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8744B - Metho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use of portable mobile device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use of portable mobile devic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8744B
TWI588744B TW104138883A TW104138883A TWI588744B TW I588744 B TWI588744 B TW I588744B TW 104138883 A TW104138883 A TW 104138883A TW 104138883 A TW104138883 A TW 104138883A TW I588744 B TWI588744 B TW I5887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portable mobile
degree
application
serv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8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9392A (zh
Inventor
yu-xuan Lin
Original Assignee
yu-xuan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xuan Lin filed Critical yu-xuan Lin
Priority to TW104138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8744B/zh
Priority to US15/357,134 priority patent/US20170147467A1/en
Priority to CN201611033135.3A priority patent/CN106790979A/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9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9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8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87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17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implementing multitas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66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 G06F11/3495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f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1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an embedded system, i.e. a combin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dicated to perform a certain function in mobile devices, printers, automotive or aircraf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2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 software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38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monitoring of user 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52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0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 G06F11/3419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by assessing tim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rror detection, to error correction, and to monitoring
    • G06F2201/81Threshold

Description

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改善使用程度的方法,特別是指一種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
網路成癮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縮寫作IAD),泛指各種對網際網路的過度使用,致影響正常作息的情況。根據教育部最新調查顯示,國小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童,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0.40%;國中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23.70%;高中職生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32.30%。從數據顯示,目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職,約2成左右的學生為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也就是說每5個國高中小學生,就有1個可能會發展成網路成癮。
目前判斷是否有「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並沒有明確的標準或方法,往往只能由使用時間概略估計,且精神醫學界對網路成癮的治療經驗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成癮科學專家及一些的治療網路成癮的臨床工作者,皆認為治療網路成癮可能比藥物酒精濫用更困難,因為在現今社會中,無論是學業、工作需求中,網路 幾乎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治療藥酒癮的「勒戒」、「住院治療」難以套用在網路成癮治療的模式中。
