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4470B - 托盤退出機構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托盤退出機構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74470B TWI574470B TW105125813A TW105125813A TWI574470B TW I574470 B TWI574470 B TW I574470B TW 105125813 A TW105125813 A TW 105125813A TW 105125813 A TW105125813 A TW 105125813A TW I574470 B TWI574470 B TW I57447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
- tray
- side bracket
- fulcrum
- disposed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托盤退出機構;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托盤退出機構之電子裝置。
現有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等,其上都配備有電子卡連接器,以供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或是記憶卡等電子卡插入於電子卡連接器內,以提供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行動通訊與資料傳輸等功能。
以智慧型手機來說,有些是使用托盤來承載電子卡,並藉由將載有電子卡的托盤插入電子卡連接器中,使電子卡與電子卡連接器內部的端子對接,以達到可進行讀取使用的功能。這樣的電子卡連接器常見於智慧型手機所使用的SIM卡,且這種電子卡連接器使用托盤承載SIM卡,並設置可將托盤退出的退卡機構。
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所使用的SIM卡連接器皆為頂針按壓式,需在托盤外觀設置頂針孔以供頂針插入,再藉由連桿結構將托盤彈出。然而,一般的使用者並不會隨身攜帶退卡用的頂針,若使用者臨時需要更換電子卡時則必須尋找替代的工具,如此將會造成使用者的不便。此外,
在托盤外觀設置頂針孔,也會影響到手機外觀。
本發明提供一種托盤退出機構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在不需額外退卡工具的情況下仍可對電子裝置內的電子卡進行退卡。
本發明提供一種托盤退出機構,適用於電子裝置上,用以退出位於電子裝置內的托盤,包括底座、第一側支架、第二側支架、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底座用於承載托盤,並具有相對之第一側端與第二側端以及相對之頂端與底端。第一側支架係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側端。第二側支架係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側端。第一連桿對應頂端位置設置並樞接第一側支架,第一連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係能夠受第一側支架驅動而移動第一連桿至與底座之頂端上的第一支點抵觸以帶動第二端相對第一支點旋轉。第二連桿對應頂端位置設置並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第三端與第二側支架抵觸。第二連桿係能夠受第二側支架驅動而移動至與底座之頂端上的第二支點抵觸,且第二端相對第一支點旋轉時帶動第二連桿相對第二支點轉動並以第四端推動承載於底座的托盤。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托盤退出機構、第一實體按鍵及第二實體按鍵。托盤退出機構包括托盤、底座、第一側支架、第二側支架、第一連桿及第二連桿。底座用於承載托盤,並具有相對之第一側端與第二側端以及相對之頂端與底端。第一側支架係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側端。第二側支架係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側端。第一連桿對應頂端位置設置並樞接第一側支架,第一連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係能夠受第一
側支架驅動而移動第一連桿至與底座之頂端上的第一支點抵觸以帶動第二端相對第一支點旋轉。第二連桿對應頂端位置設置並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第三端與第二側支架抵觸。第二連桿係能夠受第二側支架驅動而移動至與底座之頂端上的第二支點抵觸,且第二端相對第一支點旋轉時帶動第二連桿相對第二支點轉動並以第四端推動承載於底座的托盤。第一實體按鍵設置對應於第一側支架。第二實體按鍵設置對應於第二側支架。其中,當第一實體按鍵受壓時連動第一側支架往頂端方向移動並驅動第一連桿,當第二實體按鍵受壓時連動第二側支架往頂端方向移動並驅動第二連桿,當第一實體按鍵與第二實體按鍵同時被按壓不放時,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分別受第一側支架與第二側支架之連動,使得第二連桿之第四端朝向托盤方向移動並將托盤頂出底座。
10‧‧‧托盤退出機構
12‧‧‧托盤
14‧‧‧底座
