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4525B - 以多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以多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4525B
TWI574525B TW102139428A TW102139428A TWI574525B TW I574525 B TWI574525 B TW I574525B TW 102139428 A TW102139428 A TW 102139428A TW 102139428 A TW102139428 A TW 102139428A TW I574525 B TWI574525 B TW I5745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q
different
higher layer
layer data
physic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9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3119A (zh
Inventor
史蒂芬 泰利
王津
亞蒂 錢德拉
Original Assignee
內數位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內數位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內數位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33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3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4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45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以多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無線通信系統。更具體地,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選擇多傳輸格式和使用多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QR)處理在傳輸時間間隔(TTI)中同時發送多傳輸塊(TB)的方法和裝置。
演進的高速封包存取(HSPA+)以及通用陸地無線存取(UTRA)和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網路(UTRAN)的長期演進(LTE)的目的在於開發一種無線存取網路,以用於高資料速率、低潛伏和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的系統容量和涵蓋。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正在考慮無線介面和無線網路構架的演進。在HSPA+中,空中介面技術將仍基於分碼多重存取(CDMA),但是具有更有效的實體層結構,該實體層結構包括獨立頻道化編碼(與頻道品質有所區別)和多輸入多輸出(MIMO)。在LTE中,提出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和分頻多重存取(FDMA)作為空中介面技 術,以分別用於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
由包括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和3GPP2的若干無線 通信標準已經採用了H-ARQ。除了無線鏈路控制(RLC)層自動重複請求(ARQ)功能之外,H-ARQ能提高流通量,補償鏈路適配錯誤,以及通過頻道提供有效傳輸速率。藉由將H-ARQ功能設置在Node-B,而不是無線網路控制器(RNC)中,可明顯減少由H-ARQ反饋(即肯定應答(ACK)或否定應答(NACK))所引起的延遲。用戶設備(UE)接收器可組合原始傳輸的軟位元和隨後重傳的軟位元,以實現較高的區塊錯誤率(BLER)性能。 可實施Chase合併或增加性冗餘。
在高速下行鏈路封包存取(HSDPA)中係使用非同步 H-ARQ,在高速上行鏈路封包存取(HSUPA)中則使用同步H-ARQ。在HSDPA和HSUPA兩者中,為傳輸所分配的無線資源是基於一頻道品質指示符(CQI)反饋在某頻帶的編碼量。在頻道化編碼中不存在區別。因此,從多個專用頻道MAC(MAC-d)流所多工的一HSDPA媒體存取控制(MAC-hs)流或一HSUPA媒體存取控制(MAC-e/es)流係分配給一H-ARQ處理,並且將一循環冗餘校驗(CRC)附加至一傳輸塊。
引入HSPA+中的新實體層屬性包括MIMO和不同的頻道化 編碼。在LTE中引入的新實體層屬性包括MIMO和不同的副載波(集中式或分散式)。藉由引入這些新實體層屬性,應改變傳統的單一H-ARQ方案的性能和傳輸格式組合(TFC)選擇過程。在傳統的單一H-ARQ方案中,一次只啟動一個H-ARQ處理,以及在每一TTI中需要確定僅一個傳輸資料塊的TFC。傳統TFC選擇過程不具有對用於多H-ARQ處理的多於一個資料塊的 TFC選擇的功能。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使用多H-ARQ處理以在TTI中選擇多傳輸格式並發送多TB的方法和裝置。確定可用實體資源和各該可用實體資源的頻道品質,並識別與該可用實體資源關聯的H-ARQ處理。確定待傳輸的較高層資料流的服務品質(QoS)需求。該較高層資料流被映射到至少兩個H-ARQ處理。確定實體傳輸參數和H-ARQ配置,以支援映射至每一H-ARQ處理的較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分別根據每一H-ARQ處理的實體傳輸參數和H-ARQ配置,以從所映射的較高層資料流產生TB。經由H-ARQ處理同時發送TB。
102a-102n‧‧‧H-ARQ處理
104a-104n‧‧‧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
106‧‧‧控制器
108a-108m‧‧‧較高層資料流
藉由以下由實例的方式給出並結合圖式而被理解的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本發明將獲得更詳細的理解,其中: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所配置的裝置的方塊圖;以及第2圖根據本發明使用多H-ARQ處理在TTI中同時傳輸多TB的方法的流程圖。
當下文引用時,術語“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包括但不限於用戶設備(UE)、行動站台、固定或行動用戶單元、傳呼機、攜帶 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電腦或能夠在無線環境中運作的任何其他類型用戶設備。當下文引用時,術語“基地台”包括但不限於B節點(Node-B)、演進的Node-B(eNB)、站點控制器、存取點(AP)或能夠在無線環境中運作的任何其他類型介面連接裝置。
本發明適用於任何無線通信系統,包括但不限於寬帶分碼多 重存取(WCDMA)、CDMA2000、HSPA+、3GPP系統的LTE、OFDM、MIMO或OFDM/MIMO。
本發明的特徵可以接合到積體電路(IC)中,或者可以被配 置在包括多個互連元件的電路中。
不同的天線空間波束或頻道化編碼可經歷不同的頻道品 質,該頻道品質可由CQI反饋來表示。相同的適應性調變和編碼(AMC)可用于所有副載波、空間波束或頻道化編碼,它們是分別具有獨立的副載波、空間波束或頻道化編碼的品質。或者是,頻道條件可用來將不同AMC用於不同的副載波、空間波束或頻道化編碼,以將性能最大化。
