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9301B - 電子裝置的機殼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的機殼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99301B TWI599301B TW105119179A TW105119179A TWI599301B TW I599301 B TWI599301 B TW I599301B TW 105119179 A TW105119179 A TW 105119179A TW 105119179 A TW105119179 A TW 105119179A TW I599301 B TWI599301 B TW I59930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casing
- magnet
- slot
- connec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的機殼,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支撐架的電子裝置的機殼。
平板電腦的應用愈來愈普遍。基於平板電腦的設計限制,平板電腦在操作上大多是用手握持,或平放在桌面上。然而,用手握持長時間握持容易導致手部酸痛,而平放在桌面則會限制觀看平板電腦的視角。因此,亟需提出一種新的技術去改善上述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的機殼,可改善上述習知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電子裝置的機殼。機殼包括一殼體及一支撐架。支撐架可動地連接於殼體且包括一連接部及一支撐部。連接部在殼體的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可平移地配置。支撐部樞接於連接部。當連接部位於殼體的第一位置時,支撐部位於一第一方位;當連接部平移至殼體的第二位置時,連接部相對殼體係可轉動一角度,並帶動支撐部轉
動至一第二方位。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300‧‧‧機殼
10‧‧‧電子裝置
11‧‧‧顯示面板
110、210、310‧‧‧殼體
111、311‧‧‧第一引導部
112‧‧‧第一止擋部
113、313‧‧‧第三引導部
114‧‧‧第三止擋部
115‧‧‧第一磁鐵
116‧‧‧第二磁鐵
117‧‧‧第三磁鐵
110r1‧‧‧凹槽
110r2‧‧‧滑槽
110s、210s‧‧‧外表面
110w‧‧‧側壁
120、320‧‧‧支撐架
121‧‧‧連接部
1211‧‧‧樞軸
122‧‧‧支撐部
1221‧‧‧底端
123‧‧‧滑動部
124、324‧‧‧第二引導部
125‧‧‧第二止擋部
126‧‧‧第四磁鐵
127‧‧‧第五磁鐵
211‧‧‧第一容置槽
212‧‧‧第二容置槽
430‧‧‧蓋子
431‧‧‧蓋體
432‧‧‧貫穿槽
4321‧‧‧第一子貫穿槽
4322‧‧‧第二子貫穿槽
4323‧‧‧第三子貫穿槽
A1‧‧‧夾角
A2‧‧‧角度
F1‧‧‧反作用力
H1‧‧‧深度
L1‧‧‧第一邊
L2‧‧‧第二邊
P1‧‧‧第一部位
P2‧‧‧第二部位
P3‧‧‧第三部位
P4‧‧‧第四部位
P5、P6‧‧‧端部
X、Y、Z‧‧‧軸向
W1‧‧‧支撐面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機殼的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圖之殼體的示意圖。
第3A圖繪示第1圖之支撐架的外側示意圖。
第3B圖繪示第1圖之支撐架的內側示意圖。
第4圖繪示第1圖之機殼沿方向4-4’的剖視圖。
第5A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部位於殼體的第一位置的示意圖。
第5B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殼體透過支撐部支撐在支撐面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部位於殼體的第二位置的示意圖。
第7A圖繪示第6圖之支撐部轉動至第二方位的示意圖。
第7B圖繪示第5B圖之電子裝置的殼體透過支撐部支撐在支撐面W1的示意圖。
第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殼體的示意圖。
第9A及9B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機殼的示意圖。
第1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蓋子的示意圖。
請參考第1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機殼100的示意圖。機殼100可配置於電子裝置(未繪示)中,如平板電腦、手機或其它需要支撐或需要改變顯示視角的電子裝置。機殼100包括殼體110及支撐架120。支撐架120可動地連接於殼體110,以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平移,其中支撐架120位於第一位置時可以第一方位支撐殼體110,而位於第二位置時可轉動至不同方位支撐殼體110。
