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7449B - 支架 - Google Patents

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7449B
TWI597449B TW105125265A TW105125265A TWI597449B TW I597449 B TWI597449 B TW I597449B TW 105125265 A TW105125265 A TW 105125265A TW 105125265 A TW105125265 A TW 105125265A TW I597449 B TWI597449 B TW I5974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transmission wheel
transmission
gear
elastic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5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5563A (zh
Inventor
莊文章
蔣佰宏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5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9744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7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74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5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5563A/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支架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支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的支架。
隨著科技發展,現代人廣泛地使用各式電子裝置,諸如液晶螢幕、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相框...等等。這些電子裝置提供了人們生活上與工作上的便利,也逐漸成為現代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產品。現有電子裝置多會在機體上設置支撐架,讓使用者在操作或觀看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螢幕時,可透過支撐架支撐電子裝置,而有利於達到所需的視覺觀賞效果。
惟,目前所知的支撐架僅能具備兩段式開闔結構,亦即支撐架相對於機體僅能在開啟或關閉兩個對應位置切換,因而導致使用者僅能以單一視角進行觀賞,此舉造成電子裝置於使用上存在明顯的侷限。
本發明提供一種支架,其支架本體相對於機體的開闔角度能隨需求調整並固定。
本發明的支架,適用於電子裝置的機體,支架包括支架本體、連動件、第一傳動輪、第二傳動輪、傳動皮帶以及止擋組件。支架本體樞接於機體以相對於機體開闔。連動件具有位於相反側的的第一側與第二側,第一側樞接於支架本體。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分別樞接於機體。傳動皮帶安裝於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進行傳動。連動件的第二側連接傳動皮帶,使支架本體能帶動連動件及傳動皮帶移動,以驅動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旋轉。止擋組件設置於機體且相鄰於第一傳動輪或第二傳動輪。止擋組件干涉於第一傳動輪或第二傳動輪,以使第一傳動輪或第二傳動輪以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傳動皮帶在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之間以第一方向傳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止擋組件包括齒輪、卡爪以及第一彈性件。齒輪設置於第一傳動輪上或第二傳動輪上,且與第一傳動輪或第二傳動輪同步旋轉。卡爪樞設於機體以可移動地嚙入齒輪的其中一齒隙。卡爪的外形順向於齒輪的第一旋轉方向而干涉於齒輪的第二旋轉方向,第一旋轉方向相反於第二旋轉方向。第一彈性件連接機體與卡爪,第一彈性件恆驅動卡爪干涉於齒輪的第二旋轉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齒輪是棘輪(ratchet gear)。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傳動輪與齒輪同齒形,且齒輪與第一傳動輪為一體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還包括第二彈性件,連接於機體與第二側之間。第二彈性件恆驅動第二側沿第一第二方向滑動,第二方向與第二旋轉方向一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上述的支架本體相對於機體展開時,支架本體驅動連動件的第二側沿第一方向滑動,以帶動齒輪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並變形第二彈性件,使第二彈性件產生彈力。當上述的卡爪受外力而從齒輪釋放時,第二彈性件藉由彈力驅動第二側沿第二方向滑動,以帶動支架本體閉闔於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彈性件是恆力彈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還包括第三彈性件,設置在連動件與支架本體的樞接處。