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1260B - 無線通訊站台及傳輸介面切換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站台及傳輸介面切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1260B
TWI531260B TW102118027A TW102118027A TWI531260B TW I531260 B TWI531260 B TW I531260B TW 102118027 A TW102118027 A TW 102118027A TW 102118027 A TW102118027 A TW 102118027A TW I531260 B TWI531260 B TW I5312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odule
transmission interface
user equipment
targ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8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9900A (zh
Inventor
劉舒慈
羅耿介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ublication of TW201349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9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1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12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站台及傳輸介面切換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無線通訊站台及其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所提供之無線通訊站台及其傳輸介面切換方法係用以提供較佳路徑之傳輸介面之切換。
現今之無線通訊協定架構,例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及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標準,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式不同的環境。然而,利用3GPP及LTE架構之無線通訊站台,例如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站台,或中繼台(Relay Node;RN),於某些情況下會有轉換基地台(Doner E-UTRAN NodeB;DeNB)之需求。
茲舉例說明無線通訊站台需轉換基地台的數種情形。例如:基地台(DeNB)與無線通訊站台間之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下降或未達預設值、基地台與無線通訊站台間之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降低或未達預設值、基地台與無線通訊站台間之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提高,或無線通訊站台移動到其他基地台之通訊範圍內時。 此時,無線通訊站台需換手至其他更適合之基地台,以便持續地獲得無線通訊之服務。
於習知技術中,無線通訊站台將無線連線換手至其他任何基地台後,無線通訊站台之傳輸介面(例如:LTE標準中之S1介面或S5/S8介面)仍將透過初始基地台之中繼閘道器(Relay Gateway)及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ateway)進行傳輸,甚至亦須透過初始基地台之服務閘道器(Serving GateWay;S-GW)進行傳輸。因此,若無線通訊站台隨著不斷地進行換手程序而與初始基地台(亦即,無線通訊站台初始與之連線之基地台)之距離越來越遠,則目前連線之基地台與初始基地台間之距離越長,將導致資料傳輸的路徑隨之變長,造成傳輸遲延的發生。或者,因為無線通訊站台與初始基地台之間的通訊品質下降,也將導致資料傳輸的品質變差。
有鑑於此,如何使無線通訊站台換手後能以較有效率的方式、或以通訊品質較佳的路徑進行資料傳輸,仍是本領域亟待解決的課題。
為解決前述傳輸遲延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通訊站台及其傳輸介面切換方法。
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無線通訊站台用於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 電性連接,且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基地台間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其中,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更用以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無線通訊站台用於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基地台模組以及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該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至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電性連接至該基地台模組,且與該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該基地台模組更透過該第一無線連線與該基地台間建立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並對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進行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該基地台模組更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基地台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其中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更用以解除第一無線連線。
本發明所提供之一無線通訊站台用於一網路系統。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一基地台模組。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間具有一無線連線。該基地台模組與該使用者模組電性連接。該基地台模組與該基地台間透過該無線連線所建立之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被調整為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使用者設備模組、 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
本發明之一傳輸介面切換方法係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 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電性連接,且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
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令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b)令該第一基地台模組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基地台間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以及(c)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本發明之一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像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及一基地台模組。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及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皆與該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且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
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令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b)令該基地台模組透過該第一無線連線與該基地台間建立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c)令該基地台模組對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進行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d)令該基地台模組透過該第二 無線連線與該基地台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以及(e)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本發明之一傳輸介面切換方法係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使用者設備模組及一基地台模組。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且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間具有一無線連線。
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將該基地台模組與該基地台間透過該無線連線所建立之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調整為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該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
在本發明中,當無線通訊站台對無線連線進行換手後,會視情況對傳輸介面進行切換或調整,以將原本錨定於初始基地台的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中繼閘道器(甚至原本錨定於初始基地台之服務閘道器)改為錨定於目標基地台。透過本發明之機制,無線通訊站台可透過與目標基地台間形成之目標傳輸介面與目標基地台及核心分組網演進(Evolved Packet Core;EPC)進行資料交換,而不須再透過初始基地台進行資料交換。藉由本發明所提供之無線通訊站台及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可避免傳輸介面過長而導致傳輸的延遲或品質不佳等問題。
1‧‧‧網路系統
2‧‧‧網路系統
3‧‧‧網路系統
4‧‧‧網路系統
10‧‧‧無線通訊站台
11‧‧‧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
13‧‧‧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
12‧‧‧基地台模組
30‧‧‧無線通訊站台
32‧‧‧第一基地台模組
34‧‧‧第二基地台模組
40‧‧‧無線通訊站台
41‧‧‧使用者設備模組
42‧‧‧基地台模組
C1‧‧‧第一無線連線
C1’‧‧‧第一無線連線
C2‧‧‧第二無線連線
C3‧‧‧無線連線
C3’‧‧‧無線連線
B1‧‧‧來源基地台
B2‧‧‧目標基地台
P1‧‧‧無線連線建立程序
P2‧‧‧傳輸介面建立程序
P3‧‧‧傳輸介面調整程序
U‧‧‧使用者設備模組
BM‧‧‧基地台模組
B‧‧‧基地台
B’‧‧‧基地台
B”‧‧‧基地台
MME‧‧‧移動管理實體
MME’‧‧‧移動管理實體
MME”‧‧‧移動管理實體
HSS‧‧‧本籍用戶伺服器
NB‧‧‧鄰近基地台
NB’‧‧‧鄰近基地台
OAM‧‧‧營運管理與維護系統
S11~S21‧‧‧訊息/程序
第1A圖係描繪一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之時序流程圖;第1B圖係描繪一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之時序流程圖;第1C圖係描繪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之時序流程圖;第1D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一網路系統1之方塊圖;第2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二及第四實施例之網路系統2之方塊圖;第3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網路系統3之方塊圖;第4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網路系統4之方塊圖;第5圖係描繪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流程圖;第6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流程圖;第7圖係描繪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流程圖;第8圖係描繪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流程圖;以及第9圖係描繪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之流程圖。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內容。然而,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需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環境、應用或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直接限制本發明。需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示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一網路系統之無線通訊站台。網路系統可符合3GPP標準、LTE標準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之其他無線通訊標準。本發明中之無線通訊站台可為一使用者設備、 一固定式中繼台或一移動式中繼台。
