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9474B - 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9474B
TWI569474B TW104118074A TW104118074A TWI569474B TW I569474 B TWI569474 B TW I569474B TW 104118074 A TW104118074 A TW 104118074A TW 104118074 A TW104118074 A TW 104118074A TW I569474 B TWI569474 B TW I5694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8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5790A (zh
Inventor
黃靖恩
黃逸儒
吳志凌
羅玉雲
Original Assignee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18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694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5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5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9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9474B/zh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Description

發光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光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以發光二極體作為光源之發光裝置。
隨著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技術發展,發光二極體已逐漸地取代傳統燈泡而被應用於照明領域。由於習知的發光二極體採用直流電驅動,所以只能應用於直流電驅動的環境;或者,需要使用交流-直流電源轉換器以及變壓器將市用交流電轉換成低壓直流電,才能夠提供給發光二極體使用。
然而,一般的市售用電均為110V/220V的交流電,因此,習知採用直流電的發光二極體存在著使用不方便的問題。承上述,有研究者發展了交流發光二極體(AC LED)或是高壓發光二極體(HV LED),交流發光二極體無需額外的變壓器、整流器或驅動電路,直接使用交流電就可對交流發光二極體進行驅動,而高壓發光二極體,則無須轉換成低壓直流電,可使用一般直流電進行驅動,藉此減少變壓器所產生的能量損耗。
目前的交流/高壓發光二極體都是在尺寸相當微小的單晶 片上形成發光二極體單元矩陣以及內連線線路,利用內連線線路串聯或並聯多個發光二極體單元,以使交流/高壓發光二極體具備可調整電壓及電流之特性。一般來說,內連線線路通常是採用透明導導電材料,如銦錫氧化物(ITO)所組成。由於此內連線線路僅可提供電性連接之功效,因此於相鄰兩發光二極體單元的橋接處的發光效率較低。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裝置,可增進相鄰兩發光二極體之橋接處的光反射效果,以提昇整體發光裝置的發光效率。
本發明提出一種發光裝置,其包括一基板、多個發光單元、一絕緣層以及一反射導電疊層。發光單元配置於基板上。發光單元包括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第二發光二極體。第二發光二極體與第一發光二極體彼此分離。部分基板暴露於第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間。絕緣層位於基板上且至少覆蓋第一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一側壁與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二側壁上。反射導電疊層配置於絕緣層上,並電性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二發光二極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反射導電疊層包括一電流分佈層以及一反射層。電流分佈層至少覆蓋部分第二發光二極體。反射層覆蓋電流分佈層,且電性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二發光二極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反射導電疊層更包括一 阻障層,配置於反射層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流分佈層延伸覆蓋部 分第一發光二極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流分佈層延伸覆蓋暴 露於第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間的基板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絕緣層更覆蓋暴露於第 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間的該板上。
本發明提出另一種發光裝置,其包括一基板、多個發光 單元、一絕緣層以及一反射導電疊層。發光單元配置於基板上。 發光單元包括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第二發光二極體。第二發光二極體與第一發光二極體彼此分離。部分基板暴露於第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間。絕緣層位於基板上且至少覆蓋第一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一側壁與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二側壁上。反射導電疊層配置於絕緣層上,並電性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二發光二極體。反射導電疊層包括一電流分佈層以及多層導電層。電流分佈層至少覆蓋部分第二發光二極體。這些導電層覆蓋於電流分佈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電層包括一反射層以 及一阻障層。反射層覆蓋電流分佈層,且電性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二發光二極體。阻障層配置於反射層上。
基於上述,本發明之反射層除了可具有電性效能以電性 連接相鄰兩發光二極體之外,亦具有高反射效率可反射從發光二極體之發光層所發出的光線。因此,相較於習知之高壓發光二極體而言,本發明之發光裝置可具有較佳的發光效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a、100b、100c、100d、100e‧‧‧發光裝置
110a、110b‧‧‧基板
112a、112b‧‧‧上表面
113b‧‧‧凹陷
115b‧‧‧底部
120‧‧‧發光單元
120a‧‧‧第一發光二極體
120b‧‧‧第二發光二極體
121a‧‧‧第一半導體層
121b‧‧‧第三半導體層
122a‧‧‧第一半導體元件層
122b‧‧‧第二半導體元件層
123a‧‧‧第二半導體層
123b‧‧‧第四半導體層
124a‧‧‧第一電極
124b‧‧‧第三電極
125a‧‧‧第一發光層
125b‧‧‧第二發光層
126a‧‧‧第二電極
127a‧‧‧第一側壁
