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4711B - Skin repair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kin repair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4711B
TWI574711B TW105115260A TW105115260A TWI574711B TW I574711 B TWI574711 B TW I574711B TW 105115260 A TW105115260 A TW 105115260A TW 105115260 A TW105115260 A TW 105115260A TW I574711 B TWI574711 B TW I5747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output port
gas
reaction
reaction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5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0997A (zh
Inventor
han-chang Chou
Original Assignee
Sg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 Bio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g Bio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115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471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4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47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40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0997A/zh

Links

Landscapes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Description

皮膚修護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醫療器材,特別是指一種皮膚修護裝置。
目前已出現使用電漿修護皮膚的醫療儀器,為了適用於人體以及便於使用,該儀器是採用低溫大氣電漿處理皮膚上的疤痕或是傷口。然而,大氣電漿有著其先天上的一些缺點,例如電漿密度較低,以及電漿分布不均勻等,這些缺點導致了該醫療儀器修護皮膚的效率不佳。
經上述說明可知,改良採用大氣電漿的皮膚修護裝置藉此提升修護皮膚效率,是此技術領域之相關技術人員所待克服的難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使用大氣電漿修護皮膚,並且能增加電漿濃度藉此提高皮膚修護效率的皮膚修護裝置。
於是,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包含,一腔體、一電極模組、一反應罩,及一電源供應器。該電極模組包括設置於該腔體內的一第一電極與一第二電極。該反應罩可分離地連接該腔體並具有一開口,且該反應罩形成有一與該開口連通之反應空間、至少一連通該腔體與該反應空間的第一輸出口,及至少一第二輸出口,該第二輸出口連通該反應空間以供一第二氣體進入該反應空間。該電源供應器電連接該電極模組以使該電極模組在接受該第一氣體後產生電漿,該電漿經該第一輸出口進入該反應空間以與該第二氣體混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反應罩包括一第一輸出口、二第二輸出口,及一內周面,該內周面具有一鄰近該腔體的底部,及一自該底部周緣朝遠離該腔體方向延伸且與該底部共同界定出該反應空間的圍繞部,該第一輸出口及該第二輸出口形成於該內周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內周面的圍繞部自該底部朝遠離該腔體方向逐漸向內收縮,以使該反應空間概呈一該底部較寬之平頭錐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內周面的圍繞部自該底部朝遠離該腔體方向逐漸向外擴張,以使該反應空間概呈一該底部較窄之平頭錐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輸出口形成於該內周面之底部,且該等第二輸出口分別形成於該內周面之圍繞部的相對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反應罩包括一第一輸出口、一第二輸出口,及一內周面,該內周面具有一