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6147B - 具有設置成拉脹構形之孔之鞋底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具有設置成拉脹構形之孔之鞋底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6147B
TWI616147B TW106121925A TW106121925A TWI616147B TW I616147 B TWI616147 B TW I616147B TW 106121925 A TW106121925 A TW 106121925A TW 106121925 A TW106121925 A TW 106121925A TW I616147 B TWI616147 B TW I6161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s
hole
component
midsole
outs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1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3472A (zh
Inventor
M 克羅斯托瑞
Original Assignee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643,12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53881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3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3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1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06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ventilated
    • A43B7/08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ventilated with air-holes, with or without closures
    • A43B7/08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ventilated with air-holes, with or without 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holes
    • A43B7/087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ventilated with air-holes, with or without 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holes in the bottom of the 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7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 e.g. foam, non liquid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鞋類物件,其包含具有一中底組件之一鞋底結構。該中底組件包含設置成一拉脹構形之複數個孔。該複數個孔包含通孔及盲孔。該等盲孔環繞該等通孔。

Description

具有設置成拉脹構形之孔之鞋底結構
本發明之實施例大體上係關於鞋類物件,且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具有鞋面及鞋底結構之鞋類物件。 鞋類物件大體上包含兩個主要元件:一鞋面及一鞋底結構。鞋面可由經縫合或黏著地結合在一起以在鞋類內形成一空間來舒適地且牢固地接納腳部之各種材料形成。鞋底結構固定至鞋面之一下部分且大體上定位於腳部與地面之間。在包含運動鞋之諸多鞋類物件中,鞋底結構通常併入一內底、一中底及一外底。
在一態樣中,一種鞋類物件包含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之一中底組件。該中底組件包含在該外表面中設置成一拉脹構形之複數個孔。該複數個孔包含一第一孔及一第二孔。該第一孔係自該外表面延伸至該內表面之一通孔且該第二孔係一盲孔。 一鞋類物件包含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之一中底組件。該中底組件進一步包含一下部分及一側壁部分。該中底組件包含在該外表面中設置成一拉脹構形之複數個孔。該複數個孔中之至少一孔包含安置於該中底組件之該側壁部分中之一孔部分。 一般技術者將在研究以下圖式及詳細描述之後明白或變得明白實施例之其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希望所有此等額外系統、方法、特徵及優點包含於[實施方式]及[發明內容]內,在實施例之範疇內,且受隨附技術方案保護。
[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 本申請案係2015年3月10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643,121號之一接續申請案,公開號為US 2015/0245686,其為2013年9月18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030,002號、核准為US第9,402,439號專利之一部分接續申請案,該前述兩美國專利申請案之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圖1係一鞋類物件100之一實施例之一等角視圖。在例示性實施例中,鞋類物件100具有一運動鞋之形式。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針對鞋類物件100所討論之預製件(provision)可併入至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各者之各種其他鞋類中:籃球鞋、登山鞋、英式足球鞋、美式足球鞋、休閒鞋、跑步鞋、交叉訓練鞋、橄欖球鞋、棒球鞋以及其他種類之鞋。