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9169B -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9169B
TWI589169B TW104130872A TW104130872A TWI589169B TW I589169 B TWI589169 B TW I589169B TW 104130872 A TW104130872 A TW 104130872A TW 104130872 A TW104130872 A TW 104130872A TW I589169 B TWI589169 B TW I5891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slave
master
sta
works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0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3135A (zh
Inventor
Jheng Hao Cyu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4130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9169B/zh
Priority to US14/986,605 priority patent/US1018784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713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3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1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無線網路通訊系統及其通訊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無線網路通訊系統及其通訊方法,尤指一種可藉由一主控制器(Master)、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及至少一工作站(STA)的互聯狀態,讓無線網路能經過運算後自動分配最佳連線的中控制器(Slave),並自動完成基站(無線上網設備)間的切換,而適用於無線網路或類似之系統者。
目前的無線網路大都是透過無線路由器來當連上網路的閘門,而有些使用者為了擴大無線網路的覆蓋範圍就會購買如無線接取器(AP)或無線中繼器(Repeater)來進行擴充,但是一般無線網路都需要透過認證才能登錄連線上網,因此,一但遠離原來使用的接取器(AP)或中繼器(Repeater)時,該無線裝置就會出現斷線現象而無法連線上網,就算附近有其它的接取器(AP)或中繼器(Repeater),但無線裝置就是無動於衷不會進行連線,因為使用者的無線裝置並沒有經過新的接取器(AP)或中繼器(Repeater)認證過,所以使用者的無線裝置不會自行連接新的中繼器(Repeater),除非是使用者自行於無線裝置上手動輸入新的中繼器(Repeater)的名稱(UUID)及密碼,新的中繼器(Repeater)才會允許無線裝置來上傳連結(Uplink)以連線上網。加上目前使用者的無線裝置設計,為了儘可能地讓使用者保持連線,所以即使與接取器(AP)或中繼器(Repeater)的無線連線品質 已經十分的不好,只要是還可以連線的情況下,使用者的無線裝置就會儘可能地保持連線。而這也造成了即使附近有其它可用(已通過認證)且強度較好的接取器(AP)或中繼器(Repeater)存在,但使用者的無線裝置還是不會進行切換,因為正在使用中的連線並未到達完全沒有信號的情況。
另隨著智慧型產品的興起(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家電產品等),使用者對家用的無線網絡的需求越來越高,雖然市場上不斷有號稱其無線網絡覆蓋範圍超級大的無線上網設備(接取器(AP)、中繼器(Repeater)或路由器(ROUTER)),但是對於上述的智慧型產品幫助不大,原因在於無線上網設備的覆蓋範圍可以很大,而智慧型產品的回傳訊號覆蓋範圍卻遠比無線路由器來的小很多,於是就會出現智慧型產品可以收到無線上網設備所傳來的訊號,但卻無法將自己的訊號回傳給無線上網設備,所以結果仍然無法連線上網。
於是有了一些技術和設計,在使用者的無線裝置上去更改連線品質連線的敏感度,有或者讓使用者可以自行去建立一個常用的無線群組,以方便無線裝置來進行切換的判斷。然後這樣的技術也因會是根據使用者的無線裝置廠商所自行設計的,所以隨者愈來愈多的不同品牌的使用者的無線裝置的誕生,變的使用上十分不便,因為使用者根本不知他們所購買的無線裝置是否有支持這樣的技術,或者該如何去更改設定,且還可能發生不兼容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人有鑑於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種具有自動完成基站(無線上網設備)間切換效能的無線網路通訊系統及其通訊方法,令使用者可輕易完成操作及安裝,乃潛心研思、設計組製,以提供使用者便利 性,為本發明人所欲研發之發明動機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線網路通訊系統及其通訊方法,藉由一主控制器(Master)、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及至少一工作站(STA)的互聯狀態,且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能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使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所回傳與至少一工作站(STA)之上傳連結(Uplink)信號強度(rssiVal)來下達斷開或連結之指令給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讓中控制器(Slave)能自動進行斷開或連結該至少一工作站(STA),而達到自動完成基站(無線上網設備)間的切換,藉以取得最好、最穩定的連線品質,並於系統實做時該主控制器(Master)可以內建包含一個中控制器(Slave)的功能,進而增加整體之實用性者。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線網路通訊系統及其通訊方法,藉由該至少一工作站(STA)與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連結時,係設有最大內部臨界值(Max Inner Threshold)、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容許強度(toleranceVal)及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的動態機制,其中該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乃由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減去容許強度(toleranceVal)的值決定。而該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的動態機制係包含有下列步驟:當工作站(STA)上傳連結(Uplink)的信號強度(rssiVal)係小於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時,即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暫時區域狀態設為外部區域(Outer Region);以及當上傳連結(Uplink)的信號強度(rssiVal)係大於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時,即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暫時區域狀態設 為內部區域(Inner Region)。且此時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會重新計算。