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4794B - 合倂反射及吸收偏振器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合倂反射及吸收偏振器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4794B
TWI554794B TW103104787A TW103104787A TWI554794B TW I554794 B TWI554794 B TW I554794B TW 103104787 A TW103104787 A TW 103104787A TW 103104787 A TW103104787 A TW 103104787A TW I554794 B TWI554794 B TW I5547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device
layer
reflective
circul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4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9609A (zh
Inventor
詹姆士 伊金
Original Assignee
皮克斯特隆尼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皮克斯特隆尼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皮克斯特隆尼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39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9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4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47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14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for producing polaris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2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attenuating light intensity, e.g. comprising rotatable polaris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Description

合併反射及吸收偏振器之顯示裝置 相關申請案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2013年2月21日提出申請之標題為「DISPLA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REFLECTIVE AND ABSORPTIVE POLARIZERS」之第13/773,244號美國實用申請案之優先權,且該美國實用申請案受讓於本發明之受讓人且據此以引用方式明確地合併於本文中。
本發明係關於成像顯示器之領域,且特定而言係關於採用偏振器之成像顯示器。
諸如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之可攜式器件通常包含將圖形內容顯示給一使用者之一顯示器件。該顯示器件可包含光可在特定觀看條件中反射離開其之數個表面。當在明亮周圍光條件中(諸如在直射陽光下)觀看該顯示器件時,此等表面可使周圍光往回反射至使用者。經反射周圍光可減小該顯示器件之有效對比率及色域,從而導致顯示內容顯得陰暗且間或不可分辨。
期望一顯示器件在範圍廣泛之周圍光條件中提供可接受視覺效能。解決上文所提及之反射之傳統解決方案包含在該顯示器件上方設置塗層或膜。舉例而言,某些解決方案在顯示器件之最頂部表面上方 設置一吸光偏振器膜。儘管偏振器使周圍光反射減小至一特定程度,但偏振器亦吸收其極性不同於偏振器之通過極性之光(諸如來自顯示器之背光之光),從而有效減小顯示器件之亮度。對抗由偏振器導致之光減少之一種方法係增加供應至顯示器件之背光之電力。然而,增加電力可證明在諸如其中功率效率係重要的之可攜式電子器件之應用中為不利的。
本發明之系統、方法及器件各自具有數個創新性態樣,該等態樣中之任何單個態樣皆不單獨地決定本文中所揭示之期望屬性。
本發明中所闡述之標的物之一項創新性態樣可實施於具有一反射圓形偏振層之一裝置中,該反射圓形偏振層經組態以使自該裝置之後部接收之具有一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使自該裝置之後部接收之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朝向該裝置之後部往回反射。該裝置進一步包含設置成接近該裝置之一前表面且設置在該反射圓形偏振層前面的一吸收圓形偏振層。該吸收圓形偏振層經組態以使具有該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吸收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裝置亦包含設置於一面向前之光反射層與該反射圓形偏振層之間的一背光,該背光包含一光源及一光導。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裝置亦包含一光調變層,該光調變層包含複數個機電系統(EMS)顯示元件,設置於該反射圓形偏振層前面及該吸收圓形偏振層後面,經組態以回應於影像資料而使自該反射圓形偏振層接收之光選擇性地通過。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裝置亦包含設置於該光調變層與該反射圓形偏振層之間的一光圈層。在此等實施方案中之某些實施方案中,該光圈層包含一面向後之反射圓形偏振表面,該面向後之反射圓形偏 振表面經組態以使由該反射圓形偏振層通過之具有該第一圓形極性之光朝向該裝置之後部往回反射。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該光圈層設置於該背光與該反射圓形偏振層之間。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反射圓形偏振器層選自由以下各項組成之一群組:結合有一個四分之一波延遲器結合之一反射線性偏振層及一膽固醇液晶圓形偏振層。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吸收圓形偏振層設置於該裝置之一前表面上。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裝置亦包含設置於一面向前之光反射層與該反射圓形偏振器層之間的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陣列。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裝置亦包含:一顯示器,其具有該反射圓形偏振層及該吸收圓形偏振層;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與該顯示器通信,該處理器經組態以處理影像資料;及一記憶體器件,其經組態以與該處理器通信。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顯示器進一步包含:一驅動器電路,其經組態以將至少一個信號發送至該顯示器;及一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將該影像資料之至少一部分發送至該驅動器電路。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顯示器進一步包含:一影像源模組,其經組態以將該影像資料發送至該處理器,其中該影像源模組包含一接收器、收發器及傳輸器中之至少一者;及一輸入器件,其經組態以接收輸入資料且將該輸入資料傳遞至該處理器。
本發明中所闡述之標的物之另一創新性態樣可實施於具有一反射圓形偏振層之一顯示裝置中,該反射圓形偏振層經組態以使自該顯示裝置之後部接收之具有一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使自該顯示裝置之後部接收之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後部往回反射。該顯示裝置亦包含:一光調變層,其包含複數個機電系統(EMS)顯示元件,設置於該反射圓形偏振層前面,經組態 以回應於影像資料而使自該反射圓形偏振層接收之光選擇性地通過;及一吸收圓形偏振層,其設置於該光調變層前面,經組態以使具有該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吸收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反射圓形偏振器層選自由以下各項組成之一群組:結合有一個四分之一波延遲器組合之一反射線性偏振層及一膽固醇液晶圓形偏振層。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吸收圓形偏振層製作於該裝置之一前表面上。
本發明中所闡述之標的物之另一創新性態樣可實施於具有反射圓形偏振構件之一顯示裝置中,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用於使具有自該顯示裝置之後部接收之一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用於使自該顯示裝置之後部接收之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後部往回反射。該顯示裝置亦包含設置成接近該顯示裝置之一前表面且設置於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前面之吸收圓形偏振構件,該吸收圓形偏振構件用於使具有該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吸收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吸收圓形偏振構件設置於該顯示裝置之一前表面上。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顯示裝置亦包含設置於一面向前之光反射層與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之間的背光構件,該背光構件用於提供該顯示裝置之均勻照明。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顯示裝置可包含光調變構件,該光調變構件包含複數個機電系統(EMS)顯示元件,設置於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前面及該吸收圓形偏振構件後面,用於回應於影像資料而使自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接收之光選擇性地通過。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顯示裝置亦包含設置於該面向前之光反射構件與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之間的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陣列。
本發明中所揭示之標的物之另一創新性態樣可實施於包含接收來自位於一顯示裝置之後部處之一背光之光的一方法中。該方法亦包含:使用一反射圓形偏振器來使具有一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而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前面;使用該反射圓形偏振器來使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後部往回反射;及接近於該顯示裝置之前面,使用一吸收圓形偏振器吸收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方法亦包含:接收由該反射圓形偏振器反射之光;及使用位於接近於該顯示裝置之後部處之一面向前之反射膜使該所接收之光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前面往回反射。
隨附圖式及下文之實施方式中陳述本說明書中所闡述之標的物之一或多項實施方案之細節。雖然主要就基於MEMS之顯示器闡述本發明內容中所提供之實例,但本文中所提供之概念可適用於其他類型之顯示器(諸如液晶顯示器(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電泳顯示器及場發射顯示器)以及其他非顯示器MEMS器件(諸如MEMS麥克風、感測器及光開關)。根據實施方式、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將明瞭其他特徵、態樣及優點。注意,以下圖之相對尺寸可並不按比例繪製。
21‧‧‧處理器/系統處理器
22‧‧‧陣列驅動器
27‧‧‧網路介面
28‧‧‧圖框緩衝器
29‧‧‧驅動器控制器
30‧‧‧顯示器/顯示陣列
40‧‧‧顯示器件
41‧‧‧外殼
43‧‧‧天線
45‧‧‧揚聲器
46‧‧‧麥克風
47‧‧‧收發器