127b‧‧‧第二側壁
130a、130b、130c、130d、130e‧‧‧絕緣層
140a、140b、140c、140d、140e‧‧‧電流分佈層
150a、150b‧‧‧反射層
160‧‧‧阻障層
C‧‧‧凹部
圖1繪示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的剖面的示意圖。
圖2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的剖面的示意圖。
圖3繪示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的剖面的示意圖。
圖4繪示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的剖面的示意圖。
圖5繪示為本發明之更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的剖面的示意圖。
圖1繪示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的剖面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發光裝置100a包括一基板 110a、多個發光單元120、一絕緣層130a、一電流分佈層140a及一反射層150a。基板110a具有一上表面112a。發光單元120a配置於基板110a的上表面112a上。發光單元120包括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圖1中僅示意地繪示一個)以及至少一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圖1中僅示意地繪示一個)。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一第一側壁127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一第二側壁127b彼此相鄰且定義出一凹部C,且凹部C暴露出基板110a的部分上表面112a。絕緣層130a至少覆蓋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第一側壁127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二側壁127b上。電流分佈層140a覆蓋凹部C,且至少覆蓋部分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反射層150a覆蓋電流分佈層140a,且電性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
更具體來說,本實施例之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包括一第一半導體元件層122a、一第一電極124a以及一第二電極126a。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第一半導體元件層122a是由一第一半導體層121a、一第一發光層125a以及一第二半導體層123a所組成。第一發光層125a配置於第一半導體層121a與第二半導體層123a之間。第一電極124a位於第一半導體層121a上且絕緣層130a更覆蓋部分第一半導體層121a。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包括一第二半導體元件層122b以及一第三電極124b。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二半導體元件層122b是由一第三半導體層121b、一第二發光層125b以及一第四半導體層123b所組成。第二發光層125b配置於 第三半導體層121b與第四半導體層123b之間。第三電極124b位於第三半導體層121b上。絕緣層130a更覆蓋部分第四半導體層123b以及被凹部C所暴露出之基板110a的部分上表面112a。也就是說,絕緣層130a為一連續之膜層以覆蓋第一側壁127a、第二側壁127b以及被凹部C所暴露出之基板110a的部分上表面112a。電流分佈層140a覆蓋部分第一電極124a與第二半導體層123a以及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二半導體元件層122b。特別是,電流分佈層140a覆蓋部分第四半導體層123b,且電流分佈層140a與第四半導體層123b形成歐姆接觸。反射層150a更覆蓋位於第二半導體層123a上的電流分佈層140a,且第二電極126a位於反射層150a上。特別是,反射層150a電性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第一電極124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二半導體元件層122b。此處,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分別為一覆晶式發光二極體。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第一側壁127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二側壁127b分別為一垂直側壁。也就是說,第一側壁127a與第二側壁127b相互平行設置。當然,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第一側壁127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二側壁127b亦可分別為一傾斜側壁,於此並不加以限制。再者,本實施例之絕緣層130a例如是一單層材料結構層,其中絕緣層130的材質例如是氧化矽或氮化鈦。當然,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絕緣層130a亦可是由兩種以上不同折射率材料所組成,於此並不加以限制。此 外,本實施例之電流分佈層140a的材質例如是鎳/金、氧化銦錫、氧化鎘錫、氧化銻錫、氧化鋅或上述之組合,其中電流分佈層140a具有良好電流分散功能。此處,電流分佈層140a亦具有電性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第一電極124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二半導體元件層122b。
特別是,在本實施例中,反射層150a除了具有高反射效 率外,亦具有電性效能可電性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也就是說,本實施例之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可透過反射層150a以串聯或並聯的方式來彼此電性連接。此處,反射層150a可為一單一金屬層,其中反射層150a的材質例如是銀、鈦、鋁、金、鉻、鎳、鉑或其合金。當然,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反射層150a亦可由多層具有不同反射率材料之金屬或金屬合金所組成,於此並不加以限制。
另外,為了防止金屬擴散,以更進一步提高整體發光裝 置100a的發光效率,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a可更包括一阻障層160,其中阻障層160配置於反射層150a上。也就是說,阻障層160亦跨接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第一電極124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四半導體層123b,以及配置於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第二電極126a與第一半導體元件層122a的第二半導體層123a之間。此處,阻障層160的材質例如是鎢、鎢化鈦或鎢化鈦/鉑,其中上述之阻障層160所採用的材質除了可作為擴散障礙外,亦是良好的反射金屬。
