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8631B - Air shoes body - Google Patents

Air shoes bod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8631B
TWI538631B TW102123124A TW102123124A TWI538631B TW I538631 B TWI538631 B TW I538631B TW 102123124 A TW102123124 A TW 102123124A TW 102123124 A TW102123124 A TW 102123124A TW I538631 B TWI538631 B TW I5386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oot
shoe
air cushion
cushion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3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0016A (zh
Inventor
Chie Fang L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2123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863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0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0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8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8631B/zh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Description

氣墊鞋體
本發明一種氣墊鞋體,詳而言知係為一種提供穿鞋者於足部作動時,能將鞋內之臭氣、濕氣排出鞋外,以維持鞋內之清爽,即為一種實用性極佳之發明。
鞋子在現今世界上已經是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是一般行走、比賽運動上皆提供穿鞋者足部的安全,避免足部受到外物的撞擊、穿刺、刮傷等而受傷,嚴重更可能造成截支等無法挽救的情況,由此可見鞋子對人們的重要性。
隨著科技的進步,鞋子也從一般預防足部受傷之功能提昇至讓穿鞋者在行走、跑跳等足部作動上能具舒適性及穩固性,然而,現今市面上能提供穿鞋者在穿著鞋子上具有舒適性及穩固性的無非是具氣墊之鞋子,氣墊是一種將一個注滿壓縮氣體的氣囊置於鞋底部份,氣囊就如一個充滿氣的氣球,可吸收震盪,而且不易破裂或壓扁,還能提供額外避震和承托力;為了配合不同的運動的動作或減緩每日步行時腳踝和地面撞擊造成的震蕩,氣囊的大小和擺放位置亦有所不同,通常腳弓和前掌部份都較為受力,所以需要較大的氣墊作承托。而有些運動鞋甚至備有全腳面氣墊,使得人走在崎嶇的路面上和長途徒步時更為舒適。
請參閱第七圖與第八圖所示,係為現今市面上常見具氣墊之鞋子,此種鞋子在結構組成上係由下至上包括有一鞋大底 (8)、一氣墊體(9)、一鞋中底(10)、一鞋墊(20)以及一鞋面(30),在該鞋大底(8)頂面係凹設有一鞋槽(81),而該氣墊體(9)係裝設於鞋槽(81)內,又鞋面(30)底端周緣係向內彎並貼黏於鞋中底(10)底側,再將鞋面(30)、鞋中底(10)組裝完成後置於氣墊體(9)上方,並透過楦頭固定鞋面(30)以與鞋中底(10)形成有一置足空間(40),當鞋面(30)、鞋中底(10)、氣墊體(9)及鞋大底(8)成型後再把楦頭拔離,最後將鞋墊(20)置入置足空間(40)內,以完成具有氣墊體(9)的鞋子,此種鞋子係提供穿鞋者在穿著行走、跑跳上,當足部施予鞋墊(20)向下踩踏的力量時,會間接壓縮位於鞋大底(8)內之氣墊體(9),使氣墊體(9)壓縮變形,又當穿鞋者將足部抬起時,對鞋墊(20)所施予踩踏力量消失,此時氣墊體(9)則會因具彈力而恢復原狀,以便於提供穿鞋者在下一次的踩踏,用來減緩足部與地面的衝力,如此保護足部的安全性及穩固性。
