段中之資源要素區塊可經指派給UE以用於控制資訊之傳輸。資料區段可包括不包括於控制區段中之所有資源要素區塊。UL訊框結構產生包括相鄰副載波之資料區段,其可允許為單一UE指派資料區段中之所有相鄰副載波。
UE可經指派有控制區段中之資源要素區塊410a、410b以將控制資訊傳輸至eNB。UE亦可經指派有資料區段中之資源要素區塊420a、 420b以將資料傳輸至eNB。UE可在控制區段中之經指派資源要素區塊上在實體UL控制頻道(PUCCH)中傳輸控制資訊。UE可在資料區段中之經指派資源要素區塊上在實體UL共用頻道(PUSCH)中僅傳輸資料或資料及控制資訊兩者。UL傳輸可橫跨子訊框之兩個時槽且可跳頻。
資源要素區塊集合可用以執行初始系統存取及達成實體隨機存取頻道(PRACH)430中之UL同步。PRACH 430攜載隨機序列且無法攜載任何UL資料/信令。每一隨機存取前置碼估用對應於6個連續資源要素區塊之頻寬。起始頻率由網路指定。亦即,隨機存取前置碼之傳輸受限於某些時間及頻率資源。對於PRACH,不存在跳頻。在單一子訊框(1ms)中或在少數相鄰子訊框之序列中進行PRACH嘗試,且UE可每訊框(10ms)僅進行單一PRACH嘗試。
圖5為繪示LTE及ULL LTE中用於之使用者及控制平面之無線電協定架構之實例的圖式500。用於UE及eNB之無線電協定架構經展示具有三個層:層1、層2及層3。層1(L1層)為最低層且實施各種實體層信號處理功能。L1層在本文中將被稱作實體層506。層2(L2層)508在實體層506上方,且擔負實體層506上方之UE與eNB之間的鏈路。
在使用者平面中,L2層508包括端接於網路側上之eNB處的媒體存取控制(MAC)子層510、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子層512及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514子層。儘管未展示,但UE可具有L2層508上方之若干上層,該等上層包括端接於網路側上之PDN閘道器處之網路層(例如,IP層)及端接於連接之另一末端(例如,遠端UE、伺服器等)處之應用層。
PDCP子層514在不同無線電承載與邏輯頻道之間提供多工。PDCP子層514亦提供上層資料封包之標頭壓縮以減少無線電傳輸額外負擔、藉由加密資料封包之安全性及對eNB之間的UE之交遞支援。 RLC子層512提供上層資料封包之分段與重組、丟失資料封包之再傳輸及資料封包之重新定序以補償歸因於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之無次序接收。MAC子層510在邏輯頻道與輸送頻道之間提供多工。MAC子層510亦擔負在UE之間的一個小區中分配各種無線電資源(例如,資源要素區塊)。MAC子層510亦擔負HARQ操作。
在控制平面中,用於UE及eNB之無線電協定架構對於實體層506及L2層508實質上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在於不存在用於控制平面之標頭壓縮功能。控制平面在層3(L3層)中亦包括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子層516。RRC子層516擔負獲得無線電資源(亦即,無線電承載)且擔負使用eNB與UE之間的RRC信號傳送而組態較低層。
圖6為在存取網路中與UE 650通信之eNB 610之方塊圖。在DL中,將來自核心網路之上層封包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675。控制器/處理器675實施L2層之功能性。在DL中,控制器/處理器675提供標頭壓縮、加密、封包分段及重新定序、邏輯頻道與輸送頻道之間的多工及基於各種優先級衡量標準對UE 650進行的無線電資源分配。控制器/處理器675亦擔負HARQ操作、丟失封包之再傳輸及至UE 650之信號傳送。
傳輸(TX)處理器616實施用於L1層(亦即,實體層)之各種信號處理功能。信號處理功能包括以下各者:在UE 650處促進前向錯誤校正(FEC)之寫碼及交錯及基於各種調變方案(例如,二進位相移鍵控(BPSK)、正交相移鍵控(QPSK)、M相移鍵控(M-PSK)、M正交振幅調變(M-QAM))至信號分佈圖之映射。隨後將經寫碼及調變之符號分裂成平行流。隨後將每一流映射至OFDM副載波,與時域及/或頻域中之參考信號(例如,導頻)多工,且隨後使用快速傅立葉逆變換(IFFT)組合在一起以產生攜載時域OFDM符號流之實體頻道。OFDM流在空間上經預寫碼以產生多個空間流。來自頻道估計器674之頻道估計值可 用以判定寫碼與調變方案以及用於空間處理。頻道估計可自由UE 650傳輸之參考信號及/或頻道狀況反饋導出。每一空間流可隨後經由獨立傳輸器618TX提供至不同的天線620。每一傳輸器618TX使用用於傳輸之各別空間流調變RF載波。另外,eNB 610可包括排程組件602,該組件經組態以使用ULL訊框結構(例如(但不限於)訊框結構800(圖8)、訊框結構900(圖9)、訊框結構1100(圖11)等)將資源授與傳達至UE 650,該UL訊框結構可包括一個符號之TTI(例如,如圖7中之時間線700、702中所展示)。雖然排程組件602經展示為耦接至控制器/處理器675,但應瞭解,排程組件602亦可耦接至其他處理器(例如,RX處理器670、TX處理器616等)及/或由一或多個處理器616、670、675實施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動作。
在UE 650處,每一接收器654RX經由其各別天線652接收信號。每一接收器654RX復原經調變至RF載波上之資訊且將該資訊提供至接收(RX)處理器656。RX處理器656實施L1層之各種信號處理功能。RX處理器656對資訊執行空間處理以復原預定用於UE 650之任何空間流。若多個空間流經預定用於UE 650,則其可由RX處理器656組合成單一OFDM符號流。RX處理器656隨後使用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將OFDM符號流自時域轉換至頻域。頻域信號包含用於OFDM信號之每一副載波的獨立OFDM符號流。藉由判定由eNB 610傳輸的最可能信號分佈圖來復原和解調每一副載波上之符號及該參考信號。此等軟決策可基於由頻道估計器658計算之頻道估計。軟決策隨後經解碼及解交錯以復原最初由eNB 610在實體頻道上傳輸之資料及控制信號。資料及控制信號隨後經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659。
控制器/處理器659實施L2層。控制器/處理器可與儲存程式碼及資料之記憶體660相關聯。記憶體660可被稱作電腦可讀媒體。在UL中,控制器/處理器659提供輸送頻道與邏輯頻道之間的解多工、封包 重組、解密、標頭解壓、控制信號處理以復原來自核心網路之上層封包。上層封包隨後經提供至表示L2層上方之所有協定層的資料儲集器662。各種控制信號亦可經提供至資料儲集器662以用於L3處理。控制器/處理器659亦擔負使用應答(ACK)及/或否定應答(NACK)協定以支援HARQ操作之錯誤偵測。另外,UE 650可包括通信組件661,其經組態以使用如本文所描述之ULL訊框結構接收、解碼、傳輸及操作。雖然通信組件661經展示為耦接至控制器/處理器659,但應瞭解,通信組件661亦可耦接至其他處理器(例如,RX處理器656、TX處理器668等)及/或由一或多個處理器656、659、668實施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動作。
在UL中,資料源667用以將上層封包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659。資料源667表示L2層上方之所有協定層。類似於結合由eNB 610進行之DL傳輸而描述之功能性,控制器/處理器659藉由基於由eNB 610進行之無線電資源分配提供標頭壓縮、加密、封包分段及重新定序以及在邏輯頻道與輸送頻道之間多工來實施用於使用者平面及控制平面之L2層。控制器/處理器659亦擔負HARQ操作、丟失封包之再傳輸及至eNB 610之信號傳送。
由頻道估計器658自由eNB 610傳輸之參考信號或反饋導出之頻道估計可由TX處理器668用於選擇適當寫碼及調變方案及促進空間處理。由TX處理器668產生之空間流可經由獨立傳輸器654TX提供至不同天線652。每一傳輸器654TX可使用用於傳輸之各別空間流調變RF載波。
以與結合UE 650處之接收器功能描述之方式類似的方式在eNB 610處處理UL傳輸。每一接收器618RX經由其各別天線620接收信號。每一接收器618RX復原經調變至RF載波上之資訊且將該資訊提供至RX處理器670。RX處理器670可實施L1層。
控制器/處理器675實施L2層。控制器/處理器675可與儲存程式碼及資料之記憶體676相關聯。記憶體676可被稱作電腦可讀媒體。在UL中,控制/處理器675提供輸送頻道與邏輯頻道之間的解多工、封包重組、解密、標頭解壓、控制信號處理以復原來自UE 650之上層封包。來自控制器/處理器675之上層封包可經提供至核心網路。控制器/處理器675亦擔負使用ACK及/或NACK協定以支援HARQ操作之錯誤偵測。
圖7為繪示用於管理無線通信系統中之ULL通信之ULL時間線700、702的非限制性實例之圖式,其中時間在該圖式中自左至右擴展。在此實例中,時間線700、702包括子訊框之每一符號中之符號持續時間之ULL訊框。時間線700、702均描繪表示用於ULL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頻道(uPDCCH)及/或ULL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頻道(uPDSCH)之TTI之符號及表示包括uPUCCH及/或uPDSCH之TTI的符號。在時間線700中,14個符號710、711等經展示於給定子訊框712內(例如,對於常規CP),而在時間線702中,12個符號720、721等經展示於給定子訊框722內(例如,對於擴展CP)。在任一情況下,藉由利用基於符號之TTI(與LTE中基於子訊框之TTI相反)在ULL中達成較低延遲。應瞭解,在其他實例中,TTI可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符號、子訊框之一時槽(其中一子訊框包括兩個槽)等。另外,HARQ處理程序回應時間基於用於ULL通信之TTI之持續時間可為符號之數目(例如,3個符號、4個符號等)、符號集合之數目(例如,3個雙符號、4個雙符號等)、時槽之數目(例如,3個時槽、4個時槽等)之數量級。在所描繪之實例中,ULL通信為持續時間中之1個符號,uPDCCH/uPDSCH在符號0中發送,且HARQ在子訊框中之符號4等中經處理及發送。因此,與ULL通信中之HARQ延遲相關聯之時間量小於同樣基於縮短TTI持續時間的LTE通信中之相對應HARQ延遲。
圖8繪示用於ULL LTE(及/或LTE)通信之實例訊框結構800。舉例而言,如所描述,訊框結構800可表示(例如,OFDM、SC-FDM或類似符號(諸如,圖7中之符號710、711、720、721等)之)符號持續時間TTI、兩個或兩個以上符號之持續時間TTI、時槽持續時間TTI等,該訊框結構在頻率方面垂直地(及在時間方面水平地,如所描述)表示。在任何情況下,用於ULL之訊框結構可定義於當前LTE UL訊框結構內。舉例而言,在此實例中,訊框結構800包括訊框之末端處之LTE的PUCCH區域802(例如,在上行鏈路頻率頻寬中),該等區域不受ULL LTE訊框結構之干擾。相反,ULL訊框結構定義於LTE中之PUSCH區域804內。
如此實例中所展示,LTE PUSCH區域806中之至少一部分視情況維持於LTE PUSCH區域804中,且uPUCCH區域808及uPUSCH區域810亦包括於LTE PUSCH區域804中。在此實例訊框結構800中,uPUCCH區域808類似地處於可用於ULL之LTE PUSCH區域804之末端。LTE PUSCH區域804之剩餘部分可(例如,基於藉由eNB或其他網路節點之排程)劃分成PUSCH區域806及uPUSCH區域810。應瞭解,可使用實質上任何訊框結構以使得LTE及ULL可在給定TTI中共存。此外,如本文中進一步所描述,舉例而言,eNB可根據訊框結構800中之區域將資源分配至一或多個UE(且可因此支援LTE及/或ULL通信),且接收UE可能由於使用由eNB分配至UE之資源而在某種程度上對於訊框結構不可知。
圖9繪示用於ULL(及/或LTE)通信之實例訊框結構900。舉例而言,如所描述,訊框結構900可表示(例如,OFDM、SC-FDM或類似符號(諸如,圖7中之符號710、711、720、721等)之)符號持續時間TTI、兩個或兩個以上符號之持續時間TTI、時槽持續時間TTI等,該訊框結構在頻率方面垂直地(及在時間方面水平地,如所描述)表示。 在任何情況下,如所描述,用於ULL之訊框結構可定義於當前LTE UL訊框結構內。舉例而言,在此實例中,訊框結構900包括訊框之末端處的LTE之PUCCH區域802,該等區域不受ULL LTE訊框結構之干擾。相反,ULL訊框結構定義於LTE中之PUSCH區域804內。
在此實例中,可用於ULL之RB可定義為可用於TTI中之UL通信之總RB(NRB UL)減去偏移(NRB Offset),其中NRB Offset可意欲符合LTE中之PUCCH區域802及可能ULL LTE中之uPUCCH區域的組合大小。可用於ULL通信之RB可進一步劃分成數個RB群組(諸如RB群組902),該等群組可能頻率相鄰且可包括數個RB,諸如RB 904。在此實例中,展示4個RB群組之14個RB(例如,極似LTE,但在符號持續時間、兩個或兩個以上符號之持續時間、時槽持續時間等內而非子訊框持續時間內劃分RB)。uPUCCH及/或uPUSCH通信可因此經由RB群組中之RB排程(例如,根據訊框結構800)。
在一項實例中,每一RB群組902可包括2個、3個、5個等之倍數個RB,其中每一群組之RB數目可相等或不等。舉例而言,RB群組中之RB之數目可基於經組態起始偏移(NRB Offset)、針對TTI經判定之uPUSCH頻寬及/或類似者。用以達成某些系統頻寬之RB群組大小之一項具體實例可如下:
另外,舉例而言,RB之數目對於某些符號類型(例如,不包括探 測參考信號(SRS)之符號(在本文中亦被稱作「非SRS符號」))而言可為類似的,但包括SRS之符號類型之符號(在本文中亦被稱作「SRS符號」)可具有與特定SRS頻寬相關聯之RB之數目。舉例而言,當前LTE小區特定SRS頻寬就5/10/15/20兆赫茲(MHz)而言可如下:5MHz支援SRS之36/32/24/20/16/12/8/4個RB、10MHz支援SRS之48/40/36/32/24/20/16個RB、15MHz支援SRS之72/64/60/48/40/36/32個RB、且20MHz支援小區特定SRS之96/80/72/64/60/48個RB。另外,在一實例中,可因此部分基於其中uPUSCH包括小區特定SRS之ULL中之SRS的頻寬調整uPUSCH之RB及/或RB群組之數目。應注意,對於小區特定SRS頻寬為小型(例如,4個RB或8個RB)的情況,在SRS符號中可或可不支援uPUSCH傳輸。替代地,在此情況下,在非SRS符號中,可支援uPUSCH但可不遵循RB群組管理。舉例而言,若小區特定SRS頻寬為100RB上行鏈路頻寬中之16個RB,則可藉由不包括16RB小區特定SRS頻寬及將剩餘84個RB劃分成4個群組來指派uPUSCH。作為另一實例,若小區特定SRS頻寬為100RB上行鏈路頻寬中之16個RB,則可藉由使用該16RB作為群組及將剩餘84個RB劃分成3個其他群組來指派uPUSCH。
在任何情況下,eNB可根據基於TTI內之一或多個RB群組中之RB之相應數目所判定之uPUSCH之頻寬使用上文所展示的訊框結構800及/或900將資源指派至一或多個UE。
圖10繪示用於ULL通信中之RS傳輸之實例時間線1000、1010。時間線1000包括具有LTE子訊框中之符號持續時間的ULL訊框中之uPUCCH/uPUSCH 1004的傳輸。另外,ULL RS(亦被稱作uRS)傳輸1002描繪於時間線1000中不同符號處。應瞭解,如所描述,用於給定UE之uRS之彼傳輸可在無uPUCCH及/或uPUSCH之傳輸的情況下發生。在時間線1000中,uRS之傳輸可為週期性的(例如,每一週期為6 個符號繼之以9個符號),但傳輸亦可為非週期性的。在任一情況下,如下文進一步描述,uRS傳輸之觸發可由eNB指定(例如,在至UE之一或多個資源授與中或以其他方式,如本文所描述)。
時間線1010描繪符號1012處接收之上行鏈路授與,該授與可指定符號1014中之uRS傳輸及符號1016中之uPUSCH傳輸。在此實例中,uRS之傳輸可為非週期性的,以使得上行鏈路授與觸發uRS之傳輸(且因此,uRS係基於接收上行鏈路授與且未必在特定週期上)。在一項實例中,符號1014中之uRS之傳輸可與符號1016中之uPUSCH之傳輸相關聯。舉例而言,在符號1012中之資源授與指定符號1016中之uPUSCH傳輸及uRS觸發之情況下,UE可判定基於接收授與中之uRS觸發而在前述符號1014中傳輸uRS。就此而言,舉例而言,觸發可在與用於傳輸uRS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相關之符號之前指定數個符號(或更大體言之,TTI)。儘管未展示,但同一UE可以另一uPUSCH傳輸排程而無需觸發uRS(例如,緊接符號1016後之符號)。在此情況下,此uPUSCH傳輸可依賴於符號1012中之用於解調之uRS。儘管未展示,但亦有可能在一或多個符號中排程uRS傳輸而無伴隨的uPUSCH或uPUCCH。
圖11繪示用於ULL通信之實例訊框結構1100。舉例而言,如所描述,訊框結構1100可表示(例如,OFDM、SC-FDM或類似符號之)符號持續時間TTI、兩個或兩個以上符號之持續時間TTI、時槽持續時間TTI等。在任何情況下,訊框結構1100可定義於當前LTE UL訊框結構內,且可類似於訊框結構800(圖8)。舉例而言,在此實例中,訊框結構1100包括訊框之末端處之PUCCH區域802,該區域不受ULL訊框結構干擾。相反,ULL訊框結構定義於LTE中之PUSCH區域804內。因此,如所展示,PUSCH區域806視情況維持於LTE PUSCH區域804中,且亦包括uPUCCH區域808及uPUSCH區域810。在此實例訊框結 構1100中,uPUCCH區域808類似地處於可用於ULL之LTE PUSCH區域804之末端。LTE PUSCH區域804之剩餘部分劃分成PUSCH區域806及uPUSCH區域810。
另外,uRS區域1102基於所接收之觸發定義於uPUCCH區域808及uPUSCH區域810內以用於傳輸uRS,如本文中進一步所描述。另外,就此而言,uRS可經傳輸用於uPUCCH及uPUSCH兩者(例如,用於uPUCCH之uRS可為輔助解調經由uPUCCH之通信的DM-RS,而用於uPUSCH之uRS可為輔助解調經由uPUSCH之通信之DM-RS)。用於uPUCCH之uRS可為窄頻且在半靜態頻率位置中(如在uPUCCH區域808中之uRS區域1102中所描繪),而用於PUSCH之uRS可為寬頻且潛在地在動態頻率位置中(如uPUSCH區域810中之uRS區域1102中所描繪)。就此而言,uRS可具有與uPUCCH或uPUSCH之彼等者一致的頻寬大小、頻率位置、天線埠之數目等中之至少一者。應瞭解,可使用實質上任何訊框結構以使得LTE及ULL可在給定TTI中共存。此外,如本文中進一步所描述,例如,eNB可根據訊框結構1100分配資源(且可因此支援LTE及/或ULL通信),且接收UE可能由於使用由eNB分配之資源而在某種程度上對於訊框結構不可知。
參考圖12至圖18,參考可執行本文所描述之動作或功能的一或多個組件及一或多個方法描繪態樣。在一態樣中,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組件」可為構成系統之部分中之一者、可為硬體或軟體或其某一組合且可劃分成其他組件。儘管下文圖13至圖18中所描述之操作以特定次序呈現及/或呈現為由實例組件執行,但應理解,動作之次序及執行動作之組件可取決於實施而變化。此外,應理解,以下動作或功能可由經特別程式化之處理器、執行經特別程式化之軟體或電腦可讀媒體之處理器或由能夠執行所描述之動作或功能的硬體組件及/或軟體組件之任何其他組合來執行。
