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7411B - 透過不同發射點執行重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過不同發射點執行重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7411B
TWI527411B TW101126014A TW101126014A TWI527411B TW I527411 B TWI527411 B TW I527411B TW 101126014 A TW101126014 A TW 101126014A TW 101126014 A TW101126014 A TW 101126014A TW I527411 B TWI527411 B TW I5274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acket
point
mobile device
poin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6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6531A (zh
Inventor
何從廉
楊華龍
顏嘉邦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1306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6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7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74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Description

透過不同發射點執行重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方法及其通訊裝置,尤指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用來透過不同發射點執行重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為了改善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其支援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八版本(3GPP 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九版本(3GPP Rel-9)標準,以滿足使用者日益增加的需求。長期演進系統被視為提供高資料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範圍的一種新無線介面及無線網路架構,包含有由複數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ode-Bs,eNBs)所組成之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與用戶端進行通訊,另一方面與處理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路進行通訊,而核心網路包含伺服閘道器(serving gateway)及行動管理單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實體。
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為長期演進系統之進階版本,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 aggregation)、協調多點傳送/接收(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以及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細胞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之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能相互通訊,用戶端及演進式基地台必須支援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第十版本(3GPP 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係使用於一通訊系統(如長期演進系統及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用來提供高效率及可靠的通訊。不同於重傳請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程序,前向錯誤更正碼(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FEC)及軟合併(soft combining)會被使用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中。詳細來說,於一傳送端(如演進式基地台)傳送包含有多個編碼的位元之一封包(如一資料串流(data stream)、一訊框(frame)或一傳輸區塊(transport block))至一接收端之前,傳送端會先將該封包分割為多個區塊,即多個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於一次傳輸或重傳(retransmission)中,傳送端僅會傳送多個冗餘版本中一冗餘版本。根據重傳中所傳送冗餘版本與之前所傳送的冗餘版本是否相同,用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的軟合併可分為兩種:追趕合併(chase combining,CC)及增量冗餘(incremental redundancy, IR)。當該封包之相同冗餘版本於每次重傳中被傳送時,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係一基於追趕合併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CC-based HARQ)。當該封包之不同冗餘版本可於重傳中被傳送時,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係一基於增量冗餘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IR-based HARQ)。
舉例來說,在傳送端於第一次傳輸中傳送封包之一冗餘版本至接收端後,若接收端可透過解碼該冗餘版本,成功地還原封包,接收端會回傳一收訖確認(acknowledgement,ACK)至傳送端。相反地,若接收端未能透過解碼該冗餘版本,成功地還原封包,接收端會回傳一未收訖錯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至傳送端。在此情形下,接收端會儲存該封包之冗餘版本於接收端之軟性緩衝器(soft buffer)中,並等待傳送端於第二次傳輸(即第一次重傳)中重傳該封包之一冗餘版本。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係一基於追趕合併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時,第一次傳輸及第二次傳輸中所傳送的冗餘版本係相同的版本,當該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係一基於增量冗餘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時,第一次傳輸及第二次傳輸中所傳送的冗餘版本可為不同的版本。在接收端於第二次傳輸中接收冗餘版本後,接收端可透過聯合解碼兩份冗餘版本(相同或不同),以還原封包。因此,接收端有較大的機率還原封包。接收端會持續進行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即累積該封包之冗餘版本),直到該封包被還原或到達最大重傳次數。由於具有少量錯誤的封包可直接透過使用前向錯誤更正碼被還原(即不需要重傳),具有較多 錯誤的封包可透過聯合解碼多個冗餘版本被還原。因此,通訊系統的輸出量(throughput)可因重傳次數減少而增加。
當協調多點傳送/接收被設定予用戶端及多個發射點時,用戶端可同時與多個發射點進行通訊,即透過部分或所有發射點存取服務。舉例來說,一發射點可為一演進式基地台、一中繼站(relay node)或演進式基地台之一遠端天線(遠端無線站台(remote radio head,RRH))。更詳細來說,一演進式基地台可管理單一發射點或多個發射點。也就是說,不同發射點之細胞識別(cell ID)可為不同(當由不同演進式基地台所管理時)或相同(當由相同演進式基地台所管理時)。因此,由於可達到較佳的訊號品質,傳送於用戶端及多個發射點間之訊號較易於被還原。
詳細來說,當有多個發射點參與協調多點傳送/接收的運作時,其中一發射點為一服務點(serving point)(即服務細胞(serving cell))。一般而言,服務點與用戶端間之鏈路品質係優於其他發射點與用戶端間之鏈路品質。進一步地,協調多點傳送/接收可分為兩種主要類別:聯合處理(Joint Processing,JP)及協調排程/波束成形(Coordinated Scheduling/Beamforming,CS/CB)。聯合處理及協調排程/波束成形之主要差異係當使用(即啟用)聯合處理時,所有的發射點皆具有用戶端所需資料;而當使用協調排程/波束成形時,僅有服務點具有用戶端所需資料。聯合處理可進一步分類為聯合傳送(joint transmission)及動態點選擇(dynamic cell selection)。當使用聯合傳送時,用戶端之資料可透過多個發射點傳送(如以同步或非同步的方式)至用戶端,以改善訊號品質及/或消除干擾;當使用動態點選擇時,用戶端之資料僅會透過其中一發射點(如根據用戶端之建議或選擇)傳送至用戶端,以改善訊號品質及/或避免干擾。另一方面,當使用協調排程/波束成形時,用戶端之資料僅會透過服務點傳送至用戶端,此時其他發射點會透過停止傳送資料或調整波束成形來減輕干擾。
