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0521B - 對harq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對harq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20521B
TWI520521B TW102114323A TW102114323A TWI520521B TW I520521 B TWI520521 B TW I520521B TW 102114323 A TW102114323 A TW 102114323A TW 102114323 A TW102114323 A TW 102114323A TW I520521 B TWI520521 B TW I5205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space
code block
buffer memory
code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4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6094A (zh
Inventor
傅永生
Original Assignee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6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0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05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Description

對HARQ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緩衝的傳輸塊進行存儲和解碼的方法及裝置。
在通信系統中,為了保證資料的可靠傳輸,接收端一般通過迴圈冗餘校驗碼(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檢查接收到的資料是否完整、是否正確。如果接收到的資料有錯誤,發送端就需要對該資料塊進行重傳。為了提升接收性能,接收端並不會拋棄前一次發生解碼錯誤的資料塊,通常把資料塊的軟資訊保留起來,以便於和重傳的資料塊合併,這樣能夠提升接收的性能。
但是,如果接收端需要保留前一次發生解碼錯誤的資料塊的軟資訊,就要提供記憶體,而提供記憶體是需要成本的,記憶體的容量越大,成本越大,所以如何在重傳資料時降低記憶體成本是業內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緩衝的傳輸塊進行存儲和解碼的方法及裝置,能夠降低緩衝儲存器所需的容量,並提升緩衝儲存器的使用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包括: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所述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將所述至少一個碼塊中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其中,所述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解碼的方法,包括: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所述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將所述至少一個碼塊中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並記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在所述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其中,所述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在獲取第三次傳輸的所述碼塊的比特後,根據已記錄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在所述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獲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的比特;在片裝緩衝器中合併獲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的比特以及獲取的第三次傳輸的所述碼塊的比特,來對所述碼塊進行解碼。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又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獲取模組,用於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所述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存儲模組,用於將所述至少一個碼塊中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其中,所述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發明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HARQ的傳輸塊,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將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通過這種方式,以碼塊為單位,動態分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可以避免以傳輸塊為單位分割的方案中正確解碼的碼塊佔用寶貴的存儲空間的現象,因而能夠降低緩衝儲存器所需的容量,並提升緩衝儲存器的使用效率。
為了對本案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S101~S108、S201~S206‧‧‧步驟
101‧‧‧第一獲取模組
102‧‧‧存儲模組
103‧‧‧分割模組
201‧‧‧第一獲取模組
202‧‧‧存儲模組
203‧‧‧第二獲取模組
204‧‧‧合併模組
圖1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一實施方式的流程圖;圖2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 另一實施方式的流程圖;圖3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在傳統方式中碼塊所需存儲空間的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在一優選方式中碼塊所需存儲空間的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在存在限制性速率匹配時傳統方式中碼塊所需存儲空間的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在存在限制性速率匹配時一優選方式中碼塊所需存儲空間的示意圖;圖7是發送端緩衝記憶體傳輸碼塊的比特的傳輸示意圖;圖8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緩衝記憶體經2次儲存後的儲存狀況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在片裝緩衝器中的合併情況示意圖;圖10是在限制性速率匹配時發送端緩衝記憶體傳輸碼塊的比特的傳輸示意圖;圖11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在限制性速率匹配時緩衝記憶體經2次儲存後的儲存狀況示意圖;圖12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在限制性速率匹配時在片裝緩衝器中的合併情況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 法與現有技術的比較示意圖;圖14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解碼的方法一實施方式的流程圖;圖15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解碼的方法另一實施方式的流程圖;圖16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17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解碼的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LTE協定定義了5種用戶設備的類型,每種用戶設備類型的緩衝記憶體可以存儲的軟比特數量如表1所示:
LTE協議規定了每個傳輸塊(TB)所需的混合自動 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大小和該存儲空間可以存儲的傳輸塊的數目,請參見下列公式:
其中:NIR表示每個傳輸所需的HARQ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大小;N soft 為表1所規定的大小;KMIMO表示傳輸模式對應的係數,如果傳輸模式為空間複用傳輸模式,則KMIMO等於2,如果傳輸模式為除空間複用傳輸模式以外的其他傳輸模式,則KMIMO等於1;Mlimit是為8的常數,MDL_HARQ為下行最大HARQ進程的數目,其取值依賴于時分雙工上行/下行(TDD UL/DL)的配置,如表2所示。
也即用戶設備把HARQ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最多分成8個部分。在實際應用中,如果TDD UL/DL配置為5,即最大HARQ進程的數目為15的時候,就會出現需要存儲錯誤碼字卻沒有存儲空間可用的情況。
考慮到LTE中每個傳輸塊都包含1-13個碼塊(CB),每個CB塊都有自己的迴圈冗餘校驗碼(CRC)用來檢測本碼塊是否正確解碼,因此會出現在一個傳輸塊中,一些碼塊被正確解碼,另外一些碼塊解碼錯誤的情況。如果按照傳輸塊來分配緩衝記憶體,這些被正確解碼的碼塊也會佔據寶貴的存儲空間。
本發明為了充分利用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以碼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進行動態分割,通過這種方式,使緩衝記憶體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參閱圖1和圖2,圖1和圖2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一實施方式的流程圖,包括:如果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前,以碼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則該流程包括步驟S101,不包括步驟S103;如果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後,以碼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則該流程不包括步驟S101,包括步驟S103。
步驟S101: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前,以最大碼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
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前,以最大碼塊為單位,動態分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而不再以傳輸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分割。
步驟S101具體包括:分割出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一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系統比特,依據通信環境情況,確定是否動態分割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二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校驗比特。
其中,該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是最大碼塊的大小,該校驗比特包括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
在通信系統中,接收端需要的是系統比特,校驗比特只是起保護作用。一般發送端在HARQ首傳中發送系統比特,然後在重傳中發送校驗比特,僅有校驗比特不能自解碼,接收端必須把重傳的校驗比特和首傳的系統比特合併解碼。
因此,分割出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一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系統比特,即分割最大碼塊的大小的存儲空間,依據通信環境情況,確定是否動態分割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二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校驗比特。
第二存儲空間是動態變化的,如果通信的通道條件很好,可以不需要校驗比特,此時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可以是0,即將碼塊的系統比特暫存在第一存儲空間,一旦檢測到該碼塊正確解碼,即可將該暫存的碼塊刪除,不需要分割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二存儲空間給該碼塊的校驗比特。如果通信的通道條件比較差,校驗比特越多越好,此時,需要分割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二存儲空間給該碼塊的校驗比特,一種情況是: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等於兩倍的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相等,即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分 別等於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此時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均有充足的存儲空間存儲。
但是,由於在實際傳輸中屬於不同傳輸塊的碼塊的大小不同,和NIR相似的方法,如果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前對緩衝記憶體進行分割,在以碼塊為單位進行緩衝記憶體分割時,分割給碼塊的存儲空間也必須能夠存儲最大的碼塊。但是如果以最大碼塊為單位來分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則緩衝記憶體能夠存儲的總的碼塊的個數將少於基於傳輸塊的方案中碼塊的個數。
舉個例子:用戶設備類型為Category 3,可存儲的總通道比特為1237248,如果TDD UL/DL的配置為5,且Kmimo等於1,那麼NIR=154656,總共可以存儲813=104個碼塊。如果使用基於碼塊的方案,每個碼塊需要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大小為36144=18432,總共可以存儲67個碼塊,其中碼塊的大小是0-6144。
為解決上述出現的問題,如果增加可用的碼塊的個數,就必須減少存儲每個碼塊的存儲空間的大小。因此,如果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小於兩倍的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相等,則可以減少存儲每個碼塊的存儲空間。在一優選實施方式中,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的大小分別是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的一半。
