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9129B - 多功能連接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連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9129B
TWI599129B TW104123712A TW104123712A TWI599129B TW I599129 B TWI599129 B TW I599129B TW 104123712 A TW104123712 A TW 104123712A TW 104123712 A TW104123712 A TW 104123712A TW I599129 B TWI599129 B TW I5991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guiding
terminal
terminals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3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5635A (zh
Inventor
廖生興
Original Assignee
廖生興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廖生興 filed Critical 廖生興
Priority to TW104123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9129B/zh
Priority to JP2016002282U priority patent/JP3205525U/ja
Priority to AU2016100830A priority patent/AU2016100830A4/en
Priority to DE202016103070.6U priority patent/DE202016103070U1/de
Publication of TW201705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5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9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9129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多功能連接裝置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多功能連接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伸縮變化的多功能連接裝置。
習知的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已成為今日通訊產品最常被使用的介面匯流排規格,各種通訊產品通常會配置一或多個USB連接器。為了符合可攜式通訊產品短小輕薄的需求,體積較小的Mini USB(小型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及Micro USB(微型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相繼被推出。
惟,目前的USB連接器均為單一規格的設計,例如只具有USB A型、USB B型、USB C型、Mini USB或Micro USB等單一規格,使其用途受到限制,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其他型式的連接器也有同樣的問題。
綜上所述,本發明人有感上述缺失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之應用,終於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發明。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多功能連接裝置,使用者可因應不同需求而伸縮變化所需要的規格使用,使其用途較為廣泛,使用上較為方便。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功能連接裝置,包括:第一模組,該第一模組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及一第一端子組,該第一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該第一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一端子及數個第二端子,該些第一端子各形成有第一接觸部及第一導接部,該些第二端子各形成有第二接觸部及第二導接部;第二模組,該第二模組包括一第二絕緣本體及一第二端子組,該第二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二絕緣本體上,該第二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三端子及數個第四端子,該些第三端子各形成有第三接觸部、第三導接部及第一連接部,該些第四端子各形成有第四接觸部、第四導接部及第二連接部;該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堆疊設置,且該第一模組能移動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及該些第二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接觸,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連接;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及該些第二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分離,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分離;以及翻轉機構,該翻轉機構設置於該第一模組及該第二模組之間,使該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能進行翻轉。