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6743B - 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及其中之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及其中之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6743B
TWI576743B TW104144393A TW104144393A TWI576743B TW I576743 B TWI576743 B TW I576743B TW 104144393 A TW104144393 A TW 104144393A TW 104144393 A TW104144393 A TW 104144393A TW I576743 B TWI576743 B TW I5767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oints
group
groups
recogn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4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2501A (zh
Inventor
張鉉雨
金株弘
Original Assignee
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6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67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2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250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06F3/041662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using alternate mutual and self-capacitive sc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Description

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及其中之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觸控敏感顯示裝置,特別是一種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以及在此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指定觸控識別之方法。
配置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UI),這樣使用者能夠根據其期望與各種電子裝置通訊以及容易且舒適地控制電子裝置。使用者介面的例子包含,但是並非限制於,小鍵盤(keypad)、鍵盤、滑鼠、螢幕顯示(on-screen displays;OSD),以及具有紅外通訊功能或者射頻通訊功能的遠程控制器。使用者介面技術已不斷擴充以增加使用者的靈敏度與操作的簡易度。近來發展的使用者介面包含觸控使用者介面、語音識別使用者介面、三維使用者介面(3D UI)等。
可攜式資訊裝置比如智慧型電話中已經廣泛地採用觸控使用者介面,以及觸控使用者介面的用途已經被擴展到膝上型電腦、電腦監視器與家用電器。當使用者用其手指或另一指針觸摸觸控感測器時,具有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之觸控螢幕透過感測電容變化(即,觸控感測器中電荷數量的變化)偵測觸控輸入。
近年來,隨著顯示裝置的尺寸變得更大,對能夠同時識別複數個觸控輸入的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的興趣也日益增加。使用識別(identification;ID)追蹤技術,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將從複數個使用者接收的複數個觸控輸入劃分,然後完成當前框的觸控識別與先前框的觸控識別的匹配作業。透過這種觸控識別指定作業,在複數個框週期期間重複變化的相同使用者的觸控坐標可連接相同的觸控識別。
習知技術的觸控識別指定技術比較第n框(其中n為大於1的正整數)的觸控點與第(n-1)框的觸控點,將這些觸控點優先化,以及將第n框的每一觸控點與具有相對高優先權的第(n-1)框的觸控識別連接。因為習知技術的觸控識別指定技術必須比較觸控螢幕的全部觸控點之間的連接性,當觸控點的個數增加時,指定觸控識別所需要的處理時間則增加。因此,觸控報告率降低,以及觸控潛伏(touch latency)性能受損。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減少與觸控組鄰接的比較物件的區域的方法已經被提出以解決上述問題。提出的習知技術的方法將觸控輸入劃分為先前設定的觸控組,以及比較每一觸控組的觸控點與鄰接觸控組的全部觸控識別。第1圖中,具有陰影的小矩形表示觸控點。在第1圖與第2圖中,第二組GP2、第七至第九組GP7~GP9以及第十二至第十四組GP12~GP14各自具有觸控點。第2圖中,具有觸控點組用圓圈標記。
屬於第二組GP2的觸控點的個數為5,以及與第二組GP2相比屬於鄰接組GP1、GP3、GP6、GP7與GP8的觸控點的總個數為10。第二組GP2及其鄰接組中觸控點的總個數為15。因此,用於指定第二組GP2的觸控點到觸控識別的比較處理的數目為255 (=15*15)。採用與第二組GP2相同的方式,屬於第八組GP8的觸控點的個數為5,以及與第八組GP8相比屬於鄰接組GP2~GP4、GP7、GP9以及GP12~GP14的觸控點的總個數為28。第八組GP8及其鄰接組中觸控點的總個數為33。因此,用於指定第八組GP8的觸控點到觸控識別的比較處理的數目為1089 (=33*33)。
提出的習知技術的方法比較鄰接的觸控組以代替觸控螢幕的整個區域,因此可減少比較物件的區域。然而,當使用大量的鄰接觸控組(即,大量的比較觸控組)且觸控點集中於比較觸控組(比如,第3圖的組GP1)上時,則難以減少處理時間。
當觸控報告率降低且觸控潛伏性能受損時,難以實施對觸控點的快速回應。
因此,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以及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之指定觸控識別之方法,實質上避免習知技術之限制與缺陷所導致的一或多個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以及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之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甚至當觸控點的數目例如由於觸控螢幕具有大面積而增加時,能夠降低處理時間,從而提高觸控報告率且增強觸控潛伏性能。
本發明其他的優點、目的和特徵將在如下的說明書中部分地加以闡述,並且本發明其他的優點、目的和特徵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透過本發明如下的說明得以部分地理解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出。本發明的目的和其它優點可以透過本發明所記載的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明的結構並結合圖式部份,得以實現和獲得。
為了獲得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他特徵,現對本發明作具體化和概括性的描述,本發明中,一種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包含具有複數個觸控感測器的觸控螢幕,這種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包含:施加觸控驅動訊號至觸控螢幕之觸控感測器以及產生原始觸控資料;根據原始觸控資料偵測複數個觸控點,以及分別指定暫時識別至觸控點;根據觸控點間的距離差將觸控點分組,以形成複數個觸控組;分別根據觸控組各自其一,形成複數個適應性觸控組;設定比較區塊,此比較區塊包含彼此接觸或重疊的適應性觸控組之一或多個;以及將當前框中比較區塊內的觸控點其中之一所指定的暫時識別與先前框中比較區塊內的複數個觸控識別其中之一匹配,採用的方式為在比較區塊內透過僅僅比較當前框中的此一個觸控點與先前框的觸控識別所表示的觸控點。
另一方面,一種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包含:觸控螢幕,具有 複數個觸控感測器;以及觸控驅動裝置,用以施加觸控驅動訊號至觸控感測器以及感測一或多個觸控點,觸控驅動裝置包含:觸控感測電路,用以感測觸控感測器之一或多個的電容的變化,以及根據電容的變化產生原始觸控資料;以及觸控分析器,用以根據原始觸控資料偵測複數個觸控點,以及分別指定暫時識別至觸控點,以根據觸控點間的距離差將觸控點分組以形成複數個觸控組,以根據觸控組分別形成複數個適應性觸控組,以設定包含彼此接觸或重疊的適應性觸控組之一或多個的比較區塊,以及匹配當前框中比較區塊內的該等觸控點其中之一指定的暫時識別與先前框中比較區塊內的複數個觸控識別其中之一,採用的方式係在比較區塊內透過僅僅比較當前框中一個觸控點至先前框之觸控識別所表示的觸控點
可以理解的是,如上所述的本發明之概括說明和隨後所述的本發明之詳細說明均是具有代表性和解釋性的說明,並且是為了進一步揭示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