當使用依賴于副載波、空間波束或頻道化編碼的AMC時, 根據本發明,分配給每一副載波、空間波束或頻道化編碼的每一資料塊係與一CRC關聯。否則,在傳輸錯誤時,由於整個封包與單一CRC關聯,所以分配到不同副載波、空間波束或頻道化編碼的整個封包需要被重傳。對於已經正確接收的每一資料塊的重傳將浪費寶貴的無線資源。由於每一天線可處於不同的頻道條件,所以在使用MIMO時會採用相同的條件。因此,根據本發明,當利用與一或多個副載波、頻道化編碼、發送天線(或空間波束)對應的每一H-ARQ處理來使用多維H-ARQ處理時,係將單一的CRC 附加至每一傳輸資料塊。在傳統的單獨H-ARQ方案中,一次只啟動一個H-ARQ處理,以及在每一TTI中需要確定僅一個傳輸資料塊的TFC。傳統TFC選擇過程並不具有對用於多H-ARQ處理的多於一個資料塊的TFC選擇以適當支援較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的功能。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使用多H-ARQ處理以在傳輸時間間隔 (TTI)中同時發送多傳輸塊(TB)的裝置100的方塊圖。該裝置100可以是WTRU、Node-B或任何其他通信裝置。該裝置100包括多個H-ARQ處理102a-102n、多個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和控制器106。每一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與一H-ARQ處理102a-102n關聯。每一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接收實體資源配置(即副載波是分散式或集中式的、MIMO天線配置等)以及與這些實體資源關聯的CQI。
每一可用H-ARQ處理102a-102n與特定實體資源組關聯。可 動態地確定實體資源與H-ARQ處理102a-102n的關聯,或者可半靜態地配置該關聯。網路實體(例如eNB排程器)可確定應分配多少實體資源。每次係由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選擇TFC時,或者每次該H-ARQ處理102a-102n產生對於特定TB的H-ARQ重傳時,可動態再分配與特定H-ARQ處理關聯的實體資源。可基於特定實體資源的CQI來執行實體資源的再分配,或者可基於預定的跳頻模式來確定實體資源的再分配。
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對於各實體資源組和關聯 的H-ARQ處理102a-102n獨立執行鏈路適配。每一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係確定一調變和編碼方案(MCS)、經多工的TB、發送功率需求、H-ARQ冗餘版本和每一TTI重傳的最大次數。將此傳輸資訊組提供給每一 H-ARQ處理102a-102n。
可經由在空間域中的獨立空間流(如果實施MIMO)、在頻 域中的獨立副載波(如果實施OFDMA或FDMA)、在編碼域中的獨立頻道化編碼(如果實施CDMA)、在時域中的獨立時槽或上述的任何組合來定義實體資源。獨立的副載波可以是分散式或集中式的。頻道化編碼是可獨立地分配給不同TB的實體資源。在CDMA系統中,可分配不同的頻道化編碼,以基於每一TB所需的頻道條件和資料速率來發送一個TB或幾個TB。可發送的TB的最大數量小於或等於可用的頻道化編碼的最大數量。當幾個獨立的空間流、副載波或頻道化編碼可用時,可使用若干個H-ARQ處理以經由不同實體資源同時發送若干個TB。例如,如果兩個空間流在2×2 MIMO系統中可用,則可使用兩個獨立H-ARQ處理以經由兩個空間流來同時發送兩個TB。
不同的實體資源(即不同的副載波、天線空間波束、頻道化 編碼或時槽)可經歷不同的頻道品質。可藉由一或多個CQI測量來確定每一實體資源的品質。CQI可以從通信方反饋回來,或者可基於頻道相互性來獲得。還可藉由許可的MCS和/或最大傳輸塊大小來表示CQI。
控制器106識別可用實體資源以及與該可用實體資源關聯的 H-ARQ處理。由於每一H-ARQ處理102a-102n與特定實體資源關聯,所以當識別出可用實體資源時,也識別出可用H-ARQ處理。在共同TTI邊界的開始確定可用實體資源和關聯的H-ARQ處理。還可在多個TTI期間半靜態配置該關聯。
可用實體資源是可在某期間內用於資料傳輸的獨立的空間 流、副載波、頻道化編碼和時槽的量。對於一WTRU的可用實體資源係取決於多個因素,例如Node-B需要在一個胞元中支援的WTRU的數量、來自其他胞元的干擾位準、WTRU的頻道條件、WTRU需要支援的服務的QoS位準(例如優先順序、潛力、公平性和緩衝狀態)、一個WTRU需要支援的資料速率等。
根據本發明,多H-ARQ處理102a-102n同時並且平行地運 作。由於H-ARQ處理102a-102n可為了成功傳輸而採用不同數量的重傳,以及由於映射至H-ARQ處理102a-102n的資料流可具有確定不同數量的重傳或不同TTI大小的QoS需求,所以如果H-ARQ處理彼此不同步,則某H-ARQ可能是不可用的。在任一TTI中,任何數量的H-ARQ處理可成為可用。根據本發明,在共同TTI中,多於一個H-ARQ處理和關聯的實體資源組成為可用。經由控制器106可協調在H-ARQ處理和實體資源之間的關聯。
控制器106將較高層資料流108a-108m(即MAC或RLC協定 資料單元(PDU)的多個流)映射到至少兩個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以及與它們關聯的H-ARQ處理102a-102n。在用於QoS規範化的共同TTI中,可將相同較高層資料流108a-108m與多於一個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和H-ARQ處理102a-102n進行映射。藉由將相同較高層資料流或較高層資料流組與多個H-ARQ處理映射,在H-ARQ處理102a-102n之間的QoS需求是共同的。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根據關聯的實體資源組的CQI確定MCS、傳輸塊大小、發送功率、最大H-ARQ傳輸和傳輸參數,從而用於實現較高層資料流的每一傳輸的QoS或資料流組盡可能相似。
或者是,也可藉由基於資料流QoS需求和與分配給每一 H-ARQ處理的實體資源組關聯的CQI,將根據QoS需求可封包的較高層資料流108a-108m與不同H-ARQ處理102a-102n進行映射來實現不等的錯誤保護。例如,CQI可示出一實體資源組優於其他實體資源組。具有較高QoS需求的較高層資料流可映射至與較好實體資源關聯的H-ARQ處理。基於較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封包大小、H-ARQ容量等來確定將映射至特定H-ARQ處理的較高層資料流的數量。一旦確定將使用特定H-ARQ處理發送的各個較高層資料流,藉由用於不同H-ARQ處理的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來多工這些資料流。
每一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接收輸入(例如所分 配的實體資源的CQI、映射資料流的緩衝容量等),並確定實體傳輸參數和H-ARQ配置,以支援與每一H-ARQ處理映射的較高層資料流108a-108m的QoS需求。該實體傳輸參數包括:傳輸功率、調變和編碼方案、TTI大小、傳輸塊大小和波束形成模式、副載波分配、MIMO天線配置等。H-ARQ配置參數包括:H-ARQ標識、重傳的最大次數、冗餘版本(RV)、CRC大小等。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將H-ARQ參數提供給關聯的H-ARQ處理102a-102n。
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可採用相同的MCS、傳輸 塊大小、TTI大小和/或發送功率至與實體資源的品質無關的所有實體資源。 或者,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可採用不同的MCS、傳輸塊大小、TTI大小和/或基於頻道條件發送功率至不同的實體資源,以使性能最大化。
當使用依賴實體資源的AMC和H-ARQ操作時,較佳地,將 分配給每一實體資源的每一資料塊與單一CRC關聯。藉由這種方案,分佈至不同實體資源的整個封包在傳輸錯誤時不需要被重傳,因為每一傳輸塊與單一CRC關聯,並經由單一H-ARQ處理102a-102n來處理。
