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3334B - 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及三維電子人台系統 - Google Patents

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及三維電子人台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3334B
TWI583334B TW105104104A TW105104104A TWI583334B TW I583334 B TWI583334 B TW I583334B TW 105104104 A TW105104104 A TW 105104104A TW 105104104 A TW105104104 A TW 105104104A TW I583334 B TWI583334 B TW I5833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point
central axis
dimensional electronic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4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8289A (zh
Inventor
張麗卿
張美月
Original Assignee
張麗卿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張麗卿 filed Critical 張麗卿
Priority to TW105104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3334B/zh
Priority to US15/181,432 priority patent/US983302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3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333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8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828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3/00Patterns for cutting-out; Methods of drafting or marking-out such patterns, e.g. on the cloth
    • A41H3/007Methods of drafting or marking-out patterns using compu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16Rotation, translation, sca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21Shape mod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Description

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及三維電子人台系統
本揭露中所述實施例內容是有關於一種形成三維電子人台的方法及其系統。特別地,本揭露中所述實施例內容是有關於一種形成可變換姿態三維電子人台的方法及其系統。
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迅速,各行各業也追隨著科技發展的腳步,逐漸邁向自動化生產與設計,以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使能在行業內屹立不搖。服裝行業也是如此,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打版也逐漸地為服裝產業所採用,以快速增加產品的推陳出新的速度。
打版作業決定服裝成形的重要關鍵,而支撐此重要關鍵的作業是一立體人台。而現今服裝業使用三維電子人台打版受到一定的侷限。究其原因主要是現有的三維電子人台並無法正確地提供服裝業者所需的資料。單純的電子掃描點所產 生的三維電子人台,無法有效地提供服裝業者正確地評估最終服裝的呈現結果。
特別是為配合不一樣的身長比例高矮胖瘦等體型變化,一般三維電子人台常常顯得不夠完整。尤其是在進行身材的調整時,傳統三維電子人台也常常無法以合適的結果顯現。如何改善三維電子人台,以協助服裝業者提升效率,為服裝業與社會大眾所殷殷企盼。
有鑒於此,本揭露內容提出一種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
本揭露內容之一實施態樣是關於一種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首先取得三維電子人台之量測數據;然後計算人台中心軸、計算該人台中心軸之傾斜角度、計算各圍線上複數個點的座標值;調整三維電子人台之至少一向度;以及顯示一調整後之三維電子人台。
其中計算人台中心軸包含有計算一頸部中心軸,一側頸腋下部中心軸,一腋腰部中心軸以及一腰臀溝部中心軸。而計算人台中心軸之傾斜角度包含計算頸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側頸腋下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腋腰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以及腰臀溝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計算頸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是由一後中頸頂點與一後頸點連成一直線,以及一前中頸頂點與一前頸根凹點連成另一直線,取兩條直線的角平分線與 Y軸的夾角而得。
