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9070B - 行動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行動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9070B
TWI549070B TW104126787A TW104126787A TWI549070B TW I549070 B TWI549070 B TW I549070B TW 104126787 A TW104126787 A TW 104126787A TW 104126787 A TW104126787 A TW 104126787A TW I549070 B TWI549070 B TW I5490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obile device
processing unit
face object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6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9109A (zh
Inventor
郭嫚婷
彭鴻文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26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907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9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907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9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9109A/zh

Links

Description

行動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行動裝置的控制方法, 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行動裝置的運作模式的控制方法。
隨著智慧型產品的發展日漸蓬勃, 諸如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體積小且可隨身攜帶的行動裝置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上的必需品。由於行動裝置的電量有限, 當使用者不使用行動裝置時, 行動裝置會自動或透過使用者手動而進入休眠模式。手動方式例如是反應於使用者按下行動裝置的電源鍵或是闔上感應式手機套, 行動裝置的螢幕關閉且進入休眠模式。自動方式例如是反應於在預設時間( 例如, 15 秒、30 秒、1 分鐘等) 內未接收到任何操作, 行動裝置會自動關閉螢幕。
近年來,運作模式的切換(例如,進入休眠模式、正常工作模式等)功能逐漸著重於使用者的操作習慣。例如,手機透過辨識使用者眼睛是否注視螢幕,以使手機進入休眠模式。然而,在前述範例中,倘若使用者臉部超出相機拍攝範圍之外,則由於行動裝置無法辨識眼睛,以使得即使使用者的眼睛直視螢幕,亦可能讓行動裝置進入休眠模式。此外,在另一範例中,行動裝置可透過偵測臉部方向或是臉部面積來決定運作模式的切換。然而,此範例通常是假設使用者的臉部與行動裝置是緊貼且面對面的,此等方式相當缺乏彈性。倘若使用者開啟食譜並將行動裝置放置於一旁,觀看螢幕同時亦進行料理,又或者使用者在行動裝置的相機拍攝範圍之外,則前述休眠模式範例都可能導致使用者在觀看螢幕過程中行動裝置自動進入休眠模式。由此可知,現行運作模式的切換功能的限制條件過於侷限,並可能會讓使用者操作上造成困擾。
本發明提供一種行動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藉以提供符合使用者操作習慣的運作模式切換功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行動裝置的控制方法,此行動裝置具有影像擷取單元及感測模組,且此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透過影像擷取單元擷取影像,並透過感測模組偵測行動裝置的傾斜狀態。依據傾斜狀態校正影像,以產生校正影像。依據校正影像中的人臉物件,控制行動裝置的運作模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行動裝置,此行動裝置包括影像擷取單元、感測模組及處理單元。影像擷取單元用以擷取影像。感測模組用以偵測行動裝置的傾斜狀態。處理單元耦接影像擷取單元及感測模組。透過影像擷取單元擷取影像,且透過感測模組偵測傾斜狀態。處理單元依據傾斜狀態校正影像,以產生校正影像。處理單元依據校正影像中的人臉物件,控制行動裝置的運作模式。