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4783B - 通訊裝置及其相關之訊號接收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及其相關之訊號接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4783B
TWI514783B TW102130291A TW102130291A TWI514783B TW I514783 B TWI514783 B TW I514783B TW 102130291 A TW102130291 A TW 102130291A TW 102130291 A TW102130291 A TW 102130291A TW I514783 B TWI514783 B TW I5147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ignal receiving
mode
receiving devic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0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9140A (zh
Inventor
Chun Chu Chang
Chia Yi Liu
Kuang Yu Yen
Jia Ching Shen
Original Assigne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to TW102130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4783B/zh
Priority to US14/464,720 priority patent/US20150058500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509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9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4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47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0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where the programme performs an interfacing function, e.g. device dri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n unwanted signal, e.g. interference or idl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no transmission is received, e.g. out of range of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及其相關之訊號接收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無線通訊裝置及其相關之一訊號接收裝置,尤指可改善訊號接收能力的一無線通訊裝置與一訊號接收裝置。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規格的演進,無線通訊實體層傳輸速率將進入每秒傳送資料達一兆位元(Giga bps)以上的等級。例如,以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所定義出802.11ac的通訊規格而言,其每秒所能傳送的資料就可達一兆位元。但是,目前的通訊系統仍廣泛透過資料傳輸速率為480Mbps的USB2.0(Universal Serial Bus 2.0)規格作為無線通訊網路控制卡介面。因此,傳統USB2.0規格的方式已不足以支持目前的高資料傳輸速率,進而使得資料傳輸速率為5Gbps的USB3.0規格的應用越來越普及。然而,由於USB3.0規格的匯流排運作時脈是2.5GHz,因此若將USB3.0規格與一無線通訊裝置同時運用時,該2.5GHz的時脈所產生的輻射及耦合在物理上就會對無線網路的2.4GHz頻段造成嚴重干擾,進而導致該無線通訊裝置所能接收訊號的距離變短。換句話說,當USB3.0規格與一無線通訊裝置同時操作時,該無線通訊裝置就無法正確地接收到距離較遠的封包。因此,如何降低USB3.0規格與一無線通訊裝置之間的干擾來提升訊號的接收能力已成為無線通訊領域所亟需解決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在於提供一可改善訊號接收能力的一無線通訊裝置與一訊號接收裝置。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其係提供一種通訊裝置。該通訊裝置包含有一主機、一訊號接收裝置以及一連接裝置。該訊號接收裝置用以接收一無線訊號。該連接裝置耦接於該主機與該訊號接收裝置之間,用來傳輸該主機與該訊號接收裝置之間的一傳輸訊號。該訊號接收裝置根據其接收該無線訊號的狀態,使該連接裝置選擇性地從一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一第二操作模式,以減小對該無線訊號所造成的干擾。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其係提供一種訊號接收裝置,可透過一連接裝置與一主機進行資料傳輸。該訊號接收裝置包括一連接裝置控制器、一無線收發器以及一記憶裝置。該連接裝置控制器耦接該連接裝置。該無線收發器耦接於該連接裝置控制器與一天線,用來自該天線接收該無線訊號。該記憶裝置用來儲存對應於該無線訊號的一資料。該訊號接收裝置根據該無線訊號的傳輸狀態,選擇性地從將該連接裝置從一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一第二操作模式。
100‧‧‧無線通訊裝置
102‧‧‧主機
104‧‧‧訊號接收裝置
106‧‧‧連接裝置
1042‧‧‧連接裝置控制器
1044‧‧‧無線收發器
1046‧‧‧演算法控制器
1048‧‧‧記憶裝置
1050‧‧‧天線