在一實施例中,頸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為θ 4 其中,N1_Z_B為後中頸頂點Z軸的座標值,SNA1_Z_B為後頸點Z軸的座標值,C SNA1’_BN1’_B_YZ 為後中頸頂點與後頸點之兩點YZ平面的投影距離,N2_Z_F為前中頸頂點Z軸的座標值,SNA4_Z_F為前頸根凹點Z軸的座標值,C SNA4’_FN2’_F_YZ 為前中頸頂點與前頸根凹點之兩點YZ平面的投影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側頸腋下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為θ 3 θ 3 =sin -1 (/N4_Z_L-SNA14_Z_L//C SNA14’_LN4’_L_YZ )其中N4_Z_L為左側頸點Z軸座標值,SNA14_Z_L為左腋下點Z軸座標值,C SNA14’_LN4’_L_YZ 為左側頸點與左腋下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腋腰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為θ 1 θ 1 =sin -1 (/SNA14_Z_L//C SNA14’_L_YZ )其中SNA14_Z_L為左腋下點Z軸座標值,C SNA14’_L_YZ 為左腋下點與腰圍左脇邊寬度點兩點之YZ平面 的投影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腰臀溝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為θ 2 θ 2 =sin -1 (/WGF8_Z_L//C WGF8’_L_YZ )其中WGF8_Z_L為左腳踝最小圍脇邊點Z軸座標值,C WGF8’_L_YZ 為左腳踝最小圍脇邊點與腰圍左脇邊寬度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計算各圍線上複數個點的座標值將每一個圍線依等角度分成32點。
在一實施例中,調整三維電子人台之至少一向度包含調整人台中心軸的傾斜角度、高度、厚度、寬度及截面輪廓之一。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揭露一種三維電子人台系統,具有一量測數據模組以取得三維電子人台之量測數據;一計算模組以計算人台中心軸;一傾斜角度計算模組以計算該人台中心軸之傾斜角度;一圍線計算模組以計算各圍線上複數個點的座標值;一調整模組用以調整三維電子人台之至少一向度;以及一顯示模組用以顯示一調整後之三維電子人台。
綜上所述,本揭露中的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可以快速簡便地變化出不同向度的三維電子人台,可有效地造福時裝產業,以進行服裝設計與打版等應用。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可以根據人體活動之所需,利用四部分的傾斜角度的調整,快速地調整三維電子人台的姿態,而無須輸入太多的數據,即可更真實地表現出電子人台所需的數據,有效地提高電子人台的變化性與實用性。
101~105‧‧‧步驟
201‧‧‧前中頸頂點
202‧‧‧臀溝部
216‧‧‧腰圍
301‧‧‧頸部
302‧‧‧側頸腋下部
303‧‧‧腋腰部
304‧‧‧腰臀溝部
305‧‧‧頸部中心軸
306‧‧‧側頸腋下部中心軸
307‧‧‧腋腰部中心軸
308‧‧‧腰臀溝部中心軸
310‧‧‧左側頸點
311‧‧‧後中頸頂點
312‧‧‧後頸點
313‧‧‧前中頸頂點
314‧‧‧前頸根凹點
315‧‧‧左腋下點
316‧‧‧腰圍左脇邊寬度點
317‧‧‧左腳踝最小圍脇邊點
318‧‧‧乳頭點圍線
319‧‧‧臀圍
401‧‧‧乳頭點
402‧‧‧前中心線
403‧‧‧左脇邊線
404‧‧‧中心點
405‧‧‧圍線
406‧‧‧圍線
407‧‧‧乳頭點圍線
500‧‧‧腰圍線
501‧‧‧後中厚度點
502‧‧‧前中厚度點
503‧‧‧腰圍左脇邊寬度點
504‧‧‧腰圍右脇邊寬度點
505‧‧‧腰圍截面中心點
θ 1~θ 4‧‧‧傾斜角度
θ 5~θ 6‧‧‧角度
N1_Z_B‧‧‧後中頸頂點Z軸的座標值
SNA1_Z_B‧‧‧後頸點Z軸的座標值
C SNA1’_BN1’_B_YZ ‧‧‧後中頸頂點與後頸點之兩點YZ平面的投影距離
N2_Z_F‧‧‧前中頸頂點Z軸的座標值
SNA4_Z_F‧‧‧前頸根凹點Z軸的座標值
C SNA4’_FN2’_F_YZ ‧‧‧前中頸頂點與前頸根凹點之兩點YZ平面的投影距離
N4_Z_L‧‧‧左側頸點Z軸座標值
SNA14_Z_L‧‧‧左腋下點Z軸座標值
C SNA14’_LN4’_L_YZ ‧‧‧左側頸點與左腋下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SNA14_Z_L‧‧‧左腋下點Z軸座標值
C SNA14’_L_YZ ‧‧‧左腋下點與腰圍左脇邊寬度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WGF8_Z_L‧‧‧左腳踝最小圍脇邊點Z軸座標值
C WGF8’_L_YZ ‧‧‧左腳踝最小圍脇邊點與腰圍左脇邊寬度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是依照本發明所揭露之一種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流程圖。
第2圖是依照本發明所揭露之三維電子人台之正面示意圖。
第3圖是依照本發明所揭露之三維電子人台之側面示意圖。
第4圖是依照本發明所揭露之一種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乳頭點圍線計算示意圖。
第5圖是依照本發明所揭露之一種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腰圍線計算示意圖。
下文係舉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但所提供之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而結構運作之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之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之結構,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另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使便於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元件或相似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另外,在全篇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用詞(terms),除有特別註明外,通常具有每個用詞使用在此領域中、在此揭露之內容中與特殊內容中的平常意義。某些用以描述本揭露之用詞將於下或在此說明書的別處討論,以提供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有關本揭露之描述上額外的引導。
關於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並非特別指稱次序或順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其僅僅是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而已。
其次,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即意指包含但不限於。