第三彈性件恆驅動連動件與支架本體相互閉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還包括第三彈性件,設置在連動件與支架本體的樞接處,第三彈性件恆驅動連動件與支架本體相互閉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分別是齒輪,上述的傳動皮帶是時規皮帶(timing belt)。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本體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三側與第四側,第三側樞接於機體,連動件的第一側與支架本體的樞接處位於第三側與第四側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機體具有滑槽。支架還包括滑動件,可移動地配置於滑槽。滑動件連接於傳動皮帶,且連動件的第二側樞接於滑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還包括擋蓋,設置於第一傳動輪或第二傳動輪但異於止擋組件處。傳動皮帶繞接第一傳動輪或第二傳動輪的部份被擋蓋遮蔽,以被限位於擋蓋與機體之間。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電子裝置藉由在其機體設置第一傳動輪、第二傳動輪與傳動皮帶以形成在背面的傳動系統,而後再以連動件樞接在支架本體與傳動皮帶之間,進而讓支架本體相對於機體的開闔動作能因此造成傳動輪及皮帶的傳動效果。接著,再以止擋組件與所述傳動系統產生干涉而讓傳動系統具有分段停止的功能,據以達到讓支架本體相對於機體的開闔過程中能隨使用者所需而停止於任一位置,以提高支架在電子裝置上的適用範圍與功能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電子裝置
100‧‧‧支架
110‧‧‧支架本體
120‧‧‧連動件
130A‧‧‧第一傳動輪
130B‧‧‧第二傳動輪
130C‧‧‧傳動皮帶
140‧‧‧止擋組件
142‧‧‧齒輪
144‧‧‧卡爪
146‧‧‧第一彈性件
150‧‧‧第二彈性件
P4‧‧‧第三彈性件
160‧‧‧滑動件
170‧‧‧擋蓋
200‧‧‧機體
210‧‧‧滑槽
312‧‧‧第一齒形部
314‧‧‧第二齒形部
E1‧‧‧第一側
E2‧‧‧第二側
E3‧‧‧第三側
E4‧‧‧第四側
F1‧‧‧顯示面
F2‧‧‧背面
P1、P2、P3‧‧‧栓鎖件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R3‧‧‧第三旋轉方向
R1a‧‧‧第四旋轉方向
S1‧‧‧第一方向
S2‧‧‧第二方向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設置在電子裝置之機體上的支架的爆炸圖。
圖3以另一視角繪示圖2的部分構件。
圖4繪示於圖1狀態時支架的局部放大圖。
圖5與圖6分別繪示圖1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局部示意圖。
圖7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8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設置在電子裝置之機體上的支架的爆炸圖。圖3以另一視角繪示圖2的部分構件。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例如是行動電話或平板電腦,其機體200具有相對的顯示面F1及背面F2,而支架100設置在機體200的背面F2,以利於支架100與機體200產生相對運動時,讓機體200能藉由支架100的不同型態變化而提供使用者不同的觀賞效果,後續將再詳述支架100的開闔狀態。在此並未限制電子裝置10的形式,所述支架100能適用於需調整機體200置放狀態(角度)的任何現有裝置。
請再參考圖2與圖3,在此,支架100包括支架本體110、連動件120、第一傳動輪130A、第二傳動輪130B、傳動皮帶130C以及止擋組件140。連動件120具有位於相反側的第一側E1及第二側E2。支架本體110具有位於相反側的第三側E3及第四側E4,且支架本體110的第三側E3藉由栓鎖件P3樞接於機體200的背 面F2,因此支架本體110的第四側E4能被視為自由端而受力相對於第三側E3樞轉,以讓支架本體110達到相對於機體200之背面F2開闔的效果。在此需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栓鎖件均是以兩件式(標號僅標示於其中一部分)進行結合,以達到讓相關構件產生樞轉效果,在此並未限制栓鎖件的形式,已知技術中能達到所述樞轉效果者,均適用於本發明。
連動件120以其第一側E1藉由栓鎖件P1樞接於支架本體110,且連動件120與支架本體110的樞接處實質上位於第三側E3、第四側E4之間。再者,第一傳動輪130A與第二傳動輪130B分別樞接於機體200,而傳動皮帶130C安裝於第一傳動輪130A與第二傳動輪130B進行傳動,即傳動皮帶130C機械連接且傳動第一傳動輪130A與第二傳動輪130B。據此,第一傳動輪130A、第二傳動輪130B與傳動皮帶130C形成位於背面F2上的平面傳動系統,連動件120的第二側E2被限制於所述平面傳動系統,連動件120的第一側E1隨支架本體110的開闔而運動,因此讓上述構件形成類連桿機構,以在支架本體110相對於機體200開闔時能帶動連動件120的第二側E2在機體200上滑動,並同時驅動傳動皮帶130C、第一傳動輪130A與第二傳動輪130B。
此外,本實施例的機體200包括滑槽210,而支架10還包括滑動件160,固接於傳動皮帶130C上,亦即,滑動件160是藉由鎖附件(未標示)而可移動地配置在機體200的滑槽210中,以利於隨著傳動皮帶130C而移動。在此,滑動件160可視為連動 件120朝向傳動皮帶130C的延伸結構,傳動皮帶130C的兩端連接於滑動件160的相對兩側,且連動件120的第二側E2藉由栓鎖件P2樞接於滑動件160而被限制於前述平面傳動系統。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傳動輪130A與第二傳動輪130B分別是齒輪,而傳動皮帶130C為時規皮帶,然並未因此限制其傳動形式,亦即在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也能以皮帶與滑輪(pulley)達到所需的傳動效果。
