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3339B - 線纜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線纜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3339B
TWI573339B TW103123742A TW103123742A TWI573339B TW I573339 B TWI573339 B TW I573339B TW 103123742 A TW103123742 A TW 103123742A TW 103123742 A TW103123742 A TW 103123742A TW I573339 B TWI573339 B TW I5733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space
circuit board
insulating body
cable
cab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3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3401A (zh
Inventor
游萬益
胡仁寶
鄭義宏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23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333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03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3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3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3339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線纜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線纜連接器,尤指一種連接於線纜且具有電路板之連接器及製造方法。
先前之線纜連接器,如mini SAS HD線纜連接器,具有兩個固持機構,組裝時需要先將線纜焊接於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下簡稱PCB)上、繼而組裝固持機構一,將PCB板上下定位;再藉由低溫射出形成固持結構二,將線纜與PCB板之焊接點包覆;最後將上述兩個固持機構固定於主塑膠體內。該線纜連接器之組裝工藝程序複雜,需要之組裝工站多,耗費較多之任務時,且品質不易管控。同時,所需塑膠原材料較多,成本高且不環保。
有鑑於此,有必要對先前之線纜連接器及製備方法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新型之線纜連接器,該線纜連接器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成本低廉。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線纜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具有矩形截面以及沿該絕緣主體長度方向形成之第一收容 空間與第二收容空間;至少一組電路板,該至少一組電路板具有容納於第一收容空間之前端及容納於第二收容空間之後端,前述前端設有電性觸點;線纜,前述線纜電性連接至前述電路板之後端;固定件,前述固定件鑲埋成形於前述第二收容空間內藉以包裹前述後端。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絕緣主體具有配合面、安裝面及與該配合面、安裝面平行設置之間隔壁,前述間隔壁將前述絕緣主體內部分割成第一收容空間與第二收容空間。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間隔壁上設置有槽道供前述至少一組電路板插入。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至少一組電路板包括一對平行設置之電路板。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電路板具有定位機構、限位機構,前述絕緣主體具有與前述定位機構相配合之定位槽、與前述限位機構相配合之限位槽。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絕緣主體還設有與前述定位槽配合使用之定位件,前述定位件設有定位塊。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絕緣主體還具有便於手持操作之彈片機構。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線纜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個絕緣主體,前述絕緣主體具有沿長度方向形成之第一收容空間與第二收容空間; 提供至少一個電路板,前述至少一個電路板具有容納於第一收容空間之前端及容納於第二收容空間之後端,前端設有電性觸點;提供線纜並將前述線纜電性地、機械地連接至前述至少一個電路板之後端;向第二收容空間內注入塑膠以形成固定件。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線纜與前述電路板之連接處具有焊點,前述固定件包覆前述焊點。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電路板還具有止擋機構,以容納塑膠形成固定件。
本發明之線纜連接器藉由沿該絕緣主體長度方向形成有第一收容空間與第二收容空間,分別用以收容電路板之前端和後端,簡化了電路板與絕緣主體之組裝工序,方便使用;另,將第一收容空間與第二收容空間巧妙地形成於同一個絕緣主體上,節約材料,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又,設有電性觸點之前端容納於第一收容空間,而與前述線纜電性連接之後端收容於第二收容空間內,一方面線纜、電路板與前述絕緣主體固定時,可以避免對前端之電性觸點帶來之損壞,安裝方便;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焊點裸露於外,給後期使用留下不安全隱患。