第1圖係本發明所揭露之一種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流程圖。
本發明之三維電子人台主要是呈現人體頸部與軀幹相關體型,以供服裝設計人員進行服裝設計與打版。且本發明之三維電子人台更可以根據需求調整人台體型的向度,例如是角度、高度、厚度、寬度以及圍線輪廓數據,以提供不同姿態與體型之三維電子人台。由於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是由服裝設計為出發點,加上新增的人體特徵圍線及相關數據。因此,不僅大幅增加人台的精確性,且相較於習知的電子人台,更節省了許多不必要的資料儲存。此外,由於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可以根據需求改變向度,更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差異修改三維電子人台,故本發明所揭露之三維電子人台不僅可以適用於服裝大量生產的打版所需,更可以使 用在專門進行客制化訂製衣物的服裝店,針對個人客戶修改向度,以調整三維電子人台,利用調整後之三維電子人台進行服裝的打版,使得所製作的衣服更為合身,且於電腦上顯相應的服裝穿著後之效果,且更能調整人台的角度,使預先呈現真實穿著時的姿態與服裝呈現效果。
為清楚說明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茲說明部份所使用之人體表面之量測點如下:人體的軀幹的部分包括、肩部、胸部、背部、乳房部、腰部、腹部及臀部。人體軀幹的主要支柱就是脊椎。脊椎由側面視之,它呈S型,所以人體直立時,由側面看軀幹各部位,均非與地面垂直,而是呈前傾或後傾態樣。
脊椎包括頸椎、胸椎及腰椎三部分,頸椎與胸椎連接處是軀幹重大的轉折點,人體傾斜角度最大之處頸部,側頸點是服裝人體體表計測項目之一,側頸點就是頸部側邊與肩部肩稜線的交接點,是此部位的前後身分界點,故將側頸點作為人台部位區隔點之一。此外,脊椎在頸部以下的S型之“(”與“)”最凸點,分別在胸椎及腰椎的胸曲與腰曲位置上,而這二個位置大致與計測項目-腋下點與腰圍線位置吻合,故三維電子人台就由側頸點、腋下點與及腰圍線之水平截面分成頸部(Neck Part,簡稱N)、側頸腋下部(Side Neck Armpit Part,簡稱SNA)、腋腰部(Armpit Waist Part,簡稱AW)及腰臀溝部(Waist Gluteal Fold Part,簡稱WGF)四部份。
其中,後中頸頂點:後中頸頂與頭顱最下緣中間凹陷之處。前中頸頂點:前中頸頂由前下巴與頸部相交轉彎下 凹之處。側頸點:頸部側邊與肩部肩稜線的交點。後頸點:人體後頸第七頸椎凸出處。前頸根凹點:前中頸部轉為軀幹最凹處。前頸點:兩鎖骨於前中形成窩處之最凹點。肩端點:肩稜線與手臂根線的交點。前腋點:前腋窩裂上端之點。後腋點:後腋窩裂上端之點。乳頭點:乳房部的乳頭最高點。腋下點:在臂根最低點(後腋窩點)水平面,取前腋點、後腋點的投影寬度的中間點。下胸圍點:乳房部下緣最凹處。腹圍點:腹部正中最向前凸出點。臀圍點:臀部向後方最凸點。臀溝位點:軀幹臀部肌肉向內凹褶處下緣與會陰點平行之點。
如圖中所示,首先步驟101取得三維電子人台之各點的量測數據。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有效地精簡所需的量測數據,然針對部份以往被忽略的人體頸部的數據則更進一步增加有多組數據,以呈現頸部的角度與肌肉的變化,使服裝穿著時更接近真人穿著的效果。
如第2圖與第3圖中所示,由頸部之前中頸頂點201至臀溝部202一共區分為約33組圍線。根據這些數據,進一步計算本發明所揭露之人台四段傾斜角度。首先,根據量測的數據利用電腦等設備計算各區段之傾斜角度,亦即與Y軸之夾角角度。其中,取得三維電子人台所需之量測數據可以利用馬丁身高計、輪廓線攝影機或水平滑動曲度儀,以取得人體各圍部的高度、正面、側面輪廓照片及截面剖面圖,高度尺寸均以水平地面至量測部位的高度,圍線量測以各圍部的水平線為量測標準。
本發明所揭露之三維電子人台之原點設定於腰 圍橫截面之中心點與Y軸垂直相交之處。Y軸代表人台的高度方向,由腰圍向上為正,向下為負,X軸代表人台的寬度,如圖中所示朝向左手方向為正,朝向右手方向為負,而Z軸則為人台的厚度方向,朝向前方為正,朝向後方為負。
人台四段傾斜角度,則係分別計算在YZ平面上,本發明所揭露之頸部301、側頸腋下部302、腋腰部303以及腰臀溝部304與Y軸的中心軸的傾斜角度。
頸部中心軸305的傾斜角度θ 4 ,是由後中頸頂點311(N1)與後頸點312(SNA1)連成直線與Z軸之夾角角度,以及前中頸頂點313(N2)與前頸根凹點314(SNA4)連成直線與Z軸之夾角角度,兩角度相加除以2得出的。而頸部中心軸305就是前述兩條直線的角平分線,因此其到前述兩條直線的距離是一樣的。
頸部中心軸305的傾斜角度θ 4 的計算方法說明如下。分別以SNA1與SNA4為起點,N1與N2為終點,將二個終點與起點者座標相減,再計算此二向量與Z軸之傾斜角度π/2-θ 5 與π/2-θ 6 ,最後將π/2-θ 5 與π/2-θ 6 相加除以2,即可取得頸部中心軸305與Y軸之夾角角度θ 4 。例如取得在人台的SNA1、SNA4、N1及N2的數據分別為:N1’_B=(0,N1_Y-AW9_Y,N1_Z_B)、其中,N1_Y為後中頸頂點311的Y軸座標值,N1_Z_B為後中頸頂點Z軸的座標值,而AW9_Y為腰圍216的Y軸座標值,以將中心點移至腰圍216的中心,故得到後中頸頂點311 相對腰圍216的中心的座標值N1’_B
SNA1’_B=(0,SNA1_Y-AW9_Y,SNA1_Z_B)、其中,SNA1_Y為後頸點312的Y軸座標值。
N2’_F=(0,N2_Y-AW9_Y,N2_Z_F)、其中,N2_Y為前中頸頂點313的Y軸座標值,N2_Z_F為前中頸頂點Z軸的座標值,將中心點移至腰圍216的中心,故得到前中頸頂點313相對腰圍216的中心的座標值N2’_F
SNA4’_F=(0,SNA4_Y-AW9_Y,SNA4_Z_F),而其中,SNA4_Y為前頸根凹點314的Y軸座標值,SNA4_Z_F為前頸根凹點314的Z軸座標值,相同地SNA4’_F為前頸根凹點314相對腰圍216的中心的座標值。
投影在YZ平面上的數據為:N1’_B(Y,Z)=(N1_Y-AW9_Y,N1_Z_B)、SNA1’_B(Y,Z)=(SNA1_Y-AW9_Y,SNA1_Z_B)、N2’_F(Y,Z)=(N2_Y-AW9_Y,N2_Z_F)、SNA4’_F(Y,Z)=(SNA4_Y-AW9_Y,SNA4_Z_F)SNA1’_BN1’_B(Y,Z)與SNA4’_FN2’_F(Y,Z)之直線距離以C SNA1’_BN1’_B_YZ C SNA4’_FN2’_F_YZ C SNA1’_BN1’_B_YZ 為後中頸頂點與後頸點之兩點YZ平面的投影距離,而C SNA4’_FN2’_F_YZ 為前中頸頂點與前頸根凹點之兩點YZ平面的投影距離,則C SNA1’_BN1’_B_YZ =((N1_Y-SNA1_Y) 2 +(N1_Z_B-SNA1_Z_B) 2 ) 1/2 cos(π/2-θ 5 )=/N1_Z_B-SNA1_Z_B//C SNA1’_BN1’B_YZ =>sinθ 5 =/N1_Z_B-SNA1_Z_B//C SNA1’_BN1’_B_YZ =>θ 5 =sin -1 (/N1_Z_B-SNA1_Z_B//C SNA1’_BN1’_B_YZ )C SNA4’_FN2’_F_YZ = ((N2_Y-SNA4_Y) 2 +(N2_Z_F-SNA4_Z_F) 2 ) 1/2 cos(π/2-θ 6 )=/N2_Z_F-SNA4_Z_F//C SNA4’_FN2’_F_YZ =>sinθ 6 =/N2_Z_F-SNA4_Z_F//C SNA4’_FN2’_F_YZ =>θ 6 =sin -1 (/N2_Z_F-SNA4_Z_F//C SNA4’_FN2’_F_YZ )