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的行動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其可依據影像擷取單元擷取影像當時行動裝置的傾斜狀態,進一步校正影像,以利於後續人臉物件辨識。此外,本發明實施例更結合運作模式控制功能(例如,進入休眠模式、維持正常工作模式等),以讓使用者獲得較佳的操作體驗。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由於使用者對應於行動裝置( 例如,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 的相對位置不同, 因此行動裝置的影像擷取單元所拍攝影像中人臉的成像位置、大小、扭曲程度亦會不同。而本發明實施例便是依據感測模組( 例如, 重力感測器(G sensor)、陀螺儀( gyro sensor)等)所偵測的資料,來判斷行動裝置與人是平行、垂直或其他角度等的傾斜狀態。此外, 依據此傾斜狀態來對影像進行校正, 以使校正後影像中的人臉能夠更好辨識。此外, 本發明實施例更進一步對人臉器官與大小進行分析( 例如, 判斷人臉器官是否完整及人臉大小是否符合大小標準值),並依據分析結果來控制行動裝置的運作模式( 例如, 進入休眠模式、延遲進入休眠模式等)。以下提出符合本發明之精神的多個實施例,應用本實施例者可依其需求而對這些實施例進行適度調整, 而不僅限於下述描述中的內容。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種電子裝置的方塊圖。請參照圖1,行動裝置100包括影像擷取單元110、感測模組130及處理單元150。行動裝置100可以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電子裝置。
影像擷取單元110可以是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鏡頭、互補式金氧半電晶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s;CMOS)鏡頭、或紅外線鏡頭的攝影機、照相機。依據不同設計需求,影像擷取單元110可能具有廣角鏡頭(例如,焦距為10~28公釐(mm))、魚眼鏡頭(例如,視角為150~360度)或標準鏡頭(例如,焦距為35~70mm)。而本發明影像擷取單元110以具有較大視角(例如,大於120或150度)的鏡頭為較佳實施例,然不以此為限。影像擷取單元110用以擷取影像。
感測模組130至少包括重力感測器,且更可依據設計需求而包括陀螺儀、電子羅盤(electronic Compass)、地磁感測器(geomagnetic sensor)等感測器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感測模組130用以偵測行動裝置100的傾斜狀態。例如,感測模組130為三軸重力感測器,當行動裝置100平放於桌面且其螢幕(未繪示)朝上時,加速度值為Z軸之重力加速度值等於1重力加速度(g;每秒平方9.8公尺(9.8m/sec2))。或者,當行動裝置100直立於桌面且螢幕面對方向與桌面平行時,加速度值為Y軸之重力加速度值等於1重力加速度。感測模組130可將偵測資料(例如,X、Y、Z軸的重力加速度值)傳送至處理單元150,並藉以判斷行動裝置100的傾斜狀態。
需說明的是,依據不同設計需求,可選擇配置的陀螺儀、地磁感測器等感測器所取得的偵測資料,更可讓處理單元150對於傾斜狀態的判斷更加精確。
處理單元150例如是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程式化之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式化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或其他類似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處理單元150耦接影像擷取單元110及感測模組130。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0用以處理本實施例之行動裝置100所有作業。
需說明的是,依據不同設計需求,行動裝置100亦可配置諸如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或其他種類顯示器的螢幕(未繪示)。
為了方便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操作流程,以下將舉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行動裝置100的控制方法。圖2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種控制方法流程圖。請參照圖2,本實施例的方法適用於圖1的行動裝置100。下文中,將搭配行動裝置100中的各項元件及模組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控制方法。本方法的各個流程可依照實施情形而隨之調整,且並不僅限於此。