48‧‧‧輸入器件
50‧‧‧電源供應器
52‧‧‧調節硬體
100‧‧‧直觀式基於微機電系統之顯示裝置/顯示裝置/裝置
102a‧‧‧光調變器/色彩特定之光調變器
102b‧‧‧光調變器/色彩特定之光調變器
102c‧‧‧光調變器/色彩特定之光調變器
102d‧‧‧光調變器/色彩特定之光調變器
104‧‧‧影像/新影像/彩色影像/影像狀態
105‧‧‧燈
106‧‧‧像素/特定像素/彩色像素
108‧‧‧快門
109‧‧‧光圈
110‧‧‧互連件/寫入啟用互連件/掃描線互連件
112‧‧‧互連件/資料互連件
114‧‧‧互連件/共同互連件
120‧‧‧主機器件
122‧‧‧主機處理器
124‧‧‧環境感測器/環境感測器模組/感測器模組
126‧‧‧使用者輸入模組
128‧‧‧顯示裝置
130‧‧‧掃描驅動器/驅動器
132‧‧‧資料驅動器/驅動器
134‧‧‧控制器/數位控制器電路/顯示器控制器
138‧‧‧共同驅動器/驅動器
140‧‧‧燈/紅色燈
142‧‧‧燈/綠色燈
144‧‧‧燈/藍色燈
146‧‧‧燈/白色燈
148‧‧‧燈驅動器/驅動器
150‧‧‧陣列/顯示元件陣列
200‧‧‧基於快門之光調變器/光調變器/快門總成
202‧‧‧快門
203‧‧‧表面/基板
204‧‧‧致動器
205‧‧‧順應性電極橫樑致動器/致動器
206‧‧‧順應性負載橫樑/負載橫樑/順應性構件/橫樑
207‧‧‧彈簧
208‧‧‧負載錨
211‧‧‧光圈孔
216‧‧‧順應性驅動橫樑/驅動橫樑/橫樑
218‧‧‧驅動橫樑錨/驅動錨
220‧‧‧基於捲動致動器快門之光調變器/光調變器/基於輥之光 調變器
222‧‧‧可移動電極/電極
224‧‧‧絕緣層
226‧‧‧平面電極/電極
228‧‧‧基板
230‧‧‧固定端
232‧‧‧可移動端
250‧‧‧微機電系統光調變器/光分接頭調變器/光分接頭
252‧‧‧光
254‧‧‧光導
256‧‧‧分接頭元件
258‧‧‧橫樑
260‧‧‧電極
270‧‧‧基於電潤濕之光調變陣列/光調變陣列
272‧‧‧單元
272a‧‧‧光調變單元
272b‧‧‧光調變單元
272c‧‧‧光調變單元
272d‧‧‧光調變單元
274‧‧‧光學腔
276‧‧‧彩色濾光器
278‧‧‧水層
280‧‧‧吸光油層/吸光油/油
282‧‧‧透明電極/電極
284‧‧‧絕緣層
286‧‧‧反射光圈層
288‧‧‧光導
290‧‧‧第二反射層
291‧‧‧光重新引導器
292‧‧‧光源
294‧‧‧光
500‧‧‧顯示裝置
502‧‧‧基於快門之光調變器/快門總成
503‧‧‧快門
504‧‧‧透明基板/基板
505‧‧‧錨
506‧‧‧反射膜/反射光圈層/面向後之反射層/光圈層
508‧‧‧表面光圈/光圈
512‧‧‧選用漫射器
514‧‧‧選用亮度增強膜
516‧‧‧平面光導/光導
517‧‧‧幾何光重新引導器/稜鏡/光重新引導器
518‧‧‧光源/燈
519‧‧‧反射體
520‧‧‧面向前之反射膜/膜/反射膜/反射體膜
521‧‧‧射線
522‧‧‧覆蓋板
524‧‧‧黑色矩陣
526‧‧‧間隙
527‧‧‧機械支撐件/間隔件
528‧‧‧黏合劑密封件
530‧‧‧流體
532‧‧‧金屬薄片或經模製塑膠總成托架/總成托架
536‧‧‧反射體
540‧‧‧背光
600‧‧‧顯示器總成
602‧‧‧調變器基板/基板/光調變器基板
604‧‧‧光圈板/基板
606‧‧‧快門總成
608‧‧‧反射光圈層
610‧‧‧光圈
612‧‧‧間隔件
614‧‧‧間隔件
700a‧‧‧顯示裝置
700b‧‧‧顯示裝置
700c‧‧‧顯示裝置
701‧‧‧吸收圓形偏振器
702‧‧‧反射圓形偏振器
703‧‧‧周圍光/隨機偏振之周圍光/剩餘周圍光/經反射周圍光
704‧‧‧入射之經濾光周圍分量/經濾光周圍分量
705‧‧‧經反射分量
706‧‧‧經濾光之經反射分量
707‧‧‧第一背光入射光
708‧‧‧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
709‧‧‧經反射背光分量
710‧‧‧入射之第二背光入射光/第二背光入射光
711‧‧‧第二背光透射之分量
715‧‧‧非反射面向後之表面/非反射表面
716‧‧‧第三背光入射光
717‧‧‧第三背光透射之分量/背光透射之分量
718‧‧‧光圈層反射之分量
720‧‧‧第二面向後之反射圓形偏振器表面/第二反射圓形偏振器表面/反射圓形偏振器表面/反射圓形偏振表面
800‧‧‧顯示裝置/實例性顯示裝置
802‧‧‧反射圓形偏振器
805‧‧‧光調變器
901‧‧‧吸收圓形偏振器/有機發光二極體陣列/有機發光二極體發射體
902‧‧‧反射圓形偏振器
907‧‧‧第一發射體入射之光
908‧‧‧第一發射體透射之分量
909‧‧‧發射體反射之分量
910‧‧‧第二發射體入射之光
911‧‧‧第二發射體透射之分量
920‧‧‧反射體膜
922‧‧‧覆蓋板
B‧‧‧藍色
G‧‧‧綠色
R‧‧‧紅色
W‧‧‧白色
圖1A展示一直觀式基於微機電系統(MEMS)之顯示裝置之一實例性示意圖。
圖1B展示一主機器件之一實例性方塊圖。
圖2A展示一說明性基於快門之光調變器之一實例性透視圖。
圖2B展示一基於捲動致動器快門之光調變器之一實例性剖面圖。
圖2C展示一說明性非基於快門之MEMS光調變器之一實例性剖視 圖。
圖2D展示一基於電潤濕之光調變陣列之一實例性剖面圖。
圖3展示合併有基於快門之光調變器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性剖面圖。
圖4展示供在一顯示器之一MEMS向下組態中使用之一光調變器基板及一光圈板之一實例性剖面圖。
圖5A展示合併一吸收圓形偏振器及一反射圓形偏振器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性剖面圖。
圖5B展示合併有具有一非反射面向後之表面之一光圈層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性剖面圖。
圖5C展示合併有具有一反射圓形偏振器表面之一光圈層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性剖面圖。
圖6展示在一光圈層與一快門總成之間合併有反射圓形偏振器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性剖面圖。
圖7展示合併一吸收圓形偏振器及一反射圓形偏振器以及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發射體之一顯示裝置之一實例性剖面圖。
圖8A及圖8B展示圖解說明包含複數個顯示元件之一顯示器件之系統方塊圖。
在各個圖式中,相似參考編號及標示指示相似元件。
以下說明出於闡述本發明之創新性態樣之目的而針對於特定實施方案。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認識到,可以許多不同方式來應用本文中之教示。所闡述之實施方案可實施於經組態以顯示一影像(無論是運動影像(諸如,視訊)還是固定影像(諸如,靜態影像),且無論是文字影像、圖形影像還是圖片影像)之任何器件、裝置或系統中。更特定而言,預期該等所闡述之實施例可包含於以下各種電子器 件中或與其相關聯:(諸如但不限於)行動電話、啟用多媒體網際網路之蜂巢式電話、行動電視接收器、無線器件、智慧電話、Bluetooth®器件、個人資料助理(PDA)、無線電子郵件接收器、手持式或可攜式電腦、小筆電、筆記型電腦、智慧筆電、平板電腦、印表機、影印機、掃描器、傳真器件、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器/導航儀、相機、數位媒體播放器(諸如,MP3播放器)、攝錄影機、遊戲機、手錶、時鐘、計算器、電視監視器、平板顯示器、電子閱讀器件(諸如,電子閱讀器)、電腦監視器、汽車顯示器(包含里程計及速度計顯示器等)、駕駛艙控制件及/或顯示器、攝影機景物顯示器(諸如,一車輛中之一後視攝影機之顯示器)、電子相片、電子告示牌或標牌、投影機、建築結構、微波爐、冰箱、立體聲系統、卡式記錄器或播放器、DVD播放器、CD播放器、VCR、無線電設備、可攜式記憶體晶片、洗衣機、幹衣機、洗衣機/幹衣機、停車計時器、封裝(諸如,在包含微機電系統(MEMS)應用之機電系統(EMS)應用及非EMS應用中)、美學結構(諸如,一件珠寶或衣服上之影像顯示器)及各種EMS器件。本文中之教示亦可用於非顯示器應用中,諸如但不限於,電子切換器件、射頻濾波器、感測器、加速計、回轉儀、運動感測器件、磁力計、消費性電子器件之慣性組件、消費性電子器件產品之零件、變容器、液晶器件、電泳器件、驅動方案、製造程序及電子測試設備。因此,該等教示並不意欲限於僅繪示於該等圖中之實施方案,而是具有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明瞭之廣泛適用性。
一顯示裝置可包含複數個機電系統(EMS)器件,回應於影像資料而用於再現影像。EMS器件可包含奈米機電系統(NEMS)、微機電系統(MEMS)或較大規模機電系統器件。除一吸收圓形偏振器(ACP)之外該顯示裝置亦可包含一反射圓形偏振器(RCP)以用一功率有效方式提供周圍光反射之減少。ACP可設置於顯示器之一覆蓋板上方。在此 位置中,ACP抑制入射於覆蓋板上方之周圍光之反射。RCP可設置於ACP與一背光之間。在此位置中,RCP允許具有與RCP相同之極性之光實質上未衰減地通過。然而,RCP反射具有不同於RCP之通過極性之一極性之光。
RCP及ACP之極性可選擇為相同的。ACP及RCP經定位以使得自顯示器件射出之光首先通過RCP且然後通過ACP。光在其入射於ACP上之前首先由RCP偏振。當兩個偏振器之極性相同時,ACP使通過RCP之光之一實質部分通過。以此方式,顯示器件緩解其中用以抑制周圍光之一偏振器亦不期望地衰減自顯示器射出之光之一較傳統方法之缺點。
RCP連同定位在RCP後面之一面向前之反射表面亦可提供光再循環。未由RCP通過之入射光可朝向該面向前之反射表面往回反射。該面向前之反射表面又使光往回反射至RCP上,此導致光之一額外部分被通過。再次,未通過之光朝向反射表面往回反射。繼續此程序直至由顯示器產生之光之一實質部分由RCP通過。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ACP係或包含線性偏振器與四分之一波延遲器或波片之一組合。在此等實施方案中,線性偏振器之一透射軸相對於四分之一波延遲器之一慢及快軸以45度之一角度定位。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ACP包含一膽固醇液晶圓形偏振器。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自顯示器件射出之光藉由調變由包含於顯示器件中之一背光發出之光的一微機電系統(MEMS)快門陣列形成一影像。快門陣列回應於影像資料而選擇性地允許由背光產生之光朝向及離開顯示器件之前面傳播。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由顯示器件形成之影像係藉由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陣列產生。OLED陣列回應於影像資料而選擇性地產生朝向及離開顯示器件之前面透射之光。
本發明中所闡述之標的物之特定實施方案可經實施以實現以下 潛在優點中之一或多者。在一顯示器件中包含具有相同圓形極性之一ACP及一RCP可在由顯示器件產生之光之衰減減少之情況下提供周圍光反射之一減少。更特定而言,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與僅在顯示器件之前面採用一吸收偏振器之顯示裝置相比,RCP與ACP之組合可提供多達大約20%之光輸出之一改良。因此,顯示器件不必花費相當大量之額外電力來補償由傳統偏振器膜組態導致之衰減。
RCP連同一面向前之反射層提供進一步改良顯示器件之光輸出之光再循環。舉例而言,RCP包含一面向後之反射層。由顯示器件產生之光部分地由RCP通過,而剩餘部分朝向面向前之反射層往回反射。面向前之反射層又使此光在一未來時間點朝向RCP往回反射。因此,在一個時間點未由RCP通過之光可在一未來時間點由RCP通過。因此,隨著時間的過去,由顯示器件產生之光之一實質部分被通過到達顯示器件之前面。因此,顯示器件之光輸出在不花費額外電力之情況下增強。
圖1A展示一直觀式基於MEMS之顯示裝置100之一示意圖。顯示裝置100包含配置成列及行之複數個光調變器102a至102d(統稱「光調變器102」)。在顯示裝置100中,光調變器102a及102d處於敞開狀態,從而允許光通過。光調變器102b及102c處於閉合狀態,從而阻礙光通過。藉由選擇性地設定光調變器102a至102d之狀態,若由一或多個燈105照明,則顯示裝置100可用於針對一背光顯示器形成一影像104。在另一實施方案中,裝置100可藉由反射源自該裝置前面之周圍光來形成一影像。在另一實施方案中,裝置100可藉由反射來自定位於該顯示器前面之一或多個燈之光(即,藉由使用一正面光)來形成一影像。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每一光調變器102對應於影像104中之一像素106。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顯示裝置100可利用複數個光調變器 來形成影像104中之一像素106。舉例而言,顯示裝置100可包含三個色彩特定之光調變器102。藉由選擇性地敞開對應於一特定像素106之色彩特定之光調變器102中之一或多者,顯示裝置100可產生影像104中之一彩色像素106。在另一實例中,顯示裝置100包含每像素106兩個或兩個以上光調變器102以在一影像104中提供照度位準。關於一影像,一「像素」對應於由影像之解析度界定之最小圖像元素。關於顯示裝置100之結構組件,術語「像素」係指用於調變形成該影像之一單個像素之光之組合機械與電組件。
顯示裝置100係一直觀式顯示器,其中其可不包含常見於投影應用中之成像光學器件。在一投影顯示器中,將形成於該顯示裝置之表面上之影像投影至一螢幕上或一牆壁上。該顯示裝置實質上小於所投影影像。在一直觀式顯示器中,使用者藉由直接注視該顯示裝置而看到該影像,該顯示裝置含有該等光調變器及視情況一背光或正面燈以用於增強在該顯示器上所看到之亮度及/或對比度。
