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4663B - 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用於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及其形成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用於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及其形成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4663B
TWI604663B TW105107866A TW105107866A TWI604663B TW I604663 B TWI604663 B TW I604663B TW 105107866 A TW105107866 A TW 105107866A TW 105107866 A TW105107866 A TW 105107866A TW I604663 B TWI604663 B TW I6046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antenna body
signal
antenna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7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3201A (zh
Inventor
張宜隆
吳嘉明
余哲輝
Original Assignee
綠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綠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綠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07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46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3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3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663B/zh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用於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及其形成之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天線,特別是指一種用於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
近年來,隨著電子與無線通訊科技的發達,傳統可攜帶式裝置如手環、手錶、眼鏡等結合有無線通訊功能之應用所形成的智慧型可攜帶式現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
一般而言,智慧型可攜帶式電子裝置需要透過天線以無線的方式進行資料的傳送與接收。為了使天線能夠涵蓋多個不同的工作頻段以應用於不同的無線通訊網路,安裝於智慧型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天線通常組配有多個操作於不同頻段的輻射組件,例如分別用於近場通訊(NFC)、長期演進(LTE)系統、全球定位系統(GPS)及藍芽(Bluetooth)的四個不同頻段的輻射組件。
另一方面,為了符合方便配戴的特性,此智慧型可攜帶式電子裝置通常被設計成具有一精巧尺寸,如此,在其內部的有限空間恐不利於同時容納上述多個輻射組件的設計。因此,上述用於智慧型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天線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於有限空間內設計複合天線結構,而同時實現多頻段操作的可攜帶式電子裝置。
於是,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包含一殼體,及一複合天線結構。
該複合天線結構安裝至該殼體並包括一第一天線主體,及一第二天線主體。
該第一天線主體包括一環狀的輻射部,及一感應部。該輻射部安裝至該殼體,而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一饋入點及一第一接地點,且該第一饋入點適於接收一第一饋入信號。該感應部位於該輻射部的一第一側,而具有分別連接該輻射部的該兩相反端的兩端。
該第二天線主體位於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的一第二側且與該感應部相對一距離設置而不導通,而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 第二饋入點及一第二接地點,該第二鏡入點適於接收至少一第二饋入信號。
再者,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用於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
於是,本發明複合天線結構,適於設於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且該複合天線結構包含一第一天線主體,及一第二天線主體。
