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542B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ulti-user transmission mod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ulti-user transmission mod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542B
TWI638542B TW105139621A TW105139621A TWI638542B TW I638542 B TWI638542 B TW I638542B TW 105139621 A TW105139621 A TW 105139621A TW 105139621 A TW105139621 A TW 105139621A TW I638542 B TWI638542 B TW I6385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s
terminal
frequency resource
orthogonal multiplexing
orthogo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9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4778A (zh
Inventor
宋揚
康紹莉
任斌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1724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4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5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04L5/0025Spatial division following the spatial signature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2Hybri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及裝置,包括: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為該各終端分配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式,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

Description

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屬於無線通訊技術領域,特別是關於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及裝置。
和以往移動通信系統相比,第5代移動通信提出了更高的頻譜效率要求。大規模天線技術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被業界認為是提升頻譜效率的致能技術。其中,大規模天線技術是頻譜效率提升的最有效技術,支援128通道以上的多天線能夠使得系統頻譜效率有3-10倍的提升;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是頻譜效率提升的增強型技術,能夠使得系統頻譜效率有30-100%的提升。目前,第5代移動通信系統已經探討了大規模天線技術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的聯合使用。
大規模天線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終端之間的空間隔離度,很好地在空域區分終端。這就導致大規模天線技術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結合相對於大規模天線技術雖然能夠帶來一定的系統容量的提升,但其不足在於:在複雜度上前者比後者明顯提升,使得兩種技術結合有些得不償失。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及裝置,用以提供一種在結合大規模天線技術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時能夠降低複雜 度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包括: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為該各終端分配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式,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方式進行傳輸,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
可選地,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時,同一組採用不同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的各終端在一個時頻資源上的MIMO預編碼或波束賦形相等或近似。
可選地,在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時,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同一組內的終端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用信號資訊指示同一組的各終端使用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
可選地,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基地台按在該調度時頻資源為各終端確定的傳輸方式發送資料,同組終端共用相同的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調參考信號)埠時,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同組終端使用不同的DMRS埠時,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或在DMRS信號中體現各終端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
可選地,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為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向各終端發送資料時,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確定發送給本終端的資料。
可選地,在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時,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內向其它組的終端發送的資料作為干擾處理。
可選地,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接收各終端發送的資料時,基地台按MU-MIMO方式及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聯合檢測後確定各終端發送的資料。
可選地,該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是PDMA(Pattern Di vision Multiple Access,圖樣分割多路複用)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裝置,包括:分組模組,用於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分配模組,用於為該各終端分配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式,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
可選地,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時,同一組採用不同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的各終端在一個時頻資源上的MIMO預編碼或波束賦形相等或近似。