然而,根據習知技術,當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及協調多點傳送/接收同時運作時,用戶端之封包只能透過同一發射點傳送至用戶端。也就是說,於封包從一發射點傳送至用戶端後,該封包之重傳僅能由相同的發射點來執行。若用戶端與該發射點之間的鏈路品質不佳時,可能會需要大量的重傳才能還原該封包。在需要由相同的發射點來執行重傳的規則的限制之下,無法實現協調多點傳送/接收所支援的多樣性(diversity)。如此一來,在協調多點傳送/接收運作時,將無法最大化用戶端的輸出率。因此,如何在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及協調多點傳送/接收同時運作時,最大化用戶端之輸出率係待解決之議題。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方法及其通訊裝置,用於透過不同發射點執行重傳,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揭露一種從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複數個發射點(transmission points)重傳一封包至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行動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有於一第一次傳輸中,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一發射點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以及在該第一發射點於該第一次傳輸中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後,於一第二次傳輸中,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二發射點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二發射點係不同發射點。
本發明另揭露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複數個發射點(transmission points),用於重傳一封包至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行動裝置,該複數個發射點包含有一裝置,用來於一第一次傳輸中,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一發射點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以及一裝置,用來在該第一發射點於該第一次傳輸中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後,於一第二次傳輸中,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二發射點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二發射點係不同發射點。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10之示意圖,其簡略地係由7個發射點(transmission points)TP1~TP7及一用戶端(user equipment,UE)所組成,其中每個發射點可與用戶端進行通訊(如資料傳輸及接收)。無線通訊系統10較佳地可為採用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或者,無線通訊系統10可為採用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及/或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之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或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之後繼者。此外,用戶端及發射點TP1~TP7可運作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以改善用戶端之輸出率,其中用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之軟合併(soft combining)可為追趕合併(chase combining,CC)及增量冗餘(incremental redundancy,IR)。
需注意的是,發射點TP1~TP7及用戶端係用來說明無線通訊系統10之架構。實際上,發射點TP1~TP7可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中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之基地台(Node-Bs,NBs),或者為長期演進系統或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UTRAN,E-UTRAN)之演進式基地台(evolved NBs,eNBs)、中繼站(relay nodes)及/或遠端無線站台(remote radio head,RRH),不限於此。用戶端可為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及可攜式電腦系統等裝置。此外,根據傳輸方向,可將發射點及用戶端分別視為傳送端或接收端。舉例來說,對於一上鏈路(uplink,UL)而言,用戶端為傳送端而發射點為接收端;對於一下鏈路(downlink,DL)而言,發射點為傳送端而用戶端為接 收端。
此外,無線通訊系統10可視為一由多個發射點所構成之多點合作網路(multi-point cooperative network),其包含有多個發射點。也就是說,用戶端可傳送訊號(如封包)至發射點TP1~TP7中一第一組發射點,用戶端再從發射點TP1~TP7中一第二組發射點接收訊號,其中第一組發射點與第二組發射點可相同或不同。如此一來,可改善訊號之訊號品質。舉例來說,無線通訊系統10可為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亦即無線通訊系統10支援協調多點傳送/接收(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協調多點傳送/接收可被設定為聯合處理(Joint Processing,JP)(即聯合傳送(joint transmission)或動態點選擇(dynamic point selection))或協調排程/波束成形(Coordinated Scheduling/Beamforming,CS/CB),不限於此。進一步地,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形下,第1圖中發射點TP1可被視為用戶端之服務點(serving point)(即服務細胞(serving cell)),其中服務點與用戶端間之鏈路品質係優於其他發射點與用戶端間之鏈路品質。
請參考第2圖,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20之示意圖。通訊裝置20可為第1圖中之用戶端或發射點,包含一處理裝置200、一儲存單元210以及一通訊介面單元220。處理裝置200可為一微處理器或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儲存單元210可為任一資料儲存裝置,用來儲存一 程式碼214,處理裝置200可透過儲存單元210讀取及執行程式碼214。舉例來說,儲存單元210可為用戶識別模組(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唯讀式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 Memory,RAM)、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ROM)、磁帶(magnetic tape)、硬碟(hard disk)及光學資料儲存裝置(optical data storage device)等,而不限於此。通訊介面單元220可為一無線收發器,其根據處理裝置200的處理結果,用來傳送及接收資訊(如訊息或封包)。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30之流程圖。流程30用於第1圖之發射點TP1~TP7中,用來從部分或所有的發射點TP1~TP7重傳封包。流程30可被編譯成程式碼214,其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300:開始。
步驟302:於一第一次傳輸中,從發射點TP1~TP7之一第一發射點傳送該封包至該用戶端。
步驟304:在該第一發射點於該第一次傳輸中傳送該封包至該用戶端後,於一第二次傳輸中,從發射點TP1~TP7之一第二發射點傳送該封包至該用戶端,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二發射點係不同發射點。
步驟306:結束。
根據流程30,於第一次傳輸中,從發射點TP1~TP7之第一發 射點傳送封包至用戶端,但用戶端未能成功地還原(如解碼)封包,因此要求重傳封包。接著,於第二次傳輸(即第一次重傳)中,從發射點TP1~TP7之第二發射點傳送封包至用戶端,其中第一發射點及第二發射點係不同發射點。由於用戶端與第一發射點間之鏈路品質及用戶端與第二發射點間之鏈路品質通常不相關(uncorrelated)(即不同),兩次傳輸的所遭遇的鏈路品質不會同時處於不良狀態,即封包不會於兩次傳輸中皆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於用戶端接收及合併兩次傳輸中所收到的封包後,用戶端有很高的機率可成功地還原封包。即使用戶端仍未能於第二次傳輸後還原封包,用戶端可繼續流程30,即於第三次傳輸中,從發射點TP1~TP7之一第三發射點傳送封包至用戶端,其中第二發射點及第三發射點係不同發射點,直到封包被正確地還原或到達最大重傳次數為止。因此,可實現發射點TP1~TP7所提供的多樣性(diversity),使封包在較少的重傳次數內被還原。如此一來,可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
需注意的是,本發明之精神在於透過不同發射點來執行封包之重傳,以實現(即獲得)多個發射點所支援的多樣性,進而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流程30之實現方式係未有所限。