在步驟S210中,處理單元150透過影像擷取單元110擷取影像,且透過感測模組130偵測傾斜狀態。影像擷取單元110擷取影像及感測模組130偵測傾斜狀態的詳細說明可分別參照圖1中影像擷取單元110及感測模組130的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需說明的是,依據不同設計需求,擷取影像及偵測傾斜狀態可能是同時進行,亦可能是在擷取影像後經過數毫秒(ms)才偵測傾斜狀態,或是先偵測傾斜狀態再擷取影像。而為了方便後續影像校正,擷取影像及偵測傾斜狀態之間的執行時間間距不大於間距門檻值(例如,100ms、300ms等)。此外,處理單元150可能在不同觸發條件下,會啟動影像擷取單元110進行拍攝及/或啟動感測模組130進行偵測。例如,處理單元150在閒置時間(例如,15秒、30秒等)內未透過觸控螢幕或實體按鈕(例如,音量調整鍵、相機拍攝鍵等)偵測到輸入操作的觸發條件下,便透過影像擷取單元110擷取影像且透過感測模組130進行偵測。在另一實施例中,當行動裝置100處於休眠模式,每隔固定運作週期(例如,15秒、30秒等),處理單元150會啟動影像擷取單元110進行拍攝及/或啟動感測模組130進行偵測。
在步驟S230中,處理單元150依據傾斜狀態校正影像,以產生校正影像。具體而言,在習知透過辨識人臉物件的休眠控制方法中,由於使用者可能依據不同使用情境以不同擺設方式放置智慧型手機,因此使用者的臉部可能超出影像擷取單元的視角範圍。此情況更使得智慧型手機無法有效辨識影像中所出現的人臉物件,進而造成使用者在觀看螢幕的過程中,智慧型手機自動進入休眠模式。此等現象相當不符合實際使用習慣。
而為了因應於不同使用情境下行動裝置100的傾斜狀態(例如,行動裝置100是垂直於地面、水平等),處理單元150便是依據傾斜狀態來決定不同的校正方式。例如,在一使用情境中,使用者將行動裝置100直立以使得行動裝置100與地面垂直,此時使用者可能是直視影像擷取單元110,則可用於處理單元150後續判斷周圍狀態的影像可用範圍較小。而在另一使用情境中,使用者將行動裝置100平放於桌面,則可用於處理單元150後續判斷周圍狀態的影像可用範圍較大。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0依據傾斜狀態及視角基準方向,將影像調整成預設視角影像,其中視角基準方向為垂直於水平面上的方向。具體而言,處理單元150是以行動裝置100的螢幕平行於地面的傾斜狀態作為基準傾斜狀態(例如,感測模組所偵測Z軸之重力加速度值為1重力加速度,且X、Y軸之重力加速度值為0),將行動裝置100的水平面延伸作為基準水平線,並以垂直於水平面上的方向(即,此傾斜狀態下,行動裝置100的螢幕所面對的方向)作為視角基準方向。在處理單元150取得感測模組130的偵測資料後,處理單元150便會判斷當前傾斜狀態是否為前述螢幕平行於地面的基準傾斜狀態。若當前傾斜狀態為基準傾斜狀態,則處理單元150直接將影像作為預設視角影像。
舉例而言,圖3A是視角為180度之魚眼鏡頭拍攝範例。請參照圖3A,假設行動裝置100水平放置於桌面,行動裝置100中螢幕的面對方向303為視角基準方向,則處理單元150判斷行動裝置100的傾斜狀態為基準傾斜狀態。接著,處理單元150將影像擷取單元110所擷取的影像(圖中以數條右斜線覆蓋區域表示視角範圍)作為預設視角影像。
另一方面,在另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0依據視角基準方向及影像擷取單元110的可視範圍忽略部份的影像,且依據視角基準方向及影像擷取單元110的可視範圍將影像與無畫面影像整合至預設視角影像。具體而言,若當前傾斜狀態不為基準傾斜狀態,則處理單元150僅使用影像中基準水平線上方的影像。基準水平線上方有部份範圍超出影像擷取單元110的可視範圍,超出的部份範圍以特定顏色(例如,黑色、白色等)、圖樣或無畫面影像呈現。而對於基準水平線下方的另一部份範圍,處理單元150將忽略且不進行後續處理。接著,處理單元150將以特定顏色、圖樣或無畫面影像呈現的影像與基準水平線上方的影像結合,以將影像調整成為預設視角影像。
舉例而言,圖3B是視角為180度之魚眼鏡頭拍攝範例。請參照圖3B,假設行動裝置100與基準水平線夾角為20度(即,行動裝置100中螢幕的面對方向305與視角基準方向夾角為20度)。影像擷取單元110此時的視角範圍為範圍311(圖中為數條右斜線覆蓋區域)及範圍313(圖中為數條交錯線覆蓋區域)。接著,處理單元150忽略位於基準水平線下方的範圍313,並將基準水平線上方的範圍311及無畫面影像的範圍315(圖中為數條左斜線覆蓋區域)整合成預設視角影像。
圖3C是視角為180度之魚眼鏡頭拍攝另一範例。請參照圖3C,假設行動裝置100與基準水平線夾角為90度(即,行動裝置100中螢幕的面對方向307與視角基準方向夾角為90度)。影像擷取單元110此時的視角範圍為範圍321(圖中為數右條斜線覆蓋區域)及範圍323(圖中為數條交錯線覆蓋區域)。接著,處理單元150忽略位於基準水平線下方的範圍323,並將基準水平線上方的範圍321及無畫面影像的範圍325(圖中為數條左斜線覆蓋區域)整合成預設視角影像。由此可知,僅有二分之一的影像被整合至預設視角影像。
接著,由於處理單元150是以垂直於水平面上的方向作為視角基準方向,因此預設視角影像中的上方區域並非對應實際拍攝環境中垂直於地面上方的方向。以圖3A為例,行動裝置100中螢幕的面對方向303為實際拍攝環境中垂直於地面上方的方向,此面對方向303對應的畫面影像是成像於影像中的中間區域。