該第一天線主體包括一環狀的輻射部,及一感應部。該輻射部安裝至該殼體,而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一饋入點及一第一接地點,且該第一饋入點適於接收一第一饋入信號。該感應部位於該輻射部的一第一側,而具有分別連接該輻射部的該兩相反端的兩端。
該第二天線主體位於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的一第二側且與該感應部相對一距離設置而不導通,而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二饋入點及一第二接地點,該第二饋入點適於接收至少一第二饋入信號。
此外,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形成一用於一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的方法,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將一第一天線主體安裝至該殼體,該第一天線主體包括一環狀的輻射部與一感應部,其中該輻射部是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一饋入點及一第一接地點,該第一饋入點用於接收一第一饋入信號,該感應部位於該輻射部的一第一側,而具有分別連接該輻射部的該兩相反端的兩端。
將一第二天線主體安裝至該殼體,該第二天線主體位於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的一第二側且與該感應部相對一距離設置而不導通,而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二饋入點及一第二接地點,該第二饋入點適於接收至少一第二饋入信號。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當該第一天線主體之該輻射部的該第一饋入點接收到該第一饋入信號時,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輻射出一對應於該第一饋入信號的第一頻段信號;當該第二天線主體的該第二饋入點接收到該第二饋入信號時,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感應部產生一流經其本身與該輻射部的感應電流,以致該輻射部輻射出一對應於該第二饋入信號的第二頻段信號,該第二頻段信號 不同於該第一頻段信號。如此,藉於該電子裝置安裝該複合天線結構,即能同時應用於該第一與該第二頻段信號之操作。
1‧‧‧殼體
11‧‧‧內部容置空間
12‧‧‧環壁
13‧‧‧內部容置空間
2‧‧‧複合天線結構
21‧‧‧第一天線主體
211‧‧‧輻射部
212‧‧‧第一饋入點
213‧‧‧第一接地點
214‧‧‧感應部
215‧‧‧缺口
216‧‧‧開口
217‧‧‧撓性電路板
22‧‧‧第二天線主體
221‧‧‧第二饋入點
222‧‧‧第二接地點
33‧‧‧第三射頻電路
34‧‧‧第四射頻電路
41‧‧‧第一阻抗匹配模組
42‧‧‧第二阻抗匹配模組
43‧‧‧第三阻抗匹配模組
44‧‧‧第四阻抗匹配模組
51‧‧‧第一多路開關
501‧‧‧第一輸入端
502‧‧‧第一輸出端
503‧‧‧第一輸出端
504‧‧‧第一輸出端
505‧‧‧第一控制端
61‧‧‧第一匹配電路單元
601‧‧‧匹配電路
602‧‧‧匹配電路
603‧‧‧匹配電路
223‧‧‧缺口
III‧‧‧剖面線
VII‧‧‧剖面線
23‧‧‧第三天線主體
231‧‧‧第三饋入點
31‧‧‧第一射頻電路
32‧‧‧第二射頻電路
71‧‧‧第二多路開關
701‧‧‧第二輸出端
702‧‧‧第二輸入端
703‧‧‧第二輸入端
704‧‧‧第二輸入端
705‧‧‧第二控制端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一第一實施例;圖2是一立體圖,說明該第一實施例的一複合天線結構,包括一第一及第二天線主體;及圖3是一剖面圖,輔助圖2說明複合天線結構,圖4一反射損失圖,說明該第一天線主體的一輻射部的一第一饋入點的反射損失特性;圖5是一反射損失圖,說明該第二天線主體的一第二饋入點的反射損失特性;圖6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為金屬殼體時,其複合天線結構的實施態樣;圖7是一剖面圖,輔助圖6說明該實施態樣;圖8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其中該複合天線結構還包括一第三天線主體; 圖9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一第三實施例,能分別利用一第一至第四阻抗匹配模組,來達成一第一至第四射頻電路與該第一至第三天線主體之間的阻抗匹配;圖10是一反射損失示意圖,說明該第三實施例中,該第一至第四射頻電路分別與該第一至第三天線主體之間達成阻抗匹配時,在各個頻段的反射損失特性;及圖11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一第四實施例,例示利用該第一阻抗匹配模組的多個不同的匹配電路,來達成該第一射頻電路與該第一天線主體的之間的阻抗匹配。
參閱圖1,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一第一實施例,包含一殼體1,及一安裝至殼體1的複合天線結構2。如圖1所示,該可攜帶式電子裝置是以手錶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為手機、平板等其他手持式電子裝置或例如眼鏡、手環等穿戴裝置,而不以所繪示者為限。
參閱圖2與圖3,在該第一實施例中,殼體1包括一絕緣的環壁12,例如為塑膠的環壁12,且該環壁12界定出一可容置例如錶頭的內部容置空間11。複合天線結構2包括一第一天線主體21,及一第二天線主體22。
