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3364B - 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 - Google Patents

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3364B
TWI583364B TW104136137A TW104136137A TWI583364B TW I583364 B TWI583364 B TW I583364B TW 104136137 A TW104136137 A TW 104136137A TW 104136137 A TW104136137 A TW 104136137A TW I583364 B TWI583364 B TW I5833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ventricle
myofascial
treatment
relax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6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8571A (zh
Inventor
金熙洙
Original Assignee
T&I有限公司
金熙洙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有限公司, 金熙洙 filed Critical T&I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8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8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3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33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2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4Devices for pressing such points, e.g. Shiatsu or Acupressure

Description

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 膜鬆弛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當作為休息或沉思用枕頭時,可透過穴位按壓(acupressure)使枕骨內的肌筋膜、枕下骨(sub-occipital bone)、上頸椎、頸後、保護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硬膜(back of the neck)及深層肌肉放鬆,用於物理治療的肌筋膜鬆弛器。
人體在頭部與上頸椎之間的連接部中具有一脊柱前凸(lordosis)(向前突出)的構造,且由於重力與地球自轉的影響,人體頸椎的重心(the center of gravity)也向前傾,使得枕骨與枕下骨的肌肉容易拉緊。此外,當生活中的壓力、不良姿勢習慣,或此區域的各種傷害、緊張程度變得更嚴重時,會堵塞枕大 動脈(greater occipital nerve)、脊髓動脈等,因而加壓枕下骨。
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頸靜脈孔(jugular foramen)的各種神經被一致地壓縮,而被這些神經所支配的肌肉變得緊張,以至於在一自律神經系統中產生機能障礙,試著維持體內平衡(homeostasis)。在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圍繞腦部的硬膜會被拉緊,而出現全身症狀(general symptom)。因此,需要可以放鬆枕骨與枕下骨之緊張肌肉與軟組織的治療。
依據相關技術,由於手動放鬆枕骨與枕下骨之緊繃的麻煩程序,在每個情況下都是透過一操作治療師(manual therapist)或一物理治療師執行,因而較難讓多個病患進行此程序。
本發明可解決先前技術中發生的問題,也可完整保留先前技術中的優點。
首先,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提出一種用於物理治療的肌筋膜鬆弛器,可自發地放鬆肌筋膜與肌肉而不需要物理治療師的協助。
其次,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提出一種用於物理治療的肌筋膜鬆弛器,可輕易地進行穴位按壓並放鬆枕骨、枕下骨、上頸椎及頸後部,無需考慮時間與空間。
再者,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提出一種用於物理 治療的肌筋膜鬆弛器,讓使用者可自發性地幫助腦脊髓液循環(CSF),以維持免疫力與體內平衡。
本發明之技術目的並未受限於上述技術目的,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可透過後方的描述清楚地理解未被提及的其他技術目的。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一第四腦室加壓部,第四腦室加壓部支撐一使用者的枕骨於第四腦室加壓部未接觸使用者之顳骨的一位置。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十四個刺激突出,刺激突出用以刺激枕顱底之枕下肌纖維,其中在這些刺激突出中,面對一使用者之頭後小直肌(RCPM)、天柱穴及風池穴至少其中之一的刺激突出,具有一突出高度,此突出高度高於其他刺激突出的突出高度。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一上升部以及一第四腦室加壓部。上升部形成為傾斜的,用以支撐一使用者的頸椎。第四腦室加壓部自上升部延伸,且為一突出的半球形,以支撐使用者之枕骨。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一上升部以及一 胸椎支撐部。上升部形成為傾斜的,用以支撐一使用者的頸椎,且上升部具有一端部,端部形成為階梯狀,以刺激使用者之枕顱底。胸椎支撐部自上升部之其他端部延伸至面對使用者之中間胸椎的一位置。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45‧‧‧顱骨