100‧‧‧線纜連接器
1‧‧‧絕緣主體
11‧‧‧殼體
111‧‧‧第一側板
1111‧‧‧彈片機構
112‧‧‧第二側板
1121‧‧‧第一突伸部
1121’‧‧‧第一彎折部
113‧‧‧第三側板
114‧‧‧第四側板
1141‧‧‧第二突伸部
1141’‧‧‧第二彎折部
12‧‧‧收容空間
121‧‧‧配合面
122‧‧‧安裝面
1221‧‧‧第四凸塊
1222‧‧‧開槽
123‧‧‧間隔壁
1231‧‧‧槽道
1232‧‧‧定位槽
124‧‧‧第一收容空間
125‧‧‧第二收容空間
13‧‧‧定位件
131‧‧‧第一端
132‧‧‧第二端
14‧‧‧限位槽
15‧‧‧對接腔
2‧‧‧電路板
21‧‧‧限位機構
22‧‧‧前端
23‧‧‧後端
24‧‧‧止擋機構
3‧‧‧線纜
4‧‧‧固定件
第一圖係本發明線纜連接器之結構示意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之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絕緣主體之結構示意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之俯視圖。
第五圖係第三圖之仰視圖。
第六圖係第三圖另一角度之立體示意圖。
第七圖係第三圖又一角度之立體示意圖。
第八圖係第七圖於A-A方向之剖視圖。
第九圖係第一圖於C-C方向之剖視圖。
為了使本發明之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圖式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新型之線纜連接器,用以mini SAS連接器,其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成本低廉。
請參第一圖至第二圖所示,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線纜連接器100,包括絕緣主體1、至少一組電路板2、與前述電路板2電性連接之線纜3及用以固定線纜3、電路板2與絕緣主體1之固定件4。
請參閱第二圖至第五圖所示,前述絕緣主體1具有殼體11及前述殼體11圍設形成沿前述絕緣主體1長度方向設置之收容空間12,以收容、固持前述電路板2。前述殼體11由第一側板111、第二側板112、第三側板113及第四側板114依次連接形成,且前述殼體11具有矩形截面。
其中,前述第二側板112、第四側板114相向設置,且兩者於靠近第一側板111之一端突伸超出第一側板111形成有第一突伸部1121、第二突伸部1141,前述第一突伸部1121之末端朝向前述第二突伸部1141彎折形成第一彎折部1121’;前述第二突伸部1141之末端朝向前述第一突伸部1121 彎折形成第二彎折部1141’。前述第一側板111具有彈片機構1111,前述彈片機構1111具有與前述第一側板111相連接之固定部及可彈性活動之活動部。前述彈片機構1111位於前述第一突伸部1121和第二突伸部1141中間,且前述固定部位於前述第一彎折部1121’與第二彎折部1141’及第一側板111之間。前述活動部設有防滑紋,前述第三側板113上與前述彈片機構1111相對應之位置也具有防滑紋,方便手持操作。
請結合第三圖、第六圖至第八圖所示,前述絕緣主體1具有沿前述絕緣主體1長度方向分設於收容空間12兩端之配合面121、安裝面122以及與前述配合面121、前述安裝面122平行設置之間隔壁123。前述配合面121與對應之連接器相配合對接,進而實現電連接器之對接。前述安裝面122用以安裝前述電路板2及線纜3。前述間隔壁123位於前述安裝面122及前述配合面121中間,將前述絕緣主體1內部之收容空間12分割成第一收容空間124與第二收容空間125。藉由將第一收容空間124與第二收容空間125巧妙地形成於同一個絕緣主體1上,節約材料,降低了成本。
前述間隔壁123也具有矩形截面,且前述間隔壁123之四個邊分別與前述絕緣主體1之第一側板111、第二側板112、第三側板113及第四側板114相配合。前述間隔壁123上設有供電路板2插入之槽道1231,前述槽道1231之長度與前述第一側板111平行,前述槽道1231之寬度與前述第二側板112平行。本實施例中,前述線纜連接器100具有一組電路板2,前述一組電路板2包括一對電路板2;是故前述間隔壁123上設有兩個槽道1231。而於其他實施例中,前述線纜連接器100也可以具有複數組電路板2,或前述一組電路板2也可以具有複數個電路板2;前述槽道1231之數量與前述電路板2之 數量相一致。
前述間隔壁123上還設有複數定位槽1232,以限位前述電路板2插入前述槽道1231之深度,即插入深度。本實施例中,前述間隔壁123設有四個定位槽1232,第一定位槽1232a、第二定位槽1232b自前述間隔壁123靠近第一側板111之邊緣朝向第三側板113方向凹陷形成,且第一定位槽1232a、第二定位槽1232b分別靠近第二側板112、第四側板114;第三定位槽1232c、第四定位槽1232d自前述間隔壁123上靠近第三側板113之邊緣朝向第一側板111方向凹陷形成,且第三定位槽1232c、第四定位槽1232d分別靠近第二側板112、第四側板114。區別於本實施例,前述定位槽1232之設置位置及數量均可以變化,以達到同樣之目的。
前述絕緣主體1之側壁還設有與前述四個定位槽1232配合使用之四個定位件13,前述四個定位件13穿過前述定位槽1232,具有位於第一收容空間124內之第一端131及位於第二收容空間125內之第二端132。前述第一端131具有自前述定位件13背離第一側板111或第三側板113設置之定位塊1311;前述第二端132與前述殼體11之兩個相鄰之側板之內側穩固連接。
前述絕緣主體1之側板之內側具有控制前述電路板2插入深度之複數限位槽14,前述限位槽14設置於前述槽道1231分別靠近第二側板112、第四側板114之兩端。本實施例中,前述定位槽1232與前述限位槽14共同對前述電路板2之安裝進行限位,以更好地穩固前述電路板2;而其他實施例中,兩者也可以單獨使用,以達到同樣之目的。