圖12繪示用於使用ULL在無線網路中通信之實例系統1200。系統1200包括UE 1202,該UE與eNB 1204通信以存取無線網路,該等UE之實例描述於上文圖1、圖2、圖6等中。UE 1202可經由eNB 1204與無線網路(例如,核心網路130)通信。在一態樣中,eNB 1204及UE 1202可能已建立一或多個下行鏈路頻道,經由該等頻道,下行鏈路信號1209可由eNB 1204傳輸(例如,經由收發器1256)及由UE 1202接收(例如,經由收發器1206)以用於經由經組態通信資源將控制及/或資料訊息(例如,信令)自eNB 1204傳達至UE 1202。此外,舉例而言,eNB 1204及UE 1202可能已建立一或多個上行鏈路頻道,經由該等頻道,上行鏈路信號1208可由UE 1202傳輸(例如,經由收發器1206)及由eNB 1204接收(例如,經由收發器1256)以用於經由經組態通信資源將控制及/或資料訊息(例如,信令)自UE 1202傳達至eNB 1204。舉例而言,eNB 1204可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1280傳達至UE 1202,該等資源授予可指示UE 1202可如本文所描述藉以將ULL及/或LTE通信1282(例如,連同相關控制資料、參考信號等)傳輸至eNB 1204的資源。
在一態樣中,UE 1202可包括可(例如)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1207以通信方式耦接的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及/或一記憶體1205,且可結合通信組件661操作或以其他方式實施通信組件661以用於接收及傳輸與一或多個eNB或其他網路節點之ULL通信(如本文所描述),該等通信可包括自eNB 1204接收用於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ULL頻道之ULL資源授與及經由ULL資源通信。舉例而言,與通信組件661相關之各種操作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實施或以其他方式執行,且在一態樣中,其可由單一處理器執行,而在其他態樣中,操作之不同者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處理器之組合執行。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可包括數據機處理器或基頻處理器或數位信號處理器或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傳輸處理器、接收處理器或與收發器 1206相關聯之收發器處理器中之任一者或任何組合。此外,舉例而言,記憶體1205可為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包括(但不限於)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可程式化ROM(PROM)、可抹除PROM(EPROM)、電可抹除PROM(EEPROM)、磁性儲存器件(例如,硬碟、軟碟、磁條)、光碟(例如,緊密光碟(CD)、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智慧卡、快閃記憶體器件(例如,卡、棒、隨身碟)、暫存器、抽取式磁碟及用於儲存軟體及/或可由電腦或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存取及讀取之電腦可讀程式碼或指令的任何其他合適媒體。此外,記憶體1205或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駐留於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中、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外、跨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之多個實體分佈,等等。
特定而言,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及/或記憶體1205可執行由通信組件661或其子組件定義之動作或操作。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及/或記憶體1205可執行由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定義之用於自eNB 1204獲得資源授與的動作或操作。在一態樣中,舉例而言,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可包括硬體(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之一或多個處理器模組)及/或儲存於記憶體1205中且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中之至少一者執行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經特別組態之資源授與接收及/或處理操作的電腦可讀程式碼或指令。此外,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及/或記憶體1205可執行由TTI判定組件1212定義之用於判定與資源授與相關聯之TTI的動作或操作。在一態樣中,舉例而言,TTI判定組件1212可包括硬體(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之一或多個處理器模組)及/或儲存於記憶體1205中且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中之至少一者執行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經特別組態之TTI判定的電腦可讀程式碼或指令。此外,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及/或記憶體1205可視情況執行由用於判定可選輸塊大小(TBS)、TBS比例因數 及/或類似者的TBS判定組件1214定義之用於經由所授與資源傳輸通信的動作或操作。在一態樣中,舉例而言,TBS判定組件1214可包括硬體(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之一或多個處理器模組)及/或儲存於記憶體1205中且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中之至少一者執行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經特別組態之TBS判定操作的電腦可讀程式碼或指令。此外,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及/或記憶體1205可視情況執行由可選通信優先組件1216定義之用於判定要優先ULL通信還是優先經由傳統無線技術之通信的動作或操作。在一態樣中,舉例而言,通信優先組件1216可包括硬體(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之一或多個處理器模組)及/或儲存於記憶體1205中且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中之至少一者執行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經特別組態之通信優先操作的電腦可讀程式碼或指令。此外,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及/或記憶體1205可視情況執行由可選RS觸發接收組件1218定義之用於獲得傳輸一或多個RS之觸發的動作或操作。在一態樣中,舉例而言,RS觸發接收組件1218可包括硬體(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之一或多個處理器模組)及/或儲存於記憶體1205中且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中之至少一者執行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經特別組態之RS觸發操作的電腦可讀程式碼或指令。
類似地,在一態樣中,eNB 1204可包括可(例如)經由一或多個匯流排1257以通信方式耦接之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及/或一記憶體1255,且可結合排程組件602而操作或以其他方式實施排程組件602以用於經由經指派ULL資源與UE 1202通信(如本文所描述),該通信可包括根據ULL資源為UE 1202及/或其他UE提供資源授與。舉例而言,與排程組件602相關之各種功能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實施或以其他方式執行,且在一態樣中,其可由單一處理器執行,而在其他態樣中,功能之不同多者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 不同處理器之組合執行,如上文所描述。應瞭解,在一項實例中,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及/或記憶體1255可如上文關於UE 1202之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及/或記憶體1205之實例中所描述來組態。
在一實例中,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及/或記憶體1255可執行由排程組件602或其子組件定義之動作或操作。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及/或記憶體1255可執行由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定義之用於根據用於一或多個UE之ULL訊框結構產生一或多個資源授與的動作或操作。在一態樣中,舉例而言,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包括硬體(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之一或多個處理器模組)及/或儲存於記憶體1255中且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中之至少一者執行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經特別組態之資源授與產生操作的電腦可讀程式碼或指令。此外,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及/或記憶體1255可執行由可選頻道/干擾估計組件1222定義之用於估計經由資源授與自一或多個UE接收之通信中之頻道或干擾的動作或操作。在一態樣中,舉例而言,頻道/干擾估計組件1222可包括硬體(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之一或多個處理器模組)及/或儲存於記憶體1255中且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中之至少一者執行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經特別組態之頻道及/或干擾估計操作的電腦可讀程式碼或指令。此外,舉例而言,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及/或記憶體1255可視情況執行由可選RS觸發組件1224定義之用於觸發由一或多個UE進行之RS傳輸的動作或操作。在一態樣中,舉例而言,RS觸發組件1224可包括硬體(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之一或多個處理器模組)及/或儲存於記憶體1255中且可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中之至少一者執行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經特別組態之SDI請求接收操作的電腦可讀程式碼或指令。
應瞭解,收發器1206、1256可經組態以經由一或多個天線、RF前端、一或多個傳輸器及一或多個接收器傳輸及接收無線信號。在一 態樣中,收發器404、454可經調諧以在指定頻率下操作以使得UE 1202及/或eNB 1204可在某一頻率下通信。在一態樣中,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可組態收發器1206及/或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可組態收發器1256以基於組態、通信協定等在指定頻率及功率位準下操作以分別經由相關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通信頻道傳達上行鏈路信號1208及/或下行鏈路信號1209。
在一態樣中,收發器1206、1256可(例如,使用未展示之多頻帶多模式數據機)在多個頻帶中操作,如此以處理使用收發器1206、1256發送及接收之數位資料。在一態樣中,收發器1206、1256可為多頻帶且經組態以支援用於特定通信協定之多個頻帶。在一態樣中,收發器1206、1256可經組態以支援多個操作網路及通信協定。因此,例如,收發器1206、1256可基於指定數據機組態使得能夠進行信號之傳輸及/或接收。
在排程ULL資源之一項實例中,圖13繪示用於根據接收之ULL資源授與傳輸通信(例如,藉由UE 1202)之方法1300。在區塊1302處,UE可自網路實體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圖12)可自網路實體(例如,eNB 1204)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例如,上行鏈路資源授與1280)以用於在無線網路中通信。如所描述,舉例而言,eNB可經由收發器1256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作為下行鏈路信號1209傳輸至UE 1202,該信號可由收發器1206接收且提供至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以用於處理。舉例而言,該資源授與可對應於ULL資源授與,該ULL資源授與可根據ULL訊框結構定義,該ULL訊框結構對應於具有小於傳統無線通信技術之持續時間的持續時間之TTI(例如,LTE子訊框之符號持續時間、兩個或兩個以上符號之持續時間、時槽持續時間等)。在一項實例中,ULL資源授與可根據上文所描述之ULL訊框結構800(圖8)及/或900(圖9)定義,且 可因此包括TTI內之數個RB及/或RB群組。另外,就此而言,例如,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圖12)可根據ULL訊框結構產生UE 1202之資源授與(例如,以基於ULL訊框結構指定授與中之資源,其中UE 1202及eNB 1204可基於ULL訊框結構操作),且排程組件602可經由收發器1256將資源授與傳達(例如,傳輸)至UE 1202以供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經由收發器1206接收。
在一實例中,在區塊1302處之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可視情況為在區塊1304處自網路實體接收多階段資源授與。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可自網路實體(例如,eNB 1204、核心網路130等)接收多階段資源授與,此舉可包括接收由收發器1256傳輸之多個獨立下行鏈路信號1209中之多階段資源授與以供收發器1206接收及UE 1202之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處理。舉例而言,由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產生之資源授與可包括多階段資源授與以使得排程組件602將通信之多項個例中之授與資訊傳輸至UE 1202。舉例而言,在第一階段資源授與中,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包括一或多個參數,該等參數可包括用於上行鏈路授與之調變及寫碼方案(MCS)、來自UE 1202之上行鏈路通信之傳輸功率控制(TPC)及/或預寫碼資訊。排程組件602可將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可接收(例如,經由通信組件661)之第一階段資源授與傳輸至UE 1202。在一項具體實例中,第一階段資源授與長度可為10至13個位元且可經由PDCCH、增強型PDCCH(EPDCCH)等自eNB 1204傳輸至UE 1202。舉例而言,在第一階段授與中,用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MCS可為5個位元,TPC可為2個位元,且預寫碼資訊可為3至6個位元。
在第二階段資源授與中,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包括一或多個額外參數,該等參數可包括指示UE 1202是將再傳輸先前通信還是新通信之新資料指示符(NDI)、指示NDI所關聯之HARQ處理程序之 HARQ處理程序識別、指示MCS自在第一階段資源授與中以信號傳送之MCS的變化之差量MCS、指示在傳輸RS時經由經授予資源施加至資源區塊之循環移位的RS循環移位、ULL RS觸發指示符(例如,由RS觸發組件1224準備的用於觸發RS傳輸之一或多個條件或相關參數,在本文中進一步描述該RS觸發組件)、指示用於報告CSI之一或多個條件或相關參數之非週期性頻道狀態資訊(CSI)觸發,及/或所授與資源之指示。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可因此經由通信組件661接收指派之多個階段,且可組態通信組件661以使用指派之多個階段中指定之參數(例如,使用MCS、應用TPC、包括根據RS循環移位之RS、在偵測觸發時傳達CSI等)將通信傳輸至eNB 1204。在一具體實例中,第二階段資源授與可為包括區分授與是用於為1個位元之下行鏈路還是上行鏈路的一位元、1個位元之NDI、1個位元之差量MCS、1個位元之RS循環移位(其可為解調RS(DM-RS)循環移位)(例如,以指示將在用於等級1通信之符號0與6之間還是用於等級2通信之符號0/6與3/9之間實施DM-RS之循環移位)、1個位元之uRS觸發指示、1個位元之非週期性CS觸發及/或4個位元之資源分配的10位元
另外,在一項實例中,在區塊1302處之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可視情況為在區塊1306處自網路實體接收TBS比例指示。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可自網路實體(例如,自eNB 1204)接收TBS比例指示。因此,例如,由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產生之資源授與可包括資源授與中基於分配至UE 1202之RB大小的TBS比例指示。因此,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可接收TBS比例指示,且TBS判定組件1214可至少部分基於TBS比例指示及/或基於分配於資源授與中之頻寬判定TBS大小以用於使用ULL資源通信。替代地或另外,TBS判定組件1214可基於一或多個其他參數(例如,與eNB 1204通信時之所量測輸送量、用於uPUSCH傳輸之資源之可用性等)判定TBS比例因數。舉例而言,TBS 判定組件1214可選擇較大比例因數,其中額外資源可供用於uPUSCH傳輸(例如,其中額外資源達成資源之一或多個臨限數目)。類似地,若較少資源可供用於uPUSCH傳輸(例如,其中該較少資源少於資源之一或多個臨限數目),則可選擇較小比例因數。應瞭解,在區塊1302處之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亦可包括接收與資源授與相關聯之其他參數(諸如起始偏移、所分配頻寬等),可自該等參數判定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一或多個RB群組之大小。
