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5988B - 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基地台、使用者設備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基地台、使用者設備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5988B
TWI575988B TW104137494A TW104137494A TWI575988B TW I575988 B TWI575988 B TW I575988B TW 104137494 A TW104137494 A TW 104137494A TW 104137494 A TW104137494 A TW 104137494A TW I575988 B TWI575988 B TW I5759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network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data unit
control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7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0327A (zh
Inventor
蔡慈真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1620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0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5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59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Description

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基地台、使用者設備及其方法
本揭露涉及一種使用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s)的基地台、使用者設備、及其方法。
隨著對行動寬頻及網際網路存取的消費需求的增多,近來無線服務提供商已實施蜂巢式載波聚合來增大無線廣域網路(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WAN)的可用帶寬。此外,也開發涉及將其他無線電存取技術(RAT)與第三代合夥專案(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高級長期演化(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行動無線電存取網路進行整合的方法,以使得可將資料流量卸載至其他RAT並可由此改善傳送資料的流通量。圖1說明包括WWAN與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整合的通信系統的示意圖。參照圖1,所述系統包括在演進型節點B(evolved Node B,eNB)820的涵蓋區域內的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810以及存取點(access point,AP)830。在此系統中,AP 830(其可與IEEE 802.11協定相容)將與eNB 820整合,且將經由eNB 820及eNB 820之後的核心網路840連接至網際網路850。因此,UE 810與網際網路850之間的資料傳送可經由兩個路徑傳遞,即,eNB 820與UE 810之間的路徑(例如,利用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的路徑P1)以及AP 830與UE 810之間的路徑(例如,利用RAT的802.11x系列的路徑P2)。此外,eNB 820將具有控制可使用哪一路徑來傳遞資料的能力。在路徑P1上具有嚴重擁塞的傳送條件下,透過將資料卸載至路徑P2,仍可成功地傳遞來往於UE 810的資料。
傳統上,為了將在WLAN中使用的RAT(例如,RAT的IEEE 802.11x系列)與在WWAN中使用的RAT(例如,在LTE-A網路中使用的RAT)進行整合,在核心網路內部的封包資料閘道(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 GW、PGW、或PDG)處的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層上將兩種存取技術整合。具體而言,WLAN與WWAN的整合可被分為三個類別:即,無耦合、鬆散耦合及緊密耦合。在無耦合的類別中,WLAN存取點連接至公共網路且整合點位於應用層上。此為當前在智慧手機或其他移動電子裝置中最流行的整合方式。在鬆散耦合中,在3GPP S2b架構中定義了被稱為增強型封包資料閘道(enhanced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ePDG)的核心網路實體以將電信商部署的WLAN存取點連接至行動網路,且此使得行動網路電信商能夠將經由這兩個網路的資料流量路由到IP層上並更好地管理其部署的WLAN存取點。然而,此路徑中的進展緩慢且其商業化看起來還很遙遠。換句話說,基於常規鬆散耦合架構,eNB不具備足夠的能力來控制LTE及WLAN的無線電資源管理,因此LTE/WLAN的無線電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的整合是一項困難的工作。此外,來自WLAN及WWAN的無線電資源因未被整合而高效能地利用。此等不足導致產生了第三類別,即,緊密耦合,其為最高效且最具迴響的解決方案,但需要對規格進行更多改動。
近來在最近的研究中,RAN層面的聚合會提供很多有益效果,例如基於射頻(Radio Frequency,RF)及負載狀況對資源的動態分配、更高的聚合用戶通量及系統通量、即時負載均衡及RAN層面的無縫切換支持。因此,能夠實現此目標的新穎架構以及相關聯的操作程式對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而言將成為主要議題。
在本揭露的其中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載波聚合(CA)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RAT)的基地台包括(但不限於)廣域網路(WAN)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實體、第一適配器(adapter)以及第一WLAN MAC實體。所述WAN MAC實體包括排程器、多個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緩衝器以及多工器。所述排程器將多個下行鏈路(Downlink,DL)WAN MAC協定資料單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MPDU)指派給多個傳輸通道。所述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緩衝器連接至所述排程器,且所述HARQ緩衝器中的每一者分別連接至所述傳輸通道中的一者,其中所述HARQ緩衝器中的每一者儲存所述DL WAN MPDU的一部分。所述多工器耦合至所述排程器,且連接於所述排程器與所述HARQ緩衝器之間,所述多工器根據來自所述排程器的指派而將所述DL WAN MPDU分配至所述HARQ緩衝器。所述第一適配器連接至所述HARQ緩衝器中的第一HARQ緩衝器,接收被儲存於所述第一HARQ緩衝器中的所述DL WAN MPDU,並將所述DL WAN MPDU轉換成多個DL無線區域網路(WLAN)MPDU。所述第一WLAN MAC實體耦合至所述第一適配器,並接收所述DL WLAN MPDU。所述WAN MAC實體分別經由所述傳輸通道傳送所述DL WAN MPDU,且所述第一WLAN MAC實體傳送所述DL WLAN MPDU以使所述DL WLAN MPDU與所述DL WAN MPDU在時間上對齊。
在本揭露的其中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以使基地台在下行鏈路路徑上傳送資料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步驟:將多個下行鏈路(DL)WAN MAC協定資料單元(MPDU)指派給多個傳輸通道;將與所述傳輸通道中的一者對應的所述DL WAN MPDU轉換成多個DL WLAN MPDU;以及經由所述傳輸通道傳送所述DL WAN MPDU,並傳送所述DL WLAN MPDU以使所述DL WLAN MPDU與所述DL WAN MPDU在時間上對齊。
在本揭露的其中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以使基地台在上行鏈路(uplink,UL)路徑上傳送資料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步驟:在時刻Ttx,自主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CC)經由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傳送UL准許訊息,並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UL准許訊息的UL WAN MPDU,其中T’tx = Ttx + D,且D是大於1毫秒(ms)的正值;以及如果在時刻T’tx之前經由所述基地台的WLAN MAC實體接收到所述UL WAN MPDU,則傳送第二UL准許訊息。
在本揭露的其中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使用者設備包括(但不限於)WAN MAC實體、適配器以及WLAN MAC實體。所述WAN MAC實體在PDCCH上接收對應於第一UL WAN MPDU的UL准許訊息。所述適配器耦合至所述WAN MAC實體。所述WLAN MAC實體耦合至所述適配器。當所述WAN MAC實體確定所述UL准許訊息包括對應於WLAN的資源資訊時,所述WAN MAC實體將所述第一UL WAN MPDU傳送至所述適配器。所述適配器將所述第一UL WAN MPDU轉換成第一UL WLAN MPDU並將所述第一UL WLAN MPDU傳送至所述WLAN MAC實體。而且,所述WLAN MAC實體傳送所述第一UL WLAN MPDU。
在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一者中,用於使用者設備的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步驟:在PDCCH上接收對應於第一UL WAN MPDU的UL准許訊息;判斷所述UL准許訊息是否包括對應於WLAN的資源資訊;以及當確定所述UL准許訊息包括對應於所述WLAN的資源資訊時,經由所述使用者設備的WLAN MAC實體傳送所述第一UL WAN MPDU。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本揭露中,類似3GPP等關鍵字或說法僅用作根據本揭露的揭露概念的實例;然而,在本揭露中提供的同一概念可由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用至任何其他系統,例如IEEE 802.11、IEEE 802.16、LTE等。
本揭露旨在於WWAN(例如,LTE載波聚合(CA)架構)與WLAN(具體而言,WLAN的MAC層)之間提供介面以緊密耦合這兩種存取技術且對規格及現有實施方式產生的影響最小。在這兩種技術中的一者的MAC層之下對這兩種技術的整合使得更高的協定層(例如,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及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能夠保持完整。此外,通過將基於競爭(contention-based)的WLAN存取與基於排程的LTE存取進行組合,未經授權頻譜的無線電資源可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應注意,在本揭露中,WWAN將被實作為LTE-CA,因此在本揭露中用語“WAN”、“WWAN”、“LTE”及“LTE-CA”將通用,但WWAN的實作方式並非僅限於此。
本揭露的基本原理是使這兩種RAT技術的整合點更深入於MAC層上的協定堆疊並更靠近無線電存取網路內的使用者設備(UE),從而能夠形成更緊密的整合來實現這兩種無線電資源的無縫共同管理。最終結果是實現對無線電資源的更好利用以及透明及改善的用戶體驗。
此外,本揭露提供一種整合介面,所述整合介面使用已經由3GPP定義來用於整合多種LTE載波的現有載波聚合(CA)架構。由於LTE-A中的載波聚合是很少涉及物理層操作或不涉及物理層操作的MAC層程式,因此在本揭露中提供新穎的適配器(adapter)(即,層)以將基於競爭的WLAN無線電存取插入至一個或多個LTE分量載波中。WLAN分量載波的物理層方面仍然遵守WLAN的競爭本質,且因此可與共用同一未經授權的頻譜的其他WLAN裝置共存。由於這兩種整合技術的物理層均為完整的,因此整合僅需要進行軟體變更。
圖2說明在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基地台中,LTE下行鏈路載波聚合的基本架構,其中eNB的無線電涵蓋區域中的UE中的每一者可被分配一個或多個分量載波。本文中所述的架構可被視為WWAN無線電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RAN)實體,且包括可分別與LTE-CA的協定堆疊中的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及MAC層相對應的PDCP實體、RLC實體及MAC實體。此外,所述架構可包含於控制器、處理器、排程器及/或其他元件中。
MAC實體(即,WAN MAC實體)包括排程器110、多工器120以及多個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緩衝器131至13n。排程器110將多個下行鏈路(DL)WAN MAC協定資料單元(MPDU)(即,下行資料)指派給多個傳輸通道。HARQ緩衝器131至13n連接至所述排程器110,且所述HARQ緩衝器131至13n中的每一者分別連接至所述傳輸通道中的一者,其中所述HARQ緩衝器131至13n中的每一者儲存由排程器110指派的所述DL WAN MPDUs的一部分。多工器120耦合至排程器110,且連接於排程器110與HARQ緩衝器131至13n之間。多工器120根據來自排程器110的指派而將所述DL WAN MPDUs分配至HARQ緩衝器131至13n。
