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3463B - 文字輸入法 - Google Patents

文字輸入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3463B
TWI633463B TW106120447A TW106120447A TWI633463B TW I633463 B TWI633463 B TW I633463B TW 106120447 A TW106120447 A TW 106120447A TW 106120447 A TW106120447 A TW 106120447A TW I633463 B TWI633463 B TW I6334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sture
phoneme
touch
text
algorith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0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0906A (zh
Inventor
呂奇璋
李智堯
Original Assignee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186,55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160299623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0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0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3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34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06F3/0236Character input methods using selection techniques to select from displayed i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種文字輸入法執行於電子裝置中,包含輸入複數個音素以及使得每個音素可以手勢操作。從上述複數個音素產生候選字選單。修改上述複數音素以回應對上述複數音素中至少一個音素的手勢操作。從修改後的上述複數個音素產生修改後的候選字選單。

Description

文字輸入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計算機控制技術,且特別有關於一種文字輸入法及使用其的電子系統。
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及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現在已被廣泛的使用。這類行動裝置通常使用觸控裝置而不配備滑鼠。有些滑鼠的操作並不容易用觸控裝置的操作來達成,例如圖標(icon)的選取(selection)及拖曳(drag)操作,一段文字的選取。由於電容式或紅外線觸控裝置上的滑動操作常常用來移動手機畫面或選單,觸控裝置上的短壓操作常常被解析為滑動操作的開端,而非選取操作。選取操作是拖曳操作的第一步。舉例來說,利用拖曳操作以選取一段文字時,需要先以壓下操作來選取這段文字前面的位置或第一個字,持續壓下操作直到在最後一個字的放開操作時完成選取。或者,利用拖曳操作以移動一個圖標時,需要先以壓下操作來選取這個圖標,持續壓下操作移動到圖標的目的位置時放開操作,完成圖標的移動。
觸控裝置為了區隔滑動操作與拖曳操作需要利用壓下操作的時間長度門檻值。在一物件上,時間大於上述門檻值的壓下操作為長壓,解析為開始拖曳上述物件的選取操作;時間小於上述門檻值的壓下操作若以放開操作結束則為短壓,解析為要開啟上述物件所代表的功能或應用程式的 選取操作;時間小於上述門檻值的壓下操作若以移動操作離開上述物件則為移動操作的開始,解析為要移動手機畫面。
有些應用程式中,利用時間長度門檻值來區別選取操作會變得很繁鎖,而影響操作的流暢度。舉例來說,在遊戲中選取物件時,為了達到時間長度門檻值以選取物件,等待的過程中可能已經錯失了許多機會。
目前的鍵盤輸入例如羅馬拼音或注音符號等音素時,需通過鍵盤的按鍵。由於目前的智慧裝置提供相關字詞功能,用戶通常會輸入二個字以上的音素,智慧裝置再依據所述二個字以上的音素提供相關字詞。若在輸入二個字以上的音素之後才發現第一個字的音素有錯誤,導致提供錯誤的相關字詞,則需要利用鍵盤從最後一個音素往前刪除,直到有錯誤的第一個字的音素,相當不便。
另外,行動電話由於用來作為鍵盤的空間很有限,常常不利於文字輸入。當行動電話安裝越來越多不同語言、符號、表情符號(emojies)、不同輸入法的鍵盤,在不同的鍵盤間切換使用會很麻煩且耗時。
有鑒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文字輸入方法,在使用者連續輸入二個字以上的音素時,可以直接對有錯誤的音素以方便的方式進行修正,例如以手勢操作直接對有錯誤的音素進行修正。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文字輸入方法,執行於電子裝置中,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允許輸入一個或多個音素,其中上述一個或多個音素形成音素集合;允許上述音素集合中的每個音素用手勢操作進行處理;產生文字選項清單,其中上述文字選項清單包括從上述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衍生的文字選項;響應用於變更上述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 音素的變更手勢操作,變更上述音素集合,以產生變更後的音素集合;產生更新的文字選項清單,其中上述更新的文字選項清單包括從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衍生的文字選項;允許啟用在上述更新的文字選項清單中的選項以進行文字輸入。
優選地,用於變更上述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的上述變更手勢操作包括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第一輸入模式或第二輸入模式;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利用第一概略演算法處理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及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利用第二概略演算法處理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利用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是否符合刪除手勢;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刪除手勢的情況下,刪除上述音素集合中上述變更手勢操作所選擇的音素,以產生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將上述選擇的音素從上述音素集合所在的音素區域拖曳至上述音素區域外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符合上述刪除手勢。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利用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是否符合複製手勢;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複製手勢的情況 下,複製上述音素集合中上述變更手勢操作所選擇的音素,以產生上述選擇的音素的複本,並把上述複本加入上述音素集合,以產生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將上述選擇的音素從上述音素集合所在的音素區域拖曳至上述音素區域外再拖曳至上述音素區域內另一複製目的位置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複製手勢。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利用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是否符合移動手勢;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移動手勢的情況下,移動上述音素集合中上述變更手勢操作所選擇的音素至移動目地位置,以產生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將上述選擇的音素從上述音素集合所在的音素區域沿著在上述音素區域內的路徑拖曳至音素區域內另一移動目的位置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移動手勢。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利用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是否符合取代手勢;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符合上述取代手勢的情況下,以取代用的符號取代上述音素集合中上述變更手勢操作所選擇的音素,以產生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取代手勢,且依照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的移動路徑從多個符號中選取一個作為上述取代用的符號。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操作期間比時間門檻值短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操作期間比時間門檻值長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更包括: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總力資料不超過總力門檻值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以及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總力資料超過總力門檻值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包括切換至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的切換條件,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依據上述切換條件,將用於判斷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的判斷作業移交給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