在區塊1308處,UE可基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子訊框內之上行鏈路傳輸之TTI。在一態樣中,TTI包括至少一符號、一或多個符號、一時槽等。在另一態樣中,TTI包括一或多個符號,該等符號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TTI判定組件1212可基於由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接收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子訊框內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TTI。如上文關於ULL訊框結構800、900所描述,例如,TTI可為符號持續時間、多個符號持續時間、時槽持續時間等,其中LTE子訊框取決於CP包含12個或14個符號。TTI判定組件1212可至少部分基於自eNB 1204接收之組態、自eNB 1204接收之資源授與中之資訊(例如,第二階段資源授與中之所授與資源之指示)及/或類似者判定上行鏈路傳輸之TTI。
在區塊1310處,UE可在TTI期間經由在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資源將通信傳輸至網路實體。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通信組件661可在TTI期間經由在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資源將通信(例如,ULL通信1282)傳輸至網路實體(例如,eNB 1204),其中TTI的持續時間如所描述可小於一子訊框。傳輸通信(如所描述)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將資料及/或相關信號資訊提供至收發器1206以用於產生信號以經由RF前端在一或多個天線上傳輸,等等。舉例而言,歸因於縮短TTI,干擾可跨TTI(例如,跨符號)變化,且因此可能需要在 用於ULL通信之TTI位準下(例如,在符號位準、雙符號位準、時槽位準下等)執行干擾消除。就此而言,在一項實例中,在區塊1310處之傳輸通信可視情況為在區塊1312處使用一或多個經組態符號擊穿一或多個符號以促進干擾消除。舉例而言,擊穿可指代一旦自待傳輸之資料產生符號就用一或多個經組態符號替換一或多個符號。通信組件661可使用一或多個經組態符號擊穿一或多個符號,藉此定義一或多個擊穿符號,以在將通信傳輸至網路實體(例如,至eNB 1204)時促進干擾消除。待擊穿之一或多個符號可在已知位置中,(例如)以使得eNB 1204可觀測於已知位置(例如,其中已知位置可組態於UE 1202及/或eNB 1204處)中擊穿之一或多個經組態符號。
舉例而言,擊穿之符號可包括一或多個經寫碼/調變符號,該等經寫碼/調變符號在通信組件661(例如,在對應於收發器1206之處理器中)對符號執行DFT以產生用於傳輸之信號之前經擊穿(例如,替換)。另外,例如,經組態符號可為具有UE 1202及eNB 1204已知(例如,儲存於UE 1202(及/或eNB 1204)處之組態中、自eNB 1204接收,及/或類似者)之值的符號。因此,已知經組態符號則可相應地允許eNB識別來自UE 1202之傳輸中之經組態符號,且可利用經組態符號之已知值連同接收之傳輸來經由子訊框之該符號、後續符號、一或多個符號等估計干擾。用已知、經組態符號擊穿符號就此而言可保存將自UE 1202傳輸至eNB 1204之信號之SC-FDM屬性。另外,擊穿之符號可具有低於對應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調變階數的調變階數。
此外,由於UE 1202可能可操作以使用ULL及其他RAT(例如,諸如LTE之傳統無線通信技術)通信,視情況在區塊1314處,UE可基於與子訊框持續時間之第二TTI相關之其他通信來傳輸通信。在一態樣中,亦可在TTI內排程其他通信。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通信組件661可基於與子訊框持續時間之第二TTI相關之其他通信(例如,LTE通 信1282)傳輸通信(例如,ULL通信1282),其中亦在TTI(例如,ULL TTI)內排程其他通信。如所描述,傳輸通信如所描述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將資料及/或相關信號資訊提供至收發器1206以用於產生信號以經由RF前端在一或多個天線上傳輸,等等。換言之,「通信」可為任何ULL通信,而「其他通信」可為與不同於ULL TTI之TTI(諸如(但不限於)傳統LTE通信中定義之TTI、與其他RAT中之其他通信相關聯之TTI等)相關的任何通信。因此,在一態樣中,通信組件661可處置通信之經排程並行傳輸(例如,經由ULL)與同一時間間隔(例如,子訊框或其部分)中之其他通信(例如,經由諸如LTE之傳統無線通信技術)之間的潛在衝突。
舉例而言,在區塊1314處之基於其他通信傳輸通信可視情況包括在區塊1316處在TTI期間並行地傳輸通信及其他通信。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通信組件661可在TTI期間並行地傳輸通信及其他通信兩者。此可包括產生信號以用於提供至收發器1206以供傳輸的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該等信號在該傳輸中可包括對應於該等信號之類似頻率及/或時間資源中的通信及其他通信。舉例而言,此可包括通信組件661經由各別資源傳輸通信及其他通信,在該等資源中,指派給通信及其他通信之RB及/或RB群組不衝突(但該等通信及其他通信可在一或多個子訊框或其部分中之時域中重疊)。在另一實例中,通信組件661可並行地傳輸通信及其他通信,其中其他通信藉由包括(例如,附掛)來自ULL通信上之其他通信之控制資訊(例如,將來自PUCCH或PUSCH之控制資訊附掛至uPUSCH傳輸上等)來包括控制資訊。
舉例而言,參考圖8及圖9,此附掛可包括通信組件661在傳送ULL區域(例如,uPUSCH區域810及/或uPUCCH區域808)中之ULL通信的同時傳輸PUCCH區域802(及/或PUSCH區域806,取決於經組態至ULL通信之訊框結構)中之其他通信之控制資訊。PUCCH通信可包 括諸如ACK/NACK之上行鏈路控制指示符(UCI)、排程請求(SR)、CSI,等等。然而,在另一實例中,通信組件661可傳輸區域804中之其他通信之控制資訊。
在另一實例中,在區塊1314處之傳輸通信可視情況為在區塊1318處使該等通信優先於其他通信。通信優先組件1216可使該等通信(例如,ULL通信)優先於TTI中之其他通信(例如,LTE通信)。舉例而言,自eNB 1204接收之一或多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可產生類似資源(例如,其中TTI重疊)中排程之通信(例如,ULL通信)及其他通信(例如,LTE通信),該等類似資源在本文中被稱作衝突或衝突資源。舉例而言,ULL通信可排程於符號TTI內,其中,該符號處於排程其他通信所歷時之子訊框TTI內。就此而言,在區塊1318處之使通信優先可包括通信優先組件1216使ULL通信優先以用於與其他通信之傳輸重疊的資源中之傳輸,通信優先組件1216在優先可發生在子訊框中之後續TTI中之ULL通信時丟棄整個TTI(例如,LTE子訊框)內的其他通信,等等。此可保存經產生用於傳輸ULL通信之信號中之單一載波波形,此情況至少在UE 1202由於單一載波信號展現低PAPR而鏈路受限的情況下可為有益的。在上文與使通信優先於其他通信相關之實例中,該等通信可指代ULL中之uPUCCH通信、uPUSCH通信、uRS通信等,及/或該等其他通信可指代LTE中之PUCCH通信、PUSCH通信、SRS通信等。
然而,例如,在ULL通信優先於PUCCH LTE通信的情況下,歸因於RB上之時域擴展,丟棄一或多個PUCCH符號可基於LTE中之當前所定義PUCCH格式(例如,格式1、1a、1b、2a、2b、3等)引起與同一RB之其他PUCCH之非正交性。因此,例如,優先ULL通信可包括通信組件661使用當前定義於LTE中之PUCCH格式之外的新定義格式傳輸其他通信(例如,LTE中之PUCCH通信),其中新定義格式不在RB 上進行時域擴展或以其他方式容許時域擴展中之間隙。在另一實例中,通信組件661可基於判定傳輸RB中與其他通信重疊之ULL通信而在與用以傳輸ULL通信之RB不同的RB中傳輸其他通信,等等。
另外或在替代方案中,例如,在1314處之基於其他通信傳輸通信可視情況為在區塊1320處使其他通信由優先於該等通信。在一些實例中,通信優先組件1216可使其他通信(例如,LTE通信)優先於該等通信(例如,ULL通信)。舉例而言,在其他通信對應於較高層信號傳送(例如,諸如相關於與eNB 1204之RRC連接之信號傳送的RRC信號傳送)的情況下,通信優先組件1216可使其他通信優先,以使得ULL通信不在子訊框或其部分中傳輸,通信及其他通信兩者最初在該子訊框或其部分內經排程(例如,產生衝突)。
在另一實例中,在區塊1310處傳輸通信時,用於ULL中之uPUSCH及uRS通信之資源可能衝突(例如,在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接收具有uRS觸發之資源授與的情況下)。在一項實例中,當此衝突存在時,通信組件661可在TTI期間傳輸uPUSCH而非uRS。在另一實例中,通信組件661可在TTI期間並行地傳輸uPUSCH及uRS兩者。在此情況下,通信組件661可傳輸此等兩個頻道以使得該等頻道可藉由在TTI期間佔用同一頻寬中之不同資源而共用同一頻寬。
在另一實例中,用於ULL中之uPUCCH及uRS通信之資源在TTI期間可能衝突。在一項實例中,當此衝突存在時,通信組件661可在TTI期間傳輸uPUCCH而非uRS。在另一實例中,通信組件661可在TTI期間並行地傳輸uPUCCH及uRS兩者。在此情況下,通信組件661可傳輸此兩個頻道以使得頻道可藉由在TTI期間佔用同一頻寬中之不同資源而共用同一頻寬。
在另一實例中,通信組件661可使一或多個符號與調變符號集合多工以在促進TTI內之頻道估計或干擾估計,如上文所描述。在一項 實例中,該調變符號集合可具有預定值(包括零),該等預定值可為eNB 1204或其他網路實體已知的。在另一實例中,該調變符號集合可具有低於對應於資源授與之調變階數的調變階數以促進基於相較於對應於資源授與之剩餘符號較低之調變階數識別調變符號。
圖14繪示用於基於TTI來排程一或多個UE之上行鏈路通信(例如,藉由eNB 1204)之實例方法1400,該TTI具有小於基礎傳統通信技術之持續時間(例如,小於LTE中之一子訊框)的持續時間。在區塊1402處,eNB可產生UE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基於包含一或多個符號、時槽等之TTI來排程UE之上行鏈路通信,該一或多個符號、時槽等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如所描述,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產生UE 1202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基於包含一或多個符號之TTI來排程UE 1202之上行鏈路通信,該一或多個符號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舉例而言,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基於具有(例如)一個符號或兩個或兩個以上符號或一個時槽等之持續時間的TTI產生用於ULL通信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另外,如所描述,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產生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包括TTI內經分配用於一或多個上行鏈路頻道上之控制或資料傳輸的一或多個RB群組。在一項實例中,可根據上文所描述之ULL訊框結構800(圖8)及/或900(圖9)定義ULL資源授與。此外,如所描述,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產生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包括複數個RB群組,該等RB群組的基於可用以在TTI內授予至UE 1202之系統頻寬量的大小是類似的。
在區塊1404處,eNB可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傳達至UE。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排程組件602可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例如,上行鏈路資源授與1280)傳達至UE。如所描述,傳達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將資料及/或相關信號資訊提供至收發器1256以用於產生信號以 經由RF前端在一或多個天線上傳輸,等等。舉例而言,排程組件602可如所描述經由下行鏈路信號中之一或多個下行鏈路頻道(例如,PDCCH或uPDCCH,等等)傳達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使得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可獲得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例如,經由收發器1206),且如所描述可在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示之資源上(例如,經由收發器1206)進行傳達。因此,在區塊1406處,eNB可基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在TTI期間自UE接收上行鏈路通信。排程組件602可基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在TTI期間自UE 1202接收上行鏈路通信(例如,ULL/LTE通信1282)。如所描述,接收通信可包括收發器1256接收一或多個信號(例如,經由RF前端)及將關於信號之資訊提供至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以用於解碼、解調或以其他方式處理信號以自其獲得資料。
另外,在一實例中,在區塊1404處之傳達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可視情況為在區塊1408處,將多階段授與傳達至UE。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產生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作為多階段授與,且排程組件602可將多階段授與傳達至UE 1202。因此,例如,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可產生用於傳輸多階段授與之多個信號,且收發器1256可經由RF前端及一或多個天線傳輸多個信號。如所描述,多階段授與可包括:第一階段資源授與,該第一階段資源授與可包括用於上行鏈路授與之MCS、用於來自UE 1202之上行鏈路通信之TPC及/或預寫碼資訊等,及/或第二階段資源授與,該第二階段資源授與可包括NDI、差量MCS、RS循環、RS觸發、非週期性CSI觸發、授與資源之指示等。
此外,在一實例中,在區塊1404處傳達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可視情況為在區塊1410處將關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一或多個參數傳達至UE。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排程組件602可將關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一或多個參數傳達至UE 1202。在一項實例中,資源授與產生組 件1220可產生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包括一或多個參數。舉例而言,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指定資源授與中之起始偏移及/或系統頻寬以指示TTI內經分配用於一或多個上行鏈路頻道上之控制或資料傳輸之一或多個RB群組的大小。在另一實例中,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基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大小(例如,基於一或多個RB群組之大小及/或數目)指定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TBS比例因數。當分配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頻寬可組態時,TBS比例因數可指示所分配頻寬之按比例調整以達成某一TBS。
視情況,在區塊1412處,eNB可至少部分基於比較在上行鏈路通信中接收之一或多個調變符號與經組態調變符號集合來執行頻道估計或干擾估計中之至少一者。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頻道/干擾估計組件1222可至少部分基於比較在上行鏈路通信中接收之一或多個調變符號與經組態調變符號集合來執行頻道估計或干擾估計中之至少一者。如上文所描述,UE 1202可用一或多個經組態調變符號擊穿上行鏈路通信中之一或多個符號,該一或多個經組態調變符號可在UE 1202及eNB 1204中之每一者處經組態、由eNB 1204組態至UE 1202等,以使得UE 1202及eNB 1204知曉符號、符號之位置等。就此而言,例如,頻道/干擾估計組件1222可針對上行鏈路通信之擊穿符號觀測在已知位置中接收之符號,且可比較擊穿符號與已知的一或多個經組態符號以判定與上行鏈路通信相關聯之頻道及/或干擾。另外,擊穿符號可具有低於對應於經由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資源之通信之調變階數的調變階數(如所描述)以促進其偵測及/或更可靠傳輸。
此外,視情況,在區塊1414處,eNB可產生用於UE或一或多個其他UE之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基於第二TTI排程上行鏈路通信。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產生用於UE 1202或一或多個其他UE之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基於第二TTI排程上行 鏈路通信。如所描述,eNB 1204可能夠使用ULL通信及一些其他通信(例如,諸如LTE之基礎傳統通信技術)進行通信。因此,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基於為持續時間為一子訊框(如在LTE中)的TTI產生用於UE 1202或一或多個其他UE之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在此實例中,eNB 1204可支援ULL及LTE通信。
另外,視情況,在區塊1416處,eNB可將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傳達至UE或一或多個其他UE,及/或在區塊1418處,eNB可在第二TTI期間自UE或一或多個其他UE接收額外上行鏈路通信。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排程組件602可在由收發器1206傳輸之一或多個下行鏈路信號1209中將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傳達至UE 1202或一或多個其他UE及/或可在第二TTI期間自UE 1202或一或多個其他UE接收由UE 1202傳輸之一或多個上行鏈路信號1208中之額外上行鏈路通信(例如,諸如LTE之基礎傳統通信技術之其他通信),該第二TTI可與在區塊1406處接收上行鏈路通信所歷時的TTI重疊。