鄰近該腔體的底部,及一自該底部周緣朝遠離該腔體方向延伸且與該底部共同界定出該反應空間的圍繞部,該圍繞部形成有一內螺紋,該第一輸出口形成於該底部,且該第二輸出口形成於該圍繞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反應罩包括三第一輸出口,該腔體包括三用以接受該第一氣體的第一輸送管,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分別連接該等第一輸送管之上下端,以使該電漿產生在該等第一輸送管,每一第一輸送管分別自對應之該第一輸出口凸伸至該反應空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反應罩包括一第二輸出口,及一內周面,該內周面具有一鄰近該腔體的底部、一自該底部周緣朝遠離該腔體方向延伸且與該底部共同界定出該反應空間的圍繞部,該反應罩還包括一用以接受該第二氣體的第二輸送管,該第二輸送管自該第二輸出口凸伸至該反應空間且該等第一輸送管以該第二輸送管為中心點呈等間隔環狀排列。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反應罩包括一第一輸出口,該腔體包括一用以接受該第一氣體的第一輸送管,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分別連接該第一輸送管之上下端,以使該電漿產生在該第一輸送管,該第一輸送管自該第一輸出口凸伸至該反應空間,該反應罩包括三第二輸出口,及三用以接受該第二氣體的第二輸送管,每一第二輸送管分別自對應之該第二輸出口凸伸至該反應空間,且該等第二輸送管以該第一輸送管為中心點呈等間隔環狀排列。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二氣體是氮氣、氧氣或是氣化後的藥液。
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功效:自該腔體內所產生之電漿,以及該第二氣體分別經由該第一輸出口與該第二輸出口輸送至該反應罩並進行混合,藉由該反應罩特殊之結構設計,可將該電漿之密度提高,提高修護皮膚效率。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之第一實施例,包含一第一氣體儲存單元1、一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一腔體3、一匯流排4、一電極模組5、一反應罩6,以及一電源供應器7。該第一氣體儲存單元1包括一供一第一氣體存放的第一氣瓶11,該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包括一供一第二氣體存放的第二氣瓶21。該腔體3包括一第一輸送管31,該第一輸送管31藉由一經過一匯流排4之第一管線12與該第一氣瓶11連接,以使該第一氣體經由該第一管線12輸送至該第一輸送管31內。該電極模組5包括設置在該腔體3內的一第一電極51與一第二電極52,該第一電極51與該第二電極52分別連接該第一輸送管31之上下端,並且包覆該第一輸送管31。
該反應罩6可分離地裝設於該腔體3之一端,該反應罩6可以藉由螺絲等固定件鎖固於該腔體3,或是以該反應罩6與該腔體3其中一者設置凸塊,其中另一者設置供該凸塊卡合之凹槽等其他方式將兩者結合固定,惟須確認接縫處不會漏氣,以及所使用之固定方式不會影響到電極模組5或是其他元件。該反應罩6形成有一遠離該腔體3之開口61並且包括一內周面62,該內周面62具有一鄰近該腔體3之底部621,及一自該底部621朝遠離該腔體3方向延伸並且逐漸向外擴張的圍繞部622。該底部621與該圍繞部622共同界定出一形狀概呈平頭錐狀的反應空間623。該反應罩6還包括一形成於該底部621並且連通該腔體3與該反應空間623的第一輸出口63,以及二第二輸出口64,該等第二輸出口64分別形成於該內周面62之圍繞部622的相對側且位於同一高度。該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之第二氣瓶21藉由一第二管線22與該等第二輸出口64連接,藉此將該第二氣體輸送至該反應空間623內。該第二氣體可以是氮氣、氧氣等能增加傷口復原能力的氣體,也可以是具有傷口修復等療效之氣化後的藥液。
該電源供應器7藉由二經過該匯流排4收整之一第一電線71以及一第二電線72分別與該第一電極51以及該第二電極52電連接,該第一氣體可以是氦氣等電漿激發用氣體。該第一氣體輸送至該腔體3之第一輸送管31後,於該第一電極51與該第二電極52之間產生電漿。該第一輸送管31經該第一輸出口63凸伸至該反應空間623內,以使該電漿經由該第一輸出口63進入該反應空間623,並與該第二氣體混合。該電漿與該第二氣體混合後對於皮膚之傷口具有滅菌、凝血,以及促進癒合等效果。該反應罩6之反應空間623將產生於該第一輸送管31之電漿侷限在一小範圍內,藉此提升電漿之密度。此外,本實施例的反應罩6之開口61,其寬度較該內周面62之底部621大,適合進行大面積之皮膚傷口處理。
