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4862B - 低壓損過濾膜 - Google Patents

低壓損過濾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4862B
TWI584862B TW105114065A TW105114065A TWI584862B TW I584862 B TWI584862 B TW I584862B TW 105114065 A TW105114065 A TW 105114065A TW 105114065 A TW105114065 A TW 105114065A TW I584862 B TWI584862 B TW I5848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filter membrane
low pressure
wheel
bo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4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8430A (zh
Inventor
顏義軒
Original Assignee
顏義軒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顏義軒 filed Critical 顏義軒
Priority to TW105114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486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4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48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8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8430A/zh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Description

低壓損過濾膜
本發明提供一種阻隔微粒的過濾膜結構,尤指一種非經熱壓成型的低壓損過濾膜以及使用低壓損過濾膜所製成的口罩。
近年來,由於工業發展急速地成長,環境汙染如水汙染、空氣汙染的問題也開始一一浮現,而人們也開始不得不重視環境汙染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對健康的危害。
懸浮粒子(Particulate matter, PM),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或液滴,是空氣污染主要的來源之一,也就是俗稱的霧霾。而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Micrometre, µm)的懸浮粒子稱為細懸浮粒子(PM 2.5),懸浮粒子可在大氣中長時間停留,並可隨呼吸進入體內,積聚在氣管或肺部,造成支氣管炎、肺炎或心臟病等。為降低懸浮粒子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空氣清淨機或是口罩的需求亦日漸提升。
可阻擋細懸浮粒子的口罩可分為靜電式與非靜電式,靜電式口罩具有一種靜電過濾層,係由兩種電負性相差較大的纖維材料交互堆疊而成,如中國專利公告第CN203634676U號中,提出一種防PM2.5的靜電口罩,但靜電口罩在長時間使用或清洗後,由於靜電過濾層的靜電消失,因而喪失了阻擋細懸浮粒子的功能;而非靜電式口罩往往需要多層複合,如中國專利公開第CN102068924A號中,提出一種由支撐層、聚四氟乙烯層及黏結層組成的聚四氟乙烯複合膜,而為了增強多層結構的剝離強度,黏結層需要廣泛的塗佈於複合膜的一面,此種黏結的方式可能會堵塞複合膜材的過濾孔隙,使口罩內外部的壓力差提高,而讓使用者感到呼吸困難,此外過濾孔隙的堵塞亦讓口罩過濾的功能下降。而於現存技術中,非靜電式口罩亦存在一種以熱壓成型的方式,其係以熱壓方式對作為基材的低熔點纖維材料進行加熱,使低熔點纖維材料的一面產生熔融的狀態,並藉此與其它作為過濾用途的複合纖維材料進行貼合,但因低熔點纖維材料經過熱熔融處理後,會破壞纖維表面原先的結構,故當熱熔融處理後的低熔點纖維材料與複合纖維材料進行熱壓成型後,而該種熱壓成型的方式會造成過濾孔隙的堵塞,使得內外壓力差變大,進而造成使用者不適的狀況。
是以,如何製作一長效型且內外壓力差較小的過濾材結構,為本發明欲解決的技術課題。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低壓損過濾膜,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基材,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 一濾膜,具有相對的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以及 該基材的該第二表面與該濾膜的該第三表面之間具有複數個黏結點用以黏結該基材與該濾膜; 其中,以該第二表面或該第三表面的總面積為基準,該些黏結點的總面積和介於0.05~0.2%之間。
