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2900B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22900B TWI622900B TW106131078A TW106131078A TWI622900B TW I622900 B TWI622900 B TW I622900B TW 106131078 A TW106131078 A TW 106131078A TW 106131078 A TW106131078 A TW 106131078A TW I622900 B TWI622900 B TW I62290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portable electronic
- event
- squeeze
- sens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及一邊緣感測器。邊緣感測器設置於相鄰主體之一邊緣的位置。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可攜式電子裝置偵測到一週邊裝置之一插入事件或一拔出事件時,忽略由邊緣感測器感測之一擠壓事件。擠壓事件係在由邊緣感測器感測於一第一時段期間發生之一擠壓動作時產生。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在第一時段期間發生。或者,擠壓動作在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發生之後的一第二時段中開始。
Description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且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邊緣感測器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目前,像是行動電話等具有觸控顯示螢幕的傳統可攜式電子裝置,其觸控顯示螢幕用以顯示影像或感測觸控動作。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根據觸控動作執行對應的功能操作。
本揭露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一種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及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根據本揭露之一概念,提供一種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及一邊緣感測器。邊緣感測器設置於相鄰主體之一邊緣的位置。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可攜式電子裝置偵測到一週邊裝置之一插入事件或一拔出事件時,忽略由邊緣感測器感測之一擠壓事件。擠壓事件係在由邊緣感測器感測於一第一時段期間發生之一擠壓動作時產生。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在第一時段期間發生。或者,擠壓動作在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發生之後的一第二時段中開始。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概念,提供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用以儲存一或多個程式。在該一或多個程式係載入一電腦且執行時,該一或多個程式致使一處理器執行如上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
根據本揭露之又另一概念,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一處理器以及一邊緣感測器。邊緣感測器電性耦接處理器並設置於相鄰主體之一邊緣的位置。當可攜式電子裝置偵測到一週邊裝置之一插入事件或一拔出事件時,處理器忽略由邊緣感測器感測之一擠壓事件。擠壓事件係在由邊緣感測器感測於一第一時段期間發生之一擠壓動作時產生。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在第一時段期間發生。或者,擠壓動作在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發生之後的一第二時段中開始。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下述揭露於說明書中之實施例可為個別的實施例,或可根據實際需求結合以形成其他實施例。
第1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方塊圖。第2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示意圖。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主體103、處理器102、第一感測器104、第二感測器106、及顯示單元108。處理器102電性耦接第一感測器104、第二感測器106及顯示單元108。第一感測器104或第二感測器106包括設置在相鄰於主體103之邊緣的邊緣感測器40。於一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第一感測器104與第二感測器106各包括邊緣感測器40。顯示單元108包括觸控顯示螢幕109,設置於主體103上。舉例來說,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側S1、第二側S2、第三側S3、及第四側S4。第一側S1及第二側S2為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短側,及第三側S3及第四側S4為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長側。第一感測器104及第二感測器106舉例為壓力感測器、電阻感測器、光學感測器或超音波感測器。邊緣感測器40可由壓力感測器及觸控感測器之至少一者或其他類型感測器實現。基於本發明之實際需求,第一感測器104或第二感測器106亦可設置於電子設備之至少一短側上,而不以此為限。
處理器102包括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s),控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整體操作。在特定實施例中,處理器102藉由執行儲存於記憶體(未繪示)中之軟體或韌體來達成此部份。處理器102可為或可包括一或多個可程式通用或專用微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DSPs)、可程式控制器、特定應用積體電路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s)、可程式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PLDs)、或類似物、或此些裝置之組合。
觸控顯示螢幕109可包括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電漿顯示器、真空螢光顯示器、發光二極體 (light-emitting diode,LED)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及/或其他適合形式之顯示器,裝配以顯示使用者介面。
第一感測器104及第二感測器106設置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第三側103及第四側S4上。第一感測器104及第二感測器106各包括數個感測元件,排列成一線。使用者可通過觸控、按壓(pressing)、滑動、撥動(flipping)、或擠壓(squeezing)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至少一長側,來觸發第一感測器104或/及第二感測器106輸出對應訊號。當使用者觸發第一感測器104或/及第二感測器106時,處理器102根據第一感測器104或/及第二感測器106之感測元件的輸出訊號來決定施加在感測元件之力,以及根據使用者所觸發之感測元件的位置,決定出施加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長側上之力的位置。使用者的觸發動作包括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例如為同時按壓第一感測器104及第二感測器106)、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長側上滑動、按壓、及邊緣撥動。
參照表1-1、1-2及1-3,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對應操作根據使用者動作及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狀態執行。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狀態 使用 者動作 </td><td> 螢幕關閉(A) </td><td> 螢幕開啟(通用(Global)) (B) </td><td> 相機(C) </td><td> 影片(D) </td></tr><tr><td> 撥動邊緣(1)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r><tr><td> 擠壓(2) </td><td> 無 </td><td> 無 </td><td> 拍照/錄影 </td><td> 暫停/播放 </td></tr><tr><td> 長擠壓(3) </td><td> 錄音/記事 </td><td> 錄音/記事 </td><td> 錄音/記事 </td><td> 錄音/記事 </td></tr><tr><td> 雙擠壓(4) </td><td> 啟動相機 </td><td> 啟動相機 </td><td> 無 </td><td> 啟動相機 </td></tr><tr><td> 滑動(5) </td><td> 無 </td><td> 捲動 </td><td> 亮度及縮放 </td><td> 亮度及進度條 </td></tr><tr><td> 滑動雙側(6) </td><td> 螢幕擷取 </td><td> 螢幕擷取 </td><td> 螢幕擷取 </td><td> 螢幕擷取 </td></tr><tr><td> 按壓音量位置(7) </td><td> 音量 </td><td> 音量 </td><td> 音量 </td><td> 音量 </td></tr><tr><td> 握持及快速滑動(8)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r><tr><td> 於橫向模式中按壓左/右側(9)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r></TBODY></TABLE>表1-1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狀態 使用 者動作 </td><td> 音樂(E) </td><td> 遊戲(F) </td><td> 通話中(G) </td><td> 鬧鐘/警報(H) </td></tr><tr><td> 撥動邊緣(1)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r><tr><td> 擠壓(2) </td><td> 暫停/播放 </td><td> 暫停/播放 </td><td> 無 </td><td> 延遲(Snooze) </td></tr><tr><td> 長擠壓(3) </td><td> 錄音/記事 </td><td> 錄音/記事 </td><td> 結束通話 </td><td> 解除 </td></tr><tr><td> 雙擠壓(4) </td><td> 啟動相機 </td><td> 