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8339B - 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8339B
TWI528339B TW100123746A TW100123746A TWI528339B TW I528339 B TWI528339 B TW I528339B TW 100123746 A TW100123746 A TW 100123746A TW 100123746 A TW100123746 A TW 100123746A TW I528339 B TWI528339 B TW I5283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aching
area
forms
question
histo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3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3811A (zh
Inventor
柯凱仁
Original Assignee
柯凱仁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柯凱仁 filed Critical 柯凱仁
Priority to TW100123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833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3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3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8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8339B/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Description

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教學輔助方法及系統。
近年來,國際化與數位化時代來臨,產業競爭加劇,先進國家對於創新設計更加重視。屬於「由下而上」個體感覺經驗的累積,以及客觀的掌握群體認知「概念形成」致為重要。
然而,長久以來,台灣的國民教育受到升學主義影響下,習知的教學方法與系統,不論是教學者直接於教室或是間接藉由一錄影設備來教學,或是利用線上軟體直接/間接對學員授課等方式,向來側重國英數理化史地等考科,造成輕忽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換言之,傳統的教育模式所培養出來的學員常有知覺能力極強,但感覺能力不足的缺憾,且無法令學員能有效的利用感覺能力來達到概念形成,進而造成學員的感覺能力、創新設計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不足,在側重知性考科的養成下,學員往往習慣性思考唯一解答方式,卻無法理解其所涵蓋的概念,以及該概念是如何主客觀的形成,一旦面對解決感性問題時,常因概念不足而不知如何作答,或者對自己的主觀性解答"自我感覺良好",陷入迷失而不易覺察。
雖然近幾年來政府不斷推行建構式教學模式來解決上述 問題,然而許多教學者因無一套系統予以輔助,而造成教學品質參差不一,甚至有些老師因不得其要領,使學員的學習效果更差。
再者,學員雖然可自行透過額外的課程學習來提升概念形成能力,然勢必要額外多花一筆金費及時間,如此一來非常不經濟且沒有效率,甚至投入多餘的心力之後,也常常無法掌握住客觀性概念的知識與要領,因而產生認知偏差、溝通不良與學習成果不彰等問題,影響教學與學習的品質。
又,傳統的教學模式皆由教學者來傳道、授業和解惑,然而因各個教學者對於同一問題(由下而上的、感覺的或開放性的)問題解答概念常常有其主觀的偏好和認知,使得學員的思考模式易侷限於各教學者的模式,而喪失了學習多元化與客觀化概念形成的機會,對教學而言,目前教學者並無更客觀、更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得以掌握個體學員的主觀概念和全體學員的概念認知取向,使教學及補救教學的成效難以再提升。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系統化且客觀化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其可有效率地輔助學員概念形成,從而認識、發現自己的主觀詮釋認知以及全體認知的相異與相同之處,因之,本方法和系統能達到均衡提升學員的感覺能力與知覺能力。
為達成本發明主要目的,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主要係在一伺服器內設有一教學平台,該教學平台連接至少一後台端及複數前台端,該教學平台包括一系統運算模組,該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第一步驟:該後台端發佈一主題組在該教學平台,各該前台端針對該主題組完成至少一個解答樣本,並將該樣本上傳至該教學平台;第二步驟:該後台端集合該些前台端上傳之複數樣本,並以該些樣本為基礎發佈一與該主題組相關的偏好性題組於該教學平台,各該前台端按照該偏好性題組指示並以該些樣本作為選項完成一偏好性認知作答,並上傳至該教學平台,且經由該系統運算模組量化各該前台端的偏好性認知作答結果,並得到一偏好性認知作答量化與圖表化結果;第三步驟:該後台端以該偏好性認知作答量化與圖表化結果為基礎發佈一主觀詮釋題組於該教學平台,各該前台端按照該主觀詮釋題組並配合該些樣本完成一主觀詮釋認知作答,並上傳至該教學平台,且經由該系統運算模組量化該些前台端的主觀詮釋認知作答結果,並得到一主觀詮釋認知作答平均排序結果;第四步驟:該後台端以該主觀詮釋認知作答平均排序結果為基礎發佈一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題組於該教學平台,該些前台端比對該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題組並配合該些樣本完 成一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作答,並上傳至該教學平台,該後台端依據該些前台端上傳回的對應作答,經系統運算而得客觀認知的運算結果,以獲得詮釋該主題組的語詞客觀最佳解。
