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9789B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9789B
TWI589789B TW105123988A TW105123988A TWI589789B TW I589789 B TWI589789 B TW I589789B TW 105123988 A TW105123988 A TW 105123988A TW 105123988 A TW105123988 A TW 105123988A TW I589789 B TWI589789 B TW I5897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ortab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thread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3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4094A (zh
Inventor
吳俊賢
陳文傑
郭彥麟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39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978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7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4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094A/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
近年來隨著無線通訊蓬勃發展,大量的資訊都會可以透過無線網路來傳送至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為了要透過無線網路來傳遞訊號,可攜式電子裝置內都需要內建天線,以接收無線基地台所發出的訊號。一般來說,筆記型電腦都常會將天線設置於顯示螢幕的上端處,當透過翻轉而將筆記型電腦的螢幕模組翻轉至主機模組下方時,天線會完全被主機模組的金屬底殼所遮蔽,此時則容易因為金屬屏蔽效應的關係而影響天線的收訊品質。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天線具有較佳的收訊品質。
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機體、天線組件、第二機體以及雙軸式翻轉組件。天線組件配置於第一機體內。第二機體具有金屬底殼。雙軸式翻轉組件配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以使第一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翻轉。雙軸式翻轉組件包括第一轉軸、第二轉軸以及傳動單元。第一轉軸連接第一機體,第二轉軸連接第二機體且平行第一轉軸。傳動單元耦接於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之間。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該傳動單元相對轉動以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進行轉換。在第一狀態時,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彼此對齊。該第二狀態時,第一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翻轉且錯位配置,而天線組件的至少局部露出於第一機體。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藉由在機體之間配置雙軸式翻轉組件,以讓機體彼此能相互翻轉而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轉換,其中在第二狀態時,機體互呈錯位配置,因而得以使天線組件能露出機體。如此一來,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天線組件並不會完全被遮蔽,而可具有較佳的收訊品質。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1B為圖1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機體的下方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與圖1B,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一天線組件120a、一第二機體130以及一雙軸式翻轉組件140a。天線組件120a配置於第一機體110內。第二機體130具有一金屬底殼132。雙軸式翻轉組件140a配置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之間,以使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30翻轉。雙軸式翻轉組件140a包括一第一轉軸141a、一第一齒輪142a、一第二轉軸143a、一第二齒輪144a以及一傳動單元146a。第一轉軸141a連接第一機體110,而第一齒輪142a以同軸旋轉的方式設置於第一轉軸141a上。第二轉軸143a連接第二機體130,而第二齒輪144a以同軸旋轉的方式設置於第二轉軸143a上。傳動單元146a嚙合於第一齒輪142a與第二齒輪144a之間,其中當第一齒輪142a沿著一第一方向D1旋轉時,傳動單元146a被第一齒輪142a牽引而驅動第二齒輪144a以不同於第一齒輪142a的轉速沿著相反於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旋轉,而使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且錯位配置。天線組件120a於第一機體110上的正投影不重疊或局部重疊於金屬底殼132於第一機體110上的正投影。
