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1401B - Sleeve - Google Patents

Sleev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1401B
TWI551401B TW103121462A TW103121462A TWI551401B TW I551401 B TWI551401 B TW I551401B TW 103121462 A TW103121462 A TW 103121462A TW 103121462 A TW103121462 A TW 103121462A TW I551401 B TWI551401 B TW I5514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tapping
socket
workpiece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1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0252A (zh
Inventor
Nian-Hao Liao
Original Assignee
Nian-Hao Li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an-Hao Liao filed Critical Nian-Hao Liao
Priority to TW103121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14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00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0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1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1401B/zh

Links

Landscapes

  • Dowels (AREA)
  • Hand Tools For Fitting Together And Separating, Or Other Hand Tools (AREA)

Description

套筒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良的套筒。
已知的套筒構造,相當簡單。套筒通常是一本體,本體擁有一外圓周面,其內部陷入一結合部與一套接部。結合部與套接部不在本體的同一端,故二者的開口,分別位於本體相應的端面上。
大多數的套筒,其結合部是四邊形凹槽,凹槽與套接部不相通,卻能套住一工具突出的方柱。在某些實施例,結合部是多邊形孔,其與套接部相通。還有一些實施例,結合部是一多邊柱,多邊柱隆起於本體,用以插入一形成於工具的容納部中。
每個套筒的套接部以多角槽居多,用以套接一工件,如螺絲、螺栓、螺帽或起子頭。
此處所稱的工具,泛指手動式或電動式工具,如接桿、螺絲起子或扳手。這些工具被人力或電能轉換成動能所驅動,帶動套筒輸出一定的扭矩。
這些工件相似處在於:一形狀與套接部大致相符的部位,如螺絲或螺栓的頭部、螺帽外觀的輪廓,或是起子頭的角柱段落。因此,套筒以套接部套住工件,在前述工具的驅動下,使工件同向旋轉地執行螺鎖或旋鬆作業。
在螺鎖或旋鬆期間,往往會遇到套筒無法帶動工件旋轉的情況。尤其是,螺絲、螺栓或螺帽在鎖緊或鬆脫的瞬間,特別明顯。深入瞭解原因,不外乎下列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崩角現象。通常是指螺絲或螺栓的頭部,以及螺帽外觀的輪廓,單個或多個角因磨損或崩裂而喪失原來的形狀,無法有效地接觸套接部相應的壁面,以致套筒的扭矩不能輸出至工件。
第二種情況是牢固不動。例如螺絲、螺栓或螺帽鎖緊後,因為氧化作用致生鏽蝕現象,會與金屬物件牢固成為一體,難以轉動。
第三種情況是粘固不動。例如某些漆料或粘著劑塗佈在物件表面,因為高溫等外在因素,使物件與鎖緊的螺絲、螺栓或螺帽粘著在一起,同樣難以轉動。
因此,如何以套筒驅動不易旋轉的工件,就成為本發明亟待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目的之一在於:採用敲打式構造,幫助套筒解決工件不易旋轉的難題。