第1圖係本發明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之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用來控制一無線通訊裝置的操作狀態的一第一控制方法之一實施例流程圖。
第3圖係本發明用來控制一無線通訊裝置的操作狀態的一第二控制方法之一實施例流程圖。
在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後續的請求項當中所提及的「包含」係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 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此外,「耦接」一詞在此係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氣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者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氣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請參考第1圖,第1圖所示係依據本發明一種無線通訊裝置100之一實施例示意圖。無線通訊裝置100包含有一主機(Host)102、一訊號接收裝置104以及一連接裝置106。在本實施例中,主機102可視為一符合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3.0規格的主機,連接裝置106可視為符合USB3.0規格的一傳輸線,而訊號接收裝置104可視為符合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所定義的802.11ac通訊規格的一無線訊號收發裝置之接收裝置。請注意,本發明並不受限於上述的實施例,此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亦可將本發明的精神應用在其他的訊號傳輸規格的裝置內。在本實施例中,訊號接收裝置104可用來接收一無線訊號Srf,而無線訊號Srf的一載波頻率大致上為2.4兆赫茲(GHz)。連接裝置106係耦接於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用來傳輸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的一傳輸訊號St,傳輸訊號St的資料傳輸速率大致上為5Gbps。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接收無線訊號Srf時,訊號接收裝置104會根據其接收無線訊號Srf的傳輸狀態,使連接裝置106選擇性地從一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一第二操作模式以減小對無線訊號Srf所造成的干擾,該第一操作模式係相異於該第二操作模式。進一步而言,當連接裝置106操作在該第二操作模式時的傳輸訊號St的功率比連接裝置106操作在該第一操作模式時的傳輸訊號St的功率小。
訊號接收裝置104包含有一連接裝置控制器1042、一無線收發器1044、一演算法控制器(Algorithm controller)1046、一記憶裝置1048以及一天線1050。連接裝置控制器1042耦接於連接裝置106。無線收發器1044耦接於連接裝置控制器1042與天線1050,用來自天線1050接收無線訊號Srf。 演算法控制器1046耦接於連接裝置控制器1042以及無線收發器1044。記憶裝置1048耦接於演算法控制器1046,用來儲存對應於無線訊號Srf的一資料。此外,演算法控制器1046可用來依據無線訊號Srf的接收狀況來選擇性地從將連接裝置106從該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該第二操作模式。請注意,在一實施例中,演算法控制器104係以內建於訊號接收裝置104內的硬體或韌體實現,用以根據無線訊號Srf的傳收狀態來決定該連接裝置106的操作模式。
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連接裝置106的該第一操作模式是符合USB3.0規格所定義的U0連接模式,該第二操作模式是符合USB3.0規格所定義的U1或U2連接模式。進一步而言,當連接裝置106處於U0連接模式時,連接裝置106是處於正常功率傳輸(ACTIVE)狀態,當連接裝置106處於U1連接模式時,連接裝置106是處於快速退出閑置(FAST EXIT IDLE)狀態,當連接裝置106處於U2連接模式時,連接裝置106是處於慢速退出閑置(SLOW EXIT IDLE)狀態。具體而言,在快速退出閑置模式下,連接裝置106進入到休眠的狀態,但是設備(例如主機102或連接裝置控制器1042)中的時脈仍然保持工作狀態;而在慢速退出閑置模式下,將同時關閉連接裝置106和設備中的時脈,因此慢速退出閑置模式下連接裝置106會耗費更多的時間來重新建立連接並發送資料。請注意,除了上述的該第一操作模式以及該第二操作模式連接裝置106亦可以受控於進入一第三操作模式,亦即USB3.0規格所定義的U3連接模式。當連接裝置106處於U3連接模式時,連接裝置106是處於暫停(SUSPEND)的狀態。
另一方面,本實施例的訊號接收裝置104是受控於選擇性地操作在一第一訊號接收模式、一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以及一第三訊號接收模式。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操作在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下,訊號接收裝置104中的無線收發器1044可以提供功率來輸出訊號以及接收到來自最遠距離的無線訊號。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操作在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下,訊號接收裝置104 中的無線收發器1044可以提供功率來輸出訊號以及接收到來自距離較近或較強功率的無線訊號。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操作在該第三訊號接收模式下,訊號接收裝置104中的無線收發器1044會被關閉,此時訊號接收裝置104不會輸出訊號也不會接收無線訊號。