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2652B - 3d顯示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3d顯示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2652B
TWI522652B TW103128242A TW103128242A TWI522652B TW I522652 B TWI522652 B TW I522652B TW 103128242 A TW103128242 A TW 103128242A TW 103128242 A TW103128242 A TW 103128242A TW I522652 B TWI522652 B TW I5226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ayer
display module
light transmissiv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8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8285A (zh
Inventor
陳盈同
Original Assignee
詠巨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詠巨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詠巨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28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265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2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265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08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8285A/zh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Description

3D顯示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3D顯示結構,尤指一種可拆式的3D顯示結構。
傳統的裸視3D螢幕顯示器,係利用OCA的光學雙面膠使3D螢幕固定黏貼於顯示模組的表面上,或是使用OCR的UV水膠與顯示模組緊密接觸,使顯示模組顯示的3D影像被觀視者以裸視觀看時具有3D效果。然而,3D螢幕往往會受到環境中的塵埃影響或觀視者無意的觸碰,而使3D螢幕的3D光學構造受損,進而影響到3D影像的顯示效果。
此外,傳統的裸視3D螢幕顯示器,3D螢幕黏貼於顯示模組的位置必須與顯示模組的RGB像素精確對位,否則就無法顯示3D效果,其製造成本高,貼合良率低,造成浪費材料、人力及時間的拆除重貼。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3D顯示結構,透過高硬度、高平整性的透光層以保護3D顯示層,以避免3D顯示層遭受到刮傷或擦傷等損壞,藉此顯示模組透過3D顯示結構以輸出一3D影像,而觀視者可裸視觀看3D影像。
本發明提供一種3D顯示結構,適用於一具有一顯示面的顯示模組,包括:一透光層及一3D顯示層。透光層具有一第一面及相對於第一面的一第二面。3D顯示層具有一第一貼合面及相對於第一貼合面的一3D光學構造,3D光學構造包括多數個具有弧角的凸透鏡。其中,3D顯示層的第一貼合面連接透光層的第二面,而3D光學構造的該些凸透鏡連接顯示模組的顯示面。
本發明提供一種3D顯示結構製作方法,3D顯示結構製作方法包括:提供具有一顯示面的一顯示模組;提供一3D顯示層,3D顯示層具有一3D光學構造,3D光學構造的多數個具有弧角的凸透鏡接觸顯示面,並與顯示模組的多數個RGB像素對位;於3D光學構造與顯示模組的該些RGB像素完成對位後,於3D光學構造的週邊透過一黏膠用以固定於顯示模組,再提供一透光層以壓合3D顯示層與顯示模組;及提供一外框,以使透光層、3D顯示層與顯示模組結合。
本發明的具體手段為利用一種3D顯示結構,透過高硬度、高平整性的透光層以保護3D顯示層,並避免3D顯示層遭受到刮傷或擦傷等損壞。再者,高硬度的透光層不易彎曲變形並提供一平整平面度的一第二面,而3D顯示層可平整的貼附於透光層,藉此顯示模組透過3D顯示結構以輸出一3D影像,而觀視者可裸視觀看3D影像。
以上之概述與接下來的實施例,皆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手段與達成功效,然所敘述之實施例與圖式僅提供參考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a、1b、1c、1d‧‧‧3D顯示結構
90‧‧‧顯示面
91‧‧‧RGB像素
9‧‧‧顯示模組
10‧‧‧透光層
101‧‧‧第一面
102‧‧‧第二面
12‧‧‧3D顯示層
120‧‧‧凸透鏡
121‧‧‧第一貼合面
16‧‧‧霧化層
161‧‧‧第一霧化面
162‧‧‧第二霧化面
18‧‧‧黏膠
20‧‧‧外框
T‧‧‧頂部