直觀式顯示器可以一透射模式或反射模式操作。在一透射顯示器中,光調變器濾光或選擇性地阻擋源自定位於該顯示器後面之一或多個燈之光。將來自該等燈之光視情況注射至一光導或「背光」中以使得可均勻地照明每一像素。透射直觀式顯示器通常構建於透明或玻璃基板上以促進其中含有光調變器之一個基板直接定位於背光頂部上之一夾層總成配置。
每一光調變器102可包含一快門108及一光圈109。為照明影像104中之一像素106,快門108經定位以使得其允許光通過光圈109朝向一觀看者。為保持一像素106未被照亮,快門108經定位以使得其阻礙光通過光圈109。光圈109係由穿過每一光調變器102中之一反射或吸光材料圖案化之一開口界定。
該顯示裝置亦包含連接至該基板且連接至該等光調變器以用於 控制快門之移動之一控制矩陣。該控制矩陣包含一系列電互連件(例如,互連件110、112及114),至少包含每像素列一個寫入啟用互連件110(亦稱為一「掃描線互連件」)、每一像素行之一個資料互連件112及提供一共同電壓至所有像素或至少至來自顯示裝置100中之多個行及多個列兩者之像素的一個共同互連件114。回應於施加一適當電壓(「寫入啟用電壓,VWE」),一給定像素列之寫入啟用互連件110使該列中之像素準備好接受新快門移動指令。資料互連件112以資料電壓脈衝之形式傳遞新移動指令。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施加至資料互連件112之資料電壓脈衝直接促成快門之一靜電移動。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資料電壓脈衝控制開關,諸如,電晶體或其他非線性電路元件,該等開關控制單獨致動電壓(其量值通常高於資料電壓)至光調變器102之施加。此等致動電壓之施加然後產生快門108之靜電驅動之移動。
圖1B展示一主機器件120(即,手機、智慧手機、PDA、MP3播放器、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小筆電、筆記型電腦等)之一方塊圖之一實例。主機器件120包含一顯示裝置128、一主機處理器122、環境感測器124、一使用者輸入模組126及一電源。
顯示裝置128包含複數個掃描驅動器130(亦稱為「寫入啟用電壓源」)、複數個資料驅動器132(亦稱為「資料電壓源」)、一控制器134、共同驅動器138、燈140至146、燈驅動器148及顯示元件之一陣列150(諸如圖1A中所展示之光調變器102)。掃描驅動器130將寫入啟用電壓施加至掃描線互連件110。資料驅動器132將資料電壓施加至資料互連件112。
在顯示裝置之某些實施方案中,資料驅動器132經組態以將類比資料電壓提供至顯示元件之陣列150,尤其在影像104之照度位準欲以類比方式獲取之情況下。在類比操作中,光調變器102經設計以使得 當透過資料互連件112施加一中間電壓範圍時,在快門108中產生一中間敞開狀態範圍且因此在影像104中產生一中間照明狀態或照度位準範圍。在其他情形中,資料驅動器132經組態以僅將一組減少之2、3或4個數位電壓位準施加至資料互連件112。此等電壓位準經設計而以數位方式為快門108中之每一者設定一敞開狀態、一閉合狀態或其他離散狀態。
掃描驅動器130及資料驅動器132連接至一數位控制器電路134(亦稱為「控制器134」)。控制器以一主要為串列的方式發送資料至資料驅動器132,該資料組織成按列且按影像圖框分組之序列(其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可係預定的)。資料驅動器132可包含串列轉並行資料轉換器、位準移位及(針對某些應用)數位轉類比電壓轉換器。
該顯示裝置視情況包含一組共同驅動器138(亦稱為共同電壓源)。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共同驅動器138(舉例而言)藉由將電壓供應至一系列共同互連件114而提供一DC共同電位至顯示元件之陣列150內之所有顯示元件。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共同驅動器138遵循來自控制器134之命令而把電壓脈衝或信號發給顯示元件之陣列150,舉例而言,能夠驅動及/或起始陣列150之多個列及行中之所有顯示元件之同時致動之全域致動脈衝。
用於不同顯示功能之所有驅動器(例如,掃描驅動器130、資料驅動器132及共同驅動器138)由控制器134來進行時間同步。來自控制器之時序命令協調紅色、綠色及藍色以及白色燈(分別為140、142、144及146)經由燈驅動器148之照明、顯示元件之陣列150內之特定列之寫入啟用及定序、來自資料驅動器132之電壓之輸出及提供顯示元件致動之電壓之輸出。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等燈係發光二極體(LED)。
控制器134判定可藉以將快門108中之每一者重設為適於一新影像104之照明位準之定序或定址方案。可以週期性間隔設定新影像 104。例如,對於視訊顯示,以介於自10赫茲至300赫茲(Hz)之範圍內的頻率再新彩色影像104或視訊圖框。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一影像圖框至陣列150之設定與燈140、142、144及146之照明同步以使得用一系列交替色彩(諸如,紅色、綠色及藍色)照明交替影像圖框。每一各別色彩之影像圖框稱為一色彩子圖框。在稱為場序彩色方法之此方法中,若色彩子圖框以超過20Hz之頻率交替,則人類大腦將把交替圖框影像平均化為感知到具有一寬廣且連續色彩範圍之一影像。在替代實施方案中,在顯示裝置100中可採用具有原色之四個或四個以上燈,從而採用除紅色、綠色及藍色以外之原色。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在顯示裝置100經設計用於快門108在敞開與閉合狀態之間的數位切換之情況下,控制器134藉由分時灰階之方法形成一影像,如先前所闡述。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顯示裝置100可透過使用每像素多個快門108來提供灰階。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一影像狀態104之資料由控制器134藉由對個別列(亦稱為掃描線)之一順序定址而載入至顯示元件陣列150。對於該序列中之每一列或掃描線,掃描驅動器130將一寫入啟用電壓施加至陣列150之彼列之寫入啟用互連件110,且隨後資料驅動器132為選定列中之每一行供應對應於所要快門狀態之資料電壓。重複此程序直至資料已針對陣列150中之所有列經載入。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用於資料載入之選定列之序列係線性的,在陣列150中自頂部進行至底部。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選定列之序列係偽隨機化的以便最小化視覺假影。且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按區塊組織定序,其中針對一區塊,將影像狀態104之僅某一分率之資料載入至陣列150,例如藉由僅依序定址陣列150中之每隔5列之列。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將影像資料載入至陣列150之程序與致動陣列150中之顯示元件之程序在時間上分離。在此等實施方案中,顯示 元件陣列150可包含用於陣列150中之每一顯示元件之資料記憶體元件,且控制矩陣可包含一全域致動互連件以用於自共同驅動器138載送觸發信號以根據記憶體元件中所儲存之資料起始快門108之同時致動。
在替代實施方案中,顯示元件之陣列150及控制該等顯示元件之控制矩陣可配置成除矩形列及行以外之組態。舉例而言,該等顯示元件可配置成六邊形陣列或曲線列及行。通常,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掃描線」應係指共用一寫入啟用互連件之任何複數個顯示元件。
主機處理器122通常控制主機之操作。舉例而言,主機處理器可係用於控制一可攜式電子器件之一通用或專用處理器。關於包含在主機器件120內之顯示裝置128,主機處理器122輸出影像資料以及關於主機之額外資料。此種資訊可包含:來自環境感測器之資料,諸如周圍光或溫度;關於主機之資訊,包含(舉例而言)主機之一操作模式或主機之電源中所剩餘之電力之量;關於影像資料之內容之資訊;關於影像資料類型之資訊;及/或用於顯示裝置在選擇一成像模式中使用之指令。
使用者輸入模組126直接或經由主機處理器122將使用者之個人偏好傳達給控制器134。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使用者輸入模組126係由使用者在其中程式化個人偏好(諸如「較深色彩」、「較佳對比度」、「較低功率」、「增加之亮度」、「運動會」、「現場演出」或「動畫片」)之軟體來控制。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使用硬體(諸如一開關或撥號盤)將此等偏好輸入至主機。至控制器134之複數個資料輸入指揮該控制器將對應於最佳成像特性之資料提供至各種驅動器130、132、138及148。
亦可包含一環境感測器模組124作為主機器件120之部分。環境感測器模組124接收關於周圍環境之資料,諸如溫度及/或周圍光照條 件。感測器模組124可經程式化以區分該器件是在明亮白天之一室內或辦公環境還是一室外環境中還是在夜間之一室外環境中操作。感測器模組124將此資訊傳遞至顯示器控制器134,以使得控制器134可回應於周圍環境而最佳化觀看條件。
圖2A展示一說明性基於快門之光調變器200之一透視圖。基於快門之光調變器200適於合併至圖1A之直觀式基於MEMS之顯示裝置100中。光調變器200包含耦合至一致動器204之一快門202。致動器204可由兩個單獨的順應性電極橫樑致動器205(「致動器205」)形成。快門202在一側上耦合至致動器205。致動器205使快門202在一表面203上方實質上平行於表面203之一運動平面中橫向移動。快門202之相對側耦合至提供與由致動器204所施加之力相反之一恢復力之一彈簧207。
每一致動器205包含將快門202連接至一負載錨208之一順應性負載橫樑206。負載錨208連同順應性負載橫樑206一起充當機械支撐件,從而保持快門202接近於表面203懸吊。表面203包含用於容許光通過之一或多個光圈孔211。負載錨208將順應性負載橫樑206及快門202實體上連接至表面203,且將負載橫樑206電連接至一偏壓電壓(在某些例項中,接地)。
若該基板係不透明的(諸如矽),則藉由穿過基板蝕刻一孔陣列來在該基板中形成光圈孔211。若基板係透明的(諸如玻璃或塑膠),則光圈孔211形成於沈積於基板上之一擋光材料層中。光圈孔211可係大體圓形、橢圓形、多邊形、蛇形或不規則形狀。
每一致動器205亦包含毗鄰於每一負載橫樑206定位之一順應性驅動橫樑216。驅動橫樑216在一端處耦合至在驅動橫樑216之間共用之一驅動橫樑錨218。每一驅動橫樑216之另一端自由地移動。每一驅動橫樑216呈弧形以使得其在驅動橫樑216之自由端及負載橫樑206之經錨定端附近最靠近於負載橫樑206。
在操作中,合併有光調變器200之一顯示裝置經由驅動橫樑錨218將一電位施加至驅動橫樑216。可將一第二電位施加至負載橫樑206。驅動橫樑216與負載橫樑206之間的所產生電位差朝向負載橫樑206之經錨定端牽拉驅動橫樑216之自由端,且朝向驅動橫樑216之經錨定端牽拉負載橫樑206之快門端,藉此朝向驅動錨218橫向驅動快門202。順應性構件206充當彈簧,以使得當跨越橫樑206及216電位之電壓移除時,負載橫樑206將快門202推回至其初始位置中,從而釋放儲存在負載橫樑206中之應力。
一光調變器(諸如,光調變器200)合併有一被動恢復力(例如一彈簧)以用於在已移除電壓之後使一快門回位至其靜止位置。其他快門總成可合併有用於將快門移動至一敞開或一閉合狀態中之一組雙重「敞開」及「閉合」致動器及一組單獨「敞開」及「閉合」電極。
存在可藉以經由一控制矩陣來控制一快門及光圈陣列以產生具有適當照度位準之影像(在諸多情形中,移動影像)的各種方法。在某些情形中,控制係藉助於連接至該顯示器之周邊上之驅動器電路之一被動矩陣列及行互連件陣列來實現。在其他情形中,適當地將切換及/或資料儲存元件包含在該陣列(所謂主動矩陣)之每一像素內以改良顯示器之速度、照度位準及/或功耗效能。
在替代實施方案中,顯示裝置100包含不同於橫向基於快門之光調變器(諸如上文所闡述之快門總成200)之顯示元件。舉例而言,圖2B展示一基於捲動致動器快門之光調變器220之一實例性剖面圖。基於捲動致動器快門之光調變器220適於合併至圖1A之基於MEMS之顯示裝置100之一替代實施方案中。一基於捲動致動器之光調變器包含設置於一固定電極對面且經加偏壓以沿一特定方向移動以在施加一電場時充當一快門之一可移動電極。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光調變器220包含設置於一基板228與一絕緣層224之間的一平面電極226及具有附 接至絕緣層224之一固定端230之一可移動電極222。在沒有任何所施加電壓之情況下,可移動電極222之一可移動端232自由地朝向固定端230捲動以產生一軋製狀態。在電極222與226之間施加一電壓致使可移動電極222展開且平放在絕緣層224上,藉此其用作阻止光行進穿過基板228之一快門。可移動電極222在該電壓移除之後藉助於一彈性恢復力返回至該軋製狀態。朝向一軋製狀態之偏壓可藉由製造可移動電極222以包含一各向異性應力狀態來達成。
