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8757B - 發光元件電路 - Google Patents

發光元件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8757B
TWI608757B TW103125122A TW103125122A TWI608757B TW I608757 B TWI608757 B TW I608757B TW 103125122 A TW103125122 A TW 103125122A TW 103125122 A TW103125122 A TW 103125122A TW I608757 B TWI608757 B TW I6087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ire
emitting element
connecting line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5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5286A (zh
Inventor
虞宏達
Original Assignee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25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8757B/zh
Priority to US14/617,229 priority patent/US9961730B2/en
Priority to US14/619,818 priority patent/US988853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605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5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8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87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40Details of LED loa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發光元件電路
本案是有關於一種發光元件電路,特別是有關於發光元件共用曲折導線藉以電性連接至電源端的一種發光元件電路。
近年來,顯示裝置已成為電子產品中不可或缺的構件之一,又因倍數成長的網路傳輸速率及高編碼效益的影音壓縮技術,人們對於顯示畫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一般來說,顯示裝置之背光模組通常會藉由調光來增加顯示裝置的對比度,更詳細地來說,當顯示裝置顯示暗的畫面(如夜晚)時,背光模組的發光亮度會降低,當顯示裝置顯示亮的畫面(如晴天)時,背光模組的發光亮度會增加。然而,由於畫面中的局部亮度並非一致,因此,背光模組會使用局部調光,使整個背光模組滿足構成畫面之所有像素所需的亮度,進而增加顯示裝置的對比度。
傳統上,為了要達成局部調光的目的,通常會藉由調整多個電源負端來控制發光元件的導通狀態,參照第1圖,第1圖係繪示一種發光元件電路100的示意圖。發光元件電路100包括複數個發光元件101~106,其中,發光 元件101~106的第一端共同電性連接至一電源正端,發光元件101~106的第二端係分別電性連接至不同的電源負端。就驅動方式而言,電源正端維持高電位,並藉由調整電源負端之電位達成局部調光之功能。
然而,此種作法雖能達到局部調光的目的,但基於電流路徑的角度來說,從電源正端出發,流經每一發光元件101~106至對應電源負端的路徑長度並不相同,又導線本身具一定的電阻值,即R=ρ(L/A),其中,R為導線的電阻值,L為導線的長度,A為導線的截面積,ρ為導線的電阻率,電阻率ρ的大小與導線本身的材料特性有關。因此,流經每一發光元件101~106之路徑的電阻值並不相同,進而導致在相同電壓的驅動下,每一發光元件101~106的發光亮度會不同。舉例來說,由於電流流經發光元件101的路徑長度遠大於電流流經發光元件106的路徑長度,發光元件101的發光亮度將小於發光元件106的發光亮度,將導致局部調光的手段無法有效率地增加顯示裝置的對比度,此外,多個電源負端之電位調整亦增加外部驅動電路的設計複雜度及功率消耗。
因此,為克服上述之難題,本案提供發光元件電路使得多個發光元件於局部調光時得到相同的發光亮度。
本發明之一態樣是關於一種電性連接於兩電源端之間的發光元件電路,發光元件電路包括一平坦導線、多 個發光元件及一曲折導線。平坦導線電性連接其中一電源端,每一發光元件之一端分別電性連接於平坦導線上之不同位置,曲折導線電性連接至另一電源端,且每一發光元件之另一端分別電性連接於曲折導線上的不同位置,其中,自其中一電源端出發、沿著平坦導線通過任一發光元件、並沿著曲折導線抵達另一電源端之最短路徑的電阻值大致相同。
在一實施例中,發光元件電路更包括多個開關元件,所述開關元件分別連接於發光元件與平坦導線或曲折導線之間。
在另一實施例中,發光元件電路更包括多個第一連接線段與多個第二連接線段,所述第一連接線段具有相同的電阻值,所述第二連接線段具有不同的電阻值,發光元件透過第一連接線段分別電性連接於平坦導線上之不同位置,且發光元件透過第二連接線段分別電性連接於曲折導線上之不同位置。
在次一實施例中,發光元件電路更包括多個開關元件,開關元件分別連接於發光元件與第一連接線段或第二連接線段之間。
在又一實施例中,曲折導線具有多個曲折區段,發光元件分別電性連接於曲折區段之起始端。