需注意的是,傳輸通道中的每一者對應於LTE-CA系統中的分量載波,且分量載波中的一者將為主分量載波。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分量載波的數目被設定為n(其將為大於1的整數),因此HARQ緩衝器131至13n的數目也將為n。DL WAN MPDUs在MAC實體中被多工至所述多個分量載波以實現更大的容量。每一分量載波具有相關聯的HARQ緩衝器131至13n,以確保MAC層中的資料通信的整合可處於一種在頻譜上高效的方式。
LTE載波聚合架構的原始設計旨在用於多種LTE載波的聚合。然而,在本揭露中,將以WLAN載波來替代分量載波中的一者(或多者)。如圖2中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基地台的WLAN MAC實體140連接至HARQ緩衝器13n。由於WLAN MAC層協定及資料結構不同於LTE,因此在HARQ緩衝器13n與WLAN MAC實體140之間設置適配器150,以將WAN MPDUs轉換成WLAN MPDUs,所述WLAN MPDUs經由WLAN MAC實體140利用由WLAN物理層提供的服務而被處理。
為了讓對原本被設計用於LTE載波聚合的實施方式的影響最小化,在本揭露中適配器150遵守WAN(即,LTE-CA)的時間序列,以使得WLAN MAC實體140將傳送DL WLAN MPDUs以使所述DL WLAN MPDUs與經由其他LTE分量載波傳送的DL WAN MPDUs在時間上對齊。LTE物理層中的基本單位間隔是1毫秒 (msec),其對應於一個傳送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在某一多天線方案的情形中,在每一TTI中,分量載波可攜帶一個或兩個MAC PDU(其也被稱為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TB))。每一分量載波代表傳輸通道,並與彼此獨立的HARQ緩衝器(例如,HARQ緩衝器131-13n)相關聯。HARQ緩衝器(例如,HARQ緩衝器131)可具有多個(例如,最多8個)在管線中運行且並列的停止與等待(stop-and-wait)HARQ程序佇列。因此,適配器150需要將DL WAN MAC PDUs映射至DL WLAN MAC PDUs,適當地配置HARQ並確保WLAN物理層實體可及時、有序地將資料封包(對應於WLAN MAC PDUs)遞送至HARQ程序。
在本揭露的其他實施例中,將以WLAN載波替代更多個分量載波。例如,另一WLAN MAC實體(例如,基地台的第二WLAN MAC實體(圖中未示出))連接至HARQ緩衝器13n-1。第二適配器(圖中未示出)將被設置於HARQ緩衝器13n-1與第二WLAN MAC實體之間以將WAN MPDUs轉換成WLAN MPDUs。當WAN MAC實體分別經由傳輸通道傳送DL WAN MPDUs時,WLAN MAC實體140及第二WLAN MAC實體傳送DL WLAN MPDUs,以使所述DL WLAN MPDUs與DL WAN MPDUs在時間上對齊。然而,在本揭露中WLAN MAC實體及對應的適配器的數目將不受限制。
圖3A及圖3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由WLAN MAC實體執行的WAN-HARQ對齊傳送的資料封包行為的實例。圖3A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在一個HARQ緩衝器中DL WAN MPDUs與HARQ程序佇列之間的關係。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一個HARQ緩衝器(例如,HARQ緩衝器13n)包括6個HARQ程序佇列P1至P6。HARQ程序佇列P1至P6中的每一者包括在時間上對齊的DL WAN MPDUs。在時間上對齊的DL WAN MPDUs被排程為同時傳送。例如,分別儲存於HARQ程序佇列P1-P6中的DL WAN MPDUs 1、2、3、4、5、及6被排程為在T1時刻同時傳送。在此實例中,LTE的重新傳送限值被設定為1。假定在傳送期間DL WAN MPDUs 1及2的傳送失敗,則由於DL WAN MPDUs 1及2需要被重新傳送,DL WAN MPDUs 1、2、7、8、9、及10將被排程為在下一傳送時間(例如,T2)傳送。
圖3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本示例性實施例,儲存於HARQ程序佇列中的DL WAN MPDsU與WLAN聚合-MPDUs(A-MPDUs)之間的關係。應注意,在本實例中,包括六個DL WAN MPDUs的一個WLAN A-MPDU將被排程為在同一時間傳送,且LTE的重新傳送限值被設定為1。經由WLAN的傳送行為仍可與將經由其他傳輸通道(即,經由LTE-CA的分量載波)傳送的其他DL WAN MPDUs在時間上對齊,即使WLAN鏈路的傳送條件遭受高TB錯誤率(例如,如圖3A及圖3B兩者中所示,DL WAN MPDUs 1及2在T1時刻丟失且DL WAN MPDUs 1及10在T2時刻丟失)。
以下將提供對由適配器執行的功能以及WAN MAC實體與WLAN MAC實體之間的時間控制過程的詳細說明。應注意,除非另行說明,否則以下關於協定行為的說明將使用eNB中的下行鏈路作為實例。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可輕易地理解對等者UE所執行的協定行為。
圖4A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基地台的功能方框圖,且圖4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UE的功能方框圖。參照圖4A,基地台40至少包括WWAN模組410、適配器420、WLAN模組430以及處理電路440。圖2中所示的WAN MAC實體可包括於WWAN模組410中,且圖2中所示的WLAN MAC實體140可包括於WLAN模組430中。在本揭露中WWAN對應於LTE、LTE-A、LTE-CA等,且WLAN對應於WLAN協定的IEEE 802.11x系列,但並非僅限於此。適配器420可對應於圖2中所繪示的適配器150。WWAN模組410、適配器420、及WLAN模組430可由硬體或軟體共同地或單獨地實作。例如,WLAN模組430可為WLAN的存取點,且將被獨立地設置於基地台40以外,且基地台40將能夠遠端控制並存取WLAN模組 430。在另一實例中,WWAN模組410、適配器420、及WLAN模組430可由獨立的電路實作。或者,WWAN模組410、適配器420、及WLAN模組430可經編譯程式碼成儲存於處理電路440的儲存電路中的對應功能,以使得處理電路440可通過載入並執行其經編譯的程式碼而實現WWAN模組410、適配器420、及WLAN模組430的功能,但本揭露並非僅限於此。
參照圖4B,類似於圖4A中所繪示的基地台40,UE 50至少包括WWAN模組510、適配器520、WLAN模組530以及處理電路540。圖2中所示的WAN MAC實體可包括於WWAN模組510中,且圖2中所示的WLAN MAC實體140可包括於WLAN模組530中。適配器520可對應於圖2中所繪示的適配器150。WWAN模組510、適配器520、及WLAN模組530可由硬體或軟體共同地或單獨地實作。例如,WWAN模組510、適配器520、及WLAN模組530可由獨立的電路實作。或者,WWAN模組510、適配器520、及WLAN模組530可經編譯程式碼成儲存於處理電路540的儲存電路中的對應功能,以使得處理電路540可通過載入並執行其經編譯的程式碼而實現WWAN模組510、適配器520、及WLAN模組530的功能,但本揭露並非僅限於此。需注意的是,在圖4A所示的基地台40的WWAN模組410中的WAN MAC實體中分配的下行資料為DL WAN MPDUs(與圖2中所示的相同),而在圖4B所示的UE 50的WWAN模組510中的WAN MAC實體中分配的上行資料為上行鏈路(uplink,UL)WAN MPDUs。
需注意的是,本揭露中的基地台(BS)40將被視為控制節點或eNB。應注意,此等參考僅為示例性的,且因此不對控制節點的類型進行限制,且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將理解可選擇其他類型的控制節點來實現網路控制目的,例如高級基地台(advanced base station,ABS)、基本收發器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存取點、主基地台、中繼台、轉發器、中間節點、中間媒介、及/或基於衛星的通信基地台。
自硬體的角度來看,基地台40也可被視為至少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元件的設備:發射器電路、接收器電路、類比-數位(analog-to-digital,A/D)轉換器、數位-類比(D/A)轉換器、處理器電路(例如,處理電路440)、一個或多個天線單元以及視需要儲存媒體。發射器及接收器以無線方式傳送下行鏈路信號及接收上行鏈路信號。WWAN模組410及WLAN模組430可分別對應於不同的發射器及接收器。接收器可包括功能元件,以執行例如低雜訊放大、阻抗匹配、頻率混合、下變頻、濾波、放大等功能。發射器可包括功能元件,以執行例如放大、阻抗匹配、頻率混合、上變頻、濾波、功率放大等功能。類比-數位(A/D)或數位-類比(D/A)轉換器用以在上行鏈路信號處理期間自類比信號格式轉換成數位信號格式,並在下行鏈路信號處理期間自數位信號格式轉換成類比信號格式。
基地台40中的處理電路440或UE 50中的處理電路540用以處理數位信號並執行與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所提出的方法相關的程式。此外,處理電路可視需要耦合至儲存電路以儲存編譯程式碼、裝置配置、碼本、所暫存資料或永久性資料等。處理電路的功能可利用可程式化的單元(例如,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晶片、場編程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來實作。處理電路的功能也可以單獨的電子裝置或積體電路(IC)來實作,且處理電路也可以硬體或軟體來實作。
本揭露中的用語“使用者設備”(UE)(例如,圖4B中所示的UE 50)可代表各種實施例,所示實施例例如可包括(但不限於)移動台、高級移動台(advanced mobile station,AMS)、伺服器、用戶端、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網路電腦、工作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個人電腦(PC)、掃描器、電話裝置、呼叫器、相機、電視機、掌上型遊戲裝置、音樂裝置、無線感測器等。在一些應用中,UE可為在移動環境(例如,公共汽車、火車、飛機、船隻、汽車等)中運行的固定電腦裝置。
自硬體的角度來看,UE 50也可被視為至少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元件的設備:發射器電路、接收器電路、類比-數位(A/D)轉換器、數位-類比(D/A)轉換器、處理器電路、一個或多個天線單元以及視需要儲存電路。儲存電路可儲存編譯程式碼、裝置配置、所暫存資料或永久性資料、碼本等。處理電路也可以硬體或軟體來實作。UE的各元件的功能類似於控制節點,且因此將不再對各元件予以重複贅述。
最初,DL/UL WAN MPDUs對應於將被WAN物理實體(其將經由傳輸通道耦合至WAN MAC實體)處理成經調變符號的傳輸區塊(TB),所述經調變符碼然後由排程器指派給一個毫秒時間-頻率平面內某一數目的實體資源區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在本揭露中,由WLAN替代WAN物理實體的分量載波中的一者或多者。因此,適配器(例如,圖2中所示的適配器150)的主要功能中的一者是將WAN MPDUs映射至WLAN MPDUs。WLAN MPDUs然後根據基於競爭的機制經由WLAN MAC/PHY層協定得到處理。
適配器150(以及圖4A中所示的適配器420以及圖4B中所示的適配器520)在將WAN MPDUs轉換成WLAN MPDUs期間需要將若干資訊附加至WAN MPDUs或WLAN MPDUs,例如目標UE(例如,圖4B中所示的UE 50)的WLAN MAC位址、目標UE的細胞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碼(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分別對應於WAN MPDUs中的每一者的HARQ程序ID及/或分別對應於WAN MPDUs中的每一者的新資料指示(new data indication,NDI)識別碼。
當接取至LTE細胞(cell)時,由基地台(例如,圖4A中所示的基地台40)向UE(例如,圖4B中所示的UE 50)指派獨特細胞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碼(unique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所述C-RNTI在UE與網路之間的各信令中尤其用於標識HARQ重新傳送。另一方面,由UE的MAC位址確定所述UE的身份。因此,為了使LTE HARQ程序正確地確定DL/UL WAN MPDUs的所有者,應由適配器150保持UE的WLAN MAC位址與UE的C-RNTI及其HARQ ID之間的映射表。
HARQ程序ID(例如,3個位元)依附在WLAN MPDUs中,以用於使適配器150識別對應的WAN MPDUs,並將WAN MPDUs放置在HARQ緩衝器中的對應HARQ程序佇列(例如,圖3A所示的HARQ程序佇列P1至P6)中。NDI識別碼可具有1個位元,以用於使WAN MAC實體識別此是否為舊的/新的MPDU,且此資訊可被視需要實作。圖5說明802.11n MAC序框格式的示意圖,所述802.11n MAC序框格式可被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WLAN MPDU的序框格式。參照圖5,將被依附在WLAN MPDU中的WAN MPDU以及上述資訊可被依附在序框格式的某些欄中。例如,NDI識別碼及HARQ程序ID可附加在MAC標頭中的“類型(type)”及“子類型(subtype)”欄中,利用這些欄的預留值來代表NDI識別碼及HARQ程序ID,例如,將“類型”欄的值設定為“11”(其為“類型”欄的預留值)來代表NDI,並將“子類型”欄的值設定在0000-1111之間(其為“子類型”欄的預留值)以指示HARQ程序ID,但本揭露並非僅限於此。