然後,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104a-104n在基於頻道品質指 示符和實體傳輸參數為TB選擇適當的TFC(即TB大小、TB組大小、TTI大小、調變和編碼方案(MCS)、傳輸功率、天線波束、副載波分配、CRC大小、冗餘版本(RV)和映射至無線資源的資料塊等)之後從分配的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產生TB。一或多個較高層資料流可以被多工至一個TB。 將單個CRC附加至每一TB,以用於單獨的錯誤檢測和H-ARQ處理。將每一TB和關聯的傳輸參數提供至分配的H-ARQ處理102a-102n。然後,分別經由分配的H-ARQ處理102a-102n發送TB。
在接收方可使用傳輸或盲檢測技術來解碼傳輸參數之前,可 將支援多H-ARQ處理的參數以信號傳輸至接收方。將產生的TB隨著關聯的傳輸參數發送至H-ARQ處理102a-102n,以用於傳輸。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使用多H-ARQ處理在TTI中同時傳輸多 TB的方法200的流程圖。識別可用實體資源和與每一H-ARQ處理102a-102n關聯的可用實體資源的頻道品質(步驟202)。確定待發送的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的QoS需求和緩衝容量(步驟204)。應注意的是,在方法200中的步驟可以不同的順序執行,一些步驟可平行地執行。例如,步驟204可用在步驟202之前或同步執行。
控制器106可基於與那些較高層資料流關聯的QoS參數來確 定用於TFC選擇處理的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的類型。控制器106也可確定 較高層資料流被服務的順序。可藉由QoS需求或絕對優先順序確定處理順序。或者,在確定較高層資料封包在H-ARQ佇列中可停留的持續時間的過程中可使用壽命跨度(life span)時間參數,使得控制器106可基於該壽命跨度時間參數對較高層資料封包區分優先次序或丟棄。
藉由控制器106將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映射至各個 H-ARQ處理102a-102n。對於每一可用H-ARQ處理102a-102n確定實體傳輸參數和H-ARQ配置,以支援映射至每一H-ARQ處理102a-102n的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所需的QoS(步驟206)。當在TTI中對於傳輸有多於一個H-ARQ處理可用時,有必要確定應該將哪個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映射至不同的H-ARQ處理。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可具有或不具有相似的QoS需求。
當待映射至不同H-ARQ處理的所有較高層資料流 112a-112m或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的子集需要相似的QoS時,然後對於由H-ARQ處理102a-102n提供的QoS進行規範化(即在每一TTI中,調節傳輸參數(例如MCS、TB大小和傳輸功率)和H-ARQ配置,選擇TFC,從而在H-ARQ處理102a-102n中提供的QoS是相似的)。可藉由調節在多個H-ARQ處理102a-102n之間的鏈路適配參數(例如MCS、TB大小、傳輸功率等)來實現在多H-ARQ處理102a-102n之間的QoS規範化。例如,將較高MCS分配給具有較好頻道品質的實體資源,以及將較低MCS分配給具有較差頻道品質的實體資源。這可導致用於不同H-ARQ處理的不同大小的經多工資料塊。
或者,當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需要不同QoS時,較高層 資料流112a-112m可被映射至與實體資源關聯的H-ARQ處理102a-102n,其中該實體資源具有接近匹配於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的QoS需求的品質。 使用多H-ARQ處理的優點在於其對多工邏輯頻道或MAC流的靈活性,其中該MAC流具有對於不同H-ARQ處理102a-102n和關聯的實體資源的不同QoS需求。當某實體資源表示頻道品質較其他實體資源為佳時,具有較高QoS的資料被映射至與該實體資源關聯的H-ARQ處理。這提高了實體資源的使用,並最大化了系統流通量。或者,或附加地,可配置MCS和/或重傳的最大次數,以將QoS區分為更接近地匹配邏輯頻道或MAC流的QoS需求。
在將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映射至H-ARQ處理102a-102n 之後,藉由將與每一H-ARQ處理102a-102n關聯的較高層資料流112a-112m進行多工,分別根據用於每一H-ARQ處理102a-102n的實體傳輸參數和H-ARQ配置來產生用於每一H-ARQ處理102a-102n(步驟208)。用於每一H-ARQ處理102a-102n的資料多工可依序處理或平行處理。然後,經由關聯的H-ARQ處理102a-102n同時發送TB(步驟210)。
在通信方可能或不可成功接收到所發送的TB。在隨後的TTI 中重傳失敗的TB。較佳地,重傳的TB的大小保持在通信方進行軟合併的相同大小。對於失敗的TB的重傳可能有若干個選擇。
根據第一選擇,對於TB的H-ARQ重傳所分配的實體資源保 持不變(即經由相同的實體資源和H-ARQ處理來重傳失敗的TB)。傳輸參數和H-ARQ配置(即TFC)可被改變。具體地,鏈路適配參數(例如天線選擇、AMC或發送功率)可被改變,以最大化成功傳送所重傳TB的機會。 當為了失敗的TB的重傳而改變鏈路適配參數時,可將改變的參數以信號發送給接收方。或者,接收方可採用盲檢測技術,以消除用於改變的參數的傳信負載。
根據第二選擇,為了傳輸塊的H-ARQ重傳而分配的實體資 源可被動態地再分配(即在不同的實體資源和相同的H-ARQ處理上重傳失敗的TB)。實體資源的再分配可基於CQI或基於已知的跳頻模式。
在另一選擇中,失敗的H-ARQ傳輸可在多H-ARQ處理中分 段,並且每一獨立地分段發送以增加成功H-ARQ傳輸的可能性。根據該選擇,用於重傳TB的實體資源被重新分配(即經由不同的H-ARQ處理發送失敗的TB)。用於在先前TTI中發送失敗的TB的H-ARQ處理成為可用的,以用於在隨後的TTI中傳輸任意其他TB。最大發送功率、副載波或頻道化編碼的數量、天線的數量或分配和推薦MCS可以被再分配,以用於失敗的TB的重傳。較佳地,可產生新許可的TFCS子集,以反映用於失敗的TB的實體資源改變。可將新參數以信號發送至接收方,以保證成功接收。或者,在接收方可採用盲檢測技術,以消除用於改變的參數的傳信負載。
實施例
1.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使用多H-ARQ處理在TTI中發送多TB的方法。
2.如實施例1所述的方法,包括識別可用實體資源和關聯的H-ARQ處理的步驟。
3.如實施例1-2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包括獲得每一可用實體資源的頻道品質測量的步驟。
4.如實施例1-3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包括將至少一較高層資料流映射到至少兩個H-ARQ處理的步驟。
5.如實施例4所述的方法,包括確定實體傳輸參數和H-ARQ 配置以支援映射至每一H-ARQ處理的較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的步驟。
6.如實施例5所述的方法,包括分別根據每一H-ARQ處理 的實體傳輸參數和H-ARQ配置,從所映射的較高層資料流產生TB的步驟。
7.如實施例6所述的方法,包括經由H-ARQ處理同時發送 TB的步驟。
8.如實施例5-7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實體傳輸參 數和H-ARQ配置包括用於每一TB的TFC。
9.如實施例2-8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通信節點包 括用於MIMO的多個天線,以及基於獨立的空間資料流來識別可用實體資源。
