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3262B - Composit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lication device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Composit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lication device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3262B
TWI633262B TW106118253A TW106118253A TWI633262B TW I633262 B TWI633262 B TW I633262B TW 106118253 A TW106118253 A TW 106118253A TW 106118253 A TW106118253 A TW 106118253A TW I633262 B TWI633262 B TW I6332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oling
generator
space
flu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8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3339A (zh
Inventor
林基源
張錫淵
蔡宗翰
張凱雯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6118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326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3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32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3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3339A/zh

Link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為一種複合式製冷系統與方法及其應用裝置,其包括吸收式製冷裝置及致冷晶片。吸收式製冷裝置可對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一致冷效果。致冷晶片包含一位於空間內的致冷端面及一位於空間之外的致熱端面,用以將電能轉換為於致冷端面所產生的冷源,及於致熱端面所產生的廢熱源,並以冷源對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二致冷效果。其中,廢熱源係透過導熱手段將廢熱源傳導至吸收式製冷裝置的發生器中,以將發生器內之工作流體予以加熱,使工作流體中可分離出高壓冷媒蒸氣,並將高壓冷媒蒸氣輸送至吸收式製冷裝置之冷凝器進行冷凝,俾能有效提升致冷效率及節省電能的成本支出。

Description

複合式製冷系統與方法及其應用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複合式製冷系統與方法及其應用裝置,尤指一種除了可提升致冷效率與冷房效果之外並可節省電能支出的製冷技術。
請配合參看圖5所示,係為習知吸收式製冷裝置的具體實施示意,而習知吸收式製冷裝置的代表性專利則如本國發明第512216號『使用於吸收擴散式冷凍裝置之濃氨水溶液槽結構』及新型第M382473『使用奈米流體之吸收式冷凍空調裝置』等專利所示。該等專利具體運作時,首先,蒸發器100內之液態冷媒可對物件(如冰箱、房屋、建築物之房間、冷凍車廂或是冷凍櫃)之空間吸熱而被汽化為低壓冷媒蒸氣,此低壓冷媒蒸氣離開蒸發器後隨即進入至吸收器101中,且於吸收器101內則被工作流體(如氨水溶液)所吸收;另一方面,工作流體(如氨水溶液)經一溶液泵102輸送至保持在高壓高溫下的發生器103中,由於在發生器103內之高溫熱源的傳入熱能的情況下,使得冷媒(即氨蒸汽)可由工作流體(如氨水溶液)中被蒸發出來,且流至冷凝器104中以凝結形成液態冷媒,並進入至蒸發器100中;又一方面,由於發生器103內之工作流體中的稀氨水溶液則經減壓閥而再度回流到吸收器101中,於此,即可完成一次吸收式製冷循環的具體運作。