此外,在將WAN MPDU轉換成WLAN MPDU時,除了上述資訊以外,WAN MPDU可被直接設置在WLAN MPDU的“序框主體(frame body)”欄中。需注意的是,WLAN MPDU是802.11 MAC序框。802.11 MAC序框的“序框主體”欄的最大大小是固定的(即,例如如圖5中所示,在802.11n中為7955個位元)。當WAN MPDU的大小大於802.11 MAC序框的“序框主體”欄的大小時,適配器150可在轉換期間將WAN MPDU分成若干(至少多於1)個WLAN MPDU。
圖6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RAT)的方法的流程圖,其中所述方法被配置成使基地台(例如,圖4A所示的基地台40)在下行鏈路路徑中傳送資料。參照圖6,假定WAN MAC實體(或更具體而言,WAN MAC實體中的排程器110)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tx(即,當前傳送週期)經由基地台(例如,圖4A所示的基地台40)的WLAN MAC實體140傳送第一DL WAN MPDU,並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tx(即下一傳送週期)經由WLAN MAC實體140傳送第二DL WAN MPDU,其中T’tx = Ttx + D,且D是大於1毫秒的正值。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執行DL程序(步驟S610),其中DL程序包括將第一WAN MPDU指派給對應於WLAN的傳輸通道(多工,步驟S611)、將第一DL WAN MPDU轉換成一個(或多個)DL WLAN MPDU(適配器處理,步驟S612)以及經由WLAN物理實體傳送第一DL WLAN MPDU(WLAN MAC/PHY處理,步驟S613);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接收到回應於第一DL WAN MPDU的WAN ACK訊息(步驟S620);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DL WAN MPDU的WAN ACK訊息(步驟S620,是),則根據排程而在時刻T’tx經由WLAN MAC實體140傳送第二DL WAN MPDU(在下一傳送週期傳送新的DL WAN MPDU,步驟S630);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接收到回應於第一DL WAN MPDU的WWAN ACK訊息(步驟S620,否),則判斷是否達到WAN重新傳送限值(步驟S640);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接收到回應於第一DL WAN MPDU的WAN ACK訊息、且尚未達到WAN重新傳送限值(步驟S640,否),則忽略排程以在時刻T’tx(即,下一傳送週期)經由第一WLAN MAC實體140重新傳送第一DL WAN MPDU(步驟S650);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接收到回應於第一DL WAN MPDU的WAN ACK訊息、且達到WAN MAC實體的WAN重新傳送限值(步驟S640,是),則在時刻T’tx經由WLAN MAC實體140而使用新資料指示(NDI)傳送第二DL WAN MPDU(在下一傳送週期使用NDI傳送新的DL MAC MPDU,步驟S670)。
圖7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使用CA來整合多種RAT的方法的流程圖,其中所述方法被配置成用於使用者設備。參照圖7,所述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步驟:自PDCCH接收排程資訊(步驟S710),並根據所述排程資訊判斷是否根據排程在時刻Ttx經由WLAN接收到DL WAN MPDU(步驟S720);如果確定所述DL WAN MPDU根據所述排程資訊被排程為在時刻Trx經由WLAN被接收(步驟S720,是),則為了接收DL WAN MPDU,控制WLAN MAC實體140接收對應於所述DL WAN MPDU的DL WLAN MPDU(步驟S730)並接收用於下一傳送週期的排程資訊(步驟S710);如果沒有DL WAN MPDU被排程為在時刻Trx經由WLAN被接收(步驟S720,否),則判斷是否接收到被排程為在Trx之前被接收的前一DL WAN MPDU(步驟S740);如果判斷結果為是,則經由WLAN接收所述前一DL WAN MPDU(步驟S750),並接收用於下一傳送週期的排程資訊(步驟S710);以及如果判斷結果為否,則接收用於下一傳送週期的排程資訊而不等待任何DL WAN MPDU(步驟S710)。
圖8A至圖8D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基於對DL WLAN所傳送時序的四種情形的時間流程圖,所述四種情形分別對應於在Trx之前接收WLAN ACK的情形、在Trx之後接收WLAN ACK的情形、重新傳送的情形以及達到WAN重新傳送限值的情形。
參照圖8A,在圖8A中所說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對應於在Trx之前接收WLAN ACK的情形。在常規LTE下行鏈路傳送中,基地台40的WWAN模組410將在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上向UE(例如,UE 50)傳送排程資訊,並在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 Channel,PDSCH)上向預期UE(例如,UE 50)傳送資料(例如,DL WAN MPDU)。所述排程資訊可包括UE的資料所處的時間-頻率區塊以及用於對所述資料進行編碼的調變與編碼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以使得UE可驗證在PDSCH中的何處找到預期資料。當以WLAN載波替代LTE分量載波中的一者時,因資料將由WLAN載波承載,故如在本揭露中所提出,顯然不再需要PDSCH。另一方面,在利用跨載波排程(cross-carrier scheduling)時,可經由主LTE分量載波上的PDCCH來傳送將經由PDCCH傳送的資料(步驟S801)。在此種情形中,主分量載波中的PDCCH將不僅攜帶用於主分量載波的排程資訊,而且攜帶一些簡化的排程資訊,以使UE判斷在由WLAN替代的分量載波中是否預期進行傳送。所述簡化的排程資訊可至少包括LTE MPDU及NDI的大小。
繼續參照圖8A,如果存在將在時刻Ttx在WLAN載波上傳送的封包,則WWAN模組410將首先產生DL WAN MPDU並將所述DL WAN MPDU傳送至適配器420(步驟S802)。然後,適配器420可將DL WAN MPDU轉換成DL WLAN MPDU(步驟S803)。WLAN模組430將傳送DL WLAN MPDU,然後WLAN MPDU將經過基於競爭的WLAN無線電存取(步驟S804)。需注意的是,WLAN模組430的WLAN實體層上的傳送可在時刻Ttx之後稍有延遲,以使得UE 50將具有充足的時間在主LTE分量載波的PDCCH中對所述簡化的排程資訊進行解碼,從而判斷在WLAN載波中是否預期具有封包(例如,DL WLAN MPDU)。
在常規LTE下行鏈路HARQ中,UE 50對ACK/NACK的傳送的時序必須在初始傳送之後恰好4個TTI時到達基地台40。忽略傳播延遲,UE 50應在Trx = Ttx + 4毫秒時刻向基地台40發送ACK/NACK。如果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或實體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被分配至UE 50,則該ACK/NACK訊息可在此上行鏈路資源上傳送。在聚合WLAN分量載波的情形中,這兩個實體通道對WLAN載波而言是不可用的。可存在兩種替代方式來解決此種情形。第一種替代方式是利用主分量載波的PUCCH。通過這種方式,基地台40將接收來自WWAN模組410的WAN MAC實體的ACK/NACK訊息以及來自WLAN模組430的另一訊息。基地台40然後可基於這兩條訊息的組合來判斷將要採取的行動。第二種替代方式(如圖8A中所闡述)是僅依賴WLAN ACK/NACK。
不同於LTE的上行鏈路情形,LTE下行鏈路HARQ是非同步的,亦即,重新傳送可發生在由基地台40的WWAN模組410中的WAN MAC實體預期ACK/NACK出現的時間之後的任意時間。根據LTE規格,WWAN模組410中的WAN MAC實體預期在傳送下行鏈路MAC PDU之後的4個TTI處自UE接收ACK/NACK。忽略傳播延遲,UE需要在時刻Trx = Ttx + 4毫秒在PUCCH或PUSCH上開始傳送ACK/NACK。在WLAN載波的情形中,如果採用上述第二種替代方式,則適配器420將直接忽略由WAN MAC實體在時刻Trx發送此訊息的請求。下行鏈路傳送的ACK/NACK完全依賴於WLAN ACK/NACK機制。對於規則的LTE分量載波,由於PUCCH或PUSCH可持續一個TTI,故基地台40可完成對ACK/NACK訊息的接收的最早時刻是Trx + 1毫秒。確定下一(重新)傳送將何時發生取決於基地台40的實作。我們將基地台40需要作出此決定的時間表示為T’tx = Trx + (D)毫秒,其中D是可由基地台40配置的大於1毫秒的延遲參數。最後,基地台40可配置D的值以優化HARQ程序的流量。
參照圖8A以及圖4A及圖4B,在自PDCCH導出簡化的排程資訊之後(步驟S801),UE 50的WWAN模組510中的WAN MAC實體可等待資料(例如,對應於所述簡化的排程資訊的WAN MPDU)(步驟S805)。需注意的是,在已驗證將經由WLAN接收資料/封包時,WWAN模組510可啟用/喚醒包括WLAN MAC實體的WLAN模組530以接收對應於資料/封包的DL WLAN MPDU。當WLAN 模組530自基地台40接收DL WLAN MPDU時,WLAN模組530然後回應於DL WLAN MPDU而將WLAN ACK訊息傳送回基地台40(步驟S806)。然後,WLAN模組530將DL WLAN MPDU傳送至適配器520(步驟S807),且適配器520將DL WLAN MPDU轉換成DL WAN MPDU並將DL WAN MPDU傳送至WWAN模組510(步驟S808)。
圖8A中所示的情形是最簡單的情形,基地台40在WLAN中具有快速且成功的傳送,此意味著基地台40的WLAN模組430在時刻Trx之前接收WLAN ACK,時刻Trx為在常規LTE結構中基地台應自UE的WAN MAC實體接收ACK/NACK的時刻。WLAN模組430將WLAN ACK訊息傳送至適配器420(步驟S809),且適配器420將所述WLAN ACK訊息轉換成WWAN ACK訊息並在時刻Trx(或時刻Trx之前)傳送所述WWAN ACK訊息(步驟S810)。需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適配器420不需要如在常規LTE-CA結構中所定義恰好在時刻Trx傳送ACK訊息,此使得在適配器420及WLAN模組430的實作中具有更大的定時靈活性,但本揭露並非僅限於此。因此,在時刻T’tx(即,下一傳送週期),基地台40可對經由WLAN模組430的新的DL WAN MPDU(例如,第二DL WAN MPDU)傳送進行排程,將所述新的DL WAN MPDU轉換成新的DL WLAN MPDU,並經由WLAN傳送所述新的DL WLAN MPDU(步驟S811至步驟S814)。
在本揭露中,WWAN模組410可等待WWAN ACK訊息,直至下一傳送週期開始(即,等待ACK,步驟S891)。圖8B中所示的情形也是成功的傳送情形,然而,WWAN模組410在時刻Trx之後,但仍在時刻T’tx處的下一傳送週期之前接收延遲的WWLAN ACK。因此,基地台40的WWAN模組410仍可對在時刻T’tx經由WLAN模組430進行的新的DL WAN MPDU傳送進行排程。在圖8B所示的情形中,其說明了臨時重負載所造成WLAN的長推遲存取。或許是由於臨時的強烈干擾,WLAN模組430自身將多次嘗試進行重新傳送以完成成功的傳送。
在圖8C所示的情形中,WWAN ACK訊息在時刻Trx之後到達基地台40(等待ACK,時間到,步驟S891),基地台40中的WWAN模組410可假定接收到NACK且將需要對在時刻T’tx處的重新傳送進行排程(步驟S821,步驟S822)。然而,適配器420將忽略此重新傳送請求(步驟S892),並讓WLAN ARQ順其自然地進行。
在圖8D所示的情形中,如果基地台40在時刻T’tx之前仍未接收到WWAN ACK、且達到WWAN重新傳送限值(步驟S892),則WWAN模組410將排程新的DL WAN MPDU(使用NDI)(步驟S832),且適配器420將所述新的DL WAN MPDU轉換成DL WLAN MPDU(步驟S833)。在此種情形中,由於新的DL WAN MPDU(使用NDI)被傳送,故WWAN模組410的WAN MAC實體將捨棄對應於前一DL WAN MPDU的舊的ACK(步驟S894)。此前一DL WAN MPDU的重新傳送機制將由在WWAN模組410的協定堆疊中高於WAN MAC實體的協定實體(例如,RLC實體等)保持。
本文中將闡述對WLAN傳送的兩種增強方式。第一種是當達到WAN重新傳送限值時,可停止此DL WAN MPDU的傳送程式,即此DL WAN MPDU在基地台40的WLAN模組430中丟失。第二種增強方式是動態地調整聯網的控制系統的IEEE 802.11 MAC協定的重新傳送限值。例如,動態地配置參數、請求發送(request-to-send,RTS)門檻值(RTSThreshold)、短重試限值(ShortRetryLimit)、及長重試限值(LongRetryLimit)。
