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7737B - 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及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及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7737B
TWI507737B TW103114224A TW103114224A TWI507737B TW I507737 B TWI507737 B TW I507737B TW 103114224 A TW103114224 A TW 103114224A TW 103114224 A TW103114224 A TW 103114224A TW I507737 B TWI507737 B TW I5077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strate
sub
parallax barrier
barrier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4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1123A (zh
Inventor
Hsuan I Wu
Ren Wei Liao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3114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7737B/zh
Priority to CN201410307956.6A priority patent/CN10404942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41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1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737B/zh

Links

Description

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及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視差屏障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切換的視差屏障面板。
立體顯示技術大致可分成觀賞者可直接裸眼觀賞之裸眼式(auto-stereoscopic)以及需配戴特殊設計眼鏡觀賞之戴眼鏡式(stereoscopic)。裸眼式立體顯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一光學元件來控制觀賞者左眼與右眼所接收到的影像。根據人眼的視覺特性,當左、右眼分別觀視相同的影像內容但是具有不同視差(parallax)的二影像時,人眼會將二影像重疊並解讀成一立體影像。
目前用來產生視差影像的光學元件大多採用視差屏障面板,視差屏障面板上的透光區和不透光區形成如光柵般的黑白條紋。隨著人眼相對於顯示器的位置不同,藉由改變視差屏障面板上的透光區的位置使人眼在不同角度觀看視差影像的立體視覺效果更好。然而,視差屏障面板上的透光區和不透光區之間會具有間隙,使得視差屏障面板因間隙而造成的漏光影響了立體視覺效 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可改善漏光及閃爍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可改善漏光及閃爍的問題。
本發明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switchable barrier panel)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電極、第一絕緣層、第二電極、第一連接線、第二連接線及液晶層。第一與第二基板相互對應排列且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上定義有依續排列的第一區及第二區。第一電極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第一次電極與第二次電極,其中第一區之第一基板上與第二區之第一基板上皆設置有第一次電極與第二次電極。第一絕緣層覆蓋於第一基板與第一電極上。第二電極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第三次電極與第四次電極,其中第一區之第一絕緣層上與第二區之第一絕緣層上皆設置有第三次電極與第四次電極。第一與第二連接線設置於第一基板上,其中第一連接線連接第一次電極與第三次電極,且第二連接線連接第二次電極與第四次電極。液晶層夾設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本發明的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3D/2D switchable display panel)包括如上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及顯示面板。顯示面板與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疊置。顯示面板包括多個子畫 素,多個子畫素分別對應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之第一區與第二區,且各子畫素至少包括切換元件。切換元件的閘極連接掃描線、切換元件的源極連接資料線以及切換元件的汲極連接畫素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更包括第一配向膜。第一配向膜覆蓋於第二電極與第一絕緣層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其中第一與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第一與第二相對應的側邊,第三次電極與第四次電極在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第一次電極在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且第四次電極在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位於第一次電極與第二次電極在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之間,以及第一次電極、第二次電極、第三次電極與第四次電極之延伸方向皆實質上和第一配向膜從第一基板之第二側邊往第一基板之第一側邊之配向方向交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其中第一與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第一與第二相對應的側邊,第三次電極與第四次電極在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第二次電極在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且第三次電極在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位於第一次電極與第二次電極在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之間,以及第一次電極、第二次電極、第三次電極與第四次電極之延伸方向皆實質上和第一配向膜從第一基板之第一側邊往第一基板之第二側邊之配向方向交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更 包括共通電極(common electrode)層及第二配向膜。