一般來說,吸收式製冷裝置主要是以熱源供應的方式來達到製冷的效果,因而有別於傳統採用電力驅動壓縮機之循環方式的製冷技術,雖然在有熱源可供利用的區域(如具地熱能源的溫泉區)或是熱源取得價格相對低廉的地區確實是非常適合採用吸收式製冷裝置,而且吸收式製冷裝置具有兼具節能、無噪音(系統中無壓縮機)、耐久(系統簡單)以及採用不會造成地球溫室效應之環保冷劑(無氟氯烷)等諸多特點;惟,在無熱源可供利用的地區使用吸收式製冷裝置時,則必須額外地耗費電能,於此方能使電熱片通電而對導熱流體進行加熱;或者是透過太陽能集熱器來對導熱流體進行加熱,於此,則會導致電能使用成本的增加;或是因建置太陽能集熱器而大幅增加製造成本的情事產生,因此,如何開發出一套除了可以降低電能耗費及製造等成本之外並可有效提升致冷效率與冷房效果的吸收式製冷技術實已成為相關技術領域業者所急欲解決與挑戰的技術課題。
依據所知,直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一種整合致冷晶片及吸收式製冷技術的專利或是論文被提出,而且基於相關產業的迫切需求之下,本發明創作人等乃經不斷的努力研發之下,終於研發出一套有別於習知技術概念的本發明。
本發明第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複合式製冷系統,主要是將致冷晶片所產生的廢熱導入至吸收式製冷裝置的發生器中,以對工作流體進行加熱,除了可以有效節省發生器所需熱源的產生成本支出之外,並可提供雙重的製冷效果,因而具有提升致冷效率與冷房效果及有效降低溫室效應等諸多特點。達成上述第一目的採用之技術手段,係包括吸收式製冷裝 置及致冷晶片。吸收式製冷裝置可對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一致冷效果。致冷晶片包含一位於空間內的致冷端面及一位於空間之外的致熱端面,用以將電能轉換為於致冷端面所產生的冷源,及於致熱端面所產生的廢熱源,並以冷源對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二致冷效果。其中,廢熱源係透過導熱手段將廢熱源傳導至吸收式製冷裝置的發生器中,以將發生器內之工作流體予以加熱,使工作流體中可分離出高壓冷媒蒸氣,並將高壓冷媒蒸氣輸送至吸收式製冷裝置之冷凝器進行冷凝。
本發明第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複合式製冷系統的應用裝置。達成上述第二目的採用之技術手段,係包括物件、吸收式製冷裝置及致冷晶片。吸收式製冷裝置可對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一致冷效果。致冷晶片包含一位於物件之空間內的致冷端面及一位於空間之外的致熱端面,用以將電能轉換為於致冷端面所產生的冷源,及於致熱端面所產生的廢熱源,並以冷源對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二致冷效果。其中,廢熱源係透過導熱手段將廢熱源傳導至吸收式製冷裝置的發生器中,以將發生器內之工作流體予以加熱,使工作流體中可分離出高壓冷媒蒸氣,並將高壓冷媒蒸氣輸送至吸收式製冷裝置之冷凝器進行冷凝。
10‧‧‧物件
11‧‧‧空間
20‧‧‧吸收式製冷裝置
21,103‧‧‧發生器
22,104‧‧‧冷凝器
23,100‧‧‧蒸發器
230‧‧‧蒸發段
24,101‧‧‧吸收器
25,102‧‧‧溶液泵
26‧‧‧減壓閥
27‧‧‧熱交換模組
28‧‧‧膨脹閥
30‧‧‧致冷晶片
31‧‧‧致冷端面
32‧‧‧致熱端面
40‧‧‧導熱手段
41‧‧‧導熱循環管路
42‧‧‧泵浦
50‧‧‧導冷手段
51‧‧‧導冷循環管路
52‧‧‧輸送裝置
圖1係本發明吸收式製冷裝置的實施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具體架構安裝於物件的實施意圖。
圖3係本發明致冷晶片的實施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致冷晶片的斷面剖視示意圖。
圖5係習知吸收式製冷裝置的實施示意圖。
為讓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發明整體的技術特徵與達成本發明目的之技術手段,玆以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加以詳細說明如后:
