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2369B - 氣墊床系統 - Google Patents

氣墊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2369B
TWI622369B TW106102065A TW106102065A TWI622369B TW I622369 B TWI622369 B TW I622369B TW 106102065 A TW106102065 A TW 106102065A TW 106102065 A TW106102065 A TW 106102065A TW I622369 B TWI622369 B TW I6223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ne
air bag
control valve
air
airba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2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6976A (zh
Inventor
王淑芬
Original Assignee
暄達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暄達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暄達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2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236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2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236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6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6976A/zh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氣墊床系統,包括一氣囊組、一氣體管線組及一洩氣閥。氣囊組包括多個交錯排列的第一氣囊及第二氣囊。至少一第一氣囊與一第二氣囊構成一躺臥部。氣體管線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氣體管線。第一氣體管線連接躺臥部外之第一氣囊,第二氣體管線連接躺臥部外之第二氣囊。第三氣體管線透過第一控制閥與第一氣體管線連接,且與躺臥部之第一氣囊連接。第四氣體管線透過第二控制閥與第二氣體管線連接,且與躺臥部之第二氣囊連接。洩氣閥則連通第三氣體管線與第四氣體管線。第一氣體管線與第二氣體管線分布於氣囊組的二側邊。

Description

氣墊床系統
本發明涉及一種氣墊床系統,特別是於氣墊床兩側均設有充氣/洩氣之氣體管線,且能針對特定區域之氣囊執行充氣/洩氣操作之氣墊床系統。
氣墊床由於具有預防褥瘡之功效,所以氣墊床在醫療上已廣泛應用。一般而言,醫療用氣墊床包含多個並排之氣囊以及一充氣幫浦。當充氣幫浦運作時,充氣幫浦會對氣墊床之這些氣囊交替循環進行充放氣,而使氣墊床之表面呈高低起伏之動態變化。因此,病患皮膚表面之壓力得以交替釋放,進而降低病患的褥瘡發生率。
然而,現有之氣墊床的充氣管線僅配置於氣床墊之單一側邊,導致充氣幫浦對氣墊床之這些氣囊進行充放氣時,充氣管線所配置之該側邊會有過大的氣體輸送音量。此外,當病患有如廁之需求時,由於現有之氣墊床的充氣管線是全面地針對所有氣囊進行充氣,氣墊床不會有適當位置可以擺放便盆(potty),導致病患如廁上之不便。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氣體管線分布於氣囊組二側邊之氣墊床系統,以降低氣墊床系統單側之氣體輸送音量,且增加操作之便利性。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針對特定的躺臥區執行充氣/洩氣之氣墊床系統,以利醫療人員或是照顧人員對病患施予協助。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氣墊床系統,其適於供一病患躺臥。氣墊床系統包括一氣囊組、一氣體管線組以及一第一洩氣閥。氣囊組包括多個第一氣囊以及多個第二氣囊,這些第一氣囊與第二氣囊係交錯排列。其中,至少一第一氣囊與至少一第二氣囊構成一第一躺臥部。
氣體管線組則包括一第一氣體管線、一第二氣體管線、一第三氣體管線以及一第四氣體管線。第一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外之該些第一氣囊,而第二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外之該些第二氣囊。第三氣體管線透過一第一控制閥與第一氣體管線連接,且與第一躺臥部之各該第一氣囊連接。第四氣體管線透過一第二控制閥與第二氣體管線連接,且與第一躺臥部之各該第二氣囊連接。第一洩氣閥則連通第三氣體管線與第四氣體管線。