L‧‧‧光束
P‧‧‧間距
A‧‧‧空隙
S1‧‧‧顯示區塊
S2‧‧‧邊緣區塊
H1、H2‧‧‧厚度
M1、M2‧‧‧磁吸元件
R‧‧‧弧角
PS‧‧‧夾持元件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製作方法之流程圖。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之示意圖。請參閱圖1。一種3D顯示結構1a,適用於一具有一顯示面90的顯示模組9,包括:一透光層10及一3D顯示層12。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之顯示模組9係以一液晶顯示模組(LCD Module,LCM)來說明,而3D顯示結構1a例如透過一3D顯示面板或一3D顯示膜片來實現。在他實施例中,顯示模組9例如為LCD面板、數位電視的觸控顯示器、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器或觸控顯示器、ATM提款機的顯示器或觸控顯示器、或是其他家用設備的顯示器或觸控顯示器,本實施例不限制3D顯示結構1a及顯示模組9的態樣。
在實務上,高硬度的透光層10連接並覆蓋3D顯示層12,以避免3D顯示層12遭受到刮傷或擦傷等損壞,藉此保護3D顯示層12。再者,高硬度的透光層10不易彎曲變形,並提供一平整的第二面102。例如第二面102的平面度很平整。而平整的第二面102係為貼附3D顯示層12的基準面。因此,3D顯示層12可平整的貼附於透光層10。而使3D顯示層12可約與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平行。藉此顯示模組9透過3D顯示結構1a以輸出一3D 影像,而觀視者可裸視觀看3D影像。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1a的形狀係為矩形,其中矩形的3D顯示結構1a的面積可覆蓋數位電視的顯示器。在其他實施例中,3D顯示結構1a的形狀可以為圓形、三角形、五角形或多邊形,或是3D顯示結構1a的形狀及面積可分別根據數位電視的顯示面90的形狀及面積來設計,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自由設計3D顯示結構1a。另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的尺寸例如為4吋~65吋,本實施例不限制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的尺寸大小。
詳細來說,透光層10具有一第一面101及相對於第一面101的一第二面102。在實務上,透光層10例如為一鋁矽酸鹽玻璃(以SiO2和Al2O3為主要成分)、一強化玻璃、一藍寶石或一壓克力之透光材質。其中,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之透光層10係以強化玻璃來說明,而強化玻璃具有很平整的平面度,並能抗潮濕以及不會受熱脹冷縮的影響。簡單來說,強化玻璃可提供不易變形及很平整平面度的平面。
接著,第一面101例如為一抗反射面、一抗指紋面、一抗眩光面及一防刮面的其中之一或組合。本實施例不限制透光層10的態樣。而抗反射面、抗指紋面、抗眩光面及防刮面的其中之一或組合係以物理性鍍膜(PVD)方式,例如蒸鍍、濺鍍等,鍍製於透光層10的第一面101上;或是以化學氣相沉(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的方式沉積於透光層10的第一面101上;或是以刷鍍、浸鍍的方式塗佈於透光層10的第一面101上。本實施例不限制透光層10的態樣。
又如,第一面101呈現奈米級平面光滑型態或具有防指紋、汗漬或油漬殘留功能之型態,且透光層10的莫氏硬度例如為5H~9H,相當於石英、金剛砂(Corundum)、紅寶石(Ruby)或藍寶石(Sapphire)等級的硬度。所以,指甲、灰塵、小石頭或一般金屬等硬度的物體均不能使透光層10的第一面101遭受到刮傷或擦傷等損害。
其中,透光層10的厚度例如為0.2mm~10mm,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的平面度小於0.05mm,透光層10的透光率大於或等於80%,且透光層10的折射率大於1.4。在實務上,透光層10的第一面101係用以與環境中塵埃或觀視者的手接觸的表面。而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係用以黏貼3D顯示層12的基準面。而3D顯示層12若能貼附於很平整的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上,則顯示模組9透過RGB像素91所輸出的光束L,經由具有弧角R的3D顯示層12折射而進入透光層10。之後,光束L被觀視者的眼睛所接收。所以,觀視者可裸視而看見或欣賞3D影像。本實施例之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的平面度係小於0.05mm,以為確保3D顯示層12可貼合於一很平整的基準面上。本實施例不限制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的平面度的態樣。