16‧‧‧第一側支架
18‧‧‧第二側支架
20‧‧‧第一連桿
22‧‧‧第二連桿
24‧‧‧上蓋
26‧‧‧盒體結構
28‧‧‧容置空間
30‧‧‧電子卡
32‧‧‧底座主體
34‧‧‧凸出部
36‧‧‧第一側端
38‧‧‧第二側端
40‧‧‧頂端
42‧‧‧底端
44‧‧‧限位凸部
46‧‧‧第一側板
48‧‧‧第一擋板
50‧‧‧第一軌道
52‧‧‧第二側板
54‧‧‧第二擋板
56‧‧‧第二軌道
58、64‧‧‧突柱部
60、62、70‧‧‧孔洞
61‧‧‧第一端
63‧‧‧第二端
66‧‧‧限位凹部
68‧‧‧止擋凸部
71‧‧‧第三端
72‧‧‧凹部
73‧‧‧第四端
105‧‧‧第一實體按鍵
110‧‧‧第二實體按鍵
115‧‧‧第一開關
120‧‧‧第二開關
161‧‧‧第一左側連桿
162‧‧‧第二左側連桿
181‧‧‧第一右側連桿
182‧‧‧第二右側連桿
圖1係繪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托盤退出機構的分解圖;圖2係繪示圖1之托盤退出機構的組合圖;圖3係繪示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整合於電子裝置內的示意圖;圖4A至圖4B係繪示單獨按壓第一實體按鍵時,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的運作過程示意圖;圖5A至圖5B係繪示單獨按壓第二實體按鍵時,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的運作過程示意圖;以及圖6A至圖6D係繪示第一實體按鍵與第二實體按鍵同時被按壓不放時,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的運作過程示意圖。
請參照圖1與圖2,圖1係繪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托盤退出機構的分解圖,以及圖2係繪示圖1之托盤退出機構的組合圖。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10適用於電子裝置上退出位於其內的托盤12,其中電子裝置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掌上型遊戲機、導航裝置、數位相機等,但不限於此。托盤退出機構10包括底座14、第一側支架16、第二側支架18、第一連桿20及第二連桿22。在較佳實施例中,托盤退出機構10還包括上蓋24,用以和底座14組裝成具有容置空間28的盒體結構26,以容納托盤12於容置空間28中。
托盤12用於容納電子卡30例如SIM卡或記憶卡,並且托盤12可單獨或連同電子卡30插入到盒體結構26中而置於底座14上。底座14包括底座主體32與凸出部34,底座主體32具有相對之第一側端36與第二側端38以及相對之頂端40與底端42,凸出部34較佳是由頂端40向外延伸形成且相對於底座主體32的表面隆起。凸出部34具有限位凸部44,其中限位凸部44係由凸出部34靠近第一側端36的一端朝著上蓋24方向伸出而形成為柱狀體。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底座主體32之第一側端36上形成有第一側板46與鄰近第一側板46之第一擋板48,藉以在第一側板46與第一擋板48之間形成第一軌道50,而第一側支架16係設置在第一軌道50中並且可在第一軌道50中移動。此外,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底座主體32之第二側端38上形成有第二側板52與鄰近第二側板52之第二擋板54,並在第二側板52與第
二擋板54之間形成第二軌道56,而第二側支架18係設置在第二軌道56中且可在第二軌道56中移動。圖1顯示在第一側端36上形成有沿著第一側板46分佈的兩個第一擋板48,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形成一長條狀的第一擋板48,或是形成兩個以上的第一擋板48,換言之,只要能形成第一軌道50即可,故本發明並不限制於第一擋板48的數量。同樣地,圖1顯示在第二側端38上形成有沿著第二側板52分佈的兩個第二擋板54,如同前面第一擋板48所描述,第二擋板54可以是一長條狀擋板或兩個以上的第二擋板54,故此處不再贅述。
第一連桿20對應頂端40位置設置,並具有第一端61樞接第一側支架16以及第二端63朝第二側端38延伸。在一實施例中,可在第一側支架16的一端形成一突柱部58,在第一連桿20的一端形成孔洞60,並使突柱部58伸入孔洞60中以達樞接效果。第一連桿20還具有對應於限位凸部44之限位凹部66,用以配合限位凸部44來限制第一連桿20的移動範圍,其中限位凹部66形成於朝向限位凸部44之第一連桿20的一側,且限位凹部66的兩側端緣弧區程度較佳為不同,以利限位凸部44滑動,但不限於此。例如,限位凹部66靠近第二端63的一側端緣弧區程度比限位凹部66遠離第二端63的另一側端緣弧區程度還小,如圖1所示。
第二連桿22對應頂端40位置設置,並具有第三端71與第四端73。第三端71與第二側支架18抵觸,在一實施例中,可在第三端71形成凹部72,並使凹部72卡合第二側支架18的一端,藉以使第二連桿22可隨著第二側支架18的往復移動而跟著作動。第二端63與第二連桿22樞接於第三端71及第四端73之間。在一實施例中,可在第二端63形成孔洞62,在第二連
桿22上形成突柱部64,並使突柱部64伸入孔洞62中以達樞接效果。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第二端63形成突柱部,在第二連桿22上形成孔洞,並使突柱部伸入孔洞中。