其中,氣囊組具有相對應之一第一側邊與一第二側邊,第一氣體管線分布於氣囊組的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第二氣體管線分布於氣囊組的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外之部份該些第一氣囊的二側邊,該第二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外之部份該些第二氣囊的二側邊,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的該第一氣體管線係透過該第一躺臥部外之該些第一氣囊相通,而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的該第二氣體管線係透過該第一躺臥部外之該些第二氣囊相通。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三氣體管線分布於該氣囊組的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該第四氣體管線分布於該氣囊組的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三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之部份該些第一氣囊的二側邊,該第四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之部份該些第二氣囊的二側邊,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的該第三氣體管線會透過該第一躺臥部之該些第一氣囊相通,而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的該第四氣體管線會透過該第一躺臥部之該些第二氣囊相通。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氣墊床系統更包括一第三控制閥以及一第四控制閥,該第一控制閥與該第二控制閥設置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該第三控制閥與該第四控制閥設置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二側邊,且該第三控制閥位在該第三氣體管線上,該第四控制閥位在該第四氣體管線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控制閥控制該第三氣體管線之氣體流通,該第三控制閥控制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二側邊的該第三氣體管線之氣體流通,該第二控制閥控制該第四氣體管線之氣體流通,該第四控制閥控制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二側邊的該第四氣體管線之氣體流通。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部分該第三氣體管線橫跨於該氣囊組的外部而與該第一控制閥以及該第三控制閥相接,部分該第四氣體管線橫跨於該氣囊組的外部而與該第二控制閥以及該第四控制閥相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氣墊床系統更包括一第二洩氣閥,配置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二側邊,且連通位在該第二側邊的該第三氣體管線與該第四氣體管線,而該第一洩氣閥配置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且連通位在該第一側邊的該第三氣體管線與該第四氣體管線。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該氣囊組更包括一第二躺臥部以及一第三躺臥部,該第二躺臥部由至少一第一氣囊與至少一第二氣囊構成,該第三躺臥部由至少一第一氣囊與至少一第二氣囊構成,其中該第二躺臥部以及該第三躺臥部分別位於該第一躺臥部的兩側,且該第一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二躺臥部與該第三躺臥部之該些第一氣囊,該第二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二躺臥部與該第三躺臥部之該些第二氣囊,該第一躺臥部為腹部或臀部躺臥區,該第二躺臥部為腿部躺臥區,該第三躺臥部為胸部躺臥區。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氣墊床系統更包括一充氣幫浦,連接該第一氣體管線與該第二氣體管線。
為了讓上述目的、技術特徵以及實際實施後之增益性更為明顯易懂,於下文中將係以較佳之實施範例輔佐對應相關之圖式來進行更詳細之說明。
為更清楚了解本發明之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
本發明之優點、特徵以及達到之技術方法將參照例示性實施例及所附圖式進行更詳細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發明或可以不同形式來實現,故不應被理解僅限於此處所陳述的實施例,相反地,對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所提供的實施例將使本揭露更加透徹與全面且完整地傳達本發明的範疇,且本發明將僅為所附加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