第一天線主體21包括一環狀的輻射部211,及一感應(induce)部214。輻射部211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215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一饋入點212及一第一接地點213,且第一饋入點212適於透過一信號源(圖未示)接收一第一饋入信號。在此要說明的是,由於該第一饋入信號是交流電信號,所以第一饋入點212與第一接地點213兩者是輪流接收訊號,故此處之編號標示僅為方便舉例說明,其也可以標示為第一接地點212與第一饋入點213,並不以此為限。在該第一實施例中,定義輻射部211具有一靠近環壁12的一外環面的第一側S1,及一靠近環壁12的一內環面的第二側S2,如圖3所示。感應部214位於輻射部211的第一側S1,而具有分別連接輻射部211的該兩相反端的兩端,然於其他實施例中,感應部214的兩端亦可例如分別連接於接近輻射部211的該兩相反端處,而不以須直接連接輻射部211的該兩相反端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環壁12為圓柱面,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概呈圓環狀並且共軸地安裝至環壁12,感應部214亦概呈直徑明顯較小的圓環狀並與輻射部211為一體連接,且輻射部211與感應部214彼此不共面地貼靠至環壁12的該外環面。
圖3為朝圖2的剖面線III的視圖,第二天線主體22位於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的第二側S2且與感應部214相對一 距離設置而不導通,而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223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二饋入點221及一第二接地點222,第二饋入點221適於透過一信號源(圖未示)接收至少一第二饋入信號。在此要說明的是,該第二饋入信號是交流電信號,所以第二饋入點221與第二接地點222兩者是輪流接收訊號,故此處之編號標示僅為方便舉例說明,其也可以標示為第二接地點221與第二饋入點222,並不受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天線主體22概呈圓環狀,且直徑接近第一天線主體21的感應部214,並與感應部214共軸地設置並且貼靠至環壁12的一內環面。而且第一天線主體21之輻射部211的缺口215是位在一第一徑向上,第二天線主體22的缺口223是位在一不同於該第一徑向的第二徑向上。
參閱圖4與圖5,圖4和圖5是將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的直徑設定為40毫米(mm),輻射部211之定義出缺口215的兩相反端相距1毫米,感應部214的直徑為6毫米,感應部214與輻射部211相連接的長度為2毫米,輻射部211的第一饋入點212與第一接地點213的距離設定為6毫米,且第二天線主體22的直徑為7毫米,並以此結構進行實驗驗證的結果:從圖4所示的反射損失圖可知,當第一天線主體21之輻射部211的第一饋入點212接收到該第一饋入信號時,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輻射出一對應於該 第一饋入信號的第一頻段信號。且該第一頻段信號的中心頻率約為2.13GHz,適合應用於例如無線保真網路(Wi-Fi)的工作頻段。另,從圖5所示的反射損失圖可知,當第二天線主體22的第二饋入點221接收到該第二饋入信號時,第一天線主體21的感應部214產生一流經其本身與輻射部211的感應電流,以致輻射部211輻射出一對應於該第二饋入信號的第二頻段信號,該第二頻段信號不同於該第一頻段信號。該第二頻段信號的中心頻率約為1.53GHz,並且適合應用於例如全球定位系統(GPS)之工作頻段。
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藉在殼體1安裝該第一天線主體21與第二天線主體22,便能在第一饋入點212與第二饋入點221分別接收到該第一與該第二饋入信號時,使第一天線主體21的該輻射部211同時輻射出該第一與該第二頻段信號,因此該可攜帶式電子裝置不需要額外增加體積來容納應用於不同頻段的輻射組件,即能實現同時例如於GPS及Wi-Fi雙頻段操作之應用。並且因為該第一與該第二頻段信號為分別利用兩個饋入點212、221來產生,因此能使該第一與該第二頻段信號彼此能不互相干擾,相較於傳統的多頻天線會具有更好的隔離度。此外,藉由設計第一天線主體21之輻射部211的缺口215與第二天線主體22的缺口223分別位在不同的該第一與該第二徑向上,能夠以此減少第一天線主體21與第二天線主體22在輻射信號時發生的反射損失。
參閱圖6及圖7,圖7為朝圖6的剖面線VII的視圖,在此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其他實施態樣中,殼體1的材質可以是導體,例如為金屬,並且殼體1例如為一呈中空圓柱狀的環形殼壁並界定出一可容納例如錶頭的內部容置空間13,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與殼體1一體成形,具有界定出缺口215的兩相反端,並具有靠近殼體1的外環面的第一側S1,及靠近殼體1的內環面的第二側S2,如圖7所示。第一天線主體21的感應部214位於輻射部211的第一側S1並連接於接近輻射部211的該兩相反端處,而與殼體1一體成形並界定出一連通缺口215的圓形開口216。第二天線主體22位於輻射部211的第二側S2,其概呈圓環狀且直徑接近第一天線主體21的感應部214的圓形開口216,並可例如形成於一撓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217,且因為撓性電路板217的基材面通常具有黏性,可以將第二天線主體22貼附至殼體1內環面的接近感應部214的位置,而與感應部214產生絕緣的效果。如此,同樣能在第一饋入點212與第二饋入點221分別接收到該第一與該第二饋入信號時,使第一天線主體21的該輻射部211同時輻射出該第一與該第二頻段信號,實現同時例如在GPS及Wi-Fi雙頻段操作之應用。
