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0814B - Open wrench structure - Google Patents

Open wrench structu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0814B
TWI520814B TW103133837A TW103133837A TWI520814B TW I520814 B TWI520814 B TW I520814B TW 103133837 A TW103133837 A TW 103133837A TW 103133837 A TW103133837 A TW 103133837A TW I520814 B TWI520814 B TW I5208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ction
cross
handle
op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3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1956A (en
Inventor
Jia-Guan Li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3133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081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08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081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11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1956A/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開口扳手結構
本發明係與一開口扳手結構有關,尤指一種開口扳手結構之第一旋動部係設有第一層、第二層、第四層、第五層以及疊層拉伸之第三層及第六層,係使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達到節省材料又不減少旋動扭力之功效。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開口扳手結構,請輔以第十三圖所示,第十三圖係習用開口扳手結構之立體圖,其結構係在於:一第二本體60,該第二本體60上係設有第二柄部61及第二旋動部62,該第二旋動部62之表面係呈平整狀,該第二旋動部62相對於第二柄部61係設有一較大厚度,該第二旋動部62係為開口端以套合螺合件而旋動。
但此習用第二本體60結構之缺失係在於:該第二旋動部62具有較大厚度主要係旋動螺合件時可具有較大扭力,但亦使該第二本體10具有較大重量在旋動時需較費力且產生浪費材料之缺失。
另一開口扳手結構,請繼續參閱輔以第十四圖所示,第十四圖係習用開口扳手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其結構係在於:一第三本體70,該第三本體70上係設有第三柄部71及第三旋動部72,該第三旋動部72上係設有第一層721及第二層722,該第一層721與第三柄部71係具有相同厚度,該第二層722係繞設於第三旋動部72之開口端處,該第二層722係呈ㄇ字 形狀,該第二層722係凸出於第一層721之上、下二側,即該第二層722之厚度係大於第一層721之厚度,該第三本體70結構一般業界係俗稱為德國標準型號DIN3113。
但此習用第三本體70結構之缺失係在於:該第三旋動部72上係設有第一層721及第二層722,雖該第三旋動部72相較於第二旋動部62具有節省材料且整體開口扳手較為減輕之優點,但第三旋動部72相較於第二旋動部62係減少部份體積,如此當然使用者在旋動第三本體70時係不易獲得較佳之旋動扭力,此即為具有第三旋動部62結構之缺失。
習用開口扳手係具有第二旋動部62及第三旋動部72二種基本結構,該第二旋動部62係具有浪費材料之缺失,而該第三旋動部72相對第二旋動部62雖減少體積而具減少材料之優點,但反而相對第二旋動部62旋動扭力卻減少,二種開口扳手結構均具有相對之優點及相對之缺失而無法二全。
鑑於上述習用開口扳手結構之缺失,本發明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製造及設計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開口扳手結構之產品產生。
習用各開口扳手結構在重量及扭力上係無法有二全之設計,本發明係與一開口扳手結構有關,尤指一種開口扳手結構之第一旋動部係設有第一層、第二層、第四層、第五層以及疊層拉伸之第三層及第六層,係使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達到節省材料又不減少旋動扭力。
一種開口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係具有一柄部及第一旋動部,該第一旋動部係設有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該第二層係凸出於第一層之上、下二側,該第二層係繞設於第一旋動部之開口端處,該第二層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一層之斷面面積,該第二層係遠離柄部處,該第三層係連接第一層及第二層;該第一層延伸至柄部處係設有第四層,該第二層延伸至柄部處係設有第五層,該第三層延伸至柄部處係設有第六層;該第一層係設有第一剖面,該第二層係設有第二剖面,該第二剖面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一剖面之斷面面積,該第一剖面至第二剖面間係設有疊層拉伸之第三層;所謂疊層拉伸係指第一剖面漸變至第二剖面;該第四層係具有第三剖面,該第五層係具有第四剖面,該第四剖面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三剖面之斷面面積,該第三剖面至第四剖面間係設有第六層。