圖1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氣墊床系統的示意圖。圖2繪示圖1之氣墊床系統其氣囊組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與圖2,本實施例之氣墊床系統1適於供一病患躺臥。氣墊床系統1主要包括一氣囊組11、一氣體管線組12以及一第一洩氣閥13。其中,氣囊組11具有相對應之一第一側邊11A與一第二側邊11B。此外,氣囊組11包括多個第一氣囊111以及多個第二氣囊112,而這些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係交錯排列。此外,氣體管線組12則包括一第一氣體管線121、一第二氣體管線122、一第三氣體管線123以及一第四氣體管線124。特別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氣囊111與至少一第二氣囊112係構成一第一躺臥部P1。
上述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例如是長條的柱狀體,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的形狀與體積實質上係相同。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例如具有長側邊與短側邊,氣囊組11即是這些氣囊經由長側邊相連接而成的。於其他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亦可以是圓形柱狀體、方形柱狀體或是其他適當的形狀。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氣體管線121連接第一躺臥部P1外之多個第一氣囊111,而第二氣體管線122連接第一躺臥部P1外之多個第二氣囊112。此外,第三氣體管線123會透過一第一控制閥V1來與第一氣體管線121連接,且與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連接。另外,第四氣體管線124可透過一第二控制閥V2來與第二氣體管線122連接,且與第一躺臥部P1之第二氣囊112連接。其中,本實施例之氣體管線例如是應用多個轉接頭C來將氣體分流至對應的氣囊。
在本實施例中,氣墊床系統1例如還包括一充氣幫浦14。充氣幫浦14係連接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因此,當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開啟時,充氣幫浦14可交替循環地輸送氣體至所有的第一氣囊111以及第二氣囊112,以進行充放氣之作業。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例如是一氣體控制閥門。
圖3A繪示圖1之氣墊床系統於第一氣體管線充氣的示意圖。圖3B繪示圖1之氣墊床系統於第二氣體管線充氣的示意圖。其中,為清楚了解第一氣體管線以及第二氣體管線於充氣時之氣體流動狀態,圖3A僅表示第一氣體管線於充氣時之態樣,而圖3B僅表示第二氣體管線於充氣時之態樣。
如圖3A所示,當第一控制閥V1開啟時,充氣幫浦14輸送至第一氣體管線121內之氣體會通過第一控制閥V1流通至第三氣體管線123。換言之,第一氣體管線121內之氣體除了可以直接注入至第一躺臥部P1外之第一氣囊111之外,還可以通過第一控制閥V1而流通至第三氣體管線123,進而注入至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
同樣地,如圖3B所示,當第二控制閥V2開啟時,充氣幫浦14輸送至第二氣體管線122內之氣體會通過第二控制閥V2流通至第四氣體管線124。換言之,第二氣體管線122內之氣體除了可以直接注入至第一躺臥部P1外之第二氣囊112之外,還可以可通過第二控制閥V2而流通至第四氣體管線124,進而注入至第一躺臥部P1之第二氣囊112。
相反地,當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關閉時,第一氣體管線121內之氣體即不會通過第一控制閥V1,第二氣體管線122內之氣體即不會通過第二控制閥V2。圖4A繪示圖1之氣墊床系統於第一控制閥與第二控制閥關閉後的充氣情況示意圖。圖4B繪示圖1之氣墊床系統於第三控制閥與第四控制閥關閉後的充氣情況示意圖。
如圖4A所示,當第一控制閥V1關閉時,充氣幫浦14輸送至第一氣體管線121內之氣體即無法通過第一控制閥V1流通至第三氣體管線123。換言之,第一氣體管線121內之氣體僅會接注入至第一躺臥部P1外之第一氣囊111,而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即不再有氣體注入。相似地,當第二控制閥V2關閉時,充氣幫浦14輸送至第二氣體管線122內之氣體即無法通過第二控制閥V2流通至第四氣體管線124。換言之,第二氣體管線122內之氣體僅會接注入至第一躺臥部P1外之第二氣囊112,而第一躺臥部P1之第二氣囊112亦不再有氣體注入。
詳細地說,當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開啟時,充氣幫浦14可交替循環地輸送氣體至所有的第一氣囊111以及第二氣囊112。相反地,當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關閉時,第一躺臥部P1外之第一氣囊111以及第二氣囊112持續會有氣體注入,而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以及第二氣囊112則不再有氣體注入。