於上述之目的,在本發明之低壓損過濾膜的較佳實施方式,其中該些黏結點為一黏性體,該黏性體包括:聚氨酯類、濕氣反應型熱熔膠、聚乙烯類或聚丙烯類、或以上任意兩種或三種混合材料。
於上述之目的,在本發明之低壓損過濾膜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該基材種類包括:聚丙烯、聚乙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以上任意兩種或三種混和之材料。
於上述之目的,在本發明之低壓損過濾膜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該基材的厚度介於0.08~0.30mm之間。
於上述之目的,在本發明之低壓損過濾膜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該濾膜種類包括: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或甲基醚聚合物、或以上任意兩種或兩種以上之材料。
於上述之目的,在本發明之低壓損過濾膜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該濾膜的厚度介於0.03~0.10mm之間。
於上述之目的,在本發明之低壓損過濾膜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該些黏結點係無規則地排列或分佈於該第二表面或該第三表面。
於上述之目的,本發明的低壓損過濾膜在整個製造過程中,可以藉由調整塗佈刀與塗佈輪之間的距離來決定黏性體塗佈於基材的厚度;以及調整塗佈輪與上膠輪之間的距離來決定黏性體於基材的滲透程度,使得製造過程具有彈性,可以縮短不同產品製造時的設備調整時間,以滿足產品多樣化的使用需求,因此也能縮短製程時間來降低製造之成本。
於上述之目的,本發明的低壓損過濾膜在製造過程中,可以藉由控制塗佈輪與上膠輪轉動速度的差異,來調整黏性體的使用量,使得製造過程更具彈性,同時可藉此縮短不同產品製造時設備調整的時間,以滿足產品多樣化的使用需求,因此也能縮短製程時間來降低製造之成本。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低壓損過濾膜製成的方法,用以進行一基材與一濾膜的黏合,其包括下列步驟: (a). 調整一塗佈刀與一塗佈輪之一第一間距;調整該塗佈輪與一上膠輪之一第二間距;調整一第一貼合輪與一第二貼合輪之一第三間距; (b). 調整該塗佈輪與該上膠輪的相對速度; (c). 於該塗佈輪表面佈置一黏性體; (d). 利用該黏性體於該基材表面形成複數個不規則的黏結點;以及 (e). 利用該第三間距黏合該基材與該濾膜。
此外,在本發明之又一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口罩,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第一無紡布外罩層,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一第二無紡布外罩層,具有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以及 一低壓損過濾膜,係配置於第一無紡布外罩層的第二表面與第二無紡布外罩層的第三表面之間; 低壓損過濾膜進一步包括: 一基材,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 一濾膜,具有相對的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以及 基材的第二表面與濾膜的第三表面之間具有複數個黏結點用以黏結基材與濾膜; 其中,以基材的第二表面或濾膜的第三表面的總面積為基準,該些黏結點的總面積和介於0.05~0.2%之間。
於上述之目的,在本發明之口罩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其中第二無紡布外罩層的第四表面上具有一抗菌材料層。
於上述之目的,在本發明之口罩的較佳實施方式中,由於口罩空氣交換壓力差小並具有抗菌材料層,因而不易產生異味或滋生細菌,可以延長口罩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之優點及特徵以及達到其方法將參照例示性實施例及附圖進行更詳細的描述而更容易理解。然而,本發明可以不同形式來實現且不應被理解僅限於此處所陳述的實施例。相反地,對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所提供的此些實施例將使本揭露更加透徹與全面且完整地傳達本發明的範疇。