無線通訊站台與來源基地台(亦即,無線通訊站台目前連線之基地台)間原先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在無線通訊站台與來源基地台及目標基地台(亦即,無線通訊站台換手後所連線之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後,第一無線連線會改為介於無線通訊站台與目標基地台之間。無線通訊站台會解除第一無線連線,與目標基地台間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且透過第二無線連線與目標基地台間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或者,無線通訊站台可不解除第一無線連線,並透過第一無線連線直接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透過前述機制,目標傳輸介面係形成於無線通訊站台以及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
在詳述本發明之各實施例前,首先介紹本發明會用到的三個程序,分別為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及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並且其時序流程圖分別繪示於第1A圖、第1B圖及第1C圖。
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係由一使用者設備模組U、一基地台B、一移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MME以及一本籍用戶伺服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HSS進行。
須特別說明者,移動管理實體MME為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Relay Nod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RN-MME)或一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User Equipment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UE-MME),具體為何者則視使用者設備模組U所屬的無線通訊站台的性質而定。進一步而言,若使用者設備模組U所屬的無線通訊站台為中繼台,則此處之移動管理 實體MME為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若使用者設備模組U所屬的無線通訊站台為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則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中之移動管理實體MME為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
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執行以下步驟:使用者設備模組U傳送一隨機存取通道預先值請求(Rach Preamble Request)S11予基地台B。基地台B允許與使用者設備模組U建立無線連線後,回應一排程允許訊息(TA+Scheduling Grant Message)S12予使用者設備模組U。隨後,使用者設備模組U與基地台B之間進行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線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程序S13,其中,無線資源控制連線建立程序S13載附一非存取層依附(Non-Access Stratum Attach;NAS Attach)訊號。
於進行無線資源控制連線建立程序S13後,使用者設備模組U與移動管理實體MME間進行一非存取層依附、認證及安全檢查(NAS Attach,Authentication,Security)程序S14a。移動管理實體MME與本籍用戶伺服器HSS並進行一認證及安全檢查(Authentication,Security)程序S14b。 接著,基地台B與移動管理實體MME間進行一建立關係(Create Session)程序S15,此建立關係程序S15係為一GTP-C(GPRS Tunneling Protocol for the control plane)建立關係程序。
於進行建立關係程序S15後,使用者設備模組U與基地台B間進行一無線資源控制連線重分配(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程序S16a,且基地台B與移動管理實體MME間進行一介面內文建立程序S16b,其中,介面內文建立程序S16b係用以進行S1介面內文(S1 Context)之建立,且載附一非存取層依附接收訊號。
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係由一基地台模組BM、一基地台B’、一移動管理實體MME’以及一營運管理與維護(Operations,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系統OAM進行。
須特別說明者,移動管理實體MME’為一中繼台移動管理實體或一使用者設備移動管理實體,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可知於何種情形下,移動管理實體MME’為何者,茲不贅言。
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執行以下步驟:營運管理與維護系統OAM與基地台模組BM完成營運管理與維護配置程序S17。之後,基地台模組BM與基地台B’之間進行一S1介面建立(Interface Setup)程序S18a,且基地台B’與移動管理實體MME’間進行一S1介面配置更新(eNB Configuration Update)程序S18b。
隨後,基地台模組BM與基地台B’之間進行一X2介面建立(X2 interface Setup)程序S19a,且基地台B’與鄰近基地台(Neighbor eNBs)間進行一X2介面配置更新(X2 eNB Configuration Update)程序S19b。
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係由一基地台B”、一移動管理實體MME”以及鄰近基地台NB’。
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執行以下步驟:基地台B”與移動管理實體MME”之間進行一S1介面配置更新(eNB Configuration Update)程序S20。隨後,基地台B”與鄰近基地台NB’之間進行一X2介面配置更新程序S21。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請參考第1A圖、第1B圖以及第1D圖。第1D圖係繪示一網路系統1之方塊圖。網路系統1包含無線通訊站台10、一 來源基地台B1及一目標基地台B2。無線通訊站台10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以及一基地台模組12,其中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及基地台模組12電性連接。
於本實施例中,無線通訊站台10在某些情形下需要進行換手程序,例如:原提供給無線通訊站台10之來源基地台B1之服務品質下降或未達預設值、與無線通訊站台10間之參考信號接收功率降低、與無線通訊站台10間之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提高,或/及無線通訊站台10動到目標基地台B2之訊號範圍內時。當無線通訊站台10需進行換手時,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來源基地台B1以及目標基地台B2間進行一換手程序。
於該換手程序後,原本介於無線通訊站台10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的第一無線連線C1被換手至介於無線通訊站台10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亦即,成為第一無線連線C1’。接下來,當無線通訊站台10(例如可為基地台模組1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若原提供給無線通訊站台10之基地台之服務品質下降或未達預設值、與無線通訊站台10間之參考信號接收功率降低、與無線通訊站台10間之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提高,亦或根據無線通訊站台10對目標基地台B2回報的量測資料,若無線通訊站台10係一移動性站台,可於每次進行換手程序後、或經過固定個數之基地台後,或於移動性站台固定停靠某些地區時,無線通訊站台10與來源基地台B1及目標基地台B2則進行其間的傳輸介面之切換。
當無線通訊站台1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1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時以簡短傳輸路徑時,該切換方式敘述如下。首先,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與目標基地台B2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C2, 舉例而言,可利用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此處之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中之使用者設備模組U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中之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及目標基地台B2。
接著,基地台模組12透過第二無線連線C2與目標基地台B2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圖未繪示),舉例而言,利用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 藉此,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基地台模組12、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以及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圖未繪示)。此處之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中之基地台模組BM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中之基地台模組12及目標基地台B2。之後,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並解除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的第一無線連線C1’。前述目標傳輸介面是一S1/X2介面。
須說明的是,目標傳輸介面中之服務閘道器、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以及中繼閘道器之間之路徑,或甚至是目標傳輸介面中之基地台模組、服務閘道器、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以及中繼閘道器之間之路徑,可由一移動管理實體預先建立,待基地台模組12與目標基地台B2建立目標傳輸介面時,只需再建立目標傳輸介面中的其他部分的路徑即可。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可理解該如何預設,故不贅述。
須說明的是,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無線通訊站台1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1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前,未必須先執行該換手程序,換言之,本發明可在未執行換手程序之前提下,進行傳輸介面之路徑切換。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請參考第2圖、第1A圖、第1B圖以及 第1C圖。第2圖係繪示一網路系統2之方塊圖。第二實施例之網路系統2所包含之元件與第一實施例之網路系統1所包含者相同,並能進行相同之運作。 以下將僅針對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例中,無線通訊站台10之基地台模組12更與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電性連接。換言之,基地台模組12與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及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之間皆有電性之連接。
於本實施例中,於第一無線連線C1進行換手程序前,基地台模組12透過第一無線連線C1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具有一原始傳輸介面(圖未繪示)。通常來說,服務閘道器、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中繼閘道器錨定於一初始基地台(圖未繪示)。原始傳輸介面有下列三種態樣。
其中一種態樣是該初始基地台即來源基地台B1的情形。在此前提下,原始傳輸介面介於基地台模組1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來源基地台B1之一基地台模組之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此時,該原始傳輸介面為一S1介面。
另外兩種態樣是該初始基地台與來源基地台B1為不同基地台的情形。在此前提下,原始傳輸介面是介於基地台模組1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來源基地台B1之一基地台模組以及該初始基地台之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此時,該原始傳輸介面為一S1介面。或者,原始傳輸介面是介於基地台模組1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來源基地台B1之一基地台模組及一服務閘道器以及該初始基地台之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在此情形下,該原始傳輸介面被定義為,於來源基地台B1之該服務閘道器及該初始基地台之該數 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之間具有一S5/S8介面,而於基地台模組1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與來源基地台B1之該基地台模組及服務閘道器之間具有一S1介面。