詳細來說,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例如是一筆記型電腦,而第一機體110例如是螢幕模組,且第二機體130例如是主機機體,但並不以此為限。如圖1A所示,本實施例的天線組件120a是配置於第一機體110內,且是位於鄰近第一機體110相對遠離第一齒輪142a的一側緣111。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亦可更包括一金屬蓋板125a,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上,其中金屬蓋板125a的一端鄰近第一機體110的另一側緣113。此處,金屬蓋板125a於第一機體110上的正投影不重疊於天線組件120a於第一機體110上的正投影。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金屬蓋板於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亦可部分重疊於天線組件的周邊區(即非配置天線主體的區域)於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此仍屬於本發明所欲保護的範圍。
再者,本實施例的雙軸式翻轉組件140a具體化為一斜齒輪組,其中第一齒輪142a與第二齒輪144a是主齒輪,而傳動單元146a具體化為一惰輪,且傳動單元146a嚙合第一齒輪142a與第二齒輪144a。如圖1A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齒輪142a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大於第二齒輪144a的節圓直徑與齒數。舉例來說,第一齒輪142a的節圓直徑例如是5.7毫米,第一齒輪142a的齒數例如是19齒;而第二齒輪144a的節圓直徑例如是3.9毫米,第一齒輪144a的齒數例如是13齒,但並不此為限。簡言之,雙軸式翻轉組件140a是利用齒輪進行牽引,且第一機體110相對第二機體130的旋轉範圍可介於0度到360度之間。
請再參考圖1A,當第一機體110位於第二機體130的上方時,第一齒輪142a與第二齒輪144a的一連心線L與第二機體130的一延伸方向E的夾角A1等於90度。也就是說,雙軸式翻轉組件140a的第一轉軸141a的軸心與第二轉軸143a的軸心的連線(即連心線L)與第二機體130的延伸方向E的夾角呈垂直,即雙軸式翻轉組件140a的軸心不傾斜。此時,第一機體110完全重疊在第二機體130上,而天線組件120a沒有被第二機體130所遮蔽,故具有良好的收訊品質。
請同時參考圖1A與圖1B,當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欲翻轉至第二機體的下方時,第一齒輪142a會沿著第一方向D1旋轉,而傳動單元146a被第一齒輪142a牽引而驅動第二齒輪144a以不同於第一齒輪142a的轉速沿著第二方向D2旋轉,而使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此時,第一轉軸141a的旋轉角度為180度,而第二轉軸143a的旋轉角度也為180度,而第一機體110則相對於第二機體130旋轉360度。
由於本實施例的第一齒輪142a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大於第二齒輪144a的節圓直徑與齒數,故第一齒輪142a的轉速相較於第二齒輪144a的轉速慢,意即第二轉軸143a會轉的比第一轉軸141a快。因此,翻轉後,第一齒輪142a與第二齒輪144a的連心線L與第二機體130的延伸方向E的夾角A1’小於90度。此時,第一機體110相對遠離第一齒輪142a的側緣111會突出於第二機體130相對遠離第二齒輪144a的側緣131,可視為是一種前傾狀態。如圖1B所示,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呈錯位配置,且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30突出的位置即為天線組件120a的配置位置。換言之,當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時,天線組件120a仍未被第二機體130的金屬殼體132所遮蔽,故天線組件120a可具有良好的收訊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於本實施例的圖式1B中所繪示的天線組件120a完全沒有被第二機體130的金屬殼體132所遮蔽,即天線組件120a於第一機體110上的正投影不重疊於金屬殼體132於第一機體110上的正投影。但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天線組件亦可局部被第二機體的金屬殼體所遮蔽,即天線組件於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局部重疊於金屬殼體於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亦即讓金屬殼體不會完全覆蓋天線組件之狀態,其仍屬於本發明所欲保護的範圍。
簡言之,由於本實施例的第一齒輪142a的旋轉方向(即第一方向D1)與轉速皆不同於第二齒輪144a的旋轉方向(即第二方向D2)與轉速,因此當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110的下方時,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會形成錯位配置,而使得天線組件120a於第一機體110上的正投影不重疊或局部重疊於金屬底殼132於第一機體110上的正投影。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的天線組件120a並不會完全被金屬底殼132所遮蔽,因此可具有較佳的收訊品質。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2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B為圖2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機體下方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A與圖2B,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b與圖1A及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天線組件120b位於第一機體110相對鄰近第一齒輪142b的側緣113,而第一齒輪142b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小於第二齒輪144b的節圓直徑與齒數,故第一齒輪142b沿著第一方向D1旋轉的轉速相較於第二齒輪144b沿著第二方向D2旋轉的轉速快,意即雙軸式翻轉組件140b的第一轉軸141b會轉的比第二轉軸143b快。因此,翻轉後,第一齒輪142b與第二齒輪144b的連心線L與第二機體130的延伸方向E的夾角B1’大於90度。此時,第一機體110相對遠離第一齒輪142b的側緣111內縮於第二機體130相對遠離第二齒輪144b的側緣131,可視為是一種後傾狀態。