共通電極層設置於第二基板上。第二配向膜覆蓋於共通電極層與第二基板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第二配向膜之配向方向實質上垂直於第一配向膜之配向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更包括第三電極、第二絕緣層、第四電極、第三連接線及第四連接線。第三電極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第五次電極與第六次電極,其中第一區之第二基板上與第二區之第二基板上皆設置有第五次電極與第六次電極。第二絕緣層覆蓋於第二基板與第三電極上。第四電極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第七次電極與第八次電極,其中第一區之第二絕緣層上與第二區之第二絕緣層上皆設置有第七次電極與第八次電極。第三與第四連接線設置於第二基板上,其中第三連接線連接第五次電極與第七次電極,且第四連接線連接第六次電極與第八次電極,其中第一次電極、第二次電極、第三次電極與第四次電極之延伸方向皆實質上和第五次電極、第六次電極、第七次電極與第八次電極之延伸方向交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更包括第一配向膜。第一配向膜覆蓋於第二電極與第一絕緣層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更包括第二配向膜。第二配向膜覆蓋於第四電極與第二絕緣層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第二配向膜之配向方向實質上垂直於第一配向膜之配向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 其中第一與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第一與第二相對應的側邊,第七次電極與第八次電極在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第五次電極在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且第八次電極在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位於第五次電極與第六次電極在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之間,以及第五次電極、第六次電極、第七次電極與第八次電極之延伸方向皆實質上和第二配向膜從第二基板之第二側邊往第二基板之第一側邊之配向方向交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 其中第一與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第一與第二相對應的側邊,第七次電極與第八次電極在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第六次電極在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且第七次電極在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位於第五次電極與第六次電極在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之間,以及第五次電極、第六次電極、第七次電極與第八次電極之延伸方向皆實質上和第二配向膜從第二基板之第一側邊往第二基板之第二側邊之配向方向交錯。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藉由設置雙層 電極,可以減少因電極之間的間隙而產生漏光的現象。另外,鄰近的上下層電極彼此電性連接,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於移動透光區時可避免在兩種亮度不同的驅動模態下切換,可減少畫面閃爍的問題。減少漏光及閃爍的現象可使視差影像的立體顯示效果更佳。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300、400、500‧‧‧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
102‧‧‧第一基板
104‧‧‧第二基板
110‧‧‧第一電極
110A‧‧‧第三電極
112、E11‧‧‧第一次電極
112A‧‧‧第五次電極
112B、114B‧‧‧次電極
114、E12‧‧‧第二次電極
114A‧‧‧第六次電極
120‧‧‧第一絕緣層
120A‧‧‧第二絕緣層
130‧‧‧第二電極
130A‧‧‧第四電極
132、E21‧‧‧第三次電極
132A‧‧‧第七次電極
134、E22‧‧‧第四次電極
134A‧‧‧第八次電極
140‧‧‧第一連接線
140’、150’‧‧‧連接線
140A‧‧‧第三連接線
150‧‧‧第二連接線
150A‧‧‧第四連接線
160‧‧‧液晶層
170‧‧‧第一配向膜
180‧‧‧共通電極層
190‧‧‧第二配向膜
600‧‧‧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
700‧‧‧顯示面板
1021‧‧‧第一側邊
1022‧‧‧第二側邊
1041‧‧‧第一側邊
1042‧‧‧第二側邊
D‧‧‧汲極
DL‧‧‧資料線
E‧‧‧電極
E1‧‧‧第一層電極
E2‧‧‧第二層電極
A、A1‧‧‧第一區
LC‧‧‧液晶分子
P、R、G、B‧‧‧子畫素
PXL‧‧‧畫素電極
GA‧‧‧閘極
B、B1‧‧‧第二區
C‧‧‧第三區
D‧‧‧第四區
RO‧‧‧滾子
S‧‧‧源極
SL‧‧‧掃描線
T‧‧‧切換元件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示意圖。
圖2是圖1垂直X方向的剖面圖。
圖3是一比較例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示意圖。
圖4A是圖3的一比較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驅動電壓和穿透率的關係圖,為第一模態。
圖4B是圖3的一比較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驅動電壓和穿透率的關係圖,為第二模態。
圖5A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驅動電壓和穿透率的關係圖。
圖5B是另一比較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驅動電壓和穿透率的關係圖。