再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針對鞋類物件100所討論之預製件可併入至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各者之各種其他非運動相關鞋類中:拖鞋、涼鞋、高跟鞋及平底鞋。 為了清楚,以下詳細描述討論鞋類物件100 (亦簡稱為物件100)之特徵。然而,應瞭解,其他實施例可併入可共用本文所描述且圖式中所展示之物件100之特徵之部分(且可能為全部)的一對應鞋類物件(例如,當物件100係一左鞋類物件時,可併入一右鞋類物件)。 實施例可以各種方向形容詞及參考部分為特徵。此等方向及參考部分可促進一鞋類物件之部分之描述。再者,此等方向及參考部分亦可用於描述一鞋類物件之子組件(例如一內底組件、一中底組件、一外底組件、一鞋面或任何其他組件之方向及/或部分)。 為了一致性及方便,在對應於所繪示之實施例之此詳細描述中採用方向形容詞。如此詳細描述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術語「縱向」係指沿一組件(例如一鞋面或鞋底組件)之一長度延伸之一方向。在一些情況中,縱向方向可自一前足部分延伸至組件之一腳跟部分。此外,如此詳細描述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術語「橫向」係指沿一組件之一寬度延伸之一方向。換言之,橫向方向可延伸於一組件之一內側與一外側之間。此外,如此詳細描述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術語「垂直」係指大體上垂直於一橫向及縱向方向之一方向。例如,在其中一物件平置於一地面上之情況中,垂直方向可自地面向上延伸。此外,術語「內部」係指安置成更靠近一物件之一內部或當穿著該物件時安置成更靠近一腳部的該物件之一部分。同樣地,術語「外部」係指安置成更遠離一物件之內部或更遠離腳部的該物件之一部分。因此,例如,一組件之內表面安置成比該組件之外表面更靠近該物件之一內部。此詳細描述使用此等方向形容詞來描述一物件及該物件之各種組件(其包含一鞋面、一中底結構及/或一外底結構)。 物件100可以數個不同區域或部分為特徵。例如,物件100可包含一前足部分、一中足部分、一腳跟部分及一腳踝部分。再者,物件100之組件可同樣包括對應部分。參考圖1,可將物件100分成前足部分10、中足部分12及腳跟部分14。前足部分10可大體上與腳趾及將蹠骨與趾骨連接之關節相關聯。中足部分12可大體上與一腳部之足弓相關聯。同樣地,腳跟部分14可大體上與包含根骨之一腳部之腳跟相關聯。物件100亦可包含一腳踝部分15 (其亦可指稱一反口領部分)。此外,物件100亦可包含外側16及內側18。特定言之,外側16及內側18可為物件100之對置側。此外,外側16及內側18兩者可延伸通過前足部分10、中足部分12、腳跟部分14及腳踝部分15。 圖2繪示鞋類物件100之一實施例之一分解等角視圖。圖1至圖2繪示鞋類物件100之各種組件,其包含一鞋面102及一鞋底結構103。 一般而言,鞋面102可為任何類型之鞋面。特定言之,鞋面102可具有任何設計、形狀、尺寸及/或色彩。例如,在其中物件100係一籃球鞋之實施例中,鞋面102可為經塑形以對一腳踝提供高支撐之一高幫鞋面。在其中物件100係一跑步鞋之實施例中,鞋面102可為一低幫鞋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2包含對腳部進入鞋面102之一內腔提供入口之開口114。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2亦可包含橫跨腳部之腳背提供緩衝及支撐之一鞋舌(圖中未展示)。一些實施例可包含緊固預製件,其包含(但不限於)鞋帶、纜線、帶子、紐扣、拉鏈以及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用於緊固物件之任何其他預製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鞋面102之一緊固區域處施加一鞋帶125。 一些實施例可包含在腳部下方延伸之鞋面,藉此在腳部之一些區域處提供360度覆蓋。然而,其他實施例無需包含在腳部下方延伸之鞋面。在其他實施例中,例如,一鞋面可具有與一鞋底結構及/或鞋墊接合之一下周邊。 一鞋面可由導致各種鞋面結構之各種不同製造技術形成。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鞋面可具有一編帶構造、一編織(例如經編)構造或某一其他織造構造。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鞋面102可為一編織鞋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03可經構形以提供物件100之牽引力。除提供牽引力之外,鞋底結構103亦可在步行、跑步或其他走動活動期間受壓縮於腳部與地面之間時使地面反作用力減弱。鞋底結構103之構形在不同實施例中可顯著變動以包含各種習知或非習知結構。在一些情況中,可根據鞋底結構103可用於其上之一或多種類型之地面而構形鞋底結構103之構形。地面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天然草皮、合成草皮、泥地、硬木地板以及其他表面。 鞋底結構103固定至鞋面102,且當穿著物件100時,鞋底結構103延伸於腳部與地面之間。在不同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03可包含不同組件。在圖1至圖2所展示之例示性實施例中,鞋底結構103可包含內底組件120、中底組件122及複數個外底部件124。在一些情況中,可選用此等組件之一或多者。 現參考圖2,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底組件120可經構形為一中底之一內層。例如,如下文將進一步詳細討論,內底組件120可整合或接納至中底組件122之一部分中。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內底組件120可充當一內底層及/或一中底布(strobel)層。因此,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可將內底組件120接合(例如縫合或膠合)至鞋面102之下部分104以將鞋底結構103固定至鞋面102。 內底組件120可具有一內表面132及一外表面134。可使內表面132大體上朝向鞋面102定向。可使外表面134大體上朝向中底組件122定向。此外,一周邊側壁表面136可延伸於內表面132與外表面134之間。 中底組件122可經構形以提供緩衝、減震、能量返回、支撐以及可能之其他提供。為此,中底組件122可具有提供物件100之結構及支撐之一幾何形狀。具體而言,可看見,中底組件122具有一下部分140及一側壁部分142。側壁部分142可圍繞中底組件122之整個周邊144延伸。如圖1中所見,側壁部分142可部分包裹物件100之側以沿腳底提供增加支撐。 中底組件122可進一步包含一內表面150及一外表面152。