透過上述之步驟能讓中控器(Slave)能快速判斷出工作站(STA)係位於何處,且較靠近哪一個中控制器(Slave),使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工作站(STA)上傳之信息來研判應由哪一個中控制器(Slave)來進行連結(Uplink)才能具有最佳化的連線品質,進而增加整體之最佳化者。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無線網路通訊系統,係包括有一主控制器(Master)、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及至少一工作站(STA),該至少一工作站(STA)係能上傳連結(Uplink)該主控制器(Master)或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主動向該主控制器(Master)提供其識別碼(UUID),以供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能與主控制器(Master)形成互聯狀態,且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能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使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所回傳與至少一工作站(STA)之上傳連結(Uplink)信號強度(rssiVal)來下達斷開或連結之指令給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讓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能自動進行斷開或連結該至少一工作站(STA)者。
另,本發明之無線網路通訊方法,其主要係用於無線網路上,而無線網路係包括有一主控制器(Master)、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及至少一工作站(STA),其主要步驟如下: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主動向該主控制器(Master)提供其識別碼(UUID),以能與主控制器(Master)形成互聯狀態;而該至少一工作站(STA)係上傳連結(Uplink)該至少一中控 制器(Slave);且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能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讓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所回傳與至少一工作站(STA)之上傳連結(Uplink)信號強度(rssiVal)來下達斷開或連結之指令給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以及使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能自動進行斷開或連結該至少一工作站(STA)。
為了能夠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特點和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惟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10‧‧‧主控制器(Master)
20‧‧‧中控制器(Slave)
21‧‧‧內部區域(Inner Region)
211‧‧‧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
212‧‧‧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
213‧‧‧容許強度(toleranceVal)
22‧‧‧外部區域(Outer Region)
30‧‧‧工作站(STA)
S100‧‧‧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主動向該主控制器(Master)提供其識別碼(UUID),以能與主控制器(Master)形成互聯狀態
S110‧‧‧而該至少一工作站(STA)係上傳連結(Uplink)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
S120‧‧‧且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能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
S130‧‧‧讓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所回傳與至少一工作站(STA)之上傳連結(Uplink)信號強度(rssiVal)來下達斷開或連結之指令給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
S140‧‧‧使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能自動進行斷開或連結該至少一工作站(STA)
S210‧‧‧當上傳連結(Uplink)的信號強度(rssiVal)係小於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時,即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暫時區域狀態設為外部區域(Outer Region)
S211‧‧‧當上傳連結(Uplink)的信號強度(rssiVal)係大於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時,即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暫時區域狀態設為內部區域(Inner Region)
S300‧‧‧當至少一工作站(STA)停留在目前區域時,則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2
S310‧‧‧當至少一工作站(STA)暫時移動至新區域時,該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1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主架構示意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中控制器(Slave)與至少一工作站(STA)上傳連結(Uplink)作動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主要步驟流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的動態機制之步驟流程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的動態機制之步驟流程示意圖。
請參閱第1~5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之示意圖,而本發明之無線網路通訊系統及其通訊方法的最佳實施方式係運用於無線網路的連線品質上,藉以改善現有無線網路連線品質不佳的詬病,且能讓無線上網設備間形成互聯狀態以便進行管理,並讓系統具有自動更新效能以取得最新的系統資訊,以達到工作站(STA)能夠自動連接到最佳的網路。