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多功能連接裝置,包括:兩第一模組,該兩第一模組各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及一第一端子組,該第一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該第一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一端子及數個第二端子,該些第一端子各形成有第一接觸部及第一導接部,該些第二端子各形成有第二接觸部及第二導接部;第二模組,該第二模組包括一第二絕緣本體及一第二端子組,該第二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二絕緣本體上,該第二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三端子及數個第四端子,該些第三端子各形成有第三接觸部、第三導接部及第一連接部,該些第四端子各形成有 第四接觸部、第四導接部及第二連接部,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曝露於該第二絕緣本體的兩面;以及該兩第一模組可前、後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模組的頂部及底部,該兩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堆疊設置,且該兩第一模組能移動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及該些第二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接觸,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連接;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及該些第二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分離,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分離。
本發明至少具有下列的優點: 本發明的連接裝置採用可伸縮變化的設計,第一模組及第二模組可以相對地移動,可具有不同規格的選擇,使用者可以選擇使用第一模組或第二模組,使其用途較為廣泛,使用上較為方便。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第一絕緣本體
2‧‧‧第一端子組
21‧‧‧第一端子
211‧‧‧第一接觸部
212‧‧‧第一導接部
22‧‧‧第二端子
221‧‧‧第二接觸部
222‧‧‧第二導接部
3‧‧‧第二絕緣本體
4‧‧‧第二端子組
41‧‧‧第三端子
411‧‧‧第三接觸部
412‧‧‧第三導接部
413‧‧‧第一連接部
42‧‧‧第四端子
421‧‧‧第四接觸部
422‧‧‧第四導接部
423‧‧‧第二連接部
43‧‧‧金屬殼體
45‧‧‧電路板
100‧‧‧第一模組
101‧‧‧導軌
105‧‧‧樞軸
106‧‧‧卡接部
107‧‧‧導槽
108‧‧‧側臂
200‧‧‧第二模組
206‧‧‧導槽
208‧‧‧導槽
209‧‧‧樞軸
300‧‧‧外殼體
圖1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一實施例另一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一實施例第二模組之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7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8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9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0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五實施例另一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圖11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六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12為本發明連接裝置第七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功能連接裝置,包括一第一模組100及一第二模組20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模組100為USB3.0 A型的規格,第二模組200為USB C型的規格,但是本發明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的規格並不限制,可為USB A型、USB B型、USB C型、Micro USB或Mini USB之3.0或2.0 USB的規格,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也可為其他型式的連接器。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可為插頭、插座型式。
第一模組100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1及一第一端子組2,第一端子組2設置於第一絕緣本體1上。第一端子組2包含數個端子21、2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子組2包含數個第一端子21及數個第二端子22,該些第一端子21設置在第一絕緣本體1上,該些第二端子22也設置在第一絕緣本體1上,且可與該些第一端子21共同執行USB3.0傳輸協定。
該些第一端子21的前端各形成有第一接觸部211,該些第二端子22的前端各形成有第二接觸部221,該些第一接觸部211及該些第二接觸部221可曝露於第一絕緣本體1的一面,且分別設置為一排,可用於與對接連接器的端子接觸達成電性連接。該些第一端子21及該些第二端子22的後端各形成有第一導接部212及第二導接部222,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接部222可曝露於第一絕緣本體1的一面,亦即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接部222至少曝露於第一絕緣本體1的一面,可用於與 第二模組200的端子接觸達成電性連接。第一絕緣本體1及第一端子組2的外部也可進一步包覆一外殼體300,該外殼體300能以金屬等材料製成,該外殼體300包覆於第一模組100的外部,可用以保護第一絕緣本體1及第一端子組2。
第二模組200包括一第二絕緣本體3及一第二端子組4,第二端子組4設置於第二絕緣本體3上。第二絕緣本體3大致呈扁平板體,第二端子組4包含數個端子41及4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端子組4包含數個第三端子41及數個第四端子42,該些第三端子41及該些第四端子42設置在第二絕緣本體3,且可共同執行USB C型傳輸協定。