參閱圖8,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差別在於:複合天線結構2還包括一弧狀的第三天 線主體23,第三天線主體23在位置上對應於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並具有一適於透過一信號源(圖未示)接收一第三饋入信號的第三饋入點,當該第三饋入點接收到該第三饋入信號時,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產生一流經其本身的耦合(couple)電流,以致於輻射部211輻射出一對應於該第三饋入信號的第三頻段信號。具體而言,第三天線主體23可例如形成於一具有多個電路層的撓性電路板(圖未示出),並以撓性電路板的其中一個電路層作為接地層,當第三天線主體23的第三饋入點231接收該第三饋入信號時,第三天線主體23即將該第三饋入信號耦合至輻射部211,使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輻射出該第三頻段信號,而更能應用於例如為長期演進(LTE)系統之工作頻段。藉此,即能實現同時於例如GPS、LTE及Wi-Fi三頻段操作之應用。
參閱圖9、圖10並配合圖8,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一第三實施例,與該第二實施例的差別在於:第二天線主體22的第二饋入點221及第二接地點222還適於接收一差動信號對,且當接收該差動信號對時,第一天線主體21的感應部214產生一流經其本身與輻射部211的感應電流,以致輻射部211輻射出一對應該差動信號對的第四頻段信號。該第四頻段信號例如為近場通訊(NFC)頻段的工作信號。且在該第三實施例中,該可攜帶式電子裝置還包含一第一射頻電路31、一第二射頻電路32、一第三射頻 電路33、一第四射頻電路34、一第一阻抗匹配模組41、一第二阻抗匹配模組42、一第三阻抗匹配模組43,及一第四阻抗匹配模組44。
第一射頻電路31用於產生該第一饋入信號。第二射頻電路32用於產生該第二饋入信號。第三射頻電路33用於產生該第三饋入信號。第四射頻電路34用於產生該差動信號對。
第一阻抗匹配模組41電連接在第一射頻電路31與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的第一饋入點212之間,以達成第一射頻電路31與第一天線主體21之間的阻抗匹配。
第二阻抗匹配模組42電連接在第二射頻電路32與第二天線主體22的第二饋入點221之間,以達成第二射頻電路32與第二天線主體22之間的阻抗匹配。
第三阻抗匹配模組43電連接第三射頻電路33與第三天線主體23的第三饋入點231之間,以達成第三射頻電路33與第三天線主體23之間的阻抗匹配。
第四阻抗匹配模組44電連接第四射頻電路34與第二天線主體22的第二饋入點221之間,以達成第四射頻電路34與第二天線主體22之間的阻抗匹配。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阻抗匹配模組41至第四阻抗匹配模組44可為被動電路元件,例如第二阻抗匹配模組42可為一電容,第四阻抗匹配模組44可為一電感,藉由該電容使 較為高頻的GPS頻段信號通過,且藉由該電感使較為低頻的NFC頻段信號通過,藉此,能讓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同時應用在例如NFC、GPS、LTE及Wi-Fi這四個頻段信號之操作。並且藉由第一阻抗匹配模組41至第四阻抗匹配模組44,能進而減少第一射頻電路31、第二射頻電路32、第三射頻電路33與第四射頻電路34對應饋入信號至該複合天線結構2的第一天線主體21至第三天線主體23時所發生的反射損失。
參閱圖11,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一第四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的第一阻抗匹配模組41還包括一第一多路開關51、一第二多路開關71,及一第一匹配電路單元61。
該第一多路開關51具有一電連接第一射頻電路31的第一輸入端501、多個第一輸出端502、503、504(圖中僅示出其三),及一用於接收一第一控制信號的第一控制端505,以致第一多路開關51回應於該第一控制信號而建立第一輸出端502、503、504其中一者與第一輸入端501之間的連接。
第二多路開關71具有多個第二輸入端702、703、704(圖中僅示出其三)、一電連接第一天線主體21的第一饋入點212的第二輸出端701,及一用於接收一第二控制信號的第二控制端 705,以致第二多路開關71回應於該第二控制信號而建立第二輸入端702、703、704其中一者與第二輸出端701之間的連接。
第一匹配電路單元61包括多個彼此不同的匹配電路601、602、603(圖中僅示出其三),每一個匹配電路601、602、603適用於不同頻帶,且每一匹配電路601、602、603分別電連接第一多路開關51的第一輸出端502、503、504與第二多路開關71的第二輸入端702、703、704,並在分別經由第一多路開關51與第二多路開關71電連接第一射頻電路至31與第一天線主體21的該第一饋入點212時,達成第一射頻電路31與第一天線主體21之間的阻抗匹配。
透過上述第一阻抗匹配模組41之主動式的多路開關設計,能讓第一射頻電路31的第一饋入信號因應不同國家之頻段規範而發生些微偏移時,藉由第一匹配電路單元61的各個分別適於匹配不同頻帶的匹配電路,例如以LTE頻段信號來說會有LTE Band 17(704MHz to 746MHz)、LTE Band 5(824MHz to 894MHz),及LTE Band 8(880MHz to 960MHz),並配合第一多路開關51與第二多路開關71回應於該第一控制信號與該第二控制信號的控制,來選擇其中一個適合的匹配電路以達成第一射頻電路31與第一天線主體21的阻抗匹配,並進而在第一射頻電路31發生所述頻 帶偏移時能減少該第一饋入信號饋入第一天線主體21時所發生的反射損失。