緣於上述目的之達成,本發明的套筒,包括一本體與一桿體。該本體有一套接部與一敲擊部,套接部是一形成於本體的多角槽,敲擊部自本體外表深入一定的距離且通過套接部一角,允許桿體局部出入敲擊部。在某些實施例,該敲擊部自本體外表深入一定距離,卻不通過套接部。
當本體結合一工件執行螺鎖或旋鬆作業時,套接部套住工件形狀相符的部位,對插入敲擊部的桿體施力,驅使本體帶動工件轉動。在某些實施例,以桿體敲打工件露出敲擊部的部位,或以桿體迫緊工件面對敲擊部處,亦能驅使本體帶動工件轉動。
以下利用實施例闡述本發明之應用,卻不能被用來限制本發明,故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普通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圍內,可做各種更動與修飾。
10‧‧‧扳手
12‧‧‧延伸部
14‧‧‧頭
16‧‧‧開關
18‧‧‧突出部
20‧‧‧螺栓
21‧‧‧角
22‧‧‧螺帽
23‧‧‧崩角部
24‧‧‧起子頭
26‧‧‧頭部
30‧‧‧套筒
31‧‧‧中心線
32‧‧‧本體
33‧‧‧對角線
34‧‧‧結合部
35‧‧‧邊
36‧‧‧套接部
38‧‧‧方柱
40‧‧‧桿體
41‧‧‧槽底
42‧‧‧直孔
43‧‧‧角穴
44‧‧‧深入端
45‧‧‧通孔
46‧‧‧直槽
47‧‧‧凸部
48‧‧‧槽口
θ 1、θ 2‧‧‧角度
θ 3‧‧‧補角
第1圖是本發明套筒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用以聯結工具與工件。
第2圖是第1圖套筒在使用期間的剖視圖。
第3圖是本發明套筒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第4圖是第3圖套筒的剖視圖。
第5圖是本發明套筒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第6圖是本發明套筒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
第7圖是本發明套筒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
第8圖是本發明套筒第五實施例的使用剖視圖。
第9圖是本發明套筒第六實施例的使用剖視圖。
請參閱第1、2圖,表現套筒30的第一實施例。圖中,一扳手10以套筒30聯結一工件。下面將從結構的角度,對各個元件的構造作具體的闡述。
在本實施例中,扳手10屬於手動工具之一。該扳手10有一延伸部12和一頭14,延伸部12形成於頭14外部,其具備一定長度,方便一使用者操作扳手10輸出一定的扭矩。在某些實施例,延伸部12與一握柄(圖面未繪)相連。
該頭14是扁圓的,其上面安裝一開關16,下方是一可轉動的突出部18。扭轉開關16,決定突出部18相對頭14單向空轉,反向不轉動而能輸出扳手10的扭矩。
所述的工件,選自螺栓20、螺帽22或起子頭24之一。以螺栓20來說,其上方是一六角形的頭部26。至於螺帽22,則是擁有六角形輪廓。再看到起子頭24,其一端是六角形的柱狀段落,另端形成十字形的驅動部28,可插入螺絲(圖面未繪)頭部的十字溝中。
該套筒30有一本體32,本體32擁有外圓周面,其內部形成 一結合部34與一套接部36。該結合部34是四邊槽,其形狀與前述突出部18大致相符,自本體32頂端陷入一定深度。套接部36是六角槽,其形狀與所述的頭部26、螺帽22輪廓或起子頭24的六角柱段落大致相符,自本體32底端陷入一定的深度,卻與結合部34不相通。
該套筒30還有一敲擊部,允許一桿體40局部進入敲擊部。在本實施例,該敲擊部是一直孔42。直孔42設在套筒30鄰近套接部36的部位,其二端位於本體32的外圓周面,直孔42與套接部36的一角相通,從而形成一通孔45(參考第4圖)。因此,桿體40進入直孔42的部位是直的,利於退出作業的執行。
接著,以螺栓20為例,詳細說明桿體40搭配敲擊部幫助套筒30轉動的使用情況。
假設,頭部26的六個角21皆未發生崩角現象,卻因鏽蝕或粘固而難以轉動螺栓20,可以用套筒30的套接部36套住頭部26。此刻,頭部26的角21局部露出直孔42,對插入直孔42的桿體40產生阻擋作用。
以桿體40的深入端44抵住頭部26的角21,用一鎚具(圖面未繪)或其他敲擊器械敲打桿體40遠離深入端44的部位。桿體40對角21施予一沿著第2圖箭頭A方向運動的作用力,企圖讓頭部26轉動,對螺栓20因鏽蝕或粘固所產生的結合力致生瓦解效果。俟螺栓20鬆動後,再以扳手10帶動套筒30,就能輕鬆地驅使頭部26連同整個螺栓20沿著第2圖箭頭C方向轉動,完成旋鬆作業。