啟動相機 </td><td> 啟動相機 </td><td> 啟動相機 </td></tr><tr><td> 滑動(5) </td><td> 亮度及進度條 </td><td> 關閉提醒及 DND </td><td> 無 </td><td> 無 </td></tr><tr><td> 滑動雙側(6) </td><td> 螢幕擷取 </td><td> 螢幕擷取 </td><td> 螢幕擷取 </td><td> 螢幕擷取 </td></tr><tr><td> 按壓音量位置(7) </td><td> 音量 </td><td> 音量 </td><td> 音量 </td><td> 音量 </td></tr><tr><td> 握持及快速滑動(8)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r><tr><td> 於橫向模式中按壓左/右側 (9) </td><td> 無 </td><td> 螢幕記錄工具 </td><td> 無 </td><td> 無 </td></tr></TBODY></TABLE>表1-2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狀態 使用 者動作 </td><td> 來電(I) </td><td> 利用IME進行IM/訊息(J) </td><td> 不利用IME進行IM/訊息 (K) </td><td> 網路/相片 (L) </td></tr><tr><td> 撥動邊緣(1)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d> 邊緣感測面板 </td></tr><tr><td> 擠壓(2) </td><td> 接聽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r><tr><td> 長擠壓(3) </td><td> 拒絕 </td><td> 語音輸入 </td><td> 記錄及傳送語音訊息 </td><td> 錄音/記事 </td></tr><tr><td> 雙擠壓(4) </td><td> 啟動相機 </td><td> 啟動相機 </td><td> 啟動相機 </td><td> 啟動相機 </td></tr><tr><td> 滑動(5)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d> 捲動 </td></tr><tr><td> 滑動雙側(6) </td><td> 螢幕擷取 </td><td> 螢幕擷取 </td><td> 螢幕擷取 </td><td> 螢幕擷取 </td></tr><tr><td> 按壓音量位置(7) </td><td> 音量 </td><td> 音量 </td><td> 音量 </td><td> 音量 </td></tr><tr><td> 握持及快速滑動(8)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d> 開啟閃光燈 </td></tr><tr><td> 在橫向模式壓抵左/右側(9)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r></TBODY></TABLE>表1-3
當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不同狀態中撥動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邊緣(使用者動作1)時,執行對應操作。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螢幕開啟/關閉(狀態B/A)、相機啟動(狀態C)、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聆聽音樂(狀態E)、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上玩遊戲(狀態F)、使用者在通話中(狀態G)、鬧鐘/警報響起(狀態H)、使用者有來電(狀態I)、使用者利用輸入法編輯器(input method editor,IME)撰寫即時訊息(Instant Message,IM)/訊息(狀態J)、使用者不利用IME撰寫IM/訊息(狀態K)、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撥動邊緣,以觸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顯示邊緣感測面板於觸控顯示螢幕109上。參照第3圖,第3圖繪示當使用者撥動邊緣時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示意圖。使用者動作「撥動邊緣」表示,當使用者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時,使用者手指(舉例為拇指)觸碰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一長側,且沿方向D1由背蓋101往螢幕移動。基於所述使用者動作「撥動邊緣」,觸發第一感測器104或第二感測器106的至少一感測元件輸出對應的感測訊號及觸控顯示螢幕109之邊緣輸出對應的觸控訊號。因此,於特定時段內,處理器102可接收到所述感測訊號與觸控訊號,並據以決定所述使用者動作為「撥動邊緣」。參照第4A圖及第4B圖,是本發明實施例之邊緣感測面板之示意圖。邊緣感測面板包括第一顯示區域110及第二顯示區域112。第一顯示區域110及第二顯示區域112顯示於觸控顯示螢幕109上,且靠近長側S3及S4。第一顯示區域110及第二顯示區域112顯示捷徑圖式114及資訊116,使得使用者可輕易地觸碰捷徑圖式114及資訊116。捷徑圖式114對應於應用程式,舉例為「Instagram」、「Facebook」或「Line」。當使用者觸碰捷徑圖式114時,開啟對應應用程式。資訊116包括圖像、天氣或新聞,但不以此為限。於一實施例中,當使用者以左手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及使用左拇指在第三側S3上之邊緣撥動時,觸控顯示螢幕109顯示邊緣感測面板。在邊緣感測面板中,捷徑圖式114顯示於第一顯示區域110中,且資訊116顯示於第二顯示區域112中(如第4A圖所示)。當使用者以右手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及使用右拇指在第四側S4上之邊緣撥動時,觸控顯示螢幕109顯示邊緣感測面板。於邊緣感測面板中,資訊116顯示於第一顯示區域110中,及捷徑圖式114顯示於第二顯示區域112中(如第4B圖所示)。於一實施例中,一指示器顯示於多個捷徑圖式114之其中一者或任何資訊116上。使用者可藉由滑動及按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長側來移動指示器,並選擇及執行多個捷徑圖式114之其中一者或顯示一資訊116。
根據由第一感測器104與第二感測器106感側到的至少一手指位置與手掌位置,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識別出是右手或左手正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具體而言,當感測器感測到(具有較小面積的)點狀觸碰點,處理器102決定點狀觸碰點為手指觸碰,且點狀觸碰點的位置為手指位置。當感測器感側到(具有較大面積的)片狀觸碰點,處理器102決定片狀觸碰點為手掌觸碰,且片狀觸碰點的位置為手掌位置。因此根據手掌位置,處理器102可決定出位於片狀觸碰點上方之點狀觸碰點,即為拇指位置。
依據使用者的握持手勢,處理器102可對應控制觸控顯示螢幕109顯示鍵盤影像的位置,以便利使用者之操作。舉例來說,當使用者使用右手(其手指位置在第三側S3上且手掌位置在第四側S4上)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時, 觸控顯示螢幕109顯示鍵盤影像在鄰近第四側S4的區域中,如第29圖所示,以靠近使用者的右拇指。相反地,當使用者使用左手(其手指位置在第四側S4上且手掌位置在第三側S3上)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時, 觸控顯示螢幕109顯示鍵盤影像在鄰近第三側S3的區域中,如第30圖所示,以靠近使用者的左拇指。如此,使用者能夠輕易且精確地以拇指敲擊鍵盤。
當使用者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不同狀態中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使用者動作2)時,執行對應操作。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相機啟動(狀態C)時,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拍照或錄影。當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聆聽音樂(狀態E)、或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上玩遊戲(狀態F)時,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暫停/播放影片、音樂或遊戲。當鬧鐘/警報響起(狀態H)時,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延遲鬧鐘/警報。當使用者有來電(狀態I)時,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接聽來電。參照第5圖,是當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時之示意圖。使用者動作「擠壓」表示,當使用者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時,指用者以手指或手牢牢地按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相對兩長側。當第一感測器104及第二感測器106之感測元件輸出訊號的訊號位準同時超過一力閥值時,處理器102決定使用者動作為「擠壓」。
當使用者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不同狀態中長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使用者動作3)時,執行對應操作。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螢幕開啟/關閉(狀態B/A)、相機啟動(狀態C)、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聆聽音樂(狀態E)、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上玩遊戲(狀態F)、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長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藉由聲音或打字來記事。當使用者在通話中(狀態G)時,使用者長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結束通話。當鬧鐘/警報響起(狀態H)時,使用者長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解除鬧鐘/警報。當使用者有來電(狀態I)時,使用者長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拒絕來電。當使用者利用IME撰寫IM/訊息(狀態K)時,使用者長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進行語音輸入。當使用者不利用IME撰寫IM/訊息(狀態L)時,使用者長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記錄且傳送語音訊息。使用者動作「長擠壓」表示,使用者持續擠壓第一感測器104及第二感測器106一段時間(大於一時間閥值)。舉例來說,當使用者持續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時間大於3秒時, 處理器102決定使用者動作為「長擠壓」。
