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3561B - 紅外光檢測裝置及便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紅外光檢測裝置及便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3561B
TWI503561B TW102124585A TW102124585A TWI503561B TW I503561 B TWI503561 B TW I503561B TW 102124585 A TW102124585 A TW 102124585A TW 102124585 A TW102124585 A TW 102124585A TW I503561 B TWI503561 B TW I5035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ight
layer
detecting device
sensitive adhesive
emi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4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7347A (zh
Inventor
Tai Wu Lin
Chen Ming Jen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Gen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Gen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47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7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3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3561B/zh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Photo Coupler, Interrupter, Optical-To-Optical Conversion Devices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Description

紅外光檢測裝置及便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檢測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紅外光檢測裝置。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包含該紅外光檢測裝置的便攜式電子裝置。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便攜式電子裝置,例如觸控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都設置有通話功能,人們在使用這些便攜式電子裝置接聽電話時,通常會將該便攜式電子裝置放在耳朵邊,為防止耳朵接觸觸控螢幕造成誤操作,例如掛斷電話等,該便攜式電子裝置內部會設置紅外光檢測裝置以檢測使用者是否在將該便攜式電子裝置放在耳朵邊接聽電話。紅外光檢測裝置包括紅外光發射器和紅外光接收器。當通話程式啟動時,紅外光發射器被激發並向該便攜式電子裝置外部發射紅外光,當有物體例如人耳靠近該觸控螢幕時,一部份紅外光被該物體反射回該便攜式電子裝置內部並被該紅外光接收器接收,此時該便攜式電子裝置就會判定使用者在將該便攜式電子裝置放在耳朵邊接聽電話,觸控螢幕就會被關閉以禁止回應外部動作,從而避免通話時因耳朵與觸控螢幕接觸造成誤操作。當該觸控螢幕前沒有任何物體時,該紅外光發射器發射的紅外光無法被反射,該紅外光接收器便接收不到紅外光,該便攜式電子裝置便重新開啟該觸控螢幕以執行使用 者的下一步的操作動作。然而,由於紅外光需要經過該便攜式電子裝置最外層的保護玻璃發射出去,其中一部份紅外光會被該保護玻璃反射至該紅外光接收器而被誤判為該觸控螢幕前有物體而使該觸控螢幕被關閉,這種誤判會影響使用者的操作。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避免產生誤判的紅外光檢測裝置及使用該紅外光檢測裝置的便攜式電子裝置。
一種紅外光檢測裝置包括保護玻璃、紅外光發射部、紅外光接收部、紅外光穿透器以及偏振態轉換器。該保護玻璃具有內表面及與該內表面相背的外表面。該紅外光發射部用於朝向該內表面發射紅外光。該紅外光接收部用於感測被位於該外表面側的物體反射並穿透該內表面的紅外光。該紅外光穿透器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與該紅外光接收部設置。該紅外光穿透器用於通過特定波長的紅外光。該偏振態轉換器形成於該紅外光發射部與該保護玻璃之間。該偏振態轉換器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設置。該偏振態轉換器用於將從該紅外光發射部發射之該紅外光轉變為圓偏振態的紅外光。
一種便攜式電子裝置包括如上所述之紅外光檢測裝置、觸控顯示區以及圍繞該觸控顯示區的周邊區。該保護玻璃覆蓋該觸控顯示區以及該周邊區。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提供之紅外光檢測裝置在該保護玻璃的內表面上設置紅外光穿透器並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設置偏振態轉換器,由該紅外光發射部發射的該紅外光在經由該保護玻璃出射之前被該偏振態轉換器轉變為圓偏振態的紅外光,圓偏振態的該 紅外光被該保護玻璃反射後轉變為相反方向的圓偏振光而無法穿過該偏振態轉換器,即該紅外光發射部發射的紅外光入射到該偏振態轉換器之後無法被該保護玻璃反射至該紅外光接收部,從而避免該紅外光檢測裝置產生誤判。