可選地,該裝置進一步包括:指示模組,用於在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時,同一組內的終端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用信號資訊指示同一組的各終端使用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
可選地,指示模組進一步用於在基地台按在該調度時頻資源為各終端確定的傳輸方式發送資料,同組終端共用相同的DMRS埠時,用信 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同組終端使用不同的DMRS埠時,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或在DMRS信號中體現各終端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
可選地,該裝置進一步包括:終端接收模組,用於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為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向各終端發送資料時,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確定發送給本終端的資料。
可選地,終端接收模組進一步用於在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時,將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內向其它組的終端發送的資料作為干擾處理。
可選地,該裝置進一步包括:基地台接收模組,用於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接收各終端發送的資料時,按MU-MIMO方式及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聯合檢測後確定各終端發送的資料。
可選地,分配模組進一步用於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中的PDMA方式進行傳輸。
本發明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裝置,包括:處理器,用於讀取記憶體中的程式,執行下列過程: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為該各終端分配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式,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以及收發機,用於在處理器的控制下發送資料,執行下列過程:收發處理器在資料處理過程中進行交互的資料。
本發明有益效果如下: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 由於在資源配置時,首先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然後以組為單位,按MU-MIMO為每一組分配資源,為同一組內的終端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因此能夠將大規模天線和非正交多路複用這兩種技術最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儘量降低調度複雜度和接收複雜度儘量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統的頻譜效率。
101-102、201-207‧‧‧步驟
401‧‧‧分組模組
402‧‧‧分配模組
500‧‧‧處理器
510‧‧‧收發機
520‧‧‧記憶體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實施流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大規模天線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結合的實施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大規模天線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實施環境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裝置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通信裝置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由於大規模天線技術能夠進一步提高終端之間的空間隔離度,很好地在空域區分終端。這就導致大規模天線技術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結合相對於大規模天線技術雖然能夠帶來一定的系統容量的提升,但其不足在於:在複雜度上前者比後者明顯提升,使得兩種技術結合有些得 不償失。因此,在儘量降低調度複雜度和接收複雜度的前提下,如何將兩種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針對多天線和非正交多路複用相結合的系統,本發明實施例中將提出一種基於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分組,並在組內、組間使用不同的方案來將二者有效結合的實現方案,使之既能夠保證系統的頻譜效率提升又能夠降低系統的實現複雜度。
具體的,本發明實施例中將提出一種大規模天線技術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相結合的應用機制,通過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與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戶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實現方案結合以及多終端調度方案,增加終端配對機率,並有效地利用空間隔離度,提升傳輸性能,降低基地台的調度複雜度和接收端(上行的基地台、下行的終端)的檢測複雜度。該方案既可以適用於通信系統的上行鏈路,也可以適用於下行鏈路。
下面進行說明。
圖1為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實施流程示意圖,如圖所示,可以包括:步驟101、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步驟102、為該各終端分配進行資料傳輸的資源,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
在步驟101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的實施中,可以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通道空間特性相近的 終端分在一組;具體的通道空間特性相近的判斷方式例如:比如兩個終端的通道的相關係數大於某一閾值即為相近,或者回饋相同的或相近的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預編碼矩陣指標)。
具體的,基地台側根據各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通道特性接近(即空間隔離度低)的終端分為一組,通道特性相差較大(即空間隔離度高)的終端分在不同組。空間隔離度主要是指任意兩個終端之間通道特性的相關性,相關性越小,空間隔離度越大。通道特性的相關性大於一定門限的終端分在同一個組中。這樣,可以針對基地台所覆蓋的所有終端,形成N組終端;或者,也可以將通道空間特性進行量化,量化結果相同或相近的終端分在同一個組,例如,通道特性可以為通道相關矩陣、通道特徵向量等。
實施中,在需要確定使用同一時頻資源進行資料傳輸的各終端時,基地台側可以根據終端的上行/下行調度申請、業務類型、業務快取報告或一些先驗資訊,以及這些終端的通道狀態資訊等,確定出當前時刻在某一段時頻資源上需要進行上行/下行傳輸的終端。
實施中,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可以是PDMA(Pattern Di vision Multiple Access,圖樣分割多路複用)方式,對於PDMA,下面還將以實例進行具體說明。
在實施步驟102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時,對於調度時頻資源,按照PDMA使用的時頻資源,一個終端僅使用調度時頻資源內的一部分時頻資源,例如調度時頻資源為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資源塊)1到6,採用MU-MIMO的 多組用戶均佔有這些調度時頻資源。而組內的多個終端可以按照PDMA3×7矩陣:
