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9101B - Beam coordination system with different base stations and its method - Google Patents

Beam coordination system with different base stations and its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9101B
TWI599101B TW104129249A TW104129249A TWI599101B TW I599101 B TWI599101 B TW I599101B TW 104129249 A TW104129249 A TW 104129249A TW 104129249 A TW104129249 A TW 104129249A TW I599101 B TWI599101 B TW I5991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different
phase
signal strength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9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1283A (zh
Inventor
xi-zeng Zhou
Cang-Bin Zhang
Yao-Jiu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4129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91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1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9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9101B/zh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及其方法,特別是指一種能夠使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內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依據調整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的方式,進行調整校正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之天線的傳輸品質,使天線的通訊品質維持在一定的基準。
隨著無線通訊需求的快速發展,無線通訊技術對於速率、容量、與品質的要求均越來越高,因此頻譜成為日益重要的資源,如何高效率的使用頻譜,成為一重要的課題;基此考量,智慧型天線即為提升頻譜使用率、系統容量與通訊品質的有效方法。
智慧型天線之天線端是以多個單元組成的陣列天線,相較於以往使用之全向性天線(Omni-directional Antenna),容易受到雜訊干擾,限制了傳輸上的容量,陣列天線提高指向性,且智慧型天線可經由後端電路改變場型,達到掃描的功能藉以產生空間分集的效果,以提高系統涵蓋範圍、減低雜訊干擾、增加系統容量及通訊品質。
另外無線通信系統中,以無線基地台來講,無線通信電路的信號傳輸效能會受到所處環境的通道效應(channel effect)所影響,也常會因天線的擺放方向和位置的影響而降低。一般目前的做法是將基站天線使用手動或機械式調整來達到盡量將主波束指向使用者,但如此做法僅用於單一天線基站進行調整,但若是一個區域中的多個天線基站則無法以手動或機械式調整,由於不同的天線基站很可能會因為密集覆蓋或是重疊覆蓋而造成複雜的干擾情況,故無法以調整單一基站天線來進行改善多重基站天線之間的溝通問題,除此之外,目前有一最大問題是沒有辦法依據實際手持裝置之接收情況進行調整天線接收效率,因此則無法達成即時性的改善效果。
故針對上述情況,若能夠由手持裝置偵測多個無線訊號發射裝置(智慧型天線)的訊號強度記錄,並透過網際網路傳輸到雲端上之伺服器,再透過伺服器之運算並透過網際網路將指令下給多個天線基站之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用以達到將手持裝置的效能保持在所設定好的基準內,如此應為一最佳解決方案。
本發明即在於提供一種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及其方法,係由手持裝置偵測多個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的訊號強度記錄,並傳送至一雲端伺服器平台,再透過運算以互補及波束轉向等指令達到移動手持裝置的通訊接收品質能夠保持在所設定好的基準內。
可達成上述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係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細胞基站,每一個小細胞基站係皆包含至少一個基地台單元;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係設置於該基地台單元上,用以發送/接收無線射頻訊號,而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能夠輻射出所需之場型、以改變其波束移動相位;一相位控制單元,係與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及該基地台單元電性連接,而該相位控制單元係包含有一微處理器及一相移模組,該微處理器用以運算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之波束移動相位,而該相移模組則是依據該微處理器運算之結果,進行控制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之波束移動相位;一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係與該基地台單元及該相位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該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能夠接收由一乙太網路所傳輸之網路訊號,並將其轉換為該相位控制單元能夠接收之控制訊號;以及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移動手持裝置,係安裝有一波束訊號強度偵測軟體,該波束移動相位軟體用以進行偵測不同小細胞基站之基地台單元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發送至該移動手持裝置之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並於偵測完成之後,則將一包含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傳送出去;一雲端伺服器平台,係與該小細胞基站及該移動手持裝置進行連線,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接收不同移動手持裝置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而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建立一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依據不同移動手持裝置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與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進行運算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所需調整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並於運算完成之後,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透過乙太網路將不同波束移動相位指令傳送至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之不同小細胞基站之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而該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能夠再將該波束移動相位指令轉換為該相位控制單元能夠接收之控制訊號,以由該相位控制單元進行控制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依據波束移動相位指令進行調整波束移動相位,以使該移動手持裝置之通訊接收品質能夠維持在一定的基準。