在一實施例中,曲折區段具有不同之電阻值、導線長度、導線寬度、導線密度或形狀。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是關於一種電性連接於兩電源 端之間的發光元件電路。發光元件電路包括多條平坦導線、多個發光元件組及一曲折導線。多條平坦導線依序或同時連接其中一電源端,每一發光元件組具有一第一發光元件與一第二發光元件,第一發光元件與第二發光元件以並聯之方式電性連接於對應之平坦導線,曲折導線電性連接另一電源端,且每一第一發光元件或第二發光元件分別電性連接於曲折導線上的不同位置。其中,自其中一電源端出發、沿著任一平坦導線通過對應之第一發光元件或第二發光元件、並沿著曲折導線抵達另一電源端之最短路徑的電阻值大致相同。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發光元件組更包括一第三發光元件,每一發光元件組之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以及第三發光元件以並聯之方式電性連接於對應之平坦導線。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多個平坦導線具有不同的電阻值。
在次一實施例中,發光元件電路更包括多個開關元件,開關元件分別電性連接於曲折導線與第一發光元件或第二發光元件之間。
在又一實施例中,發光元件電路更包括多個第一連接線段、多個第二連接線段與多個第三連接線段,第一連接線段具有相同的電阻值,第二連接線段具有不同的電阻值,第三連接線段具有不同的電阻值,發光元件組透過第一連接線段分別電性連接於平坦導線,第一發光元件透過 第二連接線段分別電性連接於曲折導線上之不同位置,第二發光元件透過第三連接線段分別電性連接於曲折導線上之不同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發光元件電路更包括多個開關元件,開關元件分別連接於發光元件組與第二連接線段或第三連接線之間。
在另一實施例中,曲折導線具有多個曲折區段,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分別電性連接於曲折區段之起始端。
在次一實施例中,其中曲折區段具有不同之電阻值、導線長度、導線寬度、導線密度或形狀。
為讓本揭示內容能更明顯易懂,所附符號之說明如下:
100‧‧‧發光元件電路
101、102、103、104、105、106‧‧‧發光元件
200‧‧‧發光元件電路
201、202、203‧‧‧發光元件
211、214‧‧‧平坦導線
212、213‧‧‧曲折導線
221、222、223‧‧‧第一連接線段
P1‧‧‧電源端
N1、N2、N3‧‧‧電源端
D1、D2、D3、D4、D5‧‧‧部分導線長度
300‧‧‧發光元件電路
301、302、303、304‧‧‧發光元件
311、313‧‧‧平坦導線
312‧‧‧曲折導線
312a、312b、312c‧‧‧曲折區段
321、322、323、324‧‧‧第一連接線段
331、332、333‧‧‧第二連接線段
341、342、343、344‧‧‧開關元件
351、352、353、354‧‧‧控制線
C1、C2、C3、C4‧‧‧控制訊號
400‧‧‧發光元件電路
401‧‧‧曲折導線
401a、401b、401c‧‧‧曲折區段
402‧‧‧平坦導線
501‧‧‧曲折導線
501a、501b‧‧‧曲折區段
600‧‧‧發光元件電路
601、602‧‧‧發光元件組
601a、602a‧‧‧第一發光元件
601b、602b‧‧‧第二發光元件
611‧‧‧曲折導線
612、613‧‧‧平坦導線
621、622‧‧‧第一連接線段
631、633‧‧‧第二連接線段
632、634‧‧‧第三連接線段
641、642‧‧‧開關元件
643、644‧‧‧外部開關
651、652‧‧‧控制線
C5、C6‧‧‧控制訊號
700‧‧‧發光元件電路
601c、602c‧‧‧第三發光元件
701、702‧‧‧第四連接線段
為讓本案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係繪示一種發光元件電路的示意圖;第2圖係繪示一種發光元件電路的示意圖;第3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的示意圖;第4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的示意圖;第5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的示意圖;第6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的示意圖;以及第7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的示意圖。
本發明將在本說明書中利用隨附圖示的參考更充分地陳述,其中隨附圖示繪有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然而本發明以許多不同形式實現而不應受限於本說明書陳述之實施方式。這些實施方式的提出令本說明書詳盡且完整,而將充分表達本發明範圍予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
有關當一元件被稱為「連接」至另一元件時,它可以為直接連接至另一元件,又或是其中有一額外元件存在。相對地,當一元件被稱為「直接連接」至另一元件時,其中是沒有額外元件存在。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大致」一般通常係指數值之誤差或範圍約百分之二十以內,較好地是約百分之十以內,而更佳地則是約百分五之以內。文中若無明確說明,其所提及的數值皆視作為近似值,即如「大致」所表示的誤差或範圍。