請參考第2、3A、3B及4圖,第2圖繪示第1圖之殼體110的示意圖,第3A圖繪示第1圖之支撐架120的外側示意圖,第3B圖繪示第1圖之支撐架120的內側示意圖,而第4圖繪示第1圖之機殼100沿方向4-4’的剖視圖。
如第2圖所示,殼體110包括凹槽110r1、滑槽110r2、第一引導部111及第一止擋部112。凹槽110r1從殼體110的外表面110s往內延伸,並形成一側壁110w(也繪示於第4圖)。滑槽110r2從凹槽110r1的側壁110w往外側延伸,以容置支撐架120的一部分。第一引導部111及及第一止擋部112例如是突出部。
如第3A及3B圖所示,支撐架120包括連接部121、支撐部122及滑動部123,其中連接部121配置於凹槽110r1內,支撐部122樞接於連接部121之樞軸1211,因此支撐部122與連接部121之間的夾角A1係可改變的。在本實施例中,支撐部122的數量係二個,然亦可為一個或二個以上。如第4圖所示,樞軸
1211可突出於殼體110的外表面110s配置。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加深凹槽110r1的深度H1,讓整個樞軸1211位於凹槽110r1內,如此可避免樞軸1211突出於外表面110s。此外,樞軸1211可以是任何習知的樞接機構,本發明實施例不加以限制。
如第4圖所示,滑動部123從連接部121的側面往外延伸,以進入滑槽110r2內。由於滑動部123被限制於滑槽110r2內,因此可避免支撐架120輕易脫離殼體110。
如第3B圖所示,支撐架120更包括第二引導部124及第二止擋部125,其中第二引導部124及第二止擋部125例如是突出部且配置於連接部121上。透過第二引導部124與第一引導部111的配合以及第二止擋部125與第一止擋部112的配合,可讓連接部121在殼體110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平移且讓支撐架120的支撐部122在第一方位與第二方位之間轉動,其中第一方位及第二方位相差一角度。以下係進一步說明。
請參照第5A及5B圖,第5A圖繪示第1圖之連接部121位於殼體110的第一位置的示意圖,而第5B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的殼體110透過支撐部122支撐在支撐面W1的示意圖。第5B圖的支撐部122係位於第一方位。電子裝置10例如是平板電腦、手機或其它需要支撐或需要改變顯示視角的電子裝置。電子裝置10包括殼體110、支撐架120及其它習知電子裝置需要的部件,如顯示面板11。
如第5A圖所示,第一引導部111位於第二引導部
124與樞軸1211之間。如此一來,當連接部121位於殼體110的第一位置且支撐部122之底端1221抵靠在支撐面W1上時(如第5B圖所示),支撐面W1提供給支撐部122的反作用力F1驅使第二引導部124抵靠在第一引導部111上,如此可避免支撐架120往+Y軸向移動,讓支撐部122穩定地支撐殼體110,如第5B圖所示。此處的Y軸大致上平行於殼體110的第一邊L1(第一邊L1繪示於第5B圖)。在另一實施例中,只要第二引導部124往第一引導部111的方向與反作用力F1的方向大致上同向,即可產生第二引導部124抵靠在第一引導部111上的效果,並不受限於樞軸1211的位置。
相似地,如第5A圖所示,第二止擋部125位於第一止擋部112與樞軸1211之間。如此一來,當連接部121位於殼體110的第一位置且支撐部122之底端1221抵靠在支撐面W1上時(如第5B圖所示),支撐面W1提供給支撐部122的反作用力F1驅使第二止擋部125抵靠在第一止擋部112上,如此可避免支撐架120往+Y軸向移動,讓支撐部122穩定地支撐殼體110,如第5B圖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只要第二止擋部125往於第一止擋部112的方向與反作用力F1的方向大致上同向,即可產生第二止擋部125抵靠在第一止擋部112上的效果,並不受限於樞軸1211的位置。
如第5A圖所示,由於第一引導部111位於第二引導部124的轉動路徑上,因此可限制第二引導部124轉動。如此,
可避免支撐架120繞Z軸向轉動,讓支撐部122穩定地支撐殼體110,如第5B圖所示。此處的Z軸大致上垂直於外表面110s(外表面110s繪示於第5B圖)。相似地,由於第一止擋部112位於第二止擋部125的轉動路徑上,因此可限制第二止擋部125轉動。如此,可避免支撐架120繞Z軸向轉動,讓支撐部122穩定地支撐殼體110,如第5B圖所示。
如第5B所示,當支撐部122位於第一方位時,殼體110的第一邊L1大致上直立於支撐面W1。第一邊L1例如是殼體110的短邊,然亦可為長邊。此外,當支撐部122位於第一方位時,可調整支撐部122與殼體110之間的夾角A1,以調整電子裝置10的顯示面板11相對觀看者的視角。
如第5A圖所示,殼體110更包括第一磁鐵115、第二磁鐵116及第三磁鐵117,其中第一磁鐵115、第二磁鐵116及第三磁鐵117可內埋於凹槽110r1的側壁110w內(側壁110w繪示於第4圖),且第二磁鐵116與第三磁鐵117相對配置。支撐架120更包括第四磁鐵126及第五磁鐵127,其中第四磁鐵126與第五磁鐵127內埋於連接部121內且相對配置。當連接部121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磁鐵115與該第四磁鐵126在位置上相對應,使第一磁鐵115與第四磁鐵126相吸,以穩固連接部121與殼體110的相對位置,進而避免連接部121與殼體110輕易分離。