接著,於第一無線連線C1進行換手程序時,基地台模組12斷開(detach)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的原始傳輸介面,例如:透過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為之。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基地台模組12亦可不在進行換手程序時斷開與來源基地台B1間之原始傳輸介面。需特別說明的是,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來源基地台B1,亦即,透過程序S20及S21以通知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原始傳輸介面已斷開。
此外,來源基地台B1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可進行溝通以透過一X2訊息交換有關第一無線連線C1的資訊。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來源基地台B1與該目標基地台B2之間亦可透過其他方式交換有關該第一無線連線的資訊。接著,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建立第二無線連線C2,舉例而言,可利用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為之。接著,基地台模組12透過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與目標基地台B2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舉例而言,可利用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為之,其中,此處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中之基地台模組BM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之基地台模組12及目標基地台B2。惟第二無線連線C2及目標傳輸介面之建立如第一實施例中所述,茲不贅言。前述目標傳輸介面是一S1/X2介面。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基地台模組12係於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進行換手程序後始建立目標傳輸介面C2。
除了上述操作,第二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一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第二實施例如何基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故不贅述。
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於無線通訊站台1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1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前,未必須先執行該換手程序,換言之,本發明可在未執行換手程序之前提下,進行傳輸介面之路徑切換。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請參考第3圖、第1A圖、第1B圖以及第1C圖。其中,第3圖係繪示一網路系統3之方塊圖。第三實施例之網路系統3所包含之元件與第一實施例之網路系統1所包含者大致相同,並能進行相同之運作。以下將僅針對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處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例中,網路系統3包含一無線通訊站台30,其對應至第一實施例之無線通訊站台10,其中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無線通訊站台30包含一第一基地台模組32及一第二基地台模組34,第二基地台模組34即對應至第一實施例之基地台模組12。
首先,無線通訊站台30在某些情形下需要進行換手程序,例如:原先提供給無線通訊站台30之來源基地台B1之服務品質下降或未達預設值、與無線通訊站台30間之參考信號接收功率降低、或與無線通訊站台30間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提高,或/及無線通訊站台30移動到目標基地台B2之訊號範圍內時。當無線通訊站台30需要換手時,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來源基地台B1以及目標基地台B2間會進行一換手程序。
於第一無線連線C1進行換手程序前,第一基地台模組32透 過該第一無線連線C1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具有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圖未繪示),此第一原始傳輸介面有三種態樣。惟第一原始傳輸介面的態樣,請參酌第二實施例,其中除了第二實施例中之基地台模組12對應至本實施例之第一基地台模組32外,其餘皆與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相同,茲不贅言。
於該換手程序後,原本介於無線通訊站台30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的一第一無線連線C1被換手至介於無線通訊站台30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即成為一第一無線連線C1’。接著,第一基地台模組32透過換手後之第一無線連線C1’與目標基地台B2間建立一第二原始傳輸介面(圖未繪示),舉例而言,可利用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為之,其中,此處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中之基地台模組BM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之第一基地台模組32及目標基地台B2。第二原始傳輸介面具有四種態樣,茲將該四種態樣敘述如下。
其中兩種態樣是該初始基地台即為來源基地台B1的情形。 在此前提下,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是介於第一基地台模組3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來源基地台B1之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此時,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為一S1介面。或者,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是介於第一基地台模組3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及一服務閘道器以及來源基地台B1之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在此情形下,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被定義為,於目標基地台B2之該服務閘道器及來源基地台B1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之間具有一S5/S8介面,而於第一基地台模組3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該基地台模組及服務閘道器 之間具有一S1介面。
另外兩種態樣是該初始基地台與來源基地台B1為不同基地台的情形。在此前提下,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是介於第一基地台模組3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以及該初始基地台之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此時,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為一S1介面。或者,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是介於第一基地台模組3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及一服務閘道器及該初始基地台之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在此情形下,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被定義為,於目標基地台B2之該服務閘道器及該初始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之間具有一S5/S8介面,而於第一基地台模組3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該基地台模組及服務閘道器之間具有一S1介面。
接下來,當無線通訊站台30(例如為第一基地台模組32或第二基地台模組34)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若原提供給無線通訊站台30之基地台之服務品質下降或未達預設值、與無線通訊站台30間之參考信號接收功率降低、或與無線通訊站台30間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提高,亦或根據無線通訊站台30對目標基地台B2回報的量測資料,若無線通訊站台30係一移動性站台,可於每次進行換手程序後、或經過固定個數之基地台後,或於移動性站台固定停靠某些地區時,無線通訊站台30與來源基地台B1及目標基地台B2則進行其間的介面之調整。
當無線通訊站台30(例如為第一基地台模組32或第二基地台模組34)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時以簡短傳輸路徑 時,該切換方式敘述如下。於第一無線連線C1進行換手程序時,第一基地台模組32可斷開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的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舉例而言,可透過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為之。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第一基地台模組32亦可不在進行換手程序時斷開與來源基地台B1間之第一原始傳輸介面。 需特別說明的是,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來源基地台B1,亦即,透過程序S20及S21以通知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第一原始傳輸介面已斷開。
此外,來源基地台B1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可進行溝通以透過一X2訊息交換有關第一無線連線C1的資訊。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來源基地台B1與該目標基地台B2之間亦可透過其他方式交換有關該第一無線連線的資訊。
當無線通訊站台30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時,該切換方式敘述如下。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建立第二無線連線C2,例如,可利用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為之。此處之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中之使用者設備模組U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中之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及目標基地台B2。
接著,第二基地台模組34透過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與目標基地台B2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圖未繪示),舉例而言,可利用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為之。藉此,使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第二基地台模組34、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以及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圖未繪示)。此處之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中之基地台模組BM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中之第二基地 台模組34及目標基地台B2。第二無線連線C2及目標傳輸介面之建立如第一實施例中所述,茲不贅言。前述目標傳輸介面可以是一S1/X2介面。
於建立目標傳輸介面之後,第一基地台模組32可斷開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的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舉例而言,可透過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為之。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第一基地台模組32亦可不在建立目標傳輸介面之後斷開與目標基地台B2間之第二原始傳輸介面。需特別說明的是,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目標基地台B2,亦即,透過程序S20及S21以通知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第二原始傳輸介面已斷開。
須說明的是,目標傳輸介面中之服務閘道器、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以及中繼閘道器之間之路徑,或甚至是目標傳輸介面中之基地台模組、服務閘道器、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以及中繼閘道器之間之路徑,可由一移動管理實體預先建立,待第二基地台模組34與目標基地台B2建立目標傳輸介面時,只需再建立目標傳輸介面中的其他部分的路徑即可。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可理解該如何預設,故不贅述。