圖2C展示一說明性非基於快門之MEMS光調變器250之一實例性剖面圖。光分接頭調變器250適於合併至圖1A之基於MEMS之顯示裝置100之一替代實施方案中。一光分接頭根據受抑全內反射(TIR)之一原理工作。即,將光252引入至一光導254中,在該光導中,在沒有干涉之情況下,光252因TIR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透過其前表面或後表面逸出光導254。光分接頭250包含一分接頭元件256,該分接頭元件具有一足夠高的折射率以致回應於分接頭元件256接觸光導254,照射到毗鄰分接頭元件256之光導254之表面上之光252透過分接頭元件256朝向一觀看者逸出光導254,藉此促成一影像之形成。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分接頭元件256形成為撓性透明材料之一橫樑258之部分。電極260塗覆橫樑258之一側之部分。相反電極262設置於光導254上。藉由跨電極260及262施加一電壓,可控制分接頭元件256相對於光導254之位置以選擇性地自光導254提取光252。
圖2D展示一基於電潤濕之光調變陣列270之一實例性剖面圖。基於電潤濕之光調變陣列270適於合併至圖1A之基於MEMS之顯示裝置100之一替代實施方案中。光調變陣列270包含形成於一光學腔274上之複數個基於電潤濕之光調變單元272a至272d(統稱為「單元272」)。光調變陣列270亦包含對應於單元272之一組彩色濾光器276。
每一單元272包含一水(或其他透明導電或極性流體)層278、一吸光油層280、一透明電極282(舉例而言,由氧化銦錫(ITO)製成)及定位於吸光油層280與透明電極282之間的一絕緣層284。在本文中所闡述之實施方案中,該電極佔據一單元272之一後表面之一部分。
一單元272之後表面之其餘部分係由形成光學腔274之前表面之一反射光圈層286形成。反射光圈層286係由一反射材料(諸如一反射金屬或形成一介電反射鏡之一薄膜堆疊)形成。對於每一單元272,在反射光圈層286中形成一光圈以允許光通過。用於該單元之電極282沈積在該光圈中且在形成反射光圈層286之材料上方,藉由另一介電層與其分離。
光學腔274之其餘部分包含接近反射光圈層286定位之一光導288及在光導288之與反射光圈層286相對之一側上之一第二反射層290。一系列光重新引導器291形成於該光導之接近第二反射層之後表面上。光重新引導器291可係漫反射體或鏡面反射體。一或多個光源292(諸如LED)將光294注射至光導288中。
在一替代實施方案中,一額外透明基板(未展示)定位於光導288與光調變陣列270之間。在此實施方案中,反射光圈層286形成於該額外透明基板上而非光導288之表面上。
在操作中,施加一電壓至一單元(舉例而言,單元272b或272c)之電極282致使該單元中之吸光油280聚集於單元272之一個部分中。因此,吸光油280不再阻礙光通過形成於反射光圈層286中之光圈(舉例而言,參見單元272b及272c)。在光圈處逸出背光之光然後能夠透過該單元且透過成組彩色濾光器276中之一對應彩色濾光器(舉例而言,紅色、綠色或藍色)逸出以形成一影像中之一彩色像素。當電極282接地時,吸光油280覆蓋反射光圈層286中之光圈,從而吸收試圖通過其之任何光294。
在施加一電壓至單元272時由280聚集於其下方之區域構成與形成一影像有關的浪費空間。無論施加一電壓與否,該區域皆係非透射的。因此,在不包含反射光圈層286之反射部分之情況下,此區域吸收原本可用於促成一影像之形成之光。然而,在包含反射光圈層286之情形下,原本已被吸收之此光被反射回至光導288中以便未來透過一不同光圈逸出。基於電潤濕之光調變陣列270並非係適於包含於本文中所闡述之顯示裝置中之一非基於快門之MEMS調變器之唯一實例。其他形式之非基於快門之MEMS調變器可同樣由本文中所闡述之控制器功能中之各種功能控制,此並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
圖3展示合併有基於快門之光調變器(快門總成)502之一顯示裝置500之一實例性剖面圖。每一快門總成502合併有一快門503及一錨505。未展示在連接於錨505與快門503之間時幫助將快門503懸吊於表面上方一短距離處之順應性橫樑致動器。快門總成502設置於一透明基板504(此一基板由塑膠或玻璃製成)上。設置於基板504上之一面向後之反射層(反射膜506)界定位於快門總成502之快門503之閉合位置下面之複數個表面光圈508。反射膜506使未通過表面光圈508之光朝向顯示裝置500之後部往回反射。反射光圈層506可係不具有夾雜物之一細粒金屬膜,其藉由若干種蒸汽沈積技術(包含濺鍍、蒸發、離子電鍍、雷射剝蝕或化學蒸汽沈積(CVD))以薄膜方式形成。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面向後之反射層506可由諸如一介電反射鏡之一反射鏡形成。一介電反射鏡可製作為在高折射率與低折射率之材料之間交替之一介電薄膜堆疊。將快門503與反射膜506分離之垂直間隙(快門在其內自由移動)介於0.5微米至10微米之範圍內。垂直間隙之量值較佳地小於快門503之邊緣與處於閉合狀態中之光圈508之邊緣之間的橫向重疊區。
顯示裝置500包含將基板504與一平面光導516分離之一選用漫射 器512及/或一選用亮度增強膜514。光導516包含一透明(即,玻璃或塑膠)材料。光導516由一或多個光源518照明。光源518可係(舉例而言,且不具限制地)白熾燈、螢光燈、雷射或發光二極體(LED)。一反射體519幫助將來自燈518之光朝向光導516引導。光導516、光源518及反射體519一起形成一背光540。一面向前之反射膜520設置於背光540後面,從而朝向快門總成502反射光。未通過快門總成502中之一者之來自背光540之光射線(諸如射線521)將返回至背光540且再次自膜520經反射。以此方式,未能離開顯示裝置500以在第一遍時形成一影像之光可再循環且使其可用於透射穿過快門總成502之陣列中之其他敞開光圈。已展示此光再循環以增加顯示器之照明效率。
光導516包含將來自燈518之光朝向光圈508且因此朝向顯示器之前面重新引導之一組幾何光重新引導器或稜鏡517。光重新引導器517可以可為交替地三角形、梯形或彎曲剖面之形狀經模製至光導516之塑膠主體中。稜鏡517之密度通常隨距燈518之距離而增加。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光圈層506可由一光吸收材料製成,且在替代實施方案中快門503之表面可塗佈有一光吸收或一光反射材料。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光圈層506可直接沈積於光導516之表面上。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光圈層506不必設置於與快門503及錨505相同之基板上(諸如在下文所闡述之MEMS向下組態中)。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光源518可包含不同色彩(例如,紅色、綠色及藍色)之燈。一彩色影像可藉由以對於人腦足以將不同色彩之影像平均化成一單個多彩色影像之一速率用不同色彩之燈依序照明影像而形成。使用快門總成502之陣列形成各種色彩特定之影像。在另一實施方案中,光源518包含具有三個以上不同色彩之燈。舉例而言,光源518可具有紅色、綠色、藍色及白色燈,或紅色、綠色、藍色及黃色燈。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光源518可包含藍綠色、洋紅色、黃 色及白色燈,紅色、綠色、藍色及白色燈。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額外燈可包含於光源518中。舉例而言,若使用五種顏色,則光源518可包含紅色、綠色、藍色、藍綠色及黃色燈。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光源518可包含白色、橙色、藍色、紫色及綠色燈或白色、藍色、黃色、紅色及藍綠色燈。若使用六種顏色,則光源518可包含紅色、綠色、藍色、藍綠色、洋紅色及黃色燈或白色、藍綠色、洋紅色、黃色、橙色及綠色燈。
一覆蓋板522形成顯示裝置500之前面。覆蓋板522之後側可覆蓋有一黑色矩陣524以增加對比度。在替代實施方案中,該覆蓋板包含彩色濾光器,例如對應於快門總成502中之不同者之相異紅色、綠色及藍色濾光器。支撐覆蓋板522遠離快門總成502一距離(其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可係預定的)從而形成一間隙526。藉由機械支撐件或間隔件527及/或藉由將覆蓋板522附接至基板504之一黏合劑密封件528維持間隙526。
黏合劑密封件528密封於一流體530中。流體530經工程設計而具有較佳地低於約10厘泊之黏度且具有較佳地高於約2.0之相對介電常數及高於約104V/cm之介電擊穿強度。流體530亦可用作一潤滑劑。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流體530係具有一高表面潤濕能力之一疏水液體。在替代實施方案中,流體530具有大於或小於基板504之折射率之一折射率。
合併有機械光調變器之顯示器可包含數百個、數千個或在某些情形中數百萬個活動元件。在某些器件中,一元件之每一移動提供靜摩擦之一機會以使該等元件中之一或多者失能。藉由將所有部件浸沒於一流體(亦稱為流體530)中且將流體密封於一MEMS顯示單元中之一流體空間或間隙內(諸如藉助一黏合劑)而促進此移動。流體530通常係具有一低摩擦係數、低黏度及在長期內之最小降級效應之流體。當 基於MEMS之顯示器總成包含用於流體530之一液體時,該液體至少部分地環繞基於MEMS之光調變器之活動部件中之某些活動部件。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為了減少致動電壓,該液體具有低於70厘泊之一黏度。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該液體具有低於10厘泊之一黏度。具有低於70厘泊之黏度之液體可包含具有低分子重量之材料:低於4000克/莫耳,或在某些情形中低於400克/莫耳。亦可適用於此等實施方案之流體530不具限制地包含去離子水、甲醇、乙醇及其他酒精、石蠟、烯烴、乙醚、聚矽氧油、氟化聚矽氧油或其他自然或合成溶劑或潤滑劑。有用流體可係諸如六甲基二矽氧烷及八甲基三矽氧烷之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或諸如已基五甲基二矽氧烷之烷基甲基矽氧烷。有用流體可係諸如辛烷或癸烷之烷烴。有用流體可係諸如硝基甲烷之硝基烷。有用流體可係諸如甲苯或二乙基苯之芳族化合物。有用流體可係諸如丁酮或甲基異丁基酮之酮。有用流體可係諸如氯苯之氯碳化合物。有用流體可係諸如二氯氟乙烷或三氟氯乙烯之氟氯碳化合物。經考量用於此等顯示器總成之其他流體包含乙酸丁酯及二甲基甲醯胺。用於此等顯示器之又其他有用流體包含氫氟醚、全氟聚醚、氫氟聚醚、戊醇及丁醇。實例性適合氫氟醚包含乙基九氟丁基醚及2-三氟甲基-3-乙氧基十二氟己烷。
一金屬薄片或經模製塑膠總成托架532將覆蓋板522、基板504、背光540及其他組件部分圍繞邊緣固持在一起。藉助螺絲或凹入薄片扣接總成托架532以將剛性添加至組合之顯示裝置500。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藉由一環氧灌注化合物將光源518模製就位。反射體536幫助使自光導516之邊緣逸出之光往回返回至光導516中。圖3中未繪示將控制信號以及電力提供至快門總成502及燈518之電互連件。
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基於輥之光調變器220、光分接頭250或基於電潤濕之光調變器陣列270(如圖2A至圖2D中所繪示)以及其他 基於MEMS之光調變器可代替顯示裝置500內之快門總成502。
顯示裝置500稱為MEMS向上組態,其中基於MEMS之光調變器形成於基板504之一前表面(即,面朝觀看者之表面)上。快門總成502直接構建於反射光圈層506之頂部上。在稱為MEMS向下組態之一替代實施方案中,快門總成設置於與反射光圈層形成於其上之基板分離之一基板上。界定複數個光圈之基板(反射光圈層形成於其上)在本文中稱為光圈板。在MEMS向下組態中,承載基於MEMS之光調變器之基板佔據顯示裝置500中之覆蓋板522之地方且經定向以使得基於MEMS之光調變器定位於頂部基板之後表面(即,背對觀看者且朝向光導516之表面)上。基於MEMS之光調變器藉此直接與反射光圈層506相對地且跨越與反射光圈層506之一間隙定位。可藉由連接光圈板與MEMS調變器形成於其上之基板的一系列間隔柱而維持該間隙。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該等間隔件定位於陣列中之每一像素內或之間。分離MEMS光調變器與其對應光圈之間隙或距離較佳地小於10微米,或係小於快門與光圈之間的重疊區(諸如重疊區416)之一距離。
圖4展示供在一顯示器之一MEMS向下組態中使用之一光調變器基板及一光圈板之一實例性剖面圖。顯示器總成600包含一調變器基板602及一光圈板604。顯示器總成600亦包含一組快門總成606及一反射光圈層608。反射光圈層608包含光圈610。藉由成組之相對間隔件612及614維持調變器基板602與光圈板604之間的一間隙或間距(其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可係預定的)。間隔件612形成於調變器基板602上或形成為其之部分。間隔件614形成於光圈板604上或形成為其之部分。在組裝期間,兩個基板602及604經對準以使得調變器基板602上之間隔件612與其各別間隔件614進行接觸。
此說明性實例之間距或距離係8微米。為建立此間距,間隔件612係2微米高且間隔件614係6微米高。交替地,間隔件612及614兩者 皆可係4微米高,或間隔件612可係6微米高而間隔件614係2微米高。實際上,可採用間隔件高度之任何組合,只要其總高度建立所要間距。
在然後在組裝期間經對準或配對之基板602及604兩者上提供間隔件具有關於材料及處理成本之優點。提供一極高(諸如大於8微米)間隔件可係代價高的,此乃因其可需要用於一光可成像聚合物之固化、曝光及顯影之相對較長時間。配對間隔件如在顯示器總成600中之使用允許聚合物之較薄塗層在基板中之每一者上之使用。