於是,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0依據傾斜狀態決定裁切位置,依據裁切位置對預設視角影像進行裁切,且將裁切的預設視角影像投影成校正影像。具體而言,為了讓預設視角影像中上方區域轉換成對應於實際拍攝環境中垂直於地面上方的方向,處理單元150會先決定預設視角影像中的裁切位置,以將裁切的預設視角影像展開。其中,處理單元150是依據感測模組130所判斷的傾斜狀態,判斷行動裝置100對應於使用者的方位,並據以決定裁切位置。接著,處理單元150會將展開的預設視角影像投影成校正影像。
舉例而言,圖4A為圖3A對應情境的預設視角影像。請參照圖4A,假設行動裝置100的朝上方向411(或是頂部面對方向)(例如,北方)為對應於預設視角影像451的上方,則處理單元150將朝上方向411的延伸線段401作為裁切位置,並將預設視角影像451以兩個展開方向413、415展開。請接著同時參照圖4A及圖4B,圖4B為預設視角影像451經展開並校正後的校正影像453。在預設視角影像451中,人臉物件471、473是朝向預設視角影像451的中心處或是朝向行動裝置100。而預設視角影像451經展開及校正後,人臉物件471、473在校正影像453中會轉變為朝向校正影像453的上方。
圖5A為圖3B對應情境的校正影像。請同時參照圖3B及圖5A,雖然校正影像551中出現對應於圖3B中範圍315的無畫面影像555,但不影響圖3B中人臉物件301的成像結果。在此範例中,處理單元150是以圖3B中範圍315作為裁切位置,並進一步展開。
而圖5B為圖3C對應情境的校正影像。請同時參照圖3C及圖5B,雖然校正影像553中出現對應於圖3C中範圍325的無畫面影像557,但不影響圖3C中人臉物件301的成像結果。
需說明的是,由於影像擷取單元110配置廣角鏡頭或魚眼鏡頭,或者是拍攝視角的因素,因此影像擷取單元110所擷取的影像可能會有透視變形的情況,而處理單元150將進一步校正影像的變形情況。
校正影像經產生後,在步驟S250中,處理單元150依據校正影像中的人臉物件,控制行動裝置100的運作模式。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0判斷校正影像中的人臉物件是否存在完整器官,且判斷人臉物件是否符合大小標準值。而若人臉物件符合大小標準值,則處理單元150控制行動裝置100的運作模式。
具體而言,處理單元150分析校正影像以判斷校正影像是否存在人臉物件。當校正影像中存在人臉物件時,處理單元150進一步辨識臉部特徵(例如,眼睛、鼻子、嘴吧等)。例如,行動裝置100的儲存單元(未繪示)儲存有特徵資料庫。此特徵資料庫包括了臉部特徵樣本(pattern)。而處理單元150藉由與特徵資料庫中的樣本進行比對來獲得人臉物件。針對偵測臉部的技術,本發明實施例可利用AdaBoost演算法或其他人臉偵測演算法(例如,主成份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獨立成份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等演算法或利用Haar-like特徵來進行人臉偵測動作等)來獲得校正影像中的人臉物件。
接著,處理單元150判斷人臉物件是否存在完整器官(例如,五官:兩個眼睛、一個鼻子及一個嘴吧)。若人臉物件並未存在完整器官(例如,僅有一個眼睛),則表示使用者側臉或其他角度面對行動裝置100,且處理單元150便判斷使用者無意願使用行動裝置100。行動裝置100的運作模式包括正常工作模式及休眠模式。當處理單元150判斷使用者無意願使用行動裝置100(即,人臉物件不具有完整器官)時,若行動裝置100處於正常工作模式,則處理單元150控制行動裝置100進入休眠模式。而若行動裝置150處於休眠模式,則處理單元150控制行動裝置100維持休眠模式。
另一方面,若人臉物件存在完整器官,則表示使用者正臉面對行動裝置100。在人臉物件存在完整器官的判斷結果下,處理單元150進一步分析人臉物件的大小,以判斷使用者與行動裝置100的相對距離。舉例而言,圖6是校正影像651的範例,請參照圖6,假設大小標準值為8公分,處理單元150判斷人臉物件601的寬度值D1是否大於8公分。若人臉物件601的寬度值D1小於大小標準值,則處理單元150判斷使用者距離行動裝置100很遠(例如,相距超過30公分),且認為使用者僅是臉部面對行動裝置100但不在行動裝置100附近。接著,處理單元150控制行動裝置100進入休眠模式或維持在休眠模式。
而若人臉物件的寬度大於大小標準值,則處理單元150判斷使用者距離行動裝置很近(例如,相距小於20公分),且判斷使用者有意願使用行動裝置100。舉例而言,圖7是校正影像751的範例,請參照圖7,假設大小標準值為10公分,校正影像751中人臉物件701的寬度值D2大於大小標準值。接著,若行動裝置100處於正常工作模式,則處理單元150延遲進入休眠模式。例如,延遲15秒、30秒等。而若行動裝置100處於休眠模式,則處理單元150控制行動裝置100進入正常工作模式。例如,處理單元150將行動裝置100的螢幕開啟。依據不同設計需求,處理單元150亦可判斷人臉物件的面積大小、垂直長度大小等,且不以此為限。