10.如實施例2-9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於獨立 的頻率副載波來識別可用實體資源。
11.如實施例10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副載波是分散式副載波。
12.如實施例10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副載波是集中式副載波。
13.如實施例2-12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於獨立 的頻道化編碼來識別可用實體資源。
14.如實施例2-13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於不同 的時槽來識別可用實體資源。
15.如實施例2-14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動態地確 定實體資源和H-ARQ處理的關聯。
16.如實施例2-14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半靜態地 配置實體資源和H-ARQ處理的關聯。
17.如實施例4-16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更還包括以下 步驟:選擇待在下一TTI中發送的較高層資料流,從而僅將所選擇的較高層資料流映射至H-ARQ處理。
18.如實施例17所述的方法,其中對每一較高層資料流上的 一封包分配一壽命跨度時間,從而基於該壽命跨度時間進行用於傳輸的一封包的選擇。
19.如實施例5-18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當較高 層資料流的QoS需求是相似時,確定實體傳輸和H-ARQ配置,從而在可用H-ARQ處理之間的QoS是相似的。
20.如實施例19所述的方法,其中對於具有一較高頻道品質 的一H-ARQ處理採用一較高順序的MCS,對於具有較低頻道品質的一H-ARQ處理採用一較低順序的MCS。
21.如實施例19-20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於映 射至H-ARQ處理的較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對每一H-ARQ處理分配重傳的最大次數。
22.如實施例5-18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當較高 層資料流的QoS需求是不相似時,將每一較高層資料流映射至與頻道品質關聯的一H-ARQ處理,該頻道品質接近匹配於較高層資料流的一QoS需求。
23.如實施例5-18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當較高 層資料流的QoS需求是不相似時,基於映射至H-ARQ處理的一較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對H-ARQ處理分配重傳的最大次數。
24.如實施例2-23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當TB 的傳輸失敗時,映射至H-ARQ處理的實體資源不為TB的重傳而改變。
25.如實施例24所述的方法,其中實體傳輸和H-ARQ配置 為TB的重傳而改變。
26.如實施例24所述的方法,其中將該TB進行分段,以用 於重傳。
27.如實施例2-23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當TB 的傳輸失敗時,映射至TB的實體資源為TB的重傳而改變。
28.如實施例1-27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無線通 信系統是一HSPA+系統。
29.如實施例1-27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無線通 信系統是一3G無線通信系統的LTE。
30.如實施例2-29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共同TTI 邊界的開始確定可用實體資源和關聯的H-ARQ處理。
31.如實施例5-30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實體傳 輸參數包括用於每一TB的MCS。
32.如實施例31所述的方法,其中選擇用於每一TB的一 MCS,以區分TB的QoS需求。
33.如實施例31所述的方法,其中選擇用於每一TB的MCS, 使得在H-ARQ處理中所支援的QoS是相似的。
34.如實施例5-33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實體傳 輸參數包括用於每一TB的一傳輸塊大小。
35.如實施例34所述的方法,其中選擇用於每一TB的一TB 大小以區分TB的QoS需求。
36.如實施例34所述的方法,其中選擇用於每一TB的一TB 大小,使得在H-ARQ處理之間支援的QoS是相似的。
37.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使用多H-ARQ處理在TTI中發送 多TB的裝置。
38.如實施例37所述的裝置,包括複數H-ARQ處理。
39.如實施例38所述的裝置,包括一控制器,其經配置為識 別可用實體資源和與該可用實體資源關聯的H-ARQ處理、基於每一可用實 體資源的頻道品質和較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將至少一較高層資料流映射到至少兩H-ARQ處理、以及確定實體傳輸參數和H-ARQ配置以支援映射至每一H-ARQ處理的較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
40.如實施例39所述的裝置,包括複數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 器,每一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與一H-ARQ處理關聯並經配置為根據每一H-ARQ處理的實體傳輸參數和H-ARQ配置以從映射至蓋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的較高層資料流而產生一TB。
41.如實施例40所述的裝置,其中每一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 器可確定用於所映射的較高層資料流的一TFC。
42.如實施例39-41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控制 器基於由用於MIMO的複數天線所產生的獨立空間資料流來識別可用實體資源。
43.如實施例39-42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控制 器基於獨立的副載波來識別可用實體資源。
44.如實施例43所述的裝置,其中該副載波是分散式副載波。
45.如實施例43所述的裝置,其中該副載波是集中式副載波。
46.如實施例39-45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控制 器基於獨立的頻道化編碼來識別可用實體資源。
47.如實施例39-46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係基於 不同的時槽來識別可用實體資源。
48.如實施例39-47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係動態 地確定實體資源和H-ARQ處理的關聯。
49.如實施例39-47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係半靜 態地配置實體資源和H-ARQ處理的關聯。
50.如實施例39-49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控制 器係經配置為:選擇至少一待在下一TTI中發送的較高層資料流以及僅將所選擇的較高層資料流映射至H-ARQ處理。