在建立目標傳輸介面的同時,第一基地台模組32與第二基地台模組34之間交換一介面資訊,介面資訊與第二原始傳輸介面及目標傳輸介面有關,且可以是利用現有或新的一X2訊息,或第一基地台模組32與第二基地台模組34之間的一內部通訊協定訊息。
於交換完成後,第一基地台模組32或第二基地台模組34傳送一通知訊息至目標基地台B2,俾目標基地台B2與移動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進行介面資訊的更新,舉例而言,可利用傳輸介面調整程序 P3為之。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目標基地台B2。之後,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解除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的第一無線連線C1’。
除了上述操作,第三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一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第三實施例如何基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故不贅述。
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於無線通訊站台30(例如為第一基地台模組32或第二基地台模組34)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前,未必須先執行該換手程序,換言之,本發明可在未執行換手程序之前提下,進行傳輸介面之路徑切換。
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請參考第2圖、第1A圖、第1B圖以及第1C圖。第四實施例之網路系統2包含一無線通訊站台10、一來源基地台B1以及一目標基地台B2。無線通訊站台10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以及一基地台模組12,其中基地台模組12與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及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皆電性連接。茲將本實施例詳述如下。
首先,無線通訊站台10在某些情形下需要進行換手程序,例如:原先提供給無線通訊站台10之基地台之服務品質下降或未達預設值、與無線通訊站台10間之參考信號接收功率降低、或與無線通訊站台10間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提高,或/及無線通訊站台10移動到目標基地台B2之訊號範圍內時。當無線通訊站台10需要換手時,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來源基地台B1以及目標基地台B2間進行一換手程序。
於換手程序之前,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透過第一無線連線C1更具有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圖未繪示),本實施例之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與第二實施例中所述之原始傳輸介面態樣相同,茲不贅言。
於對第一無線連線C1進行換手程序時,基地台模組12可斷開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的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舉例而言,可透過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為之。須說明的是,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來源基地台B1,亦即,透過程序S20及S21以通知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第一原始傳輸介面已斷開。惟此處並未限制對於第一原始傳輸介面的斷開時點,第一原始傳輸介面亦可非於換手程序時對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進行斷開。
此外,來源基地台B1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可進行溝通以透過一X2訊息交換有關第一無線連線C1的資訊。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來源基地台B1與該目標基地台B2之間亦可透過其他方式交換有關該第一無線連線的資訊。
於該換手程序後,原本介於無線通訊站台10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的第一無線連線C1換手至介於無線通訊站台10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即成為一第一無線連線C1’。當無線通訊站台1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1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若原提供給無線通訊站台10之基地台之服務品質下降或未達預設值、與無線通訊站台10間之參考信號接收功率降低、或與無線通訊站台10間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提高,亦或根據無線通訊站台10對目標基地台B2回報的量測資料,若無線通訊站台10係一移動性站台,可於每 次進行換手程序後、或經過固定個數之基地台後,或於移動性站台固定停靠某些地區時,無線通訊站台10與來源基地台B1及目標基地台B2則進行其間的傳輸介面之切換。
接下來當無線通訊站台1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1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時以簡短傳輸路徑時,該切換方式敘述如下。基地台模組12透過第一無線連線C1’與目標基地台B2建立一第二原始傳輸介面(圖未繪示),舉例而言,可利用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為之。此處之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中之基地台模組BM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中之基地台模組12及目標基地台B2。通常來說,服務閘道器、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中繼閘道器錨定於一初始基地台(圖未繪示),則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有下列四種態樣。
其中兩種態樣是該初始基地台即為來源基地台B1的情形。 在此前提下,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是介於基地台模組1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來源基地台B1之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此時,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為一S1介面。或者,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是介於基地台模組1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及一服務閘道器以及來源基地台B1之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在此情形下,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被定義為,於目標基地台B2之該服務閘道器及來源基地台B1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之間具有一S5/S8介面,而於基地台模組1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該基地台模組及服務閘道器之間具有一S1介面。
另外兩種態樣是該初始基地台與來源基地台B1為不同基地台的情形。在此前提下,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是介於基地台模組1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以及該初始基地台之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此時,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為一S1介面。或者,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是介於基地台模組1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及一服務閘道器及該初始基地台之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在此情形下,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被定義為,於目標基地台B2之該服務閘道器及該初始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之間具有一S5/S8介面,而於基地台模組12、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目標基地台B2之該基地台模組及服務閘道器之間具有一S1介面。
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與目標基地台B2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C2,例如:可利用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為之。此處之無線連線建立程序P1中之使用者設備模組U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中之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及目標基地台B2。
之後,基地台模組12透過第二無線連線C2與目標基地台B2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圖未繪示),例如:可利用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為之。 藉此,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基地台模組12、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13以及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間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圖未繪示)。此處之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中之基地台模組BM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中之基地台模組12及目標基地台B2。
於建立目標傳輸介面之後,基地台模組12對該第二原始傳 輸介面進行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即基地台模組12可斷開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的第二原始傳輸介面,例如:可利用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為之。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基地台模組12亦可非於建立目標傳輸介面之後斷開與目標基地台B2間之第二原始傳輸介面。須說明的是,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目標基地台B2,亦即,目標基地台B2透過程序S20及S21以通知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第二原始傳輸介面已斷開。
之後,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解除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的第一無線連線C1’。前述目標傳輸介面可以是一S1/X2介面。
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於無線通訊站台1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1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前,未必須先執行該換手程序,換言之,本發明可在未執行換手程序之前提下,進行傳輸介面之路徑切換。
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請參考第4圖、第1A圖、第1B圖以及第1C圖。第五實施例之網路系統4包含一無線通訊站台40、一來源基地台B1以及一目標基地台B2。無線通訊站台40包含一使用者設備模組41以及一基地台模組42,其中基地台模組42與使用者設備模組41電性連接。茲將本實施例詳述如下。
首先,無線通訊站台40在某些情形下需要進行換手程序,例如:原提供給無線通訊站台40之基地台之服務品質下降或未達預設值、與無線通訊站台40間之參考信號接收功率降低、或與無線通訊站台40間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提高,或/及無線通訊站台無線通訊站台40移動到目標基 地台B2之訊號範圍內時。當無線通訊站台需要換手時,使用者設備模組41、來源基地台B1以及目標基地台B2間進行一換手程序。
於換手程序之前,使用者設備模組41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透過無線連線C3更具有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圖未繪示)。本實施例之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與第二實施例中所述之原始傳輸介面態樣相同,茲不贅言。
於無線連線C3進行換手程序時,基地台模組42斷開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的第一原始傳輸介面,例如:可透過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為之,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基地台模組42亦可不在進行換手程序時斷開與來源基地台B1間之第一原始傳輸介面。須說明的是,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來源基地台B1,亦即,透過程序S20及S21以通知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原始傳輸介面已斷開。
