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9133B - 通訊裝置及用於控制通訊裝置之收發器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及用於控制通訊裝置之收發器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9133B
TWI589133B TW104131135A TW104131135A TWI589133B TW I589133 B TWI589133 B TW I589133B TW 104131135 A TW104131135 A TW 104131135A TW 104131135 A TW104131135 A TW 104131135A TW I589133 B TWI589133 B TW I5891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range
transceiver chain
communication
sig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1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8361A (zh
Inventor
賽賓 羅素
托斯登 崔奇
安卓 漢克
艾瑪 華格納
安卓斯 曼克歐福
Original Assignee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8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8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1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5Timing of allocation when channel conditions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及用於控制通訊裝置之收發器鏈的方法
本文描述的實施例通常關於通訊裝置和用於控制通訊裝置之收發器鏈的方法。
當使用具有用於接收在不同頻帶中的分量載波之多個接收鏈之通訊終端之載波聚合,通訊終端可能需要改變一或多個分量載波到接收鏈之配置。在這種情況下,當接收鏈被設置為不同的或額外的分量載波的接收時,可期望避免分量載波的接收中斷。
100‧‧‧通訊系統
101‧‧‧無線電存取網路
102‧‧‧核心網路
103‧‧‧基地台
104‧‧‧細胞
105‧‧‧行動終端
106‧‧‧空氣介面
107‧‧‧介面
108‧‧‧介面
109‧‧‧MME(行動管理實體)
110‧‧‧服務閘道(S-GW)
200‧‧‧通訊裝置
201‧‧‧收發器鏈
202‧‧‧收發器鏈
203‧‧‧控制器
300‧‧‧流程圖
301‧‧‧步驟
302‧‧‧步驟
303‧‧‧步驟
304‧‧‧步驟
305‧‧‧步驟
400‧‧‧通訊終端
401‧‧‧天線
402‧‧‧前端
403‧‧‧收發器
404‧‧‧接收鏈
405‧‧‧基頻電路
406‧‧‧介面
500‧‧‧分配圖
501‧‧‧子圖
502‧‧‧子圖
503‧‧‧子圖
504‧‧‧子圖
505‧‧‧上升的對角線細線
506‧‧‧下降的對角線細線
507‧‧‧上升的正方形細線
508‧‧‧交叉細線
600‧‧‧分配圖
601‧‧‧子圖
602‧‧‧子圖
603‧‧‧子圖
604‧‧‧子圖
605‧‧‧上升的對角線細線
606‧‧‧正方形細線
607‧‧‧交叉細線
700‧‧‧收發機
701‧‧‧接收分支
702‧‧‧分集分支
703‧‧‧分集分支
704‧‧‧分集分支
705‧‧‧本地振盪器(LO)
706‧‧‧本地振盪器(LO)
707‧‧‧多工器
708‧‧‧收發器埠
709‧‧‧天線
710‧‧‧前端元件
在圖示中,相同的參考符號通常是指在不同的視圖中相同的部分。圖示不一定是按比例的,通常重點反而是在於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以下描述中,各個方面將參照以下圖示進行描述,其中:
圖1顯示一種通訊系統。
圖2顯示一種通訊裝置。
圖3顯示說明用於控制通訊裝置的接收鏈的方法之流程圖,例如由通訊裝置的控制器實現。
圖4顯示一種通訊終端。
圖5顯示說明載波到在頻帶間次要細胞被啟動的方案中的接收鏈之配置的配置圖。
圖6顯示說明載波到在頻帶內相鄰次要細胞被啟動的方案中的接收鏈的配置的配置圖。
圖7顯示每個接收鏈具有多個接收分支的收發器。
【發明內容及實施方式】
以下的詳細描述關於隨後顯示的圖示,藉由圖示說明,可實踐本發明的具體的細節和本發明的各態樣。其它態樣可以利用,且結構、邏輯和電子改變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下進行。本發明的各個態樣並不一定是相互排斥,因為本發明的一些態樣可與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其它態樣組合以形成新的態樣。
圖1顯示通訊系統100。
通訊系統100可以是蜂巢式行動通訊系統(以下也稱為蜂巢式無線電通訊網路),其包括無線電存取網路(例如,E-UTRAN、根據LTE(長期演進)之演進的UMTS(通用行動通訊系統)地面無線電存取網路,或者進階LTE)101和核心網路(例如:EPC,根據LTE的或進階LTE之演進封包核心)102。無線電存取網路 101可以包括基地台(例如,根據LTE的或進階LTE之基地台收發機、eNodeBs、eNBs、家庭基地台、家庭eNodeBs、HeNBs)103。每個基地台103可以為無線電存取網路101的一或多個行動無線電細胞104提供無線電覆蓋。換句話說:無線電存取網路101的基地台103可跨越不同類型的細胞104(例如宏觀細胞、毫微微細胞、微微細胞、小細胞、開放細胞、封閉訂戶群組細胞、混合細胞,例如根據LTE的或進階LTE的)。應當注意的是,在下面描述的實例中,也可以應用到除了LTE通訊網路的其它通訊網路,例如,根據UMTS、GSM(全球行動通訊系統)等的通訊網路。
位於行動無線電細胞104的行動終端(例如UE)105可與核心網路102進行通訊並且經由在行動無線電細胞104中(換句話說,操作)提供覆蓋的基地台103與其他行動終端105進行通訊。換句話說,基地台103操作行動無線電細胞104,其中行動終端105位於可以提供包含PDCP(封包資料收斂協議)層、RLC(無線鏈路控制)層和MAC(媒體存取控制)層以及包含對於行動終端105的RRC(無線資源控制)層的控制平面終端之E-UTRA用戶平面終端。
控制和用戶資料可在基地台103和行動終端105之間進行傳輸,該行動終端105位於由基地台103基於多重存取方法在空氣介面106中操作的行動無線電細胞104中。在行動通訊標準空氣介面,諸如LTE空氣介面 106相異雙工方法、諸如FDD(分頻雙工)或TDD(分時雙工)可被配置。
基地台103藉由第一介面107來彼此互連,例如,X2介面。基地台103也藉由第二介面108來連接,例如,S1介面到核心網路102,例如,經由S1-MME介面108到MME(行動管理實體)109以及藉由S1-U介面108到服務閘道(S-GW)110。S1介面108支援MMEs/S-GWs 109,110和基地台103之間的多對多關係,例如基地台103可被連接到多於一個MMEs/S-GWs 109,110並且MMEs/S-GWs 109,110可以連接到一個以上的基地台103。這可以致使在LTE中的網路共享。