第一連桿20及第二連桿22分別受第一側支架16及第二側支架18驅動而移動至與底座14抵觸於第一支點及第二支點,第二端63驅動第四端73繞第二支點朝托盤12轉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桿20與第一支點抵觸於第一端61及第二端63之間,而第一支點是指形成於凸出部34上的限位凸部44,或第一支點是位於底座14(圖未示),其中限位凸部44較佳為圓柱體。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支點可以是朝底座14方向形成於第一連桿20上的限位凸部,並在底座14或凸出部34上形成限位凹部來實現。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桿22與第二支點抵觸於第三端71及第二端63之間,而第二支點是指形成於凸出部34上的止擋凸部68,或第二支點是位於底座14(圖未示)。止擋凸部68伸入形成於第二連桿22上的孔洞70中,藉以使第二連桿22可相對於止擋凸部68而作動,其中止擋凸部68可在孔洞70內移動,孔洞70較佳為平行於托盤退出方向的長條狀,而止擋凸部68較佳為圓柱體。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支點可以是朝底座14方向形成於第二連桿22上的止擋凸部且在底座14或凸出部34上形成孔洞,並使止擋凸部伸入孔洞中來實現。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支架16是由第一左側連桿161與第二左側連桿162所構成,第一側支架16較佳為呈L型的連桿,第一左側連桿161較佳為設置於第一軌道50中並可在其上往復移動。第二側支架18是由第一右側連桿181與第二右側連桿182所構成,第二側支架18較佳為呈L型的連
桿,第一右側連桿181較佳為設置於第二軌道56中並可在其上往復移動。
請參照圖3,圖3係繪示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整合於電子裝置內的示意圖。電子裝置100,例如智慧型手機,至少包括第一實體按鍵105與第二實體按鍵11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實體按鍵105較佳為音量調整鍵,第二實體按鍵110較佳為電源鍵,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一實體按鍵105可以是音量調整鍵的音量放大鍵或音量減小鍵。
如圖3所示,第一側支架16之第二左側連桿162的設置位置對應於第一實體按鍵105,第二側支架18之第二右側連桿182的設置位置對應於第二實體按鍵110。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實體按鍵105設置貼靠第二左側連桿162,且第二實體按鍵110設置貼靠第二右側連桿182,藉以在按壓第一實體按鍵105時可同時帶動第一側支架16往前移動,並且在按壓第二實體按鍵182時可同時帶動第二側支架18往前移動。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實體按鍵105可設置不貼靠第二左側連桿162,亦即在第一實體按鍵105與第二左側連桿162之間可具有微小間距,只要在按壓第一實體按鍵105時可帶動第一側支架16往前移動即可。同樣地,第二實體按鍵110可設置不貼靠第二右側連桿182,亦即在第二實體按鍵110與第二右側連桿182之間可具有微小間距,只要在按壓第二實體按鍵110時可帶動第二側支架18往前移動即可。
電子裝置100還包括第一開關115與第二開關120。從圖3可看到,第一實體按鍵105設置於第二左側連桿162的一側,而第一開關115設置於對應第一實體按鍵105之第二左側連桿162的另一側,藉此當按壓第一實體按鍵105時將可觸發第一開關115並啟動對應功能。第二實體按鍵110設置於第二右側連桿182的一側,而第二開關120設置於對應第二實體按鍵110之
第二右側連桿182的另一側,藉此當按壓第二實體按鍵110時將可觸發第二開關120並啟動對應功能。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10的各種運作情形。
請同時參照圖3及圖4A至圖4B,圖4A至圖4B係繪示單獨按壓第一實體按鍵時,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的運作過程示意圖。如圖4A所示,其為未按壓任何實體按鍵時的狀態。如圖4B所示,當按壓第一實體按鍵105時,第一實體按鍵105將會帶動第一側支架16垂直上移,進而使第一連桿20跟著連動而垂直上移,此時第一連桿20將會以第二連桿22之突柱部64為支點旋轉。在較佳實施例中,當按壓第一實體按鍵105時將可觸發第一開關115並啟動對應功能。
請同時參照圖3及圖5A至圖5B,圖5A至圖5B係繪示單獨按壓第二實體按鍵時,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的運作過程示意圖。如圖5A所示,其為未按壓任何實體按鍵時的狀態。如圖5B所示,當按壓第二實體按鍵110時,第二實體按鍵110將會帶動第二側支架18垂直上移,進而使第二連桿22跟著連動而垂直上移。進一步來說,在第二連桿22垂直上移時,孔洞70也會隨著移動,使得原本位於孔洞70上方的止擋凸部68相對移動到孔洞70下方,同時第一連桿20的第二端63也會受到第二連桿22的帶動而跟著上移。在較佳實施例中,當按壓第二實體按鍵110時將可觸發第二開關120並啟動對應功能。
請同時參照圖3及圖6A至圖6D,圖6A至圖6D係繪示第一實體按鍵與第二實體按鍵同時被按壓不放時,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的運作過程示意圖。如圖6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較佳是先按壓住第二實體按鍵