100、300‧‧‧紅外光檢測裝置
110、310‧‧‧基板
120、320‧‧‧紅外光發射部
130、330‧‧‧紅外光接收部
140、340‧‧‧保護玻璃
142、342‧‧‧內表面
148、348‧‧‧外表面
150、350‧‧‧圍牆
144‧‧‧紅外光穿透器
146‧‧‧偏振態轉換器
344‧‧‧整合薄膜
1461、3441‧‧‧第一壓敏粘合劑層
1462、3443‧‧‧四分之一波片層
1463、3444‧‧‧第二壓敏粘合劑層
1464、3445‧‧‧第一三醋酸纖維素酯層
1465、3446‧‧‧聚乙烯醇層
1466、3447‧‧‧第二三醋酸纖維素酯層
1441‧‧‧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
1442、3442‧‧‧紅外穿透油墨層
1443‧‧‧第三壓敏粘合劑層
152、352‧‧‧第一端
154、354‧‧‧第二端
156、356‧‧‧收容腔
190、390‧‧‧人體
500‧‧‧便攜式電子裝置
510‧‧‧觸控顯示區
520‧‧‧周邊區
522‧‧‧聽筒
149‧‧‧開口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提供之紅外光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紅外光檢測裝置的紅外光穿透器與偏振態轉換器的位置及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提供之紅外光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紅外光檢測裝置的紅外光穿透器與偏振態轉換器的位置及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提供之便攜式電子裝置的平面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將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提供之紅外光檢測裝置100包括一個基板110、一個紅外光發射部120、一個紅外光接收部130、一個保護玻璃140、一個紅外光穿透器144、一個偏振態轉換器146以及一個圍牆150。
該基板110用於承載該紅外光發射部120、該紅外光接收部130以及該圍牆150。本實施方式中,該基板110為電路板。該紅外光發 射部120及該紅外光接收部130設置於該基板110上且均與該基板110電性連接。
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用於發射紅外光。本實施方式中,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為紅外發光二極體裝置(紅外LED裝置)。
該紅外光接收部130用於感測被反射回來的紅外光。本實施方式中該紅外光接收部130為紅外光感測器。
該保護玻璃140與該基板110相對設置。該保護玻璃140具有一個內表面142以及一個外表面148。該內表面142及該外表面148位於該保護玻璃140相背的兩側,且該內表面142與該外表面148平行。該內表面142朝向該紅外光發射部120以及該紅外光接收部130,即該內表面142朝向該基板110。該紅外光發射部120朝向該內表面142發射紅外光。
該紅外光穿透器144設置於該內表面142上。該紅外光穿透器144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120以及該紅外光接收部130設置。該紅外光穿透器144用於使紅外光穿過,而阻擋其他波段的光線。該偏振態度轉換器146設置於該紅外光穿透器144上。該紅外光穿透器144位於該偏振態轉換器146與該內表面142之間。該偏振態轉換器146位於該紅外光發射部120與該紅外光穿透器144之間。該偏振態轉換器146的面積小於該紅外光穿透器144的面積。該偏振態轉換器146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120設置,即該偏振態轉換器146設置於該紅外光穿透器144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的部分,而該紅外光穿透器144對應該紅外光接收部130的部分被暴露出來。該偏振態轉換器146用於將從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發射之紅外光轉變為圓偏振態的紅外光。
請結合圖2,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該偏振態轉換器146自該紅外光穿透器144朝遠離該內表面142的方向起依次包括第一壓敏粘合劑(PSA)層1461、四分之一波片層1462、第二壓敏粘合劑層1463、第一三醋酸纖維素酯(TAC)層1464、聚乙烯醇(PVA)層1465以及第二三醋酸纖維素酯層1466。該四分之一波片層1462可由環烯烴聚合物(COP)製成。該第一壓敏粘合劑層1461與該紅外光穿透器144相接。由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發射之紅外光經由該第二三醋酸纖維素酯層1466入射至該偏振態轉換器146。該紅外光經由該聚乙烯醇層1465後轉變成線偏振態的紅外光。該四分之一波片層1462將線偏振態的該紅外光轉變成圓偏振態的紅外光。如此,該偏振態轉換器146可將由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發射並直接入射至該偏振態轉換器146的紅外光轉變成圓偏振態。本實施方式中,該紅外光穿透器144為紅外光穿透薄膜,即該紅外光穿透器144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基材1441、紅外穿透油墨層1442以及第三壓敏粘合劑層1443。該第三壓敏粘合劑層1443與該內表面142相接。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1441與該第一壓敏粘合劑層1461相接。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紅外光穿透器144亦可僅為紅外光穿透油墨層。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可藉由網印製程製作於該內表面142上,如此,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位於該第一壓敏粘合劑層1461與該內表面142之間。