例如,MME 109可以是負責控制位於E-UTRAN的覆蓋區域中的行動終端的流動性,而S-GW 110可以是負責處理行動終端105與核心網路102之間的用戶資料的傳輸。
在行動通訊標準如LTE的情況中,無線電存取網路101,即在LTE的情況中的E-UTRAN 101可以看出基地台103的組成,即在LTE的情況中的eNBs 103,其對於UE 105提供E-UTRA用戶平面(PDCP/RLC/MAC)和控制平面(RRC)協議終止。
通訊系統100的每個基地台103可以在其地理覆蓋區域內控制通訊,亦即它的行動無線電細胞104係理想地由六邊形表示。當行動終端105位於行動無線電細胞104內並且駐留在行動無線電細胞104(換言之,以分 配給行動無線電細胞104的跟踪區域(TA)被註冊),它與控制該行動無線電細胞104的基地台103進行通訊。當通話是由行動終端105的用戶發起(行動發起通話)或通話係被發往行動終端105(行動終止通話),無線電通道被建立在行動終端105和控制行動站位於的行動無線電細胞104的基地台103之間。如果行動終端105遠離原來通話被建立的行動無線電細胞104,並且建立在原來行動無線電細胞104中的無線電通道的訊號強度減弱,該通訊系統可以啟動通話轉移至行動終端105移動進入的另一個行動無線電細胞104的無線電通道。
使用其連接到E-UTRAN 101和核心網路102中,行動終端105可以與位於其他網路中的其他裝置進行通訊,例如,在網際網路中的伺服器,例如根據FTP(檔案傳輸協議)使用TCP(傳輸控制協議)連接來下載資料。
諸如進階的LTE之行動通訊標準進一步演進LTE的頻譜效率、細胞邊緣產出量、覆蓋範圍以及基於協議要求的延遲。進階的LTE的其中一項主要特徵是藉由光譜或載波聚合來支援頻寬>20MHz和高達100MHz,即進階的LTE(LTE-A)無線電細胞的頻寬是由多個所謂的分量載波(CC)組成,其中每個分量載波的頻寬大小被限制為最多20MHz。分量載波可以由不同的細胞(服務細胞)來提供,其中主要服務細胞處理RRC(無線資源控制)連接且提供主要分量載波。該一或多個其它提供分 量載波的服務細胞被稱為次要細胞。
分量載波可以是相鄰的或不相鄰的。在行動通訊標準中,諸如LTE-A,UE可以根據其RF能力,同時在一或多個分量載波接收或傳送。載波(即分量載波)可以在不同的頻帶(頻帶間)內或在同一頻帶內彼此相鄰(頻帶內相鄰)或在同一頻帶,但它們之間有頻率間隙(頻帶內非相鄰)。具有加上次要載波的主載波活動可能導致一段時間的主要細胞中斷:
由於需要改變本地振盪器(LO),主要細胞必須被分配給多個整合的LO,即在兩個或更多載波的頻帶間LTE DL CA(下行鏈路載波聚合)的主要細胞中斷,其中頻帶的組合將支援次要載波的啟動而沒有主要細胞中斷和需要LO的切換。
在兩個載波的鄰接頻帶內LTE DL CA由於需要重新配置具有鄰接的雙載波之單載波(例如,從20MHz至鄰接的40MHz)。
此外,主要細胞通訊的中斷可能導致下列情況(在所有情況中(頻帶間/頻鄰接頻帶內/非鄰接頻帶內)):1)在兩個或更多載波的頻帶間LTE DL載波聚合中的主要細胞(PCell)中斷。
一種行動終端可以具有兩個或多個RF(射頻)接收鏈以及整合在單一高度整合晶片的相對應本地振盪器和/或頻率合成器。然而,這樣的整合可能構成通道到接收鏈的分配之約束:根據所配置的CA(載波聚合) 能力,配置和啟動新的次要細胞可能意味著該主要細胞-雖然不是被改變-需要被從一個接收鏈切換到另一個。如果這樣的切換是必要的,在主要細胞(PCell)的操作通常被中斷。這種中斷可以例如影響兩個空氣介面的子訊框(其中,一個子訊框具有1毫秒的持續時間)。關於頻帶間載波聚合,中斷該主要細胞通常是不可接受的-如果由於頻帶的組合(例如:高-高頻帶的組合),其不是必需的。
藉由保持主要細胞接收鏈被分離(即沒有整合),主要細胞的中斷可被避免,然而其意味著顯著較低數目的RF載波可被支援(每個晶片面積),並有較低的靈活性和較少的漫遊潛力。
2)在頻帶內鄰接的LTE DL載波聚合中的主要細胞中斷。
當從較小的(例如20MHz頻寬)轉換到更寬的(例如40MHz)頻寬(例如藉由啟動頻帶內鄰接的次要細胞)單一接收鏈的實施意味著在主要細胞(PCell)的操作被中斷。這種中斷可以例如影響兩個空氣介面的子訊框(其中,一個子訊框具有1毫秒的持續時間)。
藉由專用兩個接收鏈至鄰接的頻帶內的頻譜這可被避免。然而,這減少了非鄰接的或頻帶間次要細胞的進一步支援,並且對比於一個接收鏈(其中,例如,僅一個鎖相迴路(PLL)和僅一個類比接收鏈是必要的),兩個接收鏈導致額外電流消耗。
在下文中,一種方法被描述,其可以例如用於避免兩個或更多個載波的頻帶間LTE DL載波聚合以及頻帶內鄰接的LTE DL載波聚合中的主要細胞(PCell)中斷。此外,這種方法可以被用來避免在LTE上行鏈路載波聚合中的中斷。
圖2顯示通訊裝置200。
通訊裝置200包括第一收發器鏈201設置以在第一頻率範圍進行訊號通訊(即用以接收和/或發送)和第二接收鏈202設置以在第二頻率範圍進行訊號通訊或設置為無通訊。例如,通訊裝置200的元件已經分別設置第一收發器鏈201和第二收發器鏈202到第一頻率範圍和第二頻率範圍,例如,用於執行資料傳輸。
通訊裝置200進一步包括配置以接收用於載波聚合的重置之指令的控制器203,該載波聚合包含(例如需要)第一收發器鏈201或第二收發器鏈202的設置用以在不同於該第一頻率範圍和該第二頻率範圍之第三頻率範圍中進行訊號通訊,響應於該指令的該接收,用以控制該第二收發器鏈202以與該第一收發器鏈201同時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進行訊號通訊,以及當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接收,藉由該第二收發器鏈滿足預定的標準時,用以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201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
換句話說,當有收發器鏈的再配置到頻率範圍(例如分量載波),存在由通訊裝置的兩個收發器鏈 (例如,通訊終端,諸如行動終端,例如,行動通訊網路的用戶終端)之第一頻率範圍的訊號通訊重疊(例如,第一分量載波,例如,由主要細胞提供)。這可避免經由第一頻率範圍的資料通訊(即發送或接收)中斷。
收發器鏈是例如接收鏈或發送鏈。因此,收發器鏈係設置用以通訊訊號,例如表示該收發器鏈係設置用以分別接收訊號或發送訊號。用於重置的指令可以被理解為載波聚合的設置的變化而且可以視為要求頻率範圍的再分配到收發器鏈,即頻率範圍(例如對應於一或多個分量載波)的變化係分配給該收發器鏈。對應於分量載波的頻率範圍可以被理解為頻率範圍係分量載波的頻率範圍,例如,在20MHz分量載波的情況下,20MHz的頻率範圍。收發器鏈被設置用以在一定的頻率範圍中通訊訊號可以被理解,收發器鏈具有多個可能的設置,即在多個頻率範圍中,其可以進行通訊,並且通訊裝置的元件已經選擇這些設置中的一個並且因而已控制或控制收發器鏈,如已經切換收發器鏈到此設置(如從預設設置)。
換句話說,例如,在接收的情況,控制器在RF(射頻)接收器(其例如包含兩個或多個整合的接收鏈)中暫時產生“影子主要細胞”,並允許基頻電路做從一個接收鏈到其他接收鏈之主要細胞的“軟切換”。
這允許上述的兩種方案1)和2),以避免主要細胞的資料流之中斷。因此,能夠避免資料遺失(例如內容)。能夠避免主要細胞通訊的中斷,而無關RF(射 頻)切換和BB(基頻)適應時間,並根據3GPP標準的要求,它可以保證在所對應的MAC CE(控制元件,例如,新的次要細胞MAC CE)的接收後之第九TTI,通訊終端接收,例如,新的次要細胞(如下圖5所示,頻帶間),或具有擴展頻寬的載波(如下圖6所示,鄰近頻帶內)。此外,LTE少間隙測量可以得到支援。