圖5C是再一比較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驅動電壓和穿透率的關係圖。
圖6是配向方向的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剖面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示意圖。
圖9是圖8垂直Y方向的剖面圖。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剖面圖。
圖1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剖面圖。
圖1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 面板的示意圖。圖2是圖1垂直X方向的剖面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本發明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02、第二基板104、第一電極110、第一絕緣層120、第二電極130、第一連接線140、第二連接線150及液晶層160。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104相互對應排列且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104上定義有依續排列的第一區A及第二區B,意即會有多個依續交錯排列的第一區A與第二區B,例如:ABABABAB或BABABABA等等排列,只要選擇上述其中一種,於設計時就不會再變動於另外一種排列方式。本發明以第一區A與第二區B來做範例說明。第一電極110包含多個次電極,本實施例以第一電極110至少包括 相互平行之第一次電極112與第二次電極114為範例,其中第一區A之第一基板102上與第二區B之第一基板102上皆設置有第一次電極112與第二次電極114。第一絕緣層120覆蓋於第一基板102與第一電極110上。第二電極130包含多個次電極,本實施例以第二電極130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為範例,其中第一區A之第一絕緣層120上與第二區B之第一絕緣層120上皆設置有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必需說明的是,第一電極110中第一次電極112與第二次電極114是各區中由左而右算起來之第一電極110中第一根電極與第二根電極,第二電極130中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是各區中由左而右算起來之第二電極130中第一根電極與第二根電極。 第一連接線140與第二連接線150設置於第一基板102上,其中第一連接線140連接第一次電極112與第三次電極132,且第二連接線150連接第二次電極114與第四次電極134。本發明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100藉由設置雙層電極(第一電極110與第二電極130),可以減少因電極之間的間隙而產生漏光的現象。另外,鄰近的上下層電極彼此電性連接,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100於移動透光區時可避免在不同驅動亮度的模態間切換,減少畫面閃爍的問題。
下列將以本發明的實施例以及比較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優點。圖3是比較例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將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分為第一區 A1與第二區B1,一半的電極E1放在第一層,另一半的電極E2放在第二層,第二層在第一層之上,二層之間夾設有絕緣層,且兩層電極E1與E2分別獨立驅動。詳細而言,第一層的電極E1包含多個次電極,本比較例以第一層的電極E1至少包含第一次電極E11與第二次電極E12位於第一區A1與第二區B1中,第二層的電極E2包含多個次電極,本比較例以第二層的電極E2至少包含第三次電極E21與第四次電極E22位於第一區A1與第二區B1中為範例,其中,第一區A1之第一次電極E11只有與第二區B1之第一次電極E11連接,第一區A1之第二次電極E12只有與第二區B1之第二次電極E12連接,第一區A1之第三次電極E21只有與第二區B1之第三次電極E21連接,以及第一區A1之第四次電極E22只有與第二區B1之第四次電極E22連接。因此,各區A1與B1的第一次電極E11、第二次電極E12、第三次電極E21與第四次電極E22只會各別的獨立驅動。但是,於人眼觀看時,卻有畫面閃爍的感覺。經由進行液晶的光電模擬後,發現原因是:相鄰的上下兩電極E1與E2之間在移動透光區時的電場方向會改變而導致液晶分子的傾斜方向轉變,使視差屏障面板在該處發生了錯位線,而錯位線造成異常的亮度變化。亮度變化使得人眼感受到畫面閃爍。以下將詳細描述發生畫面閃爍的情況。圖4A是圖3的一比較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驅動電壓和穿透率的關係圖,為第一模態。圖4B是圖3的一比較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驅動電壓和穿透率的關係圖,為第二模態。圖4A至圖 4B為利用光學模擬軟體模擬所得。其中,圖4A與4B的二層電極E1與E2中的連接方式,請參閱圖3所描述的。請先參考圖4A,第一層電極E1和第二層電極E2上的數字代表驅動電壓,7代表7V(Volt,伏特),0代表0V,圖上的曲線代表該區域的穿透率的變化。曲線高起的區間為透光區T,其餘為不透光區N。可觀察到圖4A在電壓變化的交界處(亦即透光區T與不透光區N的交界處)的穿透率變化正常。接著,請參考圖4B,圖4B是將圖4A的透光區T往圖面的左側移動一個電極的距離。也就是說,在左側的交界處原本第一層電極E1為0V,第二層電極E2為7V。但透光區T往左側移動一個電極的距離之後,第二層電極E2中的電極E由7V(如圖4A所示)變為0V(如圖4B所示)。此時,電極在電壓變化的交界處的穿透率於圖4B的左側多出了一個尖峰(peak),此尖峰P代表液晶在該處發生了錯位線(disclination line)的情形。錯位線代表液晶發生了異常的驅動。錯位線被人眼觀察到,意謂不透光區出現了些許的漏光。因此,當圖3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在圖4A與圖4B的兩種模態下切換(亦即移動透光區T),人眼會感覺畫面有閃爍的情形(意即有亮度變化),使人的眼睛容易疲勞。本實施例不會有兩種驅動模態的原因在於,圖2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100中利用連接線140與150分別將第一基板102上的相鄰的上下兩層的電極(例如:第三次電極132與第一次電極112以及第四次電極134與第二次電極114)連接,固定了第一基板102上的電極所產生的電場方向。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可切換視 差屏障面板只會驅動在圖4A或圖4B的其中一種模態。反之,圖3的架構中並沒有採用本實施例設計,導致第一區A及第二區B在移動的時候會產生兩種模態。其中一種模態具有錯位線(即漏光),使得兩種模態的亮度不同,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切換時會有畫面閃爍的現象。然而,本實施例只驅動在一種模態,可避免切換透光區時的亮度變化,進而減少了畫面閃爍的情形,使視差影像的立體視覺效果更佳。