因此,當訊號接收裝置104在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時,係以最遠距離執行該無線訊號的收發,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操作在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時,則用以收發距離較近或較強功率的該無線訊號。進一步而言,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操作在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下所能接收到無線訊號的功率比訊號接收裝置104操作在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下所能接收到無線訊號的功率來得小,因此對於同樣的發射端而言,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操作在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下所能接收到無線訊號的距離比訊號接收裝置104操作在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下所能接收到無線訊號的距離來得遠。
請參考第2圖。第2圖所示係依據本發明用來控制無線通訊裝置100的操作狀態的一第一控制方法200之一實施例流程圖。控制方法200包含有下列步驟:步驟202:啟動無線通訊裝置100;步驟204:利用訊號接收裝置104接收無線訊號Srf;步驟206:訊號接收裝置104所要接收的無線訊號Srf是否來自距離較遠的發射端,若是,跳至步驟208,若訊號接收裝置104所要接收的無線訊號Srf是來自距離較近的發射端,跳至步驟210;步驟208:控制連接裝置106以U1/U2模式執行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的傳輸訊號(即St);步驟210:控制連接裝置106以U0模式來於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傳輸訊號St;步驟212:偵測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來產生一偵測訊號Sd;步驟214:依據偵測訊號Sd來判斷無線訊號Srf的品質是否低於一臨界品質,若是,跳至步驟216,若否,跳至步驟218; 步驟216:控制連接裝置106從U0切換至U1/U2模式來於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傳輸訊號St;步驟218:控制連接裝置106繼續以U0模式來於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傳輸訊號St。
在此實施例中,無線通訊裝置100主要是先用訊號接收裝置104來接收無線訊號Srf,再依據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來選擇性地調整連接裝置106的連接模式。當無線通訊裝置100正在操作時,為了避免連接裝置106上的運作時脈影響到訊號接收裝置104對無線訊號Srf的接收能力,本發明的第一控制方法200就會依據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來調整連接裝置106的連接模式。在步驟208中,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所要接收到無線訊號Srf是來自距離較遠的發射端時(即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代表所要接收的無線訊號Srf的功率會比較小,因此連接裝置106就不能以正常的U0模式來傳輸訊號St,這是因為當連接裝置106以正常的U0模式來傳輸訊號St時,連接裝置106上的運作時脈會具有最大的功率,進而產生較大的輻射及耦合去干擾訊號接收裝置104對無線訊號Srf的接收。此時,主機102或演算法控制器1046就會將連接裝置106的操作模式調整為U1/U2模式。由於U1/U2模式是USB3.0規格所定義的低功耗模式,因此連接裝置106就不會產生輻射及耦合去干擾訊號接收裝置104對無線訊號Srf的接收。
在步驟210中,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所要接收到無線訊號Srf是來自距離較近的發射端時(即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代表所要接收的無線訊號Srf的功率會比較大,因此連接裝置106就會先以正常的U0模式來傳輸訊號St。此外,在步驟212,演算法控制器1046就會偵測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來產生偵測訊號Sd,偵測訊號Sd是用來判斷無線訊號Srf的品質是否低於一臨界品質,亦即判斷無線訊號Srf的品質是否有受到連接裝置106上的運作時脈的輻射及耦合的干擾。當演算法控制器1046判斷出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低於該臨界品質時,主機102或演算法控制器1046就會將連接裝置106的操作 模式從U0模式調整為U1/U2模式(步驟216)。當演算法控制器1046判斷出無線訊號Srf的品質沒有受到連接裝置106上的運作時脈的輻射及耦合的干擾時,主機102或演算法控制器1046就會控制連接裝置106繼續以U0模式在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傳輸訊號St(步驟218)。請注意,在步驟208以及步驟216中,主機102或演算法控制器1046亦可以將連接裝置106的操作模式調整為U3模式以暫停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的訊號傳輸。此外,在步驟204中,當訊號接收裝置104用來接收無線訊號Srf,本發明的主機102或演算法控制器1046亦可以直接將連接裝置106的操作模式調整為U1/U2/U3模式,而省略判斷無線訊號Srf的品質的步驟。再者,在步驟210中,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所要接收的無線訊號Srf是來自距離較近的發射端時,本發明的主機102或演算法控制器1046亦可以直接將連接裝置106的操作模式調整為U0模式,而省略判斷無線訊號Srf的品質的步驟。