更具體的說,所述基地台單元係為一無線網路基地台單元。
更具體的說,所述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係為指向性天線或是陣列天線。
更具體的說,所述相移模組能夠輸出一電壓控制訊號進行控制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之波束移動相位。
更具體的說,所述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係依據可移動角度範圍定義出複數個對應不同波束移動相位。
更具體的說,所述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係至少包含小細胞基站代號及訊號強度。
更具體的說,所述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係包含有小細胞基站代號、訊號強度、接收日期、接收時間、接收經緯度、接收經緯度的誤差值、移動手持裝置的名稱。
一種用於終端手持裝置之基站天線波束自動對準方法,其步驟為: (1)     一個或一個以上移動手持裝置所安裝之波束移動相位軟體,能夠進行偵測不同小細胞基站之基地台單元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發送至該移動手持裝置之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並由該移動手持裝置將一包含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傳送出去; (2)     之後,由一雲端伺服器平台接收不同移動手持裝置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而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建立一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且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依據不同移動手持裝置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與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進行運算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中所需調整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 (3)     於雲端伺服器平台運算完成之後,能夠依據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中所需調整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進行傳送不同的波束移動相位指令至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之不同小細胞基站,以進一步依據波束移動相位指令控制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進行調整波束移動相位,來使該移動手持裝置之通訊接收品質能夠維持在一定的基準。
更具體的說,所述基地台單元係為一無線網路基地台單元。
更具體的說,所述能夠依據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的可移動角度範圍定義出複數個不同的波束移動相位,並藉由該波束移動相位指令使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朝向所指定的波束移動相位。
更具體的說,所述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係至少包含小細胞基站代號及訊號強度。
更具體的說,所述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係包含有小細胞基站代號、訊號強度、接收日期、接收時間、接收經緯度、接收經緯度的誤差值、移動手持裝置的名稱。
有關於本發明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請參閱第1圖,為本發明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及其方法之系統架構示意圖,由圖中可知,該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係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細胞基站1、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移動手持裝置2與一雲端伺服器平台3,而該移動手持裝置2內部所安裝之波束移動相位軟體21,能夠進行偵測不同小細胞基站1發送至該移動手持裝置1之訊號強度數據資料;而該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係至少包含小細胞基站代號及訊號強度,之後該波束移動相位軟體21則會再將訊號強度數據資料、接收日期、接收時間、接收經緯度、接收經緯度的誤差值、移動手持裝置2的名稱重新整合為一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並上傳至該雲端伺服器平台3;
由於該雲端伺服器平台3會建立一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依據不同移動手持裝置2之波束訊號強度偵測軟體21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進行運算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所需調整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並於運算完成之後,該雲端伺服器平台3能夠透過乙太網路將不同波束移動相位指令傳送至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之不同小細胞基站1、以進行調整波束移動相位,來達到校正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之天線的傳輸品質,使移動手持裝置2之通訊接收品質能夠維持在一定的基準;
上述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則是以過去數個移動手持裝置2的使用狀況而定,基準內容是在分段時間內,數個移動手持裝置2在該區域使用密集多寡為準則。例如早上八點至九點,各個捷運站上通勤人數較多,該伺服器平台3將會以此當為基準,在早上八點至九點時將波束(調整波束訊號配額朝向與波束訊號強度)移動至該位置;
因此,當數個移動手持裝置2將上述手機使用資料(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傳送至該伺服器平台3後,該伺服器平台3將會將其經緯度換算成WGS-84(大地基準面),並進行運算與小細胞基站1的相對位置,以取得出最多移動手持裝置2的區域、並將波束移動至該區域(調整波束訊號配額),以使通訊品質維持在一定基準(調整波束訊號強度);
假設在台北市早上7點到9點為捷運車站人潮、移動手持裝置2數量最多時,該伺服器平台3能夠進行運算數個移動手持裝置2之地理位置後(以確定出數個移動手持裝置2分佈的區域),再透過基因演算法得出最佳波束覆蓋的48個位元,再將其位元傳送至小細胞基站1來改變波束;
之後,當早上9點至12點,這個時段為市區辦公區域之移動手持裝置2最多時,因此該伺服器平台3則必須重新運算多個移動手持裝置2之地理位置後,將新的48個位元傳送至小細胞基站1來再次改變波束,以此類推,經過長時間使用將得出某個時間之某個地段(區域)經常會有最多移動手持裝置2出現與使用時,則以此為基準進行記錄,因此該小細胞基站1將會自動於該時段將波束移動至該區域,讓該區域內之移動手持裝置2之通訊品質維持良好。
如第2圖所示,該小細胞基站1係包含至少一個基地台單元11、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一相位控制單元13及一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14,於本實施例中,該基地台單元11係為無線網路基地台單元、並安裝設置於該基地台單元11上,而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係為一智慧型天線單元,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係具有一個以上的單一天線模組121,且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用以發送/接收無線射頻訊號,並能夠輻射出所需之場型、以改變其波束移動相位;