圖15繪示用於判定將基於所接收觸發傳輸(例如,由UE 1202)RS的實例方法1500。在區塊1502處,UE可自網路實體接收包括是否要傳輸用於上行鏈路控制或資料頻道之DM-RS之指示符的上行鏈路資源授與。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可自網路實體(例如,eNB 1204)接收包括是否要傳輸用於上行鏈路控制或資料頻道之DM-RS之指示符的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例如,上行鏈路資源授與1280)。如所描述,例如,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及指示符可包括經由收發器1206接收一或多個下行鏈路信號1209中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及指示符,及藉由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處理信號1209以獲得特定於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及/或指示符之資訊。舉例而言,DM-RS可對應於上文所描述的用於ULL通信之uRS。就此而言,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產生用於UE 1202的資源授與,該資源授予可包括是否要傳輸由RS 觸發組件1224產生之DM-RS的指示符,且排程組件602可將該資源授與傳輸至UE 1202以供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經由通信組件661接收。
在區塊1504處,UE可至少部分基於指示符判定是否要在至少一個TTI中傳輸DM-RS。RS觸發接收組件1218可至少部分基於指示符判定是否要在至少一個TTI中傳輸DM-RS。舉例而言,若接收到指示符,則RS觸發接收組件1218可判定要在至少一個TTI中傳輸DM-RS(例如,uRS)。此外,RS觸發接收組件1218可基於RS觸發判定傳輸DM-RS之TTI,該RS觸發可如上文所描述在多階段授與中接收。舉例而言,資源授與可包括TTI之明確指示(例如,子訊框或其他識別符內之TTI索引)、TTI之隱含指示(例如,接收資源授予所歷時的該TTI之後的TTI之數目之指示)等,以用於傳輸DM-RS。
視情況,在區塊1506處,UE可接收與在一或多個TTI中傳輸DM-RS相關之一或多個參數。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RS觸發接收組件1218可接收與在一或多個TTI中傳輸DM-RS相關之一或多個參數。舉例而言,RS觸發組件1224可用信號將一或多個參數傳送(例如,經由收發器1256在一或多個下行鏈路信號1209中傳輸)至UE 1202(諸如在RRC或其他組態中)。在另一實例中,RS觸發組件1224可在多階段資源授與及/或類似者中用信號將一或多個參數傳送至UE 1202。在任何情況下,在一項實例中,RS觸發接收組件1218可基於接收組態來判定一或多個參數。用於傳輸DM-RS之一或多個參數可包括用於DM-RS之週期性傳輸之一或多個週期性參數、用於傳輸DM-RS之頻寬、在經組態TTI(例如,符號)中傳輸DM-RS之一或多個頻率位置、用於在數個經組態TTI內在不同頻率位置中傳輸DM-RS的跳頻模式、用於傳輸DM-RS之數個天線埠、用於傳輸DM-RS之梳狀層(comb level)(例如,如針對傳統SRS符號所定義的),等等。在另一實例中,RS觸發接收組件1218可基於經接收用於uPUCCH及/或uPUSCH傳輸之類似參 數判定一或多個參數。
舉例而言,對於週期性uRS傳輸,一或多個參數之至少一子集可與週期性RS觸發(諸如週期性(例如,對TTI之單位毫秒(ms)之指示)或指示週期性地傳輸uRS所歷時之TTI之其他參數)相關。一或多個參數亦可定義使得uRS在子訊框中之某一TTI集合中進行傳輸的週期性(例如,每N個子訊框,其中N可為正整數)。在另一實例中,一或多個參數可包括頻寬之指示(例如,數個資源區塊),uRS將在該頻寬內予以傳輸。在一項實例中,頻寬之指示可包括4個資源區塊之整數倍。在另一實例中,一或多個參數可與定義用於uRS之跳頻模式相關,其中用以傳輸uRS之資源可自一個TTI中之一個頻率位置跳至另一TTI中之另一頻率位置(例如,基於參數或以其他方式)。因此,例如,一或多個參數可包括對定義該模式之頻率位置之指示或對一或多個TTI之間的頻率資源之間的間距之指示等。此外,例如,一或多個參數可包括對在傳輸uRS時利用之數個天線埠之指示。舉例而言,在uRS與uPUCCH傳輸相關(且(例如)在如圖11中所展示之uPUCCH區域808中予以傳輸)的情況下,天線埠之數目可固定為一。在uRS與uPUSCH傳輸相關(且在如圖11中所展示之uPUSCH區域810中予以傳輸)的情況下,天線埠之數目結合uPUSCH上之可能的UL MIMO操作可為一個、兩個、四個等。此外,每一天線埠可為非預寫碼的及/或可類似於單埠SRS。另外,一或多個參數可指派不同循環移位或梳狀偏移以用於每一天線埠。舉例而言,週期性uRS可在非週期性uRS不可用時用於uPUCCH及/或uPUSCH解調或在其可用時結合非週期性uRS使用尤其在藉由不同傳輸中之跳頻啟用uRS時,週期性uRS亦可用以輔助基於上行鏈路子頻帶之排程。週期性uRS亦可提供在上行鏈路功率控制、上行鏈路時間/頻率追蹤等方面之「保持作用中」UL操作。
對於非週期性uRS,非週期性RS觸發可定義為與基於時序關係 (例如,觸發後之3個TTI)及/或另外基於週期性(例如,對TTI之單位毫秒(ms)之指示或指示將週期性地傳輸uRS所歷時之TTI之其他參數)之TTI相關。一或多個參數亦可定義使得uRS可能在子訊框中之某一符號集合中進行傳輸的週期性(例如,每N個子訊框,其中N可為正整數)。作為實例,若一或多個參數與傳輸在符號n(其中n可為正整數)中觸發之非週期性uRS相關,若符號n+3未經組態為用於非週期性uRS傳輸之符號,但符號n+4經組態為用於非週期性uRS傳輸之符號,則通信組件661可替代地在符號n+4中傳輸非週期性uRS。如關於週期性uRS所描述,一或多個參數可包括將藉以傳輸uRS之頻寬。非週期性uRS一旦經觸發即可傳輸僅一次(單發傳輸)或多次(多發傳輸)。在多發非週期性uRS之情況下,可啟用跳頻(例如,且關聯經組態之跳頻模式參數),以使得uRS可自一個傳輸中之一個頻率位置跳至另一傳輸中之另一頻率位置。非週期性uRS亦可組態有數個天線埠,如關於週期性uRS類似地描述(例如,以使得用於uPUCCH之非週期性uRS可使用一個天線埠及/或用於uPUSCH之uRS可使用1個、2個、4個等天線埠)。如上文所描述,在此實例中,每一天線埠可為非預寫碼的及/或可類似於單埠SRS。另外,一或多個參數可指派不同循環移位或梳狀偏移以用於每一天線埠。非週期性uRS可單獨用於或在週期性uRS可用時結合週期性uRS用於uPUCCH及/或uPUSCH解調。當存在伴隨的uPUCCH或uPUSCH時,uRS參數可為恆定的或基於uPUCCH或uPUSCH參數。舉例而言,uRS可具有與相對應uPUSCH相同之頻寬、頻率位置及天線埠之數目。當不存在伴隨的uPUCCH或uPUSCH時,uRS參數可基於(例如)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某一動態指示。
在任一情況下,視情況,在區塊1508處,UE可基於判定要傳輸DM-RS而在TTI中傳輸DM-RS。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通信組件661可基於RS觸發接收組件1218判定要在TTI中傳輸DM-RS而在TTI中 傳輸DM-RS(例如,作為ULL/LTE通信1282)。因此,在TTI中傳輸DM-RS可視情況包括在區塊1510處基於一或多個經組態參數傳輸DM-RS。一或多個經組態參數可對應於如上文所描述由RS觸發接收組件1218接收或判定之一或多個參數以用於在一或多個TTI中傳輸週期性及/或非週期性DM-RS(例如,uRS)。如所描述,傳輸RS可包括通信組件661在一或多個TTI中傳輸DM-RS,其中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可產生用於由收發器1206經由RF前端(例如,使用可基於跳頻模式之指定頻率位置、使用指定數目之天線埠或梳狀層,及/或類似者)在一或多個天線上傳輸之對應信號。在一項實例中,如上文時間線1000、1010中所展示,由通信組件661傳輸之DM-RS(例如,uRS)可佔用一個符號。另外,例如,每一DM-RS可具有可組態頻寬、可組態跳頻模式,以使得DM-RS可跨子頻帶、不同梳狀偏移等(例如,其可由eNB 1204判定及經由RS觸發組件1224指定一或多個參數至UE 1202來控制)跳躍。此外,每一DM-RS可具有一或多個埠,該一或多個埠為非預寫碼的及/或可經由表示一或多個埠之循環移位指示。循環移位可由RS觸發組件1224組態且經指定至UE 1202(例如,作為資源授與或另外之一部分)。
在一實例中,通信組件661可傳輸非週期性uRS,該非週期性uRS係藉由基於自eNB 1204接收之一或多個參數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例如,在下行鏈路控制指示符(DCI)中)來觸發。舉例而言,通信組件661可傳輸uRS以使得時序不同於對應uPUSCH(例如,在接收到上行鏈路授與後3個TTI傳輸uRS,其中uPUSCH在上行鏈路授與後4個TTI經傳輸,如圖10之時間線1010中所展示)。在另一實例中,通信組件661可傳輸週期性uRS,該週期性uRS係基於可識別用於傳輸uRS之明確TTI之一或多個參數來觸發(例如,在6個TTI後繼之以9個TTI,如圖10之時間線1000中所展示)。另外,在一實例中,通信組件661可分別 傳輸用於與控制及資料通信相關聯之頻率位置中之控制及資料通信中之每一者的uRS,如圖11中所展示(例如,uPUCCH區域808中之uPUCCH uRS及uPUSCH區域810中之uPUSCH uRS)。
視情況,在區塊1512處,UE可至少部分基於資源授與在與DM-RS相同或不同之TTI中傳輸控制頻道或資料頻道中之至少一者。舉例而言,在一態樣中,通信組件661可至少部分基於資源授與(例如,自eNB 1204接收)在與DM-RS相同或不同之TTI中傳輸控制頻道或資料頻道中之至少一者。如在上文於圖13中類似地描述,控制或資料頻道可對應於LTE中之PUCCH、PUSCH、SRS等,且DM-RS之傳輸可在不允許並行傳輸的情況下經優先;因此,在此實例中,在區塊1512處之傳輸至少一個控制頻道或資料頻道可包括在與DM-RS不同之TTI中傳輸至少一個控制頻道或資料頻道。在另一實例中,控制或資料頻道可對應於uPUCCH或uPUSCH,且可結合或不結合控制或資料頻道傳輸uRS;因此,在此實例中,如上文所描述,在區塊1512處之傳輸至少一個控制頻道或資料頻道可包括在與uRS相同或不同之TTI中傳輸至少一個控制頻道或資料頻道,等等。
舉例而言,在uRS與LTE中之PUSCH傳輸衝突的情況下,可使uRS優先於由UE 1202進行之PUSCH傳輸以使得在其中傳輸uRS及PUSCH之符號衝突時,通信組件661可丟棄衝突符號中之PUSCH傳輸及/或可丟棄用於PUSCH之整個TTI。類似地,通信組件661可丟棄與uRS傳輸衝突之符號中之SRS傳輸。另外,如上文關於ULL通信與LTE中之PUCCH之間的衝突所描述的,一般可使uRS優先於PUCCH以使得通信組件661可丟棄衝突符號中之PUCCH傳輸及/或可丟棄用於PUCCH之整個TTI,但在某些情況下可優先PUCCH以使得丟棄衝突符號中之uRS傳輸(例如,其中PUCCH通信對應於RRC層通信)。另外,如上文關於衝突ULL及PUCCH通信所描述的,在丟棄PUCCH之一或 多個符號可基於當前定義之PUCCH格式引起與其他PUCCH之非正交性的情況下,額外PUCCH格式可經定義以允許通信組件661將PUCCH置放在不同RB中。
圖16繪示用於將是否要傳輸DM-RS之指示符傳達(例如,藉由eNB 1204)至UE(例如,UE 1202)之實例方法1600。在區塊1602處,eNB可產生包括是否要在至少一個TTI中傳輸用於上行鏈路控制或資料頻道之DM-RS之指示符的上行鏈路資源授與。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產生包括是否要在至少一個TTI中傳輸用於上行鏈路控制或資料頻道之DM-RS之指示符的上行鏈路資源授與。舉例而言,RS觸發組件1224可指示用於將DM-RS(例如,uRS)傳輸至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之觸發以促進產生具有用於傳輸DM-RS之觸發的資源授與。在區塊1602處之產生包括指示符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可為在區塊1604處在與DM-RS傳輸相關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包括一或多個參數。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包括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一或多個參數,其中該(該等)參數與DM-RS傳輸相關。如所描述,一或多個參數可與傳輸週期性或非週期性DM-RS相關且可包括傳輸DM-RS所經歷之TTI之明確或隱含指示將、循環移位、頻寬、跳頻模式、一或多個頻率位置、一或多個天線埠、一或多個梳狀層等中之一或多者以供UE 1202在傳輸DM-RS時利用。
在區塊1606處,eNB可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及指示符傳輸至UE。排程組件602可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例如,上行鏈路資源授與1280)及指示符傳輸至UE。舉例而言,排程組件602可在RRC信令中、多階段授與(例如,如上文所描述,如第二階段中之RS觸發)中及/或類似者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傳達至UE 1202。如所描述,排程組件602可基於提供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及指示符相關之資料至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以用於產生信號資訊及提供該信號資訊至收發器1256以用於經 由RF前端在一或多個天線上產生及傳輸指示該授與及/或指示符之一或多個信號來傳輸該授與及指示符。如所描述,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及/或RS觸發接收組件1218可接收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及/或指示符如所描述,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可對應於基於用於傳輸上行鏈路控制及/或資料及用於傳輸uRS之ULL TTI授予資源。
視情況,在區塊1608處,eNB可在至少一個TTI中自UE接收一或多個DM-RS。排程組件602可在至少一個TTI中自UE 1202接收一或多個DM-RS。在一實例中,排程組件602可因此使用經由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對應資源接收之解調通信中之DM-RS。在區塊1608處之接收一或多個DM-RS可包括在區塊1610處,至少部分基於一或多個參數接收一或多個DM-RS(例如,作為ULL/LTE通信1282)。因此,如所描述,該等參數可明確或隱含地指示至少一個TTI,DM-RS將在該TTI內由UE 1202傳輸,且排程組件602可在至少一個TTI中接收DM-RS。類似地,排程組件602可如一或多個參數中所指定經由該頻寬、根據跳頻模式或頻率位置、經由該數目之天線埠、根據梳狀層等接收DM-RS。在一項實例中,排程組件602可接收用於控制及資料通信之獨立uRS,其中uRS可各自如圖11中所展示分別在與控制及資料通信相關之頻率資源中予以接收。
圖17繪示用於在ULL中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料(例如,藉由UE 1202)之實例方法1700。在區塊1702處,UE可判定子訊框內用於上行鏈路控制頻道傳輸之TTI。在一態樣中,TTI包括可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的一符號、數個符號、一時槽等。TTI判定組件1212可判定子訊框內用於上行鏈路控制頻道傳輸之TTI。在一項實例中,此判定可基於由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自eNB 1204接收之資源授與(例如,上行鏈路資源授與1280),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如所描述可指示TTI持續時間、通信技術之類型(例如,ULL)等。此外,例如,TTI如 所描述可具有一符號持續時間、多符號持續時間、時槽持續時間,等等。
視情況,在區塊1704處,UE可基於與下行鏈路控制或資料頻道相關聯之RB群組索引判定用於傳輸控制資料之資源位置。通信組件661可基於與下行鏈路控制或資料頻道相關聯之RB群組索引判定用於傳輸控制資料之資源位置。舉例而言,通信組件661可如所描述自eNB 1204接收下行鏈路控制及/或資料頻道通信且可基於所接收通信判定用於傳輸用於下行鏈路控制及/或資料頻道之控制資料的資源位置。舉例而言,通信組件661可判定資源位置與RB群組索引(經由該RB群組索引但在後續TTI中接收下行鏈路控制及/或資料頻道)相同、為自RB群組索引偏移之資源位置(例如,其中該偏移可由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在資源授與中接收)等。
視情況,在區塊1706處,UE可判定用於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之RB之數目。通信組件661可判定用於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之RB之數目。舉例而言,通信組件661可至少部分基於自eNB 1204接收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用於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之RB之數目(例如,基於對由資源授與分配之資源之指示)。在另一實例中,通信組件661可至少部分基於判定待傳輸之控制資料之有效負載大小(例如,判定有效負載之位元組大小、MCS及/或可與MCS相關之可達成輸送量等)來判定用於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之RB之數目。
在區塊1708處,UE可在TTI期間經由上行鏈路控制頻道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料。通信組件661可在TTI期間經由上行鏈路控制頻道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料(例如,作為ULL/LTE通信1282)。如所描述,可根據指示上行鏈路控制頻道資源之所接收資源授與在包括TTI內之一或多個RB或RB群組的TTI內傳輸上行鏈路控制頻道。通信組件661可另外基於所判定資源位置(例如,基於相關下行鏈路控制或資料頻道之 RB群組索引)、所判定之RB之數目及/或類似者來排程及傳輸控制資料。控制資料可包括對於在先前TTI、SR等中在下行鏈路頻道中接收之資料的ACK/NACK反饋,且通信組件661可另外使用用於傳輸之不同信令。如所描述,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料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1203將資料及/或相關信號資訊提供至收發器1206以用於產生信號以經由RF前端在一或多個天線上傳輸,等等。