當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不同狀態中雙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使用者動作4)時,執行對應操作。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螢幕開啟/關閉(狀態B/A)、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聆聽音樂(狀態E)、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上玩遊戲(狀態F)、 使用者有來電(狀態G)、鬧鐘/警報響起(狀態H)、使用者利用或不利用IME撰寫IM/訊息(狀態J或K)、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雙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以啟動相機。使用者動作「雙擠壓」表示,使用者在一時間間隔內連續擠壓第一感測器104及第二感測器106兩次。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在兩秒內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兩次時,處理器102決定使用者動作為「雙擠壓」。於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動作「雙擠壓」之對應操作可客製化。也就是說,使用者可重新設定對應操作。舉例來說,對應操作「開啟相機」重新設定成「開啟喜愛的應用程式(apps)」。
當使用者的手指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不同狀態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一長側上滑動(使用者動作5)時,執行對應操作。對應於使用者之滑動動作,第一感測器104或第二感測器106之多個感測元件於特定時段內連續且相繼輸出感測訊號,處理器102據所述感測訊號以決定使用者動作為「滑動」。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螢幕開啟(狀態B),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一長側上滑動,以捲動顯示於觸控顯示螢幕109上之頁面/內容。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相機啟動(狀態C)時,使用者手指以橫向模式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並於上側(第三側S3)滑動以調整亮度,或在下側(第四側S4)滑動以縮放觸控顯示螢幕109的顯示畫面。當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時,使用者手指以橫向模式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並於上側(第三側S3)滑動以調整亮度,或在下側(第四側S4)滑動以調整進度條。當使用者聆聽音樂(狀態E)時,使用者手指在第三側S3或第四側S4上滑動,以調整進度條。當使用者玩遊戲(狀態F)時,使用者以橫向模式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並於上側(第三側S3)滑動以關閉提醒及開啟勿擾模式(do not disturb,DND)。參照第6圖,是當使用者手指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一長側上滑動時之示意圖。使用者動作「滑動」表示當使用者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時,使用者使用一手指觸碰其一長側並沿長側移動手指。
當使用者手指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不同狀態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兩長側上滑動(使用者動作6)時,執行對應操作。對應於使用者之滑動動作,第一感測器104及第二感測器106之感測元件於特定時段內連續且相繼輸出之感測訊號,處理器102據所述感測訊號以決定使用者動作。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螢幕開啟/關閉(狀態B/A)、相機啟動(狀態C)、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聆聽音樂(狀態E)、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上玩遊戲(狀態F)、使用者在通話中(狀態G)、鬧鐘/警報響起(狀態H)、使用者有來電(狀態I)、使用者利用或不利用IME撰寫IM/訊息(狀態J或K)、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手指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兩長側上滑動,以擷取觸控顯示螢幕109的顯示畫面(螢幕擷取)。參照第7圖,是當使用者手指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兩長側上滑動時之示意圖。使用者動作「滑動兩側」表示,當使用者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時,使用者使用至少兩手指觸碰兩長側並沿著兩長側同時移動手指。
當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不同狀態中按壓音量位置(使用者動作7)時,執行對應操作。音量位置為在長側上之特定位置。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螢幕開啟/關閉(狀態E)、相機啟動(狀態C)、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聆聽音樂(狀態E)、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上玩遊戲(狀態F)、使用者在通話中(狀態G)、鬧鐘/警報響起(狀態H)、使用者有來電(狀態I)、使用者利用或不利用IME撰寫IM/訊息(狀態J或K)、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按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一長側之音量位置,以調整音量。舉例來說,使用者可按壓音量位置的第一部分(例如鄰近第一側S1的一長側的上方部分)以提高音量,或使用者可按壓相對於第一部分之第二部分(例如鄰近第二側S2的一長側的下方部分)以降低音量。
當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不同狀態中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且手觸碰第三側S3與第四側S4時,手指在其中一側上快速滑動(使用者動作8)時,執行對應操作。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螢幕開啟/關閉(狀態B/A)、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聆聽音樂(狀態E)、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上玩遊戲(狀態F)、使用者在通話中(狀態G)、鬧鐘/警報響起(狀態H)、使用者有來電(狀態I)、使用者利用或不利用IME撰寫IM/訊息(狀態J或K)、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且手指在其一長側上快速滑動,以開啟/關閉閃光燈。參照第8圖,是當使用者手指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一長側上快速滑動時之示意圖。使用者動作「快速滑動」表示使用者手指於一預定期間內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一長側上快速滑動一距離(大於一距離閥值)。舉例來說,於預定期間內,當使用者手指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一長側之上滑動超過5公分時,處理器102決定使用者動作為「快速滑動」。於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動作「快速滑動」之對應操作可客製化。也就是說,使用者可重新設定對應操作。舉例來說,對應操作「開啟/關閉閃光燈」重新設定成「開啟靜音/DND模式」、「開啟飛航模式」、或「開啟Wi-Fi熱點」。
當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不同狀態中於橫向模式中在其一長側之左及右部上按壓(使用者動作9)時,執行對應操作。舉例來說,當使用者於橫向模式中之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上玩遊戲(狀態F)時,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一長側 (舉例為側S3)之左及右部上同時按壓,以開啟螢幕記錄工具。參照第9圖,是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於橫向模式中同時按壓其一長側之左部及右部時之示意圖。螢幕記錄工具118為遊戲之控制界面。
在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期間,使用者可能無法維持恆定的施力水平,故使用者的施力曲線會呈現或高或低的抖動曲線狀態。因此,於另一實施例中,針對擠壓及釋放將設定不同的比較閥值,以改善辨識擠壓動作的成功率。舉例來說,參照第10圖,擠壓閥值TH1用以輔助決定擠壓動作是否開始,釋放閥值TH2用以輔助決定擠壓動作是否結束,其中TH2小於TH1。
擠壓閥值TH1可經由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擠壓設定程序期間測試使用者之擠壓力來設定。釋放閥值TH2可根據擠壓閥值TH1設定。
擠壓設定程序可包括請求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數次,並通過感測元件偵測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時之測試壓力F1,處理器102以根據測試壓力F1決定設定壓力F2為擠壓閥值TH1。
設定壓力F2可為測試壓力F1之百分位值(percentile value)。舉例來說,於一實施例中,測試壓力F1可為100、150、及200(壓力單位),及根據最小值100(壓力單位)及最大值200(壓力單位)計算之設定壓力F2(或擠壓閥值TH1)為75th百分位值之175(壓力單位)。本揭露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中,舉例來說,測試壓力F1可為100、150、及200(壓力單位),及設定壓力F2(或擠壓閥值TH1)為150(壓力單位),150(壓力單位)為此三個測試壓力F1之平均值。
於一實施例中,二或多個設定壓力F2可透過擠壓設定程序設定。設定壓力F2可依序分類(舉例為對應於100、150、200(壓力單位)之尺寸順序)成使用者介面中之數個圖式,及此二或多個設定壓力F2之其中一者(舉例為150(壓力單位))可由使用者選擇來作為擠壓閥值TH1。接著,如果使用者認為作為擠壓閥值TH1之此一設定壓力F2(舉例為150(壓力單位))不符合實際需求時,使用者可設定此二或多個設定壓力F2之另一者作為擠壓閥值TH1。舉例來說,當使用者認為150(壓力單位)太高時,使用者可重新設定低於150(壓力單位)之100(壓力單位)作為擠壓閥值TH1;或者當使用者認為150(壓力單位)太低時,使用者可重新設定高於150(壓力單位)之200(壓力單位)作為擠壓閥值TH1。