舉例來說,請參考第4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不同發射點重傳封包之示意圖。於第4圖中,以格紋方塊表示配置予用戶端用來執行封包之初始傳輸或重傳之資源群組(resource group),以空白方塊表示未使用或配置予其他用戶端之資源群組。詳細來說,用戶 端準備使用資源群組400~408,從發射點TP1、TP3及TP4接收封包PKT1~PKT4。較佳地,根據頻率指標(frequency index)(即子載波(subcarrier index)指標),資源群組存在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one-to-one correspondence)。舉例來說,資源群組400、403及406之頻率指標係相同,資源群組401、404及407之頻率指標係相同,以及資源群組402、405及408之頻率指標係相同。此外,於第4圖中,用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之軟合併係追趕合併,即封包PKT1~PKT4中的每個封包僅有一種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也就是說,當需要重傳來還原封包時,在每一次重傳中,發射點皆會傳送相同的封包。首先說明封包PKT1之傳送方式如下。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1使用資源群組400傳送封包PKT1至用戶端後,用戶端未能還原封包PKT1。用戶端會請求封包PKT1之第一次重傳,例如回傳對應於封包PKT1之未收訖錯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接著,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4會使用資源群組407來重傳封包PKT1至用戶端。也就是說,第一次重傳會由不同於執行初始傳輸之發射點的另一發射點來執行。於第一次重傳後,若用戶端仍未能還原封包PKT1,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3可使用資源群組405來繼續重傳封包PKT1至用戶端。以上敘述持續直到用戶端可還原封包PKT1(如在第二次重傳後)或到達最大重傳次數為止。
相似地,當用戶端未能於第二次重傳前還原封包PKT2時,於初始傳輸、第一次重傳及第二次重傳中,封包PKT2會分別由發射 點TP3(使用資源群組403)、發射點TP1(使用資源群組401)及發射點TP4(使用資源群組408)傳送至用戶端。另一方面,當用戶端可於第一次重傳後還原封包PKT3時,於初始傳輸及第一次重傳中,封包PKT3會分別由發射點TP4(使用資源群組406)及發射點TP3(使用資源群組404)傳送至用戶端。因此,發射點TP1可使用資源群組402來傳送封包PKT4。
因此,根據以上所述,可透過不同發射點分別執行封包之傳輸(如重傳),進而實現發射點所提供的多樣性,使封包在較少的重傳次數內被還原。如此一來,可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此外,由於在每一次傳輸中,有多個封包被傳送至用戶端,可進一步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
另一方面,本發明亦可用於使用增量冗餘之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即傳送封包之不同冗餘版本來還原封包。舉例來說,請參考第5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不同發射點重傳封包之示意圖。於第5圖中,以格紋方塊表示配置予用戶端用來執行封包之初始傳輸或重傳之資源群組,以空白方塊表示未使用或配置予其他用戶端之資源群組。
詳細來說,用戶端準備使用資源群組500~508,從發射點TP1、TP3及TP4接收封包PKT1a~PKT3a。較佳地,根據頻率指標(即子載波指標),資源群組存在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舉例來說,資源 群組500、503及506之頻率指標係相同,資源群組501、504及507之頻率指標係相同,以及資源群組502、505及508之頻率指標係相同。此外,於第5圖中,用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之軟合併係增量冗餘,即封包PKT1a~PKT3a中的每個封包有多種冗餘版本。也就是說,當需要重傳來還原封包時,在一次重傳中,發射點可傳送封包的一種不同冗餘版本。封包PKT1a~PKT3a中的每個封包可有不同數量的冗餘版本。舉例來說,如第5圖所示,封包PKT1a~PKT3a的冗餘版本的數量分別為3、3及2。根據冗餘版本的數量,冗餘版本分別標示為ReV0~ReV2。首先說明封包PKT1a之傳送方式如下。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1使用資源群組500傳送封包PKT1a之冗餘版本ReV0至用戶端後,用戶端未能還原封包PKT1a。用戶端會請求封包PKT1a之第一次重傳,例如回傳對應於封包PKT1a之未收訖錯誤。接著,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3會使用資源群組504來重傳封包PKT1a之冗餘版本ReV1至用戶端。也就是說,第一次重傳會由不同於執行初始傳輸之發射點的另一發射點來執行。於第一次重傳後,若用戶端仍未能還原封包PKT1a,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4可使用資源群組508來繼續重傳封包PKT1a之冗餘版本ReV2至用戶端。以上敘述持續直到用戶端可還原封包PKT1a(如在第二次重傳後)或到達最大重傳次數為止。
相似地,當用戶端未能於第二次重傳前還原封包PKT2a時,於初始傳輸、第一次重傳及第二次重傳中,封包PKT2a之冗餘版本ReV0~ReV2會分別由發射點TP3(使用資源群組503)、發射點TP4 (使用資源群組507)及發射點TP1(使用資源群組502)傳送至用戶端。另一方面,當用戶端未能於第二次重傳前還原封包PKT3a時,於初始傳輸、第一次重傳及第二次重傳中,封包PKT3a之冗餘版本ReV0~ReV1會分別由發射點TP4(使用資源群組506)及發射點TP1(使用資源群組501)傳送至用戶端。接著,於第二次重傳中,封包PKT3a之冗餘版本ReV1會再次由發射點TP3(使用資源群組505)傳送至用戶端。換句話說,在同一次重傳中,多個封包的冗餘版本不需要相同,一封包的冗餘版本亦不需要於每次傳輸中改變。
因此,根據以上所述,可透過不同發射點分別執行封包之多個冗餘版本之傳輸(如重傳)。可實現發射點所提供的多樣性,使封包在較少的重傳次數內被還原。如此一來,可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此外,由於在每一次傳輸中,有多個封包被傳送至用戶端,可進一步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
另一方面,在同一次傳輸(如重傳)中,亦可透過不同的發射點傳送同一封包之不同冗餘版本來還原封包。舉例來說,請參考第6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不同發射點重傳封包之示意圖。於第6圖中,以格紋方塊表示配置予用戶端用來執行封包之初始傳輸或重傳之資源群組,以空白方塊表示未使用或配置予其他用戶端之資源群組。
詳細來說,用戶端準備使用資源群組600~608,從發射點TP1、TP3及TP4接收封包PKT1b~PKT2b。較佳地,根據頻率指標(即子載波指標),資源群組存在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舉例來說,資源群組600、603及606之頻率指標係相同,資源群組601、604及607之頻率指標係相同,以及資源群組602、605及608之頻率指標係相同。此外,於第6圖中,用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之軟合併係增量冗餘,即封包PKT1b~PKT2b中的每個封包有多種冗餘版本。也就是說,當需要重傳來還原封包時,在一次重傳中,發射點可傳送封包的一種不同冗餘版本。封包PKT1b~PKT2b中的每個封包可有不同數量的冗餘版本。舉例來說,如第6圖所示,封包PKT1b~PKT2b的冗餘版本的數量分別為4及3。根據冗餘版本的數量,冗餘版本分別標示為ReV0~ReV3。首先說明封包PKT1b之傳送方式如下。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1(使用資源群組600)及發射點TP3(使用資源群組603)分別傳送封包PKT1b之冗餘版本ReV0及ReV1至用戶端後,用戶端未能還原封包PKT1b。用戶端會請求封包PKT1b之第一次重傳,例如回傳對應於封包PKT1b之未收訖錯誤。接著,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3(使用資源群組604)及發射點TP4(使用資源群組607)分別傳送封包PKT1b之冗餘版本ReV2及ReV3至用戶端。也就是說,第一次重傳會由不同於(可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執行初始傳輸之一組發射點的另一組發射點來執行。於第一次重傳後,若用戶端仍未能還原封包PKT1b,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4(使用資源群組608)及發射點TP1(使用資源群組602)分別傳送封包PKT1b之冗餘版本ReV0及ReV1 至用戶端。以上敘述持續直到用戶端可還原封包PKT1b(如在第二次重傳後)或到達最大重傳次數為止。
此外,當用戶端未能於第二次重傳前還原封包PKT2b時,於初始傳輸、第一次重傳及第二次重傳中,封包PKT2b之冗餘版本ReV0~ReV2會分別由發射點TP4(使用資源群組606)、發射點TP1(使用資源群組601)及發射點TP3(使用資源群組605)傳送至用戶端。
因此,根據以上所述,可透過不同組發射點分別執行封包之多個冗餘版本之傳輸(如重傳),進而實現發射點所提供的多樣性,使封包在較少的重傳次數內被還原。如此一來,可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此外,由於在每一次傳輸中,有多個封包被傳送至用戶端,可進一步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除此之外,由於在同一傳輸(如重傳)中,包含有重要資訊(如控制資訊)之封包可透過多個發射點傳送至用戶端,可使用戶端維持正常運作。
另一方面,亦可透過具有多個階層(layer)之不同的發射點傳送同一封包之不同冗餘版本至用戶端,以還原封包。舉例來說,請參考第7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具有多個階層之不同發射點重傳封包之示意圖。於第7圖中,以格紋方塊表示配置予用戶端用來執行封包之初始傳輸或重傳之資源群組,以空白方塊表示未使用或配置予其他用戶端之資源群組。
詳細來說,用戶端準備使用資源群組700~717,從發射點TP1、TP3及TP4接收封包PKT1c~PKT6c。進一步地,發射點TP1、TP3及TP4各具有兩個階層LR1及LR2(即各具有至少兩個傳輸天線),可使用更多的資源群組來傳送封包。較佳地,根據頻率指標(即子載波指標),資源群組存在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舉例來說,資源群組700、703、706、709、712及715之頻率指標係相同,資源群組701、704、707、710、713及716之頻率指標係相同,以及資源群組702、705、708、711、714及717之頻率指標係相同。此外,於第7圖中,用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之軟合併係增量冗餘,即封包PKT1c~PKT6c中的每個封包有多種冗餘版本。也就是說,當需要重傳來還原封包時,在一次重傳中,發射點可傳送封包的一種不同冗餘版本。封包PKT1c~PKT6c中的每個封包可有不同數量的冗餘版本。於第7圖中,封包PKT1c~PKT6c的冗餘版本的數量皆為3。根據冗餘版本的數量,冗餘版本分別標示為ReV0~ReV2。
