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3225B -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3225B
TWI513225B TW100104321A TW100104321A TWI513225B TW I513225 B TWI513225 B TW I513225B TW 100104321 A TW100104321 A TW 100104321A TW 100104321 A TW100104321 A TW 100104321A TW I513225 B TWI513225 B TW I5132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harq
component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4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8292A (en
Inventor
Tatsushi Aiba
Shohei Yamada
Shoichi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1208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8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3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32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通訊方法、行動台裝置、基地台裝置及行動通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由基地台裝置及行動台裝置所構成之行動通訊系統及通訊方法。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係進行以使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寬頻分碼多工存取)與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行動通訊系統)發展而成之網路為基本之行動通訊系統的規格之研究、制訂之計劃。於3GPP中,W-CDMA方式作為第三代蜂巢式行動通訊方式而被標準化,且已依次開始服務。又,使通訊速度進一步高速化之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封包存取)亦被標準化,且已開始服務。於3GPP中,正進行關於利用第三代無線存取技術之進步(以下,稱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或「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進統一陸地無線存取)」)、以及更寬之頻帶,實現更高速之資料之收發的行動通訊系統(以下,稱為「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先進的長期演進技術)」或「Advanced-EUTRA,先進的演進統一陸地無線存取」)之研究。
作為LTE中之通訊方式,正研究利用相互正交之副載波進行使用者多工之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分頻多工存取)方式、以及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方式。即,針對下行鏈路,提出有作為多載波通訊方式之OFDMA方式,針對上行鏈路,提出有作為單載波通訊方式之SC-FDMA方式。
另一方面,作為LTE-A中之通訊方式,正研究於下行鏈路中導入OFDMA方式,於上行鏈路中除導入SC-FDMA方式以外,亦導入Clustered-SC-FDMA(叢集式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亦稱為Clustered-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FT-s-OFDM with Spectrum Division Control、DFT-precoded OFDM)方式。此處,於LTE及LTE-A中,作為上行鏈路之通訊方式而提出之SC-FDMA方式、Clustered-SC-FDMA方式於單載波通訊方式之特性上(根據單載波特性),具有可將發送資料(資訊)時之PAPR(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對均值功率比,發送電力)抑制得較低之特徵。
又,於LTE-A中,一般之行動通訊系統中所使用之頻帶連續,相對於此,正研究複合地使用連續及/或不連續之複數個頻帶(以下,稱為「成分載波、元件載波(CC:Component Carrier)」或「載波成分、載波元件(CC:Carrier Component)」),並將該等作為1個頻帶(寬頻帶)(頻帶聚合:亦稱為Carrier aggregation(載波聚合)、Spectrum aggregation(頻譜聚合)、Frequency aggregation(頻率聚合)等)來運用。進而,為使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更靈活地使用寬頻帶進行通訊,亦提出有將下行鏈路之通訊中所使用之頻帶與上行鏈路之通訊中所使用之頻帶設定為不同的頻帶寬度(非對稱頻帶聚合: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非專利文獻1)。
圖9係說明先前技術中之經頻帶聚合之行動通訊系統的圖。如圖9所示之將下行鏈路(DL:Down Link)之通訊中所使用的頻帶、及上行鏈路(UL:Up Link)之通訊中所使用之頻帶設定為相同之帶寬的情形亦被稱為對稱頻帶聚合(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如圖9所示,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複合地使用作為連續及/或不連續之頻帶之複數個成分載波,藉此能夠以由複數個成分載波構成之寬頻帶進行通訊。於圖9中,表示具有100 MHz之帶寬之下行鏈路之通訊中所使用的頻帶(以下,亦稱為DL系統頻帶、DL系統帶寬)由具有20 MHz之帶寬之5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DCC1: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1、DCC2、DCC3、DCC4、DCC5)構成之情形作為例子。又,表示具有100 MHz之帶寬之上行鏈路之通訊中所使用的頻帶(以下,亦稱為UL系統頻帶、UL系統帶寬)由具有20 MHz之帶寬之5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UCC1:Uplink Component Carrier1、UCC2、UCC3、UCC4、UCC5)構成之情形作為例子。
於圖9中,在各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配置有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以下,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以下,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等下行鏈路之通道。基地台裝置使用PDCCH將用於發送使用PDSCH來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控制資訊(資源分配資訊、MCS(調變編碼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資訊、HARQ(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處理資訊等)分配至行動台裝置,並使用PDSCH將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發送至行動台裝置。即,於圖9中,基地台裝置可藉由同一子訊框,將最多5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發送至行動台裝置。
又,於各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中,配置有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以下,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鏈路共用通道(以下,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等上行鏈路之通道。行動台裝置使用PUCCH及/或PUSCH,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或通道狀態資訊、或排程請求等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發送至基地台裝置。此處,所謂HARQ中之控制資訊,係表示對於PDCCH及/或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肯定應答:Posi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應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ACK或NACK)之資訊、及/或表示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連續傳輸)之資訊。所謂表示DTX之資訊,係表示行動台裝置無法檢測出自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PDCCH之資訊。
此處,於圖9中,亦可存在未配置PDCCH、PDSCH、PUCCH、PUSCH等下行鏈路/上行鏈路之通道之任一者的下行鏈路/上行鏈路之成分載波。
同樣地,圖10係說明先前技術中之經非對稱頻帶聚合之行動通訊系統的圖。如圖10所示,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可將下行鏈路之通訊中所使用之頻帶與上行鏈路之通訊中所使用之頻帶設定為不同的帶寬,並複合地使用構成該等頻帶之連續及/或不連續之頻帶即成分載波以寬頻帶進行通訊。於圖10中,表示具有100 MHz之帶寬之下行鏈路之通訊中所使用的頻帶由具有20 MHz之帶寬之5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DCC1、DCC2、DCC3、DCC4、DCC5)構成,又,具有40 MHz之帶寬之上行鏈路之通訊中所使用的頻帶由具有20 MHz之帶寬之2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UCC1、UCC2)構成之情形作為例子。
此處,於圖10中,在各個下行鏈路/上行鏈路之成分載波中配置有下行鏈路/上行鏈路之通道,基地台裝置使用PDCCH將PDSCH分配至行動台裝置,並使用PDSCH將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發送至行動台裝置。即,於圖10中,基地台裝置可藉由同一子訊框,將最多5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發送至行動台裝置。又,行動台裝置使用PUCCH及/或PUSCH,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或通道狀態資訊、或排程請求等上行鏈路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
又,提出有於LTE-A中,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PDCCH,將PDSCH分配至行動台裝置時之分配方法(非專利文獻2)。
圖11係說明先前技術中之使用PDCCH之PDSCH之分配方法之例的圖。圖11表示圖9、圖10中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之一部分(DCC1、DCC2、DCC3之部分)。如圖11所示,基地台裝置可使用配置於下行鏈路之1個成分載波中之複數個PDCCH,藉由同一子訊框將複數個PDSCH分配至行動台裝置。
於圖11中,表示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3個PDCCH(分別由斜線、格子線、網線表示之PDCCH),分配配置於DCC1、DCC2、DCC3中之PDSCH(利用由斜線表示之PDCCH分配DCC1之PDSCH,利用由格子線表示之PDCCH分配DCC2之PDSCH,利用由網線表示之PDCCH分配DCC3之PDSCH)之情形作為例子。基地台裝置可分別使用配置於DCC1、DCC2、DCC3中之各個PDSCH,藉由同一子訊框將最多3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發送至行動台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Advanced」,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3bis,R1-082468,June 30-July 4,2008。
[非專利文獻2]「PDCCH Design of Carrier Aggreg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R1-091829,May 4-8,2009。
但是,於先前技術中,存在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收發HARQ中之控制資訊時,無效率地使用無線資源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情況而完成之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複合地使用成分載波並以寬頻帶進行通訊時,可有效率地使用無線資源,收發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行動通訊系統、基地台裝置、行動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1)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如下之方法。即,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之通訊方法,於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嘗試進行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解碼,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2)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之通訊方法,於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嘗試進行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解碼,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3)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係由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RRC信令來指示。
(4)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係與上述行動台裝置使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5)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係上述行動台裝置執行與上述基地台裝置之初期連接之設定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6)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HARQ中之控制資訊包括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
(7)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HARQ中之控制資訊包括表示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之資訊。
(8)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用作上述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物理資源區塊係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指定。
(9)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用作上述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資源係由如下之正交序列而特定,該正交序列係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指定者。
(10)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用作上述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物理資源區塊係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指定。
(11)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用作上述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資源係由如下之正交序列與循環位移而特定,該正交序列與循環位移係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指定者。
(12)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可使用上述第1發送格式對每個子訊框發送之資訊位元數多於可使用上述第2發送格式對每個子訊框發送之資訊位元數。
(13)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中,可使用調變多值數高於上述第2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調變方式之調變方式。
(14)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物理資源區塊係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指定。
(15)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資源係由如下之正交序列而特定,該正交序列係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指定者。
(16)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2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物理資源區塊係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指定。
(17)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2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資源係由如下之正交序列與循環位移而特定,該正交序列與循環位移係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指定者。
(18)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係可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通道狀態資訊之發送格式。
(19)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係可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排程請求之發送格式。
(20)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於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將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當上述行動台裝置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且當上述行動台裝置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21)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於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將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當上述行動台裝置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且當上述行動台裝置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22)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使用RRC信令對上述行動台裝置指示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23)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係與上述行動台裝置使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24)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係上述行動台裝置執行與上述基地台裝置之初期連接之設定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25)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HARQ中之控制資訊包括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