處理器102可根據擠壓閥值TH1決定釋放閥值TH2。於一實施例中,釋放閥值TH2可為擠壓閥值TH1之特定比(小於100%)。舉例來說,釋放閥值TH2為75%的擠壓閥值TH1。舉例來說,假設擠壓閥值TH1為175(壓力單位)時,釋放閥值TH2為131.25(壓力單位)。
在設定TH1及TH2後,當開始於時間點TM1之按壓動作之壓力於時間點TM2達到擠壓閥值TH1時,處理器102決定擠壓動作開始。反之,當開始於時間點TM1之按壓動作之壓力沒有達到擠壓閥值TH1時,處理器102不會識別出擠壓動作的開始。舉例來說,沒有達到擠壓閥值之按壓動作可包括使用者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上之常態握持動作,如此處理器102將不觸發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執行對應的功能操作,即處理器102識別擠壓動作為無效擠壓事件,故不執行相應預設功能。在壓力達到擠壓閥值TH1之後且低於釋放閥值TH2時,處理器102決定使用者之擠壓動作結束,即處理器102識別擠壓動作為有效的擠壓事件,故執行相應的預設功能。
處理器102決定時段PT1(到達擠壓閥值TH1時的時間點TM2及下達釋放閥值TH2時的時間點TM3間的區間)作為擠壓動作之時段。相較於時間閥值,處理器102依據時段PT1可決定擠壓動作為長擠壓動作或短擠壓動作。於一實施例中,當時段PT1小於或等於時間閥值0.7秒時,擠壓動作決定為短擠壓動作。當時段PT1大於時間閥值0.7秒時,擠壓動作決定為長擠壓動作。
根據擠壓動作(長擠壓動作或短擠壓動作),處理器102可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功能操作。對應於感應之短/長擠壓動作的功能動作可由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執行。於另一實施例中,只有長擠壓動作將啟動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特定功能動作,而忽略短擠壓動作。
於另一實施例中,依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實際操作情況,處理器102可動態調整擠壓閥值TH1及釋放閥值TH2的數值。舉例來說,如果二或多個擠壓動作由使用者於短時間間隔內執行,舉例為快速及持續執行相片擷取功能時,則在第一個擠壓動作後的至少一接續擠壓動作可根據擠壓閥值TH1’及釋放閥值TH2’決定,擠壓閥值TH1’及釋放閥值TH2’分別根據擠壓閥值TH1及釋放閥值TH2來調整以取得,且分別小於擠壓閥值TH1及釋放閥值TH2。舉例來說,TH1’=0.95*(TH1)且TH2’=0.95*(TH2)。然而,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如第11圖中所示,於一實施例中,如果第一及第二個擠壓動作間的時間間隔短於特定值,且所述時間間隔例如為,第二個擠壓動作之時間點TM5及第一個擠壓動作之時間點TM3間的時段PT2,則第二個擠壓動作可由擠壓閥值TH1’及釋放閥值TH2’決定。類似地,如果第二及第三擠壓動作間的時間間隔短於特定值,則第三個擠壓動作可由另一閥值TH1’’及TH2’’(未繪示)決定,閥值TH1’’及TH2’’係分別根據閥值TH1’及TH2’ 來調整以取得,且分別小於閥值TH1’及TH2’。舉例來說,TH1’’=0.95*(TH1’)及TH2’’=0.95*(TH2’)。反之,如果第二及第三擠壓動作間的時間間隔大於特定值,則第三個擠壓動作可由閥值TH1及TH2決定。
於另一實施例中,擠壓閥值可動態地調整。有別於從設定程序取得之擠壓閥值TH1,擠壓閥值可根據使用者的經常擠壓動作以動態調整,而非依設定取得。舉例來說,由擠壓曲線及擠壓閥值TH1定義之區域A(第12圖)之平均值係與固定特定值相較。舉例來說,區域A之平均值為區域A除以區域A之時段得出之壓力單位值。當區域A之平均值小於固定特定值時,動態調整擠壓閥值以低於原本的擠壓閥值TH1,且接續的擠壓動作根據調整後的擠壓閥值決定。類似地,當區域A之平均值大於固定特定值時,動態調整擠壓閥值以高於原本的擠壓閥值TH1,且接續的擠壓動作根據調整後的擠壓閥值決定。擠壓閥值的動態調整方式並不限定於上述的決定方法,而可根據其他的統計方式判定。
於一實施例中,判斷為非常態擠壓動作所得出之曲線係不考慮用來動態調整擠壓閥值。舉例來說,判斷係根據對應於區域A之曲線的頂點之曲率值,或接近曲線之頂點之部份的斜率值進行。當曲率值或斜率值係小於一固定特定值時,擠壓動作係決定為非常態動作,故從此擠壓動作所取得之資料係不考慮用於動態調整擠壓閥值。
在按壓動作期間之壓力可繪示成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觸控顯示螢幕109的視覺影像。於一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螢幕109開始顯示初始視覺影像(第13A圖),對應於特定固定壓力TH3,如第15圖中所示。特定壓力TH3係低於任何一個閥值(例如是TH1、TH1’、TH1’’等、TH2、TH2’、TH2’’等),用以決定擠壓動作是否執行。特定壓力TH3可為固定預定值,而無需考慮由使用者執行設定程序。在成功之擠壓過程中,當壓力從特定壓力TH3增加時,視覺影像逐漸地依序改變成如第13B圖至第13G圖中所示之影像,且於壓力達到閥值TH1時更改變成如第13H圖至第13I圖所示之影像,用以表示有效擠壓動作係執行以執行預設功能。在不成功之擠壓過程中,舉例來說,當壓力從特定壓力TH3增加時,視覺影像逐漸地依序改變成如第13B圖至第13G圖中所示之影像,且當壓力從對應於第13D圖之時間點不久之後的時間點消失時,更依序改變成如第14A圖至第14D圖中所示之逐漸消失的影像,其表示沒有執行有效擠壓動作,故不執行對應預設功能。
參照第16圖,根據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之邊緣感測器40感測之按壓動作,禁能觸控顯示螢幕109中之特定區域的觸控功能。舉例來說,當處理器102經由第一感測器104及/或第二感測器104決定按壓動作(或擠壓動作)之力高於預設值(舉例為閥值TH1)時,禁能區域60之觸控功能,而觸控顯示螢幕109之顯示功能仍可作用。當按壓動作(或擠壓動作)之力小於預設值(舉例為閥值TH2)時,處理器102恢復區域60之觸控功能。換句話說,區域60的觸控功能在對應閥值TH1之時間點與對應閥值TH2之時間點間的時段期間被禁能,並在對應閥值TH2之時間點後恢復。於一實施例中,區域60之觸控功能在時段PT1中禁能,繪示於第10圖中。於一實施例中,對應於逐漸增加之壓力之情況下,可增加被禁能之區域60的面積,即從觸控顯示螢幕109之邊緣逐漸地朝向觸控顯示螢幕109之中心延伸而增加。也就是說,區域60之寬度W可在第一感測器104及/或第二感測器104感測之壓力增加時增加。於另一實施例中,當處理器102決定按壓動作(或擠壓動作)之力高於預定值(舉例為閥值TH1)時,可禁能整個觸控顯示螢幕109之觸控功能。
於一實施例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偵測到週邊裝置之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時,忽略由邊緣感測器感應之擠壓事件。擠壓事件可在由邊緣感測器感測於第一時段期間發生之擠壓動作時產生。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係在第一時段期間發生。擠壓動作可在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發生後的第二時段中開始。
參照第17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200之方塊圖。可攜式電子裝置200更包括偵測單元233,其例如為USB、耳機或其他接口偵測電路,用以偵測硬體元件的插入及拔出。處理器102電性耦接第一感測器104、第二感測器106、顯示單元108及偵測單元233。
舉例來說,參照第18圖,於一實施例中,當週邊裝置117(舉例為USB裝置)舉例為耳機、照明裝置、電扇、或隨身碟等,且偵測單元233在時段PT1期間之時間點TM4偵測到週邊裝置117插入可攜式電子裝置200或從可攜式電子裝置200拔出時,由邊緣感測器感測到之擠壓動作將被處理器102忽略,例如邊緣感測器40被處理器102禁能,或對應於感測到之(短/長)擠壓事件之功能動作係由可攜式電子裝置200取消(不執行)。
於一實施例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200於時間點TM4偵測到週邊裝置117之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時,邊緣感測器40係從時間點TM4開始之一時段禁能,此時段舉例為時間點TM4及時間點TM3之間,或時間點TM4及晚於時間點TM3之時間點之間。
舉例來說,週邊裝置117之USB驅動器可在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發生時通知感測器中樞(sensor hub),且對應於由邊緣感測器40感測之功能動作不被可攜式電子裝置200啟動。也就是說,忽略在時間點TM4附近發生的擠壓動作。於一實施例中,在時間點TM4後之一特定時間間隔內之擠壓動作係被忽略。舉例來說,在時間點TM4及時間點TM3之時段期間的擠壓動作被忽略。在時間點TM4及時間點TM3後之一時間點間之時段期間的擠壓動作被忽略。或者,在時間點TM3後之擠壓動作被忽略。
參照第19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方塊圖。可攜式電子裝置300更包括第三感測器210及G感測器212。處理器102電性耦接第一感測器104、第二感測器106、顯示單元108、第三感測器210及G感測器212。第三感測器210可為電阻感測器或超音波感測器。第三感測器210設置於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背蓋的下方。第三感測器210包括以二維方式配置的數個感測元件。當使用者觸碰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背蓋時,第三感測器210的感測元件對應輸出訊號。處理器102根據第三感測器210的輸出訊號決定使用者是否觸碰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背蓋(例如如第22圖中所示之掌覆或敲擊背蓋)。此外,處理器102根據從G感測器212及/或其他合適之移動感測器例如加速感測器、振動感測器、搖動感測器等感測器之輸出訊號來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300是否被搖動或翻轉(如第21圖所示)。