參閱圖2,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之第二實施例,包含一第一氣體儲存單元1、一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一腔體3、一匯流排4、一電極模組5、一反應罩6,以及一電源供應器7。該第一氣體儲存單元1包括一供一第一氣體存放的第一氣瓶11,該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包括一供一第二氣體存放的第二氣瓶21。該腔體3包括一第一輸送管31,該第一輸送管31藉由一經過一匯流排4之第一管線12與該第一氣瓶11連接,以使該第一氣體經由該第一管線12輸送至該第一輸送管31內。該電極模組5包括設置在該腔體3內的一第一電極51與一第二電極52,該第一電極51與該第二電極52分別連接該第一輸送管31之上下端,並且包覆該第一輸送管31。
該反應罩6之外觀可分離地裝設於該腔體3之一端,該反應罩6可以藉由螺絲等固定件鎖固於該腔體3,或是以該反應罩6與該腔體3其中一者設置凸塊,其中另一者設置供該凸塊卡合之凹槽等其他方式將兩者結合固定,惟須確認接縫處不會漏氣,以及所使用之固定方式不會影響到電極模組5或是其他元件。該反應罩6形成有一遠離該腔體3之開口61並且包括一內周面62,該內周面62具有一鄰近該腔體3之底部621,及一自該底部621朝遠離該腔體3方向延伸並且逐漸向內收縮的圍繞部622。該底部621與該圍繞部622共同界定出一形狀概呈平頭錐狀的反應空間623。該反應罩6還包括一形成於該底部621並且連通該腔體3與該反應空間623的第一輸出口63,以及二第二輸出口64,該等第二輸出口64分別形成於該內周面62之圍繞部622的相對側且位於同一高度。該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之第二氣瓶21藉由一第二管線22與該等第二輸出口64連接,藉此將該第二氣體輸送至該反應空間623內。該第二氣體可以是氮氣、氧氣等能增加傷口復原能力的氣體,也可以是具有傷口修復等療效之氣化後的藥液。
該電源供應器7藉由二經過該匯流排4收整之一第一電線71以及一第二電線72分別與該第一電極51以及該第二電極52電連接,該第一氣體可以是氦氣等電漿激發用氣體。該第一氣體輸送至該腔體3之第一輸送管31後,於該第一電極51與該第二電極52之間產生電漿。該第一輸送管31經該第一輸出口63凸伸至該反應空間623內,以使該電漿經由該第一輸出口63進入該反應空間623,並與該第二氣體混合。該電漿與該第二氣體混合後對於皮膚之傷口具有滅菌、凝血,以及促進癒合等效果。該反應罩6之反應空間623將產生於該第一輸送管31之電漿侷限在一小範圍內,藉此提升電漿之密度。此外,本實施例的反應罩6之開口61,其寬度較該內周面62之底部621窄,適合進行小面積之皮膚局部傷口處理。
參閱圖3,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之第三實施例,包含一第一氣體儲存單元1、一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一腔體3、一匯流排4、一電極模組5、一反應罩6,以及一電源供應器7。該第一氣體儲存單元1包括一供一第一氣體存放的第一氣瓶11,該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包括一供一第二氣體存放的第二氣瓶21。該腔體3包括一第一輸送管31,該第一輸送管31藉由一經過一匯流排4之第一管線12與該第一氣瓶11連接,以使該第一氣體經由該第一管線12輸送至該第一輸送管31內。該電極模組5包括設置在該腔體3內的一第一電極51與一第二電極52,該第一電極51與該第二電極52分別連接該第一輸送管31之上下端,並且包覆該第一輸送管31。
該反應罩6可分離地裝設於該腔體3之一端,該反應罩6可以藉由螺絲等固定件鎖固於該腔體3,或是以該反應罩6與該腔體3其中一者設置凸塊,其中另一者設置供該凸塊卡合之凹槽等其他方式將兩者結合固定,惟須確認接縫處不會漏氣,以及所使用之固定方式不會影響到電極模組5或是其他元件。該反應罩6形成有一遠離該腔體3之開口61並且包括一內周面62,該內周面62具有一鄰近該腔體3之底部621,以及一自該底部621朝遠離該腔體3方向延伸的圍繞部622,該圍繞部622形成有一內螺紋624,使得圍繞部622呈螺旋狀通道設計。該底部621與該圍繞部622共同界定出一反應空間623。該反應罩6還包括一形成於該底部621並且連通該腔體3與該反應空間623的第一輸出口63、一形成於該圍繞部622的第二輸出口64,以及一連通該反應空間623並且凸伸出該開口61的第二輸送管65。該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之第二氣瓶21藉由一第二管線22與該第二輸出口64連接,藉此將該第二氣體輸送至該反應空間623內。該第二氣體可以是氮氣、氧氣等能增加傷口復原能力的氣體,也可以是具有傷口修復等療效之氣化後的藥液。
該電源供應器7藉由二經過該匯流排4收整之一第一電線71以及一第二電線72分別與該第一電極51以及該第二電極52電連接,該第一氣體可以是氦氣等電漿激發用氣體。該第一氣體輸送至該腔體3之第一輸送管31後,於該第一電極51與該第二電極52之間產生電漿。該第一輸送管31經該第一輸出口63凸伸至該反應空間623內,以使該電漿經由該第一輸出口63進入該反應空間623,並與該第二氣體混合後經由該第二輸送管65輸出,以進行治療。該電漿與該第二氣體混合後對於皮膚之傷口具有滅菌、凝血,以及促進癒合等效果。該反應罩6之反應空間623將產生於該第一輸送管31之電漿侷限在一小範圍內,藉此提升電漿之密度。本實施例之反應罩6能藉由形成於其內部之內螺紋624有效率地導流電漿或是該第二氣體,使電漿與該第二氣體混合後集中於噴射出該反應罩6外部而聚焦於皮膚之傷口上。