請參考第3圖。第3圖所示係依據本發明用來控制無線通訊裝置100的操作狀態的一第二控制方法300之一實施例流程圖。控制方法300包含有下列步驟:步驟302:啟動無線通訊裝置100;步驟304:利用連接裝置106來於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傳輸訊號St;步驟306:若連接裝置106是以U0模式在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傳輸訊號St時,跳至步驟308,若當連接裝置106是以U1/U2模式在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傳輸訊號St時,跳至步驟318;步驟308:控制訊號接收裝置104以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來接收無線訊號Srf;步驟310:偵測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來產生偵測訊號Sd;步驟312:依據偵測訊號Sd來判斷無線訊號Srf的品質是否低於一臨界品質,若是,跳至步驟314,若否,跳至步驟316; 步驟314:控制訊號接收裝置104從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切換至該第三訊號接收模式;步驟316:控制訊號接收裝置104繼續以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來接收無線訊號Srf;步驟318:控制訊號接收裝置104以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來接收無線訊號Srf。
在此實施例中,無線通訊裝置100主要是先用連接裝置106在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傳輸訊號St,再依據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來選擇性地調整訊號接收裝置104的操作模式。同理,當無線通訊裝置100正在操作時,為了避免連接裝置106上的運作時脈影響到訊號接收裝置104對無線訊號Srf的接收能力,本發明的第二控制方法300就會依據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來選擇性地調整訊號接收裝置104的操作模式。在步驟308中,當連接裝置106是以U0模式在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傳輸訊號St時,演算法控制器1046就會控制訊號接收裝置104先以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來接收無線訊號Srf,亦即當連接裝置106是U0模式時,訊號接收裝置104中的無線收發器1044是先接收到來自距離較近或較強功率的無線訊號。接著,演算法控制器1046就會偵測所接收到的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來產生偵測訊號Sd,並依據偵測訊號Sd來判斷無線訊號Srf的品質是否低於一臨界品質。若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低於該臨界品質時,代表連接裝置106上的運作時脈已經干擾到訊號接收裝置104對無線訊號Srf的接收。此時,演算法控制器1046就會控制訊號接收裝置104從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切換至該第三訊號接收模式(步驟314),亦即訊號接收裝置104中的無線收發器1044會被關閉,以停止接收無線訊號Srf。反之,若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不低於該臨界品質時,代表連接裝置106上的運作時脈沒有干擾到訊號接收裝置104對無線訊號Srf的接收。此時,演算法控制器1046就會控制訊號接收裝置104繼續以該第二 訊號接收模式來接收無線訊號Srf(步驟316)。
在步驟318中,當連接裝置106是U1/U2模式時,代表連接裝置106是處於低功耗模式,因此接裝置106就不會產生輻射及耦合去干擾訊號接收裝置104對無線訊號Srf的接收。此時,演算法控制器1046就會控制訊號接收裝置104以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來接收無線訊號Srf,亦即訊號接收裝置104中的無線收發器1044可接收到來自最遠距離的無線訊號Srf。請注意,在步驟308中,演算法控制器1046亦可以直接將關閉訊號接收裝置104中的無線收發器1044(即該第三訊號接收模式),而省略判斷無線訊號Srf的品質的步驟。
從上述有關於第一控制方法200以及第二控制方法300的描述可以得知,本實施例訊號接收裝置104的操作模式大致上可分為接收距離較遠的無線訊號Srf的模式(即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接收距離較近的無線訊號Srf的模式(即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以及停止接收無線訊號Srf的模式(即該第三訊號接收模式),而連接裝置106操作模式大致上可分為正常功耗模式(即該U0模式)以及低功耗模式(即該U1/U2模式)。因此,為了避免連接裝置106上的運作時脈影響到訊號接收裝置104對無線訊號Srf的接收時,訊號接收裝置104以及連接裝置106之間的操作模式就會包含四種組合:1)當訊號接收裝置104的操作模式為接收距離較遠的無線訊號Srf的模式時,則連接裝置106操作模式為低功耗模式(即對應到第2圖的步驟208以及第3圖的步驟318);2)當訊號接收裝置104的操作模式為接收距離較近的無線訊號Srf的模式時,則連接裝置106操作模式為正常功耗模式(即對應到第2圖的步驟218以及第3圖的步驟316);3)當訊號接收裝置104的操作模式為接收距離較近的無線訊號Srf的模式時,則連接裝置106操作模式為低功耗模式(即對應到第2圖的步驟216);以及4)當訊號接收裝置104的操作模式為停止接收無線訊號Srf的模式時,則連接裝置106操作模式為正常功耗模式(即對應到第3圖的步驟314)。因此,本實施例的使用者可依實際需求來選擇性地控制訊號 接收裝置104以及連接裝置106的操作模式分別的停留時間,以滿足各種應用對傳輸特性與訊號品質的要求。