此外,由於磁鐵的磁力相吸,使當連接部121平移至第一位置時,可產生定位或固定的手感。如此,可讓使用者透
過此手感得知連接部121已經到達第一位置。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第1圖之連接部121位於殼體110的第二位置的俯視圖。支撐架120的連接部121可從第5A圖之第一位置平移至第6圖之第二位置。
請參照第7A及7B圖,第7A圖繪示第6圖之支撐部122轉動至第二方位的示意圖,而第7B圖繪示第5B圖之電子裝置10的殼體110透過支撐部122支撐在支撐面W1的示意圖。第7B圖的支撐部122係位於第二方位。
如第7A圖所示,連接部121可相對殼體110轉動一角度A2,如90度,使支撐部122轉動至第二方位,如第7B圖所示。在支撐部122轉動至第二方位的過程中,可帶動連接部121一起轉動相同角度A2。
如第7A圖所示,殼體110更包括第三引導部113,其連接於第一引導部111。在支撐部122位於第二方位時,第三引導部113位於第二引導部124與樞軸1211之間。如此一來,當連接部121位於殼體110的第二位置且支撐部122之底端1221抵靠在支撐面W1上(如第7B圖所示),支撐面W1提供給支撐部122的反作用力F1驅使第二引導部124抵靠在第三引導部113上,如此可避免支撐架120往+X軸向移動,如第7B圖所示。此處的X軸大致上平行於殼體110的第二邊L2(第二邊L2繪示於第7B圖)。
此外,第三引導部113及第二引導部124的形狀相
吻合,使第三引導部113與第二引導部124的接觸面積最大化,可增加支撐架120與殼體110之間的穩定性。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引導部113及第二引導部124可以是圓形的一部分,如此,在連接部121轉動角度A2的過程中,第二引導部124可以貼著第三引導部113滑動,以受到第三引導部113的引導。
如第7A圖所示,殼體110更包括連接於第三引導部113之第三止擋部114。當支撐部122轉動至第二方位時,第三止擋部114可止擋第二引導部124的轉動,避免轉動的角度A2過大。此外,透過設計第三止擋部114位於第三引導部113的不同位置,可改變支撐部122的最大轉動角度。
如第7B所示,當支撐部122位於第二方位時,殼體110的第二邊L2大致上直立於支撐面W1。第二邊L2例如是殼體110的長邊,然亦可為短邊。此外,當支撐部122位於第二方位時,可調整支撐部122與殼體110之間的夾角A1,以調整電子裝置10的顯示面板11相對觀看者的視角。
如第7A圖所示,當連接部121位於殼體110的第二位置時,第二磁鐵116與第三磁鐵117在位置上相對應,且第五磁鐵127與第四磁鐵126在位置上相對應。如此,使第二磁鐵116及第三磁鐵117分別與第五磁鐵127及第四磁鐵126相吸,以穩固連接部121與殼體110的相對位置,進而避免連接部121與殼體110輕易分離。
由於磁鐵的磁力相吸,當支撐部122轉動至第二方
位時,會產生定位或固定的手感。如此,可讓使用者透過此手感得知連接部121已經到達第二方位。
第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殼體210的示意圖。相較於上述殼體110,本實施例之殼體210更包括至少一第一容置槽211及至少一第二容置槽212。第一容置槽211及第二容置槽212可從殼體210的外表面210s往內延伸,以收納支撐部122。
舉例來說,當支撐部122位於第一方位時,支撐部122可容置於第一容置槽211內。此外,整個支撐部122可容置於第一容置槽211,如此可避免支撐部122突出於殼體210的外表面210s。在另一實施例中,支撐部122的一部分容置於第一容置槽211,而支撐部122的另一部分可突出於殼體210的外表面210s。相似地,當支撐部122位於第二方位時,支撐部122可容置於第二容置槽212內。此外,整個支撐部122可容置於第二容置槽212,如此可避免支撐部122突出於殼體210的外表面210s。在另一實施例中,支撐部122的一部分容置於第二容置槽212,而支撐部122的另一部分可突出於殼體210的外表面210s。
第9A及9B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機殼300的示意圖。機殼300包括殼體310及支撐架320。本實施例之殼體310包括相連接之第一引導部311及第三引導部313。與前述殼體110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殼體310的第一引導部311及第三引導部313係滑槽。支撐架320包括至少一第二引導部
324。與前述支撐架120不同的式,本實施例支撐架320之第二引導部324係突出部。透過突出部與滑槽的相對滑動,可使殼體310的連接部121在第一位置(如第9A圖所示)與第二位置(如第9B圖所示)之間平移。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引導部324的數量係二個,然亦可為一個或二個以上。
如第9A圖所示,當支撐架320的連接部121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二引導部324位於第一引導部311內。在連接部121滑動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時,第二引導部324在第一引導部311內滑動。當連接部121位於第二位置時,支撐部122可在第一方位與第二方位之間轉動,而第二引導部324在第三引導部313內滑動,如第9B圖所示。