此外,來源基地台B1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可進行溝通以透過一X2訊息交換有關無線連線C3的資訊,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來源基地台B1與該目標基地台B2之間亦可透過其他方式交換有關該無線連線的資訊。
於該換手程序後,原本介於無線通訊站台40與來源基地台B1之間的無線連線C3換手至介於無線通訊站台40與目標基地台B2之間,即成為一無線連線C3’。此時,基地台模組42透過無線連線C3’與目標基地台B2間建立一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舉例而言,可利用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為之,此處之傳輸介面建立程序P2中之基地台模組BM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中之基地台模組42及目標基地台B2。而本實施例之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與第四實施例中所述之第二原始傳輸介面之態樣中,除了本實施例之使用 者設備模組41對應至第四實施例之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11外,其他元件間之對應關係均相同,茲不贅言。
接下來,當無線通訊站台4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4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符合一介面調整預設條件,即若原提供給無線通訊站台40之基地台之服務品質下降或未達預設值、與無線通訊站台40間之參考信號接收功率降低、或與無線通訊站台40間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提高,亦或根據無線通訊站台40對目標基地台B2回報的量測資料,若無線通訊站台40係一移動性站台,可於每次進行換手程序後、或經過固定個數之基地台後,或於移動性站台固定停靠某些地區時,無線通訊站台40與目標基地台B2則進行其間的傳輸介面之調整。
接下來,當無線通訊站台4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4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調整傳輸介面之路徑時,無線通訊站台4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42)或目標基地台B2產生一介面調整請求,俾根據該介面調整請求,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被調整為一目標傳輸介面(圖未繪示),舉例而言,可利用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為之。藉此,使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基地台模組42、使用者設備模組41以及目標基地台B2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圖未繪示)。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目標基地台B2。
其中,其介面調整的內容敘述如下,首先,目標基地台B2與一移動管理實體將第二原始傳輸介面中,原本錨定於一初始基地台之一服務閘道器更改路徑至目標基地台B2之服務閘道器,並且,目標基地台B2之服務閘道器及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移動管理實體以及初始基地台之 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將原本錨定於初始基地台之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更改路徑至目標基地台B2之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
其介面調整的內容更包含,該初始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目標基地台之服務閘道器、該移動管理實體、基地台模組(可能是目標基地台B2之基地台模組或基地台模組42)及使用者設備模組41將第二原始傳輸介面中之一路徑進行斷開,該路徑介於初始基地台之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目標基地台B2之服務閘道器之間。完成上述調整後,即完成將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調整為目標傳輸介面之任務。其中,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可理解該初始基地台可能即為來源基地台B1、亦或是有別於來源基地台B1之基地台,茲不贅述。
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於無線通訊站台4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4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調整傳輸介面之路徑前,未必須先執行該換手程序,換言之,本發明可在未執行換手程序之前提下,進行傳輸介面之路徑調整。
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未必需實施無線通訊站台4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42)或目標基地台B2判斷需調整傳輸介面之路徑時,無線通訊站台40(例如為基地台模組42)或目標基地台B2產生一介面調整請求之技術方案。換言之,本實施例在不需前述判斷的前提下,可將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調整為目標傳輸介面。
需特別說明者,於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當原始傳輸介面、第一原始傳輸介面、第二原始傳輸介面及目標傳輸介面間進行切換時,於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初始基地台)與服務閘道器(初始基地台、 來源基地台B1或目標基地台B2)之間、於服務閘道器(初始基地台、來源基地台B1或目標基地台B2)及一移動管理實體間、於該移動管理實體及目標基地台B2之服務閘道器之間以及於目標基地台B2之服務閘道器及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初始基地台或目標基地台B2)之間,會進行關於前述之原始傳輸介面、第一原始傳輸介面、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或目標傳輸介面之一資料之交換。
該資料例如是一映射資訊(Mapping Information),用以映射中繼台之承載(Relay Node Bearer)或使用者設備之承載(User Equipment Bearer),亦或例如是切換前、後之服務閘道器及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之位址等等。
基地台模組(指本發明的任一基地台模組)及移動管理實體之間係透過一S1介面訊息(S1 Interface Message),例如是一移動管理實體狀態轉換訊息(MME Status Transfer Message)、一移動管理實體配置更新訊息(MME Configuration Update Message)、一使用者設備內文修改請求/回應訊息(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Response Message)或一新S1介面訊息,進行該資料之交換。
前述資料更可在兩基地台模組(指本發明的任二個基地台模組)之間,透過一X2介面訊息(X2 Interface Message),例如是一基地台模組更新訊息(eNB Configuration Update)、一基地台模組更新回應訊息(eNB Configuration Update Acknowledge Message)、或一新X2介面訊息,進行交換。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可理解該初始基地台可能與來源基地台B1為同一基地台、亦或是不同基地台。
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為一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流程圖係描繪於第5圖。傳輸介面切換方法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一來源基地台及一目標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及一基地台模組。該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
首先,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執行步驟100,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以使該第一無線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介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
當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時,該切換方式敘述如下。執行步驟110,令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
之後,執行步驟120,令該基地台模組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另外,執行步驟130,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於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前,未必須先執行該換手程序,換言之,本發明可在未執行步驟100之前提下,直接進行步驟110、120及130。
除了上述步驟,第六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一實施例所描述之 所有操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第六實施例如何基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故不贅述。
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為一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流程圖係描繪於第6圖。傳輸介面切換方法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一來源基地台及一目標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及一基地台模組。該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及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之間皆電性連接,且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該基地台模組與一初始基地台或該來源基地台間亦具有透過該第一無線連線建立之一原始傳輸介面。該原始傳輸介面的態樣,請參考第二實施例中之說明,於此不贅述。須說明者,下述之步驟100、110以及130與第六實施例中所述者相同。
首先,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執行步驟100,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以使該第一無線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介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 接下來,執行步驟205,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於該換手程序時,斷開該原始傳輸介面。此外,該來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可進行溝通以透過一X2訊息交換有關該第一無線連線的資訊,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來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亦可透過其他方式交換有關該第一無線連線的資訊。
若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時,該切換方式敘述如下。執行步驟110,令 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之後,執行步驟220,令該基地台模組於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後,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 接下來,執行步驟130,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須說明的是,本發明並不特別限制步驟100及205之順序,此外,步驟205也可能包含於步驟100中。
另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於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前,並非必須先執行該換手程序,換言之,本發明可在未執行步驟100之前提下,直接進行步驟205、110、220及130,並且,於步驟205及220中亦不需限制進行換手程序之條件。
除了上述步驟,第七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二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第七實施例如何基於上述第二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故不贅述。