首先,請參閱圖1,是本發明製造低壓損過濾膜之設備的一剖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用於製造低壓損過濾膜的設備包括:塗佈刀A、塗佈輪B、上膠輪C、漏斗3及第一貼合輪D與第二貼合輪E;其中,塗佈刀A、塗佈輪B、上膠輪C、第一貼合輪D及第二貼合輪E的直徑均介於20~50cm,而其表面寬度均介於1~2m。此外,塗佈刀A與塗佈輪B是相鄰配置之間具有一個第一間距f;塗佈輪B與上膠輪C是相鄰配置之間具有一第二間距g;第一貼合輪D及第二貼合輪E是相鄰配置之間具有一個第三間距h,其中,這三個間距都是可以根據產品的製造需要做調整。
接著,請參圖2及圖3,其中,圖2係為本發明低壓損過濾膜基材上膠過程的示意圖,而圖3係為本發明基材表面黏結點的俯視圖。首先,如圖2所示,於上膠過程中,塗佈刀A維持靜止不動的狀態,並用於承接自漏斗3滴落的黏性體4;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黏性體4為一種膠料,黏性體4的膠料種類包括:聚氨酯類、濕氣反應型熱熔膠、聚乙烯類或聚丙烯類、或以上任意兩種或三種混合材料。塗佈輪B係以逆時鐘的方向轉動,藉由塗佈輪B的轉動,使得塗佈輪B在最接近塗佈刀A的位置上,將黏性體4自塗佈刀A表面刮離使其散佈於塗佈輪B的表面,而使塗佈輪B表面上的形成一層黏性體4(未示於圖中)。
接著,上膠輪C則是以順時鐘的方向轉動,其表面與基材1的第一表面11相互接觸,並利用上膠輪C表面與基材1第一表面11之間的摩擦力帶動基材1向上方(即順時鐘方向)移動。由於上膠輪C相鄰於塗佈輪B,故當設備操作時,以順時鐘的方向轉動的上膠輪C與依逆時鐘方向旋轉的塗佈輪B會在最接近的位置上(亦即在上膠輪C相鄰於塗佈輪B最接近時的切線位置),由於塗佈輪B的表面已塗佈一層著黏性體4(未示於圖中),因此,當在上膠輪C與塗佈輪B最接近的位置,塗佈輪B會將表面上的黏性體4與基材1的第二表面12接觸,並於基材1的第二表面12上形成複數個無規則排列或分佈的黏結點44(如圖3所示);其中,基材1在低壓損過濾膜的構造中,係作為支撐及粗過濾之用,基材1的種類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以上任意兩種或三種混合材料等所形成的無紡布,且基材1的厚度介於0.08~0.30mm之間,而基材1一較佳厚度為0.1mm。
再接著,請繼續參閱圖1及圖2,於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可以藉由調整塗佈刀A與塗佈輪B之間的間距以及塗佈輪B與上膠輪C之間的間距與轉動速度,來控制塗佈至基材1的第二表面12之膠料的厚度及使用量,詳細說明如下:首先,於圖1中,塗佈刀A與塗佈輪B之間的第一間距f係用於控制與決定黏性體4佈置至塗佈輪B表面的厚度,當第一間距f愈大時,佈置至塗佈輪B上的黏性體4的厚度就愈大,舉例而言,當第一間距f為0.01mm時,此時,佈置於於塗佈輪B表面的黏性體4厚度為0.01mm,同時,若塗佈輪B與上膠輪C轉動的速度相同時,則黏性體4無規則地塗佈於基材1第二表面12的使用量為10g/m 2;另外,若第一間距f為0.05mm時,此時,佈置於塗佈輪B表面的黏性體4其厚度為0.05mm,同時,若當塗佈輪B與上膠輪C轉動的速度相同時,則黏性體4無規則地塗佈於基材1第二表面12的使用量為50g/m 2。接著,第二間距g係用於決定黏性體4無規則地塗佈於基材1第二表面12的滲透程度(是指膠料滲入至基材1內的距離),因此,滲透程度可決定黏性體4與基材1間的黏著強度,而當第二間距g越小時,所形成複數個無規則排列或分佈的黏結點44與基材1間的黏著強度越強。第二間距g較佳的寬度通常為基材1厚度再加上0.01~0.04mm的距離,且其塗佈至基材1第二表面12的黏性體4滲入至基材1內的距離約為0.01mm,可得到適當的黏著強度。
接下來,繼續說明本發明藉由控制塗佈輪B與上膠輪C轉動速度的差異,來調整黏性體4的使用量。請參閱圖2,舉例而言,當形成於塗佈輪B上的黏性體4其厚度為0.01mm時,若將上膠輪C正常的轉動速度視為100%,則進一步將塗佈輪B的轉動速度降低至正常轉動速度的10%,則黏性體4無規則地塗佈於基材1第二表面12的使用量則由原先的10g/m 2降低至1g/m 2。很明顯的,本發明於製作低壓損過濾膜時,可以藉由調降塗佈輪B的轉動速來降低黏性體4塗佈於基材1第二表面12的使用量。而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相對於正常的轉動速度,可將塗佈輪B的轉速降低並維持於10~30%的範圍之間。
請繼續參閱圖3,依據圖2中所提出使用塗佈輪B與上膠輪C轉動速度的差異以調整黏性體4使用量的製作方式,可以控制黏性體4的使用量範圍介於1g/m2至2.5g/m2之間。此外,當以被塗佈第二表面12的總面積(即一個低壓損過濾膜)為基準時,於第二表面12上形成複數個無規則排列或分佈的黏結點44的總面積和(sum)占第二表面12總面積的0.05~0.2%,此時可讓基材1與其它複合材料達到適當的黏著強度。於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當複數個無規則排列或分佈黏結點44的總面積和占該第二表面12總面積的0.09%時,即可達到較佳的黏著強度,其中,每一個黏結點44的大小介於1~15mm。
