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6123B - 人工呼吸裝置 - Google Patents
人工呼吸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76123B TWI576123B TW104142211A TW104142211A TWI576123B TW I576123 B TWI576123 B TW I576123B TW 104142211 A TW104142211 A TW 104142211A TW 104142211 A TW104142211 A TW 104142211A TW I576123 B TWI576123 B TW I57612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oxygen
- valve
- hole
- control valve
- suppli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20—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o medical respiratory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人工呼吸裝置,更詳細地說,涉及為無法自行呼吸的患者提供氧氣的人工呼吸裝置。
一般地說,人工呼吸裝置是適用於醫院的重患者室或急救室的,通過向呼吸剛停止的患者或無法自行呼吸的患者、能夠自行呼吸但具有缺氧的紫紺患者等供應氧氣而使得患者能夠自動呼吸的裝置。
對於這種人工呼吸裝置來說,以符合患者的呼吸能力的氧氣量及呼吸週期供應氧氣是非常重要的,與此相關的人工呼吸裝置相關在先專利,包括美國專利第5,520,170號公開的自動呼吸裝置。
根據這種在先專利公開的自動呼吸裝置,在具備氧氣流入口及排出口的殼體上設置功能表按鈕及滑塊控制項,通過設置於殼體內部的壓力調節器、主開關、時間迴圈、按需供氣閥、流動控制轉子及隔膜套的有機運轉來提供氧氣,使患者呼吸。
並且,在先專利的自動呼吸裝置是在圓盤上形成多個氣孔而調整氧氣的流量,通過多個孔口而調整呼吸週期。即,圓盤根據滑塊控制項進行旋轉,通過氣孔及孔口體積的改變而改變氧氣的供應量及供應週期。
但是,如所述的以往的自動呼吸裝置中,圓盤旋轉的滑塊控制項通過佈置於殼體側方的另外的槽而與圓盤連接,因此其製作及組裝變得非常複雜,構成要素太多,導致製造單價的上升。
另外,本發明的申請人為了提供功能上更加便利的人工呼吸裝置,曾向韓國專利廳申請實用新型並註冊了第20-440379號氧氣供應器用自動呼吸器。這種及其他以往技術中,為了有助於理解權利要求範圍的記載(註冊公報上記載了附圖符號),包括:定時氣缸200,設置成能夠傳遞供應到調整閥400的患者的呼吸,將調節器100按級供應的氧氣供應到主閥300,從而隔絕從調節器供應到主閥的氧氣;主閥300;調節器100,投入的氧氣變為規定壓力之後,將其按級供應到所述主閥300及定時氣缸200;調整閥400,將所述主閥300的氧氣傳遞到下述的送氣單元600時,根據把手410操作而調整向患者的口腔供應的氧氣的供應量;及送氣單元600,患者通過自發呼吸單元500自發呼吸時,向調整閥400逆供應患者的呼吸。
在此,所述主閥300,具備:第一氧氣流入孔310,分別連接到調節器100與調整閥400,根據內置於內側的第一活塞360的運轉而開閉;及第二運轉器流入孔350,在分別具備第一氧氣排氣孔330而支撐第一活塞360的第一蓋子370的一側,與定時氣缸相連連,所述定時氣缸200,分別具備:第一運轉器流入孔230及第一運轉器排氣孔250,從而能夠通過第二活塞270開閉;並具備:第3呼吸器流入孔210,在支撐第二活塞270的第二蓋子240的一側與調整閥相連;從而主閥根據定時氣缸的運轉而自動開閉。
並且,所述調整閥400,設有致動器470而能夠調整從主閥300向送氣單元供應600的氧氣的供應量,並具備:調節銷450,通過調整供應到定時氣缸200的氧氣量而能夠根據患者體型調整呼吸數。
而且,所述自動呼吸器,在外殼700的垂直方向佈置調整閥400、自發呼吸單元500、送氣單元600及固定帽670,在所述外殼700的水準方向佈置調節器100、主閥300及定時氣缸200。
並且,所述調整閥400,在致動器470的端部形成錐面470a而能夠正確控制氧氣量。
同時,所述送氣單元600具備面罩連介面660、排氣膜片640及送氣閥620,所述送氣閥620的一側,還具備與主閥300連接的排泄閥。
但是,如前述的以往技術,隨著從調節器100直接供應減壓氧氣到定時氣缸200,當主閥300關閉時,也會將調節器100的氧氣持續地供應到定時氣缸200,據此,因與主閥300的運轉狀態無關地通過定時氣缸200控制主閥300的運轉,可能會導致錯誤運轉。即,因向控制主閥300的運轉的定時氣缸200直接供應調節器100的氧氣,定時氣缸200因調節器100的氧氣而可能使得主閥300錯誤運轉。
並且,當旋轉已連接到具有錐面470a的致動器470的把手410時,致動器470被把手410的旋轉量而產生聯動而移動,能夠相對容易地調整通過致動器470供應到定時氣缸200的氧氣量,但不精密地旋轉用手操作的把手410時,事實上不太容易精密地移動致動器470,而且,用於調整為了呼吸而供應到人體的氧氣量的調節銷450被彈簧支撐,但無法直接移動調節銷450,事實上無法精密地調整供應到人體的氧氣量。
而且,定時氣缸200及另外具備而與定時氣缸200一同控制主閥300的運轉的自發呼吸單元500由壓板560、感應板550、第一及第二呼吸器入出孔510、530等而複雜地構成,因此增加了部件數量並大幅提高了產品的單價。
並且,無法調整用於支撐設置於送氣單元600的排氣膜片640的彈簧的彈性力,因製造散佈或組裝散佈而產生不良時,也無法順暢地調整排氣量。
不僅如此,雖具備手動運轉的扳機形態的應急按鈕22,因應急按鈕22的構成非常複雜,可能會導致錯誤運轉,因運轉結構複雜,運轉的可靠性不足。
記載前述的背景技術部分是為了有助於理解本發明的背景,可包括除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一般知識的人已知的以往技術之外的內容。
在先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US05520170A、專利文獻2 KR20-440379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人工呼吸裝置,其相比以往技術,能夠減少向人體供應的氧氣流量的構成要素的數量,還能容易地調整流量。
尤其,提供一種人工呼吸裝置,與可旋轉的旋轉部件的旋轉角度成比例地調整直接供應到人體的氧氣的流量。
並且,提供一種人工呼吸裝置,能夠容易地安裝前述的旋轉部件,還具備能夠控制前述的旋轉部件的旋轉角的機制。
而且,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人工呼吸裝置,能夠機械性並容易地對氧氣進行減壓,進而,根據已減壓的氧氣的壓力而供應或中斷氧氣。
並且,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人工呼吸裝置,若供應到人體的氧氣過量,則能夠溢出過量供應的部分氧氣,如前述,通過氧氣的壓力而控制用於供應氧氣的部件的運轉,緊急時,能夠手動供應氧氣。
同時,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人工呼吸裝置,能夠將為內置於內部的部件的運轉而供應的氧氣的壓力加倍。
不僅如此,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人工呼吸裝置,通過自發呼吸呼氣時,能夠向外部排出用於供應到人體的氧氣。
(解決問題的手段) 用於達成所述目的的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包括:外殼,具備連接到氧氣槽的供應口,具備連接到患者的口腔或鼻腔的排出口;減壓閥,內置於所述外殼,對通過所述外殼的供應口供應的所述氧氣槽的氧氣壓進行減壓而供氣;供氣控制閥,提供由所述減壓閥提供的氧氣的移動路徑,通過開放或關閉所述移動路徑而控制供氣;流量控制閥,控制根據所述供氣控制閥的開放運轉而提供的氧氣的流量;及供氣流路,從所述流量控制閥接收氧氣而將其引導到所述外殼的排出口。
所述流量控制閥可包括:閥筒,接收由所述供氣控制閥供應的氧氣的供應孔及用於排出氧氣的排出孔,向所述供應孔與排出孔之間提供閥座;流量調整閥部件,可移動地內置於所述閥筒,根據外部提供的旋轉力而移動,改變與所述閥筒的閥座之間的間隔而調整通過所述閥筒的排出孔排出的氧氣的排出流量;旋鈕(dial),可旋轉地固定到所述外殼而旋轉,向所述流量調整閥部件提供旋轉力;及連接器,將所述旋鈕連接到所述流量調整閥部件而使得所述旋鈕與所述流量調整閥部件產生聯動。
所述連接器可包括:旋轉環,整體固定到所述閥部件而與所述流量調整閥部件一同旋轉;緊固件,將所述旋轉環可裝卸地固定到所述流量調整閥部件;嵌入突起,從所述旋轉環的一側向所述旋鈕突出;及槽形態的突起夾座,具備於所述旋鈕,被插入所述嵌入突起而以掛住狀態固定。
所述緊固件可包括:切割部,隨著插入於所述流量調整閥部件的一側的所述旋轉環的一部分被切割,以同一體具備於所述旋轉環;一對隔離突起,分別突出形成於所述切割部的兩端所在的所述旋轉環的一部分而相互隔離;及旋轉環結合部件,結合到所述隔離突起並減少隔離突起的隔離幅度而將所述旋轉環固定到所述流量調整閥部件。
所述連接器可包括:限位件,控制所述旋鈕的旋轉角。
所述限位件構成為:邊翼,突出形成於所述旋轉環的兩側而與所述旋轉環一同旋轉,接觸位於所述旋轉環的外側的周邊的固定部件,以已設定的角度抑制所述旋鈕的旋轉。
所述限位件還可包括:墊片,通過調整接觸到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邊翼的一側與所述固定部件之間的隔離距離而追加控制根據所述限位元件的所述旋鈕的旋轉角度。