(26)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HARQ中之控制資訊包括表示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之資訊。
(27)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對上述行動台裝置指定用作上述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物理資源區塊。
(28)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用作上述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資源係由對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指定之正交序列而特定。
(29)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對上述行動台裝置指定用作上述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物理資源區塊。
(30)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用作上述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之資源係由對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指定之正交序列與循環位移而特定。
(31)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可使用上述第1發送格式對每個子訊框發送之資訊位元數多於可使用上述第2發送格式對每個子訊框發送之資訊位元數。
(32)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中,可使用調變多值數高於上述第2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調變方式之調變方式。
(33)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對上述行動台裝置指定上述第1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物理資源區塊。
(34)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資源係由對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指定之正交序列而特定。
(35)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對上述行動台裝置指定上述第2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物理資源區塊。
(36)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2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資源係由對上述行動台裝置所指定之正交序列與循環位移而特定。
(37)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係上述行動台裝置可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通道狀態資訊之發送格式。
(38)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係上述行動台裝置可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排程請求之發送格式。
(39) 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者,於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嘗試進行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解碼,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40) 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者,於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嘗試進行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解碼,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41) 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訊者,於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將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當上述行動台裝置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且當上述行動台裝置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42) 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訊者,於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將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當上述行動台裝置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且當上述行動台裝置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43) 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者,上述基地台裝置於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將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於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44) 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者,上述基地台裝置於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將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於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根據本發明,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複合地使用成分載波並以寬頻帶進行通訊時,可有效率地使用無線資源,收發HARQ中之控制資訊。
其次,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之通道之一構成例的圖。下行鏈路之物理通道係由物理廣播通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多播通道(PMCH: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通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通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構成。上行鏈路之物理通道係由物理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隨機存取通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構成。
PBCH係以40毫秒間隔映射廣播通道(BCH)。對40毫秒之時間點進行盲檢測(blind detection)。即,為了提示時間點,不進行明示之發信。又,包含PBCH之子訊框可僅藉由該子訊框進行解碼(可自我解碼:self-decodable)。
PDCCH係用於對行動台裝置通知(指定)PDSCH之資源分配、對於下行鏈路資料之HARQ處理資訊、以及PUSCH之資源分配等的通道。PDDCH係由複數個控制通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構成,行動台裝置檢測由CCE構成之PDCCH,藉此接收來自基地台裝置之PDCCH。該CCE係由分散於頻率、時間區域中之複數個資源元素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亦稱為mini-CCE)構成。此處,所謂資源元素,係指由1個OFDM碼元(時間成分)、1個副載波(頻率成分)構成之單位資源,例如,REG係由在同一OFDM碼元內之頻率區域中,除下行鏈路引示通道以外,於頻率區域中連續之4個下行鏈路資源元素構成。例如,1個PDCCH係由識別CCE之編號(CCE指數)連續之1個、2個、4個、8個CCE構成。
此處,PDCCH係根據每個行動台裝置、類別而分別被編碼(Separate Coding)。即,行動台裝置檢測複數個PDCCH,取得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之資源分配、或者其他控制資訊。各PDCCH被賦予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檢查)之值,行動台裝置可對具有構成PDCCH之可能性之CCE之各組進行CRC,取得CRC已成功之PDCCH。此亦稱為盲解碼(b1ind decoding),將行動台裝置進行盲解碼之具有構成PDCCH之可能性之CCE之組的範圍稱為檢索區域(Search Space)。即,行動台裝置對檢索區域內之CCE進行盲解碼,從而進行PDCCH之檢測。
當PDCCH中含有PDSCH之資源分配時,行動台裝置根據由來自基地台裝置之PDCCH所指示之資源分配,使用PDSCH接收資料(以下,亦稱為下行鏈路信號)(下行鏈路資料(下行鏈路共用通道(DL-SCH))及/或下行鏈路控制資料(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即,該PDCCH係進行對於下行鏈路之資源分配之信號(以下,亦稱為「下行鏈路發送准許信號」、「下行鏈路授權」)。又,當PDCCH中含有PUSCH之資源分配時,行動台裝置根據由來自基地台裝置之PDCCH所指示之資源分配,使用PDSCH發送資料(以下,亦稱為上行鏈路信號)(上行鏈路資料(上行鏈路共用通道(UL-SCH))及/或上行鏈路控制資料(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即,該PDCCH係准許對於上行鏈路之資料發送之信號(以下,亦稱為「上行鏈路發送准許信號」、「上行鏈路授權」)。
PDSCH係用於發送下行鏈路資料(下行鏈路共用通道:DL-SCH)或傳呼資訊(傳呼通道:PCH)之通道。PMCH係用於發送多播通道(MCH)之通道,且另外配置下行鏈路參考信號、上行鏈路參考信號、物理下行鏈路同步信號。
此處,所謂下行鏈路資料(DL-SCH),例如表示使用者資料之發送,DL-SCH係傳輸通道。於DL-SCH中,HARQ、動態適應無線鏈路控制得到支持,又,可利用波束成形。於DL-SCH中,動態之資源分配及準靜態之資源分配得到支持。
PUSCH係用於主要發送上行鏈路資料(上行鏈路共用通道:UL-SCH)之通道。又,於基地台裝置已對行動台裝置進行排程之情形時,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亦使用PUSCH來發送。於該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中,包含表示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之通道狀態資訊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或Channel Statistical Information)、或者下行鏈路之通道品質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或者預編碼矩陣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或者秩指示RI(Rank Indicator)、或者HARQ中之控制資訊。此處,所謂HARQ中之控制資訊,係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PDCCH及/或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及/或表示DTX之資訊。所謂表示DTX之資訊,係表示行動台裝置無法檢測出自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PDCCH之資訊。
此處,所謂上行鏈路資料(UL-SCH),例如表示使用者資料之發送,UL-SCH係傳輸通道。於UL-SCH中,HARQ、動態適應無線鏈路控制得到支持,又,可利用波束成形。於UL-SCH中,動態之資源分配及準靜態之資源分配得到支持。
又,於上行鏈路資料(UL-SCH)及下行鏈路資料(DL-SCH)中,亦可包含在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之間進行收發之無線資源控制信號(以下,稱為「RRC信令: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體存取控制)控制元素等。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係藉由上位層(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層)收發RRC信令。又,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係藉由上位層(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收發MAC控制元素。
PUCCH係用於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通道。此處,所謂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例如包含表示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之通道狀態資訊CSI、或者下行鏈路之通道品質指示CQI、或者預編碼矩陣指示PMI、或者秩指示RI、或者要求用於行動台裝置發送上行鏈路資料之資源之分配(要求藉由UL-SCH之發送)的排程請求(SR:Scheduling Request)、或者HARQ中之控制資訊。
PCFICH係用以對行動台裝置通知用於PDCCH之OFDM碼元數之通道,且藉由各子訊框來發送。PHICH係用於發送對於上行鏈路資料(UL-SCH)之HARQ之ACK/NACK的通道。PRACH係用於發送隨機存取前導信號之通道,且具有保護時段。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行動通訊系統係由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構成。
[基地台裝置100之構成]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基地台裝置100之概略構成的方塊圖。基地台裝置100係包含資料控制部101、發送資料調變部102、無線部103、排程部104、通道推斷部105、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資料提取部107、上位層108、天線109而構成。又,由無線部103、排程部104、通道推斷部105、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資料提取部107、上位層108及天線109構成接收部,由資料控制部101、發送資料調變部102、無線部103、排程部104、上位層108及天線109構成發送部。
藉由天線109、無線部103、通道推斷部105、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資料提取部107進行上行鏈路之物理層之處理。藉由天線109、無線部103、發送資料調變部102、資料控制部101進行下行鏈路之物理層之處理。
資料控制部101係自排程部104接收傳輸通道。資料控制部101係根據自排程部104所輸入之排程資訊,將傳輸通道與由物理層所生成之信號及通道映射成物理通道。如以上般得到映射之各資料被輸出至發送資料調變部102。
發送資料調變部102係將發送資料調變成OFDM方式。發送資料調變部102係根據來自排程部104之排程資訊、或者與各PRB相對應之調變方式及編碼方式,對自資料控制部101所輸入之資料進行資料調變、編碼、輸入信號之串聯/並聯轉換、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逆向快速傅立葉轉換)處理、CP(Cyclic Prefix,循環字首)插入、以及過濾等信號處理,生成發送資料,並將該發送資料輸出至無線部103。此處,於排程資訊中包含下行鏈路物理資源區塊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分配資訊,例如由頻率、時間所構成之物理資源區塊位置資訊,在與各PRB相對應之調變方式及編碼方式中,例如包含調變方式:16QAM、編碼率:2/3編碼率等資訊。
無線部103係將自發送資料調變部102所輸入之調變資料升頻轉換成無線頻率而生成無線信號,並將該無線信號經由天線109而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又,無線部103係經由天線109而接收來自行動台裝置200之上行鏈路之無線信號,將該無線信號降頻轉換成基頻信號後,將接收資料輸出至通道推斷部105與接收資料解調部106。
排程部104係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之處理。排程部104係進行邏輯通道與傳輸通道之映射、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之排程(HARQ處理、傳輸格式之選擇等)等。排程部104係統一控制各物理層之處理部,因此於排程部104與天線109、無線部103、通道推斷部105、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資料控制部101、發送資料調變部102及資料提取部107之間存在介面(但是,未圖示)。
於下行鏈路之排程中,排程部104係根據自行動台裝置200所接收之反饋資訊(上行鏈路之通道狀態資訊(CSI、CQI、PMI、RI)、或者對於下行鏈路資料之ACK/NACK資訊等)、各行動台裝置200可使用之PRB之資訊、緩衝狀況、自上位層108所輸入之排程資訊等,進行用於將各資料調變之下行鏈路之傳輸格式(發送形態,即物理資源區塊之分配、調變方式及編碼方式等)之選定處理、以及HARQ中之重傳控制及下行鏈路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的生成。該等下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被輸出至資料控制部101。
又,於上行鏈路之排程中,排程部104係根據通道推斷部105所輸出之上行鏈路之通道狀態(無線傳播路徑狀態)之推斷結果、來自行動台裝置200之資源分配要求、各行動台裝置200可使用之PRB之資訊、自上位層108所輸入之排程資訊等,進行用於將各資料調變之上行鏈路之傳輸格式(發送形態,即物理資源區塊之分配、調變方式及編碼方式等)之選定處理、以及上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的生成。該等上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被輸出至資料控制部101。
又,排程部104係將自上位層108所輸入之下行鏈路之邏輯通道映射成傳輸通道,並將該傳輸通道輸出至資料控制部101。又,排程部104視需要對由自資料提取部107所輸入之上行鏈路所取得之控制資料與傳輸通道進行處理後,將該等映射成上行鏈路之邏輯通道,並輸出至上位層108。
為了進行上行鏈路資料之解調,通道推斷部105根據上行鏈路解調用參考信號(D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推斷上行鏈路之通道狀態,並將其推斷結果輸出至接收資料解調部106。又,為了進行上行鏈路之排程,通道推斷部105根據上行鏈路測定用參考信號(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推斷上行鏈路之通道狀態,並將其推斷結果輸出至排程部104。
接收資料解調部106兼作對已調變成OFDM方式、及/或SC-FDMA方式之接收資料進行解調之OFDM解調部及/或DFT-Spread-OFDM(DFT-S-OFDM)解調部。接收資料解調部106係根據自通道推斷部105所輸入之上行鏈路之通道狀態推斷結果,對自無線部103所輸入之調變資料進行DFT轉換(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離散傅立葉轉換)、副載波映射、IFFT轉換、過濾等信號處理,然後實施解調處理,並將其輸出至資料提取部107。
資料提取部107係對自接收資料解調部106所輸入之資料確認正誤,並且將確認結果(肯定信號ACK/否定信號NACK)輸出至排程部104。又,資料提取部107係自由接收資料解調部106所輸入之資料中分離出傳輸通道與物理層之控制資料,並將該等輸出至排程部104。於經分離之控制資料中,包含自行動台裝置200所通知之通道狀態資訊CSI、或者下行鏈路之通道品質指示CQI、或者預編碼矩陣指示PMI、或者秩指示RI、或者HARQ中之控制資訊、排程請求等。
上位層108係進行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層、無線鏈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層、無線資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層之處理。上位層108係統一控制下位層之處理部,因此於上位層108與排程部104、天線109、無線部103、通道推斷部105、接收資料解調部106、資料控制部101、發送資料調變部102及資料提取部107之間存在介面(但是,未圖示)。
上位層108具有無線資源控制部110(亦稱為控制部)。又,無線資源控制部110係進行各種設定資訊之管理、系統資訊之管理、傳呼控制、各行動台裝置200之通訊狀態之管理、移交等之移動管理、各行動台裝置200之緩衝狀況之管理、單播及多播載送之連接設定之管理、行動台指示(UEID)之管理等。上位層108係進行朝向其他基地台裝置100之資訊及朝向上位節點之資訊之收發。