假設碼塊的大小為KW,那麼傳統的方法是對每個 碼塊開的緩衝存儲空間為3KW大小,如圖3所示,實際上我們可以減少存儲空間的大小,例如,對於系統比特(S),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為KW,而第一、第二校驗比特(p1,p2)的大小分別為KW/2,即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為KW,則可以表示為圖4。這樣每個碼塊在緩衝記憶體中的存儲空間的大小為2KW大小,節省了1/3的空間。
又如,如果存在限制性速率匹配的情況,假設傳統的方法分配給每個碼塊的存儲空間為2.5KW,如圖5所示,實際上我們可以減少存儲空間的大小,例如,對於系統比特(S),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為KW,而第一、第二校驗比特(p1,p2)的大小分別為KW/2,即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為KW,則可以表示為圖6。這樣每個碼塊在緩衝記憶體中的存儲空間的大小為2KW大小,節省了1/5的空間。
步驟S102: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該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
下行信號是指基站發送給用戶設備的信號。
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即ARQ(自動請求重傳)和FEC(前向糾錯編碼)相結合的混合方案。資料通信最初是在有線網上發展起來的,通常要求較大的帶寬和較高的傳輸品質。對於有線連接,資料傳輸的可靠性是通過重傳來實現的。當前一次嘗試傳輸失敗時,就要求重傳資料分組,這樣的傳輸機制稱之為ARQ。在無線 傳輸環境下,通道雜訊和由於移動性帶來的衰落以及其他用戶帶來的干擾使得通道傳輸品質很差,所以應該對資料分組加以保護來抑制各種干擾。這種保護主要是採用FEC,在分組中傳輸額外的比特。然而,過多的前向糾錯編碼會使傳輸效率變低。因此,一種混合方案HARQ,即ARQ和FEC相結合的方案被提出了。HARQ技術能夠很好地補償無線移動通道時變和多徑衰落對信號傳輸的影響,已經成為未來3G長期演進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之一。
一個傳輸塊中一般包含1-13個碼塊,每個碼塊都有自己的迴圈冗餘校驗碼用來檢測本碼塊是否正確解碼,因此一個傳輸塊中會出現一些碼塊被正確解碼,另外一些碼塊不能正確解碼的情況。
步驟S103: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後,以不能正確解碼的碼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
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後,以當前不能正確解碼的碼塊為單位,動態分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而不再以傳輸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分割。
步驟S103具體包括:分割出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一存儲空間給每個當前不能正確解碼的碼塊的系統比特,依據通信環境情況,確定是否動態分割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二存儲空間給每個當前不能正確解碼的碼塊的校驗比特。其中,該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是當前不能正確解碼的碼塊的大小,該校驗比特包括第一校 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
如果通信的通道條件比較差,校驗比特越多越好,此時,需要分割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二存儲空間給該碼塊的校驗比特,一種情況是: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等於兩倍的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相等,即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分別等於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此時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均有充足的存儲空間存儲;另一種情況是: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小於兩倍的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相等,在一優選實施方式中,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的大小分別是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的一半。
當然,以碼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還有其他的方式,在此不再進行贅敘。
步驟S104:將該至少一個碼塊中不能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其中,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
對於傳輸塊中不能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
在重傳次數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將第一次接收的不能正確解碼的碼塊的比特和第二次接收的該碼塊的比特存儲在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當接收到第三次的傳輸的該碼塊的比特時,不用存儲在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直接在片裝緩衝器 中對該碼塊的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接收的比特(系統比特、第一校驗比特和/或第二校驗比特)進行合併以便進行解碼。
步驟S105:記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
發送端第一次傳輸包含該碼塊全部的系統比特,後面傳輸的比特可以隨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例如第二次傳輸該碼塊的第一校驗比特,第三次傳輸該碼塊的第二校驗比特;或者,第二次傳輸部分第一校驗比特和部分第二校驗比特,第三次傳輸部分第一校驗比特和部分第二校驗比特。發送端第一次和第二次傳輸的比特存儲在接收端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即對應為該碼塊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的比特。
如果第二空間的大小小於兩倍的第一空間的大小,需要把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記錄下來,以便於後面進行合併解碼、進行速率匹配。
步驟S106:獲取第三次傳輸的該碼塊的比特。
當發送端第三次傳輸該碼塊的比特時,接收端獲取該第三次傳輸的該碼塊的比特。
步驟S107:根據已記錄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獲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的比特。
根據已記錄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在緩衝記憶體中即可獲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的比特。
步驟S108:在片裝緩衝器中合併獲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的比特以及獲取的第三次重傳的該碼塊的比特,來對該碼塊進行解碼。