現在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這些圖式部份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參考標號盡可能代表相同或同類部件。此外,可省略已知技術的詳細描述。
第4圖表示本發明代表性實施例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之觸控識別(ID)指定方法。第5圖至第10圖使用多個例子更詳細地表示第4圖之觸控識別指定方法。
如第4圖所示,本發明代表性實施例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之觸控識別指定方法包含原始觸控資料產生步驟S1、標記步驟S2、觸控分組步驟S3、適應性觸控組形成步驟S4、觸控識別追蹤與指定步驟S5以及傳送步驟S6。
原始觸控資料產生步驟S1驅動觸控螢幕中包含的觸控感測器,以及產生原始觸控資料。觸控螢幕可被配置為獨立於顯示影像的顯示面板,或者被嵌入或整合到顯示面板的畫素陣列中。觸控螢幕包含各自具有電容的複數個觸控感測器。電容被分類為自電容與互電容。自電容係沿一個方向中形成的單層的導線形成,以及互電容係形成於彼此垂直的的兩條導線之間。
原始觸控資料產生步驟S1中,觸控驅動訊號被施加到觸控感測器,改變觸控感測器中的電荷數量。然後,觸控感測器中的電荷數量的變化被接收,以及關於變化數量完成類比數位轉換以產生原始觸控資料。
如第5圖所示,在標記步驟S2中,基於原始觸控資料偵測觸控點P1至P8,以及暫時識別I1’至I8’分別被指定給觸控點P1至P8。為此,舉個例子,如第6A圖所示,標記步驟S2包含根據預定臨界值(critical value)處理原始觸控資料,以及擷取觸控區域TAR。另外,舉個例子,如第6B圖所示,標記步驟S2還包含計算每一觸控區域TAR之質量的中心,以及根據計算結果偵測觸控點P1至P8。
如第6B圖所示,一個觸控區域TAR包含複數個節點感測值。計算觸控區域TAR之質量的中心,從而表示觸控區域TAR為觸控點。得到質量中心的公式為ΣMiRi/ΣMi,其中「i」為正整數,M為為節點感測值,以及R為每一節點感測值的位置。舉個例子,如第6B圖所示,質量的中心的x與y坐標(x, y)為(2.22, 2.09),其中x=(1*1+6*2+96*2+26*3+10*2)/(1+6+96+26+10)=2.22,以及y=(1*2+6*3+96*2+26*2+10*1)/(1+6+96+26+10)=2.09。質量的中心的坐標(x, y)為觸控點P。
根據觸控點P1至P8之間的距離差,觸控分組步驟S3將觸控點P1至P8分組,以形成複數個觸控組,例如第7圖所示的GP1與GP2。舉個例子,如第8A圖與第8B圖所示,觸控分組步驟S3包含設定各自圍繞至少一個觸控點的假想組引導線IGL1與IGL2,以及依照預定比率延伸各個假想的組引導線IGL1與IGL2,同時判定組引導線IGL1與IGL2是否與任意觸控點P1至P8重疊。當組引導線IGL1與IGL2不再與任意觸控點P1至P8重疊時,分別被組引導線IGL1與IGL2圍繞的觸控點P1~P4以及觸控點P5~P8分別形成個體的觸控組GP1與GP2。第8A圖、第8B圖、第8C圖、第8D圖、第8E圖、第8F圖、第8G圖與第8H圖表示這個例子的進展狀態。因為根據觸控分組步驟S3中觸控點之間的距離差,適應性地(或彈性地)判定觸控組的範圍,所以與習知技術的裝置相比,本發明之代表性實施例可顯著地減少比較物件的區域。
更特別地,觸控分組步驟S3包含對第8A圖所表示的的觸控點P1至P8完成分組處理。如第8B圖所示,在觸控分組步驟S3中,第一組引導線IGL1被設定為圍繞第一觸控點P1。這種情況下,因為第二觸控點P2的一部分與第一組引導線IGL1重疊,故觸控分組步驟S3包含依照預定比率延伸第一組引導線IGL1,這樣如第8C圖所示,第一組引導線IGL1圍繞第一觸控點P1與第二觸控點P2。本文揭露的代表性實施例中,根據觸控報告率與最大觸控拖拉速度(drawing speed)至少其一,事先判定預定比率。接下來,因為第一次延伸的第一組引導線IGL1現在與第四觸控點P4的一部分重疊,觸控分組步驟S3包含依照預定比率將第一次延伸的第一組引導線IGL1延伸,這樣如第8D圖所示,第二次延伸的第一組引導線IGL1圍繞全部第一、第二與第四觸控點P1、P2與P4。然後,因為第二次延伸的第一組引導線IGL1現在與第三觸控點P3的一部分重疊,觸控分組步驟S3包含依照預定比率將第二次延伸的第一組引導線IGL1延伸,這樣如8E圖所示,第三次延伸的第一組引導線IGL1圍繞全部第一至第四觸控點P1至P4。因為第三次延伸的第一組引導線IGL1不再與另一觸控點重疊,所以觸控分組步驟S3包含設定第三次延伸的第一組引導線IGL所圍繞的第一至第四觸控點P1至P4被,形成第一觸控組GP1。
接下來,如8F圖所示,觸控分組步驟S3包含判定圍繞第五觸控點P5的第二組引導線IGL2。這種情況下,因為第六觸控點P6的一部分與第二組引導線IGL2重疊,觸控分組步驟S3包含依照預定比率將第二組引導線IGL2延伸,這樣如8G圖所示,第一次延伸的第二組引導線IGL2圍繞第五與第六觸控點P5與P6。當第七與第八觸控點P7與P8位於接近第六觸控點P6的位置時,如8G圖所示,第七與第八觸控點P7與P8可能被包含於第一次延伸的第二組引導線IGL2中。因此,如8H圖所示,觸控分組步驟S3包含設定第一次延伸的第二組引導線IGL2所圍繞的第五至第八觸控點P5至P8,形成第二觸控組GP2。
如第9圖所示,觸控分組步驟S3包含完成觸控分組以後,設定分別圍繞觸控組GP1與GP2的組劃分線GDL1與GDL2。透過將屬於相同的各個觸控組的觸控點的最外邊緣連接,每一組劃分線GDL1與GDL2具有四邊形的形狀。每一組劃分線GDL1與GDL2在最小區域內圍繞屬於相同的各個觸控組的觸控點。
如第9圖所示,適應性觸控組形成步驟S4包含分別排列觸控組GP1與GP2中的觸控點P1~P4與P5~P8,以及依照預定比率延伸組劃分線GDL1與GDL2,從而形成適應性觸控組AGP1與AGP2。第一適應性觸控組AGP1的面積比第一觸控組GP1的面積大,第一觸控組GP1與第一適應性觸控組AGP1共享觸控點P1~P4。另外,第二適應性觸控組AGP2的面積大於第二觸控組GP2的面積,第二觸控組GP2與第二適應性觸控組AGP2共享觸控點P5~P8。
適應性觸控組的面積大於觸控組的面積的形成原因在於,例如在進行拉伸作業時,在時間上彈性回應觸控點的位置變化。雖然在鄰接的框中相同的觸控組可能被排列於不同位置,考慮到在鄰接的框中觸控組的位置的可能變化,適應性觸控組形成步驟S4形成適應性觸控組。如果未形成適應性觸控組,當在後續的觸控識別追蹤步驟中指定觸控識別時,錯誤可能更糟。一些實例中,觸控識別的指定過程可能變得不可能。
根據觸控報告率與最大觸控拖拉速度至少其一,事先判定適應性觸控組的面積超過對應觸控組的面積的增加比率。
如第10圖所示,觸控識別追蹤與指定步驟S5包含設定一或多個比較區塊BLK(請參考第11圖),各自包含彼此接觸或重疊的一或多個適應性觸控組AGP,以及僅僅使用相同比較區塊BLK中的觸控點作為比較物件,匹配當前框Fn的暫時識別與先前框Fn-1的觸控識別,當前框Fn的暫時識別暫時識別分別被分給每一各個比較區塊區塊BLK中的觸控點。Fn-2意味著第n-2框。
觸控識別追蹤與指定步驟S5包含,完成既定比較區塊中當前框Fn的每一暫時識別(或者每一暫時識別所表示的各個觸控點)與先前框Fn-1的每一觸控識別(或者每一觸控識別所表示的各個觸控點)之間的一對一比較,以及透過增加彼此比較的暫時識別(或者暫時識別所表示的觸控點)與觸控識別(或者觸控識別所表示的觸控點)間的角度θ與距離d而計算成本。觸控識別追蹤與指定步驟S5包含,將每一暫時識別與相同比較區塊的全部觸控識別中在與暫時識別相比時導致最小成本的觸控識別匹配。觸控識別追蹤與指定步驟S5還包含連接既定使用者的觸控坐標至相同的觸控識別,其中既定使用者的觸控坐標在複數個框週期期間重複變化。
傳送步驟S6包含將指定觸控識別的觸控坐標傳送到主機系統18作為人性化介面裝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格式的數位資料。第11圖表示根據彼此接觸或重疊的適應性觸控組形成的比較區塊。第12圖表示第11圖之適應性觸控組中指定觸控識別的比較處理的數目。
如第11圖與第12圖所示,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根據彼此接觸或重疊的適應性觸控組設定比較區塊BLK1至BLK4,以及僅僅使用每一比較區塊BLK1至BLK4的觸控點作為比較物件。第1圖所示的習知技術裝置中關於相同數目的觸控點的比較處理數目與用於第2圖所示的習知技術裝置中的比較處理數目的比較如下。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的第一至第七適應性觸控組AGP1至AGP7共同包含與組合的第2圖的組GP2、GP7、GP8、GP9、GP12、GP13與GP14相同數目的觸控點。
第一比較區塊BLK1包含第一適應性觸控組AGP1,屬於第一比較區塊BLK1的觸控點的總個數為5。因此,與第一適應性觸控組AGP1的觸控點相關的比較處理的數目為25(=5(先前框中觸控點的個數)*5(當前框中觸控點的個數))。即,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中關於第一適應性觸控組AGP1的觸控點的25次比較處理顯著地小於第1圖與第2圖所示的習知技術裝置中關於組GP2的觸控點的225次比較處理。
第二比較區塊BLK2包含第二、第三與第五適應性觸控組AGP2、AGP3與AGP5,以及屬於第二比較區塊BLK2的觸控點的總個數為15。因此,關於第二、第三與第五適應性觸控組AGP2、AGP3與AGP5的觸控點的比較處理的數目為225(=15(先前框的觸控點的個數)*15(當前框的觸控點的個數))。即,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的225次比較處理顯著地少於第1圖與第2圖所示的習知技術裝置中關於組GP7之觸控點的576次比較處理、關於組GP8的觸控點的1089次比較處理以及關於組GP12的觸控點的361次比較處理。
