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6962B - Swallowing function detection system - Google Patents

Swallowing function detection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6962B
TWI536962B TW104116724A TW104116724A TWI536962B TW I536962 B TWI536962 B TW I536962B TW 104116724 A TW104116724 A TW 104116724A TW 104116724 A TW104116724 A TW 104116724A TW I536962 B TWI536962 B TW I5369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allowing
sensor
signal
detecting system
subje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6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1074A (zh
Inventor
jin-man Wang
Wan-Yun Xie
jia-shuo Zh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4116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696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6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69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41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074A/zh

Links

Description

吞嚥功能檢測系統
本發明關於一種吞嚥功能檢測系統,特別是指一種可於居家使用、可攜帶之吞嚥檢測裝置,讓醫療人員或照護人員可以即時判讀受測者的吞嚥情況,並給予適當處置或是相關復健計畫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
按,吞嚥是人體一項複雜的機制,其涉及到肌肉、舌、咽喉、食道以及呼吸等組織功能運作,而吞嚥困難是指把食物經由口腔、食道送到胃裡面過程中發生困難的一種症狀。許多急慢性病症皆有可能造成吞嚥困難,例如唇顎裂出生兒、腦性麻痺、中風等都有可能。吞嚥困難的原因有分為兩種:(1)結構性的吞嚥困難:喉嚨結構組織異常而影響吞嚥功能,例如口腔癌患者。(2)神經系統障礙造成之吞嚥困難:是因為神經系統控制異常造成吞嚥功能障礙,例如重肌肉無力症、腦中風等疾病造成的吞嚥困難(其中尤以腦中風比例最高,占吞嚥困難患者的32%~45%),而在急性醫療機構中,有12%的病人會發生吞嚥困難。長期照護機構中更是有50%以上的患者有吞嚥困難的問題存在。
吞嚥困難若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會引發許多的合併症,先是影響病患進食,進而導致脫水、營養不良、嗆傷、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其中,又以吸入現象最危險而需早期偵測出。目前利用床邊之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來評估患者是否有吸入現象,由於各研究所使用的方式不同及判斷力的差異,其準確率的比率由35%至90%之間不等。這些研究的特點在於單一參數的推測力皆較低,而結合多項參數的推測力便會明顯上昇,顯示這種臨床的評估屬於綜合性的判定。臨床評估推測是否有吸入現象另外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同樣的評估方法,有些研究顯示正面的結果,有些是負面的結果,出現不同的結果,主要的理由常常是因為臨床評估牽涉到許多主觀的判斷所致。
目前評估吞嚥困難的症狀,皆是在醫院中由醫療團隊來進行,醫師會對病患的吞嚥功能做評估,確認病患吞嚥困難的嚴重程度、哪一個吞嚥階段有問題、什麼種類的食物對病患較安全,再針對病患的情形給予適當的餐點與進食策略。因此儘早評估及治療病患吞嚥困難的症狀十分重要,除了可以調整病患的食物種類以降低病患發生吞嚥困難的危險性外,也可以協助病患選擇安全的進食方式以維持適當的營養,避免引發其他合併症。而且病患在患病初期不一定有吞嚥困難的症狀,故提早評估吞嚥困難是極具必要性的。
一般正常的食物吞嚥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1)口腔準備期:口腔進行咀嚼的動作,將食物和口水混合成食物。(2)口腔期:將咀嚼完畢後的食物由舌頭向後推送至喉嚨中。(3)咽喉期:此階段為吞嚥反射動作,包含一連串複雜的咽喉神經肌肉反應,將食物推入食道中。(4)食道期:食物經由食道進入胃裡面。