51.如實施例50所述的裝置,其中對該較高層資料流上的一 封包分配一壽命跨度時間,從而控制器基於該壽命跨度時間來選擇用於傳輸的一封包。
52.如實施例39-51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當較 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是相似時,該控制器確定實體傳輸和H-ARQ配置,以在可用H-ARQ處理之間規範化QoS。
53.如實施例52所述的裝置,其中對於具有一較高頻道品質 的一H-ARQ處理採用一較高順序的MCS,對於具有一較低頻道品質的一H-ARQ處理採用一較低順序的MCS。
54.如實施例52所述的裝置,其中基於映射至H-ARQ處理 的較高層資料的QoS需求,對每一H-ARQ處理分配一最大次數重傳限制。
55.如實施例39-51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當較 高層資料的QoS需求不相似時,控制器將較高層資料流映射至與一頻道品質關聯的一H-ARQ處理,該頻道品質與該較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非常匹配。
56.如實施例39-51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當較 高層資料的QoS需求不相似時,控制器基於映射至H-ARQ處理的較高層資料流的QoS需求對一H-ARQ處理分配一最大次數重傳限制。
57.如實施例39-56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當TB 的傳輸失敗時,控制器為TB的重傳分配相同的實體資源。
58.如實施例57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控制器TB的重傳而改 變實體傳輸和H-ARQ配置。
59.如實施例57-58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控制 器將該TB分段,以用於重傳。
60.如實施例39-56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當TB 的傳輸失敗時,該控制器改變實體資源,以用於一TB的重傳。
61.如實施例37-60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無線 通信系統是一HSPA+系統。
62.如實施例37-60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該無線 通信系統是一3G無線通信系統的LTE。
63.如實施例39-62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在共同 TTI邊界的開始可確定可用實體資源和關聯的H-ARQ處理。
64.如實施例39-63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該實體 傳輸參數包括用於每一TB的一MCS。
65.如實施例64所述的裝置,其中選擇用於每一TB的一 MCS,以區分TB的QoS需求。
66.如實施例64所述的裝置,其中選擇用於每一TB的一 MCS,使得在H-ARQ處理之間所支援的QoS是相似的。
67.如實施例39-66中任一實施例所述的裝置,其中該實體 傳輸參數包括用於每一TB的一傳輸塊大小。
68.如實施例67所述的裝置,其中選擇用於每一TB的一TB 大小以區分TB的QoS需求。
69.如實施例67所述的裝置,其中選擇用於每一TB的一TB 大小,使得在H-ARQ處理之間所支援的QoS是相似的。
雖然本發明的特徵和元件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中以特定的結 合進行了描述,但每一特徵或元件可以在沒有該較佳實施方式的其他特徵和元件的情況下單獨使用,或在與或不與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和元件結合的各種情況下使用。在本發明中提供的方法或流程圖可以經由通用電腦或處理器所執行的切實嵌入在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中的電腦程式、軟體和韌體的方式實施。電腦可讀儲存媒體的實例包括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暫存器、快取記憶體、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磁性媒體(例如內部硬碟和可抽取磁碟)、磁性光學媒體和光學媒體(例如CD-ROM磁碟和數位多功能磁碟(DVD))。
經由實例,適當的處理器包括:通用處理器、專用處理器、 傳統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多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與DSP核心關聯的微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專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電路、任何其他類型積體電路(IC)和/或狀態機。
與軟體關聯的處理器可用於實施在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用戶設備(UE)、終端、基地台、無線網路控制器或任何主機中使用的射頻收發器。可以與模組結合而使用WTRU,並且在硬體和/或軟體中實施,例如相機、視訊相機模組、視訊電話、喇叭擴音器、振動裝置、揚聲器、麥克風、電視收發器、免持聽筒、鍵盤、藍牙®模組、調頻率(FM)無線單元、液晶顯示器(LCD)顯示單元、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單元、數位音樂播放器、媒體播放器、視訊遊戲播放器模組、網際網路瀏覽器和/或任何的無線區域網路(WLAN)模組。
102a-102n‧‧‧H-ARQ處理
104a-104n‧‧‧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
106‧‧‧控制器
108a-108m‧‧‧較高層資料流

Claims (13)

  1. 一種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中使用多傳輸塊(TB)發送一較高層資料流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接收二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其中每一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包含一調變和編碼方案(MCS)及一組與一不同頻率相關聯的副載波,其中每個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與一不同的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處理相關聯,其中每一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是基於頻道品質測量並支援該較高層資料流的服務品質(QoS)需求;多工該較高層資料流至至少二TB,其中每一TB與該不同的H-ARQ處理的其中之一相關聯;以及在該TTI中經由與每一TB相關聯的該不同的H-ARQ處理的其中之一發送該些TB的每一個TB。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映射該較高層資料流到於多於一個的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其中在用於QoS規範化的一共同TTI中每一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與該不同的H-ARQ處理的其中之一相關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該不同的H-ARQ處理之間的該QoS需求是共同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經由該不同的H-ARQ處理在該TTI中同時發送該些TB。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發送使用複數天線執 行,以及該二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包含基於多個獨立空間資料流的多個識別符。
