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0017B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0017B
TWI570017B TW102124761A TW102124761A TWI570017B TW I570017 B TWI570017 B TW I570017B TW 102124761 A TW102124761 A TW 102124761A TW 102124761 A TW102124761 A TW 102124761A TW I570017 B TWI570017 B TW I5700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bicycle
operating member
signal
bas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4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9795A (zh
Inventor
小坂憲太朗
三木良晃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29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9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0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001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207Multiple controlling elements for single controlled element
    • Y10T74/20256Steering and controls assemblies
    • Y10T74/20268Reciprocating control elements
    • Y10T74/2028Handle bar type
    • Y10T74/20287Flexible control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操作裝置
本發明概括而言相關於自行車操作裝置。更明確地說,本發明相關於用來操作自行車組件的自行車操作裝置。
自行車通常設置有可由騎車者在騎行的同時操作及/或調整的一或多個自行車組件。一些此種自行車組件的例子包括懸吊裝置、檔位改變裝置(例如,撥鏈器、或內變速輪轂(internally geared hub))、及座柱(seatpost)。自行車操作裝置經常被設置在自行車上(例如在自行車車把上),以供騎車者用以操作及/或調整自行車組件,例如設定懸吊裝置的減震特性、改變檔位改變裝置的檔位、及調整座柱的高度。被用來改變檔位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通常被稱為換檔器(shifter)。
概括而言,此處的揭示係針對被建構成可被 附接於自行車車把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各種不同的特徵。車把通常具有數個自行車操作裝置,例如換檔操作裝置及制動操作裝置,以及其他的自行車組件,例如自行車碼錶(cycle computer)、前照燈、警鈴等。因此,自行車車把可能變得擠滿了自行車操作裝置及/或自行車組件。鑑於已知技術的狀態,本發明的一個目的為提供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其具有繞自行車車把的車把軸線旋轉以用來操作自行車組件的至少一個操作構件、及被設置在操作構件上以用來操作另一個自行車組件的電開關。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此自行車操作裝置基本上設包含底座構件、第一操作構件、及電開關。底座構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自行車。第一操作構件被可移動地支撐在底座構件上以履行(perform)第一訊號。電開關被可拆卸地設置在第一操作構件上,以與第一操作構件一起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及履行第二訊號。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操作構件為被偏壓至相對於底座構件的靜置位置的觸發桿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電開關為按壓開關。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另外包含第二操作構件,而此第二操作構件被可移動地支撐在底座構件上以履行第三訊號。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操作構件為被偏壓至相對於底座構件的靜置位置的觸發桿件,且使得第二操作構件為被偏壓至相對於底座構件的靜置位置的觸發桿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操作構件在第一操作構件被操作時於第一方向相對於底座構件移動,且使得電開關係於與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被操作。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底座構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具有車把軸線的自行車車把,且使得第一操作構件在底座構件被附接於自行車車把的情況下被可繞車把軸線旋轉地安裝於底座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另外包含第二操作構件,而此第二操作構件被可繞車把軸線旋轉地安裝於底座構件以履行第三訊號。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在第一操作構件被操作時,第一操作構件係在第二操作構件維持固定不動的情況下相對於底座構件旋轉,且使得在第二操作構件被操作時,第一操作構件與第二操作構件一起旋轉。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操作構件包含在第一操作構件被操作時由使用者操作的使用者操作表面、及被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構件被操作時不被碰觸的非使用者操作表面,且使得電開關被設置在第一操作構件的非使用者操作表面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訊號被用來操作電換檔裝置,且第二訊號被用來操作非換檔的電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訊號被用來切換自行車懸吊裝置的設定狀態。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訊號被用來切換自行車座柱的設定狀態。
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所揭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其他目的、特徵、方面、及有利點從以下連同所附的圖式揭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詳細敘述會顯明。