在此要補充的是,雖然在第四實施例中僅以第一阻抗匹配模組41為例進行說明,但是二阻抗匹配模組42至第四阻抗匹配模組44之任一者皆可具有類似圖10的結構,亦即兩個多路開關及一個匹配電路單元,而能在分別經由這兩個多路開關電連接該第二射頻電路32至第四射頻電路34的一對應者與第二饋入點221至第三饋入點231的一對應者時,達成第二射頻電路32至第四射頻電路34的對應者與第一天線主體21至第三天線主體23的一對應者之間的阻抗匹配。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可攜帶式電子裝置藉在殼體1安裝第一天線主體21至第三天線主體23,利用分別具有的第一饋入點212至第三饋入點231來接收饋入信號,而能達成使第一天線主體21的輻射部211同時輻射出多個工作頻段的信號,因此本發明不需要額外增加體積來組配應用於不同頻段的輻射組件,即能實現同時實現例如於NFC/GPS/LTE/Wi-Fi等多頻段操作之應用。此外藉由第一阻抗匹配模組41至第四阻抗匹配模組44之設計,進而能減少信號饋入至第一天線主體21至第三天線主體23時所發生的反射損失,因此,確實可達到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1‧‧‧內部容置空間
12‧‧‧環壁
21‧‧‧第一天線主體
211‧‧‧輻射部
212‧‧‧第一饋入點
213‧‧‧第一接地點
214‧‧‧感應部
215‧‧‧缺口
22‧‧‧第二天線主體
221‧‧‧第二饋入點
222‧‧‧第二接地點
223‧‧‧缺口
III‧‧‧剖面線

Claims (12)

  1. 一種可攜帶式電子裝置,包含:一殼體;及一複合天線結構,安裝至該殼體並包括:一第一天線主體,包括:一環狀的輻射部,安裝至該殼體,而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一饋入點及一第一接地點,該第一饋入點適於接收一第一饋入信號,及一感應部,位於該輻射部的一第一側,而具有分別連接該輻射部的兩端;一第二天線主體,位於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的一第二側且與該感應部相對一距離設置而不導通,而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二饋入點及一第二接地點,該第二饋入點適於接收至少一第二饋入信號;其中,當該第一天線主體之該輻射部的該第一饋入點接收到該第一饋入信號時,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輻射出一對應於該第一饋入信號的第一頻段信號;其中,當該第二天線主體的該第二饋入點接收到該第二饋入信號時,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感應部產生一流經其本身與該輻射部的感應電流,以致該輻射部輻射出一對應 於該第二饋入信號的第二頻段信號,該第二頻段信號不同於該第一頻段信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帶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天線主體之該輻射部的該缺口是位在一第一徑向上,該第二天線主體的該缺口是位在一不同於該第一徑向的第二徑向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帶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殼體包括一絕緣的環壁,且該環壁界定出一內部容置空間,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與該感應部彼此不共面地貼靠至該環壁的一外環面,該第二天線主體與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感應部共軸地設置並貼靠至該環壁的一內環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帶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複合天線結構還包括一弧狀的第三天線主體,該第三天線主體在位置上對應於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並具有一適於接收一第三饋入信號的第三饋入點,當該第三饋入點接收到該第三饋入信號時,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產生一流經其本身的耦合電流,以致於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輻射出一對應於該第三饋入信號的第三頻段信號。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帶式電子裝置,還包含:一第一射頻電路,用於產生該第一饋入信號;一第二射頻電路,用於產生該第二饋入信號; 一第一阻抗匹配模組,電連接在該第一射頻電路與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的該第一饋入點之間,以達成該第一射頻電路與該第一天線主體之間的阻抗匹配;及一第二阻抗匹配模組,電連接在該第二射頻電路與該第二天線主體的該第二饋入點之間,以達成該第二射頻電路與該第二天線主體之間的阻抗匹配。