請參閱圖1及圖4,其係為本發明基材與濾膜貼合過程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相鄰的第一貼合輪D及第二貼合輪E之間具有第三間距h,第三間距h用於基材1與濾膜2的貼合。一般來說,第三間距h的寬度可以選擇控制在基材1與濾膜2厚度總和的30~70%之間。其中,濾膜2於低壓損過濾膜的構造中,係作為過濾細懸浮粒子之用,濾膜2的種類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PVDF)或甲基醚聚合物(PSF)、或以上任意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材料之有孔薄膜材料,且濾膜2的厚度介於0.03~1.0mm之間,濾膜2係用於阻絕空氣中的細懸浮粒子(PM2.5)。
於圖4中,當第一貼合輪D以順時鐘的方向轉動並同時接觸基材1的第一表面11時,可以利用第一第貼合輪D表面與第一表面11之間的摩擦力帶動基材1向下方移動;另一方面,當第二貼合輪E以逆時鐘的方向轉動並同時接觸濾膜2的一第四表面22時,可以利用第二貼合輪E表面與第四表面22之間的摩擦力帶動濾膜2向下方移動。在基材1進入到第一貼合輪D及第二貼合輪E進行貼合之前,很明顯的,基材1的第二表面12上已塗佈了複數個無規則排列或分佈的黏結點44,接著,當基材1與濾膜2通過第三間距h時,第一貼合輪D及第二貼合輪E透過擠壓的方式將基材1與濾膜2進行密合,使基材1第二表面12透過複數個黏結點44與濾膜2第三表面21相互的貼合,以形成低壓損過濾膜結構。
接著,如圖5所示,其係為本發明低壓損過濾膜製作的流程圖。首先,調整塗佈刀A與塗佈輪B之第一間距f;調整塗佈輪B與上膠輪C之第二間距g;調整第一貼合輪D與第二貼合輪E之第三間距h(步驟S11),其中,本發明對於三個間距的調整順序並不加以限制;接著,調整塗佈輪B與上膠輪C的相對速度(步驟S12);再接著,自漏斗3將黏性體4滴漏至塗佈刀A上,並藉由塗佈刀A與塗佈輪B之第一間距f決定形成在塗佈輪B表面的黏性體4厚度(步驟S13);接著,藉由塗佈輪B與上膠輪C之第二間距g及相對速度,用以將黏性體4在基材1表面上形成複數個不規則的黏結點44(步驟S14);最後,藉由第一貼合輪D與第二貼合輪E間的第三間距h將基材1與濾膜2黏合以形成低壓損過濾膜結構(步驟S15)。很明顯的,在本發明形成低壓損過濾膜的整個過程中,在將基材1與濾膜2壓合的過程中均不使用加熱製程,完全藉由塗佈刀A與塗佈輪B之間的間距、塗佈輪B與上膠輪C之間的間距與轉動速度及第一貼合輪D及第二貼合輪E之間的間距來控制低壓損過濾膜的製成。
請參閱圖6,其係為本發明低壓損過濾膜的剖面圖。如圖6所示,低壓損過濾膜5由上而下分別為濾膜2的第四表面22、第三表面21及基材1的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由局部放大圖顯示,第三表面21與第二表面12之間具有複數個無規則排列或分佈的黏結點44,複數個黏結點44用於黏合第三表面21及第二表面12,使濾膜2與基材1密合形成一低壓損過濾膜。
請繼續參閱圖6中的局部放大圖,其中,雖然黏結點44用於黏合第三表面21及第二表面12,但黏結點44由於為無規則排列或分佈使其僅分佈於第二表面12表面上部分的區域,因此並不會破壞或阻隔基材1中纖維材料的孔隙,使形成的低壓損過濾膜5仍能維持良好的空氣交換率及細懸浮粒子的阻隔率。本發明所提供的低壓損過濾膜,在其結構未被破壞或是未被細懸浮粒子大量堵塞過濾孔隙的情況下,仍可維持長時間的過濾功能。很明顯的,經由本發明所提供的製造過程,可以適當的控制於第二表面12上的黏結點44的總面積和,而可達到低壓損的效果。
本發明所提供的低壓損過濾膜可做為空氣濾材或水濾材,但不以此為限,使用者可依據所屬領域的需求,調整基材1、濾膜2的厚度與種類、黏性體4種類,並進一步調整塗佈刀A、塗佈輪B、上膠輪C之間的間距及塗佈輪B、上膠輪C相對轉速的差異,來控制黏性體4的塗佈面積及使用量。此外,在圖2的實施例中,雖僅提出先將黏性體4塗佈於基材1的方式,但若濾膜2的厚度及材質強度足夠時,亦可選擇先將黏性體4塗佈於濾膜2的第四表面22或第三表面21上,再進行與基材1黏合的步驟,對此,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
請參閱圖7,圖7係為應用本發明低壓損過濾膜之口罩的示意圖,其中,口罩6包括:一個第一無紡布外罩層61,其具有第一表面611及第二表面612;一個第二無紡布外罩層62,其具有第三表面621及第四表面622;一個低壓損過濾膜5,係配置在第一無紡布外罩層61的第二表面612與第二無紡布外罩層62的第三表面621之間,並藉由黏著方式黏著成一體,以及一對伸縮繩63。其中,第一無紡布外罩層61及第二無紡布外罩層62為一平整的矩形結構,而低壓損過濾膜5也可以裁切成矩形結構。此外,可以在第一無紡布外罩層61與第二無紡布外罩層62之間的上端處,配置一條具有記憶功能的材質(未示於圖中),以便可以根據使用者臉部的形狀來調整口罩6與使用者臉部的密合度,以降低口罩6氣體的洩漏率,以提高其過濾的功能。