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為一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流程圖係描繪於第7圖。傳輸介面切換方法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一基地台模組以及一第二基地台模組。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第一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且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第二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與一初始基地台或該來源基地台間亦具有透過該第 一無線連線建立之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的態樣,請參考第三實施例中針對第一原始傳輸介面的說明,於此不贅述。須說明者,下述之步驟100、110以及130與第六實施例中所述者相同。
首先,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執行步驟100,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以使該第一無線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介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 接下來,執行步驟305,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於該換手程序時,斷開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此外,該來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可進行溝通以透過一X2訊息交換有關該第一無線連線的資訊,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來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亦可透過其他方式交換有關該第一無線連線的資訊。
於換手程序後,該第一基地台模組透過該第一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的態樣,請參考第三實施例中針對第二原始傳輸介面的說明,於此不贅述。
當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第一基地台模組或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時,該切換方式敘述如下。執行步驟110,令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之後,執行步驟320,令該第一基地台模組於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後,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第二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
在建立目標傳輸介面的同時,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更執行步驟322,令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二基地台模組交換與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及該目標傳輸介面有關之一介面資訊。該介面資訊可以是利用現有或新的一X2訊息,或第一基地台模組32與第二基地台模組34之間的一內部通訊協定訊息。接著,並執行步驟324,令該第一基地台模組或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傳送一通知訊息至該目標基地台,俾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該傳輸介面調整程序如第1C圖所述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且於此處之該目標基地台B2係利用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與移動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進行介面資訊的更新。其中,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該目標基地台。
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於執行步驟320之後,更執行步驟326,令該第一基地台模組斷開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接下來,執行步驟130,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須說明的是,本發明並不特別限制步驟100、305及326之順序,此外,步驟305也可能包含於步驟100中。
另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於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第一基地台模組或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前,並非必須執行該換手程序,換言之,本發明可在未執行步驟100之前提下,直接進行步驟305、110、320、322、324、326及130,並且,於步驟305及320中亦不需限制進行換手程序之條件。
除了上述步驟,第八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三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第八實施例如何基於 上述第三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故不贅述。
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為一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流程圖係描繪於第8圖。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一來源基地台及一目標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及一基地台模組。該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及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之間皆電性連接,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須說明者,下述之步驟100、110以及130與第六實施例中所述者相同。
該基地台模組與一初始基地台或該來源基地台間亦具有透過該第一無線連線建立之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的態樣,請參考第四實施例中之說明,於此不贅述。
首先,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執行步驟100,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以使該第一無線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介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 此外,該來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可進行溝通以透過一X2訊息交換有關該第一無線連線的資訊,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來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亦可透過其他方式交換有關該第一無線連線的資訊。
於對第一無線連線進行換手程序時,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更執行步驟405,令該基地台模組透過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斷開與該來源基地台之間的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須說明的是,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可為第1C圖中所描繪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且第1C圖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該來源基地台,亦即,透過程序S20及S21 以通知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已斷開。惟此處並未限制對於第一原始傳輸介面的斷開時點,第一原始傳輸介面亦可於換手程序後才進行斷開。
當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時,該切換方式敘述如下。執行步驟110,令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之後,執行步驟420,令該基地台模組於該換手程序後透過該第一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建立一第二原始傳輸介面。其中,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之四種態樣,請參考第四實施例中之說明,茲不贅述。
接下來,執行步驟422,令該基地台模組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
之後,執行步驟424,令該基地台模組於該目標傳輸介面建立後,對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進行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惟,該傳輸介面調整程序可非於該第二無線連線或目標傳輸介面建立後為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可為第1C圖所描繪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且係用以斷開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的第二原始傳輸介面。須說明的是,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該目標基地台,亦即,透過程序S20及S21以通知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已斷開。之後,執行步驟130,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須說明的是,本發明並不特別限制步驟100、405及420之順 序,此外,步驟405也可能包含於步驟100中。
另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於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切換傳輸介面之路徑前,並非必須執行該換手程序,換言之,本發明可在未執行步驟100之前提下,直接進行步驟405、110、420、422、424及130,並且,於步驟405及420中亦不需限制進行換手程序之條件。
除了上述步驟,第九實施例亦能執行第四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第九實施例如何基於上述第四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故不贅述。
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為一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流程圖係描繪於第9圖。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一來源基地台及一目標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一基地台模組,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
於換手程序之前,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之間透過該無線連線更具有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本實施例之第一原始傳輸介面之態樣已敘述於第五實施例,茲不贅言。
首先,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執行步驟100,令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以使該無線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介於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此外,該來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可進行溝通以透過一X2訊息交換有關該無線連線的資訊,惟,於其他實施態樣中,該來源基地台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亦 可透過其他方式交換有關該無線連線的資訊。
當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調整傳輸介面之路徑時,該調整方式敘述如下。於對無線連線進行換手程序時,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更執行步驟505,令該基地台模組透過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斷開與該來源基地台之間的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須說明的是,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可為第1C圖中所描繪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其中,第1C圖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B”為本實施例中之該來源基地台,亦即,透過程序S20及S21以通知管理實體MME”及鄰近基地台NB該原始傳輸介面已斷開。惟此處並未限制對於原始傳輸介面的斷開時點,原始傳輸介面亦可於換手程序後才進行斷開。