51‧‧‧顱頂骨
52‧‧‧顳骨
53‧‧‧枕骨
54‧‧‧枕外粗隆
57‧‧‧枕乳突縫
60‧‧‧第四腦室
111‧‧‧上升部
113‧‧‧胸椎支撐部
120、220‧‧‧頸椎刺激部
130‧‧‧固定翼部
140、141、146‧‧‧刺激突出
143‧‧‧面天柱穴突出
145‧‧‧面風池穴突出
150、250‧‧‧第四腦室加壓部
150a、150b、150c‧‧‧第四腦室加壓部的上表面
151、251‧‧‧第四腦室容納槽
160‧‧‧棘突容納槽
A-A、B-B、C-C‧‧‧剖面線
H‧‧‧預定高度
RCPM‧‧‧頭後小直肌
DM‧‧‧硬膜
BL10‧‧‧天柱穴
GB20‧‧‧風池穴
GV15‧‧‧啞門穴
GV16‧‧‧風府穴
W‧‧‧寬度
第1圖簡單繪示腦脊髓液循環。
第2A圖繪示當顱薦律動在一彎曲狀態時,腦脊髓液循環及顱骨與脊柱之移動的流動圖。
第2B圖繪示當顱薦律動在一伸展狀態時,腦脊髓液循環及顱骨與脊柱之移動的流動圖。
第3A圖繪示枕骨放鬆及當顱薦律動在一彎曲狀態時,腦脊髓液循環的流動圖。
第3B圖繪示枕骨收縮及當顱薦律動在一伸展狀態時,腦脊髓液循環的流動圖。
第4圖繪示一種執行第四腦室加壓變化的方法(CV-4技術)。
第5圖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透視圖。
第6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接觸一腦室加壓部的枕骨。
第7圖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 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平面圖。
第8圖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一前視圖。
第9A至9C圖繪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四腦室加壓部的各種實例,沿著第5圖之A-A線所切出的剖面圖。
第10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枕下肌纖維。
第10B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刺激突出的刺激點。
第11圖繪示人體之頭後小直肌與硬膜的連接關係。
第12A至12H圖繪示刺激突出的各種實例,沿著第7圖之B-B線所切的剖面圖。
第13圖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
第14A圖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平面圖。
第14B圖為沿著第14A圖之C-C線所切的剖面圖。
第15A、15B圖為使用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示意圖。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說明本發明與方法的優點與特徵。
然而,本發明並未限制於在此所述之實施例,反而可以各種形式完成。實施例係完整揭露並提供本發明,使該領域 中之技術人員可輕易地明白本發明之範圍。因此,本發明將由後方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整個實施方式中類似的參考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
在下文中,將參照所附圖式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cranio-sacral therapy)與整脊治療(chiropractic)用的一種肌筋膜鬆弛器(myofascial relaxer)。
第1圖簡單繪示腦脊髓液循環(circul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CSF)。第2A圖繪示當顱薦律動(cranio-sacral rhythm,CSR)在一彎曲狀態(flexion phase)時,腦脊髓液循環及顱骨45與脊柱之移動的流動圖。第2B圖繪示當顱薦律動(CSR)在一伸展狀態(extension phase)時,腦脊髓液循環及顱骨45與脊柱之移動的流動圖。第3A圖繪示枕骨放鬆(relaxation)及當顱薦律動在一彎曲狀態時,腦脊髓液循環的流動圖。第3B圖繪示枕骨收縮(contraction)及當顱薦律動在一伸展狀態時,腦脊髓液循環的流動圖。第4圖繪示一種執行第四腦室加壓變化的方法(CV-4技術)。
參照第1~4圖,顱頂骨51為一矩形的扁平骨(flat bone),覆蓋顱骨(cranium)之後端充滿腦的一上部分。顱頂骨51的數量為兩個,這兩個顱頂骨分別朝外突出。兩個顱頂骨51透過矢狀縫(sagittal suture)56彼此接觸。顱頂骨51透過人字縫(lambdoidal suture)連接枕骨53。顳骨(temporal bone)52設置於一顳區(temporal region)。顱骨45並非一固定結構,而 是一彈性組織(flexible tissue),在形成腦脊髓液循環時延伸於一彎曲狀態,在停止腦脊髓液循環時收縮於一伸展狀態。由於上述之結構,顱骨45可重複地放鬆與收縮。顱薦律動包含壓力、免疫力等資訊。當重複地彎曲與伸展,一健康者之顱薦椎移動為顯著穩定的每分鐘8至12個循環。
彎曲(擴張)狀態為腦脊髓液循環形成於腦室之脈絡叢(choroid plexus)內的一狀態,且對應於一放大(enlargement)或擴張狀態。顱薦律動可透過手細微地感測。彎曲狀態的感覺傳送到手,可被理解為於一對位於兩外側之骨頭的一種「像氣球一樣腫脹的感覺」或「當外部旋轉而一骨體被完全地加寬的感覺」,也可被稱為「外部旋轉狀態」。額骨(frontal bone)、蝶骨(sphenoid bone)、枕骨(occipital bone)及薦骨(sacral bone)等位於人體中間部分在朝一向下方向下降,也就是說,朝著腿的方向下降,係為這樣的狀態。