圖9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使用CA來整合多種RAT的方法的流程圖,其中所述方法被配置成用於使基地台(例如,圖4A所示的基地台40)在上行鏈路路徑中傳送資料。參照圖9,所述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步驟:在時刻Ttx,自主分量載波(CC)經由PDCCH傳送UL准許訊息(其可對應於第一UL WAN MPDU)或傳送對應於前一UL WAN MPDU的ACK/NACK訊息(例如,經由基地台40的WLAN模組430)(步驟S901);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接收到回應於第一UL准許訊息的UL WAN MPDU(例如,第一UL WAN MPDU),其中T’tx = Ttx + D,且D是大於1毫秒的正值(步驟S902);如果在時刻T’tx之前經由基地台的WLAN MAC實體接收到UL WAN MPDU(步驟S902,是),則傳送對應於第二UL WAN MPDU(即在下一傳送週期處的下一UL WAN MPDU)的第二UL准許訊息(步驟S903,需注意的是在步驟S903處,基地台40也可將TX訊息設定為對半永久性排程而言為空的);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經由基地台的WLAN MAC實體接收到UL WAN MPDU(步驟S902,否),則判斷是否達到WAN重新傳送限值(步驟S904);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接收到UL WAN MPDU且未達到WAN重新傳送限值(步驟S904,否),則自主CC在實體混合ARQ指示通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上傳送NACK訊息(步驟S905);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例如,經由適配器420)接收到UL WAN MPDU、且達到WAN重新傳送限值(步驟S904,是),則傳送用於新的UL WAN MPDU的第二UL准許訊息(步驟S906)。
圖10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使用CA來整合多種RAT的方法的流程圖,其中所述方法被配置成用於使UE(例如,圖4B中的UE 50)在上行鏈路路徑中傳送資料。參照圖10,假定UE的WAN MAC實體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rx(即,當前週期)經由WLAN MAC實體(例如,圖4B中所示的WLAN模組530中所包括的WLAN MAC實體)傳送第一UL WAN MPDU,並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rx(即,下一傳送週期)經由WLAN MAC實體傳送第二DL WAN MPDU,其中T’rx = Trx + C,且C是大於1毫秒的正常數值。所述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步驟:在PDCCH上接收對應於第一UL WAN MPDU的UL准許訊息(步驟S1001);判斷所述UL准許訊息中所包括的資源資訊是否對應於WLAN(步驟S1002);當確定資源資訊對應於WLAN時,執行UL處理並經由UE的WLAN MAC實體傳送第一UL WAN MPDU(步驟S1003);判斷在時刻T’rx之前是否經由WLAN MAC實體接收到回應於第一UL WAN MPDU的WAN ACK訊息(步驟S1004);如果在時刻T’rx之前接收到回應於第一UL WAN MPDU的WAN ACK訊息(步驟S1004,ACK),則根據排程而在時刻T’rx傳送第二UL WAN MPDU(步驟S1005);如果在時刻T’rx之前未接收到回應於第一UL WAN MPDU的WAN ACK訊息或者經由PHICH接收到回應於第一UL WAN MPDU的NACK(步驟S1004,NACK),則忽略排程以在時刻T’rx經由WLAN MAC實體重新傳送第一UL WAN MPDU(步驟S1006)。需注意的是,在步驟S1003中提及的UL程序類似於在圖6所示實施例中闡述的DL程序,包括將UL WAN MPDU轉換成UL WLAN MPDU的步驟,即UE 50的適配器520將UL WAN MPDU轉換成UL WLAN MPDU並將UL WLAN MPDU傳送至WLAN模組530,UL程序的更多細節可參照圖6中的步驟S610。
圖11A至圖11D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基於對UL WLAN所傳送時序的四種情形的時間流程圖,所述四種情形分別對應於在Trx之前接收WLAN ACK的情形、在Trx之後接收WLAN ACK的情形、重新傳送的情形以及達到WAN重新傳送限值的情形。
參照圖11A以及圖4A及圖4B,與上行鏈路傳送的對應情形(即,下行鏈路路徑中的傳送)相反,LTE上行鏈路HARQ是同步的並受eNB(例如,圖4A所示的基地台40)控制。當UE(例如,圖4B所示的UE 50)嘗試傳送上行鏈路資料時,UE 50可首先發送要求基地台40分配用於傳送的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的排程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圖中未示出)。如果此資源是可用的,則如由虛線箭頭示出的步驟S1101所示,基地台40然後在LTE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中在時間Ttx發送上行鏈路准許訊息,UE 50將對LTE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進行連續地監控。UE 50被要求傳送第一傳輸區塊(即,第一UL WAN MPDU),所述第一傳輸區塊將開始以在時刻Trx = Ttx + 4毫秒到達基地台40,時刻Trx是在時刻Ttx之後4個TTI(例如,值C被設定為4毫秒)。需注意的是,為簡潔及清晰起見,本文中忽略傳播延遲。在接收上行鏈路資料(例如,在步驟S1107處接收第一UL WLAN MPDU,並在步驟S1108處將第一UL WLAN MPDU轉換成第一UL WAN MPDU)之後,基地台40然後將嘗試解碼對應於第一UL WAN MPDU的資料封包並相應地在時刻T’tx = Trx + 4毫秒 = Ttx + 8毫秒發送ACK/NACK訊息(步驟S1106)。上述定時週期被明確地規定並為UE 50所知。因此,不需要額外的信令開銷(signaling overhead)來通知UE何時預期出現ACK/NACK訊息。所述過程以8-TTI間隔對下一上行鏈路(重新)傳送繼續進行。
類似於下行鏈路傳送,在接收到具有對應於WLAN的資源資訊的上行鏈路准許訊息時(步驟S1101),UE 50的WWAN模組510將第一UL WAN MPDU傳送至適配器520(步驟S1102),且UE 50的適配器520將所述第一UL WAN MPDU轉換成第一UL WLAN MPDU並將所述第一UL WLAN MPDU傳送至WLAN模組530(步驟S1103)。UE 50的WLAN模組530中的WLAN MAC實體可即刻在WLAN模組530的實體層上開始上行鏈路傳送。需注意的是,由於傳送UL WAN MPDU是使用LTE分量載波中的一者,因此WLAN模組530將不會等待直至時刻Trx(減去傳播延遲)為止,這樣一來,基於競爭的WLAN可得以具有更多時間而在時刻Trx之前在基地台40處完成上行鏈路接收。一旦發起基於競爭的WLAN存取,將完全由WLAN執行實際的資料傳送及MAC層ARQ(步驟S1104)。如果UE 50接收到WLAN MAC NACK訊息或時間到,則適配器520將不採取行動且將由WLAN模組530在WLAN上重新傳送封包直至接收到WLAN ACK,稍後將在本揭露中闡述此情形的更多細節。
另一方面,當基地台40的WLAN模組430的WLAN MAC/PHY實體經由WLAN接收到封包(例如,第一UL WLAN MPDU)時,WLAN模組430將WLAN ACK訊息發送回UE 50(步驟S1106)並將第一UL WLAN MPDU遞送至基地台40的適配器420(步驟S1107),適配器420然後將第一UL WLAN MPDU轉換成第一UL WAN MPDU(步驟S1108)。此外,基地台40的WWAN模組410在發送出UL准許訊息之後將等待資料(步驟S1115),如果對LTE MPDU的成功接收(例如,自適配器420接收到第一UL WAN MPDU)發生在時刻T’tx = Ttx + 8毫秒之前,則基地台40中的WWAN模組410的WAN MAC實體將在LTE物理HARQ指示通道(PHICH)上發送ACK訊息。否則,發送NACK訊息。如果採用動態跨載波排程,則WWAN模組410的WAN MAC實體也可在PDCCH(例如,主CC上的PDCCH)上發送另一UL准許訊息(步驟S1111)。因此,UE 50可首先經由WLAN接收ACK訊息(例如,在步驟S1106及步驟S1109處自WLAN接收WLAN ACK訊息,並在步驟S1110處將WLAN ACK訊息轉換成ACK訊息),並直接經由LTE接收另一ACK訊息(步驟S1116)。
圖11A所示的情形將為最簡單的情形,在圖11A所示的情形中,第一UL WAN MPDU在時刻Trx之前被基地台40成功地接收到(步驟S1108),且WLAN ACK訊息及WAN ACK訊息兩者均在時刻T’tx之前被UE 50接收到(步驟S1109,步驟S1116)。在此種情形中,UE 50將按照與第一傳送相同的步驟(即,步驟S1112至步驟S1114、步驟S1117至步驟S1118)傳送佇列中的下一封包(即,第二UL WAN MPDU)。
圖11B所示的情形也是成功的傳送情形,然而,基地台40的WLAN模組430在時刻Trx之後、但仍在下一傳送週期開始(即,時刻T’tx)之前接收到延遲的第一UL WLAN MPDU,因此在圖11B所示的實施例中,基地台40在LTE PHICH上發送ACK訊息且也在PDCCH上發送另一UL准許訊息(步驟S1111)。
在圖11C所示的情形中,基地台40的WWAN模組410在時刻T’tx之前未接收到LTE MPDU,因此WWAN模組410將在LTE PHICH上發送NACK訊息以請求UE 50進行重新傳送(步驟S1121)。在確定接收到NACK訊息之後(步驟S1116),UE 50的WWAN模組510然後將進行排程以重新傳送(步驟S1122)。然而,UE 50的適配器520將忽略此重新傳送請求(步驟S1192),並讓WLAN模組530的WLAN ARQ順其自然地進行(自步驟S1103至步驟S1104及步驟S1106)。
圖11D所示的情形說明達到WAN重新傳送限值的情形。如果基地台40在時刻T’tx之前仍未接收到WLAN序框(例如,第一UL WAN MPDU)、且達到WAN重新傳送限值(步驟S1193),則基地台40的WWAN模組410將在PDCCH上使用NDI發送UL准許訊息(步驟S1131),即請求下一DL WAN MPDU。然後,UE 50的WWAN模組510將進行排程以在接收到UL准許訊息之後傳送新的WAN MPDU(例如,使用NDI的第二UL WAN MPDU)(步驟S1132),且適配器520將新的UL WAN MPDU轉換成WLAN序框(例如,第二UL WAN MPDU)(步驟S1133)。所述新的UL WAN MPDU將經由WLAN模組530的WLAN MAC/PHY實體被傳送至WLAN模組430(步驟S1124)。需注意的是,如果接收到對應於舊的UL WAN MPDU的WAN ACK訊息(例如,在由WLAN模組530接收到WLAN ACK訊息及由適配器520進行轉換時(步驟S1129,步驟S1130)),則由於已發起對應於新的UL WAN MPDU的傳送,故UE 50的WWAN模組510將被捨棄(步驟S1194)。
本文中闡述用於防止上述上行鏈路WLAN所傳送時序問題的兩種增強方式。第一種是當達到LTE重新傳送限值時,停止此UL WAN MPDU的傳送程式。換句話說,此UL WAN MPDU在UE 50的WLAN模組530中丟失,且此種增強方式可通過經由PDCCH自基地台40向UE 50發送通知訊息(與UL准許訊息一起或不與UL准許訊息一起)而實作。第二種增強方式是動態地調整聯網的控制系統的IEEE 802.11 MAC協定的重新傳送限值。例如,動態地配置參數、RTS門檻值(RTSThreshold)、短重試限值(ShortRetryLimit)、及長重試限值(LongRetryLimit),但並非僅限於此。
綜上所述,本揭露通過以下方式提供一種基地台、使用載波聚合(例如,WWAN及WLAN)來整合多種RAT的使用者設備及其方法:在所述RAT中的一者的MAC層(即,MAC實體)下(例如,在LTE-CA的MAC層下)對所述多種RAT進行整合,此使得更高的協定層能夠保持完整。此外,由於整合是在MAC協定下進行的,故基於競爭的WLAN存取可與LTE-CA存取一起排程,未經授權頻譜的無線電資源可被更高效地利用。
在本申請案所公開的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所使用的元件、動作或指令均不應被視為對於本揭露而言是絕對關鍵或必不可少的,除非明確說明如此。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每一不定冠詞“一(a及an)”可包括多於一個項。如果打算表示僅一個項,則使用用語“單個(single)”或類似用語。此外,本文中所用的位於一系列多個項及/或多個類別的項之後的用語“中的任一者”旨在包括所述項或所述類別的項中的“任一者”、“任一組合”、“任意多個”、及/或“多個的任意組合”(各別地或與其他項及/或其他類別的項相結合地)。此外,本文中所用用語“組(set)”旨在包括任意數目的項(包括0個)。此外,本文中所用的用語“數目(number)”旨在包括任意數目(包括0)。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40‧‧‧基地台
50‧‧‧使用者設備(UE)
110‧‧‧排程器
120‧‧‧多工器
131‧‧‧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緩衝器
13n‧‧‧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緩衝器
140‧‧‧WLAN MAC實體
150‧‧‧適配器
410‧‧‧WWAN模組
420‧‧‧適配器
430‧‧‧WLAN模組
440‧‧‧處理電路
510‧‧‧WWAN模組
520‧‧‧適配器
530‧‧‧WLAN模組
540‧‧‧處理電路
810‧‧‧使用者設備(UE)
820‧‧‧eNB
830‧‧‧存取點(AP)
840‧‧‧核心網路
850‧‧‧網際網路
P1‧‧‧路徑/HARQ程序佇列
P2‧‧‧路徑/HARQ程序佇列
P3~P6‧‧‧HARQ程序佇列
MAC‧‧‧媒體存取控制
PDCP‧‧‧封包資料匯聚協定
RLC‧‧‧無線電鏈路控制
S610~S613‧‧‧步驟
S620、S630、S640、S650、S670‧‧‧步驟
S710、S720、S730、S740、S750‧‧‧步驟
S801、S802、S803、S804、S805、S806、S807、S808、S809、S10、S811、S812、S813、S814‧‧‧步驟
S821、S822、S824、S826、S827、S828、S829、S830、S832、S833、S834、S837、S838、S891、S892、S894‧‧‧步驟
S901、S902、S903、S904、S905、S906‧‧‧步驟
S1001、S1002、S1003、S1004、S1005、S1006‧‧‧步驟