[行動台裝置200之構成]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概略構成的方塊圖。行動台裝置200係包含資料控制部201、發送資料調變部202、無線部203、排程部204、通道推斷部205、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資料提取部207、上位層208、天線209而構成。又,由資料控制部201、發送資料調變部202、無線部203、排程部204、上位層208、天線209構成發送部,由無線部203、排程部204、通道推斷部205、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資料提取部207、上位層208、天線209構成接收部。 藉由資料控制部201、發送資料調變部202、無線部203進行上行鏈路之物理層之處理。藉由無線部203、通道推斷部205、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資料提取部207進行下行鏈路之物理層之處理。 資料控制部201係自排程部204接收傳輸通道。根據自排程部204所輸入之排程資訊,將傳輸通道與由物理層所生成之信號及通道映射成物理通道。如以上般得到映射之各資料被輸出至發送資料調變部202。 發送資料調變部202係將發送資料調變成OFDM方式、及/或SC-FDMA方式。發送資料調變部202係對自資料控制部201所輸入之資料進行資料調變、DFT(離散傅立葉轉換)處理、副載波映射、IFFT(逆向快速傅立葉轉換)處理、CP插入、過濾等信號處理,生成發送資料,並將該發送資料輸出至無線部203。 無線部203係將自發送資料調變部202所輸入之調變資料升頻轉換成無線頻率而生成無線信號,並將該無線信號經由天線209而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又,無線部203係經由天線209而接收由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下行鏈路之資料調變而成之無線信號,將該無線信號降頻轉換成基頻信號後,將接收資料輸出至通道推斷部205與接收資料解調部206。 排程部204係進行媒體存取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之處理。排程部204係進行邏輯通道與傳輸通道之映射、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之排程(HARQ處理、傳輸格式之選擇等)等。排程部204係統一控制各物理層之處理部,因此於排程部204與天線209、資料控制部201、發送資料調變部202、通道推斷部205、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資料提取部207及無線部203之間存在介面(但是,未圖示)。 於下行鏈路之排程中,排程部204係根據來自基地台裝置100或上位層208之排程資訊(傳輸格式或HARQ重傳資訊)等,進行傳輸通道與物理信號及物理通道之接收控制、HARQ重傳控制以及下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的生成。該等下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被輸出至資料控制部201。 於上行鏈路之排程中,排程部204係根據自上位層208所輸入之上行鏈路之緩衝狀況、自資料提取部207所輸入之來自基地台裝置100之上行鏈路之排程資訊(傳輸格式或HARQ重傳資訊等)、以及自上位層208所輸入之排程資訊等,進行用於將自上位層208所輸入之上行鏈路之邏輯通道映射成傳輸通道之排程處理、及上行鏈路之排程中所使用之排程資訊的生成。再者,關於上行鏈路之傳輸格式,利用自基地台裝置100所通知之資訊。該等排程資訊被輸出至資料控制部201。 又,排程部204係將自上位層208所輸入之上行鏈路之邏輯通道映射成傳輸通道,並將該傳輸通道輸出至資料控制部201。又,排程部204亦將自通道推斷部205所輸入之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資訊CSI、或者下行鏈路之通道品質指示CQI、預編碼矩陣指示PMI、秩指示RI、或者自資料提取部207所輸入之CRC檢查之確認結果輸出至資料控制部201。又,排程部204視需要對由自資料提取部207所輸入之上行鏈路所取得之控制資料與傳輸通道進行處理後,將該等映射成下行鏈路之邏輯通道,並輸出至上位層208。
為了進行下行鏈路資料之解調,通道推斷部205根據下行鏈路參考信號(RS)推斷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並將其推斷結果輸出至接收資料解調部206。又,為了對基地台裝置100通知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無線傳播路徑狀態)之推斷結果,通道推斷部205根據下行鏈路參考信號(RS)推斷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並將其推斷結果作為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資訊CSI、或者下行鏈路之通道品質指示CQI、或者預編碼矩陣指示PMI、或者秩指示RI而輸出至排程部204。
接收資料解調部206係對已調變成OFDM方式之接收資料進行解調。接收資料解調部206係根據自通道推斷部205所輸入之下行鏈路之通道狀態推斷結果,對自無線部203所輸入之調變資料實施解調處理,並將其輸出至資料提取部207。
資料提取部207係對自接收資料解調部206所輸入之資料進行CRC檢查來確認正誤,並且將確認結果(肯定應答ACK/否定應答NACK)輸出至排程部204。又,資料提取部207係自由接收資料解調部206所輸入之資料中分離出傳輸通道與物理層之控制資料,並將該等輸出至排程部204。於經分離之控制資料中,包含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之資源分配或上行鏈路之HARQ控制資訊等排程資訊。
上位層208係進行封包資料聚合協定(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層、無線鏈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層、無線資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層之處理。上位層208係統一控制下位層之處理部,因此於上位層208與排程部204、天線209、資料控制部201、發送資料調變部202、通道推斷部205、接收資料解調部206、資料提取部207及無線部203之間存在介面(但是,未圖示)。
上位層208具有無線資源控制部210(亦稱為控制部)。無線資源控制部210係進行各種設定資訊之管理、系統資訊之管理、傳呼控制、本台之通訊狀態之管理、移交等之移動管理、緩衝狀況之管理、單播及多播載送之連接設定之管理、行動台指示(UEID)之管理。
(第1實施形態)
其次,對使用基地台裝置100及行動台裝置200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1實施形態中,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或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進而,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或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於自行動台裝置200所發送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中,包括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及/或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及/或表示DTX之資訊。所謂表示DTX之資訊,係表示行動台裝置200無法檢測出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之資訊。
又,於自基地台裝置100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之第1參數中,包括表示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帶寬(PUCCH資源區域之帶寬)的資訊。又,於第1參數中,包括對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正交資源加以指示的資訊(亦可為與正交資源有關之資訊、用於算出正交資源之資訊)。又,於第1參數中,包括表示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帶寬(PUCCH資源區域之帶寬)之資訊。又,於第1參數中,包括指示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正交資源之資訊(亦可為與正交資源有關之資訊、用於算出正交資源之資訊)。
進而,於自基地台裝置100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之第2參數中,包括表示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2區域之帶寬(PUCCH資源區域之帶寬)的資訊。又,於第2參數中,包括對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2區域之正交資源加以指示的資訊(亦可為與正交資源有關之資訊、用於算出正交資源之資訊)。又,於第2參數中,包括表示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帶寬(PUCCH資源區域之帶寬)之資訊。又,於第2參數中,包括指示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正交資源之資訊(亦可為與正交資源有關之資訊、用於算出正交資源之資訊)。
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頻帶係以帶寬(Hz)來定義,亦能夠以由頻率與時間所構成之資源區塊(RB)之數量來定義。即,帶寬亦可藉由資源區塊之數量來定義。又,帶寬或資源區塊之數量亦可藉由副載波之數量來定義。本實施形態中之成分載波係指於具有(寬)頻帶(亦可為系統頻帶)之行動通訊系統中,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進行通訊時複合地使用之(窄)頻帶。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將複數個成分載波(例如,具有20 MHz之帶寬之5個頻帶)聚合,藉此構成(寬)頻帶(例如,具有100 MHz之帶寬之頻帶),並複合地使用該等複數個成分載波,藉此可實現高速之資料通訊(資訊之收發)。
所謂成分載波,係指構成該(寬)頻帶(例如,具有100 MHz之帶寬之頻帶)之(窄)頻帶(例如,具有20 MHz之帶寬之頻帶)之各個。又,成分載波亦可表示上述(窄)頻帶各自之(中心)載波頻率。即,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具有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收發下行鏈路之資訊時可使用之頻帶中之一部分頻帶(帶寬),上行鏈路成分載波具有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收發上行鏈路之資訊時可使用之頻帶中之一部分頻帶(帶寬)。進而,成分載波亦可定義為構成某一特定之物理通道(例如,PDCCH、PUCCH等)之單位。
又,成分載波可配置於連續之頻帶中,亦可配置於不連續之頻帶中,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將作為連續及/或不連續之頻帶之複數個成分載波聚合,藉此構成寬頻帶,並複合地使用該等複數個成分載波,藉此可實現高速之資料通訊(資訊之收發)。
進而,由成分載波所構成之下行鏈路之通訊中所使用的頻帶與上行鏈路之通訊中所使用之頻帶無需為相同之帶寬,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可複合地使用由成分載波所構成之具有不同之帶寬的下行鏈路之頻帶、上行鏈路之頻帶進行通訊(上述非對稱頻帶聚合: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
圖4係表示可應用第1實施形態之行動通訊系統之例的圖。圖4係為了通俗易懂地說明第1實施形態而將圖9及圖10之一部分擴大之圖。即,第1實施形態於經對稱頻帶聚合及非對稱頻帶聚合之任一行動通訊系統中均可應用。又,以下之說明僅記載經擴大之一部分成分載波作為例子,但當然可於所有成分載波中應用相同之實施形態。
圖4係表示3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DCC1、DCC2、DCC3)作為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例子。又,表示3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UCC1、UCC2、UCC3)。
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係使用配置於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或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1個或複數個)PDSCH(對(1個或複數個)PDSCH進行排程)。此處,基地台裝置100無法使用1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複數個PDSCH。
又,基地台裝置100可分配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PDSCH。於圖4中,作為例子,由實線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1中之PDCCH(由斜線所表示之PDCCH),分配配置於DCC1中之PDSCH之情形。又,由實線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PDCCH(由格子線所表示之PDCCH),分配配置於DCC2中之PDSCH之情形。又,由實線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3中之PDCCH(由網線所表示之PDCCH),分配配置於DCC3中之PDSCH之情形。
又,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可分配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或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PDSCH。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藉由將成分載波指示欄(CIF:Component carrier Indicator Field,例如,由3個位元所表示之資訊欄)包含於PDCCH中並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而分配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或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PDSCH。即,基地台裝置100將指示配置有使用PDCCH來分配之PDSCH之成分載波的成分載波指示欄包含於PDCCH中並發送,而將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或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PDSCH分配至行動台裝置200。
此處,事先規定當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中所包含之成分載波指示欄表示哪個值時,分配配置於哪個成分載波中之PDSCH,並將其設定為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已知之資訊。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將表示某一特定之值(例如,由3個位元所表示之資訊欄表示「000」)之成分載波指示欄包含於PDCCH中並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藉此將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PDSCH分配至行動台裝置200。又,基地台裝置100將表示某一特定之值以外(例如,由3個位元所表示之資訊欄表示「000」以外)之成分載波指示欄包含於PDCCH中並發送,藉此將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PDSCH分配至行動台裝置200。
於圖4中,作為例子,由虛線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1中之PDCCH(由斜線所表示之PDCCH),分配配置於DCC2中之PDSCH之情形。又,由虛線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PDCCH(由格子線所表示之PDCCH),分配配置於DCC1中之PDSCH之情形。又,由虛線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3中之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PDCCH(由網線所表示之PDCCH),分配配置於DCC3中之PDSCH之情形。
進而,基地台裝置100可針對每個行動台裝置200設定表示PDCCH中是否含有成分載波指示欄之資訊。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將表示PDCCH中是否含有成分載波指示欄之資訊包含於RRC信令中來對行動台裝置200進行設定。又,基地台裝置100可針對每個成分載波設定表示PDCCH中是否含有成分載波指示欄之資訊。例如,基地台裝置100針對每個成分載波,將表示PDCCH中是否含有成分載波指示欄之資訊包含於RRC信令中來對行動台裝置200進行設定。
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係使用由PDCCH所分配之PDSCH,將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例如,基地台裝置100係使用由配置於DCC1、DCC2、DCC3中之各個PDCCH所分配之PDS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將(最多3個與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之數量相對應的)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
此處,基地台裝置100可將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與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之對應(鏈接:linkage)設定成小區固有。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由各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所廣播之廣播資訊(廣播通道),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與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之對應。又,基地台裝置100可將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與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之對應設定成行動台裝置固有。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令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與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之對應。
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由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亦可稱為上行鏈路發送准許信號)所分配之PUSCH,將上行鏈路傳輸區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例如,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配置於UCC1、UCC2、UCC3中之PUS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將(最多3個與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之數量相對應的)上行鏈路傳輸區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PUCCH將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及/或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的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基地台裝置100可設定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例如,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令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用於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1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於圖4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將UCC2設定為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作為例子。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設定之UCC2中所配置之PUCCH,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於圖4中,自配置於UCC2中之PUCCH(由點圖案所表示之PUCCH資源區域)起以虛線延伸之區域係概念性地表示配置於UCC2中之PUCCH的區域。此處,為了通俗易懂地進行說明,將橫方向設定為頻率資源(亦可表示為帶寬),且未對後述之正交資源加以記載。