雖然上述具氣墊的鞋子可減緩足部在作動時與地面的衝力,但是,在氣墊體(9)與鞋墊(20)間係具有鞋中底(10),當穿鞋者向下踩踏時,踩踏的力量會由鞋墊(20)透入鞋中底(10),最後才到氣墊體(9)予以壓縮變形,如此的過程中會因鞋中底(10)的設置,進而吸收部分的踩踏力量,使得踩踏力量無法確時傳送至氣墊體(9),使氣墊體(9)做確實的壓縮變形,導致穿鞋者無法確實受到氣墊體(9)的保護來減緩足部與地面的衝力,如此因鞋中底(10)的設置以大大降低了氣墊體(9)的高彈性功效,除此之外,一般穿鞋者在長期穿套鞋子時,會因鞋子不具空氣的流通而造成鞋內出現異味,且人的足部在悶熱、運動等情況下容易流汗,進而使鞋內具有汗水的溼氣,最後造成足部的皮膚發生病變等狀況。
又請參閱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M271427「循環換氣之鞋體氣墊結構」,其主要係為一設有氣囊、充氣結構以及換氣管之氣墊本體,其中該充氣結構內之氣體係可流向氣囊或換氣管內,並藉由單向閥防止氣體回流,而該充氣結構另設有一進氣管以供氣體流入充氣結構內;當踩踏充氣結構時,因換氣管上設有一管徑較小之頸部,故氣體會先流入氣囊內,待氣囊逐漸充氣漲大而氣壓增加時,充氣結構之氣體才會流向換氣管,並由換氣管前端之數個氣孔噴出,以達到循環換氣之效果;由此可知本創作循環換氣之鞋體氣墊結構不僅可常保氣囊之彈性及緩衝效果,亦可兼顧循環換氣之功效者。
上述在一般習知鞋子的建構以及「循環換氣之鞋體氣墊結構」之說明下,可明白在整體的鞋子製作上,絕大部分會將氣墊裝置於鞋大底內,係以讓氣墊更能靠近足部與地面間所產生的衝力,使得能確實減緩衝力以保護足部,但是卻沒有更進一步的思考到,鞋子本身的結構上係具有一層鞋中底,而鞋中底的位置則位於氣墊的上方,一般而言,鞋中底在鞋子裡係呈現半硬式的狀態,因此容易阻絕了足部在踩踏時氣墊的變形,使得氣墊只能做小幅度壓縮,如此一來則無法完全發揮氣墊在鞋子裡的功效,且氣墊無法完全壓縮更進一步會造成沒辦法確實將鞋子內的流體(鞋臭、腳汗)一一排出,最後導致鞋子內臭氣沖天、足部皮膚發生病變等問題。
有鑑於習知具氣墊之鞋子以及「循環換氣之鞋體氣墊結構」所存在的缺失,本發明人利用許多時間投入研究相關知識,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且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並歷經多次實驗與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氣墊鞋體』,即為改善上述所說明之 缺失,以符合大眾所需之使用。
本發明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穿鞋者在穿套具氣墊之鞋子時,能有效發揮氣墊體的高彈性來保護足部之安全性及穩固性,更進一步讓足置室內之流體可確實排出,以維持足置室內的清爽,其在於改善習知的鞋子因鞋中底的設置位置而阻絕氣墊的高彈性,且在穿鞋者長時間的穿戴上,會造成鞋內產生異味及腳汗等,導致足部產生皮膚上的病變等缺失。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與功效,本發明一種氣墊鞋體,其包括:一鞋大底,其頂面向凹設有一鞋槽;一鞋面,該鞋面係具有一內鞋面及一外鞋面,該內鞋面底端係內彎並與一鞋中底相組裝,且內鞋面與鞋中底形成有一足置室,又該外鞋面之底端則接設於鞋槽槽壁;一氣墊體,其包括有一前墊部及一後壓部,該前墊部係具有一導氣通道及複數圍設於導氣通道周側之氣囊,該導氣通道於頂底兩側進一步各開設有複數上氣口及複數下氣口,各下氣口係吸取足置室內位於氣墊體下方之流體,而各上氣口則吸取足置室內位於氣墊體上方之流體,另於後壓部外周側連通有一導通管及一排氣管,該導通管一端係與後壓部相連通,另一端則與導氣通道相連通,而該排氣管一端係連通於後壓部,另一端則由內鞋面穿入,並由鞋面頂端穿出,又該氣墊體頂面另貼設有一鞋墊;藉此,穿鞋者將足部套入足置室並施予氣墊體下壓的踩踏力量,使力量直接穿透鞋墊至氣墊體受壓變形,再進一步透過足部的抬昇、下踩之反覆作動將足置室內之流體擠壓由各上、下氣口進入導氣通道內,再經導通管的輸導及排氣管排放以排出鞋外,如此維持足置室內之淨潔。
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包括有該導氣通道及排氣管連通後壓部的一端進一步各設有一單向閥。
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包括有該後壓部係具有一氣室,且於該氣室內進一步組設有一扭力彈簧,該扭力彈簧兩端係抵頂於氣室的頂底兩側。