請配合參看圖1~3所示,為達成本發明第一目的之一種具體實施例,係包括吸收式製冷裝置20、致冷晶片30及導熱手段40等技術特徵。吸收式製冷裝置20用以對一空間11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一致冷效果。致冷晶片30包含一位於空間11內的致冷端面31及一位於空間11之外的致熱端面32,致冷晶片30用以將電能轉換為於致冷端面31所產生的冷源,及於致熱端面32所產生的廢熱源,並以冷源對物件10之空間11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二致冷效果。本發明主要部分在於,係將致熱端面32所產生的廢熱源透過一種導熱手段40傳導至吸收式製冷裝置20的發生器21中,於此,即可將發生器21內之工作流體(如氨水溶液)予以加熱,使工作流體可以分離出高壓冷媒蒸氣,並將此高壓冷媒蒸氣輸送至吸收式製冷裝置20的冷凝器22進行冷凝,以供後續部件的利用。
請配合參看圖1~3所示,為達成本發明第二目的之一種具體實施例,係包括物件10、吸收式製冷裝置20、致冷晶片30及導熱手段40等技術特徵。物件10(如冰箱、除濕機、房屋、建築物之房間、冷凍車廂或是冷凍櫃;但是不以此為限)內部具有一密閉的空間11。吸收式製冷裝置20用以對物件10之空間11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一致冷效果。致冷晶片30包含一位於該空間11內的致冷端面31及一位於空間11之外的致熱端面32,致冷晶片30用以將電能轉換為於致冷端面31所產生的冷源,及於致熱端面 32所產生的廢熱源,並以冷源對物件10之空間11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二致冷效果。本發明主要部分在於,係將致熱端面32所產生的廢熱源透過一種導熱手段40傳導至吸收式製冷裝置20的發生器21中,於此,即可將發生器21內之工作流體(如氨水溶液)予以加熱,使工作流體可以分離出高壓冷媒蒸氣,並將此高壓冷媒蒸氣輸送至吸收式製冷裝置20的冷凝器22進行冷凝,以供後續部件的利用。
請配合參看圖1~4所示為本發明導熱手段40的第一種應用實施例,係包含一導熱循環管路41、一導熱流體(如水;但不以此為限)及一泵浦42等技術特徵。此導熱循環管路41一部分段部繞經致冷晶片30的致熱端面32,而另一部分段部則繞經發生器21內。導熱流體係填置於導熱循環管路41內,使導熱流體於一部分段部時則吸收致熱端面32的廢熱源,導熱流體於另一部分段部時則以廢熱源對發生器21進行加熱。至於泵浦42則是用以將導熱流體於導熱循環管路41內做循環的輸送。
另於本發明導熱手段40之第二種應用實施例中,係包含一導熱循環管路41及一導熱體(如電熱絲;但不以此為限)等技術特徵。導熱循環管路41一部分段部繞經致冷晶片30的致熱端面32,另其一部分段部則繞經發生器21。導熱體(本圖式例未示)填置於導熱循環管路41內,導熱體於一部分段部時則吸收致熱端面32的廢熱源,導熱體於另一部分段部時則以廢熱源對發生器21進行加熱。
此外,於上述第一、第二種應用實施例中,為實現輸送廢熱源的過程中達到隔熱保溫的效果,上述導熱循環管路41可以是一種隔熱材料所製成,此隔熱材料可以是一種岩棉、玻璃纖維(FRP)、環保輕石、膨脹 玻化微珠、無機玻化微珠或是隔熱玻璃砂等材料製成。
具體的,請配合參看圖1所示之吸收式製冷裝置20更包含一蒸發器23及一吸收器24。蒸發器23之蒸發段230位於物件10之空間11內。冷凝器22之輸入端與發生器21連通,其輸出端則與蒸發器23之蒸發段230連通,冷凝器22用以將高壓冷媒蒸氣冷凝為液態冷媒。蒸發器23用以對空間11吸熱而將液態冷媒汽化為低壓冷媒蒸氣。吸收器24之輸入端與蒸發器23之輸出端連通,吸收器24之輸出端則與發生器21之輸入端連通,低壓冷媒蒸氣輸入至吸收器24後,則會被工作流體中之吸收劑吸收而流進工作流體中。另外,吸收器24之輸出端與發生器21之輸入端連通的管路設置一溶液泵25,用以將較濃之工作流體輸送至發生器21;另,吸收器24之第二輸入輸出端與發生器21之第二輸出端連通的管路設置一減壓閥26,於此,即可使發生器21內較稀之工作流體經減壓閥26的減壓作用而回流至吸收器24內。
具體來說,上述工作流體係為一種吸收劑溶液,此吸收劑溶液係為冷媒與吸收劑的混合溶液,此冷媒係為氨,而吸收劑則為水。
再者,必須陳明的是,圖1所示之吸收式製冷裝置20是一種應用於大型物件10的實施架構,在此架構中,吸收器24之輸出端與發生器21之輸入端連通的管路必須設置一個必須耗費電能的溶液泵25,於此,方能驅動工作流體而實現製冷的運作。相反的,本發明若是將吸收式製冷裝置20應用於小型物件10的實施架構中時,則可充分地利用高低位置的安排而以位能來取代必須耗費電能的溶液泵25,於此,即可有效實現節省電能的耗費之目的。