例如,通訊裝置200執行如圖3所示的方法。
圖3顯示流程圖300,其說明用於控制通訊裝置的收發器鏈的方法,例如由通訊裝置的控制器執行。
在301中,控制器設置第一收發器鏈,用以在第一頻率範圍中進行訊號通訊(即接收和/或傳送)。
在302中,控制器設置第二收發器鏈,用以在第二頻率範圍中進行訊號通訊或沒有通訊。
在303中,控制器接收用於載波聚合的重置之指令,該載波聚合包含第一收發器鏈或第二收發器鏈的設置,用以在與該第一頻率範圍和該第二頻率範圍不同的第三頻率範圍中進行訊號通訊。
在304中,響應於該指令的該接收,該控制器控制該第二收發器鏈以與該第一收發器鏈同時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進行訊號通訊。
在305中,當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該通訊,藉由該第二收發器鏈滿足預定的標準時,該控制器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 之通訊。
下面的實例關於進一步的實施例。
實例1是如顯示於圖2的通訊裝置。
在實例2中,實例1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重置該第一收發器鏈的設置要求,用以在該第三頻率範圍中進行訊號通訊,且該控制器係配置以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當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藉由該第二收發器鏈滿足預定的標準時,用以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進行訊號通訊。
在實例3中,實例2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載波聚合的重置係重置到該第二收發器鏈防止在該第三頻率範圍進行訊號通訊的設置。
在實例4中,實例2-3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控制器係配置以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來對於該第一收發器鏈的重新調諧至該第三頻率範圍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
在實例5中,實例1-4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包含有該第一頻率範圍的該第三頻率範圍。
在實例6中,實例1-5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對應於分量載波之該第一頻率範圍和對應於包含該分量載波的多個分量載波之該第三頻率範圍。
在實例7中,實例1-6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包含有該第一頻率範圍的該第三頻率範 圍,且其中該重置要求該第二收發器鏈的設置以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進行訊號通訊,且該控制器係配置以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當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藉由該第二收發器鏈滿足預定的標準時,用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
在實例8中,實例1-7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第一頻率範圍、該第二頻率範圍和該第三頻率範圍各對應於一或多個分量載波。
在實例9中,實例1-8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用於載波聚合的重置之該指令係用於該第三頻率範圍的通訊之啟動的指令。
在實例10中,實例1-9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係為媒體存取控制控制元件之該指令。
在實例11中,實例1-10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預定標準係該第二收發器鏈從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該訊號接收提供有效的I/Q資料。
在實例12中,實例1-11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預定標準係該第二收發器鏈從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該訊號接收提供錯誤率低於預定閾值的資料。
在實例13中,實例1-12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基頻電路,其中每個收發器鏈係配置以從在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該通訊中的至少一個,提供資料到該基頻電路,並且從在該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該通訊 的該基頻電路接收資料。
在實例14中,實例1-13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第一頻率範圍係該通訊裝置的主要無線電細胞的頻率範圍且該第二頻率範圍係該通訊裝置的次要無線電細胞的頻率範圍。
在實例15中,實例1-14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整合到單一晶片中的該第一收發器鏈和該第二收發器鏈。
在實例16中,實例1-15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用於執行無線電測量的頻率範圍之該第三頻率範圍。
實例17是如圖3所示用於控制通訊裝置的收發器鏈的方法。
在實例18中,實例17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重置要求該第一收發器鏈的設置以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進行訊號通訊,且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當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藉由該第二收發器鏈滿足預定的標準時,用以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進行訊號通訊。
在實例19中,實例18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載波聚合的重置係重置到該第二收發器鏈防止在該第三頻率範圍進行訊號通訊的設置。