110並保持不放狀態,此時第二實體按鍵110將會帶動第二側支架18垂直上移,進而使第二連桿22受第二側支架18驅動而移動至與底座14抵觸於第二支點,其中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支點為形成於底座14或凸出部34上的止擋凸部68。
接著,如圖6B所示,按壓第一實體按鍵105並進行到一半進程時,第一連桿20之限位凹部66將會抵觸第一支點,其中在本實施例中之第一支點為形成於底座14或凸出部34上的限位凸部44,此時第一連桿20會以限位凸部44為支點旋轉,同時第二連桿22會以止擋凸部68為支點旋轉。
隨後,如圖6C所示,將第一實體按鍵105按壓到底並保持不放狀態,此時第二連桿22將會受到第一連桿20的上移而連動旋轉,而第二端63將會驅動第四端73使第二連桿22相對止擋凸部68轉動,並以第四端73接觸和推動托盤12,進而將托盤12頂出底座14,如圖6D所示。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並不需要在托盤外觀設置頂針孔,因此使用者可隨時隨地且不需要任何額外退卡工具也可對插入到電子裝置內的電子卡進行退卡行為。此外,由於本發明之托盤退出機構不需要在托盤外觀設置頂針孔,不只可使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的整體外觀較為美化,而且也可防止水由頂針孔進入到手機內部,進而可提升防水效能。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之範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0‧‧‧托盤退出機構
12‧‧‧托盤
14‧‧‧底座
16‧‧‧第一側支架
18‧‧‧第二側支架
20‧‧‧第一連桿
22‧‧‧第二連桿
24‧‧‧上蓋
26‧‧‧盒體結構
28‧‧‧容置空間
30‧‧‧電子卡
32‧‧‧底座主體
34‧‧‧凸出部
36‧‧‧第一側端
38‧‧‧第二側端
40‧‧‧頂端
42‧‧‧底端
44‧‧‧限位凸部
46‧‧‧第一側板
48‧‧‧第一擋板
50‧‧‧第一軌道
52‧‧‧第二側板
54‧‧‧第二擋板
56‧‧‧第二軌道
58、64‧‧‧突柱部
60、62、70‧‧‧孔洞
61‧‧‧第一端
63‧‧‧第二端
66‧‧‧限位凹部
68‧‧‧止擋凸部
71‧‧‧第三端
72‧‧‧凹部
73‧‧‧第四端
161‧‧‧第一左側連桿
162‧‧‧第二左側連桿
181‧‧‧第一右側連桿
182‧‧‧第二右側連桿
Claims (22)
- 一種托盤退出機構,適用於一電子裝置,用以退出位於該電子裝置內的一托盤,該托盤退出機構包括:一底座,用於承載該托盤,該底座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端與一第二側端以及相對之一頂端與一底端;一第一側支架,係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側端;一第二側支架,係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側端;一第一連桿,對應該頂端位置設置並樞接該第一側支架,該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係能夠受該第一側支架驅動而移動該第一連桿至與該底座之該頂端上的一第一支點抵觸以帶動該第二端相對該第一支點旋轉;以及一第二連桿,對應該頂端位置設置並具有一第三端與一第四端,該第三端與該第二側支架抵觸,該第二連桿係能夠受該第二側支架驅動而移動至與該底座之該頂端上的一第二支點抵觸,且該第二端相對該第一支點旋轉時帶動該第二連桿相對該第二支點轉動並以該第四端推動承載於該底座的該托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托盤退出機構,其中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一支點抵觸於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托盤退出機構,其中該第二連桿與該第二支點抵觸於該第三端及該第二端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托盤退出機構,其中該第一側端上形成有一第一側板與鄰近該第一側板之至少一第一擋板,並在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一 擋板之間形成一第一軌道,該第一側支架係設置在該第一軌道中且可在該第一軌道中往復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托盤退出機構,其中該第二側端上形成有一第二側板與鄰近該第二側板之至少一第二擋板,並在該第二側板與該第二擋板之間形成一第二軌道,該第二側支架係設置在該第二軌道中且可在該第二軌道中往復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托盤退出機構,其中該底座包括一底座主體與一凸出部,該凸出部係由該底座主體伸出以形成該頂端;該凸出部具有一限位凸部作為該第一支點,且該第一連桿具有對應於該限位凸部之一限位凹部;該限位凹部隨該第一連桿移動而與該限位凸部抵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托盤退出機構,其中該第二連桿具有一孔洞,該凸出部還具有一止擋凸部作為該第二支點伸入該孔洞,該止擋凸部隨該第二連桿移動而於該孔洞中相對移動至與該孔洞內壁抵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托盤退出機構,其中該第三端還具有一凹部,且該凹部卡合該第二側支架之一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托盤退出機構,其中該第一端樞接該第一側支架,該第二端係朝該第二側端延伸,該第二連桿係與該第二端樞接於該第三端及該第四端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托盤退出機構,其中該第一側支架包括一第一左側連桿與一第二左側連桿,該第一左側連桿係可往復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側端上;該第二側支架包括一第一右側連桿與一第二右側連桿,該第一右側連桿係可往復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側端上。