進行非正交資源(PDMA的非正交資源包括:時頻資源、PDMA碼字資源、功率資源等)分配,則:終端1用碼字2,佔用PRB1、2、3、4(2個PRB為1個非正交頻率域基本資源);終端2用碼字3,佔用PRB1、2、5、6;終端3用碼字4,佔用PRB3、4、5、6;終端4用碼字5,佔用PRB1、2;終端5用碼字6,佔用PRB3、4;終端6用碼字7,佔用PRB5、6。
實施中,申請中將使用“時頻資源”一詞,由上述可知,“時頻資源”是指調度時頻資源裡的一個或一部分,例如上例中的某個PRB。
在步驟102為各終端分配進行資料傳輸的資源的實施中,在確定終端配對時,遵循以下原則:
(1)不同組的終端配對採用MU-MIMO方式:靠空間域區分組間終端的信號,組間終端無需考慮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包括非正交多路複用的功率域、碼字域等)分配,當然,這也意味著組間終端可以使用相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的功率域、碼字域等資源。
(2)同一組內的終端配對採用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組內終端配對時在MIMO預編碼(上行MIMO預編碼/下行MU-MIMO預編碼)基礎上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的功率域、碼字域等資源,以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來區分終端。
(3)不同組的終端可以獨立地分配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
實施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下行MU-MIMO方式進行傳輸時,同一組採用不同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的各終端在一個時頻資源上的MIMO預編碼或波束賦形相等或近似。也即,調度的同一組採用不同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的多用戶在一個時頻資源上的MIMO預編碼或波束賦形是相等或近似的,同時,如上所述,時頻資源是調度時頻資源裡的一個或一部分,例如某個PRB。
實施中,在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時,還可以進一步包括:同一組內的終端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用信號資訊指示同一組的各終端使用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
實施中,還可以進一步包括:在基地台按在該調度時頻資源為各終端確定的傳輸方式發送資料,同組終端共用相同的下行DMRS埠時,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例如分配各終端的功率和星座圖相位旋轉資訊;同組終端使用不同的下行DMRS埠時,可以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或者,也可以在下行DMRS信號中體現各終端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
具體的,在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調參考信號)埠分配方式上,對於下行為各終端發送資料的情況,同組終端可以共用相同的下行DMRS埠,這時需要信號除上述的PDMA碼字外還需要指示各終端對應的功率和調製星座圖相位旋轉資訊。好處是節省了下行DMRS開銷,但需要信號開銷。
同組終端使用不同的下行DMRS埠時,可以不需要信號指示 各終端對應的功率和調製星座圖相位旋轉資訊,但是每個終端的下行DMRS除了反映該終端使用的預編碼資訊,還包含分配給該終端的功率和星座圖相位旋轉資訊。此時的好處是信號開銷小,但是下行DMRS開銷增多。
和/或,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接收各終端發送的資料時,為各終端分配不同的上行DMRS資源。
為更好地理解上述實施,下面再以實例進行說明。
圖2為大規模天線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結合的實施流程示意圖,如圖所示,可以包括:
步驟201、根據各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
步驟202、基地台進行上行/下行調度。
步驟203、判斷是否有終端配對發生,有則轉入步驟205,否則轉入步驟204。
步驟204、按SU-MIMO(Sing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單一用戶多輸入多輸出)傳輸資料;也即,在確定沒有需要使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進行資料傳輸終端時,以SU-MIMO傳輸方式為終端傳輸資料。
步驟205、判斷配對終端類型,僅調度組間終端轉入步驟206,僅調度組內終端轉入步驟207;同時調度組間終端和組內終端轉入步驟208。
步驟206、按MU-MIMO傳輸方式為多個終端傳輸資料。
步驟207、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分配非正交資源並為多個終端傳輸資料。
步驟208、組內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分配非正交資源並為多個終端傳輸資料;組間終端:按MU-MIMO傳輸方式為組間終端傳輸資料。
在上述實施例中,組間終端是指分屬不同組的多終端、組內終端是指同屬一組的多終端、組內和組間終端是指同屬一組的多終端,並且還有屬於多組的多終端,圖中包含了對調度結果各種情況的細分示意,其中:步驟204是指只調度一個用戶,按SU-MIMO傳輸的情況;步驟206是指多使用者但是分屬不同組,按MU-MIMO傳輸的情況;步驟207是指多使用者同屬一組,按PDMA傳輸的情況;步驟208是指多使用者有同組的還有不同組的,按MU-MIMO結合PDMA傳輸的情況。
在分配資源後,下面對根據該資源配置基地台與終端間進行資料收發的實施進行說明。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請的實施,現假設有如下實施環境,然後分別對該環境下基地台發送終端接收、終端發送基地台接收的實施進行說明。
首先假設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在碼字域上從下述圖樣分割多路複用技術編碼矩陣中選取。
PDMA(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圖樣分割多路複用)技術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下面的實施例中將主要以PDMA技術為例進行說明,但這並不意味著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的技術方案僅能用於PDMA技術。事實上,基於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的共性,在瞭解本申請的技術構思後,本領域技術人員經過相應的修改即可用於其他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下面對PDMA進行簡要介紹。
PDMA技術利用多終端通道的非對稱性,通過設計多終端不等分集度的稀疏圖樣矩陣和編碼調製聯合優化方案,實現時頻域、功率域和空域等多維度的非正交信號疊加傳輸,獲得更高多終端複用和分集增益。
PDMA技術可以在時頻資源的編碼域、功率域、空域等多個信號域上進行映射,形成區分多終端的非正交特徵圖樣。對於編碼域,其基本概念是多終端在相同時頻資源上利用圖樣矩陣的列(即PDMA圖樣向量)來疊加發送各自資料;對於功率域,其基本概念是多終端佔用相同時頻資源但是使用不同發送功率進行疊加發送各自資料;對於空域,其基本概念是多終端資料資訊在空間多天線上進行疊加發送。
一個PDMA基本傳輸單元是時間、頻率、PDMA圖樣向量、DMRS等資源的四元組合,上述四種資源的基本單位的定義如下:第一,時間域資源以一個或者多個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正交分頻多工)符號為基本單位; 第二,頻率域資源以頻域子載波組為基本單位,頻域子載波組包含的子載波個數是PDMA圖樣矩陣行數的整數倍;第三,PDMA圖樣向量資源以PDMA圖樣矩陣的某一列為基本單位,即PDMA碼字。