在實例20中,實例18-19中的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來對於該第一收 發器鏈的重新調諧至該第三頻率範圍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
在實例21中,實例17-20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包含有該第一頻率範圍的該第三頻率範圍。
在實例22中,實例17-21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第一頻率範圍對應於分量載波且該第三頻率範圍對應於包含該分量載波的多個分量載波。
在實例23中,實例17-22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包含有該第一頻率範圍的該第三頻率範圍,且其中該重置要求該第二收發器鏈的設置以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進行訊號通訊,且該方法包含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當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藉由該第二收發器鏈滿足預定的標準時,用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
在實例24中,實例17-23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第一頻率範圍、該第二頻率範圍和該第三頻率範圍各對應於一或多個分量載波。
在實例25中,實例17-24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用於載波聚合的重置之該指令係用於該第三頻率範圍的通訊之啟動的指令。
在實例26中,實例17-25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指令係媒體存取控制控制元件。
在實例27中,實例17-26中任一項的申請標 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預定標準係該第二收發器鏈從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該訊號接收提供有效的I/Q資料。
在實例28中,實例17-27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預定標準係該第二收發器鏈從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該訊號接收提供錯誤率低於預定閾值的資料。
在實例29中,實例17-28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以選擇性地包括每個收發器鏈係以從在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該通訊中的至少一個,提供資料到該基頻電路,並且從在該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該通訊的該基頻電路接收資料。
在實例30中,實例17-29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第一頻率範圍係該通訊裝置的主要無線電細胞的頻率範圍且該第二頻率範圍係該通訊裝置的次要無線電細胞的頻率範圍。
在實例31中,實例17-30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第一收發器鏈和該第二收發器鏈係整合到單一晶片中。
在實例32中,實例17-31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第三頻率範圍係用於執行無線電測量的頻率範圍。
實例33是一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其具有記錄於其上的指令,當由處理器執行時,使該處理器執行用於執行如實例17至32中任一項的無線電通訊方法。
實例34是一種通訊裝置,其包含設置以在第一頻率範圍中進行訊號通訊的第一收發器鏈;設置以在第二頻率範圍中進行訊號通訊或設置為無通訊的第二收發器鏈;以及用於接收用於包含該第一收發器鏈或該第二收發器鏈的設置的載波聚合的重置之指令,用以在不同於該第一頻率範圍和該第二頻率範圍之第三頻率範圍中進行訊號通訊之控制機制;響應於該指令的該接收,控制該第二收發器鏈以與該第一收發器鏈同時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進行訊號通訊;以及當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藉由該第二收發器鏈滿足預定的標準時,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
在實例35中,實例34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重置該第一收發器鏈的設置要求,用以在該第三頻率範圍中進行訊號通訊,且該控制機制係用於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當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藉由該第二收發器鏈滿足預定的標準時,用以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進行訊號通訊。
在實例36中,實例35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載波聚合的重置係重置到該第二收發器鏈防止在該第三頻率範圍進行訊號通訊的設置。
在實例37中,實例35至36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控制機制係用於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來對於該第一收發器鏈的重新調諧至該第三頻率範圍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
在實例38中,實例34至37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包含有該第一頻率範圍的該第三頻率範圍。
在實例39中,實例34至38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對應於分量載波之該第一頻率範圍和對應於包含該分量載波的多個分量載波之該第三頻率範圍。
在實例40中,實例34至39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包含有該第一頻率範圍的該第三頻率範圍,且其中該重置要求該第二收發器鏈的設置以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進行訊號通訊,且該控制機制係以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當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藉由該第二收發器鏈滿足預定的標準時,用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