因此,為了解決前述如何判斷是否有過度使用的行為,本案申請人先前所申請之第104117410號「評估一使用者對一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發明專利申請案,主要是利用自動記錄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使用狀態的方式,客觀的呈現用於判斷的比較參數,進而真實的呈現使用行為,及判斷使用行為的準確性。
前述第104117410號案雖然可以全自動偵測紀錄使用者使用這些應用程式所花費的時間、成癮程度,然而,若以傳統方式每日紀錄、乃至分析比較,在實務上殊為不易,且分析比較結果通常是被動性的書面文字,對於如何改善網路成癮並無主動的作為,以致於改善的效果有限。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在不禁用的情形下可以達到改善效果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
於是,本發明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以一伺服媒介為工具,該可攜式行動裝置包含顯示一應用程式的一螢幕,及執行前述應用程式的一處理器,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a:該伺服媒介獲取評估一使用者對該可攜式行動 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一比較參數,前述比較參數可以是一預設監測期該應用程式的使用次數、該應用程式的使用總時數、該等使用次數的中位數其中之一。
步驟b:該伺服媒介於一預設回饋期內判斷該比較參數是否大於一基準值,如果是,進行步驟c,如果否,進行步驟d。
步驟c:該伺服媒介通過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產生與使用者互動的一負向回饋機制。
步驟d:該伺服媒介產生不干擾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應用程式執行的一正向回饋機制。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利用特殊的回饋機制,以調整、控制、獎勵的方式,戒除因為使用該應用程式可能造成的問題,而非完全不使用,而能夠確實達到改善效果。
1‧‧‧可攜式行動裝置
11‧‧‧螢幕
V‧‧‧基準值
M1‧‧‧預設監測期
12‧‧‧處理器
13‧‧‧通訊模組
20~264‧‧‧步驟流程
3‧‧‧伺服主機
D1‧‧‧對照參數
D2‧‧‧比較參數
M2‧‧‧預設回饋期
M3‧‧‧觀察期
S1‧‧‧通知訊息
S2‧‧‧第一公開訊息
S3‧‧‧第二公開訊息
S4‧‧‧確認訊息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方塊圖,說明本發明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的一第一實施例;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中以相對標準之對照參數的平均值獲取基準值且以1個月為預設回饋期產生通知訊息的一示意圖; 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中之相對標準以1天為預設回饋期產生通知訊息的一示意圖;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中以絕對標準之對照參數的平均值獲取基準值的一示意圖;圖6是該第一實施例中之絕對標準以1個月為預設回饋期產生通知訊息的一示意圖;及圖7是一方塊圖,說明本發明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的一第二實施例。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圖2、圖3與圖4,本發明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之一第一實施例,以一伺服媒介為工具。該伺服媒介在本實施例即為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且本發明之方法透過一互動應用程式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的背景作業中執行。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附屬於一使用者,可以是具有通訊功能的手機、或平板電腦、或可穿戴式設備。在本實施例中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是具有通訊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並包含顯示數應用程式的一螢幕11、執行前述應用程式與互動程式的一處理器12,及一通訊模組13。
以下即針對實施例步驟說明如下:
步驟20:程序開始。
步驟21: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獲取評估一使用者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使用程度的一對照參數D1。前述對照參數D1來自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於一預設監測期M1內,執行社交類之應用程式(如FB、line...等等)、或遊戲類之應用程式(如神魔之塔)、或商務類之應用程式(如outlook、pages、word...等等)的評估結果。前述預設監測期M1可以是一天、或一週、或一個月。例如:前述評估結果可以是一個月中某一應用程式的使用總時數、或使用次數、或該等使用次數的中位數...等等。
值得說明的是,前述對照參數D1的取得方式與結果,已揭示於第104117410號「評估一使用者對一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發明專利申請案,由於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根據以上說明可以推知擴充細節,因此不多加說明。
步驟22: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以步驟21之對照參數D1的平均值為一基準值V,例如:使用總時數平均值、或使用次數平均值,或以該對照參數D1的一特定百分位為該基準值V,前述特定百分位界於25百分位~75百分位間,較佳的,可以是25百分位、或50百分位(中位數)、或75百分位。
前述獲取的對照參數D1,及以對照參數D1計算出的基準值V,是以使用者個人的使用程度為相對標準。
步驟23: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獲取評估該使用者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使用程度的一比較參數D2。前述比較參數D2的取樣樣態對應於對照參數D1,同樣來自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於預設監測期M1內,執行社交類之應用程式(如臉書即Facebook、line、微信即Wechat...等等)、或遊戲類之應用程式(如神魔之塔)、或商務類之應用程式(如outlook、pages、word...等等)的評估結果。