如圖2B所示,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呈錯位配置,且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30向後突出的位置即為天線組件120b的配置位置。簡言之,當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時,天線組件120b仍未被第二機體130的金屬殼體132所遮蔽,故天線組件120b可具有良好的收訊品質。
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3B為圖3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機體下方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A與圖3B,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c與圖1A及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雙軸式翻轉組件140c具體化為一正齒輪組,其中第一齒輪142c與第二齒輪144c是主齒輪,而傳動單元146c具體化包括一大惰輪146c1以及一小惰輪146c2。詳細來說,第一齒輪142c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等於第二齒輪144c的節圓直徑與齒數,而大惰輪146c1嚙合於第一齒輪142c與小惰輪146c2之間,且小惰輪146c2嚙合於大惰輪146c1與第二齒輪144c之間。
當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欲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時,第一齒輪142c會沿著第一方向D1旋轉,而傳動單元146c的大惰輪146c1被第一齒輪142c牽引而驅動小惰輪146c2帶動第二齒輪144c以不同於第一齒輪142c的轉速沿著第二方向D2旋轉,而使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此時,第一齒輪142c的旋轉速度小於第二齒輪144c的旋轉速度,故第一機體110相對遠離第一齒輪142c的側緣111會突出於第二機體130相對遠離第二齒輪144c的側緣131。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c的天線組件120a並不會完全被金屬底殼132所遮蔽,因此可具有較佳的收訊品質。
圖4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4B為圖4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的下方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4A與圖4B,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d與圖2A及圖2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b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雙軸式翻轉組件140d具體化為一正齒輪組,其中第一齒輪142d與第二齒輪144d是主齒輪,而傳動單元146d具體化包括一大惰輪146d1以及一小惰輪146d2。詳細來說,第一齒輪142d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等於第二齒輪144d的節圓直徑與齒數,而小惰輪146d2嚙合於第一齒輪142d與大惰輪146d1之間,且大惰輪146d1嚙合於小惰輪146d2與第二齒輪144d之間。
當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欲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時,第一齒輪142d會沿著第一方向D1旋轉,而傳動單元146d的小惰輪146d2被第一齒輪142d牽引而驅動大惰輪146d1帶動第二齒輪144d以不同於第一齒輪142d的轉速沿著第二方向D2旋轉,而使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此時,第一齒輪142d的旋轉速度大於第二齒輪144d的旋轉速度,故第一機體110相對遠離第一齒輪142d的側緣111會內縮於第二機體130相對遠離第二齒輪144d的側緣131。即,如圖4B所示,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呈錯位配置,且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30向後突出的位置即為天線組件120b的配置位置。如此一來,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d的天線組件120b並不會完全被金屬底殼132所遮蔽,因此可具有較佳的收訊品質。
圖5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機體下方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5A與圖5B,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e與圖1A及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e於第一機體110位於第二機體130的上方時,雙軸式翻轉組件140e的第一齒輪142e與第二齒輪144e的連心線L’與第二機體130的延伸方向E’的夾角C小於90度。意即,雙軸式翻轉組件140e為一軸心傾斜的斜齒輪組。
請同時參考圖5A與圖5B,當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欲翻轉至第二機體的下方時,第一齒輪142e會沿著第一方向D1旋轉,而傳動單元146e被第一齒輪142e牽引而驅動第二齒輪144e以不同於第一齒輪142e的轉速沿著第二方向D2旋轉,而使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由於雙軸式翻轉組件140e為一軸心傾斜的斜齒輪組,即第一轉軸141e與第二轉軸143e的軸心連線(即連心線L’)以相對於第二機體130的延伸方向E’傾斜一角度(即夾角C),舉例來說如30度。因此,當第一轉軸141e與第二轉軸143e皆需旋轉180度時,第一轉軸141e會從30度旋轉到210度,而第二轉軸則僅會旋轉150度。故,透過軸心傾斜的補償,第一齒輪142e的節圓直徑與齒數可僅略大於第二齒輪144e的節圓直徑與齒數即可,如第一齒輪142e的節圓直徑例如是6.3毫米,第一齒輪142e的齒數例如是19齒;而第二齒輪144e的節圓直徑例如是5.5毫米,第二齒輪144e的齒數例如是13齒,但並不此為限。此時,第一齒輪142e的旋轉速度小於第二齒輪144e的旋轉速度。