優選地,上述的文字輸入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包括切換至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的返回條件,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依據 上述返回條件,將用於判斷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的判斷作業移交給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文字輸入方法,執行於電子裝置中,其特徵在於,包括:偵測作用於文字輸入功能有關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手勢操作;利用判別輸入模式的概略演算法以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第一輸入模式或第二輸入模式;在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利用判別上述第一輸入模式的第一概略演算法以處理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二部分,其中判別上述第一輸入模式的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用於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二部分是否啟用上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關聯的第一選項集合中的一個選項;以及在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利用判別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第二概略演算法以處理上述手勢操作的剩餘部分,其中判別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用於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的剩餘部分是否啟用上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關聯的第二選項集合中的一個選項。
優選地,判別輸入模式的上述概略演算法用於根據時間門檻值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或上述第二輸入模式。
優選地,上述判別輸入模式的上述概略演算法用於根據總力門檻值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或上述第二輸入模式,其中上述總力門檻值用於比較上述手勢操作的總力資料。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的文字輸入方法,可以用手勢操作音素,進而改變候選文字清單。另外,本發明提供的文字輸入方法,可以利用總力門檻值或時間門檻值決定用第一概略演算法或第二概略演算法以 判斷手勢操作。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或第二概略演算法還包括返回條件以切換到不同的概略演算法。
藉由以下對具體實施方式詳細的描述結合附圖,將可輕易的瞭解上述內容及此項發明之諸多優點。
P1,P2‧‧‧路徑
T0-T3‧‧‧時間段
10‧‧‧處理器
10a‧‧‧電子系統
100‧‧‧電子裝置
20‧‧‧主記憶體
21‧‧‧壓力曲線
22‧‧‧受力面積曲線
23,24,25,26,27,28‧‧‧總力曲線
201-221‧‧‧按鍵
218a-221a‧‧‧按鍵位置
30‧‧‧顯示器
31,32,33,34‧‧‧操作組件
40‧‧‧移動設備
41‧‧‧處理器
42‧‧‧記憶體
43‧‧‧顯示器
44‧‧‧石英振盪器
45‧‧‧控制器
400、500‧‧‧硬體層
401‧‧‧觸摸設備
402、502‧‧‧無線通訊模組
403‧‧‧輸入單元
410、510‧‧‧作業系統核心
420、520‧‧‧系統庫
421、521‧‧‧游標程式庫
430、530‧‧‧系統框架
440‧‧‧遙控器應用程式
450‧‧‧目標應用程式
441‧‧‧計數器
442‧‧‧檢測器
443‧‧‧選取動作判斷模組
444‧‧‧指令產生器
445‧‧‧信號產生模組
446‧‧‧轉換模組
448‧‧‧拖動動作判斷模組
50‧‧‧媒體播放設備
52‧‧‧記憶體
53‧‧‧顯示器
54‧‧‧石英振盪器
55,56‧‧‧計時器
500‧‧‧文字輸入區
501‧‧‧文字
503‧‧‧音素符號
504‧‧‧文字
505‧‧‧音素符號
506‧‧‧文字
507‧‧‧音素符號
510‧‧‧文字
510a‧‧‧文字
511‧‧‧輸入控制庫
513‧‧‧文字
522‧‧‧選單
523‧‧‧鍵盤區域
524‧‧‧文字選項區域
525,526,527,531,532,533,534,535,536,‧‧‧按鍵
531a-536a,535b,536b‧‧‧音素
540‧‧‧輸入操作服務
550‧‧‧目標應用程式
541-548‧‧‧操作區域
541a-548a‧‧‧音素
560,561,562‧‧‧區域
60‧‧‧無線網路
61‧‧‧無線通訊通道
71,72,73‧‧‧物件
74‧‧‧外框
81-84‧‧‧輸入法選項
81a-84a‧‧‧輸入法選項
81b-84b,81c-84c‧‧‧鍵盤
800‧‧‧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
801‧‧‧游標
803‧‧‧選單
811-814‧‧‧手勢
814a‧‧‧路徑
820-824‧‧‧符號
820a-824a,830a-834a‧‧‧操作區域
820b-824b,830b-834b‧‧‧選項
90‧‧‧觸摸操作信號
92‧‧‧使用者的手
920,921,922,923,924,925‧‧‧狀態
930‧‧‧狀態機
931,932,933,934,935,936,937,938‧‧‧連接線
圖1A顯示本發明的電子系統實施方式的結構方塊圖;圖1B顯示遙控器應用程式的實施方式的組成示意圖;圖2A-2G顯示觸控操作信號的壓力曲線、受力面積曲線及總力曲線;圖3顯示行動裝置及媒體播放裝置的硬體層及軟體層;圖4顯示對上述觸控操作信號是否啟動選取及拖曳的處理及判斷的流程圖;圖5A顯示本發明的電子系統實施方式的結構方塊圖;圖5B鍵盤的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6A顯示代表重壓操作被有效致動的輔助外框。
圖6B顯示參考時間軸的按鍵操作信號示意圖。
圖7顯示利用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選單顯示候選字的字元輸入實施方式的流程圖。
圖8A顯示按鍵啟動正序的候選字序列“wxyz”的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選單。
圖8B顯示在文字輸入區中呈現序列“wxyz”的下一個字“x”的示意圖。
圖8C顯示輸入候選字“y”至文字輸入區的示意圖。
圖8D顯示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的另一實施方式,其中的候選字由其它輔助鍵代表。
圖9顯示第一輸入模式選單的圖形化介面的實施方式例,其中的複數輸入法的選項關聯於複數鍵盤,並由輔助鍵代表。
圖10顯示第二輸入模式選單的圖形化介面的實施方式例,其中的複數其它種類輸入法的選項關聯於複數鍵盤,並由輔助鍵代表。
圖11顯示另一鍵盤的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12A顯示關聯於複數按鍵選項的單個按鍵的模板,其中上述複數按鍵選項以正序的序列排列。
圖12B顯示關聯於複數按鍵選項的單個按鍵的模板,其中上述複數按鍵選項以另一種序列排列。
圖13顯示用於處理音素的文字輸入法的實施方式流程圖。
圖14顯示音素的刪除手勢的示意圖。
圖15顯示音素區域中以刪除手勢刪除一個音素的示意圖。
圖16顯示用來判定刪除、複製、移動及取代手勢的概略演算法(heuristic)的實施方式流程圖。
圖17顯示音素的複製手勢的示意圖。
圖18顯示音素的移動手勢的示意圖。
圖19顯示音素的取代手勢的示意圖。
圖20顯示回應音素的取代手勢以另一個音素取代一個音素的示意圖。
圖21顯示關聯於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有限狀態機(finite state machine)的示意圖。
為了讓本發明之特徵及特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圖1至圖21,做詳細之說明。本發明說明書提供不同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不同實施方式的技術特徵。其中,實施例中的各元件之配置係為說明之用,並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且實施例中圖式標號之部分重複,係為了簡化說明,並非意指不同實施例之間的關聯性。
本發明係一種觸控操作方法及使用其的電子系統,讓使用者能以更容易、直覺的方式操控電子系統,例如智慧手機(Smart phone)、平板電腦(Tablet personal computer)、機頂盒(Set-top box)及智能電視(Smart TV),其實施方式的特徵在於:利用短壓操作以模擬長壓操作。
如圖1A所示,電子系統10a包含行動裝置40及媒體播放裝置50。電子系統10a中的各單元及模組可以用電腦程式或電路構成。上述行動裝置40中的處理器41通信連接記憶體42、顯示器43、觸控裝置401及無線通信模組402。上述行動裝置40的實施方式可以包含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簡稱PDA)、筆記型電腦、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上述行動裝置40中的記憶體42可以包含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例如AndroidTM作業系統及遙控器應用程式440及目標應用程式450。
圖1B顯示上述遙控器應用程式440的示意圖。偵測器442用以偵測上述觸控裝置401的觸控操作。觸控操作包含作用在例如401等觸控裝置上的使用者操作,並且上述觸控裝置偵測上述使用者操作事件。上述觸控裝置偵測到的各種手勢由上述觸控裝置判別為不同的觸控操作,例如按下、釋放、短按(短壓)、長按(長壓)、輕按(輕壓)、重按(重壓)、拖曳、移動、滑動、及其它的操作/事件。作用在上述觸控裝置401的短按的總力若大於總力門檻值則定義為重壓。指令產生器444用以在接收到上述觸控裝置401上總力大於總力門檻值的短壓操作(即重壓操作)時,產生代表長壓操作的長 壓信號,或代長壓下操作的壓下信號。信號封裝模組445用以封裝上述指令產生器444所產生的信號成為資料傳送的單位,例如訊框或封包。上述指令產生器444利用上述信號封裝模組445及無線通信模組402產生並傳送代表上述觸控操作的觸控操作信號90之總力數據的無線通訊信號至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以控制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上述遙控器應用程式440中的其它模組及單位稍後作說明。
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中的處理器51通信連接記憶體52、顯示器53、輸入裝置501及無線通信模組502。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的實例包含智能電視或機頂盒。圖1僅作為舉例,在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為機頂盒的實施方式中可以不包含上述顯示器53。上述行動裝置40的實例也可以包含媒體播放裝置,例如智能手機。
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中的記憶體52可以包含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例如AndroidTM作業系統、輸入操作服務540及目標應用程式550。
上述處理器41及51分別為上述行動裝置40及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的中央處理器,可以由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IC)組成,用以處理資料及執行電腦程式。
上述無線通信模組402及502建立無線通訊通道61,使上述行動裝置40及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透過上述無線通訊通道進行通訊,或連接至網路應用程式商店,並從上述應用程式商店下載應用程式,例如遙控器應用程式440及輸入操作服務540。