伸展(加壓)狀態為腦脊髓液循環於腦室之脈絡叢內之形成停止的一狀態,具有與彎曲狀態相反的概念與感覺。伸展可被理解為收縮(contraction)。伸展可被理解為一種「被深入吸入」的感覺。伸展也可被形容為一種當內部旋轉而整個身體被縮小的感覺。伸展狀態可稱為基於一對位於兩外側之骨頭的一種「內部旋轉狀態」。額骨、蝶骨、枕骨及薦骨等位於人體中間部分在朝一向上方向上升,也就是說,朝著頭的方向上升,係為這樣的狀態。
腦脊髓液循環可於彎曲與伸展狀態中連續地被吸收,並再次於靜脈血液內流動,某些腦脊髓液循環流動於一淋巴系統(lymph system)。
顱薦骨移動的循環係由兩個狀態組成,也就是「彎曲」與「伸展」狀態,或「擴張」與「收縮」狀態。介於「彎曲」與「伸展」狀態之間的一點,可稱為一中立區(neutral zone)。人體在緊張被放鬆且停止的狀態為在中立區的一狀態。在一實施例中,彎曲與伸展循環為固定(constant)且彼此相同的。在彎曲與伸展循環不同或並非彼此一致的情況下,身體可能會發生不正常的現象。
彎曲與伸展循環係源自於腦脊髓液循環(CSF)。腦脊髓液循環形成於腦室中。腦室代表人腦內的一空間,且被室管膜(ependyma)所圍繞。腦室可分為三部分,也就是一側腦室(lateral ventricle)、一第三腦室(3rd ventricle)及一第四腦室(4th ventricle)60。側腦室由兩個左側與右側腦室所組成,而呈現一單一第三腦室與一單一第四腦室60,使腦室系統由一共四個腦室所組成。
首先,將描述顱薦椎治療。
約5g大小的力施加於一顱薦椎系統,而施加此力的一目的係為了允許薦骨45移動,以自然地找到一新的路徑來移動。如上所述找到新的路徑造成新加入的活動力(motility)以及自由移動(free movement)。在顱薦椎治療中,施加一技術於 進行此治療的人體之枕骨以產生靜止點(still-points)的方法被稱為CV-4技術。
第四腦室加壓變化,也就是CV-4技術為加壓枕骨之枕外粗隆(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54的兩側的方法。CV-4技術指的是在彎曲狀態輕微地向內加壓或縮小第四腦室,係為誘導靜止點以正常重置(normally reset)腦脊髓液循環的刺激方法。
CV-4技術減少枕鱗(occipital squama)的容量,為一同時抗拒彎曲狀態中的律動以誘導靜止點的方法,枕鱗對脊髓內的壓力變化有影響。因此,薦骨45內之脊柱的壓力增加,而腦脊髓液循環的流動方向改變為所有可能的方向。因此,CV-4技術刺激並交換腦脊髓液循環的移動。
整個顱薦椎系統在彎曲與伸展狀態的移動由於CV-4技術而消失,從而進入一完全穩定狀態。這代表為靜止點。此靜止點通過藉由在彎曲狀態加壓枕骨加壓第四腦室60而半強迫地完成。
在靜止點過程期間,人體開始放鬆。從此時起身體之僵硬與疼痛係緩慢地消失。此外,在肌肉骨骼區(musculoskeletal region),例如器官、軟組織等受限的身體機能障礙,可自然地透過體液循環而改正。
第5圖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透視圖。第6圖繪示依據本 發明實施例接觸一腦室加壓部150的枕骨。第7圖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平面圖。
參照第5~7圖,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一胸椎支撐部(thoracic spine supporting part)113、一上升部(ascending part)111以及一第四腦室加壓部(4th ventricle compression part)150。胸椎支撐部113用以支撐一使用者的胸椎。上升部111自胸椎支撐部113延伸,以支撐使用者的頸椎,且上升部111具有一傾斜面形成於其中。第四腦室加壓部150自上升部111延伸,以支撐使用者的枕骨53於第四腦室加壓部未接觸使用者之顳骨52的位置。
基於使用者躺下使其背部位於一底部的狀態,胸椎支撐部113設置於對應胸椎的位置。
胸椎支撐部113支撐使用者的胸椎。當使用者為躺下狀態,胸椎支撐部113設置於使用者的胸椎之下。因此,胸椎支撐部113刺激胸椎,以進行胸椎上的穴位按壓(acupressure)。胸椎支撐部113可形成為狹長的,以對應使用者之胸椎的位置。上升部111可自胸椎支撐部113延伸。上升部111形成為傾斜的,使上升部111可支撐使用者的頸部。
在本發明中,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係形成於未刺激顳骨52但刺激枕骨53的位置。舉例來說,第四腦室加壓部150 形成突出於第四腦室加壓部150未接觸使用者之枕乳突縫(occipito-mastoid suture)57的位置,枕乳突縫57將使用者的顳骨52與枕骨53彼此連接。在另一實施例中,第四腦室加壓部150可形成為彎曲以不接觸枕乳突縫57或顳骨52。
顳骨52與枕骨53透過枕乳突縫57彼此連接。因此,第四腦室加壓部150形成於不面對枕乳突縫57的位置。因此,第四腦室加壓部150在左右向的寬度W在10公分以內。第四腦室加壓部150在左右向的寬度W可為兩公分或更多。在另一實施例中,第四腦室加壓部150在左右向的寬度W可為兩公分以上但7公分以下。
寬度W限制如上,可防止第四腦室加壓部150與顳骨52接觸。
同時,一第四腦室容納槽(4th ventricle receiving groove)151形成於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中,因而不用支撐使用者的枕外粗隆(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54。也就是說,第四腦室容納槽151形成一空間,而不會刺激枕外粗隆54。
第四腦室加壓部150接觸使用者之枕骨53的一上表面係形成為凹的(concave)或凸的(convex)。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150a、150b與150c可形成為傾斜面,使其外部的高度低於其內部的高度,而其後端部的高度低於其前端部的高度。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150a、150b與150c的角落可形成為弧形。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支撐枕骨53區域的 左右部分,以執行穴位按摩。