前述電路板2呈平板狀,前述電路板2之寬度與前述槽道1231 之長度一致,前述電路板2之厚度與前述槽道1231之寬度一致,是故前述電路板2可插入前述槽道1231。前述電路板2具有與前述定位槽1232相配合之定位機構(未圖示)、與前述限位槽14相配合之限位機構21,前述限位機構21自前述電路板2之兩側向外延伸設置,增加了前述電路板2之寬度,以限定電路板2於槽道1231內之進一步插入。
請結合第一圖至第八圖所示,組裝時,前述電路板2自第二收容空間125插入前述槽道1231伸入至前述第一收容空間124內;前述定位機構自第二收容空間125穿過前述定位槽1232並伸至前述第一收容空間124內,前述定位機構與前述定位塊1311相抵接;又,前述限位機構21收容於前述限位槽14內並被前述限位槽14固定,使得前述電路板2不能夠繼續向第一收容空間124插入,限位前述電路板2之插入深度,進而使得前述電路板2穩固於前述絕緣主體1內。組裝方便,可以節約工時,降低成本。
請結合第一圖至第八圖所示,前述電路板2與前述絕緣主體1組裝後,前述電路板2之前端22收容於第一收容空間124內、後端23收容於第二收容空間125內。前述前端22設有電性觸點,以與對應之連接器相配合實現電性連接;前述後端23具有與線纜3機械、電性連接之焊接部。前述前端22與前述後端23被前述間隔壁123分隔開,一方面於線纜3、電路板2與絕緣主體1連接時,可以避免對前端22電性觸點帶來之損壞,安裝方便;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前述線纜3與前述電路板2的焊點裸露於外,給後期使用留下不安全隱患。
前述電路板2之後端23還具有止擋機構24,前述止擋機構24緊鄰前述限位機構21且自前述限位機構21之兩側向中間凹陷形成,以容納 可固化之塑膠並形成固定件4,增強線纜連接器100之保持力。
於前述電路板2、線纜3及絕緣主體1組裝後,前述固定件4由可固化之塑膠鑲埋成形於前述第二收容空間125內,藉以包裹前述後端。前述塑膠被間隔壁123分割於第二收容空間125內,從而可以避免對前端22之電性觸點之損壞。並且成形之前述固定件4充滿前述第二收容空間125之整個腔體,將前述電路板與前述線纜之焊點包覆,穩固前述電路板2、線纜3與絕緣主體1之連接。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又提供了一種線纜連接器100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個絕緣主體1,前述絕緣主體1具有矩形截面以及沿長度方向形成之第一收容空間124與第二收容空間125。
提供至少一個電路板2,前述至少一個電路板2具有容納於第一收容空間124之前端22及容納於第二收容空間125之後端23,前端22設有電性觸點。
提供線纜3,並將前述線纜3電性地、機械地連接至前述至少一個電路板2之後端23;前述線纜3包括第一線纜與第二線纜,其中第一線纜為訊號線纜,第二線纜為零線。
向第二收容空間125內注入可固化之塑膠以形成固定件4。前述第二收容空間125具有腔體,前述電路板固定於前述絕緣主體1內後,前述可固化之塑膠充滿整個腔體內之空隙以使得前述固定件4完全填充前述腔體。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線纜連接器100,藉由絕緣主體1具有長 度方向形成設置之第一收容空間124與第二收容空間125,分別用以收容電路板2之前段和後端23,是故將前述電路板2插入到前述絕緣主體1內即完成了兩者之機械組裝,簡化了電路板2與絕緣主體1之組裝工序,方便使用。又,設有電性觸點之前端22容納於第一收容空間124,而與前述線纜3電性連接之後端23收容於第二收容空間125內,一方面線纜3、電路板2與絕緣主體1連接時,前述塑膠被間隔壁123分割於第二收容空間125內,從而可以避免對前端22之電性觸點之損壞;另一方面成形之前述固定件4充滿前述第二收容空間125之整個腔體,包覆前述電路板2與前述線纜3之焊點,可以有效避免焊點裸露於外,給後期使用留下不安全隱患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發明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發明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0‧‧‧線纜連接器
1‧‧‧絕緣主體
2‧‧‧電路板
3‧‧‧線纜

Claims (10)

  1. 一種線纜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具有矩形截面以及沿該絕緣主體長度方向形成之第一收容空間與第二收容空間;至少一組電路板,該至少一組電路板具有容納於第一收容空間之前端及容納於第二收容空間之後端,前述前端設有電性觸點;線纜,前述線纜電性連接至前述電路板之後端;固定件,前述固定件鑲埋成形於前述第二收容空間內藉以包裹前述後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主體具有配合面、安裝面及與該配合面、安裝面平行設置之間隔壁,前述間隔壁將前述絕緣主體內部分割成第一收容空間與第二收容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間隔壁上設置有槽道供前述至少一組電路板插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至少一組電路板包括一對平行設置之電路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電路板具有定位機構、限位機構,前述絕緣主體具有與前述定位機構相配合之定位槽、與前述限位機構相配合之限位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主體還設有與前述定位槽配合使用之定位件,前述定位件設有定位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線纜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主體還具有便於手持操作之彈片機構。