如圖5B所示,翻轉後,第一齒輪142e與第二齒輪144e的連心線L’與第二機體130的延伸方向E’的夾角C’仍小於90度,其中較佳夾角C’為34度。此時,第一機體110相對遠離第一齒輪142e的側緣111會突出於第二機體130相對遠離第二齒輪144e的側緣131,而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呈錯位配置,且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30突出的位置即為天線組件120a的配置位置。換言之,當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時,天線組件120a仍未被第二機體130的金屬殼體132所遮蔽,故天線組件120a可具有良好的收訊品質。
圖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6B為圖6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機體下方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6A與圖6B,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f與圖3A及圖3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c相似,惟二者主要差異之處在於: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f於第一機體110位於第二機體130的上方時,雙軸式翻轉組件140f的第一齒輪142f與第二齒輪144f的連心線L’與第二機體130的延伸方向E’的夾角D小於90度。意即,雙軸式翻轉組件140f為一軸心傾斜的正齒輪組。
請同時參考圖6A與圖6B,第一齒輪142f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等於第二齒輪144f的節圓直徑與齒數,而大惰輪146f1嚙合於第一齒輪142f與小惰輪146f2之間,且小惰輪146f2嚙合於大惰輪146f1與第二齒輪144f之間。由於雙軸式翻轉組件140f為一軸心傾斜的正齒輪組,透過軸心傾斜的補償,大惰輪146f1的節圓直徑與齒數可僅略大於小惰輪146f2的節圓直徑與齒數即可。此時,第一齒輪142f的旋轉速度小於第二齒輪144f的旋轉速度。
如圖6B所示,翻轉後,第一齒輪142f與第二齒輪144f的連心線L’與第二機體130的延伸方向E’的夾角D’仍小於90度。此時,第一機體110相對遠離第一齒輪142f的側緣111會突出於第二機體130相對遠離第二齒輪144f的側緣131,而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呈錯位配置,且第一機體110相對於第二機體130突出的位置即為天線組件120a的配置位置。換言之,當第一機體110由第二機體130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130的下方時,天線組件120a仍未被第二機體130的金屬殼體132所遮蔽,故天線組件120a可具有良好的收訊品質。
圖7A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在此僅將樞軸結構處的部分構件予以實體化以利於辨識,而其餘部分則採透視方式而以虛線繪示。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g同上述實施例是以雙軸式翻轉組件連接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之間,而不同的是,雙軸式翻轉組件包括第一轉軸210、第二轉軸220以及傳動單元230,其中第一轉軸210具有第一螺紋214,第二轉軸220具有第二螺紋224,且第一螺紋214與第二螺紋224實質上彼此呈鏡像設置。傳動單元230例如是可滾動地耦接於第一螺紋214與第二螺紋224的滾珠,其同時可移動地套設於導桿260。據此,當第一機體110以軸X1進行轉動時,便能藉由第一螺紋214驅動傳動單元230沿軸D3移動,進而讓傳動單元230驅動第二轉軸220旋轉以造成第二機體130以軸X2旋轉的效果。
圖7B繪示圖7A所示螺紋的等效示意圖,用以表示螺紋的旋轉角度與軸向行程,其中軸向行程也可視為滾珠受螺紋驅動而沿軸D3的移動行程。圖7C與圖7D分別繪示圖7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局部示意圖,其中圖7C對應圖7A所示之狀態,圖7D繪示可攜式電子裝置於翻轉後呈現錯位的另一狀態。
請同時參考圖7A至圖7D,在此需提及的是,本實施例中的第一螺紋214與第二螺紋224所能造成的轉動行程並不同。如圖7B所示,右側直線代表第一轉軸210因第一螺紋214而產生的運動狀態,而左側的兩段式直線則是代表第二轉軸220因第二螺紋224而產生的運動狀態。
為了讓翻轉後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呈現如圖7D或前述實施例所示的錯位狀態,本實施例的第一轉軸210需具有能讓其轉動超過180度的第一螺紋214,而第二轉軸220則是要讓其第二螺紋224所具有轉動行程小於180度,以使第一螺紋214與第二螺紋224所分別造成的兩個旋轉角度之間存在角度差,但讓第一轉軸210與第二轉軸220的旋轉角度之和仍能維持360度,亦即第一螺紋214與第二螺紋224的其中之一是具有螺紋段與水平段,其中螺紋段即如圖7A所示之螺紋輪廓,而水平段(在此因視角關係而未顯示)則是平行於軸D3(相當於平行第一轉軸210的軸向或第二轉軸220的軸向)設置。此舉代表著傳動單元230從靠近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處(如圖7A所示位置)移向遠離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處的過程中,滾珠在沿著第一螺紋214行進的同時,其在第二螺紋224會從螺紋段移至水平段(即其螺紋延伸方向平行於軸X1、X2)而讓滾珠在水平段行進但不造成第二轉軸220旋轉,如圖7B左側,其中行程ΔT1即代表滾珠在水平段移動的行程,此時第二轉軸220不再進行旋轉,但第一轉軸210仍持續地旋轉,因此導致如圖7D所示的錯位狀態。在此,第一螺紋214與第二螺紋224具有相同的導程角θ1、θ2(θ1=θ2)。換句話說,由於螺紋的不同,因此第一轉軸210的轉動行程會不同於第二轉軸220的轉動行程,但第一螺紋214驅動傳動單元230的軸向行程是相同於第二螺紋224驅動傳動單元230的軸向行程。
如此一來,於圖7C所示狀態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其表面12a與表面11a彼此面對,而表面11b與表面12b彼此背對的狀態,便能藉以轉換成圖7D所示的,表面12b與表面11b彼此面對且被遮蔽於內,而表面11a與表面12a彼此背對且外露的狀態,同時也藉由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30的錯位關係而使天線組件(同於前述實施例所示的天線組件120a或120b,故而在此未繪示,請參考前述實施例)不因機體遮蔽而仍能維持其運作效率。