所述墊片構成為:螺栓,螺絲結合到所述邊翼的一側而可突出地固定,根據旋轉的所述邊翼,比所述邊翼的一側優先接觸所述固定部件。
所述減壓閥可包括:減壓汽缸,從所述氧氣槽接收已壓縮的氧氣的供氣罐形成於一側,具備已形成向所述供氣罐疏通氧氣的孔的閥座,另一側形成用於排出從所述供氣罐供應的氧氣的排氣罐;閥活塞,可移動地內置於所述減壓汽缸的內部而開閉所述供氣罐的所述閥座,降低氧氣的壓力;及活塞彈簧,彈性地支撐所述閥活塞。
所述供氣控制閥可包括:閥外殼,具備用於接收從所述減壓閥供應的氧氣的供應孔口及排出所述供應孔口的氧氣而供應到所述流量控制閥的排出孔口;閥柱塞,可移動地內置於所述閥外殼而移動,並開閉所述供應孔口或排出孔口;及柱塞彈簧,彈性地支撐所述閥柱塞。
本發明,還可包括:溢出單元,向外部排出通過所述供氣流路引導向所述外殼的排出口的氧氣的一部分。
所述溢出單元包括:捕集腔室,捕集通過所述供氣流路溢出的氧氣並通過具備於一側的排氣孔排氣;及減壓閥,安裝於所述捕集腔室的排氣孔,根據被所述捕集腔室捕集的氧氣的壓力而運轉並開閉所述排氣孔。
所述減壓閥包括:閥圓盤,開閉所述捕集腔室的排氣孔;圓盤支撐彈簧,彈性地支撐所述閥圓盤;及彈簧片,約束所述圓盤支撐彈簧而防止所述圓盤支撐彈簧的脫離。
所述減壓閥還可包括:彈簧調節器,移動所述彈簧片而調整所述圓盤支撐彈簧的彈性力。
所述彈簧調節器構成為:螺絲部件,將所述彈簧片可移動地螺絲結合到所述捕集腔室的腔室箱或所述外殼。
本發明還可包括:運轉控制單元,根據供應到所述流量控制閥的氧氣的壓力而控制所述供氣控制閥的運轉。
所述運轉控制單元可包括:旁通閥,使得通過所述供氣控制閥供應到所述流量控制閥的氧氣的一部分旁通到外部;及運轉控制閥,根據所述旁通閥的旁通氧氣而運轉並將所述減壓閥供應的一部分減壓的氧氣提供到所述供氣控制閥,從而通過所述一部分減壓的氧氣而控制所述供氣控制閥的運轉。
所述旁通閥包括:氧氣充填腔室,具備與所述流量控制閥連通的連通孔,通過所述連通孔充填供應向所述流量控制閥的氧氣的一部分,具備將充填的氧氣供應到所述運轉控制閥而使其旁通的旁通孔;及傾斜閥部件,可移動地內置於所述氧氣充填腔室,形成傾斜面而向所述連通孔的內側移動,改變所述連通孔的截面積。
所述運轉控制閥包括:閥室(valve chest),一側形成用於流入所述旁通閥的旁通氧氣的旁通罐,另一側並列具備用於流入從所述減壓閥供應的部分減壓氧氣的流入罐及排出已流入的所述部分減壓氧氣的排出罐;線軸,內置於所述閥室,根據流入到所述旁通罐的旁通氧氣而移動並通過外周面的線軸抬肩(spool lander)而連通或隔絕所述流入罐及排出罐,將通過所述排出罐流入所述流入罐的所述減壓閥的氧氣引導向所述供氣控制閥而通過所述排出罐的氧氣運轉所述供氣控制閥;及線軸彈簧,在所述閥室的內部,彈性地支撐所述線軸。
本發明還可包括:手動控制閥,將所述減壓閥供應的氧氣直接供應到所述供氣流路。
所述手動控制閥可包括:手動閥箱,一側具備從所述減壓閥接收已減壓氧氣的輸入孔,另一側具備用於排出流入到所述輸入孔的氧氣的輸出孔;開閉部件,可移動地內置於所述手動閥箱,用於開閉所述輸入孔及所述輸出孔中的至少一個;彈性體,彈性地支撐所述開閉部件;及觸發器,可旋轉地具備於所述開閉部件的一側,通過旋轉而加壓被所述彈性體支撐的所述開閉部件,從而開放所述輸入孔。
另外,所述運轉控制單元還包括:加壓腔室,設置於連接所述旁通閥與所述運轉控制閥之間的流路上,加壓從旁通閥向運轉控制閥供應的氧氣。
作為另一例,本發明還可包括:流量可變單元,將被所述供氣流路引導的氧氣的至少一部分排向外部或隔絕排氣而改變通過被所述供氣流路引導的氧氣的流量。
所述流量可變單元可包括:放泄閥,具有與所述供氣流路連通的排泄孔,通過開閉排泄孔,排出被所述供氣流路引導的氧氣的至少一部分或隔絕排氣;及轉換閥,將由所述減壓閥提供的氧氣供應到所述放泄閥而使所述放泄閥運轉。
所述放泄閥可包括:排泄主體,另一側連通到所述供氣流路,通過另一側而疏通所述供氣流路的氧氣,一側具有所述排泄孔;開閉團,可移動地內置於所述排泄主體,根據供應到所述排泄主體的所述轉換閥的氧氣而移動,從而開閉所述排泄孔;及排泄彈簧,彈性地支撐所述開閉團。
所述轉換閥,包括:噴針外殼,形成氧氣流入孔而流入由所述減壓閥提供的氧氣,具備與所述氧氣流入孔連通而將流入到所述氧氣流入孔的氧氣供應到所述放泄閥的氧氣供應孔;噴針,可移動地內置於所述噴針外殼而移動,開閉所述噴針外殼的所述氧氣流入孔;及噴針彈簧,彈性地支撐所述噴針。
與此不同,所述轉換閥可包括:噴針外殼,形成氧氣流入孔而流入由所述減壓閥提供的氧氣,具備與所述氧氣流入孔連通而將流入到所述氧氣流入孔的氧氣供應到所述放泄閥的氧氣供應孔,具備用於將向所述手動控制閥供應的所述減壓閥的氧氣分別流入的充填孔及引導孔;噴針,可移動地內置於所述噴針外殼而移動,開閉所述噴針外殼的所述氧氣流入孔,或連通所述噴針外殼的所述氧氣供應孔及所述引導孔;及噴針彈簧,彈性地支撐所述噴針。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即使不具備如以往技術的具有複雜構成的自發呼吸單元,也能控制供氣控制閥的運轉,通過減少構成要素而降低了製造單價,還能夠縮短製造工藝隨著通過連接器連接到流量控制閥的流量調整閥部件的旋鈕的旋轉,用於控制直接供應到人體的氧氣流量的流量調整閥部件也一同旋轉而調整流量,因此能夠容易地將供應到人體的氧氣流量調整為適合人體的量。
尤其,因根據旋鈕的旋轉角而決定流量調整閥部件的旋轉角度,不僅能夠提高流量調整時的回應性,還能將供應到人體的氧氣量精密地調整為所需的量。
而且,隨著旋鈕通過連接器而固定到流量調整閥部件,能夠將旋鈕可拆卸地安裝到流量調整閥部件,因此能夠提高組裝便利性,必要時還能重新組裝,因此能夠重新組裝旋鈕而安裝,而且,因構成連接器的緊固件的結合部件結合到突出形成於旋轉環的隔離突起,而通過旋轉環將旋鈕固定到流量調整閥部件不僅不會使流量調整閥部件受損,而且必要時,還能重新組裝旋轉環,還有因連接器具備限位件,能夠將旋鈕的旋轉角設定為所需的角度,能夠精密地控制流量調整閥部件的運轉。
不僅如此,可通過具備於限位件的墊片,能夠使限位件的邊翼與流量調整閥部件隔離為所需的距離,不僅能夠精密地控制流量調整閥部件的運轉,而且還能調整旋轉環的組裝散佈。
並且,因減壓閥的閥活塞根據流入到減壓閥的減壓汽缸的氧氣的壓力而運轉,能夠容易地減少流入氧氣的壓力,而且即使沒有電源,也能運轉,並且,供氣控制閥的閥柱塞根據閥外殼的氧氣的壓力或彈簧的彈性力而在內部移動,從而開閉供應孔口或排出孔口,因此能夠容易地供應或中斷被供應的氧氣。
同時,因通過供氣流路而過量供應的氧氣通過溢出單元排出,能夠預防因過量供應的安全事故,因溢出單元的減壓閥根據氧氣壓而運轉,能夠容易地運轉減壓閥,進而,減壓閥的閥圓盤被圓盤支撐彈簧支撐,不僅容易地構成減壓閥,還能通過彈簧調節器調整圓盤支撐彈簧的彈性力,因此能夠在所需的壓力下運轉閥圓盤而精密地調整溢出的排氣量,因彈簧調節器由螺絲式結構構成,能夠容易地運轉彈簧調節器。
尤其,運轉控制單元根據氧氣的壓力而控制供氣控制閥的運轉,事實上能夠使供氣控制閥自動運轉,並且,控制供氣控制閥的運轉的運轉控制單元的運轉控制閥根據由旁通閥旁通的部分氧氣而運轉,不僅能夠漸漸地使運轉控制閥自動運轉,而且因根據旁通的部分氧氣而運轉,能夠對應呼吸週期運轉運轉控制閥而控制供氣控制閥的運轉。
尤其,減壓閥的氧氣與以往不同地不直接供應到運轉控制閥,運轉控制閥可根據供氣控制閥的狀態而運轉,據此,能夠正確並精密地調整供氣控制閥。
並且,因旁通閥由具備氧氣充填腔室及傾斜面的傾斜閥部件構成,不僅能夠容易地構成旁通閥,當傾斜閥部件構成為被流量調整閥部件加壓而產生聯動時,能夠同時調整與供應到人體的氧氣的流量一同向運轉控制閥旁通的氧氣的流量,運轉控制閥由閥室、線軸及線軸彈簧構成而根據氧氣壓運轉,因此能夠容易地使運轉控制閥自動運轉。
而且,因具備手動控制閥,緊急時,能夠向人體手動供應氧氣,而且,因手動控制閥以機械式運轉,不僅能夠使手動控制閥穩定地運轉,並且能夠容易地構成,還因具備觸發器,能夠使手動控制閥容易地運轉。
同時,可通過加壓腔室而使得從旁通閥供應向運轉控制閥的氧氣的壓力加倍,能夠使運轉控制閥順暢地運轉。
不僅如此,通過供氣流路而引導根據自發呼吸的呼氣時,流量可變單元與供氣控制閥或手動控制閥產生聯動,將氧氣排向外部或隔絕排氣,從而根據呼氣的人體的排出空氣不會受氧氣的干涉(混合),能夠防止因排出空氣的渦流而重新吸入排出空氣的現象。
尤其,因流量可變單元由連接到供氣流路的放泄閥及與供氣控制閥或手動控制閥產生聯動而控制放泄閥的運轉的轉換閥構成,能夠使流量可變單元機械式地運轉。
而且,因放泄閥的排泄孔通過由供氣控制閥或手動控制閥供應的氧氣而運轉的開閉團而開閉,呼氣時能夠正確地運轉。
並且,轉換閥的噴針通過由供氣控制閥或手動控制閥供應的氧氣而運轉,從而使放泄閥的開閉團運轉,因此能夠將放泄閥與供氣控制閥或手動控制閥容易地產生聯動。
下麵,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但為了說明的便利性,附圖中任意地圖示了各個構成的大小及厚度,因此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附圖所圖示的內容,而且為了明確表現各個部分及區域,擴大圖示了其厚度。並且,為了明確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省略了與說明無關的部分,以下說明中,將構成的名稱區分為第一、第二等,是為了區分構成的相同名稱,並不限定於其順序。並且,整個說明書中,除了有特殊規定外,某一部分包括某一構成要素並不是指排除其他構成要素,而是指還可包括其他構成要素。並且,說明書中記載的單元或工具等用語是指包括至少一個功能或運轉的概括性的單位。
參照圖1至圖4,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包括:外殼10、減壓閥20、供氣控制閥30、流量控制閥40、供氣流路60。