上述四個階段都有產生吞嚥困難的可能性,然一般吞嚥困難的症狀評估尤其注重口腔期與咽喉期。那是因為口腔與咽喉為食物和空氣的共同通道,在食物進入食道前吞嚥和呼吸的動作是不會同時運作的,這是為了確保人在吞嚥時,食物會順利進入食道而不會誤入氣管而吸入肺裡面,導致嗆傷、吸入性肺炎,嚴重者甚至有可能發生呼吸衰竭。而大部分的吞嚥困難症狀是因為吞嚥食物時,口腔期與咽喉期動作不協調所導致。因此許多口腔期與咽喉期吞嚥困難症狀的評估方法也應運而生。
目前在醫院所評估病患吞嚥功能的方法可分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兩種:
(1)侵入式:第一種是「電視螢光攝影檢查」,是現行吞嚥障礙的標準檢查。受測者吞下含有顯影劑的食物,然後透過X光的攝影設備由醫師在螢幕上觀察病患在吞嚥過程中,顯影劑在口腔與咽喉的殘留分佈狀況。然而這種檢測方法會有輻射暴露的風險且價格昂貴,國內僅較大規模的醫院具有此設備,在臨床上其普及性及實用性皆因此受限。此外,此方法也無法為經常性的生理回饋訓練所使用。第二種侵入式評估方法是「光纖鼻咽內視鏡吞嚥檢查」,受檢者吃下綠色或藍色的食物或液體,再利用微攝影機(內視鏡)與光纖導管伸入到口腔與喉部觀察鼻咽、口咽與下咽吞嚥反射出來之前和之後食物的流向與殘留狀況。此項檢測的問題與前述X光方法類似,較為昂貴且由於內視鏡伸入於口腔與喉部,病患吞嚥食物時易有障礙,因此無法正確評估其吞嚥功能。
(2)非侵入式評估方法:主要是由醫療人員在病患吞嚥食物時,臨床記錄嘔吐、咳嗽、吞嚥此三種反射動作的強度與速度、進食的姿勢、進食不同種類食物之難易程度、與營養狀況及呼吸狀態等項目之評估。此方法較不客觀且需要有專人在病患進食時在旁邊記錄各種數據。
上述這些評估方法大多需要病患到醫院或者特定實驗室做檢測,不僅會有輻射汙染的風險,價格昂貴,且長時間讓病患往返醫院做檢測可能會對行動力不佳的病患造成不便,甚至對於免疫力較差的病患,院內感染的風險性也相對提升。因此,可以用在居家量測或在醫院由醫療人員床邊評估時使用之穿戴型吞嚥困難評估工具,便顯得極為重要。
而現行研究中,常見的穿戴型吞嚥困難評估工具,大多利用微感測器(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偵測受測者口腔或喉部在吞嚥時的動作反應。這類方法的好處是大多採用非侵入式法量測,較不易影響病患原本的吞嚥功能,且可以與其它生理量測,例如置電極貼片於下頷肌量測肌電圖,整合一起測試吞嚥動作。常用於偵測吞嚥困難的微感測器有加速規(accelerometer)與壓電感測器(piezoeletric sensor) 兩種。加速規量測原理是當喉部向上抬升及向下回復時,量測喉部兩個動作時的加速度;壓電感測器的原理則是在量測喉部於上述兩個動作時擠壓感測器內之電介質使之產生形變而於表面產生的電壓變化。然而,加速規在量測時會因為受測者頭部晃動而產生非常嚴重的雜訊干擾,使得訊號分析不易,也有可能因為吞嚥動作所產生的喉部加速度變化太小,使得訊號變化不明顯;而壓電感測器則是由於感測器為硬式裝置,穿戴在喉部非常不舒適,且影響受測者之吞嚥能力。
而薄膜型壓力感測器較少被做為於偵測吞嚥困難的微感測器使用,原因是其感測原理是觸壓感測器兩側,使內部導電顆粒接觸,進而造成感測器的電阻發生變化。當觸壓力量越大,感測器表面導電性越好。因此將感測器接上一外部微小電源,就可根據感測器的導電性量測到與外部施加壓力正相關的電壓變化。因為這類感測器多為薄膜型結構,過去常被使用於感測足底壓力。然這類感測器較少用於感測喉部吞嚥困難之用,那是因為將該薄膜型結構貼於喉部時,喉部無法像足底對地面產生壓力(地面對足底產生反作用力)一般,讓感測器感測到壓力變化。
因此,不論是侵入式評估方法或非侵入式評估方法,都需要在醫院醫療人員陪同下實施之。原因是大部分的評估系統僅能做到量測、紀錄與評估功能。然而大部分病患用餐時間是在家裡或照護機構由家人或照護人員陪同。如果病患在居家時能有一穿戴式吞嚥困難評估系統,除了能在家中針對病患進食時的吞嚥狀況長時間量測與紀錄外,還能根據目前吞嚥狀況,即時判別進食速度是否太快、吞嚥力量強度是否不足、或有呼吸與吞嚥不協調的情況發生,並可以立即提醒照護人員留意或改變進食方式,有效避免發生嗆傷或吸入性肺炎的危險,也可以減少到醫院就診的頻率,減低到院感染的風險。另外,即使病患在醫院接受治療,如果有ㄧ穿戴型吞嚥困難評估系統,且整合其他生理量測儀器的訊號,則醫生可以在巡房時直接進行床邊評估,避免病患往返檢驗室的負擔與不便。更重要的是,如果該系統具備生理回饋(bio-feedback)訓練機制,可以讓病患自身或在照護人員監控下訓練吞嚥功能,改善進食技巧,則不僅可以保障病患的飲食營養健康,也可以減緩吞嚥功能退化與減少醫療人力成本。