則頸部中心軸與Y軸之夾角θ 4
如圖中所示,以上述之公式計算後可得頸部中心軸305與Y軸之夾角角度θ 4
接著說明計算側頸腋下部302之側頸腋下部中心軸306傾斜角度θ3的方法。在電子人台座標中,以左腋下點315為起點,左側頸點310為終點,將終點與起點者座標相減。同前所述,左腋下點315(SNA14’_L)的座標為,SNA14’_L=(SNA14_X_L,SNA14_Y-AW9_Y,SNA14_Z_L)
電子人台的左側頸點310的座標為N4’_L=(N4_X_L,N4_Y-AW9_Y,N4_Z_L)
將二點投影到YZ平面(X=0),則SNA14’_L(Y,Z)=(SNA14_Y-AW9_Y,SNA14_Z_L)、N4’_L(Y,Z)=(N4_Y-AW9_Y,N4_Z_L),而SNA14’_L與N4’_L在YZ平面上之投影直線距離以 C SNA14’_LN4’_L_YZ 表示,則C SNA14’_LN4’_L_YZ = ((N4_Y-SNA14_Y) 2 +(N4_Z_L-SNA14_Z_L) 2 ) 1/2 sinθ 3 =/N4_Z_L-SNA14_Z_L//C SNA14’_LN4’_L_YZ cosθ 3 =/N4_Y-SNA14_Y//C SNA14_LN4’_L_YZ
故可計算得到θ 3 =sin -1 (/N4_Z_L-SNA14_Z_L//C SNA14’_LN4’_L_YZ )
然後,再進一步計算腋腰部303之腋腰部中心軸307在YZ平面的傾斜角度θ 1 ,其為腰圍左脇邊寬度點316與左腋下點315連線與Y軸的夾角。
由前述之說明中,可分別取得在電子人台的左腋下點315的座標為SNA14’_L=(SNA14_X_L,SNA14_Y-AW9_Y,SNA14_Z_L)
電子人台的腰圍左脇邊寬度點316座標為:AW9’_L=AW9_L-AW9_C=(AW9_X_L,0,0)
將二點投影到YZ平面(X=0),則AW9’_L(Y,Z)=(0,0);SNA14’_L(Y,Z)=(SNA14_Y-AW9_Y,SNA14_Z_L),而SNA14’_L(Y,Z)之直線距離以CSNA14’_L_YZ表示,則C SNA14’_L_YZ =((SNA14_Y-AW9_Y) 2 +SNA14_Z_L 2 ) 1/2 sinθ 1 =/SNA14_Z_L//C SNA14’_L_YZ cosθ 1 =/SNA14_Y-AW9_Y//C SNA14’_L_YZ
可計算而得θ 1 =sin -1 (/SNA14_Z_L//C SNA14’_L_YZ )
然後,再進一步計算腰臀溝部304之腰臀溝部中心軸308在YZ平面的傾斜角度θ 2 ,其為腰圍左脇邊寬度點316(AW9’_L)與左腳踝最小圍脇邊點317(WGF8)與Y軸的夾角。
如前述之說明中,腰臀溝部傾斜角度θ 2 ,可用上述方式計算,得到sinθ 2 =/WGF8_Z_L//C WGF8’_L_YZ C WGF8’_L_YZ =((WGF8_Y-AW9_Y) 2 +WGF8_Z_L 2 ) 1/2 =>θ 2 =sin -1 (/WGF8_Z_L//C WGF8’_L_YZ )
藉由本發明所揭露之身體四部分的傾斜角度,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使用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向度,以決定三維電子人台的姿態並調整各個部分傾斜角度,以達成更為合適的電子人台。
當完成本發明所揭露之身體四部分的傾斜角度說明,接下來則進入步驟103,以進一步說明如何利用電腦計算各個圍線在本發明所揭露之三維電子人台的對應點與座標值的計算方式。
經多次反覆驗證,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電子人台的經線是由水平圍(緯)線上的點所決定,且每個水平圍(緯)線上的點個數是一樣的。人體所有水平圍(緯)線從側面視之,就以乳頭點401與臀部最厚,且乳頭點401的水平圍線較臀部的圍線弧度變化多也大,所以用乳頭點圍線407分析圍線點的個數,以決定經線個數的選取,並適用於所有水平圍線。
參閱第4圖,將乳頭點圍線407截面以前後中心線與左右寬度線分為四等分,取前左半身說明之。乳頭點401至前中心線402之圍線呈現“反S”形,只加一點,則包括乳頭點401與前中心線402,圍線405上總共分成3點,無法呈現其完 整曲線。因此再加一點,總共4點,以將此部分圍線分成3分。另外乳頭點401至左脇邊線403之圍線406呈現類似“S”形(乳頭到胸腔壁的乳房部分)與“反L”形(胸腔壁轉到左脇邊線),所以“S”形部分,與前述一樣,圍線共有4點,其中乳頭點401共用,所以只剩3點;在“反L”形中間加一點,總共3點,但胸壁點與“S”形之胸壁點共用,只剩2點;故“S”形與“反L”形總共5點。整個左前半身之圍線-“反S”形、“S”形及“反L”形,共取9點,將其分為8分。
為了簡化計算,以橫截面之中心點404為起點劃9條放射線與圍線相交構成9個點,且均分前左半身為8等分,每一等分的角度為11.25度(=90度/8),則四個半身總共分成32等分,即一條水平圍線總共分成32等分。然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使用約64條或96條放射線亦即每一條水平圍線依角度分成64或96等分其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此外,乳頭點401可以位於放射線與乳頭點圍線407,然其亦可以無需位於交點上,藉由至少32條放射線,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可以適當的表達人體輪廓的曲面形狀。
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以三維電子人台之每一條圍線都以角度分成32等分,不僅可以表達合適的身體曲線且也可以有效地減少所需的數據,使得三維電子人台的使用更為廣泛且經濟。
此外,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再將每一條水平圍線中,同一角度的點連接之後,以構成經線,故在此實施例中,一共有32條經線。
接著,參閱第5圖,以腰圍線500為例,首先,
(一)確定後中厚度點501:在腰圍線500取腰圍線500的後中凹陷處的最凹點,以取最凹陷之一點為後中厚度點501。
(二)確定前中厚度點502:在腰圍線截面圖的前中取最凸點。
(三)確定截面腰圍左脇邊寬度點503以及腰圍右脇邊寬度點504:取腰圍左、右脇邊最凸點的位置。
(四)確定腰圍截面中心點505:將前中厚度點502、後中厚度點501相連成直線,另將腰圍左脇邊寬度點503與腰圍右脇邊寬度點504相連成一直線,兩線相交,其定義為腰圍截面中心點505。
此腰圍截面中心點505,即為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中計算腋腰部303與腰臀溝部304之傾斜角度之一端點,其在計算人台中心軸之傾斜度時已先被計算。