所述外殼10用於將未圖示的氧氣槽的氧氣(氧氣)連接到患者的呼吸器官,內置:前述的減壓閥20、供氣控制閥30、流量控制閥40及供氣流路60及後述的構成要素;兩側分別具備:供應口11及排出口12。
這種外殼10,用於供應氧氣的供應口11通過連接器等連接部件連接到氧氣槽(未圖示),排出氧氣的排出口12與呼吸面罩13等部件連接,通過呼吸面罩13將氧氣供應到患者的口腔或鼻腔。
參照圖5,所述減壓閥20內置於前述的外殼10,通過減少前述的外殼10的供應口11供應的氧氣槽的氧氣壓而向其他構成要素供氣。這種減壓閥20如圖示,包括:減壓汽缸21、閥活塞22及活塞彈簧23。
所述減壓汽缸21,從氧氣槽接收被壓縮氧氣的供氣罐24形成於一側,供氣罐24具備形成疏通氧氣的孔的閥座20a,另一側分別形成與供氣罐24連通而排出由供氣罐24供應的氧氣的多個排氣罐25、26。這時,所述排氣罐25、26構成為:第一排氣罐25,通過第1流路D1而與供氣控制閥30連接;及第二排氣罐26,通過第2流路D2而與後述的手動控制閥70連接。
所述閥活塞22通過供應到減壓汽缸21內部的氧氣壓而可移動地內置,從而開閉具備於供氣罐24的閥座20a的孔。閥活塞22如圖示,通過具備於連接軸的閥頭22a而開閉閥座20a的孔。這種閥活塞22平時被後述的活塞彈簧23支撐而開放閥座20a。即,閥活塞22平時根據活塞彈簧23的彈性力而維持原位置,如圖示,閥頭22a與閥座20a隔離而開放閥座20a。因此,閥活塞22將流入到供氣罐24的氧氣供應到第一排氣罐25及第二排氣罐26。
但是,閥活塞22在供應到供氣罐24的氧氣的壓力根據脈衝現象等而增加時,根據增加的氧氣的壓力而移動,如圖6所圖示,遮蔽閥座20a。這時,閥活塞22如圖6所圖示,壓縮活塞彈簧23而與閥頭22a一起移動而遮蔽閥座20a。即,閥活塞22使移動的閥頭22a緊貼閥座20a而遮蔽閥座20a的孔。因此,閥活塞22中斷供應到第一排氣罐25及第二排氣罐26的氧氣的供應。
並且,閥活塞22在供應到供氣罐24的氧氣的壓力重新衰減為正常狀態時,隨著活塞彈簧23重新膨脹而與閥頭22a一起返回原位置。這時,閥活塞22重新開放閥座20a而供氣罐24重新將氧氣供應到第一排氣罐25及第二排氣罐26。
總的來說,閥活塞22根據流入到供氣罐24的氧氣的壓力而反復開閉閥座20a來減少氧氣的壓力。因此,第一排氣罐25及第二排氣罐26能夠供應已減壓的氧氣。
在此,前述的閥活塞22如圖示,閥頭22a可具備槽形態的捕集部22b。這種捕集部22b捕集氧氣而將氧氣的壓力集中到閥頭22a。因此,閥活塞22在氧氣的壓力增加時,能夠根據捕集部22b而容易地移動。
參照圖6,所述活塞彈簧23彈性地支撐閥活塞22。活塞彈簧23的一側被插入形成於閥活塞22的另一側面的彈簧插入槽27,另一側被插入突出形成於減壓汽缸21的第一彈簧片28的外周面,從而彈性地支撐閥活塞22。活塞彈簧23如前述,根據閥活塞22的移動而伸縮。
參照圖7,所述供氣控制閥30提供前述的減壓閥20提供的氧氣的移動路徑,從而開放或關閉移動路徑而控制供氣的流動。供氣控制閥30包括閥外殼31、閥柱塞32及柱塞彈簧33。
所述閥外殼31具備由供應孔口34及排出孔口35構成的氧氣的移動路徑,供應孔口34接收從減壓閥20供應的氧氣,排出孔口35排出已供應到供應孔口34的氧氣而供應到所述流量控制閥40。這時,所述供應孔口34如圖4所圖示,通過第1流路D1而與減壓閥20連接,從而接收氧氣。並且,所述排出孔口35如圖4所圖示,通過第3流路D3而與流量控制閥40連接。
所述閥柱塞32沿著長度方向而可移動地內置於閥外殼31,在閥外殼31內沿著長度方向移動,從而開閉供應孔口34或排出孔口35。這時,所述閥柱塞32在開閉供應及排出孔口34、35的前端的外周面設有第一O形環36,從而密封前端側。
所述柱塞彈簧33在閥外殼31內彈性地支撐閥柱塞32,一側被閥柱塞32支撐,另一側被形成於閥外殼31內部的彈簧支撐托37支撐。這種所述柱塞彈簧33被設置成向閥外殼31的內部一側加壓閥柱塞32。即,彈性地支撐所述閥柱塞32而使其偏向於一側。因此,所述閥柱塞32如圖所示,平時根據柱塞彈簧33的彈性力而位於閥外殼31的一側,維持供應及排出孔口34、35的開放狀態。
參照圖8,所述供氣控制閥30內部通過連接減壓閥20與供應孔口34的第1流路D1而流入氧氣,通過排出孔口35而將已流入的氧氣供應到流量控制閥40。當閥柱塞32向閥外殼31的一側,減壓閥20的氧氣通過第6流路D6流入後述的供應孔38時,所述供氣控制閥30根據供應孔38的氧氣壓而壓縮柱塞彈簧33而移動。這時,所述閥柱塞32遮蔽排出孔口35而隔絕通過第3流路D3供應到流量控制閥40的內部的氧氣。
在此,前述的供應孔38如圖4所圖示,通過第6流路D6而連接到運轉控制閥101。這時,第6流路D6的一端連接到供氣控制閥30的供應孔38,另一端連接到運轉控制閥101的排出罐115,使供應孔38與運轉控制閥101連通。
參照圖9,所述流量控制閥40包括閥筒41、流量調整閥部件42、旋鈕43及連接器44。
所述閥筒41具有從供氣控制閥30接收氧氣的供應孔45及排出供應的氧氣的排出孔46,供應孔45與排出孔46之間具有閥座47。這時,所述供應孔45連接到與供氣控制閥30的排出孔口35連接的第3流路D3,所述排出孔46通過第4流路D4而連接到供氣流路60。
所述流量調整閥部件42以上下可移動地內置於閥筒41,根據外部的旋鈕43供的旋轉力而上下移動,從而改變與閥座47之間的間隔,調整向排出孔46排出的氧氣的排出流量。即,流量調整閥部件42與旋鈕43直接地產生聯動。
所述旋鈕43可旋轉地固定而旋轉於外殼10的外側,向流量調整閥部件42提供旋轉力。這時,所述旋鈕43具備指針,旋鈕43旋轉的外側外殼10的表面可顯示體重等。因此,可通過旋轉旋鈕43而根據患者的體重設定適合的氧氣供應量。(未圖示)
在此,氧氣的供應量設定是指根據體重而資料化所需的氧氣量而提前設定,這種技術為本領域公知的技術,因此省略對此的詳細說明。
另外,所述連接器44將旋鈕43連接到流量調整閥部件42而使得旋鈕43與流量調整閥部件42相互聯動。
參照圖10,所述連接器44包括旋轉環48、緊固件、嵌入突起52及突起夾座51。
所述旋轉環48以整體固定到流量調整閥部件42,與流量調整閥部件42一同旋轉。並且,所述緊固件將旋轉環48可裝卸地固定到流量調整閥部件42。
在此,所述緊固件由切割部52、隔離突起53、53a及旋轉環結合部件構成。所述切割部52通過插入流量調整閥部件42的一側的旋轉環48的一部分被切割而以同一體具備於旋轉環48。所述隔離突起53、53a分別突出形成於切割部52的兩端所在的旋轉環48的一部分而形成相互隔離的狀態。所述旋轉環結合部件結合到隔離突起53、53a而減少隔離突起53、53a的隔離幅度,即縮小旋轉環48的內徑而將旋轉環48固定到流量調整閥部件42。這時,所述旋轉環結合部件如圖示,可由多種形態的螺栓54構成,隔離突起53、53a上形成與螺栓54螺絲結合的結合孔55而能夠相互結合。
根據這種旋轉環結合部件,可通過螺絲結合而將所述旋轉環48簡便地可裝卸地固定到流量調整閥部件42。尤其,隨著流量調整閥部件42的表面與旋轉環結合部件的螺栓54不直接地接觸,以非接觸的形態固定旋轉環48,能夠預防流量調整閥部件42的表面出現因螺栓54產生的槽形態的刮痕。即,螺栓54的端部與停止螺絲一同結合到流量調整閥部件42的外周面上,當外周面被加壓時,可通過螺栓54的端部而形成槽,或因螺栓54不直接接觸而結合到位於流量調整閥部件42的側方的隔離突起53、53a,流量調整閥部件42的外周面不形成槽。因此,當需要調整旋轉環48的設置角度時,重新鬆開螺栓54,在調整旋轉環48的設置角度後,重新結合到隔離突起53、53a而將旋轉環48固定到已調整的位置。
若螺栓54如前述,與停止螺絲一同結合到流量調整閥部件42時,螺栓54很難重新結合到與首次結合的位置鄰近的位置。因為,螺栓54在首次結合時,端部在流量調整閥部件42的外周面上形成槽,即使重新結合到與首次結合位置鄰近的位置,端部也會重新插入到首次形成的槽。但是,本發明中,因螺栓54如前述地橫向設置於流量調整閥部件42的側方,流量調整閥部件42的表面不形成槽,隨時都能重新結合到所需的位置。
另外,所述旋轉環48與流量調整閥部件42之間可介入另外的墊(未圖示),為了提高結合力及抑制刮痕的發生。
另外,所述連接器44的嵌入突起50從旋轉環48的一側向旋鈕43以垂直狀態突出形成。這時,所述嵌入突起50優選形成於後述的限位件的第二邊翼57,所述突起夾座51以槽的形態具備於旋鈕43的內側。因此,所述嵌入突起50被插入突起夾座51而以掛住狀態固定並相互連接,因此除了容易連接以外,能夠容易地將旋鈕43旋轉時產生的旋轉力提供到流量調整閥部件42。
所述連接器44可具備用於控制旋鈕43的旋轉角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由分別突出形成於旋轉環48的兩側而與旋轉環48一同旋轉並與位於旋轉環48的外側的周邊的固定部件接觸、以已設定的角度抑制旋鈕43的旋轉的第一及第二邊翼56、57構成。這時,所述固定部件可適用設置於外殼10的內部而結合到供氣流路60的供氣管61或結合到這種供氣管61的溢出單元90。
這種限位件可包括固定部件即設置於接觸到供氣管61的第一及第二邊翼56、57中的其中一個的的墊片。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以所述墊片設置於第二邊翼57為例而進行說明。
所述墊片調整第二邊翼57的一側與供氣管61之間的隔離距離,追加控制根據限位元件的旋鈕43的旋轉角度。即,所述墊片螺絲結合到第二邊翼57的一側而可突出地固定,比旋轉的第二邊翼57的一側,優先接觸供氣管61的外側或溢出單元90。
所述墊片可由螺栓58構成,結合到形成於第二邊翼57的螺栓孔58a而前進、後退運轉。這時,所述螺栓58可由無頭螺栓構成而隨著螺栓孔58a而順暢地前進、後退運轉並向一側突出。