第三比較區塊BLK3包含第四適應性觸控組AGP4,以及屬於第三比較區塊BLK3的觸控點的總個數為5。因此,關於第四適應性觸控組AGP4之觸控點的比較處理的次數為25(=5(先前框的觸控點的個數)*5(當前框的觸控點的個數))。即,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的25次比較處理顯著地少於第1圖與第2圖所示的習知技術裝置中關於組GP9的觸控點的324次比較處理。
第四比較區塊BLK4包含第六與第七適應性觸控組AGP6與AGP7,以及屬於第四比較區塊BLK4的觸控點的總個數為8。因此,關於第六與第七適應性觸控組AGP6與AGP7的每一個的觸控點的比較處理的數目為64(=8(先前框的觸控點的個數)*8(當前框的觸控點的個數))。即,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的64次比較處理顯著地少於第1圖與第2圖所示的習知技術裝置中關於組GP13的觸控點的784次比較處理以及關於組GP14的觸控點的324次比較處理。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能夠根據觸控點之間的距離差適應性地(或者彈性地)判定觸控組的範圍,以及可減少比較物件的區域。特別地,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僅僅使用彼此接觸或重疊的適應性觸控組作為比較物件,以及從比較物件中排除其他適應性觸控組(即,與既定的適應組未接觸或重疊的適應性組)。因此,與習知技術的裝置相比,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可極大地降低指定觸控識別的比較處理的次數。透過減少指定觸控識別的時間量,代表性實施例可提高觸控報告率與觸控潛伏性能,以及由此可增加觸控感測速度。此外,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可透過簡化比較處理而降低功率消耗。
第13圖至第16圖表示本發明的另一代表性實施例的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第17圖表示第13圖的觸控分析器的詳細代表性配置。
如第13圖至第16圖所示,可基於平面顯示器實施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的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平面顯示器比如為液晶顯示器、場發生顯示器、電漿顯示面板、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以及電泳顯示器(EPD)。以下描述中,將使用液晶顯示器作為平面顯示器的例子描述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然而,代表性實施例可依照類似的方式被應用到其他類型的平面顯示器。
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包含顯示模組與觸控模組。顯示模組包含顯示面板DIS、顯示驅動電路與主機系統18。
顯示面板DIS包含形成於上基板與下基板之間的液晶層。顯示面板DIS的畫素陣列包含形成於資料線D1至Dm與閘極線G1至Gn所定義的畫素區域中的畫素,其中m與n各自為正整數。每一畫素其中包含資料線D1至Dm與閘極線G1至Gn之交叉處形成的薄膜電晶體、利用資料電壓充電的畫素電極,以及連接畫素電極且保持液晶盒的電壓的儲存電容器Cst。
黑色矩陣、彩色濾光片以及其他元件形成於顯示面板DIS的上基板上。顯示面板DIS的下基板被配置為薄膜電晶體上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 on TFT;COT)結構。這種情況下,黑色矩陣與彩色濾光片形成於顯示面板DIS的下基板上。供應共同電壓的共同電極形成於顯示面板DIS的上基板或下基板上。偏光板分別接合於顯示面板DIS的上基板與下基板。用於設定液晶的預傾角的配向層分別形成於接觸液晶的上基板與下基板的內表面上。柱狀間隔物形成於顯示面板DIS的上基板與下基板間,以保持液晶盒的盒間隙恆定。
背光單元被放置於顯示面板DIS的的背面的下方或者位於顯示面板DIS的一或多個側面。背光單元被實施為側光式背光單元與直下式背光單元其中之一,以照射光線到顯示面板DIS上。顯示面板DIS被實施為包含扭轉向列(twisted nematic;TN)模式、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模式、橫向電場切換(in-plane switching;IPS)模式、邊緣場切換(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模式等的任意已知模式。
顯示驅動電路包含資料驅動電路12與掃描驅動電路14。顯示驅動電路還包含時序控制器16。顯示驅動電路接收輸入影像的數位視訊資料RGB,以及將對應的資料電壓施加到顯示面板DIS的畫素。資料驅動電路12將從時序控制器16接收的數位視訊資料RGB轉換為正負類比伽馬補償電壓,以及輸出資料電壓。然後,資料驅動電路12供應資料電壓至資料線D1至Dm。掃描驅動電路14順序地將與資料電壓同步的閘極脈衝(或掃描脈衝)供應至閘極線G1至Gn,以及選擇被供應資料電壓的顯示面板DIS的畫素線。
時序控制器16接收來自主機系統18的時序訊號,比如垂直同步訊號Vsync、水平同步訊號Hsync、資料賦能訊號DE以及主時脈MCLK。時序控制器16將資料驅動電路12與掃描驅動電路14的作業時序彼此同步。時序控制器16產生資料時序控制訊號與掃描時序控制訊號,用於分別控制資料驅動電路12與掃描驅動電路14的作業時序。資料時序控制訊號其中包含源極取樣時脈(source sampling clock;SSC)、源極輸出賦能訊號(source output enable signal;SOE)與極性控制訊號(polarity control signal;POL)。掃描時序控制訊號其中包含閘極開始脈衝(gate start pulse;GSP)、閘極位移時脈(gate shift clock;GSC)與閘極輸出賦能訊號(gate output enable signal;GOE)。
主機系統18被實施為電話系統、電視系統、視訊盒(set-top box)、導航系統、DVD播放機、藍光播放機(Blu-ray player)、個人電腦、家庭影院(home theater)或者能夠提高影像或視訊資料的任意其他系統。主機系統18包含具有定標器(scaler)的晶片上系統(system on chip;SoC),以及將輸入影像的數位視訊資料RGB轉換為適合在顯示面板DIS上顯示的格式。主機系統18將數位視訊資料RGB與訊號時序訊號比如垂直同步訊號Vsync、水平同步訊號Hsync、資料賦能訊號DE及主時脈MCLK傳送到時序控制器16。另外,主機系統18執行與從觸控驅動裝置20接收的觸控坐標資訊TDATA(XY)相關的應用。觸控驅動同步訊號SYNC係由時序控制器16產生,以及被傳送至觸控驅動裝置20。
如第16圖所示,時序控制器16根據垂直同步訊號Vsync產生觸控驅動同步訊號SYNC,以及控制顯示驅動電路與觸控驅動裝置20的作業。舉個例子,根據觸控驅動同步訊號SYNC,時序控制器16將一個框週期時分為顯示驅動週期T1與觸控感測器驅動週期T2,由此降低從觸控感測器接收的觸控感測訊號中混合的顯示雜訊。
在顯示驅動週期T1期間,在時序控制器16的控制下,資料驅動電路12供應資料電壓至資料線D1至Dm,以及在時序控制器16的控制下,掃描驅動電路14順序地將與資料電壓同步的閘極脈衝供應至閘極線G1至Gn。在顯示驅動週期T1期間,觸控驅動裝置20未施加觸控驅動訊號。
在觸控感測器驅動週期T2期間,觸控驅動裝置20施加觸控驅動訊號至觸控螢幕TSP的觸控感測器,以及感測觸控(或鄰近)輸入的位置。在觸控感測器驅動週期T2期間,資料驅動電路12、掃描驅動電路14與時序控制器16將具有相同振幅與相同相位的交流訊號作為觸控感測器驅動訊號,供應至資料線D1至Dm以及閘極線G1至Gn,從而最小化與畫素連接的資料線D1至Dm以及閘極線G1至Gn間與觸控感測器的寄生電容。這種情況下,更降低觸控感測訊號中混合的顯示雜訊,以及明顯提高觸控感測的準確度。
觸控模組包含觸控螢幕TSP與觸控驅動裝置20。觸控螢幕TSP包含複數個觸控感測器,各自包含電容。電容為自電容或互電容。
如第14圖所示,結合互電容觸控感測器的觸控螢幕TSP包含發射Tx電極線、與發射Tx電極線交叉的接收Rx電極線,以及分別形成於發射Tx電極線與接收Rx電極線的交叉處的互電容觸控感測器Cm。發射Tx電極線為驅動訊號線,施加觸控驅動訊號至每一觸控感測器Cm,以及供應電荷至觸控感測器Cm。接收Rx電極線為與觸控感測器Cm連接的感測器線,以及供應觸控感測器的電荷至觸控驅動裝置20。接收Rx通道S1~S6係連接觸控驅動裝置20至接收Rx電極線。互電容感測方法透過發射Tx電極線施加觸控驅動訊號至發射Tx電極,供應電荷至觸控感測器Cm,以及與觸控驅動訊號同步透過接收Rx電極與接收Rx電極線感測電容變化,從而感測觸控輸入。
如第15圖所示,在結合自電容觸控感測器Cs的觸控螢幕TSP中,觸控電極31分別連接沿一個方向形成的感測器線32。觸控感測通道Sm係連接觸控驅動裝置20至感測器線32。自電容觸控感測器Cs各自具有每一電極31中形成的電容。當觸控驅動訊號透過感測器線32被施加到觸控電極31時,自電容感測方法累積觸控感測器Cs上的電荷Q。這種情況下,當使用者利用其手指或另一導體觸摸觸控電極31時,寄生電容Cf連接自電容觸控感測器Cs,以及總電容變化。因此,透過使用者觸摸的觸控感測器Cs與使用者未觸摸的觸控感測器Cs間的電容差,自電容感測方法判定使用者是否觸摸觸控感測器Cs。
觸控螢幕TSP的觸控感測器Cm或Cs被嵌入顯示面板DIS的畫素陣列中,但是代表性實施例並非限制於這種排列。舉個例子,觸控螢幕TSP反而被結合於顯示面板DIS的上偏光板上,或者形成於顯示面板DIS的上偏光板與上基板之間。
觸控驅動裝置20在觸控作業前後感測觸控感測器中的電荷數量的變化,以及使用導電指針比如手指或尖筆(stylus pen)判定是否完成觸控作業,以及判定觸控作業的位置。觸控驅動裝置20包含觸控感測電路40與觸控分析器50。