該本體之第一旋動部上係設有第一層、第二層、疊層拉伸之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及疊層拉伸之第六層,係使該第一旋動部係可減輕重量且可具有更佳之旋動扭力,該第一旋動部結構上係可將重量以及旋動扭力間得到平衡結構。當使用者欲旋動螺合件時,該拇指係可與第六層相接觸靠抵而具更方便施力之功效。該本體之第一旋動部套合螺合件時係僅約套合螺合件約一半高度處或可能不到一半高度,此種套合狀態係相當常見,該第一旋動部旋動螺合件時,該旋動扭力係會經第二層而傳遞至第五層,旋動扭力即會再由第五層漸傳遞至第六層及柄部處。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發明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發明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 制,是以凡是在本發明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10‧‧‧本體
11‧‧‧柄部
12‧‧‧第一旋動部
121‧‧‧第一層
122‧‧‧第二層
123‧‧‧第三層
124‧‧‧中心線
125‧‧‧第一平行線
126‧‧‧第二平行線
127‧‧‧第一邊面
128‧‧‧第二邊面
141‧‧‧第四層
142‧‧‧第五層
143‧‧‧第六層
144‧‧‧第一寬度
145‧‧‧第二寬度
146‧‧‧第一弧面
31‧‧‧第一距離
32‧‧‧偏移距離
36‧‧‧第二距離
37‧‧‧第三距離
38‧‧‧第四距離
41‧‧‧第一剖面
42‧‧‧第二剖面
43‧‧‧第三剖面
44‧‧‧第四剖面
50‧‧‧螺合件
60‧‧‧第二本體
61‧‧‧第二柄部
62‧‧‧第二旋動部
70‧‧‧第三本體
71‧‧‧第三柄部
72‧‧‧第三旋動部
721‧‧‧第一層
722‧‧‧第二層
第一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一旋動部之立體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一旋動部之上視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第二圖C-C處之剖視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第二圖D-D處之剖視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之上視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一旋動部之側視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第六圖B-B處之剖視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二層之剖視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與螺合件結合之上視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第九圖C-C處之剖視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二實施例之上視圖。
第十二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三實施例第一旋動部之上視圖。
第十三圖、係習用開口扳手結構之立體圖。
第十四圖、係習用開口扳手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所示,第一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一旋動部12之立體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開口扳手結構,該開口扳手結構係包括: 一本體10,該本體10上係具有一柄部11,該柄部11一端係設有第一旋動部12,該第一旋動部12係為一開口端,該第一旋動部12係設有第一層121、第二層122及第三層123,該第一層121之斷面係呈U形狀,該第一層121係與柄部11相連接,該第二層122係凸出於第一層121之上、下二側,該第二層122係繞設於第一旋動部12之開口端處,該第二層122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一層121之斷面面積,該第二層122係遠離柄部11處,該第三層123係連接第一層121及第二層122,該第三層123係設於第一層121上、下側面,該第三層123係繞設於第二層122全部邊面處或局部邊面處,該第三層123之斷面係呈直線狀;該第一層121延伸至柄部11處係設有第四層141,該第二層122延伸至柄部11處係設有第五層142,該第五層142係呈平面狀,該第二層122及第五層142係形成一Y字形狀,該第三層121延伸至柄部11處係設有第六層143,該第六層143係繞設於第五層142全部邊面處或局部邊面處,該第六層143之斷面係呈曲線狀;請繼續參閱第二圖所示,第二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一旋動部12之上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五層142之寬度越接近柄部11處係呈漸小狀,該第五層142遠離柄部11處之寬度係為第一寬度144,該第五層142近柄部11處之寬度係為第二寬度145,該第一寬度144係大於第二寬度145,該第五層142端部係設有第一弧面146,該第一弧面146之直徑係小於第二寬度145,且該第四層141及第六層143係皆繞設於第五層142之外周面呈一弧面狀;請繼續參閱第三圖至第四圖所示,第三圖係本發明第二圖C-C處之剖視圖,第四圖係本發明第二圖D-D處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二層122之厚度係為第一距離31,該第三層123之斷面係呈一直線 狀,該第六層143之斷面係呈一曲線狀,該斷面之曲線之圓心係位於本體10外部。