這種墊片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而螺栓58的一側前端沿著螺栓孔58a向供氣管61或溢出單元90側突出,可細微地調整供氣管61或溢出單元90的第二邊翼57的隔離距離L。因此,墊片通過調整隔離距離L而調整超過旋鈕43的已設定的旋轉角度的範圍的誤差範圍。即,所述旋鈕43的旋轉角度因隨著持續的旋轉使用而受損等理由,產生流路旋轉角度的誤差,以及根據部件的生產過程中的製造散佈或組裝散佈而產生旋轉角度的誤差。這時,可通過旋轉所述螺栓58而縮短或減少對供氣管61或溢出單元90的第二邊翼57的隔離距離L來調整旋鈕43的旋轉角度誤差範圍。
結果,墊片通過調整根據旋鈕43的旋轉角度的誤差範圍而能夠防止供應到與所述旋鈕43連接的流量控制閥40的氧氣供應過多或過少於設定值的現象,能夠更加精密地控制向所述流量控制閥40供應的氧氣的量。並且,墊片通過調整前述的隔離距離L而容易地將供應到流量控制閥40的氧氣的量調整為所需流量。因此,可通過墊片而精密地控制流量控制閥40,也能精密地調整向患者供應的氧氣量。
在此,前述的墊片由多個螺栓58構成,如實線及虛線圖示,若同時具備於第一及第二邊翼56、57時,能夠分別控制旋鈕43的兩方向的旋轉角。即,螺栓58能夠分別控制旋鈕43的正旋轉及逆旋轉時的旋轉角。因此,旋鈕53可通過螺栓58而容易地調整供應到流量控制閥40的氧氣的最高點及最低點。
另外,所述供氣流路60從流量控制閥40接收氧氣而引導到外殼10的排出口12。這種供氣流路60在外殼10的排出口12內部通過垂直設置的供氣管61而形成,向連接到排出口12的呼吸面罩13供應氧氣。
參照圖11,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還包括:溢出單元90,使通過所述供氣流路60被引導到外殼10的排出口12的氧氣的一部分排向外部。
這種溢出單元90可由捕集腔室91及減壓閥92形成。所述捕集腔室91捕集通過供氣流路60溢出的氧氣而將其排向具備於一側的排氣孔93。這時,為了防止所述旋鈕43的干涉,如圖示,所述捕集腔室91優選具備於旋鈕43的一側方。所述減壓閥92安裝於捕集腔室91的排氣孔93上側,根據被捕集腔室91捕集的氧氣的壓力而開閉排氣孔93。
在此,前述的減壓閥92可包括閥圓盤95、圓盤支撐彈簧96及第二彈簧片94。閥圓盤95由一般的膜片構成,如圖示,通過以相互對向狀態結合的公及母螺絲97a而組裝到後述的第二彈簧片94,遮蔽捕集腔室91的排氣孔93。圓盤支撐彈簧96如圖示,一側被第二彈簧片94約束而防止脫離,通過相反面的另一側而加壓閥圓盤95而彈性地支撐閥圓盤95。
減壓閥95可具備彈簧調節器94,其通過移動第二彈簧片97而調整圓盤支撐彈簧96的彈性力。彈簧調節器94,例如為了使第二彈簧片97旋轉而升降(移動),如圖示,第二彈簧片97優選由可移動地螺絲結合到捕集腔室91的腔室箱91a或外殼10的螺絲部件構成。即,彈簧調節器94可由形成於第二彈簧片97的外周面的公螺絲及形成於腔室箱91a的母螺絲構成。
第二彈簧片97隨著彈簧調節器94由螺絲部件構成,能夠隨著彈簧調節器94的螺絲扣而旋轉。這時,第二彈簧片97通過升降而使圓盤支撐彈簧96伸縮,調整圓盤支撐彈簧96的彈性力。因此,圓盤支撐彈簧96加壓閥圓盤95的加壓力被調整。
參照圖12,所述溢出單元中,當氧氣在捕集腔室91的內部以設定值以上溢出時,捕集腔室91內部的壓力上升,根據上升的壓力而閥圓盤95向上側移動而開放排氣孔93,通過形成於第二彈簧片97或腔室箱91a的通孔H將溢出的氧氣排向外部。這時,閥圓盤95根據排氣的氧氣而震顫,發出“啵魯魯~~”的警報音。
之後,捕集腔室91的內部壓力根據排向外部的氧氣而降低到設定值水準時,閥圓盤95根據圓盤支撐彈簧96的彈性恢復力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重新遮蔽捕集腔室91的排氣孔93。
在此,前述的第二彈簧片97在捕集腔室91內的壓力為設定值時,為了使閥圓盤95運轉,通過螺絲式彈簧調節器94而以旋轉式升降並加壓圓盤彈簧96,從而調整圓盤彈簧96的彈性力。因此,閥圓盤95僅在已設定的壓力下運轉。
另外,參照所述的圖4及圖9,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還可包括:運轉控制單元,根據向流量控制閥40供應的氧氣的壓力而控制供氣控制閥30的運轉。
這種運轉控制單元,可由旁通閥100及運轉控制閥101構成。旁通閥100使得通過供氣控制閥30供應到流量控制閥40的氧氣的一部分向外部旁通。並且,運轉控制閥101根據從所述旁通閥100旁通的氧氣而運轉,將從減壓閥20供氣的部分減壓的氧氣供應到供氣控制閥30而通過部分減壓的氧氣控制供氣控制閥30的運轉。
所述旁通閥100可由氧氣充填腔室102及傾斜閥部件103構成。所述氧氣充填腔室102具備於流量控制閥40的下側,具備與流量控制閥40連通的連通孔104。所述氧氣充填腔室102通過連通孔104而被向流量控制閥40提供的氧氣的一部分所充填,具備將充填的氧氣供應到運轉控制閥101而旁通的旁通孔105。這時,所述旁通孔105通過旁通流路106連接到運轉控制閥101。
在此,所述氧氣充填腔室102如圖示,可與流量控制閥40的閥筒41形成為一體。
所述傾斜閥部件103以上下可移動地內置於氧氣充填腔室102的內部,形成傾斜面107而向連通孔104的內側移動,從而改變連通孔104的截面積。所述傾斜閥部件103如附圖所圖示,可製造成圓錐形而外周面可形成傾斜面107,可被支撐彈簧108彈性地支撐。
所述支撐彈簧108的一側插入到突出形成於傾斜閥部件103的下部的彈簧插入端108a,另一側插入到在氧氣充填腔室102的內部突出形成而與彈簧插入端108a相對的第3彈簧片108b。
在此,前述的所述傾斜閥部件103,傾斜面107的前端通過連通孔104而緊貼前述的流量控制閥40的流量調整閥部件42,被根據前述的旋鈕43而產生聯動並移動(升降)的流量調整閥部件42所加壓。因此,傾斜閥部件103根據加壓力而壓縮支撐彈簧108並移動,根據支撐彈簧108的恢復力而返回原位置。
參照圖13,所述運轉控制閥101由閥室(valve chest)110、線軸111及線軸彈簧112形成。
所述閥室110的一側形成與旁通流路106連接的旁通罐113而流入旁通閥100的旁通氧氣。所述閥室110的另一側並列佈置流入從減壓閥20供氣而通過供氣控制閥30減壓的氧氣的流入罐114及將流入的部分已減壓氧氣排向供氣控制閥30的排出罐115。這時,所述流入罐114通過第5流路D5而連接到供氣控制閥30的第二排出孔口34a。並且,所述排出罐115通過第6流路D6而連接到形成於供氣控制閥30的一側的供應孔38。這種所述閥室110可具備通氣孔口116,與排出罐115連通而排出向排出罐115供應的部分已減壓氧氣。
所述線軸111內置於閥室110,根據流入到旁通罐113的旁通氧氣而移動,通過外周面的線軸抬肩而連通或隔絕流入罐114與排出罐115。這時,所述線軸抬肩如附圖所圖示,可構成為線上軸111的外周面以隔離狀態安裝的多個第二O形環117,也可適用以凹凸形突出形成於線軸111的外周面而能夠開閉流入罐114及排出罐115的任何結構。
另外,所述線軸彈簧112在閥室110的內部彈性地支撐線軸111,一側及另一側被分別形成於線軸111及閥室110的第4彈簧片118、118a支撐。
參照圖14,所述供氣控制閥30的氧氣通過旁通閥100而沿著旁通流路106流入閥室110內部後,線軸111根據其壓力而向一側移動,從而連通並開放已關閉的流入罐114及排出罐115。這時,開放的流入罐114通過第5流路D5而將從供氣控制閥30供應的氧氣供應到連通的排出罐115,通過連接到排出罐115的第6流路D6而重新供應到供氣控制閥30。
即,供應的氧氣通過與流入罐114一同開放的排出罐115而被引導到供氣控制閥30的供應孔38,從而加壓供氣控制閥30的閥柱塞32使其向一側移動,關閉供應及排出孔口34、35。
參照圖15,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還可包括手動控制閥70,將通過與減壓閥20的第二排氣罐26連接的第2流路D2供應的氧氣直接供應到供氣流路60。
這種手動控制閥70可由手動閥箱71、開閉部件72、彈性體73及觸發器74構成。
所述手動閥箱71的一側具備輸入孔75,其與第2流路D2連接而持續接收由減壓閥20減壓的氧氣;另一側具備輸出孔76,排出流入到輸入孔75的氧氣。這時,所述輸出孔76通過第7流路D7而與前述的供氣流路60連接。
所述開閉部件72以上下可移動地內置於手動閥箱71,從而開閉輸入孔75及輸出孔76中的至少任意一個。
所述彈性體73彈性地支撐開閉部件72,如圖示,可由線圈彈簧構成,一側及另一側被分別形成於手動閥箱71及開閉部件72的第5彈簧片77、77a支撐。
所述觸發器74以形成於手動閥箱71的下部上的轉捩點H1為基準而可旋轉地具備於開閉部件72的下側,通過旋轉而將被彈性體73支撐的開閉部件72加壓向上側而開放輸出孔75。
所述觸發器74的轉捩點H1的上側端部緊貼開閉部件72的下端,緊貼的端部上形成傾斜面,旋轉時通過滑動而將開閉部件72加壓向上部。
參照圖16,所述觸發器74的緊貼開閉部件72的端部形成由傾斜面形成的凸輪槽78,與此相接的開閉部件72的下端形成與凸輪槽78凸輪接觸的凸輪模組78a。
參照圖17,使用者把持所述觸發器74並以轉捩點H1為基準而旋轉,則開閉部件72加壓並壓縮彈性體73並向上側移動而開放輸出孔76。這時,沿著第2流路D2流入到輸入孔75而充填到手動閥箱71的內部的氧氣排向開放的輸出孔76。因此,輸出孔76通過第7流路D7而將氧氣供應到供氣流路60。
之後,使用者解除觸發器74的把持力後,觸發器74根據被壓縮的彈性體73的恢復力而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關閉已開放的輸出孔76。
另外,所述手動閥箱71與開閉部件72之間可具備密封材料79。密封材料79是為了防止平時通過輸入孔75輸入的氧氣被供應到輸出孔76側而設置的。這時,所述密封材料79設置成墊圈或O形環等,一側可固定到手動閥箱71或開閉部件72。
下面,參照附圖而說明具有所述構成的人工呼吸裝置的運轉。