是以,如何研發出適合居家檢測或在醫院由醫療人員床邊評估時使用之穿戴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便成為相關廠商以及相關研發人員所共同努力的目標,也必定成為未來趨勢的一項課題。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為了改善先前技術中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多需於醫院醫療人員陪同下實施之缺點,乃積極著手進行開發,經過不斷地試驗及努力,終於開發出本發明。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採取以下之技術手段予以達成,其中,本創作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包括:一吞嚥感測器,係環繞於一受測者之咽喉部位,用以感測其吞嚥時咽喉甲狀軟骨之動作變化;一下頷肌電感測器,係黏貼於該受測者下頷肌群部位,用以感測其吞嚥時下頷肌所產生的生理訊號;一呼吸感測器,係放置於該受測者鼻腔前,用以感測其呼吸時鼻腔呼出之氣流所造成壓力變化;一訊號擷取器,與該吞嚥感測器、該下頷肌電感測器及該呼吸感測器電訊連接;以及一處理裝置,透過一無線傳輸與該訊號擷取器連接,含有一應用程式;其中,該吞嚥感測器、該下頷肌電感測器及該呼吸感測器感測該受測者吞嚥時之一訊號,該訊號擷取器用以收集該訊號,並透過該無線網路將該訊號傳送至該處理裝置,以及該處理裝置透過該應用程式分析該訊號產生一分析結果。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該吞嚥功能檢測系統更包括一伺服器,該伺服器透過網際網路與該處理裝置連接,用以儲存該分析結果,並提供資料檢索、復健資料、身分認證、資料下載、生理回饋訓練計畫其中至少一功能。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該伺服器更包括一資料庫,用以儲存該受測者資料及該分析結果。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該吞嚥功能檢測系統更包括一行動裝置,該行動裝置可透過無線網路與該訊號擷取器連接,用以接收以及分析該訊號產生該分析結果。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該行動裝置包括一提醒裝置,當該分析結果出現異常時,可提供示警功能。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該吞嚥功能檢測系統更包括一行動裝置,該行動裝置可透過無線網路與該處理裝置連接,用以接收該分析結果。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該訊號擷取器更包括一控制單元,用以提供該訊號放大、濾波以及類比、數位轉換等功能。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該吞嚥感測器係為一薄膜型壓力感測器(Force Sensing Resistor)。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該薄膜型壓力感測器包含一類矽膠材質,該類矽膠材質係填充於該薄膜型壓力感測器以及該受測者之咽喉部位之間,用以提昇該受測者吞嚥時之該訊號精度。
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該無線傳輸係為一藍芽(Bluetooth)連線傳輸。
由於本發明採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可帶來以下技術效果: (1)本創作提供了適合居家量測之穿戴容易且舒適之吞嚥功能檢測器,使用者可以在家中由家人或照護人員照顧,減少前去醫院之頻率。 (2)本創作提供了適合臨床使用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醫生可直接進行床邊評估,避免病患往返檢驗室的負擔與不便。 (3) 本創作可結合雲端伺服器提供資料檢索、復健資料、身分認證、資料下載、生理回饋訓練計畫等功能。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但須注意的是,該等內容不構成本發明的限定。
請同時參閱圖1所示, 其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系統示意圖。本創作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包括:一吞嚥感測器 2、一下頷肌電感測器 3、一呼吸感測器 4、一訊號擷取器 5以及一處理裝置 6。
該吞嚥感測器 2係環繞於一受測者 1之咽喉部位,用以感測其吞嚥時咽喉甲狀軟骨之動作變化,其可感測吞嚥時咽喉組織的起伏動作與力道,同時根據甲狀軟骨動作變化的起始與結束時間,判斷食物在咽喉的停留時間。