上述無線通信模組402及502分別可以包含天線、基頻(base band)及射頻(radio frequency,簡稱RF)晶片組用以進行無線通訊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通訊及/或蜂巢式通訊系統通訊,例如寬頻分碼多重進接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簡稱W-CDMA)及高速下行封包存取(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簡稱HSDPA)。
上述觸控裝置的實施方式可以包含電容式、電阻式或紅外線式的觸控裝置。上述觸控裝置偵測觸控操作並產生觸控電子信號。上述觸控裝置401的控制器45根據上述觸控裝置所接收的上述觸控電子信號,產生代表上述觸控電子信號的觸控數據信號。上述觸控數據信號包含觸控封包序列。上述觸控封包序列包含複數觸控封包,每個觸控封包內包含壓力欄位、面積欄位及座標欄位,分別用以儲存上述觸控封包關聯的壓力值、受力面積及座標,用以代表上述觸控操作的壓力、受力面積及座標。
上述觸控裝置401可以包含在顯示器上的觸控板,也可以與上述顯示器43結合成為觸控螢幕。上述輸入裝置501可以包括控制按鈕、字母數字鍵盤、觸控面板及觸控螢幕。
上述遙控器應用程式440中,偵測器442用以偵測上述觸控裝置401的操作狀態。計數器441用以計數並通知上述處理器41關於觸控裝置401的操作狀態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及持續時間。選取動作判斷模組443用以判斷上述觸控裝置401的壓下操作是否為代表長壓的重壓操作。上述長壓為對於上述觸控裝置401壓下操作時間大於時間門檻值的操作,而短壓為對於上述觸控裝置401壓下操作時間小於時間門檻值的操作。上述重壓操作為對於上述觸控裝置401總力大於總力門檻值的操作。上述總力為在一時間上的觸控操作對於上述觸控裝置401作用的壓力值及受力面積的乘積。上述重壓操作不以時間門檻值判定,而以總力門檻值判定,所以重壓操作可以是短壓操作。
石英振盪器44提供時脈訊號給上述處理器41及上述行動裝置40中的其它元件。石英振盪器54提供時脈訊號給上述處理器51及上述媒體播放 裝置50中的其它元件。上述觸控裝置401的控制器45或驅動程式可以根據上述石英振盪器44或上述計數器441提供的時間資訊以產生在一時間上的觸控封包,上述觸控封包中包含觸控操作對於上述觸控裝置401作用的壓力值、受力面積及座標,分別儲存於上述觸控封包中的壓力欄位、面積欄位及座標欄位。
信號封裝模組445將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中的觸控封包序列中特定時間區段內的複數觸控封包輸入至轉換模組446。上述轉換模組446根據輸入至上述轉換模組的一輸入觸控封包的壓力值及受力面積的乘法運算,以產生上述輸入觸控封包所關聯的總力。上述轉換模組446藉此產生上述觸控封包序列中的上述複數觸控封包中每一觸控封包的總力,上述觸控封包序列中的上述複數觸控封包的多筆總力構成上述觸控操作的總力數據,可以用總力曲線表示。
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上述轉換模組446根據輸入至上述轉換模組的一輸入觸控封包的壓力值及受力面積的乘法運算,以產生乘積,再利用特定時間區段內的複數觸控封包所關聯的多筆乘積作平均運算以產生上述輸入觸控封包所關聯的總力。
上述信號封裝模組445或轉換模組446儲存上述輸入觸控封包所關聯的總力於上述輸入觸控封包的壓力欄位以取代上述輸入觸控封包的壓力值。上述特定時間區段的實例如圖2G中的時間區段T1或比時間區段T1更小的的區段,例如分割時間區段T1的子時間區段。
上述處理器41顯示一物件71於上述顯示器43。上述行動裝置40的目標程式需要接收壓下操作或長壓操作以選取上述物件71,若接收到代表放開操作的放開信號時,則結束上述選取動作。上述行動裝置40的目標程式持續接收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代表的觸控操作的座標,並且可以根據上 述接收的座標以執行上述物件71的拖曳動作。上述行動裝置40的目標程式的實例可以包含上述行動裝置40的目標應用程式450或作業系統。舉例來說,上述行動裝置40的目標應用程式450需要接收長壓操作以選取上述物件71。上述長壓操作是上述行動裝置40從接收到按下操作至接收到放開操作的期間大於時間門檻值的操作。
上述處理器51顯示一物件72於上述顯示器53。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的目標程式需要接收壓下操作或長壓操作以選取上述物件72,若接收到代表放開操作的放開信號時,則結束上述選取動作。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的目標程式持續接收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代表的觸控操作的座標,並且可以根據上述接收的座標以執行上述物件72的拖曳動作。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的目標程式的實例可以包含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的目標應用程式550或作業系統。舉例來說,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的目標應用程式550需要接收長壓操作以選取上述物件。上述長壓操作是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從接收到按下操作至接收到放開操作的期間大於時間門檻值的操作。
圖2A顯示上述處理器41從上述觸控裝置401接收到的觸控操作信號90的壓力曲線21及受力面積曲線22。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包含觸控封包序列。上述觸控封包序列包含複數觸控封包。圖2A至2G中的橫軸表示上述處理器41依時間順序所接收到的觸控封包的序號,縱軸為表示觸控封包中壓力欄位及面積欄位中的數值的單位。上述壓力曲線21是根據上述觸控封包序列中複數觸控封包的壓力欄位中的壓力值產生的。上述受力面積曲線22是根據上述觸控封包序列中複數觸控封包的面積欄位中的受力面積值產生的。
圖2B顯示上述處理器41從上述觸控裝置401接收到的觸控操作信號90的總力曲線23及24。上述總力曲線23及24是根據上述觸控封包序列中複 數觸控封包中每個觸控封包所關聯的總力的值產生的。上述總力曲線23的總力是由上述乘法運算產生的。上述總力曲線24的總力是由上述乘法運算及平均運算產生的。
圖2C、2D、2E及2F分別顯示上述處理器41接收從上述觸控裝置401到的觸控操作信號90的總力曲線25、26、27及28。上述總力曲線25、26、27及28分別代表對上述觸控裝置401的不同觸控操作。上述總力曲線25代表壓下操作。上述總力曲線26代表移動操作。上述總力曲線27代表壓下後移動操作,即拖曳操作。上述總力曲線28代表輕壓操作。輕壓操作是總力值小於總力門檻值的壓下操作。重壓操作是總力值大於總力門檻值的壓下操作。圖2G顯示上述總力曲線25、26、27及28重疊的示意圖上。在時間區段T1中,代表壓下及拖曳操作的曲線25及27與代表移動及輕壓操作的曲線26及28的總力值的大小有區別。上述選取動作判斷模組443可以根據總力門檻值以判別上述曲線25及27包含重壓操作,而上述曲線26及28不包含重壓操作。上述選取動作判斷模組443可以將上述曲線25及27在時間區段T1中的部分作為重壓操作的信號,用來啟動對物件71或72的選取動作。
如圖6A所示,若重壓操作施加於物件73時,在啟動對上述物件73的上述第一選取動作的期間內,顯示外框74以包圍上述物件。上述電子系統也可以用不同的視覺效果顯示施加於物件73的重壓操作。上述物件73的實例可以包含物件71或72。
上述各曲線的近原點處左下方起點為各自所代表的觸控操作的起點。需要了解的是上述總力曲線25、26、27及28的左下方起點至上述時間區段T1右邊界限的時間小於上述時間門檻值。圖2G的原點至上述時間區段T1左邊界限大體為0.1秒。圖2G的原點至上述時間區段T1右邊界限大體為0.5秒。
參照圖3,行動裝置40從硬體層400中的觸控裝置401接收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接著,行動裝置40的處理器41沿著路徑P1所指示的順序在圖中的各軟體單元及硬體單元之間傳遞及轉換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行動裝置40再利用硬體層400中的無線通信模組402傳送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通過無線網路60至媒體播放裝置50。
媒體播放裝置50從硬體層500中的無線通信模組502接收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接著,媒體播放裝置50的處理器51沿著路徑P2所指示的順序在圖中的各軟體單元及硬體單元之間傳遞及轉換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行動裝置40再利用系統函式庫層520中的游標函式521傳送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至目標應用程式550。媒體播放裝置50的上述目標應用程式550利用觸控操作信號90作為游標控制信號或物件72的控制信號以執行對應功能。
上述行動裝置40的軟體單元包含作業系統核心410、系統函式420、虛擬系統框架430及遙控器應用程式440。上述系統函式420中的軟體單元包含游標函式421。行動裝置40的硬體單元包含上述硬體層400。上述硬體層400的硬體單元包含觸控裝置401、無線通信模組402及上述行動裝置40其它硬體。
上述作業系統核心410的實例可以是Linux或其它作業系統核心。其它作業系統可以包含WindowsTM,Mac OSTM,或iOSTM。虛擬系統框架430的實例可以包含AndroidTM作業系統,或其它的虛擬機器。上述無線通信模組402可以包含符合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所制定的802.11相關標準或其它無線通訊標準的無線網路裝置。其它無線通訊標準可以包含藍芽TM(BluetoothTM)或ZigbeeTM
處理器41沿著路徑P1所對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的傳遞及轉換包含下表1各單元內的信號處理及單元之間的傳遞及傳換:
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的軟體單元包含上述作業系統核心510、系統函式520、虛擬系統框架530、輸入操作服務540及目標應用程式550。上述輸入操作服務540為應用程式。上述系統函式520中的軟體單元包含游標函式521。上述作業系統核心510中的軟體單元包含輸入控制函式511。媒體播放裝置50的硬體單元包含上述硬體層500。上述硬體層500的硬體單元包含觸無線通信模組502及上述媒體播放裝置50其它硬體。
上述作業系統核心510的實例可以是Linux或其它作業系統核心。其它作業系統可以包含WindowsTM,Mac OSTM,或iOSTM。虛擬系統框架530的實例可以包含AndroidTM作業系統,或其它的虛擬機器。上述輸入控制函式511的實例可以是Linux中的Uinput函式。上述無線通信模組502及上述無線網路60可以包含符合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所制定的802.11相關標 準或其它無線通訊標準的無線網路裝置及無線網路。其它無線通訊標準可以包含藍芽TM(BluetoothTM)或ZigbeeTM。上述無線網路60可以包含行動裝置40與媒體播放裝置50之間的無線通訊通道、無線網路、或其它網路裝置。在其它實施方式中,上述網路60可以包含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簡稱WAN),例如一個或多個公用陸上行動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簡稱PLMN)及網際網路。上述無線通信模組402及502可以建立低延時無線通道(low latency wireless channel)以傳送觸控操作信號90。上述低延時無線通道的其中一個實際例子是長程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簡稱LTE)標準協定中使用縮短時間間隔(shorten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簡稱sTTI)的無線通道。