參照第2圖,第2圖係繪示一種發光元件電路200的示意圖。發光元件電路200電性連接於一電源端P1與複數個電源端N1~N3之間。發光元件電路200包括複數個發光元件201~203、一平坦導線211、一曲折導線212、一曲折導線213、一平坦導線214以及複數個第一連接線段221~223,其中,電源端P1與複數個電源端N1~N3係由外部驅動電路(未繪示)所控制。發光元件201~203分別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
發光元件201之第一端藉由第一連接線段221電性 連接至平坦導線214,第二端電性連接至平坦導線211。
發光元件202之第一端藉由第一連接線段222電性連接至平坦導線214,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曲折導線212。
發光元件203之第一端藉由第一連接線段223電性連接至平坦導線214,第二端電性連接至曲折導線213。
在本實施例中,電源端P1會保持高電位,電源端N1~N3則用以接收不同的控制電位,藉以控制發光元件201~203的導通狀態(即發光元件201~203是否發光),使得發光元件電路200可達到局部調光的目的。舉例來說,若欲使發光元件202發光,並關閉發光元件201、203,僅需將電源端N2的電位設為低電位,並將電源端N1、N3設為高電位,即可使發光元件202單獨發光。
曲折導線212、213分別用以調整流經發光元件202、203之電流的最短路徑長度,使得發光元件201~203分別對應之最短路徑的長度大致相同。進一步來說,以發光元件201、202為例,並將發光元件201、202視為導線,曲折導線212的導線長度與平坦導線211之部分導線長度D1的差值係用以補足平坦導線214之部分導線長度D2、第一連接線段221之部分導線長度D3及平坦導線211之部分導線長度D4,使得流經發光元件201、202之電流的最短路徑長度會大致相同,亦即從電源端P1分別至電源端N1、N2的電阻值大小大致相同。相應地,對應於發光元件203的曲折導線213,亦用以補足因發光元件203與發光元件201、202的相對位置所導致的路徑長度差值。
因此,由電源端P1出發,分別流經發光元件201~203至對應電源端N1~N3之最短路徑的長度大致相同,即電阻值大致相同。
然而,若發光元件201~203同時發亮時,雖發光元件201~203可得到相同的發光亮度,但發光元件電路200電性連接之電源端N1~N3的電位調整仍略增加外部驅動電路的設計複雜度及功率消耗。另外,發光元件電路200應用於液晶顯示器的側光式發光二極體背光源時,通常被製作為狹長型的燈條。而要在狹窄的燈條寬度內佈設多條較佔寬度的曲折導線已屬不易,若再增加發光元件的數目,則必定要對應增加曲折導線的數量。為此,導致燈條寬度必須跟著加大,這剛好違反了背光模組厚度薄化的趨勢。
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參照第3圖,第3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300的示意圖。發光元件電路300電性連接於電源端P1及複數個電源端N1、N2之間。發光元件電路300包括複數個發光元件301~304、一平坦導線311、一曲折導線312、一平坦導線313、複數個第一連接線段321~324、複數個第二連接線段331~333、複數個開關元件341~344以及複數個控制線351~354。發光元件301~304分別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開關元件341~344分別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控制端,曲折導線312包括複數個曲折區段312a~312c。
發光元件301~304之第一端分別藉由第一連接線 段321~324電性連接至平坦導線313之不同位置,發光元件301之第二端電性連接至平坦導線311,發光元件302~304之第二端電性連接曲折導線312的不同位置。
曲折導線312包括多個串聯的曲折區段312a~312c,曲折區段312a~312c分別包括一起始端。
開關元件341電性連接於發光元件301與平坦導線311之間,開關元件342~344分別電性連接於發光元件302~304與曲折導線312之不同位置之間。進一步來說,開關元件341~344之第一端電性連接至發光元件301~304之第二端,開關元件341~344之控制端分別電性連接至控制線351~354,開關元件341之第二端電性連接至平坦導線311,開關元件342~344之第二端分別藉由第二連接線段331~333電性連接至曲折區段312a~312c之起始端。換言之,開關元件342~344係分別電性連接於第二連接線段331~333及發光元件302~30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元件342~344可分別電性連接於平坦導線313及發光元件302~304之間,進一步來說,開關元件342~344係分別電性連接於第一連接線段322~324及發光元件302~304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線段322~324具有相同的電阻值,第二連接線段331~333具有不同的電阻值。
值得注意的是,曲折導線312及第二連接線段331~333用以調整流經發光元件302~304之電流的最短路徑長度,使得每一對應於發光元件301~304的最短路徑的長 度大致相同。進一步來說,以發光元件302、303為例,若第一連接線段322~324長度相同,第二連接線段332的長度將設定成曲折區段312a之長度、第二連接線段331之長度及平坦導線313之部分導線長度D5的總和,使得流經發光元件302、303之電流的最短路徑長度會大致相同,亦即從電源端P1分別流經發光元件302、303至電源端N2的電阻值大小大致相同。相應地,對應於發光元件304的第二連接線段333,亦用以補足因發光元件304與發光元件302、303的相對位置所導致的路徑長度差值。