請繼續參考圖2,液晶層160夾設於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104之間。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100更包括第一配向膜170。第一配向膜170覆蓋於第二電極130與第一絕緣層120上。
請繼續參考圖1及圖2,於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100中,相互對應排列的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104各具有相對應的第一與第二側邊。也就是說,第一基板102的第一側邊1021(例如面對圖之左邊)和第二側邊1022(例如面對圖之右邊)相對應。第二基板104的第一側邊1041和第二側邊1042相對應。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在第一基板102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第一次電極112在第一基板102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也就是說,第三次電極132與第一次電極112正投影之間沒有縫隙,且第一次電極112與第四次電極134正投影之間沒有縫隙。第四次電極134在第一基板102上之正投影位於第一次電極112與第二次電極114在第一基板102上之正投影之間。也就是說,第一次電極112與第四次電極134正投影之間沒有縫隙,且第四次電極134與第二次 電極112正投影之間沒有縫隙。也就是說,由於具有第一電極110和第二電極130的兩層彼此交錯的電極,第一電極110與第二電極130之間沒有縫隙,因此可以解決單層電極之間的間隙所造成的漏光而導致立體顯示效果不佳的問題。
如圖1所示,第一次電極112、第二次電極114、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為長條狀,且彼此平行配置。第一次電極112、第二次電極114、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之延伸方向(例如沿著X方向延伸)皆實質上和第一配向膜170從第一基板102之第二側邊1022往第一基板102之第一側邊1021之配向方向交錯。也就是說,第一配向膜170的配向方向是從第一基板102的第二側邊1022往第一基板102的第一側邊1021。第二次電極114較彼此電性連接的第四次電極134更加靠近第一基板102的第二側邊1022。也就是說,下層的電極較上層的電極更加靠近配向方向的起始處。此種電極的連接、配置方式搭配上配向膜的配向方向,可以避免錯位線的發生。避免錯位線導致的漏光可使立體顯示效果更佳。圖5A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驅動電壓和穿透率的關係圖。圖5B是另一比較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驅動電壓和穿透率的關係圖。圖5C是再一比較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驅動電壓和穿透率的關係圖。請參考圖5A及圖5B,圖中的箭頭方向代表配向方向,亦即配向方向垂直於電極的延伸方向(例如電極沿著X方向延伸)。圖5C的配向方向則是平行於電極的延伸方向(例如電極 沿著X方向延伸)。圖5A為彼此連接的一對電極中:下層的電極較上層的電極更加靠近配向方向的起始處(例如圖5A的右側)。圖5B則是上層的電極較下層的電極更加靠近配向方向的起始處(例如圖5B的左側)。圖5A的電極連接方式搭配由右至左的配向方向(例如+Y的方向)不會有錯位線。反觀圖5B以及圖5C,圖5B的電極連接方式搭配由左至右的配向方向(例如-Y的方向)會有錯位線。圖5C的電極連接方式搭配平行電極延伸方向的配向方向也會有錯位線。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將電極的連接方式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以圖5A的條件配置,可避免錯位線導致的漏光。減少錯位線導致的漏光,可以使立體顯示的效果更好。在此說明配向方向的定義,圖6是配向方向的示意圖,以刷摩式配向方式為例。請參考圖6,第一配向膜170位於第一基板102上,利用滾子RO上的絨毛布滾印,在第一配向膜170上製造出微細溝槽,完成配向的動作,使液晶分子能夠整齊排列。如圖6中所示,當滾子RO為逆時鐘轉動時,配向方向如箭頭所示,為由右至左。也就是說,配向方向的起始處在圖6的右側,液晶分子LC以左上右下的方向傾倒。換言之,當滾子RO為順時鐘轉動時,配向方向變為由左至右。配向方向的起始處變為在圖6的左側,液晶分子以右上左下的方向傾倒。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100 更包括共通電極層180及第二配向膜190,如圖2所示。共通電極層180設置於第二基板104上。第二配向膜190覆蓋於共通電極 層180與第二基板104上。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100的第二配向膜190之配向方向實質上和第一配向膜170之配向方向交錯,如圖1的兩個箭頭所示。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剖面圖。圖7和圖2的差別在於改變了電極的相對位置關係以及配向膜的配向方向,因此將不贅述圖7中和圖2中相同的部分。相似的元件會以一貫的元件符號標示。請參考圖7,本實施例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200,其中第一與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第一與第二相對應的側邊。也就是說,第一基板102具有相對應的第一側邊1021及第二側邊1022。第二基板104具有相對應的第一側邊1041及第二側邊1042。第一側邊1021與第一側邊1041為相同的側邊,且第二側邊1022與第二側邊1042為另一個相同的側邊。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在第一基板102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第二次電極114在第一基板102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也就是說,第三次電極132與第二次電極114正投影之間沒有縫隙。第二次電極114與第四次電極134正投影之間沒有縫隙。第三次電極132在第一基板102上之正投影位於第一次電極112與第二次電極114在第一基板102上之正投影之間。也就是說,第一次電極112與第三次電極132之間沒有縫隙。第三次電極132與第二次電極114正投影之間沒有縫隙。第一次電極112、第二次電極114、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仍為長條狀、彼此平行配置且沿著X方向延伸。第一次電極112、第二 次電極114、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之延伸方向(例如:沿著X方向延伸)皆實質上和第一配向膜170從第一基板102之第一側邊1021往第一基板102之第二側邊1022之配向方向交錯。 