以下會參考所附的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份的圖式。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2‧‧‧自行車車把
14‧‧‧底座構件
16‧‧‧第一操作構件
17‧‧‧電開關
18‧‧‧第二操作構件
20‧‧‧掣子機構
22‧‧‧電控制單元
24‧‧‧控制器
26‧‧‧第一感測器
28‧‧‧第二感測器
30‧‧‧第三感測器
32‧‧‧主微電腦
34‧‧‧撥鏈器
36‧‧‧非換檔的電裝置
38‧‧‧主電源
40‧‧‧固定構件
40a‧‧‧車把接收開口
42‧‧‧固定螺栓
44‧‧‧第一覆蓋構件
46‧‧‧第二覆蓋構件
48‧‧‧第三覆蓋構件
50‧‧‧螺釘
52‧‧‧第一支撐構件
52a‧‧‧開口
54‧‧‧第二支撐構件
54a‧‧‧管狀部份
54b‧‧‧開口
56‧‧‧螺紋緊固件
58a‧‧‧間隔件
58b‧‧‧間隔件
58c‧‧‧間隔件
59‧‧‧螺釘
60‧‧‧第一安裝部份
62‧‧‧第一桿件部份
62a‧‧‧使用者操作表面
62b‧‧‧非使用者操作表面
64‧‧‧第一突出部
66‧‧‧第二突出部
68‧‧‧偏壓元件
68a‧‧‧第一端部
68b‧‧‧第二端部
70‧‧‧第二安裝部份
72‧‧‧第二桿件部份
72a‧‧‧使用者操作表面
72b‧‧‧非使用者操作表面
76‧‧‧偏壓元件
76a‧‧‧第一端部
76b‧‧‧第二端部
78‧‧‧螺釘
79‧‧‧印刷電路板
80‧‧‧第一部份
82‧‧‧第二部份
84‧‧‧第一樞銷
86‧‧‧第一偏壓元件
88‧‧‧第二樞銷
90‧‧‧第二偏壓元件
A‧‧‧車把軸線
B‧‧‧車把安裝軸線
D1‧‧‧第一規定距離
D2‧‧‧第二規定距離
F‧‧‧第二方向
GND‧‧‧導電線
P1‧‧‧第一樞轉軸線
P2‧‧‧第二樞轉軸線
PC‧‧‧印刷電路板
R‧‧‧操作方向
S‧‧‧訊號線
SW‧‧‧按壓開關
V‧‧‧導電線
圖1為配備有根據一個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 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車把的右端的部份立體圖。
圖2為顯示包含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控制設備的例示性組態的簡化的示意方塊圖。
圖3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為圖1及3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進一步的分解立體圖。
圖5為沿著圖1的剖切線5-5所見的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第一操作構件及電開關的剖面圖。
圖6為類似於圖4的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第一操作構件及電開關的剖面圖,但是其中電開關的按鈕正被壓下。
圖7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視圖,其中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處於其各別的靜置位置。
圖8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視圖,其中第一操作構件被移動至操作位置,且第二操作構件處於靜置位置。
圖9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視圖,其中第一操作構件被移動至與圖8中相比更遠離靜置位置的操作位置,且第二操作構件處於靜置位置。
圖10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視圖,其中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被移動至操作位置。
圖11為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 的視圖,其中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被移動至與圖10中相比更遠離靜置位置的操作位置。
圖12為正被操作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掣子機構的一系列的部份視圖。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選定的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以下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而非要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
首先參考圖1至3,圖中顯示根據一個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如在圖1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安裝在具有車把軸線A的自行車車把12上。如在圖2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為自行車控制設備的一部份,其中此自行車控制設備舉例而言係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如以下會討論的改變自行車驅動系的齒輪比及調整自行車懸吊裝置的設定。自行車操作裝置10基本上包含底座構件14、第一操作構件16、及電開關17。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3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另外包含第二操作構件18及掣子機構(clicking mechanism)20,其中掣子機構如以下會討論的在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已被移動以操作自行車組件時通報騎車者。第一操作構件16被可移動地支撐在底座構件14上以可從靜置位置移動至操作位置。第二操作 構件18也被可移動地支撐在底座構件14上以可從靜置位置移動至操作位置。
並且,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另外包含藉著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每一個的移動而被操作的電控制單元22。因為自行車操作裝置10設置有電控制單元22,所以自行車操作裝置10構成自行車電操作裝置。如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會顯明的,此處所揭露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某些方面可被用於回應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操作而拉取(pull)及釋放(release)纜線的非電氣式操作的自行車操作裝置。