而本發明之無線網路通訊系統,係包括有一主控制器(Master)10、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及至少一工作站(STA)30(如第1圖所示),而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係能上傳連結(Uplink)該主控制器(Master)10或該中控制器(Slave)20。其中該主控制器(Master)10係為具網路功能的設備,而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係可為具網路功能的設備,且該設備為無線功能的電腦、無線路由器(Router)、存取點(Access Point)、中繼器(Repeater)、延長器(Extender)或無線客戶端(Client)等其中任一種,另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係可為無線客戶端(Client),且該無線客戶端(Client)係指具有無線功能的個人電腦(PC)、精簡型電腦(Thin Client)、平板電腦(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電腦(Note Book)、智慧型行動電話(Mobile phone)、掌上型電腦(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及具有無線功能的網路模塊(WI-FI module)等其中任一者。
另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係主動向該主控制器(Master)10提供其識別碼(UUID),以供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能與主控制器(Master)10形成互聯狀態,而該識別碼(UUID)內包含有該中控制器(Slave)20的名稱及代碼,使能讓主控制器(Master)10能辨識該中控制器(Slave)20,藉以接收上傳之信息或下達指令。而本發明中主要設計為一個 主控制器(Master)10可同時管理六個中控制器(Slave)20,也可以是其它不同的數量,在於該主控制器(Master)10之設定模式,使六個中控制器(Slave)20能與主控制器(Master)10形成一個互聯網狀,便於快速傳遞信號。而該主控制器(Master)10可以包含(內建有)一個中控制器(Slave)20的功能。
另該中控制器(Slave)20係能將其與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10,其中該中控制器(Slave)20依本身接收能力的大小來界定其無線訊號範圍,且該無線訊號範圍係由中心向外分別設有內部區域(Inner Region)21及外部區域(Outer Region)22(如第2圖所示),而該內部區域(Inner Region)21根據信號強度(rssiVal)來設有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211及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212,其中該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212係為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211-容許強度(toleranceVal)213,藉以當至少一工作站(STA)30位於內部區域(Inner Region)21及外部區域(Outer Region)22之間的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212時,不會因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信號強度指示(RSSI)不穩定的變動而引起斷線。
而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除了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10外,還包含有權重係數(WF)、連結(Uplink)之類型、上傳連結(Uplink)客戶端(Client)數量及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之信息給主控制器(Master)10,使主控制器(Master)10能依收到的信息將中控制器(Slave)20分別分類為存取點(Access Point)或不同等級的中繼器(Repeater)以便產生這兩類的中控 制器(Slave)各別使用優先順序。
另當中控制器(Slave)20為存取點(Access Point)時,該上傳的權重係數(WF)係包含有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權重係數(UBWWF)及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權重係數(CCNWF),使主控制器(Master)10能根據信息來計算該存取點(Access Point)的使用優先級(UPV),而計算公式係為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權重係數(UBWWF)+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權重係數(CCNWF)。
另當中控制器(Slave)20為中繼器(Repeater)時係包含有中控制器(Slave)20上傳連結的設備信息(MAC),該權重係數(WF)係包含有中繼器權重係數(RPWF)、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權重係數(UBWWF)及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權重係數(CCNWF),使主控制器(Master)10能根據上述信息來計算不同等級的中繼器(Repeater)使用優先級(UPV),而計算公式為(中繼器權重係數(RPWF))^中繼器數量*(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權重係數(UBWWF)+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權重係數(CCNWF))。
藉此,使主控制器(Master)10能根據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所回傳與至少一工作站(STA)30之上傳連結(Uplink)信號強度(rssiVal)及區域狀態來下達斷開或連結之指令給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讓中控制器(Slave)20能自動進行斷開或連結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
因此,當主控制器(Master)10發現至少一工作站(STA) 30係由該連結之中控制器(Slave)20的內部區域(Inner Region)21移動到外部區域(Outer Region)22且超過一定時間後,且另一中控制器(Slave)20會根據與至少一工作站(STA)30之信號強度(rssiVal)是在內部區域(Inner Region)21的情況,則主控制器(Master)10會下達斷開之指令給原本連結之中控制器(Slave)20,讓原本連結之中控制器(Slave)20能自動斷開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且同時會下達連結之指令給另一中控制器(Slave)20,讓另一中控制器(Slave)20能自動連結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而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的動態機制及檢查次數(Chk Times)的設計則可以避免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暫時移動或其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的暫時不穩定,而造成對系統的干擾。
而本發明之無線網路通訊方法(如第3圖所示),其主要係用於無線網路上,而無線網路係包括有一主控制器(Master)10、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及至少一工作站(STA)30,且該主控制器(Master)10於本發明中係為具網路功能的設備,另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係可為具網路功能的設備,且該設備為無線功能的電腦、無線路由器(Router)、存取點(Access Point)、中繼器(Repeater)、延長器(Extender)或無線客戶端(Client)等其中任一種,而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係可為無線客戶端(Client),且該無線客戶端(Client)係指具有無線功能的個人電腦(PC)、精簡型電腦(Thin Client)、平板電腦(Tablet Personal Computer)、筆記型電腦(Note Book)、智慧型行動電話(Mobile phone)及掌上型電腦(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及具有無線功能的網路模塊(WI-FI module)等其中任一者。