舉例而言,當訊號接收裝置100用來執行一基地台掃描(Access Point scan,AP scan)程序(例如802.11 2.4G的掃描程序)時,訊號接收裝置104會掃描附近的訊號以接收來自至少一個基地台的無線訊號Srf。此時,若連接裝置106d操作模式為正常功耗模式(即該U0模式),則訊號接收裝置104就會受到連接裝置106上的運作時脈的干擾而影響到所接收無線訊號Srf的品質。因此,當訊號接收裝置100用來執行該基地台掃描程序時,本實施例的主機102或演算法控制器1046就會將連接裝置104從該第一操作模式(即該U0模式)調整為該第二操作模式(即該U1/U2模式),或直接將連接裝置104的操作模式設定為該第二操作模式,或依據所接收無線訊號Srf的品質來選擇性地將將連接裝置104從該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該第二操作模式。請注意,當連接裝置104操作在該第二操作模式時,連接裝置104是不會在主機102與訊號接收裝置104之間傳送資料的,此時訊號接收裝置104所接收到來自附近基地台的資訊就會暫時儲存在訊號接收裝置104的記憶裝置1048內。當訊號接收裝置104收集完附近的基地台的資訊後,訊號接收裝置104就會暫停接收無線訊號Srf,此時連接裝置104就會進入該第一操作模式(即該U0模式),並將儲存在記憶裝置1048內有關於附近的基地台的資訊回傳到主機102,主機102才會對該些資訊進行分析。如此一來,連接裝置106上的運作時脈不會干擾到訊號接收裝置104掃描附近基地台資訊的運作。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訊號接收裝置100可利用上述的第一控制方法200以及/或第二控制方法300來選擇性地控制訊號接收裝置104與連接裝置106分別的操作模式,以使得連接裝置106的運作時脈不會產生輻射及耦合去干擾訊號接收裝置104對無線訊號Srf的接收,進而提升訊號接收裝置104的訊號接收能力。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 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無線通訊裝置
102‧‧‧主機
104‧‧‧訊號接收裝置
106‧‧‧連接裝置
1042‧‧‧連接裝置控制器
1044‧‧‧無線收發器
1046‧‧‧演算法控制器
1048‧‧‧記憶裝置
1050‧‧‧天線

Claims (22)

  1. 一種通訊裝置,包含有:一主機;一訊號接收裝置,用以接收一無線訊號;以及一連接裝置,耦接於該主機與該訊號接收裝置之間,用來傳輸該主機與該訊號接收裝置之間的一傳輸訊號;其中,該訊號接收裝置根據其接收該無線訊號的狀態,使該連接裝置選擇性地從一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一第二操作模式,以在該訊號接收裝置接收該無線訊號時減小對該無線訊號所造成的干擾。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訊號接收裝置在接收該無線訊號時,根據該無線訊號的品質是否低於一臨界品質,以決定是否要將該連接裝置從該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該第二操作模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訊號接收裝置在接收該無線訊號時,將該連接裝置直接從該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該第二操作模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連接裝置操作在該第二操作模式時的該傳輸訊號的功率比該連接裝置操作在該第一操作模式時的該傳輸訊號的功率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當該連接裝置操作在該第二操作模式時,該連接裝置停止於該主機與該訊號接收裝置之間傳輸該傳輸訊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訊號接收裝置係以一第一 訊號接收模式或一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來接收該無線訊號,該訊號接收裝置操作在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下所接收到的該無線訊號的功率比該訊號接收裝置操作在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下所接收到的該無線訊號的功率來得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當該訊號接收裝置在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時,係以最遠距離執行該無線訊號的收發,當該訊號接收裝置操作在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時,則用以收發距離較近或較強功率的該無線訊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裝置,當該訊號接收裝置用來執行一基地台掃描程序以接收來自至少一個基地台的該無線訊號時,該連接裝置從該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該第二操作模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訊號接收裝置包含有:一連接裝置控制器,耦接於該連接裝置;一無線收發器,耦接於該連接裝置控制器與一天線,用來自該天線接收該無線訊號;一演算法控制器,耦接於該連接裝置控制器以及該無線收發器;以及一記憶裝置,用來儲存對應於該無線訊號的一資料;其中該演算法控制器係用來依據該無線訊號的接收狀況,選擇性地從將該連接裝置從該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該第二操作模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演算法控制器亦可以決定該訊號接收裝置以一第一訊號接收模式或一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來接收 該無線訊號,且當該訊號接收裝置操作在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時,其所接收到的該無線訊號的功率比該訊號接收裝置操作在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下所接收到的該無線訊號的功率要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連接裝置係符合通用序列匯流排3.0規格的一傳輸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無線訊號的載波頻率實質上為2.4兆赫茲(GHz)。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第一操作模式為通用序列匯流排3.0規格所規範的一正常功率傳輸模式,以及該第二操作模式為通用序列匯流排3.0規格所規範的一低功率傳輸模式(U1/U2)。