參閱圖4、5,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之第四實施例,包含一第一氣體儲存單元1、一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一腔體3、一匯流排4、一電極模組5、一反應罩6,以及一電源供應器7。該第一氣體儲存單元1包括一供一第一氣體存放的第一氣瓶11,該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包括一供一第二氣體存放的第二氣瓶21。該腔體3包括三第一輸送管31,每一第一輸送管31藉由一經過一匯流排4之第一管線12與該第一氣瓶11連接,以使該第一氣體經由該等第一管線12輸送至該等第一輸送管31內。該電極模組5包括設置在該腔體3內的一第一電極51與一第二電極52,該第一電極51連接每一第一輸送管31之上端並包覆該等第一輸送管31,且該第二電極52連接每一第一輸送管31之下端,並包覆該第一輸送管31。
該反應罩6可分離地裝設於該腔體3之一端,該反應罩6可以藉由螺絲等固定件鎖固於該腔體3,或是以該反應罩6與該腔體3其中一者設置凸塊,其中另一者設置供該凸塊卡合之凹槽等其他方式將兩者結合固定,惟須確認接縫處不會漏氣,以及所使用之固定方式不會影響到電極模組5或是其他元件。該反應罩6形成有一遠離該腔體3之開口61並且包括一內周面62,該內周面62具有一鄰近該腔體3之底部621,以及一自該底部621朝遠離該腔體3方向延伸的圍繞部622,該底部621與該圍繞部622共同界定出一連通該開口61的反應空間623。該反應罩6還包括三形成於該底部621並且連通該腔體3與該反應空間623的第一輸出口63、一形成於該底部621的第二輸出口64,以及一第二輸送管65。該第二輸送管65自該第二輸出口64凸伸至該反應空間623,且該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之第二氣瓶21藉由一第二管線22與該第二輸送管65連接,藉此將該第二氣體輸送至該反應空間623內。該第二氣體可以是氮氣、氧氣等能增加傷口復原能力的氣體,也可以是具有傷口修復等療效之氣化後的藥液。
該電源供應器7藉由二經過該匯流排4收整之一第一電線71以及一第二電線72分別與該第一電極51以及該第二電極52電連接,該第一氣體可以是氦氣等電漿激發用氣體。該第一氣體輸送至該腔體3之每一第一輸送管31後,於該第一電極51與該第二電極52之間產生電漿。每一第一輸送管31經對應之該第一輸出口63凸伸至該反應空間623內,以使該電漿經由該等第一輸出口63進入該反應空間623,並與該第二氣體混合。該等第一輸送管31以及該第二輸送管65有著特殊之設置態樣,該等第一輸送管31是以該第二輸送管65為中心點呈等間隔環狀排列(見圖5),且該等第一輸送管31以及該第二輸送管65之延長線交會至同一點。該電漿與該第二氣體混合後對於皮膚之傷口具有滅菌、凝血,以及促進癒合等效果。該反應罩6之反應空間623將產生於該等第一輸送管31之電漿侷限在一小範圍內,藉此提升電漿之密度。此外,本實施例的該等第一輸送管31之延長線交會至同一點,該交會點之電漿密度較該高,以該交會點聚焦於皮膚之傷口上能有效提升皮膚修護效率。
參閱圖6、7,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之第五實施例,包含一第一氣體儲存單元1、一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一腔體3、一匯流排4、一電極模組5、一反應罩6,以及一電源供應器7。該第一氣體儲存單元1包括一供一第一氣體存放的第一氣瓶11,該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包括一供一第二氣體存放的第二氣瓶21。該腔體3包括一第一輸送管31,該第一輸送管31藉由一經過一匯流排4之第一管線12與該第一氣瓶11連接,以使該第一氣體經由該第一管線12輸送至該第一輸送管31內。該電極模組5包括設置在該腔體3內的一第一電極51與一第二電極52,該第一電極51連接該第一輸送管31之上端並包覆該第一輸送管31,且該第二電極52連接該第一輸送管31之下端,並包覆該第一輸送管31。
該反應罩6可分離地裝設於該腔體3之一端,該反應罩6可以藉由螺絲等固定件鎖固於該腔體3,或是以該反應罩6與該腔體3其中一者設置凸塊,其中另一者設置供該凸塊卡合之凹槽等其他方式將兩者結合固定,惟須確認接縫處不會漏氣,以及所使用之固定方式不會影響到電極模組5或是其他元件。該反應罩6形成有一遠離該腔體3之開口61並且包括一內周面62,該內周面62具有一鄰近該腔體3之底部621,以及一自該底部621朝遠離該腔體3方向延伸的圍繞部622,該底部621與該圍繞部622共同界定出一連通該開口61的反應空間623。該反應罩6還包括一形成於該底部621並且連通該腔體3與該反應空間623的第一輸出口63、三形成於該圍繞部622的第二輸出口64,以及三第二輸送管65。每一第二輸送管65自對應之該第二輸出口64凸伸至該反應空間623,且每一第二輸送管65藉由一第二管線22與該第二氣體儲存單元2之第二氣瓶21連接,藉此將該第二氣體輸送至該反應空間623內。該第二氣體可以是氮氣、氧氣等能增加傷口復原能力的氣體,也可以是具有傷口修復等療效之氣化後的藥液。