在另一實施方案中,形成於調變器基板602上之間隔件612可由用來形成快門總成606之相同材料及圖案化區塊形成。例如,用於快門總成606之錨亦可執行類似於間隔件612之一功能。在此實施方案中,將不需要一聚合物材料之一單獨施加來形成一間隔件且將不需要用於間隔件之一單獨曝光遮罩。
圖5A展示合併一ACP 701及一RCP 702之一顯示裝置700a之一實例性剖面圖。顯示裝置700a與圖3之MEMS向上顯示裝置500共同共用數個元件。此等共同元件由圖3中所使用之相同數字提及。然而,顯示裝置700a在不十分影響顯示裝置700a之光輸出之情況下提供減少周圍光反射之額外特徵。具體而言,顯示裝置700a包含ACP 701及RCP 702。
ACP 701具有一特定圓形極性,舉例而言,右旋或左旋。因此,入射於ACP 701上之光將由具有一圓形極性之ACP 701通過。然而,由CP 701通過之偏振光之強度取決於入射光之極性。舉例而言,具有與ACP 701相同之圓形極性之入射光將以實質上未衰減之強度傳播穿過ACP 701。另一方面,具有與ACP 701之圓形極性相反之一圓形極性之入射光將以其實質上衰減之強度傳播穿過ACP 701。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ACP 701可以沈積於覆蓋板522上方之一塑 膠膜之形式經提供。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ACP 701可以放置於覆蓋板522上方之一玻璃板之形式經提供。在某些實施方案中,ACP 701係或包含一線性偏振器與一四分之一波延遲器或波片之一組合,該組合以使得線性偏振器之一透射軸相對於四分之一波延遲器之一快軸及一慢軸兩者成45度之一角度之一方式經配置。在此等實施方案中,線性偏振器及四分之一波延遲器經配置以使得入射於ACP 701上之周圍光在通過四分之一波延遲器之前首先通過線性偏振器。可(舉例而言)使用不具限制地包含具有典摻雜之聚乙烯醇(PVA)塑膠、諸如電氣石之二向色晶體、典硫酸奎寧及膽固醇聚合物的材料來實施線性偏振器。可使用不具限制地包含諸如碳化矽晶體之雙折射材料、賽珞凡、聚苯乙烯及聚碳酸酯的材料實施四分之一波延遲器。在某些實施方案中,ACP 701可係或包含一膽固醇液晶圓形偏振器。
ACP 701可用於減少離開顯示裝置700a之周圍光反射之量。ACP 701部分地藉由減少入射於顯示裝置700a上之周圍光到達顯示器件內之覆蓋板522或其他反射表面之量且部分地藉由減少反射離開覆蓋板522或離開其他反射表面之光到達面對顯示裝置700a之正面之一使用者之量而達成此減少。
仍參考圖5A,通常沿所有方向均勻地偏振之周圍光703入射於ACP 701上。周圍光703之此偏振被認為係隨機偏振。隨機偏振之周圍光703之某些分量傳播穿過ACP 701,而剩餘部分由ACP 701吸收。傳播穿過ACP 701之周圍光703之分量在圖5A中由一經濾光周圍分量704表示。經濾光周圍分量704之極性與ACP 701之通過極性相同。未由ACP 701傳播之剩餘周圍光703由ACP 701吸收。
經濾光周圍分量704入射於顯示器內之覆蓋板522或其他反射表面上。覆蓋板522及其他反射表面將使入射之經濾光周圍分量704之一部分朝向ACP 701往回反射。此經反射部分在圖5A中由一經反射分量 705表示。大多數反射表面以使得反射離開反射表面之光之圓形極性係為與該表面上之入射光在其反射之前之圓形極性相反之旋向性之一方式反射光。以此方式,覆蓋板522及其他反射表面將在反射時更改經反射分量705之極性以使得其極性與經濾光周圍分量704之極性相反。由於經濾光周圍分量704及ACP 701之極性係相同的,因此經反射分量705之極性將與ACP 701之極性相反。因此,大多數經反射分量705實質上由ACP 701吸收。僅一小部分(若存在)可傳播穿過ACP 701。此光在圖5A中由一經濾光之經反射分量706表示。因此,觀看顯示裝置700a之使用者幾乎未自顯示裝置700a接收到經反射周圍光703。
藉由實際上消除或大大減小周圍光703之反射到達使用者之強度,ACP 701改良顯示器件700a之顯示特性。此等顯示特性可包含,舉例而言,對比率、照度及色域。
如上文所提及,顯示裝置700a亦包含RCP 702。RCP 702與ACP 701之類似之處在於:對於一隨機偏振之入射光,RCP 702使具有與RCP 702之偏振相同之一偏振之入射光之一部分通過。然而,不同於吸收未能通過之入射光之部分的ACP 701,RCP 702替代地反射具有與RCP 702相反之一旋向性之入射光之部分。RCP 702之圓形極性經選擇為與ACP 701之圓形極性相同。舉例而言,若ACP 701之圓形極性係左旋的,則RCP 702之圓形極性亦經選擇為左旋的。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RCP 702包含一反射線性偏振器與一四分之一波延遲器之一組合,該組合以使得反射線性偏振器之一透射軸相對於四分之一波延遲器之一快軸及一慢軸兩者成45度之一角度之一方式配置。在此等實施方案中,反射線性偏振器及四分之一波延遲器經配置以使得自背光540接收之光在通過四分之一波延遲器之前首先通過反射線性偏振器。反射線性偏振器之某些實例不具限制地包含由 VIKUITITM出售之各種雙重亮度增強膜(DBEF)。當然,亦可包含除由VIKUITITM出售之反射線性偏振器以外之反射線性偏振器。四分之一波延遲器可類似於上文關於ACP 701所論述之四分之一波延遲器。
仍參考圖5A,RCP 702及面向前之反射膜520一起提供一光再循環功能性。如上文所述,背光540包含光導516、光源518及反射體519。RCP 702設置於光導516或背光540上方以使得RCP 702之反射表面面對背光540。自背光540接收之光通常係隨機偏振的,其之一部分在圖5A中由一第一背光入射光707指示。注意,第一背光入射光707可以足以逃避由背光540提供之全內反射條件之任何角度入射於RCP 702上。圖5A中所展示之入射角僅係一項實例。RCP 702將使第一背光入射光707之一部分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700a之前面。此經通過部分在圖5A中由一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708指示。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708具有與RCP 702及ACP 701之極性相同之一極性。未由RCP 702通過之第一背光入射光707之大多數剩餘部分作為一經反射背光分量709反射回至背光540中。
經反射背光分量709入射於面向前之反射膜520上。由於反射膜520具有高反射性,因此其將使經反射背光分量709之一實質部分朝向RCP 702往回反射。入射於RCP 702上之此經反射部分在圖5A中由一第二背光入射光710指示。類似於第一背光入射光707之第二背光入射光710亦可具有一隨機化極性。在某些例項中,反射膜520可更改第二背光入射光710之一部分之極性以使得該極性與經反射背光分量709之極性相反。
RCP 702使入射之第二背光入射光710之一部分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700a之前面。此經通過部分在圖5A中由一第二背光透射之分量711指示。類似於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708,第二背光透射之分量711亦將具有與RCP 702及ACP 701之極性相同之一極性。未被通過之第 二背光入射光710之大多數剩餘部分(未展示)將往回反射至反射膜520。
因此,在一個時間點未由RCP 702通過之第一背光入射光707之一實質部分再循環且使其在一第二時間點入射於RCP 702上(舉例而言,作為第二背光入射光710)。在第二時間點,未由RCP 702通過之經循環入射光之一實質部分再次再循環且使其在一未來時間處入射於RCP 702上。繼續此程序直至第一背光入射光707之實質上全部被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700a之前面或由顯示裝置700a之各種表面吸收。
由RCP 702通過之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708及第二背光透射之分量711可入射於光圈層506上。由於快門503處於一敞開位置中,因此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708及第二背光透射之分量711傳播穿過光圈508及覆蓋板522且入射於ACP 701上。
如上文所提及,由RCP 702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700a之前面之光具有與RCP 702之通過極性相同之一極性。因此,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708及第二背光透射之分量711兩者皆具有與RCP 702之極性相同之一極性。此外,RCP 702之極性經選擇為與ACP 701之極性相同。因此,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708及第二背光透射之分量711之極性與ACP 701之極性相同。因此,ACP 701將使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708及第二背光透射之分量711兩者以其實質上未衰減之強度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700a之前面。
某些顯示裝置僅利用放置在顯示裝置之前面附近之一吸收偏振器來減少周圍光反射。在此顯示裝置中,該吸收偏振器使顯示裝置之光輸出減少達大約50%。因此,若不具有吸收偏振器之顯示裝置之光輸出係x,則包含吸收偏振器將使光輸出減少至大約0.5x。但是,藉由使用RCP 702連同ACP 701,實驗資料展示顯示裝置之光輸出減少僅40%。換言之,若不具有任何偏振器之顯示裝置之光輸出再次係 x,則包含RCP 702及ACP 701將使光輸出減少至大約0.4x。因此,圖5A之顯示裝置700a提供大約0.1x之光輸出之一改良,此超出僅使用吸收偏振器之顯示裝置之光輸出大約(0.1x/0.5x)或20%。
在其中藉由採用一線性偏振器及一四分之一波片而實施ACP 701之某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708及第二背光透射之分量711在通過ACP 701之後轉變為線性偏振光。
圖5B展示合併有具有一非反射面向後之表面715之一光圈層之一顯示裝置700b之一實例性剖面圖。特定而言,圖5B之顯示裝置700b包含在光圈層506之面對顯示裝置700b之後部之側上之一非反射表面715。此與圖5A之顯示裝置700a(其包含在面對顯示裝置700a之後部之側上係反射之光圈層506)形成對比。在其他方面,顯示裝置700b與圖5A之顯示裝置700a之類似之處在於顯示裝置700b亦包含ACP 701及RCP 702。
非反射表面715吸收自背光540發出之入射於其上之實質上全部光。如圖5B中所展示,一第三背光入射光716入射於RCP 702上。類似於上文關於圖5A所論述之第一背光入射光707之第三背光入射光716通常係隨機偏振的。RCP 702將允許第三背光入射光716之一部分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700b之前面。此部分由一第三背光透射之分量717指示。第三背光透射之分量717不與一光圈508對準,且因此,無法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700b之前面。替代地,第三背光透射之分量717入射於光圈層506上之非反射表面715上。
由於非反射表面715係實質上非反射的,因此第三背光透射之分量717實質上由非反射表面715吸收,且可忽略量之光(若存在)朝向顯示裝置700b之後部往回反射。因此,顯示裝置700b之總體光輸出之改良類似於圖5A之顯示裝置700a之總體光輸出之改良。具體而言,顯示裝置700b提供超過僅使用吸收偏振器之傳統顯示裝置大約20%之總 體光輸出之一改良。
圖5C展示合併有具有一第二面向後之反射圓形偏振器表面720之一光圈層之一顯示裝置700c之一實例性剖面圖。第二反射圓形偏振器表面720係實質上反射的。此外,第二反射圓形偏振器表面720反射具有與入射光之圓形極性相同之一圓形極性之光。此外,第二反射圓形偏振器表面720之通過極性可與RCP 702之通過極性相反。反射圓形偏振器表面720可包含膽固醇液晶。
類似於對圖5B之顯示裝置700b之闡述,亦可使用入射於RCP 702上之第三背光入射光716闡述顯示裝置700c之操作。RCP 702允許此入射光之一部分作為第三背光透射之分量717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700c之前面。由於背光透射之分量717不與光圈508中之任一者對準,因此其入射於光圈層506之反射圓形偏振表面720上。由於反射圓形偏振表面720反射具有與入射光之圓形極性相同之圓形極性之光,因此第三背光透射之分量717以相同圓形極性往回反射,如由光圈層反射之分量718指示。光圈層反射之分量718入射於RCP 702上,且具有與RCP702之通過極性相同之極性。因此,RCP 702將使光圈層反射之分量718之一實質部分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700c之後部。光圈層反射之分量718入射於反射膜520上且朝向顯示裝置700c之前面往回反射。因此,原本由光圈層506吸收之光朝向顯示裝置之前面往回反射。
由反射圓形偏振器表面720連同面向前之反射膜520提供之再循環進一步促成由上文關於圖5A所闡述之RCP 702及反射膜520提供之光再循環。此額外再循環可進一步改良顯示裝置700c之光輸出。在某些例項中,光輸出之總體改良可超過由分別圖5A及圖5B之顯示裝置700a及700b提供之大約20%改良。