上述無線通信模組502從上述無線網路60接收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處理器51沿著路徑P2所對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的傳遞及轉換包含下表2各單元內的信號處理及單元之間的傳遞及傳換:
利用上述方式游標函式421所接收到的觸控操作信號可以被傳送及解讀作為上述游標函式521接收到的觸控信號,依照上述游標函式521與目標應用程式550之間的預定呼叫及控制關係,將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送給上述目標應用程式550。上述目標應用程式550利用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作為使用者操作信號,例如游標控制信號,以執行對應功能。
圖4顯示上述行動裝置40或媒體播放裝置50對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的處理及判斷。上述處理器41可以執行圖4中的流程。或者,上述處理器51可以執行圖4中的流程。上述輸入操作服務540接收到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時可以執行圖4中的方法或步驟。或者,上述遙控器應用程式440接收到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時可以執行圖4中的方法或步驟。
判斷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代表的觸控操作是否結束(步驟S2)。如是,圖4的流程結束。如否,判斷上述觸控操作是否持續超過0.1秒(步驟S4)。如果上述觸控操作未超過0.1秒則重複步驟S2。如果上述觸控操作超過0.1秒,則判斷上述觸控操作是否持續超過0.5秒(步驟S8)。如果上述觸控操作未超過0.5秒,則傳送上述觸控操作的觸控封包,包含上述觸控操作的目前座標(步驟S6)。如果上述觸控操作超過0.5秒,則判斷上述觸控操作的移動是否超過15個像素(步驟S10)。如果上述觸控操作的移動未超過15個像素,則傳送上述觸控操作的觸控封包,包含上述觸控操作的目前座標(步驟S22),並判斷上述觸控操作是否結束(步驟S24)。如果上述觸控操作的移動超過15個像素,則判斷上述觸控操作的總力是否大於上述總力門檻值(步驟S12)。如果上述觸控操作的總力未大於上述總力門檻值,則重複步驟S22。 如果上述觸控操作的總力大於上述總力門檻值,則產生並傳送代表壓下操作的壓下信號或代表長壓操作的長壓信號(步驟S14),並且傳送上述觸控操作的觸控封包,包含上述觸控操作的目前座標(步驟S16),並判斷上述觸控操作是否結束(步驟S18)。如果上述觸控操作未結束,則重複步驟S16。如果上述觸控操作結束,則產生並傳送代表放開操作的放開信號(步驟S20)。
上述處理器41或51利用根據上述總力數據以產生的上述壓下信號或長壓信號的上述第一實例,以啟動對上述物件71或72的第一選取動作。
上述處理器41或51執要下列拖曳動作判斷。利用拖曳動作判斷模組448以判斷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的總力數據是否啟動對上述物件71或72的第一拖曳動作。上述處理器41或51利用上述拖曳動作判斷模組448以判斷上述總力數據所代表的上述觸控操作的位移是否超過n個像素,其中n為正整數。若上述位移超過n個像素,則啟動對上述物件71或72的上述第一拖曳動作。若上述第一選取動作結束時,則結束上述第一拖曳動作。
在其它實施方式中,上述處理器41顯示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第一操作元件以接收對上述觸控裝置401的重壓操作,並根據上述重壓操作以產生上述總力門檻值。
上述重壓信號、長壓信號及壓下信號的關係及產生順序可以是序列式、平行式的關係,或選擇式的關係。在序列式的關係中,舉例來說,上述電子系統10a根據上述重壓信號產生長壓信號,再根據長壓信號產生壓下信號。在平行式的關係中,舉例來說,上述電子系統10a根據上述重壓信號產生長壓信號以及壓下信號。在選擇式的關係中,舉例來說,上述電子系統10a根據上述重壓信號產生長壓信號或壓下信號。
上述遙控器應用程式440可以根據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產生並傳送長壓信號或壓下信號至上述目標應用程式550。或者,上述遙控器應用程式 440可以產生並傳送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至上述目標應用程式550,上述目標應用程式550再根據上述觸控操作信號90產生長壓信號或壓下信號。
上述觸控操作方法可以和物件原本的長壓選取操作同時運作,提供使用者另一選擇,增加物件操作的多樣性。上述觸控操作方法根據重壓信號以產生長壓信號,藉以利用重壓操作以模擬長壓操作。可以再根據長壓信號以產生壓下信號及選取動作。利用上述觸控操作方法可以加快上述物件的選取動作。
美國專利申請號12/432,734標題為“ELECTRONIC DEVICE SYSTEM UTILIZING A CHARACTER INPUT METHOD”,且申請日為2009年4月29日的公開專利US20090273566A1,同時也是公告專利US8300016,主張TW申請日2008年5月2日且申請號為097116277的優先權,其中揭示了一種文字輸入法。美國公告專利US8300016通過引用併入本文。上述文字輸入法可以利用上述觸控操作方法根據壓力或總力值以區別在相同一個GUI元件上的不同輸入模式。
5.1文字輸入法實施方式
另外,處理器10可以在顯示器30上用字元顯示選單,且選單上有選項,例如符號、音素、候選字、或輸入法選項,用的圖形化介面顯示每個按鍵的候選字以輔助文字元輸入。輸入單元403中的按鍵配合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以區分為輸入法切換鍵、文字鍵及輔助鍵。例如圖2中的按鍵201-212為文字鍵,而213-217為輔助鍵。按鍵217為方向鍵,在位置218a、219a、220a及221a的位置上按壓分別會將游標移動至上、右、下及左方。上述按鍵217可以接受正向下壓作為第五個方向上的操作。在不同實施方式中按鍵217可以用五向鍵取代。為了方便說明以圖2、11、及14中的鍵盤來說明。
參照圖7,首先,處理器10啟動字元輸入法(步驟S7700),判別輸入單元403中是否有文字按鍵(以下稱為按鍵i)接受手勢操作而被致動(步驟S7701)。如是,處理器10啟動計時器55以開始計時該按鍵i操作的時間(步驟S7702),並根據該操作符合第一操作方式或是第二操作方式以啟動按鍵i的預定順序或變化順序的序選項列作為目前呈現的選項序列(步驟S7705)。舉例來說,在上述手勢操作符合第一操作方式的情況中,啟用上述預定順序的選項序列(default sequence)作為上述目前呈現的選項序列;在上述手勢操作符合第二操作方式的情況中,啟用上述變化順序的選項序列(alternative sequence)作為上述目前呈現的選項序列。上述變化順序的選項序列可以是順序相反的選項序列(reversed sequence)或是有其它更多選項的擴充選項集合,例如有更多的候選字及自動完成字。圖8D、顯示上述擴充選項集合的實例。圖9及10分別顯示上述輸入法切換鍵的預定順序選項序列及變化順序選項序列。圖12A顯示按鍵570的預定順序選項序列,包含符號820、821、822、823及824。圖12A中的線條表示上述線條所連接實體之間相關聯。在上述預定順序選項序列中,上述符號820關聯操作區域820a,其中上述操作區域820a在接收操作時啟動按鍵選項820b作為目前選項。上述符號821關聯操作區域821a,其中上述操作區域821a在接收操作時啟動按鍵選項821b作為目前選項。上述符號822關聯操作區域822a,其中上述操作區域822a在接收操作時啟動按鍵選項822b作為目前選項。上述符號823關聯操作區域823a,其中上述操作區域823a在接收操作時啟動按鍵選項823b作為目前選項。上述符號824關聯操作區域824a,其中上述操作區域824a在接收操作時啟動按鍵選項824b作為目前選項。
圖12B顯示按鍵570的變化順序選項序列,包含在選單805中的選項830b、831b、832b、833b及834b。圖12A中的線條表示上述線條所連接實 體之間相關聯。在上述預定順序選項序列中,上述操作區域830a在接收操作時啟動按鍵選項830b作為目前選項。上述操作區域831a在接收操作時啟動按鍵選項831b作為目前選項。上述操作區域832a在接收操作時啟動按鍵選項832b作為目前選項。上述操作區域833a在接收操作時啟動按鍵選項833b作為目前選項。上述操作區域834a在接收操作時啟動按鍵選項834b作為目前選項。圖12A及12B中的選項可以包含符號、音素、字元、輸入法、靜態或動態電子圖像、或裝置可執行的功能。
啟動預定順序選項序列及變化順序選項序列其中一種選項序列後,處理器10於顯示器30顯示選單以呈現上述啟動的選項序列,特別地顯示上述選項序列的第一個選項(步驟S7706),並啟動計時器56以計時該按鍵i的操作期間(步驟S7709)。舉例來說,在步驟S7706中,上述處理器10在顯示器30上顯示選單,在上述選單中的上述目前呈現的選項序列中以游標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焦點以特別地顯示第一個按鍵選項。在上述步驟S7701中致動的按鍵可以是輸入法切換鍵,例如圖5B及11中的按鍵212,或圖14中的按鍵527。如果在步驟S7701中致動的按鍵是輸入法切換鍵,在步驟S7706中,上述處理器10可以顯示如圖9所示的選單803或圖10所示的選單804。上述致動的按鍵的輸入法選項的預定順序選項序列可以包含輸入法選項81、82、83及84,上述輸入法選項81、82、83及84分別關聯鍵盤81c、82c、83c及84c。上述致動的按鍵的輸入法選項的變化順序選項序列可以包含輸入法選項81、82、83及84,上述輸入法選項81a、82a、83a及84a分別關聯鍵盤81b、82b、83b及84b。可以選擇並且致動上述選項81、82、83、84、81a、82a、83a及84a中的每一個選項,以致動關聯於上述被致動的選項的鍵盤。在圖9及10中以虛線表示上述輸入法與上述鍵盤的關聯關係。鍵盤81b、82b、83b、84b、81c、82c、83c及84c可以包含不同排列樣式、不同 語言以及不同輸入法的鍵盤。舉例來說,圖5B、11及14中有些鍵盤可以是上述鍵盤81b、82b、83b、84b、81c、82c、83c及84c中的一些實施方式。
在一個例子中,假設按鍵i為按鍵209,圖8A顯示該按鍵啟動預定順序選項序列後的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800。在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800中候選字以順時鐘方向排列。然而圖8A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候選字可以逆時鐘方向或其它任何順序排列。在文字輸入區500中顯示按鍵209的第一個候選字“w”時,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800中也以游標801指示“w”為目前顯示的候選字。輔助鍵218、219、220及221分別代表候選字“w”、“x”、“y”及“z”。參照圖9,如果步驟S7701中的按鍵是輸入法切換鍵,並且以符合第一操作方式的手勢操作致動的情況中,輔助鍵218、219、220及221分別關聯輸入法選項81c、82c、83c及84c。參照圖10,如果步驟S7701中的按鍵是輸入法切換鍵,並且以符合第二操作方式的手勢操作致動的情況中,輔助鍵218、219、220及221分別關聯輸入法選項81b、82b、83b及84b。
處理器10持續偵測是否接收到後續的選項選擇操作,例如對相同按鍵i的短壓操作、移動手勢、或滑動手勢操作(事件A)、計時器56滿期所指示的按鍵i的操作期間結束(事件B)、另一文字鍵j的操作(事件C)、對相同按鍵i的長壓操作(事件D)或是對操作區域或輔助鍵k的操作(事件G)。k為正整數且在圖11的例子中,213≦k≦221。