舉例而言,在上行鏈路控制資料與待在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中傳輸之SR相關之情況下,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產生用於UE 1202之相關聯資源授與,該相關聯資源授與指定用於在ULL中傳輸SR之RRC經組態資源(例如,RB及/或循環移位)。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可接收資源授與,且通信組件661可因此基於經組態資源將SR傳輸至eNB 1204(例如,使用RB及/或對應循環移位)。在一實例中,由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指示之RB可包括RB之明確指示、將以對應於對應控制或資料頻道之RB群組索引的RB或自該RB群組索引之偏移開始的RB之數目,等等。
在另一實例中,UE在區塊1708處可(視情況在區塊1710處),使用一或多個不同循環移位傳輸控制資料以指示控制資料之一或多個值。通信組件661可使用一或多個循環移位傳輸控制資料以指示控制資料之一或多個值。舉例而言,在將在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中傳輸僅ACK/NACK之情況下,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產生用於UE 1202之資源授與以經由PUCCH進行傳輸。資源授與接收組件1210可接收資源授與,且通信組件661可因此至少部分基於自eNB 1204接收之對應uPDCCH資料之區塊索引而經由PUCCH將ACK/NACK傳輸至eNB 1204。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指定通信組件661可在傳輸ACK及NACK時利用的用於ACK及NACK之不同循環移位。舉例而言,循環移位0可用於ACK,而循環移位6可用於NACK。另外,在一實例中, 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指定用於SR及ACK或NACK之組合傳輸的不同循環移位(例如,在資源授與中),通信組件661可在傳輸SR及ACK或NACK時利用該等循環移位。舉例而言,循環移位2可用於ACK及正向SR,而循環移位8可用於NACK及正向SR。
此外,在區塊1708處,UE亦可視情況在區塊1712處傳輸控制資料而非RS或傳輸控制資料連同RS。通信組件661可傳輸控制資料而非RS或傳輸控制資料連同RS。舉例而言,資源授與可包括RS觸發(例如,用於判定何時要傳輸uRS)。如先前所描述,在uRS之傳輸與控制資料之傳輸衝突之情況下,通信組件661可判定是要傳輸控制資料而非uRS還是傳輸控制資料連同uRS。舉例而言,在uRS與上行鏈路控制頻道uPUCCH之傳輸衝突之情況下,通信組件661可傳輸uPUCCH而丟棄uRS,傳輸uRS而丟棄uPUCCH(例如,其中在區塊1708處之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料為可選的),或可傳輸兩者。舉例而言,為傳輸兩者,若為SR或ACK/NACK,則通信組件661可藉由傳輸具有不同循環移位之uRS以指示SR或ACK/NACK來傳輸uPUCCH。若SR及ACK/NACK兩者連同uRS經排程,則在此情況下可丟棄SR。
另外,在一實例中及在區塊1714處,UE可捆綁複數個碼字或複數個載波中之至少一者之ACK/NACK以用於經由上行鏈路控制頻道傳輸。通信組件661可捆綁可在複數個載波之上(例如,在MIMO通信或載波聚合中)的複數個碼字中之至少一者之ACK/NACK以用於經由上行鏈路控制頻道傳輸。舉例而言,捆綁ACK/NACK可包括指定複數個碼字或載波之單一ACK/NACK值(例如,若所有值為ACK,則ACK,且若至少一個值為NACK,則NACK,等等)。捆綁亦可包括ACK/NACK值之空間捆綁。
在另一實例中,在區塊1708處之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料可包括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料以作為用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碼字及/或一或多 個載波中之每一者的兩個或兩個以上ACK/NACK位元。另外,在一實例中,可啟用載波內之空間捆綁,以使得N個ACK/NACK位元可經產生用於N個載波,其中N為整數。相對應的,uPUCCH可經設計以藉由利用更多資源區塊及/或資源區塊內之更多可能循環移位指示多個ACK/NACK值來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ACK/NACK。若在區塊1708處兩個或兩個以上資源區塊用於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料,則使用一RB之循環移位可為與另一RB之相同或不同之循環移位。
在一項實例中,在區塊1708處之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料可不包括傳輸週期性CSI報告。在此情況下,通信組件661可基於1ms TTI報告週期性CSI(例如,實情為使用LTE中之PUCCH)。因此,例如,在區塊1708處之傳輸上行鏈路控制資料可包括傳輸uPUCCH,但UE 1202可另外經觸發或經組態以同時或在不同TTI中傳輸PUCCH。
在另一實例中,除1符號uPUCCH之外,uPUCCH可佔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符號。因此,例如,TTI判定組件1212可判定用於傳輸控制資料之不同TTI(例如,符號)。此外,通信組件661可判定用於傳輸控制資料之不同TTI中之不同資源區塊以使得可達成頻率分集增益。作為一項實例,通信組件661可判定不同RB以在兩個TTI(例如,2個符號)中使用,以使得2符號uPUCCH傳輸可使用鏡像跳頻傳輸(例如,若RB索引n用於一符號中,則RB索引N-n可用於第二符號中,其中N為RB之總數(例如,與數個RB中之上行鏈路頻寬相等))。舉例而言,通信組件661可回應於由通信組件661接收之2符號下行鏈路傳輸及/或具有不同持續時間之下行鏈路傳輸(例如,1個符號)來傳輸該2符號uPUCCH。
圖18繪示用於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傳輸(藉由eNB 1204)至UE以用於在ULL中接收上行鏈路控制資料的實例方法1800。在區塊1802處,eNB可基於判定子訊框內之TTI產生用於UE之上行鏈路資源授 與。在一態樣中,TTI包括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的一符號、數個符號、一時槽等。資源授與產生組件1220可基於判定子訊框內之TTI產生用於UE(例如,UE 1202)之上行鏈路資源授與。舉例而言,在一項實例中,TTI可包括為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子集的數個符號,且資源授與可經產生以指示TTI持續時間、通信技術之類型(例如,ULL)等。此外,例如,TTI如所描述可具有符號持續時間、多符號持續時間、時槽持續時間,等等。
在區塊1804處,eNB可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傳輸至UE。排程組件602可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例如,上行鏈路資源授與1280)傳輸至UE(例如,UE 1202)。如所描述,例如,排程組件602可經由ULL中之下行鏈路控制頻道將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傳輸至UE(例如,使用小於子訊框之TTI之一符號或其他持續時間)。此外,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可指示關於上行鏈路資源之一或多個態樣,諸如用於上行鏈路控制及/或資料頻道之RB群組索引及/或如上文所描述可用以判定用於傳輸控制資料之RB群組索引的其他參數。如所描述,傳輸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1253將資料及/或相關信號資訊提供至收發器1256以用於產生信號以經由RF前端在一或多個天線上傳輸,等等。
視情況在區塊1806處包括,eNB可經由與在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所指示之資源相關的資源自UE接收控制資料。排程組件602可經由與在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所指示之資源相關的資源自UE(例如,UE 1202)接收控制資料(例如,作為ULL/LTE通信1282)。舉例而言,排程組件602可經由資源在TTI中自UE 1202接收控制資料,該TTI為自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所指示之TTI偏移的數目個TTI。此外,區塊1806處之控制資料之eNB接收可視情況包括在區塊1808處之經由資源之用於一或多個碼字及/或一或多個載波的經捆綁控制資料。排程組件602可 經由資源接收用於一或多個碼字及/或一或多個載波的經捆綁控制資料。如所描述,此接收可包括接收用於碼字及/或載波之單一ACK/NACK指示符(例如,NACK,其中至少一個碼字或載波指示NACK,且其他指示ACK)。排程組件602可因此基於經捆綁反饋經由一或多個載波再傳輸一或多個碼字。
視情況在區塊1810處包括,eNB可至少部分基於判定用以傳輸控制資料之循環移位來判定控制資料之值。排程組件602可至少部分基於判定用以傳輸控制資料之循環移位來判定控制資料之值。舉例而言,在排程組件602使用循環移位0觀測ACK/NACK信令之情況下,此可指示ACK,其中循環移位6可指示NACK。類似地,如所描述,在控制資料包括SR及ACK/NACK之情況下,可使用不同循環移位。在任何情況下,排程組件602可至少部分基於循環移位來判定控制資料值。
應理解,所揭示處理程序中之步驟的特定次序或層次為例示性方法之說明。基於設計偏好,應理解可重新配置處理程序中之步驟之特定次序或階層。此外,可組合或省略某些步驟。隨附之方法請求項按範例次序呈現各種步驟之要素且並非意謂限於所呈現之特定次序或階層。
提供先前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實踐本文所描述之各種態樣。對此等態樣之各種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為顯而易見的,且本文中定義之一般原理可應用於其他態樣。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展示之態樣,而是與語言申請專利範圍最廣泛地一致,其中以單數形式參考一元件並不意欲意謂「一個且僅有一個」(除非明確地如此陳述),而是意謂「一或多個」。除非另外具體陳述,否則術語「一些」指代一或多個。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或稍後將知曉的與本文所描述之各種態樣之元件等效的所有結構及 功能以引用之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且意欲由申請專利範圍涵蓋。此外,本文所揭示之任何內容均不意欲專用於公眾,而不管申請專利範圍中是否明確地敍述此揭示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元件不應被解釋為手段加功能,除非元件係使用片語「用於……之構件」來明確地敍述。

Claims (68)

  1.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方法,其包含:自一網路實體接收一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該無線網路中通信;基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一子訊框內用於一上行鏈路傳輸之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其中該TTI係一第一TTI,其包含為該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一子集的一或多個符號;自該網路實體接收一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該無線網路中通信;基於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用於一第二上行鏈路傳輸之一第二TTI,其中該第二TTI包含該子訊框;及在該TTI期間經由在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資源將通信傳輸至該網路實體,其中傳輸該等通信包含使經由在與該第一TTI相關之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優先於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TTI之一持續時間包含一符號持續時間、一雙符號持續時間或一時槽持續時間中之至少一者,其中該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TTI中之該一或多個符號中之每一者係基於一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或一單載波分頻多工(SC-FDM)符號中之一者。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分配用於一或多個上行鏈路頻道上之控制或資料傳輸的該一或多個符號中之至少一部分內之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群組,且其中該一或多個RB 群組中之每一者包含複數個RB。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分配至少兩個RB群組,且其中該至少兩個RB群組頻率相鄰。
  6.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RB群組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RB群組,每一RB群組具有一實質上相等數目之RB。
  7. 如請求項4之方法,該一或多個RB群組中之每一者包含一數目之RB,其中該數目為兩個、三個或五個之一整數倍數。
  8.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一經組態起始偏移或一系統頻寬中之至少一者判定該一或多個RB群組之一大小。
  9.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一符號類型判定該一或多個RB群組之一大小,其中該符號類型包含可組態用於探測參考信號(SRS)傳輸之一第一類型或不可組態用於SRS傳輸之一第二類型。
  1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接收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為一多階段資源授與之部分,其中一第一階段授與包括一調變及寫碼方案(MCS)、一傳輸功率控制或預寫碼資訊中之至少一者,且一第二階段授與包括一新資料指示符、一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處理程序識別、一差量MCS、一解調參考信號循環移位、一ULL參考信號觸發指示符、一非週期性頻道狀態資訊觸發指示符或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所分配資源之一指示中之至少一者或其任何組合。
  11.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判定一輸塊大小(TBS)比例因數,其中傳輸該通信係至少部分基於基於該TBS比例因數計算之一TBS。
  1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與經由在與該第一TTI相關之 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該等通信平行,在該第二TTI期間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將其他通信傳輸至該網路實體。
  1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優先包含在該TTI或該第二TTI期間丟棄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
  1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對應於長期演進中之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或一探測參考信號中之一者。
  1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用對應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一調變符號集合擊穿一或多個調變符號以促進該TTI內之頻道估計或干擾估計中之至少一者。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調變符號具有一或多個所判定之值。
  17.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調變符號具有低於對應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該調變階數的一調變階數。
  18.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之使用者設備,其包含:一收發器;至少一個處理器,其經由一匯流排以通信方式與該收發器耦接以用於在該無線網路中通信;及一記憶體,其經由該匯流排以通信方式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及/或該收發器耦接;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該記憶體可操作以:經由該收發器自一網路實體接收一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該無線網路中通信;基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一子訊框內用於一上行鏈路 傳輸之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其中該TTI係一第一TTI,其包含為該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一子集的一或多個符號;自該網路實體接收一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該無線網路中通信;基於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用於一第二上行鏈路傳輸之一第二TTI,其中該第二TTI包含該子訊框;及經由該收發器在該TTI期間經由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所指定之資源將通信傳輸至該網路實體,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該記憶體可操作以至少部分地藉由下述操作傳輸該等通信:使經由在與該第一TTI相關之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優先於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