觸控感測電路40測量從觸控感測器接收的電壓波形中的變化,以及將變化轉換為數位資料。觸控感測電路40包含放大器、積分器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放大器將來自觸控感測器的接收電壓放大。積分器累積放大的電壓。類比數位轉換器轉換積分器的電壓為數位資料。類比數位轉換器輸出的數位資料為原始觸控資料,以及被傳送到觸控分析器50。
觸控分析器50計算每一觸控輸入的坐標,以及將包含每一觸控輸入的坐標資訊的觸控資料傳送到主機系統18。特別地,觸控分析器50使用識別追蹤寄生將從複數個使用者接收的複數個觸控輸入劃分,然後將當前框的暫時識別與先前框的觸控識別匹配。觸控分析器50包含被傳送到主機系統18的觸控資料中的觸控識別資訊。
如第17圖所示,觸控分析器50包含標記部51、分組部52、適應性組形成部53、識別追蹤部54以及輸出部55。標記部51根據來自觸控感測電路40的原始觸控資料偵測觸控點,以及指定不同的暫時識別至觸控點。標記部51根據預定的臨界值處理原始觸控資料,以及擷取觸控區域。標記部51根據每一觸控區域的質量的中心偵測觸控點。
分組部52根據觸控點間的距離差對觸控點分組,以形成複數個觸控組。分組部52設定分別圍繞觸控組的組劃分線。更特別地,分組部52判定各自圍繞至少一個觸控點的假想的組引導線,以及依照預定比率延伸組引導線,同時判定組引導線是否與另一觸控點重疊。當組引導線未與另一觸控點重疊時,分組部52設定每一組引導線圍繞的一或多個觸控點,以形成一個觸控組。一旦形成觸控組,分組部52設定分別圍繞觸控組的組劃分線。透過將屬於相同的各個觸控組的觸控點的最外邊緣連接,每一組劃分線具有四邊形的形狀。每一組劃分線在最小區域內圍繞屬於相同的各自觸控組的觸控點。
適應性組形成部53排列每一觸控組中的對應觸控點,然後依照預定比率延伸組劃分線,從而形成適應性觸控組。這種情況下,每一適應性觸控組的面積大於對應的觸控組的面積,對應的觸控組與適應性觸控組共享相同的觸控點。根據觸控報告率與最大觸控拖拉速度至少其一,事先判定適應性觸控組的面積超過對應的觸控組的面積的增加率(increase ratio)。
識別追蹤部54設定比較區塊,各自包含彼此接觸或重疊的一或多個適應性觸控組。然後,僅僅使用與比較物件相同的比較區塊中的觸控點,識別追蹤部54將當前框的暫時識別與先前框的觸控識別匹配,當前框的暫時識別被給定到每一各自的比較區塊中的觸控點。在既定比較區塊內,識別追蹤部54完成當前框的暫時識別所表示的每一觸控點與先前框的觸控識別所表示的每一觸控點之間的一對一比較,以及根據彼此比較的暫時識別與觸控識別間的角度與距離而計算成本。當與暫時識別相比時,識別追蹤部54將每一各自的暫時識別與比較區塊中全部觸控識別中導致最小成本的觸控識別匹配。然後,識別追蹤部54連接既定使用者的觸控坐標至相同的觸控識別,其中既定使用者的觸控坐標在複數個框週期期間重複變化。
然後,輸出部55將指定觸控識別的觸控坐標傳送到主機系統18,作為人性化介面裝置(HID)格式的數位資料。
第18至第20圖表示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之觸控驅動裝置20的多個例子。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之觸控驅動裝置20分別被實施為第18至第20圖中表示的任意例子的積體電路封裝。
如第18圖所示,觸控驅動裝置20包含驅動器積體電路DIC與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驅動器積體電路DIC包含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100、共同電壓緩衝器110、開關陣列120、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多工器(MUX)140以及顯示與觸控串擾(Display and Touch crosstalk;DTX)補償器150。
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100透過感測器線連接觸控感測器的電極,以及透過開關陣列120連接共同電壓緩衝器110與多工器140。多工器140連接感測器線至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舉個例子,在1對3的多工器的實例中,多工器140採用時分的方式順序地連接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的一個通道至四條感測器線,從而減少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的通道的數目。多工器140順序地選擇將要與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的既定通道連接的感測器線,以回應多工器控制訊號MUX C1至MUX C3。多工器140透過觸控線連接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的通道。
共同電壓緩衝器110輸出畫素的共同電壓Vcom。在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的控制下,在顯示驅動週期期間,開關陣列120將從共同電壓緩衝器110輸出的共同電壓Vcom供應至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100。在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的控制下,在觸控感測器驅動週期期間,開關陣列120透過多工器140連接感測器線至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
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產生時序控制訊號,用於控制顯示驅動電路與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的作業時序。如第13圖所示,舉個例子,顯示驅動電路包含資料驅動電路12與掃描驅動電路14。資料驅動電路12用於將表示輸入影像的資料電壓施加至畫素。資料驅動電路12可被整合到驅動器積體電路內。掃描驅動電路14可連同畫素被放置於顯示面板DIS的基板上。
驅動器積體電路DIC的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實質上與第13圖所示的時序控制器16中出現的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相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在顯示驅動週期期間驅動此顯示驅動電路以及在觸控感測器驅動週期期間驅動此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
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產生觸控賦能訊號TEN,定義例如第16圖所示的顯示驅動週期T1與觸控感測器驅動週期T2,以及將顯示驅動電路與觸控感測積體電路同步。舉個例子,在觸控賦能訊號TEN處於第一位準的週期期間,顯示驅動電路施加資料電壓至畫素。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驅動觸控感測器以回應處於第二位準的觸控賦能訊號TEN,以及感測觸控輸入。觸控賦能訊號TEN的第一位準為高位準電壓,以及第二位準為低位準電壓,或者相反。
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連接驅動功率單元(圖未示)以及接收驅動功率。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產生且施加觸控感測器驅動訊號至觸控感測器,以回應處於第二位準的觸控賦能訊號TEN。觸控感測器驅動訊號被產生為各種脈衝形狀,包含方形波、正弦波、三角波等。然而,雖然未被要求,但是以方形波的脈衝形狀產生觸控感測器驅動訊號較佳。觸控感測器驅動訊號被施加到每一觸控感測器N次,這樣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中結合的積分器中電荷被累積N或更多次,其中N為大於1的自然數。
觸控感測器驅動訊號中的雜訊根據輸入影像資料的變化而增加。DTX補償器150分析輸入影像資料,根據輸入影像資料的灰階中的變化從原始觸控資料中移除雜訊分量,以及將原始觸控資料傳送到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DTX意味著顯示與觸控串擾。舉個例子,本申請人在2012年12月19日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No. 10-2012-0149028中揭露了DTX補償器150的細節,此專利全文被併入本案作為參考。觸控感測器中的雜訊未根據輸入影像資料的變化而靈敏地變化的系統的實例中,DTX補償器150並非必須的,由此可被省略。在第18圖所示的例子中,「DTX DATA」為DTX補償器150的輸出資料。
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在觸控感測器驅動週期T2期間驅動多工器140,以回應來自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的觸控賦能訊號TEN,以及透過多工器140與感測線接收觸控感測器的電荷。
在觸控輸入前後,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偵測觸控感測器驅動訊號中電荷數量的變化,以及比較變化量與預定的閥值。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可判定電荷數量變化等於或大於閥值的觸控感測器的位置作為觸控輸入的區域。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接收DTX DATA,以及計算每一觸控輸入的坐標,以及將包含觸控輸入的坐標資訊的觸控坐標資訊TDATA(XY)傳送到主機系統18。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包含放大器、積分器、類比數位轉換器與算術邏輯單元。放大器用於放大觸控感測器的電荷。積分器用於累積從觸控感測器接收的電荷。類比數位轉換器將積分器的電壓轉換為數位資料作為原始觸控資料。算術邏輯單元比較類比數位轉換器輸出的原始觸控資料與閥值,以及根據比較結果判定觸控輸入。算術邏輯單元完成觸控辨識演算法,以計算觸控輸入的坐標。