此外,為達成本發明另一目的,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包括一伺服器、至少一後台端及複數前台端,該伺服器設有一教學平台,該教學平台包括一出題區和一答題區,該出題區包括一任務區及一刺激物區;該後台端連接於該教學平台,並發佈一題組於該任務區;其中,該刺激物區包括複數樣本,該些樣本係為該題組相關作答選項;該些前台端分別連接於該教學平台,各該前台端依照該題組指示作答,並將該些樣本拖曳位移至該答題區之視窗中。
藉此,本發明之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可讓前台端之學員認識自我認知與特色,且能經由偏好評量分析以及主觀的詮釋練習,客觀的認識語意轉化為外顯感知形式的途徑,使前台端之學員能正確的、更客觀的、更有效率的、更多元的概念形成,並且能均衡提升前台端之學員的感覺能力與知覺能力。
以下將以較佳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之可能實施態樣,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欲保護之範疇,先予敘明。
請參考圖1至圖3,在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包含一伺服器10、至少一後台端20和複數前台端30。
該伺服器10設有一教學平台11,該教學平台11包括一出題區12、一答題區13、一資料庫14、一系統運算模組15、一顯示視窗16、一登入模組17及一領題模組18,該出題區12包括一任務區121及一刺激物區122,該顯示視窗16用以顯示該出題區12與該答題區13。
該後台端20連接於該教學平台11,並發佈一題組於該任務區12,其中,該刺激物區122包括複數樣本123,該些樣本123係為該題組相關作答選項,其中該些樣本123係以亂數排列展示於該刺激物區122(如圖3所示)。更進一步地說明,該後台端20首先會在發佈題組前,先建立課程首頁以及選課名單(如圖),接著才著手進行發佈題組於任務區。
該些前台端30分別連接於該教學平台11,較佳者,各該前台端30係透過網路連線方式連接至該教學平台11,該登入模組17用以供各該前台端30登入,並通過資格認證方可使用該教學平台11,該領題模組18用以供各該前台端30領取該題組,各該前台端30依照該題組指示於該答題區13中作答,該教學平台11包括一拖曳位移手段,係用以供各該前台端30將該些樣本123自該刺激物區122拖曳至該答題區13,更明確地說,該位移手段包括一游標,各該前台端30可利用滑鼠、鍵盤、觸控螢幕專用裝置或是直接用手指(觸控式螢幕)等裝置來移動該游標,並將該些樣本123自該刺激物區122拖曳至該答題區13。
其中,該系統運算模組15係一可單一、逐步或整合操作的模組,較佳者,該系統運算模組15包括一統計程式151及一資料轉換程式152,該統計程式151係用以統計該些作答結果,並將統計結果儲存於該資料庫14,該資料轉換程式152係用以將該統計結果數據轉換為一統計圖表153(如圖4所示),其中,該統計圖表153係選自一偏好性認知排序折線圖、一觀察折線圖、一輸出折線圖或其組合所構成之群組,於本實施例中,該統計圖表153包括各該前台端30的資料,且該資料附註於一折線上,較佳者,該折線上會呈現有記錄有該資料之標示點,當游標碰觸到該標示點時,各該前台端之資料會立即呈現於顯示視窗上,更明確地說,該資料為各該前台端30的學員之資料,該資料可以是該學員的個人資料(例如年齡、生日、星座、血型、性格、職業、身份、興趣、偏好、休閒、上網、籍貫、語言、收入、教育程度、科系所、專長領域、年資、習慣、網址、連絡方式等)、得分資料,如單一個體與全部個體的排序或照片形式等資料。
其中,該教學平台11更包括一前台端管理模組19,該前台端管理模組19用以供儲存各該前台端30之使用記錄,其中該使用記錄包括各該前台端30進入該教學平台11的作答時程、繳交時間以及達成率與考勤出席率。
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係以一套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為基礎所建構而成,請參考圖6及圖11, 在開始進入正式的步驟之前,首先,該後台端20(例如:一教師)係先在該教學平台11(例如:雲端系統)中建立課程首頁以及選課名單等課程管理作業,而該前台端(例如:學生)則必須先至該教學平台11中建立個人基本資料(該基本資料係指前述的各前台端之學員的個人資料),接著,請參考圖5、圖7至圖9,該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第一步驟S1:該後台端20依教學目標設立一主題組S11並發佈在該教學平台11,各該前台端30先登入、領題,接著各該前台端30針對該主題組S11經過一完成樣本子步驟S12(例如:繪畫的動作)而完成至少一樣本123(例如:手繪圖片),並將該樣本123轉成符合該教學平台11所需的格式(例如:圖片檔案格式,如圖3所示之格式),並上傳至該教學平台11(如圖7所示); 第二步驟S2:該後台端20經由一集合樣本過程S21(例如:儲存並統整學生上傳的圖片檔案,如圖7所示)來集合該些樣本123,較佳者,該集合樣本過程S21包括篩選、補充或說明,以及可排除該前台端使用者自己選自己的設定機制、功能和規定,並以該些樣本123為基礎發佈一與該主題組S11相關的偏好性題組S22於該教學平台11(偏好性題組例如:請各該前台端選出最符合該偏好性題組的五個樣本和最不符合該偏好性題組的五個樣本),較佳者,該些樣本123 係以亂數排列展示於該刺激物區122(例如:圖片選項展示區域,如圖3與圖8所示),各該前台端30按照該偏好性題組S22指示並配合該些樣本123,以該些樣本123作為選項完成一偏好性認知作答S23,更明確地說,如圖3所示,各該前台端30係藉由前述拖曳位移手段將該些樣本123(陳列於圖片選項展示區域的複數個圖片)自該刺激物區122拖曳至該答題區13來完成該偏好性認知作答S23,並上傳至該教學平台11,且經由該系統運算模組15量化各該前台端30的偏好性認知作答結果,並得到一偏好性認知作答量化與圖表化結果(例如:統計各幅圖片被選取作答的次數),較佳者,請參考圖4,該系統運算模組之統計程式151係用以統計該些偏好性認知作答S23結果,並將其統計結果區分為數個具有共通性的子集合A1、A2、A3(如圖4所示),該系統運算模組之資料轉換程式152係用以將該統計結果數據轉換為該統計圖表153; 第三步驟S3:該後台端20以該偏好性認知作答量化與圖表化結果為基礎發佈一主觀詮釋題組S31於該教學平台11,其中該主觀詮釋題組S31包括一發現子集合結果共性的屬性特徵之形容語詞、一發現結果相異性題目和一特徵分析題目,各該前台端30按照該主觀詮釋題組S31並配合該些樣本123完成一主觀詮釋認知作答S32,並上傳至該教學平台11,且經由該系統運算模組15量化該些前台端30的主觀 