此外,請繼續參閱圖7,口罩6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二無紡布外罩層62的第四表面622上,進一步混合一種抗菌材料層7;抗菌材料層的材質包括::甲殼素材料、奈米銀材料或奈米矽材料,使得本發明之口罩6的具有抗菌性。
此外,分別以本發明所提供低壓損過濾膜製成的口罩,及市售靜電式口罩、醫用口罩或活性碳口罩以及N95口罩進行測試,測試項目包括:過濾效能檢測以及壓損量測(測試儀器:TSI-8130 檢測條件:85LPM),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1<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_0013"><TBODY><tr><td> 產品類型 </td><td> 過濾效能檢測 </td><td> 壓損量測(Pa) </td></tr><tr><td> 靜電式口罩、醫用口罩或活性碳口罩 </td><td> 95%以上 </td><td> 110~130 </td></tr><tr><td> N95口罩 </td><td> 95%以上 </td><td> 180~200 </td></tr><tr><td> 本發明口罩 </td><td> 95%以上 </td><td> 70~120 </td></tr></TBODY></TABLE>
由表1的結果顯示,本發明所提供低壓損過濾膜製成的口罩、市售靜電式口罩、醫用口罩或活性碳口罩以及N95口罩,其過濾效能均達到95%以上,但相較於市售靜電式口罩、醫用口罩或活性碳口罩,本發明所提供低壓損過濾膜製成的口罩,其壓損數值介於70Pa至120Pa之間,均優於市售靜電式口罩、醫用口罩或活性碳口罩及N95口罩,因此,當使用者使用本發明所提供低壓損過濾膜製成的口罩時,不僅可有效及長時間阻隔細懸浮粒子(PM 2.5),且不易產生呼吸不順暢的感覺。
本發明所提供低壓損過濾膜製成的口罩,除了可以讓使用者具有較佳的呼吸舒適感外,更由於口罩的壓損數值小,因此其透氣性較佳,使得使用者所呼出氣體中的水分可容易排散至口罩外,讓水氣較不易在第一或第二無紡布外罩層的表面凝結。再者,於本發明之口罩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可在第二無紡布外罩層的第四表面上,進一步由甲殼素材料、奈米銀材料或奈米矽材料等形成一抗菌材料層,用以吸附有害的微生物。據此,由於水氣凝結的降低及抗菌能力的提升,使口罩不易產生異味或滋生細菌,因此可延長口罩的使用壽命;故,本發明實為一極具產業價值之作。
本發明得由熟悉本技藝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
1‧‧‧基材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2‧‧‧濾膜
21‧‧‧第三表面
22‧‧‧第四表面
3‧‧‧漏斗
4‧‧‧黏性體
44‧‧‧黏結點
5‧‧‧低壓損過濾膜
6‧‧‧口罩
61‧‧‧第一無紡布外罩層
611‧‧‧第一表面
612‧‧‧第二表面
62‧‧‧第二無紡布外罩層
621‧‧‧第三表面
622‧‧‧第四表面
63‧‧‧伸縮繩
7‧‧‧抗菌材料層
A‧‧‧塗佈刀
B‧‧‧塗佈輪
C‧‧‧上膠輪
D‧‧‧第一貼合輪
E‧‧‧第二貼合輪
f‧‧‧第一間距
g‧‧‧第二間距
h‧‧‧第三間距
S11~S15‧‧‧步驟
圖1係為本發明製造低壓損過濾膜之設備的一側面視圖; 圖2係為本發明低壓損過濾膜基材上膠過程的示意圖; 圖3係為本發明基材表面黏結點的俯視圖; 圖4係為本發明基材與濾膜貼合過程的示意圖; 圖5係為本發明低壓損過濾膜製作的流程圖; 圖6係為本發明低壓損過濾膜的剖面圖;及 圖7係為應用本發明低壓損過濾膜之口罩的示意圖。
1‧‧‧基材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2‧‧‧濾膜
21‧‧‧第三表面
22‧‧‧第四表面
44‧‧‧黏結點

Claims (9)

  1. 一種低壓損過濾膜,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基材,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濾膜,該濾膜之組成種類包含有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或甲基醚類之聚合物,且該濾膜具有相對的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以及該基材的該第二表面與該濾膜的該第三表面之間具有複數個黏結點用以黏結該基材與該濾膜;其中,以該第二表面或該第三表面的總面積為基準,該些黏結點的總面積和介於0.05~0.2%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