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2080B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2080B
TWI542080B TW103107972A TW103107972A TWI542080B TW I542080 B TWI542080 B TW I542080B TW 103107972 A TW103107972 A TW 103107972A TW 103107972 A TW103107972 A TW 103107972A TW I542080 B TWI542080 B TW I5420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lastic
protrusion
plastic member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5867A (zh
Inventor
游萬益
鄭義宏
劉闊正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07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208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5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5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2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2080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安裝於電路板上之電連接器。
隨著電子技術之快速發展,電連接器被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中,以與外部設備交換訊息、數據等。電連接器一般包括絕緣本體及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內之端子。為了滿足電子產品傳輸訊號穩定、傳輸效率高之要求,現需要保證電連接器之結構穩定性和對接穩定性均較強。
現有之Mini SAS(Mini Serial Attached SCSI微型串列連接)連接器通常包括沖壓形成之端子片和與塑膠件注塑成型之Insert Molding(射出成型)端子,且前述端子片和Insert Molding端子並排插入絕緣本體內以完成組裝。惟,在組裝時,前述端子片與Insert Molding端子、Insert Molding端子與絕緣本體之間並無相互限制之結構,從而也無插入先後順序之要求,故容易插錯位置,進而會導致Mini SAS連接器組裝不便、易損壞。
有鑒於此,有必要對現有之Mini SAS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之組裝 順序固定,不僅避免了插錯現象的發生,同時結構穩定性較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前述絕緣本體上形成有對接面及與前述對接面相對設置之安裝面,複數端子收容槽自前述對接面貫穿至前述安裝面,前述絕緣本體內還開設有與前述複數端子收容槽相連通之收容腔;複數第一端子插件,前述第一端子插件包括第一塑膠件以及組配於前述第一塑膠件內之複數第一端子;以及複數第二端子插件,前述第二端子插件包括第二塑膠件以及組配於前述第二塑膠件內之複數第二端子;其中,前述第一塑膠件與第二塑膠件之間設置有組配結構,該組配結構使得前述第一塑膠件和第二塑膠件可依預設之順序依次組入前述收容腔,前述組配結構包括自前述第一塑膠件朝向前述第二塑膠件突伸之第一凸塊和對應凹陷形成於前述第二塑膠件上之第一凹槽,前述第一凸塊卡持收容於前述第一凹槽內。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電連接器還包括沖壓形成之第三端子,前述第三端子包括片狀之本體部,且前述本體部與前述第一塑膠件和前述第二塑膠件之間設置有卡配結構。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卡配結構包括自前述本體部之一側外壁面向外突伸之突起和對應凹陷形成於前述第一塑膠件上之第二凹槽,前述突起卡持收容於前述第二凹槽中。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卡配結構還包括自前述第一塑膠件朝向前述本體部突伸之第二凸塊、自前述第二塑膠件朝向前述本體 部突伸之第三凸塊以及開設於前述本體部上以分別收容前述第二凸塊和第三凸塊之第三凹槽。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收容腔由前述絕緣本體之相對設置之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以及連接前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之頂壁圍設形成,以使得前述收容腔大致呈倒U型設置。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自前述第一側壁朝向前述第一塑膠件突伸有第四凸塊,以在前述第一塑膠件與前述第一側壁卡扣配合時前述第四凸塊卡持收容於前述第二凹槽內,前述第一側壁上還凹陷形成有開槽以供收容前述第二凸塊。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自前述第二塑膠件之頂端沿前述第二塑膠件高度方向突伸有突條,自前述頂壁凹陷形成有卡槽,以在前述第二塑膠件收容於前述收容腔內時,前述突條卡持收容於前述卡槽內。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突條形成於前述第二塑膠件頂端之靠近前述第一塑膠件之一側,以使得前述第二塑膠件頂端之截面大致呈L型。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前述第二側壁上凹陷形成有第四凹槽,以在前述第三端子與前述第二側壁卡扣配合時,前述突起卡持收容於前述第四凹槽中。