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狀態 使用 者動作 </td><td> 關閉螢幕(A) </td><td> 開啟螢幕(通用)(B) </td><td> 相機(C) </td><td> 影片(D) </td></tr><tr><td> 雙敲擊(10) </td><td> 無 </td><td> 放大/縮小 (根據螢幕) </td><td> 放大 </td><td> 放大 </td></tr><tr><td> 雙敲擊及滑動(11) </td><td> 無 </td><td> 放大/縮小(根據螢幕) </td><td> 放大/縮小 </td><td> 放大/縮小 </td></tr><tr><td> 握持且搖動(12) </td><td> 改善(Boost) </td><td> 改善 </td><td> 改善 </td><td> 改善 </td></tr><tr><td> 擠壓且翻轉裝置(13) </td><td> 無 </td><td> 無 </td><td> 切換相機 </td><td> 無 </td></tr><tr><td> 翻轉且掌覆裝置(14) </td><td> 靜音模式 </td><td> 靜音模式 </td><td> 靜音模式 </td><td> 靜音模式 </td></tr></TBODY></TABLE>表2-1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狀態 使用 者動作 </td><td> 音樂(E) </td><td> 遊戲(F) </td><td> 通話中(G) </td><td> 鬧鐘/警報(H) </td></tr><tr><td> 雙敲擊 (10) </td><td> 無 </td><td> 放大/縮小(根據遊戲) </td><td> 無 </td><td> 無 </td></tr><tr><td> 雙敲擊及滑動(11) </td><td> 無 </td><td> 放大/縮小(根據遊戲) </td><td> 無 </td><td> 無 </td></tr><tr><td> 握持且搖動(12) </td><td> 改善 </td><td> 改善 </td><td> 改善 </td><td> 無 </td></tr><tr><td> 擠壓且翻轉裝置(13)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r><tr><td> 翻轉且掌覆裝置(14) </td><td> 靜音模式 </td><td> 靜音模式 </td><td> 靜音模式 </td><td> 靜音模式 </td></tr></TBODY></TABLE>表2-2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狀態 使用 者動作 </td><td> 來電(I) </td><td> 利用IME進行IM/訊息(J) </td><td> 不利用IME進行IM/訊息 (K) </td><td> 網路/相片 (L) </td></tr><tr><td> 雙敲擊(10)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d> 放大 </td></tr><tr><td> 雙敲擊及滑動(11)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d> 放大/縮小 </td></tr><tr><td> 握持且搖動(12) </td><td> 改善 </td><td> 改善 </td><td> 改善 </td><td> 改善 </td></tr><tr><td> 擠壓且翻轉裝置(13)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d> 無 </td></tr><tr><td> 翻轉且掌覆裝置(14) </td><td> 靜音模式 </td><td> 靜音模式 </td><td> 靜音模式 </td><td> 靜音模式 </td></tr></TBODY></TABLE>表2-3
參照第19圖及表2-1、2-2及2-3,當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不同狀態中雙敲擊後蓋(使用者動作10)時,執行對應操作。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300螢幕開啟(狀態A)、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相機啟動(狀態C)、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於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上玩遊戲(狀態F)、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雙敲擊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後蓋,以放大顯示單元108之顯示內容。
當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不同狀態中雙敲擊其後蓋且手指於一長側上滑動(使用者動作11)時,對應操作係執行。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300螢幕開啟(狀態B)、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相機啟動(狀態C)、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於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上玩遊戲(狀態F)、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雙敲擊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後蓋且手指於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一長側滑動,以放大/縮小顯示於顯示單元108上之內容。
當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不同狀態中以手握持而觸碰第三側S3與第四側S4,且搖動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使用者動作12)時,執行對應操作。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螢幕開啟/關閉(狀態B/A)、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相機啟動(狀態C)、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聆聽音樂(狀態E)、於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上玩遊戲(狀態F)、使用者在通話中(狀態G)、使用者有來電(狀態I)、使用者利用或不利用IME撰寫IM/訊息(狀態J或K)、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握持且搖動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以改善(boost)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也就是說,使用者握持且搖動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以暫時的提高資料連接、清除RAM、增加天線強度、增加CPU/GPU功率。於一實施例中,使用者動作「握持及搖動」係可客製化。也就是說,使用者可重新設定對應操作。舉例來說,對應操作「改善」係重新設定成「改變主題/桌布」。參照第20圖,是當使用者握持及搖動可攜式電子裝置300時之示意圖。
當使用者於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一狀態中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300的長側並且由後往前、或由前往後翻轉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使用者動作13)時,執行對應操作。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相機係啟動(狀態C)時,使用者擠壓且翻轉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以切換主相機及前相機。參照第21圖,是當使用者擠壓及翻轉可攜式電子裝置300時之示意圖。
當使用者於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不同狀態中翻轉且掌覆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使用者動作14)時,執行對應操作。舉例來說,當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螢幕開啟/關閉(狀態B/A)、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相機啟動(狀態C)、使用者觀看影片(狀態D)、聆聽音樂(狀態E)、於可攜式電子裝置300玩遊戲(狀態F)、使用者在通話中(狀態G)、鬧鐘/警報響起(狀態H)、使用者有來電(狀態I)、使用者利用或不利用IME撰寫IM/訊息(狀態J或K)、或使用者瀏覽網路/相片(狀態L)時,使用者翻轉且掌覆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以開啟靜音模式,而未按壓可攜式電子裝置300的任何圖式或硬體按鈕,其中翻轉與掌覆可攜式電子裝置300分別由G感測器212與第三感測器210偵測。參照第 22圖,是當使用者掌覆可攜式電子裝置300時之示意圖。舉例來說,當使用者開會時,使用者翻轉可攜式電子郵件300及放置可攜式電子裝置300於舉例為桌子之平面上,且掌覆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背蓋201,以開啟靜音模式。
於一實施例中,當G感測器212感測到可攜式電子裝置300在一段時間內為靜止狀態時,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邊緣感測器40被禁能。於一實施例中,當G感測器212感測到可攜式電子裝置300從靜止狀態改變成非靜止狀態時,忽略在非靜止狀態開始之時間點後的一時段內發生的擠壓事件。
可攜式電子裝置300的G感測器可感測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座標(x, y, z)。如果G感測器感測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座標為(x, y, z)= (0, 0, 9.8)且持續一段時間時,可攜式電子裝置300可判斷為靜置在例如是書桌、桌子等支撐件上一段時間,而邊緣感測器40係在靜置狀態中禁能。
若可攜式電子裝置300根據座標係判斷出處在靜置狀態,當可攜式電子裝置300忽然從靜置狀態被移動為非靜置狀態時,在非靜置狀態發生後的一段時間期間內,處理器102禁能邊緣感測器40,或者,即使感測出擠壓動作的壓力達到擠壓閥值TH1,處理器102仍忽略邊緣感測器40感測到的擠壓動作,並且不執行對應的預設功能。
舉例來說,可攜式電子裝置300從靜置狀態發生的移動動作可能由使用者從支撐件拿走可攜式電子裝置300的動作產生、或其他動作等產生。
可攜式電子裝置300的G感測器可感測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運動量(G值改變量)。於一實施例中,如果在瞬間移動動作期間,G值改變量達到特定量GV時,處理器102係執行中斷模式以禁能邊緣感測器40,或禁能可攜式電子裝置300對應於感測到的擠壓動作的觸控功能。
如果判斷出G感測器感測之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運動量(G值之改變量)係來自使用者之非常態擠壓動作的動作(舉例來說,使用者於運動期間快速擺動手臂之握持動作)時,處理器102係禁能邊緣感測器40或禁能可攜式電子裝置300對應於擠壓動作的觸控功能。
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G感測器可感測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之定向角。當G感測器感測可攜式電子裝置300係於座標(0, 0, -9.8)時,處理器102判斷出觸控顯示螢幕109係面向下朝向地面。因此,處理器102禁能邊緣感測器40,或禁能可攜式電子裝置300對應於擠壓動作的觸控功能。
參照第23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400之方塊圖。可攜式電子裝置400更包括近接感測器(proximity sensor)477。處理器102電性耦接第一感測器104、第二感測器106、顯示單元108及近接感測器477。近接感測器477可通過發射靜電或電磁場並監控所產生之場的表現超過一段時間來偵測物體。因此,當物體靠近近接感測器477時,接近可攜式電子裝置400之物體將改變產生之場。
近接感測器477可用以偵測置於可攜式電子裝置400之前的外部物體。如果在邊緣感測器40感測到按壓動作的期間,近接感測器477偵測到可攜式電子裝置400接近一外部物體(例如可攜式裝置放置在使用者之口袋中)的狀態時,在可攜式電子裝置400接近外部物體的狀態期間,處理器102禁能邊緣感測器40,或禁能可攜式電子裝置400對應於擠壓動作的觸控功能。於一實施例中,如果近接感測器477判斷出可攜式電子裝置400在接近外部物體的狀態時,在可攜式電子裝置400接近外部物體的狀態期間,處理器102禁能邊緣感測器40,或禁能可攜式電子裝置400對應於擠壓動作之觸控功能,且即使在可攜式電子裝置400接收到來電時,關閉觸控顯示螢幕109的螢幕。