實施中,PDMA圖樣矩陣的確定方式可以為:確定實際複用N個時頻資源的圖樣向量(PDMA碼字)數目M,其中,N+1 M 2 N -1;根據已配置的表示該N個時頻資源上複用2 N -1個圖樣向量時採用編碼疊加形成的第一圖樣矩陣,確定表示該N個時頻資源上複用M個圖樣向量時採用編碼疊加形成的第二圖樣矩陣;其中,該第一圖樣矩陣中每列(即圖樣向量)對應一種不同的編碼方式且至少兩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該第二圖樣矩陣中至少兩列具有不等的分集度。
具體的,PDMA圖樣矩陣的確定、表達等具體實施方式,可以參考PDMA的相關文獻,例如:申請日在2014-12-19,申請號為201410806434.0的專利申請《基於多使用者編碼疊加的圖樣矩陣確定方法和設備》等。
圖3為大規模天線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實施環境示意圖,如圖所示,在圖中所示的環境中存在五個終端,終端旁邊的向量標識是該終端的PDMA碼字,虛線圈中的終端表示是屬於同一組的終端。則,結合上述PDMA圖樣矩陣,有:基地台側根據各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終端1、終端2的通道矩陣分別為H 1H 2,二者的通道空間特性相近,分在組1,通道特性矩陣為H (1);終端4、終端5的通道矩陣分別為H 4H 5, 二者的通道空間特性相近,分在組3,通道特性矩陣為H (3);終端3的通道矩陣為H 2,單獨分在組2,通道特性矩陣為H (2)
一、基地台發送資料,終端接收資料。
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向各終端發送資料時,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確定發送給本終端的資料;具體實施中,假設在一次下行調度後,基地台需要在相同時頻資源上同時向5個終端發送資料,則有:組間終端的處理:基地台根據三個組的通道特性矩陣進行MU-MIMO預編碼/波束賦形,例如對合成的多終端通道使用ZF-BF(Zero Forcing Beamforming,迫零波束賦形)。
組內終端的處理:基地台為組1內的終端1、終端2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例如為終端1分配PDMA碼字[1,1,0] T ,為終端2分配PDMA碼字[0,0,1] T ;基地台為組3內的終端4、終端5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該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可以與其他組的終端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但也可以分配相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不失一般性,例如為終端4分配PDMA碼字[1,1,0] T ,為終端5分配PDMA碼字[1,0,1] T 。為終端3分配整個調度時頻資源。
終端檢測:每個以PDMA傳輸方式的終端只需要以PDMA檢測方式檢測組內終端的資料即可,PDMA檢測方式可以如BP(Belief Propagation,置信度傳播)以及IDD(Iterative Detection and Decoding,反覆運算檢測解碼)等; 而將其他組的終端資料作為干擾處理,例如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干擾抑制合併)接收機。也即:在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時,可以進一步包括:將從分配給其它組的資源上發送的資料作為干擾處理。
也即,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向各終端發送資料時,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確定發送給本終端的資料。
進一步的,實施中,在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時,還可以將基地台按調度時頻資源內向其它組的終端發送的資料作為干擾處理。
二、終端發送資料,基地台接收資料。
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接收各終端發送的資料時,基地台按MU-MIMO方式及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聯合檢測後確定各終端發送的資料。
具體實施中,假設在一次上行調度後,基地台需要在相同時頻資源上同時接收5個終端的發送資料,則有:組內終端的處理:基地台為組1內的終端1、終端2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例如為終端1分配PDMA碼字[1,1,0] T ,為終端2分配PDMA碼字[0,0,1] T ;基地台為組3內的終端4、終端5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該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可以與其他組的終端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但也可以分配相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不失一般性,例如為終端4分配PDMA碼字[1,1,0] T ,為終端5分配PDMA碼字[1,0,1] T 。為終 端3分配整個調度時頻資源。
多終端檢測:基地台根據5個終端的通道矩陣進行MU-MIMO與PDMA的聯合檢測。
基於同一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裝置,由於該裝置解決問題的原理與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相似,因此該裝置的實施可以參見方法的實施,重複之處不再贅述。
圖4為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裝置中可以包括:分組模組401,用於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分配模組402,用於為該各終端分配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式,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
實施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時,同一組採用不同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的各終端在一個時頻資源上的MIMO預編碼或波束賦形相等或近似。
實施中,進一步包括:指示模組,用於在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時,同一組內的終端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用信號資訊指示同一組的各終端使用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
實施中,指示模組進一步用於在基地台按在該調度時頻資源為各終端確定的傳輸方式發送資料,同組終端共用相同的DMRS埠時,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同組終端使用不同的 DMRS埠時,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或在DMRS信號中體現各終端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
實施中,進一步包括:終端接收模組,用於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為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向各終端發送資料時,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確定發送給本終端的資料;實施中,終端接收模組進一步用於在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時,將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內向其它組的終端發送的資料作為干擾處理。
實施中,進一步包括:基地台接收模組,用於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接收各終端發送的資料時,按MU-MIMO方式及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聯合檢測後確定各終端發送的資料。