本發明之電連接器通過在第一塑膠件與第二塑膠件之間設置組配結構,從而前述第一塑膠件和第二塑膠件可通過前述組配結構依預設之順序依次組入絕緣本體之收容腔內,不僅避免了插錯現象的發生,同時結構穩定性較好。
100‧‧‧電連接器
10‧‧‧絕緣本體
11‧‧‧對接部
111‧‧‧對接面
12‧‧‧安裝部
121‧‧‧安裝面
122‧‧‧第一側壁
1221‧‧‧第四凸塊
1222‧‧‧開槽
123‧‧‧第二側壁
1231‧‧‧第四凹槽
124‧‧‧頂壁
1241‧‧‧卡槽
13‧‧‧端子收容槽
14‧‧‧收容腔
15‧‧‧對接腔
20‧‧‧第一端子插件
21‧‧‧第一塑膠件
211‧‧‧第一凸塊
212‧‧‧第二凹槽
213‧‧‧第二凸塊
22‧‧‧第一端子
221‧‧‧第一接觸部
2211‧‧‧第一倒刺
222‧‧‧第一連接部
223‧‧‧第一焊接部
2231‧‧‧第一基部
2232‧‧‧第一傾斜部
2233‧‧‧第一焊腳
30‧‧‧第二端子插件
31‧‧‧第二塑膠件
311‧‧‧第一凹槽
312‧‧‧第三凸塊
313‧‧‧突條
32‧‧‧第二端子
321‧‧‧第二接觸部
3211‧‧‧第二倒刺
322‧‧‧第二連接部
323‧‧‧第二焊接部
3231‧‧‧第二基部
3232‧‧‧第二傾斜部
3233‧‧‧第二焊腳
40‧‧‧第三端子
41‧‧‧本體部
411‧‧‧突起
412‧‧‧第三凹槽
42‧‧‧第三接觸部
43‧‧‧第三焊腳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之電連接器之分解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所示之絕緣本體之立體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之絕緣本體之另一視角立體圖。
第五圖係第二圖所示之第一端子插件之立體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之第一端子之立體圖。
第七圖係第二圖所示之第二端子插件之立體圖。
第八圖係第七圖所示之第二端子之立體圖。
第九圖係第二圖所示之第三端子之立體圖。
請參閱第一圖與第二圖所示,本發明之電連接器100為一Mini SAS連接器,其用以焊接到電路板(未圖示)上,並與對應之對接連接器(未圖示)相對接配合。前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0、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10內之複數第一端子插件20和複數第二端子插件30以及沖壓形成之第三端子40。前述第一端子插件20包括第一塑膠件21以及組配於前述第一塑膠件21內之複數第一端子22。前述第二端子插件30包括第二塑膠件31以及組配於前述第二塑膠件31內之複數第二端子32。
請參閱第三圖與第四圖所示,前述絕緣本體10包括對接部11和自前述對接部11向後延伸之安裝部12。前述對接部11形成有與對接連接器接觸之對接面111,前述安裝部12形成有與前述對接面111相對設置之安裝 面121。複數端子收容槽13自前述對接面111貫穿至前述安裝面121,以供收容前述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32和第三端子40。
前述絕緣本體10內還開設有與前述複數端子收容槽13相連通之收容腔14,前述收容腔14位於前述安裝部12內,以供收容前述第一端子插件20、第二端子插件30和第三端子40。前述安裝部12包括相對設置之第一側壁122和第二側壁123以及連接前述第一側壁122和第二側壁123之頂壁124,且前述收容腔14由前述第一側壁122、第二側壁123和前述頂壁124共同圍設形成,以使得前述收容腔14大致呈倒U型設置,從而在前述第一端子插件20、第二端子插件30和第三端子40組裝收容於前述收容腔14內時,前述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32和第三端子40可突伸超出前述收容腔14。
前述對接部11內還開設有用以收容前述對接連接器之對接腔15,前述複數端子收容槽13分別自前述對接腔15之上內側壁和下內側壁凹陷形成,從而在前述對接連接器插入前述對接腔15內時,前述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32和第三端子40可與前述對接連接器對接。
請一併參閱第五圖至第九圖並結合第一圖與第二圖所示,前述第一端子22包括第一接觸部221、與前述第一接觸部221相垂直設置之第一焊接部223以及連接前述第一接觸部221和前述第一焊接部223之第一連接部222。本實施方式中,每個前述第一塑膠件21內均組配有四根前述第一端子22,且四根前述第一端子22之第一接觸部221沿前述絕緣本體10之高度方向順序排列,四根前述第一端子22之第一焊接部223沿前述電連接器100之插接方向順序排列。
前述第一接觸部221之一側邊向外突伸有第一倒刺2211,以 在前述第一接觸部221收容於前述端子收容槽13內時,通過前述第一倒刺2211與前述端子收容槽13內側壁之干涉,將前述第一端子22穩固於前述端子收容槽13內。前述第一接觸部221還部份突伸入前述對接腔15,以便於與對接連接器對接。前述第一焊接部223包括自前述第一連接部222末端沿垂直於前述第一接觸部221方向延伸之第一基部2231、與前述第一基部2231平行設置之第一焊腳2233以及連接前述第一基部2231和前述第一焊腳2233之第一傾斜部2232,且前述第一傾斜部2232自前述第一基部2231之末端沿端子插接反方向傾斜延伸。
前述第二端子32包括第二接觸部321、與前述第二接觸部321相垂直設置之第二焊接部323以及連接前述第二接觸部321和前述第二焊接部323之第二連接部322。本實施方式中,每個前述第二塑膠件31內均組配有四根前述第二端子32,且四根前述第二端子32之第二接觸部321沿前述絕緣本體10之高度方向順序排列,四根前述第二端子32之第二焊接部323沿前述電連接器100之插接方向順序排列。