圖8A至圖8D分別依據不同實施例繪示螺紋的等效示意圖,其繪示方式如同圖7B,因此僅就不同處予以說明如下。
請參考圖8A,其與圖7B所是實施例類似,即第一螺紋與第二螺紋的導程角相同,θ3=θ4,差異在於本實施例所示行程ΔT2大於前述行程ΔT1。
請參考圖8B,所述實施例所示第一螺紋的導程角θ5小於第二螺紋的導程角θ6,θ6>θ5,以藉此讓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在進行同步旋轉時便產生不同的轉動行程。舉例來說,當θ6:θ5=2:1時,即代表第二轉軸旋轉四分之一圈(90度)時,第一轉軸會旋轉半圈(180度)。
請參考圖8C,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螺紋區分為螺紋段與垂直段,其中螺紋段具有與第二螺紋鏡像設置的輪廓,而垂直段實質上正交於第一轉軸的軸向或正交於第二轉軸的軸向,亦即垂直段的輪廓實質上是環繞於第二轉軸的表面(垂直段所在平面正交於第一轉軸的軸向或第二轉軸的軸向)。據此,當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同步轉至接近但小於180度處時,第二轉軸停止旋轉,而第一轉軸則藉由滾珠能在垂直段繼續行進,因而產生行程ΔT3,而讓第一轉軸得以繼續旋轉而超過180度,其中導程角θ7等於導程角θ8,θ7=θ8。
請參考圖8D,與前述圖8B所示實施例類似,導程角θ61大於θ51,θ61>θ51,而不同的是,第二螺紋仍存在行程ΔT4以供滾珠在不增加軸向行程L的前提下而讓第二轉軸仍可繼續旋轉,惟其旋轉角度並未超過180度。
以上實施例僅藉由螺紋的配置而讓第一轉軸的旋轉角度大於或等於第二轉軸的旋轉角度,反過來說,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設計者也可讓第二轉軸的旋轉角度大於或等於第一轉軸的旋轉角度,亦即在兩個轉軸對滾珠所造成的軸向行程能一致的前提下,能依據需求而搭配不同的螺紋配置。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藉由在機體之間配置雙軸式翻轉組件,以讓機體彼此能相互翻轉而在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轉換,其中在第二狀態時,機體互呈錯位配置,因而得以使天線組件能露出機體。如此一來,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天線組件並不會完全被遮蔽,而可具有較佳的收訊品質。
在一實施例中,由於第一齒輪的旋轉方向與轉速皆不同於第二齒輪的旋轉方向與轉速,因此當第一機體由第二機體的上方翻轉至第二機體的下方時,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會形成錯位配置,而使得天線組件於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不重疊或局部重疊於金屬底殼於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以讓天線組件並不會完全被金屬底殼所遮蔽,而可具有較佳的收訊品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1、113、131‧‧‧側緣
120a、120b‧‧‧天線組件
125a‧‧‧金屬蓋板
130‧‧‧第二機體
132‧‧‧金屬底殼
140a、140b、140c、140d、140e、140f‧‧‧雙軸式翻轉組件
141a、141e、140f、210‧‧‧第一轉軸
142a、142b、142c、142d、142e、142f‧‧‧第一齒輪
143a、143e、143f、220‧‧‧第二轉軸
144a、144b、146c、146d、146e、146f‧‧‧第二齒輪
146a、146c、146d、146e、146f、230‧‧‧傳動單元
146c1、146d1、146f1‧‧‧大惰輪
146c2、146d2、146f2‧‧‧小惰輪
214‧‧‧第一螺紋
224‧‧‧第二螺紋
260‧‧‧導桿
A1、A1’、B1’、C、C’、D、D’‧‧‧夾角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X1、X2‧‧‧軸
L、L’‧‧‧連心線
E、E’‧‧‧延伸方向
△T1、△T2、△T3、△T4‧‧‧行程
θ1、θ2、θ3、θ4、θ5、θ6、θ7、θ8、θ51、θ61‧‧‧導程角
11a、12a、11b、12b‧‧‧表面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1B為圖1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機體下方的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B為圖2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機體下方的示意圖。 圖3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3B為圖3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機體下方的示意圖。 圖4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4B為圖4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的下方的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5B為圖5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機體下方的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6B為圖6A的第一機體翻轉至第二機體下方的示意圖。 圖7A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7B繪示圖7A所示螺紋的等效示意圖。 圖7C與圖7D分別繪示圖7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於不同狀態的局部示意圖。 圖8A至圖8D分別依據不同實施例繪示螺紋的等效示意圖。
100a‧‧‧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1、131‧‧‧側緣
120a‧‧‧天線組件
125a‧‧‧金屬蓋板
130‧‧‧第二機體
132‧‧‧金屬底殼
140a‧‧‧雙軸式翻轉組件
141a‧‧‧第一轉軸
142a‧‧‧第一齒輪
143a‧‧‧第二轉軸
144a‧‧‧第二齒輪
146a‧‧‧傳動單元
A1’‧‧‧夾角
L‧‧‧連心線
E‧‧‧延伸方向