首先,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外殼10通過供應口11而與氧氣槽連接,以排出口12上設置呼吸面罩13的狀態,被使用者把持而連接到患者的呼吸器。
完成連接之後,使用者根據患者的狀態即年齡或體重而將旋鈕43旋轉為已設定的值,向患者供應適當量的氧氣。即,參照前述的附圖及圖17,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從圖4的狀態通過減壓閥20而向外殼10的內部以減壓狀態供應氧氣槽的氧氣。這時,減壓閥20如圖5及如圖6所圖示,隨著閥活塞22根據氧氣壓而反復移動,降低氧氣的壓力而將流入到供氣罐24的氧氣供應到第一或第二排氣罐25、26。因此,減壓閥20將已減壓氧氣如圖4所圖示地通過第1流路D1供應到供氣控制閥30。
並且,供應到供氣控制閥30的氧氣如圖4所圖示,沿著第3流路D3而供應到流量控制閥40。這時,供應到流量控制閥40側的氧氣沿著第4流路D4供應到供氣流路60,從而通過呼吸面罩13供應給患者。
另外,供應到所述流量控制閥40側的氧氣中極少量一部分如圖4所圖示地流入旁通閥100而沿著旁通流路106旁通向運轉控制閥101側。這時,運轉控制閥101隨著供應的氧氣量逐漸增多,如圖14所圖示地加壓線軸111而使線軸111逐漸移動到一側,最終開放運轉控制閥101的流入罐114及排出罐115。
另外,如前述,線軸111移動之前或移動中,從所述減壓閥20通過第1流路D1供應到所述供氣控制閥30的氧氣的一部分通過供氣控制閥30的第二排出孔口34a而如圖4及圖17所圖示地供應到第5流路D5,通過第5流路D5流入到運轉控制閥101的流入罐114而供應到運轉控制閥101。並且,流入流入罐114的氧氣如圖14所圖示,流入罐114與排出罐115連通時,如圖17所圖示,沿著連接到排出罐115的第6流路D6而重新供應到供氣控制閥30的供應孔38。這時,沿著第6流路D6供應到供氣控制閥30的氧氣如圖8,加壓供氣控制閥30的閥柱塞32而使其移動,關閉供氣控制閥30的排出孔口35。因此,供氣控制閥30隔絕供應到流量控制閥40的氧氣,使得通過呼吸面罩13呼吸的人能夠吸氣(呼氣)。
如所述,若中斷供氣控制閥30的運轉,運轉控制閥101中,根據旁通閥100而充填到閥室110的氧氣如圖17的虛線所圖示地通過旁通流路106重新流入旁通閥100之後,通過旁通閥100的連通孔104而引導到流量控制閥40,通過連接到流量控制閥40的第4流路D4而引導向供氣管61而排出。這時,隨著內置於閥室110的線軸111根據線軸彈簧112而如圖13所圖示地恢復到原位置,充填到閥室110的氧氣根據線軸111的加壓力而供應到旁通閥100,因閥室110的旁通罐113狹窄而在閥室110的內部密度過大而逐漸向旁通罐113排出並供應到旁通閥100。
另外,若前述的線軸111如圖13所圖示地恢復到原位置,如圖示,前述的閥室110的排出罐115及通氣孔口116相互連通。這時,如圖8及圖17所圖示,從閥室110的排出罐115通過第6流路D6而供應到供氣控制閥30而加壓閥柱塞32的氧氣如圖4的虛線所圖示,沿著第6流路D6重新返回排出罐115而通過通氣孔口116向外部排出。因此,隨著加壓閥柱塞32的氧氣的壓力被解除,供氣控制閥30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即圖7的狀態。
隨著壓力被解除而閥柱塞32恢復,如圖7所圖示,供氣控制閥30的排出孔口35被重新開放。因此,供氣控制閥30如圖4所圖示,重新通過第3流路D3而向流量控制閥40及旁通閥100供應氧氣,如前述,為呼吸而重新開始運轉。
根據這種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通過反復進行前述的一系列過程即圖4的狀態及圖17的狀態而為患者供應氧氣或符合呼吸週期地中斷之後重新供應氧氣。
另外,溢出單元在供氣管61中的氧氣密度過大時,如圖11所圖示地通過減壓閥92排出過密的氧氣。因此,溢出單元能夠防止過度向人體供應氧氣。
除此之外,所述的部件若發生故障,即供氣控制閥30、運轉控制閥101及流量控制閥40等發生故障,或實施心臟按摩CPR時,使用者運轉手動控制閥70而中止自動呼吸並轉換成手動,從而手動向患者供應氧氣。
對此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供應到所述減壓閥20的氧氣的一部分通過與第二排氣罐26連接的第2流路D2而供應到手動閥箱71。這時,使用者如圖16,把持手動控制閥70的觸發器74而旋轉。
據此,如圖16,流入到與第二流路D2連接的輸入孔75而充填到手動閥箱71的氧氣通過開放的輸出孔76而沿著第7流路D7直接供應到供氣流路60,從而供應給患者。
由此,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因部分部件的故障而發生緊急狀況時或執行心肺復蘇的過程中,也能通過手動控制閥70而向患者順暢地供應氧氣。
另外,前述的運轉控制單元如圖4及圖17所圖示,可具備加壓腔室140。加壓腔室140是內部具有充填空間的密閉型外殼。這種加壓腔室140設置於連接旁通閥100與運轉控制閥101之間的流路上,加壓從旁通閥100向運轉控制閥101供應的氧氣。
加壓腔室140如圖4及圖17所圖示,設置於連接旁通閥100與運轉控制閥101的旁通流路106上。這時,加壓腔室140如圖示,可在旁通流路106上設置單個,也可與圖示不同地設置多個,沿著旁通流路106依次設置。這種加壓腔室140的一側通過流路與旁通閥100連接,另一側通過流路與運轉控制閥101連接,通過旁通閥100供應的氧氣沿著旁通流路106而充填到其內部。
如所述,加壓腔室140在充填旁通閥100的氧氣後,從旁通閥100重新供應氧氣時,因內部氧氣的密度過大,新供應的氧氣加壓已充填的氧氣。這時,加壓腔室140因氧氣密度過大而內部壓力自然上升,將首先充填到內部的氧氣排出到運轉控制閥101。並且,從加壓腔室140向運轉控制閥101排出的氧氣途徑另一加壓腔室140並因密度過大而其壓力從維持至上升而供應到運轉控制閥101。因此,運轉控制閥101如圖9所圖示,即使通過旁通閥100的旁通孔105而供應少量氧氣,隨著供應根據加壓腔室140壓力加倍的氧氣,如圖13及圖14所圖示,能夠順暢地運轉內部的線軸111。
除此之外,供氣流路60如圖18所圖示,引導向內部的氧氣即供應到呼吸面罩13的氧氣的流量被流量可變單元FV控制。這種流量可變單元FV如後述,使用者呼氣時,將從供氣流路60向呼吸面罩13供應的氧氣排出外部而中斷氧氣的供應,使用者吸氣時,隔絕氧氣的排氣而向呼吸面罩13重新供應氧氣。即,流量可變單元FV在呼氣時,使呼吸面罩13向外部排氣而中斷氧氣供應,從而使用者能夠排出空氣,吸氣時,重新向呼吸面罩13供應氧氣,從而使用者能夠重新吸收氧氣。由此供氣流路60通過流量可變單元FV控制供應到呼吸面罩13的氧氣的流量。
如所述,流量可變單元FV在呼氣時排出通過供氣流路60而引導向呼吸面罩13的氧氣的理由是:若使用者呼氣時通過供氣流路60向呼吸面罩13供應氧氣,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因供應到呼吸面罩13的氧氣的壓力而無法通過呼吸面罩13的排氣閥(止回閥)排出,產生渦流而在使用者吸氣時重新供應給使用者,因此為了防止這種現象而具備。因此,若具備流量可變單元FV,使用者不會再次呼吸呼氣時的二氧化碳。
流量可變單元FV,如圖19所圖示,包括放泄閥160及轉換閥150而構成。放泄閥160如圖18及圖19所圖示,具備與供氣流路60連通的排泄孔160a,開閉排泄孔160a而排出通過供氣流路60引導的氧氣的至少一部分或隔絕排氣。這種放泄閥160如圖示,可通過第12流路D12而與供氣流路60連通,但與此不同地,也可整體粘貼而與供氣流路60連通。即,放泄閥160與供氣流路60連接,由此從供氣流路60接收氧氣並通過排泄孔160a排氣。
放泄閥160如圖19所圖示,可包括排泄主體161、開閉團163及排泄彈簧165。排泄主體161如圖示,一側形成前述的排泄孔160a,另一側與供氣流路60連通而通過另一側疏通供氣流路60的氧氣。即,排泄主體161可通過一側的排泄孔160a而排出通過另一側流入的供氣流路60的氧氣。排泄主體161的排泄孔160a可形成於多種位置,但如圖示,優選形成于側方。
開閉團163如圖18及圖19所圖示,可移動地內置於排泄主體161。開閉團163如圖19至圖21所圖示,根據供應到排泄主體161的轉換閥150的氧氣而移動並開閉排泄孔160a。開閉團163如圖示,優選構成為提升式閥部件,從而能夠開閉形成於排泄主體161的側方的排泄孔160a。開閉團163如圖19所圖示,根據通過轉換閥150流入排泄主體161的氧氣的壓力而移動並關閉排泄主體161的排泄孔160a。這時,排泄主體161內,通過與轉換閥150的氧氣供應孔P2連接的第11流路D11而流入氧氣。
排泄彈簧165如圖18及圖19所圖示,內置於排泄主體161而彈性地支撐開閉團163。排泄彈簧165如圖19所圖示,根據開閉團163的移動而被壓縮。並且,排泄彈簧165在供應到排泄主體161的氧氣被隔絕時,如圖21所圖示,恢復並使開閉團163返回原位置。因此,開閉團163開放排泄主體161的排泄孔160a。
轉換閥150獎從減壓閥20供應的氧氣供應到放泄閥160而使放泄閥160運轉。這種轉換閥150能夠從減壓閥20直接接收氧氣,但優選構成為,如圖18所圖示,通過前述的供氣控制閥30接收減壓閥20的氧氣而供應到放泄閥160。這時,供氣控制閥30如圖18所圖示,使得從減壓閥20供應到閥外殼31的氧氣通過追加形成於閥外殼31的追加孔35a而供應到轉換閥150。因此,轉換閥150能夠使供氣控制閥30與放泄閥160產生聯動。
與此不同,轉換閥150如圖22及圖23所圖示,通過前述的手動控制閥70接收減壓閥20的氧氣並供應到放泄閥160。因此,轉換閥150能夠使手動控制閥70與放泄閥160產生聯動。