可使內表面150大體上朝向鞋面102定向,且可使外表面152向外定向。此外,在例示性實施例中,中底組件122包含安置於內表面150中之一中心凹部148。中心凹部148可大體上經定尺寸且經構形以接納內底組件120。 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底組件122可包含複數個孔200,其等之至少部分可延伸穿過中底組件122之整個厚度。在圖2所展示之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孔200之部分可見於中心凹部148內。 在不同實施例中,中底組件122可大體上併入與中底相關聯之各種預製件。例如,在一實施例中,一中底組件可由在步行、跑步及其他走動活動期間使地面反作用力減弱(即,提供緩衝)之一聚合發泡材料形成。在各種實施例中,中底組件亦可包含(例如)流體填充腔、薄板、調節器或其他元件,其等進一步使作用力減弱,提高穩定性,或影響腳部之運動。 圖3繪示鞋底結構103之一仰視圖。如圖2至圖3中所見,複數個外底部件124包括四個不同外底部件。具體而言,鞋底結構103包含一第一外底部件160、一第二外底部件162、一第三外底部件164及一第四外底部件166。儘管例示性實施例包含四個不同外底部件,但其他實施例可包含任何其他數目個外底部件。在另一實施例中,例如,可僅存在一單一外底部件。在又一實施例中,可僅使用兩個外底部件。在又一實施例中,可僅使用三個外底部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用五個或五個以上外底部件。 一般而言,一外底部件可經構形為一地面接觸部件。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外底部件可包含與外底相關聯之性質,諸如耐用性、耐磨性及增大牽引力。在其他實施例中,一外底部件可包含與一中底相關聯之性質,其包含緩衝、強度及支撐。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外底部件124可經構形為提高與一地面之牽引力且維持耐磨性之類外底部件。 在不同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外底部件之位置可變動。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外底部件可安置於一鞋底結構之一前足部分中。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外底部件可安置於一鞋底結構之一中足部分中。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外底部件可安置於一鞋底結構之一腳跟部分中。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外底部件160及第二外底部件162可安置於鞋底結構103之前足部分10中。更具體而言,第一外底部件160可安置於前足部分10之內側18上,而第二外底部件162可安置於前足部分10之外側16上。此外,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三外底部件164及第四外底部件166可安置於鞋底結構103之腳跟部分14中。更具體而言,第三外底部件164可安置於外側16上且第四外底部件166可安置於內側18上。此外,可看見,第一外底部件160及第二外底部件162在前足部分10之中心中彼此間隔開,而第三外底部件164及第四外底部件166在腳跟部分14之中心中彼此間隔開。此例示性構形在各種內側及外側切割期間於增加地面接觸之區域處提供外底部件以提高此等運動期間之牽引力。 各種外底部件之尺寸可變動。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外底部件160可為複數個外底部件124之最大外底部件。再者,第二外底部件162可實質上小於第一外底部件160,藉此使鞋底結構103之一內側18上之牽引力大於前足部分10之外側16上之牽引力。在腳跟部分14處,第三外底部件164及第四外底部件166兩者沿鞋底結構103之一向後邊緣109達到最寬,且朝向中足部分12略微漸縮。 參考圖2及圖3,可看見,第一外底部件160具有一內表面170及一外表面172。內表面170可大體上安置成緊貼中底組件122。外表面172可面向外且可為一地面接觸表面。為了清楚,圖2至圖3中僅指示第一外底部件160之內表面及外表面,然而,應瞭解,剩餘外底部件可同樣包含具有相對於中底組件122之類似定向之對應內表面及外表面。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內底組件120可安置於中底組件122之中心凹部148內。更具體而言,內底組件120之外表面134可朝向中底組件122之內表面150定向且與中底組件122之內表面150接觸。此外,在一些情況中,周邊側壁表面136亦可沿一內凹部側壁149接觸內表面150。此外,複數個外底部件124可安置成緊貼中底組件122之外表面152。例如,第一外底部件160之內表面170可面向中底組件122之外表面152且與中底組件122之外表面152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組裝中底組件122及內底組件120時,中底組件122及內底組件120可構成一複合中底總成或雙層中底總成。 在不同實施例中,鞋面102及鞋底結構103可以各種方式接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02可(例如)使用一黏著劑或藉由縫合來接合至內底組件120。在其他實施例中,鞋面102可(例如)沿側壁部分142接合至中底組件122。在其他實施例中,鞋面102可與內底組件120及中底組件122兩者接合。再者,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用於將鞋底組件與鞋面接合之任何方法(其包含各種上楦技術及規範(例如板楦、套楦等等))來接合此等組件。 在不同實施例中,物件100之各種組件之附接構形可變動。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內底組件120可結合或以其他方式附接至中底組件122。可使用用於結合鞋類物件之組件之任何已知方法(其包含(但不限於)黏著劑、膜、膠帶、棉狀纖維、縫合或其他方法)來完成此結合或附接。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設想:內底組件120可不結合或附接至中底組件122,而是可自由浮動。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內底組件120可具有與中底組件122之中心凹部148之一摩擦配合。 同樣地,外底部件124可結合或以其他方式附接至中底組件122。