特別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一洩氣閥13係連通第三氣體管線123與第四氣體管線124。由於第三氣體管線123係與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連接,而第四氣體管線124係與第一躺臥部P1之第二氣囊112連接。因此,第一洩氣閥13可以被開啟來進行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之洩氣作業。在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在洩氣之後,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即呈扁平狀。相較第一躺臥部P1外之有氣體注入的第一氣囊111以及第二氣囊112,第一躺臥部P1之設置處即會呈現一凹陷空間。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躺臥部P1例如為腹部或臀部躺臥區。因此,當病患有如廁之需求時,僅需將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關閉,並開啟第一洩氣閥13。待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完成洩氣作業之後,氣囊組11與病患之間即可產生一可供便盆擺放之空間,增加了病患如廁之便利性,亦方便醫療人員或是照顧人員對病患施予協助。當然,第一躺臥部P1亦可以是對應人體其他部位之躺臥區,而洩氣後之第一躺臥部P1可用於其他用途,本文在此並不作任何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一氣體管線121係分布於氣囊組11的第一側邊11A與第二側邊11B,本實施例之第二氣體管線122係分布於氣囊組11的第一側邊11A與第二側邊11B。詳細地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氣體管線121係有連接第一躺臥部P1外之部份第一氣囊111的二側邊,第二氣體管線122係有連接第一躺臥部P1外之部份第二氣囊112的二側邊。其中,分布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與第二側邊11B的第一氣體管線121係透過第一躺臥部P1外之第一氣囊111相通,而分布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與第二側邊11B的第二氣體管線122係透過第一躺臥部P1外之第二氣囊112相通。
換言之,本實施例之氣墊床系統1係於氣囊組12之二側邊均配置有氣體管線(第一氣體管線121以及第二氣體管線122),並藉由第一氣囊111以及第二氣囊112來分別連通位於氣囊組12二側邊之第一氣體管線121以及第二氣體管線122。因此,氣體管線僅需設計於氣囊之至少一側邊即可,而無須於氣囊之二側邊均連接氣體管線。如此一來,充氣幫浦14在對第一氣囊111以及第二氣囊112進行充放氣時,氣囊組11任一側邊之氣體輸送音量即可大幅降低。
同樣地,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三氣體管線123亦可分布於氣囊組11的第一側邊11A與第二側邊11B,第四氣體管線124亦可分布於氣囊組11的第一側邊11A與第二側邊11B。詳細地說,第三氣體管線123係有連接第一躺臥部P1之部份第一氣囊111的二側邊,第四氣體管線124係有連接第一躺臥部P1之部份第二氣囊112的二側邊。其中,分布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與第二側邊11B的第三氣體管線123會透過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相通,而分布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與第二側邊11B的第四氣體管線124會透過第一躺臥部P1之第二氣囊112相通。
與第一氣體管線121以及第二氣體管線122的配置相同,本實施例亦可使第三氣體管線123以及第四氣體管線124分布於氣囊組11的第一側邊11A與第二側邊11B,並藉由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以及第二氣囊112來分別連通位於氣囊組12二側邊之第三氣體管線123以及第四氣體管線124。因此,氣體管線僅需設計於氣囊之至少一側邊即可,而無須於氣囊之二側邊均連接氣體管線。如此一來,充氣幫浦14在對第一氣囊111以及第二氣囊112進行充放氣時,氣囊組11任一側邊之氣體輸送音量更可大幅降低。
進一步地說,基於本實施例可以有效降低氣囊組11之任一側邊之氣體輸送音量,因此無論病患躺臥於氣囊組11上之任一區域均不易受到氣體輸送音量的干擾。換言之,病患即不會過度躺臥於一特定區域(如較安靜之一側)。故,本實施可以防止氣囊組因長期受力不均而降低使用壽命之情況。亦即,本實施例之於氣囊組12之二側邊均配置有氣體管線的設計能增加氣墊床系統1的使用壽命。
另一方面,如同時採用兩組本實施例之氣墊床系統1,並讓二氣囊組12併排以供二人躺臥時,由於本實施例係將氣體管線配置於氣囊組11的二側邊,因此二氣囊組12之間的氣體管線仍能維持低氣體輸送音量。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氣墊床系統1更可包括一第三控制閥V3以及一第四控制閥V4。第三控制閥V3與第四控制閥V4亦例如是一氣體控制閥門。其中,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係設置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而第三控制閥V3與第四控制閥V4係設置於氣囊組11之第二側邊11B。此外,第三控制閥V3係位在該第三氣體管線123上,第四控制閥V4係位在第四氣體管線124上。