首先進行的步驟S100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主動向該主控制器(Master)提供其識別碼(UUID),以能與主控制器(Master)形成互聯狀態;其中該中控制器(Slave)20係主動向該主控制器(Master)10提供其識別碼(UUID),而該識別碼(UUID)內包含有該中控制器(Slave)20的名稱及代碼,使能讓主控制器(Master)10能辨識該中控制器(Slave)20,藉以接收上傳之信息或下達指令。而本發明中主要設計為一個主控制器(Master)10可同時管理六個中控制器(Slave)20,也可以是其它不同的數量,在於該主控制器(Master)10之設定模式,使六個中控制器(Slave)20能與主控制器(Master)10形成一個互聯網狀,便於快速傳遞信號。而完成上述步驟S100後即進行下一步驟S110。
另,下一步進行的步驟S110而該至少一工作站(STA)係上傳連結(Uplink)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而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係能向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提供其識別碼,而該識別碼內包含有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名稱及代碼,使中控制器(Slave)20能辨識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讓至少一工作站(STA)30係上傳連結(Uplink)於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上,以便能進行管理。而完成上述步驟S110後即進行下一步驟S120。
另,下一步進行的步驟S120且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能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而至少一工作站(STA)30與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上傳連結(Uplink)時,其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依本身接收能力的大小來界定其無線訊號範圍,且該無線訊號範圍係由中心向外分別設有內部區域 (Inner Region)21及外部區域(Outer Region)22,而該內部區域(Inner Region)21根據信號強度(rssiVal)來設有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211及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212,讓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能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10,使主控制器(Master)10能依據該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來進行計算及判斷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位置的區域狀態。而完成上述步驟S120後即進行下一步驟S130。
而上述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上傳連結(Uplink)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時,根據信號強度(rssiVal)係設有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211、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212及最大內部臨界值(Max Inner Threshold),而該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的動態機制係包含有下列步驟(如第4圖所示):步驟S210當上傳連結(Uplink)的信號強度(rssiVal)係小於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時,即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暫時區域狀態設為外部區域(Outer Region);以及步驟S211當上傳連結(Uplink)的信號強度(rssiVal)係大於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時,即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暫時區域狀態設為內部區域(Inner Region)。
而當目前區域狀態為內部區域(Inner Region)且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小於最大內部臨界值(Max Inner Threshold)時,隨時間逐步增加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使其向最大內部臨界值(Max Inner Threshold)靠攏。另該上述所提信號強度(rssiVal)的單位是功率絕對值dBm,當小於外部 臨界值(Outer Threshold)212乃是有可能快要離開的所上傳連結(Uplink)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的訊號範圍,而大於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212則表示是離上傳連結(Uplink)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越近,其訊號則為越強者。而該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212係為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211一容許強度(toleranceVal)213。
另當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211有變動時會進行至少一工作站(STA)30檢查次數(Chk Times)的重新計算,而該計算公式係為檢查次數(Chk Times)=最大內部檢查次數(Max lnner Chk Times)*(nn+1)/2,且該nn=(最大內部臨界值(Max lnner Threshold)-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容許強度(toleranceVal)。