其中該雲端伺服器平台3傳送給小細胞基站1的指令為相位控制單元13(相控電路)內的編碼,以八個相移器為例,一個相移器由二進制的6個位元組成64種相位8個相移器需要48個位元,雲端伺服器平台3經過運算會得出一組48個位元,並將其傳送至小細胞基站改變波束方向;
而針對相位控制單元13再進一步說明,該相位控制單元13係包含有一微處理器131及一相移模組132,其中該微處理器131是用以運算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之波束移動相位,而能夠達到有效地變動場型之運算方法有很多,本實施例是使用基因演算法做為運算,但其他能達到相同目的之運算法,亦屬於本發明所保護之範圍;
而於本實施例中,則是使用基因演算法搭配波束成型的技術去做輻射場型的優化,合成出該雲端伺服器平台3需要的輻射場型。其中,由於本發明之相位控制單元13(相控陣列電路)是使用6-bit數位式相移器,因此在每一個狀態之相位控制方法亦是由二進位的方式控制,而基因演算法必須將優化項轉換成二進位之編碼,因此相當適合本發明之應用,不須另外把待優化項利用數學式編碼轉為二進位模式;
而本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基因演算法步驟如下: (1)     創造初始族群; (2)     計算族群內每個個體之適應值; (3)     根據適應值作初步淘汰; (4)     存活下來之母代進行交配; (5)     母代演化出子代; (6)     對選定或隨機之子代進行突變; (7)     演化結束或是跳回第二項繼續演化。
而本實施例中所使用之基因演算法之數學表示式之運算過程如下: (1)     初始族群:(2)     計算適應值作初步淘汰:(3)     交配演化子代:(4)     突變:(5)     演化結束或是跳回(2),以計算適應值作初步淘汰。
由於相移模組132為6-bit的相移晶片所構成,因此每個相移晶片共有2的6次方個相位(64個),而基因演算法需要先將每個相位貼上他們的標籤例如0度代表000000、5.6度代表000001、180度代表100000….。而基因演算法如何判斷該相位合成的場型是好或壞,因此本實施例中則是依據兩個參數來判斷該場型是否為使用者適用,也就是上述之適應值函數,兩個參數為: (1)     波束角度:合成出的波束角度與使用者設定之角度吻合; (2)     旁辦位準Sidelobe level(SLL):除了主波束以外其他方位的能量越低越好,所以SLL為主波束與第二波束的差,其差值越大越好。
當波束方向確定之後,即可進行基因演算法的演算,並當演算完畢會推估出目前最佳相位組的輻射場型,並且在介面下方,產生一串二進位代碼,此二進位代碼會以RJ-45,或是RS-232傳送(看應用)傳送至微處理器131,該微處理器131收到代碼之後,就會根據代碼安排相移模組的數位腳位為High or Low,最後則是到天線端輻射。
而該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4是用以讓網路訊號來控制相位控制電路之中繼設備,本實施例中,該基地台單元1是使用一wifi無線基地台,而該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14是使用MOXA 公司型號「nport5150」之產品,為了使該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14能夠接收由一乙太網路4所傳輸之網路訊號(波束移動相位指令),因此必須將「nport5150」接在基地台單元1之LAN 端,因此其變成該基地台單元11所架構出的區網一部分,外網是看不到「nport5150」,所以要對其下指令,必須先連上該基地台單元1 之WAN 端,然後幫「nport5150」開一個埠口(port)。而上述所使用的「nport5150」僅是其中一種實施用設備,任何能夠讓網路訊號來控制相位控制電路之中繼設備,皆能夠視為該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14來使用;
另外,該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14能夠再將該波束移動相位指令轉換為該相位控制單元3能夠接收之控制訊號,以由該相位控制單元3依據所需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進行調整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以藉此來使該移動手持裝置2之通訊接收品質能夠維持在一定的基準。
而本發明之波束移動方法之步驟流程,如第3圖所示,其步驟為: (1)     一個或一個以上移動手持裝置所安裝之波束移動相位軟體,能夠進行偵測不同小細胞基站之基地台單元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發送至該移動手持裝置之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並由該移動手持裝置將一包含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傳送出去301; (2)     之後,由一雲端伺服器平台接收不同移動手持裝置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而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建立一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且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依據不同移動手持裝置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與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進行運算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中所需調整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302; (3)     於雲端伺服器平台運算完成之後,能夠依據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中所需調整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進行傳送不同的波束移動相位指令至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之不同小細胞基站,以進一步依據波束移動相位指令控制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進行調整波束移動相位,來使該移動手持裝置之通訊接收品質能夠維持在一定的基準303。
由於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必須預先設定其波束移動相位的,於本實施例中則是將波束可移動相位範圍設定於+60 度與-60 度間規劃25 個波束(每5 度一個波束,因此+60 度之波束代號為1,-60 度波束代號為25,+15 度波束代號為「10」,-15 度波束代號為「16」,0 度波束代號為「13」);
因此於本實施例中該所使用之方法為假設Wifi強度為Xa (其中X代表強度,單位為dBm ,其中a代表對應之波束),因此當該移動手持裝置2之波束訊號強度偵測軟體21進行掃描後,則能夠得到不同小細胞基站1之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之波束訊號強度(Xa ),並傳送至該雲端伺服器平台3進行運算完成之後,則能夠依據所需調整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將波束移動相位指令傳送至小細胞基站1、以進行調整波束移動相位,來達到校正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之天線的傳輸品質。
而上述之情況是取決APP(波束訊號強度偵測軟體21)之設計,該波束訊號強度偵測軟體21亦能夠設計成由一使用者點擊「掃描」後,才開始掃瞄取得不同小細胞基站1之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之波束訊號強度(Xa ),但亦能夠設定為自動啟動掃瞄,並定時回傳自動掃瞄所取得之波束訊號強度、發送時間與發送位置至該雲端伺服器平台3,以提供運算所需的資料。
另外,由於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時,不同天線之間會產生干擾,故於進行運算時,亦能夠進一步運算將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會重疊的區域排除不計,以更明確定義出不同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的波束發射範圍及最強波束訊號強度,用以避免不同天線之間產生干擾。