步驟S7710中,若接收到對按鍵i的選項選擇操作(事件A),處理器10重置計時器56(步驟S7712),並選取上述目前呈現的選項序列中的一個選項作為選取的選項(步驟S7714)。例如按鍵i為按鍵209時,在圖8A的例子中,處理器10呈現該正序候選字序列“wxyz”的下一個字“x”,如圖8B所示。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800中的游標801也往順時針方向移動至“x”,以指示目前顯示的候選字。接著重複步驟S7710。同理,若再次接收到對按鍵209 的選項選擇操作,例如另一短壓操作,處理器10重置計時器56,並顯示上述目前呈現的選項序列“wxyz”中的下一候選字“y”。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800中的游標801也往順時針方向移動至“y”。
游標801指示一個選項作為選取選項。上述選項選擇操作可以包含例如輕觸(tap)、按壓(press)、滑動手勢(swipe)、移動手勢(move)、滑移(slide)等操作游標801。滑移手勢依順時針順序移到按鍵218、219、220及221可以致動游標801依順時針順序移到w、x、y、及z。滑移手勢依逆時針順序移到按鍵221、220、219及218可以致動游標801依順時針順序移到z、y、x及w。在圖8D的例子中,滑移手勢依順時針順序從按鍵218移到按鍵219、220、221、213、214、216及215可以致動游標801依順時針順序移到a、2、c、b、A、“tea”、C及B。
參照圖9,滑移手勢依順時針順序移到按鍵218、219、220及221可以致動游標801依順時針順序移到輸入法選項81、82、83、及84。滑移手勢依逆時針順序移到按鍵221、220、219及218可以致動游標801依順時針順序移到輸入法選項84、83、82、及81。參照圖10,滑移手勢依順時針順序移到按鍵218、219、220及221可以致動游標801依順時針順序移到輸入法選項81a、82a、83a、及84a。滑移手勢依逆時針順序移到按鍵221、220、219及218可以致動游標801依順時針順序移到輸入法選項84a、83a、82a、及81a。
步驟S7710中,若計時器56滿期(事件B),上述處理器10致動按i鍵的目前的選取選項,並且在顯示器30上更新使用者介面(步驟S7716)。舉例來說,在步驟S7716中處理器10輸入按鍵i目前顯示的候選字至文字輸入區,移動游標至該文字輸入區的下個位置。接著重複步驟S7701。舉例來說,目前顯示的候選字為“y”,若計時器56滿期,如圖8C所示,處理器10輸入“y” 至文字輸入區500,移動游標550a往右至該文字輸入區500的下個位置,並停止顯示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800。
步驟S7710中,若接收到對不同按鍵j的另一個操作(事件C),處理器10致動按鍵i的目前選取選項,並且在顯示器30上更新使用者介面(步驟S7718),並且重置計時器55以計時按鍵j的操作期間(步驟S7702)。舉例來說,在步驟S7701中,若接收到對另一文字鍵j的操作(事件C),處理器10輸入按鍵i目前顯示的候選字至文字輸入區,移動游標至該文字輸入區的下個位置(步驟S7718)。針對文字鍵j重新啟動計時器5(步驟S7702),接著重複步驟S7702以後的各步驟,包含步驟S7705,S7706,S7709,S7710,S7712,S7714,S7716,S7718,S7720及S7722。
步驟S7710中若接收到對相同按鍵i的長壓操作(事件D),處理器10可以啟動順序與步驟S7720以前的上述目前呈現的選項序列的變化順序選項序列。舉例來說,處理器10可以啟動順序與步驟S7720以前的候選字序列相反的候選字序列。舉例來說,處理器10在步驟S7710中以反序為選定順序,則在執行步驟S7720時,以正序為選定順序。相反的,處理器10在步驟S7710中以正序為選定順序,則在執行步驟S7720時,以反序為選定順序。接著,在步驟S7714中,處理器10呈現在該選定順序中的候選字序列中的下一個候選字。例如在圖8A的例子中以正序為選定順序時,處理器10若接收到對相同按鍵209的長壓操作(事件D),則呈現該正序候選字序列“wxyz”中“w”的前一個字“z”(即該反序的候選字序列中的下一候選字),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800中的游標801也往逆時針方向移動至“z”。接著重複步驟S7710。同理,若再次接收到對按鍵209的另一短壓操作,處理器10重置計時器60,並顯示該反序的候選字序列中的下一候選字“y”,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800中的游標801也往逆時針方向移動至“y”。以長壓操作以改變候 選字序列,然而候選字序列可以利用其它的輸入裝置來改變,例如使用旋轉鈕(rotatable button)或觸控面板的順時針或逆時針操作軌跡來實現上述游標801的順時針或逆時針移動。顯示器30可以是具有上述觸控面板的觸控螢幕。圖11中的鍵盤可以是顯示於顯示器30的虛擬鍵盤。
步驟S7710中,若接收到對輔助鍵k的操作(事件G),處理器10致動輔助鍵k所代表的選項,並且更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步驟S7722)。舉例來說,若接收到對輔助鍵k的操作(事件G),處理器10輸入輔助鍵k所代表的候選字至文字輸入區,移動游標至該文字輸入區的下個位置(步驟S7722),接著重複步驟S7700以後的各步驟,包含S7701,S7702,S7705,S7706,S7709,S7710,S7712,S7714,S7716,S7718,S7720及S7722。例如在圖8A的情況中,按鍵220被操作,則處理器10直接輸入候選字“y”至文字輸入區500,無關乎目前顯示的候選字為“x”或任何候選字,結果如圖8C所示。在圖8A的情況中,啟動正序或反序的候選字序列都需要二次按壓操作才能顯示“y”,且需要等計時器56滿期才能輸入“y”,而使用輔助鍵只要一次按壓操作就可以輸入該候選字。同理,在圖8A的情況中,若操作輔助鍵218、219或221,則處理器10會分別輸入候選字“w”、“x”及“z”至文字輸入區500。按鍵209的候選字雖然有上述A,B,C,D,G五種輸入方式,但是各種方式彼此間卻可以同時進行而沒有衝突。
在上述步驟S7701致動的按鍵是輸入法切換鍵的情況中,在致動輔助鍵k的手勢操作結束後(事件G),在步驟S7722中處理器10致動輔助鍵k關聯的輸入法選項及鍵盤。舉例來說,參照圖9,上述處理器10致動輔助鍵220關聯的輸入法選項83及鍵盤83c以回應對輔助鍵220的操作。
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800可以顯示更多的選項,例如候選字,可以包含各字元的大小寫字母及自動完成字。雖然上述說明中只使用了方 向鍵217為輔助鍵,然而也可以用語音命令(voice command)或其它輔助鍵以代表字元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800中的候選字
5.2.文字輸入法的其它實施方式:
參照圖13,上述裝置100可以執行音素與字元的手勢操作方法。音素是文字的構成要素。舉例來說,音素可以是英文中的字母,中文中的注音或羅馬拼音,日文中的平假名或片假名。可以由處理器,例如上述處理器10、41、及51,執行音素與字元的手勢操作方法900。上述處理器從輸入裝置接收輸入操作(步驟S901),例如輸入裝置401、403、或501,並且回應上述接收到的輸入操作以產生一個或多個音素(步驟S902)。上述處理器顯示上述一個或多個音素成為可手勢操作的物件(步驟S903)。可手勢操作的物件可以用物件導向語言(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被定義為種類別(class),其中上述類別中的手勢操作的特徵及功能可以由物件(object)繼承,且上述物件用來包含輸入的音素。上述處理器可以允許對手勢操作物件施行拖曳(drag and drop)操作及總力相關操作。總力相關操作揭示於美國專利公開號US20160070400。舉例來說,參照圖14,處理器在音素區域561中顯示音素531a作為手勢操物件以回應對按鍵531的操作,其中上述按鍵531在區域562的文字鍵陣列中的第1欄第2列。在區域562的文字鍵陣列中的第m欄第n列的按鍵可以標示為按鍵(m,n)。上述按鍵531在區域562的文字鍵陣列中的第1欄第2列的按鍵可以標示為按鍵(1,2)。同理,上述處理器回應對鍵盤區域523的上述區域562中按鍵532、533、534、535及536的操作,在上述音素區域561中顯示音素532a、533a、534a、535a及536a成為手勢操作物件。按鍵527可以是輸入法切換鍵。按鍵526可以是輸入空白的按鍵。按鍵525可以是輸入鍵。
上述處理器可以依據一個或多個音素在文字選項區域524顯示文字(步驟S904)。上述文字選項區域524包含從音素區域561中的音素衍生出來的一個或多個文字。舉例來說,上述處理器顯示從音素531a、532a、533a及534a衍生出來的文字501,以及從音素535a及536a衍生出來的文字504。上述處理器也在區域560中顯示與文字501關聯的音素符號503及與文字504關聯的音素符號505。上述處理器可以不顯示音素符號503及505。
上述處理器偵測到關聯於音素區域561中的音素的手勢操作(步驟S905)。上述手勢操作可以作用於單個或多個選取的音素。可以用選取操作選取單個或多個音素作為上述選取音素。上述手勢操作可以包含刪除(事件C1)、複製(事件C2)、移動(事件C3)、及取代(事件C4)手勢。上述處理器回應上述刪除手勢以變更一個或多個音素(步驟906),回應上述複製手勢以變更一個或多個音素(步驟907),回應上述移動手勢以變更一個或多個音素(步驟908),回應上述取代手勢以變更一個或多個音素(步驟909)。上述處理器分析讀取上述手勢操作變更的一個或多個音素(步驟S910)並在區域524中產生更新的文字清單,上述文字清單中包含根據上述變更後的一個或多個音素以產生的一個或多個文字(步驟S911)。
參照圖16,步驟S905-S912的實例詳細說明如下。每個和音素相關的手勢操作,例如刪除、複製、移動、及取代,起始時是由選取一個或多個音素所構成的音素集合開始的。選取音素的選取操作是選取手勢,形成音素相關的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音素相關的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可以是按壓或輕觸。音素相關的手勢操作的剩餘部分可以包含滑動手勢(swipe)、滑移(slide)或移動手勢(move)。上述處理器識別音素相關的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並且判別上述選取手勢是否符合一種輸入模式。舉例來說,刪除、複製及移動手勢包含符合第一輸入模式的選取手勢,而取代手勢包含符合 第二輸入模式的選取手勢。上述處理器可以根據音素相關的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以區別音素相關的手勢操作的剩餘部分。
如果步驟S905中收到音素相關的刪除手勢操作(事件C1)的第一部分,上述處理器回應上述刪除手勢以刪除上述刪除手勢關聯的音素。參照圖14及16,舉例來說,刪除手勢810可以包含選取手勢用於選擇音素535a。上述選取手勢可以包含對音素535a按壓或輕觸,或是包圍上述音素535a的一種手勢。在接收到作用於音素的手勢操作時(步驟S9051),上述處理器判別構成上述音素相關的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的選取手勢是否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或第二輸入模式(步驟S9052)。在上述音素相關的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符合第一輸入模式時,上述處理器進一步判別上述手勢操作是否移動到上述音素區域外(步驟S9053)。在上述手勢操作移動到上述音素區域外的情況中,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手勢操作是否回到上述音素區域且終點也在音素區域內(步驟S9054)。在上述手勢操作終點不在音素區域內的情況中,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手勢勢為刪除手勢,並且刪除上述刪除手勢選取的音素(步驟S9055)。在上述手勢操作終點仍在音素區域內的情況中,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手勢為複製手勢,並且複製上述複製手勢選取的音素以產生上述音素的複本,並放置上述複本於上述終點(步驟S9056)。