針對校正影像中存在數個(例如,3個、5個、10個等)人臉物件的情況(例如,圖6的情境),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0依據行動裝置100的基準方向與至少一個人臉物件的夾角,對各人臉物件指派優先權值,且依據人臉物件的優先權值挑選部份或全部的人臉物件。具體而言,處理單元150是以行動裝置100的朝上方向或是頂部面對方向作為基準方向。以圖8為例,圖8是圖4A中預設視角影像451經展開並校正後的校正影像853。請參照圖8,假設基準方向為基準線段801。人臉物件875與基準線段801夾角θ1為0度,人臉物件871、873與基準線段801的夾角θ2、θ3皆為45度。接著,處理單元150指派優先權值為1給人臉物件875,且指派優先權值為45給人臉物件871、873。
處理單元150依據優先權值大小挑選人臉物件,以作為後續辨識作業的物件。例如,處理單元150挑選優先權值最小的人臉物件(例如,圖8的人臉物件875),並接續判斷是否存在完整器官及是否符合大小標準值。或者,處理單元150設定優先權門檻值(例如,30、45、60等),處理單元150挑選優先權值小於優先權門檻值的一個或數個人臉物件,並接續判斷是否存在完整器官及是否符合大小標準值。只要數個人臉物件其中一個存在完整器官且符合大小標準值,處理單元150便控制行動裝置100維持正常工作模式(例如,延遲進入休眠模式)或喚醒行動裝置100(即,自休眠模式切換至正常工作模式)。
為了讓辨識結果更加準確,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50重複上述步驟,以辨識影像擷取單元110擷取的下一影像中的人臉物件,並累計重複次數。當重複次數等於次數門檻值時,處理單元150依據重複次數的數個辨識結果控制行動裝置100的運作模式。例如,次數門檻值為3次,處理單元150會辨識3次所取得的校正影像中的人臉物件。若辨識結果為人臉物件存在完整器官且符合大小標準值的次數等於次數門檻值,或是此次數所占比例較高(相較於人臉物件不存在完整器官或不符合大小標準值的次數),則處理單元150便控制行動裝置100維持正常工作模式或喚醒行動裝置100。而若辨識結果為人臉物件存在完整器官且符合大小標準值的次數所占比例較低(相較於人臉物件不存在完整器官或不符合大小標準值的次數),或者重複執行過程中出現人臉物件不存在完整器官或不符合大小標準值的辨識結果,則處理單元150便控制行動裝置100維持休眠模式或進入休眠模式。
為了幫助理解本實施例的詳細流程,以下將搭配情境舉出一範例來說明。需說明的是,以下範例所應用的環境、參數或設定等僅是用以說明應用範例,但非用以侷限本發明實施例。
圖9是行動裝置100的操作流程範例。請參照圖9,假設行動裝置100處於正常工作模式。處理單元150判斷行動裝置100在30秒內未接收到使用者的觸控操作(步驟S910)。處理單元150開啟具有視角為200度的魚眼鏡頭的影像擷取單元110,並擷取影像(步驟S920)。接著,處理單元150透過感測模組130判斷使用者相對於行動裝置100的角度(或是行動裝置100與水平線的夾角)(步驟S930)。處理單元150依據取得的角度來校正影像(步驟S940)。處理單元150判斷校正影像是否存在人臉物件以及人臉物件中的器官是否完整(步驟S950)。若校正影像存在人臉物件且符合器官完整,則處理單元150進一步判斷人臉物件的寬度值是否大於大小標準值(例如,10公分)(步驟S970)。若人臉物件的寬度值小於大小標準值、校正影像不存在人臉物件或人臉物件中的器官不完整,則處理單元150控制行動裝置100進入休眠模式(例如,關閉螢幕)(步驟S960)。而若人臉物件的寬度值大於大小標準值,則處理單元150控制行動裝置100維持螢幕開啟(步驟S980)。
需說明的是,在另一情境中,假設行動裝置100處於休眠模式,則處理單元150是每經過例如15秒便進入步驟S920。而若人臉物件的寬度值小於大小標準值、校正影像不存在人臉物件或人臉物件中的器官不完整,則處理單元150將控制行動裝置100維持休眠模式。且若人臉物件的寬度值大於大小標準值以及人臉物件中的器官完整,則處理單元150喚醒行動裝置100。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的行動裝置及其控制方法,為了因應於不同使用情境下行動裝置的傾斜狀態(例如,平放或直立於桌面),其依據行動裝置的傾斜狀態來校正影像擷取單元所擷取的影像。透過判斷人臉物件的器官是否完整及大小是否符合大小標準值,使用者無須直視行動裝置,亦能對使用者是否意圖使用行動裝置而提供更精準的判斷。此外,本發明實施例所提出的自動控制方法相較於習知技術,更能符合實際使用習慣,並提供較為便利的運作模式控制。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行動裝置
110‧‧‧影像擷取單元
130‧‧‧感測模組
150‧‧‧處理單元
S210~S250、S910~S980‧‧‧步驟
301、471、473、601、701、871~875‧‧‧人臉物件
303、305、307‧‧‧行動裝置中螢幕的面對方向
311~315、321~325‧‧‧範圍
401‧‧‧線段
411‧‧‧朝上方向
413、415‧‧‧展開方向
451‧‧‧預設視角影像
453、551、553、651、751、853‧‧‧校正影像
555、557‧‧‧無畫面影像
801‧‧‧基準線段
D1、D2‧‧‧寬度值
θ1~θ3‧‧‧夾角