於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吞嚥感測器 2係為一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Force Sensing Resistor),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係為薄膜結構且是軟性的材質,易於穿戴且不影響受測者 1吞嚥功能。由於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感測原理是觸壓感測器兩側,使內部導電顆粒接觸,進而造成感測器的電阻發生變化,當觸壓力量越大,感測器表面導電性越好。因此可根據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的導電性量測到與外部施加壓力正相關的電壓變化。因為這類感測器多為薄膜型結構,過去常被使用於感測足底壓力。但若直接將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以醫療膠帶貼合在受測者 1咽喉甲狀軟骨外來感測吞嚥時的電壓變化時,實驗數據顯示其量測數據之精準度較差,其原因在於吞嚥過程中,喉部收縮即甲狀軟骨上提時都無法在該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上施壓,因此無法在吞嚥過程中量測到咽喉的間接生理變化。為了使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能在吞嚥時能感測到甲狀軟骨的壓力變化,本創作將該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固定在一喉帶 23上,並在該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與喉帶 23中間充填一類軟性類矽膠材質 22。當該喉帶 23與咽喉貼合時,該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將因軟性類矽膠材質 22與咽喉的接觸而產生一穩定的初始壓力。當吞嚥過程進入咽喉期時,喉部收縮時甲狀軟骨上提,該動作壓力傳到該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感測器上,因此產生了電壓變化。由於該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1、該類矽膠材質 22以及該喉帶 23都是軟性材質,穿戴於頸部時,不僅不影響吞嚥功能,也可以量測出受測者 1吞嚥時甲狀軟骨移動而產生的壓力變化。
該下頷肌電感測器 3,係黏貼於該受測者 1下頷肌群部位,用以感測其吞嚥時下頷肌所產生的生理訊號,並紀錄肌肉收縮的出現時間以及結束時間,其所感測的肌電位變化,是用以判斷吞嚥時力道的關鍵指標參數。於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下頷肌電感測器 3係為一黏貼式電極片,直徑約為三公分,可黏貼於該受測者 1下頷肌群部位。
該呼吸感測器 4係透過鼻導管感測其呼吸時鼻腔呼出之氣流所造成壓力變化。該呼吸感測器 4可放置於該受測者 1鼻腔前,透過感測器轉換為電壓訊號,以記錄吞嚥時呼吸氣流變化。
該訊號擷取器 5係分別與該吞嚥感測器 2、該下頷肌電感測器 3及該呼吸感測器 4電訊連接,其可以利用音頻訊號線電性連接或是藍芽連線等無線傳輸技術連接。該訊號擷取器 5用以收集該吞嚥感測器 2、該下頷肌電感測器 3及該呼吸感測器 4所感測之一訊號 91,其具有可攜性、體積小、質量輕等優點。於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訊號擷取器 5包含一控制單元 51、一傳輸單元 52以及一儲存單元 53。該控制單元 51為一低電壓、高性能之CMOS 8位元單晶片,係分別與該傳輸單元 52以及該儲存單元 53電性連接。該控制單元 51可將來自不同信號源或不同頻率之訊號 91建立排程機制以及過濾,提供訊號 91放大、濾波以及類比/數位轉換等功能。該傳輸單元 52係透過一無線傳輸將該訊號 91’傳送至該處理裝置 6,該無線傳輸可以為一藍芽(Bluetooth)連線,由於藍芽連線屬於短距離傳輸,可以一對一或一對多來連接,且其具有耗能低,體積小,可設置密碼安全性佳,以及無限定方向傳輸等優點,很適合做為該訊號擷取器 5與該處理裝置 6之間的資料傳輸方式。該儲存單元 53用以儲存資料,較佳的,該儲存單元 53可以為一記憶卡插槽模組,使用者可以插入記憶卡用以儲存該訊號 91,長時間紀錄吞嚥狀況,待回診時交由醫生直接判讀。
該處理裝置 6可以為一個人電腦或一電子裝置,其透過該無線傳輸與該訊號擷取器 5連接,用以接收訊號 91’。該處理裝置 6內部含有一應用程式 61,用以分析該訊號 91’。
於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更包括一伺服器 7,該伺服器 7透過網際網路與該處理裝置 6連接,其具有一資料庫 71,可用以儲存該分析結果 92。
藉由上述之結構、組成設計,茲就本創作之使用及作動情形其說明如下:
如上所述,該吞嚥感測器 2設置於該受測者 1之咽喉部位,該下頷肌電感測器 3設置於該受測者 1之下頷肌群部位,以及該呼吸感測器 4設置於該受測者 1鼻腔前,以感測該受測者 1吞嚥時之一訊號 91,該訊號 91包括:咽喉甲狀軟骨之動作變化、下頷肌所產生的生理訊號以及鼻腔呼出之氣流所造成壓力變化。
