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8508U -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48508U CN210748508U CN201921349286.9U CN201921349286U CN210748508U CN 210748508 U CN210748508 U CN 210748508U CN 201921349286 U CN201921349286 U CN 201921349286U CN 210748508 U CN210748508 U CN 2107485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part
- neck
- finger
- hindbrain
- upper b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包括一体结构且依次连接的后脑压迫部、脖颈指压部和上部背指压部,脖颈指压部位于后脑压迫部和上部背指压部的连接处;后脑压迫部的宽度从其与脖颈指压部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且后脑压迫部从其与脖颈指压部相连接的一端由高至低地向另一端延伸出第一延伸面,在第一延伸面上设有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头部凹槽;上部背指压部的宽度从其与脖颈指压部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且上部背指压部从其与脖颈指压部相连接的一端由高至低地向另一端延伸出第二延伸面,在第二延伸面上设有与人体脊柱相匹配的脊柱凹槽。其具有嫁接了颅骶疗法、睡醒后只要枕着平躺10‑40分钟即可维持身体平衡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康复器械,尤其是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用于对人体颈椎进行支撑和牵引。
背景技术
颅骶疗法(Craniosacral Therapy,CST)起源于欧美,是一种轻柔的非入侵式的手法触诊疗法,通过触摸人体中轴颅骶系统的不同部位,改变脑脊液的流动节律和流量,直接调节脑和脊髓的功能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系统恢复正常联系和自然运动,可用以评估(诊断)和修正(治疗)人体中轴颅骶系统的失衡和约束,治疗机体的多种疾病和创伤,以及解除情感或心理的困扰。
传统的CST医学治疗需要治疗师进行手动治疗,每个治疗师的手法和熟练程度都可能不同,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且病人需要前往治疗场所才能接受治疗,还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治疗过程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嫁接了颅骶疗法、用于对人体颈椎进行支撑和牵引、睡醒后只要枕着平躺10-40分钟即可维持身体平衡的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矫形枕包括一体结构且依次连接的后脑压迫部、脖颈指压部和上部背指压部,脖颈指压部位于后脑压迫部和上部背指压部的连接处;后脑压迫部的宽度从其与脖颈指压部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且后脑压迫部从其与脖颈指压部相连接的一端由高至低地向另一端延伸出第一延伸面,在第一延伸面上设有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头部凹槽;上部背指压部的宽度从其与脖颈指压部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且上部背指压部从其与脖颈指压部相连接的一端由高至低地向另一端延伸出第二延伸面,在第二延伸面上设有与人体脊柱相匹配的脊柱凹槽;且后脑压迫部最高处的高度低于上部背指压部最高处的高度;脖颈指压部的形状呈与人体脖颈相匹配的弧形,在脖颈指压部上设有多个外凸的指压凸起。
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延伸面还设有两个外凸的脖颈支撑部,两个脖颈支撑部对称布置在脊柱凹槽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脊柱凹槽呈由高至低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矫形枕嫁接了颅骶疗法,用于对人体颈椎进行支撑和牵引,睡醒后只要枕着平躺10-40分钟即可起到颅骶疗法的效果,使用者平躺时,其人体头部置于后脑压迫部的头部凹槽内,以支撑头部,脖颈指压部与人体脖颈相接触,同时脖颈支撑部从两侧拖住脖颈,以支撑颈部,人体脊柱置于上背部指压部的脊柱凹槽内,以支撑位于脊柱凹槽内的脊柱;在平躺的过程中,该矫形枕能够通过不断刺激枕区来放松与枕区相关的绷紧肌肉群和颅骶区域的硬脑脊膜系统,以促进脑脊髓液的循环、改善大脑血液的循环,并能够将错位的脊柱置于正常位置,从而增加大脑活动、减轻头部或颈部疼痛;此外,使用者头部重量的载荷还会刺激到枕骨,对横膈膜活动和呼吸的自主神经控制产生影响,因此可以放松绷紧的交感神经系统,脑脊髓液平稳循环,由此减轻头痛或发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包括一体结构且依次连接的后脑压迫部1、脖颈指压部2和上部背指压部3,脖颈指压部2位于后脑压迫部1和上部背指压部3的连接处。后脑压迫部1的宽度从其与脖颈指压部2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且后脑压迫部1从其与脖颈指压部2相连接的一端由高至低地向另一端延伸出第一延伸面11,在第一延伸面11上设有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头部凹槽12。上部背指压部3的宽度从其与脖颈指压部2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且上部背指压部3从其与脖颈指压部2相连接的一端由高至低地向另一端延伸出第二延伸面31,在第二延伸面31上设有与人体脊柱相匹配的脊柱凹槽32,脊柱凹槽32呈由高至低的弧面。在第二延伸面31还设有两个外凸的脖颈支撑部5,两个脖颈支撑部5对称布置在脊柱凹槽32的两侧。后脑压迫部1最高处的高度低于上部背指压部3最高处的高度;脖颈指压部2的形状呈与人体脖颈相匹配的弧形,在脖颈指压部2上设有多个外凸的指压凸起4。