透過串列週邊介面(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或者匯流排低電壓差分訊號(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BLVDS)介面,驅動器積體電路DIC與觸控感測積體電路TIC各自傳送與接收訊號。
如第19圖所示,觸控驅動裝置20包含讀出積體電路RIC與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MCU)。讀出積體電路RIC包含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100、共同電壓緩衝器110、開關陣列120、第一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多工器(MUX)140、DTX補償器150、感測電路160、第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70以及記憶體180。第19圖所示的讀出積體電路RIC不同於第18圖所示的驅動器積體電路DIC,在於感測電路160與第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70被額外整合到讀出積體電路RIC內。第19圖之第一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實質上與第18圖的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相同。因此,第一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產生時序控制訊號,用於控制顯示驅動電路與讀出積體電路RIC的作業時序。
在微控制器MCU的控制下,多工器140將透過感測電路160存取的觸控感測器的電極浮動。除了那些與被充電為資料電壓的畫素連接的觸控感測器電極,感測電路160從複數個觸控感測器電極中選擇感測電路160所存取的觸控感測器的電極。在微控制器MCU的控制下,多工器140供應共同電壓Vcom。
透過多工器140,感測電路160連接感測器線。感測電路160測量從觸控感測器接收的電壓的波形中的變化,以及將此變化轉換為數位資料。感測電路160包含放大器、積分器與類比數位轉換器。放大器用以放大觸控感測器電極(例如,第15圖中的31)的接收電壓。積分器累積放大器的放大電壓。類比數位轉換器將積分器的累積電壓轉換為數位資料。類比數位轉換器輸出的數位資料為原始觸控資料TDATA,被傳送至微控制器MCU。
第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70產生時序控制訊號與時脈,用於控制多工器140與感測電路160的作業時序。第19圖中的DTX補償器150實質上與第18圖所示的相同,因此如上述討論在特定系統中可被省略。在第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70的控制下,記憶體180暫時儲存原始觸控資料TDATA或DTX DATA。
透過串列週邊介面(SPI)或者匯流排低電壓差分訊號(BLVDS)介面,讀出積體電路RIC與微控制器MCU各自傳送與接收訊號。微控制器MCU比較原始觸控資料TDATA(或者如果採用DTX補償器150則為DTX TDATA)與預定閥值,以及根據比較結果判定觸控輸入。微控制器MCU完成觸控辨識演算法以計算觸控輸入的坐標,以及將包含觸控輸入的坐標資訊的坐標資料TDATA(XY)傳送至主機系統18。
如第20圖所示,觸控驅動裝置20包含驅動器積體電路DIC與記憶體MEM。驅動器積體電路DIC包含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100、共同電壓緩衝器110、開關陣列120、第一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多工器(MUX)140、DTX補償器150(如上述討論可被省略)、感測電路160、第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70、記憶體180以及微控制器(MCU)190。第20圖所示的驅動器積體電路不同於第19圖所示的讀出積體電路RIC,在於微控制器190被額外整合到驅動器積體電路內。微控制器190比較原始觸控資料TDATA(或者如果採用DTX補償器150則為DTX DATA)與預定閥值,以及根據比較結果判定觸控輸入。微控制器190完成觸控辨識演算法以計算觸控輸入的坐標,以及將包含觸控輸入的坐標資訊的觸控資料TDATA(XY)傳送到主機系統18。
記憶體MEM用於儲存暫存器設定值,暫存器設定值與顯示驅動電路及感測電路160之作業中所需要的時序資訊相關。當顯示裝置(例如,如第13圖所示時)被打開時,暫存器設定值從記憶體MEM被裝載到第一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與第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70。然後,根據從記憶體MEM讀出的暫存器設定值,第一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30與第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170產生時序控制訊號,用於控制顯示驅動電路與感測電路160。因此,透過改變記憶體MEM的暫存器設定值,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可回應顯示裝置的模型的變化,而未改變驅動裝置(例如,驅動器積體電路、顯示驅動電路,或觸控驅動電路)的結構。
如上所述,透過降低大面積觸控螢幕中指定觸控識別的處理時間,甚至隨著觸控點的個數增加,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可增加觸控報告率以及提高觸控潛伏性能。
在本發明的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及在此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指定觸控識別之方法以及本發明揭露的實施例中,本領域之熟悉通常技藝者顯然得到多種修正與變更,而未脫離本發明的精神與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覆蓋提供的本發明的修正與變更,均屬本發明所附之專利保護範圍之範圍與其等同物內。
GP1、GP2、…、GP30 組 P1、…、P8 觸控點 I1’、…、I8’  暫時識別 TAR 觸控區域 P 觸控點 GDL1、GDL2 組劃分線 IGL1、IGL2 組引導線 AGP1、AGP2、…、AGP7 適應性觸控組 Fn 當前框 Fn-1 先前框 Fn-2 第n-2框 θ 角度 d 距離 BLK1、…、BLK4 比較區塊 12 資料驅動電路 14 掃描驅動電路 16 時序控制器 18 主機系統 20 觸控驅動裝置 40 觸控感測電路 50 觸控分析器 D1、…、Dm 資料線 G1、…、Gn 閘極線 RGB 數位視訊資料 SSC 源極取樣時脈 SOE 源極輸出賦能訊號 POL 極性控制訊號 Vsync 垂直同步訊號 Hsync 水平同步訊號 DE 資料賦能訊號 MCLK 主時脈 GSP 閘極開始脈衝 GSC 閘極位移時脈 GOE 閘極輸出賦能訊號 DIS 顯示面板 TSP 觸控螢幕 TDATA(XY) 觸控坐標資訊 SYNC 觸控驅動同步訊號 Cm 觸控感測器 Rx 接收 Tx 發射 S1、…、S6、…、Sm 通道 Cf 寄生電容 Q 電荷 31 電極
32‧‧‧感測器線
T1‧‧‧顯示驅動週期
T2‧‧‧觸控感測器驅動週期
100‧‧‧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
110‧‧‧共同電壓緩衝器
120‧‧‧開關陣列
130‧‧‧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
140‧‧‧多工器
150‧‧‧DTX補償器
DIC‧‧‧驅動器積體電路
Vcom‧‧‧共同電壓
TEN‧‧‧觸控賦能訊號
DTX DATA‧‧‧DTX補償器的輸出資料
MUX C1、…、MUX C3‧‧‧多工器控制訊號
TIC‧‧‧觸控感測積體電路
MCU‧‧‧微控制器
TDATA‧‧‧原始觸控資料
160‧‧‧感測電路
170‧‧‧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
180‧‧‧記憶體
190‧‧‧微控制器
MEM‧‧‧記憶體
50‧‧‧觸控分析器
51‧‧‧標記部
52‧‧‧分組部
53‧‧‧適應性組形成部
54‧‧‧識別追蹤部
55‧‧‧輸出部
第1圖至第3圖表示習知技術之觸控識別指定技術的例子。
第4圖表示本發明代表性實施例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之觸控識別指定方法。
第5圖表示為觸控點指定不同的暫時識別的標記作業的例子。
第6A圖與第6B圖表示觸控點之偵測方法之例子。
第7圖表示觸控組以及分別圍繞觸控組的組劃分線的例子。
第8A圖至第8H圖表示將觸控點分組以形成觸控組的方法的例子。
第9圖表示包含觸控點的觸控組、圍繞觸控組的組劃分線以及從組劃分線延伸的適應性觸控組的例子。
第10圖表示當前框的暫時識別與先前框的觸控識別匹配的例子。