如上文所提及,用以減少周圍光反射之傳統方法遭受較高電力消耗(歸因於增加之背光輸出之使用)以補償由周圍光抑制偏振器吸收 之背光發射之光。但,舉例而言,圖5A之顯示裝置700a減少周圍光反射而不有意義地吸收背光發射之光。因此,不像傳統方法,不需要額外電力來實質上維持顯示器之光輸出。因此,顯示裝置700a(及類似地,圖5B及圖5C中所展示之顯示裝置700b及700c)提供用以減少周圍光反射之一能量有效方法。
雖然圖5A至圖5C圖解說明與一MEMS向上組態一起使用之ACP 701及RCP 702,但應理解,可在一MEMS向下組態中容易地採用ACP 701及RCP 702。如上文關於圖4所論述,在MEMS向下組態中,一顯示裝置之快門及光圈設置於單獨基板上。舉例而言,如圖4中所展示,快門設置於光調變器基板602上,光調變器基板602與光圈610形成於其上之光圈板604分離。因此,在MEMS向下組態中,ACP 701可設置於光調變器基板602上方,而RCP 702可設置於光圈板604下方。
圖6展示另一實例性顯示裝置800之一剖面圖。此顯示裝置類似於圖5A中所展示之顯示裝置700a,除關於RCP 702之放置以外。更特定而言,顯示裝置800在一光圈層506與光調變器805之一陣列之間合併有一RCP 802。除了此差異,圖6之顯示裝置800亦可包含呈與圖5A之顯示裝置700a中之彼等組態相同之組態之實質上相同組件。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雖然顯示裝置800可包含除快門總成以外之光調變器,諸如,不具限制地,上文在圖2B至圖2D中所展示之光調變器中之任何者。然而,已出於圖解說明目的而簡化圖6。
如上文所陳述,在圖6中,RCP 702位於光圈層506與光調變器805之陣列之間。RCP 702及反射膜520以類似於上文關於圖5A之顯示裝置700a所闡述之方式之一方式提供光再循環。但在圖6之顯示裝置800中,透過反射光圈層506之光圈(未展示)實施光再循環。舉例而言,第一背光入射光707、經反射背光分量709及第二背光入射光710傳播穿過光圈層506中之光圈。在某些例項中,離開背光540之光可不 與反射光圈層506中之光圈中之一者對準。如上文關於圖3所論述,反射光圈層506包含一面向後之反射表面。因此,在此等例項中,反射光圈層506之面向後之反射表面藉由使入射光朝向顯示裝置900之後部往回反射而使其再循環。在此一實施方案中,光未由RCP 702反射,除非且直至其通過光圈層506中之光圈中之一者。對於有損耗RCP(即,吸收不只微量之光之RCP),將RCP放置於反射光圈層506前面可證明係更功率有效的。
圖7展示另一實例性顯示裝置900之一剖面圖。顯示裝置900合併一ACP 901及一RCP 902以及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陣列901。OLED陣列901設置於RCP 902與一反射體膜920之間。ACP 901設置於覆蓋板922上方,覆蓋板922又設置於RCP 902上方。ACP 901及RCP 902可分別類似於上文關於圖5A至圖8所闡述之ACP 701及RCP 702。同樣地,可使用與上文所闡述用於實施ACP 701及RCP 702之材料相同之材料實施ACP 901及RCP 902。此外,覆蓋板922及反射體膜920可類似於上文關於圖5A至圖8所闡述之覆蓋板522及反射體膜520。
OLED陣列901包含一OLED顯示元件陣列,該陣列基於自一控制器(諸如圖1B中所展示之控制器134)接收之資料信號而發出光以呈現一影像圖框。每一顯示元件可包含夾在兩個電極之間的一發射層。當藉由資料信號啟動電極時,發射層發射其所規定色彩之光。由OLED發射體901發射之光之一個部分在圖7中由一第一發射體入射之光907(其通常係隨機偏振的)指示。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OLED陣列901之某些或全部部分係實質上透明的。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方案中,OLED發射體901之電極及發射層以及電極及發射層沈積於其上之基板由實質上透明材料製成。在此等實施方案中,RCP 902及反射體膜920可提供光再循環功能性。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發射層下方之電極可係反射的,其中其反射表面 面對顯示器件900之正面。在此等實施方案中,光再循環功能性可另外由反射電極連同RCP 902提供。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OLED陣列901形成於其上之基板自身係反射的或塗佈有反射材料以使得反射材料實質上環繞OLED陣列901中之個別OLED發射體。在此等實施方案中,OLED陣列基板用作反射體膜920。
參考其中電極及發射層係實質上透明的之前述實施方案,顯示裝置900之光再循環功能性類似於上文關於圖5A所闡述之顯示裝置700a之光再循環功能性。由OLED發射體901發出之第一發射體入射之光907入射於RCP 902上。第一發射體入射之光907之一部分由RCP 902通過而朝向具有與RCP 902之圓形極性相同之一圓形極性之顯示裝置900之前面。此經通過部分在圖7中由一第一發射體透射之分量908指示。第一發射體入射之光907之某些部分透過OLED陣列901之透明部分朝向反射體膜920往回反射。此經反射部分在圖7中由一發射體反射之分量909指示。
反射體膜920透過OLED陣列901之透明部分使發射體反射之分量909之一實質部分朝向RCP 902往回反射。此經反射部分在圖7中由一第二發射體入射之光910指示。當第二發射體入射之光910入射於RCP 902上時,使其之某些部分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之前面,且此部分在圖7中由一第二發射體透射之分量911指示。第二發射體透射之分量911之圓形極性與RCP 902之圓形極性相同。再次,具有一不同圓形極性之第二發射體入射之光910之某些部分朝向反射體膜920往回反射。繼續以上程序直至第一發射體入射之光907朝向顯示裝置900之前面透射或由顯示裝置900之各種表面吸收。
第一發射體透射之分量908及第二發射體透射之分量911具有與ACP 901之極性相同之極性。因此,ACP 901使第一發射體透射之分量908及第二發射體透射之分量911在不具有任何有意義之衰減之情況 下通過而朝向顯示裝置900之前面。在其中使用一線性偏振器及一四分之一波片實施ACP 901之某些實施方案中,ACP 901將通過之第一發射體透射之分量908及第二發射體透射之分量911之圓形極性轉變為線性極性。
ACP 901亦以類似於ACP 701減少周圍光反射之方式(如上文關於圖5A所闡述)之一方式減少周圍光反射。因此,顯示裝置900減少周圍光反射而不有意義地衰減由OLED發射體901發出之光。因此,不像傳統周圍光反射減少方法,需要較少額外電力來維持顯示器之光輸出。因此,顯示裝置900提供用以減少周圍光反射之一能量有效方法。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顯示裝置900可包含除OLED發射體901以外之一發射體。舉例而言,發射體可不具限制地包含電泳顯示器及場發射顯示器。
圖8A及圖8B係圖解說明包含複數個顯示元件之一顯示器件40之系統方塊圖。顯示器件40可係(舉例而言)一智慧電話、一蜂巢式電話或行動電話。然而,顯示器件40之相同組件或其稍微變化形式亦圖解說明諸如電視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手持式器件及可攜式媒體器件等各種類型之顯示器件。
顯示器件40包含一外殼41、一顯示器30、一天線43、一揚聲器45、一輸入器件48及一麥克風46。外殼41可由各種製造程序(包含注射模製及真空成型)中之任一者形成。另外,外殼41可由各種材料中之任何材料製成,該等材料包含但不限於:塑膠、金屬、玻璃、橡膠及陶瓷或其一組合。外殼41可包含可移動部分(未展示),其可與具有不同色彩或納含不同標誌、圖片或符號之其他可移動部分交換。
顯示器30可係各種之顯示器中之任一者,包含一雙穩態或類比顯示器,如本文中所闡述。顯示器30亦可經組態以包含一平板顯示器(諸如,電漿、電致發光(EL)顯示器、OLED、超扭轉向列(STN)顯示 器、LCD或薄膜電晶體(TFT)LCD)或一非平板顯示器(諸如,一陰極射線管(CRT)或其他管器件)。另外,顯示器30可包含一基於機械光調變器之顯示器,如本文中所闡述。
在圖8A中示意性地圖解說明顯示器件40之組件。顯示器件40包含一外殼41,且可包含至少部分地封圍其中之額外組件。舉例而言,顯示器件40包含一網路介面27,網路介面27包含可耦合至一收發器47之一天線43。網路介面27可係可顯示在顯示器件40上之影像資料之一源。因此,網路介面27係一影像源模組之一項實例,但處理器21及輸入器件48亦可用作一影像源模組。收發器47連接至一處理器21,處理器21連接至調節硬體52。調節硬體52可經組態以調節一信號(諸如濾光或以其他方式操縱一信號)。調節硬體52可連接至一揚聲器45及一麥克風46。處理器21亦可連接至一輸入器件48及一驅動器控制器29。驅動器控制器29可耦合至一圖框緩衝器28及一陣列驅動器22,陣列驅動器22又可耦合至一顯示陣列30。顯示器件40中之一或多個元件(包含圖8A中未具體繪示之元件)可經組態以用作一記憶體器件且經組態以與處理器21通信。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一電源供應器50可提供電力至特定顯示器件40設計中之實質上所有組件。
網路介面27包含天線43及收發器47,以使得顯示器件40可經由一網路與一或多個器件通信。網路介面27亦可具有某些處理能力以減輕(舉例而言)處理器21之資料處理要求。天線43可傳輸及接收信號。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天線43根據IEEE 16.11標準(包含IEEE 16.11(a)、(b)或(g))或IEEE 802.11標準(包含IEEE 802.11a、b、g、n及其進一步實施方案)傳輸並接收RF信號。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天線43根據Bluetooth®標準傳輸及接收RF信號。在一蜂巢式電話之情形中,天線43可經設計以接收分碼多重存取(CDMA)、分頻多重存取(FDMA)、分時多重存取(TDMA)、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GSM/通用封包無線 電服務(GPRS)、增強型資料GSM環境(EDGE)、地面中繼無線電(TETRA)、寬頻CDMA(W-CDMA)、演進資料最佳化(EV-DO)、1xEV-DO、EV-DO修訂版A、EV-DO修訂版B、高速封包存取(HSPA)、高速下行鏈路封包存取(HSDPA)、高速上行鏈路封包存取(HSUPA)、經演進之高速封包存取(HSPA+)、長期演進(LTE)、AMPS或用來在一無線網路(諸如利用3G或4G或5G技術之一系統)內通信之其他已知信號。收發器47可預處理自天線43接收之信號,以使得其可由處理器21接收並進一步操縱。收發器47亦可處理自處理器21接收之信號,以使得可經由天線43自顯示器件40發射該等信號。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可由一接收器來替換收發器47。另外,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可由一影像源來替換網路介面27,該影像源可儲存或產生待發送至處理器21之影像資料。處理器21可控制顯示器件40之總體操作。處理器21自網路介面27或一影像源接收資料(諸如經壓縮影像資料),且將該資料處理成原始影像資料或處理成容可易被處理成原始影像資料之一格式。處理器21可將經處理之資料發送至驅動器控制器29或發送至圖框緩衝器28進行儲存。原始資料通常係指識別一影像內之每一位置處之影像特性之資訊。舉例而言,此等影像特性可包含色彩、飽和度及灰階位準。
處理器21可包含一微控制器、CPU或用以控制顯示器件40之操作之邏輯單元。調節硬體52可包含用於將信號傳輸至揚聲器45及用於自麥克風46接收信號之放大器及濾波器。調節硬體52可係顯示器件40內之離散組件,或可合併於處理器21或其他組件內。
驅動器控制器29可直接自處理器21或自圖框緩衝器28獲取由處理器21產生之原始影像資料且可適當地將該原始影像資料重新格式化以用於高速傳輸至陣列驅動器22。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驅動器控制器29可將該原始影像資料重新格式化成具有一光柵樣格式之一資料流, 以使得其具有適合於跨越顯示陣列30進行掃描之一時間次序。然後驅動器控制器29將經格式化之資訊發送至陣列驅動器22。雖然一驅動器控制器29(諸如一LCD控制器)通常作為一獨立積體電路(IC)與系統處理器21相關聯,但此等控制器可以諸多方式來實施。舉例而言,控制器可作為硬體嵌入於處理器21中、作為軟體嵌入於處理器21中或以硬體形式與陣列驅動器22完全整合在一起。