實施中,分配模組進一步用於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中的PDMA方式進行傳輸。
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所述裝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為各種模組或單元分別描述。當然,在實施本發明時可以把各模組或單元的功能在同一個或多個軟體或硬體中實現。
在實施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時,可以按如下方式實施。
圖5為通信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包括:處理器500,用於讀取記憶體520中的程式,執行下列過程: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為該各終端分配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式,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 傳輸;收發機510,用於在處理器500的控制下發送資料,執行下列過程:收發處理器在資料處理過程中進行交互的資料。
實施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時,同一組採用不同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的各終端在一個時頻資源上的MIMO預編碼或波束賦形相等或近似。
實施中,在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時,進一步包括:同一組內的終端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用信號資訊指示同一組的各終端使用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
實施中,在基地台按在該調度時頻資源為各終端確定的傳輸方式發送資料,同組終端共用相同的DMRS埠時,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同組終端使用不同的DMRS埠時,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或在DMRS信號中體現各終端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
實施中,進一步包括: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為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向各終端發送資料時,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確定發送給本終端的資料。
實施中,在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時,進一步包括:將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內向其它組的終端發送的資料作為干擾處理。
實施中,進一步包括: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接收各終端發送的資料時,基地台按MU-MIMO方式及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聯合 檢測後確定各終端發送的資料。
實施中,該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是PDMA方式。
其中,在圖5中,匯流排架構可以包括任意數量的互聯的匯流排和橋接器,具體由處理器500代表的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和記憶體520代表的記憶體的各種電路連結在一起。匯流排架構還可以將諸如週邊設備、穩壓器和功率管理電路等之類的各種其他電路連結在一起,這些都是本領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對其進行進一步描述。匯流排介面提供介面。 收發機510可以是多個元件,即包括發送機和收發機,提供用於在傳輸介質上與各種其他裝置通信的單元。處理器500負責管理匯流排架構和通常的處理,記憶體520可以儲存處理器500在執行操作時所使用的資料。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規模天線技術和非正交多路複用技術相結合的應用機制,適用於通信系統的上行和下行鏈路。具體實施中,基地台側根據各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通道特性接近(即空間隔離度低)的終端分為一組,通道特性相差較大(即空間隔離度高)的終端分在不同組。
基地台側進行終端的上行/下行調度在確定終端配對時,遵循以下原則:a)不同組的終端配對採用MU-MIMO方式;b)同一組內的終端配對採用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c)不同組各種可以獨立地分配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
在基地台設備發送資料時:
發送端:下行傳輸依照調度結果在組間終端根據各組的通道特性矩陣進行MU-MIMO預編碼,組內在下行MU-MIMO預編碼基礎上對各 組內終端使用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
接收端:接收上行資料時根據調度在同一時頻資源上的多個終端的通道矩陣進行MU-MIMO與PDMA的聯合檢測。
在基地台設備接收資料時:
發送端:上行傳輸依照調度結果,組內在上行MIMO預編碼基礎上對各組內終端使用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
接收端:如果採用了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以非正交多路複用的檢測方式檢測終端的資料,而將其他組的終端資料作為干擾處理。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能夠結合實際應用,將大規模天線和非正交多路複用這兩種技術最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儘量降低調度複雜度和接收複雜度儘量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統的頻譜效率。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電腦可用程式碼的電腦可用儲存介質(包括但不限於磁碟記憶體和光學記憶體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塊、以及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流程和/或方塊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通用電腦、專用電腦、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 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儲存在能引導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電腦可讀記憶體中,使得儲存在該電腦可讀記憶體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資料處理設備上,使得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電腦實現的處理,從而在電腦或其他可程式設計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Claims (10)