在一實施例中,考慮到枕骨53的形狀,藉由將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形成為一傾斜面,自其外部至內部以及自其前端部至後端部向下傾斜,枕骨53區可更舒服地被支撐並於一均勻區(uniform area)進行穴位按摩。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的角落可形成為弧形,以防對欲進行穴位按摩之枕骨53區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第四腦室加壓部150可通過水平旋轉頭部打開第四腦室以正常化腦脊髓液循環並改變穴位按壓區域,因而可選擇地刺激需要穴位按壓的部分。
上升部111藉由維持並支撐頸後部而讓使用者有更舒服的感覺,刺激並放鬆位於頸後部之上胸椎附近的肌肉,並放鬆於被堆壓區域之頸椎的狀態,從而放鬆頸部的緊繃狀態。因此,可得到預防與治療頸椎間盤(cervical disk)、蘑菇症候群(mushroom syndrome)與直頸症候群(straight neck syndrome)的效果。
上升部111形成為傾斜,使得當與胸椎支撐部113的距離增加,上升部111的高度也會增加。上升部111形成為傾斜,可允許使用者之頸椎與胸椎維持其原始形狀而被支撐。一棘突容納槽(spinous process receiving groove)160形成於上升部111與胸椎支撐部113內,使用者之棘突(spinous process)容納於棘突容納槽160內。棘突容納槽160防止由於不必要地按壓使用者之棘突區而產生的疼痛。此外,棘突容納槽160調整胸椎區 的脊柱排列為一妥善的排列。
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一固定翼部(fixed wing part)130,固定翼部130分別自上升部111的左側端與右側端延伸,以支撐使用者之頸椎的側表面。
固定翼部130在左側與右側突出,以支撐使用者的枕下骨以及固定翼部130之間的上升部111,從而於頸肌肉上進行穴位按摩。固定翼部130之內側面被定位以適於枕骨粗隆(枕顱底),此位置係為當使用者躺下時,頭部向上方向自顳骨顴突稍微上調的位置。因此,當固定翼部130之上端部分位於枕骨53之頸線(nuchal line)上,固定翼部130之上端部分刺激並放鬆頸線與上頸椎C0、C1、C2之枕顱底(OCB)附近的深肌筋膜,頸線為頭後部與頸後部之間的界線。固定翼部130之上側表面向上突出,以抑制頸椎移動。也就是說,固定翼部130允許使用者以一正確的姿勢躺下。
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一頸椎刺激部(cervical spine stimulating part)120,頸椎刺激部120自上升部突出,用以刺激使用者的頸椎。頸椎刺激部120形成於上升部111內。頸椎刺激部120設置於固定翼部130之間的空間。頸椎刺激部120刺激使用者的頸椎與頸肌肉,以放鬆使用者的頸椎與頸肌肉。頸椎刺激部120與上升部111的高度不同,因而刺激使用者的某些頸肌肉。
第8圖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一前視圖。
參照第8圖,胸椎支撐部113係沿著使用者之胸椎形成且為長的,使使用者的胸部被伸展(stretched)。胸椎支撐部113延伸至面對使用者之第六胸椎(T6)的位置。胸椎支撐部113延伸自上升部111。當使用者之背部躺於一平坦的底部,較難以伸展胸部。因此,胸椎支撐部113突出一預定高度H,以幫助使用者伸展胸部。也就是說,胸椎支撐部113可用以提高使用者的頸椎。因此,在使用者之背部躺於一底部的狀態,胸椎支撐部113提高身體的中央,且由於胸部的左部分與右部分接觸底部,使用者的胸部可自然地伸展。
第9A至9C圖繪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四腦室加壓部150的各種實例,沿著第5圖之A-A線所切出的剖面圖。
參照第9A至9C圖,接觸使用者之枕骨的第四腦室加壓部150的上表面係形成為凹的或凸的。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150a、150b與150c可形成為傾斜面,使其外部的高度低於其內部的高度,且其後端部的高度低於其前端部的高度。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150a、150b與150c的角落可形成為弧形。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支撐枕骨53區域的左右部分,以執行穴位按摩。
在一實施例中,考慮到枕骨53的形狀,藉由將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形成為一傾斜面,自其外部至內部以及 自其前端至後端向下傾斜,枕骨53區可更舒服地被支撐並於一均勻區進行穴位按摩。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的角落可形成為弧形,以防對欲進行穴位按摩之枕骨53區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第四腦室加壓部150可通過水平旋轉頭部打開第四腦室,以正常化腦脊髓液循環並改變穴位按壓區域,因而可選擇地刺激需要穴位按壓的部分。
接觸使用者之枕骨的第四腦室加壓部150的上表面係形成為平坦、凹的或凸的。複數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可形成於左右部分,以彼此分開。
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150a、150b與150c可具有一平坦的形狀。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150a、150b與150c可具有一凹的形狀。凹的形狀增加與使用者之枕骨53的接觸區域,因而讓使用者有舒服的感覺。此外,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上表面150a、150b與150c可具有一凸的形狀。凸的形狀漸少與使用者之枕骨53的接觸區域,因而更增加加壓第四腦室的影響。
第10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枕下肌纖維,而第10B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刺激突出(stimulation protrusion)的刺激點。第11圖繪示人體之頭後小直肌(rectus capitis posterior minor,RCPM)與硬膜(dura mater,DM)的連接關係。第12A至12H圖繪示刺激突出的各種實例,沿著第7圖之B-B線所切的剖面圖。