片裝緩衝器是當前資料塊使用的一個動態緩衝器,它和緩衝記憶體是相互獨立的。在片裝緩衝器中對獲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的比特以及獲取的第三次重傳的該碼塊的比特進行合併,來對該碼塊進行解碼。
實際中,如果一個碼塊經過3次傳輸,那麼發送端緩衝記憶體傳輸該碼塊的比特的傳輸示意圖如圖7所示,第一次T1全部包含該碼塊的系統比特,其他後面的傳輸可以隨意,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接收端經過2次存儲,用戶設備中的緩衝記憶體變成如圖8所示。圖中格子方框為第一次存儲的比特,而雪花方框為第二次存儲的比特。在上面的第二次傳輸中,假設RV=3,那麼其在緩衝記憶體中對應的位置應該在圖8中的後段,但是由於分割給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只有KW/2,因此需要把前面兩次存儲比特的位置挪到記憶體的前段,並把兩次存儲的比特對應的在緩衝記憶體中的起始位址記錄下來,以便未來進行合併,進行速率匹配。當第三次傳輸來到後,在片裝緩衝器中的合併情況如圖9所示,儘管緩衝記憶體沒有開3KW大 小,但是並沒有丟棄任何比特,因此沒有任何性能損失。
又如,在限制性速率匹配的情況時,如果一個碼塊經過3次傳輸,那麼發送端緩衝記憶體傳輸該碼塊的比特的傳輸示意圖如圖10所示,第一次T1全部包含該碼塊的系統比特,其他後面的傳輸可以隨意,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接收端經過2次存儲,用戶設備中的緩衝記憶體變成如圖11所示。圖中格子方框為第一次存儲的比特,而雪花方框為第二次存儲的比特。在上面的第二次傳輸中,假設RV=3,那麼其在緩衝記憶體中對應的位置應該在圖11中的後段,但是由於分割給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只有KW/2,因此我們需要把前面兩次存儲比特的位置挪到記憶體的前段,並把兩次存儲的比特對應的在緩衝記憶體中的起始位址記錄下來,以便未來進行合併,進行速率匹配。當第三次傳輸來到後,在片裝緩衝器中的合併情況如圖12所示,儘管緩衝記憶體沒有分配2.5KW大小的存儲空間,但是並沒有丟棄任何比特,因此沒有任何性能損失。
參閱圖13,圖13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與現有技術的比較示意圖。用戶設備是Category 3類型,通道類型為EVA70,TDD UL/DL的配置為5,數據機用16 QAM調製,一發兩收,在0.93的編碼速率下,傳輸塊TB的大小為:{25456,0,0,25456,25456,0,0,25456,25456,25456},本發明和現有技術使用具有相同大小的緩衝記憶體,從圖中可以看出,本發明 的吞吐量有明顯的提升。
綜上所述,本發明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HARQ的傳輸塊,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將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通過這種方式,以碼塊為單位,動態分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可以避免以傳輸塊為單位分割的方案中正確解碼的碼塊佔用寶貴的存儲空間的現象,因而能夠降低緩衝儲存器所需的容量,並提升緩衝儲存器的使用效率。
參閱圖14至圖15,圖14至圖15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解碼的方法一實施方式的流程圖,包括:如果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前,以碼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則該流程包括步驟S201,不包括步驟S203;如果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後,以碼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則該流程不包括步驟S201,包括步驟S203。
步驟S201: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前,以最大碼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
在獲取傳輸塊中的碼塊之前,以最大碼塊為單位,動態分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而不再以傳輸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分割。
步驟S201具體包括:分割出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一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系統比特,依據通信環境情況,確定是否動態分割出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二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校驗比特。其中,該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是最大碼塊的大小,該校驗比特包括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
步驟S202: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該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
一個傳輸塊中一般包含1-13個碼塊,每個碼塊都有自己的迴圈冗餘校驗碼用來檢測本碼塊是否正確解碼,因此一個傳輸塊中會出現一些碼塊被正確解碼,另外一些碼塊不能被正確解碼的情況。
步驟S203:在獲取傳輸塊中的至少一個碼塊之後,以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
在獲取傳輸塊中的至少一個碼塊之後,以當前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為單位,動態分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而不再以傳輸塊為單位,對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分割。
步驟S203具體包括:分割出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一存儲空間給每個當前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的系統比特,依據通信環境情況,確定是否動態分割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二存儲空間給每個當前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的校驗比特。其中,該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是當前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的大小,該校驗比特包括 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
步驟S204:將該至少一個碼塊中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並記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其中,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
如果第二空間的大小小於兩倍的第一空間的大小,需要把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記錄下來,以便於後面進行合併解碼、進行速率匹配。
步驟S205:在獲取第三次傳輸的該碼塊的比特後,根據已記錄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獲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的比特。