請繼續參閱第五圖所示,第五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之上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旋動部12開口端上係設有一中心線124,該中心線124係水平延伸出第一平行線125,該柄部11之中心縱線係為第二平行線126,該中心線124與第一平行線125或第二平行線126間係具有一偏移角度,該偏移角度一般係為十五度,該第一旋動部12之開口端上係設有第一邊面127,該第一邊面127係略呈弧面狀,該中心線124與第一平行線125之交點係交會於第一邊面127上,該第一層121與柄部11交接處係設有虛擬之第二邊面128,該第二邊面128係略呈弧面狀,該中心線124與第二平行線126之交點係交會於第二邊面128上,該第一平行線125與第二平行線126係具有一偏移距離32,係因該第一平行線125與第二平行線126具有一偏移距離32,該使用者在操作時僅需較窄寬度,而達到避免碰撞障礙物而旋動螺合件50之功效;該第二平行線126與第二邊面128交點處至第四層141端部之最大距離係為第二距離36,該本體10之柄部11之長度係為第三距離37,該第二距離36與第三距離37間之比例係小於二分之一,該第二距離36與第三距離37之比例係為一比三至一比六間或一比三至一比五間,該第二距離36與第三距離37之最佳比例係為一比六;請繼續參閱第六圖至第八圖所示,第六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一旋動部12之側視圖,第七圖係本發明第六圖B-B處之剖視圖,第八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二層122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二層122係凸出於第一層121之上、下二側,該第一旋動部12之第一層121係設有第一剖面41,該第一旋動部12之第二層122係設有第二剖面42,該第二剖 面42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一剖面41之斷面面積,該第一剖面41至第二剖面42間係設有疊層拉伸之第三層123,該第一剖面41至第二剖面42疊層拉伸時,若連接第一剖面41及第二剖面42之連接線為直線,該第三層123之斷面係呈直線狀,若連接線係為曲線,該第三層123之斷面係呈曲線狀,亦即該第三層123係以第一層121及第二層122疊伸拉伸之實體面,此係為本發明之設計原理;該第一旋動部12之第二剖面42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一剖面41之斷面面積,該第二剖面42斷面面積係為第一剖面41斷面面積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所謂疊層拉伸係指第一剖面41漸變至第二剖面42,而漸變時係以直線漸變,該第三層123之斷面即呈直線狀,以曲線漸變,該第三層123之斷面即呈曲線狀,以某種單一線段或多線段漸變,該第三層123之斷面即為此線段;同理,該第一旋動部12之第四層141係具有第三剖面43,該第五層142係具有第四剖面44,該第四剖面44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三剖面43之斷面面積,該第三剖面43至第四剖面44間係設有疊層拉伸之第六層143,該第三剖面43至第四剖面44疊層拉伸時,若連接第三剖面43及第四剖面44之連接線為曲線,該第六層143之斷面係呈曲線狀,若連接線係為直線,該第六層143之斷面係呈直線狀,以某種單一線段或多線段,該第六層143之斷面即為此線段,亦即該第六層143係以第四層141及第五層142疊伸拉伸之實體面;該第三層123係繞設於第二層122全部邊面處或局部邊面處,全部邊面即如前段所述,而所謂局部邊面係指第三層123疊層拉伸後部份體積係予以除料去除,如此該第三層123即呈局部邊面設於第一旋動部12 處。
請繼續參閱第九圖所示,第九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與螺合件50結合之上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當第一旋動部12欲旋動螺合件50時,該拇指係可與第六層143相靠抵,係使該開口扳手結構達到更方便施力之功效。
請繼續參閱第十圖所示,第十圖係本發明第九圖C-C處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當該第一旋動部12旋動螺合件50時,會可能因周圍其它元件,該第一旋動部12套合螺合件50時係僅約套合螺合件50一半高度處或可能不到一半高度,此種套合狀態係相當常見,該第一旋動部12旋動螺合件50時,該旋動扭力係會經第二層122而傳遞至第五層142,旋動扭力即會再由第五層142漸傳遞至第六層143及柄部11處,該第六層143係為疊層拉伸之實體面,該第一旋動部12係設有第一層121、第二層122、第三層123、第四層141、第五層142及第六層143,係使該第一旋動部12相較於第二旋動部62係減輕重量,但可較第三旋動部72具有更佳之旋動扭力,該第一旋動部12結構上係可將重量以及旋動扭力間得到平衡結構,此係為本發明主要之優點。
請繼續參閱第十一圖所示,第十一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二實施例之上視圖,在此實施例中,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五層142係延伸至柄部11略中央處,該第四層141及第六層143係皆繞設於第五層142外周面且延伸至柄部11中央,該第五層142之第一寬度144及第二寬度145係皆相同,即該第五層142二側邊係呈平行狀,該第二距離36係小於或等於第三距離37之二分之一,該使用者拇指可靠抵之第六層143範圍係增加而具方便施力。