另外,若是於某個區域中的通訊品質太差時,則於進行運算時,能夠進一步運算將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進行互補,以使不同無線訊號發射裝置12的波束發射範圍及最強波束訊號強度能夠互補應用,用以強化某個區域中的通訊品質。
本發明所提供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及其方法,與其他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其優點如下: 1.         本發明是以手持裝置偵測多個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的訊號強度記錄,並傳送至一雲端伺服器平台,再透過運算以互補及波束轉向等指令達到移動手持裝置的通訊接收品質能夠保持在所設定好的基準內。 2.         本發明能夠依據實際手持裝置之接收情況進行調整天線接收效率,因此能夠即時性的改善手持裝置之通訊品質。
本發明已透過上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一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發明前述的技術特徵及實施例,並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請求項所界定者為準。
1‧‧‧小細胞基站
11‧‧‧基地台單元
12‧‧‧智慧型天線單元
121‧‧‧單一天線模組
13‧‧‧相位控制單元
131‧‧‧微處理器
132‧‧‧相移模組
14‧‧‧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
2‧‧‧移動手持裝置
21‧‧‧波束訊號強度偵測軟體
3‧‧‧雲端伺服器平台
4‧‧‧乙太網路
[第1圖]係本發明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及其方法之系統架構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及其方法之小細胞基站之架構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及其方法之步驟流程示意圖。
1‧‧‧小細胞基站
2‧‧‧移動手持裝置
21‧‧‧波束訊號強度偵測軟體
3‧‧‧雲端伺服器平台

Claims (12)

  1. 一種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係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細胞基站,每一個小細胞基站係皆包含:至少一個基地台單元;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係設置於該基地台單元上,用以發送/接收無線射頻訊號,而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能夠輻射出所需之場型、以改變其波束移動相位;一相位控制單元,係與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及該基地台單元電性連接,而該相位控制單元係包含有一微處理器及一相移模組,該微處理器用以運算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之波束移動相位,而該相移模組則是依據該微處理器運算之結果,進行控制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之波束移動相位;一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係與該基地台單元及該相位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該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能夠接收由一乙太網路所傳輸之網路訊號,並將其轉換為該相位控制單元能夠接收之控制訊號;以及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移動手持裝置,係安裝有一波束訊號強度偵測軟體,該波束移動相位軟體用以進行偵測不同小細胞基站之基地台單元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發送至該移動手持裝置之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並於偵測完成之後,則將一包含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傳送出去;一雲端伺服器平台,係與該小細胞基站及該移動手持裝置進行連線,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接收不同移動手持裝置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而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建立一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依據不同移動手持裝置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與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 資料,進行運算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所需調整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並於運算完成之後,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透過乙太網路將不同波束移動相位指令傳送至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之不同小細胞基站之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而該乙太網路轉串列裝置單元能夠再將該波束移動相位指令轉換為該相位控制單元能夠接收之控制訊號,以由該相位控制單元進行控制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依據波束移動相位指令進行調整波束移動相位,以定義出不同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的波束發射範圍及最強波束訊號強度,來避免不同天線之間產生干擾,並能夠使不同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的波束發射範圍及最強波束訊號強度能夠互補應用,以強化某個區域中的通訊品質,故能使該移動手持裝置之通訊接收品質能夠維持在一定的基準。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其中該基地台單元係為一無線網路基地台單元。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其中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係為指向性天線或是陣列天線。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其中該相移模組能夠輸出一電壓控制訊號進行控制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之波束移動相位。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其中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係依據可移動角度範圍定義出複數個對應不同波束移動相位。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其中該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係至少包含小細胞基站代號及訊號強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系統,其中該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係包含有小細胞基站代號、訊號強度、接收日期、接收時間、接收經緯度、接收經緯度的誤差值、移動手持裝置的名稱。
