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8504B - 薄型滑軌裝置 - Google Patents

薄型滑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8504B
TWI618504B TW105128436A TW105128436A TWI618504B TW I618504 B TWI618504 B TW I618504B TW 105128436 A TW105128436 A TW 105128436A TW 105128436 A TW105128436 A TW 105128436A TW I618504 B TWI618504 B TW I6185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sliding rail
slide rail
elastic
sl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8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1230A (zh
Inventor
盧宗聖
陳皆興
黃子健
Original Assignee
州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州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州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8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850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8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85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1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1230A/zh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薄型滑軌裝置,其包括:一第一滑軌、一第二滑軌及一第一卡固組件。第一滑軌的一側內凹形成滑槽,第二滑軌能於滑槽中滑動,第一滑軌的滑槽底壁設置有導引結構及主、副限位結構。第一卡固組件設置於第二滑軌,第一卡固組件包含彈性件及卡扣件,彈性件固定於第二滑軌,且彈性件的彈性臂固定設置有卡扣件,而卡扣件能受連動向第二滑軌的長邊方向移動。在第二滑軌與第一滑軌處於卡扣狀態時,卡扣件對應位於主、副限位結構之間而受其限制。導引結構能協助卡扣件能順利地進入主、副限位結構之間。透過上述構件的相互配合可據以降低整體的厚度。

Description

薄型滑軌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滑軌裝置,特別是一種薄型滑軌裝置。
常見的滑軌裝置,在每兩個滑軌之間設置有能彼此相互卡扣的結構,藉此在使用者抽拉其中一個滑軌時,不會直接使該滑軌與其所連接的滑軌相分離。在實際應用中,所述能彼此相互卡扣的結構,多是利用彈片來達成,而為使彈片具有相對較佳的彈性回復力以使兩個滑軌能確實卡扣,滑軌裝置整體結構的厚度將有所限制,而使得滑軌裝置的整體結構厚度較厚。此種滑軌應用伺服器機箱中時,將會佔用機箱的空間,而使得機箱的空間無法被有效利用。緣此,本發明人乃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問題的本發明。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薄型滑軌裝置,用以解決習知技術中,滑軌利用彈片作為兩個滑軌彼此間相互卡扣的構件,將造成滑軌整體厚度無法有效被縮減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薄型滑軌裝置,其包括:一第一滑軌、一第二滑軌及一第一卡固組件。第一滑軌的一長邊定義為一底邊,第一滑軌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滑軌的一側內凹形成有一滑槽,滑槽的底壁定義為一滑槽底壁,滑槽底壁凸設有一導引結構、一主限位結構及一副限位結構,導引結構、主限位結構及副限位結構彼此間隔設置,副限位結構位於主限位結構與導引結構之間,且導引結構相對於主限 位結構鄰近於第一端設置,導引結構與底邊的距離不大於副限位結構與底邊的距離。第二滑軌可滑動地設置於滑槽,第二滑軌面對滑槽底壁的側壁,定義為一相對側壁。第一卡固組件固定設置於第二滑軌,第一卡固組件包含一彈性件及一卡扣件。彈性件包含有一彈性部及一彈性臂,彈性部固定設置於第二滑軌,彈性臂與彈性部相連接,彈性臂能被連動而向第二滑軌的一長邊靠近,長邊鄰近於底邊設置;彈性件受推抵而向長邊移動時,彈性部能據以產生一彈性回復力,彈性件能受彈性回復力作用而由受推抵後的位置回復至未受推抵時的位置。卡扣件固定設置於彈性臂遠離彈性部的一端,卡扣件的一卡扣部對應凸出於相對側壁,且卡扣部能受推抵而帶動彈性臂向長邊靠近。其中,第二滑軌相對於第一滑軌,由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移動的過程中,第二滑軌與第一滑軌能由一導引狀態轉換為一卡扣狀態;在導引狀態中,卡扣部受導引結構抵壓,彈性臂對應產生彈性回復力;在卡扣狀態中,卡扣部對應位於主限位結構與副限位結構之間,且卡扣部於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活動範圍受限於主限位結構及副限位結構;其中,第二滑軌與第一滑軌由導引狀態轉換為卡扣狀態時,卡扣部能受彈性回復力作用,而向遠離長邊方向移動,而對應位於副限位結構及主限位結構之間。