圖1 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種電子裝置的方塊圖。圖2 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說明一種控制方法流程圖。圖3A~ 圖3C 是視角為180 度之魚眼鏡頭拍攝範例。圖4A 為圖3A 對應情境的預設視角影像。圖4B 為預設視角影像經展開並校正後的校正影像。圖5A 為圖3B 對應情境的校正影像。圖5B 為圖3C 對應情境的校正影像。圖6 是校正影像的範例。圖7 是校正影像的範例。圖8 是圖4A 中預設視角影像經展開並校正後的校正影像。圖9 是行動裝置的操作流程範例。
S210~S250‧‧‧步驟

Claims (15)

  1. 一種行動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該行動裝置具有一影像擷取單元及一感測模組,該控制方法包括:透過該影像擷取單元擷取一影像,並透過該感測模組偵測該行動裝置相對於水平面的一傾斜狀態;依據該傾斜狀態校正該影像,以產生一校正影像;以及辨識該校正影像中的至少一人臉物件,以控制該行動裝置的一運作模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依據該傾斜狀態校正該影像的步驟包括:依據該傾斜狀態及一視角基準方向,將該影像調整成一預設視角影像,其中該視角基準方向為垂直於水平面上的方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將該影像調整成該預設視角影像的步驟包括:依據該視角基準方向及該影像擷取單元的一可視範圍忽略部份的該影像;以及依據該視角基準方向及該影像擷取單元的該可視範圍將該影像與一無畫面影像整合至該預設視角影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將該影像調整成該預設視角影像的步驟之後,更包括:依據該傾斜狀態決定一裁切位置;依據該裁切位置對該預設視角影像進行裁切;以及 將裁切的該預設視角影像投影成該校正影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辨識該校正影像中的該至少一人臉物件,以控制該行動裝置的該運作模式的步驟包括:判斷該校正影像中的該至少一人臉物件是否存在完整器官;判斷該至少一人臉物件是否符合一大小標準值;以及若該至少一人臉物件符合該大小標準值,則控制該行動裝置的該運作模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判斷該校正影像中是否存在該至少一人臉物件的步驟之後,更包括:依據該行動裝置的一基準方向與該至少一人臉物件的一夾角,對各該至少一人臉物件指派一優先權值;以及依據該至少一人臉物件的該優先權值挑選部份或全部的該至少一人臉物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該運作模式包括一正常工作模式及一休眠模式,而控制該行動裝置的該運作模式的步驟包括:若該行動裝置處於該正常工作模式,則延遲進入該休眠模式;以及若該行動裝置處於該休眠模式,則進入該正常工作模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辨識該校正影像中的該至少一人臉物件的步驟之後,更包括: 重複上述步驟,以辨識該影像擷取單元擷取的下一影像中的該至少一人臉物件,並累計一重複次數;以及當該重複次數等於一次數門檻值時,依據該重複次數的多個辨識結果控制該行動裝置的該運作模式。
  9. 一種行動裝置,包括:一影像擷取單元,用以擷取一影像;一感測模組,用以偵測該行動裝置相對於水平面的一傾斜狀態;以及一處理單元,耦接該影像擷取單元及該感測模組,透過該影像擷取單元擷取該影像且透過該感測模組偵測該傾斜狀態,該處理單元依據該傾斜狀態校正該影像,以產生一校正影像,且該處理單元依據該校正影像中的至少一人臉物件,控制該行動裝置的一運作模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行動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依據該傾斜狀態及一視角基準方向,將該影像調整成一預設視角影像,其中該視角基準方向為垂直於水平面上的方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行動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依據該視角基準方向及該影像擷取單元的一可視範圍忽略部份的該影像,且依據該視角基準方向及該影像擷取單元的該可視範圍將該影像與一無畫面影像整合至該預設視角影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行動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依據該傾斜狀態決定一裁切位置,依據該裁切位置對該預設 視角影像進行裁切,且將裁切的該預設視角影像投影成該校正影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行動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判斷該校正影像中的該至少一人臉物件是否存在完整器官,且判斷該至少一人臉物件是否符合一大小標準值,而若該至少一人臉物件符合該大小標準值,則該處理單元控制該行動裝置的該運作模式。