此外,其他各圍線之中心點則可更進一步地由腰圍截面中心點505為中心,依循前述之傾斜角度,分別計算出各個圍線的水平截面之中心點。
當完成腰圍截面中心點505之計算後,分別根據數據計算出腰圍線500以角度區分的32等分的每一放射線的長度,並計算出每一條放射線與腰圍截面中心點505的相對座標值。
以腰圍(AW9)之橫剖面(AW9_XZ)為例說明,亦即以橫截面之中心點505為起點劃32條放射線與腰圍圍線相 交構成32個點,其均分前左半身為8等分,每一等分的角度為11.25度(=90度/8),所以四個半身總共分成32等分,即將一條水平腰圍圍線分成32等分。
腰圍(AW9)代表腰圍之32點的座標,而其橫剖面為AW9_XZ,亦即腰圍在XZ平面上的各點座標值,其中32條放射線的長度值AW9_XZ_L i 則代表由中心點505至腰圍上各點的長度,故為AW9_XZ_L i ,i=1,32;其中α 1 =0°,α 9 =90°,α 17 =180°,α 25 =270°,角度α,例如是α 1 由X軸為起點,轉至Z軸方向為α 9 =90°,然其亦可由其他軸為起點,其均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故可以計算出水平座標點為AW9_XL_Li(X i, Z k )=(AW9_XZ_L i cosα i, AW9_XZ_L i sinα i, )i=1,32;人體在直立時,以正面視之,人體的脊椎在人體的中心線上將人體分成左右二半。參閱第3圖,由側面視之,脊椎呈S形,且垂直中心線經過腰圍中心點外,其他軀幹以上到頸部,其中心軸線均在後半身。
如前所述,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以側頸點、腋下點及腰圍,分成頸部301、側頸腋下部302、腋腰部303以及腰臀溝部304四部分。並經由相關各量測點的資訊找出各部分中心軸之傾斜角度,同時依此得到每一水平橫截面之中心點位置,並進而計算出每一水平橫截面圍線的之座標值,其可以在所量測的數據較多時,精簡所需的數據,當數據不足時,則可以以平滑曲線等方式補足所需各點的數據,因 此,可以方便地形成所需的三維電子人台的前後傾及全身輪廓態樣。
腰圍橫截面中心點座標為AW9_C=(0,AW9_Y,0)
將各關鍵計測項目的座標與腰圍橫截面中心點座標相減,即可得各計測項目在人台的座標。例如左腋下點的座標為,SNA14_L=(SNA14_X_L,SNA14_Y,SNA14_Z_L)
因此,在三維電子人台的座標為SNA14’_L=SNA14_L-AW9_C=(SNA14_X_L,SNA14_Y-AW9_Y,SNA14_Z_L)
根據此方式,可以重置所有量測數據,在所需要位置的座標值,以得到各點在三維電子人台上相應的座標位置。
然後,進一步計算各部位計測項目在人台的橫截面中心點座標,首先計算腋腰部的中心點座標,
‧腋腰部303
以乳頭點圍線407或參閱第3圖之乳頭點圍線318(AW3)為例,其橫截面中心點在人台的座標以AW3’_C表示AW3’_C=(0,AW3’_Y,AW3’_Z),θ 1 =sin -1 (/SNA14_Z_L//C SNA14’_L_YZ )sinθ 1 =/SNA14_Z_L//C SNA14’_L_YZ cosθ 1 =/SNA14_Y-AW9_Y//C SNA14’_L_YZ tanθ 1 =sinθ 1 /cosθ 1 =(/SNA14_Z_L//C SNA14’_L_YZ )/(/SNA14_Y-AW9_Y//C SNA14’_L_YZ )=/SNA14_Z_L///SNA14_Y-AW9_Y//SNA14_Z_L/=/SNA14_Y-AW9_Y/tanθ 1 則/AW3_Z/=/AW3_Y-AW9_Y/tanθ 1 AW3’_C=(0,AW3_Y-AW9-Y,-/AW3_Y-AW9_Y/tanθ 1 )
‧腰臀溝部304
以臀圍319(WGF4)為例,其橫截面中心點在三維電子人台的座標以WGF4’_C表示WGF4’_C=(0,WGF4’_Y,WGF4’_Z)θ 2 =sin -1 (/WGF8_Z_L//C WGF8’_L_YZ )C WGF8’_L_YZ =((WGF8_Y-AW9_Y) 2 +WGF8_Z_L 2 ) 1/2 sinθ 2 =/WGF8_Z_L//C WGF8’_L _ YZ ,cosθ 2 =/WGF8_Y-AW9_Y//C WGF8’_L_YZ tanθ 2 =sinθ 2 /cosθ 2 /WGF8_Z_L/=/WGF8_Y-AW9_Y/tanθ 2 ,則WGF4’_C=(0,WGF4_Y-AW9_Y,-/WGF8_Y-AW9_Y/tanθ 2 )
‧側頸腋下部302,以後頸點312(SNA1)圍線為例,其在三維電子人台之橫截面中心點座標以SNA1’_C表示SNA1’_C=(0,SNA1’_Y,SNA1’_Z),C SNA14’_LN4’_L_YZ =((N4_Y-SNA14_Y) 2 +(N4_Z_L-SNA14_Z_L) 2 ) 1/2 θ 3 =sin -1 (/N4_Z_L-SNA14_Z_L//C SNA14’_LN4’_L_YZ )sinθ 3 =/N4_Z_L-SNA14_Z_L//C SNA14’_LN4’_L_YZ ),cosθ 3 =/N4_Y-SNA14_Y//C SNA14’_LN4’_L_YZ )tanθ 3 =sinθ 3 /cosθ 3 /N4_Z_L-SNA14_Z_L/=/N4_Y-SNA14_Y/tanθ 3 則/SNA1_Z-SNA14_Z_L/=/SNA1_Y-SNA14_Y/tanθ 3 SNA1’_C=(0,SNA1_Y-AW9_Y,-/SNA1_Y-SNA14_Y/tanθ 3 +SNA14_Z_L)
‧頸部,以頸部起點為側頸點(N4),其橫截面中心點在人台的座標以N4’_C表示N4’_C=(0,N4_Y-AW9_Y,N4_Z_L)以前中頸頂(N2)為例,其橫截面中心點在人台的座標以N2’_C表示N2’_C=(0,N2’_Y,N2’_Z),N2’_Y=N2_Y-AW9_Y tanθ 4 =/N2’_Z///N2_Y-N4_Y/,則/N2’_Z/=/N2_Y-N4_Y/tanθ 4 N2’_C=(0,N2_Y-AW9_Y,-/N2_Y-N4_Y/tanθ 4 +N4_Z_L)
經由上述之說明可知,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 台之方法之各點座標均已與中心軸相互關連,當欲改變三維電子人台之任一向度時,例如頸部中心軸傾斜度θ 4 可以單純的將中心軸傾斜度θ 4 的值加以調整,不僅可以變化三維電子人台的姿態,同時可以讓服裝設計師進行打版。
接著參閱本發明第1圖之步驟104,可使用如滑鼠鍵盤或各種輸入設備,調整三維電子人台之至少一向度。然後,步驟105,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可以根據調整後之向度,快速且合適的顯示調整後之三維電子人台,以供顯示,並可利用來進行服裝設計與打版。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可以在電腦螢幕上進行調整後之三維電子人台的顯示,也可以利用三維投影機進行調整後之三維電子人台的顯示,還可以是利用三維印表機以將調整後之三維電子人台輸出顯示,亦可以利用三維加工機將材料加工後,顯示出調整後三維電子人台的具體外觀。