進一步地說,第一控制閥V1是用以控制整體第三氣體管線123之氣體流通,而第三控制閥V3僅是用以控制分布於氣囊組11之第二側邊11B的第三氣體管線123之氣體流通。相似地,第二控制閥V2是用以控制整體第四氣體管線124之氣體流通,而第四控制閥V4僅是用以控制分布於氣囊組11之第二側邊11B的第四氣體管線124之氣體流通。
在本實施例中,部分第三氣體管線123會橫跨於氣囊組11的外部來連接第一控制閥V1以及第三控制閥V3,部分第四氣體管線124會橫跨於氣囊組11的外部來連接第二控制閥V2以及第四控制閥V4。因此,當第一控制閥V1開啟,且第三控制閥V3亦開啟時,充氣幫浦14輸送至第一氣體管線121內之氣體會通過第一控制閥V1以及第三控制閥V3而流通於氣囊組11兩側之第三氣體管線123。同樣地,當第二控制閥V2開啟,且第四控制閥V4亦開啟時,充氣幫浦14輸送至第二氣體管線122內之氣體會通過第二控制閥V2以及第四控制閥V4而流通於氣囊組11兩側之第四氣體管線124。
上述第一洩氣閥13係配置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且連通位在第一側邊11A的第三氣體管線123與第四氣體管線124。因此,當照顧人員位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欲協助病患如廁時,僅需將位於第一側邊11A之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關閉(如圖4A所示),並開啟位於第一側邊11A之第一洩氣閥13。待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完成洩氣作業之後,即可於例如是腹部或臀部躺臥區之第一躺臥部P1的設置處擺放便盆,增加了照顧人員操作之便利性。
相似地,本實施例之氣墊床系統1亦於氣囊組11之第二側邊11B配置一第二洩氣閥15。第二洩氣閥15係連通位在第二側邊11B的第三氣體管線123與第四氣體管線124。因此,當照顧人員位於氣囊組11之第二側邊11B欲協助病患如廁時,僅需將位於第二側邊11B之第三控制閥V3與第四控制閥V4關閉(如圖4B所示),並開啟位於第二側邊11B之第二洩氣閥15。待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完成洩氣作業之後,即可於第一躺臥部P1之設置處擺放便盆,增加了照顧人員操作之便利性。其中,在關閉第二側邊11B之第三控制閥V3與第四控制閥V4之後,雖第一側邊11A之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是開啟狀態,而部分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會有經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所注入之氣體,但是該些氣體最終還是會經第二洩氣閥15排出至氣墊床系統1外,並不會影響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之洩氣作業。
進一步地說,當照顧人員位於氣囊組11之第二側邊11B,且欲協助病患如廁時,即使位於第一側邊11A之第一控制閥V1與第二控制閥V2呈開啟狀態,且位於第一側邊11A之第一洩氣閥13是封閉的,流通於第一側邊11A之第三氣體管線123與第四氣體管線124內之氣體仍會分別經由第一躺臥部P1之第一氣囊111與第二氣囊112流通至位於第二側邊11B配之第二洩氣閥15,以完成洩氣作業。故,無論照顧人員是位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或是第二側邊11B,照顧人員都可以便利地操作第一躺臥部P1之洩氣作業。
在一實施例中,氣囊組11更可包括一第二躺臥部P2以及一第三躺臥部P3。第二躺臥部P2由至少一第一氣囊111與至少一第二氣囊112構成。同樣地,第三躺臥部P3由至少一第一氣囊111與至少一第二氣囊112構成。其中,第二躺臥部P2以及第三躺臥部P3分別位於第一躺臥部P1的兩側,而第一氣體管線121係連接第二躺臥部P2與第三躺臥部P3之第一氣囊111,第二氣體管線122連接第二躺臥部P2與第三躺臥部P3之第二氣囊112。第二躺臥部P2例如為腿部躺臥區,而第三躺臥部P3例如為胸部躺臥區。
另外,氣囊組11更可包括多個第三氣囊113,這些第三氣囊113係構成一第四躺臥部P4,第三躺臥部P3位於第一躺臥部P1與第四躺臥部之間。第四躺臥部P4例如為頭部躺臥區。此外,氣體管線組12更包括一第五氣體管線125。第五氣體管線125同樣可分布於這些第三氣囊113的二側邊,且分布於這些第三氣囊113之二側邊的第五氣體管125係透過第三氣囊113相通。