轉換閥150如圖18及圖19所圖示,包括噴針外殼151、噴針153及噴針彈簧155而構成。噴針外殼151如圖示,與連接到供氣控制閥30的前述的追加孔35a的第10流路D10結合而通過供氣控制閥30流入從減壓閥20提供的氧氣的氧氣流入孔P1形成於一側。即,氧氣通過與第10流路D10連接的氧氣流入孔P1而流入噴針外殼151。並且,噴針外殼151與這種氧氣流入孔P1連通而如圖19的箭頭所示,另一側具備將流入氧氣流入孔[1的氧氣供應到放泄閥160的氧氣供應孔P2。因此,噴針外殼151實質上將減壓閥20的氧氣供應到放泄閥160而移動放泄閥160的開閉團163。
噴針外殼151如圖18及圖23所圖示,形成充填孔P3,流入供應到手動控制閥70的減壓閥20的氧氣而被充填。並且,噴針外殼151如圖示,形成供應到充填孔P3的氧氣的一部分迂回而被引導的引導孔P4形成。這時,充填孔P3及引導孔P4如圖示,從手動控制閥70向供氣流路60供應減壓閥20的氧氣的前述的第7流路D7接收氧氣。為此,手動控制閥70如圖示,具備從第7流路D7分歧而連接到噴針外殼151的充填孔P3的第8流路D8及從第8流路D8分歧而連接到噴針外殼151的引導孔P4的第9流路D9。因此,充填孔P3及引導孔P4通過第8流路D8及第9流路D9而接收手動控制閥70的氧氣。但是,引導孔P4與前述的不同,可從第7流路D7直接接收氧氣。
噴針153如圖19及圖23所圖示,可移動地內置於噴針外殼151而移動,開閉噴針外殼151的氧氣流入孔P1或氧氣供應孔P2。噴針153如圖23所圖示,根據流入到噴針外殼151的充填孔P3的氧氣的壓力而在噴針外殼151的內部移動並開閉氧氣流入孔P1或氧氣供應孔P2。這時,噴針153如圖示,隨著外周面上設置O形環,通過O形環開閉氧氣流入孔P1或氧氣供應孔P2。
噴針153平時如圖19所圖示地固定到噴針外殼151的常規位置,連通氧氣流入孔P1與氧氣供應孔P2而通過氧氣供應孔P2將流入氧氣流入孔P1的氧氣供應到放泄閥160。因此,放泄閥160如圖示,開閉團163根據通過第11流路D11流入排泄主體161的氧氣而移動,排泄孔160a被關閉。
與此不同,噴針153如圖22及圖23所圖示,若氧氣流入到噴針外殼151的充填孔P3及引導孔P4,根據充填孔P3的氧氣而如圖示地移動並隔絕噴針外殼151的氧氣流入孔P1與氧氣供應孔P2的連通。這時,噴針153如圖示,隨著O形環位於氧氣流入孔P1與氧氣供應孔P2之間,隔絕氧氣流入孔P1與氧氣供應孔P2的連通。但是,噴針153如圖23中用箭頭所圖示,連通噴針外殼151的引導孔P4與氧氣供應孔P2而通過氧氣供應孔P2使流入到引導孔P4的氧氣供應到放泄閥160。因此,放泄閥160如圖示,因通過第11流路D11向排泄主體161供應氧氣,開閉團163移動而關閉排泄孔160a。
噴針彈簧155如圖19及圖23所圖示,在噴針外殼151的內部彈性地支撐噴針153。噴針彈簧155如圖19及圖21所圖示,氧氣不供應到噴針外殼151的充填孔P3時,通過自身彈性力而支撐噴針153,從而防止噴針153的移動。並且,噴針彈簧155如圖23所圖示,當供應氧氣到噴針外殼151的充填孔P3而噴針153移動時被壓縮,隔絕向噴針外殼151的充填孔P3的氧氣供應時恢復原型而使噴針153重新返回原位置。
如所述構成的流量可變單元FV為了使用者的吸氣,如圖18所圖示,供氣控制閥30被開放而減壓閥20的氧氣通過流量控制閥40而供應到供氣流路60時,流入供氣控制閥30而向追加孔35a排出的氧氣,即流入到供氣控制閥30的前述的供應孔口34而向排出孔口35排出的部分氧氣通過第10流路D10而流入轉換閥150。這時,轉換閥150如圖19所圖示,隨著噴針153位於原位置而氧氣流入孔P1與氧氣供應孔P2連通,將流入到氧氣流入孔P1的氧氣直接供應到氧氣供應孔P2,通過第11流路D11而向放泄閥160的排泄主體161供應氧氣。因此,放泄閥160中,開閉團163根據流入排泄主體161的氧氣而移動,遮蔽排泄孔160a。
據此,放泄閥160如前述,無法排出通過流量控制閥40供應到供氣流路60的氧氣。因此,供氣流路60向呼吸面罩13持續供應流量控制閥40的氧氣而使使用者能夠吸氣。
但是,轉換閥150如圖20所圖示,供氣控制閥30的排出孔口35與追加孔35a一同遮蔽而無法通過流量控制閥40向供氣流路60供應氧氣時,也無法向氧氣流入孔P1供應氧氣,因此如圖21所圖示,無法向放泄閥160的排泄主體161供應氧氣。因此,放泄閥160根據開閉團163被排泄彈簧165恢復原位置而開放形成於排泄主體161的排泄孔160a。
這時,運轉控制閥101如圖20所圖示,充填到內部的氧氣,即圖14所圖示,充填到內部而加壓線軸111的氧氣如圖20所圖示地通過旁通流路106流入旁通閥100之後,根據流量控制閥40供應到供氣流路60而通過供氣流路60逐漸地排氣。排泄主體161如前述隨著排泄孔160a開放而如圖21所圖示地通過排泄孔160a排出通過供氣流路60排出的運轉控制閥101的氧氣。當然,排泄孔160a如圖20所圖示,隨著供氣流路60的氧氣通過第12流路D12流入排泄主體161,排出供氣流路60的氧氣。因此,供氣流路60完全不將氧氣提供到呼吸面罩13。因此,使用者在通過自發呼吸呼氣時,向呼吸面罩13排出二氧化碳,如前述,因不向呼吸面罩13供應氧氣,防止因氧氣的干涉導致的渦流,從而呼氣後吸氣時,不會再吸入二氧化碳。
另外,手動控制閥70在供氣控制閥30因故障等而不運轉時,為了使用者患者的呼吸,如前述說明一樣運轉並如圖22所圖示地通過第7流路D7而將減壓閥20的氧氣供應到供氣流路60。這時,轉換閥150如圖22及圖23所圖示,通過從第7流路D7分歧的第8流路D8而向噴針外殼151的充填孔P3流入氧氣。並且,轉換閥150通過從第8流路D8分歧的第9流路D9而向引導孔P4流入第7流路D7的氧氣。
轉換閥150如圖23所圖示,內置於噴針外殼151的噴針153根據流入到充填孔P3的氧氣而移動並隔絕氧氣流入孔P1與氧氣供應孔P2的連通。與此同時,轉換閥150如圖示,連通引導孔P4與氧氣供應孔P2而通過氧氣供應孔P2將流入到引導孔P4的氧氣供應到放泄閥160。這時,放泄閥160隨著通過第11流路D11流入氧氣,如圖示,開閉團163重新移動而關閉排泄孔106a。因此,供氣流路60因貫流內部的氧氣不向放泄閥160排出,能夠順暢地將氧氣供應到呼吸面罩13。據此,呼吸面罩13能夠向需要吸氣的使用者持續供應氧氣。
結論為,如上述運轉的流量可變單元FV,如圖18及圖22所圖示,為了使用者的吸氣而根據供氣控制閥30的運轉向供氣流路60供應氧氣,或根據手動控制閥70而向供氣流路60供應氧氣時,關閉放泄閥160的排泄孔160a而使氧氣能夠順暢地供應到呼吸面罩13。並且,流量可變單元FV在使用者呼氣時,不向呼吸面罩13供應氧氣,如圖20所圖示,開放放泄閥160的排泄孔160a而將貫流供氣流路60的氧氣排出外部。
以上說明瞭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所述實施例,而是包括被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容易地進行變更而認為均等的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10‧‧‧外殼
11‧‧‧供應口
12‧‧‧排出口
13‧‧‧呼吸面罩
20‧‧‧減壓閥
20a‧‧‧閥座
21‧‧‧減壓汽缸
22‧‧‧閥活塞
22a‧‧‧閥頭
22b‧‧‧捕集部
23‧‧‧活塞彈簧
24‧‧‧供氣罐
25‧‧‧第一排氣罐
26‧‧‧第二排氣罐
27‧‧‧彈簧插入槽
28‧‧‧第一彈簧片
30‧‧‧供氣控制閥
31‧‧‧閥外殼
32‧‧‧閥柱塞
33‧‧‧柱塞彈簧
34‧‧‧供應孔口
34a‧‧‧第二排出孔口
35‧‧‧排出孔口
35a‧‧‧追加孔
36‧‧‧第一O形環
37‧‧‧彈簧支撐托
38‧‧‧供應孔
40‧‧‧流量控制閥
41‧‧‧閥筒
42‧‧‧流量調整閥部件
43‧‧‧旋鈕
44‧‧‧連接器
45‧‧‧供應孔
46‧‧‧排出孔
47‧‧‧閥座
48‧‧‧旋轉環
50‧‧‧嵌入突起
51‧‧‧突起夾座
52‧‧‧切割部
53、53a‧‧‧隔離突起
54‧‧‧螺栓
55‧‧‧結合孔
56‧‧‧第一邊翼
57‧‧‧第二邊翼
58‧‧‧螺栓
58a‧‧‧螺栓孔
60‧‧‧供氣流路
61‧‧‧供氣管
70‧‧‧手動控制閥
71‧‧‧手動閥箱
72‧‧‧開閉部件
73‧‧‧彈性體
74‧‧‧觸發器
75‧‧‧輸入孔
76‧‧‧輸出孔
77、77a‧‧‧第5彈簧片
78‧‧‧凸輪槽
78a‧‧‧凸輪模組
79‧‧‧密封材料
90‧‧‧溢出單元
91‧‧‧捕集腔室
91a‧‧‧腔室箱
92‧‧‧減壓閥
93‧‧‧排氣孔
94‧‧‧彈簧調節器
95‧‧‧閥圓盤
96‧‧‧圓盤支撐彈簧
97‧‧‧第二彈簧片
97a‧‧‧公及母螺絲
100‧‧‧旁通閥
101‧‧‧運轉控制閥
102‧‧‧氧氣充填腔室
103‧‧‧傾斜閥部件
104‧‧‧連通孔
105‧‧‧旁通孔
106‧‧‧旁通流路
107‧‧‧傾斜面
108‧‧‧支撐彈簧
108a‧‧‧彈簧插入端
108b‧‧‧第3彈簧片
110‧‧‧閥室
111‧‧‧線軸
112‧‧‧線軸彈簧
113‧‧‧旁通罐
114‧‧‧流入罐
115‧‧‧排出罐
116‧‧‧通氣孔口
117‧‧‧第二O形環
118、118a‧‧‧第4彈簧片
140‧‧‧加壓腔室
150‧‧‧轉換閥
151‧‧‧噴針外殼
153‧‧‧噴針
155‧‧‧噴針彈簧
160‧‧‧放泄閥
160a‧‧‧排泄孔
161‧‧‧排泄主體
163‧‧‧開閉團
165‧‧‧排泄彈簧
D1‧‧‧第1流路
D2‧‧‧第2流路
D3‧‧‧第3流路
D4‧‧‧第4流路
D5‧‧‧第5流路
D6‧‧‧第6流路
D7‧‧‧第7流路
D8‧‧‧第8流路
D9‧‧‧第9流路
D10‧‧‧第10流路
D11‧‧‧第11流路
D12‧‧‧第12流路
L‧‧‧隔離距離
H‧‧‧通孔
H1‧‧‧轉捩點
P1‧‧‧氧氣流入孔
P2‧‧‧氧氣供應孔
P3‧‧‧充填孔
P4‧‧‧引導孔
11‧‧‧供應口
12‧‧‧排出口
13‧‧‧呼吸面罩
20‧‧‧減壓閥
20a‧‧‧閥座
21‧‧‧減壓汽缸
22‧‧‧閥活塞
22a‧‧‧閥頭
22b‧‧‧捕集部
23‧‧‧活塞彈簧
24‧‧‧供氣罐
25‧‧‧第一排氣罐
26‧‧‧第二排氣罐