一般來說,請配合參看圖3所示之致冷晶片30是由N型與P型半導體相互排列所組成,除了包含半導體之外,在外層還有設置二個陶瓷片(即本發明所稱之致熱端面32與致冷端面31),而陶瓷片的效果主要是為了絕緣與讓導熱效果變佳,N材料有多餘的電子,呈負溫差電勢;而P型材料則有多餘的電洞,呈正溫差電勢,當電子從P型穿過結點至N型時,結點溫度降低而能量增加,增加的能量相當於結點消耗的能量;相反地,當電子從N至P型材料時,結點溫度就會升高,當輸入電流到致冷晶片30時,電流會透過半導體則會於一邊之致熱端面32產生熱源,並於另一邊之致冷端面31冷產生冷源效果。
具體而言,再請配合參看圖3、4所示的實施例,為提升冷房製冷效果之目的,本發明更包含一導冷循環管路51、一導冷流體(如水、氣體、空氣;但不以此為限)及一輸送裝置52(如泵浦或是風扇)等技術特徵。此導冷循環管路51一部分段部繞經致冷晶片30的致冷端面31,而另一部分段部則繞經物件10之空間111內。導冷流體係填置於導冷循環管路51內,使導冷流體於一部分段部時則吸收致冷端面31的冷源,導冷流體於另一部分段部則以冷源對物件10之空間11進行吸熱製冷。至於輸送裝置52則是用以將導冷流體於導冷循環管路51內做循環的輸送。
於具體的運作實施例中,當致冷晶片30通電時,則會於致冷端面31產生製冷的效果,並於致熱端面32產生廢熱源。由於致冷端面31位於物件10之空間11內,故可提供物件10之空間11的致冷效果;另一方面,致熱端面32所產生的廢熱源則透過導熱手段40傳導至吸收式製冷裝置20的發生器21中,於此,即可將發生器21內之工作流體(如氨水溶液) 予以加熱,使工作流體中可分離出高壓冷媒蒸氣,並將高壓冷媒蒸氣輸送至冷凝器22進行冷凝,於此即可將高壓冷媒蒸氣冷凝為液態冷媒;接著,由於蒸發器23之蒸發段230位於空間11內的緣故,所以蒸發段230內的液態冷媒可對物件10之空間11的空氣吸熱而將液態冷媒汽化為低壓冷媒蒸氣,於是得以對物件10之空間11提供製冷的效果;然後,此低壓冷媒蒸氣則會進入至吸收器24,接著,被工作流體中之吸收劑吸收而流進工作流體中;最後,溶液泵25則將較濃之工作流體輸送至發生器21進行加熱,然後使發生器21內較稀之工作流體經減壓閥26的減壓作用而回流至吸收器24內,於此,即可完成一次吸收式製冷循環的具體運作。
除此之外,請配合參看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冷凝器22與吸收器24各自設置一組熱交換模組27(如冷卻液管路、冷媒管路或是冷卻散熱水塔與管路之組合等),於此,即可有效提升冷凝器22與吸收器24的散熱效果。另外,請參看圖1所示,冷凝器22與蒸發器23之間連通的管路上設置一個膨脹閥28,用以釋放及降低液態冷媒的壓力,而可達到快速吸熱的效果。
藉由上述具體實施例的說明,本發明所提出的一種複合式製冷系統,確實可將致冷晶片的廢熱導入至吸收式製冷裝置的發生器中,以對工作流體進行加熱,除了可以有效節省發生器所需熱源的產生成本支出之外,並可提供雙重的製冷效果,因而具有提升致冷效率與冷房的效果以及有效降低溫室效應等諸多特點。
再者,必須補充說明的是,經實驗例的實作證明,習知吸收式製冷裝置必須運轉6小時,於此方能使室溫由攝氏30度降至攝氏8度的 冷房效果;反觀本發明僅需運轉4小時,即可達到使室溫由攝氏30度降至攝氏8度的冷房效果,可見,本發明確實是具備節省電能與提升製冷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可行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凡舉依據下列請求項所述之內容、特徵以及其精神而為之其他變化的等效實施,皆應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本發明所具體界定於請求項之結構特徵,未見於同類物品,且具實用性與進步性,已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請,謹請 鈞局依法核予專利,以維護本申請人合法之權益。

Claims (6)