  14. 一種訊號接收裝置,可透過一連接裝置與一主機進行資料傳輸,該訊號接收裝置包括:一連接裝置控制器,耦接該連接裝置;一無線收發器,耦接於該連接裝置控制器與一天線,用來自該天線接收一無線訊號;以及一記憶裝置,用來儲存對應於該無線訊號的一資料;該訊號接收裝置根據該無線訊號的傳輸狀態,選擇性地從將該連接裝置從一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一第二操作模式,以在該訊號接收裝置接收該無線訊號時減小對該無線訊號所造成的干擾。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訊號接收裝置,更包括一演算法控制器,耦接該無線收發器及該連接裝置控制器,該演算法控制器係以內建於訊號 接收裝置內的硬體或韌體實現,用以根據該無線訊號的傳收狀態決定該連接裝置的操作模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訊號接收裝置,其中該演算法控制器亦可以決定該訊號接收裝置以一第一訊號接收模式或一第二訊號接收模式來接收該無線訊號,且當該訊號接收裝置操作在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時,其所接收到的該無線訊號的功率比該訊號接收裝置操作在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下所接收到的該無線訊號的功率要大。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訊號接收裝置,其中該訊號接收裝置在該第一訊號接收模式時,係以最遠距離執行該無線訊號的收發,當該訊號接收裝置操作在該第二訊號接收模式時,則用以收發距離較近或較強功率的該無線訊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訊號接收裝置,其中該演算法控制器根據該無線訊號的品質是否低於一臨界品質,以決定是否要將該連接裝置從該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該第二操作模式。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訊號接收裝置,當該訊號接收裝置在接收該無線訊號時,該演算法控制器將該連接裝置直接從該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該第二操作模式。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訊號接收裝置,其中該連接裝置操作在該第二操作模式時的一傳輸訊號的功率比該連接裝置操作在該第一操作模式時的該傳輸訊號的功率小。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訊號接收裝置,其中當該連接裝置操作在 該第二操作模式時,該演算法控制器控制該連接裝置停止於該主機與該訊號接收裝置之間傳輸一傳輸訊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訊號接收裝置,當該訊號接收裝置用來執行一基地台掃描程序以接收來自至少一個基地台的該無線訊號時,該演算法控制器控制該連接裝置從該第一操作模式調整為該第二操作模式。
TW102130291A 2013-08-23 2013-08-23 通訊裝置及其相關之訊號接收裝置 TWI514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0291A TWI514783B (zh) 2013-08-23 2013-08-23 通訊裝置及其相關之訊號接收裝置
US14/464,720 US20150058500A1 (en) 2013-08-23 2014-08-21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elated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0291A TWI514783B (zh) 2013-08-23 2013-08-23 通訊裝置及其相關之訊號接收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140A TW201509140A (zh) 2015-03-01
TWI514783B true TWI514783B (zh) 2015-12-21

Family

ID=52481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0291A TWI514783B (zh) 2013-08-23 2013-08-23 通訊裝置及其相關之訊號接收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58500A1 (zh)
TW (1) TWI51478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1524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Palm, Inc. Power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a universal serial bus
US20130117489A1 (en) * 2011-11-03 2013-05-09 Nvidia Corporation Usb host wake from sleep state for mobile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7342B2 (en) * 2007-06-28 2009-11-10 Broadcom Corporation Universal serial bus dongle device with wireless telephony transceiver and system for use therewith