綜合上述各項技術特徵的敘述後,本發明其優點在於穿鞋者在穿鞋行走時,可藉由足部所施予的踩踏力量直接由鞋墊穿透至氣墊體,使氣墊體能確實受壓變形,以維持氣墊體的高彈性,更進一步藉由踩踏的力量將足置室內的流體由各上、下氣口擠壓進入導氣通道內,再進一步經由導氣管的引導以及排氣管排出鞋外,如此使足置室內保持乾淨清爽,因此,本發明誠可謂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發明,值得產業界大力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本發明)
(1)‧‧‧鞋大底
(11)‧‧‧鞋槽
(2)‧‧‧鞋面
(21)‧‧‧內鞋面
(22)‧‧‧外鞋面
(3)‧‧‧鞋中底
(4)‧‧‧足置室
(5)‧‧‧氣墊體
(51)‧‧‧前墊部
(511)‧‧‧導氣通道
(5111)‧‧‧上氣口
(5112)‧‧‧下氣口
(512)‧‧‧氣囊
(52)‧‧‧後壓部
(521)‧‧‧導通管
(522)‧‧‧排氣管
(523)‧‧‧氣室
(524)‧‧‧扭力彈簧
(6)‧‧‧鞋墊
(7)‧‧‧單向閥
(習知技術)
(8)‧‧‧鞋大底
(81)‧‧‧鞋槽
(9)‧‧‧氣墊體
(10)‧‧‧鞋中底
(20)‧‧‧鞋墊
(30)‧‧‧鞋面
(40)‧‧‧置足空間
(本發明)
第一圖係本發明剖面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剖面分解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氣墊體之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氣墊體裝設於鞋內之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之俯視示意圖。
(習知)
第七圖係習知技術氣墊體裝設於鞋大底內之側面示意圖。
第八圖係第七圖之分解示意圖。
為了能有效達到延長油壓卡鉗的使用壽命以降低成本的增加,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氣墊鞋體」,而主要有關其功效及特點,以搭配下列各相關圖式作一簡單實施例說明。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本發明一種氣墊鞋體,其包括:一鞋大底(1),其頂面向內凹設有一鞋槽(11);一鞋面(2),該鞋面(2)係具有一內鞋面(21)及一外鞋面(22),該內鞋面(21)底端係內彎並與一鞋中底(3)相組裝,且內鞋面(21)與鞋中底(3)形成有一足置室(4),又該外鞋面(22)之底端則接設於鞋槽(11)槽壁;一氣墊體(5),其包括有一前墊部(51)及一後壓部(52),該前墊部(51)係具有一導氣通道(511)及複數圍設於導氣通道(511)周側之氣囊(512),該導氣通道(511)於頂底兩側進一步各開設有複數上氣口(5111)及複數下氣口(5112),各下氣口(5112)係吸取足置室(4)內位於氣墊體(5)下方之流體,而各上氣口(5111)則吸取足置室(4)內位於氣墊體(5)上方之流體,另於後壓部(52)外周側連通有一導通管(521)及一排氣管(522),該導通管(521)一端係與後壓部(52)相連通,另一端則與導氣通道(511)相連通,而該排氣管(522)一端係連通於後壓部(52),另一端則由內鞋面(21)穿入,並由鞋面(2)頂端穿出,又該氣墊體(5)頂面另貼設有一鞋墊(6);藉此,穿鞋者將足部套入足置室(4)並施予氣墊體(5)下壓的踩踏力量,使力量直接穿透鞋墊(6)至氣墊體(5)受壓變形,再進一步透過足部的抬昇、下踩之反覆作動將足置室(4)內之流體擠壓由各上、下氣口(5111、5112)進入導氣通道(511)內,再經導通管(521)的輸導及排氣管(522)的排放排出鞋外,如此維持足置室(4)內之淨潔。
前述為本發明之主實施例,其已具備可實施本發明申 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必要技術特徵,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當穿鞋者將足部穿套入足置室(4)內並起身施予氣墊體(5)踩踏的力量時,踩踏的力量會經由鞋墊(6)透入至氣墊體(5),使氣墊體(5)受壓變形,又氣墊體(5)內之氣囊(512)受到擠壓會產生彈性蓄力,直到穿鞋者之足部再次抬起時,氣囊(512)則會因彈性蓄力而回彈至原狀,如此反覆的將足部朝氣墊體(5)的前墊部(51)及後壓部(52)進行踩壓、抬起之作動,使足置室(4)內之流體得以由導氣通道(511)之各上、下氣口(5111、5112)吸入,並進一步將位於導氣通道(511)內之流體(本發明所指之流體係為足置室(4)內之腳臭氣、腳汗或溼氣等)由導通管(521)導引至後壓部(52)內,再經過足部後腳跟踩壓後壓部(52),使流體進一步再由排氣管(522)排出鞋外,以保持足置室(4)內之清爽乾淨,除此之外,透過氣墊體(5)的設置位置以避免鞋中底(3)的阻隔,藉此可讓氣墊體(5)受到壓縮後快速回彈,以發揮氣墊體(5)之高彈性功效,如此才能完全有效保護穿鞋者在足部作動上的安全性及穩固性,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