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發送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由RB3至RB5所表示之區域B)之第1參數。即,基地台裝置100可指定配置於UCC2中之PUCCH資源區域之中,用於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第1區域。例如,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令發送第1參數,藉此將第1區域指定為行動台裝置固有。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廣播通道發送第1參數,藉此將第1區域指定為小區固有。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藉由發送PUCCH資源之帶寬作為第1參數,而指定第1區域。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藉由發送指示後述之正交資源之資訊作為第1參數,而指定第1區域。此處,基地台裝置100亦可藉由通知(設定)相對於第1區域之起始位置作為第1參數,而指定第1區域。又,行動台裝置200自基地台裝置100接收第1參數,藉此可識別區域A(由RB1、RB2所表示之區域A)。
又,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發送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2區域(由RB6至RB8所表示之區域C)之第2參數。即,基地台裝置100可自PUCCH資源區域之中,指定用於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第2區域。例如,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令發送第2參數,藉此將第2區域指定為行動台裝置固有。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廣播通道發送第2參數,藉此將第2區域指定為小區固有。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藉由發送PUCCH資源之帶寬作為第2參數,而指定第2區域。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藉由發送指示後述之正交資源之資訊作為第2參數,而指定第2區域。此處,基地台裝置100亦可藉由通知(設定)相對於第2區域之起始位置作為第2參數,而指定第2區域。
例如,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令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使用廣播通道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基地台裝置100藉由如上述般發送第1參數、第2參數,可針對每個行動台裝置200設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且可針對每個小區設定可利用PUCCH之第2區域。
進而,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令分配用於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PUCCH。即,基地台裝置100可使用RRC信令指示於對行動台裝置200所指定之第1區域、第2區域之各區域中,使用區域內之哪個PUCCH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基地台裝置100可將用於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PUCCH與PDCCH產生關聯而分配。即,基地台裝置100可將於對行動台裝置200所指定之第1區域、第2區域之各區域中,使用區域內之哪個PUCCH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PDCCH產生關聯而加以指示。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根據配置於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PDCCH在PDCCH資源區域內之位置,指示行動台裝置200於第1區域內、第2區域內之各區域內,使用區域內之哪個PUCCH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即,行動台裝置200根據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在PDCCH資源區域內如何配置,而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配置於第1區域內、第2區域內之各區域內之PUCCH中並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此處,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與第1區域內、第2區域內之各區域內之PUCCH的對應係藉由使例如構成PDCCH之CCE之開端的CCE指數與第1區域內、第2區域內之各區域內之PUCCH的指數產生對應來規定。
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分配之PUCCH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此處,行動台裝置200使用區域A(由RB1、RB2所表示之區域A),將例如CSI或CQI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例如,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分別配置於DCC1、DCC2、DCC3中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3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2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2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或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可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例如,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廣播通道,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令,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所設定之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所設定之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例如,於圖4中,當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廣播通道,將DCC2設定為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並使用配置於DCC1或DCC3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令,將DCC2設定為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並使用配置於DCC1或DCC3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廣播通道,將DCC2設定為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並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令,將DCC2設定為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並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即,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將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由複數個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的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又,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將對於配置在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PDCCH、及/或由1個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將對於配置在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及/或由1個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亦可將與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而設定為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設定成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即,於圖4中,當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在與被設定為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PDCCH,分配了PDSCH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當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在與被設定為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PDCCH,分配了PDSCH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例如,於圖4中,當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廣播通道使DCC2與UCC2對應,並使用配置於DCC1或DCC3中之PDCCH分配了PDSCH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當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令使DCC2與UCC2對應,並使用配置於DCC1或DCC3中之PDCCH分配了PDSCH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例如,當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廣播通道使DCC2與UCC2對應,並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PDCCH分配了PDSCH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當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令使DCC2與UCC2對應,並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PDCCH分配了PDSCH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如上所述,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將UCC2設定為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
又,如上所述,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進而,於圖4中,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亦可將用於初期連接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設定成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例如,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亦可將用於隨機存取程序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設定成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即,於圖4中,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在用於初期連接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PDCCH分配了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在用於初期連接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PDCCH分配了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例如,於圖4中,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在DCC1或DCC3中之PDCCH分配了PDSCH之情形時,藉由DCC2進行與基地台裝置100之初期連接之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在DCC2中之PDCCH分配了PDSCH之情形時,藉由DCC2進行與基地台裝置100之初期連接之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如上所述,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於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即,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第1區域中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進而,行動台裝置200於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即,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第2區域中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或第2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藉由使用第1發送格式,可發送資訊量較可使用第2發送格式發送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亦可為HARQ中之控制資訊)更多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例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對於分別配置在DCC1、DCC2、DCC3中之複數個PDCCH及/或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此處,例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對於配置在DCC2中之1個PDCCH及/或1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即,能夠使可使用第1發送格式對每個子訊框發送之資訊位元多於可使用第2發送格式對每個子訊框發送之資訊位元。
又,行動台裝置200可對使用第1發送格式所發送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亦可為HARQ中之控制資訊)施加多值數較施加於使用第2發送格式所發送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調變方式更高的調變方式。
例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發送格式,對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施加8 PSK(八相位移鍵控:8 Phase Shift Keying)或QAM(正交振幅調變: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然後將其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此處,例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發送格式,對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施加BPSK(二元相位位移鍵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或QPSK(正交相移鍵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然後將其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即,可對使用第1發送格式所發送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施加多值數較施加於使用第2發送格式所發送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調變方式更高的調變方式。即,能夠使可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之每1個碼元之資訊量多於可使用第2發送格式發送之每1個碼元的資訊量。
又,行動台裝置200可藉由不同之方法構成(生成)利用第1發送格式所發送之PUCCH(配置有使用第1發送格式所發送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亦可為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PUCCH)之正交資源、及利用第2發送格式所發送之PUCCH(配置有使用第2發送格式所發送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PUCCH)之正交資源。
此處,基地台裝置100亦可對行動台裝置200指定利用第1發送格式所發送之PUCCH之正交資源、及利用第2發送格式所發送之PUCCH之正交資源的構成方法(生成方法)。即,可藉由不同之方法構成利用第1發送格式所發送之PUCCH之正交資源、及利用第2發送格式所發送之PUCCH之正交資源。
圖5係概念性地表示行動台裝置200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時所使用之PUCCH之正交資源之構成例的圖。於圖5中,作為正交資源之構成例,橫方向表示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恆定幅度零自相關)序列之循環位移(表示由1至12之數所表示之CAZAC序列的循環位移)。
例如,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PUCCH之正交資源(由塗黑部所表示之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之數為3的正交資源),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即,行動台裝置200於頻率方向上對PUCCH施加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藉此可使資源正交化,並使用經正交化之資源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同樣地,圖6係概念性地表示行動台裝置200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時所使用之PUCCH之正交資源之構成例的圖。於圖6中,作為正交資源之構成例,縱方向表示正交序列(正交碼)之指數(表示由1至5所表示之正交序列之指數)。
例如,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PUCCH之正交資源(由塗黑部所表示之正交序列之指數為2的正交資源),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即,行動台裝置200於時間方向上對PUCCH施加正交序列,藉此可使資源正交化,並使用經正交化之資源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同樣地,圖7係概念性地表示行動台裝置200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時所使用之PUCCH之正交資源之構成例的圖。於圖7中,作為正交資源之構成例,橫方向表示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縱方向表示正交序列之指數(表示由1至12之數所表示之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由1至4所表示之正交序列之指數)。
例如,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PUCCH之正交資源(由塗黑部所表示之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之數為3,正交序列之指數為2的正交資源),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即,行動台裝置200於頻率方向上對PUCCH施加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並於時間方向上對PUCCH施加正交序列,藉此可使資源正交化,並使用經正交化之資源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係利用由如上所述之構成方法所構成之PUCCH的正交資源,並使用第1發送格式或第2發送格式將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亦可為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例如,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如圖6所示之由正交序列所構成之PUCCH的正交資源,並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又,例如,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如圖7所示之由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與正交序列所構成之PUCCH的正交資源,並使用第2發送格式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