該圍牆150承載於該基板110上。該圍牆包括一個第一端152以及一個第二端154。該第一端152與該第二端154位於該圍牆150相背的兩側。該圍牆150位於該保護玻璃140與該基板110之間。該第一端152與該基板110抵接。該第二端154與該保護玻璃140抵接。該圍牆150與該基板110以及該保護玻璃140之間形成一個收容腔 156。該紅外光發射部120、該紅外光接收部130、該紅外光穿透器144以及該偏振態轉換器146均容置於該收容腔156內。該收容腔156的內壁為黑色,即該收容腔156的內壁表面具有黑色塗層,該黑色塗層可為黑色油墨塗層或者啞光油墨塗層。該黑色塗層可吸收雜散的紅外光。
以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用於具有觸控螢幕的便攜式電子裝置500(圖55示)中為例,通話模式啟動時,該便攜式電子裝置500中的控制系統(圖未示)便指令該紅外光發射部120以預設的頻率向該內表面142發射紅外光。該紅外光穿過該保護玻璃140之後出射。當人體190(或外部其他物體)靠近該便攜式電子裝置500即靠近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時,人體190將從該保護玻璃140出射的該紅外光反射。被人體190反射的該紅外光穿過該保護玻璃140(穿過該內表面142)後進入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最後被該紅外光接收部130接收並感測。該紅外光接收部130感測到的該紅外光達到預設強度後將資訊回饋給控制系統以指令將觸控螢幕關閉並禁止回應外部動作。當人體190遠離該便攜式電子裝置500即遠離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時,該紅外光接收部130無法接收或感測到達到預設強度的紅外光。該紅外光接收部130將資訊回饋給控制系統以指令將觸控螢幕重新開啟並執行用戶的下一步操作動作。
本實施方式中,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發射的紅外光穿過該保護玻璃140之前要先依次穿過該偏振態轉換器146、該紅外光穿透器144。該紅外光穿過該偏振態轉換器146之後轉變為圓偏振態的紅外光。圓偏振態的該紅外光在被該保護玻璃140反射後轉變為相 反方向的圓偏振光而無法穿過該偏振態轉換器146,即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發射的紅外光穿過該偏振態轉換器146之後無法被該保護玻璃140反射至該紅外光接收部130,從而使得在人體190(或外部其他物體)沒有靠近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時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不會產生誤判。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發射的紅外光在穿透該保護玻璃140之後被人體190(或外部其他物體)反射後依次穿透該保護玻璃140以及該紅外光穿透器144的沒有與該偏振態轉換器146接觸的部分而被該紅外光接收部130接收,此時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正常工作。同時,由於該收容腔156的內壁均為黑色即具有黑色塗層,可以吸收雜散的紅外光,亦使得該紅外光接收部130接收到的雜散紅外光強度達不到預設強度值,進一步使得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不會產生誤判。
如圖3-4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提供之紅外光檢測裝置300包括一個基板310、一個紅外光發射部320、一個紅外光接收部330、一個保護玻璃340、一個整合薄膜344以及一個圍牆350。
該基板310用於承載該紅外光發射部320、該紅外光接收部330以及該圍牆350。本實施方式中,該基板310為電路板。該紅外光發射部320及該紅外光接收部330設置於該基板310上且均與該基板310電性連接。
該紅外光發射部320用於發射紅外光。本實施方式中,該紅外光發射部320為紅外發光二極體裝置(紅外LED裝置)。
該紅外光接收部330用於感測被反射回來的紅外光。本實施方式中該紅外光接收部330為紅外光感測器。
該保護玻璃340與該基板310相對設置。該保護玻璃340具有一個內表面342以及一個外表面348。該內表面342及該外表面348位於該保護玻璃340相背的兩側,且該內表面342與該外表面348平行。該內表面342朝向該紅外光發射部320以及該紅外光接收部330,即該內表面342朝向該基板310。該紅外光發射部320朝向該內表面342發射紅外光。
該整合薄膜344設置於該內表面342上。該整合薄膜344由紅外光穿透器與偏振態轉換器一體成型。該整合薄膜344將自該紅外光發射部320發射之紅外光轉變為圓偏振態的紅外光。同時該整合薄膜344僅使紅外光穿過,而阻擋其他波段的光線。