該電源供應器7藉由二經過該匯流排4收整之一第一電線71以及一第二電線72分別與該第一電極51以及該第二電極52電連接,該第一氣體可以是氦氣等電漿激發用氣體。該第一氣體輸送至該腔體3之第一輸送管31後,於該第一電極51與該第二電極52之間產生電漿。該第一輸送管31經該第一輸出口63凸伸至該反應空間623內,以使該電漿經由該第一輸出口63進入該反應空間623,並與該第二氣體混合。該第一輸送管31以及該等第二輸送管65有著特殊之設置態樣,該等第二輸送管65是以該第一輸送管31為中心點呈等間隔環狀排列(見圖7),且該等第二輸送管65以及該第一輸送管31之延長線交會至同一點。該電漿與該第二氣體混合後對於皮膚之傷口具有滅菌、凝血,以及促進癒合等效果。該反應罩6之反應空間623將產生於該第一輸送管31之電漿侷限在一小範圍內,藉此提升電漿之密度。此外,本實施例的該等第二輸送管之延長線交會至同一點,該交會點之藥氣密度十分地高,將該交會點聚焦於皮膚之傷口上能有效提升傷口接觸之藥氣量,藉此提升傷口復原之效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電漿修護裝置,自該腔體內所產生之電漿,以及該第二氣體是分別經由該第一輸出口與該第二輸出口輸送至該反應罩並進行混合,藉由該反應罩特殊之結構設計,可將該電漿或是藥氣作用於皮膚傷口上之濃度提高,藉此提高修護皮膚效率。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此外,本發明電漿修護裝置可以設置在一附有輪子的機台內以提高整體裝置之機動性,可適用於救災現場以在第一時間內對傷患之創口進行處理。再者,該反應罩可以自該腔體拆卸下來,方便更換成不同型態之反應罩以對應不同的使用需求。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第一氣體儲存單元
11‧‧‧第一氣瓶
12‧‧‧第一管線
2‧‧‧第二氣體儲存單元
21‧‧‧第二氣瓶
22‧‧‧第二管線
3‧‧‧腔體
31‧‧‧第一輸送管
4‧‧‧匯流排
5‧‧‧電極模組
51‧‧‧第一電極
52‧‧‧第二電極
6‧‧‧反應罩
61‧‧‧開口
62‧‧‧內周面
621‧‧‧底部
622‧‧‧圍繞部
623‧‧‧反應空間
624‧‧‧內螺紋
63‧‧‧第一輸出口
64‧‧‧第二輸出口
65‧‧‧第二輸送管
7‧‧‧電源供應器
71‧‧‧第一電線
72‧‧‧第二電線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的第一實施例之一部分剖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的第二實施例之一部分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的第三實施例之一部分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的第四實施例之一部分剖視示意圖; 圖5是該第四實施例之一下視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皮膚修護裝置的第五實施例之一部分剖視示意圖;及 圖7是該第五實施例之一下視示意圖。
1‧‧‧第一氣體儲存單元
11‧‧‧第一氣瓶
12‧‧‧第一管線
2‧‧‧第二氣體儲存單元
21‧‧‧第二氣瓶
22‧‧‧第二管線
3‧‧‧腔體
31‧‧‧第一輸送管
4‧‧‧匯流排
5‧‧‧電極模組
51‧‧‧第一電極
52‧‧‧第二電極
6‧‧‧反應罩
61‧‧‧開口
62‧‧‧內周面
621‧‧‧底部
622‧‧‧圍繞部
623‧‧‧反應空間
63‧‧‧第一輸出口
64‧‧‧第二輸出口
7‧‧‧電源供應器
71‧‧‧第一電線
72‧‧‧第二電線

Claims (10)

  1. 一種皮膚修護裝置,包含: 一腔體; 一電極模組,包括設置於該腔體內的一第一電極與一第二電極; 一反應罩,可分離地連接該腔體並具有一開口,且該反應罩形成有一與該開口連通之反應空間、至少一連通該腔體與該反應空間的第一輸出口,及至少一第二輸出口,該第二輸出口連通該反應空間以供一第二氣體進入該反應空間;及 一電源供應器,電連接該電極模組以使該電極模組在接受該第一氣體後產生電漿,該電漿經該第一輸出口進入該反應空間以與該第二氣體混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皮膚修護裝置,其中,該反應罩包括一第一輸出口、二第二輸出口,及一內周面,該內周面具有一鄰近該腔體的底部,及一自該底部周緣朝遠離該腔體方向延伸且與該底部共同界定出該反應空間的圍繞部,該第一輸出口及該第二輸出口形成於該內周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皮膚修護裝置,其中,該內周面的圍繞部自該底部朝遠離該腔體方向逐漸向內收縮,以使該反應空間概呈一該底部較寬之平頭錐形。