第一次電極112較彼此電性連接的第三次電極132更加靠近第一基板102的第一側邊1021。此種電極的連接方式搭配此配向膜的配向方向,可以避免錯位線的發生。避免錯位線導致的漏光可使立體顯示效果更佳。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 面板的示意圖。圖9是圖8垂直Y方向的剖面圖。請同時參考圖8與圖9,圖8和圖3的差別在於第二基板104不再是一整面的共通電極180,因此將不贅述圖8與圖9中和圖3與圖4中相同的部分,也就是說省略第一基板102的相關描述。相似的元件會以一貫的元件符號標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更包括: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104上定義有依續排列的第三區C及第四區D,意即會有多個依續交錯排列的第三區C及第四區D,例如:CDCDCDCD或DCDCDCDC等等排列,只要選擇上述其中一種,於設計時就不會再變動於另外一種排列方式。 本發明以第三區C及第四區D來做範例說明。第三電極110A、第二絕緣層120A、第四電極130A、第三連接線140A與第四連接線150A。第三電極110A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第五次電極112A與第六次電極114A,其中第三區C之第二基板104上與第三區D之第二基板104上皆設置有第五次電極112A與第六次電極114A。第 二絕緣層120A覆蓋於第二基板104與第三電極110A上。第四電極130A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第七次電極132A與第八次電極134A,其中第三區C之第二絕緣層120A上與第四區D之第二絕緣層120A上皆設置有第七次電極132A與第八次電極134A。第三連接線140A與第四連接線150A設置於第二基板104上,其中第三連接線140A連接第五次電極112A與第七次電極132A,且第四連接線150A連接第六次電極114A與第八次電極134A。第一次電極112、第二次電極114、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之延伸方向(例如:沿著X方向延伸)皆實質上和第五次電極112A、第六次電極114A、第七次電極132A與第八次電極134A之延伸方向(例如:沿著Y方向延伸)交錯。當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在第一基板102上可沿著Y軸切換視差,而在第二基板104上可沿著X軸切換視差時,第一次電極112、第二次電極114、第三次電極132與第四次電極134之延伸方向(例如:沿著X方向延伸)皆實質上垂直於第五次電極112A、第六次電極114A、第七次電極132A與第八次電極134A之延伸方向(例如:沿著Y方向延伸),則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具有兩個互相垂直的切換模式,特別適合用在可攜電子裝置(例如手機)的立體顯示效果上。可攜電子裝置上的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有時會用直式(portrait mode)顯示,有時會旋轉90度改用橫式(landscape mode)顯示,端看使用者需求而調整。具有兩個切換模式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不論在直式顯示或是橫式顯示,都可保有立體顯示效果。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 更包括第一配向膜170。第一配向膜170覆蓋於第二電極130與第一絕緣層120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更包括第二配向膜190。第二配向膜190覆蓋於第四電極130A與第二絕緣層120A上。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若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中的液晶層160係為扭轉向列(TN)型液晶時,則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的第二配向膜190之配向方向(例如:沿著X方向延伸)會實質上垂直於第一配向膜170之配向方向(例如:沿著Y方向延伸)。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中,若上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中的液晶層160係為其它型液晶時,則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的第二配向膜190之配向方向(例如:沿著X方向延伸)會實質上和第一配向膜170之配向方向(例如:沿著Y方向延伸)交錯,例如:液晶層160為超扭轉向列(STN)型液晶時,二配向膜170與190的夾角實質上為180度至270度、或其它合適的液晶材料與其配合的二配向膜夾角。
本實施例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300,其中第一與第二相 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第一與第二相對應的側邊。也就是說,第一基板102具有相對應的第一側邊1021及第二側邊1022。第二基板104具有相對應的第一側邊1041及第二側邊1042。第一側邊1021與第一側邊1041為相同的側邊,且第二側邊1022與第二側邊1042為另一個相同的側邊。請參考圖9,第七次電極132A與第八次電極134A在第二基板104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第五次電極 112A在第二基板104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且第八次電極134A在第二基板104上之正投影位於第五次電極112A與第六次電極114A在第二基板104上之正投影之間。第五次電極112A、第六次電極114A、第七次電極132A與第八次電極134A之延伸方向(例如:沿著Y方向延伸)皆實質上和第二配向膜190從第二基板104之第二側邊1042往第二基板104之第一側邊1041之配向方向(如圖8與圖9中所示的箭頭方向)交錯。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剖面圖。圖10和圖9的差別在於改變了電極的相對位置關係以及配向膜的配向方向,因此將不贅述圖10中和圖9中相同的部分。相似的元件會以一貫的元件符號標示。請參考圖10,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400,其中第一與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第一與第二相對應的側邊。第七次電極132A與第八次電極134A在第二基板104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第六次電極114A在第二基板104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且第七次電極132A在第二基板104上之正投影位於第五次電極112A與第六次電極114A在第二基板104上之正投影之間。第五次電極112A、第六次電極114A、第七次電極132A與第八次電極134A之延伸方向(例如:沿著Y方向延伸)皆實質上和第二配向膜190從第二基板104之第一側邊1041往第二基板104之第二側邊1042之配向方向交錯。