再者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上傳連結(Uplink)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時,係設有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該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用來計算至少一工作站(STA)30暫時移動到新區域停留的時間,當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大於或等於檢查次數(Chk Times)時,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目前區域狀態才會更換到新區域。而該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設計有動態機制,該動態機制係包含有下列步驟(如第5圖所示):步驟300當至少一工作站(STA)停留在目前區域時,則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2;以及步驟310當至少一工作站(STA)暫時移動至新區域時,該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1。
以讓至少一工作站(STA)30能將檢查次數(Chk Times)及區 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快速進行計算並上傳給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
另,下一步進行的步驟S130讓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所回傳與至少一工作站(STA)之上傳連結(Uplink)信號強度(rssiVal)來下達斷開或連結之指令給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當至少一工作站(STA)30由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20的內部區域(Inner Region)21移動到外部區域(Outer Region)22一段時間後,該中控制器(Slave)20會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30之信號強度(rssiVal)來上傳給主控制器(Master)10,使主控制器(Master)10能知道至少一工作站(STA)30目前的所在位置,再根據至少一工作站(STA)30目前的所在位置來下達斷開之指令給原先與至少一工作站(STA)30上傳連結(Uplink)的中控制器(Slave)20,並再下達連結之指令給離至少一工作站(STA)30最近的中控制器(Slave)20。而完成上述步驟S130後即進行下一步驟S140。
另,下一步進行的步驟S140使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能自動進行斷開或連結該至少一工作站(STA);當原先與至少一工作站(STA)30上傳連結(Uplink)的中控制器(Slave)20收到來自主控制器(Master)10所下達斷開之指令後,即與至少一工作站(STA)30斷開其上傳連結(Uplink),而當離至少一工作站(STA)30最近的中控制器(Slave)20收到自主控制器(Master)10所下達連結之指令後,即自動將該至少一工作站(STA)30進行上傳連結(Uplink),使至少一工作站(STA)30能擁有最佳的連線品質,且不需要手動的來自行切換,本發明會自動地快速完成基站間的切換,讓使用者無需煩惱是否需要更換新的無線網路。
另當想要變更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名稱及代碼也就是識別碼時,只要對該主控制器(Master)10下達新的名稱及代碼後,該主控制器(Master)10會自動將欲變更至少一工作站(STA)30的新名稱及新代碼通知給所有的中控制器(Slave)20,讓所有的中控制器(Slave)20都能自動更換新的名稱及代碼,以便進行上傳連結(Uplink)者。
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發明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提出發明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主控制器(Master)
20‧‧‧中控制器(Slave)
30‧‧‧工作站(STA)

Claims (7)

  1. 一種無線網路通訊系統,係包括有一主控制器(Master)、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及至少一工作站(STA),該至少一工作站(STA)係能上傳連結(Uplink)該主控制器(Master)或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主動向該主控制器(Master)提供其識別碼(UUID),以供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能與主控制器(Master)形成互聯狀態,且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能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使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所回傳與至少一工作站(STA)之上傳連結(Uplink)信號強度(rssiVal)來下達斷開或連結之指令給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讓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能自動進行斷開或連結該至少一工作站(STA),而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上傳係包含有權重係數(WF)、連結(Uplink)之類型、上傳連結(Uplink)客戶端(Client)數量及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之信息給主控制器(Master),使主控制器(Master)能依收到的信息將中控制器(Slave)分類為存取點(Access Point),其中當中控制器(Slave)為存取點(Access Point)時,該權重係數(WF)係包含有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權重係數(UBWWF)及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權重係數(CCNWF),使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信息來計算該存取點(Access Point)的使用優先級(UPV),而計算公式係為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權重係數(UBWWF)+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權重係數(CCNWF)者。
  2. 一種無線網路通訊系統,係包括有一主控制器(Master)、至少一中控制 器(Slave)及至少一工作站(STA),該至少一工作站(STA)係能上傳連結(Uplink)該主控制器(Master)或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主動向該主控制器(Master)提供其識別碼(UUID),以供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能與主控制器(Master)形成互聯狀態,且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能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使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所回傳與至少一工作站(STA)之上傳連結(Uplink)信號強度(rssiVal)來下達斷開或連結之指令給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讓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能自動進行斷開或連結該至少一工作站(STA),而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上傳係包含有權重係數(WF)、連結(