請參閱第十二圖所示,第十二圖係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第三 實施例第一旋動部12之上視圖,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旋動部12之第五層142係設於柄部11一側,該第五層142之中軸線與第二平行線126間係設有一第四距離38。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一圖所示之第一層121及第三層123間係有倒角狀,倒角狀可係為倒圓角或倒直角,同理第二層122及第三層123亦可具倒角狀,第一層121及第三層123間或第二層122及第三層123間可具倒角或不具倒角均具相同功效,該第一旋動部12經由振動工法後係會有倒角狀。
同理,該第四層141及第六層143間係有倒角狀,倒角狀可係為倒圓角或倒直角,該第五層142及第六層143亦可具倒角狀,如此均具相同之功效。
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之優點係在於:
1、請輔以第十圖所示,該本體10之第一旋動部12上係設有第一層121、第二層122、第三層123、第四層141、第五層142及第六層143,係使該第一旋動部12相較於第二旋動部62係減輕重量,但可較第三旋動部72具有更佳之旋動扭力,該第一旋動部12結構上係可將重量以及旋動扭力間得到平衡結構。
2、請輔以第九圖所示,當使用者欲旋動螺合件50時,該拇指係可與第六層143相接觸靠抵,係使本發明開口扳手結構達到更方便施力之使用功效。
3、請輔以第十圖所示,該本體10之第一旋動部12套合螺合件50時係僅約套合螺合件50約一半高度處或可能不到一半高度,此種套合狀態係相當常見,該第一旋動部12旋動螺合件50時,該旋動扭力係會經第二層122而傳遞至第五層142,旋動扭力即會再由第五層142漸傳遞至第六層143及柄部11 處。
因此本發明之開口扳手結構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本體
11‧‧‧柄部
12‧‧‧第一旋動部
121‧‧‧第一層
122‧‧‧第二層
123‧‧‧第三層
141‧‧‧第四層
142‧‧‧第五層
143‧‧‧第六層

Claims (19)

  1. 一種開口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該本體上係具有一柄部,該柄部一端係設有第一旋動部,該第一旋動部係為一開口端,該第一旋動部係設有第一層、第二層及第三層,該第一層之斷面係呈U形狀,該第一層係與柄部相連接,該第二層係凸出於第一層之上、下二側,該第二層係繞設於第一旋動部之開口端處,該第二層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一層之斷面面積,該第二層係遠離柄部處,該第三層係連接第一層及第二層,該第三層係設於第一層上、下側面;該第一層延伸至柄部處係設有第四層,該第二層延伸至柄部處係設有第五層,該第三層延伸至柄部處係設有第六層;該第二層係凸出於第一層之上、下二側,該第一旋動部之第一層係設有第一剖面,該第一旋動部之第二層係設有第二剖面,該第二剖面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一剖面之斷面面積,該第一剖面至第二剖面間係設有疊層拉伸之第三層,該第三層係以第一層及第二層疊伸拉伸之實體面;所謂疊層拉伸係指第一剖面漸變至第二剖面;該第一旋動部之第四層係具有第三剖面,該第五層係具有第四剖面,該第四剖面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三剖面之斷面面積,該第三剖面至第四剖面間係設有疊層拉伸之第六層,該第六層係以第四層及第五層疊伸拉伸之實體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五層係呈平面狀,該第二層及第五層係形成一Y字形狀。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六層係繞設於第五層全部邊面處。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六層係繞設於第五層局部邊面處。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六層之斷面係呈曲線狀。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五層之寬度越接近柄部處係呈漸小狀,該第五層遠離柄部處之寬度係為第一寬度,該第五層近柄部處之寬度係為第二寬度,該第一寬度係大於第二寬度,該第五層端部係設有第一弧面,該第一弧面之直徑係小於第二寬度,且該第四層及第六層係皆繞設於第五層之外周面呈一弧面狀。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六層之斷面係呈一曲線狀,該斷面之曲線之圓心係位於本體外部。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柄部之中心縱線係為第二平行線,該第一層與柄部交接處係設有虛擬之第二邊面,該第二邊面係略呈弧面狀,該第二平行線與第二邊面交點處至第四層端部之最大距離係為第二距離,該本體之柄部之長度係為第三距離,該第二距離與第三距離間之比例係小於二分之一。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柄部之中心縱線係為第二平行線,該第一層與柄部交接處係設有虛擬之第二邊面,該第二邊面係略呈弧面狀,該第二平行線與第二邊面交點處至第四層端部之最大距離係為第二距離,該本體之柄部之長度係為第三距離,該第二距離與第三距離之比例係為一比三至一比六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柄部之中心縱線係為第二平行線,該第一層與柄部交接處係設有虛擬之第二邊面,該第二邊面係略呈弧面狀,該第二平行線與第二邊面交點處至第四層端部之最大距離 係為第二距離,該本體之柄部之長度係為第三距離,該第二距離與第三距離之比例係為一比三至一比五間。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柄部之中心縱線係為第二平行線,該第一層與柄部交接處係設有虛擬之第二邊面,該第二邊面係略呈弧面狀,該第二平行線與第二邊面交點處至第四層端部之最大距離係為第二距離,該本體之柄部之長度係為第三距離,該第二距離與第三距離之最佳比例係為一比六。