  1. 一種複合式製冷系統,其包括:一吸收式製冷裝置,其用以對一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一致冷效果;一致冷晶片,其包含一位於該空間內的致冷端面及一位於該空間之外的致熱端面,該致冷晶片用以將電能轉換為於該致冷端面所產生的冷源,及於該致熱端面所產生的廢熱源,該冷源可對該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二致冷效果;其中,該致熱端面所產生之該廢熱源係透過一導熱手段傳導至該吸收式製冷裝置的一發生器中,以將該發生器內之工作流體予以加熱,使該工作流體中可分離出高壓冷媒蒸氣,並將該高壓冷媒蒸氣輸送至該吸收式製冷裝置之一冷凝器進行冷凝;其中,該吸收式製冷裝置更包含一蒸發器及一吸收器,該蒸發器之一蒸發段位於該空間內;該冷凝器之一輸入端與該發生器連通,該冷凝器用以將該高壓冷媒蒸氣冷凝為液態冷媒;該蒸發器之該蒸發段與該冷凝器之輸出端連通,該蒸發段用以對該空間吸熱而將該液態冷媒汽化為低壓冷媒蒸氣;該吸收器之輸入端與該蒸發器之輸出端連通,其輸出端與該發生器之輸入端連通,該低壓冷媒蒸氣輸入至該吸收器後,則被該工作流體中之吸收劑吸收而流進該工作流體之中;該吸收器之該輸出端與該發生器之輸入端連通的管路設置一溶液泵,用以將較濃之該工作流體輸送至該發生器;該吸收器之第二輸入輸出端與該發生器之第二輸出端連通的管路設置一減壓閥,用以使該發生器內較稀之該工作流體經該減壓閥的減壓作用而回流至該吸收器內;該冷凝器與該吸收器各自設置一組熱交換模組;該導熱手段包含一導熱循環管路、一導熱流體及一泵浦;該導熱循環管路一部分段部繞經該致冷晶片的該致熱端面,其另一部分段部則繞經該發生器內;該導熱流體置於該導熱循環管路內,該導熱流體於該一部分段部時則吸收該致熱端面的廢熱源,該導熱流體於該另一部分段部時則以該廢熱源對該發生器進行加熱;該泵浦用以將該導熱流體於該導熱循環管路內循環輸送;該導熱循環管路係為隔熱材料製成,該隔熱材料係選自岩棉、玻璃纖維(FRP)、環保輕石、膨脹玻化微珠、無機玻化微珠以及隔熱玻璃砂等材料的其中一種;一導冷循環管路,其一部分段部繞經該致冷晶片的該致冷端面,其另一部分段部則繞經該空間內;一導冷流體,其係填置於該導冷循環管路內,使該導冷流體於一部分段部時則吸收該致冷端面的冷源,該導冷流體於另一部分段部則以冷源對該空間進行吸熱製冷;及一輸送裝置,其用以將該導冷流體於該導冷循環管路內做循環的輸送。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製冷系統,其中,該工作流體係為吸收劑溶液,該吸收劑溶液係為冷媒與該吸收劑的混合溶液,該冷媒係為氨,該吸收劑係為水。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複合式製冷系統,其中,該空間係為一物件的密閉空間,該物件係選自冰箱、除濕機、建築物、冷凍車廂以及冷凍櫃的其中一種。
  4. 一種複合式製冷方法,其包括:提供一吸收式製冷裝置及一致冷晶片,其中該致冷晶片包含一致冷端面及一致熱端面;以該吸收式製冷裝置以對一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一致冷效果;及將該致冷晶片該致冷端面設於該空間內,並將該致熱端面設於該空間之外;及再以該致冷晶片將電能轉換為於該致冷端面所產生的冷源,及於該致熱端面所產生的廢熱源,該冷源可對該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二致冷效果;其中,該致熱端面所產生之該廢熱源係透過一導熱手段傳導至該吸收式製冷裝置的一發生器中,以將該發生器內之工作流體予以加熱,使該工作流體中可分離出高壓冷媒蒸氣,並將該高壓冷媒蒸氣輸送至該吸收式製冷裝置之一冷凝器進行冷凝;其中,該吸收式製冷裝置更包含一蒸發器及一吸收器,該蒸發器之一蒸發段位於該空間內;該冷凝器之一輸入端與該發生器連通,該冷凝器用以將該高壓冷媒蒸氣冷凝為液態冷媒;該蒸發器之該蒸發段與該冷凝器之輸出端連通,該蒸發段用以對該空間吸熱而將該液態冷媒汽化為低壓冷媒蒸氣;該吸收器之輸入端與該蒸發器之輸出端連通,其輸出端與該發生器之輸入端連通,該低壓冷媒蒸氣輸入至該吸收器後,則被該工作流體中之吸收劑吸收而流進該工作流體之中;該吸收器之該輸出端與該發生器之輸入端連通的管路設置一溶液泵,用以將較濃之該工作流體輸送至該發生器;該吸收器之第二輸入輸出端與該發生器之第二輸出端連通的管路設置一減壓閥,用以使該發生器內較稀之該工作流體經該減壓閥的減壓作用而回流至該吸收器內;該冷凝器與該吸收器各自設置一組熱交換模組;該導熱手段包含一導熱循環管路、一導熱流體及一泵浦;該導熱循環管路一部分段部繞經該致冷晶片的該致熱端面,其另一部分段部則繞經該發生器內;該導熱流體置於該導熱循環管路內,該導熱流體於該一部分段部時則吸收該致熱端面的廢熱源,該導熱流體於該另一部分段部時則以該廢熱源對該發生器進行加熱;該泵浦用以將該導熱流體於該導熱循環管路內循環輸送;該導熱循環管路係為隔熱材料製成,該隔熱材料係選自岩棉、玻璃纖維(FRP)、環保輕石、膨脹玻化微珠、無機玻化微珠以及隔熱玻璃砂等材料的其中一種;一導冷循環管路,其一部分段部繞經該致冷晶片的該致冷端面,其另一部分段部則繞經該空間內;一導冷流體,其係填置於該導冷循環管路內,使該導冷流體於一部分段部時則吸收該致冷端面的冷源,該導冷流體於另一部分段部則以冷源對該空間進行吸熱製冷;及一輸送裝置,其用以將該導冷流體於該導冷循環管路內做循環的輸送。