低壓損過濾膜,其中該些黏結點為一黏性體,該黏性體包括:聚氨酯類、濕氣反應型熱熔膠、聚乙烯類或聚丙烯類、或以上任意兩種或三種混合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低壓損過濾膜,其中該基材種類包括:聚丙烯、聚乙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以上任意兩種或三種混合材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低壓損過濾膜,其中該基材的厚度介於0.08~0.30mm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低壓損過濾膜,其中該濾膜的厚度介於0.03~0.10mm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低壓損過濾膜,其中該些黏結點係無規則地排列或分佈於該第二表面或第三表面。
  7. 一種低壓損過濾膜製成的方法,用以進行一基材與一濾膜的黏合,其包括下列步驟:(a).調整一塗佈刀與一塗佈輪之一第一間距;調整該塗佈輪與一上膠輪之一第二間距;調整一第一貼合輪與一第二貼合輪之一第三間距;(b).調整該塗佈輪與該上膠輪的相對速度;(c).於該塗佈輪表面佈置一黏性體;(d).利用該黏性體於該基材表面形成複數個不規則的黏結點;以及(e).利用該第三間距黏合該基材與該濾膜,其中,該第三間距之寬度範圍介於該基材與該濾膜兩者厚度之總和30%~70%之間。
  8. 一種口罩,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第一無紡布外罩層,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第二無紡布外罩層,具有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以及一低壓損過濾膜,係配置於該第一無紡布外罩層的該第二表面與該第二無紡布外罩層的該第三表面之間;其中,該低壓損過濾膜進一步包括:一基材,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一濾膜,該濾膜之組成種類包含有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或甲基醚類之聚合物,且該濾膜具有相對的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以及該基材的該第二表面與該濾膜的該第三表面之間具有複數個黏結點用以黏結該基材與該濾膜; 其中,以該基材的該第二表面或該濾膜的該第三表面的總面積為基準,該些黏結點的總面積和介於0.05~0.2%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口罩,其中該第二無紡布外罩層的該第四表面上具有一抗菌材料層。
TW105114065A 2016-05-06 2016-05-06 低壓損過濾膜 TWI584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4065A TWI584862B (zh) 2016-05-06 2016-05-06 低壓損過濾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4065A TWI584862B (zh) 2016-05-06 2016-05-06 低壓損過濾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4862B true TWI584862B (zh) 2017-06-01
TW201808430A TW201808430A (zh) 2018-03-16

Family

ID=59687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4065A TWI584862B (zh) 2016-05-06 2016-05-06 低壓損過濾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486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8091A1 (en) * 1999-08-11 2005-07-07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Analyzing cartridge and liquid feed control device
CN104116227A (zh) * 2014-04-09 2014-10-29 青岛阳光动力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且有效过滤pm2.5颗粒物的口罩滤片