請同時參閱圖3所示,其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甲狀軟骨移動而產生的壓力變化示意圖。該吞嚥感測器 2感測吞嚥時咽喉甲狀軟骨的起伏動作與力道,可以看出電壓一開始維持為一穩定的初始電壓值,而當該受測者 1吞嚥時,喉部收縮同時帶動甲狀軟骨上提,因此產生了電壓變化。根據圖3可看出其訊號共有兩個階段清楚的訊號反應,分別是喉部上提讓食物開始進入食道,以及甲狀軟骨復原時,其中,甲狀軟骨復原時之訊號變化量會比喉部上提讓食物開始進入食道時更明顯。根據甲狀軟骨起伏動作的起始與結束時間,可以判斷出食物在咽喉停留的時間點。
請同時參閱圖4所示,其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下頷肌肌肉電位變化示意圖。當口腔內之食物結束咀嚼準備進入咽喉前,下頷肌會先施力將食物往咽喉推進。因此從該下頷肌電感測器 3感測之肌電反應,可以判斷食物從口腔進入咽喉的時間點。根據食物在口腔內或咽喉中的停留時間長短,可以判斷出受測者 1是否存在吞嚥困難的症狀。
請同時參閱圖5所示,其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呼吸訊號量測示意圖。圖中所示為測量四次呼吸所得到的呼吸訊號樣本。由於該呼吸感測器 4是用來量測呼吸動作時,鼻腔氣流的壓力。當呼吸訊號大於0時代表為呼氣動作,呼吸訊號小於0時則代表吸氣動作,以及當呼吸訊號等於0時代表呼吸暫停。根據圖可以發現,當吸氣時,鼻導管氣流減弱,因此訊號呈現下緣狀態;當呼氣時,鼻導管氣流增加,因此訊號呈現上緣狀態。透過鼻氣流變化狀況,可以判斷吞嚥時與呼吸之協調性。該呼吸感測器 4感測受測者 1的呼吸動作與氣流流量,並轉換為電壓訊號,感測吞嚥時呼吸氣流變化。由於食物從咽喉期開始到食物進入食道期間氣管不會同時做呼吸的動作,待食物完全進入食道後,氣管始恢復正常的呼吸程序。如果食物在咽喉期,該呼吸感測器 4感測到不正常的呼吸氣流,則表示受測者 1易有嗆傷或吸入系肺炎的危險。
該吞嚥感測器 2、該下頷肌電感測器 3以及該呼吸感測器 4將所感測之該訊號 91即時傳輸給該訊號擷取器 5,該訊號擷取器 5之控制單元 51可將該訊號 91放大、濾波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再透過該傳輸單元 52透過該無線傳輸將該訊號 91’傳送至該處理裝置 6,或是儲存於該儲存單元 53供後續資料之提取。
該處理裝置 6皆收到該訊號 91’後,即可透過該應用程式 61同步分析該訊號 91’產生一分析結果 92。該應用程式 61分析吞嚥時咽喉甲狀軟骨之動作變化、吞嚥時頷肌所產生的生理訊號以及呼吸時鼻腔呼出之氣流所造成壓力變化,並根據起始時間(on-set time)、結束時間 (off-set time)、全程反應時間(duration)、強度(strength)、呼吸動作暫停的時間持續多長,以及吞嚥前後之呼吸型態,檢測該受測者 1吞嚥和呼吸的協調性。
請同時參閱圖6所示,其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吞嚥感測器 2、下頷肌電感測器 3以及呼吸感測器 4同步比較示意圖。本創作在分析吞嚥與呼吸之協調性時,會把呼吸的訊號反應與該吞嚥感測器 2所量測得到的訊號做比對,看吞嚥與呼吸之協調性是否正常。如圖中圓圈處所示,當左頰肌與右頰肌的肌電訊號開始有反應時,代表口腔兩側肌肉開始將食物向咽喉推送準備吞嚥。在T1時間點至T2時間點中,該呼吸感測器 4偵測到呼吸暫停的情形,代表喉部上提將氣管閉鎖以利吞嚥。在呼吸暫停的過程中,該吞嚥感測器 2也同步量測到咽喉抬升到回復的完整吞嚥反應。從T1時間點至T2時間點間即為吞嚥動作之持續時間。值得一提的是,本創作亦將該受測者 1接上心跳感測器觀察吞嚥時心跳的變化,發現其對正常受測者 1而言變化不大。
該處理裝置 6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將該分析結果 92上傳至該伺服器 7,並儲存於該資料庫 71中。該伺服器 7可提供資料檢索、復健資料、身分認證、資料下載、生理回饋訓練計畫等功能,但不限於此。協助醫療人員將該受測者 1之量測分析結果 92與正常吞嚥功能模型做比對,以協助使用者規劃兼顧飲食營養與安全性的飲食進食計劃以及復健計畫。該伺服器 7亦可以提供上述關於口腔、咽喉在吞嚥時的生理反應與組織變化資料,以利學術上之研究。
請同時參閱圖7所示,其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另一實施例之系統示意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可更包括一行動裝置 8,該行動裝置 8可透過無線網路與該訊號擷取器 5連接,其內部可安裝該應用程式 81,該行動裝置 8可接收該訊號 91’並利用該應用程式 81即時分析該訊號 91’,行動裝置 8的好處在於其體積小且可以隨身攜帶,方便使用。較佳的,該行動裝置 8內包括一提醒裝置 82,當分析結果 92出現異常時,該提醒裝置 82可提供示警功能,以即時通知醫護人員做適當之處置。