因此,由電源端P1出發,分別流經發光元件301~304至對應電源端N1、N2之最短路徑長度大致相同,即每一最短路徑的電阻值大致相同,其中,對應於發光元件301之最短路徑包括平坦導線313、第一連接線段321、發光元件301、開關元件341及平坦導線311,對應於發光元件302之最短路徑包括部分之平坦導線313、第一連接線段322、發光元件302、開關元件342、第二連接線段331及曲折導線312,對應於發光元件303之最短路徑包括部分之平坦導線313、第一連接線段323、發光元件303、開關元件343、第二連接線段332及部分之曲折導線312(曲折區段312b與312c),以及對應於發光元件304之最短路徑包括部分之平坦導線313、第一連接線段324、發光元件304、開關元件344、第二連接線段333及部分之曲折導線312(曲折區段312c)。
控制線351~354用以接收來自外部驅動電路傳送 之控制訊號C1~C4,使得開關元件341~344可根據所述控制訊號C1~C4決定是否導通發光元件301~304。
在本實施例中,電源端P1保持高電位,電源端N1、N2保持低電位,因此,若欲使發光元件301、304導通,即可經由外部驅動電路(未繪示)使控制訊號C1、C4具致能電位,並使控制訊號C2、C3具非致能電位,即可使發光元件301、304發亮,進而達成局部調光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當進行局部調光時,相較於第2圖中發光元件電路200之電源端P1的電位(大電壓訊號),本實施例之控制訊號C1~C4為小電壓訊號,利用小電壓訊號控制發光元件301~304的導通狀態將有效地降低外部驅動電路之功率消耗及設計複雜度。另外,本實施例的發光元件302、303、304共用同一條曲折導線312,不同於習知技術中採用多條較佔寬度的曲折導線之作法,本實施例可進一步減少背光模組中的燈條之寬度,達到薄化背光模組的功效。
在一些實施例中,曲折區段312a~312c可具有不同之電阻值、導線長度、導線寬度、導線密度或形狀。
一併參照第4圖,第4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400的示意圖。相較於第3圖所示之發光元件電路300,其包括曲折導線312,相對地,本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400包括曲折導線401及平坦導線402。曲折導線401包括串聯之曲折區段401a~401c,其中曲折區段401a~401c分別包括一起始端。
曲折導線401藉由一平坦導線402電性連接至電源 端N2。曲折區段401a之起始端電性連接至第二連接線段331,曲折區段401b之起始端電性連接至第二連接線段332,曲折區段401c之起始端電性連接至第二連接線段333。藉由調整曲折區段401a~401c之導線寬度、長度及第二連接線段331~333的長度,可使流經發光元件302~304之最短路徑的電阻值大致相同於流經發光元件301之最短路徑的電阻值。
在本實施例中,基於發光元件302~304與發光元件301的距離以及發光元件301~304與電源端P1與電源端N2的距離,曲折區段401a~401c之導線寬度由大至小的順序為曲折區段401a、曲折區段401b以及曲折區段401c,藉此,由電源端P1出發,分別流經發光元件301~304至對應電源端N1、N2之最短路徑的電阻值大致相同。在本實施例中,導線寬度的設計是在導線長度已固定的前提下改變導線路徑的電阻值。例如,採用較寬的導線可使單位長度的導線電阻值降低,同理,採用較窄的導線可使單位長度的導線電阻值提高。
開關元件341~344用以控制發光元件301~304的導通狀態,而發光元件電路400之驅動方式類似於第3圖之發光元件電路300的驅動方式。
參照第5圖,第5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500的示意圖。相較於第4圖,發光元件電路500之曲折導線501的多個曲折區段501a~501c具類似的導線寬度,但曲折區段501a~501c具不同的導線密度。在本實 施例中,曲折導線501為具弦波形狀的導線,因此曲折導線501的導線密度可定義為曲折導線501之弦波頻率。基於發光元件302~304與發光元件301的距離以及發光元件301~304與電源端P1與電源端N1、N2的距離,曲折區段501a~501c之導線頻率由小至大的順序為曲折區段501a、曲折區段501b以及曲折區段501c。
就驅動方式而言,發光元件電路500之驅動方式類似於第4圖之發光元件電路400的驅動方式。
如第3圖~第5圖所示,發光元件電路300、400及500的發光元件和開關元件的比例為1:1,換言之,若欲增加額外的發光元件,就必須增加開關元件。在小尺寸的顯示裝置中,因控制的發光區段不多,故適度地增加開關元件的數量是可行的。針對大尺寸顯示裝置的實施態樣中,基於前述實施例中利用曲折導線達到電阻值均衡的技術,本案進一步提出延伸之實施例,藉以降低因發光區段增加所導致的開關元件數量,並進一步簡化其連接線路。
一併參照第6圖及第7圖。第6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600的示意圖。發光元件電路600電性連接於電源端P1與電源端N1之間,並包括複數個發光元件組601~602、一曲折導線611、複數個平坦導線612~613、複數個第一連接線段621~622、複數個第二連接線段631及633、複數個第三連接線段632及634、複數個開關元件641~642及複數個控制線651~652。其中,外部開關643~644更連接於電源端P1與發光元件電路600之間。