  19. 如請求項1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TTI之一持續時間包含一符號持續時間、一雙符號持續時間或一時槽持續時間中之至少一者,其中該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
  20. 如請求項1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TTI中之該一或多個符號中之每一者係基於一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或一單載波分頻多工(SC-FDM)符號中之一者。
  21. 如請求項1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分配用於一或多個上行鏈路頻道上之控制或資料傳輸的該一或多個符號中之至少一部分內之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群組,且其中該一或多個RB群組中之每一者包含複數個RB。
  22. 如請求項2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分配至少兩個RB群組,且其中該至少兩個RB群組頻率相鄰。
  23. 如請求項2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一或多個RB群組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RB群組,每一RB群組具有一實質上相等數目之RB。
  24. 如請求項2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一或多個RB群組中之每一者包含一數目之RB,其中該數目為兩個、三個或五個之一整數倍數。
  25. 如請求項2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該記憶體進一步可操作以基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一經組態起始偏移或一系統頻寬中之至少一者判定該一或多個RB群組之一大小。
  26. 如請求項2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該記憶體進一步可操作以基於一符號類型判定該一或多個RB群組之一大小,其中該符號類型包含可組態用於探測參考信號(SRS)傳輸之一第一類型或不可組態用於SRS傳輸之一第二類型。
  27. 如請求項1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該記憶體可操作以接收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作為一多階段資源授與之部分,其中一第一階段授與包括一調變及寫碼方案(MCS)、一傳輸功率控制或預寫碼資訊中之至少一者,且一第二階段授與包括一新資料指示符、一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處理程序識別、一差量MCS、一解調參考信號循環移位、一ULL參考信號觸發指示符、一非週期性頻道狀態資訊觸發指示符或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所分配資源之一指示中之至少一者或其任何組合。
  28. 如請求項1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該記憶體進一步可操作以判定一輸塊大小(TBS)比例因數及至少部分基於基於該TBS比例因數計算之一TBS傳輸該通信。
  29. 如請求項1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該記憶體進一步可操作以與經由在與該第一TTI相關之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該等通信平行地經由該收發器在該第二TTI期間經由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所指定之該等資源將其他通信傳輸至該網路實體。
  30. 如請求項1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該記憶體可操作以至少部分藉由在該TTI或該第二TTI期間丟棄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來優先通信之該傳輸。
  31. 如請求項1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對應於長期演進中之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或一探測參考信號中之一者。
  32. 如請求項1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及該記憶體進一步可操作以用對應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一調變符號集合擊穿一或多個調變符號以促進該TTI內之頻道估計或干擾估計中之至少一者。
  33. 如請求項32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一或多個調變符號具有一或多個所判定之值。
  34. 如請求項32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一或多個調變符號具有低於對應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該調變階數的一調變階數。
  35. 一種用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之使用者設備,其包含:用於自一網路實體接收一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該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構件;用於基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一子訊框內用於一上行鏈路傳輸之一傳輸時間間隔(TTI)之構件,其中該TTI係一第一TTI,其包含為該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一子集的一或多個符號;用於自該網路實體接收一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該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構件;用於基於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用於一第二上行鏈路傳輸之一第二TTI之構件,其中該第二TTI包含該子訊框;及 用於在該TTI期間經由在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資源將通信傳輸至該網路實體之構件,其中該用於傳輸之構件至少部分地藉由下述操作傳輸該等通信:使經由在與該第一TTI相關之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優先於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
  36. 如請求項35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TTI之一持續時間包含一符號持續時間、一雙符號持續時間或一時槽持續時間中之至少一者,其中該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
  37. 如請求項35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TTI中之該一或多個符號中之每一者係基於一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或一單載波分頻多工(SC-FDM)符號中之一者。
  38. 如請求項35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分配用於一或多個上行鏈路頻道上之控制或資料傳輸的該一或多個符號中之至少一部分內之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群組,且其中該一或多個RB群組中之每一者包含複數個RB。
  39. 如請求項35之使用者設備,其中用於接收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該構件接收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作為一多階段資源授與之部分,其中一第一階段授與包括一調變及寫碼方案(MCS)、一傳輸功率控制或預寫碼資訊中之至少一者,且一第二階段授與包括一新資料指示符、一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處理程序識別、一差量MCS、一解調參考信號循環移位、一ULL參考信號觸發指示符、一非週期性頻道狀態資訊觸發指示符或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所分配資源之一指示中之至少一者或其任何組合。
  40. 如請求項35之使用者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判定一輸塊大小(TBS)比例因數之構件,其中用於傳輸之該構件至少部分基於基 於該TBS比例因數計算之一TBS傳輸該等通信。
  41. 如請求項35之使用者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用於用對應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一調變符號集合擊穿一或多個調變符號以促進該TTI內之頻道估計或干擾估計中的至少一者之構件。
  42. 如請求項3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分配至少二個RB群組,及其中該至少二個RB群組頻率相鄰。
  43. 如請求項3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一或多個RB群組包含二或多個RB群組,其每一者具有一實質上相同數目個RB。
  44. 如請求項38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一或多個RB群組中之每一者包含一數目個RB,其中該數目為二、三或五之一整數倍數。
  45. 如請求項38之使用者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基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一經組態起始偏移或一系統頻寬中之至少一者判定該一或多個RB群組之一大小之構件。
  46. 如請求項38之使用者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基於一符號類型判定該一或多個RB群組之一大小之構件,其中該符號類型包含可組態用於探測參考信號(SRS)傳輸之一第一類型或不可組態用於SRS傳輸之一第二類型。
  47. 如請求項35之使用者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用於與經由在與該第一TTI相關之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該等通信平行而在該第二TTI期間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將其他通信傳輸至該網路實體之構件。
  48. 如請求項35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用於傳輸之構件至少部分藉由在該TTI或該第二TTI期間丟棄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來優先通信。
  49. 如請求項35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對應於長期演進中之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一實體上行鏈路共 用頻道或一探測參考信號中之一者。
  50. 如請求項4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一或多個調變符號具有一或多個所判定之值。
  51. 如請求項41之使用者設備,其中該一或多個調變符號具有低於對應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該調變階數的一調變階數。
  52. 一種包含用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之電腦可執行程式碼的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程式碼包含:用於自一網路實體接收一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該無線網路中通信之程式碼;用於基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一子訊框內用於一上行鏈路傳輸之一傳輸時間間隔(TTI)的程式碼,其中該TTI係一第一TTI,其包含為該子訊框中之複數個符號之一子集的一或多個符號;用於自該網路實體接收一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以用於在該無線網路中通信之程式碼;用於基於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判定用於一第二上行鏈路傳輸之一第二TTI之程式碼,其中該第二TTI包含該子訊框;及用於在該TTI期間經由在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資源將通信傳輸至該網路實體之程式碼,其中該用於傳輸之程式碼至少部分地藉由下述操作傳輸該等通信:使經由在與該第一TTI相關之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優先於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
  53. 如請求項52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TTI之一持續時間包含一符號持續時間、一雙符號持續時間或一時槽持續時間中之至少一者,其中該子訊框包含兩個時槽。
  54. 如請求項52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TTI中之該一或多個符號中之每一者係基於一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或一單載波分頻多工(SC-FDM)符號中之一者。
  55. 如請求項52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分配用於一或多個上行鏈路頻道上之控制或資料傳輸的該一或多個符號中之至少一部分內之一或多個資源區塊(RB)群組,且其中該一或多個RB群組中之每一者包含複數個RB。
  56. 如請求項52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用於接收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該程式碼接收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作為一多階段資源授與之部分,其中一第一階段授與包括一調變及寫碼方案(MCS)、一傳輸功率控制或預寫碼資訊中之至少一者,且一第二階段授與包括一新資料指示符、一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處理程序識別、一差量MCS、一解調參考信號循環移位、一ULL參考信號觸發指示符、一非週期性頻道狀態資訊觸發指示符或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所分配資源之一指示中之至少一者或其任何組合。
  57. 如請求項52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判定一輸塊大小(TBS)比例因數之程式碼,其中用於傳輸之程式碼至少部分基於基於該TBS比例因數計算之一TBS傳輸該等通信。
  58. 如請求項52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進一步包含用於用對應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一調變符號集合擊穿一或多個調變符號以促進該TTI內之頻道估計或干擾估計中的至少一者之程式碼。
  59. 如請求項55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分配至少二個RB群組,及其中該至少二個RB群組頻率相鄰。
  60. 如請求項55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一或多個RB群組包含二或多個RB群組,其每一者具有一實質上相同數目個RB。
  61. 如請求項55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一或多個RB群組中之每一者包含一數目個RB,其中該數目為二、三或五之一整數倍數。
  62. 如請求項55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基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之一經組態起始偏移或一系統頻寬中之至少一者判定該一或多個RB群組之一大小之程式碼。
  63. 如請求項55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基於一符號類型判定該一或多個RB群組之一大小之程式碼,其中該符號類型包含可組態用於探測參考信號(SRS)傳輸之一第一類型或不可組態用於SRS傳輸之一第二類型。
  64. 如請求項52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進一步包含用於與經由在與該第一TTI相關之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該等通信平行而在該第二TTI期間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將其他通信傳輸至該網路實體的程式碼。
  65. 如請求項52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用於傳輸的程式碼至少部分藉由在該TTI或該第二TTI期間丟棄經由在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中指定之該等資源的通信之傳輸來優先通信。
  66. 如請求項52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第二上行鏈路資源授與對應於長期演進中之一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頻道、一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頻道或一探測參考信號中之一者。
  67. 如請求項58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一或多個調變 符號具有一或多個所判定之值。