参见图6,治疗时,使用者平躺,其人体头部置于后脑压迫部1的头部凹槽12内,以支撑头部;脖颈指压部2与人体脖颈相接触,同时脖颈支撑部5从两侧拖住脖颈,以支撑颈部;人体脊柱置于上背部指压部3的脊柱凹槽32内,以支撑位于脊柱凹槽32内的脊柱。使用者平躺的过程中,该矫形枕能够通过不断刺激枕区来放松与枕区相关的绷紧肌肉群和颅骶区域的硬脑脊膜系统,以促进脑脊髓液的循环、改善大脑血液的循环,并能够将错位的脊柱置于正常位置,从而增加大脑活动、减轻头部或颈部疼痛;此外,使用者头部重量的载荷还会刺激到枕骨,对横膈膜活动和呼吸的自主神经控制产生影响,因此可以放松绷紧的交感神经系统,脑脊髓液平稳循环,由此减轻头痛或发热。
Claims (3)
1.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其特征是:包括一体结构且依次连接的后脑压迫部(1)、脖颈指压部(2)和上部背指压部(3),脖颈指压部(2)位于后脑压迫部(1)和上部背指压部(3)的连接处;后脑压迫部(1)的宽度从其与脖颈指压部(2)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且后脑压迫部(1)从其与脖颈指压部(2)相连接的一端由高至低地向另一端延伸出第一延伸面(11),在第一延伸面(11)上设有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头部凹槽(12);上部背指压部(3)的宽度从其与脖颈指压部(2)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且上部背指压部(3)从其与脖颈指压部(2)相连接的一端由高至低地向另一端延伸出第二延伸面(31),在第二延伸面(31)上设有与人体脊柱相匹配的脊柱凹槽(32);且后脑压迫部(1)最高处的高度低于上部背指压部(3)最高处的高度;脖颈指压部(2)的形状呈与人体脖颈相匹配的弧形,在脖颈指压部(2)上设有多个外凸的指压凸起(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其特征是:在第二延伸面(31)还设有两个外凸的脖颈支撑部(5),两个脖颈支撑部(5)对称布置在脊柱凹槽(3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其特征是:所述的脊柱凹槽(32)呈由高至低的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49286.9U CN210748508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49286.9U CN210748508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48508U true CN210748508U (zh) | 2020-06-16 |
Family
ID=71052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49286.9U Active CN210748508U (zh) | 2019-08-20 | 2019-08-20 |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485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37810A (zh) * | 2019-08-20 | 2019-12-06 | 明丽健康产业(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
-
2019
- 2019-08-20 CN CN201921349286.9U patent/CN2107485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37810A (zh) * | 2019-08-20 | 2019-12-06 | 明丽健康产业(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61561B2 (en) | Functional pillow for manipulation therapy | |
JP3181658U (ja) | 熟眠用整形枕 | |
KR101077885B1 (ko) | 물리치료용 근막 이완기 | |
US8316855B2 (en) | Meditation pillow using craniosacral therapy | |
CN204863870U (zh) | 功能性指压疗法筋膜指压器 | |
KR20200136286A (ko) | 공기압을 이용한 경추 견인형 스트레칭 교정운동 마사지장치 | |
KR101649416B1 (ko) | 머리 이완용 베개 | |
KR101378163B1 (ko) | 멀티자세 교정기 | |
CN210748508U (zh) |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 |
KR20200136285A (ko) | 경추 후두하근 마사지장치 | |
CN110537810A (zh) | 一种使用颅骶疗法的矫形枕 | |
CN200998338Y (zh) | 多功能颈椎按摩牵引器 | |
CN215821301U (zh) | 一种功能性矫形枕 | |
KR101664462B1 (ko) | 두개천골 요법이 적용된 착석용 골반베개 | |
WO2011074718A1 (ko) | 물리 치료용 근막 이완기 | |
KR100718661B1 (ko) | 물리치료용 헤드레스터 | |
CN205234139U (zh) | 失眠康复枕 | |
US20240065923A1 (en) | Massage apparatus | |
TWI583364B (zh) | 用於物理治療之顱薦椎治療與整脊治療用的肌筋膜鬆弛器 | |
CN202223399U (zh) | 脊椎康复治疗仪 | |
CN205083144U (zh) | 失眠治疗枕 | |
KR20170006499A (ko) | 경추 마사지용 지압기 | |
CN205083145U (zh) | 设置有药物治疗的颈椎康复枕 | |
CN215504110U (zh) | 一种骨伤科颈椎枕 | |
CN212651060U (zh) | 一种颈椎病康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