-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托盤退出機構,包括:一托盤;一底座,用於承載該托盤,該底座主體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端與一第二側端以及相對之一頂端與一底端;一第一側支架,係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側端;一第二側支架,係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側端;一第一連桿,對應該頂端位置設置並樞接該第一側支架,該第一連桿具有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一端係能夠受該第一側支架驅動而移動該第一連桿至與該底座之該頂端上的一第一支點抵觸以帶動該第二端相對該第一支點旋轉;一第二連桿,對應該頂端位置設置並具有一第三端與一第四端,該第三端與該第二側支架抵觸,該第二連桿係能夠受該第二側支架驅動而移動至與該底座之該頂端上的一第二支點抵觸,且該第二端相對該第一支點旋轉時帶動該第二連桿相對該第二支點轉動並以該第四端推動承載於該底座的該托盤;一第一實體按鍵,設置對應於該第一側支架;以及一第二實體按鍵,設置對應於該第二側支架;其中,當該第一實體按鍵受壓時連動該第一側支架往該頂端方向移動並驅動該第一連桿,當該第二實體按鍵受壓時連動該第二側支架往該頂端方向移動並驅動該第二連桿,當該第一實體按鍵與該第二實體按鍵同時被按壓不放時,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二連桿分別受該第一側支架與該第二側支架 之連動,使得該第二連桿之該第四端朝向該托盤方向移動並將該托盤頂出該底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一支點抵觸於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桿與該第二支點抵觸於該第三端及該第二端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側端上形成有一第一側板與鄰近該第一側板之至少一第一擋板,並在該第一側板與該第一擋板之間形成一第一軌道,該第一側支架係設置在該第一軌道中且可在該第一軌道中往復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側端上形成有一第二側板與鄰近該第二側板之至少一第二擋板,並在該第二側板與該第二擋板之間形成一第二軌道,該第二側支架係設置在該第二軌道中且可在該第二軌道中往復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底座包括一底座主體與一凸出部,該凸出部係由該底座主體伸出以形成該頂端;該凸出部具有一限位凸部作為該第一支點,且該第一連桿具有對應於該限位凸部之一限位凹部;該限位凹部隨該第一連桿移動而與該限位凸部抵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連桿具有一孔洞,該凸出部還具有一止擋凸部作為該第二支點伸入該孔洞,該止擋凸部隨該第二連桿移動而於該孔洞中相對移動至與該孔洞內壁抵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三端還具有一凹部, 且該凹部卡合該第二側支架之一端,使得該第二連桿可隨著該第二側支架的往復移動而跟著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側支架包括一第一左側連桿與一第二左側連桿,該第一左側連桿係可往復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側端上;該第二側支架包括一第一右側連桿與一第二右側連桿,該第一右側連桿係可往復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二側端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一開關與一第二開關,該第一實體按鍵設置於該第二左側連桿的一側,該第一開關設置於對應該第一實體按鍵之該第二左側連桿的另一側;該第二實體按鍵設置於該第二右側連桿的一側,該第二開關設置於對應該第二實體按鍵之該第二右側連桿的另一側;其中當按壓該第一實體按鍵時將觸發該第一開關,當按壓該第二實體按鍵時將觸發該第二開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端樞接該第一側支架,該第二端係朝該第二側端延伸,該第二連桿係與該第二端樞接於該第三端及該第四端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托盤退出機構更包括一上蓋,用以和該底座組裝成一盒體結構,並於該盒體結構內形成一容置空間,以容納該托盤於該容置空間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25813A TWI574470B (zh) | 2016-08-12 | 2016-08-12 | 托盤退出機構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125813A TWI574470B (zh) | 2016-08-12 | 2016-08-12 | 托盤退出機構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74470B true TWI574470B (zh) | 2017-03-11 |