舉例來說,當拖曳操作810把上述音素535a從原本在區域561中的位置移動到區域561外的一個終點的情況中,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拖曳操作810為對音素535a的刪除操作。參照圖15,上述處理器刪除音素535a以回應上述刪除手勢(步驟S906)。如果步驟S905中收到音素相關的複製手勢操作(事件C2)的第一部分,上述處理器複製上述複製手勢選取的音素以產生上述音素的複本,並放置上述複本於上述複製手勢的終點(步驟S907)。參照 圖17,舉例來說,複製手勢可以包含選取手勢用於選擇音素535a及536a。上述選取手勢可以包含對音素535a及536a按壓或輕觸,或是包圍上述音素535a及536a的一種手勢。上述複製手勢包含圖中顯示為區段811及812的拖曳操作。上述拖曳操作區段811把上述音素535a及536a從區域561移動到區域561以外的暫時位置。上述拖放操作區段812把上述音素535a及536a從上述暫時位置移動到區域561以內的一個終點,在音素531a的左邊。
在偵測拖曳手勢區段811及812時,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手勢為作用於上述音素535a及536a的複製手勢,並且複製上述複製手勢選取的音素535a及536a以產生複本,即音素535b及536b,以回應上述複製手勢(步驟S907)。文字506是從上述音素535b及536b衍生出來的文字選項。音素符號507關聯於上述文字506。
圖16的步驟S9053中,如果音素相關的上述手勢操作在區域561中移動,並且移動上述選取音素至終點(步驟S9057),則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為移動手勢操作,用於移動上述選取音素至上述終點(步驟S9058)。
如果步驟S905中收到音素相關的移動手勢操作(事件C3),上述處理器回應上述移動手勢以移動上述移動手勢關聯的音素,並放置上述音素於上述移動手勢的終點(步驟S908)。參照圖18,舉例來說,移動手勢813可以包含選取手勢用於選擇音素535a。上述選取手勢可以包含對音素535a按壓或輕觸,或是包圍上述音素535a的一種手勢。上述移動手勢813包含拖曳操作,上述拖曳操作813把上述音素535a沿著813的路徑從區域561移動到區域561以內的一個終點位置。上述拖放操作把上述音素535a移動到區域561以內的一個終點時,上述拖放操作結束。
在偵測移動手勢813時,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手勢為作用於上述音素535a的移動手勢,並且移動上述移動手勢選取的音素535a到區域561以內的一個終點,以回應移動手勢813(步驟S908)。上述音素535a移動到新的位置時,使得文字504消失。文字508是從上述音素535a衍生出來的文字選項。音素符號509關聯於上述文字508。文字501a是從上述音素531a、532a、533a及534a衍生出來的文字選項。音素符號503關聯於上述文字501a。上述文字508及510a形成一個詞語。
在上述圖16的步驟S9052中,在上述音素相關的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符合第二輸入模式時,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為取代手勢,並且顯示選單522以顯示上述取代手勢選取的音素的其它選項(步驟S9059)。上述處理器根據上述取代手勢的剩餘部分以選擇上述取代手勢選取的音素的其它選項(步驟S9060),並且用上述選擇的其它選項取代步驟S9051中選取的音素(步驟S9061)。上述其它選項可以包含音素、符號、表情符號(emojies)及其它GUI元件。
如果步驟S905中收到作用於已輸入的音素的取代手勢操作(事件C4),上述處理器回應上述取代手勢以選擇上述其選項中的另個音素,以取代上述已輸入的音素(步驟S909)。參照圖19,舉例來說,取代手勢814可以包含選取手勢用於選擇音素535a。上述選取手勢可以包含對音素535a按壓或輕觸,或是包圍上述音素535a的一種手勢。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選取手勢關聯於取代手勢,而非刪除、複製、或移動手勢,並且將上述取代手勢的移動解為用來選擇另一個選項(例如另一個音素)的選擇指令。
在偵測取代手勢814關聯音素535a時,上述處理器定義關聯於音素535a的操作區域541、542、543、544、545、546、547及548。上述操作區域541、542、543、544、545、546、547及548分別關聯於區域522中取代用 的其它音素541a、542a、543a、544a、545a、546a、547a及548a。當上述取代手勢814到達上述多個操作區域中的一個操作區域時,上述多個操作區域中有一個焦點(focus)移動到上述取代手勢所到達的操作區域所關聯的取代用的其它音素。上述焦點移動的路徑814a與上述手勢814同步。舉例來說,在上述取代手勢814到達操作區域541時,同步選取取代用的其它音素541a並以焦點強調顯示音素541a。同理,在上述取代手勢814到達操作區域542時,同步選取取代用的其它音素542a並以焦點強調顯示音素542a。同理,在上述取代手勢814到達操作區域543-548時,同步選取取代用的其它音素543a-548a中相關的一個,並以焦點強調顯示。在上述取代手勢814選取一個取代用的其它音素完成時,上述處理器利用已選取的上述其它音素取代上述音素535a。同理,也可以取代上述區域561中的另個音素。
參照圖20,上述處理器解析上述取代手勢變更後的一個或多個音素(步驟S910)並且根據變上述更後的一個或多個音素產生一個或多個文字(步驟S911)。文字510是從上述音素531a、532a、533a及534a衍生出來的文字選項。音素符號503關聯於上述文字510。文字513是從上述音素544a及536a衍生出來的文字選項。上述文字510及513形成一個詞語。
上述處理器判別在音素區域561中的音素是否接收到手勢操作(步驟S912)。在音素區域561中的音素接收到手勢操作的情況中,上述處理器依照步驟S905~S911處理手勢操作。如果接收到文字選項的選擇操作,上述處理器輸入選擇的文字選項至文字區域560(步驟S913)。
參照圖21,上述處理器可以根據狀態機(state machine)930處理作用於例如GUI元件等物件的手勢。在狀態920中收到作用於物件的手勢,例如作用於按鍵、輸入法切換鍵、或音素的手勢,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手勢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第一輸入模式。上述手勢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第一輸入 模式,上述處理器沿著連接線931轉換上述物件至狀態921。在狀態921中,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手勢的第二部分是否符合第二輸入模式,或是否啟動了用來判別手勢移動的第一概略演算法(heuristic)。在上述手勢的第二部分符合第二輸入模式的情況中,上述處理器沿著連接線932轉換上述物件至狀態922。在狀態922中,上述處理器判別上述手勢的第三部分是否啟動了用來判別手勢移動的第二概略演算法。在狀態922中,在上述手勢的第三部分啟動了用來判別手勢移動的第二概略演算法,上述處理器沿著連接線934轉換上述物件至狀態924。在狀態924中,上述處理器利用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判別是否上述手勢完成時選取了上述物件的選項。在上述手勢完成時選取了上述物件的選項的情況中,上述處理器沿著連接線936轉換上述物件至狀態925以啟用上述已選取的物件選項。
在狀態921中,在上述手勢的第二部分啟動了用來判別手勢移動的第一概略演算法的情況中,上述處理器沿著連接線933轉換上述物件至狀態923。在狀態923中,上述處理器利用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判別是否上述手勢完成時選取了上述物件的選項。在上述手勢完成時選取了上述物件的選項的情況中,上述處理器沿著連接線935轉換上述物件至狀態925以啟用上述已選取的物件選項。上述狀態機930還包含連接線937允許上述物從狀態923轉換到狀態922,且還包含連接線938允許上述物件從狀態924轉換到狀態921。在狀態923中,舉例來說,上述處理器在收到作用在上述物件上的手勢的一部分若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時,沿著連接線937將上述物件從狀態923切換到狀態922。在狀態924中,舉例來說,上述處理器在收到作用在上述物件上的手勢的一部分若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時,沿著連接線938將上述物件從狀態924切換到狀態921。上述連接線937可以是切換條件。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包含切換到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的切換條件,上述第一 概略演算法根據上述切換條件將判別上述手勢的剩餘工作(例如判別上述手勢中的移動或輕觸)交給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上述連接線938可以是返回條件。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包含切換到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的返回條件,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根據上述返回條件將判別上述手勢的剩餘工作(例如判別上述手勢中的移動或輕觸)交給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舉例來說,圖21中的物件可以是音素,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可以包含關聯於圖14、15、17及18中的GUI元件的步驟S906、S907及S908;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可以包含關聯於圖19及20中的GUI元件的步驟S909。另外,圖21中的物件是按鍵,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可以包含S7706-S7722中關聯於上述預定順序選項序列(default sequence)及GUI元件的步驟;而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可以包含S7706-S7722中關聯於上述變化順序選項序列(alternative sequence)及GUI元件的步驟。
6.結論:
上述文字輸入法可以用來輸入各國的字元、數字或符號,例如日文的平假名或片假名,或是中文的注音符號。上述文字輸入法可以應用於不同的按鍵設計樣式的鍵盤。雖然上述說明以游標顯示目前的候選字,然而目前的候選字也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字體大小或其它方式來標示。
上述觸控操作方法可以和物件原本的長壓選取操作同時運作,提供使用者控制物件的另一選擇,增加物件操作的多樣性。上述觸控操作方法根據重壓信號以產生長壓信號或選擇信號,藉以利用重壓操作以模擬長壓操作。可以再根據長壓信號以產生壓下信號及選取動作。或者,上述觸控操作方法根據重壓信號以產生選擇信號,藉以利用重壓操作以執行選擇操作。利用上述觸控操作方法可以加快上述物件的選取動作。另外,重壓操作也可以作為滿足上述切換條件或返回條件的手勢操作。
總之,上述文字輸入法利用了對同樣按鍵的不同操作以致動不同順序的選項序列,並可以利按鍵選項顯示用的圖形化介面輔助,因此可以用較少的按壓次數輸入文字,除了可以節省字元輸入的時間以外,由於所需的操作次數較少,也可以避免用戶操作錯誤。上述按鍵選項可以包含字元、音素及輸入法。上述文字輸入法可以利用上述觸控方法以區別在相同按鍵上的不同輸入模式。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在爰依本案發明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包含於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18)