  8. 一種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方法,其步驟為:一個或一個以上移動手持裝置所安裝之波束移動相位軟體,能夠進行偵測不同小細胞基站之基地台單元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發送至該移動手持裝置之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並由該移動手持裝置將一包含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傳送出去;之後,由一雲端伺服器平台接收不同移動手持裝置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而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建立一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且該雲端伺服器平台能夠依據不同移動手持裝置所傳送之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與區域通訊品質調整基準資料,進行運算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中所需調整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於雲端伺服器平台運算完成之後,能夠依據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中所需調整之波束訊號配額與波束訊號強度進行傳送不同的波束移動相位指令至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之不同小細胞基站,以進一步依據波束移動相位指令控制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進行調整波束移動相位,以定義出不同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的波束發射範圍及最強波束訊號強度,來避免不同天線之間產生干擾,並能夠使不同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的波束發射範圍及最強波束訊號強度能夠互補應用,以強化某個區域中的通訊品質,故能使該移動手持裝置之通訊接收品質能夠維持在一定的基準。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方法,其中該基地台單元係為一無線網路基地台單元。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方法,其中能夠依據該無線訊號發射裝置的可移動角度範圍定義出複數個不同的波束移動相位,並藉由該波束移動相位指令使至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無線訊號發射裝置朝向所指定的波束移動相位。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方法,其中該訊號強度數據資料係至少包含小細胞基站代號及訊號強度。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不同基站天線波束協調方法,其中該通訊接收品質數據資料係包含有小細胞基站代號、訊號強度、接收日期、接收時間、接收經緯度、接收經緯度的誤差值、移動手持裝置的名稱。
TW104129249A 2015-09-03 2015-09-03 Beam coordination system with different base stations and its method TWI599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9249A TWI599101B (zh) 2015-09-03 2015-09-03 Beam coordination system with different base stations and its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9249A TWI599101B (zh) 2015-09-03 2015-09-03 Beam coordination system with different base stations and its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283A TW201711283A (zh) 2017-03-16
TWI599101B true TWI599101B (zh) 2017-09-11

Family

ID=58774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9249A TWI599101B (zh) 2015-09-03 2015-09-03 Beam coordination system with different base stations and its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99101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283A (zh)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5127B (zh) 自优化无线网络基站
US687984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beam direction-variable antenna
US9485770B2 (en) Techniques for achieving high average spectrum efficiency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06576254B (zh) 用于无线系统中自适应波束放置的方法
WO2020113062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ommunication
JP7020545B2 (ja) リモート無線ヘッド、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RU2729211C1 (ru) Выбор луча для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его радиоустройства
CN105519008A (zh) 产生多个扇形梁的通信单元、集成电路和方法
JP2003060423A (ja) スマートアンテナアレイ
KR20120074586A (ko) 적응형 편파 제어를 갖는 안테나 시스템
US20120190396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antenna weight setting method
US20220368411A1 (en)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inim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Orbital Mobile Cellular Services
JP3954367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ビーム方向可変型アンテナ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417324B2 (ja) 無線通信方法
TWI599101B (zh) Beam coordination system with different base stations and its method
WO2023085054A1 (ja) 無線送電装置、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S2713487T3 (es) Control de antena activa
US20170318590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3067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KR20030070310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어레이 안테나의 송신빔 형성 장치 및방법
JP5683385B2 (ja) 基地局及び基地局の自律設定方法
WO2023058093A1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局
Ghoraishi et al. Towards versatile access networks
EP3503421A1 (en) Base st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towards a user entity
CN116566459A (zh) 卫星控制方法、服务切换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