結合圖4,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中,該整合薄膜344自該內表面342朝遠離該外表面348的方向起依次包括第一壓敏粘合劑層3441、紅外光穿透油墨層3442、四分之一波片層3443、第二壓敏粘合劑層3444、第一三醋酸纖維素酯層3445、聚乙烯醇層3446以及第二三醋酸纖維素酯層3447。該四分之一波片層3443可由環烯烴聚合物(COP)製成。該第一壓敏粘合劑層3441與該內表面342相接。該第一壓敏粘合劑層3441與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3442的面積相同且均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320以及該紅外光接收部330設置。該四分之一波片層3443、該第二壓敏粘合劑層3444、該第一三醋酸纖維素酯層3445、該聚乙烯醇層3446以及該第二三醋酸纖維素酯層3447的面積相同且均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320設置。該第一壓敏粘合劑層3441與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3442的面積均大於該四分之一波片層3443的面積。即該四分之一波片層3443、該第二壓敏粘合劑層3444、該第一三醋酸纖維素酯層3445、該聚乙烯醇層 3446以及該第二三醋酸纖維素酯層3447設置於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3442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320的一邊,而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3442對應該紅外光接收部330的部分被暴露出來。由該紅外光發射部320發射之紅外光經由該第二三醋酸纖維素酯層3447入射至該整合薄膜344。該紅外光經由該聚乙烯醇層3446後轉變成線偏振態的紅外光。該四分之一波片層3443將線偏振態的該紅外光轉變成圓偏振態的紅外光。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3442僅使紅外光穿過而阻擋其他波段的光線。如此,該整合薄膜344可將由該紅外光發射部320發射並直接入射至該整合薄膜344的紅外光轉變成圓偏振態的紅外光並使該紅外光穿過。
該圍牆350承載於該基板310上。該圍牆350包括一個第一端352以及一個第二端354。該第一端352與該第二端354位於該圍牆350相背的兩側。該圍牆350位於該保護玻璃340與該基板310之間。該第一端352與該基板310抵接。該第二端354與該保護玻璃340抵接。該圍牆350與該基板310以及該保護玻璃340之間形成一個收容腔356。該紅外光發射部320、該紅外光接收部330以及該整合薄膜344均容置於該收容腔356內。該收容腔356的內壁為黑色,即該收容腔356的內壁表面具有黑色塗層,該黑色塗層可為黑色油墨塗層或者啞光油墨塗層。該黑色塗層可吸收雜散的紅外光。
以該紅外光檢測裝置300用於具有觸控螢幕的便攜式電子裝置500(圖5示)中為例,通話模式啟動時,該便攜式電子裝置500中的控制系統(圖未示)便指令該紅外光發射部320以預設的頻率向該內表面342發射紅外光。該紅外光穿過該保護玻璃340之後出射。當人體390(或外部其他物體)靠近該便攜式電子裝置500即靠 近該紅外光檢測裝置300時,人體390將從該保護玻璃340出射的該紅外光反射。被人體390反射的該紅外光穿過該保護玻璃340(穿過該內表面342)後進入該紅外光檢測裝置300,最後被該紅外光接收部330接收並感測。該紅外光接收部330感測到的該紅外光達到預設強度後將資訊回饋給控制系統以指令將觸控螢幕關閉並禁止回應外部動作。當人體390遠離該便攜式電子裝置500即遠離該紅外光檢測裝置300時,該紅外光接收部330無法接收或感測到預設強度的被反射回來的該紅外光。該紅外光接收部330將資訊回饋給控制系統以指令將觸控螢幕重新開啟並執行用戶的下一步操作動作。
本實施方式中,該紅外光發射部320發射之紅外光穿過該保護玻璃340之前要先穿過該整合薄膜344,該紅外光穿過該整合薄膜344時轉變為圓偏振態的紅外光。圓偏振態的該紅外光在穿透該保護玻璃340時被該保護玻璃340反射而轉變為相反方向的圓偏振光而無法再次穿過整合薄膜344,即該紅外光發射部320發射的紅外光穿過該整合薄膜344之後無法被該保護玻璃340反射至該紅外光接收部330,從而使得在人體390(或外部其他物體)沒有靠近該紅外光檢測裝置300時該紅外光檢測裝置300不會產生誤判。該紅外光發射部320發射的紅外光在穿透該保護玻璃340之後被人體390(或外部其他物體)反射後依然可以穿透該保護玻璃340、該第一壓敏粘合劑層3441以及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3442而被該紅外光接收部330接收,此時該紅外光檢測裝置300正常工作。同時,由於該收容腔356的內壁均為黑色即具有黑色塗層,可以吸收雜散的紅外光,亦使得該紅外光接收部330接收到的雜散紅外光強度達不到預設強度值,進一步使得該紅外光檢測裝置300不會產 生誤判。
如圖5所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提供的便攜式電子裝置500包括觸控顯示區510、周邊區520。該周邊區520圍繞該觸控顯示區510。該周邊區520上設置有聽筒522。該周邊區520上靠近該聽筒522處設置有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提供之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當然,該周邊區520上靠近該聽筒522處亦可以設置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提供之該紅外光檢測裝置300。本實施方式則以該周邊區520上靠近該聽筒522處設置有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提供之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為例。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中的該保護玻璃140同時覆蓋該觸控顯示區510以及該周邊區520。該保護玻璃140在對應該聽筒522處設置有一開口149以暴露出該聽筒522以便聲音傳出。