可使用用於結合鞋類物件之組件之任何已知方法(其包含(但不限於)黏著劑、膜、膠帶、棉狀纖維、縫合或其他方法)來完成此結合或附接。 設想:在至少一些實施例中,可在一模製程序期間一起形成及/或結合內底組件120、中底組件122及/或外底部件124之兩者或兩者以上。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中底組件122之後,可將內底組件120模製於中心凹部148內。 實施例可包含預製件來促進一鞋底結構在動態運動期間之擴張及/或適應性。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鞋底結構可經構形以具有拉脹預製件。特定言之,鞋底結構之一或多個組件能夠經受拉脹運動(例如擴張及/或收縮)。 如圖1至圖5中所展示且如下文將進一步詳細描述,鞋底結構103具有一拉脹結構或構形。2013年9月18日申請且名稱為「Auxetic Structures and Footwear with Soles Having Auxetic Structures」之交叉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030,002號(「拉脹結構申請案」)中描述包括拉脹結構之鞋底結構,該美國專利申請案之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如拉脹結構申請案中所描述,拉脹材料具有一負帕松比(Poisson's ratio),使得當該等材料沿一第一方向受拉時,其尺寸沿該第一方向及正交或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兩者增大。圖4及圖5中繪示一拉脹材料之此性質。 如圖3中所見,鞋底結構103可包含複數個孔300。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孔」係指一組件中之任何中空區域或凹入區域。在一些情況中,一孔可為一通孔,其中該孔延伸於一組件之兩個對置表面之間。在其他情況中,一孔可為一盲孔,其中該孔可不延伸穿過組件之整個厚度且因此可僅在一側上敞開。再者,如下文將進一步詳細討論,一組件可利用通孔及盲孔之一組合。此外,在一些情況中,術語「孔」可與「孔洞」或「凹部」互換使用。 在包含一或多個孔之區域中,鞋底結構103可進一步與複數個離散鞋底部分320相關聯。具體而言,鞋底部分320包括延伸於複數個孔300之間之鞋底結構103之部分。亦可看見,複數個孔300延伸於鞋底部分320之間。因此,應瞭解,各孔可由複數個鞋底部分環繞,使得各孔之邊界可由鞋底部分之邊緣界定。拉脹結構申請案中進一步詳細討論孔(或孔洞)與鞋底部分之間之此設置。 如圖3中所見,複數個孔300可延伸穿過中底組件122之大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孔300可延伸穿過中底組件122之前足部分10、中足部分12及腳跟部分14。在其他實施例中,複數個孔300可不延伸穿過此等部分之各者。 複數個孔300亦可延伸穿過複數個外底部件124。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外底部件160、第二外底部件162、第三外底部件164及第四外底部件166之各者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孔。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外底部件可不包含任何孔。 在不同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孔之幾何形狀可變動。拉脹結構申請案中揭示可用於一拉脹鞋底結構之不同幾何形狀之實例。再者,實施例亦可利用任何其他幾何形狀,諸如,利用具有設置於一圖案中之平行四邊形幾何形狀或其他多邊形幾何形狀之鞋底部分來提供具有一拉脹結構之鞋底。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孔300之各孔具有三星幾何形狀,其包含自一共同中心延伸之三個臂或點。 一或多個鞋底部分之幾何形狀亦可變動。拉脹結構申請案中揭示可用於一拉脹鞋底結構之不同幾何形狀之實例。應瞭解,可由一拉脹圖案中之孔之幾何形狀判定一鞋底部分之幾何形狀,且反之亦然。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各鞋底部分具有一大致呈三角形之幾何形狀。 複數個孔300可以一拉脹圖案或拉脹構形設置於鞋底結構103上。換言之,複數個孔300可以允許中底組件122及/或外底部件124經受拉脹運動(諸如擴張或收縮)之一方式設置於該等組件上。圖4及圖5中展示由複數個孔300之拉脹構形引起之拉脹擴張之一實例。首先,在圖4中,鞋底結構103處於一非拉緊狀態中。在此狀態中,複數個孔300具有一未拉緊區域。為了繪示,圖中僅展示中底組件122之一區域400,其中區域400包含孔402之一子集。 當沿一例示性線性方向410 (例如一縱向方向)橫跨鞋底結構103施加拉力(如圖5中所展示)時,鞋底結構103經受拉脹擴張。即,鞋底結構103沿方向410及垂直於方向410之一第二方向412擴張。在圖5中看見,隨著孔402之尺寸增大,代表區域400同時沿方向410及方向412兩者擴張。 實施例可包含用於變動一鞋底結構之一些部分(其包含一中底組件及/或外底部件之部分)可經受拉脹擴張之程度之預製件。由於鞋底結構之擴張可導致鞋底結構之區域之表面接觸增加及/或可撓性增加,所以變動不同區域或部分受拉(或受壓)時之擴張(或收縮)之程度可允許調諧該等不同區域之牽引力性質及/或可撓性。 可藉由變動不同開口之性質而達成變動一中底組件經受拉脹擴張之程度。例如,一中底組件之實施例可包含一些通孔及一些盲孔,此係因為在拉脹運動期間通孔大體上可比盲孔擴張更多(相對於其初始構形)。 圖6繪示鞋底結構103之一實施例之一仰視等角視圖,其包含中底組件122中之代表孔之若干放大圖。圖7繪示鞋底結構103之一實施例之一仰視等角視圖,其包含兩個放大橫截面圖。參考圖6至圖7,複數個孔200中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孔之性質可彼此變動。兩個或兩個以上孔之間之可能變動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各孔之表面積之變動、孔幾何形狀之變動、孔深度之變動、孔類型之變動(例如盲孔或通孔)以及可能之其他種類之變動。 實施例可採用通孔、盲孔或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鞋底結構可經構形以僅包含通孔。在其他實施例中,一鞋底結構可經構形以僅包含盲孔。在其他實施例中,一鞋底結構可包含一或多個通孔以及一或多個盲孔。 如圖6中所見,例示性實施例包含通孔及盲孔兩者。作為一實例,複數個孔200之一孔600可為一通孔。具體而言,孔600完全延伸於中底組件122之外表面152與中底組件122之內表面150之間。