此處,於行動通訊系統中,可正交之資源之數量係與可在某一時間點發送資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可多工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相關。例如,如圖5所示,於正交資源中之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為12之情形時,可使最多12個行動台裝置200多工。同樣地,例如,如圖6所示,於正交資源中之正交序列之指數為5之情形時,可使最多5個行動台裝置200多工。同樣地,例如,如圖7所示,於正交資源中之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為12,正交序列之指數為4之情形時,可使最多48(12×4)個行動台裝置200多工。
基地台裝置100可藉由考慮所控制之小區內,下行鏈路資源之狀況或上行鏈路資源之狀況、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或者使用1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等,而指定行動台裝置200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第1發送格式及/或第2發送格式之正交資源的構成方法。
此處,如上所述,基地台裝置100亦可發送指示正交資源之資訊作為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及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2區域之第2參數。又,基地台裝置100亦可發送指示正交資源之資訊作為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的第1參數、及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第2區域之第2參數。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將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之數(編號)或正交序列之指數作為第1參數、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基地台裝置100將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之數(編號)或正交序列之指數作為第1參數、第2參數而發送,藉此可更靈活地指示用於行動台裝置200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之資源。
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指定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之數至3為止之區域作為可利用PUCCH的第1區域。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指定正交序列之指數至2為止之區域作為可利用PUCCH的第1區域。又,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可指定CAZAC序列之循環位移之數至3為止、正交序列之指數至2為止之區域作為可利用PUCCH的第1區域。
進而,行動台裝置200可將能夠一併(同時)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CQI之發送格式用作第1發送格式。即,行動台裝置200可使用第1發送格式,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CQI。例如,行動台裝置200一併發送對於分別配置在DCC1、DCC2、DCC3中之PDCCH及/或由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CQI。行動台裝置200將可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CQI之發送格式用作第1發送格式,藉此可更有效率地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分配之PUCCH,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CQI)。
又,行動台裝置200可將能夠一併(同時)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排程請求之發送格式用作第1發送格式。即,行動台裝置200可使用第1發送格式,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排程請求。例如,行動台裝置200一併發送對於分別配置在DCC1、DCC2、DCC3中之PDCCH及/或由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排程請求。行動台裝置200將可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排程請求之發送格式用作第1發送格式,藉此可更有效率地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分配之PUCCH,發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排程請求)。
如至上述為止所記載般,於第1實施形態中,基地台裝置100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第2區域,行動台裝置200根據基地台裝置100分配PDSCH(對PDSCH進行排程)之PDCCH,使用第1區域或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藉由如上述般收發HARQ中之控制資訊,而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收發。
例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100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指定之第1區域中之PUCCH,發送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發送。
又,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於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至少在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進行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收發。
例如,於在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用於通訊之成分載波數產生不一致的狀況(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判斷為正使用5個DCC進行通訊,行動台裝置200判斷為正使用3個DCC進行通訊之狀況)下,可至少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進行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收發,從而可使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通訊繼續。
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第1區域之第1參數、指定第2區域之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藉此可根據所管理之小區內之狀況(下行鏈路資源或上行鏈路資源、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或者使用1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等),指定各個區域,從而可進行更靈活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
又,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100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發送控制。
又,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發送格式、第2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於基地台裝置100中,可進行更靈活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即,可藉由基地台裝置100進行考慮了行動台裝置200所發送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資訊量、或者於某一時間點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行動台裝置200的數量等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2實施形態中,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或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的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的情形時,使用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的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的情形時,使用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進而,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或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的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的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的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的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於自行動台裝置200所發送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中,包括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及/或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及/或表示DTX之資訊。所謂表示DTX之資訊,係表示行動台裝置200無法檢測出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之資訊。
此處,關於自基地台裝置100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之第1參數、第2參數,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第1參數、第2參數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使用圖4說明第2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第2實施形態於經對稱頻帶聚合及非對稱頻帶聚合之任一行動通訊系統中均可應用。
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分配之PUCCH,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此處,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區域A(由RB1、RB2所表示之區域A),將例如CSI或CQ1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例如,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分別配置在DCC1、DCC2、DCC3中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3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2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2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於圖4中,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或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基地台裝置100可對行動台裝置200設定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又,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亦可將與藉由基地台裝置100而設定為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設定成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亦可將用於初期連接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設定成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例如,於圖4中,當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廣播通道,將DCC2設定為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並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1或DCC3中之1個PDSCH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令,將DCC2設定為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並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1或DCC3中之1個PDSCH之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廣播通道,將DCC2設定為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並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SCH之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RRC信令,將DCC2設定為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並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SCH之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即,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將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由複數個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的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又,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將對於配置在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及/或由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將對於配置在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及/或由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行動台裝置200於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又,行動台裝置200於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或第2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關於第1發送格式、第2發送格式,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第1發送格式、第2發送格式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如至上述為止所記載般,於第2實施形態中,基地台裝置100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第2區域,行動台裝置200根據基地台裝置100分配PDSCH(對PDSCH進行排程)之PDCCH,使用第1區域或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藉由如上述般收發HARQ中之控制資訊,而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收發。
例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100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指定之第1區域中之PUCCH,發送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發送。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2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於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至少在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進行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收發。
例如,於在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用於通訊之成分載波數產生不一致的狀況(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判斷為正使用5個DCC進行通訊,行動台裝置200判斷為正使用3個DCC進行通訊之狀況)下,可至少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進行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收發,從而可使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通訊繼續。
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第1區域之第1參數、指定第2區域之第2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藉此可根據所管理之小區內之狀況(下行鏈路資源或上行鏈路資源、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或者使用1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等),指定各個區域,從而可進行更靈活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
又,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100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發送控制。
又,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發送格式、第2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於基地台裝置100中,可進行更靈活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即,可藉由基地台裝置100進行考慮了行動台裝置200所發送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資訊量、或者於某一時間點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行動台裝置200的數量等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3實施形態中,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或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或者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 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或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或者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此處,於自行動台裝置200所發送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中,包括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及/或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及/或表示DTX之資訊。所謂表示DTX之資訊,係表示行動台裝置200無法檢測出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之資訊。