  8. 一種製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意一項前述之線纜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個絕緣主體,前述絕緣主體具有沿長度方向形成之第一收容空間與第二收容空間;提供至少一個電路板,前述至少一個電路板具有容納於第一收容空間之前端及容納於第二收容空間之後端,前端設有電性觸點;提供線纜並將前述線纜電性地、機械地連接至前述至少一個電路板之後端;向第二收容空間內注入塑膠以形成固定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線纜與前述電路板之連接處具有焊點,前述固定件包覆前述焊點。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電路板還具有止擋機構,以容納塑膠形成固定件。
TW103123742A 2014-07-10 2014-07-10 線纜連接器 TWI573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3742A TWI573339B (zh) 2014-07-10 2014-07-10 線纜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3742A TWI573339B (zh) 2014-07-10 2014-07-10 線纜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3401A TW201603401A (zh) 2016-01-16
TWI573339B true TWI573339B (zh) 2017-03-01

Family

ID=55641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3742A TWI573339B (zh) 2014-07-10 2014-07-10 線纜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333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74180U (en) * 2009-08-25 2010-02-11 Inventec Corp Mini-sas connector
CN201966421U (zh) * 2010-12-17 2011-09-07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Mini sas标准接口子连接器
US20130092514A1 (en) * 2011-10-12 2013-04-1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74180U (en) * 2009-08-25 2010-02-11 Inventec Corp Mini-sas connector
CN201966421U (zh) * 2010-12-17 2011-09-07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Mini sas标准接口子连接器
US20130092514A1 (en) * 2011-10-12 2013-04-18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3401A (zh) 2016-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0373B2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923135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ransferring high frequency signal
US9397433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TWI455408B (zh) 用於電子連接器之接腳組織器
US9490580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JP581527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583073B (zh) 電連接器組合
JP200911095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703374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TW201324969A (zh)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JP6523802B2 (ja)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用プラグコネクタ
JP2010103107A (ja) コネクタ
TWI496367B (zh) Card edge connector
TWM538265U (zh) 電子連接器
US2015005083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series
TWI596841B (zh) 電連接器
TWI573339B (zh) 線纜連接器
US903945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astening elements
JP2014203554A (ja)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KR200473302Y1 (ko) 커넥터
TWI442637B (zh) 電子裝置
TWM496878U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US9379462B2 (en)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M447608U (zh) 板對板連接器模組
TWI593182B (zh) 電連接器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