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可達到的效果在於:具有相對較薄的整體厚度,而使整體薄型滑軌裝置能達到輕薄的功效。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1’‧‧‧薄型滑軌裝置
10、10’‧‧‧第一滑軌
10a‧‧‧第一端
10b‧‧‧第二端
10c‧‧‧頂邊
10d‧‧‧底邊
10e‧‧‧外側面
101‧‧‧滑槽底壁
1011‧‧‧穿孔
1012‧‧‧通孔
11‧‧‧導引結構
12‧‧‧副限位結構
13‧‧‧主限位結構
14‧‧‧組裝導引結構
15‧‧‧止擋結構
20‧‧‧第二滑軌
20a‧‧‧相對側壁
20b‧‧‧長邊
21‧‧‧輔助定位結構
22‧‧‧輔助限位結構
23‧‧‧彎折缺口
231‧‧‧抵壓部
30‧‧‧第一卡固組件
30’‧‧‧第二卡固組件
31‧‧‧彈性件
311‧‧‧彈性部
312‧‧‧彈性臂
313‧‧‧輔助彈性臂
3131‧‧‧彎折區段
32‧‧‧卡扣件
321‧‧‧卡扣部
3211‧‧‧傾斜結構
40‧‧‧解鎖組件
41‧‧‧解鎖件
411‧‧‧操作部
412‧‧‧抵頂部
42‧‧‧彈性回復件
50‧‧‧第三滑軌
50a‧‧‧第一端
50b‧‧‧第二端
501‧‧‧滑槽底壁
51‧‧‧導引結構
52‧‧‧副限位結構
53‧‧‧主限位結構
54‧‧‧止擋結構
SP1‧‧‧滑槽
SP2‧‧‧滑槽
D1~D9‧‧‧距離
W‧‧‧長度
圖1~3為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4~6為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卡扣狀態時的示意 圖。
圖8~10為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
圖11~13為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卡扣狀態時的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解鎖時的示意圖。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之薄型滑軌裝置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又本發明之圖式僅為簡單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描繪,亦即未反應出相關構成之實際尺寸,先予敘明。以下之實施方式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並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第一實施例〕
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10,其為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請先參閱圖1至圖3,其為薄型滑軌裝置1的分解示意圖。薄型滑軌裝置1包含有一第一滑軌10、一第二滑軌20及一第一卡固組件30。第二滑軌20可滑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滑軌10中,第一卡固組件30設置於第二滑軌20,而第二滑軌20能透過第一卡固組件30選擇性地與第一滑軌10相互卡固。在實際應用中,薄型滑軌裝置1更可以包含有一解鎖組件40,其可以是設置於第一滑軌10,用以與第一卡固組件30相互作動,以選擇性地讓第一卡固組件30不再使第一滑軌10及第二滑軌20相互卡固。
進一步來說,第一滑軌10的一側內凹形成有一滑槽SP1,該滑槽SP1的底壁定義為一滑槽底壁101;第一滑軌10彼此相對的 兩端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端10a及一第二端10b,且第一滑軌10的兩個彼此相對的長邊分別定義為一頂邊10c及一底邊10d。滑槽底壁101於第一端10a與第二端10b之間凸設有一導引結構11、一副限位結構12及一主限位結構13,導引結構11、副限位結構12及主限位結構13彼此間隔地凸設於滑槽底壁101,且副限位結構12對應設置於導引結構11與主限位結構13之間,導引結構11相對於主限位結構13較鄰近於第一端10a設置。
亦即,導引結構11、副限位結構12及主限位結構13由第一端10a至第二端10b依序間隔排列凸設於滑槽底壁101。於實際應用中,所述導引結構11、副限位結構12及主限位結構13可以是如同圖中所示,為滑槽底壁101向滑槽SP1方向沖壓所形成的構件,但不以此為限。在實際應用中,第一滑軌10可以是作為固定於機箱或是相關設備的固定軌,或者可以是作為可相對於固定軌滑動的滑動軌,於此不加以限制;其中,第一滑軌10作為固定軌時,可以是如本實施例圖中所示,滑槽底壁101於鄰近於第一端10a的位置可以是凸設有一止擋結構15,據以使第二滑軌20設置於滑槽SP1中時,第二滑軌20不會由第一端10a向外滑出。
第二滑軌20可活動地設置於第一滑軌10的滑槽SP1中,而第二滑軌20可以依據需求,選擇性地於第一端10a與第二端10b之間來回滑動。其中,第二滑軌20面對於滑槽底壁101的一側壁,定義為一相對側壁20a。關於第一滑軌10與第二滑軌20彼此相對應的外型,於實際應用中,可依據需求加以變化,不侷限於圖中所示。於本實施例的圖式中,是以第一滑軌10為固定於相關設備中的固定軌,而第二滑軌20為可相對於第一滑軌10移動的滑動軌,但不以此為限,在特殊的應用中,亦可以是第二滑軌20為固定於相關設備的固定軌,而第一滑軌10則為滑動軌。