在實例41中,實例34至40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第一頻率範圍、該第二頻率範圍和該第三頻率範圍各對應於一或多個分量載波。
在實例42中,實例34至41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用於載波聚合的重置之該指令係用於該第三頻率範圍的通訊之啟動的指令。
在實例43中,實例34至42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係為媒體存取控制控制元件之該指令。
在實例44中,實例34至43中任一項的申請 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預定標準係該第二收發器鏈從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該訊號接收提供有效的I/Q資料。
在實例45中,實例34至44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預定標準係該第二收發器鏈從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該訊號接收提供錯誤率低於預定閾值的資料。
在實例46中,實例34至45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以選擇性地包括基頻電路,其中每個收發器鏈係以從在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該通訊中的至少一個,提供資料到該基頻電路,並且從在該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該通訊的該基頻電路接收資料。
在實例47中,實例34至46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該第一頻率範圍係該通訊裝置的主要無線電細胞的頻率範圍且該第二頻率範圍係該通訊裝置的次要無線電細胞的頻率範圍。
在實例48中,實例34至47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整合到單一晶片中的該第一收發器鏈和該第二收發器鏈。
在實例49中,申請專利範圍第34至48中任一項的申請標的可選擇性地包括用於執行無線電測量的頻率範圍之該第三頻率範圍。
應注意的是,上述任何實例的一或多個特徵可以與其它實例的任何一個相結合。
在下文中,實例更詳細地被描述。下面的實 例描述通訊終端的示範性結構,例如對應於行動終端105,如圖4所示並用於接收(下行鏈路)的情況進行說明,但類似地適用於發送(上行鏈路)的情況。
圖4顯示通訊終端400。
通訊終端400包括一或多個天線401,其被耦接到RF前端402。該前端402經由天線401提供接收到的訊號至收發器403,該收發器在本實例中包括兩個接收鏈404,其例如各包括本地振盪器和低雜訊放大器。關於發送,收發器403可以包括未在圖4中顯示的一或多個發送鏈。
每個接收鏈404經由介面406(例如DigRF介面)耦接到基頻電路405。
基頻電路405可以例如執行錯誤校正(例如CRC檢查)和接收之訊號的OFDM解調。它也可具有控制器203的功能。可替代地,具有控制器203的功能性的元件可被另外提供。
以下參照圖2和3描述的方法的應用的實例關於上述方案1),也就是說,在頻帶間LTE DL載波聚合中的主要細胞中斷被避免之實例。
圖5顯示說明用以接收鏈之載波分配的分配圖500。
在配置圖500中,時間由左流向右。
第一子圖501表示基頻電路405的載波經由介面406接收資料到第一接收鏈。
第二子圖502表示由第一接收鏈接收的載波。
第三子圖503表示基頻電路405的載波經由介面406接收資料到第二接收鏈。
第四子圖504表示由第二接收鏈接收的載波。
假設在一開始,通訊終端40針對主要細胞(由上升的對角線細線505表示)操作在頻帶X上的10MHz載波以及針對次要細胞在頻帶Y上的另一個10MHz載波(由下降的對角線細線506表示)。
主要細胞被分配到第一接收鏈404(接收鏈A),以及次要細胞被分配到第二接收鏈404(接收鏈B)。
進一步假設,由於流量負載平衡網路決定重新配置次要細胞至在頻帶Z上的20MHz載波而不改變關於用於主要細胞之在頻帶X上的10MHz載波。
在整合的解決方案中,可能的情況是頻帶Z不能被分配給第二接收鏈B,雖然這將是必要的,以便保持主要細胞不變。假設在本實例中,這是不可能的,在第一接收鏈A上的主要細胞需要被中斷,以被重新分配給第二接收鏈B並為在第一接收鏈A上的頻帶Z騰出空間。
對於這一點,從第一接收鏈A到第二接收鏈B之主要細胞的“軟切換”被執行。主要細胞繼續在第一接收鏈A上被接收,而在同一時間第二接收鏈B也被加 速以接收主要細胞,即“影子主要細胞”。在加速期間,第二接收鏈B提供了無效資料。
假設對於陰影的PCell加速第二接收鏈B是可能在一定時間內而不超過1毫秒。接收鏈的加速例如包括啟動(或重新配置)接收鏈的DigRF介面(如有必要)406、調諧接收鏈的LO,以及對於陰影主要細胞之自動增益控制(AGC)的啟動。
只要經由第二接收鏈之主要細胞的接收滿足預定標準,例如,只要基頻電路405能夠從陰影主要細胞接收有效的I/Q資料(其可能與由第一接收鏈A提供的I/Q資料不同,但是例如在循環前置內的OFDM採樣的意義上是正確的),如由上升的正方形細線507所表示的,它釋放在第一接收鏈A上的主要細胞,並且如由交叉細線508所表示的,次要細胞在第一接收鏈A上被啟動。如在第三子圖503和第四子圖504中,由上升對角細線505所表示的,在第二接收鏈B上的主要細胞的接收繼續。
假設經由第二接收鏈B的陰影主要細胞的有效I/Q資料的接收是可能在一定的時間內,並未超過1毫秒。在軟切換階段(由方形細線507所表示的),基頻電路405具有進來的I/Q資料,因而在空氣介面上沒有主要細胞中斷。
3GPP規範要求通訊終端(UE)能夠在不晚於在提出MAC控制元素(CE)啟動該次要細胞之後的第九個TTI,接收對於次要細胞的授權之上行鏈路(UL)。
假設在MAC CE的接收之後的TTI N 509,UE花費3毫秒(即3個TTIs)來處理MAC CE,剩下5毫秒來啟動次要細胞,因此5毫秒做主要細胞軟切換和次要細胞加速。
如圖5所示,在軟開關的期間包括加速用於主要細胞的第二接收鏈B以及加速用於新次要細胞(載波Z)的第一接收鏈A,新次要細胞可以在TTI N 509中的新次要細胞啟動MAC CE的接收之後的第九TTI,經由第一接收鏈A(即是“在空中”)被接收,同時可避免主要細胞的內容遺失,無論RF切換和BB適應時間。
以下參照圖2和3描述的方法的應用的實例關於上述方案2),也就是說,在頻帶內鄰近LTE DL載波聚合中的主要細胞中斷被避免之實例。
圖6顯示說明用以接收鏈之載波分配的分配圖60。
在配置圖60中,時間由左流向右。
第一子圖601表示基頻電路405的載波經由介面406接收資料到第一接收鏈。
第二子圖602表示由第一接收鏈接收的載波。
第三子圖603表示基頻電路405的載波經由介面406接收資料到第二接收鏈。
第四子圖604表示由第二接收鏈接收的載波。
應注意的是,在本實例中的“載波”還可以指包含多於一個分量載波的頻率範圍。具體而言,在本實例中的主要細胞重新配置至40MHz的頻率範圍(例如包括兩個20MHz的分量載波)。