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皮膚修護裝置,其中,該內周面的圍繞部自該底部朝遠離該腔體方向逐漸向外擴張,以使該反應空間概呈一該底部較窄之平頭錐形。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的皮膚修護裝置,其中,該第一輸出口形成於該內周面之底部,且該等第二輸出口分別形成於該內周面之圍繞部的相對側。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皮膚修護裝置,其中,該反應罩包括一第一輸出口、一第二輸出口,及一內周面,該內周面具有一鄰近該腔體的底部,及一自該底部周緣朝遠離該腔體方向延伸且與該底部共同界定出該反應空間的圍繞部,該圍繞部形成有一內螺紋,該第一輸出口形成於該底部,且該第二輸出口形成於該圍繞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皮膚修護裝置,其中,該反應罩包括三第一輸出口,該腔體包括三用以接受該第一氣體的第一輸送管,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分別連接該等第一輸送管之上下端,以使該電漿產生在該等第一輸送管,每一第一輸送管分別自對應之該第一輸出口凸伸至該反應空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皮膚修護裝置,其中,該反應罩包括一第二輸出口,及一內周面,該內周面具有一鄰近該腔體的底部、一自該底部周緣朝遠離該腔體方向延伸且與該底部共同界定出該反應空間的圍繞部,該反應罩還包括一用以接受該第二氣體的第二輸送管,該第二輸送管自該第二輸出口凸伸至該反應空間且該等第一輸送管以該第二輸送管為中心點呈等間隔環狀排列。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皮膚修護裝置,其中,該反應罩包括一第一輸出口,該腔體包括一用以接受該第一氣體的第一輸送管,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分別連接該第一輸送管之上下端,以使該電漿產生在該第一輸送管,該第一輸送管自該第一輸出口凸伸至該反應空間,該反應罩包括三第二輸出口,及三用以接受該第二氣體的第二輸送管,每一第二輸送管分別自對應之該第二輸出口凸伸至該反應空間,且該等第二輸送管以該第一輸送管為中心點呈等間隔環狀排列。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皮膚修護裝置,其中,該第二氣體是氮氣、氧氣或是氣化後的藥液。
TW105115260A 2016-05-18 2016-05-18 Skin repair device TWI574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5260A TWI574711B (zh) 2016-05-18 2016-05-18 Skin repair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5260A TWI574711B (zh) 2016-05-18 2016-05-18 Skin repair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4711B true TWI574711B (zh) 2017-03-21
TW201740997A TW201740997A (zh) 2017-12-01

Family

ID=58766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5260A TWI574711B (zh) 2016-05-18 2016-05-18 Skin repair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471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1312A1 (en) * 2006-08-10 2008-02-21 Shoichiro Matsuyama Stage for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80140066A1 (en) * 2006-11-02 2008-06-12 Davison Paul O Electric plasma-mediated cutting and coagulation of tissue and surgical apparatus
CN101929255A (zh) * 2009-12-31 2010-12-29 周云正 设有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器的医院手术室
TW201446295A (zh) * 2013-03-15 2014-12-16 Sonovia Holdings Llc 光及超音波轉換器裝置