S1101、S1102、S1103、S1104、S1105、S1106、S1107、S1108、S1109、S1110、S1111、S1112、S1113、S1114、S1115、S1116、S1117、S1118‧‧‧步驟
S1121、S1122、S1124、S1126、S1127、S1128、S1129、S1130、S1131、S1132、S1133、S1137、S1138、S1192、S1193、S1194‧‧‧步驟
T1~T4‧‧‧傳送時間
Trx、T’rx、Ttx、T’tx‧‧‧時刻
包括附圖以提供進一步的理解,且所述附圖併入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所述附圖說明示例性實施例,且與所述說明一起用以解釋本揭露的原理。 圖1說明包括相整合的無線廣域網路(WWAN)與無線區域網路(WLAN)的通信系統的示意圖。 圖2說明在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基地台中,LTE下行鏈路載波聚合的基本架構。 圖3A及圖3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由WLAN MAC實體執行的WAN-HARQ對齊(WAN-HARQ-aligned)傳送的資料封包行為的實例。 圖4A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基地台的功能方框圖,且圖4B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的UE的功能方框圖。 圖5說明802.11n MAC序框格式的示意圖。 圖6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使用載波聚合(CA)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RATs)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7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使用CA來整合多種RAT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8A至圖8D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基於對DL WLAN傳送的定時的四種情形的時間流程圖。 圖9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使用CA來整合多種RAT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10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使用CA來整合多種RAT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11A至圖11D說明根據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基於對UL WLAN傳送的定時的四種情形的時間流程圖。
110‧‧‧排程器
120‧‧‧多工器
131‧‧‧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緩衝器
13n‧‧‧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緩衝器
140‧‧‧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
150‧‧‧適配器
MAC‧‧‧媒體存取控制
PDCP‧‧‧封包資料匯聚協定
RLC‧‧‧無線電鏈路控制

Claims (33)

  1. 一種基地台,該基地台使用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RATs),包括:一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WAN)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實體,且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包括:一排程器,將多個下行鏈路(Downlink,DL)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s,MPDUs)指派給多個傳輸通道;多個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緩衝器,連接至所述排程器,且所述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中的每一者分別連接至所述傳輸通道中的一者,其中所述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中的每一者儲存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部分;以及一多工器,耦合至所述排程器,且連接於所述排程器與所述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之間,所述多工器根據來自所述排程器的所述指派而將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分配至所述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一第一適配器,耦合至所述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中的一第一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接收被儲存於所述第一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中的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 料單元,並將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多個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及一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耦合至所述第一適配器,並接收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其中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分別經由所述傳輸通道傳送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且所述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使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與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在時間上對齊;其中所述第一適配器包括多個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程序識別碼及一映射表,所述多個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程序識別碼對應於與所述第一適配器連接的所述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中的多個程序佇列,且所述映射表包括所述基地台的無線電涵蓋區域中多個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s,UEs)中每一使用者設備的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及一細胞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碼(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且所述第一適配器根據所述映射表將所述程序佇列中的每一者中所儲存的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 將所述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程序識別碼中的一者對應地附加於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每一者的標頭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地台,所述基地台還包括:一第二適配器,耦合至所述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中的一第二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接收被儲存於所述第二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緩衝器中的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將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及一第二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耦合至所述第二適配器,並接收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其中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分別經由所述傳輸通道傳送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且所述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及所述第二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使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與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在時間上對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 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包括一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及一第二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其中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的所述排程器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tx經由所述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tx經由所述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二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其中所述T’tx=Ttx+△,且△是大於1毫秒的正值;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經由所述第一適配器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廣域網路確認(Acknowledgement,ACK)訊息;以及如果在時刻T’tx之前經由所述第一適配器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則所述排程器根據該排程而在時刻T’tx經由所述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二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並將所述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傳送至所述第一適 配器;以及所述第一適配器將所述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轉換成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經由所述第一適配器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則所述排程器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tx經由所述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重新傳送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及在接收到重新傳送的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時,所述第一適配器忽略重新傳送的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經由所述第一適配器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且達到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的廣域網路重新傳送限值,則所述排程器在時刻T’tx經由所述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而使用一新資料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傳送所述第二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是802.11媒體 