US8117362B2 (en) * 2008-08-14 2012-02-14 Homerun Holdings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multi-function Z-wave adapter for Z-wave wireless networks
KR20120038672A (ko) * 2010-10-14 2012-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Usb 동글 및 그 usb 동글에서 전력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1524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Palm, Inc. Power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a universal serial bus
US20130117489A1 (en) * 2011-11-03 2013-05-09 Nvidia Corporation Usb host wake from sleep state for mobile device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USB 3.0*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Impact on 2.4 GHz Wireless Devices", 2012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58500A1 (en) 2015-02-26
TW201509140A (zh) 2015-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6299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干渉検出方法
US8761137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219721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switch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via high speed or low speed interfaces based on preset threshold
JP5343276B2 (ja) 近距離無線通信
CN104094187B (zh) 带有载波侦听控制的无线对接
US9685813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30137371A1 (en)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fo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i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6230492B (zh) 一种终端天线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5078277A1 (en) Broadcasting, and scann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5009834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apparatus
US9832327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180062453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power reception devic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19042421A1 (zh) Usb数据传输的速率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76184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US941967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4153935A1 (zh) 存储卡以及存储数据的方法
CN109640304B (zh) 提高低功耗蓝牙连接稳定性的方法
CN212137673U (zh) 用于近场通信设备的电路
US1153939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TWI514783B (zh) 通訊裝置及其相關之訊號接收裝置
US906373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a link rate of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pre-standby state upon detecting no traffic for a predetermined time period
EP2683088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ower sour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for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US10390313B2 (en) Power adapta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554560B (zh) 多频带同时切换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20140016630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