首先說明封包PKT1c及PKT2c之傳送方式如下。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1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700)及發射點TP1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703)分別傳送封包PKT1c及封包PKT2c之冗餘版本ReV0至用戶端後,用戶端未能還原封包PKT1c及封包PKT2c。用戶端會請求封包PKT1c及封包PKT2c之第一次重傳,例如回傳對應於封包PKT1c及封包PKT2c之未收訖錯誤。接著,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4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713)及發射點TP4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716)分別傳送封包PKT1c及 封包PKT2c之冗餘版本ReV1至用戶端。也就是說,第一次重傳會由不同於執行初始傳輸之發射點的另一發射點來執行。於第一次重傳後,若用戶端仍未能還原封包PKT1c及封包PKT2c,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3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708)及發射點TP3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711)分別傳送封包PKT1c及封包PKT2c之冗餘版本ReV2至用戶端。以上敘述持續直到用戶端可還原封包PKT1c及封包PKT2c(如在第二次重傳後)或到達最大重傳次數為止。
相似地,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3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706)及發射點TP3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709)分別傳送封包PKT3c及封包PKT4c之冗餘版本ReV0至用戶端。當用戶端未能於第二次重傳前還原封包PKT3c及封包PKT4c時,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1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701)及發射點TP1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704)分別傳送封包PKT3c及封包PKT4c之冗餘版本ReV1至用戶端。接著,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4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714)及發射點TP4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717)分別傳送封包PKT3c及封包PKT4c之冗餘版本ReV2至用戶端。
此外,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4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712)及發射點TP4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715)分別傳送封包PKT5c及封包PKT6c之冗餘版本ReV0至用戶端。當用戶端未能於 第二次重傳前還原封包PKT5c及封包PKT6c時,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3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707)及發射點TP3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710)分別傳送封包PKT5c及封包PKT6c之冗餘版本ReV1至用戶端。接著,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1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702)及發射點TP1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705)分別傳送封包PKT5c及封包PKT6c之冗餘版本ReV2至用戶端。
因此,根據以上所述,可透過不同發射點分別執行封包之多個冗餘版本之傳輸(如重傳),進而實現發射點所提供的多樣性,使封包在較少的重傳次數內被還原。如此一來,可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此外,由於具有多個階層的發射點可提供更多的資源群組,可於一傳輸(如重傳)中,傳送更多的封包至用戶端,可進一步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
需注意的是,於第7圖中,透過不同發射點的相同階層,同一封包的不同冗餘版本會被傳送至用戶端。然而,本發明之實現方式並不受限於該限制。舉例來說,封包PKT1c的冗餘版本ReV0及ReV1可分別透過發射點TP1之階層LR1及發射點TP4之階層LR2被傳送至用戶端。
另一方面,在同一次傳輸(如重傳)中,亦可透過不同的發射點的多個階層傳送同一封包之不同冗餘版本至用戶端,以還原封 包。舉例來說,請參考第8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不同發射點之多個階層重傳封包之示意圖。於第8圖中,以格紋方塊表示配置予用戶端用來執行封包之初始傳輸或重傳之資源群組,以空白方塊表示未使用或配置予其他用戶端之資源群組。
詳細來說,用戶端準備使用資源群組800~817,從發射點TP1、TP3及TP4接收封包PKT1d~PKT3d。進一步地,發射點TP1、TP3及TP4各具有兩個階層LR1及LR2(即各具有至少兩個傳輸天線),可使用更多的資源群組來傳送封包。較佳地,根據頻率指標(即子載波指標),資源群組存在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舉例來說,資源群組800、803、806、809、812及815之頻率指標係相同,資源群組801、804、807、810、813及816之頻率指標係相同,以及資源群組802、805、808、811、814及817之頻率指標係相同。此外,於第8圖中,用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之軟合併係增量冗餘,即封包PKT1d~PKT3d中的每個封包有多種冗餘版本。也就是說,當需要重傳來還原封包時,在一次重傳中,發射點可傳送封包的一種不同冗餘版本。封包PKT1d~PKT3d中的每個封包可有不同數量的冗餘版本。於第8圖中,封包PKT1d~PKT3d的冗餘版本的數量皆為3。根據冗餘版本的數量,冗餘版本分別標示為ReV0~ReV2。
首先說明封包PKT1d之傳送方式如下。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1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800)及發射點TP4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815)皆傳送封包PKT1d之冗餘版本ReV0至用戶端後, 用戶端未能還原封包PKT1d。用戶端會請求封包PKT1d之第一次重傳,例如回傳對應於封包PKT1d之未收訖錯誤。接著,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3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807)及發射點TP1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804)皆傳送封包PKT1d之冗餘版本ReV1至用戶端。也就是說,第一次重傳會由一組發射點之階層來執行,該組發射點不同於(可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執行初始傳輸之一組發射點。於第一次重傳後,若用戶端仍未能還原封包PKT1d,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4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814)及發射點TP3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811)皆傳送封包PKT1d之冗餘版本ReV2至用戶端。以上敘述持續直到用戶端可還原封包PKT1d(如在第二次重傳後)或到達最大重傳次數為止。
相似地,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3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806)及發射點TP1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803)皆傳送封包PKT2d之冗餘版本ReV0至用戶端。當用戶端未能於第二次重傳前還原封包PKT2d時,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4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813)及發射點TP3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810)皆傳送封包PKT2d之冗餘版本ReV1至用戶端。接著,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1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802)及發射點TP4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817)皆傳送封包PKT2d之冗餘版本ReV2至用戶端。