接下來,3D顯示層12具有一第一貼合面121及相對於第一貼合面121的一3D光學構造,3D光學構造包括多數個凸透鏡120,例如為一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各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的頂部T接觸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其中,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根據顯示模組9的RGB像素91的配置或3D光學顯示原理而設計弧角R的弧度及凸透鏡120的間距P(Pitch)。
詳細來說,3D顯示層12的3D光學構造例如為裸視3D的柱狀晶(Lenticular Lens)構造、陣列透鏡(Lens array)或是複眼式(Fly eyes)構造。本實施例不限制3D光學構造的態樣。其中,3D顯示層12的第一貼合面121透過一黏膠18以連接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而3D光學構造的該些凸透鏡120接觸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
進一步來說,各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的頂部T與第一貼合面121之間具有一厚度H1、H2,其中任兩個厚度H1、H2之誤差小於0.01mm。簡單來說,3D光學構造的任兩個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係具有大致相同厚度H1、H2。所以,該些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的頂部T大致平行以接觸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
舉例來說,該些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的頂部T接觸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該些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與顯示面90形成多個空隙A。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係以全部該些凸透鏡120的頂部T接觸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來說明,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為大部分該些凸透鏡120的頂部T接觸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本實施例不限制該些凸透鏡120的頂部T接觸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的態樣。
在實務上,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的頂部T可視為一平面。所以,頂部T接觸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時,並不會影響3D顯示層12輸出3D影像的效果。假設3D光學構造係以全貼合方式接觸到顯示面90,例如用膠水填滿上述多個空隙A,而這將使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失去原有的折射效果。簡單來說,3D光學構造將無法輸出3D影像的效果。
此外,3D顯示結構1a,例如為3D膜片,需要與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對位貼合。這是3D顯示結構1a的工程中最難的部分。因為每一個凸透鏡120要和RGB像素91相互精確對位,才可使3D顯示結構1a輸出有3D影像的效果。一般3D顯示結構直接貼合在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上時,常會因為對位不準,而造成良率過低。本實施例係將3D顯示層12直接貼在例如為強化玻璃的透光層10上,再以浮貼方式貼在顯示模組9上。簡單來說,本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1a可以容易與RGB像素91對位,且因為是以浮貼方式,所以3D顯示結構1a與顯示面90貼合上可以達到100%的良率。
進一步來說,3D顯示結構1a與顯示面90貼合時,因為凸透鏡120的頂部T與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如有不平的情況,上述不平情況將會產生牛頓環,其中牛頓環是光線在相對的兩個表面因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光程差(兩個表面距離)與波長間的關係。而牛頓環會因為光程差的增大,也就是兩表面間的距離增加,牛頓環的間距也會增大,這將造成3D顯示結構1a之表面會產生嚴重的疊紋(Moire)現象,本實施例係以凸透鏡120直接與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接觸,將第一面101與顯示面90等兩個平面的距離減到最小,藉此將牛頓環降低到最小。