該些第三端子41及該些第四端子42的前端各形成有第三接觸部411及第四接觸部421(如圖4所示),該些第三接觸部411及該些第四接觸部421可分別曝露於第二絕緣本體3內部的上、下排,可用於與對接連接器的端子接觸達成電性連接。該些第三端子41及該些第四端子42的中間各形成有第三導接部412及第四導接部422,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部422可曝露於第二絕緣本體3的一面,亦即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部422至少曝露於第二絕緣本體3的一面,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部422可以交錯的排列,且設置為兩排或數排,可用於與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接部222選擇性的接觸,使第二端子組4與第一端子組2選擇性的電性連接。第二絕緣本體3及第二端子組4的外部也可進一步包覆一金屬殼體43。該些第三端子41及該些第四端子42的第三導接部412及第四導接部422也可形成於一電路板45上。
該些第三端子41及該些第四端子42的後端各形成有第一連接部413及第二連接部423,該些第一連接部413及該些第二連接部423可曝露於第二絕緣本體3的一面,該些第一連接部413及該些第二連接部423可以交錯的排列,且設置為一排。該些第一 連接部413及該些第二連接部423可用於焊接電性連接於線纜或電路板,但不予以限制,也可電性連接於其他裝置。在本實施例中,該些第一連接部413及第二連接部423也形成於電路板45上。當然,該些第一連接部413及該些第二連接部423亦可設計成一接觸部構造,例如以彈片、接點等型態,以便與對接連接器的端子接觸達成電性連接。上述該些第一端子21的第一接觸部211及第一導接部212,該些第二端子22的第二接觸部221及第二導接部222也可形成於另一電路板(圖略)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子組2包含數個第一端子21及數個第二端子22,第二端子組4包含數個第三端子41及數個第四端子42,但並不予以限制,亦即第一端子組2及第二端子組4之端子的數目及型式皆可予以變化,例如第一端子組2也可以只包含數個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組4也可以只包含數個第三端子41,該些端子的接觸部、導接部及連接部可設置為一排、兩排或數排,並不予以限制。
第一模組100與第二模組200堆疊設置,亦即第一模組100與第二模組200可以上、下堆疊在一起,第一模組100與第二模組200可以相對地移動(前、後移動),第一模組100能移動至一第一位置(電性連接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電性分離位置),利用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的相對移動,即可達成連接裝置的伸縮變化,使用者可自由的切換第一模組100或第二模組200來使用。
當第一模組100移動至第一位置時,第一模組100上的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接部222可以與第二模組200上相對應的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部422接觸,使第一模組100的第一端子組2與第二模組200的第二端子組4電性連接,以便利於第一模組100的使用,亦即第一端子組2可與第二端子組4所連接的線纜或電路板等裝置呈導通狀態,使第一模組 100為可使用的狀態(如圖2所示),第一模組100的該些第一接觸部211及該些第二接觸部221即可用以與對接連接器電性連接。當第一模組100疊置於第二模組200時,也可以利用第一模組100兩側所設置的卡接部106卡扣固定於第二模組200上,且第二模組200的一端(前端)也可以插置於外殼體300的一端(後端)的內側而定位。
在本實施例中,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部422設置為兩排,可用於與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接部222選擇性的接觸,使第一模組100移動至不同的前、後位置時,其第一端子組2與第二模組200的第二端子組4皆可達成電性連接,使得第一模組100可因應不同需求而伸縮變化,以便利於第一模組100的使用。
當第一模組100移動至第二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接部222與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部422分離,使第一模組100的第一端子組2與第二模組200的第二端子組4電性分離,此時第一模組100即無法使用,亦即第一端子組2與第二端子組4所連接的線纜或電路板等裝置呈非導通狀態,使第一模組100為非使用的狀態,此時只有第二模組200可以使用。
另,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之間設置一翻轉機構,亦即可於第一模組100的兩側設有樞軸105,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模組100的兩側由第一絕緣本體1或外殼體300等構件延伸形成兩側臂108,樞軸105即可凸設於側臂108的內側,且於第二模組200的兩側設有相對應的導槽208,導槽208凹設於第二模組200的兩側,且延伸適當的長度。兩樞軸105與兩導槽208相互樞接且滑動配合,因此可導引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之間穩定地伸縮移動。第一模組100的樞軸105與第二模組200的導槽208之間樞接配合,即可以樞軸105為旋轉軸心將第一模組100向下 翻轉或將第二模組200向上翻轉,使第二模組200可以露出(如圖3所示),以便於使用。
另,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組2也可只包含數個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組4也可只包含數個第三端子41,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前、後移動時,同樣可以達成連接裝置的伸縮變化,可自由的切換第一模組100或第二模組200來使用。具體而言,該第一模組100移動至第一位置時,該第一模組100呈使用狀態,該些第一導接部212與相對應的該些第三導接部412接觸;該第一模組100移動至第二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212與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分離。另,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相對移動至定位時,也可設有適當的定位構造(圖略)來定位,例如可設置凸塊、卡勾等各種具有擋止定位作用的構造予以定位。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5及至圖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模組100的規格及外型予以變化。本實施例的動作及功效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不再加以贅述。
[第三、四實施例]