  5. 一種複合式製冷系統的應用裝置,其包括:至少一物件,其內部具有一密閉的空間;一吸收式製冷裝置,其用以對該物件之該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一致冷效果;及一致冷晶片,其包含一位於該空間內的致冷端面及一位於該空間之外的致熱端面,該致冷晶片用以將電能轉換為於該致冷端面所產生的冷源,及於該致熱端面所產生的廢熱源,並以該冷源對該物件之該空間的空氣吸熱而產生第二致冷效果;其中,該致熱端面所產生之該廢熱源係透過一導熱手段傳導至該吸收式製冷裝置的一發生器中,以將該發生器內之工作流體予以加熱,使該工作流體中可分離出高壓冷媒蒸氣,並將該高壓冷媒蒸氣輸送至該吸收式製冷裝置之一冷凝器進行冷凝;其中,該吸收式製冷裝置更包含一蒸發器及一吸收器,該蒸發器之一蒸發段位於該空間內;該冷凝器之一輸入端與該發生器連通,該冷凝器用以將該高壓冷媒蒸氣冷凝為液態冷媒;該蒸發器之該蒸發段與該冷凝器之輸出端連通,該蒸發段用以對該空間吸熱而將該液態冷媒汽化為低壓冷媒蒸氣;該吸收器之輸入端與該蒸發器之輸出端連通,其輸出端與該發生器之輸入端連通,該低壓冷媒蒸氣輸入至該吸收器後,則被該工作流體中之吸收劑吸收而流進該工作流體之中;該吸收器之該輸出端與該發生器之輸入端連通的管路設置一溶液泵,用以將較濃之該工作流體輸送至該發生器;該吸收器之第二輸入輸出端與該發生器之第二輸出端連通的管路設置一減壓閥,用以使該發生器內較稀之該工作流體經該減壓閥的減壓作用而回流至該吸收器內;該冷凝器與該吸收器各自設置一組熱交換模組;該導熱手段包含一導熱循環管路、一導熱流體及一泵浦;該導熱循環管路一部分段部繞經該致冷晶片的該致熱端面,其另一部分段部則繞經該發生器內;該導熱流體置於該導熱循環管路內,該導熱流體於該一部分段部時則吸收該致熱端面的廢熱源,該導熱流體於該另一部分段部時則以該廢熱源對該發生器進行加熱;該泵浦用以將該導熱流體於該導熱循環管路內循環輸送;該導熱循環管路係為隔熱材料製成,該隔熱材料係選自岩棉、玻璃纖維(FRP)、環保輕石、膨脹玻化微珠、無機玻化微珠以及隔熱玻璃砂等材料的其中一種;一導冷循環管路,其一部分段部繞經該致冷晶片的該致冷端面,其另一部分段部則繞經該空間內;一導冷流體,其係填置於該導冷循環管路內,使該導冷流體於一部分段部時則吸收該致冷端面的冷源,該導冷流體於另一部分段部則以冷源對該空間進行吸熱製冷;及一輸送裝置,其用以將該導冷流體於該導冷循環管路內做循環的輸送。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複合式製冷系統的應用裝置,其中,該物件係選自冰箱、除濕機、建築物、冷凍車廂以及冷凍櫃的其中一種。
TW106118253A 2017-06-02 2017-06-02 Composit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lication device thereof TWI633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8253A TWI633262B (zh) 2017-06-02 2017-06-02 Composit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lication devic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8253A TWI633262B (zh) 2017-06-02 2017-06-02 Composit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lication device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3262B true TWI633262B (zh) 2018-08-21
TW201903339A TW201903339A (zh) 2019-01-16

Family