參照第10A至12H圖,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複數刺激突出140,刺激突出140沿著固定翼部130與第四腦室加壓部150的一介面(boundary),或上升部11與第四腦室加壓部150的一介面形成,以刺激使用者的枕顱底(OCB)。
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上升部111、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以及複數刺激突出140。上升部111形成為傾斜的且具有高於胸椎支撐部113的高度,以支撐使用者的頸椎。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係形成為與上升部111具有不同的高度,以支撐使用者的枕骨。刺激突出沿著上升部111與第四腦室加壓部150之介面突出。其中在這些刺激突出中,面對依使用者之頭後小直肌(RCPM)、天柱穴(Tianzhu acupoint)(BL10)及風池穴(Fengchi acupoint)(GB20)至少其中之一的刺激突出141、143、145或146,具有一突出高度,此突出高度高於其他刺激突出140的突出高度。
刺激突出140的數量為14,且這些刺激突出140刺激使用者之枕顱底的枕下肌纖維。枕下肌纖維在斜方肌(trapezius muscle)與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枕下基底的交界(junction)進行肌肉評估。
枕下肌纖維分為14條肌束且由一強力纖維組成。枕下肌纖維對身體器官系統中需要保護或治療的區域為一警示系統(warning system)。在枕下肌纖維中,一特定脊柱部分的功能 被顱薦椎呼吸機制(respiration mechanism)所影響,局部地禁止構造移動且抑制腦脊髓液循環量。
配置總共14個刺激突出140,可分別刺激枕下肌纖維。刺激突出140形成於固定翼部130與上升部111的一內表面。刺激突出形成於固定翼部130的邊緣,此邊緣形成於固定翼部130與第四腦室加壓部150的一界面。由於固定翼部形成為與第四腦室加壓部150具有不同的高度,頸肌肉的負載(load)係集中於刺激突出140。因此,對在頸肌肉上執行穴位按摩具有效果。
刺激突出140允許一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透過活化分布於枕顱底(OCB)與上頸段區域的副交感神經(parasympathetic nerve)而達到平衡,以正常化由於壓力而緊繃的交感神經機制(mechanism of sympathetic nerve),從而使生物律動(biological rhythm)與能量進入一正常狀態。
此外,刺激突出140對於矯正姿勢及防止並治療頸椎間盤是有效的,藉由刺激與放鬆枕顱底(OCB)與上頸椎附近的肌肉,使枕下骨、第一頸椎(atlas)(C1)及第二頸椎(axis)(C2)可平滑地移動,且可透過刺激與放鬆硬膜(DM)與枕下骨附近肌肉的緊繃狀態,防止並治療上述疾病。
刺激突出140包括面頭後小直肌突出(RCPM facing protrusion)141與146,用以刺激使用者之枕顱底內的頭後小直肌(RCPM)。頭後小直肌用於提供一靜態或動態本體感覺受器(proprioceptor)的生物回饋訊號(bio-feedback signal)至中樞 神經系統(CNS),感測頭部的移動以及位置,且對於周圍肌肉的移動產生影響。因此,頭後小直肌(RCPM)如上所述藉由作為肌肉與硬膜(DM)之間的連接組織,感測並調整硬膜(DM)的緊張程度。
頭後小直肌(RCPM)強力地附加於保護腦與脊髓的硬膜(DM)。由於面頭後小直肌突出141與146供給連續的刺激(穴位按壓)於頭後小直肌(RCPM),伽馬信號活動(gamma signal activity)增加會被抑制。因此,肌肉可緩慢地放鬆且周圍的軟組織與肌筋膜也會放鬆,可適當地調整移動與姿勢。
面頭後小直肌突出141與146形成於面對使用者之啞門穴(GV15)與風府穴(GV16)的位置。啞門穴(GV15)位於沿著頸後部之中間線(middle line)的後髮線(posterior hairline)的界線上方0.5寸(cun)之處,也就是說,當頸部向前或向後彎曲時,深度壓下的位置。啞門穴(GV15)可用於因為中風後遺症(stroke sequelas)或嚴重動脈硬化(arteriosclerosis)所引起之語言問題(speech problems)的情況。
風府穴(GV16)位於當頭部輕微低下,後髮線的界線上方1寸(cun)之處,也就是說,可碰到骨頭或兩耳垂最低位置連線之中間點的位置。風府穴(GV16)可用於改善由於風邪(fengxie)所造成的各種症狀,例如一般感冒症狀、頸後部沉重感等。風府穴(GV16)是位於膀胱經(bladder meridian)與督脈(governor vessel)彼此交切的位置。
面頭後小直肌突出141與146刺激啞門穴(GV15)與風府穴(GV16),有助於改善腦缺血(brain ischemia)、腦出血(brain hemorrhage)、腦栓塞(brain thrombosis)、神經衰弱(neurasthenia)、腦炎(brain inflammation)、全身抽搐(systemic convulsions)、頭痛、頭風(head wind)、眩暈(vertigo)、舌咽神經麻痺(glossopharyngeal nerve paralysis)、語言障礙(speech impairment)、腦發育不全(cerebral hypoplasia)與腦震盪症候群(concussion sequelae)。
刺激突出包括一面天柱穴突出(Tianzhu acupoint facing protrusion)143,用以刺激使用者之枕顱底內的天柱穴(Tianzhu acupoint)(BL10)。天柱穴(BL10)位於啞門穴(GV15)高度之放大肌突出(amplification muscle protuberance)的頂端外側2公分。天柱穴(BL10)是一個重要的穴道,扮演像是支撐頭部之支柱的角色。