圖8係表示可應用第3實施形態之行動通訊系統之例的圖。圖8係為了通俗易懂地說明第3實施形態而將圖9及圖10之一部分擴大之圖。即,第3實施形態於經對稱頻帶聚合及非對稱頻帶聚合之任一行動通訊系統中均可應用。又,以下之說明僅記載經擴大之一部分成分載波作為例子,但當然可於所有成分載波中應用相同之實施形態。
圖8係表示3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DCC1、DCC2、DCC3)作為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例子。又,表示3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UCC1、UCC2、UCC3)。於圖8中,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PDCCH、PDSCH、PUSCH、PUCCH等進行下行鏈路/上行鏈路之通訊。
於圖8中,分別自配置於UCC1中之PUCCH(由點圖案所表示之PUCCH資源區域)、配置於UCC2中之PUCCH(由橫線所表示之PUCCH資源區域)、配置於UCC3中之PUCCH(由縱線所表示之PUCCH資源區域)起以虛線延伸之區域係概念性地表示配置於UCC1、UCC2、UCC3中之PUCCH的區域。此處,為了通俗易懂地進行說明,將橫方向設定為頻率資源(亦可表示為帶寬),且未對上述正交資源加以記載。
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基地台裝置100發送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由RB3至RB5所表示之區域B)之第1參數。同樣地,基地台裝置100發送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2區域(由RB6、RB7所表示之區域D-1)之第2參數。同樣地,基地台裝置100發送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3區域(由RB8、RB9所表示之區域D-2)之第3參數。同樣地,基地台裝置100發送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4區域(由RB10、RB11所表示之區域D-3)之第4參數。
此處,於圖8中,作為例子,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指定至第4區域為止,但基地台裝置100所指定之區域之數量係根據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通訊中所使用之下行鏈路成分載波的數量而變化。
又,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基地台裝置100可設定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於圖8中,基地台裝置100將UCC1設定為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
又,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基地台裝置100對行動台裝置200分配用於行動台裝置200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PUCCH。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分配之PUCCH,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於圖8中,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此處,行動台裝置200使用區域A(由RB1、RB2所表示之區域A),將例如CSI或CQI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例如,於圖8中,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分別配置於DCC1、DCC2、DCC3中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3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2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2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例如,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或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第2區域、或第3區域、或第4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例如,於圖8中,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1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2或DCC3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1或DCC3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3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1或DCC2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1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1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3區域(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3中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3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4區域(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基地台裝置100可使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與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於圖8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DCC1與UCC1、DCC2與UCC2、DCC3與UCC3相對應之情形。即,行動台裝置200係藉由配置在與下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PUCCH之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即,於圖8中,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配置在與DCC1相對應的UCC1中之PUCCH之區域(第2區域),發送對於由DCC1所發送之PDCCH及/或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配置在與DCC2相對應的UCC2中之PUCCH之區域(第3區域),發送對於由DCC2所發送之PDCCH及/或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配置在與DCC3相對應的UCC3中之PUCCH之區域(第4區域),發送對於由DCC3所發送之PDCCH及/或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
即,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第1區域,將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由複數個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的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又,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第1區域,將對於1個PDCCH、及/或由配置在與配置有1個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所發送的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或者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對於1個PDCCH、及/或由配置在與配置有1個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所發送的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於圖8中,行動台裝置200於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又,行動台裝置200於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或第2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或者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關於第1發送格式、第2發送格式,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第1發送格式、第2發送格式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如至上述為止所記載般,於第3實施形態中,基地台裝置100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複數個區域,行動台裝置200根據基地台裝置100分配PDSCH(對PDSCH進行排程)之PDCCH,使用第1區域或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藉由如上述般收發HARQ中之控制資訊,而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收發。
例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100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指定之第1區域中之PUCCH,發送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發送。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於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至少在1個成分載波中(各個成分載波中)進行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收發。
例如,於在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用於通訊之成分載波數產生不一致的狀況(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判斷為正使用5個DCC進行通訊,行動台裝置200判斷為正使用3個DCC進行通訊之狀況)下,可至少於1個成分載波中(各個成分載波中)進行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收發,從而可使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通訊繼續。
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第1區域之第1參數、指定複數個區域之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藉此可根據所管理之小區內之狀況(下行鏈路資源或上行鏈路資源、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或者使用1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等),指定各個區域,從而可進行更靈活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
又,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100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發送控制。
又,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發送格式、第2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於基地台裝置100中,可進行更靈活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即,可藉由基地台裝置100進行考慮了行動台裝置200所發送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資訊量、或者於某一時間點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行動台裝置200的數量等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
(第4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4實施形態中,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或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或者使用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或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1發送格式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並將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第2發送格式之與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對複數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或者使用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對1個PDSCH進行了排程)之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於自行動台裝置200所發送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中,包括表示對於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及/或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的資訊、及/或表示DTX之資訊。所謂表示DTX之資訊,係表示行動台裝置200無法檢測出自基地台裝置100所發送之PDCCH之資訊。
此處,關於自基地台裝置100發送至行動台裝置200之第1參數、複數個參數,與第3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第1參數、複數個參數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使用圖8說明第4實施形態。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第4實施形態於經對稱頻帶聚合及非對稱頻帶聚合之任一行動通訊系統中均可應用。
於圖8中,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分配之PUCCH,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此處,行動台裝置200係使用區域A(由RB1、RB2所表示之區域A),將例如CSI或CQI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例如,於圖8中,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分別配置在DCC1、DCC2、DCC3中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3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2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2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或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第2區域、或第3區域、或第4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如上所述,基地台裝置100可藉由將成分載波指示欄包含於PDCCH中來發送,而對行動台裝置200分配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相同、或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PDSCH。又,基地台裝置100可於每個成分載波中,對每個行動台裝置200設定表示於PDCCH中是否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資訊。
例如,於圖8中,當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1中之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3中之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1中之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1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2區域(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2中之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2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3區域(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例如,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配置於DCC3中之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配置於DCC3中之1個PDSCH的情形時,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4區域(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此處,基地台裝置100無法使用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配置在與配置有PDCCH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PDSCH。
此處,如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基地台裝置100可使下行鏈路成分載波與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於圖8中,表示基地台裝置100使DCC1與UCC1、DCC2與UCC2、DCC3與UCC3相對應之情形。即,行動台裝置200係藉由配置在與下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中配置之PUCCH之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即,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將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由複數個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的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又,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區域,將對於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及/或由1個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或者使用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的情形時,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對於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及/或由1個PDSCH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於圖8中,行動台裝置200於使用第1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又,行動台裝置200於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或第2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即,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複數個PDCCH,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PDSCH之情形時,或者使用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100。