  6. 一種在一傳輸時間間隔(TTI)使用多傳輸塊(TB)發送一較高層資料流的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該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包括:一電路被配置以接收二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其中每一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包含一調變和編碼方案(MCS)及一組與一不同頻率相關聯的副載波,其中每一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與一不同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處理相關聯,其中每一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是基於頻道品質測量並支援該較高層資料流的服務品質(QoS)需求;以及其中該電路更被配置以多工該較高層資料流至至少二TB,其中每一TB與該不同的H-ARQ處理的其中之一相關聯及在該TTI中經由與每一TB相關聯的該不同的H-ARQ處理的其中之一發送該些TB的每一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更包括電路系統被配置以映射該較高層資料流到於多於一個的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其中用於一規範化的一共同TTI中每一多工和鏈路適配處理器與該不同的H-ARQ處理的其中之一相關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其中該不同的H-ARQ處理之間的該QoS需求是共同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更包括電路被配置以經由該不同的H-ARQ處理在該TTI中同時傳輸該些TB。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更包括電路被配置以使用複數天線發送二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其中該二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包含基於多個獨立空間資料流的多個識別符。
  11. 一種演進的Node-B(eNB),包括:電路,其被配置以發送二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其中每一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包含一調變和編碼方案(MCS)及一組與一不同頻率相關聯的副載波,其中在一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每一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與一不同混合自動重複請求(H-ARQ)處理相關聯,其中每個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是基於頻道品質測量並支援在該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內一較高層資料流的服務品質(QoS)需求;以及電路更被配置以接收及處理從該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的一傳輸時間間隔(TTI)內的至少二傳輸塊(TB),其基於該二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演進的Node-B(eNB),其中該H-ARQ處理之間的該QoS需求是共同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演進的Node-B(eNB),其中以及該二上行鏈路實體資源分配包含多個基於複數獨立空間資料流的識別符。
TW102139428A 2005-12-29 2006-12-22 以多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TWI5745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5471405P 2005-12-29 2005-12-29
US83984506P 2006-08-24 2006-08-24
US87117306P 2006-12-21 2006-1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3119A TW201433119A (zh) 2014-08-16
TWI574525B true TWI574525B (zh) 2017-03-11

Family

ID=3812144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697A TW201605194A (zh) 2005-12-29 2006-12-22 以哆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TW102139428A TWI574525B (zh) 2005-12-29 2006-12-22 以多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TW095148666A TWI427958B (zh) 2005-12-29 2006-12-22 以多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697A TW201605194A (zh) 2005-12-29 2006-12-22 以哆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8666A TWI427958B (zh) 2005-12-29 2006-12-22 以多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EP (1) EP1969751A2 (zh)
JP (1) JP2009522870A (zh)
KR (5) KR101516143B1 (zh)
CN (1) CN104539390B (zh)
AR (1) AR058880A1 (zh)
AU (1) AU2006332827A1 (zh)
BR (1) BRPI0621169B1 (zh)
CA (1) CA2635874A1 (zh)
IL (1) IL192505A (zh)
MX (1) MX2008008549A (zh)
TW (3) TW201605194A (zh)
WO (1) WO200707905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9977B2 (ja) 2008-02-28 2013-0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リソースの割当制御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無線基地局