步驟S206:在片裝緩衝器中合併獲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的比特以及獲取的第三次傳輸的該碼塊的比特,來對該碼塊進行解碼。
本發明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HARQ的傳輸塊,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將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根據碼塊在緩衝記憶體記錄的起始位址,獲得該碼塊存儲的比特,結合獲取的第三次傳輸的比特,在片裝緩衝器中進行合併解碼。通過這種方式,以碼塊為單 位,動態分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可以避免以傳輸塊為單位分割的方案中被正確解碼的碼塊佔用寶貴的存儲空間的現象,從而降低緩衝儲存器所需的容量,並提升緩衝儲存器的使用效率,且並沒有丟棄任何比特,因此在解碼時沒有任何性能損失。
參閱圖16,圖16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該裝置包括:第一獲取模組101、存儲模組102以及分割模組103。
第一獲取模組101用於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該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
存儲模組102用於將該至少一個碼塊中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其中,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
分割模組103用於以碼塊為單位對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
分割模組103具體用於分割出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一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系統比特,依據通信環境情況,確定是否動態分割出該緩衝記憶體的第二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校驗比特。
其中,該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是該碼塊的大小,該校驗比特包括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
其中,該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等於兩倍的該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該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相 等。
其中,該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小於兩倍的該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該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相等。
其中,該第一校驗比特和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的大小分別是該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的一半。
該裝置還包括:記錄模組、第二獲取模組、第三獲取模組以及合併模組。
記錄模組用於記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
第二獲取模組用於獲取第三次傳輸的該碼塊的比特。
第三獲取模組用於根據已記錄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獲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的比特。
合併模組用於在片裝緩衝器中合併獲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的比特以及獲取的第三次重傳的該碼塊的比特,來對該碼塊進行解碼。
本發明將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HARQ的傳輸塊中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以碼塊為單位,動態分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可以避免以傳輸 塊為單位分割的方案中正確解碼的碼塊佔用寶貴的存儲空間的現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降低緩衝儲存器所需的容量,並提升緩衝儲存器的使用效率。
參閱圖17,圖17是本發明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解碼的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該裝置包括:第一獲取模組201、存儲模組202、第二獲取模組203以及合併模組204。
第一獲取模組201用於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該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
存儲模組202用於將該至少一個碼塊中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並記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其中,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
第二獲取模組203用於在獲取第三次傳輸的該碼塊的比特後,根據已記錄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在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的起始位址,獲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的比特。
合併模組204用於在片裝緩衝器中合併獲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該碼塊的比特以及獲取的第三次重傳的該碼塊的比特,來對該碼塊進行解碼。
本發明將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HARQ的傳輸塊中 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中,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根據碼塊在緩衝記憶體記錄的起始位址,獲得該碼塊存儲的比特,結合獲取的第三次傳輸的比特,在片裝緩衝器中合併解碼。以碼塊為單位,動態分割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可以避免以傳輸塊為單位分割的方案中正確解碼的碼塊佔用寶貴的存儲空間的現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降低緩衝儲存器所需的容量,並提升緩衝儲存器的使用效率,且並沒有丟棄任何比特,因此在解碼時沒有任何性能損失。
綜上所述,雖然本案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本案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101~S108‧‧‧步驟

Claims (15)

  1. 一種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包括: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一傳輸塊,所述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以及將所述至少一個碼塊中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一緩衝記憶體的一存儲空間中,其中,所述緩衝記憶體的所述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