存取控制序框;以及當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中的一者的大小大於該802.11媒體存取控制序框的一序框主體的大小時,所述第一適配器在轉換期間將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分成多個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在時刻Ttx,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自一主分量載波(Component Carrier,CC)經由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傳送一第一上行鏈路(Uplink,UL)准許訊息,且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的所述排程器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經由所述第一適配器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准許訊息的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其中所述T’tx=Ttx+△,且△是大於1毫秒的正值;以及如果在時刻T’tx之前經由所述第一適配器接收到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則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一第二上行鏈路准許訊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經由所述第一適配器接收到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且未達到一廣域網路重新傳送限值,則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自所述主分量載波在一實體混合混合自動重複請求指示通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上傳送一非確認(Non-Acknowledgement,NACK)訊息;以及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經由所述第一適配器接收到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且達到所述廣域網路重新傳送限值,則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二上行鏈路准許訊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基地台,其中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一上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回應於所述上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而傳送一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以及所述第一適配器自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所述上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將所述上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且將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傳送至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
  11. 一種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方法,用於使一基地台在一下行鏈路路徑上傳送資料,所述方法包括:將多個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指派給多個傳輸通道; 將與所述傳輸通道中的一者對應的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多個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及經由所述傳輸通道傳送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傳送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使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與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在時間上對齊,其中所述將與所述傳輸通道中的一者對應的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多個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步驟包括:根據一映射表將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將所述混合自動重複請求程序識別碼中的一者附加於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每一者的標頭中,其中所述映射表包括所述基地台的無線電涵蓋區域中多個使用者設備中每一使用者設備的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位址及一細胞無線電網路臨時識別碼。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包括一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及一第二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且所述傳送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 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使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與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在時間上對齊的步驟包括: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tx經由所述基地台的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tx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二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其中所述T’tx=Ttx+△,且△是大於1毫秒的正值;以及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廣域網路確認訊息,且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則根據排程而在時刻T’tx經由一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二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判斷是否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的步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並將所述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轉換成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的步驟包括: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則忽略排程以在時刻T’tx經由所述第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重新傳送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的步驟包括: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經由一第一適配器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且達到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的一廣域網路重新傳送限值,則在時刻T’tx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而使用一新資料指示傳送所述第二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是802.11媒體存取控制序框,且所述將與所述傳輸通道中的一者對應的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多個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步驟包括: 如果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中的一者的大小大於該802.11媒體存取控制序框的一序框主體的大小,則將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分成多個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17. 一種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方法,用於使一基地台在一上行鏈路路徑上傳送資料,所述方法包括:在時刻Ttx,自一主分量載波經由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傳送一第一上行鏈路准許訊息,並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准許訊息的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其中所述T’tx=Ttx+△,且△是大於1毫秒的正值;如果在時刻T’tx之前經由所述基地台的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到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則傳送一第二上行鏈路准許訊息。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接收到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步驟還包括: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接收到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且未達到一廣域網路重新傳送限值,則自所述主分量載波在一實體混合混合自動重複請求指示通道上傳送一非確認訊息;且 如果在時刻T’tx之前未接收到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且達到所述廣域網路重新傳送限值,則傳送所述第二上行鏈路准許訊息。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判斷在時刻T’tx之前是否接收到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步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一上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回應於所述上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而傳送一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以及將所述上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所述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20. 