Claims (20)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天線組件,配置於該第一機體內;一第二機體;以及一雙軸式翻轉組件,配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之間,以使該第一機體相對於該第二機體翻轉,該雙軸式翻轉組件包括:一第一轉軸,連接該第一機體;一第二轉軸,連接該第二機體且平行該第一轉軸;以及一傳動單元,耦接於該第一轉軸與該第二轉軸之間,該第一轉軸與該第二轉軸透過該傳動單元相對轉動以在一第一狀態與一第二狀態之間進行轉換,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彼此對齊,在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一機體相對於該第二機體翻轉且錯位配置,而該天線組件的至少局部露出於該第一機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雙軸式翻轉組件還包括:一第一齒輪,以同軸旋轉的方式設置於該第一轉軸上;一第二齒輪,以同軸旋轉的方式設置於該第二轉軸上,該傳動單元嚙合於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之間,其中當該第一齒輪沿著一第一方向旋轉時,該傳動單元被該第一齒輪牽引而驅動該 第二齒輪沿著相反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旋轉,而使該第一機體由該第二機體的上方翻轉至該第二機體的下方且錯位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一狀態時,該第一機體位於該第二機體的上方,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的一連心線與該第二機體的一延伸方向的夾角等於90度,而在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一機體由該第二機體的上方翻轉至該第二機體的下方,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的該連心線與該第二機體的該延伸方向的夾角小於90度或大於90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傳動單元為一惰輪,而該雙軸式翻轉組件為一斜齒輪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天線組件位於鄰近該第一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一齒輪的一第一側緣,而該第一齒輪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大於該第二齒輪的節圓直徑與齒數,且當該第一機體由該第二機體的上方翻轉至該第二機體的下方時,該第一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一齒輪的該第一側緣突出於該第二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二齒輪的一第二側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天線組件位於鄰近該第一機體相對鄰近該第一齒輪的一第一側緣,而該第一齒輪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小於該第二齒輪的節圓直徑與齒數,且當該第一機體由該第二機體的上方翻轉至該第二機體的下方時,該第一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一齒輪的一第二側緣內縮於該第二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二齒輪的一第三側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傳動單元包括一大惰輪以及一小惰輪,該第一齒輪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等於該第二齒輪的節圓直徑與齒數,且該雙軸式翻轉組件為一正齒輪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天線組件位於鄰近該第一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一齒輪的一第一側緣,而該大惰輪嚙合於該第一齒輪與該小惰輪之間,該小惰輪嚙合於該大惰輪與該第二齒輪之間,且當該第一機體由該第二機體的上方翻轉至該第二機體的下方時,該第一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一齒輪的該第一側緣突出於該第二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二齒輪的一第二側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天線組件位於鄰近該第一機體相對鄰近該第一齒輪的一第一側緣,而該小惰輪嚙合於該第一齒輪與該大惰輪之間,該大惰輪嚙合於該小惰輪與該第二齒輪之間,且當該第一機體由該第二機體的上方翻轉至該第二機體的下方時,該第一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一齒輪的一第二側緣內縮於該第二機體相對遠離該第二齒輪的一第三側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位於該第二機體的上方或下方時,該第一齒輪與該第二齒輪的一連心線與該第二機體的一延伸方向的夾角皆小於90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傳動單元為一惰輪,而該第一齒輪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大於該第二齒輪的節圓直徑與齒數,且該雙軸式翻轉組件為一斜齒輪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傳動單元包括一大惰輪以及一小惰輪,而該大惰輪嚙合於該第一齒輪與該小惰輪之間,該小惰輪嚙合於該大惰輪與該第二齒輪之間,該第一齒輪的節圓直徑與齒數皆等於該第二齒輪的節圓直徑與齒數,且該雙軸式翻轉組件為一正齒輪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齒輪沿著該第一方向旋轉時,該傳動單元被該第一齒輪牽引而驅動該第二齒輪以不同於該第一齒輪的轉速沿著該第二方向旋轉。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一金屬底殼,而該天線組件於該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不重疊或局部重疊於該金屬底殼於該第一機體上的正投影。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轉軸具有一第一螺紋,該第二轉軸具有一第二螺紋,該傳動單元是可滾動地耦接於該第一螺紋與該第二螺紋的一滾珠,該第一螺紋驅動該滾珠的軸向行程相同於該第二螺紋驅動該滾珠的軸向行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螺紋的導程角不同於該第二螺紋的導程角。