實際上根據不同的顯示面板的偏光片出光方向,前述電 極的延伸方向和配向方向之交錯角度不會設計在夾角低於45度及大於135度,常用角度約為70度到110度之間。
圖1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 面板的剖面圖。圖11和圖2、圖7、圖9及圖10的差別只在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分組數目以及第一區與第二區的數目。圖2、圖7、圖9及圖10的每一區中只分成兩組,且總共只有兩區。在此實施例中,總共分成六區。第一區A具有四個第一電極110以及四個第二電極130,第二區B也具有四個第一電極110以及四個第二電極130,其他四區的AB也都具有四個第一電極110以及四個第二電極130。詳細而言,第一層的電極110包含多個次電極,以第一層的電極110至少包含次電極112A、112B、114A、114B位於第一區A與第二區B中,第二層的電極130包含多個次電極,以第二層的電極130至少包含次電極132A、132B、134A、134B位於第一區A與第二區B中為範例,其中,第一區A之次電極112A、132A與第二區B之次電極112A、132A藉由連接線140連接,第一區A之次電極114A、134A與第二區B之次電極114A、134A藉由連接線150連接,第一區A之次電極112B、132B與第二區B之次電極112B、132B藉由連接線140’連接,以及第一區A之次電極114B、134B與第二區B之次電極114B、134B藉由連接線150’連接。如此連接可以減少輸入的驅動訊號的數目。也就是說,圖11的每一區分成4組電極,可具有四個透光區切換模態。 當組數越多時,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的切換位置選擇越多。也就 是說,針對使用者眼睛的不同位置,可以更精確的對應且調整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使用者可以體驗到更佳的立體視覺感受。也就是說,不同的第一區A與不同的第二區B的連接線路若各自沒有連接在一起,則圖11中會有24組(代表六個區乘上每區4組)電極,相應的外界的驅動電路就需要給予24組訊號。但是,不同區的次電極都分別由連接線路140、140’、150、150’連接在一起,則外界的驅動電路只需要給4組訊號,可以減少外界的驅動電路的輸入訊號。再者,上述實施例的次電極平面形狀皆以長條狀為範例。於其它實施例中,平面形狀可為多邊形,例如:三角形、曲折形(zigzag)、矩形具有波浪的邊緣、矩形具有鋸齒的邊緣或其它合適的平面形狀。
圖1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2,本發明的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600包括如上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100及顯示面板700。顯示面板700與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100疊置。顯示面板700包括多個子畫素P,多個子畫素P分別對應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之第一區A與第二區B。詳細來說,子畫素P可區分為子畫素R、子畫素G及子畫素B。一個子畫素R、子畫素G及子畫素B組合成一個畫素,至少一個畫素對應到一第一區A或一第二區B。各子畫素P至少包括切換元件T。切換元件T的閘極G連接掃描線SL、切換元件T的源極S連接資料線DL以及切換元件T的汲極D連接畫素電極PXL,如放大圖所示。於其它實施例中,一個畫 素可具有至少四個顏色,其中三個顏色如上所示,而第四個顏色包含色座標上的顏色,例如:白色、黃色或其它合適的顏色,或者是白色加上RGB三色中的其中一個顏色。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藉由設置雙層 電極,可以減少因電極之間的間隙而產生漏光的現象。另外,鄰近的上下層電極彼此電性連接,可避免移動透光區時在兩種不同亮度的模態之間切換。再者,下層電極相對於連接在一起的上層電極更靠近配向方向的起始處,以此電極的配置及電性連接關係搭配配向膜的配向方向,可更進一步避免錯位線的現象。由於消除了漏光、兩種不同的驅動模態以及錯位線,可使視差影像的立體顯示效果更佳。另外,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可設置相互交錯的電極,使得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不論在直式顯示或是橫式顯示,都可保有立體顯示效果。將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成越多組,可針對使用者眼睛的不同位置,可以更精確的對應且調整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使用者可以體驗到更佳的立體視覺感受。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
102‧‧‧第一基板
104‧‧‧第二基板
110‧‧‧第一電極
112‧‧‧第一次電極
114‧‧‧第二次電極
120‧‧‧第一絕緣層
130‧‧‧第二電極
132‧‧‧第三次電極
134‧‧‧第四次電極
140‧‧‧第一連接線
150‧‧‧第二連接線
160‧‧‧液晶層
170‧‧‧第一配向膜
180‧‧‧共通電極層
190‧‧‧第二配向膜
1021‧‧‧第一側邊
1022‧‧‧第二側邊
1041‧‧‧第一側邊
1042‧‧‧第二側邊
A‧‧‧第一區
B‧‧‧第二區

Claims (13)

  1. 一種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包括:一第一與一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且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上定義有依續排列的一第一區及一第二區;一第一電極,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一第一次電極與一第二次電極,其中該第一區之該第一基板上與該第二區之該第一基板上皆設置有該第一次電極與該第二次電極;一第一絕緣層,覆蓋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一電極上;一第二電極,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一第三次電極與一第四次電極,其中該第一區之該第一絕緣層上與該第二區之該第一絕緣層上皆設置有該第三次電極與該第四次電極;一第一與一第二連接線,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其中該第一連接線連接該第一次電極與該第三次電極,且該第二連接線連接該第二次電極與該第四次電極;以及一液晶層,夾設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更包括一第一配向膜,覆蓋於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一絕緣層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其中該第一與該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一第一與一第二相對應的側邊,該第三次電極與該第四次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該第一次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且該第四次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位於該第一次電極與該第 