  1. 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包括: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根據該各終端的分組情況,為該各終端確定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式,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多使用者多輸入多輸出(MU-MIMO)方式進行傳輸,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時,同一組採用不同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的各終端在一個時頻資源上的多輸入多輸出(MIMO)預編碼或波束賦形相等或近似。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其中,在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時,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同一組內的終端分配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用信號資訊指示同一組的各終端使用不同的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在基地台按在該調度時頻資源為該各終端確定的傳輸方式發送資料,同組終端共用相同的解調參考信號(DMRS)埠時,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同組終端使用不同的DMRS埠時,用信號資訊指示各終端相應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或在DMRS信號中體現各終端的非正交多路複用傳輸資訊。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在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為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向各終端發送資料時,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確定發送給本終端的資料。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其中,在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檢測時,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該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內向其它組的終端發送的資料作為干擾處理。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在該基地台按該調度時頻資源接收各終端發送的資料時,該基地台按MU-MIMO方式及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聯合檢測後確定各終端發送的資料。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方法,其中,該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是圖樣分割多路複用PDMA方式。
  9. 一種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裝置,包括:處理器,用於讀取記憶體中的程式,執行下列過程:根據終端的通道空間特性對終端進行分組;根據該各終端的分組情況,為該各終端確定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式,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在該調度時頻資源內為同一組內的終端按非正交多路複用方式進行傳輸;收發機,用於在該處理器的控制下發送資料,執行下列過程:收發該處理器在資料處理過程中進行交互的資料。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確定多使用者傳輸方式的裝置,其中,在同一調度時頻資源上對該組間終端按MU-MIMO方式進行傳輸時,同一組採用不同非正交多路複用資源的各終端在一個時頻資源上的MIMO預編碼或波束賦形相等或近似。
TW105139621A 2015-12-22 2016-12-01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ulti-user transmission mode TWI638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5099.1A CN106911372A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确定多用户传输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201510975099.1 2015-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4778A TW201724778A (zh) 2017-07-01
TWI638542B true TWI638542B (zh) 2018-10-11

Family

ID=5908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9621A TWI638542B (zh) 2015-12-22 2016-12-01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ulti-user transmission mod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4935B2 (zh)
EP (1) EP3396865A4 (zh)
CN (1) CN106911372A (zh)
TW (1) TWI638542B (zh)
WO (1) WO20171077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26660A (ja) * 2016-08-09 2018-0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665927B (zh) * 2017-11-24 2019-07-1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基地台及使用者裝置
CN111769861B (zh) * 2018-05-09 2022-08-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832977B (zh) * 2018-07-24 2021-09-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规模mimo空域稀疏非正交接入实现方法
WO2020065002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user coordination
US10602478B1 (en) * 2018-12-06 2020-03-24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mobility as basis to control configuration of MU-MIMO service
CN109951219B (zh) * 2019-02-02 2020-08-11 浙江大学 一种低成本的大规模非正交多接入方法
CN113286373B (zh) * 2020-02-19 2022-11-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TWI793802B (zh) * 2021-09-08 2023-02-21 鴻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雲無線接入網路中用於下行鏈路的預編碼方法及系統
CN115242273B (zh) * 2022-07-26 2023-09-26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 mu-mimo用户识别、配对的方法
WO2024033676A1 (en) * 2022-08-08 2024-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using dynamic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oma-noma) based co-scheduling and switch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4033A (zh) * 2007-08-23 2009-02-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668338A (zh) * 2009-09-27 2010-03-10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实现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87596A (zh) * 2006-01-18 2012-03-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US20140314006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heme in multiuser beamforming system