第11圖表示各自包含彼此接觸或重疊的一或多個適應性觸控組的比較區塊的例子。 第12圖表示在第11圖之適應性觸控組中指定觸控識別的比較處理的數目。 第13圖表示依照本發明代表性實施例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 第14圖表示包含互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之觸控螢幕之例子。 第15圖表示包含自電容式觸控感測器之觸控螢幕之例子。 第16圖表示一個框週期被時分為顯示驅動週期與觸控感測器驅動週期之例子。 第17圖表示第13圖之觸控分析器之配置之詳細例子。 第18圖至第20圖表示本發明之代表性實施例之觸控驅動裝置之多個例子。

Claims (20)

  1. 一種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該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包含具有複數個觸控感測器的一觸控螢幕,該方法包含:施加一觸控驅動訊號至該觸控螢幕之該等觸控感測器,以及產生一原始觸控資料;根據該原始觸控資料偵測複數個觸控點,以及分別指定暫時識別至該等觸控點;根據該等觸控點間的距離差將該等觸控點分組,以形成複數個觸控組;分別根據該等觸控組各自其一,形成複數個適應性觸控組;設定一比較區塊,該比較區塊包含彼此接觸或重疊的該等適應性觸控組之一或多個;以及將一當前框中該比較區塊內的該等觸控點其中之一所指定的該暫時識別與一先前框中該比較區塊內的複數個觸控識別其中之一匹配,採用的方式為在該比較區塊內透過僅僅比較該當前框中的該一個觸控點與該先前框的該等觸控識別所表示的觸控點。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更包含︰連接該當前框中的該一個觸控點的坐標至匹配的該等觸控識別其中之一;以及將坐標與匹配的該觸控識別傳送至一主機系統。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其中產生該原始觸控資料包含︰ 感測該等觸控感測器之一或多個的電容的變化;以及 根據感測的電容的變化產生該原始觸控資料。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其中該等適應性觸控組其中之一個的面積大於對應的該等觸控組其中一個的面積,對應的該一個觸控組具有與該一個適應性觸控組相同的觸控點,以及 其中根據一觸控報告率與一最大觸控拖拉速度至少其一,判定該一個適應性觸控組的面積超出對應的該一個觸控組的面積的增加率。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其中偵測該等觸控點包含根據一預定臨界值處理該觸控原始資料,擷取觸控區域,以及根據每一該等觸控區域的質量的中心偵測該等觸控點。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其中將該等觸控點分組包含設定複數條組劃分線,分別圍繞該等觸控組各自其一,以及 其中形成該等適應性觸控組包含藉由一預定比率延伸該等組劃分線,以形成各個該等適應性觸控組。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其中每一該等組劃分線具有一四邊形形狀,連接對應的該等觸控組其中之一的該等觸控點的最外部邊緣。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其中將該等觸控點分組包含︰ 設定一分組引導線,圍繞該等觸控點至少其一; 判定該分組引導線是否與該等觸控點其中另一重疊; 如果該分組引導線與該等觸控點其中另一重疊,則依照一預定比率延伸該分組引導線,直到該分組引導線未與其他觸控點重疊為止;以及 設定該分組引導線所圍繞的該等觸控點,形成該等觸控組其中之一。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中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其中暫時識別之匹配包含︰ 根據該等暫時識別所表示的每一該等觸控點與該等觸控識別所表示的每一該等觸控點間的角度與距離,透過計算成本,完成該比較區塊的該當前框中暫時識別所表示的每一該等觸控點與該比較區塊中該先前框的觸控識別所表示的每一該等觸控點之間的一對一比較;以及 將該等暫時識別其中之一個與該比較區塊中當與該一個暫時識別相比時該等觸控識別中導致最小成本的該等觸控識別其中之一匹配。
  10. 一種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包含︰ 一觸控螢幕,具有複數個觸控感測器;以及 一觸控驅動裝置,用以施加一觸控驅動訊號至該等觸控感測器以及感測一或多個觸控點,該觸控驅動裝置包含︰           一觸控感測電路,用以感測該等觸控感測器之一或多個的電容的變化,以及根據電容的變化產生一原始觸控資料;以及           一觸控分析器,用以根據該原始觸控資料偵測複數個觸控點,以及分別指定暫時識別至該等觸控點,以根據該等觸控點間的距離差將該等觸控點分組以形成複數個觸控組,以根據該等觸控組分別形成複數個適應性觸控組,以設定包含彼此接觸或重疊的該等適應性觸控組的一或多個的一比較區塊,以及匹配一當前框中該比較區塊內的該等觸控點其中之一指定的暫時識別與一先前框中該比較區塊內的複數個觸控識別其中之一,採用的方式係在該比較區塊內透過僅僅比較該當前框中該一個觸控點至該先前框之該等觸控識別所表示的觸控點。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分析器更用以連接該當前框中該一個觸控點的坐標至匹配的該等觸控識別其中之一,以及傳送坐標與匹配的該觸控識別至一主機系統。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其中該等適應性觸控組其中之一個的面積大於對應的該等觸控組其中一個的面積,對應的該一個觸控組與該一個適應性觸控組具有相同的觸控點,以及 其中根據一觸控報告率與一最大觸控拖拉速度至少其一,判定該一個適應性觸控組的面積超出對應的該一個觸控組的面積的一增長率。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分析器用以根據一預定臨界值透過處理該原始觸控資料偵測該等觸控點,擷取觸控區域,以及根據每一該等觸控區域的質量的中心偵測該等觸控點。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分析器用以透過設定複數條組劃分線將該等觸控點分組,分別圍繞該等觸控組各自其一,以及 其中該觸控分析器用以藉由一預定比率透過延伸該等組劃分線形成該等適應性觸控組,以形成各自的該等適應性觸控組。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等組劃分線具有一四邊形形狀,連接對應的該等觸控組其中之一的該等觸控點的最外邊緣。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分析器用以透過設定圍繞該等觸控點至少其一的一分組引導線將該等觸控點分組,判定該分組引導線是否與該等觸控點其中另一重疊,以及如果該分組引導線與該等觸控點其中另一重疊,依照一預定比率延伸該分組引導線,直到該分組引導線與其他觸控點不重疊為止,以及設定該分組引導線所包圍的該等觸控點作為形成該等觸控組其中之一。
  17.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其中透過完成該比較區塊中該當前框之該等暫時識別所表示的每一該等觸控點與該比較區塊中該先前框的該等觸控識別所表示的每一該等觸控點之間的一對一比較,透過根據該等暫時識別所表示的每一該等觸控點與該等觸控識別表示的每一該等觸控點之間的角度與距離計算成本,以及將該等暫時識別其中之一個與該比較區塊中當與該一個暫時識別相比時該等觸控識別中導致最小成本的該等觸控識別其中之一匹配,該觸控分析器用以匹配該暫時識別。
  18.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驅動裝置包含一驅動器積體電路與一觸控感測積體電路, 其中該驅動器積體電路包含︰           一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透過該觸控螢幕中的複數條感測器線分別連接該等觸控感測器;           一共同電壓緩衝器,用以在一顯示驅動週期期間透過該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提供一共同電壓至該等感測器線;           一多工器,連接該觸控感測積體電路,以及在一觸控驅動週期期間透過該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用以連接該觸控感測積體電路至該等感測器線;           一開關陣列,透過該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用以在該顯示驅動週期期間連接該等感測器線至該共同電壓緩衝器,以及在該觸控驅動週期期間連接該等感測器線至該多工器;以及           一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用以產生一觸控賦能訊號,定義該顯示驅動週期與該觸控驅動週期,以及 其中該觸控感測電路與該觸控分析器係包含於該觸控感測積體電路中。