27‧‧‧彈簧插入槽
28‧‧‧第一彈簧片
30‧‧‧供氣控制閥
31‧‧‧閥外殼
32‧‧‧閥柱塞
33‧‧‧柱塞彈簧
34‧‧‧供應孔口
34a‧‧‧第二排出孔口
35‧‧‧排出孔口
35a‧‧‧追加孔
36‧‧‧第一O形環
37‧‧‧彈簧支撐托
38‧‧‧供應孔
40‧‧‧流量控制閥
41‧‧‧閥筒
42‧‧‧流量調整閥部件
43‧‧‧旋鈕
44‧‧‧連接器
45‧‧‧供應孔
46‧‧‧排出孔
47‧‧‧閥座
48‧‧‧旋轉環
50‧‧‧嵌入突起
51‧‧‧突起夾座
52‧‧‧切割部
53、53a‧‧‧隔離突起
54‧‧‧螺栓
55‧‧‧結合孔
56‧‧‧第一邊翼
57‧‧‧第二邊翼
58‧‧‧螺栓
58a‧‧‧螺栓孔
60‧‧‧供氣流路
61‧‧‧供氣管
70‧‧‧手動控制閥
71‧‧‧手動閥箱
72‧‧‧開閉部件
73‧‧‧彈性體
74‧‧‧觸發器
75‧‧‧輸入孔
76‧‧‧輸出孔
77、77a‧‧‧第5彈簧片
78‧‧‧凸輪槽
78a‧‧‧凸輪模組
79‧‧‧密封材料
90‧‧‧溢出單元
91‧‧‧捕集腔室
91a‧‧‧腔室箱
92‧‧‧減壓閥
93‧‧‧排氣孔
94‧‧‧彈簧調節器
95‧‧‧閥圓盤
96‧‧‧圓盤支撐彈簧
97‧‧‧第二彈簧片
97a‧‧‧公及母螺絲
100‧‧‧旁通閥
101‧‧‧運轉控制閥
102‧‧‧氧氣充填腔室
103‧‧‧傾斜閥部件
104‧‧‧連通孔
105‧‧‧旁通孔
106‧‧‧旁通流路
107‧‧‧傾斜面
108‧‧‧支撐彈簧
108a‧‧‧彈簧插入端
108b‧‧‧第3彈簧片
110‧‧‧閥室
111‧‧‧線軸
112‧‧‧線軸彈簧
113‧‧‧旁通罐
114‧‧‧流入罐
115‧‧‧排出罐
116‧‧‧通氣孔口
117‧‧‧第二O形環
118、118a‧‧‧第4彈簧片
140‧‧‧加壓腔室
150‧‧‧轉換閥
151‧‧‧噴針外殼
153‧‧‧噴針
155‧‧‧噴針彈簧
160‧‧‧放泄閥
160a‧‧‧排泄孔
161‧‧‧排泄主體
163‧‧‧開閉團
165‧‧‧排泄彈簧
D1‧‧‧第1流路
D2‧‧‧第2流路
D3‧‧‧第3流路
D4‧‧‧第4流路
D5‧‧‧第5流路
D6‧‧‧第6流路
D7‧‧‧第7流路
D8‧‧‧第8流路
D9‧‧‧第9流路
D10‧‧‧第10流路
D11‧‧‧第11流路
D12‧‧‧第12流路
L‧‧‧隔離距離
H‧‧‧通孔
H1‧‧‧轉捩點
P1‧‧‧氧氣流入孔
P2‧‧‧氧氣供應孔
P3‧‧‧充填孔
P4‧‧‧引導孔
圖1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立體圖。 圖2係呈現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內部構成的剖面圖。 圖3係從上側視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內部構成的剖面圖。 圖4係概略性地呈現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整體構成的系統圖。 圖5係呈現適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減壓閥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6係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減壓閥的運轉圖。 圖7係呈現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供氣控制閥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8係呈現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供氣控制閥的運轉的運轉圖。 圖9係呈現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流量控制閥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10係呈現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流量控制閥的連接器的構成的平面圖。 圖11係呈現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溢出單元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12係呈現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溢出單元的運轉的運轉圖。 圖13係呈現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運轉控制單元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14係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運轉控制閥的運轉圖。 圖15係呈現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手動控制閥的構成的剖面圖。 圖16係適用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手動控制閥的運轉圖。 圖17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的運轉圖。 圖18係圖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人工呼吸裝置上設置了流量可變單元的系統圖。 圖19係擴大圖示圖18中圖示的流量可變單元的剖面圖。 圖20係圖18所圖示的流量可變單元的排氣時的運轉狀態的系統圖。 圖21係擴大圖示圖20中圖示的流量可變單元的剖面圖。 圖22係圖示圖18中圖示的流量可變單元及手動控制閥的聯動狀態的系統圖。 圖23係擴大圖示圖22中圖示的流量可變單元的剖面圖。
42‧‧‧流量調整閥部件
43‧‧‧旋鈕
44‧‧‧連接器
48‧‧‧旋轉環
50‧‧‧嵌入突起
51‧‧‧突起夾座
52‧‧‧切割部
53、53a‧‧‧隔離突起
54‧‧‧螺栓
55‧‧‧結合孔
56‧‧‧第一邊翼
57‧‧‧第二邊翼
58‧‧‧螺栓
58a‧‧‧螺栓孔
60‧‧‧供氣流路
61‧‧‧供氣管
90‧‧‧溢出單元
L‧‧‧隔離距離
Claims (11)
- 一種人工呼吸裝置,包括:外殼,具備連接到氧氣槽的供應口,具備連接到患者的口腔或鼻腔的排出口;減壓閥,內置於該外殼,對通過該外殼的供應口供應的該氧氣槽的氧氣壓進行減壓而供氣;供氣控制閥,提供由該減壓閥提供的氧氣的移動路徑,通過開放或關閉該移動路徑而控制供氣;流量控制閥,控制根據該供氣控制閥的開放運轉而提供的氧氣的流量;及供氣流路,從該流量控制閥接收氧氣而將其引導到該外殼的排出口,流量可變單元,將被該供氣流路引導的氧氣的至少一部分排向外部或隔絕排氣而改變被該供氣流路引導的氧氣的流量;手動控制閥,將該減壓閥供應的氧氣直接供應到該供氣流路。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人工呼吸裝置,該流量可變單元包括:放泄閥,具有與該供氣流路連通的排泄孔,通過開閉排泄孔,排出被該供氣流路引導的氧氣的至少一部分或隔絕排氣;及轉換閥,將由該減壓閥提供的氧氣供應到該放泄閥而使該放泄閥運轉。
- 如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人工呼吸裝置,該放泄閥包括:排泄主體,另一側連通到該供氣流路,通過另一側而疏通該供氣流路的氧氣,一側具有該排泄孔;開閉團,可移動地內置於該排泄主體,根據供應到該排泄主體的該轉換閥 的氧氣而移動,從而開閉該排泄孔;及排泄彈簧,彈性地支撐該開閉團。
- 如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人工呼吸裝置,該轉換閥包括:噴針外殼,形成氧氣流入孔而流入由該減壓閥提供的氧氣,具備與該氧氣流入孔連通而將流入到該氧氣流入孔的氧氣供應到該放泄閥的氧氣供應孔;噴針,可移動地內置於該噴針外殼而移動,開閉該噴針外殼的該氧氣流入孔;及該噴針彈簧,彈性地支撐該噴針。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人工呼吸裝置,該手動控制閥包括:手動閥箱,一側具備從該減壓閥接收已減壓氧氣的輸入孔,另一側具備用於排出流入到該輸入孔的氧氣的輸出孔;開閉部件,可移動地內置於該手動閥箱,用於開閉該輸入孔及該輸出孔中的至少一個;彈性體,彈性地支撐該開閉部件;及觸發器,可旋轉地具備於該開閉部件的一側,通過旋轉而加壓被該彈性體支撐的該開閉部件,從而開放該輸入孔。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人工呼吸裝置,該減壓閥包括:減壓汽缸,從該氧氣槽接收已壓縮的氧氣的供氣罐形成於一側,具備已形成向該供氣罐疏通氧氣的孔的閥座,另一側形成用於排出從該供氣罐供應的氧氣的排氣罐;閥活塞,可移動地內置於該減壓汽缸的內部而開閉該供氣罐的該座,降低氧氣的壓力;及活塞彈簧,彈性地支撐該閥活塞。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人工呼吸裝置,該供氣控制閥包括:閥外殼,具備用於接收從該減壓閥供應的氧氣的供應孔口及排出該供應孔口的氧氣而供應到該流量控制閥的排出孔口;閥柱塞,可移動地內置於該閥外殼而移動,開閉該供應孔口或排出孔口;及柱塞彈簧,彈性地支撐該閥柱塞。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人工呼吸裝置,還包括運轉控制單元,根據供應到該流量控制閥的氧氣的壓力而控制該供氣控制閥的運轉,該運轉控制單元包括:旁通閥,使得通過該供氣控制閥供應到該流量控制閥的氧氣的一部分旁通到外部;及運轉控制閥,根據該旁通閥的旁通氧氣而運轉並將該減壓閥供應的一部分減壓的氧氣提供到該供氣控制閥,從而通過該部分減壓的氧氣而控制該供氣控制閥的運轉。