在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中,該行動裝置 8亦可透過無線網路與該處理裝置 6連接,用以接收該分析結果 92,可以免去行動裝置 8分析資料的時間。更佳的,該行動裝置 8可以透過該處理裝置 6下載復健計畫、飲食規劃或是生理回饋訓練計畫,供照護人員參考。
如上所述,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除了提供適合居家量測之穿戴容易且舒適之吞嚥功能檢測器,使用者可以在家中由家人或照護人員照顧,減少前去醫院之頻率外,亦適合臨床使用,醫生可直接進行床邊評估,避免病患往返檢驗室的負擔與不便。而該分析結果 92除了可提供醫師評估吞嚥功能,並提供飲食進食計畫與給餐建議,該等計畫及建議可透過應用程式被下載到使用者的手機上儲存。每次病患進食時,提醒家人或照護人員正確依照醫師建議的食物種類、材質、及進食速度與頻率照護病患。醫師亦可以依據上傳之資料,檢測使用者吞嚥功能是否異常,並改善病患之飲食照護服務。該分析結果 92亦可用以建立模型設定生理回饋訓練計畫,本創作透過吞嚥功能正常的受測者 1接受各感測器之同步量測,並從其整合之訊號圖中分析、建立出正常吞嚥功能模型。未來應用在吞嚥困難病患的量測過程時,將會與正常吞嚥功能模型做比對,以定性、定量出吞嚥困難的症狀。以及該處理裝置 6可具有緊急狀況即時提醒機制,當該分析結果 92顯示為異常時,可以即時通知醫護人員做適當之處置。更重要的是,如果該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具備生理回饋(bio-feedback)訓練機制,可以讓病患自身或在照護人員監控下訓練吞嚥功能,改善進食技巧,則不僅可以保障病患的飲食營養健康,也可以減緩吞嚥功能退化與減少醫療人力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及保護範圍,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應當能夠意識到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換和顯而易見的變化所得到的方案,均應當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1‧‧‧受測者
2‧‧‧吞嚥感測器
21‧‧‧薄膜型壓力感測器
22‧‧‧軟性材質
23‧‧‧喉帶
3‧‧‧下頷肌電感測器
4‧‧‧呼吸感測器
5‧‧‧訊號擷取器
51‧‧‧控制單元
52‧‧‧傳輸單元
53‧‧‧儲存單元
6‧‧‧處理裝置
61‧‧‧應用程式
7‧‧‧伺服器
71‧‧‧資料庫
8‧‧‧行動裝置
81‧‧‧應用程式
82‧‧‧提醒裝置
91、91’‧‧‧訊號
92‧‧‧分析結果
圖1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系統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吞嚥感測器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甲狀軟骨移動而產生的壓力變化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下頷肌肌肉電位變化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呼吸訊號量測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一實施例之吞嚥感測器、下頷肌電感測器以及呼吸感測器同步比較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另一實施例之系統示意圖。
1‧‧‧受測者
2‧‧‧呼吸感測器
3‧‧‧下頷肌電感測器
4‧‧‧呼吸感測器
5‧‧‧訊號擷取器
51‧‧‧控制單元
52‧‧‧傳輸單元
53‧‧‧儲存單元
6‧‧‧處理裝置
61‧‧‧應用程式
7‧‧‧伺服器
71‧‧‧資料庫
8‧‧‧行動裝置
81‧‧‧應用程式
82‧‧‧行動裝置
91、91’‧‧‧訊號
92‧‧‧分析結果

Claims (8)

  1. 一種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包括:一吞嚥感測器,係環繞於一受測者之咽喉部位,用以感測其吞嚥時咽喉甲狀軟骨之動作變化,該吞嚥感測器係為一薄膜型壓力感測器(Force Sensing Resistor),包含一類矽膠材質,該類矽膠材質係填充於該薄膜型壓力感測器以及該受測者之咽喉部位之間,用以提昇該受測者吞嚥時之該訊號精度;一下頷肌電感測器,係黏貼於該受測者下頷肌群部位,用以感測其吞嚥時下頷肌所產生的生理訊號;一呼吸感測器,係放置於該受測者鼻腔前,用以感測其呼吸時鼻腔呼出之氣流所造成壓力變化;一訊號擷取器,與該吞嚥感測器、該下頷肌電感測器及該呼吸感測器電訊連接;以及一處理裝置,透過一無線傳輸與該訊號擷取器連接,含有一應用程式;其中,該吞嚥感測器、該下頷肌電感測器及該呼吸感測器感測該受測者吞嚥時之一訊號,該訊號擷取器用以收集該訊號,並透過該無線網路將該訊號傳送至該處理裝置,以及該處理裝置透過該應用程式分析該訊號產生一分析結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其中,該吞嚥功能檢測系統更包括一伺服器,該伺服器透過網際網路與該處理裝置連接,用以儲存該分析結果,並提供資料檢索、復健資料、身分認證、資料下載、生理回饋訓練計畫至少其中一功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其中,該伺 