  1. 一種文字輸入方法,執行於電子裝置中,包含:允許輸入一個或多個音素,其中上述一個或多個音素形成音素集合;允許上述音素集合中的每個音素用手勢操作進行處理;產生文字選項清單,其中上述文字選項清單包含從上述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衍生的文字選項;回應用於變更上述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的變更手勢操作,變更上述音素集合,以產生變更後的音素集合;產生更新的文字選項清單,其中上述更新的文字選項清單包含從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衍生的文字選項;允許啟用在上述更新的文字選項清單中的選項以進行文字輸入;其中用於變更上述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的上述變更手勢操作包含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第一輸入模式或第二輸入模式;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利用第一概略演算法處理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利用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是否符合作用於上述音素集合中已選擇音素的第一類音素變更手勢,其中上述第一類音素變更手勢包含刪除手勢、複製手勢或移動手勢;及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利用第二概略演算法處理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顯示一選單,利用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是否符合作用於上述音素集合中已選擇音素的第二類音素變更手勢,其中上述第二類音素變更手勢包含取代手勢,上述取代手勢選取上述選單中一個候選音素用以取代上述已選擇音素;其中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包含切換至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的切換條件,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依據上述切換條件,當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一部分符合上述切換條件的情況中,將判斷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的判斷作業移交給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其中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包含切換至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的返回條件,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依據上述返回條件,當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一部分符合上述返回條件的情況中,將判斷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的判斷作業移交給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利用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是否符合刪除手勢;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刪除手勢的情況下,刪除上述音素集合中上述變更手勢操作所選擇的音素,以產生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將上述選擇的音素從上述音素集合所在的音素區域拖曳至上述音素區域外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符合上述刪除手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利用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是否符合複製手勢;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複製手勢的情況下,複製上述音素集合中上述變更手勢操作所選擇的音素,以產生上述選擇的音素的複本,並把上述複本加入上述音素集合,以產生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將上述選擇的音素從上述音素集合所在的音素區域拖曳至上述音素區域外再拖曳至上述音素區域內另一複製目的位置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複製手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利用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是否符合移動手勢;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移動手勢的情況下,移動上述音素集合中上述變更手勢操作所選擇的音素至移動目地位置,以產生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將上述選擇的音素從上述音素集合所在的音素區域沿著在上述音素區域內的路徑拖曳至音素區域內另一移動目的位置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移動手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利用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是否符合取代手勢;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符合上述取代手勢的情況下,以取代用的符號取代上述音素集合中上述變更手勢操作所選擇的音素,以產生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符合上述取代手勢,且依照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的移動路徑從多個符號中選取一個作為上述取代用的符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操作期間比時間門檻值短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操作期間比時間門檻值長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總力數據不超過總力門檻值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以及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總力數據超過總力門檻值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
  12. 一種文字輸入方法,執行於電子裝置中,包含:允許輸入一個或多個音素,其中上述一個或多個音素形成音素集合;允許上述音素集合中的每個音素用手勢操作進行處理;產生文字選項清單,其中上述文字選項清單包含從上述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衍生的文字選項;回應用於變更上述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的變更手勢操作,變更上述音素集合,以產生變更後的音素集合;產生更新的文字選項清單,其中上述更新的文字選項清單包含從上述變更後的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衍生的文字選項;允許啟用在上述更新的文字選項清單中的選項以進行文字輸入;其中用於變更上述音素集合中一個或多個音素的上述變更手勢操作包含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第一輸入模式或第二輸入模式;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利用第一概略演算法處理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利用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是否符合作用於上述音素集合中已選擇音素的第一類音素變更手勢;及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利用第二概略演算法處理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顯示一選單,利用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剩餘部分是否符合作用於上述音素集合中已選擇音素的第二類音素變更手勢;其中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包含切換至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的切換條件,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依據上述切換條件,當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一部分符合上述切換條件的情況中,將判斷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的判斷作業移交給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其中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包含切換至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的返回條件,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依據上述返回條件,當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一部分符合上述返回條件的情況中,將判斷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剩餘部分的判斷作業移交給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操作期間比時間門檻值短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操作期間比時間門檻值長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更包含: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總力數據不超過總力門檻值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以及在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的總力數據超過總力門檻值的情況中,判別上述輕觸及手勢移動操作的上述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其中上述第一類音素變更手勢包含刪除手勢、複製手勢或移動手勢,其中上述第二類音素變更手勢包含取代手勢,上述取代手勢選取上述選單中一個候選音素用以取代上述已選擇音素。