面天柱穴(BL10)突出143刺激天柱穴(BL10),以緩和(alleviate)由於高血壓(hypertension)造成的頸僵直(neck stiffness)。此外,面天柱穴(BL10)突出143緩和鼻部疾病(nasal diseases)、高血壓、頭痛、神經衰弱(neurasthenia)、視網膜出血(retinal hemorrhage)、黃斑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中風、頸僵直、咽痛(sore throat)、鼻塞(nasal congestion)、肩背疼痛、聲音嘶啞(hoarseness)等。
刺激突出140包括一面風池穴突出(Fengchi acupoint facing protrusion)145,用以刺激使用者之枕顱底內的風池穴(Fengchi acupoint)(GB20)。面風池穴(GB20)突出145位於風府穴(GB16)與完骨(Wangu)之間的整個長度的三分之一點,相鄰於完骨。風池穴(GB20)為治療風邪的代表性穴道,位於三焦經(Sanjiao meridian)、陽維脈(Yang linking vessel)與督脈彼此交切之處。風池穴(GB20)緩和顱區域、眼睛、鼻子、顱神經系統中所有器官的疾病,類似位於膀胱經的天柱穴(BL10)。面風池穴(GB20)突出145刺激風池穴(GB20),以緩和頸內的病痛。舉例來說,面風池穴(GB20)對於緩和因為長時間低頭讀書、或早晨起床頸部僵直狀況造成的頸部疼痛是有效的。此外,風池穴(GB20)係用於移除顱充血(cranial congestion)的穴道,防止腦充血(brain congestion)和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並緩和擁塞頭痛(congestive headache)、耳鳴(tinnitus)、肥厚性鼻炎(hypertrophic rhinitis)、膿胸(empyema)等。此外,風池穴(GB20)係用於改善從肩部至後頸區域的血液凝集(coagulation)。
面風池穴(GB20)突出145緩和頭痛、頭暈、普通感冒、失眠、黃斑病變、頸部和背部疼痛、頸僵直或頸部疼痛、眼睛疾病、鼻炎、耳鳴、耳內膿(pus in the ear)、高血壓、半側偏癱(hemiplegia)、腦疾病等。
複數刺激突出140可具有不同的高度,以進一步刺激天柱穴(BL10)、風池穴(GB20)、啞門穴(GV15)與風府穴 (GV16)至少其中之一。也就是說,使用者可依據體質與身體條件選擇肌筋膜鬆弛器。
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上升部111以及胸椎支撐部113。上升部111形成為傾斜的,以支撐使用者的頸椎,且上升部111具有一端部,端部形成為階梯狀,以刺激使用者的枕顱底(OCB)。胸椎支撐部113自上升部111之其他端部延伸至面對使用者之中間胸椎的一位置。
中間胸椎包括第五至第八胸椎。胸椎支撐部113可延伸至面對第六胸椎的位置。
第13圖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
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將參照圖示第13圖進行描述。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一頸椎刺激部(cervical spine stimulating part)220可具有相較於第5圖之頸椎刺激部120更高的高度與更長的長度。也就是說,可透過頸椎刺激部220增加的尺寸,更加強力地刺激使用者的頸肌肉。增加刺激可提升頸肌肉與頸椎放鬆的程度,有助於讓頸椎具有一正確的姿勢,且有助於讓身體維持整體平衡。
第14A圖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平面圖,而第14B圖 為沿著第14A圖之C-C線所切的剖面圖。第14A、14B圖中與第5至13圖中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相同的元件。
與前述實施例不同之處,將參照圖示第14A、14B圖進行描述。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包括胸椎支撐部113、上升部111以及一第四腦室加壓部250。胸椎支撐部113用以支撐使用者的胸椎。上升部111自胸椎支撐部113延伸以形成為傾斜的,並支撐使用者的頸椎。第四腦室加壓部250自上升部111延伸且為一突出半球形,以支撐使用者的枕骨。
在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中,兩個第四腦室加壓部250形成於左側部分與右側部分,且兩個第四腦室加壓部250之頂端之間的距離W可為2公分以上,10公分以下。在另一實施例中,第四腦室加壓部250之頂端之間的距離W可為2公分以上,7公分以下。兩個第四腦室加壓部250之間的一空隙(gap)為空的,以形成一溝槽(trough)。兩個第四腦室加壓部250之間的溝槽形成一第四腦室容納槽251。
第15A、15B圖為使用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示意圖。
參照第15A、15B圖,在使用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的情況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影 響呼吸時橫膈膜(diaphragm)與自主神經調節(autonomic nervous regulation)的活動,而放鬆交感神經系統的緊繃。由於CV-4技術(第四腦室加壓變化)放鬆體內所有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有效地放鬆一壓力患者之交感神經系統的慢性緊繃(chronic tension),並緩和頭痛、頸椎後區的肌肉緊張、後頸僵直和肩部肌肉疼痛、發熱、急性與慢性肌肉骨骼疾病、背痛、退化性關節炎(degenerative arthritis)、腦充血(cerebral congestion)和肺充血(pulmonary congestion)及水腫(edema)現象。此外,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對於自閉症(autism)、注意力缺陷的孩子、頭痛、背痛、抑鬱症(depression)和無法治癒的疾病(incurable disease)是有效的。