請參閱圖7及圖8,在本實施例中,該翻轉機構予以變化,亦即於第一模組100的兩側設有導槽107,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模組100的兩側由第一絕緣本體1或外殼體300等構件延伸形成兩側臂108,導槽107即可設於側臂108上,且於第二模組200的兩側設有相對應的樞軸209,樞軸209與導槽107相互樞接且滑動配合,可導引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之間穩定地伸縮移動。第一模組100的導槽107與第二模組200的樞軸209之間樞接配合,使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可轉動至不同方向使用。
[第五實施例]
請參閱圖9及圖1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的外形予以變化,且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 部422設置為一排,可用於與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接部222接觸。在本實施例中,該翻轉機構予以變化,亦即於第一模組100的兩側設有導槽107,且於第二模組200的兩側設有相對應的樞軸209,樞軸209與導槽107相互樞接且滑動配合,可導引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之間穩定地伸縮移動。第一模組100的導槽107與第二模組200的樞軸209之間樞接配合,使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可轉動至不同方向使用。另,本發明各實施例中導槽107及208的長度並不限制,導槽107及208的長度可予以適當的增減。
[第六、七實施例]
請參閱圖11及圖12,在本實施例中,進一步設置有兩個第一模組100,兩第一模組100可前、後移動地設置於第二模組200上,亦即兩第一模組100分別可前、後移動地設置於第二模組200的頂部及底部,本實施例主要將兩第一模組100的外型予以變化。利用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的相對移動,即可達成連接裝置的伸縮變化,可自由的切換兩第一模組100或第二模組200來使用。另,兩第一模組100也可因應需要而朝向不同的插接方向。
在本實施例中,上方及下方的第一模組100的該些第一端子21及該些第二端子22各形成有第一導接部212及第二導接部222,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接部222曝露於第一絕緣本體1的一面,且設置為一排。該些第三端子41及該些第四端子42各形成有第三導接部412及第四導接部422,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部422曝露於第二絕緣本體3或電路板45的兩面,且設置為兩排或數排。該些第三端子41及該些第四端子42的後端各形成有第一連接部413及第二連接部423,該些第一連接部413及該些第二連接部423曝露於第二絕緣本體3或電路板45的一面或兩面。上方及下方的第一模組100可自由地移動,使上方、下方的第一模組100的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 接部222可以選擇性地與第二模組200的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部422接觸,使第一模組100移動至不同的前、後位置時,其第一端子組2與第二模組200的第二端子組4皆可達成電性連接。
當第一模組100移動至第一位置時,第一模組100呈使用狀態,此時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接部222與相對應的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部422接觸,使第一端子組2與第二端子組4電性連接,亦即第一端子組2可與第二端子組4所連接的線纜或電路板等裝置呈導通狀態,使第一模組100為可使用的狀態,第一模組100的該些第一接觸部211及該些第二接觸部221即可用以與對接連接器電性連接。
當第一模組100移動至第二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212及該些第二導接部222與該些第三導接部412及該些第四導接部422分離,使第一端子組2與第二端子組4電性分離,此時只有第二模組200的該些第三接觸部411及該些第四接觸部421可用以與對接連接器電性連接。藉此,只需利用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的相對移動,即可達成連接裝置的伸縮變化,可自由的切換第一模組100或第二模組200來使用。
本實施例的連接裝置採用可伸縮變化的設計,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可以相對地移動,可具有不同規格的選擇,使用者可以選擇使用第一模組100或第二模組200,使其用途較為廣泛,使用上較為方便。
另,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之間可進一步設有導引機構,例如可於第一模組100的兩側設有導軌101,且於第二模組200的兩側設有相對應的導槽206,導槽206與導軌101滑動配合,可用以導引第一模組100及第二模組200之間穩定地相對移動。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非意欲侷限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等效 變化,均同理皆包含於本發明的權利保護範圍內,合予陳明。
1‧‧‧第一絕緣本體
2‧‧‧第一端子組
21‧‧‧第一端子
211‧‧‧第一接觸部
212‧‧‧第一導接部
22‧‧‧第二端子
221‧‧‧第二接觸部
222‧‧‧第二導接部
3‧‧‧第二絕緣本體
4‧‧‧第二端子組
41‧‧‧第三端子
412‧‧‧第三導接部
413‧‧‧第一連接部
42‧‧‧第四端子
422‧‧‧第四導接部
423‧‧‧第二連接部
43‧‧‧金屬殼體
45‧‧‧電路板
100‧‧‧第一模組
105‧‧‧樞軸
106‧‧‧卡接部
108‧‧‧側臂
200‧‧‧第二模組
208‧‧‧導槽
300‧‧‧外殼體

Claims (17)