於該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後,該基地台模組透過該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間以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建立一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該傳輸介面調整程序可為第1C圖所描繪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為之,此處之傳輸介面調整程序P3中之基地台模組BM及基地台B’分別為本實施例中之該基地台模組及該目標基地台。而本實施例之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與第四實施例中所述之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態樣相同,茲不贅言。
當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符合一介面調整預設條件,即若原提供給該無線通訊站台之基地台之服務品質下降或未達預設值、與該無線通訊站台間之參考信號接收功率降低、或與該無線通訊站台間訊號與干擾加噪聲比提高,亦或根據該無線通訊站台對該目標基地台回報的量測資料,若該無線通訊站台係一移動性站台,可於每次進行換手程序後、或經過固定個數之基地台後,或於移動性 站台固定停靠某些地區時,該無線通訊站台與該目標基地台進行其間的傳輸介面之調整。
接下來,當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調整傳輸介面之路徑時,執行步驟510,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符合該介面調整預設條件時產生一介面調整請求,俾根據該介面調整請求,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被調整為一目標傳輸介面(圖未繪示)。
其中,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未必需實施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調整傳輸介面之路徑時,該無線通訊站台(例如為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產生一介面調整請求之技術方案。換言之,本實施例在不需前述判斷的前提下,可將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調整為該目標傳輸介面。
其中,其介面調整的內容敘述如下,首先,該目標基地台與一移動管理實體將第二原始傳輸介面中,原本錨定於一初始基地台之一服務閘道器更改路徑至該目標基地台之該服務閘道器,並且,該目標基地台之該服務閘道器及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移動管理實體以及該初始基地台之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將原本錨定於該初始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更改路徑至該目標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
其介面調整的內容更包含,該初始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該目標基地台之服務閘道器、該移動管理實體、基地台模組(可 能是目標基地台B2之基地台模組或基地台模組42)及使用者設備模組41將第二原始傳輸介面中之一路徑進行斷開,該路徑介於該初始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目標基地台之該服務閘道器之間。完成上述調整後,即完成將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調整為該目標傳輸介面之任務。其中,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可理解該初始基地台可能即為該來源基地台、亦或是有別於該來源基地台之基地台,茲不贅述。
須說明的是,本發明並不特別限制步驟100及505之順序,此外,步驟505也可能包含於步驟100中。
另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於該基地台模組或該目標基地台判斷需調整傳輸介面之路徑前,並非必須執行該換手程序,換言之,本發明可在未執行步驟100之前提下,直接進行步驟505及510,並且,於步驟505及510中亦不需限制進行換手程序之條件。
除了上述步驟,第十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五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第十實施例如何基於上述第五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故不贅述。
透過以上各實施例可知,本發明之無線通訊站台於進行換手程序後,對傳輸介面進行適當的切換。在傳輸介面進行切換後,目標基地台及無線通訊站台之間所使用的傳輸介面路徑最短,因此,藉由本發明所提供之無線通訊站台及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可避免傳輸介面過長而導致傳輸的延遲或品質不佳等問題。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 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Claims (22)

  1. 一種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目標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其中,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及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係相互分離的;以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電性連接,且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其中,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更用以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通訊站台,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來源基地台,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更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俾於該換手程序後,該第一無線連線介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無線通訊站台,其中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第一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一基地台模組係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後建立該目標傳輸介面;其中,於該換手程序前,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與一初始基 地台間具有透過換手前之該第一無線連線所建立之一原始傳輸介面,並且該第一基地台模組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時,斷開該原始傳輸介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通訊站台,更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電性連接,並與該目標基地台及一初始基地台間具有透過該第一無線連線建立之一原始傳輸介面,且於該目標傳輸介面建立後,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斷開(detach)該原始傳輸介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無線通訊站台,其中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更交換與該原始傳輸介面及該目標傳輸介面相關之一介面資訊,且該第一基地台模組及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其中之一傳送一通知訊息至該目標基地台,俾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
  6. 一種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目標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一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至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電性連接至該基地台模組,且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其中,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及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係相互分離的;其中,該基地台模組更透過該第一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建立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並更對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進行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以及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 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其中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更用以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無線通訊站台,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來源基地台,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更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俾於該換手程序後,該第一無線連線介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其中,於該換手程序前,該基地台模組與一初始基地台間具有透過換手前之該第一無線連線所建立之一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該基地台模組更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時,斷開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無線通訊站台,其中,該基地台模組更於該目標傳輸介面建立後,對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進行該傳輸介面調整程序。
  9. 一種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目標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具有一無線連線;以及一基地台模組,與該使用者設備模組電性連接;其中,該基地台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間透過該無線連線所建立之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被調整為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使用者設備模組、 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其中,將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調整為該目標傳輸介面包含:將於一初始基地台之一服務閘道器更改至該目標基地台之該服務閘道器,並將於該初始基地台之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更改至該目標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無線通訊站台,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來源基地台,該使用者設備模組更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俾於該換手程序後,該無線連線介於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其中,於該換手程序前,該基地台模組與一初始基地台間具有透過換手前之該無線連線所建立之一第二原始傳輸介面,且該基地台模組更於該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時,斷開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無線通訊站台,其中,將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調整為該目標傳輸介面更包含將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中之一路徑進行斷開,其中,該路徑介於該初始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目標基地台之服務閘道器之間。