值得說明的是,如圖2所示,由於是以使用者個人的使用程度為相對標準,因此,以預設監測期M1為1個月為例,則使用者個人第1個月之監測可以取得對照參數D1,從使用者個人的第2個月開始,則以”月”為單位,每一個月可以取得比較參數D2。
步驟24: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判斷該比較參數D2是否大於該基準值V,如果是,進行步驟25,如果否,進行步驟26。
步驟25: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產生與使用者互動的一負向回饋機制。前述負向回饋機制包括:
步驟251: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產生具有警示效果的一通知訊息S1,然後進行步驟254。前述通知訊息S1可以是推播訊息、或簡訊、或鈴聲、或振動、或燈光,當前述通知訊息為推播訊息或簡訊時,主要是透過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的螢幕11顯 示,且訊息內容還包括一第三方的資訊,前述第三方可以是親人、或朋友、或師長、或職場主管、或治療師其中一種。該第三方的資訊包括聯繫地址、聯繫地址之地圖連結、諮詢網站、電話...等等,藉此,提供諮商輔導的管道給需要協助的過度使用者。
例如:在一手機安裝一遊戲後的第一個月,該應用程式會紀錄、並且計算平均每天玩該遊戲的時間為1小時,且以1小時為基準值V。至第二個月起(安裝遊戲第29天後),若某日執行該遊戲的時間為4小時,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會發送該通知訊息S1(簡訊)給使用者,除了作為警惕外,也提供尋求第三方協助的管道,值得說明的是,在這個狀況時,是否選擇第三方協助由使用者決定。
步驟252: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產生縮短應用程式使用時間的一程序,然後進行步驟254。同樣以前述在手機安裝遊戲為例,若某日執行該遊戲的時間為4小時而超過基準值V的1小時,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會不斷發送該通知訊息S1(簡訊)給使用者,而干擾使用者執行該遊戲,及中斷該遊戲執行,進而達到縮短該應用程式使用時間的目的。
步驟253: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通過該通訊模組13發佈一第一公開訊息S2於一公開媒介,然後進行步驟254。該第一公開訊息S2可以是推播訊息、或簡訊、或一推文。該公開媒 介可以是社群網站、或自訂群組的電子郵件、或社交類應用程式中的動態消息。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公開訊息S2為發佈在社群網站的推文,且至少包含相關於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及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使用程度與鼓勵用語的使用資訊。同樣以前述在手機安裝遊戲為例,若某日執行該遊戲的時間為4小時而超過基準值V的1小時,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會發送該第一公開訊息S2,例如:在社群網站自動貼文、在line的動態消息中發佈動態消息...等等。藉此,透過社群網站將訊息分享給使用者的朋友、家長、老師、醫師、心理師、諮商師等專業人員。值得說明的是,前述發佈公開訊息253的對象可以是經使用者同意而預設的人員,或預設的公開媒介。
另外,前述步驟251、步驟252、步驟253產生負向回饋機制的動作可以定期回饋或不定期回饋,說明如下:
參閱圖2,以定期回饋為例,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可於一預設回饋期M2期滿時,產生通知訊息S1、或執行縮短應用程式使用時間、或發佈第一公開訊息S2的程序,前述預設回饋期M2可以是一天、或一週、或一個月。舉例來說,當預設監測期M1、預設回饋期M2分別為1個月,對照參數D1來自於應用程式line在1個月內的使用總次數500次,則基準值V可以如圖2所示為對照參數D1一個月的平均值即16.7次,或為對照參數D1之75百分 位(假設是25次),當一個月所獲得的比較參數D2平均值大於16.7次或25次時,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會在前述預設回饋期M2期滿(如滿24小時,或滿29天)時產生通知訊息S1、或限制應用程式line的使用時間、或發佈第一公開訊息S2。
參閱圖3,以不定期回饋為例,當某一天的某一個時段、或某一個月的某一天所獲得的比較參數D2平均值大於16.7、或大於25次時,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就會產生通知訊息S1、或執行縮短應用程式使用時間、或發佈第一公開訊息S2。
步驟254: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判斷該比較參數D2是否連續在一觀察期M3內都大於該基準值V,如果是,進行步驟255,如果否,回到步驟23。前述觀察期M3可以是預設監測期M1的倍數,以預設監測期M1為1個月,觀察期M3為3個月為例,則判斷連續3個月產生之三個比較參數D2是否大於該基準值V。
步驟255: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自動建立能夠使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與第三方對談的一管道。前述管道可以是電話、即時通訊的應用程式其中一種,藉此,強迫使用者與第三方進行對談,並主動提供諮商輔導的管道給需要協助的過度使用者,值得說明的是,在這個狀況時,與第三方對談是強迫的選項。
步驟26: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產生不干擾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應用程式執行的一正向回饋機制。前述正向回 饋機制包括:
步驟261: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核發並累計一獎勵點數,然後,進行步驟262。前述獎勵點數可用於兌換一實物或一虛擬物。同樣的,前述產生負向回饋機制的動作可以定期回饋或不定期回饋。
步驟262: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產生顯示在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螢幕11且用於確認是否發佈一第二公開訊息S3於該公開媒介的一確認訊息S4。該第二公開訊息S3可以是推播訊息、或簡訊、或一推文。該公開媒介可以是社群網站、或自訂群組的電子郵件、或社交類應用程式中的動態消息。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公開訊息S3為發佈在社群網站的推文,且至少包含相關於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及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使用程度與獎勵用語的使用資訊。藉此,透過社群網站將訊息分享給使用者的朋友、家長、老師、醫師、心理師、諮商師等專業人員。同樣的,前述產生正向回饋機制的動作可以定期回饋或不定期回饋。