於一實施例中,當使用者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於第一感測器104或/及第二感測器106上且一些內容被顯示時,延遲可攜式電子裝置進入待機模式,以在使用者閱讀內容時不關閉顯示單元108。於一實施例中,當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螢幕係關閉時,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於第一感測器104及第二感測器106上以喚醒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一實施例中,當使用者有來電時,使用者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於第一感測器104或/及第二感測器106上並將可攜式電子裝置靠近耳朵處(由近接感測器477偵測)以回應來電,而不用點擊回應圖式(answer icon)。於一實施例中,當使用者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於第一感測器104或/及第二感測器106上時,左手或右手係確認符合指紋之最可能角度,以加強指紋辨識。於一實施例中,當手指逐漸不再握持時,使用者處於入睡狀態係決定。於一實施例中,當使用者在危險中時,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於第一感測器104及第二感測器106上5秒以求救。
參照第24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的流程圖。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主體及邊緣感測器,邊緣感測器設置在相鄰主體之一邊緣的位置。操作方法係說明如下。於步驟S2401中,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是否偵測到週邊裝置之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若是,執行步驟S2402。於步驟S2402中,忽略由邊緣感測器感測之擠壓事件。擠壓事件係在由邊緣感測器於第一時段期間感測發生之擠壓動作時產生。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在第一時段期間發生,或擠壓動作在插入事件或拔出事件發生後之第二時段中開始。
參照第25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之另一流程圖。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主體及邊緣感測器,邊緣感測器設置在相鄰主體之一邊緣的位置。 操作方法係說明如下。於步驟S2501中,設定擠壓閥值及釋放閥值。擠壓閥值高於釋放閥值。於步驟S2502中,根據邊緣感測器於於第一時間點與第二時間點之間的第一時間間隔期間感測之擠壓動作之已感測力決定擠壓事件是否產生。若是,執行步驟S2503。於步驟S2503,報告擠壓事件係產生。於第一時間點之已感測力係達到擠壓閥值。於第二時間點之已感測力係達到釋放閥值。第二時間點晚於第一時間點,及已感測力係在第一時段期間高於釋放閥值。
參照第26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之另一流程圖。操作方法係說明如下。於步驟S2601中: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是否在ㄧ段時間為靜止狀態。若是,執行步驟S2602。於步驟S2602中,禁能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邊緣感測器。
參照第27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之另一流程圖。操作方法係說明如下。於步驟S2701中: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是否從靜止狀態改變至非靜止狀態。若是,執行步驟S2702。於步驟S2702中,忽略邊緣感測器感測之擠壓事件。擠壓事件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非靜止狀態開始之時間點後的時段中發生。
參照第28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之另一流程圖。操作方法係說明如下。於步驟S2801中: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前面是否鄰近一外部物體。若是,執行步驟S2802。於步驟S2802中,禁能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邊緣感測器。
參照第31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之另一流程圖。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主體、觸控顯示螢幕及邊緣感測器,邊緣感測器設置在相鄰主體之一邊緣的位置。 操作方法係說明而具有下述之步驟。步驟S3101中:決定使否有事件被邊緣感測器偵測。若是,執行步驟S3102。於步驟S3102中,禁能觸控顯示螢幕的觸控功能。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40:邊緣感測器 60:非觸控區域 100、200、300、4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01、201:背蓋 102:處理器 103:主體 104:第一感測器 106:第二感測器 108:顯示單元 109:觸控顯示螢幕 110:第一顯示區域 112:第二顯示區域 114:捷徑圖式 116:資訊 117:週邊裝置 118:螢幕記錄工具 210:第三感測器 212:G感測器 233:偵測單元 477:近接感測器 A:區域 D1:方向 PT1、PT2:時段 S1:第一側 S2:第二側 S3:第三側 S4:第四側 S2401、S2402、S2501、S2502、S2503、S2601、S2602、S2701、S2702、S2801、S2802:流程步驟 TH1:擠壓閥值 TH1’:調整之擠壓閥值 TH2:釋放閥值 TH2’:調整之釋放閥值 TH3:特定壓力 TM1、TM2、TM3、TM4、TM5:時間點 W:寬度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方塊圖。 第2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3圖是使用者撥動邊緣時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4A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邊緣感測面板的示意圖。 第4B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邊緣感測面板之示意圖。 第5圖是當使用者擠壓可攜式電子裝置時之示意圖。 第6圖是當使用者手指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長側上滑動時之示意圖。 第7圖是當使用者手指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兩長側上滑動時之示意圖。 第8圖是當使用者手指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長側上快速滑動時之示意圖。 第9圖是使用者在可攜式電子裝置於橫向模式中同時按壓其一長側之左部及右部時之示意圖。 第10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時間與壓力關係的曲線圖。 第11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時間與壓力關係的曲線圖。 第12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時間與壓力關係的曲線圖。 第13A至13I圖是依據按壓動作依序改變之視覺影像的示意圖。 第14A圖至第14D圖是依據按壓動作依序改變之視覺影像的示意圖。 第15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時間及壓力關係的曲線圖。 第16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具有一特別區域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17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方塊圖。 第18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時間及壓力關係的曲線圖。 第19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方塊圖。 第20圖是當使用者握持及搖動可攜式電子裝置時之示意圖。 第21圖是當使用者擠壓且翻轉可攜式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22圖是使用者以手覆蓋可攜式電子裝置時之示意圖。 第23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方塊圖。 第24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之流程圖。 第25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之另一流程圖。 第26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之另一流程圖。 第27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之另一流程圖。 第28圖是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之另一流程圖。 第29圖是當右手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且可攜式電子裝置顯示鍵盤影像鄰近右拇指時之示意圖。 第30圖是當左手握持可攜式電子裝置且可攜式電子裝置顯示鍵盤影像鄰近左拇指時之示意圖。 第31圖是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之流程圖。
Claims (20)