陣列驅動器22可自驅動器控制器29接收經格式化資訊且可將視訊資料重新格式化成一組平行波形,該組平行波形每秒多次地施加至來自顯示器之x-y顯示元件矩陣之數百條且有時數千條(或更多)引線。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陣列驅動器22及顯示陣列30係一顯示模組之一部分。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驅動器控制器29、陣列驅動器22及顯示陣列30係顯示模組之一部分。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驅動器控制器29、陣列驅動器22及顯示陣列30適於本文中所闡述之顯示器類型中的任一者。舉例而言,驅動器控制器29可係一習用顯示器控制器或一雙穩態顯示器控制器(諸如,一機械光調變器顯示元件控制器)。另外,陣列驅動器22可係一習用驅動器或一雙穩態顯示器驅動器(諸如一機械光調變器顯示元件控制器)。此外,顯示陣列30可係一習用顯示陣列或一雙穩態顯示陣列(諸如包含一機械光調變器顯示元件陣列之一顯示器)。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驅動器控制器29可與陣列驅動器22整合在一起。此一實施方案在高度整合系統(舉例而言,行動電話、可攜式電子器件、手錶或小面積顯示器)中可係有用的。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輸入器件48可經組態以允許(舉例而言)一使用者控制顯示器件40之操作。輸入器件48可包含一小鍵盤(諸如,一QWERTY鍵盤或一電話小鍵盤)、一按鈕、一開關、一搖桿、一觸敏螢幕、與顯示陣列30整合在一起之一觸敏螢幕或一壓敏或熱敏薄膜。 麥克風46可經組態為顯示器件40之一輸入器件。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可使用透過麥克風46之語音命令來控制顯示器件40之操作。
電源供應器50可包含各種能量儲存器件。舉例而言,電源供應器50可係一可再充電蓄電池,諸如一鎳鎘蓄電池或一鋰離子蓄電池。在使用一可再充電式蓄電池之實施方案中,該可再充電式蓄電池可係可使用來自(舉例而言)一壁式插座或一光伏打器件或陣列之電力充電的。另一選擇系,該可再充電蓄電池可無線充電。電源供應器50亦可係一可再生能量源、一電容器或一太陽能電池,包含一塑膠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電池塗料。電源供應器50亦可經組態以自一牆上插座接收電力。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控制可程式性駐存於驅動器控制器29中,該驅動器控制器可位於電子顯示器系統中之若干個地方中。在某些其他實施方案中,控制可程式性駐存於陣列驅動器22中。上文所闡述之最佳化可以任一數目之硬體及/或軟體組件實施且可以各種組態實施。
如本文中所使用,提及一項目清單「中之至少一者」之一片語係指彼等項目中之任何組合,包含單個成員。作為一實例,「a、b或c中之至少一者」意欲涵蓋:a、b、c、a-b、a-c、b-c及a-b-c。
可將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方案闡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及演算法程序實施為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兩者之組合。已就功能性大體闡述了硬體與軟體之可互換性且在上文所闡述之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程序中圖解說明瞭硬體與軟體之可互換性。此功能性係實施成硬體還是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對整個系統施加之設計限制。
可藉助一通用單晶片或多晶片處理器、一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一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 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闡述功能之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或執行用於實施連同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一起闡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之硬體及資料處理裝置。一通用處理器可係一微處理器或任一習用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一處理器亦可實施為計算器件之一組合,例如一DSP與一微處理器之一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之一組合、結合一DSP核心之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之一組合或任一其他此類組態。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可藉由特定於一既定功能之電路來執行特定程序及方法。
在一或多個態樣中,可以硬體、數位電子電路、電腦軟體、韌體(包含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結構及其結構等效物)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所闡述之功能。亦可將本說明書中所闡述之標的物之實施方案實施為一或多個電腦程式,即,編碼於一電腦儲存媒體上供資料處理裝置執行或用於控制資料處理裝置之操作之一或多個電腦程式指令模組。
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易於明瞭對本發明中所闡述之實施方案之各種修改,且本文中所定義之一般原理可適用於其他實施方案而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展示之實施方案,而被授予與本發明、本文中所揭示之原理及創新性特徵相一致之最寬泛範疇。
另外,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瞭解,術語「上部」及「下部」有時係用於便於闡述該等圖,且指示對應於該圖在一適當定向之頁面上之定向之相對位置,且可不反映如所實施之任何器件之適當定向。
亦可結合一單個實施方案來實施本說明書中在單獨實施方案之上下文中闡述之某些特徵。相反,亦可將在一單個實施方案之上下文中闡述之各種特徵單獨地或以任一適合子組合之形式實施於多個實施方案中。此外,雖然上文可將特徵闡述為以某些組合形式起作用且甚 至最初主張如此,但來自一所主張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在某些情形下可自該組合去除,且該所主張組合可針對於一子組合或一子組合之變化形式。
類似地,雖然在該等圖式中以一特定次序繪示操作,但不應將此理解為需要以所展示之特定次序或以順序次序執行此等操作或執行所有所圖解說明之操作以達成期望結果。此外,該等圖式可以一流程圖之形式示意性地繪示一或多個實例性程序。然而,可將未繪示之其他操作合併於示意性地圖解說明之實例性程序中。舉例而言,可在所圖解說明操作中之任一者之前、之後、同時或之間執行一或多個額外操作。在特定情況下,多任務及並行處理可係有利的。此外,上文所闡述之實施方案中之各種系統組件之分離不應被理解為需要在所有實施方案中進行此分離,而應理解為所闡述之程式組件及系統通常可一起整合於一單個軟體產品中或封裝至多個軟體產品中。另外,其他實施方案亦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在某些情形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陳述之動作可以一不同次序執行且仍達成期望之結果。
502‧‧‧基於快門之光調變器/快門總成
503‧‧‧快門
504‧‧‧透明基板/基板
505‧‧‧錨
506‧‧‧反射膜/反射光圈層/面向後之反射層/光圈層
508‧‧‧表面光圈/光圈
516‧‧‧平面光導/光導
517‧‧‧幾何光重新引導器/稜鏡/光重新引導器
518‧‧‧光源/燈
519‧‧‧反射體
520‧‧‧面向前之反射膜/膜/反射膜/反射體膜
522‧‧‧覆蓋板
524‧‧‧黑色矩陣
526‧‧‧間隙
527‧‧‧機械支撐件/間隔件
528‧‧‧黏合劑密封件
530‧‧‧流體
532‧‧‧金屬薄片或經模製塑膠總成托架/總成托架
536‧‧‧反射體
540‧‧‧背光
700a‧‧‧顯示裝置
701‧‧‧吸收圓形偏振器
702‧‧‧反射圓形偏振器
703‧‧‧周圍光/隨機偏振之周圍光/剩餘周圍光/經反射周圍光
704‧‧‧入射之經濾光周圍分量/經濾光周圍分量
705‧‧‧經反射分量
706‧‧‧經濾光之經反射分量
707‧‧‧第一背光入射光
708‧‧‧第一背光透射之分量
709‧‧‧經反射背光分量
710‧‧‧第二背光入射光
711‧‧‧第二背光透射之分量

Claims (20)

  1.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面向前之光反射層;一背光,其設置於該面向前之光反射層之前;一光圈層,其設置於該背光之前且經組態以:經由界定於該光圈層中之光圈使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前方之光通過,及將未經由該等光圈通過而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後部之光往回反射;一反射圓形偏振(RCP)層,其設置於該背光之前且經組態以:使自該裝置之後部接收之具有一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及使自該裝置之該後部接收之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朝向該裝置之該後部往回反射;及一吸收圓形偏振(ACP)層,其設置成接近該裝置之一前表面且設置於該反射圓形偏振層之前面,經組態以使具有該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吸收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光調變層,其包含複數個機電系統(EMS)顯示元件,設置於該反射圓形偏振層前面及該吸收圓形偏振層後面,經組態以回應於影像資料而使自該反射圓形偏振層接收之光選擇性地通過。
  3.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圈層係設置於該光調變層與該反射圓形偏振層之 間。
  4. 如請求項3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圈層包含一面向後之反射圓形偏振表面,該面向後之反射圓形偏振表面經組態以使由該反射圓形偏振層通過之具有該第一圓形極性之光朝向該裝置之該後部往回反射。
  5.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圈層係設置於該背光與該反射圓形偏振層之間。
  6.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圓形偏振層選自由以下各項組成之一群組:結合有一個四分之一波延遲器之一反射線性偏振層及一膽固醇液晶圓形偏振層。
  7.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吸收圓形偏振層設置於該裝置之一前表面上。
  8.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顯示器,其包含:該反射圓形偏振層及該吸收圓形偏振層;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與該顯示器通信,該處理器經組態以處理影像資料;及一記憶體器件,其經組態以與該處理器通信。
  9. 如請求項8之顯示裝置,該顯示器進一步包含:一驅動器電路,其經組態以將至少一個信號發送至該顯示器;及一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將該影像資料之至少一部分發送至該驅動器電路。
  10. 如請求項8之顯示裝置,該顯示器進一步包含:一影像源模組,其經組態以將該影像資料發送至該處理器,其中該影像源模組包含一接收器、收發器及傳輸器中之至少一 者。
  11. 如請求項8之顯示裝置,該顯示器進一步包含:一輸入器件,其經組態以接收輸入資料並將該輸入資料傳遞至該處理器。
  12.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面向前之光反射層;一背光,其設置於該面向前之光反射層之前;一光圈層,其設置於該背光之前且經組態以:經由界定於該光圈層中之光圈使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前方之光通過,及將未經由該等光圈通過而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後部之光往回反射;一反射圓形偏振(RCP)層,其設置於該背光之前且經組態以:使自該顯示裝置之後部接收之具有一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使自該顯示裝置之該後部接收之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朝向該顯示裝置之該後部往回反射;一光調變層,其包含複數個機電系統(EMS)顯示元件,設置於該反射圓形偏振層前面,經組態以回應於影像資料而使自該反射圓形偏振層接收之光選擇性地通過;及一吸收圓形偏振(ACP)層,其設置於該光調變層前面,經組態以使具有該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吸收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
  13. 如請求項1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圓形偏振層選自由以下各項組成之一群組:結合有一個四分之一波延遲器之一反射線性偏振層及一膽固醇液晶圓形偏振層。