另外,最佳觀賞距離(Optimum Viewing Distance,OVD)與例如為LCM之顯示模組9的厚度成正比。當例如為LCM之顯示模組9的玻璃的厚度愈厚時,最佳觀賞距離(OVD)的距離愈遠。假設要增加最佳觀賞距離(OVD)的距離時,可以在顯示模組9的偏光片的表面再貼上一厚度的膜片,用以控制最佳觀賞距離(OVD)的距 離,再浮貼上本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1a,便可以輕易地控制觀賞距離。
簡單來說,本實施例相較於習知技術之3D顯示層,本實施例之3D顯示層12之凸透鏡120係以反向倒裝方式,以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鄰近顯示面90側。其中3D顯示層12貼黏於透明的透光層10上,而使凸透鏡120的頂部T接觸顯示模組9上面的偏光片。假設例如LCM之顯示模組9的厚度不夠厚,可以在偏光片上貼透明的膜片,以增加厚度。其中凸透鏡120與顯示模組9的偏光片並沒有固定貼黏。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把3D顯示層12用浮貼方式,貼在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上,再用玻璃或觸控面板的玻璃之透光層10壓平3D顯示層12,使3D顯示結構1a平貼在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上。本實施例不限制3D顯示結構1a與顯示模組9的浮貼或黏貼之配置態樣。
黏膠18例如為一UV樹酯、一光學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一光學脂(Optical Clear Resin,OCR)、一感壓膠(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PSA)或一矽膠(Silicone)、環氧樹脂(Epoxy)、氰基丙酸乙酯(ECA)、氰基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其中光學膠、光學脂、感壓膠、環氧樹脂、氰基丙酸乙酯或氰基丙烯酸酯例如為液態或固態,且透光層10透過黏膠18覆蓋3D顯示層12。在實務上,黏膠18連接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本實施例不限制黏膠18的態樣。
詳細來說,黏膠18可均勻地塗佈或貼合於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的全部,或是黏膠18可均勻地塗佈或貼合於3D顯示層12 的第一貼合面121的全部。因此,透光層10透過黏膠18以完全覆蓋3D顯示層12,其中透光層10與3D顯示層12之間不會存在氣泡。在其他實施例中,黏膠18可塗佈或貼合於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的局部,或是黏膠18可塗佈或貼合於3D顯示層12的第一貼合面121的局部,本實施例不限制黏膠18塗佈或貼合於透光層10或3D顯示層12的態樣。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之示意圖。請參閱圖2。其中圖2與圖1中的3D顯示結構1b、1a二者結構相似,例如顯示模組9透過3D顯示結構1b以輸出一3D影像,而觀視者可裸視而看見或欣賞3D影像。而3D顯示結構1b、1a二者的差異在於:3D顯示結構1b更包括一霧化層16。其中,透光層10覆蓋霧化層16,而霧化層16覆蓋3D顯示層12。換句話說,霧化層16係連接於透光層10與3D顯示層12之間。
詳細來說,一種3D顯示結構1b,適用於一具有一顯示面90的顯示模組9,包括:一透光層10、一霧化層16及一3D顯示層12。在實務上,透光層10具有一第一面101及相對於第一面101的一第二面102。霧化層16具有一第一霧化面161與一第二霧化面162。3D顯示層12具有一第一貼合面121及相對於第一貼合面121的一3D光學構造,3D光學構造包括多數個凸透鏡120。其中,霧化層16的第一霧化面161透過一黏膠18以連接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而3D顯示層12的第一貼合面121透過黏膠18以連接霧化層16的第二霧化面162,而3D光學構造的該些凸透鏡120鄰近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側,3D光學構造的該些凸透鏡120接觸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
詳細來說,霧化層16的霧度例如為1%~10%。霧化層16係用以擴散顯示模組9所輸出的光束L。其中,霧化層16可視為一光束L擴散層。簡單來說,霧化層16可適度的調整3D影像的景深,而增加3D影像效果。例如,顯示模組9輸出光束L,經折射進入3D光學構造,並進入霧化層16,再經由霧化層16擴散而進入透光層10。因此,使用者可裸視而看見或欣賞更具3D效果的影像。
接下來,3D顯示結構1b包括一顯示區塊S1與連接顯示區塊S1的一邊緣區塊S2。3D顯示層12係配置於顯示區塊S1,而顯示區塊S1對應於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另邊緣區塊S2配置有複數個固定構造,3D顯示結構1b透過該些固定構造而固定於顯示模組9。其中,各固定構造例如為一貼黏膠帶、一磁吸元件、一夾持元件PS、一軌道元件或一壓條固定元件。本實施例不限制固定構造的態樣。