  12. 一種傳輸介面切換方法,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目標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及一第一基地台模組,且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及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係相互分離的,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 標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令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b)令該第一基地台模組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以及(c)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來源基地台,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於該步驟(a)前更包含下列步驟:(d)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俾使該第一無線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介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中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第一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一基地台模組係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後建立該目標傳輸介面,且於該換手程序前,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與一初始基地台間具有透過換手前之該第一無線連線所建立之一原始傳輸介面,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e)令該第一基地台模組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時,斷開該原始傳輸介面。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中該無線通訊站台更包含一第二基地台模組,該第二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電性連接,該第二基地台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及一初始基地台間透過該第一無線連線具有一原始傳輸介面,且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e)令該第二基地台模組於該目標傳輸介面建立後,斷開該原始傳輸介面。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f)令該第一基地台模組與該第二基地台模組交換與該原始傳輸介面及該目標傳輸介面相關之一介面資訊;(g)令該第一基地台模組及該第二基地台模組其中之一傳送一通知訊息至該目標基地台,俾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
  17. 一種傳輸介面切換方法,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目標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一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及一基地台模組,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及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皆與該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且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及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係相互分離的,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具有一第一無線連線,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令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第二無線連線;(b)令該基地台模組透過該第一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 間建立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c)令該基地台模組對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進行一傳輸介面調整程序;(d)令該基地台模組透過該第二無線連線與該目標基地台建立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第二使用者設備模組以及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以及(e)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解除該第一無線連線。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來源基地台,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於該步驟(a)前更包含下列步驟:(f)令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間建立一換手程序,俾該換手程序後,該第一無線連線介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其中,於該換手程序前,該基地台模組與一初始基地台間具有透過換手前之該第一無線連線所建立之一第二原始傳輸介面,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g)令該基地台模組更於該第一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時,斷開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中更包含下列步驟:令該基地台模組於該目標傳輸介面建立後,對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進行該傳輸介面調整程序。
  20. 一種傳輸介面切換方法,用於一網路系統之一無線通訊站 台,該網路系統包含該無線通訊站台及一目標基地台,該無線通訊站台包含一使用者設備模組及一基地台模組,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基地台模組電性連接,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間具有一無線連線,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將該基地台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間透過該無線連線所建立之一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調整為一目標傳輸介面,俾該目標傳輸介面形成於該基地台模組、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該目標基地台之一基地台模組、一服務閘道器、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一中繼閘道器之間;其中,將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調整為該目標傳輸介面包含:將於一初始基地台之一服務閘道器更改至該目標基地台之該服務閘道器,並將於該初始基地台之一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更改至該目標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中,該網路系統更包含一來源基地台,該傳輸介面切換方法於該步驟(a)前更包含下列步驟:(b)令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來源基地台及該目標基地台進行一換手程序,俾該無線連線於該換手程序後介於該使用者設備模組與該目標基地台之間;其中,於該換手程序前,該基地台模組與一初始基地台間具有透過換手前之該無線連線所建立之一第二原始傳輸介面,於該步驟(a)後更包含下列步驟:令該基地台模組於該使用者設備模組進行該換手程序 時,斷開該第二原始傳輸介面。
  22.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傳輸介面切換方法,其中,將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調整為該目標傳輸介面更包含將該第一原始傳輸介面中之一路徑進行斷開,其中,該路徑介於該初始基地台之該數據封包網路閘道器及該目標基地台之服務閘道器之間。
TW102118027A 2012-05-24 2013-05-22 無線通訊站台及傳輸介面切換方法 TWI531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51475P 2012-05-24 2012-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9900A TW201349900A (zh) 2013-12-01
TWI531260B true TWI531260B (zh) 2016-04-21

Family

ID=49621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8027A TWI531260B (zh) 2012-05-24 2013-05-22 無線通訊站台及傳輸介面切換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15205A1 (zh)
CN (1) CN103428791A (zh)
TW (1) TWI5312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23355B2 (en) * 2015-10-28 2018-11-0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Device-initiated cell selection subsequent to procedure fail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5909B2 (en) * 2005-04-21 2009-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handoffs between multiple networks
CN102422676A (zh) * 2009-05-08 2012-04-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使用仅下行链路无线网络进行的移动性管理
JP5665849B2 (ja) * 2010-03-26 2015-02-0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移動無線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8791A (zh) 2013-12-04
TW201349900A (zh) 2013-12-01
US20130315205A1 (en)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95620A1 (en) Security key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 of pdcp distributed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USRE47613E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mary point handovers
EP3340680B1 (en) A node and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interface between base stations
CN105103598B (zh) 操作无线接入网基站的方法和相关网络节点
CN106231638B (zh) 用于管理基站之间的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EP3497972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erminal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US20160192245A1 (en) Handover Method, Master Base Station and Slave Base Station
WO201213411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mobile relay node
EP283601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up or modification of data flows, primary node, secondary node, U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5989245B2 (ja) ルーティング・プロキシからの基地局のオン/オフ・ステータスの動的管理
JP2007531430A5 (zh)
CN104796948A (zh) 双连接网络中的无线承载修改方法及系统
US20160198383A1 (en) Switching a primary node
US20140370897A1 (en) Providing Mobility Control for Local Area Networks
EP4033851B1 (en) Method for unique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user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US100098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ccess control or membership verifica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43914A1 (zh) 一种移动终端通信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JP2018512770A (ja) 基地局のハンドオーバ中にデータを伝送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並びに、記憶媒体
JP6600741B2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制御プレーンとユーザプレーンの分離
WO2012062147A1 (zh) 一种中继节点小区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2155681A1 (zh) 一种csg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TWI531260B (zh) 無線通訊站台及傳輸介面切換方法
KR20120131045A (ko) 로컬 네트워크 간 이동성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로컬 게이트웨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