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可攜帶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與第二阻抗匹配模組中至少一者包括:一第一多路開關,具有一電連接該第一與第二射頻電路的一對應者的第一輸入端、多個第一輸出端,及一用於接收一第一控制信號的第一控制端,以致該第一多路開關回應於該第一控制信號而建立該等第一輸出端其中一者與該第一輸入端之間的連接,一第二多路開關,具有多個第二輸入端、一電連接該第一與第二饋入點的一對應者的第二輸出端,及一用於接收一第二控制信號的第二控制端,以致該第二多路開關回應於該第二控制信號而建立該等第二輸入端其中一者與該第二輸出端之間的連接,及一匹配電路單元,包括多個彼此不同的匹配電路,每一匹配電路電連接在該第一多路開關的該等第一輸出端的一對應者與該第二多路開關的該等第二輸入端的一對應者,並在分別經由該第一與第二多路開關電連接該第一與第二射頻電路的該對應者與該第一與第二饋入點的該 對應者時,達成該第一與第二射頻電路的該對應者與該第一與第二天線主體的一對應者之間的阻抗匹配。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可攜帶式電子裝置,還包含:一第一射頻電路,用於產生該第一饋入信號;一第二射頻電路,用於產生該第二饋入信號;一第三射頻電路,用於產生該第三饋入信號;一第一阻抗匹配模組,電連接在該第一射頻電路與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的該第一饋入點之間,以達成該第一射頻電路與該第一天線主體之間的阻抗匹配;一第二阻抗匹配模組,電連接在該第二射頻電路與該第二天線主體的該第二饋入點之間,以達成該第二射頻電路與該第二天線主體之間的阻抗匹配;及一第三阻抗匹配模組,電連接該第三射頻電路與該第三天線主體的該第三饋入點之間,以達成該第三射頻電路與該第三天線主體之間的阻抗匹配。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帶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至第三阻抗匹配模組中至少一者包括:一第一多路開關,具有一電連接該第一至第三射頻電路的一對應者的第一輸入端、多個第一輸出端,及一用於接收一第一控制信號的第一控制端,以致該第一多路開關回應於該第一控制信號而建立該等第一輸出端其中一者與該第一輸入端之間的連接, 一第二多路開關,具有多個第二輸入端、一電連接該第一至第三饋入點的一對應者的第二輸出端,及一用於接收一第二控制信號的第二控制端,以致該第二多路開關回應於該第二控制信號而建立該等第二輸入端其中一者與該第二輸出端之間的連接,及一匹配電路單元,包括多個彼此不同的匹配電路,每一匹配電路電連接在該第一多路開關的該等第一輸出端的一對應者與該第二多路開關的該等第二輸入端的一對應者,並在分別經由該第一與第二多路開關電連接該第一至第三射頻電路的該對應者與該第一至第三饋入點的該對應者時,達成該第一至第三射頻電路的該對應者與該第一至第三天線主體的一對應者之間的阻抗匹配。
  9. 一種複合天線結構,適於設於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且該複合天線結構包含:一第一天線主體,包括:一環狀的輻射部,安裝至該殼體,而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一饋入點及一第一接地點,該第一饋入點適於接收一第一饋入信號,及一感應部,位於該輻射部的一第一側,而具有分別連接該輻射部的兩端;一第二天線主體,位於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的一第二側且與該感應部相對一距離設置而不導通,而具有 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二饋入點及一第二接地點,該第二饋入點適於接收至少一第二饋入信號;其中,當該第一天線主體之該輻射部的該第一饋入點接收到該第一饋入信號時,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輻射出一對應於該第一饋入信號的第一頻段信號;其中,當該第二天線主體的該第二饋入點接收到該第二饋入信號時,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感應部產生一流經其本身與該輻射部的感應電流,以致該輻射部輻射出一對應於該第二饋入信號的第二頻段信號,該第二頻段信號不同於該第一頻段信號。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複合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天線主體之該輻射部的該缺口是位在一第一徑向上,該第二天線主體的該缺口是位在一不同於該第一徑向的第二徑向上。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複合天線結構,還包含:一弧狀的第三天線主體,該第三天線主體在位置上對應於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並具有一適於接收一第三饋入信號的第三饋入點,當該第三饋入點接收到該第三饋入信號時,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產生一流經其本身的耦合電流,以致於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輻射出一對應於該第三饋入信號的第三頻段信號。
  12. 一種形成一用於一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的方法,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且該方法包含: 將一第一天線主體安裝至該殼體,該第一天線主體包括一環狀的輻射部與一感應部,其中該輻射部是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一饋入點及一第一接地點,該第一饋入點用於接收一第一饋入信號,該感應部位於該輻射部的一第一側,而具有分別連接該輻射部的兩端;及將一第二天線主體安裝至該殼體,該第二天線主體位於該第一天線主體的該輻射部的一第二側且與該感應部相對一距離設置而不導通,而具有相隔一距離而共同定義一缺口的兩相反端、分別靠近該兩相反端其中一者的一第二饋入點及一第二接地點,該第二饋入點適於接收至少一第二饋入信號。