如在圖2中所見的,電控制單元22包含控制器24、第一感測器26、第二感測器28、及第三感測器30。較佳地,舉例而言,控制器24與第一、第二、及第三感測器26、28、及30被一起整合在被安裝於底座構件14的印刷電路板PC上。基本上,第一感測器26偵測第一操作構件16的操作,且根據第一操作構件16的移動而輸出訊號至控制器24。第二感測器28偵測第二操作構件18的操作,且根據第二操作構件18的移動而輸出訊號至控制器24。第三感測器30偵測電開關17的操作,且根據電開關17的下陷(depression)而輸出訊號至控制器24。電控制單元22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另外包含傳統的組件,例如輸入界面電路、輸出界面電路、及儲存裝置,例如ROM(僅讀記憶體)裝置及RAM(隨機存取記憶體)裝 置。對而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用於電控制單元22的精確結構及演算法(algorithm)可為會執行本發明的功能的硬體及軟體的任何組合。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第二、及第三感測器26、28、及30無線式地偵測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以及電開關17的操作。但是,其他類型的感測配置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使用。舉例而言,第一、第二、及第三感測器26、28、及30可以用傳統方式藉著使用接觸件及電刷(brush)及/或使用導線而被分別電連接於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以及電開關17。
圖2的簡化的示意方塊圖顯示包含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自行車控制設備的一個例子。自行車控制設備包含以傳統方式被安裝在自行車的一部份上的主微電腦32。主微電腦32另外包含中央處理單元(CPU)、及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傳統組件,例如輸入界面電路、輸出界面電路、及儲存裝置,例如ROM(僅讀記憶體)裝置及RAM(隨機存取記憶體)裝置。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用於主微電腦32的精確結構及演算法可為會執行本發明的功能的硬體及軟體的任何組合。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主微電腦32被建構用以接收訊號及處理訊號,以至少控制可電操作的撥鏈器34及非換檔的電裝置36(例如,可電調整的懸吊裝置、可電調整的座柱等)。可電操作的撥鏈器34可為前撥鏈器或後撥鏈器。類似地,舉例而言,非換檔的電裝置36可為前懸 吊裝置或後懸吊裝置。因為自行車的電組件例如可電操作的撥鏈器、可電調整的座柱、及可電調整的懸吊裝置在自行車領域中為已知的,所以為簡潔起見省略可電操作的撥鏈器34及非換檔的電裝置36的細節。
主微電腦32被程式化(programmed),以回應來自騎車者操作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手動輸入或來自主微電腦32中的控制程式的自動輸入而將撥鏈器34選擇性地換檔。換句話說,主微電腦32被建構成手動地或自動地選擇性地改變撥鏈器34的檔位位置。主微電腦32也被程式化成用以回應來自騎車者操作電開關17的手動輸入或來自主微電腦32中的控制程式的自動輸入而選擇性地改變非換檔的電裝置36的各種不同設定狀態。換句話說,主微電腦32被建構成手動地或自動地選擇性地改變非換檔的電裝置36的至少一個可電調整的參數。
自行車控制設備另外包含主電源38(例如所示的電池或電容器),以用來供應電力至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電控制單元22、主微電腦32、撥鏈器34、及非換檔的電裝置36。但是,主電源38不限於以電池成為電力來源。而是,舉例而言,發電機獨自或具有電池的發電機可被用於主電源38。並且,自行車控制設備的各種不同組件可設置有其本身個別的電池或電容器,而非從主電源38接收電力。
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 裝置10的電控制單元22、撥鏈器34、及非換檔的電裝置36是藉著電纜線而被電連接於主微電腦32,其中電纜線係使用訊號線S而傳輸控制訊號,且使用導電線GND及V而傳輸電力。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主微電腦32可使用電力線通訊(PLC)來執行雙向通訊。另外,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無線通訊可被用來在主微電腦32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電控制單元22之間、及/或在主微電腦32與撥鏈器34之間、及/或在主微電腦32與非換檔的電裝置36之間傳輸控制訊號。
取決於自行車的組態,主微電腦32也可接收來自一或多個另外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控制訊號,且因此可進一步被建構成控制其他的自行車組件,例如另外的可電操作的撥鏈器、另外的可電調整的懸吊裝置、及可電調整的座柱。
如在圖3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底座構件14包含固定構件40,而此固定構件40被建構成可被固定於自行車的自行車車把(下文簡稱為「車把」)1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固定構件40為藉著鎖緊固定螺栓42而夾緊車把12的傳統管鉗(tube clamp)。結果,第一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在底座構件14被附接於車把12的情況下繞車把軸線A旋轉。同樣地,第二操作構件18被建構成可在底座構件14被附接於車把12的情況下繞車把軸線A旋轉。
如在圖3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4的固定構件 40包含界定車把安裝軸線B的車把接收開口40a。車把安裝軸線B在固定構件40被安裝於車把12時與車把12的車把軸線A一致。因此,底座構件14被建構成藉著固定構件40而被附接於車把12。第一操作構件16被可繞車把安裝軸線B旋轉地安裝於底座構件14。第一操作構件16如以下會說明的為被偏壓至相對於底座構件14的靜置位置的觸發桿件(trigger lever)。類似地,第二操作構件18如以下會說明的為被偏壓至相對於底座構件14的靜置位置的觸發桿件。電開關17較佳地為按壓開關。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操作撥鏈器34(例如電換檔裝置),而電開關17操作非換檔的電裝置36(例如非換檔的電裝置)。
如在圖8及9中所見的,第一操作構件16在第一操作構件16被操作時於第一方向(操作方向R)相對於底座構件14移動。如在圖6中所見的,電開關17於與第一方向(操作方向R)不同的第二方向F被操作。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方向F與第一方向(操作方向R)相反。如在圖10及11中所見的,第二操作構件18也在第二操作構件18被操作時於第一方向(操作方向R)相對於底座構件14移動。