結合圖1-2,在該便攜式電子裝置500處於通話狀態時,控制系統便指令該紅外光發射部120以預設的頻率朝該內表面142發射紅外光。該紅外光穿過該保護玻璃140之後出射。當人體190(或外部其他物體)靠近該聽筒522來接聽電話即靠近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時,人體190在該外表面148的一側將從該保護玻璃140出射的該紅外光反射。被人體190反射的該紅外光穿過該保護玻璃140(穿過該內表面142)後進入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從而被該紅外光接收部130接收並感測。該紅外光接收部130感測到的該紅外光達到預設強度後將資訊回饋給控制系統以指令將觸控顯示區關閉並禁止回應外部動作。當人體190遠離該聽筒522即遠離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時,該紅外光接收部130無法接收或感測到達到預設強度的紅外光,該紅外光接收部130將資訊回饋給控制系統以指 令將觸控顯示區重新開啟並執行用戶的下一步操作動作。
本實施方式中,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發射之紅外光穿過該保護玻璃140之前要先依次穿過該偏振態轉換器146、該紅外光穿透器144。該紅外光穿過該偏振態轉換器146之後轉變為圓偏振態的紅外光。圓偏振態的該紅外光在被該保護玻璃140反射後轉變為相反方向的圓偏振光而無法穿過該偏振態轉換器146,即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發射的紅外光穿過該偏振態轉換器146之後無法被該保護玻璃140反射至該紅外光接收部130,使得在人體190(或外部其他物體)沒有靠近該聽筒522即沒有靠近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時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不會產生誤判。該紅外光發射部120發射的紅外光在穿透該保護玻璃140之後被人體190(或外部其他物體)反射後依然可以穿透該保護玻璃140以及該紅外光穿透器144而被該紅外光接收部130接收,此時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正常工作。同時,由於該收容腔156的內壁均為黑色即具有黑色塗層,可以吸收雜散的紅外光,亦使得該紅外光接收部130接收到的雜散紅外光強度達不到預設強度值,進一步使得該紅外光檢測裝置100不會產生誤判,即減小了該便攜式電子裝置500產生誤判的幾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爰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紅外光檢測裝置
110‧‧‧基板
120‧‧‧紅外光發射部
130‧‧‧紅外光接收部
140‧‧‧保護玻璃
142‧‧‧內表面
144‧‧‧紅外光穿透器
146‧‧‧偏振態轉換器
148‧‧‧外表面
150‧‧‧圍牆
152‧‧‧第一端
154‧‧‧第二端
156‧‧‧收容腔
190‧‧‧人體

Claims (10)

  1. 一種紅外光檢測裝置,其包括:保護玻璃,該保護玻璃具有內表面及與該內表面相背的外表面;紅外光發射部,用於朝向該內表面發射紅外光;紅外光接收部,用於感測被位於該外表面側的物體反射並穿透該保護玻璃的紅外光;紅外光穿透器,該紅外光穿透器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與該紅外光接收部設置,該紅外光穿透器用於通過特定波長的紅外光;形成於該紅外光發射部與該保護玻璃之間的偏振態轉換器,該偏振態轉換器對應該紅外光發射部設置,該偏振態轉換器用於將從該紅外光發射部發射的該紅外光轉變為圓偏振態的紅外光;以及圍牆和基板,其中,該基板用於承載該紅外光發射部、該紅外光接收部以及該圍牆,該圍牆與該基板以及該保護玻璃之間形成一個收容腔,該紅外光發射部、該紅外光接收部、該紅外光穿透器以及該偏振態轉換器容置於該收容腔內,該收容腔的內壁表面具有黑色塗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紅外光檢測裝置,其中,該紅外光穿透器形成於該內表面上,該紅外光穿透器位於該偏振態轉換器與該內表面之間,該偏振態轉換器位於該紅外光發射部與該紅外光穿透器之間,該偏振態轉換器的面積小於該紅外光穿透器的面積。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紅外光檢測裝置,其中,該偏振態轉換器自該紅外光穿透器朝遠離該內表面的方向起依次包括第一壓敏粘合劑層、四分之一波片層、第二壓敏粘合劑層、第一三醋酸纖維素酯層、聚乙烯醇層以及第二三醋酸纖維素酯層。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紅外光檢測裝置,其中,該紅外光穿透器為紅外光穿透油墨層,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位於該內表面與該第一壓敏粘合劑層之間。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紅外光檢測裝置,其中,該紅外光穿透器為紅外光穿透薄膜,該紅外光穿透薄膜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層、紅外光穿透油墨層以及第三壓敏粘合劑層,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位於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層與該第三壓敏粘合劑層之間,該第三壓敏粘合劑層與該內表面相接,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層與該第一壓敏粘合劑層相接。