一種使用者設備,該使用者設備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包括:一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接收對應於一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上行鏈路准許訊息;一適配器,耦合至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以及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耦合至所述適配器,其中當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確定所述UL准許訊息包括對應於一無線區域網路的資源資訊時,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將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 料單元傳送至所述適配器;所述適配器將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第一上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將所述第一上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傳送至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以及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一上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rx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rx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一第二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其中所述T’rx=Trx+C,且C是大於1毫秒的正常數;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判斷在時刻T’rx之前是否經由所述適配器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廣域網路確認訊息;以及如果在時刻T’rx之前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則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根據排程而在時刻T’rx傳送所述第二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 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並傳送所述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以及所述適配器將所述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轉換成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如果在時刻T’rx之前未經由所述適配器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則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tx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重新傳送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及在接收到所述重新傳送的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時,所述適配器忽略所述重新傳送的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自所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排程資訊,並根據所述排程資訊判斷在時刻Ttx是否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接收到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如果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確定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根據所述排程資訊被排程為在時刻Trx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被接收,則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 控制實體控制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對應於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及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等待接收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直至時刻T’tx。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當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到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時,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回應於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以及所述適配器接收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將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包含於一無線區域網路模組中;以及當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控制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時,所述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啟用所述無線區域網路模組,以接收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27. 一種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方法,適用於一使用者設備,所述方法包括:在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接收對應於一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上行鏈路准許訊息;判斷所述上行鏈路准許訊息是否包括對應於一無線區域網路的一資源資訊;以及當確定所述上行鏈路准許訊息包括對應於所述無線區域網路的所述資源資訊時,經由所述使用者設備的一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傳送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步驟包括: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rx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並進行排程以在時刻T’rx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一第二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其中所述T’rx=Trx+C,且C是大於1毫秒的正常數;判斷在時刻T’rx之前是否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廣域網路確認訊息;以及如果在時刻T’rx之前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 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則根據排程而在時刻T’rx傳送所述第二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斷是否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的步驟包括: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並傳送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以及將所述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轉換成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斷是否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的步驟還包括:如果在時刻T’rx之前未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廣域網路確認訊息或者經由實體混合混合自動重複請求指示通道接收到回應於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非確認訊息,則忽略排程以在時刻T’rx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重新傳送所述第一上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自所述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接收一排程資訊,並根據所述排程資訊判斷在時刻Ttx是否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接收到一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如果確定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根據所述排程資訊被排程為在時刻Trx經由所述無線區域網路被接收,則控制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對應於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以及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等待接收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直至時刻T’tx。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等待接收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步驟包括:當接收到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時,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傳送回應於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一無線區域網路確認訊息;以及將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轉換成所述下行鏈路廣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包含於一無線區域網路模組中,且所述控制所述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實體接收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步驟包括:啟用所述無線區域網路模組,以接收所述下行鏈路無線區域網路媒體存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TW104137494A 2014-11-20 2015-11-13 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基地台、使用者設備及其方法 TWI5759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82144P 2014-11-20 2014-11-20
US14/887,346 US10374776B2 (en) 2014-11-20 2015-10-20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for integrating multiple rat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methods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0327A TW201620327A (zh) 2016-06-01
TWI575988B true TWI575988B (zh) 2017-03-21

Family

ID=56011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7494A TWI575988B (zh) 2014-11-20 2015-11-13 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基地台、使用者設備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4776B2 (zh)
CN (1) CN105634704B (zh)
TW (1) TWI5759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3560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基地局
US20170064655A1 (en) * 2015-08-25 2017-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antenna receiver processing
CN106992846B (zh) 2016-01-20 2023-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EP3417671B1 (en) * 2016-02-19 2022-12-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vice for enabling wireless access 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CN107770742A (zh) * 2016-08-18 2018-03-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网络控制装置
US10171214B2 (en) 2016-09-29 2019-01-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ramework design for 5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s