此外,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4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 812)及發射點TP3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809)皆傳送封包PKT3d之冗餘版本ReV0至用戶端。當用戶端未能於第二次重傳前還原封包PKT3d時,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1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801)及發射點TP4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816)皆傳送封包PKT3d之冗餘版本ReV1至用戶端。接著,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3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808)及發射點TP1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805)皆傳送封包PKT3d之冗餘版本ReV2至用戶端。
因此,根據以上所述,可透過不同組發射點及/或不同組階層執行封包之多個冗餘版本之傳輸(如重傳)。可實現發射點所提供的多樣性,使封包在較少的重傳次數內被還原。如此一來,可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此外,由於封包可於一傳輸(如重傳)中,透過一組發射點之多個階層傳送至用戶端,可進一步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
另一方面,可透過一發射點的多個階層傳送同一封包之不同冗餘版本至用戶端,以及在不同的傳輸中,分別以不同的發射點來傳送該封包,以還原封包。舉例來說,請參考第9圖,其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不同發射點之多個階層重傳封包之示意圖。於第9圖中,以格紋方塊表示配置予用戶端用來執行封包之初始傳輸或重傳之資源群組,以空白方塊表示未使用或配置予其他用戶端之資源群組。
詳細來說,用戶端準備使用資源群組900~917,從發射點TP1、 TP3及TP4接收封包PKT1e~PKT3e。進一步地,發射點TP1、TP3及TP4各具有兩個階層LR1及LR2(即各具有至少兩個傳輸天線),可使用更多的資源群組來傳送封包。較佳地,根據頻率指標(即子載波指標),資源群組存在有一對一的對應關係。舉例來說,資源群組900、903、906、909、912及915之頻率指標係相同,資源群組901、904、907、910、913及916之頻率指標係相同,以及資源群組902、905、908、911、914及917之頻率指標係相同。此外,於第9圖中,用於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程序之軟合併係增量冗餘,即封包PKT1e~PKT3e中的每個封包有多種冗餘版本。也就是說,當需要重傳來還原封包時,在一次重傳中,發射點可傳送封包的一種不同冗餘版本。封包PKT1e~PKT3e中的每個封包可有不同數量的冗餘版本。於第9圖中,封包PKT1e~PKT3e的冗餘版本的數量皆為4。根據冗餘版本的數量,冗餘版本分別標示為ReV0~ReV3。
首先說明封包PKT1e之傳送方式如下。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1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900)及發射點TP1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903)分別傳送封包PKT1e之冗餘版本ReV0及冗餘版本ReV1至用戶端後,用戶端未能還原封包PKT1e。用戶端會請求封包PKT1e之第一次重傳,例如回傳對應於封包PKT1e之未收訖錯誤。接著,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4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913)及發射點TP4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916)分別傳送封包PKT1e之冗餘版本ReV1及冗餘版本ReV2至用戶端。也就是說,第一次重傳會由一發射點之多個階層來執行,該發射點不同 於執行初始傳輸之發射點。於第一次重傳後,若用戶端仍未能還原封包PKT1e,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3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908)及發射點TP3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911)分別傳送封包PKT1e之冗餘版本ReV2及冗餘版本ReV3至用戶端。以上敘述持續直到用戶端可還原封包PKT1e(如在第二次重傳後)或到達最大重傳次數為止。
相似地,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3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906)及發射點TP3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909)分別傳送封包PKT2e之冗餘版本ReV0及冗餘版本ReV1至用戶端。當用戶端未能於第二次重傳前還原封包PKT2e時,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1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901)及發射點TP1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904)分別傳送封包PKT2e之冗餘版本ReV1及冗餘版本ReV2至用戶端。接著,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4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914)及發射點TP4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917)分別傳送封包PKT2e之冗餘版本ReV2及冗餘版本ReV3至用戶端。
此外,於初始傳輸中,發射點TP4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912)及發射點TP4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915)分別傳送封包PKT3e之冗餘版本ReV0及冗餘版本ReV1至用戶端。當用戶端未能於第二次重傳前還原封包PKT3e時,於第一次重傳中,發射點TP3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907)及發射點TP3之階層LR2(使 用資源群組910)分別傳送封包PKT3e之冗餘版本ReV1及冗餘版本ReV2至用戶端。接著,於第二次重傳中,發射點TP1之階層LR1(使用資源群組902)及發射點TP1之階層LR2(使用資源群組905)分別傳送封包PKT3e之冗餘版本ReV2及冗餘版本ReV3至用戶端。
因此,根據以上所述,可透過不同發射點分別執行封包之多個冗餘版本之傳輸(如重傳)。可實現發射點所提供的多樣性,使封包在較少的重傳次數內被還原。如此一來,可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此外,由於封包之多個冗餘版本可於一傳輸(如重傳)中,透過一發射點之多個階層傳送至用戶端,可進一步降低重傳的次數。
需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之發射點TP1、TP3及TP4僅用於舉例說明本發明。實際上,參與傳送封包至用戶端之發射點之數量並不限於3,參與傳送封包至用戶端之發射點可根據用戶端之決策、服務點(即發射點TP1)之決策、發射點TP1~TP7間之協調或隨機地來決定(如選擇),不限於此。此外,參與傳送封包至用戶端之發射點,不需要於每次傳輸(如重傳)時重新決定(如改變或選擇)。舉例來說,可僅於部分的重傳改變參與傳送封包至用戶端之發射點,而在其他的重傳中,發射點維持不變。
除此之外,以上所述之資源群組可視為一種資源觀念,而不限於一特定數量的資源或一特定形式的資源。舉例來說,一資源群組可為一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或一組資源區塊,其中該組資源 區塊可包含有連續及/或不連續的資源區塊。此外,於一傳輸中,從發射點傳送至用戶端之封包可為相同、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之封包。也就是說,封包間之差異係未有所限。舉例來說,請參考第4圖,封包PKT1及封包PKT2可為相同封包。或者,封包PKT1及封包PKT2各包含有二個子區塊(subblock),其中封包PKT1之第一個子區塊及封包PKT2之第一個子區塊係相同,封包PKT1之第二個子區塊及封包PKT2之第二個子區塊係不同。或者,封包PKT1及封包PKT2係完全不同的封包。
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本發明之精神加以結合、修飾或變化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如第4圖至第9圖),而不限於此。前述之所有流程之步驟(包含建議步驟)可透過裝置實現,裝置可為硬體、韌體(為硬體裝置與電腦指令與資料的結合,且電腦指令與資料屬於硬體裝置上的唯讀軟體)或電子系統。硬體可為類比微電腦電路、數位微電腦電路、混合式微電腦電路、微電腦晶片或矽晶片。電子系統可為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嵌入式電腦(computer on module,COM)及通訊裝置20。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方法,用來透過不同發射點執行重傳。根據本發明,可透過不同的發射點及/或不同階層來執行封包的重傳。在實現多樣性的情形下,可以較少的重傳還原封包。如此一來,可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此外,由於具有多個階層的發射點 可提供較多的資源群組,發射點可於單次傳輸(如重傳)內傳送更多的封包,可進一步改善用戶端的輸出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無線通訊系統