第一卡固組件30包含有一彈性件31及一卡扣件32。彈性件31包含有一彈性部311及一彈性臂312。彈性部311固定設置於 第二滑軌20,彈性臂312的一端與彈性部311相互固定。彈性臂312受壓時,能對應向第二滑軌20的一長邊20b(對應於第一滑軌10的底邊10d的側邊)方向靠近,於此同時,彈性部311將可對應產生一彈性回復力;相對地,彈性回復力能使受壓而移動的彈性臂312,在不再受壓的情況下,回復至初始未受壓的位置。換言之,彈性臂312受壓時,能以彈性部311為中心,而向長邊20b方向旋轉,而同時彈性部311將對應產生彈性回復力;當彈性臂312不再受壓時,則彈性部311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將驅使彈性臂312向相反方向旋轉。
特別說明的是,彈性件31更可以是包含有一輔助彈性臂313,該輔助彈性臂313的一端與彈性部311相連接,且輔助彈性臂313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於第二滑軌20,藉此,可有效提升彈性臂312受壓及受彈性回復力作用時的穩定度。在更佳的實施態樣中,第二滑軌20更可以凸設有一輔助定位結構21及一輔助限位結構22,輔助限位結構22能對應抵靠於卡扣件32,而輔助定位結構21則能與輔助彈性臂313的一彎折區段3131相互固定,藉此,更可有效提升彈性臂312受壓及受彈性回復力作用時的穩定度。在其他的應用中,所述輔助限位結構22可以是抵壓卡扣件32,而使彈性臂312呈現為預壓的狀態。於較佳的實施態樣中,所述輔助定位結構21及輔助限位結構22可以是透過沖壓的方式,直接凸設於第二滑軌20的相對側壁20a。
卡扣件32固定設置於彈性臂312的另一端,且卡扣件32的一卡扣部321對應凸出於第二滑軌20的相對側壁20a。所述卡扣部321能受外力作用,而對應帶動彈性臂312向第二滑軌20的長邊20b移動(以彈性部311為中心向長邊20b旋轉),從而使彈性部311對應產生彈性回復力;相對地,當卡扣部321不再受外力作用時,彈性臂312受彈性回復力作用,將可連動使卡扣部321回復至未受外力作用時的位置。在較佳的應用中,為使卡扣件32與彈 性臂312穩固地相互固定,彈性臂312與卡扣件32相互固定的一端,可以是呈現為彎折狀,而彈性臂312及卡扣件32兩者可以是透過至少兩個卡固件(圖未標示,例如螺絲或是鉚釘)相互固定,據以可增加卡扣件32受壓而帶動彈性臂312時的穩定性,且亦可強化彈性臂312受彈性回復力作用時,卡扣件32與彈性臂312之間的穩固性。
如圖1及圖3所示,第一卡固組件30可以是對應設置於第二滑軌20的相對側壁20a,如此,第二滑軌20對應設置於滑槽SP1中時,第一卡固組件30將對應設置於相對側壁20a與滑槽底壁101之間,而對應位於滑槽SP1中;相對地,設置於滑槽底壁101的導引結構11、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同樣對應位於滑槽SP1中,據此,第一卡固組件30將可依據第二滑軌20與第一滑軌10的相對位置的不同,而選擇性地與導引結構11、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相互卡合。另外,如圖3所示,第二滑軌20對應設置於第一滑軌10中時,解鎖組件40的解鎖件41的部分將對應外露於滑槽底壁101相反於滑槽SP1的一側。
如圖4至圖6所示,其顯示為第二滑軌20相對於第二滑軌20由第一端10a滑動至第二端10b的側視示意圖(為利於圖式的表現,於圖中是將第二滑軌20視為透明材料進行繪示)。如圖4所示,當第二滑軌20設置於第一滑軌10中,且第一卡固組件30位在第一端10a(的止擋結構15)與導引結構11之間時,第一滑軌10及第二滑軌20處於一自由狀態,於此狀態下,使用者可隨意地使第二滑軌20相對於第一滑軌10向第一端10a或是第二端10b方向移動;換言之,在此自由狀態下,第一滑軌10及第二滑軌20彼此間不相互卡固,而可依據需求進行相對滑動。
如圖5所示,其顯示第二滑軌20在圖4狀態下,持續向遠離第一端10a的方向移動後,由所述自由狀態轉換為一導引狀態的示意圖。在此導引狀態下時,卡扣部321遠離長邊20b的一側, 將對應抵頂於導引結構11面對於底邊10d的一側,而彈性臂312將對應受壓而向第二滑軌20的長邊20b方向移動(旋轉),彈性部311則對應產生彈性回復力。較佳地,卡扣部321鄰近於第二端10b的一端,可以是具有一傾斜結構3211,藉此,卡扣部321由圖4狀態轉換為圖5狀態的過程中,卡扣部321能透過傾斜結構3211導引而更為輕易地抵靠於導引結構11面對於底邊10d的一側。
如圖6及圖7所示,其顯示第二滑軌20於圖5狀態下,持續地向遠離第一端10a的方向移動後,而由所述導引狀態轉換為一卡扣狀態的示意圖。在此卡扣狀態下,卡扣部321將對應位於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之間,而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相對應限制卡扣部321相對於第一滑軌10於第一端10a及第二端10b之間活動的範圍,亦即,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將限制卡扣部321於滑槽SP1中的移動範圍,據以使第二滑軌20無法與第一滑軌10相對移動,從而達到使第二滑軌20與第一滑軌10相互卡固的功效。
特別說明的是,請一併參圖4及圖6,導引結構11與底邊10d的最小距離D1是不大於(小於或等於)導引結構11與底邊10d的最小距離D2,如此,第二滑軌20與第一滑軌10由圖5的導引狀態,轉換為圖6的卡扣狀態時,卡扣部321將受導引結構11抵壓,而對應向長邊20b方向移動(旋轉),從而可避免卡扣部321在進入副限位結構12與主限位結構13之間時,碰撞到副限位結構12鄰近於第一端10a的一側;換言之,透過導引結構11的設置,可確保第二滑軌20相對於第一滑軌10移動時,卡扣部321能順利進入副限位結構12及主限位結構13之間,而不會發生卡扣部321碰撞副限位結構12鄰近於第一端10a的一側,進而無法順利進入副限位結構12與主限位結構13之間的問題。另外,導引結構11與副限位結構12之間的距離D3是不大於卡扣部321的長度W(如 圖5所標示),藉此,可使卡扣部321能順利地由與導引結構11相互抵靠的位置移動至副限位結構12與主限位結構13之間,而不至卡固於導引結構11與副限位結構12之間。