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1b係以外掛方式來結合顯示模組9。其中顯示模組9與3D顯示結構1b之間利用一夾持元件PS固定。當然,外掛式的3D顯示結構1b可被任意調整角度與位置,而與顯示模組9的RGB像素91對位。藉此顯示模組9透過3D顯示結構1b以顯示一3D影像,而觀視者可裸視觀看具有3D效果的影像,且本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1b不會影響顯示模組9的功能。
又如,軌道元件例如於數位電視的外框體設置一滑槽或一軌道槽,而3D顯示結構1b具有與上述滑槽或上述軌道槽相互結合之滑塊。藉此,3D顯示結構1b可拆地配置於數位電視上。另壓 條固定元件例如為配合數位電視的外框體所設計的壓條構造,觀視者可將3D顯示結構1b往數位電視來壓合,以使3D顯示結構1b配置於數位電視上。本實施例不限制夾持元件PS、軌道元件或壓條固定元件的態樣。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之示意圖。請參閱圖3。其中圖3與圖1中的3D顯示結構1c、1a二者結構相似。3D顯示結構1c、1a二者的差異在於:霧化層16係連接並覆蓋透光層10。而3D顯示結構1c透過複數個磁吸元件M1而固定於顯示模組9。
詳細來說,一種3D顯示結構1c,適用於一具有一顯示面90的顯示模組9,包括:一透光層10、一霧化層16及一3D顯示層12。在實務上,透光層10具有一第一面101及相對於第一面101的一第二面102。霧化層16具有一第一霧化面161與一第二霧化面162。
3D顯示層12具有一第一貼合面121及相對於第一貼合面121的一3D光學構造,3D光學構造包括多數個凸透鏡120。其中,霧化層16的第二霧化面162透過一黏膠18以連接透光層10的第一面101,而3D顯示層12的第一貼合面121透過一黏膠18以連接透光層10的第二面102,而3D光學構造的該些凸透鏡120接觸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
此外,本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1c係以外掛方式來結合顯示模組9。其中3D顯示結構1c透過該些磁吸元件M1以與顯示模組9的該些磁吸元件M2相互磁吸而固定。當然,外掛式的3D顯示結構1c可被任意調整角度與位置,而與顯示模組9的RGB像素 91對位。藉此顯示模組9透過3D顯示結構1c以顯示一3D影像,而觀視者可裸視觀看具有3D效果的影像,且本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1c不會影響顯示模組9的功能。
舉例來說,當觀視者要觀看2D影像時,觀視者可將3D顯示結構1c自顯示模組9拆離。2D影像的亮度即不會降低而影響影像輸出的品質,更不需進一步調整顯示模組9輸出的亮度,而增加操作的不方便;且本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1c係為結構簡單,製作方便,可節省製造成本。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之示意圖。請參閱圖4。其中圖3與圖1中的3D顯示結構1d、1a二者結構相似。3D顯示結構1d、1a二者的差異在於:3D顯示結構1d更包括一外框20。在實務上,3D光學構造的週邊透過一黏膠18以連接顯示模組9,而外框20用以使透光層10、3D顯示層12與顯示模組9結合。
舉例來說,於3D顯示層12的四週週邊,使用者可塗佈黏膠18於3D顯示層12的四週週邊,以使3D顯示層12與顯示模組9連接。其中,使用者可先將3D顯示層12的該些凸透鏡120與顯示模組9的RGB像素91對位。
於對位完成後,使用者可將3D光學構造的週邊透過一黏膠18以連接顯示模組9,再提供一透光層10以壓合3D顯示層12與顯示模組9。在其他實施例中,使用者亦可先提供一透光層10以壓合3D顯示層12與顯示模組9,再將3D光學構造的週邊透過一黏膠18以連接顯示模組9,本實施例不限制透光層10、3D顯示層12及顯示模組9之間製程的順序。
之後,使用者可使用外框20,以使透光層10、3D顯示層12及顯示模組9結合,其中3D顯示層12與透光層10之間並不具有黏膠18。因此,外框20係用以框合透光層10、3D顯示層12及顯示模組9。本實施例不限制3D顯示結構1d與顯示模組9之組合的態樣。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1d與前述圖3之3D顯示結構1c的差異在於:前述圖3之3D顯示結構1c可由觀視者任意調整3D顯示結構1c,以使3D顯示結構1c與顯示模組9的RGB像素91對位,或是任意拆卸3D顯示結構1c,以使顯示模組9輸出一般2D影像。而本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1d係固定配置於顯示模組9的顯示面90上。簡單來說,3D顯示結構1d並不容易自顯示模組9上拆卸。而3D顯示結構1d與顯示模組9之組合可隨時輸出3D影像。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3D顯示結構之製作方法之流程圖。請參閱圖4及圖5。一種3D顯示結構1d製作方法,3D顯示結構1d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於步驟S501中,提供具有一顯示面90的一顯示模組9。接著,於步驟S503中,提供一3D顯示層12,3D顯示層12具有一3D光學構造,3D光學構造的多數個具有弧角R的凸透鏡120接觸顯示面90,並與顯示模組9的多數個RGB像素91對位。