第一操作構件16被可移動地支撐在底座構件14上以履行第一訊號。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訊號被用來操作電換檔裝置(例如,撥鏈器34)。電開關17被可拆卸地設置在第一操作構件16上,以與第 一操作構件16一起相對於底座構件14移動及履行第二訊號。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訊號被用來操作非換檔的電裝置36(例如,自行車懸吊裝置或自行車座柱)。在非換檔的電裝置36為自行車懸吊裝置的情況中,第二訊號被用來切換自行車懸吊裝置的設定狀態。自行車懸吊裝置的設定狀態可為例如閉鎖設定(亦即,鎖定或解鎖)、勁度(stiffness)設定(例如,剛硬、中等、柔軟)等。在非換檔的電裝置36為自行車座柱的情況中,第二訊號被用來切換自行車座柱的設定狀態。自行車座柱的設定狀態可為例如高度設定(亦即,低、中、或高)等。第二操作構件18被偏壓至靜置位置且被可移動地支撐在底座構件14上以履行第三訊號。此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三訊號也被用來操作電換檔裝置(例如,撥鏈器34或另一個撥鏈器)。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3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4另外包含第一覆蓋構件44、第二覆蓋構件46、及第三覆蓋構件48。第一覆蓋構件44與第二覆蓋構件46被速扣配合(snap-fitted)在一起,以形成部份地圍封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殼體。第三覆蓋構件48藉著多個(三個)螺釘50而被附接於第二覆蓋構件46。第三覆蓋構件48是藉著使固定螺栓42穿過第三覆蓋構件48的開口而被固定地連接於固定構件40。以此方式,第一及第二覆蓋構件44及46藉著固定構件40而被不可旋轉地固定於車把12。第一覆蓋構件44、第二覆蓋構件 46、及第三覆蓋構件48是由合適的材料例如硬質剛性塑膠製成。
仍然參考圖3,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底座構件14另外包含第一支撐構件52及第二支撐構件54。第一支撐構件52與第二支撐構件54是藉著多個(三個)螺紋緊固件56而被固定在一起。第一支撐構件52與第二支撐構件54是藉著多個(三個)間隔件58a、58b、及58c而間隔開。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被緊湊地(compactly)配置在第一支撐構件52與第二支撐構件54之間成為整合單元(integrated unit)。
如在圖4中所見的,第二支撐構件54較佳地具有形成底座構件14的車把接收部份的管狀部份54a。管狀部份54a如在圖4中所見的延伸至第一支撐部份52的開口52a內。雖然未顯示,但是較佳地,兩個軸承被設置在管狀部份54a上,以用來將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可旋轉地支撐在管狀部份54a上。換句話說,第一軸承被設置在第一操作構件16與管狀部份54a的外表面之間,並且第二軸承被設置在第二操作構件18與管狀部份54a的外表面之間。如在圖5及6中所見的,電控制單元22藉著一對螺釘59而被附接於第二支撐構件54。第二支撐構件54較佳地具有用於電控制單元22的接收部份的開口54b,以進一步將電控制單元22支撐在第二支撐構件54上。
參考圖4及圖7至11,以下更詳細地敘述第 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4中最佳所見的,第一操作構件16包含第一安裝部份60及第一桿件部份62(亦即,第一使用者操作桿件)。第一操作構件16的第一安裝部份60包含用來如以下會討論的與掣子機構20合作的第一突出部64及第二突出部66。如在圖7至11中最佳所見的,第一操作構件16為藉著偏壓元件68而朝向靜置位置被偏壓的觸發桿件,以在被操作至操作位置之後返回至相對於固定構件40的靜置位置。
如以下會說明的,第一操作構件16具有兩個操作位置,而每一個操作位置會使電控制單元22產生第一訊號。特別是,電控制單元22在第一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圖7)旋轉至相應於完全操作位置的第一操作位置(圖9)時產生第一訊號。電控制單元22也在第一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圖7)旋轉至相應於在靜置位置(圖7)與第一操作位置(圖9)之間的部份操作位置的第一中間位置(圖8)時產生第一訊號。更明確地說,第一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圖7)被旋轉第一規定距離D1而到達第一中間位置(圖8),且從靜置位置(圖7)被旋轉第二規定距離D2而到達第一操作位置(圖9)。
類似地,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操作構件18包含第二安裝部份70及第二桿件部份72(亦即,第二使用者操作桿件)。第二操作構件18係藉著偏壓元件76而朝向靜置位置被偏壓,以在被操作至操作位置 之後返回至靜置位置。如以下會說明的,第二操作構件18具有兩個操作位置,而每一個操作位置會使電控制單元22產生第三訊號。特別是,電控制單元22在第二操作構件18從靜置位置(圖7)旋轉至相應於完全操作位置的第二操作位置(圖11)時產生第三訊號。電控制單元22也在第二操作構件18從靜置位置(圖7)旋轉至相應於在靜置位置(圖7)與第二操作位置(圖11)之間的部份操作位置的第二中間位置(圖10)時產生第三訊號。在此實施例中,當第二操作構件18從靜置位置(圖7)旋轉至第二中間位置(圖10)或第二操作位置(圖11)時,第一及第三訊號被同時地產生,因為第一操作構件16在第二操作構件18的操作期間與第二操作構件18一起旋轉。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因為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二者均在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已到達使電控制單元22產生控制訊號的操作位置時使用掣子機構20來通報騎車者,所以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被移動相同的量以到達操作位置。更明確地說,第二操作構件18從靜置位置(圖7)被旋轉第一規定距離D1而到達第二中間位置(圖10),且從靜置位置(圖7)被旋轉第二規定距離D2而到達第二操作位置(圖11)。
如在圖7至11中所見的,第一操作構件16及第二操作構件18被可旋轉地支撐在底座構件14的管狀部份54a上以繞車把安裝軸線B旋轉。結果,第一操作構 件16被建構成在底座構件14被附接於車把12的情況下繞車把軸線A及車把安裝軸線B在靜置位置與操作位置之間旋轉。類似地,第二操作構件18被建構成在底座構件14被附接於車把12的情況下繞車把軸線A在靜置位置與操作位置之間旋轉。
參考圖8至12,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操作構件16及第二操作構件18從其各別的靜置位置(圖7)於相對於車把軸線A而言係相同的操作方向R(亦即,旋轉方向)被操作。如在圖9及10中所見的,第一操作構件16繞車把軸線A相對於底座構件14移動(亦即旋轉),而第二操作構件18在第一操作構件16被操作時維持固定不動。另一方面,如在圖11及12中所見的,在第二操作構件18被操作時,第一操作構件16及第二操作構件18繞車把軸線A相對於底座構件14一起移動。