承上所述,本實施例之氣墊床系統1更可包括一第一逆止閥16與一第二逆止閥17。其中,分布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之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係匯集於第一逆止閥16,並透過第一逆止閥16與位在這些第三氣囊113之一側邊的第五氣體管線125連接。此外,分布於氣囊組11之第二側邊11B之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係匯集於第二逆止閥17,並透過第二逆止閥17與位在這些第三氣囊113之另一側邊的第五氣體管線125連接。進一步地說,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之氣體會匯集,並經第一逆止閥16或第二逆止閥17而流通至第五氣體管線125,進而注入這些第三氣囊113。其中,本實施例之第一逆止閥16與第二逆止閥17之配置位置例如是介於第三躺臥部P3與第四躺臥部P4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氣墊床系統1更可包括一第三洩氣閥18以及一第四洩氣閥19。第三洩氣閥18可設置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的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之匯集處。第四洩氣閥可設置於氣囊組11之第二側邊11B的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之匯集處。詳細地說,設置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的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可以先匯集於第一逆止閥16,接著再與第三洩氣閥18相接。另一方面,設置於氣囊組11之第二側邊11B的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可以先匯集於第二逆止閥17,接著再與第四洩氣閥19相接。第三洩氣閥18以及第四洩氣閥19之配置位置亦例如是介於第三躺臥部P3與第四躺臥部P4之間。因此,若醫療人員在第一側邊11A欲對病患進行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時,醫療人員可開啟第三洩氣閥18,使得鄰近第三洩氣閥18之第三躺臥部P3可進行洩氣作業,以利醫療人員進行胸腔按壓。同時,第四躺臥部P4中靠近第三洩氣閥18之第三氣囊113亦會開始進行洩氣作業。相似地,若醫療人員若在第二側邊11B欲對病患進行心肺復甦術(CPR)時,醫療人員可開啟第四洩氣閥19,同樣讓鄰近第四洩氣閥19之第三躺臥部P3可進行洩氣作業,以利醫療人員進行胸腔按壓。同時,第四躺臥部P4中靠近第三洩氣閥19之第三氣囊113亦會開始進行洩氣作業。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設置於氣囊組11之第一側邊11A的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亦可以先匯集於第三洩氣閥18,接著再與第一逆止閥16相接。設置於氣囊組11之第二側邊11B的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亦可以先匯集於第四洩氣閥19,接著再與第二逆止閥17相接。由於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先匯集於洩氣閥(第三洩氣閥18/第四洩氣閥19),接著再與逆止閥(第一逆止閥16/第二逆止閥17)相接,且逆止閥是配置於第三躺臥部P3與第四躺臥部P4之間,因此當醫療人員開啟第三洩氣閥18或是第四洩氣閥19時,僅第三躺臥部P3之第一氣囊111和第二氣囊112會進行洩氣作業,而第四躺臥部P4之第三氣囊113並不會受到影響。本發明在此對於第三躺臥部P3與第四躺臥部P4之間的洩氣閥與逆止閥的連接順序並不作任何限制。
另一方面,本實施例之氣體管線並不限於連接氣囊之兩側邊,本實施例可依適當之設計來讓部分氣囊僅有一側邊與氣體管線連接。此外,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除了於第一側邊11A匯集成一接頭C1來與充氣幫浦14相接之外,位於第二側邊11B之第一氣體管線121與第二氣體管線122亦可匯集成另一接頭C2來與充氣幫浦14相接。另外,接頭C1以及接頭C2亦例如裝設有逆止閥(未繪示),因此無論是應用接頭C1或接頭C2來與充氣幫浦14相接,未與充氣幫浦14相接之另一接頭亦不會有洩氣之情況發生。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之氣墊床系統1中,氣體管線係分布於氣囊組之二側邊,進而降低了氣墊床系統之單側的氣體輸送音量。此外,由於本發明係於氣囊組之二側邊均設置氣體管線、控制閥、洩氣閥,因此無論照顧人員或是醫療人員位於氣墊床系統的任一側邊均能直接地對病患施予醫療協助或是給予其他協助。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創作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即凡依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氣墊床系統
11‧‧‧氣囊組
11A‧‧‧第一側邊
11B‧‧‧第二側邊
111‧‧‧第一氣囊
112‧‧‧第二氣囊
113‧‧‧第三氣囊
12‧‧‧氣體管線組
121‧‧‧第一氣體管線
122‧‧‧第二氣體管線
123‧‧‧第三氣體管線
124‧‧‧第四氣體管線
125‧‧‧第五氣體管線
13‧‧‧第一洩氣閥
14‧‧‧充氣幫浦
15‧‧‧第二洩氣閥
16‧‧‧第一逆止閥
17‧‧‧第二逆止閥
18‧‧‧第三洩氣閥
19‧‧‧第四洩氣閥
C‧‧‧轉接頭
C1、C2‧‧‧接頭
P1‧‧‧第一躺臥部
P2‧‧‧第二躺臥部