JP2010193394A (ja) * 2009-02-20 2010-09-02 Panasonic Corp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KR20110019313A (ko) 2009-08-19 2011-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 클래스별 무선 자원의 사용량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340590B1 (ko) * 2009-11-05 2014-01-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계층 병렬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1269790B1 (ko) 2009-12-10 2013-05-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데이터 플로우 병렬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2960039B (zh) 2010-07-09 2015-08-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和资源导出方法
EP2629442B1 (en) * 2012-02-14 2014-12-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dundancy version selection based on receiving quality and transport format
US20130343273A1 (en) * 2012-06-26 2013-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tti bundling with flexible harq merging
CN104521164A (zh) 2012-07-31 2015-04-1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harq应答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WO2015135107A1 (zh) * 2014-03-10 2015-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US11432305B2 (en) * 2014-05-19 202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multiplexing and multiple access for different latency targets utilizing thin control
CN107800517A (zh) * 2016-09-05 2018-03-1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arq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0393031B (zh) * 2016-09-29 2021-12-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客户端设备及其方法
CN108270527A (zh) 2017-01-04 2018-07-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282248B (zh) * 2017-01-05 2020-11-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
AU2017394024A1 (en) * 2017-01-23 2019-09-1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121800B2 (en) 2017-07-14 2021-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adaptation in a mixed traffic environment
WO2019049212A1 (ja) * 2017-09-05 2019-03-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10356802B2 (en) 2017-12-20 2019-07-1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ase station and scheduling method of uplink resource unit
US11025373B2 (en) * 2018-05-11 2021-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tition-based transmission
EP3830992A4 (en) 2018-08-02 2022-04-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A RESOUR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648869B1 (ko) * 2018-09-07 2024-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mcs를 이용한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4731234A (zh) * 2019-10-02 2022-07-08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基于harq进程/实体的上行链路复用
KR20240065064A (ko) * 2021-09-14 2024-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WO2023060379A1 (en) * 2021-10-11 2023-04-20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mapping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in time domai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1124A (en) * 1997-08-19 2000-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ulti-channel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query (ARQ) method
EP1286491A1 (en) * 2001-08-22 2003-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channel ARQ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03096600A1 (en) * 2002-05-13 2003-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delivery in a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1389848A1 (en) * 2002-08-13 2004-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US6956855B1 (en) * 1999-08-02 2005-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according to radio link protoco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112A (en) * 1898-04-12 Tamping-machine