假設在一開始,通訊終端40針對主要細胞(由上升的對角線細線605表示)操作在頻帶X上的10MHz載波。
主要細胞被分配到第一接收鏈404(接收鏈A)。
進一步假設,該網路決定重新配置主要細胞至在頻帶X上的40MHz頻率範圍(例如包括兩個20MHz的分量載波)。
同樣地,參照圖5所描述的實例,對於這一點,第二接收鏈B被以陰影主要細胞來加速。再次,一旦陰影主要細胞提供一致的I/Q資料(由正方形細線606所表示的),基頻電路405切換到第二接收鏈B。假設第一接收鏈A係用於聚合頻帶內相鄰載波(即在頻帶X中的40MHz的頻率範圍)的目標接收器鏈,如交叉細線607所表示的,藉由重新配置具有完整聚合頻寬的第一接收鏈A,軟切換繼續。
在第二接收鏈B(在第三子圖603和第四子圖604中的上升對角線細線605)上的頻帶X中的原始20MHz載波的接收可接著被停止。
在圖6所示的實例中顯示無縫鄰近的頻帶內 次要細胞啟動的選項,其中來源和目的地接收鏈是第一接收鏈A。然而,也有第二接收鏈B是聚集頻帶內鄰近的分量載波之目標接收鏈的選項。在這種情況下,次要接收鏈可以直接地配置成原始主要細胞的總和頻寬,以及來自頻帶內鄰近的次要細胞(如圖6所示,而不只有原始主要細胞的頻寬)啟動的額外頻寬,以及藉由釋放在第一接收鏈A上的原始主要細胞來將軟切換程序停止。
應當注意的是,對於RX分集,接收鏈404可以具有兩個(或甚至更多個)接收分支。兩個接收分支的情況下顯示於圖7。
圖7顯示收發器70。
例如,收發器70對應於收發器403。它包含第一接收分支701、第一接收分集分支702、第二接收分支703和第二接收分集分支704。第一接收分支701和第一接收分集分支702例如對應於接收鏈404中的一個,並提供有來自第一本地振盪器(LO)705的頻率訊號。第二接收分支703和第二接收分集分支704例如對應於其他的接收鏈404和提供有來自第二本地振盪器(LO)706的頻率訊號。
收發器70進一步包含多工器707,其提供接收分支701、702、703、704的連接到基頻處理器,例如到基頻電路405。
接收分支701、702、703、704係連接到收發器埠708,其係經由前端元件710連接到天線709。
雖然具體的態樣已被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各種形式和細節上的改變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各態樣的精神和範圍根據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的來完成。因此,範圍為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表示的,並且申請專利範圍的等效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因此被包含。

Claims (19)

  1. 一種通訊裝置,其包含:第一收發器鏈,其設置以傳達在第一頻率範圍中的訊號;第二收發器鏈,其設置以傳達在不同於該第一頻率範圍的第二頻率範圍中的訊號或設置為不進行通訊;以及控制器,其配置用以接收用於包含該第一收發器鏈或該第二收發器鏈的設置的載波聚合的重置以傳達在不同於該第一頻率範圍和該第二頻率範圍之第三頻率範圍中的訊號之指令;響應於該指令的該接收,用以控制該第二收發器鏈以與該第一收發器鏈同時傳達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用以控制該第二收發器鏈以將在該第二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中斷;當該第二收發器鏈對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滿足預定標準時,用以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且用以傳達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的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載波聚合的重置係對該第二收發器鏈被防止傳達在該第三頻率範圍中的訊號的設置的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器係配置以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來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 內的訊號之通訊,以將該第一收發器鏈重新調諧至該第三頻率範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三頻率範圍包含該第一頻率範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頻率範圍對應於分量載波且該第三頻率範圍對應於包含該分量載波的多個分量載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三頻率範圍包含該第一頻率範圍,且其中該重置包含該第二收發器鏈的設置以傳達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且該控制器係配置以當該第二收發器鏈對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滿足預定標準時,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頻率範圍、該第二頻率範圍和該第三頻率範圍各對應於一或多個分量載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用於載波聚合的重置之該指令係用於該第三頻率範圍的通訊之啟動的指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指令係媒體存取控制控制元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預定標準係該第二收發器鏈根據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該訊號接收,提供有效的I/Q資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預定標準係該第二收發器鏈根據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該訊號接收,提供錯誤率低於預定閾值的資料。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進一步包含基頻電路,其中每個收發器鏈係配置以執行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個:根據在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該通訊,提供資料到該基頻電路,並且從該基頻電路接收資料用於在該頻率範圍中的訊號之該通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頻率範圍係該通訊裝置的主要無線電細胞的頻率範圍且該第二頻率範圍係該通訊裝置的次要無線電細胞的頻率範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收發器鏈和該第二收發器鏈係整合到單一晶片中。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三頻率範圍係用於執行無線電測量的頻率範圍。