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行動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依據該行動裝置的一基準方向與該至少一人臉物件的一夾角,對各該至少一人臉物件指派一優先權值,且依據該至少一人臉物件的該優先權值挑選部份或全部的該至少一人臉物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行動裝置,其中該運作模式包括一正常工作模式及一休眠模式,而若該行動裝置處於該正常工作模式,則該處理單元延遲進入該休眠模式,且若該行動裝置處於該休眠模式,則該處理單元控制該行動裝置進入該正常工作模式。
TW104126787A 2015-08-18 2015-08-18 行動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TWI549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6787A TWI549070B (zh) 2015-08-18 2015-08-18 行動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6787A TWI549070B (zh) 2015-08-18 2015-08-18 行動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9070B true TWI549070B (zh) 2016-09-11
TW201709109A TW201709109A (zh) 2017-03-01

Family

ID=57445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6787A TWI549070B (zh) 2015-08-18 2015-08-18 行動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90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75169B2 (en) 2019-12-09 2022-06-28 Magic Control Technology Corp. Video conference panoramic image spreading metho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3015B1 (en) * 1999-06-17 2001-06-05 Hyundai Motor Company Driver's drowsiness detection method of drowsy driving warning system
CN101408793A (zh) * 2007-10-09 2009-04-15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应用的省电模式判断方法
CN202502458U (zh) * 2011-11-11 2012-10-24 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人脸检测识别功能的休眠唤醒系统
TW201310354A (zh) * 2011-08-30 2013-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圖像採集裝置及其圖像處理方法
CN104143086A (zh) * 2014-07-18 2014-11-12 吴建忠 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3015B1 (en) * 1999-06-17 2001-06-05 Hyundai Motor Company Driver's drowsiness detection method of drowsy driving warning system
CN101408793A (zh) * 2007-10-09 2009-04-15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应用的省电模式判断方法
TW201310354A (zh) * 2011-08-30 2013-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圖像採集裝置及其圖像處理方法
CN202502458U (zh) * 2011-11-11 2012-10-24 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人脸检测识别功能的休眠唤醒系统