請一併參閱圖2、圖3及圖7及圖8,在實際應用中,第一滑軌10可以是設置有解鎖組件40,解鎖組件40可以是包含有一解鎖件41及一彈性回復件42。解鎖件41能對應抵壓卡扣部321,從而使位於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中的卡扣部321,不再位於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之間,進而使第二滑軌20能再次相對於第一滑軌10移動,而第二滑軌20可選擇性地向第一端10a方向移動,據以內收於滑槽SP1中,或者第二滑軌20能向遠離第一滑軌10的方向移動,從而與第一滑軌10相互脫離。
進一步來說,第一滑軌10的滑槽底壁101於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之間可以是具有一穿孔1011,解鎖件41設置於第一滑軌10的外側面(滑槽底壁101相反於面對滑槽SP1的一側面),且解鎖件41的一抵頂部412對應穿過穿孔1011,而該抵頂部412對應位於滑槽SP1中。如圖7及圖8所示,藉此,當解鎖件41外露於外側面的操作部411受外力作用,而帶動抵頂部412向底邊10d方向移動(旋轉)時,抵頂部412能對應抵頂位於副限位結構12及主限位結構13之間的卡扣部321,從而使卡扣部321向底邊10d方向移動(旋轉),以讓卡扣部321最遠離底邊10d的距離可以小於主限位結構13(或副限位結構12)最接近底邊10d的距離,從而使卡扣部321能據以由主限位結構13(或副限位結構12)與底邊10d之間,向遠離第二端10b(或靠近第一端10a)方向移動(旋轉),藉此第二滑軌20能據以脫離第一滑軌10(或對應收合於滑槽SP1中)。
當然,所述穿孔1011的長度及寬度是依據實際主限位結構13與副限位結構12與底邊10d的距離關係進行設計,以使抵頂部412能對應於穿孔1011中活動,而對應抵壓卡扣部321,並使卡扣部 321能脫離主限位結構13與副限位結構12的限制。其中,於本實施例中,是以解鎖件41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一滑軌10的外側面為例,但不以此為限,解鎖件41只要可連動抵頂部412推抵卡扣部321向長邊20b方向移動(旋轉),任何結構設計皆可依據需求加以變化。
在更好的實施態樣中,解鎖組件40更可以包含有一彈性回復件42,其一端固定於第一滑軌10,而彈性回復件42的部分區段,能於抵頂部412抵壓卡扣部321時,被抵頂部412抵壓,而據以產生一復位力;而,當使用者不再施加力量於解鎖件41的操作部411時,彈性回復件42將藉由復位力,使抵頂部412回復至未受壓的狀態。在實際應用中,抵頂部412於未受壓的狀態下,亦可以是受彈性回復力抵頂,而對應抵靠於形成穿孔1011的一側邊。
請一併參閱圖8至圖10,如圖8及圖9所示,當解鎖件41的抵頂部412受壓,而對應抵壓卡扣部321時,使用者可以使讓第二滑軌20相對於第一滑軌10向遠離第二端10b的方向移動,藉此,卡扣部321將可脫離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的限制,而向遠離主限位結構13的方向移動,如此,第二滑軌20將可與第一滑軌10相互脫離。舉例來說,在伺服器機櫃的實際應用中,使用者需要於伺服器發生問題時,將特定的伺服器由機櫃中取出,以進行維修或是相關作業,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1使用者可以是先使第二滑軌20相對於第一滑軌10拉出,以使第二滑軌20與第一滑軌10相互卡固,而後再透過操作解鎖件41,即可使伺服器由機櫃中抽出。
如圖10所示,為了讓使用者可以快速地將第二滑軌20裝設於第一滑軌10中,第一滑軌10的滑槽底壁101更可以凸設有一組裝導引結構14,其鄰近於主限位結構13設置,而主限位結構13對應位於組裝組導引結構11與副限位結構12之間,組裝導引結構14鄰近於主限位結構13的一端與底邊10d的最短距離D5, 不大於主限位結構13與底邊10d的最短距離D4,而組裝導引結構14鄰近於第二端10b的一端與底邊10d的距離D7,可以是大於組裝導引結構14鄰近於主限位結構13的一端與底邊10d的最短距離D5;組裝導引結構14與底邊10d的距離,可以是由鄰近於主限位結構13的一端向遠離主限位結構13的方向逐漸增大,而主限位結構13整體外型可以是呈現為由第二端10b鄰近於頂邊10c的位置,向第一端10a鄰近於底邊10d的方向傾斜。如此,使用者將第二滑軌20組裝於第一滑軌10中時,卡扣部321將可受組裝導引結構14的導引,而快速且正確地進入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之間。在更好的實施態樣中,組裝導引結構14與主限位結構13之間的距離D6,是不大於卡扣部321的長度,如此,卡扣部321將可更順利且正確地進入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滑軌20由第二端10b向第一端10a方向,組裝於第一滑軌10中,且卡扣部321將受組裝導引結構14導引時,與卡扣部321相連接的彈性臂312,將對應產生彈性回復力,而隨著第二滑軌20持續向第一端10a方向滑動,當卡扣部321不再受組裝導引結構14抵壓時,卡扣部321將受彈性回復力作用,而向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之間移動(彈性臂312將向旋轉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之間方向旋轉,從而帶動卡扣部321移動),藉此,可輔助卡扣部321有效地被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限制。