電控制單元22是藉著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每一個分別從其各別的靜置位置朝向其各別的操作位置移動的移動量而被操作。明確地說,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電控制單元22根據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從其各別的靜置位置朝向其各別的操作位置移動的移動量而產生成為第一及第三訊號的換檔訊號。舉例而言,第一訊號被使用成為換高檔訊號及換低檔訊號中的一者,且第三訊號被使用成為換高檔訊號及換低檔訊號中的另一者。如上所述,第一及第三訊號在第二操作構件18被操作時被同時地產生。主微電腦32被程式化成使得主微電 腦32會在此種情況中忽略第一訊號。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安裝部份60被可旋轉地支撐在底座構件14上以可繞車把軸線A旋轉。第一桿件部份62從第一安裝部份60向外突出。較佳地,第一操作構件16為藉著偏壓元件68而被偏壓至第一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4的靜置位置的觸發操作桿件。此處,偏壓元件68為螺旋張力彈簧,而此螺旋張力彈簧具有被附接於第一操作構件16的第一端部68a、及被附接於間隔件58a的第二端部68b。因此,當第一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圖7)被移動至操作位置(圖9或10)時,偏壓元件68被拉伸而在第一操作構件16上施加偏壓力。較佳地,偏壓元件68在第一操作構件16處於靜置位置(圖7)的情況下被加載(亦即,被稍微拉伸)。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安裝部份70被可旋轉地支撐在底座構件14上以可繞車把軸線A旋轉。第二桿件部份72從第二安裝部份70向外突出。較佳地,第二操作構件18為藉著偏壓元件76而被偏壓至第二操作構件18相對於底座構件14的靜置位置的觸發操作桿件。此處,偏壓元件76為螺旋壓縮彈簧,而此螺旋壓縮彈簧具有抵靠於第二操作構件18的第一端部76a、及抵靠於間隔件58b的第二端部76b。因此,當第二操作構件18從靜置位置(圖7)被移動至操作位置(圖11或12)時,偏壓元件76被壓縮而在第二操作構件18上施加偏壓力。較佳地,偏壓元件76在第二操作構件18處於靜置位置 (圖7)的情況下被加載(亦即,被稍微壓縮)。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桿件部份62與第二桿件部份72於第一安裝部份60及第二安裝部份70的旋轉方向相對於彼此偏位(offset)。並且,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桿件部份62與第二桿件部份72於第一安裝部份60及第二安裝部份70的徑向方向相對於彼此至少部份地偏位。第一桿件部份62與第二桿件部份72具有不同的形狀及不同的尺寸。第一操作構件16的第一桿件部份62包含使用者操作表面62a及非使用者操作表面62b。使用者操作表面62a是在第一操作構件16被操作時由使用者操作。非使用者操作表面62b被配置成在第一操作構件16被操作時不被碰觸。電開關17被設置在第一操作構件16的非使用者操作表面62b上。同樣地,第二操作構件18的第二桿件部份72包含使用者操作表面72a及非使用者操作表面72b。使用者操作表面72a是在第二操作構件18被操作時由使用者操作。非使用者操作表面72b被配置成在第二操作構件18被操作時不被碰觸。
回到參考圖5及6,電開關17是藉著一對螺釘78而被可拆卸地附接於第一操作構件16。電開關17為包含具有按壓開關(push switch)SW的印刷電路板79的相當傳統的電開關。按壓開關SW被偏壓於從印刷電路板79向外的方向。當使用者在電開關17上按壓時,按壓開關SW的柱塞(plunger)接觸印刷電路板79上的電接觸件而完成電路。結果,控制訊號由印刷電路板79產生 。印刷電路板79包含無線發射器,以將控制訊號無線式地傳輸至主微電腦32及/或電控制單元22的控制器24。或者,電開關17可藉著傳輸控制訊號的導線而被電連接至電控制單元22。
參考圖7、8、及13,以下更詳細地敘述掣子機構2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7及8中最佳所見的,掣子機構20包含第一部份80,而此第一部份80在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每一個分別從靜置位置朝向操作位置移動時接觸第一操作構件16及第二操作構件18中的至少一個,以產生觸覺的回饋反應(haptic feedback response)。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部份80只被第一操作構件16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64及66接觸,因為第二操作構件18的操作會將第一操作構件16移動至與第一部份80接觸。如果第二操作構件18是被建構成與第一操作構件16互相獨立地操作,則第二操作構件18也會設置有類似於第一及第二突出部64及66的突出部,以用來接觸第一部份80。因此,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掣子機構20可以與具有可互相獨立地操作的操作構件的自行車操作裝置一起使用,使得所有的操作構件均使用同一掣子機構。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掣子機構20另外包含被可繞第一樞轉軸線P1樞轉地安裝於底座構件14的第二支撐構件54的第二部份82。第一部份80被可繞第二樞轉軸線P2樞轉地安裝於第二部份82。明確地說,第一 樞銷84被固定地附接於第二支撐構件54。第一樞銷84界定第一樞轉軸線P1。第二部份82被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一樞銷84上。第一偏壓元件86被操作性地設置在第二部份82與第二支撐構件54之間。第二樞銷88將第一部份80可樞轉地附接於第二部份82。第二樞銷88界定第二樞轉軸線P2。第二偏壓元件90被操作性地設置在第一部份80與第二部份82之間。
第二偏壓元件90在第一部份80上施加偏壓力,以在常態下將第一部份80相對於第二部份82保持於預定定向,使得第一部份80及第二部份82的抵靠部彼此抵靠。結果,第一部份80只有在第一操作構件16從操作位置之一朝向靜置位置移動而使第一及第二突出部64及66接觸第一部份80時才會相對於第二部份82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偏壓元件90為具有被設置在第二樞銷88上的螺旋部份的扭力彈簧。第二偏壓元件90的一個端部接觸第一部份80,而第二偏壓元件90的另一個端部接觸第二部份82。
第一偏壓元件86在第二部份82上施加偏壓力,以將第二部份82偏壓成使得第一部份80在常態下接觸第一操作構件16。換句話說,第一偏壓元件86在第一操作構件16處於第一靜置位置的情況下將第一部份80偏壓至與第一操作構件16接合。由於第一及第二部份80及82的此配置的結果,在第一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朝向操作位置之一移動而使第一及第二突出部64及66接觸第 一部份80時,第一及第二部份80及82成為一單元一起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偏壓元件86為具有被設置在第一樞銷84上的螺旋部份的扭力彈簧。第一偏壓元件86的一個端部接觸第二部份82,而第一偏壓元件86的另一個端部接觸第二支撐構件54。