20‧‧‧通訊裝置
200‧‧‧處理裝置
210‧‧‧儲存單元
214‧‧‧程式碼
220‧‧‧通訊介面單元
30‧‧‧流程
300、302、304、306‧‧‧步驟
400~408、500~508、600~608、700~717、800~817、900~917‧‧‧資源群組
LR1、LR2‧‧‧階層
PKT1~PKT4、PKT1a~PKT3a、PKT1b、PKT2b、PKT1c~PKT6c、PKT1d~PKT3d、PKT1e~PKT3e‧‧‧封包
ReV0~ReV3‧‧‧冗餘版本
TP1~TP7‧‧‧發射點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無線通訊系統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通訊裝置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之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不同發射點重傳封包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不同發射點重傳封包之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不同發射點重傳封包之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具有多個階層之不同發射點重傳封包之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不同發射點之多個階層重傳封包之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實施例透過不同發射點之多個階層重傳封包之示意圖。
30‧‧‧流程
300、302、304、306‧‧‧步驟

Claims (40)

  1. 一種從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複數個發射點(transmission points)重傳一封包至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行動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有:於一第一次傳輸中,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一發射點及一第二發射點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以及在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二發射點於該第一次傳輸中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後,於一第二次傳輸中,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三發射點及一第四發射點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二發射點不同於該第三發射點及該第四發射點;該第一次傳輸及該第二次傳輸係被選定的傳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次傳輸及該第二次傳輸係重傳(retransmissions)。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次傳輸係一初始傳輸。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封包之一第一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係從該第一發射點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封包之一第二冗餘版本係從該第三發射點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封包之一第三冗餘版本從該二發射點被傳送到該行動裝置。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封包之該第一冗餘版本係從該第一發射點之一第一階層(layer)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封包之該第二冗餘版本係從該第三發射點之一第一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封包之該第一冗餘版本從該第二發射點之一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封包之該第二冗餘版本從該第四發射點之一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封包之該第二冗餘版本從該第一發射點之一第二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封包之一第三冗餘版本從該第三發射點之一第二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9.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冗餘版本及該第二冗餘版本係一相同冗餘版本。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三發射點係根據該行動裝置之一決策或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服務點 (serving point)之一決策被決定,以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三發射點係根據該複數個發射點間之協調被決定,以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三發射點係隨機地(randomly)被決定,以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
  13. 一種包含有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複數個發射點(transmission points)之系統,用於重傳一封包至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行動裝置,該系統包含有:一裝置,用來於一第一次傳輸中,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一發射點及一第二發射點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以及一裝置,用來在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二發射點於該第一次傳輸中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後,於一第二次傳輸中,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三發射點及一第四發射點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二發射點不同於該第三發射點及該第四發射點;該第一次傳輸及該第二次傳輸係被選定的傳輸。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次傳輸及該第二次傳輸係重傳(retransmissions)。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次傳輸係一初始傳輸。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系統,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封包之一第一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係從該第一發射點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封包之一第二冗餘版本係從該第三發射點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系統,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封包之一第三冗餘版本從該二發射點被傳送到該行動裝置。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系統,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封包之該第一冗餘版本係從該第一發射點之一第一階層(layer)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封包之該第二冗餘版本係從該第三發射點之一第一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系統,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封包之該第一冗餘版本從該第二發射點之一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封包之該第二冗餘版本從該第四發射點之一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系統,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封包之該 第二冗餘版本從該第一發射點之一第二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封包之一第三冗餘版本從該第三發射點之一第二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21.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冗餘版本及該第二冗餘版本係一相同冗餘版本。
  22.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三發射點係根據該行動裝置之一決策或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服務點(serving point)之一決策被決定,以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
  23.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三發射點係根據該複數個發射點間之協調被決定,以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