  68. 如請求項58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一或多個調變符號具有低於對應於該上行鏈路資源授與之該調變階數的一調變階數。
TW104128706A 2014-09-26 2015-08-31 用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方法、使用者設備、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TWI638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56281P 2014-09-26 2014-09-26
US201462056397P 2014-09-26 2014-09-26
US201462056403P 2014-09-26 2014-09-26
US62/056,397 2014-09-26
US62/056,403 2014-09-26
US62/056,281 2014-09-26
US14/839,678 2015-08-28
US14/839,678 US9844072B2 (en) 2014-09-26 2015-08-28 Ultra-low latency LTE uplink frame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2372A TW201622372A (zh) 2016-06-16
TWI638560B true TWI638560B (zh) 2018-10-11

Family

ID=54145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8706A TWI638560B (zh) 2014-09-26 2015-08-31 用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方法、使用者設備、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844072B2 (zh)
EP (1) EP3198763B1 (zh)
JP (1) JP6342580B2 (zh)
KR (1) KR101876328B1 (zh)
CN (1) CN107113083B (zh)
AU (1) AU2015321946B2 (zh)
BR (1) BR112017006153B1 (zh)
TW (1) TWI638560B (zh)
WO (1) WO20160485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80257B2 (en) 2014-09-26 2018-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US9955462B2 (en) 2014-09-26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control data communication
CA2967281C (en) 2014-12-08 2023-01-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vice therefor
JP6380071B2 (ja) 2014-12-11 2018-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020910B2 (en) * 2015-01-30 2018-07-10 Huawei Technologies., Ltd.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11558894B2 (en) * 2015-03-02 2023-01-17 Apple Inc. Aperiodic scheduling of uplink gra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30654B2 (en) * 2015-03-17 2018-03-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ser equipment uplink transmissions on an unlicensed carrier
US9781712B2 (en) 2015-03-17 2017-10-03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ser equipment uplink transmissions on an unlicensed carrier
JP6563514B2 (ja) 2015-04-10 2019-08-2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機械タイプ通信を支援する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ウンディング参照信号の送信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6550459B (zh) * 2015-09-18 2020-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949996B (zh) * 2015-09-24 2022-01-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传输时间间隔的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US9742460B2 (en) * 2015-10-29 2017-08-22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exact symbol error rates of frequency-hopped signals
ES2773029T3 (es) 2015-11-03 2020-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un canal de control de enlace ascendente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y dispositivo para el mismo
EP3745625B1 (en) 2015-12-10 2022-06-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CN108476500A (zh) * 2016-02-01 2018-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
JP2019054314A (ja) * 2016-02-02 2019-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0021712B2 (en) * 2016-02-05 2018-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low latent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958399B2 (en) * 2016-03-11 2021-03-23 Sony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WO2017157466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node,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US10045151B1 (en) * 2016-03-29 2018-08-07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iggering transmission bundling for participant wireless devices of an antenna system
US10602489B2 (en) * 2016-04-01 2020-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uplink for reduced duration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US10069613B2 (en) * 2016-04-01 2018-09-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US10277367B2 (en) * 2016-04-01 2019-04-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US10172156B2 (en) 2016-09-12 2019-01-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WO2017166294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bs for stti
US10542503B2 (en) 2016-04-01 2020-01-2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CN107295685B (zh) * 2016-04-01 2020-11-10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短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US10117188B2 (en) * 2016-04-01 2018-10-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US10412620B2 (en) * 2016-04-01 2019-09-1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US10728893B2 (en) 2016-04-04 2020-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within a subframe or slot for MMW scheduling
EP3412092A1 (en) * 2016-04-12 2018-12-12 Motorola Mobility LLC Scheduling of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WO2017191940A2 (ko) * 2016-05-01 2017-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9547182B (zh) * 2016-05-04 2021-07-23 株式会社Kt 发送和接收短发送时间间隔的帧结构中的控制信息和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71246B (zh) * 2016-05-13 2020-01-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7370683B (zh) * 2016-05-13 2020-06-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KR102271448B1 (ko) * 2016-07-01 2021-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단말 간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9479269A (zh) * 2016-07-19 2019-03-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0687330B2 (en) 2016-07-21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on an uplink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EP3476169A4 (en) * 2016-07-29 2019-06-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LING COLLISIONS IN A NEXT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565809A (zh) * 2016-07-29 2019-04-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3499982B1 (en) * 2016-08-08 2021-06-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TWI663863B (zh) * 2016-08-10 2019-06-21 諾基亞科技公司 用於上行鏈路短傳輸時間區間傳輸之傳訊技術與相關聯方法、裝置、電腦程式産品及電腦可讀媒體
WO2018027795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734665B (zh) * 2016-08-11 2020-12-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资源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7734662B (zh) * 2016-08-11 2020-10-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指示方法、装置、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EP3496449B1 (en) 2016-08-11 2021-03-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334577B2 (en) 2016-08-12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for low latency applications
KR102186397B1 (ko) 2016-09-23 2020-12-0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짧은 전송 시간 간격의 프레임 구조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889223B (zh) * 2016-09-29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889266B (zh) * 2016-09-30 2022-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usch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RU2719539C1 (ru) * 2016-10-10 2020-04-21 Нокиа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Ой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е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KR20190067770A (ko) * 2016-10-17 2019-06-17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1323966B2 (en) * 2016-10-28 202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in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80131490A1 (en) * 2016-11-04 2018-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for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089550B2 (en) 2016-11-04 2021-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ation restriction for radio frequency operation for 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patterns
CN108024341B (zh) 2016-11-04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调度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0506603B2 (en) * 2016-11-04 2019-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reporting techniques, and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and 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US10425205B2 (en) 2016-12-22 2019-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low latency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11546929B2 (en) 2017-01-09 2023-0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for semi-static configuration in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0721756B2 (en) * 2017-02-13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tition-based uplink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a new radi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264030B1 (ko) * 2017-03-21 2021-06-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 간 물리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US11910388B2 (en) 2017-03-24 202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8174766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rq feedback control when nr and lte co-exist on the same carrier