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紅外光檢測裝置,其中,該紅外光穿透器與該偏振態轉換器合成為一個整合薄膜,該整合薄膜自該內表面朝遠離該外表面的方向起依次包括第一壓敏粘合劑層、紅外光穿透油墨層、四分之一波片層、第二壓敏粘合劑層、第一三醋酸纖維素酯層、聚乙烯醇層以及第二三醋酸纖維素酯層。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紅外光檢測裝置,其中,該第一壓敏粘合劑層與該紅外光穿透油墨層的面積均大於該四分之一波片層的面積,該四分之一波片層的面積與該第二壓敏粘合劑層、該第一三醋酸纖維素酯層、該聚乙烯醇層以及該第二三醋酸纖維素酯層的面積均相等。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紅外光檢測裝置,其中,該基板為電路板,該紅外光發射部以及該紅外光接收部均與該基板電性連接。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紅外光檢測裝置,其中,該圍牆包括第一端以及與該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該第一端與該基板抵接,該第二端與該保護玻璃抵接,進而形成所述收容腔。
  10. 一種便攜式電子裝置,包括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紅外光檢測裝置、觸控顯示區以及圍繞該觸控顯示區的周邊區,該保護玻璃覆蓋該觸控顯示區以及該周邊區。
TW102124585A 2013-06-14 2013-07-09 紅外光檢測裝置及便攜式電子裝置 TWI5035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35407.8A CN103336313B (zh) 2013-06-14 2013-06-14 红外光检测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7347A TW201447347A (zh) 2014-12-16
TWI503561B true TWI503561B (zh) 2015-10-11

Family

ID=49244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4585A TWI503561B (zh) 2013-06-14 2013-07-09 紅外光檢測裝置及便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36313B (zh)
TW (1) TWI5035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6071B (zh) * 2016-03-16 2017-04-1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一种近红外集成式圆偏态检测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53976B (zh) * 2017-03-21 2019-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装置、信息处理方法
CN108594929A (zh) * 2018-08-01 2018-09-28 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 磁吸附旋钮结构
CN108594928A (zh) * 2018-08-01 2018-09-28 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 移开可识别磁旋钮
CN108628386A (zh) * 2018-08-01 2018-10-09 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 双识别磁旋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6762A1 (en) * 2005-09-30 2008-01-10 Fadell Anthony M Integrated proximity sensor and light sensor
CN101532851A (zh) * 2007-09-28 2009-09-16 洛克威尔自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纳米印制的线栅偏振器的近红外传感器系统和方法
US20110298918A1 (en) * 2010-06-08 2011-12-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pth illumination and detection optics
US20130044282A1 (en) * 2011-08-19 2013-02-21 Masato Kuwabara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Glass Polarizers
CN202906992U (zh) * 2012-09-26 2013-04-24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103066087A (zh) * 2012-12-20 2013-04-24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模组和手持式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6953B2 (ja) * 2001-09-27 2005-12-14 東陶機器株式会社 自動水栓制御装置