  2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發射點及該第三發射點係隨機地(randomly)被決定,以傳送該封包至該行動裝置。
  25. 一種從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複數個發射點(transmission points)重傳複數個封包至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行動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有:於一第一次傳輸中,根據該複數個發射點及該複數個封包間一第一對應關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一集合傳送該複 數個封包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一第二次傳輸中,根據該複數個發射點及該複數個封包間一第二對應關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二集合傳送該複數個封包至該行動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一集合不同於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二集合,或者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一集合相同於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二集合,但該第一對應關係不同於該第二對應關係。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封包中一集合之傳送係重傳(retransmissions)。
  27.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封包中一集合之傳送係初始傳輸。
  28.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封包中一集合係相同封包。
  29.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複數個封包之一第一複數個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一集合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複數個封包之一第二複數個冗餘版本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二集合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30.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封包中一集合之至少一冗餘版本在該第一傳輸及該第二傳輸中皆被傳送。
  31.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複數個封包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一集合的第一複數個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複數個封包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二集合的第二複數個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階層之一集合相同於該第二複數個階層之一集合。
  33. 一種包含有一無線通訊系統之複數個發射點(transmission points)之系統,用於重傳複數個封包至該無線通訊系統中一行動裝置,該系統包含有:一裝置,用來於一第一次傳輸中,根據該複數個發射點及該複數個封包間一第一對應關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一集合傳送該複數個封包至該行動裝置;以及一裝置,用來於一第二次傳輸中,根據該複數個發射點及該複數個封包間一第二對應關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一第二集合傳送該複數個封包至該行動裝置;其中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一集合不同於該複數個發射點之 該第二集合,或者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一集合相同於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二集合,但該第一對應關係不同於該第二對應關係。
  34. 如請求項33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封包中一集合之傳送係重傳(retransmissions)。
  35. 如請求項33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封包中一集合之傳送係初始傳輸。
  36. 如請求項33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封包中一集合係相同封包。
  37. 如請求項33所述之系統,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複數個封包之一第一複數個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一集合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複數個封包之一第二複數個冗餘版本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二集合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38. 如請求項33所述之系統,其中該複數個封包中一集合之至少一冗餘版本在該第一傳輸及該第二傳輸中皆被傳送。
  39. 如請求項33所述之系統,其中於該第一次傳輸中,該複數個封 包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一集合的第一複數個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以及於該第二次傳輸中,該複數個封包係從該複數個發射點之該第二集合的第二複數個階層被傳送至該行動裝置。
  40. 如請求項39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複數個階層之一集合相同於該第二複數個階層之一集合。
TW101126014A 2011-07-19 2012-07-19 透過不同發射點執行重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27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09472P 2011-07-19 2011-07-19
US201161509481P 2011-07-19 2011-07-19
US13/488,453 US20130021969A1 (en) 2011-07-19 2012-06-05 Method of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s via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oint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6531A TW201306531A (zh) 2013-02-01
TWI527411B true TWI527411B (zh) 2016-03-21

Family

ID=46762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6014A TWI527411B (zh) 2011-07-19 2012-07-19 透過不同發射點執行重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21969A1 (zh)
EP (1) EP2549662A3 (zh)
JP (1) JP2013027047A (zh)
KR (1) KR20130010871A (zh)
CN (2) CN105049157B (zh)
TW (1) TWI5274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32012B2 (en) * 2007-12-07 2013-09-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calable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40092879A1 (en) * 2012-10-02 2014-04-03 Zte Wistron Telecom Ab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int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564986B2 (en) 2013-11-06 2017-02-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atency reduction and range extension system for radio networks
US9954649B2 (en) 2015-04-29 2018-04-2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RQ in cloud RAN with large front haul latency
US10637630B2 (en) * 2016-03-07 2020-04-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down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555233B2 (en) * 2017-01-09 2020-02-04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transmissions