  16. 一種文字輸入方法,執行於電子裝置中,包含:偵測作用於文字輸入功能有關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手勢操作;利用判別輸入模式的概略算法以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第一輸入模式或第二輸入模式;在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利用判別上述第一輸入模式的第一概略算法以處理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一概略算法顯示第一文字輸入符號選項集合於上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其中判別上述第一輸入模式的上述第一概略算法用於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二部分是否啟用上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關聯的上述第一文字輸入符號選項集合中的一個選項,以進行文字輸入;以及在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符合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情況中,利用判別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第二概略算法以處理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三部分,上述第一概略算法顯示第二文字輸入符號選項集合於上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其中判別上述第二輸入模式的上述第二概略算法用於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三部分是否啟用上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關聯的上述第二文字輸入符號選項集合中的一個選項,以進行文字輸入;其中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包含切換至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的切換條件,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依據上述切換條件,當上述手勢操作的一部分符合上述切換條件的情況中,將判斷上述手勢操作的剩餘部分的判斷作業移交給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其中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包含切換至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的返回條件,上述第二概略演算法依據上述返回條件,當上述手勢操作的一部分符合上述返回條件的情況中,將判斷上述手勢操作的剩餘部分的判斷作業移交給上述第一概略演算法。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其中判別輸入模式的上述概略算法用於根據時間門檻值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或上述第二輸入模式。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文字輸入方法,其中上述判別輸入模式的上述概略算法用於根據總力門檻值判別上述手勢操作的第一部分是否符合上述第一輸入模式或上述第二輸入模式,其中上述總力門檻值用於比較上述手勢操作的總力數據。
TW106120447A 2016-06-20 2017-06-19 文字輸入法 TWI633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186553 2016-06-20
US15/186,553 US20160299623A1 (en) 2012-04-20 2016-06-20 Text input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0906A TW201800906A (zh) 2018-01-01
TWI633463B true TWI633463B (zh) 2018-08-21

Family

ID=60748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0447A TWI633463B (zh) 2016-06-20 2017-06-19 文字輸入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26449B (zh)
TW (1) TWI6334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9310B (zh) * 2019-09-26 2022-10-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之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37382A (en) * 2004-05-06 2005-11-16 Sentelic Corp Touch-type character input method and control module thereof
US20070063984A1 (en) * 2005-09-16 2007-03-22 Primax Electronics Ltd. Input method for touch screen
CN103927116A (zh) * 2014-03-18 2014-07-16 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触屏设备的手势输入汉字的键盘和方法
CN104090669A (zh) * 2014-07-16 2014-10-08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输入法编辑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3561B (zh) * 2010-05-10 2016-10-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输入信息的修正方法和装置
CN109614845B (zh) * 2013-06-09 2023-08-04 苹果公司 管理实时手写识别
CN103885696A (zh) * 2014-03-17 2014-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117159B (zh) * 2015-08-27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字符处理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37382A (en) * 2004-05-06 2005-11-16 Sentelic Corp Touch-type character input method and control module thereof
US20070063984A1 (en) * 2005-09-16 2007-03-22 Primax Electronics Ltd. Input method for touch screen
CN103927116A (zh) * 2014-03-18 2014-07-16 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触屏设备的手势输入汉字的键盘和方法
CN104090669A (zh) * 2014-07-16 2014-10-08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输入法编辑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6449B (zh) 2020-11-10
TW201800906A (zh) 2018-01-01
CN107526449A (zh) 2017-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2664B1 (en) Text processing method and touchscreen device
US2010020787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putting special symbol in apparatus having touch screen
EP3005066B1 (en) Multiple graphical keyboards for continuous gesture input
KR20140148472A (ko) 텍스트 선택 및 엔터
KR102157264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ui 제공 방법
KR102368044B1 (ko)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WO2015045676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808807A (zh) 用于汉字拼音输入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050098A1 (en) User input of diacritical characters
WO2014008670A1 (zh) 确定操作对象的方法和终端
US932971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touch screen device
JP5963291B2 (ja) タッチセンシティブ・スクリーンからシンボルを入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60092104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interacting with a computing device
TWI633463B (zh) 文字輸入法
US20170371479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Operation and Terminal
CN108124064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按键响应方法及移动终端
JP6051175B2 (ja)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用プログラム及びキーワード入力方法
US20190227668A1 (en) Text input method
JP579166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50347004A1 (en) Indic language keyboard interface
KR20160070515A (ko) 문자 입력 장치 및 방법
KR102260468B1 (ko) 소프트웨어 키패드를 이용한 한글 모음 입력 방법
JP610988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120078806A (ko) 문자 입력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081842A (ko) 가상 키보드 및 가상 키보드를 제공하는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