  19.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驅動裝置包含具有該觸控感測電路之一讀出積體電路與具有該觸控分析器的一微控制器,以及 其中該讀出積體電路更包含︰           一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透過該觸控螢幕中的複數條感測器線分別連接該等觸控感測器;           一共同電壓緩衝器,用以在一顯示驅動器週期期間,透過該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提供一共同電壓至該等感測器線;           一多工器,連接該觸控感測電路,以及在一觸控驅動週期期間透過該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連接該觸控感測電路至該等感測器線;           一開關陣列,透過該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用以在該顯示驅動週期期間連接該等感測器線至該共同電壓緩衝器,以及在該觸控驅動週期期間連接該等感測器線至該多工器;           一第一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用以產生一觸控賦能訊號,定義該顯示驅動週期與該觸控驅動週期;以及           一第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用以控制該多工器與該觸控感測電路之作業時序。
  20.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驅動裝置包含一驅動器積體電路與一記憶體, 其中該驅動器積體電路包含該觸控感測電路與該觸控分析器,以及更包含︰           一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透過該觸控螢幕中的複數條感測器線分別連接該等觸控感測器;           一共同電壓緩衝器,用以在一顯示驅動週期期間透過該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提供一共同電壓至該等感測器線;           一多工器,連接該觸控感測電路,以及在一觸控驅動週期期間透過該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連接該觸控感測電路至該等感測器線;           一開關陣列,透過該觸控感測器通道電路用以在該顯示驅動週期期間連接該等感測器線至該共同電壓緩衝器,以及在該觸控驅動週期期間連接該等感測器線至該多工器;           一第一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用以產生一觸控賦能訊號,定義該顯示驅動週期與該觸控驅動週期;以及           一第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用以控制該多工器與該觸控感測電路之作業時序,以及 其中該記憶體儲存與時序資訊有關的一暫存器設定值,以被裝載到該第一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與該第二時序控制訊號產生器至少其一。
TW104144393A 2015-09-30 2015-12-30 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及其中之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 TWI576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37746A KR102348670B1 (ko) 2015-09-30 2015-09-30 멀티 터치 감지형 표시장치와 그의 터치 식별코드 할당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6743B true TWI576743B (zh) 2017-04-01
TW201712501A TW201712501A (zh) 2017-04-01

Family

ID=58407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4393A TWI576743B (zh) 2015-09-30 2015-12-30 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及其中之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91747B2 (zh)
KR (1) KR102348670B1 (zh)
CN (1) CN106557215B (zh)
TW (1) TWI5767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8275B (zh) * 2017-11-03 2021-05-21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觸控顯示裝置運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69865A2 (en) 2012-05-09 2013-11-14 Yknots Industries Ll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oving a user interface object based on an intensity of a press input
CN109298789B (zh) 2012-05-09 2021-12-31 苹果公司 用于针对激活状态提供反馈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8958550B (zh) 2012-05-09 2021-11-12 苹果公司 用于响应于用户接触来显示附加信息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DE112013002387T5 (de) 2012-05-09 2015-02-12 Apple Inc. Vorrichtung, Verfahren und grafische Benutzeroberfläche für die Bereitstellung taktiler Rückkopplung für Operationen in einer Benutzerschnittstelle
EP2939097B1 (en) 2012-12-29 2018-12-26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navigating user interface hierarchies
US9632664B2 (en) 2015-03-08 2017-04-25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 objects with visual and/or haptic feedback
US10095396B2 (en) 2015-03-08 2018-10-09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interacting with a control object while dragging another object
US9639184B2 (en) 2015-03-19 2017-05-02 Apple Inc. Touch input cursor manipulation
US20170045981A1 (en) 2015-08-10 2017-02-16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Touch Inputs Based on Their Intensities
US9860451B2 (en) 2015-06-07 2018-01-02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aptur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enhanced digital images
US9830048B2 (en) * 2015-06-07 2017-11-28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touch inputs with instructions in a web page
US9880735B2 (en) 2015-08-10 2018-01-30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 objects with visual and/or haptic feedback
KR102647885B1 (ko) * 2016-10-10 2024-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와 그 제어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871896B2 (en) * 2016-12-07 2020-12-22 Bby Solutions, Inc. Touchscreen with three-handed gestures system and method
CN109669567B (zh) * 2017-10-13 2020-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和终端
US11216116B2 (en) 2017-10-13 2022-01-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US11403996B2 (en) * 2018-09-18 2022-08-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Display driving device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CN109558720A (zh) * 2018-10-10 2019-04-02 北京中海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点触摸的令牌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09558058A (zh) * 2018-10-23 2019-04-02 安徽慧视金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触摸屏的多点绘制算法