前述第二接觸部321之一側邊向外突伸有第二倒刺3211,以在前述第二接觸部321收容於前述端子收容槽13內時,通過前述第二倒刺3211與前述端子收容槽13內側壁之干涉,將前述第二端子32穩固於前述端子收容槽13內。前述第二接觸部321還部份突伸入前述對接腔15,以便於與對接連接器對接。前述第二焊接部323包括自前述第二連接部322末端沿垂直於前述第二接觸部321方向延伸之第二基部3231、與前述第二基部3231平行設置之第二焊腳3233以及連接前述第二基部3231和前述第二焊腳3233之第二傾斜部3232,且前述第二傾斜部3232自前述第二基部3231之末端沿端 子插接方向傾斜延伸。
本發明中,前述第二端子32之結構與前述第一端子22之結構大體相同,兩者之間之區別僅在於:前述第一傾斜部2232係自前述第一基部2231之末端沿端子插接反方向傾斜延伸,而前述第二傾斜部3232係自前述第二基部3231之末端沿端子插接方向傾斜延伸,從而使得前述第一焊腳2233和第二焊腳3233在絕緣本體10之高度方向和長度方向上均錯位間隔設置,進而保證前述第一端子22和第二端子32與電路板穩定焊接。
前述第一塑膠件21與前述第二塑膠件31之間設置有組配結構,該組配結構可使得前述第一塑膠件21和前述第二塑膠件31依預設之順序依次組入前述收容腔14。前述組配結構包括自前述第一塑膠件21朝向前述第二塑膠件31突伸之第一凸塊211和對應凹陷形成於前述第二塑膠件31上之第一凹槽311,前述第一凸塊211卡持收容於前述第一凹槽311內,從而在組裝前述第一塑膠件21和前述第二塑膠件31時,前述組配結構可避免插錯現象的發生。
前述第三端子40包括片狀之本體部41、自前述本體部41一側向外延伸之第三接觸部42以及自前述本體部41之另一側向外延伸之第三焊腳43。本實施方式中,前述第三接觸部42設置有四個,且前述第三接觸部42之結構與前述第一接觸部221和第二接觸部321之結構類似;前述第三焊腳43與前述第一焊腳2233和第二焊腳3233之結構亦類似,只不過前述第三焊腳43與前述第一焊腳2233和第二焊腳3233在絕緣本體10之高度方向和長度方向上均錯位間隔設置,進而保證前述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32和第三端子40與電路板穩定焊接。
前述本體部41與前述第一塑膠件21和前述第二塑膠件31之間設置有卡配結構。前述卡配結構包括自前述本體部41之一側外壁面向外突伸之突起411和對應凹陷形成於前述第一塑膠件21上之第二凹槽212,前述突起411卡持收容於前述第二凹槽212中。前述卡配結構還包括自前述第一塑膠件21朝向前述本體部41突伸之第二凸塊213、自前述第二塑膠件31朝向前述本體部41突伸之第三凸塊312以及開設於前述本體部41上以分別收容前述第二凸塊213和第三凸塊312之第三凹槽412。
請一併參閱第三圖、第五圖、第七圖及第九圖並結合第一圖與第二圖所示,自前述第一側壁122朝向前述第一塑膠件21突伸有第四凸塊1221,前述第一側壁122上還凹陷形成有開槽1222以供收容前述第二凸塊213。從而在前述第一塑膠件21與前述第一側壁122卡扣配合時,前述第四凸塊1221卡持收容於前述第二凹槽212內,前述第二凸塊213收容於前述開槽1222內,一方面可保證前述第一塑膠件21與前述第一側壁122之卡扣穩定性,另一方面使得前述第一側壁122只能與前述第一塑膠件21卡扣配合,避免了插錯現象的發生。
前述第二側壁123上凹陷形成有第四凹槽1231,從而在前述第三端子40與前述第二側壁123卡扣配合時,前述突起411可卡持收容於前述第四凹槽1231中,一方面可保證前述第三端子40與前述第二側壁123之卡扣穩定性,另一方面使得前述第二側壁123只能與前述第三端子40卡扣配合,避免了插錯現象的發生。
自前述頂壁124凹陷形成有複數卡槽1241。自前述第二塑膠件31之頂端沿前述第二塑膠件31高度方向突伸有突條313,且前述突條313 形成於前述第二塑膠件31頂端之靠近前述第一塑膠件21之一側,以使得前述第二塑膠件31頂端之截面大致呈L型。在組裝前述第二塑膠件31和前述第三端子40於前述收容腔14內時,前述突條313和前述本體部41之頂端可分別卡持收容於前述卡槽1241內,一方面可保證前述第三端子40和第二塑膠件31與前述頂壁124之卡扣穩定性,另一方面避免了插錯現象的發生。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電連接器100通過在第一塑膠件21與第二塑膠件31之間設置組配結構、在第三端子40與第一塑膠件21和第二塑膠件31之間設置卡配結構,從而前述第一塑膠件21、第二塑膠件31和第三端子40可通過前述組配結構和前述卡配結構依預設之順序依次組入絕緣本體10之收容腔14內,不僅避免了插錯現象的發生,同時結構穩定性較好。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發明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發明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0‧‧‧電連接器
10‧‧‧絕緣本體
11‧‧‧對接部
12‧‧‧安裝部
121‧‧‧安裝面
122‧‧‧第一側壁
123‧‧‧第二側壁
1231‧‧‧第四凹槽
124‧‧‧頂壁
20‧‧‧第一端子插件
21‧‧‧第一塑膠件
30‧‧‧第二端子插件
31‧‧‧第二塑膠件
313‧‧‧突條

Claims (9)