值得注意的是,當進行高度的調整時,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僅需調整一整體高度,或者是個別調整每一圍線間的高度差,即可利用相同的圍線數據分配至各個高度上,以重新轉換出新的三維電子人台。
當進行厚度或寬度的調整時,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僅需調整相應位置厚度或寬度,即可轉換出新的三維電子人台。
當截面輪廓的調整時,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僅需調整相應位置截面輪廓的數據,即可轉換出新的三維電子人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進行角度的調整時,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僅需調整單一部份的中心軸傾斜角度,或者一個以上的中心軸傾斜角度,即可有效地改變三維電子人台的外觀形狀與姿態,再分別計算出圍線上各點的新座標直,可以重新轉換出新的符合人體工學以及人因工程的三維電子人台。
因此,本發明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可以變化出不同向度的三維電子人台,可有效地造福時裝產業,以有效地進行服裝打版等應用。此外,每個人亦可以參酌自己的量測數據修改三維電子人台對應位置的數據,以提供客制化的三維電子人台,以在服裝製作時,提供給服裝設計師進行打版之所需。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根據人體活動之所需,利用四部分的傾斜角度的調整,可以快速地調整三維電子人台的姿態,而無須輸入太多的數據,即可更真實地表現出電子人台所需的數據,有效地提高電子人台的變化性與實用性。
再者,本發明亦可以三維電子人台系統呈現,可在一電腦或電子設備中執行,以形成各個模組,其包含有一量測數據模組以取得三維電子人台之量測數據;一中心軸計算模組以計算人台中心軸;一傾斜角度計算模組以計算該人台中心軸之傾斜角度;一圍線計算模組以計算各圍線上複數個點的座標值;一調整模組用以調整三維電子人台之至少一向度;以及一顯示模組用以顯示一調整後之三維電子人台。相關各模組之應用與功能與前述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相似,在此不再贅述。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105‧‧‧步驟

Claims (16)

  1. 一種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包含:取得三維電子人台之量測數據;計算人台中心軸,包含計算一頸部中心軸,一側頸腋下部中心軸,一腋腰部中心軸以及一腰臀溝部中心軸;計算該人台中心軸之傾斜角度,包含計算該頸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該側頸腋下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該腋腰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以及該腰臀溝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且計算該頸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是由一後中頸頂點與一後頸點連成一直線,以及一前中頸頂點與一前頸根凹點連成另一直線,取兩條直線的角平分線與Y軸的夾角而得;計算由該前中頸頂點至臀溝部所形成之複數個圍線上複數個點的座標值;調整三維電子人台之至少一向度;以及顯示一調整後之三維電子人台。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其中該頸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為θ 4 其中,N1_Z_B為後中頸頂點Z軸的座標值,SNA1_Z_B為後頸點Z軸的座標值,C SNA1’_BN1’_B_YZ 為後中頸頂點與後頸點之兩點YZ平面的投影距離, N2_Z_F為前中頸頂點Z軸的座標值,SNA4_Z_F為前頸根凹點Z軸的座標值,C SNA4’_FN2’_F_YZ 為前中頸頂點與前頸根凹點之兩點YZ平面的投影距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其中該側頸腋下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為θ 3 θ 3 =sin -1 (/N4_Z_L-SNA14_Z_L//C SNA14’_LN4’_L_YZ )其中N4_Z_L為左側頸點Z軸座標值,SNA14_Z_L為左腋下點Z軸座標值,C SNA14’_LN4’_L_YZ 為左側頸點與左腋下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其中該腋腰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為θ 1 θ 1 =sin -1 (/SNA14_Z_L//C SNA14’_L_YZ )其中SNA14_Z_L為左腋下點Z軸座標值,C SNA14’_L_YZ 為左腋下點與腰圍左脇邊寬度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其中該腰臀溝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為θ 2 θ 2 =sin -1 (/WGF8_Z_L//C WGF8’_L_YZ )其中WGF8_Z_L為左腳踝最小圍脇邊點Z軸座標值, C WGF8’_L_YZ 為左腳踝最小圍脇邊點與腰圍左脇邊寬度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其中該計算由該前中頸頂點至臀溝部所形成之複數個圍線上複數個點的座標值係將每一個圍線依等角度分成32點。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其中該調整三維電子人台之至少一向度包含調整該人台中心軸的傾斜角度、高度、厚度、寬度及截面輪廓之一。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其中該向度包含三維電子人台的角度、高度、厚度、寬度或圍線數據。