再者,在例示圖中,可透過孔600看見內底組件120 (圖6中使用陰影來示意性地表示)。作為另一實例,複數個孔200之孔602亦係一通孔。 儘管孔600及孔602兩者係通孔,但其等可在包含開口尺寸或開口面積之其他方式、位置以及其他可能之方式上不同。在此情況中,孔602具有略微小於孔600之一開口尺寸或開口面積。具體而言,儘管孔600及孔602之臂部分可具有大致類似長度,但在非拉緊構形中孔600之臂寬於孔602之臂以導致大致相同周邊尺寸之孔600及孔602之一更大開口面積。再者,孔602可安置於鞋底結構103之腳跟部分14中,而孔600可安置於中足部分12中。在其他實施例中,孔600可具有比孔602大之臂長度及/或比孔602大之一周長。 圖2中可最佳地看見包括複數個孔200之部分之通孔之完全集合,其中僅可看見中底組件122之內表面150上之通孔。因此,可看見,例示性實施例之通孔大體上安置成穿過中足部分12且安置於腳跟部分14之部分以及前足部分10之部分中。此外,如下文將進一步詳細討論,通孔可大體上定位於中底組件122之一中心區域中。 複數個孔200亦可包含一或多個盲孔。例如,在圖6中,看見複數個孔200包含一孔604,其係一盲孔。複數個孔200亦包含孔606,其係一盲孔。此處,孔604可安置於中底組件122之一最靠前部分處,而孔606可安置於中底組件122之一外側邊緣上。 如圖7中所清楚展示,複數個孔200之孔可具有不同深度。例如,安置於中底組件122之下部分140上之一孔610經展示為具有一深度704。再者,孔610經展示為一通孔,因此,深度704亦等於孔610之位置處之中底組件122之厚度。 圖7亦繪示安置於側壁部分142中之具有一部分613 (如放大橫截面中所展示)之一孔612。在此情況中,孔612之部分613具有一深度702。再者,孔612經展示為一盲孔,因此,看見深度702小於孔612之位置處之中底組件122之厚度。 亦應瞭解,通孔可根據其中定位各通孔之中底組件122之部分之厚度而具有不同深度。換言之,安置於中底組件122之較厚部分中之通孔可具有不同於安置於中底組件122之相對較薄部分中之通孔之深度。此外,由於盲孔可具有不同於中底組件122之局部厚度的厚度,所以中底組件122上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盲孔可具有不同深度。 在不同實施例中,外底部件亦可經構形以具有不同類型之孔。在圖6至圖8所展示之例示性實施例中,外底部件124具有為盲孔之孔。此一構形可有助於限制受拉外底部件之拉脹擴張,此係因為盲孔可導致比經類似構形之通孔小之一擴張程度。然而,其他實施例可在一外底部件上使用一或多個通孔。再者,在一些情況中,此等通孔可與一中底組件中之下伏孔(其包含中底組件中之一盲孔或通孔)相連。 一或多個孔之位置可變動。在一些實施例中,孔可安置於一中底組件之一下部分上。在其他實施例中,孔可安置於一中底組件之一側壁部分上。在其他實施例中,孔可安置於接合一中底組件之下部分及側壁部分之一下周邊部分上。 如圖6及圖7中所見,中底組件122包含下部分140、側壁部分142及圍繞下部分140之周邊延伸且與側壁部分142接合之一下周邊部分143。在例示性實施例中,複數個孔200之至少一些孔延伸穿過下周邊部分143及/或側壁部分142。例如,孔612部分延伸穿過下周邊部分143,而孔612之一部分613延伸至側壁部分142上。 藉由使孔穿過一中底組件122之下部分140、下周邊部分143及側壁部分142之各者,此等部分之各者可經構形以在受拉時經受拉脹擴張,藉此允許提升此等部分之牽引力及可撓性。 如先前所討論,通孔可傾向於比具有類似幾何形狀及開口尺寸之盲孔擴張更多(相對於孔之一初始尺寸)。因此,在拉脹結構中,通孔可提供使拉脹材料以一拉脹方式擴張(或壓縮)之一最大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通孔可用於其中尋求最大擴張之區域中,而盲孔可用於其中期望受拉時之擴張相對較小之區域中。換言之,通孔及盲孔可組合用於一鞋底結構上以根據該鞋底結構之不同區域之所要功能而提供不同程度之擴張。 圖8繪示鞋底結構103之一仰視圖。為了繪示中底組件122之外表面152上之孔之一可能設置,已將鞋底結構103之底部劃分成兩個不同區域,即,一第一區域800及一第二區域802。各區域可與具有一共同特徵(諸如深度)之一組孔大致對應。由於深度可影響一孔在受拉時之擴張程度,所以具有類似深度之孔可傾向於在受拉(水平壓縮)時經受類似擴張(或收縮)量。 此處,第一區域800包括中底組件122之一中心或內部部分,其延伸通過腳跟部分14之部分、中足部分12之大部分及前足部分10之部分。在至少一些位置中,第二區域802可安置於第一區域800之周邊處。首先,例如,第二區域802可在前足部分10中自第一區域800向前延伸,使得第二區域802延伸至前足部分10之一向前邊緣811。同樣地,第二區域802可在腳跟部分14中自第一區域800向後延伸,使得第二區域802延伸至腳跟部分14之一向後邊緣813。在中足部分12中,第二區域802可圍繞第一區域800之周邊延伸,使得第二區域802安置於中底組件122之外側邊緣815之部分上以及安置於中底組件122之內側邊緣817之部分上。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區域800中之孔可為通孔,而第二區域802中之孔可為盲孔。換言之,第一區域800中之孔可完全延伸穿過中底組件122。例如,第一區域800中之一第一孔810係自中底組件122之外表面152延伸至內表面150之一通孔。相比而言,第二區域802中之第二孔812係一盲孔。在此情況中,第二孔812可僅部分延伸穿過中底組件122且無法在中底組件122之內表面150上敞開。 如圖9及圖10中所示意性展示,當使中底組件122 (及整個鞋底結構103)拉脹變形時,通孔可大體上經受一較大程度之擴張。為了繪示,圖9至圖10中僅展示代表性之第一孔810及第二孔812。應瞭解,第一孔810之行為可大體上代表第一區域800中之其他孔,而第二孔812之行為可大體上代表第二區域802中之其他孔。 如圖9至圖10中所見,可將一拉力850施加至鞋底結構103以使鞋底結構103擴張。此處,應瞭解,沿一單一線性方向施加拉力850,但鞋底結構103之拉脹性質引起鞋底結構103 (其包含中底組件122及外底部件124)沿水平方向均勻地擴張。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孔810經展示為在經受將拉力850施加至鞋底結構103時自一初始開口尺寸830擴張至一擴張開口尺寸832。此外,第二孔812經展示為在經受施加拉力850時自初始開口尺寸834擴張至擴張開口尺寸836。如圖9至圖10中所清楚展示,第一孔810比第二孔812經受更大程度之一擴張,此係因為第一孔810係一通孔。具體而言,擴張開口尺寸832與初始開口尺寸830之比率大於擴張開口尺寸836與初始開口尺寸834之比率。 藉由在一鞋底結構之一中心區域中提供通孔且圍繞該鞋底結構之周邊提供盲孔,可變動且控制透過該鞋底結構之拉脹擴張之程度。特定言之,鞋底結構之中心中之通孔允許透過中足及足弓之大部分以及相鄰於中足之前足之部分之一較大程度擴張,藉此允許增加此等受拉區域之可撓性。