  16. 一種用於控制通訊裝置之收發器鏈的方法,其包含:設置第一收發器鏈,用以傳達在第一頻率範圍中的訊號;設置第二收發器鏈,用以傳達在不同於該第一頻率範圍的第二頻率範圍中的訊號或不進行通訊;接收用於包含該第一收發器鏈或該第二收發器鏈的設置的載波聚合的重置以傳達在不同於該第一頻率範圍和該 第二頻率範圍之第三頻率範圍中的訊號之指令;響應於該指令的該接收,控制該第二收發器鏈以與該第一收發器鏈同時傳達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控制該第二收發器鏈以中斷傳達在該第二頻率範圍中的訊號;以及當該第二收發器鏈對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該通訊滿足預定標準時,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以停止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且用以開始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方法,其中該重置包含該第一收發器鏈的設置以傳達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且該方法進一步包含當該第二收發器鏈對在該第一頻率範圍內的訊號之通訊滿足預定標準時,控制該第一收發器鏈以傳達在該第三頻率範圍內的訊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方法,其中該載波聚合的重置係對該第二收發器鏈被防止傳達在該第三頻率範圍中的訊號的設置的重置。
  19.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其具有記錄於其上的指令,當由處理器執行時,使該處理器執行一種用於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無線電通訊方法。
TW104131135A 2014-10-28 2015-09-21 通訊裝置及用於控制通訊裝置之收發器鏈的方法 TWI5891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25,246 US9848425B2 (en) 2014-10-28 2014-10-28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ceiver chains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8361A TW201628361A (zh) 2016-08-01
TWI589133B true TWI589133B (zh) 2017-06-21

Family

ID=54146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1135A TWI589133B (zh) 2014-10-28 2015-09-21 通訊裝置及用於控制通訊裝置之收發器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48425B2 (zh)
EP (1) EP3016310B1 (zh)
CN (1) CN105577340B (zh)
TW (1) TWI5891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353955A1 (en) * 2016-06-01 2017-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EP3471471A4 (en) * 2016-06-10 2019-12-18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TWI673986B (zh) * 2016-11-14 2019-10-01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通信方法、無線器件、及網路節點
WO2019108248A1 (en) * 2017-11-28 2019-06-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ple carrier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11165471B2 (en) * 2020-01-30 2021-11-02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Over the air coupling for digital pre-distortion calibr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74311A1 (en) * 2008-08-12 2010-03-25 St-Ericsson Sa Time accurate control of rf over a digrf interface
US20110222444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Rf Micro Devices, Inc. Split-band power amplifiers and duplexers for lte-advanced front end for improved imd
US20110243261A1 (en) * 2010-03-30 2011-10-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30329586A1 (en) * 2012-06-09 2013-12-12 Apple Inc. Improving reception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25689A1 (en) * 2004-12-10 2006-06-15 Narayan Anand P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receive diversity system
US8300566B2 (en) 2007-04-17 2012-10-30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receiving efficiency of an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S2614610T3 (es) * 2010-04-01 2017-06-01 Alcatel Lucent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s optimizado para traspaso