  9. 一種三維電子人台系統,包含:一量測數據模組,以取得三維電子人台之量測數據;一中心軸計算模組,以計算人台中心軸,其中該中心軸計算模組,更包含一頸部中心軸計算模組,一側頸腋下部中心軸計算模組,一腋腰部中心軸計算模組以及一腰臀溝部中心軸計算模組;一傾斜角度計算模組,以計算該人台中心軸之傾斜角度,其中該傾斜角度計算模組更包含,一頸部中心軸傾斜角度計算模組,一側頸腋下部中心軸傾斜角度計算模組,一腋 腰部中心軸傾斜角度計算模組以及一腰臀溝部中心軸傾斜角度計算模組,其中該頸部中心軸傾斜角度計算模組,將一後中頸頂點與一後頸點連成一直線,以及一前中頸頂點與一前頸根凹點連成另一直線,取兩條直線的角平分線與Y軸的夾角而得一頸部中心軸傾斜角度;一圍線計算模組,以計算由該前中頸頂點至臀溝部所形成之複數個圍線上複數個點的座標值;一調整模組,用以調整三維電子人台之至少一向度;以及一顯示模組,用以顯示一調整後之三維電子人台。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三維電子人台系統,其中該頸部中心軸傾斜角度為θ 4 其中,N1_Z_B為後中頸頂點Z軸的座標值,SNA1_Z_B為後頸點Z軸的座標值,C SNA1’_BN1’_B_YZ 為後中頸頂點與後頸點之兩點YZ平面的投影距離,N2_Z_F為前中頸頂點Z軸的座標值,SNA4_Z_F為前頸根凹點Z軸的座標值,C SNA4’_FN2’_F_YZ 為前中頸頂點與前頸根凹點之兩點YZ平面的投影距離。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三維電子人台系統,其中該側頸腋下部中心軸傾斜角度計算模組,用以計算一側頸腋下部中心軸傾斜角度θ 3 θ 3 =sin -1 (/N4_Z_L-SNA14_Z_L//C SNA14’_LN4’_L_YZ )其中N4_Z_L為左側頸點Z軸座標值,SNA14_Z_L為左腋下點Z軸座標值,C SNA14’_LN4’_L_YZ 為左側頸點與左腋下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三維電子人台系統,其中該腋腰部中心軸計算模組,用以計算一腋腰部中心軸傾斜角度θ 1 θ 1 =sin -1 (/SNA14_Z_L//C SNA14’_L_YZ )其中SNA14_Z_L為左腋下點Z軸座標值,C SNA14’_L_YZ 為左腋下點與腰圍左脇邊寬度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三維電子人台系統,其中該腰臀溝部中心軸計算模組,用以計算一腰臀溝部中心軸之傾斜角度θ 2 θ 2 =sin -1 (/WGF8_Z_L//C WGF8’_L_YZ )其中WGF8_Z_L為左腳踝最小圍脇邊點Z軸座標值,C WGF8’_L_YZ 為左腳踝最小圍脇邊點與腰圍左脇邊寬度點兩點之YZ平面的投影距離。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三維電子人台系統,其中該圍線計算模組,將每一個圍線依等角度分成32點。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三維電子人台系統,其中該調整模組更包含一人台中心軸傾斜角度調整模組、一高度調整模組、一厚度調整模組、一寬度調整模組或一截面輪廓調整模組。
  16. 如請求項9所述之三維電子人台系統,其中該向度包含三維電子人台的角度、高度、厚度、寬度或圍線數據。
TW105104104A 2016-02-05 2016-02-05 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及三維電子人台系統 TWI583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4104A TWI583334B (zh) 2016-02-05 2016-02-05 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及三維電子人台系統
US15/181,432 US9833029B2 (en) 2016-02-05 2016-06-14 Method of 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ic mannequi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4104A TWI583334B (zh) 2016-02-05 2016-02-05 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及三維電子人台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3334B true TWI583334B (zh) 2017-05-21
TW201728289A TW201728289A (zh) 2017-08-16

Family

ID=59367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4104A TWI583334B (zh) 2016-02-05 2016-02-05 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及三維電子人台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833029B2 (zh)
TW (1) TWI5833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5864A (zh) * 2021-07-27 2021-10-01 深圳市简如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快速三维支模装置及支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7833B (zh) * 2017-07-10 2022-05-17 北京服装学院 一种三维原型服装的数字化设计方法
CN108010134A (zh) * 2017-11-29 2018-05-08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实时三维虚拟试衣方法
JP7224112B2 (ja) * 2018-05-21 2023-02-17 Juki株式会社 縫製システム
JP7189440B2 (ja) * 2019-03-05 2022-12-14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カップ付き衣類のサイズ判定装置およびサイズ判定方法
CN110163728B (zh) * 2019-05-30 2021-04-13 肖伯祥 一种个性化服装定制制版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5042B (en) * 2006-11-21 2009-09-21 Jing Jing Fan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human model construction from two photos and obtaining anthropometry information
TW201439800A (zh) * 2013-04-02 2014-10-16 Li-Qing Zhang 三維電子人台
TWI488071B (zh) * 2013-08-30 2015-06-11 Nat Univ Tsing Hua 非接觸式三度空間人體資料擷取系統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20297B1 (ko) * 1998-11-04 2002-04-22 오길록 신체 아이콘을 이용한 가상 공간 탐색 인터페이스 방법