步驟263: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判斷是否接收觸發該確認訊息S4的一觸發訊號,如果是,進行步驟264,如果否,回到步驟23。
步驟264: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之處理器12發佈該第二公開訊息S3,如果否,回到步驟a。
值得說明的是,該可攜式行動裝置可以透過無線網路(Wireless network)、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蜂巢式網路(Cellular network)傳送前述第一公開訊息S2、第二公開訊息S3,且前述第一公開訊息S2、第二公開訊息S3中的使用資訊是以圖表呈現。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前述步驟21~步驟22獲取的對照參數D1,及以對照參數D1計算出的基準值V的方式,也能夠如圖5所示,以一群體之多數使用者於該預設監測期M1內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為絕對標準,計算方式如圖所示是以在一預設監測期M1內,每一個使用者之使用次數的平均值為對照參數D1,再以該等使用者之各個對照參數D1的平均值為基準值V,或以前述平均值的的一特定百分位為該基準值V。藉此,如圖6所示,在一預設回饋期M2內,有比較參數D2或比較參數D2之平均值大於基準值V時,產生通知訊息S1、或限制應用程式的使用時間。
且本實施例的可攜式行動裝置1也能夠通過該通訊模組13與一伺服主機相互通訊,將獲取的對照參數D1、比較參數D2等數據,及評估結果、第一公開訊息S2、第二公開訊息S3等資訊上傳至雲端的伺服主機。
參閱圖7,是本發明一第二實施例,其與該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於:
該伺服媒介在本實施例為一伺服主機3。該伺服主機3與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的通訊模組13的相互通訊,透過安裝在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的互動應用程式,獲取該可攜式行動裝置1的對照參數D1、比較參數D2等數據,及執行前述步驟。
由於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根據以上說明可以推知擴充細節,因此不多加說明。
經由以上的說明,可將前述實施例的優點歸納如下:
一、本發明能夠利用特殊的回饋機制,與生活目標結合,以調整、控制、獎勵的方式,戒除因為使用該應用程式可能造成的問題,而非完全不使用,藉此,協助使用者做好時間管理,量化地提醒使用者減少或戒除成癮性高的應用程式,而能夠確實達到改善效果。例如,家長可以與孩子定立規範:每天讀書時間達到一定標準,可以玩手機遊戲30分鐘作為獎勵(正向回饋);反之,成績未達設定的標準,每天玩遊戲的時間則由30分鐘限縮至15分鐘(負向回饋)。
二、且本發明能夠利用前述回饋機制,完全自動提醒、偵測、分析,及提供諮商輔導的管道,或強迫進行諮商輔導,而作為諮商輔導、醫療系統與使用者間的橋樑。
三、將訊息分享給使用者的朋友、家長、老師、醫師、心理師、諮商師等專業人員的方式,能夠達到以下的效果:
1、同儕:利用團體治療的力量,有助於改善過度使用或睡眠時間上網等不健康使用的情形。
2、家長或學校老師:可以做為家長替未成年子女購買手機的條件,而不會濫用的管控工具,也是學校老師維護課堂秩序的好幫手。
3、治療師:可以做為醫師、心理師在治療時的重要依據,例如對手機成癮性作提早預防、自我覺察或治療指標。
4、職場:可以幫助使用者、職場主管、同儕了解工作效率。例如幫助使用者了解同樣是處理商務,哪一種應用程式是比較適合的。再者,自己與主管能了解工作的黃金時段、過勞造成工作效率下降的情形,是否有「星期一症候群」(Monday blue),或提供工作時間增加但工作效率下降之警訊。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0~264‧‧‧步驟流程

Claims (26)

  1. 一種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以一伺服媒介為工具,該可攜式行動裝置包含顯示一應用程式的一螢幕,及執行前述應用程式的一處理器,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步驟a:該伺服媒介獲取評估一使用者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一比較參數,前述比較參數可以是一預設監測期該應用程式的使用次數、該應用程式的使用總時數、該等使用次數的中位數其中之一;步驟b:該伺服媒介判斷該比較參數是否大於一基準值,如果是,進行步驟c,如果否,進行步驟d;步驟c:該伺服媒介通過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產生與使用者互動的一負向回饋機制,該負向回饋機制包括自動發佈一第一公開訊息於一公開媒介,該第一公開訊息至少包括相關於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及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使用資訊;及步驟d:該伺服媒介產生不干擾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應用程式執行的一正向回饋機制,該正向回饋機制包括發佈一第二公開訊息於該公開媒介,該第二公開訊息包括相關於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及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使用資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步驟a之比較參數來自於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處理器於一預設監測期內,執行前述應用程式的評估結 果。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步驟b是於一預設回饋期內判斷該比較參數是否大於該基準值。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前述預設回饋期可以是一天、一週、一個月其中之一。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更包含有在步驟a前的步驟e-1:該伺服媒介獲取評估該使用者於一預設監測期內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一對照參數,步驟e-2:該伺服媒介以步驟e-1之對照參數的平均值為該基準值。