圖4繪示於圖1狀態時支架的局部放大圖,在此省略支架本體110以利於辨識被其遮蔽的其他構件。請同時參考圖2至圖4,在本實施例中,止擋組件140包括齒輪142、卡爪144與第一彈性件146,其中齒輪142例如是棘輪,第一彈性件146例如是扭簧。在此,齒輪142是設置在第一傳動輪130A上並與之同步旋轉。卡爪144樞設於機體200的背面F2而可移動地嚙入(engage)齒輪142的其中一齒隙。值得注意的是,卡爪144的外形是順向於齒輪142的第一旋轉方向R1,且干涉於齒輪142的第二旋轉方向R2。此外,第一彈性件146連接於卡爪144與機體200之間,如圖4所示,第一彈性件146與卡爪144同軸設置,且第一彈性件146的一端連接機體200,第一彈性件146的另一端抵接於卡爪144。在此,第一彈性件146恆驅動卡爪144干涉於齒輪142的第二旋轉方向R2。換句話說,當齒輪142沿第一旋轉方向R1進行旋轉時,其能對卡爪144造成撥動的效果,以使卡爪144沿第四旋轉方向R1a進行旋轉。此時,第一彈性件146藉由卡爪144沿 第四旋轉方向R1a的旋轉而被推動進而產生一彈性力,因而當卡爪144從齒隙脫離後,第一彈性件146即藉由彈性力驅動卡爪144沿第三旋轉方向R3進行旋轉,因而造成卡爪144再次卡置於齒輪142的另一齒隙。
圖5與圖6分別繪示圖1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局部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圖5及圖6,基於上述,齒輪142沿第一旋轉方向R1進行旋轉的過程中,便能因卡爪144於上述的卡置動作,而得以讓齒輪142在每一個齒隙均產生停留的效果。據此,當支架本體110相對於機體200展開時,連動件120拉動滑動件160以使滑動件160沿第一方向S1滑動,且第一傳動輪130A及第二傳動輪130B一併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同時,也能因上述卡爪144的卡置動作而使支架本體110得以在其展開過程中固定於任一位置,在此所述位置實質上對應於卡爪144嚙入且卡置於齒輪142之齒隙的狀態。
支架100還包括彈性件150,連接於機體200與連動件120的第二側E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150是設置在機體200上的恆力彈簧,且因連動件120的第二側E2是透過滑動件160連接傳動皮帶130C,因此彈性件150的一端連接至滑動件160,如圖2至圖4。因此當滑動件160因上述支架本體的展開動作而沿第一方向S1進行滑動時,其實質上會造成彈性件150變形,如圖5、圖6所示彈性件150被拉長的狀態。因此彈性件150的彈性恢復力實質上恆驅動滑動件160朝向第二方向S2進行滑動。惟如圖 5、圖6所示,此時受限於卡爪144與齒輪142相互卡置的狀態,因而得以讓滑動件160能維持所處位置,亦即代表支架本體110得以維持圖5或圖6所示展開角度而不受影響。如此,使用者便能展開支架本體110而使其處於所需的角度,以利於使機體200藉由支架本體110而被支撐於平台(未繪示)上以供使用者觀賞。
請再參考圖4,相對地,當欲將支架本體110閉闔於機體200時,則使用者藉由施力於卡爪144,亦即撥動卡爪144使其沿第四旋轉方向R1a進行旋轉而脫離齒輪142時,前述彈性件150的彈性恢復力即能驅動滑動件160復位,以帶動連動件120及支架本體110恢復如圖1所示的閉闔位置。需提及的是,本實施例可在機體200上設置按鈕(未繪示)以連動卡爪144,利於使用者按壓按鈕以撥動卡爪144而使其從齒輪142釋放。
此外,支架100還包括擋蓋170,其設置在第二傳動輪130B上而遮蔽傳動皮帶130C繞設在第二傳動輪130B的部分,以讓傳動皮帶130C被限位於擋蓋170與機體200之間,藉以防止傳動皮帶130C脫落的情形發生。
圖7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請參考圖7,其中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結構特徵均已如前述內容,在此不再贅述。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支架包括第三彈性件P4而省略上述的第二彈性件150。第三彈性件P4設置於連動件120與支架本體110的樞接處,且第三彈性件P4恆驅動連動件120與支架本體110相互閉闔。進一步地說,第三彈 性件P4例如是套設在栓鎖件P1上的扭簧,其在連動件120與支架本體110相對展開時受力而變形,惟受限於卡爪144卡置於齒輪142的狀態而使第三彈性件P4保持其變形狀態,因此當卡爪144脫離齒輪142時,第三彈性件P4的彈性恢復力即能驅動連動件120與支架本體110相對地閉闔,進而讓滑動件160復位而使相關構件恢復如圖1(圖4)所示之狀態。
另外,於另一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前述齒輪142與第一傳動輪130A可為一體結構,且同為具有相同齒數及齒形單一結構,此舉有效減少構件數量但仍能維持與上述相同的傳動及分段停止的效果。
圖8繪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請參考圖8,其中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構件(與前述實施力具相同標號者)便不再贅述,而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止擋組件的局部結構與傳動輪的局部結構是一體成形的整合式齒輪結構,其樞設於機體的背面F2而包括同心設置的第一齒形部312與第二齒形部314,第一齒形部312疊置於第二齒形部314上且彼此齒形交錯,其中傳動皮帶130C嚙合於第二齒形部314,而第一齒形部312除如前述能與卡爪144搭配作動外還能提供傳動皮帶130C限制效果,以避免傳動皮帶130C於傳動時發生脫落。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電子裝置藉由在其機體設置第一傳動輪、第二傳動輪與傳動皮帶以形成在背面的傳動系統,而後再以連動件樞接在支架本體與傳動皮帶之間,進 而讓支架本體相對於機體的開闔動作能因此造成傳動輪及皮帶的傳動效果。接著,再以止擋組件與所述傳動系統產生干涉而讓傳動系統具有分段停止的功能,據以達到讓支架本體相對於機體的開闔過程中能隨使用者所需而停止於任一位置,以提高支架在電子裝置上的適用範圍與功能性。