US6968075B1 (en) * 2000-05-09 2005-11-22 Chang Kurt 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shape and size measurement
US7079134B2 (en) * 2000-05-12 2006-07-18 Societe Civile T.P.C. International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method of designing clothes
WO2009086088A1 (en) * 2007-12-21 2009-07-09 Honda Motor Co., Ltd. Controlled human pose estimation from depth image streams
US8758274B2 (en) * 2010-01-08 2014-06-24 Medtronic, Inc. Automated adjustment of posture state definitions for a medical device
US8922547B2 (en) * 2010-12-22 2014-12-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3D model shape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507702B2 (ja) * 2015-02-19 2019-05-0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着座姿勢マネキン及び着座姿勢マネキンの姿勢を制御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5042B (en) * 2006-11-21 2009-09-21 Jing Jing Fan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human model construction from two photos and obtaining anthropometry information
TW201439800A (zh) * 2013-04-02 2014-10-16 Li-Qing Zhang 三維電子人台
TWI488071B (zh) * 2013-08-30 2015-06-11 Nat Univ Tsing Hua 非接觸式三度空間人體資料擷取系統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5864A (zh) * 2021-07-27 2021-10-01 深圳市简如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快速三维支模装置及支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24039A1 (en) 2017-08-10
US9833029B2 (en) 2017-12-05
TW201728289A (zh) 2017-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3334B (zh) 形成三維電子人台之方法及三維電子人台系統
CN108986159B (zh) 一种三维人体模型重建与测量的方法和设备
US11403866B2 (en) Method, medium, and system for fast 3D model fitting and anthropometrics using synthetic data
TWI315042B (en)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human model construction from two photos and obtaining anthropometry information
US20160309822A1 (en) Fully Fashion Knitwear an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king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s for the Same
CN101017575B (zh) 基于人体部件模板和体形轮廓的三维虚拟人体自动生成方法
CN102178530A (zh) 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人体尺寸自动测量方法
CN108634459B (zh) 一种基于3d人体测量数据的女上装衣身样板生成方法
CN103948196A (zh) 人体数据的测量方法
CN107730449A (zh) 一种人脸五官美化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53283A (zh) 一种基于3d建模的服装定制方法
CN103300523A (zh) 基于摄像技术的西服板型调整方法
CN109064386A (zh) 一种三维立体衣服模型的建立方法
WO2021175208A1 (zh) 人体模型的建模方法、建模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523286B (zh) 一种衣袖角度控制、精准配袖方法
CN111783182B (zh) 一种三维虚拟人台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TWI764393B (zh) 壓力織物的製造方法
Jang et al. A study on 3D virtual body formation and deformation by body shape analysis
KR20160094204A (ko) 사람의 체형별 3d 대표 아바타 생성 방법
TW201439800A (zh) 三維電子人台
CN102423158A (zh) 服装结构制板方法
Jia et al. 3D personalized human modeling and de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garment CAD
CN106021740A (zh) 确定女装工程和设计领域曲线设计的公式
Sun et al. Image perception of female breast beauty and its relation to 3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NAKAYAMA et al. 3D Distance Field-Based Apparel Mod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