具體來說,在習知技術中,當使用者欲將伺服器組裝回機櫃內的滑軌中時,如果使用者施力不當,將可能使得伺服器受過大的外力作用,而直接撞向機櫃中。是以,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1,組裝導引結構14、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的設計,可讓使用者將第二滑軌20由第二端10b向第一端10a方向組裝、推送時,先使第二滑軌20與第一滑軌10相互卡固,從而可有效避免 第二滑軌20及其所承載的設備直接向第一端10a方向衝撞。
綜合上述,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1透過第一滑軌10、第二滑軌20、第一卡固組件30及解鎖組件40的相互配合,可在第一滑軌10能相對於第二滑軌20滑動、卡固、分離的條件下,達到薄形化的設計,且同時可達到輕量化的效果;具體來說,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1的滑槽厚度可薄至2公釐(mm)。特別說明的是,習知的滑軌多是利用彈片來使兩個滑軌彼此間達到相互卡扣的效果,而為使彈片能有效地達到卡扣的效果,兩滑軌之間必需具有相對較大的空間,據以使彈性能充分地發揮卡扣及回復的效果,為此,將造成整體滑軌的厚度及重量增加;而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1所利用的第一卡固組件30與習知的彈片不相同,而不需如同彈片所需的相對較大的活動空間,因此,可有效大幅地降低滑軌的整體厚度。
〔第二實施例〕
請一併參閱圖11至圖14,其為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11至圖13所示,薄型滑軌裝置1’包含一第一滑軌10’、一第二滑軌20、一第一卡固組件30、一第二卡固組件30’、一解鎖組件40及一第三滑軌50。本實施例所述的第一滑軌10’與前述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滑槽底壁101鄰近於第一端10a,更包含有一通孔1012,其貫穿滑槽底壁101設置。第二滑軌20、第一卡固組件30’及解鎖組件40的詳細說明,與前述實施例相同,於此不再贅述。
第二卡固組件30’固定設置於第一滑軌10’的滑槽底壁101,且第二卡固組件30’鄰近於該通孔1012設置。進一步來說,第二卡固組件30’與前述實施例的第一卡固組件30相同,具有一彈性件31及一卡扣件32。彈性件31固定設置於第一滑軌10’的滑槽底壁101,卡扣件32固定於彈性件31一端的彈性臂312,且卡扣 件32對應外露於通孔1012,而卡扣件32的抵頂部412則對應外凸於滑槽底壁101面對於滑槽SP1的相反一側。
第三滑軌50的一側內凹形成有一滑槽SP2,該滑槽SP2的底壁定義為一滑槽底壁501,且滑槽底壁501凸設有一導引結構51、一副限位結構52、一主限位結構53及一止擋結構54,導引結構51、副限位結構52及主限位結構53彼此間隔地相鄰設置。第三滑軌50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端50a及一第二端50b,止擋結構54鄰近於第一端50a設置,第一滑軌10設置於滑槽SP2中,且第一滑軌10’能選擇性地向第一端50a及第二端50b方向移動,而設置於第一滑軌10的第二卡固組件30’則能選擇性地與第三滑軌50的導引結構51、副限位結構52及主限位結構53彼此相互作動,關於第二卡固組件30’與第三滑軌50的導引結構51、副限位結構52及主限位結構53彼此間的作動關係,與前述實施例所述的第一卡固組件30與設置於第一滑軌10的導引結構11、副限位結構12及主限位結構13的作動關係相同,於此不再贅述。設置於第三滑軌50的止擋結構54,是用以限制設置於第一滑軌10’的第二卡固組件30’向第一端50a方向移動的範圍。
如圖14所示,其顯示為第一滑軌10’、第二滑軌20及第三滑軌50彼此相互卡固的示意圖。設置於第二滑軌20的第一卡固組件30’的卡扣件32將對應卡固於第一滑軌10’的副限位結構12及主限位結構13之間;而設置於第一滑軌10’的第二卡固組件30’的卡扣件32則對應卡固於第三滑軌50的副限位結構52及主限位結構53之間。
如圖12及圖14所示,第二滑軌20設置有第一卡固組件30的相對側壁的一端,向內凹設有一彎折缺口23,彎折缺口23包含有一抵壓部231,該抵壓部231與第二滑軌20的長邊20b的距離D8,小於第二卡固組件30’的卡扣件32卡扣於第三滑軌50的副限位結構12及主限位結構13之間時,第二卡固組件30’的卡扣件 32與第一滑軌10的底邊10d的最短距離D9。
如圖14及圖15所示,在圖14所顯示的第一滑軌10’、第二滑軌20與第三滑軌50彼此間相互卡固的狀態下,使用者可以是先透過解鎖組件40使第一滑軌10’與第二滑軌20彼此不再相互卡固,而第二滑軌20則能據以向第二卡固組件30’方向移動;當第二滑軌20向第二卡固組件30’方向移動,且第二滑軌20的彎折缺口23的抵壓部231對應抵壓第二卡固組件30’的卡扣件32時,第二卡固組件30’的卡扣件32將受壓而向第一滑軌10’的底邊10d移動(旋轉),從而使卡扣件32能脫離第三滑軌50的主限位結構13及副限位結構12之間,而第二滑軌20得以與第三滑軌50再次相對滑動。