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導桿,平行於該第一轉軸,且位於該第一轉軸與該第二轉軸之間,該傳動單元可動地設置於該導桿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轉軸的轉動行程不同於該第二轉軸的轉動行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該第一螺紋與該第二螺紋的其中之一具有一螺紋段與一水平段,該螺紋段與該第一螺紋及該第二螺紋的其中之另一呈鏡像設置,該水平段平行於該第一轉軸的軸向或該第二轉軸的軸向。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該第一螺紋與該第二螺紋的其中之一具有一螺紋段與一垂直段,該螺紋段與該第一螺紋及該第二螺紋的其中之另一呈鏡像設置,該垂直段正交於該第一轉軸的軸向或該第二轉軸的軸向。
TW105123988A 2016-07-29 2016-07-29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89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3988A TWI589789B (zh) 2016-07-29 2016-07-29 可攜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3988A TWI589789B (zh) 2016-07-29 2016-07-29 可攜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9789B true TWI589789B (zh) 2017-07-01
TW201804094A TW201804094A (zh) 2018-02-01

Family

ID=60048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3988A TWI589789B (zh) 2016-07-29 2016-07-29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978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9377A (zh) * 2019-04-24 2019-06-18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TWI717906B (zh) * 2019-11-19 2021-02-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76182B (zh) * 2019-09-04 2022-09-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9377A (zh) * 2019-04-24 2019-06-18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9899377B (zh) * 2019-04-24 2024-02-23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TWI776182B (zh) * 2019-09-04 2022-09-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17906B (zh) * 2019-11-19 2021-02-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4094A (zh) 201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1261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589789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4779889B (zh) 铰接模块和包括铰接模块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1036557A1 (zh)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US8995121B2 (en) Docking station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nector mechanism therefor
CN109547682B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US20080105070A1 (en) Display Screen Turning Apparatus
CN101776818B (zh) 多屏面显示设备
TWI718738B (zh) 攝影機支撐裝置及攝影機
CN112492218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163339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8806829U (zh) 移动终端
EP4123416A1 (en) Flip function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852777B2 (en) Flipp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8986973U (zh) 移动终端
CN201429767Y (zh) 微型投影机调焦装置
CN203670440U (zh) 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固定装置
KR102302702B1 (ko) 벤더블 디스플레이
CN10367708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385381B (zh) 电子设备
CN219514165U (zh) 相机模块
CN218599195U (zh) 激光雷达三维扫描镜头转向机构
CN214381060U (zh) 一种旋转调节结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TWM579415U (zh) 功能組件以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CN219392665U (zh) 条码扫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