由於本實施例之反射層150a除了可具有電性效能,以電 性連接相鄰的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之外,亦具有高反射效率,可反射從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之第一發光層125a與第二發光層125b所發出的光線。因此,相較於習知採用透明導電材料作為內連線線路的高壓發光二極體而言,本實施例於相鄰兩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橋接處可具有較佳的反射效率。如此一來,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a可具有較佳的發光效率。此外,本實施例之配置於反射層150a上的阻障層160除了可作為擴散障礙外,亦具有良好的反射效果。故,阻障層160的設置亦有助於提升整體發光裝置100a的發光效率。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2繪示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的剖面 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b與圖1之發光裝置100a相似,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b的電流分佈層140b覆蓋被凹部C所暴露出之基板110a的部分上表面112a,但並未覆蓋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第一電極124a。也就是說,電流分佈層140b接觸反射層150b、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四半導體層123b、絕緣層130b以及被凹部C所暴露出之基 板110a的部分上表面112a。此處,絕緣層130b為一非連續的膜層,其僅覆蓋第一側壁127a與第二側壁127b。
圖3繪示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的剖面 的示意圖。請參考圖3,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c與圖2之發光裝置100b相似,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c的絕緣層130c更覆蓋被凹部C所暴露出之基板110a的部分上表面112a。也就是說,絕緣層130c為一連續之膜層以覆蓋第一側壁127a、第二側壁127b以及被凹部C所暴露出之基板110a的部分上表面112a。電流分佈層140c僅接觸反射層150b、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四半導體層123b以及絕緣層130c。
圖4繪示為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的剖面 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d與圖2之發光裝置100b相似,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d之基板110b的上表面112b具有一凹陷113b,其中凹陷113b對應凹部C設置,且絕緣層130d更延伸至凹陷113b內且覆蓋凹陷113b。 也就是說,絕緣層130d為一連續之膜層以覆蓋第一側壁127a與第二側壁127b並延伸凹陷113b內且至且覆蓋凹陷113b。電流分佈層140d僅接觸反射層150b、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四半導體層123b以及絕緣層130d。
圖5繪示為本發明之更一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的剖面 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e與圖4之發光裝置100d相似,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發光裝置100e之 絕緣層130e更延伸至凹陷113b內且未覆蓋凹陷113b的一底部115b。也就是說,絕緣層130e為一非連續之膜層,其僅覆蓋第一側壁127a與第二側壁127b並延伸至凹陷113b內。電流分佈層140e接觸反射層150b、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四半導體層123b、絕緣層130e以及凹陷113b的底部115b。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並不限定發光裝置100b、100c、 100d、100e中電流分佈層140b、140c、140d、140e的電性傳導狀態,雖然此處所提及的電流分佈層140b、140c、140d、140e具體化為不具有電性傳導之功能,意即第一發光二極體120a的第一電極124a與第二發光二極體120b的第二半導體元件層122b不透過電流分佈層140b、140c、140d、140e來電性連接,而是透過反射層150b來達到電性傳導的功效。但,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亦可選用於如前述實施例所提及之具有電性傳導功能之電流分佈層140a,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參照前述實施例的說明,依據實際需求,而選用前述構件,以達到所需的技術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反射層除了可具有電性效能以電性 連接相鄰兩發光二極體之外,亦具有高反射效率可反射從發光二極體之發光層所發出的光線。因此,相較於習知之高壓發光二極體而言,本發明之發光裝置可具有較佳的發光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 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b‧‧‧發光裝置
110a‧‧‧基板
112a‧‧‧上表面
120‧‧‧發光單元
120a‧‧‧第一發光二極體
120b‧‧‧第二發光二極體
121a‧‧‧第一半導體層
121b‧‧‧第三半導體層
122a‧‧‧第一半導體元件層
122b‧‧‧第二半導體元件層
123a‧‧‧第二半導體層
123b‧‧‧第四半導體層
124a‧‧‧第一電極
124b‧‧‧第三電極
125a‧‧‧第一發光層
125b‧‧‧第二發光層
126a‧‧‧第二電極
127a‧‧‧第一側壁
127b‧‧‧第二側壁
130b‧‧‧絕緣層
140b‧‧‧電流分佈層
150b‧‧‧反射層
160‧‧‧阻障層
C‧‧‧凹部

Claims (11)