  1. 一種多功能連接裝置,包括:第一模組,該第一模組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及一第一端子組,該第一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該第一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一端子及數個第二端子,該些第一端子各形成有第一接觸部及第一導接部,該些第二端子各形成有第二接觸部及第二導接部;第二模組,該第二模組包括一第二絕緣本體及一第二端子組,該第二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二絕緣本體上,該第二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三端子及數個第四端子,該些第三端子各形成有第三接觸部、第三導接部及第一連接部,該些第四端子各形成有第四接觸部、第四導接部及第二連接部;該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堆疊設置,且該第一模組能移動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及該些第二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接觸,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連接;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及該些第二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分離,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分離;以及翻轉機構,該翻轉機構設置於該第一模組及該第二模組之間,使該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能進行翻轉;其中該些第一導接部及該些第二導接部至少曝露於該第一絕緣本體的一面,且設置為一排、兩排或數排,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至少曝露於該第二絕緣本體的一面,且設置為一排、兩排或數排。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翻轉機構包含設於該第一模組的兩側的樞軸,以及設於該第二模組的兩側的導槽,該樞軸與該導槽滑動配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翻轉機構包含設於該第一模組的兩側的導槽,以及設於該第二模組的兩側的樞軸,該樞軸與該導槽滑動配合。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些第三端子的第三導接部、第一連接部及該些第四端子的第四導接部及第二連接部形成於一電路板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的兩側設置有卡接部,用於卡扣固定於該第二模組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第一絕緣本體及該第一端子組的外部包覆一外殼體,該第二模組的一端插置於該外殼體的一端的內側而定位。
  7. 一種多功能連接裝置,包括:第一模組,該第一模組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及一第一端子組,該第一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該第一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一端子,該些第一端子各形成有第一接觸部及第一導接部;第二模組,該第二模組包括一第二絕緣本體及一第二端子組,該第二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二絕緣本體上,該第二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三端子,該些第三端子各形成有第三接觸部、第三導接部及第一連接部;該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堆疊設置,且該第一模組能移動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接觸,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連接;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分離,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分離;以及翻轉機構,該翻轉機構設置於該第一模組及該第二模組之間,使該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能進行翻轉;其中該些第一導接部至少曝露於該第一絕緣本體的一面,且 設置為一排、兩排或數排,該些第三導接部至少曝露於該第二絕緣本體的一面,且設置為一排、兩排或數排。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翻轉機構包含設於該第一模組的兩側的樞軸,以及設於該第二模組的兩側的導槽,該樞軸與該導槽滑動配合。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翻轉機構包含設於該第一模組的兩側的導槽,以及設於該第二模組的兩側的樞軸,該樞軸與該導槽滑動配合。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些第三端子的第三導接部及第一連接部形成於一電路板上。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第一模組的兩側設置有卡接部,用於卡扣固定於該第二模組上。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第一絕緣本體及該第一端子組的外部包覆一外殼體,該第二模組的一端插置於該外殼體的一端的內側而定位。
  13. 一種多功能連接裝置,包括:兩第一模組,該兩第一模組各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及一第一端子組,該第一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該第一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一端子及數個第二端子,該些第一端子各形成有第一接觸部及第一導接部,該些第二端子各形成有第二接觸部及第二導接部;第二模組,該第二模組包括一第二絕緣本體及一第二端子組,該第二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二絕緣本體上,該第二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三端子及數個第四端子,該些第三端子各形成有第三接觸部、第三導接部及第一連接部,該些第四端子各形成有第四接觸部、第四導接部及第二連接部,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曝露於該第二絕緣本體的兩面;以及該兩第一模組可前、後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模組的頂部及底 部,該兩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堆疊設置,且該兩第一模組能移動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及該些第二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接觸,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連接;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及該些第二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分離,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分離。