TW201806264A TW201806264A (zh) | 2018-02-16 |
Family
ID=58766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25813A TWI574470B (zh) | 2016-08-12 | 2016-08-12 | 托盤退出機構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74470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21144B (zh) * | 2014-02-18 | 2016-02-1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退卡裝置 |
-
2016
- 2016-08-12 TW TW105125813A patent/TWI57447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21144B (zh) * | 2014-02-18 | 2016-02-1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退卡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06264A (zh) | 2018-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14597B1 (en) |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 |
JP6068043B2 (ja) | 電子装置 | |
US843268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lot cover ejection mechanism | |
US7192292B1 (en) | Card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ejecting mechanism | |
TW201436387A (zh) | 具有卡持機構的電子裝置 | |
JP2007103139A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US20140057485A1 (en) | Connector mechanism | |
JP2006012828A (ja)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
JP4028530B2 (ja) | カードソケット | |
JP2010056038A (ja) |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 | |
JP2009135031A (ja) |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 | |
US9397420B2 (en) | Card slot structure having an automatic card ejection function | |
TWI574470B (zh) | 托盤退出機構及包含其之電子裝置 | |
US8256906B2 (en) | Sliding cover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6875041B1 (en) | Latch for electrical device combined with data card ejector | |
JP2006127808A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 |
TWI402021B (zh) | 殼體組件 | |
JP2006127809A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 |
US20140042112A1 (en) | Base seat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chip card | |
CN103794946A (zh) | 自动顶出卡座的电子装置 | |
JP5125456B2 (ja) | メモリカードコネクタ | |
JP2006127810A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 |
JP4252413B2 (ja) | カードロック機構付カードコネクタ | |
JP2005050741A (ja)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
KR101586243B1 (ko) | 카드 취출 수단을 구비한 듀얼 메모리 카드용 소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