  1. 一種發光裝置,包括:一基板;多個發光單元,配置於該基板上,該些發光單元包括: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第二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一發光二極體彼此分離,部分該基板暴露於該第一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間;一絕緣層,位於該基板上且至少覆蓋該第一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一側壁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二側壁;以及一反射導電疊層,配置於該絕緣層上,並電性連接該第一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該反射導電疊層包括相互堆疊的一電流分佈層及一反射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電流分佈層及/或該反射層至少覆蓋部分該第二發光二極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反射導電疊層更包括:一阻障層,配置於該反射導電層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電流分佈層延伸覆蓋部分該第一發光二極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電流分佈層延伸覆蓋暴露於該第一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間的該基板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絕緣層更覆蓋暴露於該第一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間的該基板上。
  7. 一種發光裝置,包括:一基板;多個發光單元,配置於該基板上,該些發光單元包括: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體;以及至少一第二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一發光二極體彼此分離,部分該基板暴露於該第一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間;一絕緣層,位於該基板上且至少覆蓋該第一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一側壁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二側壁上;以及一反射導電疊層,配置於該絕緣層上,並電性連接該第一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該反射導電疊層包括:一電流分佈層,至少覆蓋部分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以及多層導電層,覆蓋該電流分佈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多層導電層包括: 一反射層,覆蓋該電流分佈層,且電性連接該第一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以及一阻障層,配置於該反射層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電流分佈層延伸覆蓋部分該第一發光二極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電流分佈層延伸覆蓋暴露於該第一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間的該基板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發光裝置,其中該絕緣層更覆蓋暴露於該第一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之間的該基板上。
TW104118074A 2012-12-18 2012-12-18 發光裝置 TWI569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8074A TWI569474B (zh) 2012-12-18 2012-12-18 發光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8074A TWI569474B (zh) 2012-12-18 2012-12-18 發光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5790A TW201535790A (zh) 2015-09-16
TWI569474B true TWI569474B (zh) 2017-02-01

Family

ID=54695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8074A TWI569474B (zh) 2012-12-18 2012-12-18 發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6947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7795A (en) * 2005-01-11 2007-02-16 Semiled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ving operating heat from a light emitting diode
TW201110410A (en) * 2009-09-11 2011-03-16 Epistar Corp Light-emi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7795A (en) * 2005-01-11 2007-02-16 Semileds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ving operating heat from a light emitting diode
TW201110410A (en) * 2009-09-11 2011-03-16 Epistar Corp Light-emit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5790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10758B (zh) 发光装置
US8686429B2 (en) LED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mirror reflectivity
TWI533478B (zh) 覆晶式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TWI663723B (zh) 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作方法
US9054258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5609612A (zh) 半导体发光元件及覆晶式封装元件
TWI499091B (zh) 發光裝置
TWI496316B (zh) 發光二極體及其相關背光模組
TWI569474B (zh) 發光裝置
TWI612690B (zh) 發光裝置
TWI644453B (zh) 發光裝置
TWI623116B (zh) 發光元件
TW201904091A (zh) 發光裝置
US20170084791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TWI515924B (zh) 發光元件及其封裝結構
CN109545936A (zh) 一种面光源芯片及其发光二极管
CN112823427B (zh)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
CN105140369B (zh) 发光二极管结构
TW201238079A (en) LED structure
TWI511326B (zh) 覆晶式發光元件
TW201605071A (zh) 發光元件
CN204375785U (zh) 覆晶型发光二极管
CN105390581A (zh) 发光二极管结构
TW201603311A (zh) 發光元件
TW201543719A (zh) 發光二極體元件及覆晶式發光二極體封裝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