EP1598796B1 (en) * 2003-02-28 2013-10-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and folding mobile terminal
CN107105086B (zh) * 2009-12-28 2020-01-3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解决触摸屏手机通话时误操作的方法和手机
CN201853211U (zh) * 2010-08-20 2011-06-01 硕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光学触控模块
CN102281358B (zh) * 2011-08-30 2014-03-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电容触摸屏手机通话中误操作的方法及其手机
CN102523351B (zh) * 2011-12-27 2013-12-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触摸屏防误触发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6762A1 (en) * 2005-09-30 2008-01-10 Fadell Anthony M Integrated proximity sensor and light sensor
CN101532851A (zh) * 2007-09-28 2009-09-16 洛克威尔自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纳米印制的线栅偏振器的近红外传感器系统和方法
US20110298918A1 (en) * 2010-06-08 2011-12-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pth illumination and detection optics
US20130044282A1 (en) * 2011-08-19 2013-02-21 Masato Kuwabara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Glass Polarizers
CN202906992U (zh) * 2012-09-26 2013-04-24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103066087A (zh) * 2012-12-20 2013-04-24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模组和手持式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7347A (zh) 2014-12-16
CN103336313B (zh) 2016-08-17
CN103336313A (zh)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929122T3 (es) Pantalla de visualización, dispositivo de visualización y terminal móvil
TWI503561B (zh) 紅外光檢測裝置及便攜式電子裝置
KR101579388B1 (ko) 근접 센서
US10643578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screen statuses, and apparatus
TWI657368B (zh) 一種顯示屏的控制方法及裝置、顯示屏和移動終端
CN109299631B (zh) 一种屏幕及终端
CN106453726B (zh) 传感器组件及终端
CN10776783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979663B (zh) 传感器组件、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713201A (zh) 利用显示器的图像感测
US9026179B2 (en) Devices with displays and related methods involving light sensing with photovoltaic arrays
US9098124B2 (en) Proximity sensors with smudge detection capabilities
WO2019237872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874907B2 (en) Display device
US8618482B2 (en) Mobile device with proximity sensor
CN107992163B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6369816B2 (ja) 近接センサを用いたバイオメトリック認証システム
WO2018058434A1 (zh) 终端、触摸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TW201444362A (zh) 指示相機的操作狀態之技術
TW201725365A (zh) 光感測器
JP2007052928A (ja) 近接センサー
TW201407448A (zh) 光源裝置及其光收發裝置
CN106774656B (zh) 传感器组件、盖板、移动终端及终端控制方法
KR20130072562A (ko) 휴대 단말기
WO2022028470A1 (zh) 电子设备及红外模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