詮釋認知作答結果,並得到一主觀詮釋認知作答平均排序結果(例如:形容語詞的被使用次數); 第四步驟S4:該後台端20以該主觀詮釋認知作答平均排序結果為基礎發佈一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題組S41(例如:比對該些圖片與排序較前的詞語之間的相符關係)於該教學平台11,該些前台端30按照該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題組S41並配合該些樣本123完成一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作答S42,並上傳至該教學平台11,該後台端依據該些前台端上傳回的對應作答,經系統運算而得客觀認知的運算結果,較佳者,該統計程式151係用以統計該些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作答結果,並將統計結果儲存於該資料庫14。
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在本發明之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中,該後台端可視其教學需求使用單一步驟(如收取學生作業或是指定各該前台端單獨進行任一步驟),或是指定各該前台端選擇任一步驟開始作答,並接續執行該步驟之後的任一步驟或完成該步驟之後的其他步驟(如第二步驟連續第三步驟,或是完整的第一至第四步驟等)皆可達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以下將更進一步地說明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以及運用該方法所建立的系統對於後台端與前台端所帶來的功效: 在第一步驟的過程中(如圖5及圖7所示),使用該後台 端之教學者可掌握使用各該前台端之學員的出席率(是否有登入、領題)以及查詢各該前台端之學員的繳交狀況(作答計時、繳交時間與達成率)和作業回收率,據此,該後台端之教學者可有效收集前台端學員「主觀性」至少一種的解答,激發前台端之學員的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協助整體班級教學管理。
在第二步驟的過程中(如圖5及圖8所示),能將第一步驟回饋樣本經偏好性認知實驗的個體「主觀性」評量,經統計轉化為「客觀性、偏好性認知」排序,藉此,可提升該前台端之學員「由下而上」的判斷力與鑑賞力(即陶冶或啟發「藝術性如美術、設計、音樂、語文…」的感覺能力),且該後台端之教學者更能掌握該前台端之學員完整的學習歷程,包括學員個體於全體學員學習成果中的相對排序,進而掌握個體學員的學習品質。
在第三步驟的過程當中(如圖5及圖9所示),該前台端之學員得以觀察每一子集合的"相似性(共性)"與"相異性(殊性)"等特徵(特性、特質、特色與特點),並在後台端之教學者命題下提出其主觀的詮釋,藉此,能提升該前台端之學員對應於語詞的頓悟能力和「詮釋轉化」的表達能力,且該後台端之教學者能迅速掌握該前台端之學員個體表現相對於全體平均值的吻合程度,以及個體與全體「學習歷程」的特徵和問題,由此掌握補救教學的重點對象。
在第四步驟的過程中(如圖5及圖10所示),前述的「語詞」即後台端量化第三步驟的主觀詮釋認知作答結果所獲得的結果共性、結果殊性和特徵分析的各項定義(例如最佳的五個樣品的相似性(共性)"與"相異性(殊性)"等特徵(特性、特質、特色與特點),並將所有的定義整理成一語意量表,各該前台端之學員得對於每一樣本,以該後台端之教學者提供的語意量表一一對應、評比吻合程度並作答,使各該前台端之學員能逐步、逐一審視每一樣本是否吻合語意的特徵、特色、特點或特性,藉此,各該前台端之學員能夠深化經驗、認知與記憶,並提升符合邏輯的、由下而上的、感知的、感覺的的溝通能力,最終獲得多元化、客觀化概念的形成,且各該前台端之學員及該後台端之教學者可隨時進入該教學平台的資料庫查詢,並活用與課程相關主題組的客觀認知資料,有助於該後台端之教學者達到更高的教學承諾和成果,並能輔助提升教與學的品質。
此外,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可直接進行四個步驟的操作,也可單獨採用其中的任何一個步驟、或連續的複數步驟,從事教學的活動。例如:僅針對第二步驟實施教學活動,而得偏好性認知排序回饋作答,由此得以觀察各該前端個體與全體的學習歷程。或則以本平台資料庫取得任前一步驟結果,進行下一步驟之教學應用。
總結上述,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 提供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其係整合了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符號學、設計學以及數位科技自動化等知識與技術之研究,令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具有成為一個具備科學、專業、創新的理想教學理論、方法和工具。
再者,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提供一套完整系統化的教學歷程,本發明從「由下而上」激發或啟發學員的創造、判斷、鑑賞、詮釋與溝通等「感覺」能力,逐步概念形成,並轉化提升為「由上而下」的「知覺」溝通能力,使得各該前台端之學員的感覺能力與知覺能力能夠同時有效率且均衡的提升,令各該前台端的學員更具有創造力、溝通力和解決感覺、感知問題的能力,藉此,教學者可以本系統運算整合的量化數據以及圖表結果等輔於佐證,以掌握個體與全體學員的學習成效。
又,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係以雲端的科技整合、數位化的環境、操作流程、演算、展示與管理,能提供教學者更科學的、正確的、迅速的掌握教與學的歷程和品質,同時,得跨校協同教學,共享資源或分享教學成果,如此不僅可供學員更多元、更客觀的概念形成,且教學者亦可學習更多元的概念和客觀事實,如此更可提升整體教育環境。
最後,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確實提供了教學者一種實用的教學系統,藉此可改善或突破現行 「由下而上」教學的困境,能將內隱訊息轉為外顯的資源,達到改善教學;如教學者呈現研究分析或監控「教學品質」、掌握學員個體與全體的「學習歷程」、浮現資優或補救教學的對象、與家長分享成果與考勤資料、建立教學資源(資料庫)中心等。