發光元件組601包括第一發光元件601a及第二發光元件601b,其中第一發光元件601a及第二發光元件601b以並聯方式電性連接至平坦導線613,且第一發光元件601a及第二發光元件601b分別電性連接於曲折導線611上的不同位置。發光元件組602包括第一發光元件602a及第二發光元件602b,其中第一發光元件602a及第二發光元件602b以並聯方式電性連接至平坦導線612,且第一發光元件602a及第二發光元件602b分別電性連接於曲折導線611上的不同位置。
在本實施例中,於第一發光元件601a及第一發光元件602a與曲折導線611之間更分別串聯開關元件641及642。在一些實施例中,開關元件641及642可分別串聯於第二發光元件601b及第二發光元件602b與曲折導線611之間。
第一連接線段621用以電性連接第一發光元件601a及第二發光元件601b至平坦導線613。第一連接線段622用以電性連接第一發光元件602a及第二發光元件602b至平坦導線612。
第二連接線段631用以電性連接開關元件641至曲折導線611,第二連接線段633用以電性連接開關元件642至曲折導線611。
第三連接線段632用以電性連接第二發光元件601b至曲折導線611,第三連接線段634用以電性連接第二發光元件602b至曲折導線611。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連接線段631、633及第三連接線段632、634分別用以調整流經第一發光元件601a、602a及第二發光元件601b、602b的最短路徑為大致相同的長度,藉以使流經每一發光元件601a、602a、601b、602b的最短路徑具相同的電阻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連接線段631、633及第三連接線段632、634分別用以調整本身的導線寬度、導線形狀或導線密度來使流經每一發光元件601a、602a、601b、602b的最短路徑具相同的電阻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連接線段631、633及第三連接線段632、634可分別電性連接至曲折導線611之不同曲折區段之起始端,藉以使流經每一發光元件601a、602a、601b、602b的最短路徑具相同的電阻值。
開關元件641用以控制第一發光元件601a的導通狀態,開關元件642用以控制第一發光元件602a的導通狀態。
外部開關643、644用以決定平坦導線612、613是否要電性連接至電源端P1,進而控制第二發光元件601b、602b或第一發光元件601a及602a的導通狀態。
控制線651用以接收控制訊號C5,控制線652用以接收控制訊號C6,控制訊號C5、C6分別用以控制開關元件641~642的導通狀態,進而控制第一發光元件601a及602a的導通狀態。
就驅動方式而言,控制訊號C5、C6及外部開關643 ~644用以控制發光元件組601~602的導通狀態。其中,以發光元件組601為例,當控制訊號C5具致能訊號且外部開關643導通時,將使得發光元件組601中的兩個發光元件601a~601b同時導通;控制訊號C5具非致能訊號且外部開關643導通時,將使得發光元件組601中的一個發光元件601b單獨導通;以及當控制訊號C5具非致能訊號且外部開關643斷開時,發光元件組601中並沒有任何發光元件導通。發光元件組602的驅動方式類似於發光元件組601的驅動方式。
綜上所述,發光元件電路600之每一電流路徑具大致相同的電阻值,使得每一發光元件601a、601b、602a、602b的發光亮度大致相同。再者,因外部開關643、644通常位於電路板之一側或是實作於外部驅動電路(如:驅動晶片)中,並不會造成發光元件電路600本身的開關元件增加,因此,發光元件601a、601b、602a、602b與開關元件641、642的比例變為2:1,使得發光元件電路600不至於因過多的開關元件造成線路的複雜化。
第7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電路700的示意圖。相較於第6圖所示之發光元件電路600,發光元件電路700之發光元件組601、602更分別包括第三發光元件601c、602c,發光元件電路700更包括複數個第四連接線段701、702。在本實施例中,電源端P1及電源端N1並未具固定的電位。
第三發光元件601c、第一發光元件601a及第二發 光元件601b以並聯之方式電性連接於平坦導線613。第三發光元件602c、第一發光元件602a及第二發光元件602b以並聯之方式電性連接於平坦導線612。
第四連接線段701、702分別用以電性連接第三發光元件601c、602c至第二連接線段631、633。
就驅動方式而言,控制訊號C5、C6、外部開關643~644及電源端P1、N1分別用以控制發光元件組601~602的導通狀態。以發光元件組601為例,當電源端P1具高電位,且電源端N1具低電位時,發光元件電路700之第一發光元件601a及第二發光元件601b的驅動方式類似於第6圖所示之發光元件電路600之第一發光元件601a及第二發光元件601b的驅動方式。另一方面,當電源端P1具低電位,電源端N1具高電位且外部開關643導通時,第三發光元件601c將導通。
因此,在發光元件電路700中,發光元件601a、601b、601c、602a、602b、602c與開關元件641、642的比例變為3:1,換言之,發光元件電路700減少每一發光元件所對應的開關元件之數量。
在上述所有實施例中,開關元件可分別為一雙載子接面電晶體(BJT)。
在上述所有實施例中,發光元件可分別為一發光二極體。
功效依據前述實施例可知,應用本案之發光元件電路,不僅可使每一發光元件之最短路徑大致相同並可有效 地降低外部驅動電路的設計複雜度及功率消耗,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降低發光元件電路使用開關元件的數量,藉此達成局部調光的目的並有效地增加顯示裝置的對比度。本案更可以減小背光模組中的燈條之寬度,達到薄化背光模組的功效。