接下來,於步驟S505中,於3D光學構造與顯示模組9的該些RGB像素91完成對位後,於3D光學構造的週邊透過一黏膠18以連接顯示模組9,再提供一透光層10以壓合3D顯示層12與顯示模組9。在實務上,本實施步驟S505中的製作程序可將「貼 黏膠18黏合3D顯示層12與顯示模組9」以及「以透光層10壓合3D顯示層12與顯示模組9」的順序顛倒或調動。本實施例不限制步驟S505的製作程序。
之後,於步驟S507中,提供一外框20,以使透光層10、3D顯示層12與顯示模組9結合。簡單來說,使用者可使用外框20以框合透光層10、3D顯示層12與顯示模組9,以使3D顯示結構1d與顯示模組9組合成如圖4之結構。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利用一種設置於顯示模組的3D顯示結構,這3D顯示結構透過高硬度的透光層以保護3D顯示層,以避免3D光學構造遭受到刮傷或擦傷等損壞。另透光層係為一高硬度且不易變形的強化玻璃,且第二面的平面度很平整,以作為貼附3D顯示層的基準面。因此,3D顯示層可平整的貼附於透光層。而使3D光學構造大致與顯示模組的顯示面平行,且該些具有弧角的凸透鏡的頂部接觸顯示面。藉此顯示模組透過3D顯示結構以輸出一3D影像,而觀視者可裸視觀看3D影像。簡單來說,本發明具有與顯示模組的RGB像素容易對位、減少牛頓環之干涉條紋以及控制最佳觀看距離(OVD)之技術特徵。
以上之概述與接下來的實施例,皆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手段與達成功效,然所敘述之實施例與圖式僅提供參考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1a‧‧‧3D顯示結構
90‧‧‧顯示面
91‧‧‧RGB像素
9‧‧‧顯示模組
10‧‧‧透光層
101‧‧‧第一面
102‧‧‧第二面
12‧‧‧3D顯示層
120‧‧‧凸透鏡
121‧‧‧第一貼合面
18‧‧‧黏膠
L‧‧‧光束
P‧‧‧間距
H1、H2‧‧‧厚度
R‧‧‧弧角

Claims (9)

  1. 一種3D顯示結構,適用於一具有一顯示面的顯示模組,包括:一透光層,具有一第一面及相對於該第一面的一第二面;及一3D顯示層,具有一第一貼合面及相對於該第一貼合面的一3D光學構造,該3D光學構造包括多數個具有弧角的凸透鏡;其中,該3D顯示層的該第一貼合面連接該透光層的該第二面,而該3D光學構造的該些凸透鏡連接該顯示模組的該顯示面;其中,各該具有弧角的凸透鏡的頂部與該第一貼合面之間具有一厚度,其中任兩個該厚度之誤差小於0.01mm。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3D顯示結構,更包括一外框,該3D光學構造的週邊透過一黏膠以連接該顯示模組,該外框用以使該透光層、該3D顯示層與該顯示模組結合。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3D顯示結構,其中該透光層透過一黏膠以連接該3D顯示層的該第一貼合面。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3D顯示結構,其中該3D光學構造的該些凸透鏡接觸該顯示模組的該顯示面,而各該具有弧角的凸透鏡的頂部接觸該顯示模組的該顯示面,該些具有弧角的凸透鏡與該顯示面形成複數個空隙。
  5. 如請求項第1、2、3或4項所述之3D顯示結構,其中該透光層為一鋁矽酸鹽玻璃、一強化玻璃、一藍寶石或一壓克力之透光材質,該第一面為一抗反射面、一抗指紋面、一抗眩光面及一防刮面的其中之一或組合。
  6. 如請求項第1、2、3或4項所述之3D顯示結構,其中該透光層的厚度為0.2mm~10mm,該透光層的該第二面的平面度小於0.05mm,該透光層的透光率大於或等於80%,且該透光層的折射率大於1.4。
  7. 如請求項第2或3項所述之3D顯示結構,其中該黏膠為一UV樹酯、一光學膠、一光學脂或一感壓膠,且該透光層透過該黏膠覆蓋該3D顯示層。
  8. 如請求項第1、3或4項所述之3D顯示結構,其中該3D顯示結構包括一顯示區塊與連接該顯示區塊的一邊緣區塊,該3D顯示層配置於該顯示區塊,該邊緣區塊配置有複數個固定構造,該3D顯示結構透過該些固定構造而固定於該顯示模組,各該固定構造為一貼黏膠帶、一磁吸元件、一夾持元件、一軌道元件或一壓條固定元件。
  9. 一種3D顯示結構製作方法,該3D顯示結構製作方法包括:提供具有一顯示面的一顯示模組;提供一3D顯示層,該3D顯示層具有一3D光學構造,該3D光學構造的多數個具有弧角的凸透鏡接觸該顯示面,並與該顯示模組的多數個RGB像素對位;於該3D光學構造與該顯示模組的該些RGB像素完成對位後,於該3D光學構造的週邊透過一黏膠以固定於該顯示模組,再提供一透光層以壓合該3D顯示層與該顯示模組;及提供一外框,以使該透光層、該3D顯示層與該顯示模組結合。