P3‧‧‧第三躺臥部
P4‧‧‧第四躺臥部
V1‧‧‧第一控制閥
V2‧‧‧ 第二控制閥
V3‧‧‧第三控制閥
V4‧‧‧第四控制閥
圖1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氣墊床系統的示意圖。 圖2繪示圖1之氣墊床系統其氣囊組的示意圖。 圖3A繪示圖1之氣墊床系統於第一氣體管線充氣的示意圖。 圖3B繪示圖1之氣墊床系統於第二氣體管線充氣的示意圖。 圖4A繪示圖1之氣墊床系統於第一控制閥與第二控制閥關閉後的充氣情況示意圖。 圖4B繪示圖1之氣墊床系統於第三控制閥與第四控制閥關閉後的充氣情況示意圖。

Claims (9)

  1. 一種氣墊床系統,包括:一氣囊組,包括:多個第一氣囊;多個第二氣囊,與該些第一氣囊交錯排列,其中至少一第一氣囊與至少一第二氣囊構成一第一躺臥部;一氣體管線組,包括:一第一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外之該些第一氣囊;一第二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外之該些第二氣囊;一第三氣體管線,透過一第一控制閥與該第一氣體管線連接,且與該第一躺臥部之各該第一氣囊連接;一第四氣體管線,透過一第二控制閥與該第二氣體管線連接,且與該第一躺臥部之各該第二氣囊連接;以及一第一洩氣閥,連通該第三氣體管線與該第四氣體管線;其中,該氣囊組具有相對應之一第一側邊與一第二側邊,該第一氣體管線分布於該氣囊組的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該第二氣體管線分布於該氣囊組的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其中,該第一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外之部份該些第一氣囊的二側邊,該第二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外之部份該些第二氣囊的二側邊,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的該第一氣體管線係透過該第一躺臥部外之該些第一氣囊相通,而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的該第二氣體管線係透過該第一躺臥部外之 該些第二氣囊相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墊床系統,其中該第三氣體管線分布於該氣囊組的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該第四氣體管線分布於該氣囊組的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墊床系統,其中該第三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之部份該些第一氣囊的二側邊,該第四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一躺臥部之部份該些第二氣囊的二側邊,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的該第三氣體管線會透過該第一躺臥部之該些第一氣囊相通,而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的該第四氣體管線會透過該第一躺臥部之該些第二氣囊相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墊床系統,更包括一第三控制閥以及一第四控制閥,該第一控制閥與該第二控制閥設置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該第三控制閥與該第四控制閥設置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二側邊,且該第三控制閥位在該第三氣體管線上,該第四控制閥位在該第四氣體管線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氣墊床系統,其中該第一控制閥控制該第三氣體管線之氣體流通,該第三控制閥控制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二側邊的該第三氣體管線之氣體流通,該第二控制閥控制該第四氣體管線之氣體流通,該第四控制閥控制分布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二側邊的該第四氣體管線之氣體流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氣墊床系統,其中部分該第三氣體管線橫跨於該氣囊組的外部而與該第一控制閥以及該第三控制閥相接,部 分該第四氣體管線橫跨於該氣囊組的外部而與該第二控制閥以及該第四控制閥相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墊床系統,更包括一第二洩氣閥,配置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二側邊,且連通位在該第二側邊的該第三氣體管線與該第四氣體管線,而該第一洩氣閥配置於該氣囊組之該第一側邊,且連通位在該第一側邊的該第三氣體管線與該第四氣體管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墊床系統,其中該氣囊組更包括一第二躺臥部以及一第三躺臥部,該第二躺臥部由至少一第一氣囊與至少一第二氣囊構成,該第三躺臥部由至少一第一氣囊與至少一第二氣囊構成,該第二躺臥部以及該第三躺臥部分別位於該第一躺臥部的兩側,且該第一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二躺臥部與該第三躺臥部之該些第一氣囊,該第二氣體管線連接該第二躺臥部與該第三躺臥部之該些第二氣囊,該第一躺臥部為腹部或臀部躺臥區,該第二躺臥部為腿部躺臥區,該第三躺臥部為胸部躺臥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墊床系統,更包括一充氣幫浦,連接該第一氣體管線與該第二氣體管線。