  6. 一種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以一伺服媒介為工具,該可攜式行動裝置包含顯示一應用程式的一螢幕,及執行前述應用程式的一處理器,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步驟e-1:該伺服媒介獲取評估該使用者於一預設監測期內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一對照參數;步驟e-2:該伺服媒介以步驟e-1之對照參數的一特定百分位為該基準值;步驟a:該伺服媒介獲取評估一使用者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一比較參數,前述比較參數可以是一預設監測期該應用程式的使用次數、該應用程式的使用總時數、該等使用次數的中位數其中之一; 步驟b:該伺服媒介判斷該比較參數是否大於該基準值,如果是,進行步驟c,如果否,進行步驟d;步驟c:該伺服媒介通過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產生與使用者互動的一負向回饋機制;及步驟d:該伺服媒介產生不干擾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應用程式執行的一正向回饋機制。
  7. 一種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以一伺服媒介為工具,該可攜式行動裝置包含顯示一應用程式的一螢幕,及執行前述應用程式的一處理器,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步驟e-1:該伺服媒介獲取評估一群體之多數使用者於一預設監測期內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一對照參數;步驟e-2:該伺服媒介以步驟e-1之對照參數的平均值為該基準值;步驟a:該伺服媒介獲取評估一使用者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一比較參數,前述比較參數可以是一預設監測期該應用程式的使用次數、該應用程式的使用總時數、該等使用次數的中位數其中之一;步驟b:該伺服媒介判斷該比較參數是否大於該基準值,如果是,進行步驟c,如果否,進行步驟d;步驟c:該伺服媒介通過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產生與使用者互動的一負向回饋機制;及步驟d:該伺服媒介產生不干擾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 應用程式執行的一正向回饋機制。
  8. 一種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以一伺服媒介為工具,該可攜式行動裝置包含顯示一應用程式的一螢幕,及執行前述應用程式的一處理器,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步驟e-1:該伺服媒介獲取評估一群體之多數使用者於一預設監測期內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一對照參數;步驟e-2:該伺服媒介以步驟e-1之對照參數的一特定百分位為該基準值;步驟a:該伺服媒介獲取評估一使用者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一比較參數,前述比較參數可以是一預設監測期該應用程式的使用次數、該應用程式的使用總時數、該等使用次數的中位數其中之一;步驟b:該伺服媒介判斷該比較參數是否大於該基準值,如果是,進行步驟c,如果否,進行步驟d;步驟c:該伺服媒介通過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產生與使用者互動的一負向回饋機制;及步驟d:該伺服媒介產生不干擾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應用程式執行的一正向回饋機制。
  9. 如請求項6或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前述特定百分位可以是比較參數之35百分位、50百分位、75百分位、35百分位~75百分位其中之一。
  10. 如請求項2或5~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 的方法,其中,前述預設監測期可以是一天、一週、一個月其中之一。
  11. 如請求項1或6~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步驟c的負向回饋機制包括產生警示效果的一通知訊息。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前述通知訊息可以是推播訊息、簡訊、鈴聲、振動、燈光其中一種。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前述通知訊息為顯示在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螢幕的推播訊息、簡訊其中一種,且訊息內容至少包括有警告用語。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前述通知訊息之訊息內容還包括有一第三方的資訊,該第三方的資訊包括聯繫地址、聯繫地址之地圖連結、諮詢網站、電話至少其中之一,及其一組合。
  15. 如請求項1或6~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步驟c的負向回饋機制包括產生縮短應用程式使用時間的一程序。
  16. 如請求項1或6~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步驟c的負向回饋機制包括自動建立能夠使該可攜式行動裝置與一第三方的對談的一管道。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前述管道可以是電話、即時通訊的應用程式其中一種。
  18. 如請求項6或7或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步驟c的負向回饋機制包括自動發佈一第一公開訊息於一公開媒介,該公開訊息至少包括相關於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及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使用資訊。
  19. 如請求項1或6或7或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步驟d的正向回饋機制包括通過該可攜式行動裝置核發並累計一獎勵點數,前述獎勵點數可用於兌換一實物或一虛擬物。
  20. 如請求項6或7或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步驟d的正向回饋機制包括發佈一第二公開訊息於一公開媒介,該公開訊息包括相關於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及對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使用資訊。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步驟d的正向回饋機制包括步驟d-1:該伺服媒介產生顯示在該可攜式行動裝置之螢幕且用於決定是否發佈該第二公開訊息的一確認訊息,步驟d-2:該伺服媒介判斷是否接收觸發該確認訊息的一觸發訊號,如果是,進行步驟d-3:該伺服媒介通過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發佈該第二公開訊息,如果否,回到步驟a。