綜合上述,透過第二卡固組件30’及第二滑軌20的彎折缺口23設計,可使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1’在三個滑軌的狀態下,仍可保有輕薄的功效,且所述第一卡固組件30及第二卡固組件30’為相同的組件,因此,在生產製造上具有大量生產的優勢,另外第一滑軌10’與第三滑軌50的結構亦大致相同,因此同樣具有大量生產的優勢。是以,本發明的薄型滑軌裝置1’具有輕薄、可大量生產的功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Claims (10)

  1. 一種薄型滑軌裝置,其包括:一第一滑軌,該第一滑軌的其中一長邊定義為一底邊,該第一滑軌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滑軌的一側內凹形成有一滑槽,該滑槽的底壁定義為一滑槽底壁,該滑槽底壁凸設有一導引結構、一主限位結構及一副限位結構,該導引結構、該主限位結構及該副限位結構彼此間隔設置,該副限位結構位於該主限位結構與該導引結構之間,且該導引結構相對於該主限位結構鄰近於該第一端設置,該導引結構與該底邊的距離不大於該副限位結構與該底邊的距離;一第二滑軌,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滑槽,該第二滑軌面對該滑槽底壁的側壁,定義為一相對側壁;一第一卡固組件,其固定設置於該第二滑軌,該第一卡固組件包含:一彈性件,其包含有一彈性部及一彈性臂,該彈性部固定設置於該第二滑軌,該彈性臂與該彈性部相連接,該彈性臂能被連動而向該第二滑軌的一長邊靠近,該長邊與該第一滑軌的底邊彼此相鄰;該彈性件受推抵而向該長邊移動時,該彈性部能據以產生一彈性回復力;其中,該彈性件能受該彈性回復力作用,由受推抵後的位置回復至未受推抵時的位置;一卡扣件,其固定設置於該彈性臂遠離該彈性部的一端,該卡扣件的一卡扣部對應凸出於該相對側壁,且該卡扣部能受推抵而帶動該彈性臂向該長邊靠近;其中,該第二滑軌相對於該第一滑軌,由該第一端向該第二端方向移動的過程中,該第二滑軌與該第一滑軌能由 一導引狀態轉換為一卡扣狀態;在該導引狀態中,該卡扣部受該導引結構抵壓,該彈性臂對應產生該彈性回復力;在該卡扣狀態中,該卡扣部對應位於該主限位結構與該副限位結構之間,且該卡扣部於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的活動範圍受限於該主限位結構及該副限位結構;其中,該第二滑軌與該第一滑軌由該導引狀態轉換為該卡扣狀態時,該卡扣部能受該彈性回復力作用,而向遠離該長邊的方向移動,以對應設置於該副限位結構及該主限位結構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薄型滑軌裝置,其中該副限位結構與該導引結構彼此間的距離不大於該卡扣部的長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薄型滑軌裝置,其中該彈性件更包含一輔助彈性臂,該彈性臂及該輔助彈性臂的一端與該彈性部相連接,且該輔助彈性臂的另一端固定設置於該第二滑軌;其中,該輔助彈性臂具有一彎折區段,該彎折區段與凸設於該第二滑軌一側的一輔助定位結構相互固定。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薄型滑軌裝置,其中該第一滑軌於該主限位結構及該副限位結構之間具有一穿孔;該第一滑軌相反於該滑槽底壁的一側定義為一外側面;該薄型滑軌裝置更包含有一解鎖組件,該解鎖組件設置於該第一滑軌,該解鎖組件包含一解鎖件,該解鎖件可旋轉地設置於該外側面,且該解鎖件的一抵頂部對應穿過該穿孔而露出於該滑槽中;其中,該解鎖件能受外力作用,帶動該抵頂部抵壓位於該主限位結構及該副限位結構之間的該卡扣部,以使該卡扣部及該彈性臂向該長邊移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薄型滑軌裝置,其中該導引結構、該副限 位結構及該主限位結構鄰近於該第二端設置,且該滑槽底壁更凸設有一組裝導引結構,其鄰近於該主限位結構設置,而該主限位結構對應位於該組裝導引結構與該副限位結構之間,該組裝導引結構鄰近於該主限位結構的一端與該底邊的距離,不大於該主限位結構與該底邊的距離;該第二滑軌由該第二端向該第一端方向組裝於該滑槽中的過程中,該卡扣部能受該組裝導引結構抵壓,而使該彈性臂對應產生該彈性回復力。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薄型滑軌裝置,其中該組裝導引結構與該主限位結構之間的距離,不大於該卡扣部的長度。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薄型滑軌裝置,其中該解鎖組件更包含有一彈性回復件,該抵頂部受連動而抵壓該卡扣部時,該彈性回復件能對應產生一復位力,該抵頂部能受該復位力作用,而由受連動後的位置回復至未受連動時的位置。
  8. 如請求項1至7其中任一項所述的薄型滑軌裝置,其更包含:一第三滑軌,該第三滑軌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三滑軌的其中一長邊定義為一底邊,該第三滑軌包含的一側內凹形成有一滑槽,該第三滑軌的滑槽的底壁定義為一滑槽底壁,該第三滑軌的滑槽底壁凸設有一導引結構、一主限位結構及一副限位結構,該第三滑軌的導引結構、該第三滑軌的主限位結構及該第三滑軌的副限位結構彼此間隔設置,且該第三滑軌的副限位結構對應位於該第三滑軌的導引結構及該第三滑軌的主限位結構之間,且該第三滑軌的導引結構相對於該第三滑軌的主限位結構鄰近於該第三滑軌的第一端設置,該第三滑軌的導引結構與該第三滑軌的底邊的距離不大於該第三滑軌的副限位結構與該第三滑軌的底邊的距離; 