又為了讓穿鞋者在足部作動上能具有良好的排氣功效,且不會增加鞋子的重量,因此在氣墊體(5)之各氣囊(512)係為個別獨立且為呈間距設置,如此一來,穿鞋者藉由足部踩踏及抬起的反覆作動使氣墊體(5)的氣囊(512)受壓變形與回彈,並把足置室(4)內之流體吸入氣墊體(5)的導氣通道(511)內,再透過導通管(521)的設置讓流體流通至後壓部(52)內,最後由排氣管(522)排出鞋外,如此 透過一吸一排的方式使前墊部(51)及後壓部(52)所承受之壓力為相同,藉以提供穿鞋者在足部作動上能將足置室(4)內之流體確實吸入導氣通道(511),並導引至後壓部(52)內並由排氣管(522)排出,更進一步讓穿鞋者的足部確實受到氣墊體(5)的保護,以減緩足部在作動上與地面所產生的衝力,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
而在後壓部(52)的設計上,其具有一氣室(523),且在氣室(523)內裝設有一扭力彈簧(524),該扭力彈簧(524)的兩端分別彈抵於氣室(523)的頂底兩側,透過足部後跟的下壓,使後壓部(52)內之扭力彈簧(524)受到壓縮而蓄力,當足部後跟所施予的下壓力量消失後,扭力彈簧(524)則會彈使氣室(523)彈性復位,以提供足部後跟的下一次踩踏,請參閱第三圖所示。
延續上述之說明,一般穿鞋者在足部行走作動上的踩壓及抬起會使氣墊體(5)的前墊部(51)及後壓部(52)反覆壓縮及回彈,而氣墊體(5)的回彈容易會使排氣管(522)將外界的空氣倒吸進氣墊體(5)內,造成氣墊體(5)內的汙損進而影響到足置室(4)內的環境,導致穿鞋者足部受到感染、皮膚病等問題,因此,本發明為了避免外界空氣的回充,在導通管(521)及排氣管(524)內進一步組設有一單向閥(7),該單向閥(7)係用以限制當氣墊體(5)回彈時所產生的吸力,避免將外界空氣由排氣管(522)吸入至氣墊體(5)內而影響穿鞋者之足部,又該單向閥(7)可限制氣墊體(5)內之流體排放出鞋外,並阻絕外界空氣的吸入,如此維持足置室(4)內的潔淨,並保護穿鞋者的足部以及延長氣墊體(5)的使用時間,請參閱第一至六圖所示。
本發明除了能提供穿鞋者在足部作動上,能將足置室(4)內的流體有效排出鞋外,以達到足置室(4)內的清潔之外,更進一 步藉由氣墊體(5)設置於鞋中底(3)上方,以提供穿鞋者能將踩踏力量直接穿透鞋墊(6)到氣墊體(5),並將踩踏力量施予至氣墊體(5)壓縮,該氣墊體(5)因無鞋中底(3)的阻隔,因此能發揮氣墊體(5)的高彈性,使穿鞋者在足部作動上能具有較良好的運動方式。
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做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氣墊鞋體」,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發明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發明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鞋大底
(2)‧‧‧鞋面
(21)‧‧‧內鞋面
(22)‧‧‧外鞋面
(3)‧‧‧鞋中底
(4)‧‧‧足置室
(5)‧‧‧氣墊體
(512)‧‧‧氣囊
(52)‧‧‧後壓部
(522)‧‧‧排氣管
(523)‧‧‧氣室
(524)‧‧‧扭力彈簧
(6)‧‧‧鞋墊

Claims (3)