Uplink)之類型、上傳連結(Uplink)客戶端(Client)數量及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之信息給主控制器(Master),使主控制器(Master)能依收到的信息將中控制器(Slave)分類不同等級的中繼器(Repeater),其中當中控制器(Slave)為中繼器(Repeater)時係包含有中控制器(Slave)上傳連結的設備信息(MAC),該權重係數(WF)係包含有中繼器權重係數(RPWF)、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權重係數(UBWWF)及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權重係數(CCNWF),使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上述信息來計算不同等級的中繼器(Repeater)使用優先級(UPV),而計算公式為(中繼器權重係數(RPWF))^中繼器數量*(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上傳連結帶寬剩餘值(UBW)權重係數(UBWWF)+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上傳連結客戶端數量(CCN)權重係數(CCNWF))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無線網路通訊系統,其中該主控制器 (Master)係進一步為具網路功能的設備,而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進一步為具網路功能的設備,且該設備為無線功能的電腦、無線路由器(Router)、存取點(Access Point)、中繼器(Repeater)、延長器(Extender)或無線客戶端(Client)等其中任一種,另該至少一工作站(STA)係進一步為無線客戶端(Client)者。
  4. 一種無線網路通訊方法,其主要係用於無線網路上,而無線網路係包括有一主控制器(Master)、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及至少一工作站(STA),其主要步驟如下: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主動向該主控制器(Master)提供其識別碼(UUID),以能與主控制器(Master)形成互聯狀態;而該至少一工作站(STA)係上傳連結(Uplink)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時,係設有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的動態機制,而該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的動態機制係包含有下列步驟:當至少一工作站(STA)停留在目前區域時,則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2;以及當至少一工作站(STA)暫時移動至新區域時,該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區域計數器(Region Counter)+1;且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能將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上傳連結(Uplink)之信號強度(rssiVal)傳給主控制器(Master);讓主控制器(Master)能根據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所回傳與至少一工作站(STA)之上傳連結(Uplink)信號強度(rssiVal)來下達斷開或連結之指令給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以及使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能自動進行斷開或連結該至少一工作站 (STA)。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無線網路通訊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工作站(STA)上傳連結(Uplink)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時,根據信號強度(rssiVal)係進一步設有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及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而該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的動態機制係進一步包含有下列步驟:當上傳連結(Uplink)的信號強度(rssiVal)係小於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時,即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暫時區域狀態設為外部區域(Outer Region);以及當上傳連結(Uplink)的信號強度(rssiVal)係大於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時,即將至少一工作站(STA)的暫時區域狀態設為內部區域(Inner Region)。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無線網路通訊方法,其中該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係進一步為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一容許強度(toleranceVal);而當至少一工作站(STA)的內部臨界值(Inner Threshold)有變動時會進一步進行至少一工作站(STA)檢查次數(Chk Times)的重新計算,而該計算公式係為檢查次數(Chk Times)=最大內部檢查次數(Max lnner Chk Times)*(nn+1)/2,且該nn=(最大內部臨界值(Max lnner Threshold)-外部臨界值(outer Threshold))/容許強度(toleranceVal)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無線網路通訊方法,其中該主控制器(Master)係進一步為具網路功能的設備,而該至少一中控制器(Slave)係進一步為具網路功能的設備,且該設備為無線功能的電腦、無線路由 器(Router)、存取點(Access Point)、中繼器(Repeater)、延長器(Extender)或無線客戶端(Client)等其中任一種,另該至少一工作站(STA)係進一步為無線客戶端(Client)者。
TW104130872A 2015-09-18 2015-09-18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TWI589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0872A TWI589169B (zh) 2015-09-18 2015-09-18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14/986,605 US10187844B2 (en) 2015-09-18 2015-12-31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0872A TWI589169B (zh) 2015-09-18 2015-09-18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3135A TW201713135A (zh) 2017-04-01
TWI589169B true TWI589169B (zh) 2017-06-21

Family