TW105107866A 2016-03-15 2016-03-15 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用於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及其形成之方法 TWI604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7866A TWI604663B (zh) 2016-03-15 2016-03-15 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用於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及其形成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7866A TWI604663B (zh) 2016-03-15 2016-03-15 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用於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及其形成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201A TW201733201A (zh) 2017-09-16
TWI604663B true TWI604663B (zh) 2017-11-01

Family

ID=60479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7866A TWI604663B (zh) 2016-03-15 2016-03-15 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用於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及其形成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46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9733A (zh) * 2018-10-09 2020-04-1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201A (zh) 2017-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6670B (zh) 具有用于处理近场通信和非近场通信的隙缝的电子设备
EP3317919B1 (en) Coupled multi-bands antennas in wearable wireless devices
CN110137671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US9548525B2 (en) Multi-band antenna on the surfa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6887671B (zh) 移动装置
CN108448250B (zh) 天线系统及应用该天线系统的通信终端
KR101634274B1 (ko) 안테나 구조체
JP2009021932A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33984A (zh) 傳導環形天線
KR20090116030A (ko) 금속 케이스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안테나 구조
US11303022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enclosure-coupled multi-band antenna structures
US201303424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826621A (zh) 多天線裝置
US20210066786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Multi-Band Antenna Structures
TW201637284A (zh) 無線電子穿戴式設備及其天線結構
TW201501411A (zh) 無線通訊裝置
WO2016161653A1 (zh) 一种多频天线及终端设备
CN215418562U (zh) 电子设备和天线
TWI604663B (zh) 可攜帶式電子裝置、用於電子裝置的複合天線結構及其形成之方法
US20140132471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antenna mounting method
US20150109174A1 (en) Wear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900990B (zh) 天线和包括该天线的电子设备
TWI617082B (zh) 無線通訊裝置
TWI668910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FI127789B (en) Coupled antenna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ve procedures for a body-wor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