再者,止擋組件藉由卡爪與棘輪而確保上述傳動系統僅產生單一方向的傳動效果,故而欲使支架本體及連動件復位時,除藉由彈性件提供彈性恢復力外,需進一步地藉由扳動卡爪而使其釋放棘輪,進而使彈性件能有效驅動滑動件、連動件與支架本體復位。所述彈性件除直接連接滑動件或連動件外,尚能存於連動件與支架本體的樞接處以驅動連動件與支架本體朝向相互閉闔的狀態進行,以達到所需的復位效果。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支架本體
120‧‧‧連動件
130A‧‧‧第一傳動輪
130B‧‧‧第二傳動輪
130C‧‧‧傳動皮帶
140‧‧‧止擋組件
142‧‧‧齒輪
144‧‧‧卡爪
146‧‧‧第一彈性件
150‧‧‧第二彈性件
160‧‧‧滑動件
170‧‧‧擋蓋
200‧‧‧機體
210‧‧‧滑槽
E1‧‧‧第一側
E2‧‧‧第二側
E3‧‧‧第三側
E4‧‧‧第四側
F1‧‧‧顯示面
F2‧‧‧背面
P1、P2、P3‧‧‧栓鎖件

Claims (12)

  1. 一種支架,適用於一電子裝置的一機體,該支架包括:一支架本體,樞接於該機體以相對於該機體開闔;一連動件,具有位於相反側的一第一側與一第二側,該第一側樞接於該支架本體;一第一傳動輪與一第二傳動輪,分別樞接於該機體;一傳動皮帶,安裝於該第一傳動輪與該第二傳動輪進行傳動,且該連動件的該第二側連接該傳動皮帶,該支架本體能夠帶動該連動件及該傳動皮帶移動,以驅動該第一傳動輪與該第二傳動輪旋轉;以及一止擋組件,設置於該機體且相鄰於該第一傳動輪或該第二傳動輪,該止擋組件干涉於該第一傳動輪或該第二傳動輪,使該第一傳動輪或該第二傳動輪以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該傳動皮帶在該第一傳動輪與該第二傳動輪之間以一第一方向傳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架,其中止擋組件包括:一齒輪,設置於該第一傳動輪上或該第二傳動輪上,且與該第一傳動輪或該第二傳動輪同步旋轉;一卡爪,樞設於該機體以可移動地嚙入該齒輪的其中一齒隙,且該卡爪的外形順向於該齒輪的該第一旋轉方向而干涉於該齒輪的一第二旋轉方向,該第一旋轉方向相反於該第二旋轉方向;以及 一第一彈性件,連接該機體與該卡爪,該第一彈性件恆驅動該卡爪干涉於該齒輪的該第二旋轉方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齒輪是一棘輪。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一傳動輪與該齒輪同齒形,且該齒輪與該第一傳動輪為一體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架,還包括:一第二彈性件,連接於該機體與該第二側之間,該第二彈性件恆驅動該第二側沿一第二方向滑動,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二旋轉方向一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支架,當該支架本體相對於該機體展開時,該支架本體帶動該連動件的該第二側沿該第一方向滑動,以帶動該齒輪沿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並變形該第二彈性件,使該第二彈性件產生一彈力,當該卡爪受力而從該齒輪釋放時,該第二彈性件藉由該彈力驅動該第二側沿該第二方向滑動,以帶動該支架本體閉闔於該機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二彈性件是一恆力彈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架,還包括:一第三彈性件,設置在該連動件與該支架本體的樞接處,該第三彈性件恆驅動該連動件與該支架本體相互閉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一傳動輪與該第二傳動輪分別是一齒輪,該傳動皮帶是一時規皮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支架本體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三側與一第四側,該第三側樞接於該機體,該連動件的該第一側與該支架本體的樞接處位於該第三側與該第四側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機體具有一滑槽,而該支架還包括:一滑動件,可移動地配置於該滑槽,該滑動件連接於該傳動皮帶,且該連動件的該第二側樞接於該滑動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架,還包括:一擋蓋,設置於該第一傳動輪或該第二傳動輪異於該止擋組件處,該傳動皮帶繞接該第一傳動輪或該第二傳動輪的部分被該擋蓋遮蔽,以被限位於該擋蓋與該機體之間。
TW105125265A 2016-08-09 2016-08-09 支架 TWI597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5265A TWI597449B (zh) 2016-08-09 2016-08-09 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5265A TWI597449B (zh) 2016-08-09 2016-08-09 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7449B true TWI597449B (zh) 2017-09-01