CN104143086A (zh) * 2014-07-18 2014-11-12 吴建忠 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75169B2 (en) 2019-12-09 2022-06-28 Magic Control Technology Corp. Video conference panoramic image spread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9109A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4354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the same
US20170061210A1 (en) Infrared lamp control for use with iris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TWI497247B (zh) 實現亮度調節的資料處理設備及方法
WO2017161867A1 (zh) 一种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US928223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hotographing portrait in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camera
EP3062286B1 (en) Optical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US10015374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photo composition method thereof
EP2950180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creen display mode and terminal device
KR20040107890A (ko) 휴대폰의 영상 기울기 제어 방법
US20220114758A1 (en) Camera device, imag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40160019A1 (en) Methods for enhancing us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TWI631506B (zh) 螢幕旋轉控制方法及系統
US20160073021A1 (en) Image capturing method, panorama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09824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observation distances thereof
KR101322465B1 (ko) 셀프 카메라 촬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TW201337641A (zh) 自拍提示系統及方法
CN104935698A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及智能手机
US20190149787A1 (en) Projection system and image projection method
US20200036949A1 (en) Projec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method
US20170345399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display control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in response to a user activity,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CN106297734B (zh) 用于电子终端的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和设备
JP2012247533A (ja) 電子カメラ
KR102439502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영상 처리 방법
TWI671712B (zh) 自動調整顯示畫面比例的方法及其顯示裝置
EP362129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obtaining images by controlling frame rate for external moving object through point of interest,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