相比而言,鞋底結構之周邊區域可包含盲孔以提供一些拉脹擴張來增大表面積且提升牽引力。然而,不期望周邊區域處之中足及相鄰區域中發生同等擴張,此係因為鞋底結構之周邊中之過大可撓性會降低穩定性。 圖11及圖12繪示一鞋底結構1100之另一實施例之仰視等角視圖。具體而言,圖11繪示一未壓縮狀態中之鞋底結構1100之一仰視等角視圖,而圖12繪示一壓縮狀態中之鞋底結構1100之一仰視等角視圖。具體而言,圖12展示在垂直定向之壓縮力1190 (即,大體上垂直於鞋底表面或鞋底之縱向方向及橫向方向之力)下變形之鞋底結構1100。為了清楚,本實施例包含鞋底結構1100之腳跟部分14 (而非前足部分10)中之外底部件1124。 如同先前實施例,鞋底結構1100包含中底組件1122及一內底組件1120 (可透過孔看見)。中底組件1122進一步包含設置成一拉脹構形之複數個孔1130,其等亦延伸至外底部件1124中。 在圖11及圖12之實施例中,複數個孔1130包含一組通孔1150及大體上環繞該組通孔1150之一組盲孔1152。此外,複數個通孔1150由具有不同開口尺寸之孔組成。例如,安置於中足部分12中之一第一孔1161具有比前足部分10中之一第二孔1162大之一開口尺寸或橫截面積。 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縮具有設置成一拉脹構形之孔之一鞋底結構可用於閉合該鞋底結構之該等孔,此係因為圍繞該等孔之鞋底部分在受壓時擴張。如圖中所見,例如,在圖12中,孔1150之開口尺寸或橫截面積在壓縮力1190之施加期間減小。在此情況中,一些孔(例如第二孔1162)可完全閉合,而其他孔(例如第一孔1161)可僅部分閉合。 透過使用例示性構形,鞋底結構1100可經構形以在垂直受壓時使一些區域硬化。例如,前足部分10中之一第一組孔1170可在受壓時收合或閉合,藉此產生可比前足部分10之未壓縮構形更硬之鞋底結構1100之一連續前足部分10。相比而言,中足部分12中之一第二組孔1172可使開口尺寸減小,但可不完全閉合,藉此允許增加前足部分10上之可撓性。此種構形可用於在一前足接觸地面(需要穩固支撐)且足弓保持彎曲(且因此需要可撓性)時對該前足提供增加支撐。 儘管已描述各種實施例,但描述意欲具例示性而非限制性,且一般技術者應明白,該等實施例之範疇內之更多實施例及實施方案係可行的。除非明確限制,否則任何實施例之任何特徵可與任何其他實施例中之任何其他特徵或元件組合使用或替代任何其他實施例中之任何其他特徵或元件。據此,實施例除依據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例之外,應不受限制。此外,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作出各種修改及改變。
10‧‧‧前足部分
12‧‧‧中足部分
14‧‧‧腳跟部分
15‧‧‧腳踝部分
16‧‧‧外側
18‧‧‧內側
100‧‧‧鞋類物件
102‧‧‧鞋面
103‧‧‧鞋底結構
104‧‧‧下部分
109‧‧‧向後邊緣
114‧‧‧開口
120‧‧‧內底組件
122‧‧‧中底組件
124‧‧‧外底部件
125‧‧‧鞋帶
132‧‧‧內表面
134‧‧‧外表面
136‧‧‧周邊側壁表面
140‧‧‧下部分
142‧‧‧側壁部分
143‧‧‧下周邊部分
144‧‧‧周邊
148‧‧‧中心凹部
149‧‧‧內凹部側壁
150‧‧‧內表面
152‧‧‧外表面
160‧‧‧第一外底部件
162‧‧‧第二外底部件
164‧‧‧第三外底部件
166‧‧‧第四外底部件
170‧‧‧內表面
172‧‧‧外表面
200‧‧‧孔
300‧‧‧孔
320‧‧‧鞋底部分
400‧‧‧區域
402‧‧‧孔
410‧‧‧方向
412‧‧‧第二方向
600‧‧‧孔
602‧‧‧孔
604‧‧‧孔
606‧‧‧孔
610‧‧‧孔
612‧‧‧孔
613‧‧‧部分
702‧‧‧深度
704‧‧‧深度
800‧‧‧第一區域
802‧‧‧第二區域
810‧‧‧第一孔
811‧‧‧向前邊緣
812‧‧‧第二孔
813‧‧‧向後邊緣
815‧‧‧外側邊緣
817‧‧‧內側邊緣
830‧‧‧初始開口尺寸
832‧‧‧擴張開口尺寸
834‧‧‧初始開口尺寸
836‧‧‧擴張開口尺寸
850‧‧‧拉力
1100‧‧‧鞋底結構
1120‧‧‧內底組件
1122‧‧‧中底組件
1124‧‧‧外底部件
1130‧‧‧孔
1150‧‧‧通孔
1152‧‧‧盲孔
1161‧‧‧第一孔
1162‧‧‧第二孔
1170‧‧‧第一組孔
1172‧‧‧第二組孔
1190‧‧‧壓縮力
可參考以下圖式及描述來更好地理解實施例。圖式中之組件未必按比例,而是側重於繪示實施例之原理。再者,在圖式中,相同參考元件符號標示所有不同圖式中之對應部件。 圖1係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等角視圖; 圖2係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分解等角視圖,該鞋類物件包含由一內底組件、一中底組件及複數個外底部件組成之一鞋底結構; 圖3係一鞋類物件之一實施例之一仰視圖; 圖4係一鞋底結構之一實施例之一仰視等角視圖,其包含該鞋底結構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圖; 圖5係一鞋底結構之一實施例之一仰視等角視圖,其包含該鞋底結構之一部分之一放大示意圖,其中該鞋底結構之該部分正經受拉脹擴張; 圖6係一鞋底結構之一實施例之一仰視等角視圖,該鞋底結構包含設置成一拉脹構形之盲孔及通孔; 圖7係一鞋底結構之一實施例之一仰視等角視圖,該鞋底結構包含設置成一拉脹構形之盲孔及通孔; 圖8係具有安置於兩個區域中之孔之一鞋底結構之一實施例之一仰視圖; 圖9至圖10繪示一鞋底結構之一實施例上之兩個不同孔之拉脹擴張;及 圖11至圖12繪示施加一壓縮力之前及施加一壓縮力時之一鞋底結構之一實施例。
10‧‧‧前足部分
12‧‧‧中足部分
14‧‧‧腳跟部分
103‧‧‧鞋底結構
120‧‧‧內底組件
122‧‧‧中底組件
124‧‧‧外底部件
140‧‧‧下部分
142‧‧‧側壁部分
143‧‧‧下周邊部分
152‧‧‧外表面
200‧‧‧孔
600‧‧‧孔
602‧‧‧孔
604‧‧‧孔
606‧‧‧孔

Claims (18)

  1. 一種鞋類物件,其包括: 一中底組件,其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且包含從該外表面延伸之複數個孔; 其中該等複數個孔經配置以為該中底組件提供一拉脹構形,使得:當該中底組件在受沿一第一方向的拉力時,該中底組件在該第一方向、及一與該第一方向成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擴張; 其中該等複數個孔包含複數個通孔,其中每一通孔延伸穿過該中底組件、並穿過該內表面及該外表面之兩者;及 一外底部件,其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該外底部件固定於該中底組件,使得:該外底部件之內表面觸及該中底組件之外表面,且其中該外底部件包含從該外表面延伸之一盲孔。