另一種方式是沿第2圖箭頭B方向,用鎚具或其他敲擊器械敲打桿體40遠離深入端44的部位,對直孔42壁面形成大的衝擊力,驅使本體32順著第2圖箭頭C方向旋轉,帶動頭部26同向旋轉,也能瓦解螺栓20因鏽蝕或粘固所產生的結合力。
兩種使用情況的差異在於:第一種使用狀態中,桿體40直接施力於頭部26。第二種使用狀態,則是桿體40撞擊本體32,以套接部36 壁面間接施力於頭部26。這些敲打方式,可以交互使用於螺栓20鬆動,方便旋鬆作業的順利進行。
根據上開說明,還能衍生其他的實施例。如第3、4圖所示,套筒30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如下:首先,該套筒30的結合部是一方柱38,方柱38立在本體32頂部,二者設計成為一體。因此,方柱38可以插入工具的容納部,如開口扳手二顎的夾持空間,或是接桿用以套接的開口等部位。
其次,該敲擊部是一直槽46,直槽46有一槽口48及一槽底41。此處所稱的槽口48,是直槽46通過本體32外圓周面的開口端。此處所稱的槽底41,是直槽46深入本體32壁內的封閉端。因為直槽46與套接部36一角相通,所以槽底41與槽口48位於通孔45的上、下方。
值得一提的是,本體32的套接部36與直槽46保持一定的角度。簡單的說,在套接部36劃一條對角線33,對角線33是直的虛擬線條,其一端經過通孔45而與一中心線31垂直相交,另端通過套接部36的對角中央。中心線31同樣是虛擬的直線,其二端分別通過直槽46的槽底41與槽口48中央。
如第5圖所示,該頭部26有崩角現象,採用間接敲擊方式為佳。如此,套筒30的套接部36先套住頭部26,使崩角部23面對著通孔45(詳見第4圖),甚至於局部露出直槽46,亦在允許的範圍內。然後,桿體40插入直槽46且能迫緊頭部26的崩角部23,傳遞源自於鎚具或其他敲擊器械的作用力,以致桿身撞擊直槽46周圍的壁面,或以桿體40的深入端44衝擊槽底41,驅使本體32的套接部36帶動頭部26同向轉動,直到螺栓20因為鏽蝕或粘固致生結合力被瓦解為止,用以旋鬆螺栓20,取得鬆脫的效果。
當然,本實施例的套筒30,亦能採用前述直接敲擊方式來卸下螺栓20。倘若,螺栓20的頭部26未發生崩角現象,則桿體40被鎚具或 其他敲擊器械敲打,對頭部26的角21施予衝擊般作用力,使螺栓20鬆動,進而完成旋鬆作業。
第6圖是套筒30的第三實施例,其構造與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在於:本體32的直槽46比較傾斜。
簡單的說,對角線33經過相交點轉向中心線31且通過槽口48形成一角度θ 1,其與一補角θ 3的總合等於180°。該補角θ 3是指對角線33經過相交點轉向中心線31且通過槽底41所形成的角度。
圖中,角度θ 1介於91°~120°之間。比對第二實施例以對角線垂直於中心線的情形,本實施例的角度θ 1是傾斜的。尤其是,角度θ 1愈大,桿體愈能迫緊工件的崩角部位。
在某些實施例中,補角θ 3介於91°~120°之間,亦在允許的範圍內。
第7圖是套筒30的第四實施例,其構造與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在於:直槽46的中心線31與套接部36的六邊35之一大致平行,不會破壞套接部36的機能形狀。
第8圖是套筒30的第五實施例,其構造與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在於:本體32依直徑L1形成外圓周面且佈置三個敲擊部,每個敲擊部是一角穴43,其深入本體32外圓周面一定距離,卻不通過套接部36。該角穴43的角度θ 2範圍約90°±30°。
本實施例適用間接敲擊方式,以套筒30的套接部36套住螺栓的頭部26,再用鎚具或其他敲擊器械敲打桿體40遠離接觸端的部位。角穴43的邊接受桿體40的作用力,以致套筒30沿著第8圖箭頭D方向旋轉,連帶頭部26同向轉動,進而使螺栓鬆動,完成旋鬆作業。
第9圖是套筒30的第六實施例,其構造與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差異處在於:本體32外圓周面依等距隆起若干敲擊部,每個敲擊部是指一凸部47,二對稱的凸部47相隔距離視為直徑L2,比本體32的直徑L1 (詳見第6圖)還大。
本實施例適用間接敲擊方式,以套筒30的套接部36套住螺栓的頭部26。桿體40端部頂住任一凸部47,遠離接觸端的部位被鎚具或其他敲擊器械敲打,驅使套筒30沿著第9圖箭頭E方向旋轉,以致套接部36的壁面對頭部26輸出一定的作用力,進而使螺栓鬆動,完成旋鬆作業。
21‧‧‧角
26‧‧‧頭部
30‧‧‧套筒
32‧‧‧本體
36‧‧‧套接部
40‧‧‧桿體
42‧‧‧直孔
44‧‧‧深入端