雖然本案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00‧‧‧發光元件電路
301、302、303、304‧‧‧發光元件
311、313‧‧‧平坦導線
312‧‧‧曲折導線
312a、312b、312c‧‧‧曲折區段
321、322、323、324‧‧‧第一連接線段
331、332、333‧‧‧第二連接線段
341、342、343、344‧‧‧開關元件
351、352、353、354‧‧‧控制線
C1、C2、C3、C4‧‧‧控制訊號
P1‧‧‧電源端
N1~N2‧‧‧電源端
D5‧‧‧部分導線長度

Claims (5)

  1. 一種發光元件電路,連接於兩電源端之間,該發光元件電路包括:一平坦(smooth)導線,連接其中一電源端;多個發光元件,每一發光元件之一端分別電性連接於該平坦導線上之不同位置;一曲折(zigzag)導線,連接另一電源端,且每一發光元件之另一端分別電性連接於該曲折導線上的不同位置;多個第一連接線段;以及多個第二連接線段,該些第一連接線段具有相同的電阻值,該些第二連接線段具有不同的電阻值;其中,自其中一電源端出發、沿著該平坦導線通過任一發光元件、並沿著該曲折導線抵達另一電源端的最短路徑之電阻值大致相同,其中該曲折導線具有多個曲折區段,且該些曲折區段具有不同之電阻值、導線長度、導線寬度、導線密度或形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元件電路,其中更包括多個開關元件,該些開關元件分別連接於該些發光元件與平坦導線或曲折導線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元件電路,其中該些發光元件透過該些第一連接線段分別電性連接於該平坦導線上之 不同位置,且該些發光元件透過該些第二連接線段分別電性連接於該曲折導線上之不同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發光元件電路,其中更包括多個開關元件,該些開關元件分別連接於該些發光元件與該些第一連接線段或該些第二連接線段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元件電路,其中該些發光元件分別電性連接於該些曲折區段之起始端。
TW103125122A 2014-07-22 2014-07-22 發光元件電路 TWI608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5122A TWI608757B (zh) 2014-07-22 2014-07-22 發光元件電路
US14/617,229 US9961730B2 (en) 2014-07-22 2015-02-09 Circuit of light-emitting elements
US14/619,818 US9888536B2 (en) 2014-07-22 2015-02-11 Circuit of light-emitting elemen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5122A TWI608757B (zh) 2014-07-22 2014-07-22 發光元件電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5286A TW201605286A (zh) 2016-02-01
TWI608757B true TWI608757B (zh) 2017-12-11

Family

ID=55166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5122A TWI608757B (zh) 2014-07-22 2014-07-22 發光元件電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961730B2 (zh)
TW (1) TWI6087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80383B2 (en) 2013-03-14 2020-06-09 Apex Technologies, Inc. Linear electrode systems for module attachment with non-uniform axial spacing
KR20180024248A (ko) * 2016-08-29 2018-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돌입 전류를 방지하기 위한 프리차지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9944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TW201426711A (zh) * 2012-11-26 2014-07-01 Imec 主動矩陣顯示器的低功率數位驅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1759B2 (ja) * 2005-03-14 2010-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07010816A1 (ja) * 2005-07-19 2007-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露光装置
TWI318698B (en) * 2005-10-06 2009-12-2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panels