  2. 如請求項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外底部件延伸入該等複數個通孔的至少一者。
  3. 如請求項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盲孔延伸入該等複數個通孔的至少一者。
  4. 如請求項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等複數個孔包含複數個盲孔,該等複數個盲孔的每一者延伸穿過該中底組件的一部分。
  5. 如請求項4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等複數個通孔由該等複數個盲孔所環繞。
  6. 如請求項4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等複數個通孔之每一者及該等複數個盲孔之每一者具有一三星形狀。
  7. 如請求項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等複數個通孔之每一者具有一三星形狀。
  8. 如請求項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外底部件為一第一外底部件,該鞋類物件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外底部件; 其中該第二外底部件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且固定於該中底組件,使得:該內表面觸及該中底組件之外表面。
  9. 如請求項8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二外底部件包含從該外表面延伸之一盲孔。
  10. 如請求項8之鞋類物件,其中該中底組件具有一前足部分、一中足部分及一腳跟部分;且 其中該第一外底部件固定於該中底組件之前足部分,且其中該第二外底部件固定於該中底組件之腳跟部分。
  11. 一種鞋類物件,其包括: 一中底組件,其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且包含從該外表面延伸之複數個孔; 其中該等複數個孔經配置以為該中底組件提供一拉脹構形,使得:當該中底組件在受沿一第一方向的拉力時,該中底組件在該第一方向、及一與該第一方向成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擴張; 其中該等複數個孔至少包含一第一孔及一第二孔; 其中該第一孔為一通孔,該通孔延伸穿過該中底組件、並穿過該內表面及該外表面之兩者; 其中該第二孔為從該外表面延伸入該中底組件之一盲孔;及 其中當該中底組件在受沿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之任一方向的拉力時,該通孔比該盲孔擴張更多。
  12. 如請求項11之鞋類物件,進一步包含一外底部件,該外底部件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該外底部件固定於該中底組件,使得:該外底部件之內表面觸及該中底組件之外表面。
  13. 如請求項12之鞋類物件,其中該外底部件延伸入該中底組件之第一孔。
  14. 如請求項12之鞋類物件,其中該外底部件包含自該外表面延伸之一盲孔。
  15. 如請求項14之鞋類物件,其中該外底部件之盲孔延伸入該中底組件之第一孔。
  16. 如請求項12之鞋類物件,其中該外底部件為一第一外底部件,該鞋類物件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外底部件; 其中該第二外底部件具有一內表面及一外表面、且固定於該中底組件,使得:該內表面觸及該中底組件之外表面。
  17. 如請求項16之鞋類物件,其中該中底組件具有一前足部分、一中足部分及一腳跟部分;且 其中該第一外底部件固定於該中底組件之前足部分,且其中該第二外底部件固定於該中底組件之腳跟部分。
  18. 如請求項11之鞋類物件,其中該第一孔及該第二孔之每一者具有一三星形狀。
TW106121925A 2015-03-10 2016-01-20 具有設置成拉脹構形之孔之鞋底結構 TWI616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43,121 US9538811B2 (en) 2013-09-18 2015-03-10 Sole structure with holes arranged in auxetic configuration
US14/643,121 2015-03-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472A TW201733472A (zh) 2017-10-01
TWI616147B true TWI616147B (zh) 2018-03-01

Family

ID=5507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1925A TWI616147B (zh) 2015-03-10 2016-01-20 具有設置成拉脹構形之孔之鞋底結構
TW105101768A TWI600386B (zh) 2015-03-10 2016-01-20 具有設置成拉脹構形之孔之鞋底結構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768A TWI600386B (zh) 2015-03-10 2016-01-20 具有設置成拉脹構形之孔之鞋底結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267820B1 (zh)
CN (2) CN111602927B (zh)
TW (2) TWI616147B (zh)
WO (1) WO20161444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790423T3 (pl) 2018-05-08 2022-03-07 Puma SE Podeszwa buta, w szczególności buta sportowego
US11926115B2 (en) 2018-05-08 2024-03-12 Puma SE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ole of a shoe, in particular of a sports sho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4117B2 (en) * 2005-11-29 2011-12-27 Haresh Lalvani Multi-directional and variably expanded sheet material surfaces