ID=58283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0872A TWI589169B (zh) 2015-09-18 2015-09-18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7844B2 (zh)
TW (1) TWI5891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5645B (zh) * 2018-07-06 2020-06-01 小白投資有限公司 無線網路識別方法
TWI680681B (zh) * 2018-07-06 2019-12-21 小白投資有限公司 無線網路通訊連線方法
CN113055911B (zh) * 2021-03-10 2023-04-14 珠海安士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级联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757A (zh) * 2007-06-15 2008-12-17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移动设备实现多频带多接入技术小区选择的方法
WO2010111041A1 (en) * 2009-03-25 2010-09-30 Viasat, Inc. Placement of gateways near service beams
CN103974458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144499A (zh) * 2014-08-18 2014-11-12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rssi向量相近度和广义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96797A1 (en) * 2008-02-26 2009-09-02 British Telec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ampany Mobile communiction access point
US20150327127A1 (en) * 2013-05-10 2015-1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ndover Procedures for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2182517B1 (ko) * 2013-08-02 2020-11-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스템 정보와 페이징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219473A1 (en) * 2013-08-23 2016-07-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Access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Mobility Of The Wireless Device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6163786A1 (ko) * 2015-04-07 2016-10-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빔 포밍을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757A (zh) * 2007-06-15 2008-12-17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移动设备实现多频带多接入技术小区选择的方法
WO2010111041A1 (en) * 2009-03-25 2010-09-30 Viasat, Inc. Placement of gateways near service beams
CN103974458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144499A (zh) * 2014-08-18 2014-11-12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rssi向量相近度和广义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87844B2 (en) 2019-01-22
TW201713135A (zh) 2017-04-01
US20170086124A1 (en)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9581B (zh) 通信系統、無線接入點及其控制與終端通信的方法
JP5589847B2 (ja)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10218470A1 (en)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access points and user equipments
KR101884582B1 (ko) 네트워크 액세스 복구
JP2017506035A5 (zh)
CN104301905A (zh) 基于选举监督策略的智能家居自组网方法及系统
JP5411064B2 (ja)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TWI615047B (zh) 無線網路系統與無線網路連線方法
US10104563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modes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392185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联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589169B (zh)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04282756A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での無線接続ノードの電力制御方法
US10512016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9843408B2 (en) Co-channe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06131921A (zh) 异构网络的接入点选择方法
WO2014016929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409350A (zh) 自动切换接入点的方法和无线路由设备
WO2015027879A1 (zh) 一种检测用户设备接近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33576A (zh) 用户终端的接入对象的确定方法、系统及装置
TWI689183B (zh) 適用於網狀網路之中繼器
US20230180026A1 (en) Node control unit and network-service device
JP550998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中継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7022556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5142153A (zh) 一种无线通信全覆盖方法及装置
TW201624940A (zh) 使用者裝置、基地台及資料傳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