此處,關於第1發送格式、第2發送格式,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第1發送格式、第2發送格式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如至上述為止所記載般,於第4實施形態中,基地台裝置100指定行動台裝置200可利用PUCCH之第1區域、複數個區域,行動台裝置200根據基地台裝置100分配PDSCH(對PDSCH進行排程)之PDCCH,使用第1區域或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藉由如上述般收發HARQ中之控制資訊,而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收發。
例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100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由基地台裝置100所指定之第1區域中之PUCCH,發送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發送。
又,行動台裝置200於基地台裝置100使用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PDCCH分配了1個PDSCH之情形時,使用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於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至少在發送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PDCCH之成分載波中進行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收發。
例如,於在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間,用於通訊之成分載波數產生不一致的狀況(例如,基地台裝置100判斷為正使用5個DCC進行通訊,行動台裝置200判斷為正使用3個DCC進行通訊之狀況)下,可至少於發送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PDCCH之成分載波中進行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收發,從而可使基地台裝置100與行動台裝置200之通訊繼續。
基地台裝置100將指定第1區域之第1參數、指定複數個區域之複數個參數發送至行動台裝置,藉此可根據所管理之小區內之狀況(下行鏈路資源或上行鏈路資源、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或者使用1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之數量等),指定各個區域,從而可進行更靈活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
又,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100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發送格式,發送對於複數個PDCCH及/或複數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可進行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的發送控制。
又,行動台裝置200使用第1發送格式、第2發送格式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藉此於基地台裝置100中,可進行更靈活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即,可藉由基地台裝置100進行考慮了行動台裝置200所發送之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資訊量、或者於某一時間點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行動台裝置200的數量等的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發送控制。
如至上述為止所記載般,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上述基地台裝置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或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上述基地台裝置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上述基地台裝置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上述基地台裝置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的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上述基地台裝置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的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成分載波相同之成分載波中的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第1區域中,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第2區域中,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上述第1發送格式與上述第2發送格式係不同之發送格式。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上述基地台裝置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或上述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上述基地台裝置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的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上述基地台裝置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或者使用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配置在與配置有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成分載波不同之成分載波中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上述基地台裝置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上述基地台裝置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上述行動台裝置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複數個區域的複數個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或者使用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不包含成分載波指示欄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上述第1區域中,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複數個區域中之任一區域中,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上述第1發送格式與上述第2發送格式係不同之發送格式。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HARQ中之控制資訊係表示對於由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所發送之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或NACK的資訊。
又,本發明之行動通訊系統之特徵在於:上述HARQ中之控制資訊係表示上述行動台裝置無法檢測出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資訊。
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基地台裝置,其將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於使用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或上述第2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基地台裝置,其將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於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本發明之基地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基地台裝置,其將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於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行動台裝置,其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並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或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並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行動台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行動台裝置,上述行動台裝置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並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基地台裝置的通訊方法,其將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於使用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或上述第2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基地台裝置的通訊方法,其將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於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基地台裝置的通訊方法,其將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並將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發送至上述行動台裝置,於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於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對上述行動台裝置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行動台裝置的通訊方法,其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並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或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行動台裝置的通訊方法,上述行動台裝置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並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又,本發明之通訊方法之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之行動通訊系統中之行動台裝置的通訊方法,上述行動台裝置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第1區域之第1參數,並自上述基地台裝置接收指定可利用上述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與上述第1區域不同之第2區域的第2參數,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並藉由同一子訊框分配了複數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或者使用配置於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以外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1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配置於上述某一特定之成分載波中之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分配了1個上述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情形時,使用上述第2區域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以上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亦應用於基地台裝置100及行動台裝置200上所搭載的積體電路。又,於以上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中,亦可將用以實現基地台裝置100內之各功能、或者行動台裝置200內之各功能之程式記錄於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中,使電腦系統讀入並執行該記錄媒體中所記錄的程式,藉此進行基地台裝置100或行動台裝置200之控制。再者,此處之「電腦系統」係包括OS(Operating System,作業系統)或周邊機器等硬體者。
又,所謂「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係指軟碟、磁光碟、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唯讀光碟)等可攜式媒體,內置於電腦系統中之硬碟等儲存裝置。進而,「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亦包括如經由網際網路等網路或電話線等通訊線路發送程式時之通訊線般,短時間且動態地保持程式者,如該情形時之伺服器或成為用戶端之電腦系統內部之揮發性記憶體般,將程式保持一定時間者。又,上述程式可為用以實現上述功能之一部分者,進而亦可為能夠藉由與已記錄於電腦系統中之程式之組合實現上述功能者。
以上,參照圖式對該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具體構成並不限定於該實施形態,不脫離該發明之主旨之範圍之設計等亦包含於專利申請的範圍內。
100...基地台裝置
101...資料控制部
102...發送資料調變部
103...無線部
104...排程部
105...通道推斷部
106...接收資料解調部
107...資料提取部
108...上位層
109...天線
110...無線資源控制部
200...行動台裝置
201...資料控制部
202...發送資料調變部
203...無線部
204...排程部
205...通道推斷部
206...接收資料解調部
207...資料提取部
208...上位層
209...天線
210...無線資源控制部
圖1係概念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物理通道之構成的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基地台裝置之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行動台裝置之概略構成的方塊圖;
圖4係表示可應用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之行動通訊系統之例的圖;
圖5係表示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正交資源之構成例的圖;
圖6係表示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正交資源之另一構成例的圖;
圖7係表示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之正交資源之另一構成例的圖;
圖8係表示可應用第3實施形態、第4實施形態之行動通訊系統之例的圖;
圖9係表示先前技術中之頻帶聚合之例的圖;
圖10係表示先前技術中之非對稱頻帶聚合之例的圖;及
圖11係表示先前技術中之使用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分配方法之例的圖。
DCC1~DCC3...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UCC1~UCC3...上行鏈路成分載波
PDCCH...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PDSCH...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
PUCCH...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PUSCH...物理上行鏈路共用通道

Claims (28)

  1. 一種通訊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之通訊方法;於上述複數個成分載波中之至少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嘗試進行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解碼;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當僅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2. 一種通訊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之行動台裝置之通訊方法;於上述複數個成分載波中之至少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嘗試進行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解碼;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 當僅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3. 如請求項1或2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係由上述基地台裝置使用RRC信令來指示。
  4. 如請求項1或2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係與上述行動台裝置使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5. 如請求項1或2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係上述行動台裝置執行與上述基地台裝置之初期連接之設定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6. 如請求項1或2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HARQ中之控制資訊中包括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
  7. 如請求項1或2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HARQ中之控制資訊中包括表示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之資訊。
  8. 如請求項2之通訊方法,其中可使用上述第1發送格式對每個子訊框發送之資訊位元數多於可使用上述第2發送格式對每個子訊框發送之資訊位元數。
  9. 如請求項2之通訊方法,其中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中,可使用調變多值數高於上述第2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調變方式之調變方式。
  10. 如請求項2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1發送格式係可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通道狀態資訊之發送格式。
  11. 如請求項2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1發送格式係可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排程請求之發送格式。