  1.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前述絕緣本體上形成有對接面及與前述對接面相對設置之安裝面,複數端子收容槽自前述對接面貫穿至前述安裝面,前述絕緣本體內還開設有與前述複數端子收容槽相連通之收容腔;複數第一端子插件,前述第一端子插件包括第一塑膠件以及組配於前述第一塑膠件內之複數第一端子;以及複數第二端子插件,前述第二端子插件包括第二塑膠件以及組配於前述第二塑膠件內之複數第二端子;其中,前述第一塑膠件與第二塑膠件之間設置有組配結構,該組配結構使得前述第一塑膠件和第二塑膠件可依預設之順序依次組入前述收容腔,前述組配結構包括自前述第一塑膠件朝向前述第二塑膠件突伸之第一凸塊和對應凹陷形成於前述第二塑膠件上之第一凹槽,前述第一凸塊卡持收容於前述第一凹槽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電連接器還包括沖壓形成之第三端子,前述第三端子包括片狀之本體部,且前述本體部與前述第一塑膠件和前述第二塑膠件之間設置有卡配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卡配結構包括自前述本體部之一側外壁面向外突伸之突起和對應凹陷形成於前述第一塑膠件上之第二凹槽,前述突起卡持收容於前述第二凹槽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卡配結構還包括自前述第一塑膠件朝向前述本體部突伸之第二凸塊、自前述第二塑膠件朝向前述 本體部突伸之第三凸塊以及開設於前述本體部上以分別收容前述第二凸塊和第三凸塊之第三凹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收容腔由前述絕緣本體之相對設置之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以及連接前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之頂壁圍設形成,以使得前述收容腔大致呈倒U型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自前述第一側壁朝向前述第一塑膠件突伸有第四凸塊,以在前述第一塑膠件與前述第一側壁卡扣配合時前述第四凸塊卡持收容於前述第二凹槽內,前述第一側壁上還凹陷形成有開槽以供收容前述第二凸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自前述第二塑膠件之頂端沿前述第二塑膠件高度方向突伸有突條,自前述頂壁凹陷形成有卡槽,以在前述第二塑膠件收容於前述收容腔內時,前述突條卡持收容於前述卡槽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突條形成於前述第二塑膠件頂端之靠近前述第一塑膠件之一側,以使得前述第二塑膠件頂端之截面大致呈L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二側壁上凹陷形成有第四凹槽,以在前述第三端子與前述第二側壁卡扣配合時,前述突起卡持收容於前述第四凹槽中。
TW103107972A 2014-03-07 2014-03-07 電連接器 TWI542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7972A TWI542080B (zh) 2014-03-07 2014-03-07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7972A TWI542080B (zh) 2014-03-07 2014-03-07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5867A TW201535867A (zh) 2015-09-16
TWI542080B true TWI542080B (zh) 2016-07-11

Family

ID=54695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972A TWI542080B (zh) 2014-03-07 2014-03-07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42080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5867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840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407391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TWI766989B (zh) 電連接器
JP595129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634705B (zh) 電連接器
JP3168182U (ja) コネクタ
TWI558019B (zh) Substrate for substrate connector
TWM497366U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I628881B (zh) Connector device for substrate connection
TWM491273U (zh) 電連接器
JP566558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494347B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TWI542080B (zh) 電連接器
TWM570540U (zh) Socket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I593178B (zh) 插座連接器
TWI531125B (zh) 電源連接器
TWI547026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M447608U (zh) 板對板連接器模組
CN112563795B (zh) 连接器
TWI492459B (zh) 插座連接器
TWI547020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I542081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TWI547023B (zh) 導電端子組及具有該導電端子組之電連接器組合
TWM491969U (zh) 具組裝定位結構之線對板連接器組
TWM491968U (zh) 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