CN104436865A (zh) * 2014-03-24 2015-03-25 福建省贝思达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高效低阻复合纤维pm2.5过滤膜及静电纺丝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48091A1 (en) * 1999-08-11 2005-07-07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Analyzing cartridge and liquid feed control device
CN104436865A (zh) * 2014-03-24 2015-03-25 福建省贝思达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高效低阻复合纤维pm2.5过滤膜及静电纺丝制备方法
CN104116227A (zh) * 2014-04-09 2014-10-29 青岛阳光动力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且有效过滤pm2.5颗粒物的口罩滤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8430A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307119A1 (en) Multilayer nanofiber filter
EP2563493B1 (en) Filter media with a multi-laye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EP2398633B1 (en) Multi-layer, fluid transmissive fiber structures containing nanofiber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structures
US6162522A (en) Loop substrate for releasably attachable abrasive sheet material
CN1323826C (zh) 透气性弹性聚合物薄膜层压物和吸收制品
JP2015186772A (ja) エアフィルタ用濾材、フィルタパック、エア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エアフィルタ用濾材の製造方法
CA25908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cleaning sheet
WO2000035672A1 (fr) Materiau poreux, support de filtrage, ensemble de filtre a air et materiau support pour support de filtrage de filtre a air
JP5784458B2 (ja) エアフィルタ濾材
JP2014114521A (ja) エアフィルター又はマスク用不織布基材の製造方法
MX2007001804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fabricar hoja limpiadora adhesiva.
JP2007098356A (ja) 複合プリーツフィルター
KR20080088536A (ko) 기능성 입자 담지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EP1885552A1 (en) Elastic laminat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WO2018174176A1 (ja) 帯電濾材及び帯電濾材の製造方法
JP6560095B2 (ja) 積層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84862B (zh) 低壓損過濾膜
CN115443180A (zh) 新型过滤材料、包含该材料的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088303A1 (ja) 粘着シート、絆創膏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7152034B2 (ja) フィルター濾材及びレスピレーター
CN107344072B (zh) 低压损过滤膜
WO2020017472A1 (ja) エアフィルタ濾材、フィルタパック、およびエアフィルタユニット
CN205760680U (zh) 低压损过滤膜
TWM536614U (zh) 低壓損過濾膜
JP6039673B2 (ja) 表面変性フルオロポリマーメンブレ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