JP2007194817A (ja) * 2006-01-18 2007-08-02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光量制御回路および光量制御方法
US20070216845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Chia-Te Liao Uniform impedance conducting lines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590881B1 (ko) * 2008-12-24 2016-02-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8847251B2 (en) * 2012-03-13 2014-09-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Substrat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having a largest gap between two lines at light-emitting element mounting position
KR20160015479A (ko) * 2014-07-30 2016-0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9944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TW201426711A (zh) * 2012-11-26 2014-07-01 Imec 主動矩陣顯示器的低功率數位驅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88536B2 (en) 2018-02-06
US20160025313A1 (en) 2016-01-28
US20160025312A1 (en) 2016-01-28
US9961730B2 (en) 2018-05-01
TW201605286A (zh) 201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3494B1 (ko) 표시 장치
WO201807242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US6930737B2 (en) LED backlighting system
US8714764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light emitting module unit, and backlight system
KR100875961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어레이 광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백라이트 유닛
TWI400986B (zh) 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路
WO2007063799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608758B (zh) 發光元件電路
US20140217429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TWI608757B (zh) 發光元件電路
WO2017152625A1 (en) Pixel-lighting region and lighting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US11837152B2 (en)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US20180102097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4397781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JP6486333B2 (ja) 大型ピクセルマトリクスを備える電気光学装置
JP2009087772A (ja) 照明装置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の印刷回路基板
CN115273736A (zh) 一种发光面板、发光面板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6148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207761A1 (en) Drive backplan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62775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62912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639926B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217561883U (zh)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537923B (zh) 背光模組
CN216793689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