KR20120111841A (ko) * 2011-04-03 2012-10-11 김지나 수축과 팽창이 용이한 신발
US20140154452A1 (en) * 2010-11-24 2014-06-05 Applied Ft Composite Solutions Inc. Composite cushioning material and jigless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80840A (en) * 1948-10-19 1952-01-01 Rogndal Rikard Lightweight, flexible, resilient, and nonskid sole for footwear
IT1283052B1 (it) * 1996-05-22 1998-04-07 Brue S P A Insieme suola-sottopiede,traspirante in un'unica direzione,per scarpe ad areazione forzata
CN2620494Y (zh) * 2003-04-02 2004-06-16 林丽环 透气鞋底构造改良
US8205357B2 (en) * 2008-05-29 2012-06-26 K-Swiss, Inc. Interchangeable midsole system
US20100095551A1 (en) * 2008-10-16 2010-04-22 Honey Gupta Footwear, footwear inserts and socks for reducing contact forces
US8486507B2 (en) * 2009-06-26 2013-07-16 Cryovac, Inc. Expandable foam sheet that locks in expanded configuration
PT2298100E (pt) * 2009-08-28 2014-12-12 Geox Spa Calçado permeável ao vapor
KR101164463B1 (ko) * 2010-07-12 2012-07-20 박수현 공기순환기능을 가지는 신발
US9003678B2 (en) * 2011-09-07 2015-04-14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support members and connecting members
USD717034S1 (en) * 2011-12-29 2014-11-11 Vibram S.P.A. Sole for footwear
US8925129B2 (en) * 2012-02-24 2015-01-06 Nike, Inc.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rticles of footwear with tensile strand elements
US9629397B2 (en) * 2012-08-31 2017-04-25 Under Armour, Inc. Articles of apparel including auxetic materials
DK3003699T3 (da) * 2013-05-24 2019-08-12 Ecco Sko As Fodtøjsgenstand og fremgangsmåden til dannelse af genstanden
US9402439B2 (en) * 2013-09-18 2016-08-02 Nike, Inc. Auxetic structures and footwear with soles having auxetic structures
USD716027S1 (en) * 2014-02-28 2014-10-28 Nike, Inc. Shoe outso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4117B2 (en) * 2005-11-29 2011-12-27 Haresh Lalvani Multi-directional and variably expanded sheet material surfaces
US20140154452A1 (en) * 2010-11-24 2014-06-05 Applied Ft Composite Solutions Inc. Composite cushioning material and jigless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KR20120111841A (ko) * 2011-04-03 2012-10-11 김지나 수축과 팽창이 용이한 신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2927B (zh) 2021-11-26
TW201733472A (zh) 2017-10-01
CN107427105B (zh) 2020-07-03
TWI600386B (zh) 2017-10-01
CN107427105A (zh) 2017-12-01
WO2016144409A1 (en) 2016-09-15
TW201633944A (zh) 2016-10-01
CN111602927A (zh) 2020-09-01
EP3267820A1 (en) 2018-01-17
EP3267820B1 (en) 202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9657B2 (en) Dual layer sole system with auxetic structure
US10271615B2 (en) Sole structure with holes arranged in auxetic configuration
US11896081B2 (en) Article with sole structure having multiple components
CN112790470B (zh) 具有拉胀结构和刀槽花纹的鞋底结构
US10278448B2 (en) Multi-component sole structure having an auxetic configuration
TWI694784B (zh) 具有拉脹組態之多組件鞋底結構
TWI616146B (zh) 具有拉脹結構之中底組件及外部鞋底部件
TWI616147B (zh) 具有設置成拉脹構形之孔之鞋底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