Claims (9)

  1. 一種套筒(30),包括:一本體(32),其有一套接部(36)與一敲擊部,套接部(36)是一形成於本體(32)的多角槽,敲擊部自本體(32)外表深入一定的距離且通過套接部(36)一角;及一桿體(40),其局部出入敲擊部;當本體(32)結合一工件執行螺鎖或旋鬆作業時,套接部(36)套住工件形狀相符的部位,對插入敲擊部的桿體(40)施力,驅使本體(32)帶動工件轉動;或以桿體(40)敲打工件露出敲擊部的部位;或以桿體(40)迫緊工件面對敲擊部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套筒,其中,該敲擊部是一直孔(42),其二端位於本體(32)外表,直孔(42)與套接部(36)一角相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套筒,其中,該敲擊部是一直槽(46),其有一形成於本體外表的槽口(48)及一封閉的槽底(41),直槽(46)與套接部(36)一角相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套筒,其中,該直槽(46)與套接部(36)之間形成一角度(θ 1),其範圍是91°~12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4項所述的套筒,其中,該桿體(40)出入敲擊部的部位是直的。
  6. 一種套筒(30),包括:一本體(32),其有一套接部(36)與一敲擊部,套接部(36)是一形成於本體的多角槽,敲擊部佈置於本體(32)外表卻不通過套接部(36);及一桿體(40),其局部出入敲擊部; 當本體(32)結合一工件執行螺鎖或旋鬆作業時,套接部(36)套住工件形狀相符的部位,對插入敲擊部的桿體(40)施力,驅使本體(32)帶動工件轉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套筒,其中,該敲擊部是一角穴(43),其深入本體(32)外表卻不通過套接部(36),角穴(43)的範圍為90°±3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套筒,其中,該敲擊部是一凸部(47),其隆起於本體(32)外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6項所述的套筒,其中,該本體(32)還有一結合部(34),其位於本體而與套接部(36)不在同一端,用以結合一扳手(10)。
TW103121462A 2014-06-20 2014-06-20 Sleeve TWI551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1462A TWI551401B (zh) 2014-06-20 2014-06-20 Sleev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1462A TWI551401B (zh) 2014-06-20 2014-06-20 Sleev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252A TW201600252A (zh) 2016-01-01
TWI551401B true TWI551401B (zh) 2016-10-01

Family

ID=55641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1462A TWI551401B (zh) 2014-06-20 2014-06-20 Sleev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514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635B (zh) * 2021-08-02 2023-12-01 美商施耐寶公司 防空程保持套筒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6100U (en) * 2005-06-22 2006-01-21 Fu-Yi Chan Hand tool head and connect the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the pole
TWM336844U (en) * 2007-11-02 2008-07-21 Yen-Sou Chen Retractable socket wrench
TWM344943U (en) * 2008-03-05 2008-11-21 Rung See Industry Co Ltd Retention structure of socket
CN201483433U (zh) * 2009-06-04 2010-05-26 聂羽鹏 具防止脱落用套筒控制构造
TWM420392U (en) * 2011-09-19 2012-01-11 Shi-Ming Wang Tightening and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socket tool
TWM453562U (zh) * 2012-11-20 2013-05-21 Shi-Ming Wang 套筒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6100U (en) * 2005-06-22 2006-01-21 Fu-Yi Chan Hand tool head and connect the structure improvement of the pole
TWM336844U (en) * 2007-11-02 2008-07-21 Yen-Sou Chen Retractable socket wrench
TWM344943U (en) * 2008-03-05 2008-11-21 Rung See Industry Co Ltd Retention structure of socket
CN201483433U (zh) * 2009-06-04 2010-05-26 聂羽鹏 具防止脱落用套筒控制构造
TWM420392U (en) * 2011-09-19 2012-01-11 Shi-Ming Wang Tightening and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socket tool
TWM453562U (zh) * 2012-11-20 2013-05-21 Shi-Ming Wang 套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635B (zh) * 2021-08-02 2023-12-01 美商施耐寶公司 防空程保持套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252A (zh) 2016-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98467B2 (ja) ファスナー・エキストラクター
TWI699261B (zh) 套筒接合器、及其套件和系統
US7814815B2 (en) Tool head structure
CA3052755C (en) Hex driver
TW202039162A (zh) 防滑多向之緊固件卸除工具
CN113316498A (zh) 防滑扣件移除工具
TW202012120A (zh) 扣件取出工具及扣件退出裝置的組合
US9849573B2 (en) Broken bolt extractor
US20110097170A1 (en) Drill Bit Extractor
US20070289426A1 (en) Bolt remover
US1159063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xtracting and dislodging fasteners
US9352459B2 (en) Broken bolt extractor
TWI551401B (zh) Sleeve
US2023006039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xtracting Fasteners
TWM472125U (zh) 螺絲
TWI701108B (zh) 多夾持點套筒起子頭
JPS6314096Y2 (zh)
US20120024553A1 (en) Implement and tool for loosening connection elements and kit comprising such implement
TWI829751B (zh) 扣件取出裝置
RU123077U1 (ru) Шуруп или винт с потайной головкой и ключ неделина для его заворачивания
GB2459873A (en) Tool for removing damaged threaded fasteners
TWI834712B (zh) 進階抓持裝置
TWM558692U (zh) 斷螺栓取出器
TWM544577U (zh) 高效能螺栓
TWM639166U (zh) 套筒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