- 一種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操作方法,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主體及一邊緣感測器,該邊緣感測器設置於相鄰該主體之一邊緣的位置,該操作方法包括: 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偵測到一週邊裝置之一插入事件或一拔出事件時,忽略由該邊緣感測器感測之一擠壓(squeezing)事件; 其中該擠壓事件的產生係對應於該邊緣感測器於一第一時段期間感測到一擠壓動作,且該插入事件或該拔出事件係發生在該第一時段期間,或該擠壓動作開始於該插入事件或該拔出事件發生後的一第二時段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操作方法,更包括: 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一時間點偵測到該週邊裝置之該插入事件或該拔出事件時,於該時間點開始之一第三時段禁能該邊緣感測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操作方法,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觸控顯示螢幕,設置於該主體上,該觸控顯示螢幕具有一區域,相鄰於該邊緣感測器,該方法更包括: 當另一擠壓事件係根據由該邊緣感測器感測之另一擠壓動作產生時,禁能該觸控顯示螢幕之該區域之一觸控功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操作方法,其中當該另一擠壓動作之一已感測力增加時,增加該觸控功能被禁能之該區域的面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操作方法,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觸控顯示螢幕,設置於該主體上,該方法更包括: 當另一擠壓事件係根據由該邊緣感測器感測之另一擠壓動作產生時,禁能該觸控顯示螢幕之一觸控功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操作方法,更包括: 當另一擠壓事件係根據由該邊緣感測器感測之另一擠壓動作產生時,依據該另一擠壓事件執行一預定功能; 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係根據該擠壓動作之一已感測力決定該擠壓事件, 該已感測力於一第一時間點達到一擠壓閥值,該已感測力於一第二時間點達到一釋放閥值,該擠壓閥值高於該釋放閥值,該第二時間點晚於該第一時間點,及該已感測力於該第一時間點至該第二時間點之前係持續高於該釋放閥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操作方法,更包括: 偵測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是否在一段時間為一靜止狀態;以及 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係在該段時間為該靜止狀態時,禁能該邊緣感測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操作方法,更包括: 偵測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是否從該靜止狀態改變至一非靜止狀態;以及 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係從該靜止狀態改變至該非靜止狀態時,如果另一擠壓事件發生在為該非靜止狀態之時間點後的一第四時段中,則忽略該另一擠壓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操作方法,更包括: 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被偵測到為擺動時,忽略由該邊緣感測器感測之另一擠壓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操作方法,更包括: 當一物體被偵測到鄰近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螢幕時,禁能該邊緣感測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操作方法,其中當另一擠壓事件係根據由該邊緣感測器感測之另一擠壓動作產生時,該處理器依據該另一擠壓事件執行一預定功能,其中該處理器係根據該擠壓動作之一已感測力決定該擠壓事件, 該已感測力於一第一時間點達到一擠壓閥值,該已感測力於一第二時間點達到一釋放閥值,該擠壓閥值高於該釋放閥值,該第二時間點晚於該第一時間點,及該已感測力於該第一時間點至該第二時間點前係持續高於該釋放閥值。
-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用以儲存一或多個程式,在該一或多個程式係載入一電腦且執行時,該一或多個程式致使一處理器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
-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 一主體; 一處理器;以及 一邊緣感測器,電性耦街該處理器,並設置於相鄰該主體之一邊緣的位置; 其中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偵測到一週邊裝置之一插入事件或一拔出事件時,該處理器忽略由該邊緣感測器感測之一擠壓事件,該擠壓事件係在由該邊緣感測器感測於一第一時段期間發生之一擠壓動作時產生,該插入事件或該拔出事件在該第一時段期間發生,或該擠壓動作在該插入事件或該拔出事件發生之後的一第二時段中開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一時間點偵測到該週邊裝置之該插入事件或該拔出事件時,該處理器禁能該邊緣感測器一第三時段,該第三時段開始於該時間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觸控顯示螢幕,設置於該主體上,其中該觸控顯示螢幕具有一區域,相鄰於該邊緣感測器,其中當另一擠壓事件係根據由該邊緣感測器感測之另一擠壓動作產生時,該處理器禁能該觸控顯示螢幕之該區域之一觸控功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其中當該另一擠壓動作之一已感測力增加時,該處理器增加該觸控功能被禁能之該區域從相鄰於該邊緣感測器之該主體之該邊緣起算的一寬度。
- 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觸控顯示螢幕,設置於該主體上;其中當另一擠壓事件係根據由該邊緣感測器感測之另一擠壓動作產生時,該處理器禁能該觸控顯示螢幕之一觸控功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邊緣感測器由一壓力感測器及一觸控感測器之至少一者實現。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G感測器,設置於該主體中,其中當該處理器根據該G感測器的感測結果,決定出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已在一靜止狀態維持一段時間時,禁能該邊緣感測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近接感測器(proximity sensor),位於該主體中,其中當該近接感測器感測到一物體鄰近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一螢幕時,該處理器禁能該邊緣感測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662385924P | 2016-09-09 | 2016-09-09 | |
US62/385,924 | 2016-09-09 | ||
US201762501784P | 2017-05-05 | 2017-05-05 | |
US62/501,784 | 2017-05-05 | ||
US15/594,851 | 2017-05-15 | ||
US15/594,851 US10067668B2 (en) | 2016-09-09 | 2017-05-15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US15/699,155 US10664092B2 (en) | 2016-09-09 | 2017-09-08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US15/699,155 | 2017-09-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2523A TW201812523A (zh) | 2018-04-01 |
TWI622900B true TWI622900B (zh) | 2018-05-01 |
Family
ID=6159210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31080A TWI639100B (zh) | 2016-09-09 | 2017-09-11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
TW107102999A TWI692705B (zh) | 2016-09-09 | 2017-09-11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
TW106131078A TWI622900B (zh) | 2016-09-09 | 2017-09-11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
TW107130168A TWI709060B (zh) | 2016-09-09 | 2017-09-11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31080A TWI639100B (zh) | 2016-09-09 | 2017-09-11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
TW107102999A TWI692705B (zh) | 2016-09-09 | 2017-09-11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30168A TWI709060B (zh) | 2016-09-09 | 2017-09-11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7807751B (zh) |
TW (4) | TWI6391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89446B2 (en) * | 2018-01-11 | 2021-08-10 | Htc Corporatio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TWI678637B (zh) * | 2018-06-13 | 2019-12-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指紋辨識系統 |
CN109167857B (zh) * | 2018-09-30 | 2022-06-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校准方法、电子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CN112446014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验证方法与移动装置 |
CN111324220B (zh) * | 2020-01-23 | 2022-06-2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12835A1 (en) * | 2006-07-12 | 2008-01-17 | N-Trig Ltd. | Hover and touch detection for digitizer |
US20090153438A1 (en) * | 2007-12-13 | 2009-06-18 | Miller Michael E |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and touch-sensitive user interface |
US20150109243A1 (en) * | 2013-10-14 | 2015-04-23 |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Virtual Buttons for a Touch Interface |