  22. 如請求項1或6或7或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步驟a之比較參數可以來自於社交類的應用程式、遊戲類的應用程式、商務類的應用程式至少其中一種。
  23. 如請求項1或6或7或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該可攜式行動裝置可以是具有通訊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式設備。
  24. 如請求項1或6或7或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該伺服媒介為與該可攜式行動裝置相互通訊的一伺服主機。
  25. 如請求項1或6或7或8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該伺服媒介為該可攜式行動裝置。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改善可攜式行動裝置之使用程度的方法,其中,該可攜式行動裝置與一伺服主機相互通訊,且將對照參數、比較參數等數據,及評估結果上傳至該伺服主機。
TW104138883A 2015-11-24 2015-11-24 Metho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use of portable mobile devices TWI588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8883A TWI588744B (zh) 2015-11-24 2015-11-24 Metho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use of portable mobile devices
US15/357,134 US20170147467A1 (en) 2015-11-24 2016-11-21 Method for Providing a Feedback Regarding Usage of an Application on a Portable Device by a User
CN201611033135.3A CN106790979A (zh) 2015-11-24 2016-11-22 改善可携式行动装置的使用程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8883A TWI588744B (zh) 2015-11-24 2015-11-24 Metho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use of portable mobile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9392A TW201719392A (zh) 2017-06-01
TWI588744B true TWI588744B (zh) 2017-06-21

Family

ID=58721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8883A TWI588744B (zh) 2015-11-24 2015-11-24 Metho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use of portable mobile device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47467A1 (zh)
CN (1) CN106790979A (zh)
TW (1) TWI5887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96518B2 (en) * 2016-12-01 2019-12-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code based on usage
CN108040167A (zh) * 2017-11-26 2018-05-15 上海爱优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限制终端使用的方法
CN109101307B (zh) * 2018-07-20 2021-11-05 广东巴拿赫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一键平安”微信小程序后台组合图片处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8759A (zh) * 2006-03-10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网络游戏用户进行时间限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0589111C (zh) * 2005-12-29 2010-02-10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预防沉迷手机游戏方法
US20110102682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otec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327493A (zh) * 2013-03-08 2013-07-01 ming-wei Xu 受害人訊息通報系統
TW201520960A (zh) * 2013-11-25 2015-06-0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健康促進系統以及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2271280A1 (en) * 2011-06-16 2014-02-06 Radiumone, Inc. Building a social graph with sharing activity between users of the open web
US9017078B2 (en) * 2012-08-09 2015-04-28 David Gross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 treatment and weaning from Internet and computer addiction
TWM455306U (zh) * 2013-01-03 2013-06-11 Yu-Hsuan Lin 觸控式電子裝置使用狀態監測系統
US20150052456A1 (en) * 2013-08-16 2015-02-19 Salesforce.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haring posts across social feed platfor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9111C (zh) * 2005-12-29 2010-02-10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预防沉迷手机游戏方法