再者,可透過活化分布於枕顱底(OCB)與上頸椎區域的副交感神經,正常化生物律動與能量,以將因為壓力而處於一緊繃狀態的交感神經機制恢復為一正常機制,且平衡自律神經系統。
再者,可減緩移動頸部與後頸僵直的限制,並減輕枕下骨中,頸椎關節和肌肉群內的肌筋膜疼痛,使頭痛得以緩和。此外,可矯正直頸(straight neck)、龜頸(turtle neck),脊柱後凸(kyphosis)、脊柱前凸(lordosis)和功能性脊柱側彎(scoliosis),且當背部與頸部的緊繃肌肉放鬆,可放鬆壓縮的脊髓動脈,而眼花(dim eyesight)可藉由促進脊髓動脈中移動至視 覺中心血液循環而恢復。
此外,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可於睡眠期間使用,可節省忙碌現代人的時間。此外,由於使用者可自行操作而不需要專人的協助,可降低空間限制與成本負擔。再者,由於顱薦椎治療是一種通過顯著純粹的觸摸對身體產生改變的治療,所以沒有副作用。因此,顱薦椎治療對需要身心舒適、穩定精神以及舒適生活的現代人,以及孕婦、哺乳期的母親、老人家與虛弱者是有幫助的。
同時,在刺激顳骨52或枕乳突縫57的情況下,可能產生例如頭暈、嘔吐等副作用,但由於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加壓部150形成於不會刺激到顳骨52或枕乳突縫57的位置,不會產生上述副作用。
依據本發明實施例,可提供以下優點。
第一,使用者可獨自且自發地進行放鬆枕顱底、第四腦室加壓變化(CV-4技術)等。
第二,使用者可獨自進行物理治療,無需考慮時間與空間。
第三,透過幫助腦脊髓液循環(CSF)可維持免疫力與體內平衡。
第四,可放鬆全身肌筋膜與肌肉。
本發明的效果並未限制於上述效果,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可透過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清楚地理解未被提及的其他效 果。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1‧‧‧上升部
113‧‧‧胸椎支撐部
120‧‧‧頸椎刺激部
130‧‧‧固定翼部
140‧‧‧刺激突出
150‧‧‧第四腦室加壓部
151‧‧‧第四腦室容納槽
160‧‧‧棘突容納槽
A-A‧‧‧剖面線

Claims (15)

  1. 一種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該肌筋膜鬆弛器包括一第四腦室加壓部,該第四腦室加壓部支撐一使用者的枕骨於該第四腦室加壓部未接觸該使用者之顳骨的一位置,其中該第四腦室加壓部係形成突出於該第四腦室加壓部未接觸該使用者之枕乳突縫的一位置,該枕乳突縫將該使用者的顳骨與枕骨彼此連接,其中一第四腦室容納槽形成於該第四腦室加壓部中,因而不用支撐該使用者的枕外粗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其中該第四腦室加壓部的寬度為2公分以上,10公分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其中該第四腦室加壓部接觸該使用者之枕骨的一上表面係形成為凹的或凸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該肌筋膜鬆弛器更包括: 一上升部,具有一傾斜面形成於其中,用以支撐該使用者的頸椎,且該上升部連接該第四腦室加壓部;及一固定翼部,自該上升部的左側端與右側端延伸,以支撐該使用者之頸椎的側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該肌筋膜鬆弛器更包括複數個刺激突出,該些刺激突出沿著該固定翼部與該第四腦室加壓部的一介面,或該上升部與該第四腦室加壓部的一介面形成,以刺激該使用者的枕顱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其中每該刺激突出包括一面頭後小直肌突出,用以刺激該使用者之枕顱底內的頭後小直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其中該面頭後小直肌突出形成於面對該使用者之啞門穴與風府穴的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其中每該刺激突出包括 一面天柱穴突出,用以刺激該使用者之枕顱底內的天柱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其中每該刺激突出包括一面風池穴突出,用以刺激該使用者之枕顱底內的風池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該肌筋膜鬆弛器更包括:一上升部,具有一傾斜面形成於其中,用以支撐該使用者的頸椎,且該上升部連接該第四腦室加壓部;及一胸椎支撐部,用以支撐該使用者的胸椎,且該胸椎支撐部連接該上升部,其中當與該胸椎支撐部的距離增加,該上升部的高度也會增加。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其中該胸椎支撐部係沿著該使用者之胸椎形成且為長的,使該使用者的胸部被伸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其中該胸椎支撐部延伸至面對該使用者之第六胸椎的位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其中一棘突容納槽形成於該上升部與該胸椎支撐部內,該使用者之棘突容納於該棘突容納槽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該肌筋膜鬆弛器更包括:一上升部,具有一傾斜面形成於其中,用以支撐該使用者的頸椎,且該上升部連接該第四腦室加壓部;及一頸椎刺激部,自該上升部突出,用以刺激該使用者的頸椎。
  15. 一種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用於物理治療,該肌筋膜鬆弛器包括:一上升部,形成為傾斜的,用以支撐一使用者的頸椎;以及一第四腦室加壓部,自該上升部延伸,且為一突出的半球形,以支撐該使用者之枕骨,其中兩個該第四腦室加壓部分別形成於左側部分與右側部分,且該兩個第四腦室加壓部之頂端之間的距離為2公分以上,10公分以下,其中一第四腦室容納槽形成於該第四腦室加壓部中,因而不用支撐該使用者的枕外粗隆。