因此,在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操作期間,當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每一個分別從靜置位置朝向操作位置之一移動時,第一部份80繞第一樞轉軸線P1旋轉。明確地說,第一部份80在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每一個分別從靜置位置朝向操作位置移動時接觸第一操作構件16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64及66中的一個或兩者。當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每一個分別從靜置位置朝向操作位置移動時,第一部份80及第二部份82繞第一樞轉軸線P1一起樞轉,且此時第一部份80相對於第二部份82維持固定不動。
另一方面,在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釋放期間,當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每一個分別從操作位置之一朝向靜置位置移動時,第一部份80繞偏離第一樞轉軸線P1的第二樞轉軸線P2樞轉。結果,第一部份80在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每一個分別從操作位置之一朝向靜置位置移動時繞第二樞轉軸線P2相對於第二部份82移動。
如上所述,第一操作構件16包含第一突出部64及第二突出部66。但是,替代性地,第一操作構件16 只需包含至少一個突出部,或者第一操作構件16可包含多於兩個突出部。無論如何,突出部的數目會指示以換檔操作裝置所能獲致的操作位置的數目。當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每一個分別從靜置位置朝向操作位置移動時,第一及第二突出部64及66接觸第一部份80,且使第一部份80繞第一樞轉軸線P1旋轉。當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16及18的每一個分別從操作位置朝向靜置位置移動時,第一及第二突出部64及66也接觸第一部份80,且使第一部份80繞第二樞轉軸線P2樞轉。第一突出部64具有第一高度,且第二突出部66具有第二高度。第一及第二突出部64及66的第一及第二高度彼此不同。在第一操作構件16處於靜置位置的情況下,第一突出部64比第二突出部66較為接近第一部份80。第一突出部64的第一高度小於第二突出部66的第二高度。藉著使第一及第二突出部64及66具有不同的高度,騎車者可較佳地區別所述的兩個操作位置。
在瞭解本發明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包括」、「具有」、及其衍生字。此處所用的術語「被附接」或「附接」涵蓋藉著將一元件直接附加於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緊固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藉著將該元件 附加於一或多個中間構件而將該一或多個中間構件又附加於該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間接地緊固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實質上為另一個元件的一部份的組態。此定義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例如「被結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黏結」、「被固定」及其衍生字。並且,術語「零件」、「區段」、「部份」、「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並且,應瞭解雖然此處可能使用術語「第一」及「第二」來敘述各種不同的組件,但是這些組件不應受到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只是被用來區別一個組件與另一個組件。因此,舉例而言,在不離開本發明的教示之下,以上所討論的第一組件可被稱為第二組件,反之亦然。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幾近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雖然只選擇選定的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發明,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在不離開如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範圍下,可實施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正。例如,本發明不只是可被應用於例如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所敘述的旋轉型的自行車電操作裝置,並且也可應用於任何種類的自行車電操作裝置。另外,各種不同組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定向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改變,只要不會在實質上改變其 所意欲達成的功能。顯示成為互相直接連接或接觸的組件可有設置在其間的中間結構,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一個元件的功能可由二個元件來實施,並且反之亦然,除非被明確地敘述並非如此。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及功能可被採用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有的有利點不須同時呈現在一特別的實施例中。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每一獨特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也應被視為申請人的另外發明的分開敘述,包含由此種特徵所具體實施的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舉例說明用,而非以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發明為目的。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2‧‧‧自行車車把
14‧‧‧底座構件
16‧‧‧第一操作構件
17‧‧‧電開關
18‧‧‧第二操作構件
22‧‧‧電控制單元
44‧‧‧第一覆蓋構件
46‧‧‧第二覆蓋構件
48‧‧‧第三覆蓋構件
56‧‧‧螺紋緊固件
58c‧‧‧間隔件
A‧‧‧車把軸線
B‧‧‧車把安裝軸線

Claims (10)