TW201805563A TW201805563A (zh) 2018-02-16

Family

ID=60719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5265A TWI597449B (zh) 2016-08-09 2016-08-09 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97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1318B (zh) * 2021-02-23 2023-02-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2856A1 (en) * 2005-06-30 2007-01-18 Chan Kwai Nam M Auto-eject foot stand assembly with multi-viewing angles
CN101005674A (zh) * 2006-01-17 2007-07-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支脚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TWM319362U (en) * 2007-02-07 2007-09-21 Quanta Storage Inc Stand structur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
TWM323253U (en) * 2007-05-08 2007-12-11 New Power Electric Co Ltd Adjustable support structure
TW201217679A (en) * 2010-10-29 2012-05-01 Au Optronics Corp Stand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2856A1 (en) * 2005-06-30 2007-01-18 Chan Kwai Nam M Auto-eject foot stand assembly with multi-viewing angles
CN101005674A (zh) * 2006-01-17 2007-07-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支脚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TWM319362U (en) * 2007-02-07 2007-09-21 Quanta Storage Inc Stand structur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
TWM323253U (en) * 2007-05-08 2007-12-11 New Power Electric Co Ltd Adjustable support structure
TW201217679A (en) * 2010-10-29 2012-05-01 Au Optronics Corp Stand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5563A (zh) 2018-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2265B (zh)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CN110138916B (zh) 一种旋转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US20160102487A1 (en)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701495B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US108775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387425B (zh) 閂鎖機構及可攜式電腦
US20050073155A1 (en) Automatic homing apparatus of a rotatable module
TWM573006U (zh) 電子裝置
US11188129B2 (en) Expansion hinge and electronic deivce having the same
TW201339798A (zh) 摺疊式電子裝置
TWI482558B (zh) 雙向閂扣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202042008A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US9398708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TWI597449B (zh) 支架
TWI718708B (zh) 配件固持器
JP5991928B2 (ja) 開閉装置
TWI690793B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TWI720692B (zh) 可折式裝置
TWM634667U (zh) 鉸鏈
TWI663500B (zh) 轉軸結構與電子裝置
TWI637254B (zh) 電子裝置
TWM577505U (zh)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
TWM577639U (zh) 雙按壓式機構及使用此雙按壓式機構的電子裝置
TWI763004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513915B (zh) 樞軸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