第1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蓋子430的示意圖。蓋子430可覆蓋第2圖之凹槽110r1,以避免支撐架120的連接部121的至少一部分及/或滑動部123的至少一部分外露。蓋子430包括蓋體431及貫穿槽432,貫穿槽432貫穿蓋體431的厚度。貫穿槽432提供支撐部122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平移的一活動空間,避免支撐部122與蓋體431干涉。
舉例來說,貫穿槽432包括第一子貫穿槽4321、第二子貫穿槽4322及第三子貫穿槽4323,其中第二子貫穿槽4322及第三子貫穿槽4323連接於第一子貫穿槽4321。第一子貫穿槽4321例如是直槽,而第二子貫穿槽4322及第三子貫穿槽4323係弧形槽,如此第一子貫穿槽4321可提供支撐架120在第一位置
與第二位置之間平移的活動空間,而第二子貫穿槽4322及第三子貫穿槽43231可提供支撐架120在第一方位與第二方位之間轉動的活動空間。
舉例來說,當支撐架120的連接部121位於第一位置時,第5A圖之二個支撐部122分別從第一子貫穿槽4321的第一部位P1及第二部位P2伸出。當支撐架120的連接部121平移至第二位置時,二個支撐部122分別從第一子貫穿槽4321的第一部位P1及第二部位P2滑動至第三部位P3及第四部位P4。第二子貫穿槽4322及第三子貫穿槽4323分別從第三部位P3及第四部位P4延伸,且第二子貫穿槽4322及第三子貫穿槽4323的延伸路徑相似於支撐部122的轉動路徑。如此,在支撐部122在第一方位與第二方位之間轉動時,二個支撐部122可分別於第二子貫穿槽4322及第三子貫穿槽4323滑動。當支撐部122轉動至第二方位時,二個支撐部122分別於第二子貫穿槽4322的端部P5及第三子貫穿槽4323的端部P6,並受到端部P5及端部P6的限位。
綜上可知,由於蓋子430的貫穿槽432的設計,使得即使蓋體431蓋住凹槽110r1,仍不影響支撐架120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平移,以及在第一方位與第二方位之間轉動。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之支撐架可內建於電子裝置的殼體,因此支撐架隨電子裝置移動,使用者不會有遺失支撐架或忘記攜帶支撐架的問題。在一實施例中,支撐架的連接部可變換
至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當連接部位於第一位置時,支撐架的支撐部位於第一方位;當連接部位於第二位置時,支撐架的支撐部可變換於第一方位與第二方位之間,其中支撐部在第一方位與第二方位的角度係相異,因此可使殼體以不同方位受到支撐部的支撐。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殼體
110r1‧‧‧凹槽
110r2‧‧‧滑槽
110s‧‧‧外表面
110w‧‧‧側壁
120‧‧‧支撐架
1211‧‧‧樞軸
123‧‧‧滑動部
H1‧‧‧深度
Claims (10)
- 一種電子裝置的機殼,包括:一殼體;以及一支撐架,可動地連接於該殼體且包括:一連接部,在該殼體的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可平移地配置;及一支撐部,樞接於該連接部;其中,當該連接部位於該殼體的該第一位置時,該支撐部位於一第一方位;當該連接部平移至該殼體的該第二位置時,該連接部相對該殼體係可轉動一角度,並帶動該支撐部轉動至一第二方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殼,其中該殼體包括一第一引導部,該支撐架包括一配置於該連接部之第二引導部;當該連接部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二引導部抵靠在該第一引導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機殼,其中該第一引導部係滑槽,而該第二引導部係突出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殼,其中該殼體包括一第一止擋部,該支撐架包括一配置於該連接部之第二止擋部;當 該連接部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二止擋部抵靠在該第一止擋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殼,其中該殼體包括一第三引導部,該支撐架包括一配置於該連接部之第二引導部;當該支撐部位於該第二方位時,該第二引導部抵靠在該第三引導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機殼,其中該殼體包括一連接於該第三引導部之第三止擋部;當該支撐部位於該第二方位時,該第三止擋部用以阻擋該第二引導部的轉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殼,其中該殼體包括一凹槽及一滑槽,該滑槽從該凹槽的一側壁往外側延伸,該支撐架包括一滑動部,該滑動部從該連接部的側面往外延伸;該連接部配置於該凹槽內,而該滑動部可滑動地配置於該滑槽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殼,其中該殼體更包括一第一磁鐵、一第二磁鐵及一第三磁鐵,該支撐架更包括一第四磁鐵及一第五磁鐵;當該連接部位於該殼體的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