服器更包括一資料庫,用以儲存該受測者資料及該分析結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其中,該吞嚥功能檢測系統更包括一行動裝置,該行動裝置可透過無線網路與該訊號擷取器連接,用以接收以及分析該訊號產生該分析結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其中,該行動裝置包括一提醒裝置,當該分析結果出現異常時,可提供示警功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其中,該吞嚥功能檢測系統更包括一行動裝置,該行動裝置可透過無線網路與該處理裝置連接,用以接收該分析結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其中,該訊號擷取器更包括一控制單元,用以提供該訊號放大、濾波以及類比、數位轉換等功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吞嚥功能檢測系統,其中,該無線傳輸係為一藍芽(Bluetooth)連線傳輸。
TW104116724A 2015-05-25 2015-05-25 Swallowing function detection system TWI536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6724A TWI536962B (zh) 2015-05-25 2015-05-25 Swallowing function detec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6724A TWI536962B (zh) 2015-05-25 2015-05-25 Swallowing function detec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6962B true TWI536962B (zh) 2016-06-11
TW201641074A TW201641074A (zh) 2016-12-01

Family

ID=56755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6724A TWI536962B (zh) 2015-05-25 2015-05-25 Swallowing function detection system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696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9737A (zh) * 2021-09-02 2021-12-03 长三角(嘉兴)智慧康复医学与工程研究院 一种基于镜像神经元的吞咽治疗方法及其系统
CN116153501A (zh) * 2023-02-23 2023-05-2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用于吞咽损伤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6526B (zh) * 2019-06-28 2022-01-28 李秋 基于咀嚼吞咽动作及心电活动的摄食行为分析和检测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9737A (zh) * 2021-09-02 2021-12-03 长三角(嘉兴)智慧康复医学与工程研究院 一种基于镜像神经元的吞咽治疗方法及其系统
CN116153501A (zh) * 2023-02-23 2023-05-2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用于吞咽损伤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CN116153501B (zh) * 2023-02-23 2023-08-18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用于吞咽损伤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074A (zh)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67181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iagnosing swallowing dysfunction