  1.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其被建構成被附接於具有把手軸線的自行車把手;第一操作構件,其被可繞著該把手軸線旋轉地安裝於該底座構件上以履行第一訊號;電開關,其被可拆卸地設置在該第一操作構件上,以與該第一操作構件一起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及履行第二訊號,及第二操作構件,其被可繞著該把手軸線旋轉地安裝於該底座構件上以履行第三訊號,該第二操作構件被建構成該第二操作構件的操作造成該第一操作構件與該第二操作構件一起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操作構件為被偏壓至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的靜置位置的觸發桿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電開關為按壓開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操作構件為被偏壓至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的靜置位置的觸發桿件;且 該第二操作構件為被偏壓至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的靜置位置的觸發桿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操作構件在該第一操作構件被操作時於第一方向相對於該底座構件移動;且該電開關係於與該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被操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操作構件包含在該第一操作構件被操作時由使用者操作的使用者操作表面、及被配置成在該第一操作構件被操作時不被碰觸的非使用者操作表面;且該電開關被設置在該第一操作構件的該非使用者操作表面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訊號被用來操作電換檔裝置,且該第二訊號被用來操作非換檔的電裝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訊號被用來切換自行車懸吊裝置的設定狀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二訊號被用來切換自行車座柱的設定狀態。
TW102124761A 2013-01-31 2013-07-10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570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55,482 US8955863B2 (en) 2013-01-31 2013-01-31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9795A TW201429795A (zh) 2014-08-01
TWI570017B true TWI570017B (zh) 2017-02-11

Family

ID=5116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4761A TWI570017B (zh) 2013-01-31 2013-07-10 自行車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5863B2 (zh)
CN (1) CN103963901B (zh)
DE (1) DE102013020670A1 (zh)
TW (1) TWI5700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58962B2 (en) * 2013-04-05 2015-02-17 Shimano Inc. Electric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9199690B2 (en) * 2013-12-27 2015-12-01 Shimano Inc.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US10293884B2 (en) * 2015-08-19 2019-05-21 Sram, Llc Bicycle 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 and system
EP3147194B1 (de) 2015-09-22 2022-07-20 SRAM Deutschland GmbH Ansteuereinrichtung zum drahtlosen ansteuern wenigstens einer komponente eines fahrrads
US10137964B2 (en) * 2016-01-15 2018-11-27 Shimano Inc. Electrical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electrical derailleur, and electrical seatpost assembly
IT201600081324A1 (it) 2016-08-02 2018-02-02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JP2019064356A (ja) * 2017-09-29 2019-04-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操作装置
US10829173B2 (en) * 2017-12-21 2020-11-10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DE102018101752A1 (de) * 2018-01-26 2019-08-01 Shimano Inc. Fahrradbetätigungsvorrichtung und fahrradsteuerungssystem, das die fahrradbetätigungsvorrichtung umfasst
CN111717330B (zh) * 2019-03-21 2022-01-04 台湾微转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操作装置
DE102019206835A1 (de) * 2019-05-10 2020-11-12 Sram Deutschland Gmbh Fahrradbedienvorrichtung
CN110435806B (zh) * 2019-07-26 2021-03-30 兰溪智行云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自行车拨链控制器
US11565766B2 (en) * 2020-05-27 2023-01-31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US11505271B2 (en) 2020-05-27 2022-11-22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US11577800B2 (en) 2020-11-30 2023-02-14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US11587747B2 (en) 2020-11-30 2023-02-21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US11981391B2 (en) * 2021-05-05 2024-05-14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827307B2 (en) * 2021-05-05 2023-11-28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8798A (en) * 1987-04-03 1988-09-06 Reed Curtis H Internal cable arrangement for bicycle frame