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柄部之中心縱線係為第二平行線,該第一旋動部之第五層係設於柄部一側,該第五層之中軸線與第二平行線間係設有一第四距離。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三層係繞設於第二層全部邊面處。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三層係繞設於第二層局部邊面處。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三層之斷面係呈直線狀。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旋動部之第二層之厚度係為第一距離,該第一旋動部開口端上係設有一中心線,該中心線係水平延伸出第一平行線,該柄部之中心縱線係為第二平行線,該中心線與第一平行線或第二平行線間係具有一偏移角度,該偏移角度一般係為十五度,該第一旋動部之開口端上係設有第一邊面,該第一邊面係略呈弧面狀,該中心線與第一平行線之交點係交會於第一邊面上,該第一層與柄部交接處係設有虛擬之第二邊面,該第二邊面係略呈弧面狀,該中心線與第 二平行線之交點係交會於第二邊面上,該第一平行線與第二平行線係具有一偏移距離。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剖面至第二剖面疊層拉伸時,若連接第一剖面及第二剖面之連接線為直線,該第三層之斷面係呈直線狀,若連接線係為曲線,該第三層之斷面係呈曲線狀,亦即該第三層係以第一層及第二層疊伸拉伸之實體面。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旋動部之第二剖面之斷面面積係小於第一剖面之斷面面積,該第二剖面斷面面積係為第一剖面斷面面積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口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三剖面至第四剖面疊層拉伸時,若連接第三剖面及第四剖面之連接線為曲線,該第六層之斷面係呈曲線狀,若連接線係為直線,該第六層之斷面係呈直線狀,以某種單一線段或多線段,該第六層之斷面即為此線段,該第六層係以第四層及第五層疊伸拉伸之實體面。
TW103133837A 2014-09-30 2014-09-30 Open wrench structure TWI5208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3837A TWI520814B (zh) 2014-09-30 2014-09-30 Open wrench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3837A TWI520814B (zh) 2014-09-30 2014-09-30 Open wrench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0814B true TWI520814B (zh) 2016-02-11
TW201611956A TW201611956A (en) 2016-04-01

Family

ID=55810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3837A TWI520814B (zh) 2014-09-30 2014-09-30 Open wrench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208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103868U1 (de) 2016-07-15 2016-08-03 Jia-Guann Liau Schraubenschlüss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103868U1 (de) 2016-07-15 2016-08-03 Jia-Guann Liau Schraubenschlüss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1956A (en) 2016-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9114B (zh) Wrench structure
JP2010518337A5 (zh)
TWI520814B (zh) Open wrench structure
TW202039163A (zh) 高強度扳手
TWM499985U (zh) 開口扳手結構
TWI526281B (zh) Open wrench structure
TWM486520U (zh) 開口扳手結構
TWM430342U (en) Anti-slip sleeve
TWM399777U (en) Fitting part structure of hand tool
US9981363B2 (en) Open wrench
TW201318781A (zh) 開口扳手結構
TWM453559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I558510B (zh) Plum wrench structure
TWI435792B (zh) 扳手
TW201341123A (zh) 開口扳手結構
TWM531881U (zh) 扳手結構
JP3213561U (ja) オープンスパナ
TWI558936B (zh) Movable drive plate shaft structure
TWM474602U (zh) 棘輪接頭之結構改良
TWI835642B (zh) 扳手結構
TWM487178U (zh) 梅花扳手結構
TW201446430A (zh) 手工具套合部結構
TWM511924U (zh) 扳手之結構改良(一)
CN203488526U (zh) 三角滚珠防盗螺母
TWI607836B (zh) Hand tool rotation part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