TW104136137A 2014-11-05 2015-11-03 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 TWI5833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KR2014/010580 WO2016072537A1 (ko) 2014-11-05 2014-11-05 두개천골 요법과 카이로프락틱을 적용한 물리치료용 근막 이완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8571A TW201628571A (zh) 2016-08-16
TWI583364B true TWI583364B (zh) 2017-05-21

Family

ID=55909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137A TWI583364B (zh) 2014-11-05 2015-11-03 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583364B (zh)
WO (1) WO20160725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7810A (zh) * 2019-08-20 2019-12-06 明丽健康产业(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0458A (en) * 1983-11-14 1985-11-05 Fiore John W Cervical support pillow
US5778469A (en) * 1997-05-13 1998-07-14 Festa; John Philip Therapeutic cervical pillow
CN101589988A (zh) * 2008-05-30 2009-12-02 辰生物技术株式会社 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
KR20100050859A (ko) * 2008-11-06 2010-05-14 주식회사 티앤아이 물리치료용 근막 이완기
TWM446586U (zh) * 2012-09-04 2013-02-11 Green Sweet Mattress Corp 防止打鼾之枕頭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18661B1 (ko) * 2005-03-28 2007-05-15 김희수 물리치료용 헤드레스터
KR20130077315A (ko) * 2011-12-29 2013-07-09 정원종 기능성 베개 겸용 다용도 수동 안마기
KR101364588B1 (ko) * 2012-12-28 2014-02-25 황성연 척추 구조의 개선 및 치료용 베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0458A (en) * 1983-11-14 1985-11-05 Fiore John W Cervical support pillow
US5778469A (en) * 1997-05-13 1998-07-14 Festa; John Philip Therapeutic cervical pillow
CN101589988A (zh) * 2008-05-30 2009-12-02 辰生物技术株式会社 使用颅骶疗法的沉思枕
KR20100050859A (ko) * 2008-11-06 2010-05-14 주식회사 티앤아이 물리치료용 근막 이완기
TWM446586U (zh) * 2012-09-04 2013-02-11 Green Sweet Mattress Corp 防止打鼾之枕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8571A (zh) 2016-08-16
WO2016072537A1 (ko)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1561B2 (en) Functional pillow for manipulation therapy
KR101077885B1 (ko) 물리치료용 근막 이완기
KR102284813B1 (ko) 신연을 이용한 경추교정베개
KR200460780Y1 (ko) 숙면용 정형 베개
KR102079421B1 (ko) 뇌척수액 순환유도베개
KR100926484B1 (ko) 두개천골 요법을 이용한 명상베개
KR101630386B1 (ko) 두개천골 요법을 적용한 착석용 목베개
CN106456351B (zh) 脊椎支撑架
KR20200136286A (ko) 공기압을 이용한 경추 견인형 스트레칭 교정운동 마사지장치
KR101649416B1 (ko) 머리 이완용 베개
KR100718661B1 (ko) 물리치료용 헤드레스터
KR20200136285A (ko) 경추 후두하근 마사지장치
KR101378163B1 (ko) 멀티자세 교정기
CN106419369A (zh) 一种颈枕
TWI583364B (zh) 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
KR101664462B1 (ko) 두개천골 요법이 적용된 착석용 골반베개
WO2011074718A1 (ko) 물리 치료용 근막 이완기
KR101848645B1 (ko) 기능성 경추 이완 장치
CN210748508U (zh)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KR20210132831A (ko) 경추의 견인운동을 통한 마사지장치
KR20210133333A (ko) 경추굴곡 감지를 통한 교정운동 마사지장치
KR20160077014A (ko) 두개천골 요법을 적용한 착석용 목 베개
KR102540819B1 (ko) 뇌척수액 순환유도효과 강화 베개
KR102540821B1 (ko) 두개천골 요법이 적용된 코어-쉘 구조의 베개
KR20160105763A (ko) 두개천골 요법이 적용된 착석용 골반베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