WO2014208140A1 (ja) * 2013-06-28 2014-12-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955952A1 (en) * 2013-02-06 2015-12-16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655A (zh) 2009-08-20 2011-03-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实现下行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67896B (zh) * 2009-09-18 2013-02-27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基于码本的多用户mimo通信系统的用户选择方法
CN102387598B (zh) 2011-10-19 2014-07-30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调度方法
JP2014131201A (ja) * 2012-12-28 2014-07-10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425946B2 (en) * 2013-02-21 2016-08-23 Blackberry Limite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advanced receiver in LTE/LTE-A
CN105763301B (zh) 2014-12-19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基于多用户编码叠加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4811289B (zh) * 2015-03-26 2018-06-22 清华大学 联合正交和非正交的大规模用户上行多址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7596A (zh) * 2006-01-18 2012-03-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1374033A (zh) * 2007-08-23 2009-02-2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668338A (zh) * 2009-09-27 2010-03-10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实现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方法和设备
EP2955952A1 (en) * 2013-02-06 2015-12-16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40314006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heme in multiuser beamforming system
WO2014208140A1 (ja) * 2013-06-28 2014-12-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 Kim et al.,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n a downlink mul-tiuser beamforming system," in Proc. IEEE Military Commun. Conf., Nov. 2013, pp. 1278~1283 *
NTT DOCOMO, INC., "Justification for NOMA in New Study on Enhanced Multi-User Transmission and 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LTE", 3GPP TSG RAN MEETING #66, RP-141936, Decmber 8-11, 2014 *
NTT DOCOMO, INC., "Justification for NOMA in New Study on Enhanced MU-MIMO and Network Assis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3GPP TSG RAN MEETING #65, RP-141165, September 9–12, 20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75551A1 (en) 2018-12-27
CN106911372A (zh) 2017-06-30
WO2017107707A1 (zh) 2017-06-29
EP3396865A1 (en) 2018-10-31
EP3396865A4 (en) 2018-12-12
TW201724778A (zh) 2017-07-01
US10924935B2 (en) 202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8542B (zh)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ulti-user transmission mode
JP7105824B2 (ja) データ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CN106470087B (zh) Dmrs指示方法、系统、基站及用户设备
TWI571154B (zh) A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EP2536231B1 (en)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mixed multiplex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US9391752B2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16165625A1 (zh) 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的指示方法、装置及基站
US842951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WO2017020680A1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374985B (zh)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2369084B (zh)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797246A (zh) Dm‑rs信息的指示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9391402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781378B (zh) 一种测量信道质量索引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02269B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1476204B1 (ko) 개선된 코드워드-레이어 매핑 조합을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WO2016070430A1 (zh) Dm-rs的资源配置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6301690B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