一磁鐵與該第四磁鐵相吸;當該支撐部位於該第二方位時,該第二磁鐵及該第三磁鐵分別與該第五磁鐵及該第四磁鐵相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機殼,其中該殼體具有一凹槽,該連接部配置於該凹槽內,該機殼更包括:一蓋子,蓋住該凹槽且具有一貫穿槽,該支撐部穿過該貫穿槽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機殼,其中該貫穿槽包括一第一子貫穿槽、一第二子貫穿槽及一第三子貫穿槽,該第二子貫穿槽及該第三子貫穿槽連接於該第一子貫穿槽,該第一子貫穿槽係直槽,而該第二子貫穿槽及該第三子貫穿槽係弧形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19179A TWI599301B (zh) | 2016-06-17 | 2016-06-17 | 電子裝置的機殼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19179A TWI599301B (zh) | 2016-06-17 | 2016-06-17 | 電子裝置的機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99301B true TWI599301B (zh) | 2017-09-11 |
TW201801594A TW201801594A (zh) | 2018-01-01 |
Family
ID=60719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19179A TWI599301B (zh) | 2016-06-17 | 2016-06-17 | 電子裝置的機殼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99301B (zh) |
-
2016
- 2016-06-17 TW TW105119179A patent/TWI599301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01594A (zh) | 2018-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32629B2 (en) | Device with USB terminal | |
US9055689B2 (en) | Doo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 |
US20170090522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I510169B (zh) | 電子裝置 | |
US20130329351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e rail device | |
US10678307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JP6735454B2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ラッチ機構 | |
JP6103071B2 (ja) | 電子機器及びヒンジユニット | |
JP4625424B2 (ja) | 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機器 | |
CN108874054B (zh) | 扩充卡卡匣及扩充卡机箱集成装置 | |
JPWO2018138787A1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US20140063701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442188B (zh) | 笔记本电脑 | |
US8721354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TWI599301B (zh) | 電子裝置的機殼 | |
US9001508B2 (en) | Openable and clos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 |
US20100048263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JP6531492B2 (ja) | 拡張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TW201840263A (zh) | 電子裝置 | |
JP4647350B2 (ja) | 電子機器 | |
TWI559121B (zh) | 鉸鏈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 |
US900462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case unit, and locking device | |
CN217213408U (zh) | 镜头模块 | |
JP5471996B2 (ja) | 電子装置及び連結ユニット | |
TWI500375B (zh) | 電子裝置及遮蔽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