一第二卡固組件,其固定設置於該第一滑軌,且該第二卡固組件鄰近於該第一滑軌的一通孔設置,該通孔貫穿該第一滑軌的滑槽底壁,該第二卡固組件包含:一彈性件,其包含有一彈性部及一彈性臂,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部固定設置於該第一滑軌,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臂與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部相連接,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臂能被連動而向該第一滑軌的底邊靠近;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件受推抵而向該第一滑軌的底邊移動時,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部能據以產生一彈性回復力,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件能受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部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作用,而由受推抵後的位置回復至未受推抵時的位置;一卡扣件,其固定設置於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臂遠離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部的一端,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卡扣件的一卡扣部對應凸出於該通孔,而該通孔對應外露於該第一滑軌相反於形成有滑槽的一側,且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卡扣部能受推抵而帶動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臂向該第一滑軌的底邊靠近;其中,該第一滑軌相對於該第三滑軌,由該第三滑軌的第一端向該第三滑軌的第二端方向移動的過程中,該第一滑軌與該第三滑軌能由一導引狀態轉換為一卡扣狀態;該第一滑軌與該第三滑軌處於導引狀態時,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卡扣部受該第三滑軌的導引結構抵壓,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臂對應產生彈性回復力;該第一滑軌與該第三滑軌處於卡扣狀態時,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卡扣部對應位於該第三滑軌的主限位結構與該第三滑軌的副限位結構之間,且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卡扣部於該第三滑軌的第一端與該第三滑軌的第二端之間的活動範圍受限於該第三滑軌的主限位 結構及該第三滑軌的副限位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一滑軌與該第三滑軌由導引狀態轉換為卡扣狀態時,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卡扣部能受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彈性臂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作用,向遠離該第一滑軌的底邊方向移動,而對應卡扣於該第三滑軌的副限位結構及該第三滑軌的主限位結構之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薄型滑軌裝置,其中該第二滑軌的一端內凹形成有一彎折缺口,該彎折缺口對應形成有一抵壓部,該抵壓部與該第二滑軌的該長邊的距離,不大於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卡扣部與該第一滑軌的底邊的距離;當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卡扣部位於該第三滑軌的主限位結構與該第三滑軌的副限位結構之間,且該第二滑軌相對於該第一滑軌向該第一滑軌的第一端方向移動時,該抵壓部能對應抵壓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卡扣部,以使該第二卡固組件的卡扣部能隨該第二滑軌的滑動,而由該第三滑軌的主限位結構與該第三滑軌的副限位結構之間的位置,移動至該第三滑軌的第一端與該第三滑軌的導引結構之間的位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薄型滑軌裝置,其中該第一卡固組件與該第二卡固組件為相同構件;該第一滑軌的導引結構與該第三滑軌的導引結構為相同結構,該第一滑軌的主限位結構與該第三滑軌的主限位結構為相同結構,該第一滑軌的副限位結構與該第三滑軌的副限位結構為相同結構。
TW105128436A 2016-09-02 2016-09-02 薄型滑軌裝置 TWI618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8436A TWI618504B (zh) 2016-09-02 2016-09-02 薄型滑軌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8436A TWI618504B (zh) 2016-09-02 2016-09-02 薄型滑軌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8504B true TWI618504B (zh) 2018-03-21
TW201811230A TW201811230A (zh) 2018-04-01

Family