CN108738145B (zh) * 2017-04-24 2021-05-2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行传输的调度方法、终端、基站及电子设备
CN108811135B (zh) * 2017-05-05 2020-02-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209662A1 (zh) * 2017-05-18 2018-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功率控制调整状态变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52033B (zh) * 2017-06-16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信息以及确定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944516B2 (en) * 2017-06-30 2021-03-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iodic grants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configurations
US20190037560A1 (en) * 2017-07-31 2019-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lte-nr co-existence
US11147077B2 (en) * 2017-08-18 2021-10-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scheduling resources
KR102201265B1 (ko) * 2017-11-15 2021-01-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의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3711425A1 (en) * 2017-11-16 2020-09-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grant
US10873481B2 (en) 2017-11-27 2020-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window and timing considerations
EP3503650B1 (en) * 2017-12-21 2020-07-22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backhaul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G11201911747UA (en) * 2018-01-12 2020-01-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rs transmission
US10827516B2 (en) * 2018-01-19 2020-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splitting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uplink data for a transmission on an uplink shared channel
US11025296B2 (en) * 2018-01-30 2021-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sted frequency hopp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11265852B2 (en) 2018-02-09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US10716134B2 (en) * 2018-02-15 2020-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between user equipment with shared resource pool
US10892883B2 (en) * 2018-03-27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coordination for half duplex communications
US10721054B2 (en) * 2018-04-16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over multiplexed resources under half-duplex constraint
US10992408B2 (en) * 2018-05-11 2021-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port block size scaling factor indication for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US11737084B2 (en) * 2018-07-30 2023-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port hopping for grant-free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communication
CN109088659B (zh) * 2018-10-08 2020-06-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用户下行CoMP中的符号级预编码方法
US10911919B2 (en) 2018-12-24 2021-02-0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ireless access method, wireless receiving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base station therefor with a low-latency mechanism
US11246153B2 (en) * 2019-02-15 2022-02-0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out-of-order uplink schedul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P3965490A4 (en) * 2019-04-30 2022-05-11 Fujitsu Limited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RESOURCE PROGRAM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310751B2 (en) * 2019-05-28 2022-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ximum permissible exposure assisted uplink traffic grant allocation
CN111817830B (zh) * 2019-07-10 2023-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接收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950264B2 (en) * 2019-08-02 2024-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sounding and measurement for access link and sidelink
KR20230116086A (ko) * 2020-04-06 2023-08-03 비아셋, 인크 다중 사용자 통신 네트워크 상에서의 리소스 승인 랜덤화에의한 네트워크 전송 출력 프로파일의 개선
US11723021B2 (en) * 2021-07-22 202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undling for configured uplink channels
US11985597B2 (en) * 2021-08-05 2024-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periodic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ode communications
CN117640006A (zh) * 2022-08-10 2024-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帧结构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7797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Zukang Shen Mapping between Logical an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Resource Block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10039568A1 (en) * 2009-08-12 2011-0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base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US20130195031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
US20140269452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n adaptively configur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40286255A1 (en) * 2013-03-25 2014-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8498B2 (ja) * 2006-06-19 2011-06-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699688B2 (en) * 2007-08-02 2017-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scheduling orthogonally over multiple hops
US8750407B2 (en) 2008-06-17 2014-06-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oft pilot symbols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603864B2 (ja) 2008-07-30 2014-10-0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JP5474053B2 (ja) * 2009-04-10 2014-04-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マッピング方法
EP2326030B1 (en) * 2009-11-23 2012-10-17 Lakeside Labs Gmb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 relaying in wireless systems using an extended channel reservation
WO2011126341A2 (ko) 2010-04-08 2011-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942199B2 (en) * 2010-05-06 2015-01-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esponse signal mappiing method
KR20120015757A (ko) * 2010-08-13 2012-02-22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전력조정에 관한 정보의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JP5285117B2 (ja) 2011-05-02 2013-09-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095395B (zh) 2011-11-02 2017-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cch的资源配置方法、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56576B (zh) 2012-10-29 2018-10-16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RU2618507C2 (ru) 2012-12-09 2017-05-04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стижения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для связи типа устройство-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 пределами зоны покрытия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TW201440564A (zh) 2013-01-16 2014-10-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改善上鏈頻譜效率
US9775151B2 (en) * 2014-07-21 2017-09-26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DD communications
US9955462B2 (en) 2014-09-26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control data communication
US9980257B2 (en) 2014-09-26 2018-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US10122506B2 (en) 2014-12-23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TTI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R103887A1 (es) 2015-03-09 2017-06-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Canal pucch breve en canal spucch de enlace ascendente
CN107637000B (zh) 2015-06-17 2021-10-22 苹果公司 下一代lte设备和系统的ack/nack信号
WO2017054876A1 (en) 2015-10-01 2017-04-0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ck/nack resourc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7797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Zukang Shen Mapping between Logical an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Resource Block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10039568A1 (en) * 2009-08-12 2011-0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base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US20130195031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s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
US20140269452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n adaptively configur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40286255A1 (en) * 2013-03-25 2014-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083B (zh) 2018-12-11
JP2017535131A (ja) 2017-11-24
US20160095137A1 (en) 2016-03-31
AU2015321946A1 (en) 2017-03-02
EP3198763A1 (en) 2017-08-02
KR20170063617A (ko) 2017-06-08
BR112017006153B1 (pt) 2024-02-27
US9844072B2 (en) 2017-12-12
EP3198763B1 (en) 2023-04-12
JP6342580B2 (ja) 2018-06-13
KR101876328B1 (ko) 2018-07-09
BR112017006153A2 (pt) 2018-02-06
TW201622372A (zh) 2016-06-16
CN107113083A (zh) 2017-08-29
AU2015321946B2 (en) 2018-11-08
WO2016048593A1 (en) 2016-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8560B (zh) 用於在一無線網路中通信之方法、使用者設備、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US11985084B2 (en) 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US11234226B2 (en) Ultra-low latency LTE control data communication
WO2016048597A1 (en) Ultra-low latency lte control data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