ID=63960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8253A TWI633262B (zh) 2017-06-02 2017-06-02 Composit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lication device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326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4966A1 (en) * 2010-09-30 2012-04-05 Thermotek, Inc. Maximizing thermal properties of a thermoelectric cooler
CN105264040A (zh) * 2013-05-28 2016-01-20 徐延杰 包括双重制冷剂和液体工作流体的制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4966A1 (en) * 2010-09-30 2012-04-05 Thermotek, Inc. Maximizing thermal properties of a thermoelectric cooler
CN105264040A (zh) * 2013-05-28 2016-01-20 徐延杰 包括双重制冷剂和液体工作流体的制冷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3339A (zh)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8620B (zh) 一种复合型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
TWI468629B (zh) Air Energy Energy Saving Air Conditioning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3411347A (zh) 耦合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
CN202521938U (zh) 热泵系统及干燥系统
CN108919927B (zh) 一种服务器芯片冷却系统
CN102721224A (zh) 一种带有自发电的压缩冷凝制冷系统
US10072851B1 (en) Building-integrated solar energy system
JP2011245413A5 (zh)
CN211526570U (zh) 一种室外机以及复合热泵系统
JP2011099640A (ja) ハイブリッドヒートポンプ
CN204593941U (zh) 一种双效吸收式汽车空调
CN109682115A (zh) 太阳能-半导体驱动的扩散吸收式混合制冷装置
CN203501532U (zh) 耦合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
TWI633262B (zh) Composit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lication device thereof
CN115111802B (zh) 一种耦合压缩与吸收式高温热泵系统及其方法
CN203413886U (zh) 热管辅助动力节能空调
CN202885331U (zh) 一种内置发电装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Sarbu et al. Solar refrigerating systems
CN102748894A (zh) 一种内置发电装置的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7299605U (zh) 一种加热式制冷循环装置
CN202521939U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干燥系统
KR101166154B1 (ko) 냉매터빈발전기를 이용한 이원냉동사이클 히트펌프
CN104776634A (zh) 一种双效吸收式汽车空调
CN205448418U (zh) 一种新型高效换热的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10953654A (zh) 一种室外机以及复合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