CN109522691A (zh) * 2018-10-29 2019-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185477A (zh) * 2021-12-14 2022-03-15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白板书写功能下识别手势区分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KR20230094322A (ko) 2021-12-21 2023-06-28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터치센싱장치 및 터치센싱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8808A1 (en) * 2009-12-18 2011-06-23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Touch panel and coordinate detection method in touch panel
CN103941919A (zh) * 2014-04-23 2014-07-23 宁波保税区攀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种触摸事件识别模式
TW201430668A (zh) * 2013-01-21 2014-08-01 Focaltech Systems Ltd 實現多點觸控識別的單層自電容觸控螢幕及其資料處理方法
TWI480778B (zh) * 2012-06-26 2015-04-11 Himax Tech Ltd 觸控裝置及其觸控偵測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37126B2 (en) * 2009-04-06 2013-09-17 Apple Inc. Integrated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gate driver
JP5554517B2 (ja) * 2009-04-22 2014-07-2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の位置検出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TW201109990A (en) * 2009-09-04 2011-03-16 Higgstec Inc Touch gesture detecting method of a touch panel
TW201112074A (en) * 2009-09-30 2011-04-01 Higgstec Inc Touch gesture detecting method of a touch panel
KR20120089101A (ko) * 2011-02-01 2012-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의 멀티 터치 검출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치 스크린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US9760195B2 (en) * 2011-09-23 2017-09-12 Apple Inc. Power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touch screens
KR101429923B1 (ko) * 2011-12-06 2014-08-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영역 라벨링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터치 센서 구동 장치
KR102010796B1 (ko) * 2012-12-14 2019-08-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인식 장치 및 터치 인식 방법
CN104298412A (zh) * 2014-11-10 2015-01-21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触摸屏操作校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8808A1 (en) * 2009-12-18 2011-06-23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Touch panel and coordinate detection method in touch panel
TWI480778B (zh) * 2012-06-26 2015-04-11 Himax Tech Ltd 觸控裝置及其觸控偵測方法
TW201430668A (zh) * 2013-01-21 2014-08-01 Focaltech Systems Ltd 實現多點觸控識別的單層自電容觸控螢幕及其資料處理方法
CN103941919A (zh) * 2014-04-23 2014-07-23 宁波保税区攀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种触摸事件识别模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8275B (zh) * 2017-11-03 2021-05-21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觸控顯示裝置運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90617A1 (en) 2017-03-30
KR102348670B1 (ko) 2022-01-06
CN106557215A (zh) 2017-04-05
KR20170038413A (ko) 2017-04-07
US9891747B2 (en) 2018-02-13
CN106557215B (zh) 2019-04-12
TW201712501A (zh) 2017-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743B (zh) 多點觸控敏感顯示裝置及其中之觸控識別之指定方法
US10496205B2 (en) Touch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8730208B2 (en) Touch screen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9946403B2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riving circuit thereof
US9465497B2 (en) Touch sensing system
CN106484178B (zh) 触控笔、触摸感测系统以及触摸感测系统的驱动方法
US9069425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KR102088906B1 (ko) 터치 스크린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US10324567B2 (en) Touch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reducing latency thereof
TWI539338B (zh) 觸控感測系統的邊緣部份的坐標的補償方法
KR101491203B1 (ko) 터치 스크린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KR102244328B1 (ko)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KR101420512B1 (ko) 터치 센싱 장치
KR20130028360A (ko) 터치 스크린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KR101398253B1 (ko) 터치 스크린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KR102114329B1 (ko) 터치 센싱 시스템과 그 데이터 보상 방법
KR101330380B1 (ko) 터치 스크린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KR101992853B1 (ko)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KR101885810B1 (ko) 터치 스크린 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KR102345090B1 (ko)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KR20130067076A (ko) 터치 스크린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070853A (ko) 터치 센싱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