US20160202840A1 (en) * | 2015-01-09 | 2016-07-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474724B1 (ko) * | 2001-08-04 | 2005-03-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터치스크린을 가지는 장치 및 그 장치에 외부디스플레이기기를 연결하여 사용하는 방법 |
US6639649B2 (en) * | 2001-08-06 | 2003-10-2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Synchronization of music and images in a camera with audio capabilities |
CN101470578A (zh) * | 2007-12-27 | 2009-07-01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式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US8004501B2 (en) | 2008-01-21 | 2011-08-23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Llc | Hand-held device with touchscreen and digital tactile pixels |
WO2010036050A2 (en) * | 2008-09-26 | 2010-04-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US8633916B2 (en) * | 2009-12-10 | 2014-01-21 | Apple, Inc. | Touch pad with force sensors and actuator feedback |
US9262002B2 (en) * | 2010-11-03 | 2016-02-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orce sensing touch screen |
US8890823B2 (en) * | 2012-01-09 | 2014-11-18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ccurrences of unintended operation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20130300668A1 (en) * | 2012-01-17 | 2013-11-1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Grip-Based Device Adaptations |
CN102801835A (zh) * | 2012-09-07 | 2012-11-28 |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 具有按压输入功能的手机套 |
US9122328B2 (en) * | 2012-09-28 | 2015-09-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etecting and handling unintentional touching of a touch screen |
DE112013006349T5 (de) | 2013-01-31 | 2015-09-17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Touchscreen mit Verhinderung einer unbeabsichtigter Eingabe |
KR20140135400A (ko) * | 2013-05-16 | 2014-11-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TWI501199B (zh) * | 2013-07-16 | 2015-09-21 | Pixart Imaging Inc | 具有操作模式分析之輸入裝置及電腦系統 |
TW201504847A (zh) | 2013-07-23 | 2015-02-01 | Acer Inc | 螢幕解鎖方法及應用該方法之電子裝置 |
US10809893B2 (en) | 2013-08-09 | 2020-10-20 | Insyde Software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izing and re-positioning application windows in a touch-based computing device |
US20170131840A1 (en) * | 2014-06-17 | 2017-05-11 | Corning Incorporated | Algorithm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ouch pressure sensors |
KR102298972B1 (ko) * | 2014-10-21 | 2021-09-0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의 엣지에서 수행되는 제스처를 기반으로 하는 동작 수행 |
KR102332015B1 (ko) * | 2015-02-26 | 2021-11-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터치 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
-
2017
- 2017-09-11 TW TW106131080A patent/TWI639100B/zh active
- 2017-09-11 CN CN201710814505.5A patent/CN10780775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9-11 TW TW107102999A patent/TWI692705B/zh active
- 2017-09-11 TW TW106131078A patent/TWI622900B/zh active
- 2017-09-11 TW TW107130168A patent/TWI709060B/zh active
- 2017-09-11 CN CN201710814446.1A patent/CN10780950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12835A1 (en) * | 2006-07-12 | 2008-01-17 | N-Trig Ltd. | Hover and touch detection for digitizer |
US20090153438A1 (en) * | 2007-12-13 | 2009-06-18 | Miller Michael E |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and touch-sensitive user interface |
US20150109243A1 (en) * | 2013-10-14 | 2015-04-23 |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Virtual Buttons for a Touch Interface |
US20160202840A1 (en) * | 2015-01-09 | 2016-07-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8198A (zh) | 2018-05-16 |
TWI639100B (zh) | 2018-10-21 |
TW201812523A (zh) | 2018-04-01 |
TW201842433A (zh) | 2018-12-01 |
TWI709060B (zh) | 2020-11-01 |
TWI692705B (zh) | 2020-05-01 |
TW201812524A (zh) | 2018-04-01 |
CN107807751B (zh) | 2020-05-12 |
CN107807751A (zh) | 2018-03-16 |
CN107809500A (zh) | 2018-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22900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與使用此方法之記錄媒體 | |
EP3432130B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
US9720586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f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within a digital bezel | |
TWI455011B (zh) | 觸控顯示裝置及條件式改變顯示範圍之方法 | |
KR101595688B1 (ko) | 해제 이미지 상에서의 제스처 수행에 의한 장치 해제 | |
US20150301595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ye-gaze input method | |
US889082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user input | |
US10664092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
JP2018049657A (ja) | ユーザ入力の意図の分類 | |
US2013005013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luding op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accidental touch inputs | |
WO2013153266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gital bezel | |
WO2017161803A1 (zh) | 一种设置的调节方法和终端 | |
WO2017161826A1 (zh) | 一种功能的控制方法和终端 | |
WO201410501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sture based touchscreen control of displays | |
TW201816581A (zh) | 介面控制方法和電子裝置 | |
CN103823624A (zh) |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TW201510772A (zh) | 手勢判斷方法及電子裝置 | |
US20150193051A1 (en) | Touch system and touch-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 |
US10241671B2 (en) | Gesture response method and device | |
JP2011243157A (ja) | 電子機器、ボタンサイ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1556173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3407104A (zh) | 触控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
TW201432585A (zh) | 觸控面板的操作方法與電子裝置 | |
CN111158706A (zh) | 应用的卸载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