  2. 根據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緩衝記憶體的存儲空間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步驟包括:分割出所述緩衝記憶體的一第一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一系統比特,依據通信環境情況,確定是否動態分割出所述緩衝記憶體的一第二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一校驗比特。
  3. 根據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是所述碼塊的大小,所述校驗比特包括一第一校驗比特和一第二校驗比特。
  4. 根據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等於兩倍的所述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所述第一校驗比特和所述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相等。
  5. 根據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小於兩倍的所述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所述第一校驗比特和所述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相等。
  6. 根據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校驗比特和所述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的大小分別是所述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的一半。
  7. 根據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記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在所述緩衝記憶體的所述存儲空間的個別起始位址;獲取第三次傳輸的所述碼塊的一比特;根據已記錄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在所述緩衝記憶體的所述存儲空間的所述個別起始位址,獲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的個別比特;以及在一片裝緩衝器中合併獲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的所述個別比特以及獲取的第三次傳輸的所述碼塊的所述比特,來對所述碼塊進行解碼。
  8. 一種對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裝置,包括:一第一獲取模組,用於獲取下行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一傳輸塊,所述傳輸塊中包括至少一個碼塊;以及 一存儲模組,用於將所述至少一個碼塊中不能被正確解碼的碼塊存儲在已分割的一緩衝記憶體的一存儲空間中,其中,所述緩衝記憶體的所述存儲空間是以碼塊為單位進行動態分割的。
  9. 根據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裝置,還包括:一分割模組,所述分割模組用於以碼塊為單位對所述緩衝記憶體的所述存儲空間進行動態分割。
  10. 根據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分割模組具體用於分割所述緩衝記憶體的一第一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一系統比特,依據通信環境情況,確定是否動態分割所述緩衝記憶體的一第二存儲空間給每個碼塊的一校驗比特。
  11. 根據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是所述碼塊的大小,所述校驗比特包括一第一校驗比特和一第二校驗比特。
  12. 根據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存儲空間的大小等於兩倍的所述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所述第一校驗比特和所述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相等。
  13. 根據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存儲空間 的大小小於兩倍的所述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所述第一校驗比特和所述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相等。
  14. 根據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校驗比特和所述第二校驗比特的存儲空間的大小分別是所述第一存儲空間的大小的一半。
  15. 根據專利範圍第8項至第14項任一項所述的裝置,還包括:一記錄模組,用於記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在所述緩衝記憶體的所述存儲空間的個別起始位址;一第二獲取模組,用於獲取第三次傳輸的所述碼塊的一比特;一第三獲取模組,用於根據已記錄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在所述緩衝記憶體的所述存儲空間的個別起始位址,獲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的一比特;以及一合併模組,用於在一片裝緩衝器中合併獲取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存儲的所述碼塊的所述個別比特以及獲取的第三次傳輸的所述碼塊的所述比特,來對所述碼塊進行解碼。
TW102114323A 2012-07-27 2013-04-23 對harq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及裝置 TWI520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70164XU CN202887175U (zh) 2012-07-27 2012-07-27 缓冲储存装置的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094A TW201406094A (zh) 2014-02-01
TWI520521B true TWI520521B (zh) 2016-02-01

Family

ID=4807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4323A TWI520521B (zh) 2012-07-27 2013-04-23 對harq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12882B2 (zh)
CN (1) CN202887175U (zh)
TW (1) TWI5205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9634B (zh) * 2013-04-03 2016-02-24 上海晨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对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传送块进行存储和译码的方法及装置
KR20230141880A (ko) * 2017-01-04 2023-10-1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시스템들에서의 수신기 피드백
JP7046841B2 (ja) * 2017-02-01 2022-04-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2670A1 (en) 2003-05-30 2004-1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 method and receiver for buffering data employing HARQ and two stage matching algorithm with iterative decoding