由上可知,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極具進步之功效,符合專利法相關規定,爰依法提起專利申請,鑑請 鈞局早日核予專利,實感德便。
10‧‧‧伺服器
11‧‧‧教學平台
12‧‧‧出題區
121‧‧‧任務區
122‧‧‧刺激物區
123‧‧‧樣本
13‧‧‧答題區
14‧‧‧資料庫
15‧‧‧系統運算模組
151‧‧‧統計程式
152‧‧‧資料轉換程式
153‧‧‧統計圖表
16‧‧‧顯示視窗
17‧‧‧登入模組
18‧‧‧領題模組
20‧‧‧後台端
30‧‧‧前台端
S1‧‧‧第一步驟
S11‧‧‧主題組
S12‧‧‧完成樣本子步驟
S2‧‧‧第二步驟
S21‧‧‧集合樣本過程
S22‧‧‧偏好性題組
S23‧‧‧偏好性認知作答
S3‧‧‧第三步驟
S31‧‧‧主觀詮釋題組
S32‧‧‧主觀詮釋認知作答
S4‧‧‧第四步驟
S41‧‧‧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題組
S42‧‧‧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作答
19‧‧‧前台端管理模組
A1、A2、A3‧‧‧子集合
圖1係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之組織架構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之教學平台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之前台端在教學平台之顯示視窗作答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之第二步驟統計結果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之流程圖。
圖6係進入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之正式步驟前的操作步驟詳細流程圖。
圖7係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之第一步驟詳細流程圖。
圖8係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之第二步驟詳細 流程圖。
圖9係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之第三步驟詳細流程圖。
圖10係本發明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之第四步驟詳細流程圖。
圖11係圖6之補充說明圖。
S1‧‧‧第一步驟
S11‧‧‧主題組
S12‧‧‧完成樣本子步驟
S2‧‧‧第二步驟
S21‧‧‧集合樣本過程
S22‧‧‧偏好性題組
S23‧‧‧偏好性認知作答
S3‧‧‧第三步驟
S31‧‧‧主觀詮釋題組
S32‧‧‧主觀詮釋認知作答
S4‧‧‧第四步驟
S41‧‧‧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題組
S42‧‧‧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作答

Claims (21)

  1. 一種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主要係在一伺服器內設有一教學平台,該教學平台連接至少一後台端及複數前台端,該教學平台包括一系統運算模組,該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第一步驟:該後台端發佈一主題組在該教學平台,各該前台端針對該主題組完成至少一個解答樣本,並將該樣本上傳至該教學平台;第二步驟:該後台端集合該些前台端上傳之複數樣本,並以該些樣本為基礎發佈一與該主題組相關的偏好性題組於該教學平台,各該前台端按照該偏好性題組指示並以該些樣本作為選項完成一偏好性認知作答,並上傳至該教學平台,且經由該系統運算模組量化各該前台端的偏好性認知作答結果,並得到一偏好性認知作答量化與圖表化結果;第三步驟:該後台端以該偏好性認知作答量化與圖表化結果為基礎發佈一主觀詮釋題組於該教學平台,各該前台端按照該主觀詮釋題組並配合該些樣本完成一主觀詮釋認知作答,並上傳至該教學平台,且經由該系統運算模組量化該些前台端的主觀詮釋認知作答結果,並得到一主觀詮釋認知作答平均排序結果;第四步驟:該後台端以該主觀詮釋認知作答平均排序結果為基礎發佈一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題組於該教學平台,該 些前台端比對該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題組以及該些樣本完成一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作答,並上傳至該教學平台,該後台端依據該些前台端上傳回的對應作答,經系統運算而得客觀認知的運算結果,以獲得詮釋該主題組的語詞客觀最佳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在該第二步驟中,更包括一集合樣本過程,該集合樣本過程包括篩選、補充或說明。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該系統運算模組包括一統計程式,在該第二步驟中,該統計程式係用以統計該些偏好性認知作答結果,並將其統計結果區分為數個子集合。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該系統運算模組包括一資料轉換程式,該資料轉換程式係用以將該統計結果數據轉換為一統計圖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該統計圖表係選自一偏好性認知排序折線圖、一觀察折線圖、一輸出折線圖或其組合所構成之群組。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該統計圖表包括各該前台端的資料,且該資料附註於一折線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該教學平台包括一顯示視窗、一出題區、一答題區及一位移手段,該顯示視窗係用以顯示該出題區與該答題區,該出題區包括 一任務區和一刺激物區,在該第二步驟中,該位移手段係用以供各該前台端將該些樣本自該刺激物區拖曳至該答題區。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該些樣本係以亂數排列展示於該刺激物區。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該主觀詮釋題組包括一發現子集合結果共性的屬性特徵之形容語詞、一發現結果相異性題目和一特徵分析題目。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該教學平台包括一資料庫,該系統運算模組包括一統計程式,在該第四步驟中,該統計程式係用以統計該些語詞與樣本特徵對應作答結果,並將統計結果儲存於該資料庫。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各該前台端可單獨進行任一步驟。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其中各該前台端可選擇任一步驟開始作答,並接續執行該步驟之後的任一步驟或完成該步驟之後的其他步驟。