JP2019500084A (ja) 生理的パラメータを監視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13013155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vocal cord dysfunction
US9474483B2 (en) Swallowing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A2435048A1 (en) Multi-function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s for its use
CN103889326A (zh) 用于婴儿的睡眠阶段标注系统
Yüzer et al. A novel wearable real-time sleep apnea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cceleration sensor
WO2014081401A1 (en) A system for measuring and evaluating preterm feeding maturation based on sucking and swallowing patterns
US20180020976A1 (en) Orally inserted prob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vital signs
CN111954489A (zh) 计算和显示由非侵入式基于阻抗的呼吸容积监测获得的连续监测的潮式呼吸流动-容积环(tbfvl)的装置和方法
TWI536962B (zh) Swallowing function detection system
CN206183247U (zh) 一种摄食吞咽行为监测与管理装置
Esteves et al. Configurable portable/ambulatory instrument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respiration and swallowing
WO2019134022A1 (pt) Sistema e método de monitoramento digital da apneia do sono
Vowles et al. The Use of Conductive Lycra Fabric in the Prototype Design of a Wearable Device to Monit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TWI536966B (zh) Detection of throat devices for swallowing
US20220192533A1 (en) Swallowable device for sleep apnea detection
Francis et al. Lactation physiokinetics—using advances in technology for a fresh perspective on human milk transfer
Souza et al. A novel system using the Forced Oscillations Technique for the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wallowing
Moreau-Gaudry et al. Use of computer and respiratory inductance plethysmography for the automated detection of swallowing in the elderly
Ibrahim et al. Portable System for Respiratory Monitoring During Sleep
Turman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 Apnea Detection System for Infants
CN104887234A (zh) 一种低生理负荷的连续的气道阻塞评估方法及装置
WO2021177923A1 (en) Sleep apnea diagnostic device
MALERBA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the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breathing over time in preterm new-borns receiving Neurally Adjust Ventilatory Ass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