US20090086657A1 (en) * 2007-10-01 2009-04-02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buffer flushing mechanism
US8433878B1 (en) * 2008-03-26 2013-04-30 Apple Inc. User equipment buffer management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71362B2 (en) * 2008-03-27 2012-05-0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HARQ buffer size reduction
WO2010069379A2 (en) * 2008-12-18 2010-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ynamic harq buffer management
US8312337B2 (en) * 2009-05-01 2012-11-13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enable/disable
WO2011064837A1 (ja) * 2009-11-24 2011-06-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機、受信方法及び受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EP2339774B1 (en) * 2009-12-23 2012-11-14 Blue Wonder Communications GmbH Method for decoding data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14144B (zh) * 2010-04-02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arq存储器的分层管理方法和系统
KR20120002000A (ko) * 2010-06-30 2012-0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에이알큐 버스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595605B2 (en) * 2010-08-20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mory management
US8724742B2 (en) * 2010-10-06 2014-05-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480048B2 (en) * 2010-11-05 2016-10-25 Blackberry Limited HARQ soft bit buffer partition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EP2698018B1 (en) * 2011-04-13 2019-07-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number of mimo lay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32991A1 (en) 2014-01-30
US9312882B2 (en) 2016-04-12
CN202887175U (zh) 2013-04-17
TW201406094A (zh) 201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473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356204B1 (ko)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US815640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mory management in a HARQ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65877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improve link budget of a wireless system
US20150103752A1 (en) HARQ Memory Space Management for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224561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속 공용 제어 채널을 사용하지 않은경우를 위한 메모리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20090074088A1 (en) Adaptive Fragmentation for HARQ in Wireless OFDMA Networks
WO2010115295A1 (zh)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US20100262886A1 (en) Selective decoding of re-transmitted data blocks
CN101981857A (zh) 用于harq缓冲器大小减小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JPWO2009019817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4579579B (zh) 一种大数据包传输方法和系统
TWI520521B (zh) 對harq的傳輸塊進行存儲的方法及裝置
CN10947895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JP7035089B2 (ja) データマッピング伝送方法及び関連製品
CN113316922B (zh) 用于传输数据分组的设备、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334661A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based o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3259634B (zh) 对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传送块进行存储和译码的方法及装置
US11695517B2 (en) HARQ management to enhance performance, reduce overhead and latency
WO201819186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EP2507931B1 (en) Data carri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WO2019134071A1 (zh)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104607B1 (ko) 다중 안테나 다중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청 기법을 이용한 송,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463094A (zh) 一种支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20230036258A (ko) 이종의 데이터에 대한 harq 피드백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