  13. 一種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包括:一伺服器,設有一教學平台,該教學平台包括一出題區和一答題區,該出題區包括一任務區及一刺激物區;至少一後台端,連接於該教學平台,並發佈一題組於該任務區;其中,該刺激物區包括複數樣本,該些樣本係為該題組相關 作答選項;複數前台端,分別連接於該教學平台,各該前台端依照該題組指示於該答題區中作答;其中,該些樣本係由該些前台端所回饋予該伺服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其中該教學平台包括一資料庫及一系統運算模組,該系統運算模組包括一統計程式,該統計程式係用以統計該些作答結果,並將統計結果儲存於該資料庫。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其中該系統運算模組包括一資料轉換程式,該資料轉換程式係用以將該統計結果數據轉換為一統計圖表。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其中該統計圖表係選自一偏好性認知排序折線圖、一觀察折線圖、一輸出折線圖或其組合所構成之群組。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該統計圖表包括各該前台端的資料,且該資料附註於一折線上。
  18.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其中該教學平台包括一顯示視窗,用以顯示該出題區與該答題區。
  19.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其中該教學平台包括一位移手段,係用以供各該前台端將該些樣本自該刺激物區拖曳至該答題區。
  20.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其中該些樣 本係以亂數排列展示於該刺激物區。
  21.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系統,其中該教學平台包括一登入模組及一領題模組,該登入模組用以供各該前台端登入,並通過資格認證方可使用該教學平台,該領題模組用以供各該前台端領取該題組。
TW100123746A 2011-07-05 2011-07-05 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 TWI528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3746A TWI528339B (zh) 2011-07-05 2011-07-05 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3746A TWI528339B (zh) 2011-07-05 2011-07-05 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3811A TW201303811A (zh) 2013-01-16
TWI528339B true TWI528339B (zh) 2016-04-01

Family

ID=48138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3746A TWI528339B (zh) 2011-07-05 2011-07-05 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2833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3494A (zh) * 2016-11-09 2018-05-25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程序能力评估系统与程序能力评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4296B (zh) * 2013-01-17 2015-02-21 Tzu Hua Wang Instant Inquiry and Feedback Interactive Learning System and Its
TWI575472B (zh) * 2014-09-18 2017-03-2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線上學習系統、其能力評量方法以及儲存此能力評量方法之儲存媒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3494A (zh) * 2016-11-09 2018-05-25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程序能力评估系统与程序能力评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3811A (zh)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önig et al. Teacher notic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conceptualizations, research designs, and findings on learning to notice
Gunning et al. Children's learning strategy use and the effects of strategy instruction on success in learning ESL in Canada