  1. 一種氣墊鞋體,其包括:一鞋大底,其頂面向內凹設有一鞋槽;一鞋面,該鞋面係具有一內鞋面及一外鞋面,該內鞋面底端係內彎並與一鞋中底相組裝,且內鞋面與鞋中底形成有一足置室,又該外鞋面之底端則接設於鞋槽槽壁;一氣墊體,其包括有一前墊部及一後壓部,該前墊部係具有一導氣通道及複數圍設於導氣通道周側之氣囊,該導氣通道於頂底兩側進一步各開設有複數上氣口及複數下氣口,各下氣口係吸取足置室內位於氣墊體下方之流體,而各上氣口則吸取足置室內位於氣墊體上方之流體,另於後壓部外周側連通有一導通管及一排氣管,該導通管一端係與後壓部相連通,另一端則與導氣通道相連通,而該排氣管一端係連通於後壓部,另一端則由內鞋面穿入,並由鞋面頂端穿出,又該氣墊體頂面另貼設有一鞋墊;藉此,穿鞋者將足部套入足置室並施予氣墊體下壓的踩踏力量,使力量直接穿透鞋墊至氣墊體受壓變形,再進一步透過足部的抬昇、下踩之反覆作動將足置室內之流體擠壓由各上、下氣口進入導氣通道內,再經導通管的輸導及排氣管排放以排出鞋外,如此維持足置室內之淨潔。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墊鞋體,其中,該導氣通道及排氣管連通後壓部的一端進一步各設有一單向閥。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墊鞋體,其中,該後壓部係具有一氣室,且於該氣室內進一步組設有一扭力彈簧,該扭力彈簧兩端係抵頂於氣室的頂底兩側。
TW102123124A 2013-06-28 2013-06-28 Air shoes body TWI538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3124A TWI538631B (zh) 2013-06-28 2013-06-28 Air shoes bod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3124A TWI538631B (zh) 2013-06-28 2013-06-28 Air shoes bod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0016A TW201500016A (zh) 2015-01-01
TWI538631B true TWI538631B (zh) 2016-06-21

Family

ID=52717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3124A TWI538631B (zh) 2013-06-28 2013-06-28 Air shoes body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86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7966B (zh) * 2016-03-30 2019-08-11 欣合信股份有限公司 Shoe cushion device
TWI669079B (zh) * 2018-05-16 2019-08-21 朱輝政 單向通風之鞋底貼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0016A (zh) 2015-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67840U (zh) 会呼吸的保健鞋垫
CN105476168A (zh) 防粘发透气鞋
TWI538631B (zh) Air shoes body
CN110881746A (zh) 一种具有运动保护构造的呼吸透气鞋垫
CN104337116A (zh) 气垫鞋体
CN214258159U (zh) 一种防菌通血气按摩保健鞋
CN212911935U (zh) 一种高舒适度男士皮鞋
CN201025925Y (zh) 具备通风透气功能的鞋垫及鞋
CN104905474A (zh) 具气垫的鞋装置
JP3120393U (ja) 靴底
CN209915150U (zh) 一种防滑休闲鞋
TWI602521B (zh) Air cushion body
CN208064608U (zh) 一种一体式的新型保健鞋垫
CN214802775U (zh) 一种鞋垫
CN211323248U (zh) 一种穿戴式足底按摩器
CN218457467U (zh) 一种减震透气鞋底
CN213428641U (zh) 一种抗菌休闲鞋
CN220966553U (zh) 一种防滑效果好的鞋底
CN220734554U (zh) 一种具有高透气性功能的鞋底
CN212036283U (zh) 一种具有透气功能的女鞋鞋底
CN219353195U (zh) 一种换气式皮鞋
CN212306985U (zh) 一种新型安全鞋
CN220326939U (zh) 一种排气鞋底
CN218790821U (zh) 一种除湿排汗休闲鞋
CN2313423Y (zh) 气囊式循环风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