JP5300785B2 (ja) 2010-05-17 2013-09-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2340873B (zh) * 2010-07-22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中对分量载波的调整实现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GB2500265B (en) 2012-03-16 2014-03-05 Broadcom Corp Reconfigurable radio frequency circuits and methods of receiving
US9392512B2 (en) * 2013-07-11 2016-07-12 Apple Inc. Multiple cell measurement and data rece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74311A1 (en) * 2008-08-12 2010-03-25 St-Ericsson Sa Time accurate control of rf over a digrf interface
US20110222444A1 (en) * 2010-03-12 2011-09-15 Rf Micro Devices, Inc. Split-band power amplifiers and duplexers for lte-advanced front end for improved imd
US20110243261A1 (en) * 2010-03-30 2011-10-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30329586A1 (en) * 2012-06-09 2013-12-12 Apple Inc. Improving reception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16310B1 (en) 2017-10-25
EP3016310A1 (en) 2016-05-04
US20160119925A1 (en) 2016-04-28
TW201628361A (zh) 2016-08-01
CN105577340A (zh) 2016-05-11
US9848425B2 (en) 2017-12-19
CN105577340B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760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beam switching
US108482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dual connectivity
CN110546988B (zh) 基于下行链路数据协调的低或零毫秒移动性中断
US11133910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wide bandwidth communications
US20180324631A1 (en) Using sdap headers for handling of as/nas reflective qos and to ensure in-sequence packet delivery during remapping in 5g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995163B1 (en) Bearer configuration signaling
WO2018202205A1 (en) Using sdap headers for handling of as/nas reflective qos and to ensure in-sequence packet delivery during remapping in 5g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44748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BMS interest indication communication
EP3520551A1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CN112020897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网络节点以及方法
TWI589133B (zh) 通訊裝置及用於控制通訊裝置之收發器鏈的方法
JP2022028806A (ja) 測定レポート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76579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small cell enhanc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34567A1 (en) Opportunistic carrier aggregation using short range extension carriers
US10757705B2 (e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2019011347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측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3909190A1 (en) First network node, first u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WO2018057151A1 (en) A connection manager,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nnection manager, and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3261382B (zh) 建立双连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40137819A1 (en) Cross layer optimization for selection of a best cell from conditional special cell change candidate cells
EP4179774A1 (en) Inter-system and event-triggered mobility load balancing
CN115314982A (zh) 用于用户装备中的高功率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KR20170109121A (ko) Wlan 종단 변경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