TW106102065A 2017-01-20 2017-01-20 氣墊床系統 TWI622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2065A TWI622369B (zh) 2017-01-20 2017-01-20 氣墊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2065A TWI622369B (zh) 2017-01-20 2017-01-20 氣墊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2369B true TWI622369B (zh) 2018-05-01
TW201826976A TW201826976A (zh) 2018-08-01

Family

ID=62951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2065A TWI622369B (zh) 2017-01-20 2017-01-20 氣墊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236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2931U (en) * 2001-01-20 2003-09-11 Apex Medical Corp Medical cushion bed with rapid air release mechanism
TW201231034A (en) * 2011-01-31 2012-08-01 Pzcard Healthcare Technology Dong Guan Co Ltd Inflatable mattress for medical use
TWM505872U (zh) * 2015-03-16 2015-08-01 Tendays Co Ltd 可調式智慧床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2931U (en) * 2001-01-20 2003-09-11 Apex Medical Corp Medical cushion bed with rapid air release mechanism
TW201231034A (en) * 2011-01-31 2012-08-01 Pzcard Healthcare Technology Dong Guan Co Ltd Inflatable mattress for medical use
TWM505872U (zh) * 2015-03-16 2015-08-01 Tendays Co Ltd 可調式智慧床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6976A (zh)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5486B2 (en) Therapeutic seat cushion
US7444698B2 (en) Therapeutic cushion
ES2666321T3 (es) Colchón de aire médico
US20180280219A1 (en) Air mattress turning device
CN106974788B (zh) 多功能充气护理床垫
CN211067891U (zh) 气动按摩垫
CN206239640U (zh) 工效翻身气垫
TWI622369B (zh) 氣墊床系統
CN108652877A (zh) 多功能防褥疮充气床垫
CN204671448U (zh) 一种多功能充气护理垫
CN206434511U (zh) 防褥疮的气动枕桥
EP4049641B1 (en) Air mattres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210785080U (zh) 一种智能翻身气垫床
CN212575137U (zh) 一种自动左右可控制角度翻身枕
CN211300807U (zh) 一种防褥疮垫
CN209808834U (zh) 一种充气式医用床垫
CN210433683U (zh) 一种舒适型针灸治疗床
CN209790244U (zh) 带尿垫的多功能翻身垫
CN207071121U (zh) 一种预防压疮和下肢肿胀的医用气垫床
CN210020046U (zh) 一种外科护理垫
CN216777420U (zh) 一种可充放气的防压疮体位垫
CN219700367U (zh) 一种护理垫结构
CN212913656U (zh) 一种重症护理垫
CN215132067U (zh) 一种医疗护理垫
TWI760271B (zh) 氣墊床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