WO2015070832A1 (de) * 2013-11-15 2015-05-21 Cinogy Gmbh Gerät zur behandlung einer körperoberfläche eines lebenden körpe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1312A1 (en) * 2006-08-10 2008-02-21 Shoichiro Matsuyama Stage for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80140066A1 (en) * 2006-11-02 2008-06-12 Davison Paul O Electric plasma-mediated cutting and coagulation of tissue and surgical apparatus
CN101929255A (zh) * 2009-12-31 2010-12-29 周云正 设有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器的医院手术室
TW201446295A (zh) * 2013-03-15 2014-12-16 Sonovia Holdings Llc 光及超音波轉換器裝置
WO2015070832A1 (de) * 2013-11-15 2015-05-21 Cinogy Gmbh Gerät zur behandlung einer körperoberfläche eines lebenden körp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0997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800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an no-containing gas flow for affecting a biological object
US11484356B2 (en) Plasma operation electrode for otolaryngology department
KR101657762B1 (ko) 전기적 안전성 및 방열 기능을 구비한 플라즈마 제트 장치
JP2010522045A5 (zh)
BR112014026601A2 (pt) dispositivo de tratamento de plasma
TWI574711B (zh) Skin repair device
WO2023273942A1 (zh) 消融装置
KR20100058715A (ko) 치아미백용 플라즈마장치 및 플라즈마장치를 이용한 치아미백방법
CN104225811A (zh) 超声聚焦换能器以及超声聚焦治疗头
WO2009124509A1 (zh) 一种佩带式蒸汽保健装置
CN206534970U (zh) 一种自动给药的雾化麻醉器
TWI701014B (zh) 可撓式、可延伸之低溫大氣電漿設備
CN207342036U (zh) 一种可更换壳体式妇科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激光探头
CN104814789B (zh) 内镜下使用的集成治疗电极
RU2018119693A (ru) Асептический аэрозольный туман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US20180141816A1 (en) High-efficiency method and device for high-concentration, low-temperature exogenous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from atmospheric air
KR101804642B1 (ko) 삽입형 초음파 시술용 핸드피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CN203315314U (zh) 脚气消除器
CN107376109A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药物医疗头罩
CN205084000U (zh) 一种高效复合针灸针
CN209884323U (zh) 具有排烟结构的妇科激光治疗刀头
CN204106877U (zh) 超声聚焦换能器以及超声聚焦治疗头
RU16739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лазмен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ран
KR20200002344U (ko) 손잡이형 콜드 플라스마 발생기
KR101012429B1 (ko) 당뇨병성 창상 치유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