US10206232B2 (en) 2016-09-29 2019-02-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itial access an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wireless networks
US10644924B2 (en) 2016-09-29 2020-05-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a two-stag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58555B2 (en) 2016-09-29 2018-12-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route optimization for a 5G network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602507B2 (en) * 2016-09-29 2020-03-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uplink communication waveform selection
US10355813B2 (en) 2017-02-14 2019-07-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ink adaptation o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681723B2 (en) * 2017-02-27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 for HARQ, multiplexing, and contention
KR20200033845A (ko) * 2017-07-27 2020-03-30 소니 주식회사 무선 lan 통신 장치 및 무선 lan 통신 방법
WO2020096895A1 (en) * 2018-11-08 2020-05-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rq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220140861A1 (en) * 2019-02-19 2022-05-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Continuity Across LF and mmWave
CN113132062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0743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3052805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ng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30242897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terogeneous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40050086A1 (en) * 2011-04-29 2014-02-20 Nageen Himayat Control and data plane solutions for carrier-aggregation based wlan offlo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82877B2 (en) 2004-11-03 2010-08-24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Network-based dedicated backup service
TWI326417B (en) 2006-06-01 2010-06-21 Ind Tech Res In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offloaded packet
BRPI0917856B1 (pt) 2008-08-19 2020-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para controlar retransmissões de pedido de repetição automática híbrido síncrono em um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ões sem fio, e,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P2553855A1 (en) 2010-04-02 2013-02-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daptive scheduling and harq management for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s
EP2622915B1 (en) * 2010-09-30 2018-04-2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iming advance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uplink component carriers
US8989025B2 (en) 2010-11-12 2015-03-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E timing adjustment in a multi-RAT, carrier aggregation community system
TWI615043B (zh) * 2011-02-07 2018-02-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在免頻譜執照中操作補充胞元方法及裝置
WO2013009635A2 (en) 2011-07-08 2013-01-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mponent carrier traffic mapping
TWI495362B (zh) 2011-08-24 2015-08-01 Ind Tech Res Inst 聚合異質分量載波的通信方法、通信裝置與無線通信站
US9356765B2 (en) * 2011-08-24 2016-05-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ggregation of heterogeneous component carrier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tion using the same
WO2013052163A1 (en) 2011-10-03 2013-04-1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GB2497519A (en) * 2011-12-08 2013-06-19 Renesas Mobile Corp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a fragmentation transmission mode
JP5962096B2 (ja) 2012-03-16 2016-08-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EP2675241A1 (en) 2012-06-11 2013-12-18 Alcatel Lucent Interworking base st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network and a cellular network
US9210618B2 (en) 2012-10-24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assisted management of advanced radio link features
US9198184B2 (en) 2013-01-30 2015-11-24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integrated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585048B2 (en) 2013-10-30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ggregating data from WWAN and WLA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0743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40050086A1 (en) * 2011-04-29 2014-02-20 Nageen Himayat Control and data plane solutions for carrier-aggregation based wlan offload
WO2013052805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ng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30242897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terogeneous carrier aggreg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34704A (zh) 2016-06-01
US10374776B2 (en) 2019-08-06
TW201620327A (zh) 2016-06-01
US20160149686A1 (en) 2016-05-26
CN105634704B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5988B (zh) 使用載波聚合來整合多種無線電存取技術的基地台、使用者設備及其方法
CN106717096B (zh) 用于处理用户平面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JP6687750B2 (ja) データユニット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WO201822857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JP6810162B2 (ja) データユニット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7612662B (zh) 用于数据包中继的系统和方法
US20210167897A1 (en) Low latency harq protocol for urllc services
US10567135B2 (en)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440611B2 (en) RLC data packet offload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EP2484063A1 (en) Enhanced control signaling for backhaul link
WO2014110875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220224447A1 (en) Harq process / entity based uplink multiplexing
CN107251605B (zh) 有效可靠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装置
WO2020143731A1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201408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Continuity Across LF and mmWave
CN114208046A (zh) 通信装置和方法
US20230027699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ption device
KR2020001668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055387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4556832A (zh) 基于服务的上行链路重传
CN106717045B (zh) 利用无线lan载波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9356764B2 (en) Hybrid joint processing for use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KR20220079960A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청 처리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WO2014126062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KR20160030035A (ko) Lte-wlan 분리/연동 프로토콜 제공방법 및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