DE3490178T1 (de) 1983-04-11 1985-05-02 William E. Columbus Ind. Woollenweber Lagerungssystem
DE10141092A1 (de) * 2001-08-22 2003-03-06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paketen in einem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S7376879B2 (en) * 2001-10-19 2008-05-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AC archite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supporting H-ARQ
US7287206B2 (en) * 2002-02-13 2007-10-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ransport block set transmission u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6975650B2 (en) * 2002-02-13 2005-12-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ransport block set segmentation
WO2003088537A1 (fr) * 2002-04-12 2003-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multiporteuse et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multiporteuse
EP1357695B1 (en) * 2002-04-24 2009-07-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a high-speed wireless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TW587882U (en) * 2002-05-01 2004-05-1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Node-B capable of supporting point to multi-point services using high speed channels
AU2005242326B2 (en) * 2004-05-07 2009-02-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es
US7643419B2 (en) 2004-05-07 2010-01-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data lifespan timer for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transmissions
US7584397B2 (en) * 2004-06-10 2009-09-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and controlling H-ARQ process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1124A (en) * 1997-08-19 2000-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ulti-channel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query (ARQ) method
US6956855B1 (en) * 1999-08-02 2005-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according to radio link protoco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286491A1 (en) * 2001-08-22 2003-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channel ARQ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03096600A1 (en) * 2002-05-13 2003-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delivery in a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1389848A1 (en) * 2002-08-13 2004-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192505A0 (en) 2009-02-11
KR20140101016A (ko) 2014-08-18
CN104539390A (zh) 2015-04-22
KR101516137B1 (ko) 2015-05-04
BRPI0621169A2 (pt) 2011-11-29
TW201605194A (zh) 2016-02-01
WO2007079058A2 (en) 2007-07-12
KR101516143B1 (ko) 2015-05-04
TWI427958B (zh) 2014-02-21
IL192505A (en) 2013-11-28
TW200729814A (en) 2007-08-01
WO2007079058A3 (en) 2008-01-03
EP1969751A2 (en) 2008-09-17
KR20080083715A (ko) 2008-09-18
KR101504861B1 (ko) 2015-03-30
KR20140039341A (ko) 2014-04-01
KR20080080669A (ko) 2008-09-04
BRPI0621169B1 (pt) 2020-01-14
MX2008008549A (es) 2008-09-10
TW201433119A (zh) 2014-08-16
AU2006332827A1 (en) 2007-07-12
AR058880A1 (es) 2008-02-27
KR101419819B1 (ko) 2014-07-17
JP2009522870A (ja) 2009-06-11
CA2635874A1 (en) 2007-07-12
KR20130130097A (ko) 2013-11-29
CN104539390B (zh) 2018-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4525B (zh) 以多h-arq方法同時選取多傳輸格式及傳送多傳輸塊組方法及裝置
US105474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multiple transport formats and transmitting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s simultaneously with multiple H-ARQ processes
JP5937467B2 (ja) 送信時間間隔ごとに複数の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プロセス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TWI527417B (zh) 高速封包存取演進及長期演進系統中以服務品質為基礎之資源決定及配置裝置及方法
CN101379747A (zh) 选择多传输格式和使用多h-arq处理同时发送多传输块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