- 如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人工呼吸裝置,該旁通閥包括:氧氣充填腔室,具備與該流量控制閥連通的連通孔,通過該連通孔充填供應向該流量控制閥的氧氣的一部分,具備將充填的氧氣供應到該運轉控制閥而使其旁通的旁通孔;及傾斜閥部件,可移動地內置於該氧氣充填腔室,形成傾斜面而向該連通孔的內側移動,改變該連通孔的截面積。
- 如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人工呼吸裝置,該運轉控制閥包括:閥室,一側形成用於流入該旁通閥的旁通氧氣的旁通罐,另一側並列具備 用於流入從該減壓閥供應的部分減壓氧氣的流入罐及排出已流入的該部分減壓氧氣的排出罐;線軸,內置於該閥室,根據流入到該旁通罐的旁通氧氣而移動並通過外周面的線軸抬肩而連通或隔絕該流入罐及排出罐,將通過該排出罐流入該流入罐的該減壓閥的氧氣引導向該供氣控制閥而通過該排出罐的氧氣運轉該供氣控制閥;及線軸彈簧,在該閥室的內部,彈性地支撐該線軸。
- 如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人工呼吸裝置,該手動控制閥包括:手動閥箱,一側具備從該減壓閥接收已減壓氧氣的輸入孔,另一側具備用於排出流入到該輸入孔的氧氣的輸出孔;開閉部件,可移動地內置於該手動閥箱,用於開閉輸入孔及該輸出孔中的至少一個;彈性體,彈性地支撐該開閉部件;及觸發器,可旋轉地具備於該開閉部件的一側,通過旋轉而加壓被該彈性體支撐的該開閉部件,從而開放該輸入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150010648 | 2015-01-22 | ||
KR1020150079588A KR101577584B1 (ko) | 2015-06-05 | 2015-06-05 | 인공호흡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27030A TW201627030A (zh) | 2016-08-01 |
TWI576123B true TWI576123B (zh) | 2017-04-01 |
Family
ID=56417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42211A TWI576123B (zh) | 2015-01-22 | 2015-12-16 | 人工呼吸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76123B (zh) |
WO (1) | WO20161178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202000019873A1 (it) * | 2020-08-10 | 2022-02-10 | Tommaso Giacalone | Dispositivo di erogazione e cartuccia per prodotti da inalare |
CN112169118A (zh) * | 2020-11-16 | 2021-01-05 | 商青 | 一种多功能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1571U (zh) * | 1988-12-14 | 1989-07-26 | 抚顺煤矿安全仪器厂 | 呼吸器用集成组合式多功能减压器 |
TW537911B (en) * | 2002-07-25 | 2003-06-21 | Routrke Sam O | Sealed back pressure breathing device |
KR20060038007A (ko) * | 2004-10-29 | 2006-05-03 | 주식회사 산청 | 레귤레이터 |
TW200800313A (en) * | 2005-06-15 | 2008-01-01 | Sherwood Serv Ag | Bronchotracheal access valve for a bronchoaspiration apparatus |
KR101471630B1 (ko) * | 2013-06-04 | 2014-12-11 | 주식회사 삼양발브종합메이커 | 바이패스 일체형 감압밸브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422256B1 (ko) * | 2001-12-26 | 2004-03-11 | 주식회사 멕 | 압력 조절 방식의 인공 호흡 장치 |
WO2005018789A2 (ja) * | 2003-08-26 | 2005-03-03 | Teijin Pharma Limited | 酸素濃縮装置 |
WO2008035817A1 (en) * | 2006-09-22 | 2008-03-27 | Teijin Pharma Limited | Oxygen concentrator |
-
2015
- 2015-12-15 WO PCT/KR2015/013712 patent/WO2016117831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16 TW TW104142211A patent/TWI576123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1571U (zh) * | 1988-12-14 | 1989-07-26 | 抚顺煤矿安全仪器厂 | 呼吸器用集成组合式多功能减压器 |
TW537911B (en) * | 2002-07-25 | 2003-06-21 | Routrke Sam O | Sealed back pressure breathing device |
KR20060038007A (ko) * | 2004-10-29 | 2006-05-03 | 주식회사 산청 | 레귤레이터 |
TW200800313A (en) * | 2005-06-15 | 2008-01-01 | Sherwood Serv Ag | Bronchotracheal access valve for a bronchoaspiration apparatus |
KR101471630B1 (ko) * | 2013-06-04 | 2014-12-11 | 주식회사 삼양발브종합메이커 | 바이패스 일체형 감압밸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117831A1 (ko) | 2016-07-28 |
TW201627030A (zh) | 2016-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893381A (en) | Valve means | |
EP1933946B1 (en) | Improved breathing mask and regulator for aircraft | |
FI105162B (fi) | Ventilaattori hengityksen tehostamiseksi ja hengitystä tehostavan laitteen potilaskanavaan kytketty venttiili | |
US10086153B2 (en) | Breath actuated nebulizer having a pressurized gas diverter with a diverter orifice | |
EP2431065B1 (en) | Arrangement for ventilating lungs | |
US6634357B1 (en) | Resuscitation valve assembly | |
GB1506606A (en) | Lung ventilator | |
KR102083314B1 (ko) | 미세먼지 차단용 마스크 | |
CN111315449A (zh) | 具有分阶段氧气富集加入的便携式循环呼吸系统 | |
TWI576123B (zh) | 人工呼吸裝置 | |
CN202052225U (zh) | 用于呼吸器的供给阀 | |
TWI584834B (zh) | 人工呼吸裝置 | |
TWI584831B (zh) | 人工呼吸裝置 | |
TWI584832B (zh) | 人工呼吸裝置 | |
TWI584833B (zh) | 人工呼吸裝置 | |
CN107661561A (zh) | 一种呼吸脉冲阀 | |
US3045668A (en) |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respirator | |
CN112984180A (zh) | 用于机载氧气系统的防窒息活门机构 | |
CA2537050A1 (en) | Resuscitators | |
KR101583686B1 (ko) | 인공호흡장치 | |
KR101577583B1 (ko) | 인공호흡장치 | |
KR200440379Y1 (ko) | 산소공급기용 자동호흡기 | |
KR101549595B1 (ko) | 인공호흡장치 | |
CN104015898B (zh) | 可自动调节的水下呼吸器 | |
KR101577584B1 (ko) | 인공호흡장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