ID=62189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8436A TWI618504B (zh) 2016-09-02 2016-09-02 薄型滑軌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85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4342A (zh) * 2019-10-25 2021-04-27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总成及其滑轨套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8132A (zh) * 2009-11-20 2011-05-25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总成
CN102548333A (zh) * 2010-12-30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滑轨装置
US20130328470A1 (en) * 2012-06-12 2013-12-12 Fujitsu Limited Slide rail
US9198323B1 (en) * 2014-09-05 2015-11-24 Martas Precision Slide Co., Ltd. Thin server rack rai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8132A (zh) * 2009-11-20 2011-05-25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总成
CN102548333A (zh) * 2010-12-30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滑轨装置
US20130328470A1 (en) * 2012-06-12 2013-12-12 Fujitsu Limited Slide rail
US9198323B1 (en) * 2014-09-05 2015-11-24 Martas Precision Slide Co., Ltd. Thin server rack rail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4342A (zh) * 2019-10-25 2021-04-27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总成及其滑轨套件
CN112704342B (zh) * 2019-10-25 2023-05-05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轨总成及其滑轨套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1230A (zh) 2018-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42476A (en) Housing
US7265987B2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US9247656B2 (en) Latch system
US10411372B2 (en) DIN latch mechanism
US7118277B2 (en) Slide assembly
CN109404384B (zh) 卡扣组件
US8853543B2 (en) Fixing device for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9253915B2 (en) Latch mechanism
TWI618504B (zh) 薄型滑軌裝置
TW201328492A (zh) 電子裝置
TWI465180B (zh) 用來固定配件模組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機構
US9993073B2 (en) Ready-to-assemble furniture
US883714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battery fastening mechanism
TWM538746U (zh) 薄形滑軌裝置
US2013015428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locking mechanism
TW201318518A (zh) 掀蓋式設備及其滑動開關
TWI557328B (zh) 殼體裝置
TW202025882A (zh) 擴充卡固定結構及擴充卡模組
US20160168886A1 (en) Screwless Mounted Short-Throw Lock for Sliding Windows and Doors
US7530608B2 (en) Locking/releasing apparatus
TWI687147B (zh) 卡扣組件
TWI763452B (zh) 承載裝置及其電子設備
TWI544860B (zh) 殼體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I528354B (zh) 硬碟組裝結構
US8534776B2 (en) Bezel assembly for compu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