二次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之間,以及該第一次電極、該第二次電極、該第三次電極與該第四次電極之延伸方向皆實質上和該第一配向膜從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二側邊往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一側邊之配向方向交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其中該第一與該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一第一與一第二相對應的側邊,該第三次電極與該第四次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該第二次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且該第三次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位於該第一次電極與該第二次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之正投影之間,以及該第一次電極、該第二次電極、該第三次電極與該第四次電極之延伸方向皆實質上和該第一配向膜從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一基板之該第二側邊之配向方向交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更包括:一共通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以及一第二配向膜,覆蓋於該共通電極層與該第二基板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其中該第二配向膜之配向方向實質上和該第一配向膜之配向方向交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更包括: 一第三電極,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一第五次電極與一第六次電極,其中該第一區之該第二基板上與該第二區之該第二基板上皆設置有該第五次電極與該第六次電極;一第二絕緣層,覆蓋於該第二基板與該第三電極上;一第四電極,至少包括相互平行之一第七次電極與一第八次電極,其中該第一區之該第二絕緣層上與該第二區之該第二絕緣層上皆設置有該第七次電極與該第八次電極;以及一第三與一第四連接線,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其中該第三連接線連接該第五次電極與該第七次電極,且該第四連接線連接該第六次電極與該第八次電極,其中該第一次電極、該第二次電極、該第三次電極與該第四次電極之延伸方向皆實質上和該第五次電極、該第六次電極、該第七次電極與該第八次電極之延伸方向交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更包括一第一配向膜,覆蓋於該第二電極與該第一絕緣層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更包括一第二配向膜,覆蓋於該第四電極與該第二絕緣層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其中該第二配向膜之配向方向實質上和該第一配向膜之配向方向交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其中,該第一與該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一第一與一第二 相對應的側邊,該第七次電極與該第八次電極在該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該第五次電極在該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且該第八次電極在該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位於該第五次電極與該第六次電極在該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之間,以及該第五次電極、該第六次電極、該第七次電極與該第八次電極之延伸方向皆實質上和該第二配向膜從該第二基板之該第二側邊往該第二基板之該第一側邊之配向方向交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其中該第一與該第二相互對應排列之基板各具有一第一與一第二相對應的側邊,該第七次電極與該第八次電極在該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分別位於該第六次電極在該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的兩側邊,且該第七次電極在該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位於該第五次電極與該第六次電極在該第二基板上之正投影之間,以及該第五次電極、該第六次電極、該第七次電極與該第八次電極之延伸方向皆實質上和該第二配向膜從該第二基板之該第一側邊往該第二基板之該第二側邊之配向方向交錯。
  13. 一種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包括: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以及一顯示面板,與該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疊置,該顯示面板包括多個子畫素,該些子畫素分別對應該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之該第一區與該第二區,且各該子畫素至少包括一切換元件,該切換元件的閘極連接一掃描線、該切換元件的源極連接一資料線以及該切換元件的汲極連接一畫素電極。