  12. 一種通訊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於上述複數個成分載波中之至少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進行藉由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當進行了藉由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時,使用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且當進行了僅藉由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時,使用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13. 一種通訊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訊之基地台裝置之通訊方法;於上述複數個成分載波中之至少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進行藉由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當進行了藉由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 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且當進行了僅藉由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14. 如請求項12或13之通訊方法,其使用RRC信令對上述行動台裝置指示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15. 如請求項12或13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係與上述行動台裝置使用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之上行鏈路成分載波相對應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16. 如請求項12或13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係上述行動台裝置執行與上述基地台裝置之初期連接之設定的下行鏈路成分載波。
  17. 如請求項12或13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HARQ中之控制資訊中包括表示對於下行鏈路傳輸區塊之ACK/NACK之資訊。
  18. 如請求項12或13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HARQ中之控制資訊中包括表示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之資訊。
  19. 如請求項13之通訊方法,其中可使用上述第1發送格式對每個子訊框發送之資訊位元數多於可使用上述第2發送格式對每個子訊框發送之資訊位元數。
  20. 如請求項13之通訊方法,其中於上述第1發送格式中,可 使用調變多值數高於上述第2發送格式中所使用之調變方式之調變方式。
  21. 如請求項13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1發送格式係上述行動台裝置可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通道狀態資訊之發送格式。
  22. 如請求項13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第1發送格式係上述行動台裝置可一併發送HARQ中之控制資訊與排程請求之發送格式。
  23. 一種行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者,上述行動台裝置至少包含一個電路,上述電路係:於上述複數個成分載波中之至少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嘗試進行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解碼;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當僅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24. 一種行動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 波與基地台裝置進行通訊者,上述行動台裝置至少包含一個電路,上述電路係:於上述複數個成分載波中之至少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嘗試進行由上述基地台裝置所發送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解碼;當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當僅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25. 一種基地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訊者,上述基地台裝置至少包含一個電路,上述電路係:於上述複數個成分載波中之至少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進行藉由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當進行了藉由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時,使用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且當進行了僅藉由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 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時,使用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26. 一種基地台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與行動台裝置進行通訊者,上述基地台裝置至少包含一個電路,上述電路係:於上述複數個成分載波中之至少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進行藉由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當進行了藉由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且當進行了僅藉由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自上述行動台裝置接收HARQ中之控制資訊。
  27. 一種行動通訊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者;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複數個成分載波中之至少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進行藉由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上述行動台裝置於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 用第1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於僅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資源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28. 一種行動通訊系統,其特徵在於:其係基地台裝置與行動台裝置使用複數個成分載波進行通訊者;上述基地台裝置於上述複數個成分載波中之至少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進行藉由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之發送;上述行動台裝置於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以外之第2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1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且於僅檢測出與上述第1下行鏈路成分載波中之1個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之發送相對應的1個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時,使用第2發送格式將HARQ中之控制資訊發送至上述基地台裝置。
TW100104321A 2010-02-09 2011-02-09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13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6363 2010-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8292A TW201208292A (en) 2012-02-16
TWI513225B true TWI513225B (zh) 2015-12-11

Family

ID=44367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4321A TWI513225B (zh) 2010-02-09 2011-02-09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8750234B2 (zh)
EP (1) EP2536202B1 (zh)
JP (3) JP4892117B2 (zh)
CN (1) CN102754473B (zh)
EA (1) EA024340B1 (zh)
TW (1) TWI513225B (zh)
WO (1) WO20110993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752802T3 (es) * 2009-10-05 2020-04-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signación dinámica de recursos ACK para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s
EP2552150B9 (en) * 2010-03-25 2020-11-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17660B1 (ko) * 2010-05-04 2015-05-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574126B1 (en) 2010-05-21 2018-12-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921885B (zh) * 2012-04-20 2021-11-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发送分集和信道选择的分配harq-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US9807747B2 (en) * 2012-06-15 2017-10-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919401B1 (en) * 2012-11-05 2018-06-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EP2787670A1 (en) * 2013-04-05 2014-10-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MCS table adaptation for 256-QAM
JP6282656B2 (ja) * 2013-08-09 2018-02-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KR102046868B1 (ko) * 2013-08-26 2019-1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변조 방식을 운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020430A1 (en) * 2015-01-28 2018-01-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JP2018050089A (ja) * 2015-01-29 2018-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999824B2 (en) * 2016-09-30 2021-05-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andling of retransmission feedback
US10225826B2 (en) * 2017-03-24 2019-03-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control channel format lengths
US10715275B2 (en) 2018-05-11 2020-07-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communication service categori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492212B1 (en) * 2018-06-22 2019-11-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cheduling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356996B2 (en) * 2019-07-06 2022-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 carrier activation of a periodic gra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9199A1 (en) * 2004-03-30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data channel scheduling method
TWI315954B (en) * 2005-02-01 2009-10-11 Research In Motion Lt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mprising integrated antenna and keyboard and related methods
TWI315948B (en) * 2002-06-27 2009-10-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16354B (en) * 2005-07-21 2009-10-21 Qualcomm Inc Multiplexing and feedback suppor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316358B (en) * 2006-07-31 2009-10-2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Method for representing mobile phone sig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1443B2 (ja) * 2008-03-16 2015-05-2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harq実行方法
JP5603864B2 (ja) * 2008-07-30 2014-10-0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1489255B (zh) * 2009-01-09 2014-0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698126B2 (ja) * 2009-05-26 2015-04-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TWI628933B (zh) * 2009-10-01 2018-07-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傳輸上鏈控制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ES2752802T3 (es) * 2009-10-05 2020-04-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signación dinámica de recursos ACK para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s
JP5005018B2 (ja) * 2009-11-02 2012-08-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BR112012012655B1 (pt) * 2009-11-27 2021-07-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parelho de estação móvel, aparelho de estação bas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de um aparelho de estação móvel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de um aparelho de estação base
CN104079388B (zh) * 2009-12-03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1730369B1 (ko) * 2010-01-17 2017-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26246A2 (ko) * 2010-04-04 2011-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110090754A (ko) * 2010-02-03 2011-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5948B (en) * 2002-06-27 2009-10-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189199A1 (en) * 2004-03-30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data channel scheduling method
TWI315954B (en) * 2005-02-01 2009-10-11 Research In Motion Lt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mprising integrated antenna and keyboard and related methods
TWI316354B (en) * 2005-07-21 2009-10-21 Qualcomm Inc Multiplexing and feedback suppor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I316358B (en) * 2006-07-31 2009-10-2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Method for representing mobile phone sig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6202A1 (en) 2012-12-19
JP4892117B2 (ja) 2012-03-07
US20130010721A1 (en) 2013-01-10
EA024340B1 (ru) 2016-09-30
US9432974B2 (en) 2016-08-30
JP2012090320A (ja) 2012-05-10
EP2536202A4 (en) 2015-01-21
US20160353431A1 (en) 2016-12-01
US10425927B2 (en) 2019-09-24
US8750234B2 (en) 2014-06-10
US20140233503A1 (en) 2014-08-21
US9894642B2 (en) 2018-02-13
CN102754473B (zh) 2015-06-17
EP2536202B1 (en) 2017-07-05
TW201208292A (en) 2012-02-16
US20180132232A1 (en) 2018-05-10
WO2011099340A1 (ja) 2011-08-18
JPWO2011099340A1 (ja) 2013-06-13
JP5866043B2 (ja) 2016-02-17
EA201290767A1 (ru) 2013-02-28
JP5717617B2 (ja) 2015-05-13
JP2015144478A (ja) 2015-08-06
CN102754473A (zh)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3225B (zh)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540859B (zh)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933774B2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98969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934232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TWI479854B (zh)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integrated circuit
JP2012169693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JP5377707B2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1016391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