US6015036A (en) * 1997-01-04 2000-01-18 Shimano, Inc. Electrical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6729203B2 (en) * 2002-06-04 2004-05-04 Sram Corporation Bicycle gear shifter having separate shift control members for cable pull and release
US20080282830A1 (en) * 2007-05-16 2008-11-20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actuating device
US20090308194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M415865U (en) * 2011-04-08 2011-11-11 Shimano Kk Operation apparatus of suspension system and component for bicy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9270A (ja) 1992-12-28 1994-07-19 Mori San Tsuaa:Kk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5894759A (en) 1997-04-29 1999-04-20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having spaced apart operating units
US6209413B1 (en) 2000-01-27 2001-04-03 Wen-Pin Chang Shifter for operating derailleur cable of a bicycle derailleur mechanism
IT1320405B1 (it) * 2000-06-06 2003-11-26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elettrico per un deragliatore motorizzato perbiciclette.
US6698307B2 (en) 2001-10-23 2004-03-02 Sram Corporation Electronic shifter for a bicycle
US6767024B1 (en) * 2003-07-22 2004-07-27 Kuo Yung-Pin Front suspension system with lock device
US8695451B2 (en) * 2007-11-07 2014-04-15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8489277B2 (en) 2010-04-14 2013-07-16 Shimano Inc. Electronic suspension control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8798A (en) * 1987-04-03 1988-09-06 Reed Curtis H Internal cable arrangement for bicycle frame
US6015036A (en) * 1997-01-04 2000-01-18 Shimano, Inc. Electrical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6729203B2 (en) * 2002-06-04 2004-05-04 Sram Corporation Bicycle gear shifter having separate shift control members for cable pull and release
US20080282830A1 (en) * 2007-05-16 2008-11-20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actuating device
US20090308194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M415865U (en) * 2011-04-08 2011-11-11 Shimano Kk Operation apparatus of suspension system and component for bi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901A (zh) 2014-08-06
CN103963901B (zh) 2016-08-10
DE102013020670A1 (de) 2014-07-31
TW201429795A (zh) 2014-08-01
US8955863B2 (en) 2015-02-17
US20140209439A1 (en)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0017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572515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8958962B2 (en) Electric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9593764B2 (en)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apparatus
TWI537170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9157523B2 (en) Bicycle component actuation apparatus
JP433008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US9056651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9090304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JP4122012B2 (ja) 自転車用電気シフト制御装置
TWI496716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7552934B2 (en) Pedaling vehicle having exercising function
TW201706176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KR102429020B1 (ko) 차량용 페달의 답력 생성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