  14. 如請求項1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吸收圓形偏振層製作於該裝置之一前表面上。
  15.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面向前之光反射層;背光構件,其設置於該面向前之光反射層之前以用於提供該顯示裝置之均勻照明;一光圈層,其設置於該背光構件之前且經組態以:經由界定於該光圈層中之光圈使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前方之光通過,及將未經由該等光圈通過而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後部之光往回反射;反射圓形偏振構件,其設置於於該背光構件之前以用於使自該顯示裝置之後部接收之具有一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用於使自該顯示裝置之該後部接收之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朝向該顯示裝置之該後部往回反射;及吸收圓形偏振構件,其設置成接近該顯示裝置之一前表面且設置於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前面,用於使具有該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且吸收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
  16. 如請求項15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吸收圓形偏振構件設置於該顯示裝置之一前表面上。
  17. 如請求項15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括:背光構件,其設置於一面向前之光反射層與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之間,用於提供該顯示裝置之均勻照明。
  18. 如請求項15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括:光調變構件,其包含複數個機電系統(EMS)顯示元件,設置於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前面及該吸收圓形偏振構件後面,用於回 應於影像資料而使自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接收之光選擇性地通過。
  19. 如請求項15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陣列,其設置於該面向前之光反射構件與該反射圓形偏振構件之間。
  20. 一種顯示方法,其包括:接收來自位於一顯示裝置之後部處之一背光之光;使用一反射圓形偏振器來使具有一第一圓形極性之光通過而朝向該顯示裝置前面;使用該反射圓形偏振器來使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朝向該顯示裝置之該後部往回反射;使用設置於該背光後面的一面向前之反射膜來反射來自於該背光及該反射圓形偏振器之光而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前;使用設置於該背光構件之前的一光圈層以經由界定於該光圈層中之光圈使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前方之光通過;使用該光圈層以將未經由該等光圈通過而朝向該顯示裝置之後部之光往回反射;及接近於該顯示裝置之該前面,使用一吸收圓形偏振器來吸收具有不同於該第一圓形極性之一極性之光。
TW103104787A 2013-02-21 2014-02-13 合倂反射及吸收偏振器之顯示裝置 TWI554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73,244 US9347649B2 (en) 2013-02-21 2013-02-21 Displa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reflective and absorptive polariz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9609A TW201439609A (zh) 2014-10-16
TWI554794B true TWI554794B (zh) 2016-10-21

Family

ID=50241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4787A TWI554794B (zh) 2013-02-21 2014-02-13 合倂反射及吸收偏振器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47649B2 (zh)
KR (1) KR20150120487A (zh)
CN (1) CN105074555A (zh)
TW (1) TWI554794B (zh)
WO (1) WO20141303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4977B (zh) * 2022-02-25 2024-06-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4761B1 (ko) * 2013-08-14 2020-11-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60034084A1 (en) * 2014-07-31 2016-02-04 Asustek Computer Inc. Touch display device
TWI599818B (zh) 2014-10-22 2017-09-21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JP6450264B2 (ja) * 2015-06-09 2019-01-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画像表示機能付きミラー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4914624A (zh) * 2015-06-19 2015-09-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17015766A (ja) * 2015-06-26 2017-01-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KR102346728B1 (ko) * 2015-06-30 2022-01-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78254B1 (ko) * 2015-11-19 2023-09-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US20170184780A1 (en) * 2015-12-28 2017-06-29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JP2018163189A (ja) * 2017-03-24 2018-10-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光通信装置
CN110767105B (zh) * 2018-07-27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7981086A (zh) * 2021-09-10 2024-05-03 康宁公司 包括微结构的显示器和用于制造显示器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103068A2 (en) * 2002-05-31 2003-12-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20070279727A1 (en) * 2006-06-05 2007-12-06 Pixtronix, Inc. Display apparatus with optical cavit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5897A (en) 1993-12-21 2000-02-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Display with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randomizing cavity
JP3460588B2 (ja) 1997-09-18 2003-10-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6975455B1 (en) 2000-04-18 2005-12-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ransflective layer for displays
KR100976623B1 (ko) 2006-09-08 2010-08-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형 편광판을 사용한 거울형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370929B (en) * 2006-12-28 2012-08-21 Ind Tech Res Inst Backlight modules for displays and displays
US20090161044A1 (en) * 2007-12-21 2009-06-25 Zhibing Ge Wide viewing angle circular polarizers
KR20100094851A (ko) 2009-02-19 2010-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매립형 출광구조를 갖는 도광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103068A2 (en) * 2002-05-31 2003-12-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20070279727A1 (en) * 2006-06-05 2007-12-06 Pixtronix, Inc. Display apparatus with optical caviti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4977B (zh) * 2022-02-25 2024-06-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9609A (zh) 2014-10-16
KR20150120487A (ko) 2015-10-27
US20140232728A1 (en) 2014-08-21
WO2014130337A1 (en) 2014-08-28
CN105074555A (zh) 2015-11-18
US9347649B2 (en) 201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4794B (zh) 合倂反射及吸收偏振器之顯示裝置
TWI541783B (zh) 周圍光察覺顯示設備
TWI518365B (zh) 顯示裝置及製造干涉式光吸收結構之方法
TW201428343A (zh) 包括雙致動軸機電系統光調變器之顯示器設備
TW201432305A (zh) 機電系統色彩透射反射型顯示裝置
TWI468730B (zh) 使用機電顯示元件之三維圖像生成
TWI519813B (zh) 具有交錯之顯示元件排列之顯示器
TW201418774A (zh) 用於光調變顯示器之薄膜堆疊
TWI545538B (zh) 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TWI539182B (zh) 具有機電系統(ems)顯示元件之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WO2014164552A1 (en) Parallax shutter barrier for temporally interlaced autostereoscopic three dimensional (3d) display apparatus
TWI490541B (zh) 具有緻密堆積機電系統顯示元件之顯示裝置
TW201432303A (zh) 具有組織於離軸配置中之光調變像素之顯示器
TWI534070B (zh) 可填充流體之裝置及製造可填充流體之器件之方法
TW201702524A (zh) 用於顯示裝置之光學薄膜堆疊
TW201445181A (zh) 具有分段之驅動電極組之多態快門總成
TW201502576A (zh) 合併平面外運動限制特徵之快門總成
US20160070096A1 (en) Aperture plate perimeter routing using encapsulated spacer conta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