TW103128242A 2014-08-18 2014-08-18 3d顯示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522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8242A TWI522652B (zh) 2014-08-18 2014-08-18 3d顯示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8242A TWI522652B (zh) 2014-08-18 2014-08-18 3d顯示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2652B true TWI522652B (zh) 2016-02-21
TW201608285A TW201608285A (zh) 2016-03-01

Family

ID=55810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8242A TWI522652B (zh) 2014-08-18 2014-08-18 3d顯示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22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6810B (zh) * 2022-09-08 2024-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3d顯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8285A (zh) 201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0194B2 (en) Multi-scre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ight-transmissive cover with invisible bezel
WO2017185594A1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US20180224583A1 (en) Optical structur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structure,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176929A1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WO2016106851A1 (zh) 背光模块及具有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器
TW200949775A (en) Curv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316051A (zh) 偏光片、顯示模組、觸控式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9618765B2 (en) High power handling polarization switches
CN108181758A (zh) 遮光双面胶带及显示装置
US20160274687A1 (en) Explosion-proof membrane assembly, touch screen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448196A (zh) 一种消隐边框显示装置及显示器
KR20120028947A (ko) 근거리 영상투사를 위한 칠판 겸용 무반사 유리스크린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426687A (zh) 電視牆及其黑框消除結構
WO2017206284A1 (zh) 超薄型液晶显示器
TWI522652B (zh) 3d顯示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10324251B2 (en) Display module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9870843A (zh) 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17057A (zh) 一种3d显示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20150131325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6119404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60306081A1 (en) Prism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rism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4241771U (zh) 一种3d显示结构
CN205376009U (zh) 一种消隐边框显示装置及显示器
CN10963380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3225094U (ja) 反射型液晶セ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