CN110022615B (zh) * 2018-01-08 2021-04-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8338437A (zh) * 2020-04-09 2024-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收发点架构下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US11831570B2 (en) 2022-01-11 2023-1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ndancy version cross carrier interleav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7345A1 (en) * 2004-03-22 2005-09-22 Onggosanusi Eko N Hybrid ARQ schemes for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1744482A4 (en) * 2004-05-06 2011-04-13 Nec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70110015A1 (en) * 2005-10-19 2007-05-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 diversity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JP4413869B2 (ja) * 2006-01-17 2010-02-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GB0612439D0 (en) * 2006-06-23 2006-08-02 Siemens Ag Packet re-transmission
US20080144572A1 (en) * 2006-12-15 2008-06-19 Makhijani Mahesh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hieving Frequency Diversity in Scheduled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s
US8634763B2 (en) * 2008-04-22 2014-01-21 Intel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techniques
WO2009132203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Harq process utilization in multiple 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WO2010032714A1 (ja) * 2008-09-17 2012-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3338096B (zh) * 2008-10-28 2017-08-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无线终端装置和无线基站装置
CN102197617B (zh) * 2008-10-28 2014-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使用了协作harq通信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无线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2356766A2 (en) * 2008-10-31 2011-08-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multiple carriers in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communications
KR101634177B1 (ko) * 2009-01-15 2016-06-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패킷의 처리 및 전송 방법
EP2420018B1 (en) * 2009-04-13 2019-06-12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mi-synchronou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9130698B2 (en) * 2009-05-21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ilure indication for one or more carriers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20100302951A1 (en) * 2009-05-26 2010-12-02 Ou Meng-Hu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dio Link Failure
US8386876B2 (en) * 2009-08-14 2013-02-2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redundancy versions on different degrees of freedom
US8687602B2 (en) * 2009-09-29 2014-04-01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correction for coordinated wireless base stations
FR2959895B1 (fr) * 2010-05-07 2012-08-03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Reseau cooperatif a strategie de demande de retransmission adaptative
US20120163357A1 (en) * 2010-12-24 2012-06-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re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3607461A (zh) * 2013-11-22 2014-02-26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共享方法及云端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6531A (zh) 2013-02-01
CN105049157B (zh) 2018-09-28
EP2549662A3 (en) 2015-08-12
CN102891742A (zh) 2013-01-23
US20130021969A1 (en) 2013-01-24
EP2549662A2 (en) 2013-01-23
CN105049157A (zh) 2015-11-11
KR20130010871A (ko) 2013-01-29
JP2013027047A (ja) 2013-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7411B (zh) 透過不同發射點執行重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10235398B (zh) 接收和执行部分重传的方法以及相关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
CN110769470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101964538B1 (ko) 코드 블록 클러스터 레벨 harq
TWI466557B (zh) 處理用於載波集成之軟性緩衝器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TWI530144B (zh) 處理通訊運作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EP3353926A1 (en) Methods for enhanced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systems
TWI530219B (zh) 透過使用不同資源執行重傳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CN113785516B (zh) 侧链数据分组确认
US92880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an uplink HARQ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24087B2 (en) Radio-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for feedback-based retransmission
US971312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data transmission resource
US2023037008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for channel coding
US20120182918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Latency Impact on CoMP HARQ and Feedback Oper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230023648A (ko) 랩터 코드들에 대한 정보 표시
US20230073645A1 (en) Acknowledgment reporting for multi-link transmissions
KR20120122903A (ko) 캐리어 집적을 위한 소프트 버퍼 처리 방법 및 관련 통신 디바이스
JP2014042342A (ja) 協調的harq通信方式を用いた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