CN1858759A (zh) * 2006-03-10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网络游戏用户进行时间限制的方法和系统
US20110102682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otec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327493A (zh) * 2013-03-08 2013-07-01 ming-wei Xu 受害人訊息通報系統
TW201520960A (zh) * 2013-11-25 2015-06-0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健康促進系統以及方法及其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9392A (zh) 2017-06-01
US20170147467A1 (en) 2017-05-25
CN106790979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lhai et al. Distress tolerance and mindfulness mediate relations betwee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ensitivity with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Harwood et al. Constantly connected–The effects of smart-devices on mental health
Balebako et al. The impact of timing on the salience of smartphone app privacy notices
Owen et al. mHealth in the wild: using novel data to examine the reach, use, and impact of PTSD coach
Drouin et al. Phantom vibrations among undergraduates: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hen et al. Mobile device users’ privacy security assurance behavior: A technology threat avoidance perspective
Burns Game on: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es on young men's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US20110118555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creening, treating, and monitoring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Davis et al. I want your sext: Sexting and sexual risk in emerging adult minority men
Williams et al. Web-based depression screening and psychiatric consult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study
US20100144440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in social services
Torok et al. The effect of a therapeutic smartphone application on suicidal ideation in young adults: Finding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Australia
US939911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otional behavior therapy
TWI588744B (zh) Metho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use of portable mobile devices
Biglu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dependence on mobile phone
US2015024259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survey questions
Ehlers et al. Middle-aged women’s preferred theory-based features in mobile physical activity applications
Lukhele et al. Efficacy of mobile serious games in increasing HIV risk perception in Swaziland: 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SGprev Trial) research protocol
Malkin et al. Personalized security messaging: Nudges for compliance with browser warnings
Mason et al. Time-varying effects of a text-based smoking cessation intervention for urban adolescents
Hertlein et al. Does absence of evidence mean evidence of absence? Managing the issue of partner surveillance in infidelity treatment
US9295414B1 (en) Adaptive interruptions personalized for a user
Vitak et al. Trust, privacy and security, and accessibility considerations when conducting mobile technologies research with older adults
TW201801023A (zh) 動態問卷調查方法
Beach et al. Hearing protection devices: Use at work predicts use at 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