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兩第一模組及該第二模組之間設有導引機構。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些第三端子的第三導接部、第一連接部及該些第四端子的第四導接部及第二連接部形成於一電路板上。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多功能連接裝置,其中該些第一導接部及該些第二導接部設置為一排、兩排或數排,該些第三導接部及該些第四導接部設置為一排、兩排或數排。
  17. 一種多功能連接裝置,包括:兩第一模組,該兩第一模組各包括一第一絕緣本體及一第一端子組,該第一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一絕緣本體上,該第一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一端子,該些第一端子各形成有第一接觸部及第一導接部;第二模組,該第二模組包括一第二絕緣本體及一第二端子組,該第二端子組設置於該第二絕緣本體上,該第二端子組包含數個第三端子,該些第三端子各形成有第三接觸部、第三導接部及第一連接部,該些第三導接部曝露於該第二絕緣本體的兩面;以及該兩第一模組可前、後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模組的頂部及底部,該兩第一模組與該第二模組堆疊設置,且該兩第一模組能移動至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該 些第一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接觸,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連接;該第一模組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些第一導接部與該些第三導接部分離,使該第一模組的第一端子組與該第二模組的第二端子組電性分離。
TW104123712A 2015-06-10 2015-07-22 多功能連接裝置 TWI5991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3712A TWI599129B (zh) 2015-07-22 2015-07-22 多功能連接裝置
JP2016002282U JP3205525U (ja) 2015-06-10 2016-05-18 マルチタイプ接続装置
AU2016100830A AU2016100830A4 (en) 2015-06-10 2016-06-07 Multifunctional Connecting Device
DE202016103070.6U DE202016103070U1 (de) 2015-06-10 2016-06-09 Mehrzweck-Anschlussvorricht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3712A TWI599129B (zh) 2015-07-22 2015-07-22 多功能連接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635A TW201705635A (zh) 2017-02-01
TWI599129B true TWI599129B (zh) 2017-09-11

Family

ID=5860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3712A TWI599129B (zh) 2015-06-10 2015-07-22 多功能連接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99129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635A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9451B (zh) 可伸縮變化的usb連接裝置及可伸縮變化的連接裝置
US8979551B2 (en)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TWM582251U (zh) Connector set with built-in locking mechanism and socket connector thereof
JP3173283U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550967B (zh) 雙面可用的usb連接器結構
TWM493185U (zh) 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US20120252270A1 (en) USB Connector
GB2486984A (en) A USB connector with relatively movable modules
US7108562B2 (en) Simple plug converter structure
TW201316626A (zh) 雙插接面的連接器
TWM393087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682779A (zh) 可伸缩变化的usb连接装置及可伸缩变化的连接装置
TWI470880B (zh) 連接器裝置
TWI599129B (zh) 多功能連接裝置
GB2418302A (en) Combo-type male and female USB connector
TWM512818U (zh) 多功能連接裝置
TWI608672B (zh) 多工型連接裝置
US943173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US9735525B2 (en) Multifunctional connecting device
TWI608664B (zh) 可伸縮的多工型連接裝置
JP3205525U (ja) マルチタイプ接続装置
TWM512841U (zh) 多工型連接裝置
TWI506891B (zh) 複合式轉接插頭
CN20332624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TW201505295A (zh) 具插卡功能之微型usb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