Pritchard Where learning starts? A framework for thinking about lectures in university mathematics
Park et al. Curriculum integration: Helping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tudents truly develop 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
Cepik et al. The use of e-portfolio to improve English speaking skill of Turkish EFL learners
Zadrozny et al. Designs, techniques, and reporting strategies in geography education: A review of research methods
Danielsson Doing physics--doing gender: An exploration of physics students' identity constitution in the context of laboratory work
US20140045162A1 (en) Device of Structuring Learning Contents, Learning-Content Selection Support System and Support Method Using the Device
Lo Bianco Exploring language problems through Q‐sorting
Ledman Navigating historical thinking in a vocational setting: Teachers interpreting a history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econdary education
Xu et al. Teaching Chine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difficult’knowledge, discomforting pedagogies and student engagement
Balloo et al. Conceptions of research methods learning among psychology undergraduates: AQ methodology study
Alves Making diagnostic inferences about student performance on the Alberta education diagnostic mathematics project: An application of the Attribute Hierarchy Method
TWI528339B (zh) 概念形成教學歷程輔助方法及系統
Hall et al.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kindergarten writing instruction on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lugu Availability and utilization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devices for improv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amo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Ohafia, Abia State
de Burgh-Hirabe Extensive reading and L2 reading motivation in Japa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 case study of New Zeal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rias Rodríguez Reading through ESP in an undergraduate law program
Etkind et al. The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of learning: Diagnosis and development of conceptual thinking with meaning equivalence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s (MERLO)
Chien Integr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es in a TESOL Course.
Mombach et al. Remote Assessing Children's Handwriting Spelling on Mobile Devices
Ew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teaching interactions used in one-to-one teaching of number in the early years of schooling
Lee et al. Utiliz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to evaluate engagement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
Frahesti et al. Teacher's Reinforcement in Teaching English at High School Level
Takesako et al.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Material for Newcomers to Field of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