TW103114224A 2014-04-18 2014-04-18 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及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 TWI507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4224A TWI507737B (zh) 2014-04-18 2014-04-18 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及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
CN201410307956.6A CN104049425B (zh) 2014-04-18 2014-06-30 可切换视差屏障面板及立体与平面可切换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4224A TWI507737B (zh) 2014-04-18 2014-04-18 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及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1123A TW201541123A (zh) 2015-11-01
TWI507737B true TWI507737B (zh) 2015-11-11

Family

ID=51502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4224A TWI507737B (zh) 2014-04-18 2014-04-18 可切換視差屏障面板及立體與平面可切換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49425B (zh)
TW (1) TWI5077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3547B2 (ja) * 2017-06-22 2021-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KR101960391B1 (ko) * 2017-09-08 2019-03-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배리어 패널을 포함하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5673A (zh) * 2010-01-27 2011-07-27 索尼公司 透镜阵列元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13099793A1 (ja) * 2011-12-28 2013-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表示装置
US20140085439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16500U (zh) * 2010-04-24 2011-01-19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及其液晶透镜
TWI434068B (zh) * 2011-05-18 2014-04-11 Au Optronics Corp 可切換式立體顯示器
JP5597667B2 (ja) * 2012-03-28 2014-10-0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5673A (zh) * 2010-01-27 2011-07-27 索尼公司 透镜阵列元件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13099793A1 (ja) * 2011-12-28 2013-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表示装置
US20140085439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9425A (zh) 2014-09-17
TW201541123A (zh) 2015-11-01
CN104049425B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1922B (zh) 立體影像顯示裝置
TWI496453B (zh) A method of displaying a three - dimensional image in both directions
TWI391738B (zh) A device for multifunctional liquid crystal parallax gratings
TWI414846B (zh) 可切換二維顯示模式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顯示裝置及其液晶透鏡
US9213203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US9164285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201716500U (zh) 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及其液晶透镜
TW201300841A (zh) 顯示裝置
TW201437685A (zh) 裸眼式立體影像顯示裝置
US20130077037A1 (en) Liquid crystal grating module and two dimension-three dimension switch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140033560A (ko) 능동 배리어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TW201321796A (zh) 立體顯示器及其視差屏障面板
CN103995403A (zh) 液晶狭缝光栅、立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20070069488A (ko) 2차원 영상 및 3차원 영상 디스플레이장치, 그 제조방법
TW201544846A (zh) 立體影像顯示裝置
EP2629135B1 (en) Display device
KR102144733B1 (ko) 입체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431326B (zh) 二維及立體顯示器以及其驅動方法
WO2013080927A1 (ja) 立体表示装置
WO2015060011A1 (ja) 立体表示装置
TWI434068B (zh) 可切換式立體顯示器
JP734880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30148070A1 (en) Parallax barrier for displaying 3d imag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130101236A (ko) 배리어 기판, 이를 포함하는 배리어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WO2014136610A1 (ja) 立体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